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的产生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8 14:52: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泡沫经济的产生,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泡沫经济的产生

篇1

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选择

蛛网模型是基于均衡的经典动态供求关系模型。它是指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它引入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理论界主要用于分析诸如农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上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关系及银行信贷与蛛网模型理论分析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房地产市场特性决定了住房市场是非均衡的市场。从房地产供给角度来看,供给曲线的变化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开发商向银行寻求贷款时,银行一般会要求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房地产价格越高,其资产价值也越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越大,这样银行就有更大的动机进行放贷。因此,房地产的价格与银行信贷的供给成正相关,反映出来的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从房地产需求角度来看,房地产信贷需求反映出来的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减函数,也就是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信贷需求量趋于下降(葛扬、陈孝强,2007)。

根据蛛网模型理论的相关假设,结合房地产市场本身特性,房地产信贷市场蛛网模型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信贷市场的供给对房价的反应存在时滞,并且当期供给量会受到上一期的影响。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它会根据上一期的信贷状况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包括抵押品价值)来确定当期的信贷政策,控制当期的信贷规模。

第二,信贷市场的需求变动不存在时滞,房地产同时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价值,其需求弹性比较大,房地产较大的需求弹性很容易影响到房地产信贷市场。房地产信贷的需求弹性比较大,房地产价格较小的变动会引起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由于房地产价格显著高于普通消费品,价格偏高会压制一部分需求,一旦价格波动,市场中将产生明显反应,相应的房地产信贷市场也会发生变化。

第三,对于信贷市场而言,市场始终保持在出清状态。信贷资金从银行资金池流出,资金如果不投入房地产市场,也可以投入到其他领域,即资金使用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

蛛网理论模型有“稳定型、收敛性和发散型”三种形态,就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而言,稳定型和收敛型模型的理论应用分析意义不大,房地产市场泡沫主要集中应用研究发散型的蛛网模型。

流动性过剩下房地产价格泡沫和银行信贷之间的互动机理

流动性过剩实际上就是货币的供给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实际GDP的增长速度所造成的。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流动性相对过剩比率不断提高。国际因素是国际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流动性过剩;国内因素是消化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两个途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人为压制,导致生活消费品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这样国内的CPI指数一直保持在低位徘徊。因此,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过剩的资金很容易流入到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投资渠道不畅,房地产也不断依赖银行信贷发展,在货币资本驱动的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价格泡沫随之升高。

如图1所示,在这个模型中,房地产信贷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价格变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信贷需求的影响程度。纵轴P代表房地产价格,横轴L代表用于房地产上的银行信贷,S代表信贷供给,D代表信贷需求。S与D相交于O点,代表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直线S与纵轴P的交点P0,其经济含义是,当房地产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房地产信贷将降为0。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价格过低时,失去了开发价值,其自有资金将流入其他行业,不再向银行贷款进行房地产开发;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价格过低,其自有资金足够买房,不需要向银行获得房地产按揭贷款。直线D与纵轴P相交于P5,其经济含义是,当房地产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购房者甚至连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资金都无法筹集,因此需求量为0。信贷供给曲线S和信贷需求曲线D相交于O点,即信贷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t期,当价格为P1时,信贷规模为L1,在较低价格水平下,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相应的信贷需求也比较大,但是短期内信贷规模无法迅速上升,房地产市场上的供给也无法迅速增加。从而引起价格上升,P1到P2,信贷规模依然为L1。这阶段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价格的大幅度上升。

到t+1期,信贷规模开始增加,从L1到L2,但是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比较长,供给依然没有充分形成,价格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2。同时,房地产市场中还经常出现开发商囤积土地和楼盘惜售的现象,这种现象进一步支持了房地产价格在高位运行。这时期是房地产泡沫的积累阶段。主要特征是银行信贷规模的迅速增加,同时房地产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市场风险加大。

到t+2期,信贷规模依然保持不变,房地产市场需求已经无法支撑较高的房价。一方面,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开始警惕信贷风险,开始惜贷;另一方面,开发商面临资金回笼和还贷的困境,不得不压低价格,同时前期囤积市场上的土地开始释放到市场上,两方面的作用,房地产价格将大幅度下降到P3。因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小,所以P3比P1的价格更低。这阶段是房地产价格的破灭阶段,其主要特征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是发散型蛛网模型的典型特征。

到t+3期,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完全释放,房价跌到谷底,抵押物大幅度贬值,银行大量出现呆坏账。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紧,金融机构开始进行调整,价格和信贷都降到低水平。

上述是一个发散型的蛛网模型,在下一周期中,房地产价格将上升到比P2更高的水平。随着信贷规模和房地产价格之间互相循环的助推,房地产市场波动更加剧烈,房地产泡沫化将进一步加剧。而如果泡沫一旦破灭,将危害到整个宏观经济。

预防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的政策建议

(一)银行业层面

银行作为发放信贷的主体,同时也是负债的主体。为了化解这种“两难困境”,银行业可采取策略:一是业务种类和盈利模式创新。银行自身业务种类和盈利模式上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只靠贷存差来获得盈利。一方面可以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以回笼资金继续提供融资贷款,只要证券市场存在需求,就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融资贷款,并且证券化的链条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加以延伸,链条越长,中间的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性风险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容易分散(陶海波、楚东坡,2010)。另一方面,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使我国商业银行由传统粗放发放增量贷款获得利润盈利模式转向通过挖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模式,银行通过发行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获得即时现金。二是实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创新间接融资方式。大多数个人住宅消费资金主要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方式从商业银行获得,这种融资方式往往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住房抵押贷款期限一般长达20-30年;另一方面,居民储蓄期限越来越短。“短存长贷”现象很普遍,通过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将期限较长、流动性差的住房抵押贷款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发售给社会投资者,这样既能收回现金又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三是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银行内部应该增强信贷投放的审查力度,加大对风险的防控力度,加强房地产金融体系构建中的规范运作和风险防控。

(二)开发商层面

房地产开发商要解决自身融资难和风险控制难问题,就应基于风险和收益相对称的创新原则,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创建房地产投资基金,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直接融资比重。房地产融资渠道有商业银行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短期债券、 上市融资等十几种,但目前主要还是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风险暴露,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出现拓宽了房地产融资渠道,是房地产直接融资的发展方向。其投资最终目的是通过股权融资,导入专家管理,积极培育企业上市。再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的较快增值变现。同时还可以采取其它股东逐年回购和协议转让的办法来实现基金股权的推出与变现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

(三)政府层面

政府监管的缺位和不作为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的上升。一是政府应加强信贷投放和流向的监管,设定房地产信贷投放指标。同时规范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政府应该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联动,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二是政府应帮助企业构建诚信体系,建立金融机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样可以加强信贷投放的监管,也有利于政府引导开发商对基本保障住房等福利性住房的供给。三是加强对进入我国房地产业外资的监管力度。外商投资开发经营境内房地产增长较快,房地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行业。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竞争能力和提升产业实力;另一方面也会引起诸如投机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陈浩、葛扬,2008)。外资流向房地产领域不仅推动房地产价格的虚拟性和泡沫化,而且还产生明显的金融效应。跨境资本流动会带来资本市场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资本市场开放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突出表现为溢出或关联效应的产生。同时,必须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减少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可根据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并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

(四)消费投资者层面

在我国投资渠道不畅通和投资品种少的不完善金融市场环境下,作为房地产的消费投资者,首先应该学会理性思考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转变传统的购房偏好。一旦购房,有些人一辈子为还房贷不敢消费,害怕失业,当外部因素变动,如贷款利率的增加、失业等,可能出现断供,这样因还不起贷款房产被收归银行,对社会的稳定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其次,房地产的消费投资者应该量力而行,在自身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购房消费或投资。

参考文献:

1.葛扬,陈孝强.经济转型条件下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互动机理分析[J].金融研究,2007(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健飞.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房地产融资风险防范―理论与实证[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篇2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泡沫经济总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经济过度偏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中的虚拟经济成为了主体,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限制,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价值,经济看似繁荣,实则不堪一击。在分析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应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和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就是指那些有价证券,包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股票等,它是能够给股票等有价债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和回报的资本形式;所谓现实资本,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其实,经济发展中如果主要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来运行,那么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主要是因为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而当经济发展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的时候,泡沫经济就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最容易在金融领域形成,并且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土地作为不动产,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的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泡沫经济涉及不充分信息、交易费用、外部性、非理性预期等众多新概念,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频繁出现,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活动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成本价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在金融经济中,它以预期定价为经济模型。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有关。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今天,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这种集中是对市场竞争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泡沫经济终归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中主要存在的是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此,一旦这种经济过度发展,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即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宏观环境较为宽松,这种繁荣局面和宽松环境极易为资金炒作提供机遇。所以,泡沫经济一般总会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政策比较宽松、自由的经济体中。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动降低银行利息,放松银根,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于是,那些有闲散资金的市场主体就会把资金投放到那些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预先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够。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那些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进行监控、监督和制止,尤其是对投机过程中的贷款支付活动缺乏监控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监控机制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政府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这是由于银行只是收付中介,而政府又难以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干涉,甚至还容易被这种投机所形成的虚假繁荣而迷惑。

篇3

1.作为初期条件,整个宏观经济必须首先处于一种非常好的状态,经济状况不好,绝对不会产生泡沫经济。

2.人们对于将来普遍抱有极其乐观的、玖瑰色的憧憬和期待,并过度相信经济景气会永久持续下去,整个社会为此陶醉,人们特别是决策者听不进谨慎相反的意见,对于风险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

3.泡沫经济的膨胀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供给做支持。此时固然会有大量的海外投机“游资”涌入,但更多情况是中央银行采取过度缓和的金融政策和民间金融机构过度的信用供给。

4.在以上三个条件具备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起导火索作用的某种契机,这种契机可能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政府的某种政策及导向、投机游资的涌入等等。当以上四个条件具备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或者市场经济体制下,泡沫经济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并不是一种稀有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遵循一定的法则。如果政策得当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阻止。日本的股价(日经225指数),在1985年至1989年4年间上涨了3倍。

地价迟后一年,到1990年9月也上涨了3倍,期间GDP只增涨了1.27倍。20年代后期的美国,90年代前期的北欧(芬兰、丹麦)以及80年代中期的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是在大约4~5年的时间里资产价格上涨3倍左右之后,开始崩溃。可见资产价格如果年增长率25%,5年间上涨3倍,那么这种繁荣就走到了尽头,泡沫就要开始消灭。资产价格的暴涨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一定期间保有资产的收益是资产的利用收益(企业收益、不动产租金)与资产的预期收益之和。如果人们对资产价格预期上涨,资产价格的高涨就会持续,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契机,这种预期是负的,那么暴涨的资产价格就会下跌。一旦人们从泡沫经济的陶醉中醒来,在投机资金作用下,暴涨的资产价格便会迅速下跌,泡沫经济开始破灭。

如果卖方是用自己所有的资产,买方用自己所拥有的现金进行交易,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零游戏,也就是说一方投机的收益是另一方投机的损失,两者的纯损益是零。如果两者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同方向的,那么这种泡沫交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是中性的。但是如果这种交易有信用参与,也就是用银行借贷资金来进行交易,那么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崩溃就不只是打击损害微观主体(企业、银行、个人),而且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恶劣影响。

二、资产价格泡沫化影响宏观经济的三个途径

1.分配效应泡沫经济产生前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的保有结构,在个别经济主体、经济部门门之间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即使某些经济主体、经济部门的支出行动没有变化,其保有资产分布比重也会变化,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2.财富、资本成本效应如果企业生产成本的大部分是股票状态,股票又由众多人持有,同时土地也是由众多的个人所有,那么如果股价、地价暴涨,这些拥有者的资产(财富)的评估额就会大幅度提高。比如日本在1985~1989年的5年间,股票的评估价额几乎与GDP相当,土地的评估额也直线上升,为GDP的2.5倍,二者合计即资产的评估收益为GDP的3.5倍。这当然要产生财富的支出效应,由于资产的评估额无限上涨,泡沫越吹越大。家庭支出、企业支出增加,财政税收增加,同时,财政支出也增加,有效需求得到了过度的刺激,经济一片繁荣。这使得金融部门对将来的预期更加乐观,积极借贷融通资金,从而使得实物经济与金融二者相互作用象螺旋一样冲向顶峰,加速了泡沫经济的形成。由于这种支出增加是建立在虚拟的资产收益上,从而极大地扭曲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高级轿车、宝石、美术品、名牌服装、高尔夫俱乐部等高档奢侈品的消费过度增大。还有股价暴涨使得股票发行成本降低,从而诱发企业过度投资,造成巨大消费。这种浪费不仅限于物,还造成人的资源浪费,泡沫经济时期,银行、证券业以高薪雇佣了大量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而现在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衰退,这些人材大部分又被解雇,浪费的同时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原因。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泡沫经济腐化人们的心灵,坐在桌子前打打电话,发发传真,就能获得巨额财富使人们丧失了流血流汗辛勤工作的精神。泡沫经济并滋生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低俗的“拜金主义”,破坏社会风气。在日本社会从内部腐烂溃崩之前,泡沫经济破灭了,我认为这是一件幸事。

3.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通常,在资产交易中,购买资产的钱并不完全是买方的自有资金,其他大部分是银行或通过发生债券等方式的借款。在日本,长期以来银行一直认为以不动产作抵押担保的贷款是安全的,特别是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价一直上涨,从而使人们迷信日本的地价永远不会下跌这一神话。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泡沫经济破灭前后的债权债务关系。泡沫经济时期,资产出售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资产,获得货币或者货币金融资产,资产购入者主要是以银行的借款取得资产。泡沫经济破灭,资产价格暴跌,对于银行来说,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但是,由于担保不动产的价格下跌,借入者无法获得收益偿还借款,结果是银行的不良债权增大,银行为了化解不良债权不得不收缩信用,从而导致经济萎缩,这一过程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1933年阐述的债务紧缩理论。日本经济,在1985年到现在15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过程正是费雪所论述的。

日本,从1985年开始到1989年,银行贷款的增加额为128万亿日元,其中62万亿是贷向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入90年代,银行的贷款,相当一部分已成为不良债权。现时点日本的银行不良债权(最近不良债权的定义是推迟偿还本息3个月的债权),有人说是30万亿(占GDP的6%),有人说是70万亿(占GDP的12%)。如果扣除以出售方式收回的那部分,纯粹损失掉的不良债权额不会很大,但是我想至少应该占GDP的2~3%(日本GDP总值为500万亿日元)。到目前为止,日本的不良债权处理并没有结束,不良债权的处理不只是帐薄上冲销,还要变卖抵押担保物,现在日本总算同时开始了不良债权的名义处理(帐薄冲销)和实际处理(抵押物拍卖)过程。

三、泡沫经济的事后处理

处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从事投机活动失败者的损失必须让其自己填补,为什么?因为投机活动中的利得装进了投机得胜方的腰包。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投机者的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投机失败投机者无法偿还贷款,所以银行的经营者必须承担责任,损失应该由银行的股东承担。但是,商业银行在把存款人的储蓄贷给企业发挥金融中介机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国民经济体系的支付结算功能。银行是结算体系的核心、高效的支付系统支持高效的货币经济,这一系统哪怕是一分钟的中断,现在的经济体系就无法维持。因此,偿付能力大于零的银行如果出现一时的流动性不足,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提供帮助。还有小额存款者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得到保护。为此,制定并遵守正确评价有问题银行的会计基准极为重要,同时银行监督者还必须迅速对有疑问的银行的资产、负债额作出尽可能正确的评价。如果某家银行已无清偿能力,或者自有资本比率已接近零,那么就应迅速将其关闭,让其退出市场。这种处置越快越好,损失应由银行的所有者及大额债权人承担,这是自己责任原则。让有问题银行退出市场,宏观上看有助于提高金融部门的效率。

银行破产,会给善良的存款人和借款人造成不便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某一地域处于重要地位的银行更是如此,如北海道拓殖银行,去年秋天破产,当时给许多客户带来困难。但是,对此应迅速采取紧急对策,而不能以此为理由让问题银行继续存在下去。泡沫经济破灭以后,银行体系的清理、修复、再建,不应是片面、渐进和局部的,而应该尽可能早地采取果断的措施一鼓作气处理完毕,这样可以减少处理泡沫经济的成本。采取片面、渐进处理方式的日本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而美国与瑞典在其泡沫经济破灭后,采取一鼓作气、果断的处理方式,损失较小,取得了成功。片面、渐进、局部式处理方式成本高的理由是:1.处理时间长,不良资产中能够收回的那部分变得越来越小,呆坏资产的比重增加,同时已经没有效益的银行继续存在,浪费继续,损失增加。2.破产一个处理一个,破产一个处理一个,而实际上每次都要动用国民的钱,这样会使国民丧失对政府货币当局的信任,并加大将来可能会更加不稳定的预期,从而导致经济活动萎缩。3.处理时,必须对泡沫经济的责任做出说明,并严厉追究泡沫经济的实际责任者,损失,谁造成的谁偿还,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加以刑罚,否则,公平的原则被破坏,市场的正义就不成立了。

四、金融改革与泡沫经济

金融管制是以30年代的大萧条为契机,从美国开始的,当时日本、英国等也都仿效美国实行金融管制,这种趋势大约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但是进入70年代后期,美国又率先开始了放松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并持续到今天,这种趋势恐怕21世纪也不会有大的改变。金融自由化的理由:1.信息通信技术革命。2.经济的全球化。3.财富积累增加,资产负债运营多样化的要求。但是,放松金融管制,特别是金融业间的自由化,是各国产生泡沫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这一点就不详加论述了,只举一个例子。八十年代,美国的S&L(储蓄信托公司),开始涉足风险巨大的不动产领域,由于没有经验遭到了巨大失败。瑞典也出现过,商业银行经营以前没有从事过的(因管制不能从事)商业不动产贷款而遭到失败的情况。

篇4

一、泡沫经济的含义

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由于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股票、房地产、花卉市场等经济领域的资产价格也随之高涨,虚拟资本的扩张远远大于实体经济的扩张速度,从而形成了一种不真实、虚假的繁荣经济景象。由于某种资产或某些资产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价格高涨,从而引起了许多新买主的注意,这些新买主并不关心所购买资产的利用价值和长期获利能力,而是看重该资产的短期盈利,想通过买进与卖出的价格差额来获取利润。而新买主对资产知识的欠缺,对该种产品实际价值的不了解,更促进了该资产的价格虚涨,价格的提高刺激了新买主的购买力,大量新买主的涌入也反过来作用于该产品,使得其价格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而造成了“泡沫经济”现象的产生。当由于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价格造成影响,导致价格暴跌时,经济的泡沫也破裂了,从而引发局部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引起经济负增长和经济衰退。

二、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

结合当前的金融形势,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制造声势,引起注意

例如,荷兰的郁金香起初并不为人们所欣赏,只是有一些贵族偏爱此花,对其大加宣扬,大肆炫耀,从而吸引了一批从众人员的追随,刺激了其价格的上涨,社会公众也对此花表现出了浓重的兴趣。

2.抓住机会,从中获利

当某种产品通过人们特意的造势和宣扬传播进入到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后,公众接连对其产生兴趣,最早引进该种产品的投资者则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该种产品,形成对该领域的投资热潮。新的投资者在确定该产品仍会为其带来投资利润的前提下,不断投入资金,进一步促进了交易产品的价格攀升。

3.加强炒作,吸引投资

在此种产品的交易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很多投资者和参与者仍认为可以从中获利,一些大牌投资者也被巨额的利润回报所诱惑,从而对该种产品投入大额资金,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不惜以抵押贷款的方式将资金投入该领域。公众对此种产品的好评不断,在他们的盈利预期没有结束之前,类似的热潮局面仍将继续。

三、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泡沫问题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在其他国家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也逐渐在中国金融行业开始显现,主要表现有:

1.房地产产业发展过快,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购买力大相径庭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最火的产业莫过于房地产产业。房地产产业开发过热,开发商为了谋取巨额利润,在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和开发计划的情况下盲目、大量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活动。据调查,目前我国有4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热炒商品房和住宅房的地皮,其中近一成的公司位于首都北京。由于房地产的过快发展,导致城市商品房的空置率始终居高不下,国际认可的商品房空置率为15%,而目前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早已超过这一比例,严重背离了市场的房屋需求量。

商品房的高空置率仍然不能抑制房价上涨,房产价格已与房产本身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不同 价位住房的供求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失调,与社会购买力严重脱轨。

2.银行坐拥大量不良资产,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房地产企业逐渐被投资者所热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的低价贷款,低价贷款促进了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投入中有近七成是来自银行的,低价贷款成为了银行生存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银行相当一部分的资金都深陷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银行的贷款总额达到了银行所有贷款总额的17.6%,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近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3.投资过热引起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日本一家能源研究机构给出的报告中显示,中国已从60年代石油自给自足的时代进入石油进口大国时代,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石油消费量的1/3。

据世界能源组织给出的相关报告指出,中国的污染现象严重,其中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高达2000万吨,酸雨污染威胁着全国30%的国土。进入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则一直困扰着北方的生活居民,PM2.5、可吸入颗粒物等值一直居高不下,对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如果现代金融的泡沫经济增加到一定程度,国家财政不能及时做出调整,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制约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防范“泡沫经济”问题的对策

综上所述,中国泡沫经济的产生是过热投资、房地产过度开发和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过高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泡沫经济继续膨胀,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防范泡沫风险的意识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出现泡沫经济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泡沫产生之前就应该加强防范意识,对泡沫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预案,这样才能在泡沫经济产生时及时、迅速地采取相应措施,将泡沫经济对国家金融行业的威胁降到最低。

2.建立针对泡沫风险的预警机制

在当前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的走向,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这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统一的经济预警机制。

一方面,针对泡沫危机的产生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做好相应的风险危机预防预案,以备不时之需,在风险发生时也能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决议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加强泡沫经济防范体系的建立建设,通过建立建设科学、完善的预警体系,及时地对市场上变动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定期对外,提高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针对当前区域市场经济过热的现象,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适当调控,突出行业引导的影响,统一银行和企业部门的相关决策和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进行自我调节,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安全的发展。

3.针对重点行业制定泡沫经济防范措施

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主要就是金融市场的变动和房地产企业的大肆开发,因此主要从这两个行业来进行防范,制定适用的对策:

(1)金融行业

①运用科学、有效、可行的金融调控手段,结合多种可行的货币政策来对金融业的信贷总量进行调控;利用利率这一杠杆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的调控,同时促进利率改革工作的进行;响应国家相关的信贷政策,将信贷产业规范化,强化防范重点,谨防信贷风。

②加强对金融安全的保障工作,保证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加紧针对泡沫风险的专业预警机制体系的建设,细化对市场多种金融风险的分析和判断,尝试在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稳定机制,提前做好针对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理预案,将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和审查监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建立健全针对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制度,主要监管方面为银行、保险、证券这三项产业,重点检查产业对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提高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建立金融行业监控体系,才能在源头上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

(2)房地产行业

①国家应加强对房地产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同时加强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企业的商业行为,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

②国家、政府、房产建设、土地管理、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关系,为过热的房地产行业降温,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增长。

③各大银行要做好对房地产企业信贷情况的管理工作,将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内降到最低。

4.优化能源结构,协调能源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要达到能源结构的优化,不能止步于现在,更要放眼未来,不仅加强短期工作,还要将短期工作与长期工作结合起来。一是保持能源大量进口的现状,同时在控制石油进口量的前提下使用进口石油替代自产石油,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鼓励采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多种自然能源发电的方式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电;二是加强对煤净化项目的科研力度,提高洁净煤的利用率,在火力发电站中推荐使用煤炭作为首要能源,细化和完善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种种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泡沫经济的问题不容人们所小觑,本文通过研究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同时结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泡沫问题,针对金融和房地产两大行业制定了详细、系统的“泡沫经济”防范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对策和措施,能够进一步防范金融危机的产生,实现我国经济飞速、平稳、健康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单飞.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与潜在的金融风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篇5

一、泡沫经济理论

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并日益脱离实物资本增长和实业部门成长的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资产在投机预期驱动下,价格加速上升,超出经济系统的承受能力。如果这种趋势不被预控和调整,价格泡沫持续加速膨胀,超出经济系统的最高承受能力,就会引起资产价格短时间急剧下降,进而引起经济崩溃。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泡沫经济有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狂潮,18世纪的英国南海公司泡沫经济,20世纪的日本泡沫经济、中南美洲泡沫经济、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21世纪的美国为主的全球房地产泡沫经济和金融海啸经济。

经济泡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泡沫能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拉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中有许多虚拟和投机因素。如果泡沫发展超过了一个合理的度,则会引起泡沫经济,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泡沫的测定、判断与预控方案。如果仅利用一般的经济规律,则很难实现,而利用数学方法,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泡沫经济的数学模型

通过泡沫经济的理论分析,估计资产的真实价值是测定泡沫的基准。因此,首先要用资产定价模型估计资产的真实价值。

用于资产定价的模型主要有资产定价模型(CAMP)和FF三因子模型。CAMP模型简明的表达了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即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多次实例检验中,人们发现传统的CAMP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资产收益率,于是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子模型。在三个风险因素(市场风险、规模以及账面市值比)之间建立线性模型以更好的解释风险收益率差异。

对于泡沫的形成机制以及泡沫的存在性检验,所用的模型主要有有效市场模型、交迭世代资产模型、恶性通货膨胀模型。以上的三个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论述了泡沫经济的形成机理和可预测性。然后利用加权机理和资产定价的思想,引入宏观经济变量,建立泡沫经济计量模型。

利用以上模型得到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泡沫的存在性后,根据经济系统中泡沫的演变规律以及资产市场风险因子,提出了泡沫经济临界值确定方法,泡沫经济的判定、预测和预控方案。

虽然预测泡沫经济的难度较大,但只要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办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及早发现问题的存在,实时监控、预防,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防止泡沫经济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有效的预防泡沫经济的产生。

三、数学的价值

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和价值。

一是学科价值。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重在培养人的思维性和严谨性。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数学在语言和逻辑关系上有着高度的严谨性,一条条定理的证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工程设计、军事战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物理学中,利用微积分计算变直线做功,不规则物体的质量、磁场强度、磁通量等;在化学中,利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可以推导热力学的结论;在生物学中,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在计算科学领域,傅里叶级数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是社会价值。数学与人类物质生产紧密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和生a关系的发展。人类历史上生产力飞跃的三次工业革命都离不开数学的发展与推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经济生产中的需求、供给、成本、单价、利润、库存等经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利用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还有最值、最优问题、边际问题、弹性分析问题等,可以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

三是文化价值。数学文化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们对人类智力和理性精神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数学文化提高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我们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直接的运用到数学,但从学习数学中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更为深刻的意义。第二,数学精神特别是学习数学过程中培养的思维精神,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精密性、严谨性是数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数学学习中,不论代数还是几何,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而结论又是建立在严谨、求实的证明推理的基础上。数学的发展还重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这也体现了数学思维和精神的严谨性。

总之,数学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数学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数学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将会举步维艰。我们大学生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之后,更要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尝试用数学思维将专业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进而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葛新权. 泡沫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与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究,2005,(05):67-78.

[2]葛新权. 基于非正态分布的泡沫经济模型的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篇6

房地产经济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主——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内在价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形成[1]。

1.泡沫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关系

1.1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以及金融证券、房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从而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其实质有三个方面:

1)泡沫经济主要是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

2)地价飞涨暴跌;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

1.2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绝不是泡沫经济。但是,就其发展而言,房地产业也含有经济泡沫的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同时存在着消极成分[2]。

2.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原因和危害性

房地产商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时间之中会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象,最终使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因此,房地产行业本身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

房地产行业经济泡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没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产生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在房地产经济泡沫产生之前,房地产的价格不断上升,使投资回报率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对长期投资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很多社会资源盲目的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基础设置建设、服务产业和生产性产业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入,阻碍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第二,房地产经济泡沫会对金融系统造成破坏,产生了金融危机。由于在泡沫经济时期,很容易造成投机活动,提高了市场的预期回报率,许多银行将贷款放入到房地产行业之中,扭曲了资金的投入标准,没有履行监督功能,降低了整个银行体系的防御功能,给金融机构造成了很多的坏账和呆账,最终会导致大量房地产企业的破产,使银行系统失灵,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

3.控制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对策

3.1严格审批开发项目规划

中国将经历一定时期集中的、大规模的新城开发和旧城再开发,这是一个彻底改善城市形象、重塑城市景观的大好机会。也是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一条有效途径。房地产开发是应该突出项目的个性和特色的,但更要强调统一规划与整体协调,使新开发的楼盘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断完善城市景观。必须及时制定和完善城市的片区开发景观规划,并排除权力干扰,切实付诸实施。

3.2调整房地产业市场结构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降低发展商的退出壁垒,实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和资产重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产业竞争力。要降低上市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进入壁垒,增强发展商的资本实力;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收购、兼并,推进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企业扩张;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本土企业扩张,尽快提高市场集中度;要推进房地产企业改制,实行产权结构多元化;要在资本规模、技术实力、操作经验、开发规模等方面提高房地产业的市场准入的条件,延迟销售许可证的发放时间,征收土地闲置税和房地产空置税,促使无实力的项目公司退出市场,有效控制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

3.3精心打造房地产精品

我国众多大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市场销售的状况短期内被市场认同、价格上涨、销售火暴的项目较多,但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中长期不被市场淘汰、能够保值增值的项目不多,大量的楼盘缺乏历史文化价值和升值空间,甚至有的项目清盘以后,价格便开始大幅下跌,发展商赚了大钱而买房者却陷了进去,对先前购房的投资者产生极大的打击。要真正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就应该树立“双赢”的理念引导房地产开发,以为业主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后代创造文化的高度责任感,精心打造物业,贡献房地产精品,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3.4建立土地产权制度

必须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培育上取得突破,全面盘活土地资产,建立健全土地批租市场,促进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通过立法,明确存量不动产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期限,逐步提高存量不动产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年租金,使之与批租土地的年地租成本相当;放宽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条件,原则上不限制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入股、出租、抵押等,但上述权利的行使不得超过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同时要承担缴纳地租的义务;对于新增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主要通过土地批租市场,实行土地出让,并以土地拍卖、公开投标、挂牌交易方式取代协议方式;培育土地二级市场,促进土地产权的有效配置;不断开拓土地等不动产金融业务,运用金融机制促进土地产权流动。

3.5改革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

房地产经济泡沫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和经济波动紧密相关。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和房地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实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要建立地政、房政统一管理体制,土地资源、资产双重管理职能,实行房地产的价值化管理。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供应计划管理,通过有效控制土地投放量,合理调节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要运用房地产价格管制、房地产金融机制、房地产税收杠杆等,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

总之,房地产商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时间之中会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象,最终使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因此,房地产行业本身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

篇7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是全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对日本今后的经济影响,这对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防止陷入泡沫经济起着相应的启发作用。

一、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及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越南战争,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元严重外流,带来美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减少,美元陷入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开始崩溃。而此时,日本的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美国对日本贸易,在1965年转为逆差之后,1971年美国的贸易赤字猛增至35.6亿美元,1972年又增至41.6亿。由于美元危机后日本的大量出口遭到非议,国际社会在1973年3月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同时,也要求日元升值。此后,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加之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日后的萧条埋下了祸根。1985年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在1985年9月至1988年11月的3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1美元兑换23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换121日元。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经历了一次迅速升值过程。日元的升值推高了股票市场,而且日本推行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社会公众坚信东京有望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银行、证券公司蜂拥而至,东京迅速暴露出地产发展滞后问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土地神话”,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急剧上升,银行也给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者提供了大量优惠贷款。由于金融资产快速膨胀,财富效应发生作用,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异常的景气。这就是著名的“泡沫经济”。一度的经济过热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担心,政府开始采取行政手段对土地投机加以压制;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担心波斯湾战争引起通货膨胀,于1989年至1990年连续5次调高再贴现率,使贴现率水平达到6%,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股价地价双双大幅滑落,“泡沫经济”于是破灭。

二、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是内外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泡沫经济的形成,“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和其后的刺激政策都属于外部因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1.日本泡沫经济生成的内因

(1)企业相互持股结构

日本企业的自有资本率普遍较低,资本结构的这一缺陷是通过相互持股弥补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为全面推升股价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由于大部分股份控制在银行、公司等法人手中,市场上流通股有限,很容易将股价炒高。股价越高,资产收益就越多,反过来又成为进一步炒高股价的题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问题。在泡沫膨胀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银行绕过制度限制,通过旗下子公司,将资金转投于房地产,金融机构将房地产视为最可靠的“硬担保”,甚至按房地产预期升值的价值提供贷款。银行之所以敢于如此放胆贷款,又与“土地神话”密切相关。日本国土狭小,土地资源非常宝贵,金融机构坚信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2)监察制度不健全

在日本,与银行、保险、证券等相关的制度,其制定、推行和监督检查权,都集中于大藏省一个部门,外部监察制度严重缺失,致使“银证分离”等金融制度中的“防火墙”形同虚设,对于银行体系中的问题、证券公司的违规操作、企业的投机炒作等,无法做到及早发现,自然也谈不到及时纠正。投机风潮四起,“虚业”压倒“实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出口又面临与欧美日趋尖锐的贸易摩擦,企业经营日趋艰难。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教导企业和人们如何巧妙赚钱的“财技”大量涌现,投机风潮席卷日本列岛。许多企业不再专注于做“实业”,而是投身于土地、股票、名画、古玩等的炒作。“玩财技”压倒了“做实业”。

2.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成的外因

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外部直接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货币政策曾经失去平衡,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美国、西德等相继提高利率,日本银行也准备升息。恰在此时,1987年10月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并且此后不久,人们原先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为乐观情绪所代替,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

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调至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启示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人民币面临升值和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的趋势,虽然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的热度有所缓解,但是避免重蹈覆辙,就有必要借鉴日本经验,减小当前中国产生泡沫经济的可能性。更加完善中国的金融体制是必然选项,这里主要就宏观政策加以分析。

1.注重科研创新,正确引导投资流向

日本制造了上个世80年代的最大的经济泡沫,其原因之一就是日本的投资并未流向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集中于房地产和股市。“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货币供应过多或金融创新过度,另一方也应该视作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足以充分吸纳资金的增加。中国应该更加注重具有效益潜力的科研开发,不仅要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具备科研的“造血”功能,通过新兴技术运用带动的相关产业,展投资渠道,使投资领域、投资工具多样化、避免资金的过度集中造成的过热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日新月异,开展国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无疑是占优策略,但是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就丧失了对经济的主动权,尤其是在自己经济实力与贸易伙伴不对等的情况下,更易受到国际因素波动的负面影响。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在完善出口导向型经济同时,也要及时培育国内市场。若是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等到发现国外市场受阻才匆忙转战国内市场就延误时机了:速度过快,国内市场的一时接受不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就会助长泡沫;速度过慢,经济却又不可遏止的下滑了。可以说,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能在该国的国外市场受到冲击时起到缓冲作用。

2.客观评价经济指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奉行“生产第一,增长至上”的观念。追求增长数字、以增长率高低论政策成败的观念根深蒂固, 80年代后期的政策连环失误均与此相关。为了避免日元升值造成的经济下滑,日本政府将资金注入了大批公共工程。其实实行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华丽指标,忽视了股市和房市所酝酿的风险,无疑是短视的做法。

3.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时间和力度

日本政府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起伏过于猛烈,而且时机掌握得也不好。一方面,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但由于日元升值引发的交易条件改善的效果逐渐体现,以及金融、财政方面的景气政策发挥了作用,日本经济在1986年开始走出低谷,增长明显加速。但日本政府对此反应有点迟钝,一直将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至1989年才有所改变,从而给泡沫经济的膨胀创造了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戳破资产价格泡沫时又显得有些操之过急,结果泡沫倒是破了,但宏观经济陷入持续的低迷和萧条中。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趋于紧缩,但要防止紧缩过度,使宏观经“济硬着陆”。

4.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

日本的教训表明,房地产价格膨胀很容易引发经济泡沫和银行危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已出现泡沫化的迹象,比如部分地区房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价格升幅过高,房屋空置比率上升,房贷违规现象增多等。近几年由于房地产过热,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如“从国六条“”国八条”到“国十五条”等,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宏观调控政策显效具有滞后性以外,某些地方政府的权力托市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增加作为其政绩衡量标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与银行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相互配合,把大量资源投入房地产业的发展,甚至主动参与房地产市场的炒作,助长了房产泡沫的膨胀。我国开发房地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如果我国房地产出现严重泡沫并破灭,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将产生很大的杀伤力。

5.中国需要为热钱流入增设屏障

警惕高报出口价、低报进口价等典型的热钱流入途径,房地产公司海外IPO对中国来说并无意义,它将外资引入经济中最热的、泡沫性的部门,完全违背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应予停止。对于非贸易性的、非QFII的证券投资资本的流入,也要严加监管。日本泡沫经济的一个主要的教训是金融自由化不是自由放任。资本账户的开放要与国内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程度相适应。当金融体制成为发展的桎梏,必须对体制进行调整乃至变革。但是体制的变革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和符合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速度。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按照想当然的时间表以超常规速度推进。因为结构调整、经济模式的转移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资本账户的开放更要把握节奏,欲速而不达。必须设计与自身的发展相适应的速度和方式,不可不切实际地拔苗助长。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资本全球自由流动是非常理想的国际贸易的秩序和目标。但是各个国家向这个目标努力的途径和进程会差距很大,不能强行复制,更不能重复别人的错误。从中长期来说,一定要按照中国经济改革的时间表,加速改革的进程,按照“十一五”的战略发展规划,尽可能减少,或不受干扰地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经济增长模式的转移,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的新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年日本泡沫经济所带来的不足问题在中国也同样需要密切关注和努力解决。因此,日本的相关经验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张季风. 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与走势探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3,(06)

[2] 王凌云. 当心,日本 泡沫经济中国重演[J]. 资本市场, 2005,(08)

篇8

现代金融经济泡沫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性质,不但在经济独立的运行规则的财务表现上体现,而且还在金融系统内部中出现有瑕疵。分析现代金融经济泡沫,首先必须要弄明白,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泡沫现象,只有交易的稳定运动才能有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意义。

但也要知道,交易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实际需求量所有增加,即交易量与实际需求量不是成正比例的。同样也会影响着经济泡沫,不仅不能让金融市场的运行保持稳定,反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经济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1.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原因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泡沫经济,所以导致市场虚拟经济受到挤压、限制,致使经济产生虚拟资本。虚拟现实资本指的是虚拟现实价值远远超过看似繁荣的经济所产生的资本的价值。

在对现代金融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上,得出两个理论性的概念,分别是虚拟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指的是证券,包括债券、房地产抵押、证书等,也是股票和其他适销对路的债务持有人带来某种形式的收入及回报的资本。实收资本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主要用于生产商品所发生的资金。

从实际角度来分析,把经济发展需求集中在商品生产资本运行中,可有效地控制泡沫经济持增长趋势,发生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泡沫经济是以实物资本形式存在的形态。但是,如果虚拟资本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那么则会更容易导致泡沫经济。受泡沫经济市场影响的部门有两大部门,分别是金融部门和房地产,两者有共同点,也有所区别,一个是财产,一个是土地。因为它们彼此共存,所以构成土地资本与土地虚拟资本的结构模式。所以,泡沫经济与房地产行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比金融泡沫经济与房地产泡沫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

1.1社会原因

一个国家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该国各个方面的经济还不错,那么在经济宏观宽松环境下,可以为不繁荣的经济区域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投资机会。一般情况下,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对银行所实施的所属国家政策范围之内所产生的经济资本。用人们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商品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在一个周期时段内发生了大萧条之后,当地政府及时有效地采取一些相应的补过措施,比如说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以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者继续发展的积极性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大家共同达到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如果你的资金充足,又想在市场领域上前锋,那么你可以将钱参与到那些具有市场经济效利,并有增值潜力资源的商品里,同时也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

1.2约束机制不够

什么是泡沫经济投机,用简单明了的话说其实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失败的经济市场投机称为泡沫经济投机。致使其失败的原因有许多,有的是在监督工作中失误导致,有的是在投机过程中对贷款支付缺乏监管机制所导致。

目前,泡沫经济投机无论是在银行还是政府的监管机制下都是很难以有效成立的。主要原因是支付中介是银行,当地政府是无法干预银行与业务者在业务上的一切来往,否则会被认为这是在炒作,弄虚作假,迷惑大众。

2.当代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中的泡沫问题。

在当代,中国经济得不到有好的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泡沫问题上。股市泡沫指的是,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绝对的。金融资产的总额与金融资产的投资形成一个经济总量的关系,两者关系甚为密切。

与此同时,股市后续以供给量与需求量来决定股市价格,股票的价格影响着公司的业绩。如果股市属于大额资金流动的范畴,那么将会形成公司业绩差距过大过高的盈利状况,则此时会出现气泡,即出现股市泡沫经济市场。

金融带动国家经济,在股市发展中国家,不可或缺。资金在股市上的供应,股票在价格上的不稳定(波动),这两个都会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因为资金一旦得到释放,股票价格将会即刻发生改变,在中国股市,无论你是经济学家还是媒体权威人士,或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你的股票都会使股市不断上升,不断增长。所以,遵循股市行为守则是可以确保机构投资者,也可以防止中国股市形成股市泡沫。

房地产泡沫是金融泡沫之一,更是泡沫的核心载体。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和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就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问题,表示非常的关心。有学者指出,30岁到40岁左右的工薪阶层工人,可以采取节约的方式来为自己购置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有些穷人就无能为力,这就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市场所导致“穷人买房难”的局面。有的人甚至这样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不存在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因为人口聚集量较大,土地资源无法扩充,所以导致房地产的价格呈上升趋势,日益增长。

在中国,房地产的需求是需要依靠国内银行的贷款服务,以此支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和稳固中国的金融市场。因此,值得大家深思和高度重视的是,房地产的价格和金融市场经济的体系,并不可忽视其对中国房地产泡沫所形成的影响。

3.基于现代金融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应从各个角度全面考虑相关政策,给予适当的风险退出机制。要想解决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必须先进行自我调节,然后统计房地产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和分析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局限性。或者政府直接指导银行对信贷进行“集合”,并闭合外来信贷投资渠道。在多年以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早已捆绑了银行,即是人们所说的地产泡沫。如果在处理时不符合守则,那么房地产价格将会大幅度下跌,直接影响着银行体系的发展,并出现巨大的经济坏账。所以应该像金融泡沫一样慢慢退出政策,慢慢收紧。

第二,知晓房地产的调控预期,控制不合理的价格风险。在当代金融市场,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房地产的价格也有所不同。虽然房地产价格在国家调控下得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政府依然要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防短期的政策,防止长期政策,确定政府的职能和政策转变持续的韧性。因此,对房地产的调控,应着重于对房地产的预计。

第三,合理有效地增加投机资本的成本。在对成本进行管理与投机资本回收的同时,第一个应该先考虑到非定量的货币政策,是否准备好资金;第二个应该考虑的是,资金的增加与房地产投机的成本,是否能有效遏制通胀预期,避免达不到物我所值的期望。

总之,在现代,金融经济泡沫是一个全球性的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抑制经济泡沫,提供合适合理的指导,并以长远的眼光看金融形势的状态变化,方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玉平.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篇9

二、现代泡沫经济的特征

1.泡沫经济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在过去它并没有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泡沫的规模和泡沫破裂后的破坏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而随着金融资本跨时空交易的扩张,现代泡沫经济则成了威胁一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泡沫形成和发展时期,由于社会资金大量集中于金融经济活动中,使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而在泡沫消胀时期,资金迅速抽逃,使整个经济很快陷入萧条之中。

2.泡沫经济在历史上往往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只要用简单的投机心理和投机活动就能使泡沫得到解释,而现代泡沫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关系则变得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金融资本及其交易活动的独立运行规律上,而且体现在金融经济的内在脆弱性上。现代金融体制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特别是当泡沫破裂之后,由于金融机构同业之间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使整个经济体系容易出现大量坏账。金融机构为了建全自身的经营,必将导致进一步的信贷萎缩,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宏观经济持续动荡。

3.尽管泡沫经济在历史上也具有国际传递效应,但泡沫的传递主要是靠心理预期方式来实现的,而现代泡沫经济已经拥有了技术进步金融创新的背景,特别是有了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泡沫的膨胀与破灭在通过心理预期方式的同时,伴随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比如,一国经济泡沫破灭,不但会削弱该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与贷款能力,而且会影响该国的进口贸易,从而引起相关国家的投资衰减和景气下降。特别是金融恐慌心理和资本的快速传递,容易引起周边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并造成经济金融全球化体系中薄弱环节出现金融危机。

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金融经济发展中的泡沫问题

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经济金融化步伐加快,如何正确认识这一进程中的泡沫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政策导向。上述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给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三个重要思路:

一是金融经济的易变性,使资产价格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加大了波动的频率和幅度。特别是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金融交易量日益增大。增大的交易量已经不代表实体经济交易的需求,而成为一种纯粹的虚拟活动。脱离实体经济的交易逐渐会演变成泡沫,造成虚假的繁荣现象。

二是现代金融经济中,金融资产交易所形成的泡沫对经济运行和发展是有意义的。因为金融资本的运动是经济运行的剂,没有足够的剂,经济就无法顺畅运转,经济效率就得不到提高。所以说,有泡沫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经济中泡沫太多,它就起不到的作用,因为正常的剂是要承载一定重量的,太多的泡沫则无法承载任何重量,它会破裂,会导致经济灾难。

三是199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M1和M2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实际经济增长率,也高于经济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之和。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数量相当巨大的货币供给,既没有对物价产生压力,也没有推动经济增长。这些年来,经济学家们把这部分货币称为“迷失的货币”(MissingMoney)。其实,中国的货币迷失现象除了货币化的因素外,实质上是这部分货币与国际游资(非FDI资金)交织在一起,从商品市场流向了诸如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他市场和领域,更进一步地说,就是从实体经济游离出来进入了虚拟经济。但是,迷失的货币只是说明虚拟经济与金融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不能表明经济泡沫的存在。下面分析一段时期来(特别是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股票市场泡沫。

篇10

1 房地产泡沫经济

房地产泡沫指的是房价高涨,在房产上投资过热造成产品过剩,导致市场没有需求,从而产生了一种表面的虚假的繁荣,显著表现是房屋的空置率变高。根据意义来看,指的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房价突然涨价,价格上升使人们觉得会出现涨价的情况,然后又吸引了许多新的投资者和买主,而这些人通常只是想要通过买卖时的差额来获取高额的利润,对于房屋自身使用价值不感兴趣。之后房价开始逆转,然后价格暴跌,就会导致金融危机。

2 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2.1 房地产泡沫经济形成直接的原因

过度的投机行为造成了地价的飞涨,而这就是产生房地产泡沫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为最为活跃的房地产行业,投机行为特别的严重。不健全的土地交易的制度,不完善行业管理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投机的活动,产生了许多投机性的泡沫。许多房地产的开发商都设法进行圈地,大量储备土地,待到时机合适,把土地用高额的价格进行转让活动,或者是进行开发并且疯狂地炒作,造成地价以及房价飞速的上涨。在一定的程度上,房地产投资成为了圈地的投机,投机成分日益增加,泡沫经济也日益形成。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较为有限以及稀缺,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土地稀缺以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2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间接原因

(1)消费者预期

消费者预期在实质上指的是对于价格的预期。因为房地产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当其价格上升的时候,人们认为今后的价格还会上升,导致需求量的增加,但是房地产开发商惜售,减少供给量。这样就又刺激了价格的上升,产生了泡沫经济。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价格不断下跌,人们觉得价格还会下跌,持有者不断抛售,增加供应量,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人购买,导致需求量减少,加剧了房产的价格下跌。

(2)房地产投资过度增长

房地产投资增长的速度,需要和城市化进程保持一致,倘若房地产投资的速度,其增长情况大大超出了城市化的进程,那么容易导致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房屋的闲置率升高,价格急剧下降,导致泡沫经济。

(3)银行信贷的非理性扩张

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但是伴随房地产规模不断的扩大,倘若开发商只靠自己的资金,是不够的,开发商的资金,其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通常来讲,政府对待房产开发的金融贷款都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具有较高的回报,这促使许多银行在进行贷款的操作过程时,违反相关的规定,对开发商进行大量的贷款,没有认真验证开发商信用等级,使许多资金涌进房地产市场,又没有进行风险控制,导致了过度开发的现象,使各种的投机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堆积了金融的风险,促使了泡沫经济的出现。

(4)结构性矛盾

豪宅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比例,需要控制于合理的范围内。倘若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都投入到开发豪宅,在一段时间里,大户型大面积的豪宅数量会急剧的上升,并且出现闲置,经济适用房会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这样的结构性矛盾首先加剧了商品房的空置率。其次,导致经济适用房价格日益增加,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房产泡沫。

3 房地产泡沫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会造成金融危机,给相关的金融机构造成许多的账和呆账。还会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去平衡。房地产泡沫经济会造成投资预算的增加,在市区高地价的地域进行房产投资,没有利益可图,导致公共投入量的出现缩减,阻碍经济的发展,导致结构失衡。另外,地价持续的高涨,会造成本来就缺少的土地低度使用或者大量闲置,投机倾向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人们资产差距变大,社会分配工作不公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也对社会结构平衡造成影响。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造成影响,对国民经济的比例和结构造成破坏,泡沫经济一般是由于虚假的预期的高盈利的投机带动的,不是现实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产生与形成,造成经济的结构扭曲、总量虚假的增长,如果这种泡沫经济长期存在,将会限制其他行业的有效发展。

4 防范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对策及措施

4.1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现今,我国在房地产方面尚未建立一个包含了担保和保证的金融机构、贷款创造与投资的金融机构、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的较为完整的房地产方面的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缺乏监管,除了相关银行的运用的规定之外,对于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规范同样也有待完善。现今,金融体制不够健全,倘若金融部门不断地对金融管制进行解除,容易导致许多信贷资金流进不是生产性的部门,造成泡沫经济。需要特别重视金融机构的贷款过于集中的问题,避免信贷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

4.2 加强对地价的监测与调控

建立城市的基准地价相关公示制度,对其进行编制,并且定期地对各类地价指数和各类的物价指数进行,作为交易时的参考。建立起房地产行业成交价格的相关申报制度以及交易价格的相关评估制度,让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房地产项目的成交价格。对于商品房预售工作,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开发商进行土地投机行为。规范房地产的融资过程,防止银行出现信贷膨胀、坏账和呆账的损失。利用货币进行金融性政策的调控行为。当市场过热的时候,政府应该通过紧缩信贷额、提高利率这类货币政策来对投资结构以及投资总额进行调整,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政府还应该发出警告,对市场信息进行公开,加强对于投资者的教育。

4.3 尽快完善土地税制

我国应该根据房地产行业运作的过程以及市场设定的税种,建立起合理的完善的土地税收有关体系,全面地发挥税制调节的作用。在建设税制时,不仅仅需要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进行考虑,还需要从土地配置的全过程来制定,从收益、转移、使用、占有各个环节来完善土地税制,充分发挥税收对于资源合理进行使用的作用。政府需要严格地对投资开发的进度进行监测,在规定的期限里,没有进行开发或者是故意延迟开发的企业以及个人进行征税,除了土地税征收之外,还应对土地转手的频率进行严格限制。

4.4 规范政府市场主体行为

应该要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规范土地进行出让的行为,提高市场管理的地位以及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政府需要对土地使用权以及有关交易进行动态监控和严格限制,减少加价转手的可能。土地出让需要应采取土地拍卖、招标的方式,严格地对协议方式进行限制,为了避免出现低价协议进行土地出让,应该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规范的协议来制定最低价标准。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其中潜在的危机,然后及时地对不良现象进行治理,并且尽快地完善有关的税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为我国房地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