时间:2024-03-06 14:49: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战略管理内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企业诸多管理的顺利高效开展。为此,这就需要结合现行企业管理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有效的融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战略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产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为保障企业经济水平的可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涵义
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管理为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隶属于企业职能管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管理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战略的高度、收集、加工以及企业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实现对企业资金等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而,协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总结来说,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次创新与完善。
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并且,还具有独特的四点特征,即综合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性。
首先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特征。综合性又称之为整体性或者全局性,其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财务战略与其他企业职能战略相结合,共同构成企业的整体战略,通过实现企业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现阶段,我国各企业正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之中,再加上,现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理财环境的复杂多变,因此,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只有切实综合性进行管理,才能够保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指导、协调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其次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长期性特征。长期性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核心特征,该特征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以战略管理为导向,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财务决策者的战略意识,力求制定出长期财务战略的规划和预测,确保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强大与发展。
再次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发生着不断发展与壮大,再加上,经济体制环境的多变性,因此,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战略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的需求。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将能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发生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即当企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企业财务战略随之做出有效调整;当企业环境发生较小变动时,企业财务战略对行为起着指导性作用。
最后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外向性特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予我国现行诸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经营目标三者的平衡关系逐渐被打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将企业与外部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并不断加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与特点,及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结构,切实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企业各项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共同创造资本收益,进而,达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效用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现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以及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
首先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使用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充分的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此,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现行企业树立起人才资源效益观,采用合理的设计管理报酬契约来有效监督和激励相关人员,切实保障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现行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划分为两部分,即财务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以及营运资金决策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强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可持续进行,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技术核心竞争力,正确的研发决策和技术更新决策决定着技术核心竞争力,技术核心竞争力对于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以上两种核心竞争力共同决定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社会效益在企业中产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社会效应对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应切实兼顾社会效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营造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内容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最科学的思想管理方式,既要求企业内部员工要和谐融洽、相互并进,又要求企业的发展要与企业文化、素养、管理精神相结合,营造奖罚分明、循规蹈矩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明确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策略,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凝聚力,也能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管理有效的融合起来,共同实现经济的最佳效益。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提,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一,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企业在战略管理中,明确规定企业的全部员工必须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现在员工的整体素质上,企业战略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因此,必须严格规范员工的整体素养。其二,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理念核心文化及员工的行为文化,无论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内涵的主体精神,企业的管理都蕴含在企业文化之内。其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在运行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能使员工更准确的实施企业文化,发挥内在素养的潜力,摒弃劣质文化的根本,吸收先进文化的优质精神。其四,企业战略管理的长期运行,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更新。企业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一种在文化素养上的默契,实现一种经营效果的预期。小企业的经营相对能够达到企业文化的默契,而大企业,由于人员的流动大,仅利用沟通的形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文化的默契度,只有通过有效的战略管理才能维持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融合
1.企业文化理念与经营业务的融合
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企业文化的产生价值依赖企业的发展方向,落实企业文化的创新战略。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的运行中,应认真遵循企业文化秩序,贯彻文化战略管理理念,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利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企业文化精神;通过务实性的规则强化企业员工的作风行为,提升企业经营业务的效益。企业文化理念促进经营业务的管理效果,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的自由运作,两者有效融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融合
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提拔都依靠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机制的创新性,是企业的首要工作之一。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中,要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利用升职、降薪的管理策略,促进人才自身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必须科学的完善管理策略,才能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性。
3.企业文化与企业激励体制的融合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专业技能。必须靠人才的支持,才能体现企业的生产价值。因此,需要制定相对的激励体制,提高人才工作的动力与兴趣度,体现企业的公平竞争性。企业文化管理在制定激励机制的同时,要以员工的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流程;通过文化内涵的深入,凝聚员工的团队意识;利用奖罚制度,保护员工工作的公平性。另外,在管理机制运行中,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出战略管理的创新理念,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定位更具体。通过对激励体制的普及,使员工在竞争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公平效应,更好的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4.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共生融合
企业文化要想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落实整合共生。企业文化的健康管理,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文化的优劣内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辅助管理措施;企业文化的实践成果凸显企业的发展特色。因此,企业文化在建设运行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本身的文化特点,突出企业文化的优良精神,发挥自身的文化特性,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战略管理方案,保证企业文化的实用性。另外,认真落实企业文化战略,提高企业管理的先进性,满足企业人才的工作所需并认同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将企业推进经济市场,扩大企业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总之,企业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力量来源,企业的管理方向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经营管理中融入文化理念,是企业具备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发展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建设战略管理时,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企业管理的共生有效融合,实现企业经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玉忠.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J].大众科学进展,2013,17(38):126-127.
一、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1.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强调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强调统筹兼顾。这几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最为简练的概括,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内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方面的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运用战略的思想来管理整个企业。狭义方面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指的是强调管理方法上,对整个企业战略的进行分析、选择和实施这三个阶段所进行的管理,能够准确确立企业的前景,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切实分析,然后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且确保目标能够正确加以落实,将目标得以完成的动态过程。在这里谈到了“战略”一词,顺便来解读一下。从企业的角度看战略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中,不断得总结历史经验,根据调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预测的总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方案。
2.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从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国家或者是组织能够实现经济社会之间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来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从这里看出两者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的,都是为了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指导各种组织实现其不断发展,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企业进行实际操作面,换句话说,就是科学发展观能够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的战略管理一般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企业的战略分析,企业的战略选择和企业的战略实施。下面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之下,来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的战略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资源与战略管理、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第一,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包括了两个方面,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强调的是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进行内部环境分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其竞争对手的现状,并且要善于和竞争对手展开很好的比较,这样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才能更具有针对性与客观性。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要从外部总的大环境、企业产品所在的走势如何和市场的占有率如何,重点要放在机遇与挑战上。科学发展观重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进行内部环境的分析过程中,要始终将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只有员工各个方面的待遇提高了,这样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企业的外部环境要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等都要考虑进去。在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贯彻全面分析的原则,分析消费者、供货商、企业、分销商和竞争对手等等的关系,在对这些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重点强调哪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第二,来看企业的资源与战略管理。企业的资源与战略管理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的采购资源战略、财务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信息资源战略,这四个方面要放在一起,运用全面的观点来进行分析。企业的采购资源战略,就是企业花最低的钱从外面获得所需要的物资;企业的财务资源战略,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整个的运转过程中,需要使用资金来购买企业所需设备,发放员工的工资和企业的日常运作的开销等;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指的是企业要能够尽可能的笼络大批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企业信息资源战略,指的是企业能够对来自客户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实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与战略管理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综合起来看待。
第三,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所在,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创新。企业文化的制定,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能够体现企业的内涵,让企业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就能够感受到企业内部的一种动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不断发展,要注意来自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既要照顾到企业员工的利益,还要有充足的资金流来保障企业的周转,另外,还有经营商、消费者、承包商等等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期望值。当然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还有注意其社会效益。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鉴别多种战略方案、对战略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战略方案。企业战略的选择是为了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加以实现,企业根据战略分析的结果,从企业的现实条件出发,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加以对比,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必要的策略。
第一,鉴别多种战略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原则,对各种战略方案实行鉴别,战略方案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了,在选择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比如企业的长远发展定位,企业最近几年的经济效益,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在未来的生产规模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考虑清楚了以后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至少三个战略方案,在对战略方案进行鉴定后,要对战略进行评估。
第二,对战略方案进行评估
制定出风险方面的评估标准,对企业制定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估,在评估的时候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1)企业现在正在运行的战略与新战略之间的衔接程度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看,新旧战略之间能够进行有机结合。(2)企业现在储备的人才进行总的评估,然后根据新战略,是否还需要储备新的人才,什么类型的人才。(3)对确定的战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并能对效果进行评估。
第三,选择战略
根据标准在对几个方案进行最终遴选,选择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秀的方案,在对方案进行制定的时候还要注意考虑制定一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战略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战略方案是为了企业能够规避有效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进行及时更正的备选战略。企业战略方案的制定既要做到简明,还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实施。
战略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划和资源配置,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战略变革。战略的实施阶段也要认真执行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一,计划和资源配置
在进入战略的实施阶段要注意计划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个总的规划,将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进行把握,整体的功能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来考虑企业的各个要素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它制约甚至能够指导企业战略管理的一切活动。在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注重强调的是整体的最优,不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或者是子公司达到了最优的配置。也就是说企业在进入了战略实施阶段的时候要注意“统筹兼顾”,既要处理好企业的局部计划与资源配置,还要考虑到整个的企业计划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情况。
第二,组织结构设计
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要注意其各个组织结构之间的有效联系,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将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为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企业的战略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系统,需要放到国家的一个大环境中来加以考虑。企业战略需要有国家宏观经济这样的大的系统,还需要有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的内部系统,企业本身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一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的一个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系统的运动是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进行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从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出发,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考虑到系统之间所处的上下关系和左右关系。
第三,管理战略变革
在战略评估阶段时,谈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这就是说企业的战略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要善于统筹兼顾,把握好动态平衡,确保管理战略变革能够实现。在企业的整个战略系统中,要能够将资源与战略进行科学合理的原则,各个业务之间能够保证有效实施,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战略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抓住重点与关键因素的时候,要注意在战略执行过程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作为非主要因素,虽然不能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运行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能够使企业战略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非主要因素,只是整个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要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筛选,能处理好这些非主要因素给企业战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战略管理变革中不会出现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
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评价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企业战略的最终实现也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企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善于发现企业战略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不断去创新和进步,对于这一过程,需要根据决策理论与战略理论制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另一方卖弄也要注意吸取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经验教训,只有两者之间实行有机结合,才能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
总的来说,用科学发展观是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主要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分析阶段、战略选择阶段和战略实施阶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是能够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王 莹:从科学发展角度看企业战略管理[J].经济论坛,2008年第18期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调整阶段,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全面的实现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实际意义。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及关系
1.企业文化的涵义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自身长时间的经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特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思想,同时也是企业员工价值观念与员工服务意识的总体体现,为当前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使企业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这也是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原因。
2.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
所谓的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与外部实际情况,确定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实施计划。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总体目标可带动企业战略,同时企业战略必然推动企业文化。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需要企业战略管理团队的支持与实施,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战略管理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而开展的,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企业文化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同时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增强也与企业战略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该种层面上讲,两者之间为一种互为基础的关系。
其次,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制度的确立与具体的实施均是以企业文化为行为导向的,企业拥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可对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激励功能,促使企业员工对企业做出的各种战略管理政策做出更为积极的响应,更好的实现企业员工意志的凝聚,促使企业员工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管理目标而不断的奋斗。
最后,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促进与相互交融的关系,相互促进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为企业战略管理与文化导向相符合,企业的各种行为准则与企业员工具体的行为价值观相一致。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
1.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正面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有效的实现员工个人利益思想的约束,帮助员工将个人的目标转移到企业战略目标上来,通过对员工进行良好的企业文化教育,可让员工相信企业的具体经营观念,同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企业员工为了更好的达到自身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将企业利益放到优先的考虑位置。若员工认可企业的经营观念,则员工必然将自身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相协调,则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带来较强的满足感,随着员工满足感的不断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也必然增加,这同时也会促使员工自身的发展,有效的激发员工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更为主动的为企业服务。另外,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员工也会产生社区意识,和企业形成上下一致的思想体系,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拉入到同一个战线中。
其次为可实现企业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可为员工提供出非常明确的指导,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对员工的文化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促使员工的行为举止更为规范,促使员工从内心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这同时也必然会降低企业管理工作所需成本,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这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可有效的实现企业效能的提升,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可帮助企业的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员工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将更为深入,有效激发员工主动管理意识,实现自我的有效约束与管理,这必然转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主动管理机制的提升。
2.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负面影响
首先为影响企业改革,在一些方面与企业整体的战略要求不太相符合。随着企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企业文化在很多方面不能够满足当前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多数企业为适应新战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始转变企业文化,但其已在企业内根深蒂固,若突然间变化,必然带来较大的发展阻力,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必然降低,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82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和教书育人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高等教育新的研究内容。“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信息化融入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指教师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视频、音频以及电子材料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前自学后在课堂上与老师通过作业答疑、练习以及研讨等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责任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学生也不再单纯地通过课程讲授掌握知识,而是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主动学习,获得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
1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用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战略管理的实质,能够从事基本的战略管理工作。从理论上讲,大量学者Α镀笠嫡铰怨芾怼方萄Ю砟睢⒔萄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对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信息化引入该研究领域,丰富《企业战略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内涵。
在实践层面,经过多年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使用的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效果不尽人意,并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同时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将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下。
2.1《企业战略管理》“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的关键
“学习任务单”包括授课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具体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在课前通过电脑和手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讨论和分析。教师需要对大纲、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非常清楚的基础上,理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框架结构及内部逻辑关系,设计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2.2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是重点和核心
教学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完成翻转课堂,即课前知识自学,课内知识吸收内化,课后知识应用。第一阶段课前知识自学是最关键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微视频设计,录制要学习的理论教学视频,或者提供网络上专家录制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学习,将所有材料上传到网络课堂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分析学习任务单中布置的问题,然后线上线下学习小组(4-6人)讨论,最后达成小组观点,并且可以在网络课程讨论区向教师反馈学习盲点和难点。第二阶段课内知识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理论讨论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是课后知识应用,主要使用了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要求学习小组以3万元启动资金,创立经营的公司,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知识撰写发展企业战略策划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和工具,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
以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例,做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一阶段课前知识自学,设计学习任务清单,确定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问题设计和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竞争战略理论,理解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内涵和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学生知识思考力与整合、探索能力。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问题设计: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中只能选择一种竞争战略,否则就会处于被“夹在中间”的尴尬地位。但是目前很多成功的公司,例如案例中的苹果公司都在同时使用两种战略,请思考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下载苹果公司竞争战略案例,参阅教师提供相关视频和文本资料,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仔细阅读案例,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得出建议方案,学习小组集中谈论,通过交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确定方案。
第二阶段课内知识吸收内化,教师请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对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自由讨论,并由学生做总结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上互动和积极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课后知识应用,要求学生运用理论对创业公司进行竞争战略设计。要求: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公司的远景和目标,请运用竞争战略理论设计企业竞争战略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后任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改革,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前的自学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学习任务单”进行微视频学习,保证学生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主动自觉地学习各部分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谈论,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学生反映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讨论、启发、角色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优化了课堂质量。另外,通过完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实战任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的运营中,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3)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有所提升。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科学、实用,学习小组提交的企业发展战略策划书达到了预期效果,能够学以致用,学生考试成绩比上一年提高了15%。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93%,说明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永惠,刘洁等.教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20.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036-03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关联度分析
伴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行为内涵与外延的深化,企业社会责任从最初响应社会要求转变为主动承担。著名的Carroll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主要解决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二是社会责任响应框架,主要解决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响应社会责任的相关诉求。三是社会责任表现框架,主要解决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应该如何具体表现。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慈善行为、捐赠行为、赞助行为以及企业创新行为来展示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四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框架,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明确的对象,通过明确企业相关利益者,可以更加直接地阐明企业承担的具体责任是什么。
企业战略既是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制定的计划,也是基于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模式,同时企业战略在考虑具体发展环境与性质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企业战略是针对企业未来良性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发展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与企业战略管理关联度可以通过双方互相嵌入的性状来分析,从而可以从横向与纵向全面掌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联性。
(一)将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嵌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中
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无论从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所拓展,将企业战略管理一系列思想、观念与模式嵌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当中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和表现。这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向深度方向发展,以往人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讨论仅局限于企业表层。从某种意义来看,承担社会责任只是企业应付外界压力,树立形象的一种面子工程。但是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深入,从企业战略视角研究社会责任,无疑丰富了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内容。
在以往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中,主要关注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外部需要和期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和表现都强调企业能否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从而导致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成为一种单方面的内容表达。从本质来看,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是企业对内和对外输入与输出资源、产品质量、服务的过程。因此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不但应该关注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更应该通过满足外部利益者的利益关切、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成为企业对外实现自身责任,对内完成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战略的链接和桥梁。换句话说,基于企业战略的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强调的不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达和承担,更应该在实现社会责任各种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企业的经营策略,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的统一。因此将企业战略融入到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中,同时通过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体现企业战略,可以完成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这种拓展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表达。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定义,不但可以拓展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外延,更可以丰富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内容。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嵌入到社会责任理论框架过程中,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成为企业战略主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由于人们搜索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便利,导致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表达与承担成为关注的焦点。2012年毒胶囊等事件的爆发、2013年7月末爆出的新西兰恒天然事件,都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更好地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表达无法体现出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应有的尊重,没有将社会责任的表达与承担放置到战略性的位置,那将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失去生命力和活力;如果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仅仅成为企业宣传自身形象的“口号”,企业必将受到现实的惩罚,失去进一步获取发展资源的能力。
(二)社会责任理论嵌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嵌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使企业战略管理制定的内容更富前瞻性和弹性,其应对突变情况能力增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所展示出的一种观念、对企业发展的定位、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模式。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动态的角度去描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同样的将企业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从动态角度去描述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表达,是企业外化和内化的结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嵌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意味着企业战略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企业战略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不但应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更应该肩负起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任。企业在谋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将企业发展同社会整体发展和需求结合起来。
企业战略内容和目标,必须体现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入进去。例如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决定投资一个对企业未来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在项目决策过程中,不但应该通过定量的评价来考察项目的优劣程度,更应该综合考察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民众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二、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的融合路径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度量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程度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的水平、效率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作出的贡献。从内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程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社会责任期望体现程度、企业自身业务关联程度和社会责任活动整合程度。分别命名三个变量: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郑海东,2007)。
期望契合度,是指从整体和长期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业社会责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众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期望契合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越容易博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反之亦然。业务关联度,是指从整体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具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性。操作整合度,是指从长期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活动主题以及所持态度方面的和谐程度(薛求和等,2008)。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否进行了长期规划,直接影响操作整合度的高低。操作整合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目的性越强;反之亦然。从本质来看,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程度主要通过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操作整合度来综合表达。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方式
1.横向融合
由于社会责任同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可以体现为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操作整合度,因此在期望契合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所产生的路径融合,可以称为横向融合。即当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值比较低或者恒定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通过提高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来提高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通过横向融合,可以放大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所带来的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短期经营目标。
2.纵向融合
纵向融合是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由于自身疏忽和能力欠缺,而导致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表达出担忧和不满时采取的融合策略。即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凸显满足社会公众期待的部门,如果企业战略管理内容没有专门针对解决社会责任危机的内容,就应适度调整这些内容,不然将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当中。
3.螺旋融合
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既涉及到对社会责任期望的更好满足,又涉及到从企业运作管理方面的更好完善时,称为螺旋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主要的企业战略管理和社会责任承担的方式。在信息社会,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诉求,不但表现为基本责任要求,还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螺旋融合成为主要的融合方式,这种融合模式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内容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并且有充分的预案和应急机制,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三种融合方式,提出如下策略。
1.横向融合应采取修身性策略
修身性策略主要实施内容是:企业对供应、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采购等辅助活动进行详细审查,识别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结合点,并结合外部环境发展、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属性,在相关结合点中进行谨慎选择,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环节和履责水平,并制定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规划和计划方案(刘娜,2010)。
2.纵向融合应采取迎合性策略
迎合性策略是要提升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满意度。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期望进行全面调研,并详细分析行业特征和自身属性对公众社会责任期望的影响,仔细甄别具有保健的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可以改变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促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态度由不满意向满意转变。纵向融合从本质来看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战略管理备用项目来处理,即不是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都需要强调社会责任,只有社会公众对企业不满意的时候才去强调社会责任,显然这种融合方式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虽然在现实中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适合长期使用。
3.螺旋融合应采取综合性提升策略
综合性提升策略,是指信息时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必然将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应对纳入到战略管理当中,即在战略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不但是消除外表存在的一些弱点和问题,例如企业的慈善行为、环保问题等,同时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必须将其同企业价值创造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在统一的战略规划下,使短期利益目标和长期利益目标能够综合体现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综合性融合策略将社会责任和战略管理放置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和表现就是企业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企业不断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本身也是努力寻找创造社会和企业共享价值的机会,在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和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融合绩效及其考量
(一)融合绩效考量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通过将社会责任同企业战略融合,形成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战略管理策略。而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越是能够完成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并且得到全面实施,越是能够给企业绩效带来正面影响,同时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也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通过前文分析,不难发现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对企业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数量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如果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将社会责任履行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提升企业绩效水平,那么就说明我们研究的理论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为未来理论研究和现实决策提供经验依据。
人们在研究社会责任同绩效关系时,一般采取模型回归的方式,在引入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履行责任指数和相关财务指标回归模型,在大样本数据真实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同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这种研究存在的缺陷是,在选取指标时一般比较简单,并没有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进行详尽的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二)融合绩效度量
融合绩效考核企业社会履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笔者通过考察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每股社会贡献值与绩效指标的关系,来说明将战略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绩效。例如A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从2009年开始进行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并且对每股社会贡献值进行计算和披露。针对企业选取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指标。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还通过一定方法,对一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进行量化,即了社会责任指数,用来衡量一家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计算原理主要是根据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赋予权重后,给予加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而来(见表1)。
按照每个项目1分,8个项目,共8分。分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越强。A公司2009―2012年得分情况如表2。
针对企业绩效主要使用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资产利润率。通过收集资料和数据,A企业2009―2012年以上指标和数据,得到表3。
通过表3不难发现,A公司在2009―2012年,逐步重视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披露内容和实践内容逐步扩张,其履行社会责任指数得分逐年升高,伴随而来的是A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每年呈现递增态势。而诸如净资产收益增长率等几个主要财务指标也基本上呈现递增态势,除2010年外。这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有明显关系,即企业通过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从战略上扩大其履行范围和披露内容,无疑有助于企业扩展业务,树立更为正面的企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010年A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只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企业整体绩效的表现可能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2010年每股社会贡献值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进一步说明A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已经逐渐有战略的认识,履行社会责任保持了比较好的连续性,其纳税总额的减少并没有减弱企业进行社会公益投入的热情,到了2011年、2012年,A企业各项指标大幅反弹,说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绩效确实存在正面影响。
最后本文认为,加强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融合,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企业应该重视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通过扩大社会责任践行范围和加强信息披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Carroll,A. B. Corporate Soicial Responsibility[J]. Business & Society Review,1999,38(3): 268-295.
[2] Carroll,A. B. & Buchholtz,A. K. Business &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5th ed.)[M]. Ohio: South-Western,2003.
关键词:
企业;现代化;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管理者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和实际的市场条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的规划。企业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企业战略制定失误,将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以导致企业从此除名,倒闭关门。因此,制定企业的战略,必须立足企业自身,结合市场前景,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为企业的发展量身定做,制定发展战略。
一、当前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战略制定随意化、片面化
第一,往往企业站定战略都比较随意,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多数都是管理者突发奇想制定的发展战略。企业制定管理战略,往往容易盲目,习惯借鉴或者套用其他成功企业的战略,而总是忽视了自身的内外部环境,缺乏自己独特的判断力,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的经营战略都大同小异,不仅没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反而容易引起企业之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第二,往往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都是以实现企业的更大的规模效应为目标的,正如中国的文化,国人总是喜欢“宏而大的事件”。战略规划的制定,也是如此,往往会忽略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当时的市场结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之根据个人的意愿,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无法成功的,不但不会成功,而且反而阻碍企业的成长,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2.战略管理实施脱离企业实际
第一,企业战略的制定,往往忽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在实施企业战略过程中,往往忽略现有的企业组织,对企业组织视而不见,导致企业组织结构不但无法帮助企业战略的实施,而且成为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绊脚石,阻碍其发展进程。因此,新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完善,促使企业组织结构能够有效的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推动企业的发展。第二,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不相匹配。战略管理提倡的是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而我国许多企业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这就难免导致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战略与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不符,没有切合管理战略的企业文化做基础,也就意识着全体员工不能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终究会导致管理战略的失败。第三,战略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脱节。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时,往往过于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员工的价值观和个人技能,以至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才发现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企业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侦中错失发展机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无法获取有利的市场地位。
3.对战略管理控制的评价比较滞后
现阶段,对战略管理的控制和评价比较滞后,是国内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无论任何行业,任何细分市场,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若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当战略制定后,要对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能够大体预知企业战略规划实施中会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应急方案,在问题出现时,及时采取应急方案,解决问题,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在对企业战略实施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多数企业不但不能够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在问题或的解决后,也不会及时的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仅仅是遇水搭桥,河过去了,桥也就随之扔在一边。这种情况,极其不利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对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必须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为后续将会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是猪略实施更加顺利。
二、完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1.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决策者要学会用战略眼光进行观察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和内部优势,同时使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和公司内部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能制定出适应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2.变革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所在,是企业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不同的企业文化,体现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发展道路。企业文化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是在企业逐渐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根据自身成长环境和实际的影响,进而发展和形成的,为企业员工和外界所认可的一种理念,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企业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扶持,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文化更加完善,更加具有价值和内涵,反之,企业文化的改进和发展,能更好的团结企业员工,凝聚企业力量,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共同奋进。
3.按照企业战略管理配置人力资源
制定好的战略管理策略必须要配置合适的人力资源,企业的员工的个人能力也必须与战略管理实施的任务想匹配,否则即使战略管理设计的再好,也都无法顺利实施,甚至会失败。在实施战略管理的策略前,企业应该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潜力进行正确地客观地评价,避免等到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再去发现有员工能力不能满足新战略管理的要求,出现一些低能高就或者大材小用的现象。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员工的调动和培训,提升员工能力,分配合适的岗位,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4.建立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评价机制
外部环境是瞬时变化的,因而企业管理策略就不能一成不变,否则结果很可能会偏离原来目标,达不到企业想要的目标,因此必须时刻检测外部环境,对建立的管理战略进行及时持续的评价,对潜在的问题,及时发展及时解决。
三、结语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整合目前所有的资源,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了能使企业战略实施顺利进行,达成设定的战略目标,必须对企业的内在组织建构、企业文化等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它们能够更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
作者:张旭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参考文献:
1引言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而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2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及关系
2.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在学术界有很多说法。美国管理学界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率先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7S”(战略、结构、制度、人员、风格、技能、最高目标)管理理论,并且通过比较发现日本企业更重视软性因素(人员、风格、技能、最高目标),而这些软性因素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麦肯锡也界定了组织中的软要素(共同价值观、技能、风格、人员);中国学者徐尚昆提出包括核心价值观等在内的12维企业文化概念范畴,并认为企业文化研究应注意情景化。
2.2企业战略及管理
企业战略一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在《企业战略的概念》一书中提出战略是目的及其实现的配套模式。中国学者黄国群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于组织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管理的绩效决定了企业总体绩效。企业战略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企业总体战略(公司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经营或事业部战略)和企业职能战略。[1]企业总体战略关注企业的顶层设计;企业竞争战略着眼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研究企业如何在行业中增强竞争力;企业职能战略服务于总体及竞争战略,对企业内部各项职能活动进行相应配套的计划与设计。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规划好的战略目标,对战略决策进行制定,对战略方案进行实施,对战略绩效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战略制定阶段,即确立企业使命和目标、战略分析制定与方案的选择;战略实施阶段,即合理配置资源、确立组织架构并增强战略的执行能力;最后是战略评价阶段,即通过对影响企业发展各因素的考察评价战略绩效[2]。
2.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根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战略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企业文化的提升和塑造,都是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基础的;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要通过建立积极优秀的文化导向,促使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最后,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间要具备统一性及协调性,企业文化应该随着企业战略制定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高层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改革,从而真正有效地贯彻和发展企业战略。
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案例分析及总结
3.1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为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成立于1987年,主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2014年10月9日,华为以排名94的成绩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进入最佳全球品牌前100榜单的企业公司。2016年4月1日,华为2015年年报,公司净利润达到369亿元人民币。企业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华为员工内心深处,是华为发展的内在动力,概括为以下六点: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华为的战略核心为以客户为中心。2016年3月29日,华为公司凭借“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即“中国质量奖”制造领域第一名。以为客户服务为根本,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与友商共同发展共享价值链的利益。除此之外华为还在环保公益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3.2五谷道场
中粮五谷道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为五谷道场)现为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谷道场曾被业内喻为一匹黑马,其前身为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五谷道场开始品牌运作。2006年,五谷道场销售额达到15亿,荣登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但于2008年破产,2009年与中粮集团正式交接。五谷道场的失败根本上源于企业的文化瓶颈。中旺集团公司的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传承百年的强势品牌。这些口号只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忽悠客户和员工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并没有落实,从而造成公司诚信缺失,一步步走向失败。
3.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启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和灵魂的标志。华为在成长历程中创造了通讯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尖端科技成果,成为世界通讯巨头,其关键是企业优秀文化的影响。而五谷道场正是验证了缺乏企业文化内涵,诚信缺失致使企业的破产。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积极意义有很多。首先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以企业集体战略目标为宗旨制定个体计划,在工作中重视企业利益且增强自我满足感与主观能动性;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归属感增强,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合适的企业文化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与竞争力。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企业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企业改革,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的不适应性及调整不及时,均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对员工的自我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反馈。
4企业战略管理中企业文化层面的建议与措施
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等构成要素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需根据当下环境研究自身的情况,不断加强构建企业文化,借助企业文化的影响推动企业战略实施,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3]企业离不开团队合作,只有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团队合作精神可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增强员工自豪感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形象,降低战略成本;企业应具有创新精神,优化产品工艺及运行机制,掌握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战略的变革;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增强对员工及客户的人文关怀,提高企业核心力量,为企业战略的变革提供依靠。
5结语
目前企业处于社会巨变的不确定性环境中,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中企业文化要素如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而要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首先就要求企业前期有一个较好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变革具有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的企业变革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持,从而使企业通过制定变革措施,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增加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引言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而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2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及关系
2.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在学术界有很多说法。美国管理学界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率先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7S”(战略、结构、制度、人员、风格、技能、最高目标)管理理论,并且通过比较发现日本企业更重视软性因素(人员、风格、技能、最高目标),而这些软性因素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麦肯锡也界定了组织中的软要素(共同价值观、技能、风格、人员);中国学者徐尚昆提出包括核心价值观等在内的12维企业文化概念范畴,并认为企业文化研究应注意情景化。
2.2企业战略及管理
企业战略一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在《企业战略的概念》一书中提出战略是目的及其实现的配套模式。中国学者黄国群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于组织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管理的绩效决定了企业总体绩效。企业战略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企业总体战略(公司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经营或事业部战略)和企业职能战略。[1]企业总体战略关注企业的顶层设计;企业竞争战略着眼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研究企业如何在行业中增强竞争力;企业职能战略服务于总体及竞争战略,对企业内部各项职能活动进行相应配套的计划与设计。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规划好的战略目标,对战略决策进行制定,对战略方案进行实施,对战略绩效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战略制定阶段,即确立企业使命和目标、战略分析制定与方案的选择;战略实施阶段,即合理配置资源、确立组织架构并增强战略的执行能力;最后是战略评价阶段,即通过对影响企业发展各因素的考察评价战略绩效[2]。
2.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根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战略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企业文化的提升和塑造,都是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基础的;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要通过建立积极优秀的文化导向,促使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最后,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间要具备统一性及协调性,企业文化应该随着企业战略制定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高层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改革,从而真正有效地贯彻和发展企业战略。
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案例分析及总结
3.1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为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成立于1987年,主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2014年10月9日,华为以排名94的成绩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进入最佳全球品牌前100榜单的企业公司。2016年4月1日,华为2015年年报,公司净利润达到369亿元人民币。企业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华为员工内心深处,是华为发展的内在动力,概括为以下六点: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华为的战略核心为以客户为中心。2016年3月29日,华为公司凭借“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即“中国质量奖”制造领域第一名。以为客户服务为根本,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与友商共同发展共享价值链的利益。除此之外华为还在环保公益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3.2五谷道场
中粮五谷道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为五谷道场)现为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谷道场曾被业内喻为一匹黑马,其前身为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五谷道场开始品牌运作。2006年,五谷道场销售额达到15亿,荣登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但于2008年破产,2009年与中粮集团正式交接。五谷道场的失败根本上源于企业的文化瓶颈。中旺集团公司的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传承百年的强势品牌。这些口号只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忽悠客户和员工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并没有落实,从而造成公司诚信缺失,一步步走向失败。
3.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启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和灵魂的标志。华为在成长历程中创造了通讯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尖端科技成果,成为世界通讯巨头,其关键是企业优秀文化的影响。而五谷道场正是验证了缺乏企业文化内涵,诚信缺失致使企业的破产。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积极意义有很多。首先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以企业集体战略目标为宗旨制定个体计划,在工作中重视企业利益且增强自我满足感与主观能动性;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归属感增强,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合适的企业文化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与竞争力。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企业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企业改革,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的不适应性及调整不及时,均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对员工的自我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反馈。
4企业战略管理中企业文化层面的建议与措施
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等构成要素影响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需根据当下环境研究自身的情况,不断加强构建企业文化,借助企业文化的影响推动企业战略实施,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3]企业离不开团队合作,只有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团队合作精神可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增强员工自豪感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形象,降低战略成本;企业应具有创新精神,优化产品工艺及运行机制,掌握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战略的变革;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增强对员工及客户的人文关怀,提高企业核心力量,为企业战略的变革提供依靠。
5结语
目前企业处于社会巨变的不确定性环境中,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中企业文化要素如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而要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首先就要求企业前期有一个较好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变革具有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的企业变革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持,从而使企业通过制定变革措施,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增加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全面加入WTO后,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了,这时企业应根据新形势,建立新的平衡,从而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战略理念。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外部和内部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制定必须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
一、企业战略管理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当今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如发生国际危机、竞争的加剧、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新科技的应用等,既给企业带
来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威胁。这些都要求企业的战略管理更加严谨有序,同时也要更加灵活多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避开威胁。对于外部宏观环境,从企业战备管理角度来看,单个企业组织是无法控制的,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制定和调整战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有利条件,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要避免不利因素,努力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在当今我国全面进入WTO,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学会适应外部迅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战略管理必须与内部环境相适应
企业战略管理,不应当只注重外部环境,还应注重与本企业的内部环境相一致;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不应只局限于加强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制定更广泛的对策、方案等,而应当是在持续稳定的基础上营造一种能使企业战略决策转化为行动的公司氛围(企业文化),注重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战略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必须要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找出本企业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分析它的主要劣势,确定本企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然后,再结合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价,预计和找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获胜的方法。但有很多企业在理解和制定现代战略管理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管理者自身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形势下,管理者能实施有效管理,在其他形势下也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但进展却非常不顺利。在我国很多地区常存在此类情况: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在这个企业经营得相当不错,而将其调去经营另一个公司时,却非常不顺利。
(二)实施战略管理时缺乏灵活性。有些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时,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战略管理在实际中是一个动态的,流动的过程,有着许多相对固定而又各不相同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实施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对企业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能很好地区别
有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就是经营管理,但实际上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所管理的范畴也大不相同,企业经营管理是指在既定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和有关企业战略计划的框架内,确保资源取得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全过程,而战略管理无论在时间还是范围上均向未来延伸。要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战略管理理念。
1、适者生存。企业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资源配效率与能力培养,与竞争者拉开差别优势,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2、安身立命。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中,要实现企业的永续生产与发展,要得到社会和顾客的认可和支持,做一长盛的企业,首先必须确立高尚的企业使命,明确企业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与贡献。
3、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树立“以利他来实现利我”的战略理念,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对策,采取正确的战略行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越多,企业获得用户的货币投票就越多,竞争力就越强。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4、跑马圈地。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生存空间的问题,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企业管理不能只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更要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决策就是将不属于他人的市场圈入自己的名下,或者把已经被别人占领的市场挤占一块过来。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5、做优秀的国家公民。现代企业处在日趋紧密联系的社会大环境中,那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将会被公众所抛弃,只有那些关注社会利益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公众支持,才能更好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与社会同步发展。所以现代战略管理要求企业不仅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应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应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与社会分享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