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4 16:46: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想政治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想政治观念

篇1

所谓教学优化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有组织地选择和建立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最佳策略,以此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需要从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始,教学思想是教学的灵魂和导向,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1.教育目标的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是围绕考试分数开展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用考分来说话的。为了让学生能出成绩,教师最大限度地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教学过程机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形成了“教死书、死读书”的教学局面。学生们在埋头苦读,死记硬背,努力学习就只是为了考上好的学校。和国外的学生相比,缺乏活跃的思维,创新学习能力,独立的人格、主见等等,只限于在文化知识层面的被动教育。这样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同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中心目标、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颁布等等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学校、教师的教育目标从重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转向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多维方向,努力做到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地位的转变。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要听教师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从来没有被人质疑过。传统的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教学做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帮助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体地位。再高明的教师也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只依赖教师和书本,最终则学生学不进去,不会学。教师要学会导学,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学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构建过程,把结论教学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多种现代化的设备、技术,构成了全方位、交互式的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集合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功能,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优化了课堂教学。政治学科多是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粉笔和讲解的单一方式,从理论到理论来传授,这与学生的思维习惯不相符,感觉学习没有意思,难理解。然而,多媒体能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由平面变得立体化,给予学生感官和视觉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引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辅以相关资料,化难为易,如在讲“祖国统一”时,我采用了两段视频和三幅图片,就很容易地解决了“”阴谋难以得逞,台湾必将回归祖国这一重点和难点。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备忘录》。李登辉在1999年7月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发表关于“两国论”谈话后,遭到我国政府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国家反对)。接着,我展示了三幅李登辉在桃园县大溪参加一项地方活动,突然遭当地愤怒民众泼洒红墨水,显得十分狼狈与尴尬的图片,说明李登辉的“两国论”遭到了台湾民众的反对(台湾民众反对)。最后,我采用了我国人民1995、1996军事演习录像,说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粉碎“”阴谋,捍卫祖国统一(客观上我们有能力捍卫祖国统一)。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在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些不足之处,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下问题:多媒体的使用不是把多种媒体功能凑到一起,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发挥其最大优势,灵活制作,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不能花里胡哨,杂乱地放在一起。教师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要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教师一节课下来,让多媒体唱主角,没有了板书,黑板上没有字,全部教学内容都依靠多媒体。多媒体节奏快,内容过多,会超过学生思维的信息承载量,有的知识点停留时间短,学生会忽视。而且,学生总是盯着屏幕,会造成视觉疲劳,产生反感。这些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消化和吸收。所以,并不需要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被多媒体替代,板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要互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篇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突显思想政治工作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能动地服从和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正能量。要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首创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视人为能动的、有创造力的主体,把外在教育引导与内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心理疏导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发掘人们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潜力,推动新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形成。要有的放矢,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逐渐由单一说教式向双方互动式转变,由一味灌输向引导启发转变,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树立开放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是指它作为一个系统,内在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方法及其本身与社会系统中的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就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主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方法上既要向传统开放,又要向现代化开放,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兼容并蓄,尊重差异,构建和谐,实现思想的共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方法、手段的灵活多样,使它们相互补充、配合,避免短板效应的出现。要以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态度,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寓于不同的载体中,渗透到不同的阵地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覆盖,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应有的教育、引导、鼓舞作用。

三、注重时效意识

篇3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指诸要素(不少于两个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要素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因子、部分”。一方面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之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这些要素又要被统一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从这一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系统观。在这一系统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力求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理论系统化。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前沿理论开始可能只是一两个知识点的变化,随着理论认识的发展,就会出现新知识点与原有理论知识系统的矛盾、冲突与整合。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中一定要关注前沿知识与传统体系的整合,这种整合并不是简单地把新知识与传统知识杂糅,而是要把新的理念贯穿到原有体系的要素之中,从而达到新与旧的融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实践系统化。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实然”世界和“应然”世界的统一,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基本建构,即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是否得当,教育机制、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教育环境的是否优化,教育过程的是否合规律性,教育评价的是否合理等,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入实践中的“人的缺席”,纠缠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系统化必须是实践上的系统化。在建构此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相互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注人的心理的表层结构(包括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中层结构(包括主流的思想观念和特定的亚文化观念等)和深层结构(包括人世与出世、理智与直觉、历史与伦理等的精神本质的自由与规范)三者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倡导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介质均“在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要素的增加或减少,要考虑到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结合点与结合面,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互动观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人与社会生态、人与人的生态、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过程和状态的统一体。戴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应该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互动观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的互动,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学科内部的生态互动是促进学科完善的有利方式,学科间的生态互动是学科创新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生态的互动,必须要有以下意识:在学科内部,首先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内容与方法的互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是直线型关系,而现在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建立内容与方法的立体关系;其次要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外部的环境系统或主体实践系统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互动的结果,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外部的环境能否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效果,关键在于主体对环境因素的吸收、筛选、消化、接受和应用实践,使知、情、信、意、行等诸要素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冲突到相互适应。再次,要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互动观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交往互动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本学科的优势的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新,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当然在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首要地位,坚持学科间的共存共生、互惠互利的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人文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观正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差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观的缺失,具体表现在:过于强调学生的公共性价值,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性价值;过于强调学生的客体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经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成长;过于强调学生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的自由性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生态化,必须树立人文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人文观应包括以下要义:第一,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指向终极关怀。王东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实际需要,协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二,尊重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维度之一。”学生是具有生命主体性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自在性和自为性的人,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观、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只有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三,培养人的个性,实施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精神世界,反映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就成了个性。“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培养。”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其次要予以理解和接纳,再次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最后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格特征。第四,要注重人的心理疏导,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多发事态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另外,学校也要为学生营造充满人文氛围

的环境,比如:开设适量的人文课程、开展丰富的人文实践活动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谐观

和谐是社会的理想状态。指特定系统内和系统外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着的各个子系统均能良好生存和良性发展的状态,是“在由人参与的事物中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的良好对立统一状态,是事物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成熟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它体现在人的身心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运动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美好阶段”。和谐不仅包括系统内的良好状态,还包括向系统外部的良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谐观是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良好状态和良性发展的设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实践要素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互相关系的和谐。然而,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协调的方面:“一是能动性的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和谐。二是非能动性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即教育目的、内容与教育方式方法、情境之间的不和谐。三是能动性要素与非能动性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即教育者、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之间的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和谐,必须在实践中协调各要素的关系。在学科内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独立的二级学科,与其他的四个二级学科相比,发展明显不平衡,要么只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而忽视教育,要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缺乏理论支撑,要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点的发展,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这属于学科内部的不和谐;而在学科外部,尤其与理工科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海洋里的一叶小舟,难以与自然科学的社会效益和当前创造的巨大价值相抗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事业,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播种机”,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的关系,唱响和谐之音。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共进,共创和谐世界。

篇4

一、美育的内涵和作用

美育从理论上来说,从属于美学;从实践来上说又从属于教育。在教育学上对美育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又称“艺术教育”,也就是通过艺术的理论的学习和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理解力和评价能力的教育。而广义的美育,又可简单地称为“美育”,他是指在正确审美观的指导下,通过审美活动实践,培养提高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并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使情感得到净化。本文主要研究广义的美育。

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的教化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把学校教育分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认为,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可以安上治民,而进行美育的“乐”可以移风易俗。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把两者放于“六艺”前列。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先生继承我国礼乐并重的传统,并从近代西方哲学中吸收了美育的思想,给美育赋予了重要的地位,提出了“以美育陶养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突出了美育的重大社会作用。德国著名作家席勒也认为:“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

虽然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侧重点以及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仍旧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1.两者目的相同。美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和美的创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操,使学生能够敏感地捕捉美,正确地鉴赏美,具备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审美指导,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都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都共同统一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任务之中。

2.两者的情感相通。美育具有浓厚的情感性,它以事物的魅力去刺激人的心理和情感,通过具体、生动和可感的形象去打动人、感染人,使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其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而的教育理念向来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强调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特别反映在思想教育方面,很多问题都是属于情感方面的。需要通过语言的疏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使其立场、观点向正确方面转化。

3.两者内容相融。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素质教育,在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教育内容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三、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观念

1.将美育的形象性特征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美育用一种令人动情的悦耳、悦目的综合形象,诉诸人们的感情,影响人们的行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在抽象地思想”。美的这一典型特点,使人们在欣赏美的形象时,运用联想和想象,在不自觉中认识到美的对象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它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把美的这一特征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可以减少或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抽象化的不足。譬如阅读屈原、陆游、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篇,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则徐》、《》等电影,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原因就在于美育是超功利的,并且在形式上具有自由性,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认识得到深化,思想得到感化,情感得到净化,智力得到开发,其特殊效果是一般说教式方法难以达到的。

篇5

所谓的人本观念就是在具体的企业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本,把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主要手段,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从其产生发展的历程来看,它的出现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人才,人才在管理活动的开展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并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看来,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演变,以人为本是所有管理工作的最终共识。

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是体现在对知识理论和人才的尊重上,始终坚持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这也是其实质内容所在。人本观念,首要做的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意识观念上使其有奋斗的动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做到对人的尊重、关心、认可以及发展,并以此作为管理的目的所在。

二、人本观念在企业思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确保企业思政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性

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形势来看,企业进行思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和客观的要求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整个市场环境和企业的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积极的应用人本观念,把其贯穿于企业文化中,以人本观念中的以人为核心,充分的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才,确保人和工作之间两者的相互适应性,把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总体规划进行有机的融合,并充分的把企业员工作为企业资源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思政管理工作中,这也是确保企业思政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所在。

2、进一步拓展企业文化深度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直接参与到社会发展中的,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运行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思政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也会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企业在进行思政管理工作时,实质上也是在为我国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进行服务的过程,可以为我国建设一个更为良好的政治制度做出贡献,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另外,由于企业的类型和性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各有特色,但是,从人本观念的本质来看,它是可以有效的融合到大多数的企业文化中的,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企业文化。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这样就可以体现出人本观念的实用性,进而促进企业文化深度的拓展。

三、人本观念在企业思政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在新形势下,企业要想顺利高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就需要把人本观念进行全面的落实和贯彻,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员工的作用,重视其主体作用,并通过思想意识上的强化,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同时也可以起到优化企业结构,协调员工间关系的作用。

1、强化人本观念,全面贯彻实行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使得企业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普遍增多,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好内外部的管理工作,就要更多的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和民主化。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大多还是传统的刚性管理,忽视了人性化的渗透,这与当前的时展趋势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就要对其进行改善优化,尽可能的实行柔性化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把过去的线性思维方式转变为非线性思维方式,从而使其组织结构更趋于扁平化和网络化。

任何一个制度的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并顺利执行的,对于企业的思政管理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改进优化,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计划性、针对性的进行,由浅到深逐步的进行,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把企业员工放在首要的位置,尊重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式改变。

2、关注员工心理变化

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其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形式层次不分明,重点模糊,缺乏人性化,这与新时期的要求存在很多的冲突。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对企业员工有深层的了解,对其思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在当前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下,可以积极的采用新的教育方式,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实用性特点,需要管理者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和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从心理上形成亲近,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引导性作用,此外,由于新形势下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就需要企业在实行思政管理策略时,准确的把握员工的心理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前的防范,对员工以诚相待,重视员工的需求变化,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还可以促进思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创新员工的考评机制

篇6

二、当前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职工缺乏培训机会

目前,从事事业单位职工的主要构成学历存在差距,有些是高中毕业、有些是大学毕业、中专毕业,因为学历不同,因此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事业单位每年的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但是缺乏对差异化人群的培训定位,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的培训机会太少,接受知识也都是形式化的教学。因此,事业单位职工缺乏培训机会,缺乏正确的培训引导,是导致事业单位职工无法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主要原因。

(二)事业单位工作观念落后

事业单位的工作观念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意识较差,动力较弱,积极性较差的问题上。在事业单位内部每个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要符合工作机制与制度去按章办事,还要满足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交流,的确产生了很多工作积极性变差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中,大多数事业单位职工因为是稳定工作,对于处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又缺乏正确认识,因此事业单位职工经常在学习上存在抵触心理,无法正确对待自我的工作内容,然而培训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死板和枯燥,导致了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的动力下降。

(三)事业单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职工都是从事专业性的不同工作内容,对思想政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事业单位在招聘职工的时候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水平要求也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不是很高。职工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缺乏思想政治引导,政治敏锐度就会下降,对待工作也会存在懈怠情绪。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职工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事业单位得到快速发展的动力,学好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事业单位职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加强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观念的一些建议

(一)开展事业单位思想政治观念实践教学

在事业单位中开展职工思想政治观念培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他们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将二者合理分配、协调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让学校、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培训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培训讲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因此,事业单位 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培训,由有经验的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培训教师从对外联络开始,“手把手”示范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让培训老师通过实践,真正探索到实践教学组织的要点,能在其中有所收获,并积极探索适合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利用事业单位职工的正确教学方法和正确理念树立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政治观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事业单位职工发展方案。

(三)不断丰富事业单位思想政治观念教学方法

篇7

1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我党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法宝。一直以来,高校都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工作内容。但是从高校教育实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创新观念与行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

2 创新高校思想教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要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工作就是创新观念,也是强化与改进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因此要创新观念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创新观念

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目前以人为本成为了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同时也是时展及社会进步之迫切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必然需求。但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目的性及功能性。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政治教育自身社会价值,忽视了完善人格目标价值。这种思想和当代精神存在差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受教育者从客体转变为主体,但是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属于主体性,受教育者并不被重视。这样忽略了差别性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2.2创新体制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构建出多维立体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发挥全方位、全员的育人功能。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经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针对招生规模快速增加,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发挥个各个管理部门作用。其一要所有教师参与进去,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在生活上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思想上给予解惑。其二要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之下,各职能部门与每个教职员工,必须要依据不同工作性质,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及服务育人作为责任目标。

2.3创新内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具备针对性与实效性,就需要合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相应显性课程和浅性课程两种课程并重。

1)在安排思想政治课程时,要制定出计划性显性课程,安排内容上要具有预定的内容、目的及作用。

2)相关教学人员要多选择校内外的德育工作或者活动,也可以在各个场合实施道德谈话。通过这些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要实现全面参与方式,各个教师都要参与进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程中隐涵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这几种方式都属于显性课程教育方式,高校也必须要重视潜性课程教育方式,必然某一些学校在校园环境中设置一些节约为本的园地,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节约的重要性。

3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行为创新

各个高校要创新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要创新观念,还必须要将这种观念落到实处,从行为上体现出真正的创新。

3.1创新工作方式

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保障就是要创新工作方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模式。因为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学生的思想越来越难控制,现在很多思想工作者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因此这样极难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工作中大力调动学生教育的主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实践领悟先进政治思想,在学习中树立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及人生观。

3.2通过多姿多彩实践活动创新技能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实践就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果学校不重视教学活动必然让学生创新思维枯竭。因此各个高校必须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探讨和实践。大学阶段学生自身主体意识不算增强,并且他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世界各个地方信息,接受事物比较容易。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到社会各种问题中去,鼓励他们注定参与到社会实践去,在实践中树立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比如针对事情,学校中各个学生观点不一,学校就以中日是否该开战进行辩论赛,最后给予正面引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3将单一教育目标转向全面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高校学生不但具备政治观,还有价值观、道德观、心理及爱情等各种复杂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教育者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并且采用科学态度去对待。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塑造时代精神,包含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及进取精神等,通过全面发展来树立学生理想、坚定信念,只有学生的都了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3.4将封闭性教育朝着开放性教育转变

21世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到新要求,不仅仅要做好日常教育还要重视社会实践、人文科学及校园文化几个方面建设。如果只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与人生是不够的,还要从意志上、情感上去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自身情感,充实学生精神生活。现在各个高校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情操,可以净化、激励及升华学生的精神,同时学校也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达理、激情及明志,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学生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要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而创新教育必须要从观念和行为上入手,将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最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释放他们自身潜能,成为现代化所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琴.新世纪必须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5).

篇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而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强化素质教育并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正处于思想观念日渐成熟且接受性较强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积极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很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而“以人为本”观念指导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坚持了科学发展观来进行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在培养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特长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科学合理的信念、意志与价值观、社会观等。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并培养正确价值观与信念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创新的基础理论依据,确定了全面发展在德育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指明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注重人本思想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人的重要举措,辩证地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客体做了合理定位,不仅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自觉培养成道德行为约束的主体。另外,人本理念还突出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注重人的自我完善与充实,是为了对学生人格健全的实现。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职业院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而言是相当必要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关键,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以人为本”理念首先肯定了学生在职业院校德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受到尊重并被肯定的民主教育环境氛围里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与优势,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树立并培养正确合理、科学积极的价值观,学生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中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设置的教育教学任务驱动下,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自觉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将德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负担而产生敷衍的心理,通过人本思想的指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自身人格充实与完善的过程中,使其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中体验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与个性发展。

(二)增强文化认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叛逆青春期,尤其在对许多思想观念都容易接受但是非对错观念并不是很坚定的年纪,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或是对现有的社会文化等产生抵触或排斥,因此,基于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到自身作为我国国民的基础上理解社会文化,通过人本思想指导来进行德育活动的实际开展,可以让学在感觉受到尊重与重视的心理驱动下,自觉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自我认同、自我实现来树立正确积极的信念与价值观,并在客观认识社会文化的前提下增强文化认同感。并通过自觉参与、自行探讨来理解与认识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在充沛的认同感与骄傲感驱动下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推广与弘扬心理。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

现代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普遍具有叛逆心理,而且在物质生活充沛的情况下,很少能培养起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甚至还有部分会产生逆反心理。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若没有正确合理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不积极正确的心理或信念产生歪曲,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学生来说会产生抗拒与排斥心理。以人为本的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意识到自我人格充实与完善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自觉接受正确合理的引导,然后在科学积极的引导指示下完成自我完善、自行探索的过程,在正确引导下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综合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在爱国情操的驱动下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人文本理念下开展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弘扬推广,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因此,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相当必要的,在人本思想驱动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活动,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学坤.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举措[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4).

[2]陈薇薇.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篇9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的观念,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深思和警醒,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体系

构建完善的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模式,这是真正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最有效的举措之一,为此建议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首先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要真正把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注重学生工作的人性化,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理解,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态,使之可以感受到心灵温暖,要始终秉持耐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即使面对思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学生,也要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并尽量采用多感染、少训责的工作方式,避免伤及到学生的自尊心;最后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从上至下,真正把学生的思想成长放在重中之重,比如在新形势下,可采用网络对话式、个别谈话式等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好的导航服务。

二、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注意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对人文教育氛围的营造,首先高校可定期请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加强学生思想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也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真正重视自己的思想波动,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警醒;其次高校可在校园或礼堂内多悬挂一些学术大师的画像和富有哲理的大师语录,还可通过校园雕塑、板报等形式,为师生营造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最后要注意利用现代手段加强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指引,比如通过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加强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宣传,还可把最新的人文理念、人文资料等下载制作成精美的教育文本,供大学生浏览和欣赏,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更新观念,提高人文素养。

三、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做深刻的了解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当前象牙塔中的学子们思想状况纷繁复杂,因此要真正践行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必须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做一个深入彻底的了解,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认同的道德修养和情操与自身实际行为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调查的结果也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同,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认识的进步与实际行动之间、文化知识的占有程度与文化修养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这似乎是一个很矛盾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学生行动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导致的;二是大学生思想中功利色彩较为严重,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带有过强的目的性,比如阅读某一本书是因为它对自身有好处才去阅读,而不是书籍本身的吸引力或者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无疑降低了阅读本身带给人的幸福感和享受感,体现在思想方面,就是现代的大学生在建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开始把能否满足自身需要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这种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自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三是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致使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增强,但是现实和理想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大学生在面对紧张的学业、就业压力,或是遭遇现实的打击和失败时,常常容易逃避现实问题,或是出现各种偏激、极端的行为等。当然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远不仅仅表现为以上几种,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因素。

参考文献:

篇10

1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思想的积极作用

人的思想观念驱使着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思想观念的引导,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承担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坚持本心,不会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为自身树立正确的职业梦想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得学生的就业观念变得更加的积极。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能够具有非常健康的心态,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满足我国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1.1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的步入社会,很多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高职院校的众多课程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将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选择和我国发展需求相结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全面性的了解,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方向,并且为自身标定一个远大的就业梦想,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对于高职学生就业思想的束缚。

1.2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具备的素质,很多人都说每一个工作人员就像是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你在哪里就需要锁紧哪里,为自身的工作负责。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高职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他们的社会经验还十分的缺乏,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甚至很多高职学生步入自身的岗位以后,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和职业道德的底线。追求其根本原因是高职学生在校阶段没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步入社会后对于自身的职业没有太多的热情,也不懂得什么是奉献,对于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都有着苛刻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实际的看清自己。对于不良诱惑的抵抗力很低,自身的工作不能够讲究诚信,这些都是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得学生具有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1]。

2 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对策

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越来越为重视,并且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观念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符合自身的就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成为一名社会需要,并且对社会发展奉献力量的人才。

2.1 将就业思想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

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只是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将其工作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将就业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中心,以及相关知识传授的媒介。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工作进行良好的规划,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得学生走出校园步入岗位后,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底线。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的意义所在,要学生深刻的体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于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使得学生的就业、择业态度变得更加的积极,不再对岗位工作有着太多苛刻的需求,使得学生具有的就业观念进行良好的转变,帮助学生创建合理的、科学的就业观念。

2.2 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家庭、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