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意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9 17:16: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技安全意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技安全意识

篇1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 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的能力差。

就在前不久,我县一位年轻的军人回家参加亲人婚礼的时候,由于驾驶的摩托车车速过快,和一辆货车相撞。一瞬间,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家中的亲人一时不相信这是事实,当人们从惊鄂中醒来时,都被哭声淹没了。尤其可怜的是他的刚出生一个月的孩子,还没有得到爸爸的几天关爱,亲人们一想到这些,那种悲伤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然而,造成这些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人们的交通意识淡薄造成的。

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时刻铭记安全第一,处处遵守交通规则,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一种美德。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部将3月28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篇2

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实习和工作中几乎都离不开实验室和医院,接触人体或者动物的各种体液和排泄物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人群。据报道,有13%的病人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因此,学生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较大叫。而贺志安、张景霞等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医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生物安全教育,对生物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极低,自我防范意识淡薄,也未建立相应的责任与风险意识。    

虽然生物安全已引起了高等医学院校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但生物安全事故在我国仍屡有发生。2005年初牡丹江地区某高校动物实验室内发生大白鼠感染出血热事件,造成4名工作人员感染。2007年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曾发生一例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室感染事故,造成1人死亡。2010年12月,在东北农业大学“羊活体解剖”实验课上,因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在场的28名师生全部被布鲁菌感染。时至2017年,医院感染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浙江省中医院一位技术人员在某次技术操作中因严重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的操作规程,导致5名患者感染艾滋病;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则因该院血液透析室违反操作规程,导致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以上事件再次敲响了生物安全的警钟,也充分说明生物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生物安全是每位初涉医学领域的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医学本科生而言,无论是进行病原生物学课程的实验操作,还是日后从事相关的研究或临床工作,生物安全知识都必不可少。只有了解相关知识,才能从主观上引起重视,从而自觉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实验室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因此,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必须从源头抓起,正如日常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要从幼儿园儿童抓起一样,生物安全教育必须从本科生学习基础课程时就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牢、素质高的医学专门人才。

篇3

当趋势科技中国总经理叶伟伦身着船长服带领一群 “水手”在“趋势科技服务号”大船上亮相时,一个漂亮的开场白立即引起来自全国的400名渠道伙伴的掌声:“希望你们都能跳上这艘大船,我们要带领大家一起驶向安全服务这片蓝海。” 1月11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叶伟伦在趋势科技2007年渠道大会上宣布了向安全服务全面转型的战略。

在2006年,叶伟伦提出主抓三件大事,为今年全面转型做好铺垫: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和业界的合作,增进同合作伙伴与渠道之间的合作,打造一个更为强有力的组织团队。现在,趋势科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各条产品线业绩飙升,硬件防毒墙产品NVW及网关类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软件产品成长30%以上,服务产品更是达到了80%左右的突破性进展;趋势科技入围中国政府采购名单,成为安全领域唯一的国际厂商;精英渠道在2006年贡献了超过70%的营业额;渠道销售能力从单一产品销售向服务升级,随着趋势科技各种防病毒硬件产品的陆续推出,大多数渠道从软件销售向硬件销售领域成功过渡。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为思科、华为等厂商服务的渠道也成为趋势科技的市场合作伙伴,实现了硬件类信息安全产品与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的捆绑式销售。2006年趋势科技共吸引3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此外,趋势科技还联合神州泰岳和网域科技两家渠道合作伙伴以及上海电信、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中心,建立了趋势科技MOC防病毒监测中心,推出安全专家值守服务。

“服务将是未来网络安全的主旋律。”叶伟伦说,“网络安全服务将代替过去那种以单一产品主导市场的旧有模式。网络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杀毒,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需要安全厂商提供服务和咨询。”趋势科技在会上针对中国地区的本土病毒码(China pattern),2007年趋势科技全线产品都将直接升级到支持China pattern的版本,用户都可直接享受有特殊保护的产品服务。此外,趋势科技提供以服务为基础的安全解决方案,将中国区病毒中心、病毒监测中心、技术支持、售前服务四个部分资源进行整合,涵盖所有用户。趋势科技新近推出的TMES专家服务品牌,针对各种类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使企业在反病毒过程中,无论是安全风险、损失,还是成本投入,都处于可控的、平缓的范围之内。

篇4

一般情况下:安全员考试完成后1个月内公布成绩,成绩公布后1个月内发放证书。

安全员考试由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或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授权的培训机构自行组织。

安全员C证考试成绩查询方式:

在中国建设委员会网站上查询:用浏览器搜素登录中国建设委员会官网,点击进入第一条,然后点击业务考试,进入后选择安全员考试,然后输入考生的考号和身份证号,即可查询成绩;去安全员考试的培训机构,委托机构人员查询成绩,但是要付一定的咨询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BYOD带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个“不设防”平台上,无论是黑客的攻击还是移动数据的意外泄露,都使得企业难以承受BYOD所带来的巨大安全风险。这也是企业BYOD战略落地前的顾虑所在,对此,趋势科技(中国区)高级产品经理刘政平表示:“当IT部门开始建立BYOD策略时,首先需要平衡用户隐私、需求性能、安全与IT控制之间的关系。为此,趋势最新推出了SMW,这是作为一款专门针对移动办公的APP安全平台,它区别于传统移动设备管理(MDM)粗暴的管理方法,超越了VDI虚拟化桌面程序的应用范围,实现了更高效、更安全的移动化管理。其原因在于采用了Virtual mobile infrastructure虚拟移动架构,这项全新的技术能够在服务器中建立虚拟安卓系统,可以在安卓、苹果、微软等移动终端系统实现桌面化的远程访问,在低成本、高安全的云端存储和管理移动应用数据,消除BYOD安全风险。”

全面强化应用程序安全性

那么SMW是如何全面强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提升企业和员工体验感的呢?

篇6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68-04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张敏(1989-),女,四川泸州人,本科,从事景区的筹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引言

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1],决定了旅游的特点之一是游客从熟悉环境进入陌生环境的一种未知的探索及体验过程。现有条件下,游客的线路规划难以细化到每一个景点,同时景区导游也难以做到全方位的安全提醒,尤其是自助游和自驾游市场日益兴旺,自的景区安全标识的作用和需求日益凸显。游客在景区参与景区的各种活动、逗留,如果没有人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特别是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游客摔伤、景区火灾等现象[2]。上海游客苍山坠谷的“7·13”事件,天津水上公园“4·26”蹦极事故等为景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相关研究较少,多数景区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的经济效应和管理作用没有被发掘出来。本文从其研究起源出发,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景区安全标识的优化理论。

一、旅游安全标识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一)旅游安全标识概念的提出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旅游景区解说系统[3],1871年,John Muir[4]最先使用解说(Interpretation)一词。1964年,Harpers Ferry成立了解说培训与研究中心,此后,旅游解说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同与发展。在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5]。钟永德等[6]从信息传播模式(SM-RM)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并从资源、受众与技术等三方面,并对安徽黄山进行了实证研究。湛红梅[3]综合文献研究成果,定义了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概念:指在任何可以旅游的景区中,能够向游客传达保护自身和景区资源(景区设施、人工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景区文明)信息的各种标志符号集。

(二)旅游安全标识的研究应用现状

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对标识系统研究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理论研究;二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个案研究。肇丹丹[7]在研究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中,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着重于对旅游景区标识评价和标识的设计,其中在评价体系中安全性得分为0.235,说明构建安全标识系统的重要性。湛红梅[3]基于定性研究,分析了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功能、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张立明[8] 对解说牌的功能、选址、制作材料、大小和高度设计、文字设计配置、图示、颜色等作了一定的介绍。张建国等[9]以问卷调查为手段,调查游客对西湖旅游标识的感知及标识对游客行为的影响。可见,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从游客感知的角度,鲜有文献从游客角度来审视景区安全标识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景区安全标识的管理效应和经济效应没有充分挖掘,文章正是从这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二、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安全标识系统实证研究

(一)都江堰—青城山概况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坊、天师洞等历史古迹和规模宏伟的清末殿宇,现存大量珍贵文物和古树;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秦朝李冰父子在岷江干流上修建的,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二千多年来,灌溉着成都平原,造就了“天府之国”,现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根据成都市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都江堰市接待游客1 7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门票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2%。

(二)实证分析相关统计因素介绍

1.问卷设计。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游客背景资料。采用类别尺度,包括旅游频率、旅游方式、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2)游客喜欢安全标识的表现风格,设计共4个选择题。(3)都江堰—青城山安全标识现状,共设计12个描述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4)安全标识对游客和景区影响,也采用了李克特5点量表。

2.抽样调查概况。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在7—10月之间以问卷的形式对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游客进行了调查。在都江堰景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80%;在青城山景区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3.3%。利用SPSS19.0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调查样本的一般特征,且符合统计学的要求[10]。研究采用克朗巴哈α值(Cronet’s α)来衡量数据的可靠性[11],通过统计软件对选取12个关于对景区安全标识描述问题项进行分析以上均达到0.7,说明本研究所获得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统计结果分析

1.游客对旅游安全标识作用认知分析。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量化游客对景区各种旅游安全标识作用的认知,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同时根据回答意向的明确性分成三类:“明确同意”(同意、非常同意)、“明确不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不确定”。(1)安全标识对游客的作用。主要从“避开旅游危险”、“增加旅游安全知识”、“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丰富景观观赏”、“遵守景区制度”几个方面来量化。根据统计结果,“明确同意”的百分比分别为:57.3%、75.7%、78.5%、79.2%、69.4%;“明确不同意”的百分比分别为:30.2%、4.6%、8.8%、6.2%、6.9%。可以看出,大部分游客认为景区安全标识旅游有这些作用。因此,在游客的满意度构成要素中,如果缺乏这些潜在的安全需求的标识,而有没有别的替代物,将影响游客对景区的评价。而这种量化是隐性的,景区为改进服务而调研游客时,该部分容易被忽略,因而进行的改进则很难提高到预想水平。(2)安全标识对景区的作用。调查表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景区形象”、“保护设施”、“ 保护资源”、“维护景区环境协调”等方面进行测量。“明确同意”的百分比为:68.9%、67%、71.1%、68.4%、38.1%。“明确不同意”的百分比分别为:5%、4.6%、4.3%、3.9%、44.3%。通过数据,看出景区安全标识系统作为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区向游客传递安全和资源保护的重要渠道。因此,安全标识系统的规划筹建是否完善、融合,关系到景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形象的提升及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

2.安全标识现状分析。为了得到景区游客安全标识系统现状的公共因子,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剔除因子载荷较低、综合提取旋转后的公共因子。在使用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进行 KMO 统计量分析与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er’s Test)。借助spss19.0 统计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KMO值[10]为0.741大于0.7,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巴特勒球形检验的值为641.656,在自由度为66和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景区游客安全标识系统现状的相关系数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分析结果,游客安全标识最满意的是 “安全标识牌图形合理”;其次是“安全标识数量”、“安全标识牌语言丰富”、“造型美观”;再次是有关游客对景区安全标识色彩搭配,然而反映当地的景区安全标识牌材质,位置等,如“具有艺术性”、“安全标识牌的维护”则排序较后。

3.安全标识系统语言风格分析。研究将安全标识展现的内容分为四类:警告型、禁止型、限制型、提醒型;对这四种内容的展现又细分为:简朴式、严肃式、幽默式、提醒式。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大部分的游客偏向于温馨式的语言风格和提醒式的语气表达方式。利用扇形图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页图1)。根据图,在安全标识系统的四种类型的展现内容中,采用温馨式语言风格较为受欢迎,其次是简朴式,然后是幽默式,严肃式最不受欢迎。

三、安全标识改进建议

(一)融入地方特色的造型设计

据调查结果,安全标识牌的景区特色体现不足。可在造型设计上进行创新,在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的同时,将景区内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地方风俗等提炼出来,用造型来呈现。如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文化名山,景区安全标识的设立突出景区的道教文化,避免生硬的标识及未能体现青城山的文化内涵的标识牌。对于都江堰,可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制作标识牌,体现“水文化”。标识牌造型设计上,少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设计出具有景区特色元素的安全标识系统,使它更具有文化性,突出自己的个性。

(二)改进语言风格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安全标识牌内容显得严肃、单一,尤其是语言表达上,如“严禁、不准”等带有警告、命名的语气,而游客在各种内容题材的语言风格上,“温馨式”、“简朴式”、“幽默式”较为受欢迎。因此,运用简朴、温馨的语言风格,符合游客心理需求,不仅可以起到警示、指导、传播文化内涵的作用,还能将标识牌由“补丁型”改进为“融入型”,减少标识牌带来的违和感并增强特色景观感。

(三)进行合理布局

通过调查发现,游客认为景区安全标识布局不够合理。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部分危险地带没有安装相应的安全标识牌,一些地方布置过多,一些地方没有,造成安全隐患。据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该景区存在布局杂乱、过于形式化、残缺不全等现象。景区安全标识系统作为游客观赏景观的一部分应在宏观把握整体空间的基础上,结合其总体布局和局部功能,来确定合理的安全标识的数量,安全标识牌位置要明显、方便,不能用过多的植物遮挡,充分发挥安全标识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的子系统。

(四)完善安全标识牌功能

数据分析得出,47.3%的游客订同景区安全标识牌在功能上不够完善。而安全标识是保障游客安全及对景区资源的保护通过标识系统的提示、警示的标语,可有效避免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发生危险。通过标识系统的管理和帮助信息,使游客自觉保护景区环境,做到不对资源或设施造成过度利用或破坏。信息量少或者错误,许多地方使用不当不能帮助游客很好地解决游览中的问题。青城山—都江堰主要表现在标识牌上信息不够充分,语言不够合理,标识牌大小尺度、材料等方面,安全标识系统的设置缺乏系统科学性和人文关怀性。景区的安全标识信息量少甚至出现错误,许多地方使用不当,给旅游带来很多麻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规范安全标识牌文字和色彩

44.2%的游客同意青城山—都江堰的安全标识具有艺术性。文字是向游客传递信息的另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文字符号是景区安全标识系统中广泛采用的符号集,景区景观安全标识是景区形象表述和强化游客的安全意识的重要系统之一。还需要重视字体的选择,如黑体:庄重、典雅,行书:潇洒、飘逸。同时还要考虑字体的排版,突出个性色彩和风格特征,并传给游客独特的视觉享受。颜色搭配与景区和谐。色彩独特的视觉魅力吸引游客注意力,它比文字传达的更直观,但在设计时应注意色彩颜色的选择:颜色远近感(进退感)、亮度、视觉等,重视颜色一致性,否则会使游客感到混乱。

(六)定期维护

设置了安全标识牌不是代表一劳永逸,应定期对它进行巡逻和维护。使用过程中,年代久远,会出现褪色、破损、歪斜、倾覆、断裂等问题。如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安全标识牌中,部分变得老旧不堪,生锈、腐蚀。未经维护的安全标识牌不仅影响了周围景区环境,还破坏景区环境,造成安全盲点。景区出现以上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维修、更新,以保证标识的正常功能的正常发挥。

结论

景区安全标识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完善注重安全标识系统的是景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特色之一,不但可以提高游客自觉保护景区资源和设施,而且能使游客顺利游览景区并体会到其文化内涵。本文通过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实证研究,得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景区在进行安全标识牌设计、布局、改进景区管理水平、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1):28-29.

[2] 林香民,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安全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60-61.

[3] 湛红梅.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11:1-2.

[4] Ch.K.J Devein an interpretive planning model for a national park system:stakeholder-Based need amassment study for Korea.[D].

PHD.2003.

[5] 王艳.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6] 钟永德,等.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7] 肇丹丹.西柏坡牡丹园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8] 张立明,胡道华.旅游式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13-187.

篇7

【关键词】产科 医疗护理问题探析

一、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中获得身心安全。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带来终生遗憾。因此,护理安全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护理安全是护理道德的体现,护士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护理安全不仅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准,高度的职业责任、道德、情操和慎独精神,要把职业的责任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信赖感。护理工作往往是一个人独自进行,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他们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完全依靠护士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因而,护理行为的正确与否、意义大小,是由医护人员单方认可的,如危重患者的翻身、捶背、口腔护理、配药剂量的准确等,各种操作都要按照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进行。

二、产科存在安全问题的因素

近年来医疗护理纠纷增多 ,不仅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同时也使医护人员身心疲惫与焦虑 ,对医护患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随着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作为护士 ,如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过程中 ,避免陷入“纠纷”的漩涡 ,成为护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1、医疗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疗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医疗风险程度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各级医院与医务人员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职业风险和压力。据报道:在医疗职业风险因素中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技术难度(工作量)、值班。既往差错与纠纷发生率、职称。可见影响职业风险的首要因素是专业(工作量)、纠纷率。在许多西方国家医疗职业保险都是以专业划分,其中保险费以妇产科医师最高,由此可见妇产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医疗风险更大、医疗风险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医疗纠纷。

2、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科服务的对象大多为20~35 岁的育龄妇女。从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分析,这个时期人体是处于一个相对健康和生理机能平稳阶段。其次,接诊对象中病理产科虽然只是少部分,但就诊对象实际是孕产妇和胎婴儿两个人,此期也是母婴死亡的高发阶段,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对女性今后的健康会产生长久的影响,而且严重者将危及母婴生命。因此,产科疾病影响的不仅是女性本人,而是牵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3、手术操作多。产科工作人员责任大,工作压力大。他们的工作关系到母婴双方安全,在产科领域,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是许多医生、助产师感到忧虑和困惑。如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有时宫口开全后出现难产因素而改剖宫产术时,患方由于没有足够的认识,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这种专业认知的水平,常难以接受,而这一医疗行为本身却是正常的,由此造成医患双方的误解。当结局不尽人意时,自然就会产生纠纷,结果往往是医生为了避免纠纷常常回避处理复杂的临床医疗问题、回避复杂的治疗措施而动辄采取剖宫产术,这也是目前产科剖宫产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的社会因素之一。因此,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干预及不必要的住院、进行防御性行医,从而增加了过度检查、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医疗费和与之有关的另一些风险。

二、产科医疗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1.根据国家法律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等教育,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认识,严谨执业作风,在诊疗工中作到“四有”: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证可举。为病人提供精细、准确、及时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

2.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控网,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3.始终坚持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对诊疗措施的选择权。对住院病人应作好“五次谈话”:(1)病员入院时,(2)病情变化时,(3)手术前各种有创检查和治疗前采用高风险诊疗手段前,(4)家属或病人有意见时,(5)病人出院时。作好这五次谈话有利于消除医患分歧,减少医患纠纷。 

凡有风险或可能产生危害后果的诊疗手段,医务人员应详细告诉患方拟采用诊疗手段名称、预期目的、风险及其危害后果、医院对这些风险和后果的防范措施、采用这些防范措施后仍有可能出现的难于防范的不良后果等。在此基础上病人或家属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

4.加强院内会诊管理。提倡多科性会诊,有效提高医疗抢救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预后,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

5.加强重危病人及门急诊工作的管理,提高我院重危病人的抢救治疗水平。 

6.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血的管理。 

7.加强重点监测科室的管理,如手术科室手术意外伤害的监测;麻醉科麻醉意外的监测;输血科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儿科对儿童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况监测等。

总结: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方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的时候,降低医疗风险与保证病人安全更具可操作性:医疗存在风险已是业内共识;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不乏借鉴价值;医疗机构多年来的自我审视以及行业协(学)会功能的发挥,使政府管理部门推行研讨工作有相对成熟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病人安全有更多保障、医疗纠纷数量减少或得到更为合理地解决,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改进程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0-01 

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中稍有一点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当前,小学体育为了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降低教材的难度,取消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大的体育项目。所以,学校内部的单杠和跳山羊等体育器械都成了摆设,既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 

一、加强小课学体育训练中堂安全防护的措施 

1.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 

为了防止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教师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前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将教学过程中的财产问题和生命问题当成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而对于体育训练和体育设备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认识的程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安全事故,导致防范意识较差。所以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产生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所以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是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途径。 

2.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安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教师在树立安全的教学意识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教学的气氛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由于学生情绪不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产生。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现状和课程的安排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教育,以便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其次,在学校开学时,应该对学生在假期中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否有伤病的情况,并把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详细的记录,为学校医务处提供良好的存档,确保在发生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有据可循,及时的进行处理。 

4.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必须要配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丰富体育器材的品种,并且要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设施进行充分的掌握,结合学校相关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的措施,并且进行有效的落实。在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老化和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更换,提升体育器材的质量。同时,还要对负责体育器材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重视的程度,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具有对安全隐患判断的意识,以便提高整体的体育器材安全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课程中由于疏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体育课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由于活动不当将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还应该保障其它同学的安全性,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性提升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9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总结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发生护理风险11 例,其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隐患,使用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完善风险防范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风险;风险防范;护理

内科患者多收治非手术性疾病的患者,患者病情多迁延不愈且反复发生,病程长,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病情变化较快,内科治疗效果缓慢等[1]。护理工作在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护理措施不完善,容易引发各种护理风险,甚至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如何对内科护理中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十分重要。我院在内科护理中尝试采用了风险防范护理措施,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肺疾病,合并3 种以上疾病,沟通障碍,意识障碍,不愿意配合完成本次实验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0 例,其中男150 例,女150 例,年龄在21~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5±12.02岁; 患者住院时间为6~24d 之间, 平均为15.63±4.02d; 住院次数在1~5 次之间, 平均为2.03±0.55 次。实验组患者300 例,其中男160 例,女140 例,年龄在20~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11.58岁;患者住院时间为6~25d 之间,平均为15.98±4.16d;住院次数在1~6 次之间,平均为2.46±0.47 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护士主要的护理工作在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各种治疗药物,做好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既往护理工作做了以下改革:

(1)药物观察: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使用中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2]。

(2)观察并发症: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大,患者身体虚弱等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护士要对患者的情况做密切观察,将并发症观察贯穿到每次换药等过程中。

(3)静脉输液观察:静脉输液是目前内科最常用的一种治疗途径,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好,但是也容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护士要严格地对每种药物剂量、速度等做掌握,尤其对有心肺疾病和肾功能疾病的患者,更需要严格地控制,避免由于输液引起其进一步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内科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风险,由两名护士做统计和录入。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选项包括有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及不满意,单项选择,患者只能在其中选择一项。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 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 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 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护理风险和满意度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X2 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发生护理风险11 例,其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11 例护理风险包括:静脉穿刺脱针7 例,跌倒2 例,压疮1 例,护理纠纷1 例。对照组患者35 例护理风险包括:静脉穿刺脱针18 例,跌倒6 例,压疮3 例,输液差错2 例,其他6 例。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全过程中的关键点,如不能保证护理安全,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机体组织损伤,生理功能损伤和心理损伤,因此,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护理安全十分重要。

内科护理中由于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复杂等等情况,容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其中以穿刺风险、跌倒、压疮等发生率最高。

我院护士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些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了护理改革。

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明显降低,且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地说明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隐患,使用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完善风险防范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信息安全技术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密码学基础与PKI、病毒防护与网络攻防、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等,是一门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1]。笔者将从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两大环节中的共性问题入手,探索信息安全类课程中一般共性、有效的教学与实践方法。

1信息安全类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在课程教与学活动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和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进一步保持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信息安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学生一旦获知该课程名称时便有极大的兴趣,其原因来自于对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神秘感,以及目前日益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使得学生急切地想成为一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攻防“高手”。但这样的热情随着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密码学的展开,以及对代数论和编码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要求,使得大多数学生在该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进入了抽象理论理解的困境,致使学生早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如何使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我们在教程安排与实际教学实施上需要首先考虑和关注。

2) 如何开展“点”与“面”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信息安全技术自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程序安全知识、密码学知识、网络安全与设计、系统安全知识以及安全产品设计基础。然而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目前仅仅是一个入门级的课程,但是上述基本知识点在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都需要被涵盖。如何在有限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中,将知识的“点”与“面”完美的结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3) 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面对目前频繁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目前一些兄弟院校在课程实验环节上,通常将理论教学中的各知识点独立进行实验,这往往造成学生知识的孤立性和片面性,直接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他们将来无法面对较为复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因此,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信息安全课程实验方法也迫在眉睫。

4) 缺少综合化的学生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

通过河南省内高校及我校两个专业的两届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具有浓厚的信息安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而,一般学生对安全技术的概貌了解不够广泛,对共性技术本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些阻碍了学生进一步自主、独立地开展课外实践和技术应用,并且部分兴趣强烈并学有余力的学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开放的综合实验平台,故不能较好地完成、实现和验证自己的安全方案[2]。这对开展学生创新实践和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活动是不利的,亟需改进和弥补。

5) 缺乏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主要以实验教学训练、培养和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常以2学时或4学时为一个模块单元完成一次验证型、设计型或综合型实验。然而,对于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实验教学而言,模块化的实验环节安排是无法较好地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单元,从而造成学生只能草草结束,缺乏积极思考问题和技术分析,不利于课堂的知识巩固和有益补充[3-4]。

6) 缺乏信息安全技术认知水平评价体系。

信息安全作为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若单纯依赖传统的课程实验报告、中期测试和期末考核,已无法有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和能力,从而不能适时、及时地调整授课内容和侧重点,最终只能以分数评价教与学活动开展的优劣和成绩。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缺乏综合化的学生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以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学生认知评价体系等,已成为普通高校在信息安全技术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难点问题。

2知行合一教学模式

“知行合一”思想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所提出,“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与行动实践应当合二为一、密不可分。在信息安全技术教与学活动中,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内涵是指在培养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与应用人才的过程中,将认知、掌握信息安全理论、技术、方法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安全技术实验教学、课外实践与学生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达到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目的。

2.1点面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

1) 合理规划信息安全教程。

合理地安排教程、内容与学时,在不影响主要信息安全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尽可能把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本课程前已掌握的课程知识,如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点放在前面的章节讲解,使他们在巩固先前知识的同时,又能由浅入深地学习信息安全技术。

2) 点面结合的信息安全课程新教法。

信息安全课程涉及广泛的多领域知识,如计算机科学、通信与编码、基础代数等,涉及了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方方面面。如何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信息安全知识的基础体系框架,需要把握该课程的“面”,同时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信息安全应用关键技术知识理论和工程实验方法,又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该课程涵盖哪些“点”。此外,在把握了点与面之后,应进一步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融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面”到“点”的系统掌握应用技术,再由“点”及“面”的进一步深入体会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的总体架构及其合理性,从而获取系统、全面的课程知识,为进一步的工程实验环节奠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2.2实验教学与开源实践方法

1) 从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角度开展针对性课程实践。

这里虽然最有效方法就是要学生参与相关的、实际的安全项目开发,但是从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教学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复杂而且耗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不适合初次接触信息安全的学生的教学实践。而且信息安全类的项目本身具有严格的保密级别,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参与的。这个方法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案,即建立信息安全课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和实施,使得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信息安全课程基本、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和熟练运用。

2) 合理规划实验教学环节和步骤。

将规划的基础知识(能力)单元,依据知识关联度和前导性等原则,凝练出4~6个较为综合的实验项目,其中验证型项目课内外总学时不少于6学时,综合型/设计型项目课内外总学时不少于10学时。学生在课内外可利用建立的创新实践平立完成实验和开展课外实践及竞赛培训,主讲或实验教师也可基于该平台对学生的实验作业或竞赛作品进行检查和考核,从而对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机制。

3) 搭建综合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基于认知水平评价体系,明确列出权重值倾向于技能与应用培养的教学与实践单元。进而发掘、收集和建立对应的开源软件或中间件创新实践库。例如,用于网络攻击技能认知的Sniffer开源软件包、Wireshark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包、X-Scan/SuperScan应用软件包等,用于安全防御的Snort开源软件包,以及单点登录、基于角色的授权管理等模块化的安全应用软件组件、中间件或服务。此外,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往届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信息安全类竞赛活动中优秀的Demo系统、原型系统和实际应用系统,也可以纳入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中,使得日后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在此之上验证基础知识单元、设计与实现新的安全方案与创新思路和测试基础能力单元,如表1所示。最终建立一个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较为完整、开放、综合化的创新能力实践与教学平台。

2.3知识能力认知评价方法

1) 构建信息安全技术学生认知评价体系。

首先,明确本科学生必须认知和掌握的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能力)单元,即规划认知评价的内容,例如,密码学基础理论单元、密码学相关的PKI基础应用单元、网络攻击基本技能单元、防病毒与入侵防御基本应用单元、信息安全新技术基础认知单元等。其次,规划建立较为完备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基础安全理论(技术)认知水平(Basic Theory & Technology, BTT)、基本安全技能认知(熟练)水平(Basic Skill Proficiency, BSP)和基本安全方案认知(构建)水平(Basic Scheme Construction, BSC)。上述每一个知识(能力)单元都将涵盖三级指标体系的每个层面。最后,将每一个单元按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具体的指标子项,例如,密码学理论单元在安全理论认知水平指标项中可包含基本密码体制和基础密码算法两个指标子项,而密码应用协议、密钥管理与安全属于基本安全技能认知指标子项,基于密码学的应用安全与保护列为基本安全方案认知(构建)水平指标子项,如表2所示。此外,依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每一个子项的权重值,并且该值也可针对实际的学生学习和接受情况,加以实时调整[5]。

3教学实践效果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约120人/年;在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其他相关专业,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约300人/年。通过知行合一、点面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满足了信息技术类工科人才培养中厚基础、重实践的基本要求,并较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活动。

4结语

信息安全技术类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具有较强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关于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对于面向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昕,蒋文保. 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21):105-107.

[2] 李洪伟.“信息安全概论”实践教学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5):102-103.

[3] 郭凤海,贾春福. 信息安全开放实验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0):119-122.

[4] 唐海涛,金京姬,孟繁二,等. 浅谈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规划与建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173-174.

[5] 郑秋生,王文奇,潘恒,等.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81-182.

Education Mode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Unity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ies Curriculum

ZHANG Zhiyong, HUANG Tao, ZHANG Lili, NIU Danm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