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8 14:52: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

篇1

1.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生源差距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多,生源基础良莠不齐,音乐素质和嗓音条件都比不了声乐专业学生,那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就不能采取专业院校“一对一”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以集体课教学为主。但是以往的声乐集体课难以照顾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1.2 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由于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不多,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再者,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范唱。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一种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其声乐教育应与音乐专业相区别,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

1.3 声乐教材严重缺乏。目前学前专业声乐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学校靠上课的教师来自选歌曲教学,严重制约着上课效果。所以,根据学前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选择古今中外思想性较强、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歌曲和优秀民歌做教材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要不断更新教材,补充和选用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人格得到陶冶,思想品格得到升华,从而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审美能力。

2.不断创新学前声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声乐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未来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2.1 游戏教学法。

玩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交流方式。我们不妨把音乐知识编成游戏的方式,和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可用设疑的方法导入,先由学生猜出哪种乐器表现的是哪种动物,推动学生去探索那段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在学习音乐节奏知识时,可以采取小组接力模仿节奏的游戏推出新知,由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后,在传递给后面的学生,一直向下传,直到小组的最后一名学生把这个节奏写到黑板上,由第一个同学评价,教师再给出答案。这个游戏很有趣,调动了每个学生都在注意那个对的节奏,强化了学生对正确知识的注意,学生在玩中学会了要学的知识。在训练节奏时,可以训练学生嘴念节奏、手打节拍、脚打强拍或手打弱拍等“玩”法;还可以把节奏编成总谱式的合作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有打节拍的、有打节奏的、有唱谱的、有加打击乐的等,一起合作;也可继续发展为加入打击乐、钢琴等乐器来“玩”。这种利用猜谜、游戏、打击乐、钢琴伴奏等手段以“玩”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手、眼、脑并用,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与审美,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2 情感体验法。

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中的高层需求法,是知识互动中的另一种高级形式。

要达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就必须设计丰富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彩多姿的情境,例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准,教学内容可以从幼儿歌曲着手,如:《小乌鸦爱妈妈》、《摇篮》、《大鞋与小鞋》等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歌曲进行歌唱训练。这些歌曲短小、精练,音域也不宽,对刚学歌唱的同学来说容易接受,从中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和艺术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挑战自我。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师生可以根据歌唱作品的内容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2.3 互动交流法。

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是实现良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寻找他们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对条件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不嫌弃,并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班只有2到7名男生,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低着头坐在课堂的最后面,为了消除他们不平等的心理压力,我将他们调整到自己的身边,上课时总是给他们送去鼓励的眼神,在教学的内容上也选择了适合男女声演唱的歌曲,在课堂个别抽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调让他们演唱。对五音不全,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的学生,教师不是用眼神去斥责学生,用动作去制止学生,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害怕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调整好心态,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不会开始的,只要努力就会获得好成绩,就能获得美好的歌唱。

在课堂提问的环节里,让学生知道提问、抽查不是为了让他们出丑,而是针对每位同学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教学反馈或把他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错误进行纠正。以点带面使没机会被问到的同学也能进行自我更正。

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赞许的语言,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也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真正的信任,以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低年级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过程由于声乐理论比较抽象,技术性又很强,初级练声曲也比较单调,又要不断反复地练习,因此就需要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师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创新音乐课堂教学的空间是无限的,只要教师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就会不断地创造出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快乐地教和快乐地学,顺利地实现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一名优秀的学前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所以,就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存在的困难

(一)客观因素

众所周知,钢琴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一般情况下,钢琴教学都是从娃娃抓起,学习者还要具备很好的音乐素养,再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而高职学生接受钢琴培训时,已经是成年人了。骨骼全部长成,柔软性、灵活性较差。尤其是她们大多数是零基础,有的甚至五音不全。起初,由于新鲜,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热情,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刻苦以及有些教师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一些学生掉队,甚至放弃这门课的学习,最终导致她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钢琴教师一定要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探索如何把她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不仅是紧迫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设备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而对于我们这种工科类的高职高专院校,想申报这门课统招专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生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院在重视程度上远不及其它工科专业,在硬件的投资上也相对很少。琴房严重不足,琴房的配备与学生的数量不符,再加上有些院校琴点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抢琴、占琴情况的发生,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不爱练琴了。以我院为例,2008年开始创办这个专业,从开始的没有琴房到2009年建起了只有一台钢琴、十几台电子琴的琴房,再到2012年正式建立拥有几个独立琴室的专业琴房,共用将近5年的时间,这无疑给钢琴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教学方式的局限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普遍毕业于正规的音乐院校,从小接受系统的音乐训练,钢琴课都是一对一教学。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一般采用的都是集体授课的方法,即20几名学生同时上课。要钢琴教师对一些毫无基础的成年人进行教学,难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集体授课会给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同学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以至于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学习钢琴课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5年的高职教学,笔者通过总结并借鉴他人的经验,认为下面一些方法行之有效。

(一)通过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海洋。

教师可以采用播放钢琴大师演奏光碟、播放音乐会视频、教师示奏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二)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教师更多的应该成为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走进这门艺术,发自内心喜欢这门课,而不是为了教而教、学而学。笔者对这点有深刻的体会。每次上课时,都以平等的地位、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和她们的距离,与她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应该多启发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己去理解、探索、表现音乐。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好钢琴的积极性。

(三)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由于是集体授课,就会有照顾不周的可能。所以,笔者把每组再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这些组长一定是学习能力强、掌握知识扎实的尖子生。这样即使教师不在,她们也会代替老师监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完成课上所学知识。这样,基础差、学习吃力的学生也不会掉队,有效减少了弃学情况的发生。为了激励大家的上进心,每学期我都会重新组织竞选组长,因为有些同学会表现出入门较慢,一旦入门会出现突飞猛进的进步,让她们担任组长的职务,能够使她们信心倍增,进而把她们的热情传递给其他的同学。

(四)、A、B组上课

有些高等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的专业课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授课,A、B组即快慢组,学习优异者可以进快组,差些的就只能进慢组。学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因为她们都是有基础并通过正规专业课考试的。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她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基础的,如果采用快慢组的模式,会给进慢组的同学造成心理负担,产生抵触心理。对她们实行的A、B组授课,目的是方便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知识讲授得更加深入,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讲解起来更加耐心、细致。同时,也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影响教学进度。总之,是以同学们都能够掌握知识为宗旨。通过这种教学尝试,同学们学得更加有劲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钢琴的学习是很辛苦而且枯燥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甚至抗拒练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直观教学辅助材料,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给学生欣赏钢琴演奏家的演奏视频或音乐碟,让她们体会钢琴旋律的美妙,听着那跳动的音符、声波,学生都跃跃欲试,希望有一天也能弹出悠扬的琴声。毫无疑义,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实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必须立足于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实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版

篇3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学前教育钢琴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熟悉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练好基本功,更好地适应于社会需求及将来的工作需要。钢琴弹奏是未来幼儿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杭州师范大学来长娥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是要培养技能型专业钢琴演奏的人才,而是培养能够熟练并综合运用钢琴,以胜任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师。这意味着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以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弹唱和编配能力、具有根据幼儿的实际音域进行移调的伴奏能力、能熟练表现和运用幼儿音乐甚至进行简单创编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学前教育钢琴课与其他专业钢琴课的教学目标有显著的区别,其侧重点应该更倾向于培养扎实的基础演奏水平和即兴伴奏能力,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学生的基本特征及音乐素质

我国的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文科类招生,其多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甚少,对钢琴技能属于零基础的缺失状态。在短时间内如何让他们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由于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动作技能学习的幼儿时期,在学习中双手协调能力较差,手指灵活性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困难,且其对音乐的感悟与表现能力较弱, 导致了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学前教育钢琴课大多是集体课及小组课,学生练琴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探索。

二、适宜的钢琴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的钢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技能技巧性的学科。

因此,需要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集体课教学不同于一对一专业性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有基础性内容,有要有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还要考虑伴奏尤其是儿歌弹唱的伴奏。

1.钢琴练习曲内容的基础性选择

在练习曲的选择上,原则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选

择。不能像专业性钢琴传统教学的教材按部就班的弹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在《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599.849》、《莱蒙练习曲》等中进行筛选。

2.钢琴乐曲内容的选择

在乐曲的选择上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有很强的实践和实用性。

要选择音乐旋律性较强的乐曲,要少而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调式上要有特点,例如,具有大调特性的莫扎特的《风笛舞曲》、贝多芬的《苏格兰舞曲》等,小调式的布格缪勒的《阿拉伯风格曲》等。民族乐曲如王振亚的《扎红头绳》等。在演奏方法上选取不同风格的乐曲,具有进行曲式风格、抒情性的、复调性的,如巴赫的《小步舞曲》、唐碧光的《浏阳河》等。在节奏音型和伴奏织体上选择不同?型的为今后的伴奏打下基础,如巴赫的《抒情曲》、布雷纳德的《星光圆舞曲》等来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3.儿歌弹唱教学内容的选择

儿歌弹唱是钢琴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后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儿

歌的选择上不但要朗朗上口还要渗透伴奏的类型技巧,在教学中要围绕练习曲和乐曲来渗透即兴伴奏的知识技能。要选择不同伴奏类型的儿歌,如全分解和弦伴奏,半分解和弦伴奏,柱式和弦伴奏,旋律和弦伴奏等,还要渗透伴奏的规律原则特性,伴奏音级的走向等。要让学生能通过儿歌弹唱的练习举一反三的运用即兴伴奏的知识结构和弦连接,即用调式中的正三和弦和属七和弦,甚至一首幼儿歌曲可以只用两个和弦为其伴奏。

三、科学的集体教学法

1.在教学中的渗透指导

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练习中达不到好的效果,这说明没有掌握好的练习方法。

学前教育学生在钢琴的基本技术训练和练习曲的学习过程中,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是学习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唱谱练习、边唱边弹练习、慢练、加速练、改变触键方法的练习、分段练习、分句练习、分手练习等。教师还要多带领学生进行协调性练习,通过做游戏的方式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双手的协调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兴趣练习法

在经过最初的新鲜好奇许多学生会遇到枯燥的瓶颈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用播放钢琴大师演奏光碟、播放音乐会视频、教师示奏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3.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教师更多的应该成为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走进这门艺术,发自内心喜欢这门课,而不是为了教而教、学而学。每次上课时,都以平等的地位、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和她们的距离,与她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应该多启发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己去理解、探索、表现音乐。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好钢琴的积极性。

4.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由于是集体授课,就会有照顾不周的可能。所以,把每组再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这些组长一定是学习能力强、掌握知识扎实的尖子生。这样即使教师不在,她们也会代替老师监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完成课上所学知识。这样,基础差、学习吃力的学生也不会掉队,有效减少了弃学情况的发生。为了激励大家的上进心,每学期重新组织竞选组长,因为有些同学会表现出入门较慢,一旦入门会出现突飞猛进的进步,让她们担任组长的职务,能够使她们信心倍增,进而把她们的热情传递给其他的同学。

篇4

声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中专院校,学生的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要学好声乐知识。教师通过特殊的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善的声乐学习系统,使得他们符合职业的要求,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

一、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声乐知识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需用到的科目,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教学的重点内容。幼儿对于声乐的认知浅显,需要专业的声乐教师进行引导和开发,而这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声乐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声乐功底,学好声乐技巧,学生只有声乐水平高,自身能力强,才可以成长为专业性能高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说,声乐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1.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化问题

中专学校往往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尤其对于声乐知识的学习更是会产生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每一位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培养他们对于声乐的兴趣,进而运用兴趣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逐渐提高。

2.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声乐课堂的气氛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塑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声乐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疑惑。声乐课本身就是艺术课程,它不局限于人群,不苛求学生的能力,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声乐知识学习中。运用气氛调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更加热爱声乐,喜欢学习声乐。

3.由浅入深的开展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不能忽简忽难。同时,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不能放弃学习声乐,在一个阶段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运用表演的方式,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成果演示,教师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运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声乐知识更为牢固,能力逐步增强。

三、紧抓学前教育宗旨、落实学生学习要点

1.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多数是幼师,他们接触的人群都是幼儿,这就固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幼儿学习为主的知识,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幼儿学习声乐的各类要求了如指掌。同时,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具体学习,更好的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毕业后可以更轻松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实施符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实行集体声乐教学和小组声乐教学。在集体课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基本的唱、听、发音等基础知识,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声乐表演能力。而在小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优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取声乐技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带动学生能力实践

中专学生的能力决定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水平,所以,培养具备优秀声乐能力的学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不讲实践,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经常实践,学会运用声乐知识来表演不同类型的曲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修正自己的错误,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声乐能力培养,即让学生的声乐成为一种优势,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为幼儿的声乐教育提供一份安稳的保障。综上所述,在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对象。学前教育往往面对的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幼儿学习的声乐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基本功。学生只有基础能力强,才能胜任毕业后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使得中专学生开启更好的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篇5

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前教育进行了错误定位。表现出来就是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会背古诗、会认读很多字、会进行口算就是聪明的好孩子,而“贪玩儿的”、调皮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孩子们的“知识量”成了家长间的攀比的重点,成了评价孩子与学校的标准。这当然错误的,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解读我们的学前教育呢?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有那些策略可以让学前教育回到正确的定位呢?

一、教育者更新理念

1.尊重孩子

幼儿教育的教育教学对象年龄很小,相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还处于“不懂事”的年龄阶段,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往往出现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无论哪个教育阶段的学习者都应处于主体地位,不能因为幼儿年龄的关系而错误地认为其在教育中是成人的“跟班”,甚至是附属品。幼儿作为学习者、受教育者,但是其最为根本的属性是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所以,必须将幼儿作为平等的个体而看待,他有自己的自由、尊严以及选择的权利。当下教育要回归本质,就要解放儿童,就要将儿童从成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要把儿童作为人,然后才将其视为一个儿童,一个学习者,从而使其始终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幼儿教育以幼儿作为对象,就要反映幼儿的特征和需要,承认其主体地位,而不是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卢梭就曾说过,“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因此,正是当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导致儿童主体地位的缺失,最终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2.让孩子在“玩中学”

幼儿有着不同与其他年龄段的独特特点,他们喜欢各种夺目的色彩,各种“奇形怪状”的物体,成人觉得毫无意义的物体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至宝。让他们静几乎不可能,他们无时无刻的处于动态中。呆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着不感兴趣的知识,失去探索的自由无疑是对幼儿心灵与精神的扼杀和封闭。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积极的引导,给幼儿独处、交往等各种游戏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并在必要的时刻提供帮助。因此,让儿童尽可能地去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去认知自我,认识他人,在游戏中去体验世界,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向与教学方法

1.学会“本年龄段”的必备知识

学前教育教学该让孩子们学会那些知识?不是小学化的知识,而是符合幼儿年龄段的知识。幼儿作为社会存在,终究要走进社会开展独立自主的生活。幼儿阶段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其日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幼儿教育的过程与目的来看,幼儿教育所追求的既是幼儿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关注的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和一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成功。很多家长认为现在把学习成绩搞好,其他的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学会,其实不然。幼儿阶段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很难完整地弥补,每个儿童在幼儿阶段都有自主活动的能力与冲动,其中包括生活中的自主活动,例如,穿衣、吃饭、洗手等自我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表面上是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其实质是儿童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探究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心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活习惯养成的同时更是对儿童自我发展能力的无形肯定与促进,这才是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在意蕴。

篇6

中国教育世纪性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可见教师是教育改革中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领头雁。教师是教育改革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其身份和作用的转变是变化的核心,本文主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出适合自身角色转换的途径与方法。

一、首先对学前专业语文课程、学前专业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1.学前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强调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语文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存在。

2.学前专业语文教师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过分讲究尊师重道的思想根深蒂固。传统语文教学以课堂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资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健谈,想象力方面丰富,善于人际交往;但在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偏差,不重视语文基础教育,缺乏耐心和自信,有自卑心理,懒惰性心理。从语文基础知识来看,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较低,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较薄弱,喜欢阅读一些网络文章,不喜欢阅读古诗词。

二、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带动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带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说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转变。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完成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师扮演的是“主宰者”的角色,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个性和独立性。而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教师应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长期以来,教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传统的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讲授者的角色,学生的思维活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应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课本与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策略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发现问题。

3.教师应由教材执行者、讲授者转换为课程教学的开发者、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只是“教书匠”角色,“教书匠”难以顾及学生在个性、智力、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教学方法死板。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教材执行者、讲授者转换为课程教学开发者、研究者。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领会新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将课程语文与社会语文有机结合起来,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深加工,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点激活,形成具有教学个性的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教师应由单纯思想建设者转换为心理护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传统教师观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还应是学生心理的护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现在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时常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心理的疾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教师应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和谐、愉快、平等的对话,打开他们的心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爱学生,体谅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5.教师应从职业者变为生命的体验者。传统的教师关注的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责任感,却忽视了自己。新形式下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有自己的生命体验。不断地学习成为生命价值体验的需要,学生成为教师生命体验的催化剂,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生命体验的形式,教师因此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语文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主要途径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与职业能力本位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自觉转换自身教师角色。在本次行动研究中,我创新了“情境――职业能力”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中,转换教师角色,将情境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来设计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语文教师应自觉转换自身角色,以培养学生未来生活所学的言语能力为目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语文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即言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让学生学有所用。除此以外,还应自足于未来,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幼儿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

篇7

在任何种类的学习过程中,启蒙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幼儿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启蒙教育尤为重要。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幼儿学习舞蹈时就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日后也极易中断甚至放弃舞蹈学习。因此,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培养幼儿的舞蹈教学能力,最后能够达到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使幼儿舞蹈学习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终极教学目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大部分学校越来越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因为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以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舞蹈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忽视实践教学等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国现阶段学前专业学生自身的舞蹈修养和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在学生教学能力上仍处于低能状态,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屡屡碰壁,无法达到当初既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这也反映出目前学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上不清晰、不明确。因此,各高校应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真正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指导,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达到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使幼儿舞蹈学习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的最终教学目的。所以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注重对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帮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教育能力。培养出既通晓专业技能知识,又懂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在漫无边际的舞蹈世界里,对节奏和音乐的把握是舞蹈学习的重中之重。没有节奏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告诉幼儿哪个地方该加强力度,哪个地方该收敛力度,这样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就是要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解放幼儿的天性,回归本真自然。例如,指导学生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形体和身体协调方面,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状态来帮助幼儿进行舞蹈学习。比如让幼儿模仿鸟儿飞翔的状态、模仿老黄牛喝水的动作等等。在舞蹈的同时用拍手来打拍子掌握节奏,根据具体动作的力度来区分舞蹈中的强弱,让幼儿彻底动起来,边玩边学,不仅让幼儿能够联系舞蹈的基本功,同时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提升幼儿的律动感和节奏感。通过这种趣味性极强的教学方法来最大化地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幼儿从原来被动接受枯燥的舞蹈知识到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三)完善和改进评估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需要对幼儿进行评估和总结。每堂课结束时要对幼儿的表现和学习能力进行总结,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对稍稍落后的幼儿及时进行鼓励。最后可以通过汇报演出的方式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幼儿舞蹈的学习水平进行检验与考查。

总之,在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下,幼儿舞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停滞不前,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幼儿的舞蹈教育对人类舞蹈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事实证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并使用充满活力与自由、开放与包容的舞蹈教学法可以为幼儿舞蹈的学习添油助力。所以,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加强对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并且积极进行各种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

篇8

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断探讨和努力,我国的高师学前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专业钢琴教学也随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钢琴教学相对于其他的艺术类课程来说有它的特殊性,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感悟和实际表演力。也正因如此,虽然高师学前教育以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但由于其艺术表演上的特殊性,使得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影响钢琴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并且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制定适应学生的学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起了主导地位,机械地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课堂上,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生生互动,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机械地记忆老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而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它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疲劳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也泯灭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很不理想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理念落后 落后的教学理念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理念是指老师在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对要进行的活动和教学的内在认识和态度,这也是老师对他们对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整体看法和观念。不仅如此,教学理念还是学校老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依据。将教学理念具体到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中来,主要便是指钢琴老师对专业钢琴教育的内在因素和规律的理解和认知,这是指导钢琴教学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注重老师的教导作用,强调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在这种教学理念下老师缺乏“教学对象”的这种意识,只是在单纯的叙述着自己的课程,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进课堂教学中来,这种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融汇积累。并且,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而仅仅是单纯的向学生们讲述着书本知识,给学生大量的灌输着理论知识,这不仅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的偏差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钢琴教学有着不同之处。第一,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幼儿教师是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样,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培养的便是幼儿钢琴教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更加关注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老师教学方法的训练。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龄较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受到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幼儿钢琴老师必须要学会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和情况去进行教学,只有符合孩子的实际要求和实际的特点,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记忆,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好地展开。但是,就目前来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较为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其能力的塑[第一论文 网 dylw.net]造和锻炼。这将不利于高师学生毕业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并且也会对他的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之余更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加以关注和引导。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系统化的工作,若是仅仅进行教育教学是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的。但是,目前我们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度还存在着欠缺,使得幼师的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这三个问题的存在使得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制约和影响。要想使得这些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便应该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创新改革的方法 要想对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实行有效的创新与改革,使得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一个好的教材更应该有一个好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述,才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要想使得教学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要注意避开 “灌输式”教学方式。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不仅要注意对专业知识的教授,而且要注意让学生仔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教师要注意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进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老师还应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师生间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关系,以便学生和老师可以更好地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二)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要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课堂。老师在讲授过自己的知识后要学会将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 自己去理解掌握,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知识型错误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给于适当的点拨。

(三)确定有效地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人才的培养上,首先老师要创新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材。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钢琴教材都过于陈旧单一,老师在选取时一定要注意要选取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同时编书时也要注意切合实际的需要,制定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教材。除此以外,教师不仅要选取合适于学生的教材,还要注意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幼儿时期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要强于逻辑思维,因此单纯的理论灌输并不适宜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老师要进行课堂创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四、

参考文献

篇9

幼儿英语的浸入式教学,是指在幼儿园里开展的英语浸入式教学,也就是说,幼儿园每天选择半天或者一个周的几个全天时间里,幼儿被“浸泡”在全英语环境中,教师用全英组织各项幼儿的活动,进行各领域的活动,当然,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由教师完成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对于学前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最有影响和说服力,对于幼儿发展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幼儿发展观正好对幼儿英语的学习产生影响。他认为,“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社会交流中习得语言符号,幼儿具有意图解读和文化学习这些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关键期培养语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法的优点

(一)利于有效地学习母语和英语

第一,幼儿期是儿童潜能发掘的关键期,所以幼儿早期学习语言的潜力大,这个时候学习多种语言也是不成问题,但是鉴于幼儿童年的压力不能太大,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母语的课程和活动还应该是主要的。幼儿园英语浸入式的开展可以安排每天的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时刻保持一种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状态,有利于儿童在丰富的英语浸入式的活动和环境情境中学好英语和母语。

第二,幼儿英语浸入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幼儿学习英语。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是“浸泡”的方式,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学工具始终贯穿于各类学科和各种活动之中,尽可能地使幼儿接触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多。

(二)培养幼儿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

鉴于英语浸入式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是一种完全“浸泡”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和活动,而且英语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用来设计其他各个领域的活动,这种情况下幼儿可以不断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英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方法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笔者有幸跟随导师进行幼儿英语浸入式课题组研讨活动时,惊奇地发现,这些实验园的幼儿对于幼儿英语浸入式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主动,不管是上观摩示范课,还是日常的浸入式活动,幼儿都活跃的、迫不及待的表现自己,主动发言,勇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这都是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欣慰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幼儿英语浸入式较其他教学方法有着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幼儿天生的不安分和好奇被吸引了起来,而且,全英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没有了压迫感,都很流畅的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就敢于充分的展现自己。

三、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

幼儿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学习语法、单词、句子,最主要的是会说,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无法帮助幼儿流畅的说出英语的教学方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只是过于死板、生硬,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忽略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作用。它遵循的是“物体―中文―英语”的三段式教学,这是一种在脑海里进行翻译式的学习方法,如果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就不利于幼儿形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能力,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愿望,也会在模仿死记的循环往复中破灭。

总之,自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问世,经过专家和学者不断研究和论证,和其他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英语浸入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值得大家去继续完全和研究,应该尽量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在好的方法引导下学习。尽管我国在幼儿英语浸入式这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们确实缺少的幼儿英语的学习环境,我国的幼儿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承担全面普及幼儿英语浸入式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事实证明,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目前最符合儿童学习机制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我国有条件的幼儿园推广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晓丹.提高幼儿圈英语浸入式教学中教师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幼儿教育,2010,(04).

[2]丁国旺,宋正国.彻底的认知功能主义语言获得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3(01):38-43.

[3]方俊明.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认知发展[C].强海燕,赵琳[A].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4]高晓妹.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98.

篇10

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为前提,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根本路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教学情感的培育;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场景的把握;不仅要求书面考试的成绩,更要求教学实践的检验。

1.职业情感培养

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培育职业情感、加强职业认同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职业情感的培养受制于多个影响因素,一是职业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与学生的个性相关,比如有的学生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舒服。这是一种本源性的影响因素,对学生在学校能否踏实地学习本专业知识,走上岗位后能否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行业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声望和行业报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从业选择。幼儿教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看孩子”的工作,没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言,而且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偏低,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也阻挡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一行业的认同与选择。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安排轻松愉快的“交朋友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所谓“交朋友”活动就是让学生与校内实训中心的学院附属幼儿园小朋友结对子开展活动,每周有一个半天的固定时段,学生与结对子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院或附近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从最初的自由交谈、讲故事到协助基地园教师开展各种大型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孩子的爱心,进而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形势转变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机会,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总之,情感的激发和专业的认同是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发展的基础,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职业知识学习

见习活动虽然不是直接尝试各种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其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评价、反思等教育技能,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

学生的见习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应由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并努力涉及儿童行为表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等方方面面。在每次学生下园后,还应以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取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和小结,并将学生下园见习作业的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总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见习的实效性。模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宜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各个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进行,一般应采用小组教学形式,既有模拟仿真教学活动,又有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点评。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3.职业技能实践

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最终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仅有职业情感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显然还不够。当前,普通职业教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实训与顶岗实习。

3.1 小组项目式实训。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以项目小组为实训的基本单位,针对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整个过程在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由项目小组学生协作完成。该模式立足于幼儿园实地操作,具有研究性、真实性、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小组项目式实训采用的是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基本上是三个人一组,学生的组合尽量考虑特长优势互补和能力的强弱搭配,形成学生水平的阶梯式分布,即能对学生实训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和互助作用,又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小组项目式实训面对的是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实训项目实施前,每个学生要交出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选择最好的计划,其负责人作为小组项目主管,综合并领导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依据现实的职业情景进行富有教育智慧的反思调整与推进。

3.2 坚持多岗实习。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 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