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游戏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7 19:32: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益智游戏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益智游戏教案

篇1

西安旅游近期发披露定增预案,根据公告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6亿元,3.1亿元用于西安旅游胜利饭店分公司拆除重建项目;5000万元补充营运资金。

预案显示,此次发行股份的价格不低于6.05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6.92元/股折价12.57%,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600万股。西安旅游称,本次定增募资为保证胜利饭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重建,尽快实现盈利并提升公司业绩。

但是显然,此举并不看好,事实上,2013年被业内人士普遍视为酒店业从迅猛发展进入调整转型期的分水岭,客源不足而能耗居高不下及政府令行禁止的“八项规定”等诸多因素使得酒店行业的高速增长而下降,在此时点公司却选择巨额融资进行原有酒店的重造,难免有投资者认为“振兴主业的举动是不是有点迟了”。对此,该公司董秘梦蕾对记者表示:公司是以酒店旅游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公司通过振兴主业来谋求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长期变卖资产谋生

颇为讽刺的是,在该公司董秘强调“振兴主业”的同时,西安旅游随即了一则变卖餐饮资产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以公开挂牌的方式以不低于9281.79万元的价格转让西安秦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受让方则是关联方西安饮食,公司表示转让秦颐公司股权预计将影响公司当期投资收益增加3000余万元。但显然秦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将影响公司年租赁收入及租赁利润减少,数据显示,该公司于2010年设立,在2012年之前一直处于培育期尚未贡献任何利润,而2012年则步入了成长期,在其他子公司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该公司却为西安旅游贡献了194.29万元的净利润,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年的收获期交易的另一方西安饮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作为西旅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西安饮食与西安旅游的同业竞争和重组整合问题已旷日持久,一直未得到解决,对于此次西安旅游定增装修以及西安饮食运用自有资金购买资产,有投资者比喻为“西旅集团下的穷儿子以及富儿子”,“一个借钱买衣打扮,不断变卖资产养家糊口,还不如早点委身卖给西安饮食,吃住不用愁。”有投资者调侃道。

面对投资者的调侃,公司董秘梦蕾表示“资本运作本属上市公司一项职能,公司依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适时筹备非公开发行事项,亦表明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希望能够得到各路投资者的认同和支持。”然而查阅公告不难发现,近些年西安旅游长期处于主业不振,并依靠多元化发展谋生的状态,许多市场分析人士和投资者因此都将“不务正业”的称号冠在西安旅游身上。

西安旅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西安市服务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历程,在1996年上市之后,成为母公司西旅集团旗下的旅游旗舰平台。然而查阅公司近些年的并购与资产交易情况不难发现,近些年公司不断发生包括房地产、矿产以及旅游景区的股权买卖,事实上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已经更改为旅游饭店、餐饮、服务经营和石油开发、开采及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经营和房地产开发,这也反应出公司试图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模式。

然而多元化的发展并未带来业绩的提升,从近10年的报表后可以看到,从2003年至2008年间西安旅游扣非后的净利润多则不过几百万元,少则甚至几十万元,而2009年甚至出现亏损,2010年以来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业绩却呈现过山车的走势,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大幅亏损1396.46万元,这将意味着如果不依靠非经常性损益,2013年亏损已成既定事实。

遭券商集体抛弃

篇2

 

霍山县法院     蒋光风

 

 

摘  要:司法实践中,婚姻家庭方面的纠纷是较为复杂的,因为他们总是夹杂着情感纠葛,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外的家庭成员提起的家庭财产共有纠纷往往要经过多次协调,不能简单地案结事了。准确地把握“一事不再理”原则、高效便民原则,透彻理解必要共同诉讼及第三人制度,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家庭共有纠纷  必要共同诉讼  第三人

 

引言

自古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难,就难在“共有”之上。按照共有的性质来分类,家庭共有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按份共有,二是共同共有。从法理上讲,按份共有虽然也是共有性质,但是它的内在份额是确定的,明确可分的。然而共同共有就因其没有明确的、现实的、可分的份额,而在诉讼处理上显得复杂得多。为了便于诉讼,法律赋予了共同共有潜在的份额,以便于对共有财产进行分割;但是传统的共同共有理论限制了共有财产的分割,杜绝了分割的任意性,并强制附加了条件: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遭到破坏或者不能继续维持其整体性时,共有人才得主张其权利,要求分割共有财产。如此限制,是基于对某个整体的完整性的保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整体,所有成员因为亲情团结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生存,除了约定按份共有外,对家庭财产共同共有。家庭共有是典型的共同共有,不愿意接受任何家庭成员对家庭共同体的背离。所以,夹杂着情感纠葛的家庭共有财产纠纷,就使得充满良知又追求维稳的法官左右为难。

 

一、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妥善处理好这类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法官须要深刻分析纠纷背后隐藏的法理,对纠纷予以准确定性。本文将从一则案例说起,探索家庭共有财产纠纷追加其他家庭成员及诉讼地位定性等问题。

 

蔡某向某县法院起诉李父,要求分割家庭共有财产60万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曾多次组织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协商,希望双方都做些让步,但是最终都以调解失败而告终。开庭审理中,李父反驳称蔡某没有追加李母为被告系程序不合法。[1]

 

1.问题阐述

为此,就李母是否参加诉讼、诉讼地位如何定性及参诉方式等问题,各方意见不一致。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本案不需要追加李母参加诉讼,因为蔡某只要求分割属于她自己的那个份额,法院判决时只要保留李母的份额就可以了;第二种观点认为,李母可以作为第三人,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保留住她的应得份额,因为李母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其权利就列为第三人;第三种观点认为,李母应当作为共同被告,由当事人申请追加或者法院主动追加,因为本案属于必要共同诉讼,李母对家庭共有财产有实体权利,分割将会触及她的利益,应该保护李母的合法利益并给与她辩论的权利。

在分析上述问题时,有必要查明案件事实,分清利害。

 

这60万元家庭共有财产,是李某的死亡赔偿款。李某因工不治身亡后,李某家庭从李某单位获得这笔赔偿款。当时,李某的现有家庭成员共同委托李父领取这笔款项,但是因为没有约定份额,才引发的这起家庭共有财产纠纷。李某死后,仅留下蔡某和他们的不满3岁的儿子。母子相怜,希望李父能够拿出一部分财产给他们生活开支所用,但是李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却不幸死去,怕儿媳带着孙子也离开了他们,就以留下孙子为条件,蔡某不忍便没有接受。李母一直没有表态,双方僵持不下。[2]

 

通过分析可知,家庭最在意的还是它的完整性,任何人不愿意看到家的支离破碎。李母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利益共同体[3]之一,是不希望看到的。

 

2.定性分析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不难发现,本案存在两个民事法律关系:一是诉讼法律关系,即本诉主要法律关系---家庭共同共有法律关系;二是辅助法律关系,即家庭---委托关系。但是委托授权没有明确约定份额,审理中双方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故而本案只能按照家庭共有关系来裁判。不容置疑,家庭共同共有财产纠纷属于必要共同诉讼,没有参加诉讼的家庭成员不论是当事人申请加入还是法院依职权主动追加,都必须参加到诉讼中,除非其本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

 

(1)能否成为第三人

就本案而言,案外人[4]李母对诉讼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有权占有属于自己的潜在份额。李母基于其享有的实体权利,对于本案,有权参加诉讼,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所以,在本案中,首先应该排除李母立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之诉讼地位的可能性。因为从诉讼法上讲,诉讼权利[5]必须以实体权利为基础,没有实体权利,就没有诉讼权利存在的合理性;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于诉讼标的物是没有实体权利的,因此不可能享有当事人地位的诉讼权利,其因与裁判结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诉讼。本案的李母显然有别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应当有充分的诉讼权利。上文第二种观点“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其权利的,就列为第三人”之认识,显然违背诉讼法原则。

当然,就本案而言,李母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也并非诉讼法上的“独立请求权”,李母亦不可能成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具体而言,根据诉讼第三人理论,独立请求权重在“独立性”:第一,诉权独立,独立于原被告双方;既不同意原告的诉讼主张,也不同意被告的诉讼主张;在本诉[6]中,视原告和被告均为自己的被告。第二,诉讼标的牵连性,即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牵连,有权对本诉的诉讼标的物主张不同于原被告双方的诉权。本案中,李母基于其实体权利产生了诉讼请求权,在这一点上,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没有区别,但是显而易见,李母的诉讼请求权不具有上述“独立性”。李母在这个家庭里与其丈夫李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意志是要维持这个家庭包括成员乃至财产的完整性;面对要求分割财产,将共有变为私有的儿媳及孙子,自然会站在李父这一边,继续维持家庭财产的共有状态。分析至此,李母的诉讼地位就不难确定了。李母不同意儿媳及孙子要求分割财产的诉权,但是同意李父维持家庭财产共有状态的意志,显然不符合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独立性”条件。李母被列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的可能性应当予以排除。

 

(2)列为原告还是被告

就本案而言,实体方面已清晰明确,法官可以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来确定各方的份额,不论李母是否参加诉讼。[7]但是为了保障实体公正能够得到有效实现,有必要保护程序公正,因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开;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就会存在瑕疵。

通过上文的分析并结合案情可知,李母始终没有起诉的意思表示,而且从情理上讲,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李母不可能起诉自己恩爱的丈夫,要求分割家庭共有财产,因此,法院即使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也不能强行追加李母作为原告,否则,就是干涉权利人的起诉自由[8],除非依据“一事不再理”原则必须追加为共同原告,以避免重复起诉所形成的“二次裁判”与既定裁判的矛盾,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本案没有追加原告的必要性,李母更倾向于共同被告的地位。首先,从诉讼意志上来说,李母与李父是家庭利益共同体[9],在维持现有家庭财产共有状态上不无异议地意志相投,依法确定其为共同被告较为适宜。其次,从裁判结果上来讲,法院主要是将蔡某及其儿子的应得份额从家庭共有财产中分离出来,至于李母的应有份额还保留在剩余家庭共有财产中,没有受到法律意义上的严重影响,因此追加李母为被告,并不会损及她的份额利益。最后,从责任承担的角度来看,涉诉财产虽然在李父的掌控之下,但是结合案情,应该排除李父欲独占的意思,应当认为涉诉财产是家庭共有财产。按照共同共有理论,家庭主要成员在处理重大财产问题上应当充分协商,共同决定。没有实际掌控涉诉财产的李母,对涉诉财产的处理,与李父享有平等决定权。在平等的基础上,李母与李父应当平等地承担责任。追加李母为被告,判令李母与李父共同承担付款责任,于法有据,也有利于责任承担的最终实现。综上而言,李母应当立于共同被告的诉讼地位。

 

3.解决方案

李母的被告地位已经确定,其参加诉讼的方式应该如何确定,究竟是当事人申请参加,还是法院依职权主动追加。

这完全是一个程序上的问题,两种追加方式都可以实现。按照必要共同诉讼理论,必要共同诉讼的共同被告必须追加。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追加,申请合法的,应予追加;如果当事人拒不追加共同被告,法院得依职权主动追加。

本案中,原告方律师不同意追加李母为共同被告,理由是涉诉财产在李父手中,李母若以此抗辩,对己方不利。原告方律师显然犯了一个法律认识上的错误,前文已经释明,涉诉财产虽然在李父手里,但是并非归李父所有,其性质仍然是家庭共有财产,并不妨碍追加李母为共同被告。

法院得依职权主动追加时,可以充分询问[10]李母是否愿意参加诉讼,如果李母不愿参加诉讼,则依法视为李母放弃其诉讼权利。法院得依法自由裁量,确定蔡某及其儿子的应得份额,保留李母的份额,不再属于程序不合法。

 

二、必要共同诉讼及第三人制度在家庭共有纠纷中的应用初探

1.制度概述

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至少一方为二人以上,围绕同一或者类似诉讼标的即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合并审理的民事诉讼。其主要特征是:(1)多人性。当事人至少一方为二人以上;(2)牵连性。诉讼标的必须同一,或者属于同一类别,也就是具有牵连性。(3)一次性。有必要合并审理,而不允许重复起诉。

第三人制度,是指在本诉中享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请求权,但是裁判结果与之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案外人参加诉讼的制度。根据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种类型的第三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是在本诉发生之后形成,消灭于本诉结束之时。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主要特征就是:(1)独立性是核心。①诉权性独立,对于本诉原被告的各自主张,均持否定态度,视本诉原告和被告均为自己的被告,相当于原告的地位,行使等同于原告的诉讼权利。②诉讼标的牵连性,第三人对本诉标的物享有的实体权利是基于另一个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与本诉的民事法律关系不是同一类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民事法律关系相互牵连。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正好相反,不仅没有诉权,也没有与本诉民事法律关系相互牵连的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只是在裁判结果上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必要共同诉讼制度和第三人制度设立目的之一都是为了实现司法效率与法律权威的有机统一。

 

2.判断标准

必要共同诉讼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

(1)从涉诉民事法律关系定性入手。首先要确定涉诉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属于哪一种类,然后在其所确立的权利义务体系中分析案外人可能的诉讼意向。

(2)多人性。当事人至少一方为二人以上,可以发生在自然人之间,或者法人之间,或者自然人与法人之间。

(3)牵连性。诉讼标的必须同一,或者属于同一类别,也就是具有牵连性。诉讼主体对涉诉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所指向的标的物,应当享有实体权利;基于实体权利而产生的诉讼权利所依赖的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涉诉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即变更、撤销、消灭,否则不能对本诉之民事法律关系主张诉讼权利。这就视为牵连性的合理而科学的解释。

(4)一次性。有必要合并审理,而不允许重复起诉。为了公正司法,并兼顾效率,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要求下,法院不能重复审理就同一事由起诉的案件,并做出相互矛盾、甚至截然相反的裁判,损害法律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对于不能分开起诉,必须在一个案件中审理的,应该并案审理,并做出一次性的裁判。

第三人可以从以下标准判断:

(1)诉讼主张

诉讼主张既不同于原告,也不同于被告,必定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反之看立场,没有主张,仅支持原告或者被告一方的,应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2)可能的裁判结果

基于不同于本诉民事法律关系的另一诉讼标的客体所指向的标的物而享有的实体权利产生的诉讼权利,能够引起本诉之诉讼标的物的权利状态变动的,应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反之,对本诉的诉讼标的物没有实体权利,只是裁判结果对其有利弊的,应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三、结语

实现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实体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内容,但是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有力保障;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就不能有效实现,总会出现瑕疵。因此,要既保障实体公正,又保障程序公正,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傅鼎生,李锡鹤,张驰:《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沈泳:《共同共有制度适用弱化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裴桦:《关于共同共有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兼评我国<物权法>相关条款》[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李锡鹤:《论共有》[J],法学,2003年02期。

5. 朱伟瑾:《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问题探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王福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确认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赵立公:《第三人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4―0057―07

介 绍

在教学中使用电脑游戏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研究者的关注,对于电脑游戏的教育潜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参见McFarlane,Sparrowhawk和Heald,2002;Kirriemuir和McFarlane,2004;Shute,Rieber和Van Eck,2011)。学术文献中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学生玩电脑游戏时获得的不同的学习效果。类似的,许多设计和开发电脑游戏的课程都仅仅是关于电脑游戏本身,而没有关注利用游戏设计的过程开发用于课程学习的游戏。目前,有一个同时关注这两点的例子,El-Nasr和Smith's(2006)提供了两个案例的研究。这两个案例是关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游戏引擎的帮助下修改已有的游戏。经过案例分析,研究者发现游戏的开发除了编程能力,还需要从艺术到数学概念等各种各样的能力。Lim(2008)提出应该让在校生根据其对课程的认识设计他们自己的电脑游戏,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Prensky(2008) 认为,为了让教育游戏更成功,需要学生自己实际开发这些游戏。他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创造他所提出的“小型游戏”(Prensky,2008, p. 1006)。这种小游戏不同于那些专业设计的、商业化的游戏产品,它由2-3个学生组成的小组来完成。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有指导者陪伴,目标是开展基于课程的研究。开发这种游戏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Prensky 认为,年轻人完成上述游戏的开发是以他们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开发游戏的经验为先决条件的。Resnick(Resnick,2007;Resnick等,2009)描述的Scratch就是这样一种数字化工具。Scratch是一个在线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学习交互程序,使用在线媒体产品,例如游戏、故事和动画片等,使用该系统可以培养创造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移动学习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研究兴趣:移动设备上的游戏是否能够应用和如何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例如,Mitchell(2004)进行了关于移动游戏的动机潜能的田野研究。研究发现,在各种因素中,设备是否能够装载游戏影响着设备的效果,即能够装载游戏的设备效果更好。同时,她还发现移动设备上的教育游戏需要具有与商业游戏一样的高水平才会有效。Thomas、Schott 和 Kambouri(2004)扩展了可用性指南,从设计一般性的数字化游戏到如何应用于移动、教育游戏中。G?th、H?ss 和 Schwabe(2004)描述了他们对移动游戏原型的发展,即一个合作的、竞技的游戏。该游戏的使用对象是新入学的大学生,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校园。Angarita等(2005)试图将教育游戏应用到医学继续教育的移动书系统中。Miettinen和Mattila(2006)为手机设计了3D虚拟现实游戏――手机上的虚拟 Snellman。Fotouhi-Ghazvini等(2008)报告了对一款叫做MOBO的城市移动游戏的开发和评价。MOBO主要用于伊朗的技术语言学习。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呈现的学习方案以地点定位游戏为基础,用田野研究的方式来探讨这个学习方案的完成过程。本研究是关于SILO这种移动设备的地点定位技术系列研究的继续。之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的可用性(Wake和Baggetun,2009),即如何将移动设备的地点定位游戏与课堂的学习工具和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Wake,Guribye和Wasson,2011)。随着研究发展,研究关注的问题逐渐转向了利用游戏的其他方面。目前,快速开发地点定位游戏常常会使用到SILO系统。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通过移动游戏学习卑尔根历史的方案。挪威卑尔根一所上等高中的学生参与了方案的实施,方案要求学生以卑尔根的历史为内容,用SILO系统开发地点定位游戏。而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学生如何完成这种游戏的开发。课程的材料和卑尔根市各个方面的信息构成了游戏的主要内容。在完成游戏开发后,学生需要玩其他同学开发的游戏,并且根据自己的游戏体验制作展现他们学习成果的媒体产品。由于创造性的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因此本文没有提供关于创造性的明确定义。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是将学生如何开发产品的创造性过程(产品包括一个游戏和玩过游戏的成果展示)突显出来,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关注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而不是让学生用一个不熟悉的数字化工具复制已经存在的东西。

本文内容组织如下:首先呈现由三个活动组成的卑尔根历史的移动游戏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对SILO系统的描述,即对开发游戏的技术的描述;其次,我们呈现了设计方案实施的田野研究,介绍了数据收集过程和数据分析工具等;最后基于初步观察,我们得到了研究的结论。

移动游戏方案中的卑尔根历史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利用地点定位游戏的开发来促进历史学习,因此我们在历史老师的帮助下提出了学习活动的方案。方案结合了不同的内容,共包含三个活动:开发游戏、玩游戏和媒体产品的展示。方案不仅包含课堂上的活动,还包含了课堂外的、到城市的其他地方去学习的活动。首先,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结合卑尔根主题历史和真实的地点,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地点定位游戏。然后,学生们把自己开发的游戏提供给其他小组的成员玩。最后,在玩过别的小组的游戏之后,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玩游戏的经历和感受转化成媒体产品。制作媒体产品的资源主要来自于玩游戏过程中的图像、视频、音频剪辑等。

虽然是游戏开发,但学生们仍需要将真实世界(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地点)和他们对于各种文本资源的理解结合起来。最终学生要得到一个游戏的参与者可以体验的游戏叙事。

玩游戏的过程就是跟随描述找到游戏中的重要地点。学生将在他们自己制作的媒体产品中反映出他们在玩别的组的游戏时学到的卑尔根的历史知识。

1. 主题:二战时期的卑尔根历史

方案的设计和计划是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以更好地选择主题、运用各种技术开发地点定位游戏等。参与活动的这名老师不仅教授历史,同时负责学校的信息通讯系统,经常帮助其他老师处理各种与技术相关的问题。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二战期间的卑尔根历史作为游戏的主题,主要原因有三个:①这个主题符合当前的课程,是属于之前学习的历史和将要学习的历史之间的历史;②学校的建筑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军人占领过;③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可达到的地点都在卑尔根附近。老师确定了与卑尔根的16个地点相关的主题和事件,例如:“1945年,4月9日发生在卑尔根的袭击的地点是?”,“危险期中卑尔根的印刷品:非法文件”,“卑尔根犹太人的历史”,和“食物配给的问题”。

2. 游戏开发

我们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学生分别需要完成16个主题中的8个主题。然后将每个部分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3~4人。每个小组需要选择6~8个主题和事件。这些主题和事件是游戏开发的基础,每个地点都与一个主题相关。学生自主决定如何安排游戏中地点的顺序,如何对每个地点进行描述。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主题将自己发现的地点和事件加入到游戏中。我们在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上提供了一些文件,讲解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目标、活动与五种基本能力(最近挪威教育改革的关键方面)的关系、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供了可以获得背景知识的资源和网站以及SILO的使用手册等。我们还收集了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料,例如杂志和书籍,提供给学生。我们也鼓励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例如卑尔根公共图书馆和学校的图书馆等)查找资料。

3. 玩游戏

每个小组都要玩另一个小组为自己开发的游戏,在卑尔根市的周围活动,学习游戏中的历史地点。我们鼓励学生用相机或者手机上的相机记录他们参观的地点的各方面信息,作为他们游戏结束后制作媒体产品的资源。

4. 媒体产品

学生在游戏结束后要制作相应的媒体产品。媒体产品以视频、电影、维基、博客、网页等形式展现。我们希望在媒体产品中,学生不要过多关注游戏的趣味,而是要展现游戏的教育潜能。因此,我们需要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参观地点各方面的信息。游戏应用会在学生找到每个地点时自动暂停,提示他们需要在媒体产品里面加入这个地点,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对这个地点的注意。

5.省略 电子地图上完成,定位地理位置的时候使用了GPS技术。开发游戏的过程中,使用者先为游戏添加名字、开始和完成的日期、参加的小组(图1中屏幕截图的边缘之外),然后添加兴趣点,兴趣点决定了游戏里面包含的地点。用户通过点击地图的一个地点并输入这个地点的描述文本来创建一个兴趣点,然后提供额外的提示和线索,帮助游戏者找到下一个兴趣点。最后开发者还需要为兴趣点添加一个图标。一个兴趣点创建好之后,再继续创建另外一个,直到所有需要的地点都被添加到了游戏中。完成地点添加后,地图、路线、文本、图标、提示等信息都被打包在一个压缩文件中,这个压缩文件可以添加到手机上。

手机的应用程序(见图2)能够解析数据压缩文件中的数据,并将数据转换后展示在手机上。玩游戏时,手机上呈现出地图,地图上的可选标记点表示游戏者的当前位置,一条追踪的线路显示游戏者的历史路径,左边一栏中的图标展示了游戏者到过的地点。除此之外,有一个红色的路径长度显示到下一个地点的距离,显示距离的数字每5分钟会更新一次。当游戏者进入目标地点直径30米的范围内时,距离数字就会变为绿色。这时,游戏者就可以获得该兴趣点,也就表示游戏者找到了这个地点。使用目标地点30米以内的范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因为开发游戏时,通过点击地图相应位置在真实空间中创建范围可能不准确;第二是GPS定位可能因为许多偶然因素而不准确。

虽然SILO 是一个地点定位游戏开发系统,但它并不是特地为课堂学习准备的,也并不是专门用于学生之间相互开发游戏的。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在开发记录的非隐蔽性上。游戏者可以在玩游戏之前看到别的小组为自己开发的游戏的内容。但是,提前知道游戏内容和游戏里的地点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告诉学生提前知道游戏内容会让游戏过程变得无趣,并要求他们除了自己开发的游戏,不要查看其他小组的游戏。但就研究的目标而言,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开发游戏的创造性过程,而不是玩游戏本身,所以这一点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除SILO系统,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个人电脑和其他数字工具,电脑由Fylkeskommune(国家政府)提供,工具可以由网络获得。这些工具包括office软件,用于临时处理文本的编辑器,以及用于搜寻材料和资源的浏览器等。

田野研究

在研究开始前两天,老师将研究的信息告诉了学生,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资源,让他们可以提早做准备。实验研究开始于2011年3月,经历了分散在两周内的6天、13个小时。在这段时间中,学生需要开发游戏,玩一个游戏,制作一个媒体产品。我们为学生提供了4个诺基亚Navigator手机(诺基亚导航手机),4个诺基亚N80's的手机。在开始前,老师告诉了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游戏开发的过程,并强调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使用资源的类型、游戏中的历史事件和今天的城市的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否创造性地利用不同的地点,以及对小组的合作过程的评价。同时,游戏结束后制作的媒体产品也将是评价的内容之一。在这部分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对历史术语的使用、讨论的过程以及是否生动地再现学习,还强调要评价学生在媒体产品制作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对信息的提升能力。我们希望最后的媒体产品不是信息的粘贴、复制,而是将信息升华到总结性的讨论层面。

在方案实施前,学生被告知参与是完全自愿的,他们可以随时取消参与,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方案完成后,实验数据会进行匿名处理。我们将跟踪拍摄其中一个小组,而这个小组也知道他们会被拍摄。由于学生的影像、音频资料都是研究关注的焦点,因此视频本身是非匿名的。为此,我们使用了不同程度的同意书。Derry 等(2010)区别了在学习科学研究中使用视频数据时的使用权限和捕获权限。学生可以选择是否参加视频研究(也就是捕获权限),然后在不同程度上同意信息的公开的使用(使用权限)。使用的程度包括:会议上对系列镜头的展示、将视频的截图用到论文中、在各种研讨会上使用视频的一部分等。为了答谢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我们为他们每人提供一张电影票,被录像的小组的成员每人将会得到额外的两张电影票。

1. 参与者

挪威卑尔根市一所中学高中三年级的一个班的27名学生参与了这项研究。参与的学生都在18-19岁之间。班级被随机分成了两组,每个组又分成了四个小组。最后共形成8个小组,每组有3~4名学生,详见表1。组与组之间要结成交换游戏的对子。例如,A、B两个小组互相开发游戏,C、D两个小组互相开发游戏。

2. 设计游戏

学生们通过5次学习活动完成了游戏的设计和开发,每次两个小时(课堂时间),共得到8个游戏。在设计、开发游戏时,小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配,每个人单独完成几个地点的描述,然后小组一起讨论如何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创造地点背后的故事情节。在一些游戏的故事情节中,学生使用了幽默的方式和班级内部的一些交流方式。开发的过程中学生用到不同的工具,在后面的部分会有详细描述。

3. 玩游戏

8个小组中,有4个组玩游戏的过程非常顺利,另外4个组在玩游戏之前手机发生了故障。其中一个组选择用纸上的指导来玩游戏。

4. 制作媒体产品

学生们在游戏结束后,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媒体产品。两个小组用PPT进行了图片展示,并且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一个小组制作了海报,两个小组录制了电影,两个小组整理、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最后一个小组口头汇报了他们开发游戏和玩游戏的经历和感受。

研究方法和设计

初步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学习方案的设计和田野研究的实施。而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开展这个方案,并从初步数据分析中获得观察结果。

本研究主要的数据来自录制的视频。此外,还通过访谈、观察和收集学生创作的产品来收集数据。我们一共录制了6次活动,其中包含了老师介绍任务、学生阅读并改写与地点有关的资源材料,用SILO开发游戏,玩游戏,制作媒体产品,一共产生了12个小时45分钟的视频。我们在焦点小组中安设了录像镜头,记录焦点小组的活动过程。整个实施过程中没有改变过焦点小组的选择。研究者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都在现场,并在活动后将录制材料数字化,进行分析。在方案结束两天后,我们对每个小组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我们应用了结构化的访谈,访谈的问题包括合作过程、学习方案创造性的体现,以及这种学习与传统的普通的学习形式的区别。每个小组的访谈持续20~30分钟,研究者用录音和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同样观察了没有被录像的小组,并进行了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学生使用的工具和资源,他们如何组织合作等。老师的访谈过程持续时间更长,几乎达到1个小时,同样也进行了录音并做了笔记。

我们将游戏从SILO中复制到MS Word文件中。方案实施过程中收集的学生产品也是研究的数据之一,其中包括学生开发的游戏和学生制作的媒体产品。

我们在之前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数据分析,但是后续根据对录像、观察和访谈的初步回顾,又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结果将在下文中呈现。

观察结果和发现

首先,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呈现方案的开展过程,并详细阐述在每个活动上的活动内容。然后,再呈现由视频观察、实地观察和访谈得到的初步研究结果。

1. 活动安排

活动1:活动1开始时,老师向学生解释了学习方案的内容和将要进行的活动。她把方案的实施称作“他们的项目”。她将之前准备的文件展示在智能黑板上,向学生解释各个主题,并告诉学生每个主题都与当地历史相关,都是二战期间发生在卑尔根的事件。然后,她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已有的网站和文本,并鼓励学生使用其他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片、视频和文本等。接下来,老师讲解了整个活动的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将会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在讲解评价和打分时,老师强调了她尤其会关注开发游戏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媒体产品的制作。解释完评价方法之后,老师说明了学生设计的游戏需要把历史事件与发生这些事件的地点结合起来。她详细说明了学习方案的操作流程,包括如何组织小组,以及小组之间会互相交换游戏。由于对方需要根据游戏中提供的历史信息来制作媒体产品,所以每个小组都需要为对方小组的学习负责。最后,老师展示了时间进度表、不同工作阶段的内容和使用SILO的基本方法。根据这个介绍,学生进入到各个小组中,开始开发他们的游戏。

游戏开发(活动2、活动3和活动4):焦点小组的每个人都使用个人电脑。他们一开始主要讨论小组被分配到的地点以及如何寻找信息。最初,工作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成员们都在各自的电脑上查找信息,然后共享这些信息,相互讨论获得的信息。在活动2中,他们为了查找到更多的信息,参观了卑尔根公共图书馆。为了引用一些专业的信息,焦点小组和大部分的其他小组都将书籍作为背景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活动2的剩余时间,学生们大都安静地工作。活动3开始后,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SILO。讲解时,同学们很安静,偶尔讨论一下游戏中的地点。在焦点小组中,实际真正地将故事情节嵌入SILO系统中的任务由一名同学完成,但这个任务的基础是整个小组之前做好的准备工作。在完成这一步时,焦点小组与其他大部分小组的方式有所不同。

玩游戏/手机故障(活动5):在开始游戏的那天,八台手机中的四台在开始游戏前出现故障。工作正常的四台手机是诺基亚Navigator,出现故障的四台手机是诺基亚N80's。而前一天安装游戏时,所有手机都运行正常。对此,不同小组采用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中两个小组放弃使用手机,选择将游戏的内容打印出来,通过阅读打印出来的信息来玩游戏。这些信息和他们在手机上能够得到的信息一样,学生在打印材料的指导下找到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找到的地点。另外两个小组参观了两个博物馆,其中一个博物馆是他们在游戏中会遇到的,另外一个博物馆展览了类似的东西。虽然这两个小组体验的是高度精简的游戏,他们仍然进行了足够的数据收集,可以制作关于游戏体验的媒体产品。焦点小组使用的手机工作正常,他们呈现了类似Wake、Guribye和Wasson 的研究中描述的游戏过程。例如,学生在一起寻找地点时,用肢体语言将路线表示出来,并且大声阅读手机提供的反馈。之前的类似研究表明了游戏的竞争性,参加游戏的人为了获胜都尽量最快完成游戏,而忽略了关注游戏中关于地点的各方面信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使用表格来解决。学生在达到各个地点后需要获取信息、填写表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游戏中会更注意讨论地点,而不是只关注之前在SILO看到的与游戏相关的信息。

制作媒体产品(活动6和活动7):焦点小组决定,当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到达第一个地点时,要在纸上用自己在这个地点的照片创作一张海报。他们在各个游戏地点给自己拍了照片,并将照片用到他们的海报中,海报的制作还加入地图和其他图片。他们先在纸上创造了一个样例海报,然后制作了一个更精致的海报。

2. 初步观察

在初步数据分析后,我们得到了几个结论,涉及学生的合作过程,开发游戏和制作媒体产品时对数字工具的选择,以及学生开发游戏和玩游戏过程中的情感和投入程度三个方面。

个人与合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工作。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小组都以每个学生负责两到三个历史地点或者主题的形式来组织工作。每个学生的个人任务包括:收集背景材料,将信息排序,记录下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完成了个人任务后,学生回到小组中,一起探讨如何结合地点信息创作游戏的故事情节,并且保证情节的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主题或地点的信息。

数字工具:为了开发游戏,学生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工具,其中许多工具并不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中。在记录与主题相关的历史信息时,有一个小组选择了typewith.me这种在线文字编辑工具,其余大部分小组选择了Word。在一个三名学生组成的小组的合作过程中,两名成员因为生病在几个活动上都缺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利用FaceBook创建了一个加密的页面,在页面上保存工作过程的文件。学生还使用了Google Street View(谷歌街景)来辅助游戏开发,他们利用这个工具将不确定的地点图片和SILO中的地图匹配起来。此外,除了使用SILO中的地图,学生特别使用Google Street View 来检查每个地点周围的物理障碍,以避免将地点设置在了一个围栏后面或者在建筑物的顶上。在制作以玩游戏的经历为内容的视频时,学生不仅使用了网上找到的视频转化工具,还使用了Windows Moviemaker。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使用了很多类型的照相机,有个人手机上的照相机,也有从学校借来的有特殊功能的相机。我们发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没有仅仅依靠SILO系统,而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了合适的工具。这种使用工具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整个班级使用了学习管理系统,方便课后的交流和重要信息的传达。

动机:在访谈过程中,老师强调以开发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尤其是游戏中的竞争要素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动机。老师提出并举例说明了游戏开发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异常的渴望――休息时间学生们都异常安静地工作。视频的记录也支持了老师的观察:教室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听到轻微的交谈声。老师猜测是游戏中的竞争成分促成了这样的渴望。此外,有一个小组在游戏结束后情绪暴躁(老师不得不给他们一些巧克力来让他们安静下来),而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为自己制作游戏的小组故意把游戏设计得很难。访谈的结果也显示有小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了争执,而争执的焦点在于是否使用游戏中的提示:一些学生希望使用提示,而另一部分不同意使用,因为使用提示可能导致小组获胜率减小(最快完成游戏、使用了最少的提示的小组能赢得游戏)。

不同的媒体产品:有两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游戏经历制作了视频,用一种新的方式再次讲述了游戏中的故事。其中一个小组的视频包含了学生在不同地点的表演,再现在该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情形。一个小组制作纸质的海报,另外两个小组用PowerPoint,结合文字和在玩游戏过程中的照片来展现。一个手机发生故障的小组口头报告了他们自己的游戏和他们在玩游戏那天的经历。

结 论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呈现了一个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当地历史的教学方案。学生通过给同伴开发移动设备上的地点定位游戏来学习特定的当地历史。同时,学生在玩其他小组创作的游戏时也学到了另外的历史知识。最终,他们通过制作媒体产品来反映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的田野研究表明,学生和老师对这种学习方式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生既进行了个人学习,也参与了小组协作。他们在使用技术完成活动时非常有创造力,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媒体产品。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亦在不断变迁、完善,历史成本计量不断向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特别是在证券业的日益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更是具有无法替代的计量优势,对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计量基础使得其更加贴近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价值,能够提供更具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但实务操作中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复杂性往往产生一些对公允价值的不当会计处理,使得会计数据的经济意义模糊。藉此本文对新准则实施以来,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并提出计量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案例解析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会计核算

企业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该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将该股利或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发生的交易手续费直接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举例说明如下:

A公司2008年12月5日购入甲公司股票1 000 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购入时该股票市场价格为4元/股,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 000 000元

贷:银行存款4 000 000元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期末的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到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尚未处置,应该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举例说明如下:

如果上述A公司购入的甲公司股票至资产负债表日仍然持有,该股票在2008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5元/股,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元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 000元

该笔业务反映了A公司由于持有甲公司的股票而增加的资产和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结转损益的会计核算

期末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应该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不考虑其他损益类科目的结转,上述A公司对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结转的会计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 000元

贷:本年利润1 000 000元

从上述的业务处理过程来看,至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因购买甲公司股票而产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5 000 000元(包括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1 000 000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为零,因为在资产负债表日其金额已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由于税法的计税基础与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存在差异,期末要进行纳税调整。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在会计核算上应该计入当期损益,但是税法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没有实现之前不计入计税基础,到实现时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假设A企业2008年度实现的会计利润为5 000 000元,仅存在该笔业务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则计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1 250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0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250 000元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的会计核算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该将前期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以及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金额全部结转,以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格与全部结转的金额之差计入投资收益科目。接上例,假如A公司在2009年1月10日,将其持有的甲公司的股票全部出售,市场价格为5.5元/股,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 500 000元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 000 000元

――公允价值变动1 000 000元

投资收益500 000元

会计准则规定同时还要做一笔会计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 000元

贷:投资收益 1 000 000元

该会计分录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持有该笔交易性金融资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这可以理解。但是这里借方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如前述,在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已经将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到2009年1月10日这一时点,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或者账面上反映的余额为零。而在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却又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时在公司的账面上就会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1 000 000元。而实际上随着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与之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经不存在了。新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而这里的1 000 000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反映的不是该意思表示。那么这里就存在让人费解的地方,这1 000 000元的借方余额究竟包含了怎样的经济意义。

先分析这1 000 000元的借方余额最后将归于何处?至2009年1月31日,A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然将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1 000 000元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元

至此,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结转完毕,其余额为零。假如A公司本月不存在其他损益科目,那么月末仅结转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损益,其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1 500 000元

贷:本年利润 1 500 000元

计算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为(假设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 125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75 000元

如果处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不做同时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分录,那么,至期末进行损益结转的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500 000元

贷:本年利润500 000元

计算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125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250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75 000元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两种情况下计算的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金额是一样的,而带来的问题则是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是否需要同时结转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结转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笔者认为不需要。基于如下思考:

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经结转至本年利润,依据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已经认可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只是认可的会计科目不同,一个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一个是投资收益科目。

二是税法规定该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需要纳税,到收益真正实现时方纳税。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可以发现,无论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是否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不会影响每个期间的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三是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如果将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结转完毕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重新结转,这样是重复的,因为在下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又做了同样的结转。特别是在中间的时段,当交易性金融资产已经处理完毕的时候,却存在一笔借方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余额,很难理解。

四是如果单独来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的会计核算,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会计核算强调的是相关性、连续性、一贯性,而不能孤立的看待某一笔业务的发生。如果结合前后资产负债表日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核算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

综上,无论是从会计核算的简化角度来看,还是从财务信息使用者易于识别和理解的角度分析,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均不应该同时结转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蕊.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6).

[3] 张蕊.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0).

[4] 张新民,朱爽,王蓓.金融危机的公地悲剧现象解析――兼论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边界的界定功能[J].中国工业经济,2009(9).

篇5

1、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与进取。

2、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化的时代,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课堂上教师只需轻松点动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揭示概念,使教学内容主线明确,理论分析深刻到位,基础知识的讲解更为详尽,课堂练习量和内容更为广泛有趣,新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控制演示速度或停顿,既可作为新知识的讲解,又可根据班级情况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提供讨论对象,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

3、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教师与学生间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合作与交流,使课堂教学努力转移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目标,使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与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应用存在着占据主体地位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应用存在着“越俎代庖”现象。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3、多媒体教学代替学生实验的现象。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实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许多,但对学生的实验学习就会打折扣。所以,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为多媒体演示的毕竟是“模拟”实验,和真实的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它只能让学生在“看”中来学习,而真实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看”、“听”、“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学习。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摸拟,而是要尽可能采用真实的实验实践教学。

三、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与学科进行整合

多媒体教学应用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老师在欣赏和崇拜技术的同时,忘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没有学习到足够的教学设计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所以,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的掌握教学设计思想,科学的设计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认真的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理性的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篇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高等院校无论在课程体系的重整、课程内容的拓宽更新,还是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课程建设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使人忧虑的问题。传统的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基础课程(诸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之类)的不及格率始终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专业课程事实上也有类似问题存在)。因此,对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为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功能,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相应地教学质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的含义,简言之,是定性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说是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评判。定性评价以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价则以反映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具体指标体系(简称为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

1、教学质量的内涵 按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教lJ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所以,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考分的高底,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如实验、电教仪器等)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评价含义 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质量评价可以简称为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3、评价目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检查教学质量,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促进自己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作用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最主要功能是改进与调控。具体地说,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多重的功能,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其首要功能,评价的重心不是放在结果的评定上,而是放在过程的形成上。当然对于不同的买际需求,评价的某种功能与作用会受到偏重。教学评价具有导向、鉴定和监督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节作用、诊断作用和激励作用。毫无疑问,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已成为系统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但它自身的质量和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但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5、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当体现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应当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二、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及经济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学习潜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影响极大。因此,各类高校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倍加重视。同时,我国大多数理、工及经济类专业将公共基础课的成绩作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标准,公共基础课成了升学的必考课程之一,也大大强化了人们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的关注与重视。

1、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设计既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又要尽量简单,便于操作,笔者认为教师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指导性原则: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突出当前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转化为系统、科学、规范教师授课要求。

第二,科学性原则: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表述简洁,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相结合。

第三,重点性原则:抓住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环节,科学制定各级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权重系数。

第四,创新性原则:突破传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束缚,在体系结构、指标设计、内涵表述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第五,可行性原则:切合实际,简便易行,过程简单,结果真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六,客观性原则: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指标不宜偏高或偏低。

第七,有效性原则: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标准的有效性。长期以来,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8寸考虑更多的是规范性和客观性,对有效性考虑明显不足。事实上,评价的有效性应是评价赖以进行的基本要求,否则即使评价很客观、很准确,但其有效性差,最终也很难达到评价目的和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第八,完备性原则。指应能够反映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不应有重大遗漏。

2、评价指标的选定 由于每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持有一定的教学态度,以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期望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承担本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及大学物理等基础课,根据多年调查材料,并且征求多位教师与专家的意见,制定了适合本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估表。评估表中最主要内容就是评价指标的选定。评价指标包括五个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表达和教学效果,而每个评价指标都有具体的指标内容和标准,如下所示: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02-02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堂课上下来你的教学有没有质量,这该怎么衡量呢?首先前提是你必须顺利完成本节课计划好的教学内容,其次是学生感觉有没有学到东西。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又感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这堂课就是低质量教学。教学质量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一直在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经过我几个学期下来的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①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在实际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学生。②找到学生的智能发光点。然后教师和家长应依据孩子的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③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孩子优势的智能得到发挥,弱的智能得到提高。

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们会为自己经过努力而达到目标感受到成就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在课时分配上也可以更加合理,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精心安排课堂练习内容,保证练习质量。一堂好的课堂练习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合理课堂练习量。课堂练习时间以十五分钟左右为宜。因为在课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要进行课堂练习。而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有效的课堂练习要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实施分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按同一目标发展,必然导致有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

2.合理的课堂练习内容。对教案所预见的教学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对较难的课分多课时完成,用Word报纸排版中字体的设置,顺序搞错了,简单几个比较容易设置,但是设置的对象较多时,学生难找到,所以多安排了一节课。又如申请邮箱,由于书本上的新浪免费邮箱申请速度慢,所以推荐给学生多个免费申请的网址,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由同学帮助,家长帮忙申请。申请后,要经常使用才能真正有用,所以每节课在word中完成作业,发送给我,发送回信,学生非常期待,连有些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要老师的回信,甚至还有学生跑上来,等着我回信,学以致用,真正使学生掌握。

3.适当安排课外练习。本人从教多年,课外作业的布置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倘若为了强化所谓的教学效果,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的课外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了寻求最优化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

总之,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勤于思考,巧妙地布置作业,学生就会学得轻松,玩得开心。

三、通过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具体归纳有以下几种好的方法:

1.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我们先来谈谈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归纳有以下特点: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根据以上所列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所具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篇8

幼儿教育心得感悟体会1通过实习,我更直接地接触幼儿园日常工作,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这对于我们学前教育者来说,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方向标。通过实习,我感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这也有赖于实习第一周幼儿园为我们开设的观摩课和培训以及指导老师和幼儿园带班老师的严格要求、批评指导,她们给我们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根据院方和大地园的要求我们的教案需要在课前一周拿给我们的带班老师修改,之前我们天真的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后来看到带班老师的修改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自认为无懈可击的教案还是漏洞百出,如果按照指导老师未修改的教案上课的话,我们不要说是完成教学目标了我们连最起码的一节课也无法完成。因为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我们预设的是具有非常大的差距,他们的思维是我们成人无法达到的,他们超常的想象力也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感谢带班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帮助我们修改教案。

除了帮助我们修改教案外在组织活动方面,在与幼儿交流方面,在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在处理幼儿“小矛盾”等各个方面对我们进行非常认真的指导以及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我们上完课之后她立即告诉我们上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如何才能做到更好,除此之外还在每天傍晚对我们进行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对今天上课同学的课程进行小组评议……通过每天傍晚的评课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在上课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式。感谢老师们为我们的付出和给予我们学习的机会以及积累经验的平台。

通过此次实习,增进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更我初尝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通过实习,我还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最好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将认真总结教育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是岗位做好扎实准备。今后,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三尺讲台我准备好了!

幼儿教育心得感悟体会2上星期五早上发现顺顺有点低烧,并且咳嗽了几声,于是没有去幼儿园,在家休息了,星期二是幼儿园的观摩课,请家长来观摩小朋友的幼儿园活动。顺顺虽然没有完全痊愈,但是我觉得观摩课是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情况的好机会,还是早上带顺顺去幼儿园参加了。

教室里布置了娃娃家、公共汽车、医院、银行、超市、糖果屋,给小朋友们进行职业体验。不过由于我们来得很晚,没有时间体验很多。顺顺来到教室,首先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公共汽车上,然后当司机开车子。一会,我提示顺顺可以去做医生给娃娃看病。顺顺来到医院,因为里面已经有三个孩子,比较拥挤,顺顺又去娃娃家玩了一会。

戴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们围坐成一圈,戴老师提问题,小朋友们,你们都做了什么啊?孩子们举手回答,一个女孩子回答得很好,做了医生,给娃娃看病。给开药等等。两三个小朋友答好后,开始户外活动阶段。

首先是女孩子骑羊角球,运送小玩具,男孩子踢足球射门,玩了一阵后,男孩女孩交换玩具。然后是做操,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配合音乐做操。

这个过程中,顺顺还是比较愿意参与,喜欢各种活动。在唱歌做操的过程中,还和旁边的小朋友通过眼神和表情互动。但是我发现,顺顺的确有王老师跟我讲过的问题,就是干事情慢吞吞。老师让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做好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快地坐下来,顺顺却慢吞吞地,还东看看西看看,在一个位子上沾了一下又起立,小朋友们都差不多坐好了,她才算找到个空位子坐下。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知她是有意还是无意,排队排在比较靠后,走出去后,小女孩们玩羊角球,等我出去看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都在玩球了,她还站在那里,剩下的两个球她嫌太小,

可是别的球已经被小朋友拿光了。实在没办法,小球就小球了,按照游戏规则,要骑着球运送小布偶到另一边的大箱子里,箱子里的布偶有各种动物,顺顺在这边又开始挑挑捡捡了,在我的督促下运送了一个过去,回来又开始挑,还主动为别的小朋友挑布偶,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哎,这孩子这性子也不知道是随谁啊?

其实也不能求全责备,全面地来说,顺顺还是有很多很好的品质的。比如说她做事很稳,一次在游乐场玩滚小球的游戏,小球是椭圆型的,必须要竖着滚,才能撞到洞洞里获得积分,我告诉顺顺玩法后,我尝试地玩了两个球,都失败了,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心一急手就不稳。而顺顺慢条斯里地,稳稳当当地,居然个个都撞到洞里,最后还获得了个小奖品。我不得不叹我这当妈的还不如三岁半的女儿。

还有一次是单位发票子组织小朋友去看皮影戏《火焰山》,小朋友们都获得优待,坐在最前排,看戏的时候,多数孩子都在左顾右盼,前跑后跑的,而顺顺却很坐得住,乖乖地坐在那里前面看戏。不过我相信她一定是看不大懂,因为我从来没有给她讲过西游记的故事,我还是自己坐不住,主动跑过去陪着她给她讲剧情。

十全十美的孩子没有,可能有些时候是优点,在有些时候,就成为缺点。如何引导孩子,需要很高的智慧,如果仅仅为了孩子能暂时地获得竞争优势,而指导她一意争先的话,可能会抹杀孩子本来很好的性格,也不利于培养她好的性情。

幼儿教育心得感悟体会3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能结合,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每次的教育活动,我都会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能据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实践;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回顾过去的一年,虽不曾有什么辉煌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精神,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和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创设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每个孩子获得发展。

本学期我加入了托班教育的行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反复学习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并向其他几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又参加了赵赫老师的托班教育的研讨班的学习,努力走进2—3岁孩子的生活、学习中。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开汽车,我就利用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已有的秋游经验,为孩子设计了开汽车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选择“加好”喜欢的“汽油”,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汽油”在马路上留下的不同痕迹,还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的注意被吸引,能主动地积极投入,得到了组内老师的肯定。

作为家教指导员,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仔细作好家访摸底工作,而后一起筹划、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家教指导活动。在0—3岁社区婴幼儿家教活动县级展示中,我和施佩琳老师一起设计组织了13——18月孩子的竹竿操活动,还和其他老师进行了有关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行为的现场教研,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

今年,我和徐金叶、施云豪两位老师结成师徒带教关系。为了使两位老师更快地成长,使我们共同进步,在平时我们密切配合,相互观摩,切磋教育教学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徐老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较强,我们就一起探讨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施老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我就向她请教有关托班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他们的课题顺利开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在县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市德育论文评选一等奖;获科研成果二等奖;我设计的教案获全国epd教案评比三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不懈的追求。

幼儿教育心得感悟体会4为期四个月的“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工程培训”活动结束了,半个月的理论学以及三个月的实践,让我学着、收获着。首先要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学平台,让我有机会聆听到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在短期培训中,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分享快乐!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精彩专题报告,有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日子,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时光。下面,我将把自己此次培训学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1、加强了师风师德建设。

聆听有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讲座,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的意识。

2、获得了实用的教学技巧与理念。

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培训课堂。其中了令我记忆犹新的有:李老师的《自由作与有效指导》,特别是李老师带来的二个作指导课例,使我感受颇深,受益良多;郑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外指导》,讲出了语文课外阅读在生活学中地位与作用,认我树立了新的教学观——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李教师的《走进说课》让我一睹说课的真面目;徐X教授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让我明白课堂要上得实在些,讲究其实效性等等。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我喜悦的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3、提升了教育教学技能。

通过专家教师们的现场授课,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教育技术”,更新了理念,还得以真正认识到如何使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电脑应用能力,让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简单的课件制做并能独立制作课件。

4、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培训中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效良机。在回到一线教学实践中,我主动为老师提供教学研讨,还积极参与各类交流活动,虚心向同行学、请教,认真学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撰写反思、心得,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次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

幼儿教育心得感悟体会5光阴似箭,孙浩宸已进入幼儿园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渐渐长成了一个“小大人”。他的进步首先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作为家长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我在幼儿园工作,孙浩宸上学、放学都是我接送,每天我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和他沟通交流,有时是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晚上睡觉前,谈谈今天过的怎么样,让他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在与他沟通时,认真的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尊重,这样他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

现在电子产品很多,我们家不太反对孩子接触这一块,这些电子产品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益智游戏确实也挺不错的。孙浩宸在家想要玩电脑或是手机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先陪他一起挑选一个适合他的小游戏,然后给他规定时间,提前告诉他可以玩多久,时间到了自己就不玩了。大多数时候他都能够自己掌握好时间,有时也会耍赖。

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给他讲一些励志故事或典故,时间久了他就不耐烦了。我就从自编故事和续编故事这方面入手引起他的兴趣,这对今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同时也会有意识的培养他的独立性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篇9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本地区一个班往往会只有两三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并且学生的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二、扎实细致地备好课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三、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经验是“少讲多练”。“少讲”就是只讲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必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必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他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表格制作时,教师只需演示已做出几种效果的课程表来,并讲解制作表格的几个要点,余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不规则的表格(如人事档案表、求职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四、培养兴趣,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信息技术课本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比较其他传统学科,它的内容丰富有趣,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若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上机时,可以确定一些有意思的上机目标,让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而去探索它的实现方法。尽量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他们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或者设计一份板报;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花费进行统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可引导学生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制作;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介绍家庭或学校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一些游戏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玩,但不要告诉他们玩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我有时也从光盘上或到其他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让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他的知识。目前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我校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五、利用益智游戏,寓教于乐

篇10

活动过程及内容:

师:同学们,爱是和谐的乐章,爱是力量的源泉。父母的爱,为我们营造温暖的家;老师的爱,为我们构建欢乐的集体。我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今天的主题班会即将开始,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我们的两位小主持闪亮登场。

主持人开场白:

女: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男:我们走进同一间教室,

女:在这里,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男:不管前面是风是雨,我们相信,

合: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你付出友爱,你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关怀。

合:西达中学七(1)班“和谐的集体温馨的家 ——我爱我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朗诵《我爱我班》

女:我们是闪烁的星星,在天空中熠熠生辉。

男:我们是奋飞的雏鹰,在风雨中搏击长空。

女: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家。走进教室,进入这个班集体,我们感到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男:在这个温暖的班级中,你的生命之树将会常青,在这个欢乐的集体中,你的忧伤,能为你抚平。

女: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你会像一滴水溶进大海,像一棵树生长在深山,你会感到拥有一种强大的集体的力量。

男:下面请听 . 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朗诵:《我爱我班》

《我爱我班》演讲稿我爱我班,因为我是其中的一员,这里有优秀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永远温暖的家——七(1)班! 学校是我们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班级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爱我的“家”,老师,同学和我。 家是温暖的代名词,家是风雨中可以栖身的港湾,七(1)班就是这样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我们有那么多好爸爸,好妈妈,那么多可爱的兄弟姐妹,如此和谐。父母与孩子之间偶尔会出现矛盾,尤其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总让父母不开心,很操心,但爸爸妈妈们总会有那么一股神奇的力量去化解一切。孩子之间的矛盾更是没有隔夜仇,大家笑一笑,握个手,又是永远的好玩伴。 任何名利都不会存在于我们的家,不过在学习上的竞争却异常激烈,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文明班级,所以对于学校中的一项项评比或者考试我们都会竭尽全力,63颗积极向上,荣誉感强烈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走进我们班,你会有一股回家的感觉,这里的一张张面孔是如此亲切。这个家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却有一个个内心善良的人。告诉你,这里可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就说我们的班长吧,他处处以身作则,优秀至极,看他的字可真是一种享受;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门门功课名列前茅;她的作文更是佳作,绝对会让读者犹如置身梦境……再看看老师们,英语老师循循善诱,语文老师方正质朴.慈祥和蔼……同学们各怀身手,老师们各有千秋,这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西达中学七年级(1)班!!! 我爱我班,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美好回忆。是它,陪我学习,伴我成长。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谢谢大家我的朗诵完了。 二.快板表演《勤奋》

男:勤奋在作家的手里妙笔生辉。

女:勤奋在我们的手里楚楚动人。

男:勤奋是睿智的向导。

女:勤奋是清冽的泉水。

男:勤奋班级,勤奋事例,勤奋讴歌。

女:下面请欣赏由 . 同学的快板表演:《勤奋》

a.初中学生讲公德,爱家爱党爱祖国. b.尊敬老师有礼貌,团结合作争第一.

a.班级是个大家庭,人人都要多关心. b.花草树木有感情,请你别伤它的心.

a.随地吐痰不文明,果皮纸屑不乱扔. b.过马路走人行道,这条千万别忘掉.

a.红灯亮时请等候,绿灯闪烁方才行. b.我们都要讲公德,人人才会夸你棒,夸你棒!

a.我们都是中学生,培养习惯最要紧, b.上课应当专心听,积极开动小脑筋,

a.作业认真仔细做,按时完成交得勤, b.有了错误要订正,知识才能学得清

a.学习要有好习惯,我们牢牢记在心,记在心.

三.男女生对唱《我们是一家人》

男:如果说,青青的松林是蘑菇的家,那蔚蓝的天空就是白云的家。 女:如果说,广阔的牧场是牛羊的家 ,那弯弯的溪流就是蝌蚪的家。 合:而我们的家,就是这宽敞明亮的教室。 女: 这个家,有我、有你、有他。 。男:我们63位同学与老师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这个和睦温馨的家,这正如歌中所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 。女:下面请听 . 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对唱:《我们是一家人》

四.讲故事《让爱住我家》

女:同学们,目前我们家良好的风气已初步形成,要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幸福快乐、温馨和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掌声有请同学为我们讲一个爱的故事——《让爱住我家》。

让爱住我家

一个妇人出门回来,看到三位素不相识的老者坐在她家门前。她上前对他们说:“你们一定饿了,请进屋里来吃点东西吧。”

“我们不能一同进去。”一个老人说。

“那是为什么?”妇人感到疑惑。

一个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成功,他叫财富,我是爱。你现在进去和家人商量商量,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

妇人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于是,妇人出门问三位老人:“哪位是‘爱’?请进来做客。”

“爱”老人起身朝屋里走去,另外两位老人接着也跟在后面进来。

妇人感到惊讶,问成功和财富:“你们两位为什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一同回答:“哪里有爱,哪里就拥有财富和成功,哪里就应该有快乐和幸福!”

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与同组同学交流分享。

女:是呀,很多人一生都在追逐财富或成功,却忽略了爱。其实,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真情、真爱,只要我们心存真情,心怀真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增添快乐。因此,希望我们在收获真情、真爱的同时,也能回报一份纯纯的情、浓浓的爱。

五.游戏《折筷子》

男:同学们,我们都爱我们班这个大家庭,大家都要团结一心,为她尽一份力,这样,我们就会更加幸福快乐、力量无穷!

女:确实,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幸福。下面,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游戏来从中领会其中的道理吧。掌声有请 .同学上台表演。

男:做完了这个游戏,我想,大家对“爱我们的班,人人都要为她出一份力”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女: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如果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看作一根筷子,那么我们班就是这一大捆筷子。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一个人甚至三五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而众人一心,便坚不可摧。

男:就像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们举国上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战胜了这一天灾,这就是团结所显现的强大力量。因此,为了我们这个家,同样需要人人献出一份爱,这样,我们家才会更强大,才能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评比中名列前茅。

六.哑剧表演《凳子坏了之后》

女: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彼此之间也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请看. 同学的哑剧表演《凳子坏了之后》。

凳子坏了之后

一天早上,早早来到学校,坐在一张无形的凳子上,忽然,凳子倒塌了,一屁股摔在地上。他站起来,揉了揉摔痛的屁股,一看,发现自己的凳子坏了。他想了想,看到同桌的凳子是好的,于是四处张望,发现周围没人,就偷偷地把同学好的凳子换了过来,并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坏凳子,然后换给了同桌。这时,坐在好凳子上的他,眉开眼笑,洋洋自得。正当他拍着胸脯得意之时,手碰到了胸前佩戴的胸卡。猛然间,他陷入了沉思,面对自己的胸卡,感到羞愧难当;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将好凳子还给了同桌,并找来锤子、钉子等工具,修理好自己的凳子。坐在修好的凳子上,松了一口气,舒心地笑了。

男:同学们,大家看了表演之后,你对的行为是怎么看的?

(讨论之后,各小组发言交流)

女:是呀!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有的心中只有自己,有的首先想的是集体和他人。小明同学在凳子坏了之后,开始也只想到自己,当看到自己胸前佩带的胸卡,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一名中学生是极不相称的,于是不仅将好凳子还给同学,还主动找来工具修好了坏凳子。心中有他人,生活更精彩,最后“松了一口气,舒心地笑了”,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应该学习小明勇于认识错误、改进错误、承担责任的精神。

男:讲得对!我爱我班,有错必改是我们的美德。

七.三句半表演《我是班级小主人》

女:爱我们这个家,维护我们班集体的荣誉,使我们这个集体更优秀,除了像刚才哑剧中那样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下面请欣 等同学为我们表演的三句半——《我是班级小主人》。

(甲)我是班级小主人,(乙)热爱集体是第一,(丙)班级事儿主动做,(丁)尽责!

(乙)我是班级小主人,(丙)讲究卫生勤扫地,(丁)看见纸屑就捡起,(甲)尽力!

(丙)我是班级小主人,(丁)主动整理课桌椅,(甲)课本文具都放好,(乙)整齐!

(合)我是班级小主人,保管公物很仔细,轻拿轻放不损坏,珍惜!

(合)班集体,靠大家,集体荣誉要珍惜,奋力拼搏争第一,努力!

八.全班男.女学生分别朗诵《班级文明歌》。

女:同学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家的温馨与和谐、家的进步与荣誉,要靠我们每一个成员共同去创造、维护,有了你、有了我、有了大家,我们这个家才会更精彩。下面,请接受我们班女同学送给大家的“十颗心”。

学习知识有恒心,上课听讲要专心。

完成作业要细心,课间玩耍要当心。

对待弱小有爱心,帮助同学要热心。

遇到困难不灰心,团结合作要齐心。

对待集体要关心,师生互助心连心。

男:女同学给我们送上的“十颗心”太宝贵了,我们男同学有什么要送给大家的吗?

(全班男学生)有!我们给大家送上“十六点儿”。

男:好!下面,有请全班男同学为我们朗诵《十六点儿 》。

十六点儿

每天早晨起早点儿,胸卡领巾戴齐点儿。

楼道走路安静点儿,上课听讲专心点儿。

发言声音洪亮点儿,作业写得工整点儿。

帮助同学热心点儿,同学之间友善点儿。

接受批评虚心点儿,改正错误及时点儿。

益智游戏多玩点儿,课外好书多读点儿。

爱护花草主动点儿,打扫卫生积极点儿。

见到老师礼貌点儿,文明歌谣记牢点儿。

女:同学们,这个家需要你、需要我、需要大家,听过刚才的两首诗之后,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

男: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同学们对“我爱我班”一定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时希望我们班这个家或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将来会更加美好!

九.小品《七(1)班加油》

十.相声《戒网》

十一.舞蹈

十二.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