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1 14:45: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细胞生物学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储存着众多的知识宝藏,这些知识宝藏都是以生活现象的形式存在着的,教师应该挖掘生活中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一些现象,将它们置于学生面前,并将课堂内容植入其中,让学生更能透彻地对具有理论性的课堂内容加以理解.以“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导入的时候,可以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摆在学生面前,这些在生活当中发生的现象是学生日常所接触的,但由于没有理论知识做支撑,这些现象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由于他们对这些发生在周围的现象的缘由不清楚,再加上他们自身受强烈求知欲的支配,使其被该内容吸引,并随着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渐入课堂的臻境.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现象作为引线,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吗?起初,学生认为这一问题很简单,显然是为了填饱肚子,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那么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又是如何转变为自身的能量的呢?”面对这一问题,在场的学生哑然.然后教师再进行新课导入,“要想了解能量转变的过程,我们首先就要揭开'细胞呼吸'这一面纱.”通过教师这一顺势的引导,学生就会注意力集中,听教师将谜底一步步揭开.细胞呼吸是在细胞内,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二、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自主探究
一个问题的产生又会牵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的连环扣.而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它们都是以生活作为源头,以生活作为存在的情境,是我们常常接触到,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现象,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它是组成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它的可探究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深刻地了解生活,走进生活.
对于“细胞呼吸”这一概念而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它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从细胞呼吸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有氧呼吸,另一种为无氧呼吸.这两种呼吸方式在生活中各有指涉现象,所以为了更好的研究,教师应该挖掘生活当中潜藏的有关现象,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生活当中,用于酿酒以及发面的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无论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情况下,酵母菌都可以很好的生存,而且该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正因为这种双重的呼吸方式,才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关于酵母菌的呼吸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吃的馒头或者面包,你会发现它们在利用酵母菌之后而变得疏松多孔,这就是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发生了气体膨胀所导致的.基于这一情景资料,教师可以向同学提出问题,并引导其自主地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对于酵母菌来说,它实质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细胞呼吸的?其二,发酵时,酵母菌主要产生的是哪种气体?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创设的情境资料,就会针对问题进行假设性回答:如果说酵母菌在无氧以及有氧的情况下都能生存,那么这就说明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的呼吸.其二,既然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面,那么其有氧呼吸的产物可能是CO2.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细胞呼吸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分组实验,突破难点、重点
细胞生物学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目前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是从不同层次上(包括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层次)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由于此学科本身比较抽象、深奥、枯燥,被学生普遍认为是难点课。本文就如何形成特色课程内容体系和如何处理好细胞生物学与相关学科之间教学内容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综合运用列表比较法、互动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处理好细胞生物学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形成特色课程内容体系
1.比较研究多本教材,引入科技前沿进展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以指定教材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3版为主,并参考王金发主编的《细胞生物学》、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多本的相关书籍。通过比较研究多本教材,取长补短,结合课程目标,精心编排教案,努力逐渐形成一套更符合授课对象特点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同时,在理论课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科技前沿知识作为补充,缩短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当前理论发展之间的差距。在绪论中介绍搜索引擎Google学术搜索、NCBI PubMed等网络资源和生物谷、丁香园等国内著名的生物学论坛,并将本人的研究课题,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去,以引发思考为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拓展了学生视野,教学反响良好。
2.处理好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学体系中三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三门学科在内容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形容。由于三门学科的教材有些重复的内容,给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如何处理好三门课程内容的教学衔接是教学实际中的一个难题。为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首先,重视教学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相关学科的教学团队成员应共同备课,包括三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在内教学团队需要在备课中加强沟通,通过积极讨论,达成共识,努力形成一套更科学、更符合学科内在逻辑的教学计划。
其次,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门科学的侧重点。细胞生物学重点是研究细胞水平上细胞结构方面和关信号转导;而分子生物学基于分子水平入手研究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生物现象;生物化学则是分子的代谢转化。
课程的重叠现象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1)对于在多门课程中有重叠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取舍,确定在最适合的课程中讲授。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学习、浪费学时或者在三门课程中都未讲透。例如,“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组装过程”以及“线粒体和叶绿体”,虽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都涉及到这两部分内容,将此内容仅放在细胞生物学中重点学习更为合理,因为从内容归属上更偏重于细胞生物学。
(2)有些在两门课程都涉及到的重叠内容,是后开课程的基础,需要牢固掌握,必须在先开课的课程中重点学习。如“核糖体的类型和结构”与“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重叠部分,在生物化学中一定要重点学习。因为此内容是蛋白质分选章节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核糖体的结构功能掌握不牢固,在学习蛋白质分选途径时就会感到知识链断层,增加了理解难度,影响学习信心,继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3)而某些内容即使在两门课程中有重叠,却在其中任何一门中都不可舍弃,否则会影响该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如“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章节。这些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的侧重点来安排:在生化教学中,应该以代谢为主线,侧重于核酸的结构组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核酸代谢与三大物质代谢间的联系;而对于分子生物学,应以中心法则为主线,即沿着“复制-转录-翻译”这一遗传信息传递流为主线,重点是信息和调控。核酸的结构组成和核酸代谢的内容由于在生物化学中已学习过,在分子生物学中可采取布置预习作业或者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复习,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
细胞生物学内容比较繁杂、深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学实践中,通过梳理知识脉络,抽象理论形象化,综合采用列表比较法、互动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手段,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普遍认为细胞生物学难学,究其原因是学科内容比较繁杂、深奥。如果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学生感觉到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发掘、把握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章节与课程整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
在细胞生物学中,真核细胞的结构体系包括三大系统:生物膜体系、遗传信息体系和细胞骨架体系。实际上,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主要框架就是这三大体系,涵盖了几乎全部章节。教师就要抓住这三大体系。讲授绪论时,就把整门课程的框架展现出来,把课程的各个章节归结到其中去,形成整体印象;在讲授每一章节的时候,指出此章节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整体印象。这样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有助于学生尽快入门。
2.联系实际生活,抽象理论形象化讲解
细胞生物学的许多理论过于抽象、难于理解,教师可以试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有此联想起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动态化,使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变得简单。
例如,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综合细胞行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会话、交流,以助于理解。又如,“蛋白质的分选(protein sorting)”概念的讲解。蛋白质的分选是指细胞中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运至细胞的特定的部位的过程,这些蛋白生来有它的“宿命”,有些蛋白质诞生后将会作为细胞质膜上的成分、有些蛋白质装配成激素分泌到细胞外,而有些内质网和溶酶体中的固有酶。由此概念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类社会与细胞社会有类似的特点:在人类社会中,大学会培养出不同专业、各种类型的人才,大学毕业生要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岗位,才能发挥所长;在细胞社会里,在细胞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蛋白质产生,只有被运转至正确的部位,并装配成具有结构正确的复合体,才能发挥其功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根据课堂内容播放动画讲解,结合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使复杂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原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等。
总之,运用发散性思维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某些共通点上巧妙结合起来,配合以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的细胞生物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列表比较法。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手段,采取列表的方式对相应内容进行对比,学生会感到知识体系清晰,一目了然,也有助知识体系的建立。例如,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征,物质的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等,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达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2)互动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采用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实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非被动接受。并配合以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逐步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小组讨论合作法。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读书报告及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点评等形式,提高学生了解专业前沿进展的兴趣,也推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并且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方式,培养了其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例如,细胞生物学的课程讨论部分,组织学生 4人为一个小组做一份读书报告,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自行确定组员的分工形式,每组报告结束,由其他小组对其报告效果进行打分和评判,作为期末成绩的打分提供参考。
实践证明,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有效解决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上的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通过编排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和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细胞生物学不再是难点课。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57-01
【Abstract】Cell biology is a basic subject of life scienc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 This paper enhences the higher level in the teaching cell biology for postgraduste by the definite reform measures of teaching with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 teaching program, and adop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Cell biology Expand The exprement operation
目前,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当前该方向的研究生教学中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使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从事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教学体会,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为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改革实践的措施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要建立细胞生物学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机制,就必须选择具有扎实基本功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1]必须配备一定的实验技能教师进行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课题组形成以教师讲解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辅以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和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注意课题组的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教改研究,熟悉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向和研究动态。[2]教师能够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扩展视野,激发研究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十分重要。同时,也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1)力求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选取教材十分重要,作者认为研究生作为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在本科阶段已经学过细胞生物学,但是对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了解较少,应该选取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材,同时在课程安排上考虑实际情况,针对薄弱环节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从一定的层次要求他们学好这门课程。例如,在教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该给出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这些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和原理,而不是进行单纯的讲解,同时也允许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做科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及时总结,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2)根据课题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进展十分迅速,原来的细胞生物学教科书所涵盖的内容可能正在发生着新的进展,同时研究生作为学科发展的生力军,在本学科的教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针对植物课题组的研究生教学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植物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上,同时也要照顾到动物学和微生物学课题组修该课的研究生,不同的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不一样,进行教学讲解,要做到有的放失。同时,在现行的教学研究中应该根据大纲要求的每个章节所涵盖的内容结合课题组的实际情况作以适当的调整,补充新的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讲座,做到既要顾及全局,又要点面结合,[4]做到切合实际的讲解,便于研究生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
(3)补充新的教学前沿动态研究。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只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目前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逐渐深入到分子领域,且处于快速发展的领域,例如细胞功能方面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领域,作者认为研究生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应该结合此领域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其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理念和指明方向。[5]应该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行拓展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该章节所涉及的发展前沿,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才能在以后的科研中奠定好的基础,不致于落伍。
(4)结合教学实验课进行教学实践总结。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因此应该结合教学计划给予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操作,因为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结合更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对教学的效果也起到一定的补充和检验过程。[6]
二、教学改革效果的检查和验收
现行的研究生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对于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应该分阶段针对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验收,促进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大胆改革和尝试,同时也为高校培养细胞生物学方面的高级人才队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培俊、龚洪胜.研讨式教学法探微[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 王 昕.教学改革的时间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
3 孙剑华、张红锋等.多层次系统性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21~12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77-0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细胞生物学》课程在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已成为骨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一直以来,细胞生物学都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厚而抽象的难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授课,学生较为普遍地反映内容不易理解和难以记忆。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课程建设被认为是辅助应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1-2]。目前,全国也已有多所高校开展了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实践,尤其是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3]和四川大学[4]等,其细胞生物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显著,一些教学资源进行了开放和共享,辐射示范作用大,这为地方性综合院校进行相应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新时代国家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结合南昌大学的办学特色开展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本文小结了笔者对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
一、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引入和建设思路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一直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少学生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问题。尽管教师进行了充分备课且应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仍因课件内容太多,特别是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而赶进度,上课速度快,学生反映跟不上节奏,缺乏思考的时间,一堂课下来,觉得眼花缭乱,像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场不太懂的电影,也没有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最终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尝试着从学生角度来探寻教师应采取何种适用于本校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授课,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要求每个学生就老师对细胞生物学前1~2周的授课方式做出客观点评及在后续阶段应该做如何的改进和调整建言献策,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大多数同学所喜爱的方式进行授课。基于收集到的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合理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仅挑选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并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未讲到的知识点尝试通过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加以弥补,尤其是一些难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精讲,以期学生重复观看且有时间消化和吸收。
我们依托的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学习。南昌大学网络课程平台由16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和课程管理。基于此平台,对于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为登录访问的学习者提供细胞生物学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梳理出的细胞生物学的知识点、概念体系和层次结构展现在网络平台上,并关注学生的访问情况和学习状况。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共同成长,以达到教学相长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应用
我们除了在网络平台相应模块上共享本校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外,还提供网址链接到其他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并效仿名校名师关于该课程的网络建设的相关内容,在平台上我们每年更新的课堂教学PPT,进行网上批改作业、答疑互动和在线测试等;此外,我们在课程讨论区播报科研新闻,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研网站,推荐一些较好的科普微信公众号,培养学生自己探寻科研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选择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研究成果、当今细胞生物学研究热点,引导学生针对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中与最新研究报道的异同点进行讨论,激发碰撞新思路、新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多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个人资源模块中,我们将一些实验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大范围开展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进行细胞及结构观察等,通过文字、图像、录像、配音等手段将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手术操作等环节生动展现,让学生如身临课堂,提高其自学能力;由于创新仍离不开实践的滋润[5],我们在课程通知区模块加大了本校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创新学分、“挑戰杯”课外科技创新大赛、开放性实验课题、科研训练项目和“创新团队建设”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积极申请和参与到一些教师的课题研究中,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以使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上公布的课程教学指导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根据这个指导有重点地学习,并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存在的疑问以及创新实验或挑战杯等研究的阶段性可公开成果、工作照或疑难点问题通过师生交互平台留言、发帖、跟帖,也可以用电子邮箱等方式与教师及时沟通和交流,并设置小组讨论等专栏实现同学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在网络平台上向学生进行图文声等信息的传递,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获得来自学生的图文信息。还可以此平台考察学生对研究的内容或提交的小论文表述得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回答问题是否简明、扼要、准确;此外,我们借鉴了本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新型考试模式在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上的在线测试模块做了相应实践,即采用了网络自测的形式进行[6]。教师根据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内容和命题原则指导学生自主命题并制定参考答案,通过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中的教师邮箱模块收集学生反馈的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些重点概念、要点知识,并编排成试题。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试题和参考答案全面评析,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能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具有创新性的试题和参考答案输入试题试卷库模块中。通过在线测试模块随时随机进行组卷,并设定答卷时间,允许学生随时可进行自我检测。这一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训练了阅读文献把握重点脉络的能力,也增强了自身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研究型教学模块区,通过学生对课程讨论区模块的信息,根据学生参与的科研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老师对这些题目进行征集,作为平时成绩奖励的依据,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创意思想和学习进展情况。在课外资源模块中引入国内外学术大师的有关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等摘录或个性化选读作品等。倡导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摆脱了旧时的“权威者”与“服从者”角色,而更像是师兄师姐,或是朋友。
此外,由于该平台可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可通过课程问卷模块区的问卷调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或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改进作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服务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的优化。
作者:刘波兰 张文平 单位:赣南医学院
成绩分析主要侧重在考试的综合水平,评价指标有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标准差、分数段分布等,试题和试卷质量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区分度(D)、难度(P)、信度(α)等指标。区分度(D)是试题对考生水平的区别能力。难度(P)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信度(α)则表示考试的可靠性。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考试成绩的总分为100分,采用设计好的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3。最低分为46分,最高分为93分,全距为47分,及格率为92.9%。各分数段频数分布,主要集中在70~79分之间,基本呈负偏态分布。试题质量分析一般认为,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一道试题的质量是由该题的区分度和难度共同构成的;P(难度)>0.5,D(区分度)>0.2为优良题(难度较易,能将中、低水平的学生区分);P(难度)<0.5,D(区分度)≥0.2为较好题(难度较大,能够将优秀学生区分出来);P(难度)≥0.5,D(区分度)<0.2为一般题(难度较易,各水平学生均能答,主要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P(难度)<0.5,D(区分度)<0.2为差题(难度较大,又不能区分各层次水平的学生)[2]。分析结果得出本试卷中优良题有33道,占56.9%;较好题也有16道,占27.6%;一般题有8道,占13.8%;差题只有1道,占1.7%,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理论课安排有58学时,实验课安排有20学时。这是一门医学生较早接触医学内容的形态学课程,学生都比较感兴趣。本次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居于70~79分的最多,平均分为70分,说明该年级学习效果呈中等的学生较多,或者是学生对大部分要求熟悉知识的点掌握比较好。而标准差为8.3,又表明成绩分布相对集中。为了推进我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依托学校的校园网建立组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站,并对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采用了网络辅助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调查分析证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本次考试的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基本一致。因而,我们认为成绩的负偏态分布情况反映出学生掌握了《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点,本次考试结果是可以接受。试题质量分析按照教育测量学原理[3],试题的P(难度)值在0.30~0.70之间为难度适中,D(区分度)值大于0.30时属于区别极好的试题,D(区分度)值在0.15~0.3之间为区别良好;D(区分度)值小于0.15,表示该试题难都大又无明显区分度,属于差题,应该去除掉。因《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概念名词多,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很难记,故在参考其它试题评价的基础上,我们选取P难度=0.5、D(区分度)=0.2为界值对试题进行综合评价,将试题分为优良题、较好题、一般题和差题等四类,从表2可见本次考试试题以优良题数量最多,占56.9%,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因其大多为考查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试题,故难度和区分均较低;差题为1道填空题,属超教学大纲内容,但其分值较低,对试卷整体质量影响不大。本次考试试卷从总体分析来看基本上能够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区分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信度也达到了一般考试的要求。通过这次试题质量分析,教研室命题组一致认为,今后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适当提高试题难度,将区分度差的试题删减,提高试卷质量。
体会我们通过对我校2009级细胞生物学专业的《细胞生物学》考试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目前的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学习内容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这些情况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根据医学院校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学习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还要加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一方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就是特别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考试试题,建立了《细胞生物学》试题库。《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与临床相沟通的基础学科,其考试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对检验和评定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一步完善考试试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自主学习
Key words: cell biology;the teaching quality;autonomous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18-01
0引言
细胞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前沿学科。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开阔的氛围中学习领会到细胞生物学的精髓?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体会。
1开篇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动画开头,选择生动有趣且有一定科学性的动画视频给学生放映,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和了解,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细胞生物学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并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样的开始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消除了学生心理的阴影。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环境。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性思考的引导
理论联系实际在很多学科教学中被反复强调[1]。原因主要是理论抽象,学生在短时间无法理解。为了使学生尽快理解,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把科学和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虽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但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引导工作。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加强理性思考的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模式,从规律和机制的角度进行思考,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
3跟踪前沿报道,开展讨论
细胞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前沿学科。跟踪前沿报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动态的,都处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因此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目前还有非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存在很多学说派别。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就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展开讨论,给学生留出自学空间和思考空间。
4注重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继续[2]。通过实验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而且还可以得到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可以提高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和接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强实验的探索性。实验可以采取实验小组的组织形式,每个成员在实验中承担不同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实验材料或处理的方法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性实验是一个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过程。这样的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提问”。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现象间的关系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这对于学生提高认知能力,跟踪和把握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发展,促进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5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考核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细胞生物学即基础又前沿,是一门及理论性、知识性、实验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为了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学习效果,我们在考核过程中采取“多内容多形式的综合考试”。①理论课结束后的期末考试。这是考核项中的重要一环。试题题型广,题量大,覆盖面广。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主。另有部分较高层次的论述题,书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出答案。即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撰写综述或设计一个课题。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学科。针对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同时对于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③实验课成绩。细胞生物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富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实验课尤其是探索性实验课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能力,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内容对实验课的成绩加以评定。
6结语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是教学的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合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 Q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01-02
一、引言
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强调应在生物技术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文件。[1] [2]生物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为了加强国际的沟通与合作,英语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生物技术人才的重要工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英语的驾驭能力与生物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成正比关系。因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双语教学带来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3]
细胞生物学知识更新很快,新概念、新名词、新技术不断涌现,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但目前欧美等地区处于这一领域发展的中心,高质量的细胞生物学学术论文都用英语撰写,90%以上的新发现都是以英语方式传播,要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必须查阅相关英语文献。为培养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对细胞生物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笔者在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二、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选用是否恰当,对双语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研组首先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了教学大纲及多媒体课件。在进行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时,课程组仍以翟中和等人编写的《细胞生物学》(第3版)中文教材为主,同时,教研组对国际著名院校采用的教材Molecular cell biology、Essential cell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等进行选编,并辅以适量易读、简短的英语材料或文献的阅读资料。
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好坏,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课程组最初就设立了“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以传授专业英语知识为辅”的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目标,并据此精心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
在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中,根据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难易,专业词汇的多少、生僻程度来决定多媒体课件中英语词汇的使用量以及课堂讲解中英语的使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地接触并接受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的双语教学以介绍术语为主,而在“细胞膜与物质运输”这一章,专业词汇不多,也不十分生僻,因此在这一章的双语教学中,无论是多媒体展示还是课堂讲解都可以采用通俗的英语来表达,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全英文+生僻词中文注释”的形式。在整章内容的课堂讲解时,大约55%的内容使用了英语授课。对于难度较大的章节如“细胞信号通路”这一章,其内容本身就抽象难懂,专业词汇非常多且生僻,在多媒体课件中,中英文应各占50%:英语部分主要选择了一些非常基础且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并加中文注解。课堂讲解只采用了10%左右的英语。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前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资料(包括大量的图片、动画)、阅读材料及参考文献发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加强专业词汇的学习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新名词、新术语、新知识不断涌现。双语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扩充。如果学生对专业词汇量的掌握不够多,势必影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编写了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在掌握基本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在较熟悉的英语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专业课堂内容。经过我们的实践,一般经过1 / 3的专业词汇的积累,学生往往就能适应和接受双语教学,跨越专业词汇理解这一难关。与此同时,教师还在课堂上随时将遇到的词汇,通过构词法进行简单讲解,降低学生对专业词汇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这样的方式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而触类旁通地掌握更多的词汇。例如,前缀cyto表示“细胞”“细胞质”,skeleton学生知道是“骨骼”,那么cytoskeleton就是“细胞骨架”,而cytochemistry是“细胞化学”,cytoplasm是“细胞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
当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关于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的网上资源也非常丰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师和学生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课程组的做法是教师提前进行网络搜索,将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国内外网站进行筛选、分类,收集到较适合我们教材内容的网站地址后,在第一节课时就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因很多资源都来自国外网站,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时,除了可以提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此外,课程组还充分利用本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食品科学技术导论》的平台(http:// / )。该平台包含网络字典、细胞生物学习题、游戏、动画、在线学习、视频等相关资源,方便学生学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想维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四)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英语互动教学
目前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能力,而听力往往就是学生的弱项。教学中教师若不能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学生很可能就会因为教师过度的英语讲授而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组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互动形式有多种,如教师英语提问,学生中文回答,这时的问题要以浅显易答为主,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性,使学生精力更加集中。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用英语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教师最后分别以中、英文加以归纳、总结。
四、教学效果评价
(一)教师评价反馈
教师的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包括课前随机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外材料的阅读整理,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和学生上课表现及回答问题情况。定量评价包括笔试和平时考核,将两次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而做出评价。笔试采取闭卷方式,在试题中有40%的考题用英文描述,涉及概念解析、回答问题等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及理解情况,以及对专业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学生评反馈评价
学期结束时学生通过评教的方式对双语教学方式给出客观分数和主观评价。客观分数评教双语教学法要高于传统教学法(95.7 Vs 91.4)。学生主观评价主要包括在双语教学模式下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习的兴趣是否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业压力是否增加等。
五、细胞生物学应用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通过问卷调查、卷面考试等方式,可以看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英语学习,特别是因为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而更愿意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更需要转变观念。而缺乏自律性,不能自主预习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的学生,因不能适应双语授课模式而更习惯于传统授课模式。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双语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细胞信号转导”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即使采用母语学习也比较困难,因此这些内容就需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有学生反映学习内容太多、太集中,知识消化不了,这些是我们在进一步改革时需要深入思考的。此外,在闭卷考试中,可将40%的英文部分试题分布在填空、选择和名词解释等单项分值较少的题型上,避免英文问答题。
尽管双语教学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实施也有一定困难,但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师资队伍的不断建设、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必将实现质的飞跃,上升到新的水平。
[ 注 释 ]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从医学的角度,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展、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及疾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的科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作为当今生物医学研究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研究手段技术先进,知识内容更新快,汇聚了最新技术手段和科研理念。我校多个医学专业均开设了本课程,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民汉学生语言基础不一、文化鸿沟明显和基础知识不一等。
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包括民考汉、双语生和民考民三种。所谓“民汉合班”是指将民语言参加高考学生(包括双语生)和汉学生(其中包括民考汉学生)统一编班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维护新疆的和平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步快速发展以及民汉关系的融洽相处,新疆各院校探索和推进民汉合校、合班一体化教学的努力从未停止。以我校厚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我院2014级共16个班,其中3个预科班为民语言班,其余13个班中,有10个班级实施了民汉合班,占62.5%。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正视这些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对于提升民汉合班班级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及专业知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民汉合班班级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1.教学面临着“同步不同效”的现实困境
医学细胞生物学内容覆盖面广,与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联系广泛,成为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本学科教学内容多、学时少,且对于新疆民汉合校、合班院校而言,民汉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模式决定了其在教学方面的特殊性。大部分民考民和部分双语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词汇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学面临着“同步不同效”的现实困境。
2.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医学细胞生物学主要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等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学习足够的医学知识,因此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部分学生,上课听讲困难,学习积极|生受挫,对于民汉合班班级而言,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理解能力分化明显,学习效果也呈现出“马太效应”。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完全不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种学习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很容易使他们放弃学习,缺课、逃课也就不难理解了。
3.教材难度过高,不符合民汉合班教学实际
目前我院根据学校规定选取的教材存在着针对性不强、难度过高等缺憾。以笔者所在院校在教务处指定下采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细胞生物学》为例,教材本身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繁多,适合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课时较多的院校,而我院本课程理论课时量才24学时,不符合民汉合班的教学实际。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既对教师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造成干扰,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架构的构建。
二、提高民汉合班班级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英国教育家哈曼认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因材施教。其次,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天生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教师,认真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点,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可以让同学们“结对子、一帮一”,促使汉族学生放开手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化繁杂为简洁,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我们在本课程中引入“系统”“动态”“时空”等前沿概念,贯穿了“细胞不是一个孤立的细胞,而是组织、器官及个体中的细胞,甚至是不同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下的细胞”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按照“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的状态”的知识体系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形成生物学知识框架,而且根据我院教学课时的实际情况,精简讲授内容,选取教材中八个章节进行重点讲述,化繁杂为简洁,降低学习难度。
3.利用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有机补充
摘 要:为了提升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文章从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增加实验课时量、科研与教学并抓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27-02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简介:孙虎男(1978—),男(朝鲜族),吉林和龙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生命科学研究在人类的健康和医疗保障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其他行业,如经济、农业、环境等行业的发展。作为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被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中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地位,预示着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示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本文以如何提高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以及科研与教学的相互关系分析等角度,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提高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为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对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实验技能也逐渐地走向多元化。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采用的《细胞生物学》教材内容比较多,每个章节的内容有不少地方是重复出现的,而且大多数内容与我们学生在高中时期学过的生物学内容比较相近。大多数学生觉得目前多数高校选用的教材对提高对细胞生物学的认识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建议减少对基础、纯理论和其他课程反复出现的内容讲授,增加现代细胞生物学前沿的、热门的内容,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部分,以便学生在日后的生产实际中能够用到所学的知识,要注重实用性,避免光讲一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因此,及时增补细胞生物学相关前沿内容,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在改进和修正“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掌握好修改内容的范畴和深度[2]。增补内容的深度、范围和角度不同可能会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对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出严峻挑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有目的性、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增补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细胞的方方面面,同时与“生物化学”“生理学”和部分“解剖学”课程也有重复的内容,授课教师应熟练掌握细胞生物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掌握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以便达到深入浅出、大题小做、难易结合,使学生在几门课程知识比较中更牢固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知识。
二、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细胞生物学”课程同样也面临着解决学生在上课时出现乏味、难懂和注意力下降等问题。因此,改进长时间以来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迫在眉睫[3]。所谓的学习主动性,主要来自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好奇心理。只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关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学、好奇心理,就可以轻松做到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均来自90后,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信息,每天的信息量之多,获得信息的途径、工具之多样化,以前的大学生是不可比拟的,再加上90后大学生独有的创新欲望和表现心理强等因素都可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工具。
(一)开展专题教学
所谓的专题形式教学就是针对人们最为关心的内容和研究最为热门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方面就能得到奇效,因为专题形式教学不用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讲解本章内容,而是按照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科研问题,综合介绍目前研究前沿的内容、发展方向和现状,同时把“细胞生物学”几个章节的内容融汇于一个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使学生在类似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章节中重点内容。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关心程度,也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内容极有帮助,对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二)学生讲题,教师点评
开课初期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将每一个章节分成若干问题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行准备、查文献、做PPT,在开始讲课之前利用5—10分钟让学生到讲台就自己选择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查文献能力、整理习惯和知识点总结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很有帮助。尤其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每一位学生为了自己的这堂课细心准备的程度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通过教师的补充和点评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对科学问题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凡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果断地应用于我们的本科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能使本科教学在日益进步的时代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三、增加实验课时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给学生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等内容,属于理论性的知识点,而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就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言,很多高校都面临着无法满足企业相关要求的难题,因此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大课题。事实上,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难题,只要实验设计合理,学生实验分组得当,实验目的性强,完全可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1—2项综合性实验的需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要开展这样的实验课程就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数,让学生有足够的实验课时完成其实验任务。实验环节是“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最为的有效手段。只有提高学生实验环节在整体教学中的分量,才能够真正做到学之会用、用之必熟的目的,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面的掌握和巩固。
四、科研与教学并抓
本科生教学离不开高校三大组成部分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教学是中心,科研是支撑,只有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好三者关系,才能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持,而科研的进步也需要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在教学发展中得到验证和延伸。不难看出,高校科研平台的优劣、规模和先进程度也对本科生教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希望通过提高科研平台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推进教学改革,刺激科研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举措是高校教育事业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赖以存在的保障。离开教学讲科研或离开科研讲教学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教学和科研并进,才能保障高校教育质量的维持和提高,才能保障高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如果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科研工作,就会被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思想观念所淘汰,甚至会被思想活跃的学生超过。只有那些既教学又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切身的创造经验,把知识讲活,培养出有创意、创新能力的学生。另外,科研上大胆地纳入本科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参加科研工作,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发展及其前沿问题,体会到科学研究的精髓,加深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也为他们日后的科学探索、创新奠定基础,也为教学注入了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战胜困难的毅力。只有科研教学工作相互结合和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综合能力,才能发挥高校的优势,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要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科研素养和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费瑞,梁彤,高元奇.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5).
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也已经成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因素,毕业生深造和就业的出路已经非常宽广。因此,沿用以前的一本教材、一套讲义、一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其提供适用的教学模式,使不同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用得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一、因需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因材施教”是孔子践行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位学生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1]。2010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面对新形势,笔者提出“因需导学”的教学理念。即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合适和最有效的收益。“因需导学”的理念,在各级各类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贯彻,在大学生中尤其适用。大学生毕业后深造和就业的方式有多种,应该鼓励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理想、学术兴趣、自身条件、深造和就业去向等各方面的因素出发,因势利导,让他们在课程中寻找到不同的体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收获与需求、自身条件相匹配。在我国,大学教学工作重视的是专业教育,学生从大学第一天起就确定了专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拿生物学专业来说,虽然我们期望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生物学相关的工作或研究,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并非如此,而是转到其他专业或行业进行学习和工作。那么对于这些学生来讲,专业教育对于他们有多大的意义?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笔者尝试从“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摸索和探讨在专业课中运用“因需导学”的原则,以期对学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因需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开展“因需导学”教学活动,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3]。作为“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笔者为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第一堂课上,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2个问题。①你对现在所学的生物学专业感兴趣吗?②你大学毕业后的打算是什么?学生们作答后上交问卷,教师对结果进行统计,以最近一届的学生为例,共统计52名学生,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生物学具有一般兴趣的学生为69%,感兴趣的学生为25%,不感兴趣的学生为6%。关于毕业后的打算,从图2可以看出,63%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23%的学生还没想好,14%的学生要直接工作。因此,笔者针对上述调查问卷的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拟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因需导学”教学活动,其教学策略是:①对专业感兴趣和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除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学习外,还应引导他们在课外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钻研;②对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要直接工作和还没考虑好的学生,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课时力求趣味性,知识不能太难,即使他们今后不想从事与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也要确保他们能学到有益于今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二)通过推荐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选用优秀教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出版社出版了不少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经过笔者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积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教师向学生推荐中文和英文2种教材,中文教材主要有翟中和教授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王金发教授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翟中和教授所著的《细胞生物学》教材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经典教材之一,被众多高校、科研机构指定为细胞生物学考研参考书目;王金发教授是国家教学名师,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并且每年都组织教学会议,使全国高校的相关领域的教师都有机会学习其教学理念和方法。这2本中文教材结合教师课堂上的讲述,能够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理解“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知识。对于有浓厚兴趣、将来要出国深造的学生,则辅以英文教材,原版英文教材信息量大、图表案例丰富、知识更新周期短。主要有Alberts等编写的《MolecularBiologyoftheCell》(GarlandScience,5thEdition,2007)、GeraldKarp等编写的《CellandMolecularBiology:ConceptsandExperiments》(Wiley,6thEdition,2010)2本教材。它们是细胞生物学领域非常经典的教材,前者是GRE专项考试的常用参考书,后者每个章节的后面都配有思考题,对于那些感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非常适合。
(三)通过布置课堂讨论课题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时,发现美国的教育很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自己不一定讲很多,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思考、探讨,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自己先阅读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讲出来、讲得好。这就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笔者借鉴美国大学课堂的做法,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分组研究、集中汇报和自由讨论的教学活动。讨论以3~4人为一个小组,每组研究1个和生物学相关的课题,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研讨成果,然后所有上课的学生都可以针对汇报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前几年,笔者在教学讨论课上设定了参考题目,题目主要集中在细胞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如“干细胞的技术和应用”“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等,目的是使学生的讨论相对集中、有重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最近几年,笔者没有设定参考题目,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选择题目,如学生的选题“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解读瑜伽的保健作用”,阐述了瑜伽保健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你好,色彩”选题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呈现的色彩和色素分子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无论对于专业课是否感兴趣,学生都能找到讨论的话题。而那些对专业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因为其他学生的选题逐渐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另外,在课后作业布置的环节上,笔者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考。一种是传统式的题目,例如“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这些题目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另外一种是开放式的题目,要求学生写出“细胞生物学”课程每一章内容的课后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有几点:①促进学生课下学习和阅读教材;②促使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对前后知识融会贯通;③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对于认真钻研的学生,可以写得很深入,如有的学生用英文写总结,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些细胞结构和过程的示意图,有的学生则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写课程总结,还有的学生把细胞生物学的内容和生物化学、遗传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写出总结。
(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设置了课外扩展阅读环节。教师将课外阅读材料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其内容主要包括下面3类。①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文章。如“MIT实验室人员是怎样做学问的”“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施一公教授博客文章)等系列文章。另外一些书籍的课外阅读由该课的课代表课下组织安排,如“如何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创造性的学习方法”等文章。②著名生物学家的研究经历和贡献。如:《Nature》杂志某一期的“OBITUARY”(讣告)是讲生物学家ChristiandeDuve的,他是著名的细胞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发现了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由于对细胞构造的研究贡献,他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4]。这一内容是对课堂上细胞内膜系统一章内容的补充。③专业知识的延伸文献阅读。如近几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HowCellsKnowWhereTheyAre”(细胞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Mysteriesofdevelopment”(发育的奥秘),是对生物发育知识的扩展延伸;发表在《CurrentOpinioninGenetics&Development》上的文章“RolesofG-protein-cou-pledreceptorsignalingincancerbiologyandgenetranscription”(G蛋白耦联受体的信号通路在癌症生物学和基因转录方面的作用)、“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PathwaysMediatedbyERK,JNK,andp38ProteinKinases”(ERK,JNK和p38蛋白激酶介导的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是对课堂上信号传导通路一章内容的深入扩展。以上内容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对细胞生物学不感兴趣、将来可能不在本专业就业的学生,可以只阅读第①类材料———关于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文章;对细胞生物学兴趣一般、但将来可能在本专业就业或做研究的学生,在完成第①类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阅读第②类材料———著名生物学家的研究经历和贡献;对细胞生物学感兴趣、将来愿意在这一领域继续研究和深造的学生,可以在完成第①②类材料的基础上,阅读第③类材料———专业知识的延伸文献阅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差异化的参考文献,为将来的发展储备适用的知识和能力。
三、因需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笔者开展了5年的“因需导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了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善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近几年的学生评教中,学生对于“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生网上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分数位于学院理论课的前5名,小班实验课的前3名。由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占很大的比例,而“细胞生物学”课程又是大多数专业的必考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视,并产生了浓厚兴趣,部分学生进入到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部分学生已经在本学科国际和国内期刊发表文章;部分学生继续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细胞生物学方向的深造。另外,就业与细胞生物学无关的学生,在谈起这门课程时认为“因需导学”的教学方法为他们的个性学习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使他们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帅志强,辛均庚.因“才”施教与大学教育[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4):79-81.
[2]侯自新.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3):4-7.
[3]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