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3 16:0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教学标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所以,在新时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依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单向性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教学质量较低[1]。另外,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使用新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在课堂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或者合作学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经常引用一些与课文知识无关的内容,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过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学目标,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1.3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2]。另外,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词、文言文教学活动,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未能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2.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3]。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2充分认识新课改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新课改,合理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环境,适当补充语文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3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讲解课文知识的同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4]。同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3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合理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作者:陈雪瑜 单位: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巧英.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1,(1):152-153.
语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目标追求上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发展到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一方面,是一种人文主义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重视“人”、关注“文化”,是一种彰显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人文主义教学的实现。新课程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人生体验,使教学最终走向一种人文主义的机制感悟。因此,人文主义应该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
另一方面,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规范,具有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体方针也就必然要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高科技的时代,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更多的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为迎接科技时代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经济技术型人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
(一)以应试取代教学
目前,高中教学中考试可以作为一种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教师偏重试题的研究,对教学的内容到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做题、考试,然后解析,学生则以做相关试题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这种以应试取代教学的倾向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的东西都是一些笼统的,事后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消化。
(二)以备考资料取代教材
当前,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讲解学生的复习资料以及考试试题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手段。对高中课本知识的解析不够彻底,老师解析的不彻底,学生学的也是一知半解,使得学生过分地相信资料。高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打开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这种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以背诵文章取代自主作文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就当代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文章进行整理,然后分发给学生熟读,这种做法使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内容缺少认识,教师将这些改编后的文章经过加工,然后将现成的东西传给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性在某种形式上被取代了。以求获取应试作文高分,并将其视作迅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但这样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能力的提高。
(四)老师语文教学方法的误区
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要注重方法。不同的课程所讲究的方法是不同的,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在自身知识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利用有效教学方法为学生答疑解惑,很容易陷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效应。
(五)忽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当今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自己自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就一直是处在一种大众化的语文环境中。对中国语言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这样就会很容易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上课像马大哈一样,从而对老师的语文教学不予配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进而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平质的提高。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给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由于一些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用过多媒体,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受到限制。另外,有的学校依赖于多媒体开展教学,大力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教学的方向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实行,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做到细而不腻,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寻找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学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问题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浅到深,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解析问题。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又要明白“为什么”。
(二)建立师生的互动氛围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时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要有效统一,建立师生互动的关系,有助于缓解环境氛围,促使教学取得良好效应。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主动与学生互动,走进学生的世界。在教的过程中,要适当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教育体系多元化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水平也要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合理地转变教师自身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
四、结语
新课标改革的实施改变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社会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加大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转变自身角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邢根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06).
[2]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引发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范与模式,可以说,这些教学传统模式曾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起到了某些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承担着某种评判标准的角色,其社会历史性不容忽视。然而,在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高中语文教学在执行动向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系列重大改革。笔者主要注意到了下面三个方面的改革动向,或者说趋势:
1.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语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目标追求上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发展到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一方面,是一种人文主义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重视“人”、关注“文化”,是一种彰显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人文主义教学的实现。新课程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人生体验,使教学最终走向一种人文主义的机制感悟。因此,人文主义应该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
另一方面,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规范,具有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体方针也就必然要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一种目标追求决定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
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2.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模式追求上的丰富多样化,表现为一种复合开放式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其复合开放式主要的教学模式有:
(1)情景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景,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以任务驱动学习,将学生引人情境,从而激发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这样一种倡导特定情景体验的语文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当前特定时代背景下注重实现情景设置与学生语境体验的整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新课改理念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的一种积极尝试。
(2)引导发现式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发现式教学改革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言而喻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学习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引导中“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能力培养目标。
(3)开放协同式教学。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该是在一种大语文背景下进行较为开放式的尝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自由释放以及有效实现师生间的协同进步与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超书本、变开放、重协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必将从书本世界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在这种回归中更好地沟通师生语文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和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现实社会实践的联系,并最终实现变封闭孤立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协同的语文教学,以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化教育的目的。
由此不难发现,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就必须是一种综合优化,追求一种复合开发式的教学改革,力图把不同的教学方法按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效应,以便使我们的教学实践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3.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动向
高中语文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高中学生综合的语言文学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诊断提出新标准并进行新标准的具体实施,带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效果。尤其是在新课标实施之后,原有形式的高中语文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职责范围还是学生的立场角度都有一些积极的转变。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在不断完善语文教师理论知识结构的同时,更要增强教师对语文知识的整合力度及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这就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的目的
教学诊断指的是以教师为诊断对象,对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及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诊断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改善和发展。在新教学诊断标准的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面对很多挑战,然而不论怎样进行改革,提高每节语文课的上课效率是根本保障,是学校和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能够进一步构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生态课堂,通过帮助教师发现当前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课堂教学的弊端,进一步科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规划,丰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目的,从而构建高效率、高水准的高中语文课堂。使高中语文课堂诊断标准化不仅能使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完成度增大,还能让课堂知识传达得更广泛,提高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质量[1]。更替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学生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成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的根本原则
在课堂教学诊断中,为了让教学诊断更深入、更分析透彻,对其诊断标准进行统一化的设置,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化,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塑造作用和推动作用。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逐渐加快之后,新课标作为改革后的教学教材,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收获什么、发现什么、教导什么[2]。
在新形势下,对高中语文课堂实行教学诊断标准化能够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改进和完善,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对探索高中语文教育、构建科学的高中语文课堂及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从培养高中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和文学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说,从教学角度入手,实现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能全方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诊断标准化前提。
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着力提高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教学素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并且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轻松友好关系,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课堂讲解的高效率。首先,教师要让高中生体会到语文课程是难度适中、涉及面广泛、应用度强的一门学科,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抓住他们产生好奇心的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吸收知识。
(二)教师应完善语文教学观念,着重提高学生文学知识素养。
在实行全面教学诊断标准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必要的诊断条件。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有不同于陈旧教学模式的新手段,现代高中生的思维逻辑性很强,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要范围广、有深度,至少要保持和学生思路的同步甚至更超前,才能保证教学的先行性,在进行教学诊断时会更符合标准化要求[3]。其次,教师要注重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慢慢引导,直接灌输概念化的知识很烦闷枯燥,也会降低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树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求解的观点,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填上教学诊断漏洞,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硬性传输的不足。
(三)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创新策略,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指的是为了自我实现的人,达到一种阶段时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而与所处状态具备同一性体验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对当前课堂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利用不同的讲解将学生带入关于语文的一片知识海洋中。在这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调动的状态下,使学生获得极丰富的高峰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我需求,同时达到自身水平的提升。从教学诊断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建立创新形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学习氛围和状态,让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谈论的话题,提高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为文学与思想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更要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进行改良与升级,本文就是基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方式基础上,从增加语文教师的自身知识积累、实现教学诊断标准的科学制定与提升,并利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的教学策略,旨在不断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质量,使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成为标准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的诊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新课标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传统的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单一化,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这样不仅不能提高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质量,也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仅仅在课堂。尽管这样,课堂上的交流,并不是很多,就更不用说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仅过于单一,更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明灯、引导者。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交流,同时也要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发言,使学生在交流和发言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带来的弊端。例如,老师利用当今的时事政治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划分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科学地划分,同时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讨论,再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处于高中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学习的科目也非常多,这样就导致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往往不受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在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使学生认为高中语文作文并不是重要,不想浪费大量的时间在高中语文作文上。长此以往,就给高中语文的作文课堂教学带来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地保持一种良好的态度进行教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点评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点评是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点评模式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上交文章以后,老师应当进行一定的审阅,并在空白的地方写下该文章的不足和优点,并给予改进的意见。但是在点评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形式,尽量委婉一些,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科学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厌烦心理,也有效地提高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点评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质量,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进一步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家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01-202.
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我们高中作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素养的积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在写作中发挥个性。笔者根据自身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尝试,归纳出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大胆尝试新的高中作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中作文教学的讲评是以教师为主导来讲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不到行之有效的目的,教师的辛苦也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获。为了在愉快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高中作文的评讲中,我大胆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先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让学生结合自身来谈谈想法以及如何取长补短,让学生学会这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作文写作功底。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话题作文课时,选取2011年的高考作文,以“拒绝平庸”为话题来进行写作。首先提问学生对这个题目的想法。当我提出问题时,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或讨论或思考;然后向学生展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来谈谈对这几篇作文的修改意见以及如果自己写会怎样处理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话题作文充满了兴趣,也愿意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
二、要合理协调自由与标准作文的关系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方式是给定学生题目,让其围绕这个题目来进行写作。这样给定范围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规范化,也有利于老师的批改与评讲,但存在很大的缺点是: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学生基本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无法提高写作水平。况且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积累的知识面也有宽窄之分,怎么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所给定的作文题目有了解和感触呢?因此,我提倡在高中作文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让其发挥,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课本中有一单元是关于诗歌的学习,我就让学生在学习过后,根据所学的诗歌知识,来进行任何内容的诗歌创作。这样不规定内容的自由写作,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写作是一门艺术。如果对写作设定诸多“条条框框”,让学生在这些规则中无法施展“拳脚”,只会造成其在写作中堆砌文字、为了写作而写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鼓励学生自由写作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写作的质量有所提高,同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各类信息,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我们会发现,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也有所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逐渐向话题作文过渡,从2002年到2012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都是以某内容为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来进行写作。这是对新大纲的具体应用,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综合写作能力,也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其在写作中张扬个性,一举两得。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30-01
经过总结与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中“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基本上可以归纳到以下五个层面:跨学科学习与实践、阅读著作与交流、阅读与写作应用文、创设情境与语言口头应用、观察与创新。现简要论述一下前三个层面。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
(一)跨学科学习与实践
课程目标: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一目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语文和对生活中语言的运用。相对应的教学建议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要落实这一目标,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跨学科学习语言文字,除语文老师之外,其他各科老师很难具备自觉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意识。其次,针对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一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并不是在课堂中。所以这一目标有些宽泛。因此,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之上,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应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传授并努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著作与交流
课程目标: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文字交流。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写作和口头交流。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这一目标强调阅读与交流,这是很明显的。因为阅读、交流与写作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各学科教材,甚至是其他同学的作文(主要用来找错),在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应用的浸染下,同学之间,课堂之上,创设情境开展适当的写作与口头交流,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特别强调文学名著的阅读。但是,高中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文学名著往往又是长篇巨著。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我想,语文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这些书,不要太长,但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应规范,优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正确的语言文字应用浸染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但是,学生也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辨析语言的不当与错误。藉此,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与能力。通过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与演示文稿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层面。当然,在此过程中会牵涉到语言文字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纸本上解决。如果运用电脑则会增加技术难度。这些在计算机课上再学习可能更加方便一些。
(三)阅读与写作应用文
课程目标: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教学建议:阅读规范的应用文,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
阅读・鉴赏与应用・拓展是高中必修与选修课的两个目标。而阅读与写作应用文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目标。阅读与写作往往是一个整体。通过对应用文的写作,可以了解学习应用文准确、简明、得体的文风。使学生在这种文体的浸染中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写作应用文则更能体现语言文字的应用,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对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语言文字功底有良好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提高审美、升华情操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书籍之间思想碰撞、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受到书中人物的感染、启发,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一定不能忽略阅读的重要性,注重实效性,真正让学生从中获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发挥阅读作用。由于新课标在我国实行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方法与经验窍门,这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应重视解放学生天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一味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而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为做题技巧的学习与知识点的掌握,在无形中扼杀学生想象力,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1 阅读教学模式固定、刻板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行时间较长,高中语文教师的思维也深受其害,一时间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保守、落后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教师主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考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少对问题的思考,最后沦为考试机器;重视重点考试文章的学习,忽视其他的课外阅读,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与获取知识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背书、背素材,思维得不到碰撞,C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2.2 阅读课程形式化
我国高考制度延续多年,因此教师只注重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整体文学素质的培养,学校开设的阅读课程也逐渐沦为形式。迫于考试压力,教师不得不牺牲掉学生的阅读时间来加强有关考试内容的传授,甚至禁止学生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以外的书籍,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3 受到网络冲击
由于当代青少年受到网络的影响,出现阅读退化的现象。大部分青少年迷恋网络,把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刷微博、网络聊天上,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给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学生的阅读品味逐渐向猎奇、新鲜转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阅读量也越来越少。
3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3.1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意识到:教育并不是获取高分数的手段,目的也不具有功利性,而是通过学习发现求知的乐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根据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书的海洋里自主、自发地吸收知识,学习到书中高尚人物的情操,从而对人生道路及理想造成启发。兴趣不仅能更好塑造学生性格,还能提高学习成绩,而成绩又能提高学生自信,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模式。
3.2 更新理念
语文阅读不像数学、物理一样强调逻辑思维与客观真理,而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注重情感体验与心灵感悟。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语法、标准作文、做题技巧,新课程标准下应该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倡导阅读时效性,而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3.2.1积极引导学生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高质量刊物、优秀文章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想,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勇于标新立异,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不同的火花,进一步的理解读物,提高阅读体验。
3.2.2试行情境式阅读
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书中情境,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组成表演小组重现书中的对话、人物心理、故事情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人物形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在遇到其他文章或书籍时能够举一反三,增强自己的阅读效果。
3.2.3互换角色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负责接受,这种方式是相当被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教师负责引导。因此,可以由学生单独或者组成小组来进行讲解,教师担任听的角色,必要时给予帮助,做出中肯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高阅读效率。
3.3 提倡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若把学习这种行为比喻成一场表演,教师则是这个表演中的配角。教育家林德指出:教师的人格魅力远胜于教学技巧。教师真正能交给学生的不是如何提高分数,也不是做题技巧,而是一生受用的学习方法与具有魅力的高尚人格。
3.3.1帮助学生制定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特点是不同的,因此阅读目标也要因人而异。在这个学生身上适用的目标可能在其他人身上就不适用,因此要将学生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引导学生阅读目标。例如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对A类学生要求的阅读量与C类同学应该区分开来。
3.3.2适时的指导
教师的职责包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适时的解惑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遇到苦思冥想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可能就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点评,及时反馈给他们意见,避免学生走弯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3.4 加强语言文字、阅读方法的训练
我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语文学科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继承我国流传下来的文化。一味注重阅读量,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反而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课文原有特色,重视语言文字的组织,而不是仅仅追求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在阅读方法上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从阅读规律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吸收文章精华,去其糟粕。必要时进行阅读技巧的强化,这里的阅读技巧并不是老套的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投身题海等教学方法,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形式对文章进行分析,从中学到作者的语言风格、文字表达方式等,结合自己的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方法。
3.5 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作为教师更是如此。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教师要尽快接受这种教学理念,查找相关资料,在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找出优点,摒弃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部分。另外,语文的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师自身也要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模拟学生心态,从而理解他们的行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
4 结语
新课程改革注重人的培养,教师要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阅读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概括文章含义,进行前后文的解释。有的文章还会留一些空白和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后进行填充,学生填充内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和理解的过程。
(二)课堂增加“佐料”,教学绽放光彩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读”,学生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从而领悟文章的真正要义,获得心灵的启迪。所以,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开展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学生在游戏中激起了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讲求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要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涵,获得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当地增加他们的阅读时间,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题材内容、背景环境、情感主旨等相关知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裁结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有助于他们真正学会阅读、分析、鉴赏文章,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所以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钥匙。
三、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
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阅读要广,但不一定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积累越多,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很适合学生阅读,如《视野》《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杂文报》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是“与时俱进”的优秀课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