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2 14:50: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28-0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的划分,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者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的背景下,老年人作为其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湖州市吴兴区部分社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干预对策,旨在更好地为我们个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为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湖州市吴兴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口所占社区人数的比例。
1.2 调查方法
走访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数据、查阅相关文献。
2 结果及分析
2.1 湖州市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2.1.1 人口数量大
据调查,吴兴区6个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总共有33657人,占总人口的17%,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意味着湖州已处于老龄化社会。
2.1.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
在吴兴区6个街道中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6%,3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8%,都充分体现出其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前进。但其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生活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属于未富先老的状态。
2.1.3 区域分布不平衡
吴兴区6个街道的老龄化现状也不尽相同,其中以月河街道老龄化最为严重,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8.5%。而凤凰新村街道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总人数的13.7%,其余4个街道的数据分别为:爱山街道15.9%,龙泉街道15.1%,朝阳街道17.8%,飞英街道17.1%,这些数据进一步体现了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和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2.1.4 特殊老龄人群的不断扩大
在这些老年人中,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居多,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2 社区卫生服务在老龄化社会中所做的努力
目前,吴兴区老龄化社会所体现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及特殊人口的不断增加,要求其各项老年事业和准备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步伐。但同时,吴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做了很多有目共睹的工作。
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占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的比例很大。正如我们看到的,对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以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讲座和发放宣传单,老年人依旧占很大比例。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学习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内容及保健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些药品因其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大大造福了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看出,吴兴区对于老年人还是十分关注的,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将老年人带向更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也促进了湖州市的社会进步。
2.3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
社区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也要发生一些增加、提升及转变。医护人员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加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群;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也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化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不够齐全,无法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未来医疗发展状况;对于老年人群,他们本身没有能力再去为自己的生活打拼,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保服务内容也未能充分满足这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护理需要。同时,因青壮年不断走向世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照顾加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
3 干预对策
3.1 加强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
针对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容易盲目跟从、盲目就医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知识及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借助黑板报、宣传单、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3.2 重视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
随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不断扩大,针对这个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如孤独、抑郁、自卑等,医疗服务人员需及时了解这些状况,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具体问题,医疗服务人员应趋向于家庭化、区域化服务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向健康化。
3.3 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完善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必备。据调查,现在湖州市吴兴区6个街道社区的医务人员是处于匮乏状态,必须鼓励更多的医疗服务人员向基层转移,以满足这个社会、这个社区所需要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增设一个特别服务老年人群的点,普及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让更多老年人获得自己疾病的治疗及一些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必备的医疗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需求,可以使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做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向社区转移
政府应该培养更多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并可以培养专业为老年人群服务的人员。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转移到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鼓励政策,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区、社会的发展。相应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必要的医疗设施,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真正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目标。
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这个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开封市常住人口有4676159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87239人,占总人口的8.28%,同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08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人口老龄化给开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此外开封市养老服务业存在养老需求与资源不协调、养老机构服务单一等问题。但同时,大量老龄人口也给开封市的养老服务业带了来广阔的市场。对于开封市来说,养老服务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探索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新途径。
二、开封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开封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由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可知,2014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百分比为9.4%。而开封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百分比为10.2%。开封市的老龄化水平在河南省18个城市中占第七位,且高于全省水平,老龄化现状较为严重。
图2-1 2014年河南省各地区老年抚养系数对比图①
图2-1显示的是2014年河南省各地老年抚养系数。可以看出开封市的老年抚养系数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每单位劳动力要负担的养老压力较重。
2.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截止到2014年,开封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21张,要达到国务院规定的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张至40张的要求,则需要近2万张床位②。因此,开封市的养老需求缺口极大。不同消费水平,各种服务类型的养老机构的进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15年底,开封市市共有养老机构151家,其中公办75家,拥有床位7935张,入住人数5658人;社会办养老机构76家,拥有床位9106张。③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封市的养老机构公立与民办共同发展,良性竞争,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较高,并且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而且开封市积极进行了居家社区式养老模式的探索。养老服务业在朝着社会化、社区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政府规划
开封市民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修订出台了《开封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开封市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5张以上,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目标。开封市提倡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重视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政府规划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引导养老模式的居家社区化发展。
而在《开封“文化+健康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开封市将养老服务业的规划与文化底蕴相联系,提出打造趣味乐居城市、尊老孝老城市等。充分依托开封市的历史文化,利用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理念发展开封独特的“文化养老”模式。这是开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方向与规划。
三、开封市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前景
1.开封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1)开封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高
图3-1显示的是2009年-2014年开封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河南省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到,在2010年以后,开封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高于河南省水平。不难看出,开封市老龄化水平较高,因此对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必然较大。
(2)开封市良好的区位优势条件
首先,开封市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地处平原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适宜居住。
其次,开封是八朝古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吸引老龄人口的人文环境。
最后,开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如图3-2所显示的开封及周边代表城市郑州和新乡在2010-2014年65岁以上人口数,可以看到在郑州的65岁以上人口不断增加,而且比开封老龄人口多。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发展,开封与郑州的联系日渐加强,可以吸引大量郑州老龄人口在开封养老。
(3)政策优势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业。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开封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给开封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开封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2.开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劣势
(1)开封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图3-3反映的是2013-2014年河南省各市人均GDP,可以看出在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中,开封市的人均GDP排13位,甚至低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开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开封市老龄人口在养老方面的意愿支出额会较低,从而阻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2)开封市养老服务业规模良莠不齐
截至2015年底,开封市共有养老机构151家。⑦而截止到2014年底,河南省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有551家。⑧可以看出开封市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多。但据实地调查,开封市的机构规模呈现出两极分化,床位在100以下的占多数,规模差距较大,且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3.开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亲属抚养的家庭养老模式,但是由于早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即“421”的家庭结构。这一结构使家庭养老愈加困难,老人的养老成为难题。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模式既能满足由人口老龄化催生出的巨大市场,又能使养老服务业良好发展。因此推行养老服务业的社区化与社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开封市养老服务业可以顺应这一趋势,推行社区化与社会化,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其要结合地产、医疗卫生、金融保险等多行业,实现跨行业整合。全面建立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⑨。开封市在发展这一“中国式养老”时,要注重居家、社区、机构的相互补充;同时要实施好医养结合工程;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四、促进开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政府的大力号召和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养老服务业有着很强的地区性,因此要不断探索符合开封市习惯和特色的养老服务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较差,因此要完善基础设施。二是,专业护理人员的缺乏,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普及,做到持证上岗,给老年人满意的服务。三是,大多数养老机构不能给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因此,要关注老年人内心的诉求,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伴随着新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方式的兴起,养老服务业要想占据一定的位置,必须改进自己经营方式中的不足,积极发展和推广居家社区式养老模式。
政府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充分意识到到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我们对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1.养老服务业关系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政府要认识到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产业的必要性以及在养老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2.同时政府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以便规范逐步兴起的社区居家养老等养老模式。
3.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减少开封居民的负担。政府可以通过医疗补助制度和医疗保险等方式来对养老机构的具体服务给予资金补助,扶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4.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的发展,例如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兴建。加强对养老机构卫生环境方面的检查管理,改善开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良莠不齐的局面。
5.开封应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开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文化养老”,丰富老龄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形成自己在养老服务业方面的特色。
注释:
①《河南统计年鉴2014》.
②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政务信息,2014.
③开封网.2016.
④《河南统计年鉴2009-2014》.
⑤《河南统计年鉴2010-2014》.
⑥《河南统计年鉴2013-2014》.
一、我国老年护理问题的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在日趋延长,因此便导致了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面对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严峻局面和随之出现的诸多健康问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良好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额重大课题。老年护理学即以老年人和老年社会为研究对象,认识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变化规律及社会与老人的关系,从而进行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老年护理除了对老人进行疾病的护理,还包括饮食、活动、心理、生活方面的护理。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具体内容
(一)饮食方面
老年人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因为老年人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能力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负氮现象,所以蛋白质的摄入需要适当增加。对于老年人而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食牛奶、虾、海带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老年人常常有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尤其应注意对VitA、VitB、VitC、VitE的摄取,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中。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四点:(1) 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2) 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3) 重视预防营养不良与贫血;(4) 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常常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有:消化功能的衰退、活动能力的下降、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饮食方法不当。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老年人的饮食护理:平衡膳食、饮食易于消化吸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活动方面
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有:步行、慢跑、跳舞、太极拳等,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城代谢、保持充沛精力、增强自身免疫力。老年人在活动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和自我监护,以防发生意外。运动中若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及时就医。对于患病老人的活动指导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状态。除了要关注活动外,还要注意老年人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老年人有特殊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短、早睡早醒、夜间睡眠浅而警醒,因此及易发生睡眠障碍。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机体老化、疾病的影响、环境改变、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1) 创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2) 帮助老人养成良好的睡眠环境;(3) 诱导睡眠,进行背部按摩,促进肌肉的放松;(4) 进行心理护理,五要根据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三)心理方面
老年人经常出现的消极情绪包括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衰老感、死亡感。这些不良情绪初期表现为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失眠、不安,持续时间较长后,会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有生理功能的减退、社会地位的变化、婚姻及家庭关系的处理、疾病因素等。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维护,要求做到:(1) 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老有所用的新观念、善于自我排解;(2) 关心老人、尊敬老人,多与老人沟通,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3) 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适当运动。
(四)日常生活
老年人的居室内要注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问题,室温一般维持在20℃~24℃为宜,湿度在55%左右,保证室内光线明亮、阳光充足,每天通风至少一小时以上,照明灯应注意使用安全。居室的布置要简洁得体,移去可能影响老年人活动的障碍物,若有步态不稳的老年人,应准备一根长度适宜、坚韧牢固的手杖。厕所和浴室要做好地面的防滑措施,必要时在墙上安装扶手。多数老年人会存在皮肤衰老的现象,出现皮肤松弛、变薄、干燥,皮肤抵抗力降低。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脸、定期淋浴,衣着要宽松、舒适,不妨碍活动。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要做到定时翻身,保持衣被的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最后要加强药物的健康指导,做好老年人用药的解释工作,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措施,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三、结语
我国的老年人口在日趋增加,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但我国的老年护理起步较晚,因此老年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诸多的不足。未来在老年护理的不断探索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所有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C2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蕾(1996.2-),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燕坤.饮食与老年痴呆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2(05).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通常有两个统计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时,或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2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以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00年及2010年全国老年人三个年龄段人数及占当年人口总数百分比、部分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部分地区空巢老人家庭占该地区所有家庭的百分比等进行简单的对比统计,并简单分析。
2.1老龄人口数量大、增速快、高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2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大,且差异程度日趋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较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由上表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计算出:2000年时,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与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宁夏的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相差了6.99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也相差了8.36个百分点;而到了2010年,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重庆与老龄化程度最低的的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相差了9.75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也相差了15.27个百分点。这表明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地区差异特别大,不同地区的一定的劳动年龄人口所要负担的老年人口差异也特别大。而且通过对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这种差异程度也在逐渐上升。
2.3空巢老人问题愈发严重
由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全国范围内空巢老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百分比上升了很多。其中老龄化程度较高的重庆的空巢家庭占全部家庭百分比的上升值更是几乎达到了全国平均值的两倍。由此可见,我国不仅是老龄化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由老龄化问题导致的空巢老人问题也在持续加深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大于3%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据相关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可能将达到90%,届时可能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3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两点影响
3.1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以老龄化程度较低的青海省为例,2000年青海省的老年抚养比为6.65%,而到了2010年青海省的老年抚养比便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到了13.58%。这意味着,在2000年青海省每100名劳动年龄的人口要负担6名左右的老年人,而到了2010年则要负担13名左右的老年人。另据相关预测,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到了本世纪中叶可能会达到60%左右,这必然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更为严峻的社会养老负担。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我国所面临的挑战确是格外严重的。
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在经济实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这些国家便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美国目前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与中国大致相当,但美国的人均年收入却是中国的6倍左右,相较于我国而言,美国人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就有更多的财富资本。众所周知,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虽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社会各项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十分不完备。可以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点为时过早。一方面意味着我国要以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去提供和发达国家支出比重相等的财富来抚养老年人,另一方面意味着,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前,我国便要仓促应对来之过早的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压力较一般发达国家而言较大。
3.2增大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一定人群中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而这些老年人大多是不能劳动或者说工作的,他们的赡养费用自然就需要自己的子女及政府来负担,这会加重经济发展的压力。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政府必须将更多的财政收入应用于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以及社会服务,这必然会导致政府减少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从子女的角度来考虑,家中的老人越多,岁数越高,子女所需要承担的赡养费自然越高,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随着家中老人的增多,子女必然会减少投资及部分消费,以增加储蓄,为老年人的养老做准备;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老年人没有收入或是财富用于养老,那么他们必然求助于政府,这对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政府的财政都会形成一定的负担,而即便是老年人有固定的退休收入或是养老准备金,碍于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者说老年病,他们也会减少消费,将收入或养老准备金存入银行甚至说将钱藏在家里,这对于目前承受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的我国而言,又是一个不得不跨越的经济发展障碍。
此外,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总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的下降,而劳动力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往我国往往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主要就是因为我国拥有大量且廉价的劳动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劳动力占全人口的比例会减少,由于企业职工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全社会突出重视,企业雇佣一个职工也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因此中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工厂的成本必然会上升,这可能会使部分企业将其工厂转移至其他国家。
如此一来,我国由“世界制造工厂”这一称号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必然会下降。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任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但是它在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老年人的精力和体力虽然远不如年轻人,但老年人有年轻人所不具备的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的工作技能,在一些对体力要求不是太高的工作岗位上,老年人仍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工作经验等优势继续散发着自己的余热。而且老年人的生活相对轻松,很多退休以后被返聘到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要比年轻人更加专注于对岗位和社会的贡献。比如说,很多高校在教师资源不够用的时候,便会聘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来教书,而这些老教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热情都不比同行的年轻教师要差。 因此,合理的组成一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年人队伍,并将其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地方,可以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及动力。
4浅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点建议
目前,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来说,想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必须要控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人的老去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想要降低老龄化的程度与速度就不得不适当的增加新生人口的出生速度。这时过去那种过于简单的计划生育政策显然是行不通的了。改便不合理的计划生育政策,从长远的角度制定更为合理的生育政策可以说是现阶段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就目前我们国家所出台的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来说,出台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为了适当增加人口出生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在今年的两会上,甚至有部分政协委员及常委提出了全面放开生育的建议,虽然现在听到觉得有点为时过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候,这样的政策是很有可能出台的。
参考文献:
[1]蔡玮娟.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2.人口老龄化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1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内涵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社会学领域十分常用的术语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的人口因为年轻人数减少、老年人数增加而出现的老年人口数量占人口总数量的比例相应增高的社会现象。按照当今学术界的统一标准,当年满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的10%或者年满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则意味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13年底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量即将突破2亿大关,而最终达到2.02亿,届时老年人口总数将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14.8%。由此可见,我国在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2.2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2.1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与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等鲜明的特征。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正在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在全国总人口老化程度加剧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也在不断老化,即高龄人口占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升高,这也为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2.2.2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一直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演进,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就我国的实现情况而言,各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性较大,具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也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层次性以及差异性。
3.医疗制度与我国现行医疗制度
3.1医疗制度的基本内涵
医疗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之一。医疗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社会对个人和群体采取医疗保健措施的总称。医疗制度是现代社会制度的重要一个环节,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严峻挑战,为确保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能够确实老有所医,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医疗制度是我国社会各界必须面对和努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
3.2当前我国医疗制度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医疗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起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医疗制度的发展仍然未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社会现状。特别是当前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乡之间医疗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城市人口的收入高,医疗制度更加完善,而与之相反,农村人口的收入较低,医疗制度也不尽完善。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医疗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医疗体制内部也存在着中西部梯次性差异性、城乡二元差异性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这一社会现状,为当前我国医疗制度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4.人口老龄化现状下完善医疗制度的必要性
4.1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医疗卫生费用的不断提高
当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医疗卫生费用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一般而言,人到60岁之后就开始进入身体发病的高峰期,这样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多就带来了居高不下的患病率,从而导致全社会医疗卫生费用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了医疗器械以及各类医疗费用的不断提升。上述种种情况,都增加了医疗保险的负担,也为社会的医疗制度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2人口老龄化对当前的医疗制度带来了新的冲击
当前,我国的医疗制度的保障方式和筹资方法都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固有模式。然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带来的是医疗保障缴费人口数量的相对减少,而医疗保障的收益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大。由此看来,当前传统的医疗保障方式和筹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和负担。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数非常大,增长速度过快,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社会状况,也都为当今社会的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带来了挑战,给我国当前的社会医疗制度带来了新的更大冲击。因此,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扩大化的趋势下,传统的医疗制度在经受着越来越多的冲击。为了能够更加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医疗部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来完善医疗制度,尤其是针对目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4.3人口老龄化为我国二元结构的医疗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一直在我国社会存在,而随着而来的就是我国医疗制度的二元化结构。城市人口的收入高,医疗制度更加完善,而与之相反,农村人口的收入较低,医疗制度也不尽完善。目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医疗保险费用体系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这就使得二元化结构的医疗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尽快建立社会统筹、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现代医疗制度,就加剧医疗制度与人口老龄化之际的问题,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而将传统的医疗理念进行改革,从而顺应目前的发展潮流。在诸多的问题中,二元结构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元素之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改革,从而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5.人口老龄化现状下完善医疗制度的主要途径
5.1充分发挥政府在完善医疗制度方面的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在任何一件社会事务中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健全和完善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下完善现代医疗制度,政府应当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履行好医疗卫生事业的组织者、筹资者以及监管者的角色。与此同时,政府应当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和护理需求,确保绝大多数老年人确实“老有所医”。
5.2逐步建立和优化多元化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疗制度中针对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十分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多元化的老年人口的现状。面对这一状况,我国应当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和优化多远化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例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区和城乡的老年人建立和实施不同的保险制度或医疗费用资助方式,保障措施应当向高龄老人、中西部地区老人以及农村老人适当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社会现状,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减轻老年人的负担,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权利。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将占据重要的位置,从而在医疗行业,也应注重这样的问题,保证在不同的时代下和境遇下都能够更好的做到顺应时展,满足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从而在根本上营造新时代的医疗环境。
5.3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制度
当今,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这在一定程度是为当今“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提出了挑战。与此同年,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增多,使得“4+2+1”的家庭模式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青中年面对和承受的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家庭对老年人的护理保障措施明显不足。同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健全和专业的护理机构所收取的费用是往往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医疗水平。由此可见,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制度不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口及其儿女的强烈需求,同时,这也是满足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一社会现状的现实需要。
5.4不断加快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预防保健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跟上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现实状况。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社会现状下完善现代医疗制度必须加强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老年人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逐步建立起集预防、保健、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医疗预防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节约医疗费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行为的规范和管理,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充分利于各类社区卫生资源,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医疗成本。由此可见,不断加快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建设,是人口老龄化现状下健全和完善现代医疗制度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虽然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伴随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也不容忽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日益加剧,在降低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加大了政府的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严重的政府财务亏损现象。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可以在有效确保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基本利益的同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
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我国老龄人口数目十分巨大,并且随着实践的推移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正逐步的呈现出“快速老龄化”趋势。根据我国人口调查局的第五次人口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的数目在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其增长速度也在逐年递增。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老龄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截止到2051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呈现出最为严重的形式――每平均十个人就会有三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1]。
(二)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城乡二次元化的特点
我国城市和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差距相对较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地区,相比较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乡地区,其所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2]。
(三)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出现了“未富先老”问题
很多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发展水平也十分的完善,因而能够良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降低的问题。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此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因此“未富先老”问题也就分外具有严峻性。
开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我国所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我国老龄人口数目十分巨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城乡二次元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出现了“未富先老”问题。通过探究可知,我国当下所呈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其问题的解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3]。
二、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
在明确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后,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养老保险金额在逐年的递增,为政府财政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的难度也在逐步的加剧[4]。
(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也开始呈现出猛烈的扩张趋势,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问题将严重的阻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开展当下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逐步的凸显,为我国的经济的高速的、持久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是我国开展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5]。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
针对于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可以将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公共财政治理模式,加强对于公共财政投入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提升对于“民生状况”的关注程度,开展公共财政建设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问题。
第二,创建全面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也可以有效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三,提升养老保险金所具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降低养老保险金所存在的风险性,有效的实现公民利益的稳定性的保障。
第四,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把提前退休关。
第五,提升《养老保险法》这一法律规章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养老保险法》的颁布和有效实施,可以为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施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主要的方式实施环节可分为:加强对于公共财政投入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创建全面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养老保险金所具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把提前退休关以及提升《养老保险法》这一法律规章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五点。通过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真正的实现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的全面的、有效的解决,促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
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进而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最后针对于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完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机制,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是我国进行长期的、可持续性的、高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宋凤轩,赵艳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浅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0,10:29-30+78.
[2]胡宏伟,肖伊雪,郭牧琦.中国养老财政支出与负担研究述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7-14.
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
1、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
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龄化过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和趋势表现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各个民族老龄化程度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情况十分复杂。
具体来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我国一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年轻型。青海玉树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为6.10%,1990年为5.81%。而根据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龄化预测,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4.62%,2005年为5.64%,2010年为6.38%,2050年为14.46%。(1)。从2000年四川民族地区年龄构成看,人口年龄结构大多处于年轻型。例如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区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镇的水平,这可能与乡村少数民族年轻人口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关。
第二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我国少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惯性等影响,还处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四川德格县更庆镇城区人口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属于年轻型人口,而农村的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则达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从全镇总体看,应该属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3)
第三种类型,有的民族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很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1995年广西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6.61%,1996年为7.06%,1997年为7.62%,1998年为7.52%,1999年为7.95%,2000年为7.12%。由此可见,广西是在1996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也基本进入老年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区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达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区已步入老年人口社会,而且呈现逐年递进上升的趋势。(5)
贵州黔东南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3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突出的表现为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逐年增加,到2010年将达到53.09万,其老年人口系数也将达到12.7%。(6)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具有较大差异性。从发展趋势看,人口年龄结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龄结构未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也必然发展到老龄化阶段,而且这个过程发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影响分析
1、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资、消费、储蓄、税收、财政支出带来相关影响。
第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赡养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必然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同时,民族地区老龄化加快,使本来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负担,也必然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代际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增加,从而对在职人员收入产生影响,也必然加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子女负担,从而导致两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区反贫困难度。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会对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传统伦理和社会心理产生冲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尊老的传统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养儿防老”、“养儿送终”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区各民族人们心里。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冲击,也会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整个社会心理受到冲击。
2、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也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某些积极影响,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出生率也会产生影响,对可能对推动教育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区老年市场形成和老年产业发展。
由上可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三、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和对策措施
1、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突出的“未富先老”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2、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制定科学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保持民族地区人口稳定适度增长。
民族地区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人口老龄化发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一旦进入老龄化,“未富先老”必然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民族地区稳定与和谐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未雨绸缪,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
第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缓解“未富先老”带来的巨大压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区经济不发展,就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对经济本来就落后的民族地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确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养老为主的功能,贯彻“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城镇,国家和企业要承担养老责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在民族地区农村,推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等项目以及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第四,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
必须加大民族地区城市和老有所养,农村社区环境、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加强其硬件、软件建设,使民族地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可以变人口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此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构筑符合民族地区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也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发展迅速,已给或将给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时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与文化变迁——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M],巴蜀书社,2005;
[4]、陈喜强.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去影响广西的经济?[J],百家言,2002(11);
[5]、杨晓熙、刘平等.石河子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12)。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现在已经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全国老龄办的预测表明中国在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1亿。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生育率下降。而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并处于较低的水平,必然导致我国快速地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结构呈现出“八四二一”的特殊人口结构。所以,现在我国面临着人口控制和人口老龄化的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这一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但是,这个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人口红利期”却是短暂的,当这个短暂的时期过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 中国养老金的现状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2年7月披露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我国的养老金正面临严峻的“空账”局面。
我国的养老金“空账”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三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负担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负担加重,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供养比例和资金支付压力很大。这是由一个简单的事实造成的: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为10?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养老金的“空账”问题将愈发严重。我国必须在人口老龄化到达更严重的程度之前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统计,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7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有效避免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如果账户做实,便有资金进行投资以“保值增值”,账户空转不利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张习营.我国人口老龄化浅思.科技信息,2010
一、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概况
(一)人口老龄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况
人口老龄化的静态含义指某个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达到既定的数量标准;动态含义指某个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川这种界定源于人口学者对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见表1)。
按照联合国人口委员会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体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和过程,它是由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等人口自然变动因素所促成;按照联合国人口组织(WPO)公布的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就表明这一人口总体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一国家和地区就属于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图1,描述了我国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具体清况,可以看到,我国己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根据联合国预算,我国将在2040年以后逐步达到老龄化高峰。
(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36-01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故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由此,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有其客观需要和应用价值。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的再认识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或者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社会各界对人口老龄化后果的认识尚不统一。主流的看法是将人口老龄化视作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消极不利因素。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被描绘成是使社会丧失弹性及朝气,使社会有停滞危险的负面图景。与主流看法相对应,部分学者提出,应充分正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予以应对,尽可能减少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老年人在需要社会供养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他们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威望和能力,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仍旧是社会发展的一股建设性力量。
二、昆山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应对选择
昆山是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示范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稳定在较低水平。2008年,全市出生人口6098人,出生率为8.9‰:死亡人口3967人,死亡率为5.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为避免人口老龄化,那么势必要提高出生率。那么,稳定低生育水平下的昆山人口老龄化的具体状况怎样?
1.老年人口数字增长迅猛,比重持续上升。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上升到117993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7.36%;2008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增加到123048人,占到全市户籍人口的17.8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引起昆山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2.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数量逐步扩大。通常,我们将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就昆山而言,2008年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2007年增加近2000人,为18126人,占老年人口总体的14.73%。高龄老年人口的规模数量呈现出增长扩大的趋势,他们不仅需要经济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需要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由此引发对医疗、社会福利设施尤其是福利院等机构的需求增加。
3.在性别方面,总体呈现老年女性多于老年男性的特点。2008年不同年龄段老年女性数量要超过老年男性数量,在逐步提高的年龄段层次中,老年女性占比由51.22%上升为74.92%。2007年昆山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24岁,其中男性78.41岁,女性82.29岁,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预期寿命高出3.88岁。这就意味着年龄段的层次越高,老年女性呈现寡居状态的问题越突出,她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照料情况令人担忧。
三、昆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出路
基于昆山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再对照积极老龄化的内涵实质,我们认为,昆山需从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和自我提升三个方面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政府主导层面。政府主导需要在物质基础、制度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昆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后面临的问题是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调节机制,提升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涵成效。
2.社会动员层面。在昆山率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社会动员层面是一个薄弱环节
(1)老龄产业的开发和投入。由于老龄群体的不断壮大和消费能量的日益增长,昆山需要积极引导企业和民营资本进人老龄产业领域,如培育老年群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和金融理财产品,开拓满足特殊需要的老年用品市场等。
(2)社区照顾的起步和拓展。社区照顾是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生活自理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服务。目前。昆山需要动员整合社区照顾的主要资源力量,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老年个体需要的照顾体系。
3.自我提升层面。
(1)老有所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龄的增长向每个人提供多次更新其生命价值观的能力。老年人可以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关心教育下一代,从事咨询服务、民事调解、社区服务等工作。
(2)老有所学。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可以利用社区老年大学并利用各类媒介充实自己的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激发自身内在活力和潜能。
我们认为,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广泛动员参与,老年个体的自我提升,必将成为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择和战略举措。这有助于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