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08:36: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引言
新一轮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深刻变革,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实现深刻变化。人工智能是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国家也将人工智能作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由于主要强调临床经验,治疗方式上也是因人施治,一人一方,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存在着发展的短板。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中医的信息化发展以及中医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机遇。如何用人工智能为中医研究应用赋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2大数据为中医智能化提供基础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大数据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在为人们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机遇。中医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结合是国家战略,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大数据产业,提升中医药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中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对“互联网+”中医医疗做了具体和全面的部署。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中医发展的智能化推动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医药数据的挖掘使用,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是一套深奥成体系的学术、临床体系,中华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大数据,是一座亟待开发挖掘的金矿。将这些丰富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对中医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是无与伦比的。其次,大数据结合中医的核心理念,实现中医的有序发展。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实质上是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因果关联分析,大数据理念恰恰可以反映关联及因果关系。中医生更多是临床过程的记录,在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和案例分析中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将这些经验通过大数据建模的形式刻画出来,将大大实现中医的智能化。最后,大数据为中医发展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提供条件。中医的发展需要标准体系的支撑,落点应该在于制定标准体系,促进共享应用,进而实现中医药大数据在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在更大意义上推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大数据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3运用人工智能促进中医研究应用的意义
人工智能和中医的结合,不仅可以对中医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促进、推广作用,也是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丰富和拓展。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对中医研究应用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推动中医的信息化发展。上文已经提到,我国几千年的中医研究建立了极为庞大且秩序井然的中医知识图谱,但是如何通过对数据价值的挖掘,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为中西药的信息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人工智能对发掘中医隐性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很多,比如医学影像、语音识别、病人看护等。延伸到中医研究和应用领域的还不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将大量的中医诊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拓展中医人工智能的市场前景。(2)有助于推动中医传承发展。可以说,传统中医存在传承、推广应用和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痛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知名中医的传承主要是流派传承或者人传人的方式进行,这种传承方式成长周期长,无法复制,规模化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而通过人工智能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痛点,可以将知名老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和处方经验进行整合,形成在线的辅助学习和辅助诊疗系统,带动更多普通医师提升诊疗能力,也可以帮助中医的传承及推广应用。(3)人工智能有助于推动中医诊疗智能化。诊疗是医学的核心环节。中医药的诊断流程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是望闻问切、采集信息;第二是四诊参合、辨证分型;第三是君臣佐使,构思方剂。不过,传统中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这意味着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利用人工智能,普通医师可以通过第一步采集到患者信息,进而借助网络实现规范化处理,后台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名老中医的辨证治疗的方式,给出一定的方剂建议,从而使一般医师也可以开出相对更有效的大处方。因此,也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放大中医产能的重要工具,是中医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4人工智能推动中医研究中智能化的建议
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应用数学、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的一门新型学科,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它是研究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职能行为,如推理、证明、感知、规划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来解决人类处理的复杂问题。人工智能紧跟世界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有关人工智能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国防建设、工业生产、国民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现已成为一个广受重视且有着广阔应用潜能的前沿学科,必将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大中专院校中开展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显得十分紧迫。迄今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工科院校中的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将“人工智能”列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由于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邮电、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因此,学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都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在问题需求的推动下,南邮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在人工智能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物联网学院所开发的现代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学院所开发的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与决策系统,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案例。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优选教材
目前,国内有关人工智能课程的中英版教材种类非常多,遵循实用、简单、够用的原则,再经过授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调研,我们选用由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作为南邮本课程的授课教材。本书覆盖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包含知识表示、搜索推理、模糊计算、专家系统等。本书主要针对计算机、自动化、电气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学生所编写,内容基础,难度适中。蔡教授所编写的这本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做到了内容新颖、简单易懂、兼顾基础和应用,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是恰当的、正确的。
二、考核方式
在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这门课大都选择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学生对人工智能这门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选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打消部分学生想在期末闭卷考试中通过作弊手段来完成人工智能这门课考核的侥幸心理,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考勤成绩、课下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考核,从而杜绝了“一纸定成绩”的现象。我们对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最后期末成绩是按如下权重来划分的:平时考勤成绩占10%、课下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只占60%。为了克服国家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避免学生“机械式”地的应对教学和考试,我们对考试题型进行了调整,不再是以往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而是改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题型为主,这样学生只需要在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思维来解题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国家目前正在提倡的应用型教学导向。
三、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本科生而言,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所需要讲授的内容实在太多,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必须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它的具体应用。因此,我们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的概述、知识表示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包括神经元网络计算、模糊智能计算、专家知识库系统、机器语言学习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和安排,使得授课计划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需求。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在选修“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时,每个学生的心中所想各有不同,这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兴趣还比较强烈,但随着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抽象,学生逐渐对这本课的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上课时间不去听课,使授课教师对教学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在开课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验条件,开课前给学生演示“机器人医疗服务”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们看到机器人能够给病人提供多项人性化的服务,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发医疗服务机器人多项关键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开课前能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二) 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往往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们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教材内容,应用公式、图形、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电脑和投影机显示出来,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这门课具有针对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琐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该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组织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南邮自动化学院梁志伟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片段;让学生在线观看北京大学工学院谢广明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自主视觉机器鱼”录像片段等。在讲解某些重要的求解算法时,借助Matlab软件和投影机,直接展现该算法的求解过程,从而改善了课程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提倡课堂辩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多次组织课堂辩论,辩论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困惑、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中的市场前景等。如组织了“电脑PK人脑”“电脑是否让电视消失”“电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等一系列辩论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角色变换为“主动参与”角色,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各个大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会授课中的各种智能控制算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人工智能教学计划安排了4学时实验课,设置了“传教士和野人过河”“机器人路径规划”这两个人工智能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2个实验题目的编程,并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学生动手实践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智能算法的理解。
人工智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五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了总结。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们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对于指导新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路小英,周桂红,赵艳等.高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66-68.
[3]马建斌,李阅历,高媛.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30-332.
在过去的十年中,AI / ML领域吸引了业界极大的兴趣,相关应用和商业整合快速发展。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的人工智能的概念。然而,这个领域内已经出现了几次停滞。所谓的“人工智能冬天”往往是由于技术,基础设施或方法的局限性而产生的。 AI / ML 的最新突破始于 2006 年左右,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受人脑生物学的启发,ML 的一个子集以分层神经网络(NNs)为基础出现。深度学习技术是 AI / ML(如图像识别,搜索引擎,药物发现,深度强化学习)几乎所有当前前沿研究和成功应用的背后的技术。 ML 问题的新研究方法,计算能力的巨大进步,数据数字化和可用性的急剧增长,使这一进展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AI)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专注于创建一个能够感知其环境并做出决策的智能机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标。 机器学习(ML)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一个子领域,它使计算机能够反复学习,改进预测模型,并从数据中发现洞察力,而不需要人类编程。 作为个人,我们已经每天与语音助理对话,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接收电影或餐厅推荐以及许多其他实例,已经与 AI / ML 应用进行交互。 ML 可以根据训练算法的方法分成三个子类别:
1、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方法,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在一组标记的数据上进行训练(例如用标记的图像训练图像识别系统以识别狗的图像)。
2、无监督学习
在无监督学习中,算法用未标记的数据进行训练,并且必须确定数据集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组(例如通过将手写数字分为 10 组来进行识别)。
3、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从没有训练数据开始,这意味着机器必须通过经验和迭代试错来学习执行任务,同时最大化长期奖励。
在近期内,我们认为 AI-ML 中的监督学习应用将继续在面向消费者的方法中发展和完善,专注于任务自动化,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些公司将生产出最具商业可行性的 AI / ML 产品,并将发生许多垂直行业的收购。 然而,我们认为最大的 AI / ML 市场前景将来自潜在的扩张到大量的企业应用和新行业。
无监督和强化学习的机会在垂直领域出现。虽然这些技术的扩散仍有相当多的障碍,但是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强化学习最重要的早期成就之一是来自Google 的 DeepMind 的 AlphaZero。这个算法纯粹模拟下围棋。进一步的潜在强化学习用例可以改善传统的解决方案,包括资源分配问题,大量的个性化用户界面(医疗保健,标题,广告等内容),以及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虽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商业产品方面存在障碍,但 AI / ML 最新的概念证明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这已经通过流入自动驾驶车辆领域的资金量得到证明。以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和投资人最能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世界。
也就是说,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所需的计算能力,许多应用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硬件:量子/高性能计算和混合计算(GPU / CPU / FPGA / TPU)以及分解技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正在取得进展。
VC 趋势
AI / ML 领域的风险投资清楚地表明了过去十年来在垂直领域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热度。 在 AI / ML 的 643 次 VC 投资中,2017 年已经公布 60亿 美元的投资。
美国 AI / ML 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和金额变化情况
与当代的技术突破并驾齐驱,投资数量以几乎呈指数级增长,比 2008 年的水平高出 12 倍。所有轮次的投资都在增加,但绝大多数的增长都是来自天使和种子的早期阶段。尽管最近主流媒体对 AI / ML 的曝光率已经大幅上升,但很明显,垂直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即使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细分市场。一些较大的公司已经在执行商业产品,例如在线贷款商 Avant 和旧商品交易市场,而其他许多公司正在努力改进工具,扩大其应用和产品供应。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提供了基础,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确定可行性和用例的初始阶段。此外,由于每个数据集的独特性,AI 和 ML 技术在企业中的执行通常需要高度的定制化,这阻碍了早期的广泛采用。
美国不同投资阶段 AI / ML 投资事件
人工智能企业的估值增长速度与风险投资市场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后期阶段。 造成这种异常的一个原因是 2013 年和 2014 年有大批 AI / ML 公司获得投资,其中包括 Palantir 多个轮次的融资,并且还有大量的后续轮次的跟进。 此外,垂直市场仍然受到早期阶段公司的支配。
不同阶段美国 AI / ML 公司的估值中位数
退出
经过多年稀少的退出事件,过去两年代表了 AI / ML 退出环境的新时期。 直到最近,AI / ML的退出才成为典型的风险投资周期的一部分,因为风险投资通常会在开始增长的时候流入垂直市场,随后企业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战略收购方。 这是关键的,因为 AI / ML 退出目前几乎完全是通过战略收购来实现退出的。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因为目前的科技巨头正在努力支持他们内部人工智能产品。随着在软件/互联网领域以外的公司意识到将 AI 整合到其业务中的潜力,将进一步推动收购事件。
美国 AI/ML 市场退出事件
2016 年和 2017 年的最大的退出事件都发生在自动驾驶领域,通用汽车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Cruise Automation,Aptiv 收购了 NuTonomy。 同样重要的是要指出,Cruise 被收购占到了 2016 年 AI / ML 退出金额的近 40%。
美国收购 AI/ML 公司最多的企业
局限性
在垂直领域,主导的情绪是积极的; 但是,有一些限制可能会减缓 AI / ML 在所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AI / ML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往往伴随着宏伟论调,即过度地强调短期影响力,暗示着失败是不可能的。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是危险的,因为现实的预期时间和有效的失败管理应该成为实施企业 AI / ML 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涉及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或其他算法错误可能会损害公众对该技术的认知并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包括延迟执行。
AI / ML 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人类不知道机器在想什么,例如我们无法解释深度学习网络做出任何一个驾驶决策的原因,即使是设计它的工程师也不能。假如有一天,自动行驶中的汽车突然撞向一棵树,或者在绿灯亮起时犹豫不决,不肯前进,那我们连找出原因,进行解释的手段都没有。 这被称为“黑匣子”问题的情况,这掩盖了审计和机器行为的责任。
AI/ML 能够减轻人类处理艰巨任务的负担,但是广泛采用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将抢走人类工作。虽然这可能最终发生在一些职业上,但人工智能的进步很可能会改变工作的性质,而不是消除工作。就像在互联网应用泛滥之前没有人拥有“社交媒体经理”或“主播”这样的职位,AI / ML 的出现将会产生以前不为人知的行业和职业。
展望未来
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在工业控制、通信设备、医疗仪器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兴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等都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但就目前来看,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关于嵌入式技术方面的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往往过于注重软件方面的程序开发,忽略了硬件嵌入式技术的研究和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CDIO功课教学模式为基础,探讨了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CDIO模式概述
CDIO模式属于一种工程教育模式,是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突破性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四年研究获得。CDIO模式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四个过程,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对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各个阶段进行学习,实践性较强。
CDIO理念继承了欧美先进工程教育改革观念,创新性的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教学标准,对于提升功课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
就我国来看,工科教育体系需要积极培养出与世界接轨的工程师,但我国工科教育实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过于注重理论和轻视实践,过于注重学习而忽略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积极学习并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
二、基于CDIO理念分析计算机硬件课程存在的问题
CDIO的核心为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基于这一理念,分析我国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设计能力培养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计算机系统复杂度提升,传统软硬件相隔离的设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计算机系统要求。计算机系统平台搭建、软硬件协同设计等成为主流设计思想,但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相关课程缺乏对学生这种先进设计能力的有效培养。
2.2缺乏可编程芯片设计能力培养
我国工科高校开设计算机硬件课程很少涉及到关于芯片编程的实验课程,仅有的实验安排在大肆,但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学生毕业设计不涉及到芯片编程就不会认真学习,这就大大弱化了对学生可编程芯片设计能力的培养。
2.3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收到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大多针对的是纯硬件逻辑,缺乏横向功能拓展和纵向功能延伸,给予学生的创新空间较少,学生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完成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设计。
三、嵌入式技g发展现状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其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具体应用为核心,软硬件可进行裁剪来满足应用系统的相关要求,例如功能要求、稳定性要求、功耗要求、成本要求及体积大小要求等[2]。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与各行各业应用的有效结合,其应用前景广泛。
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得计算机分类模式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按体积进行分来变化为通用型和嵌入型两类,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例如医疗领域、航天航空领域、军事领域、工业控制领域及金融领域中都能够看到嵌入式系统的身影。嵌入式系统中软硬件结合,要想从事此项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具体来说如下:
一方面,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硬件专业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以硬件设计和开发为主,开发硬件驱动程序,对硬件原理掌握较为清楚,但这些人才对复杂的软件系统往往能力较差,例如复杂应用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等。
另一方面,是偏软件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上造诣较高,且如果软件方面人才掌握了相关硬件原理,完全可以自主开发硬件驱动程序,硬件设计完成后则需要依赖于软件实现系统功能。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将硬件设计部分外包,硬件设计能力较弱,对硬件有所忽视,这就造成市场上对硬件嵌入式技术方面的人才短缺。
四、基于CDIO模式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发展方向
4.1无线网络技术
近年来,移动设备发展快速,无线网络也随之发展起来,人们对无线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软件系统是否能够支持无线网络也成为了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关键所在[3]。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无线网络应用将成为嵌入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WIFI、蓝牙技术及无线传输技术等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传输距离大多较近,这就需要在未来研发的过程中着重解决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例如3G协议栈的开发等。
4.2网络互连技术
在嵌入式系统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接口受到关注,传统的单片机难以满足对互联网接口的要求,从而催生了各种新型的嵌入式系统,例如微型处理器,从互联网接口方面来看,嵌入式处理器能够支持TCP/IP、USB、CAN、IEE1394等多种通信接口,一些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甚至能够同时支持几种接口,但同时也需要一些硬件驱动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轻松上网,打破众多用户上网的时空限制。
4.3人工智能技术
归根结底,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就是满足人类相关的应用服务,人工智能化的发展和使用则能够提升嵌入式技术的服务水平,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或产品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扩展嵌入式系统的服务应用范围。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的结合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较为成熟,能够降低手术病人受到的伤害[4]。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自动控压装置、自动控温装置等智能化仪表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都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仅涉及到原油的硬件课程,还涉及到后续嵌入式技术理论知识和嵌入式设计开发等。本文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理念,探讨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方法,具体来说如下。
5.1学习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对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研究和学习,而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其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嵌入式基本知识的学校至关重要。
嵌入式系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为传统的实时多任务系统,即RTOS系统,主要包括Vxworks操作系统、Tornado开发平台等;其二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其不仅可以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免费,支持的软件众多,这会大大降低嵌入式产品的开发成本;其三为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如Microsoft等,其进入嵌入式市场前景良好,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于近几年才被研发出来,但却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尤其对于智能手机、显示仪表等对界面要求较高,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嵌入式系统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嵌入式软件整体开发环境情况和开发平台,形成对系统开发理性、直观的认识[5]。
5.2 ARM技术及嵌入式微处理器
当前嵌入式处理器种类较多,例如ARM处理器、MIPS处理器及PowerPC处理器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器当属ARM,ARM有着四个通用处理器系列,不同系列能够提供的性能有所差异,但基本覆盖了大多应用领域,有效满足了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需求。以SecurCore系列为例,其专门应用于对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合。因此,应当让学生积极学习ARM技术及相关嵌入式微处理器结构,为后续产品设计研发实践奠定基础。
5.3指令系统与硬件电路设计
一般来说,ARM微处理器有两种工作状态,且其能够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随时切换,第一种工作状态为ARM状态,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处理器执行的ARM指令为32位字对齐指令[6];第二种工作状态为Thumb状态,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处理器执行的是Thumb指令,属于16位半字对齐指令。两种状态下指令有着一定的关系,即Thumb指令集合为ARM指令集合的功能子集,但相较于等价ARM代码来说,其能够有效节省存储空间,节省比例能够达到30%-40%之间。
对于嵌入式技术来说,其软硬件可以裁剪,因此应当做好硬件电路设计工作,通过有效的硬件电路设计来获取最优硬件组合,提升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性能。
除了上述提到的说那个方面之外,数字电路、数据结构算法及汇编语言和编程语言等也较为重要,需要在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中有所侧重。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计算机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以CDIO模式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嵌入式技术发展趋势为依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嵌入式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苏英.基于CDIO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0):218-219.
[2]杨伟力 李伟民 杨盛毅.基于CDIO理念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改革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6):56-57.
[3]徐武雄.基于CDIO的地方高校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室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98-99.
在当今社会,人们正逐渐扩大产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由原来的配件生产、服装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始探索新领域的应用价值。由于产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生产工序更加全面化、流程化,使得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稳步提升,更符合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实际需求。电气自动化的引入,能为产业机器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1产业机器人的概述
产业机器人,又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各项电气元件进行控制,以实现智能化操作的目的[1]。产业机器人最早的使用记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61年,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和乔治•德沃尔两位机器人科学家将发明的机器人“尤尼梅特”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中使用。虽然早期的产业机器人并不能进行复杂操作,仅能用于重复捡拾零配件,但这一事件成为了产业机器人应用的开端,约瑟夫•恩格尔伯格也被尊称为“机器人之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也为产业机器人带来了重大变革。传感器的使用让产业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得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参与也扩大了产业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人工智能的引入,使产业机器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产业机器人由于可替代工人应对各种繁重、枯燥的工作流程,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广。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产业机器人在动力机械与计算机后续发展中,衍生出全方位延伸人的智力与体力的新时代生产工具,这是实现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方式[2]。再加上其精准的操作性优势,可在制造过程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且逐渐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力资源损耗,对提升企业效益、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概述
2.1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属于工程技术中一门专业,是由电气信息领域引申出的一个新学科。早期的电气自动化多应用于电气设备及电子行业,电气自动化通过对信息的搜集,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情况[3]。再加上与自动化相结合,就能在自动化控制和机电管理等高精尖行业中发挥出其巨大的潜能。通过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探索,电气化自动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常见,由于其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所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2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重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包含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安全性与先进性是其设计的关键所在[4]。在硬件设计上,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实际用途,从使用环境、设备功能、操作流程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保证稳定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打造成适合制造需求的产品设备。在软件设计方面,要体现出产品的简便性,因为设备是供日常生产生活使用的,所以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性是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制造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特点,提升控制者对设计方案的满意度。将硬件与软件合理结合,同时关注到安全性和先进性两大重点,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的最终追求。2.3目前我国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虽然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上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自动化领域当中,以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结构模式,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大范围应用[5]。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生产制造的革新,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已初见成效,有望在未来实现技术升级,改变现状。
3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
3.1产业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应用。传统的产业机器人多从事单调、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可加强其运行稳定、精确定位、复杂装配等功能,实现传感系统的升级。比如,提升产业机器人的触觉传感能力,使之接触物体时更加敏感,灵巧性和能动性更好;强化视觉传感功能,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温感、光感、体感等因素综合分析,辨别自身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装声呐、红外、蓝牙、GPS卫星定位等技术,使产业机器人突破传统限制,为人类社会提供医疗手术、货物配送或救援定位等服务支持。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产业机器人进行系统编程,还能充分发挥机器人内部的各种元器件的组合效果,跳出传统加工制造的思维限制,实现技术革新。3.2产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扩展。以往产业机器人多应用在简单的电气控制、电气设备管理以及工厂制造等领域。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条件制约了产业机器人的功能拓展,使其一再重复乏味的工艺流程。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产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升在原有电气行业中的影响力,而且还能扩大在其他领域的影响范围。以电气行业为例,电气自动化技术可改变以前电气设备连接复杂的困境,使用电气控制器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故障预警服务和自动排查功能,解决报修时人工逐一排查的难点;同时,集成电气控制系统,使自动化理念更好的融入产业机器人制造当中,实现真正的一键式智能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各种新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包括高精度运动控制、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高可靠性实时通信网络、复杂设施设备系统仿真技术等[6]。将电气自动化与医疗、配送、救援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也能提业机器人的跨领域服务,如果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市场应用前景。3.3应用于精密零部件制造。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联合应用,可保障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提升制造业的现有加工水平。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能辅助产业机器人由简单加工逐步走向深度研制,开发全数字开放式控制系统,能正确测量零部件的大小、规格等数据,实现精密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而且,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产业机器人也能在制造期间通过前端反馈,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数据库,在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逐步提升行业水平。3.4培养产业机器人的自学能力产业机器人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还能增强机器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托机器人—环境交互、人机交互等系统的技术支持,产业机器人能与外界环境协调联系,执行装配、监测或是较为繁杂的组合任务。通过云端服务器的连接,能更加自主化的判断所处环境形势,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需求。
4未来发展趋势
4.1产业机器人的未来趋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产业机器人的应用肯定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并且机器人的数量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机器人必然会在现有基础上整合更多的技术功能,使用范围变得更加专业性,分工也更加具体明细。从之前的单一重复操作到现在的精细化加工,由此可见,产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会逐渐开始由单纯的体力劳动角色向更多的脑力劳动角色转型。4.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未来趋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由当初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而且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通信行业、仿真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和计算机行业的联系也逐渐增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4.3实现全行业覆盖。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出人机协作、自主化的优势。毋庸置疑是产业机器人未来必然会进入到一切原本以为人类才能够进入的领域.从事非线性的工作,甚至在决策领域发挥作用[7]。除了已经基本全面使用产业化机器人的农业耕收、装配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外,产业机器人已经在新闻、医疗手术、航空航天这些行业接管了人类的部分日常工作,例如,自动即时短讯、提供精细化手术治疗、提供航空航天对接帮助等等。因此在未来,机器人会逐步实现对人类社会全行业的产业化覆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5结语
产业化机器人属于时展的产物,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经过人类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单一行业发展而来,并结合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就目前状况而言,二者相互融合已经能够各取所长,节省更多的的劳动力资源和时间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不仅有利于实现技术的交融与变革,而且更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具备广阔的未来应用前景,能实现更多行业的技术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朝着智能化社会的方向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曲连君,张杨.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35):2.
[2]王鹏凯.解析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14):32-33.
战斗早已打响。复华控股之前,传统的健康机构、医药厂商、保险公司甚至是地产大鳄都已经以各自的方式布局健康管理领域。人们谈论的已经不是单纯地要如何切入这个领域,而是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入局者的实力,还有耐心,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复华标准生命就是这样藉此而生。 资本蜂拥
近年来,布局健康管理的企业机构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泰康人寿、新华人寿这样的保险公司,又有石药、盘龙云海、太极、天士力等药企,修正更是全方位布局产业链。另外,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机构也以体检为入口,向健康管理产业链纵深发展。
行业之外,也不乏海航集团、万达集团这样的“资本大鳄”有意布局。智能设备商们也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争打健康管理牌,阿里健康、百度医疗大脑等平台的出现也使得健康管理行业的形势更为复杂,竞争更为激烈。
所幸,行业蛋糕足够大。
2014年7月,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在与媒体交流时称,一个健康管理中心从开业到能够盈利的时间预计是3年,但从新华保险最早开业的西安、武汉两地的健康管理中心运营情况上来看,这一期限可能会更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此前也曾表示,健康管理前期肯定投入比较大,并且前期不可能有迅速的回报。
同时,由于健康管理的专业性很强,行业相关性更大的企业在起步阶段可能看上去更容易获得优势。比如传统药企,在健康行业拥有品牌以及产品质量上的先天优势,而大型险企拥有和健康管理高度相关的寿险、健康险产品以及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优势。
不过,业内的普遍观点,现在没有哪一家能真正做好健康管理四大要素检测、评估、干预、跟踪。健康管理市场前景非常好,但目前基本仍处在砸钱阶段,市场中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取得足够的市场地位,成为行业标杆。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复华标准生命充分发挥的市场空间。致力于大健康、大产业的复华控股,如何打通旗下各板块的资源,相互导流通融发展,如何将其他产业资源充分融入到健康产业,这些都关乎复华标准生命的未来发展。 差异化定位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鼓励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同样是在2016年,复华控股已经开始着力搭建高端健检、筛查及健康管理平台,为国内高净值人群提供私人定制化的健康管理和高端服务。
据介绍,此次上线的“复华标准生命”的定位即为高端健康管理,涵盖高端体检、三大筛查、私人医生、国际权威绿色通道等业务范围。
“复华标准生命以高端体检为入口、以健康管理为核心、定制化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成功人士和保险客户提供全球化健康管理服务。”复华标准生命董事长张锦枫介绍说。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扔维持两位数增长。而金融投资、旅行度假和健康养生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工作以外最感兴趣的三大话题。
市场上,针对高净值财富人群的高端健检、筛查及综合医疗服务机构,仍有较大空缺。
瞄准高净值人群健康管理的复华标准生命,发挥好各个板块之间的协调效应,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行政院长王彬也表示,行业企业、管理者也应具备资源整合、发展全产业链的素质能力,在大健康产业投资大潮中,进行冷静的投资与管理。
此前,复华控股在多产业领域均有布局,借助全球化网络及强大的产业运营能力,领先布局中国文旅地产、大消费等行业,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精英成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楦椿标准生命提供了客户基础。
视频会议发展新方向
随着企业跨地域业务的发展,企业用户需要快速高效的交流沟通,视频通信业务的需求随之增加。由此,市场出现了很多视频会议系统,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微软、思科等国外视频会议系统,而国内近些年来也有很多厂商在深耕此类视频会议系统市场。随着技术进步,这些国内厂商的视频会议系统无论在品质、功能,还是在市场渠道方面都在逐步完善,成为众多国内外视频会议系统用户的新选择。
传统硬件视频会议复杂、封闭、昂贵且操作复杂,对于网络的要求很高,沟通限制在会议室对会议室之间。但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云服务供应商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云服务,很多视频会议系统开始转向“视频云”会议系统。那么,“视频云会议”到底能为用户带来哪些好处呢?“视频云会议”能够使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终端,便捷、高效、高性价比地召开或参加一场多方的网络视频会议,使用户之间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视频云会议”将深远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在家远程办公更加普遍、外包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沟通更方便,跨地域团队协作更高效,企业差旅和会议成本更低。云视频会议替代传统视频会议是必然趋势,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沟通的新常态。
在传统视频通信领域,包括思科、宝利通(Polycom)、华为、中兴、科达等占据了很多市场份额。而近几年,在企业通信云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这些传统业务厂商受到了一些冲击,出现了很多变动。在国外市场上,去年上半年,澳洲软件独角兽公司Atlassian收购了开源视频会议服务公司Blue Jimp;去年底,IBM收购云视频服务商Clearleap以提供企业会议服务;今年7月,Siris Capital以2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宝利通。不仅国外市场上演收购大戏,国内市场也热闹非凡:去年3月份,北京创想空间商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全时)收购了深圳市视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视高);今年6月,齐心集团收购银澎云计算公司(好视通);11月,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63企业通信)收购了展示互印R陨险庑┒允悠翟苹嵋橄低彻司或者业务的收购行为仅仅只是开始,视频会议转型SaaS模式将会更为普遍,在SaaS视频云会议服务领域有望产生大型SaaS企业。
企业协作和云计算的发展把视频会议带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也给新兴企业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随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舒骋表示:“很多日常业务的沟通和协同都需要有视频,当用户应用致远的OA系统、用友的ERP系统、畅捷通的工作圈、小微的财务软件、六度人和的社交化的企业管理云平台等软件时,或许需要有通信云的东西叠加进去。” 随锐科技正是看准了这一风口,全力推进视频云业务。
市场广阔需深耕
当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融合时,在中国,企业互联网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中国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舒骋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互联网+各行各业”成为企业互联网发展的驱动力。企业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会更多地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驱动,配置企业资源,形成强劲竞争力。
第二,以员工为本,为基层员工赋能。让基层员工把市场信息快速传递到公司决策层,让基层员工能够更多、更快地了解公司的战术和策略。
第三,以数据为驱动力。用数据驱动优化企业管理的流程,无论这种转变多么缓慢,涉及范围多小,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实时运营,尤其是对生产型企业。实时运营的前提就是企业互联网内部的信息系统的数据流要通畅。数据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撑点要充分,并且可以时刻支持决策层做相应部署。
“根据随锐科技三年来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教育、医疗和政务将有很多市场机会。” 舒骋表示。
首先,教育是个大市场。把通信云和视频云融合到教育领域中,无论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是培训,都需要视频通信的实时在线的通信产品、会议产品、视频教室产品和直播产品等。
其次,医疗是个大市场。国家现在鼓励多点执业,特别是国家鼓励医疗资源下基层,视频通信可以解决很多千里之外的诊疗问题,随锐科技看到现在有大量的互联网医疗机构需要为其提供可靠、稳定、随时随地的视频通信解决方案。
最后,政务也是个大市场。国家进行“三公”改革,严格规范了公车使用。此外,国家还改革了现有的政务运作方式,通过会议室系统改变政府部门开会的方式和任务部署的方式。
开疆辟土需伙伴
在政务领域,随锐科技看到了很大的市场机会。但全国那么多县,随锐科技在今年仅做了几十个县的政务云。要让随锐科技的视频云解决方案覆盖到全国更多县,这是做非常大的市场。在政务云方面,据随锐科技保守估计,中国一年会有1000亿元的通信云和视频云的市场。随锐科技没有能力去覆盖那么多区县,都得靠合作伙伴去推进。
舒骋介绍道,随锐科技从两年前开始发展合作伙伴,从10个开始,到今年的367个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包括分销渠道伙伴、行业定制伙伴、产品融合伙伴、硬件供应链伙伴和企业生态链的每个环节节点上的重要伙伴。
目前,随锐科技直接服务和覆盖的企业用户仅30万人,随锐科技通过建立合作伙伴生态链覆盖的企业用户数达到了300万。虽然距离7000万用户的预期数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说明随锐科技的市场前景广阔。而这7000万用户仅仅是中国的企业级用户数量,在全球还有更多的企业级用户市场需要随锐科技和其合作伙伴去开拓。
舒骋表示,随锐科技的定位就是用视频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公共机构解决开会问题,就像滴滴解决出行问题,阿里解决购物问题,腾讯解决社交问},百度解决搜索问题。这是随锐科技目前的定位,这个市场份额多达数千亿元。随锐科技两年前重新梳理了愿景,希望通过随锐科技的解决方案,用融合、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连接。
企业级应用的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来,而厂商与合作伙伴的共同目的就是促进企业互联网的发展,使随锐科技、合作伙伴和用户实现共赢,大家在这一生态链的每个节点上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倡议创立企业互联网标准
企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公司不断涌现,满足了各种企业用户在互联网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逐渐在市场中自然形成了企业互联网生态链。在此过程中,大量的企业互联网科技产品的出现,也给海量企业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使用不同公司企业互联网产品时数据共享困难、登录账号繁杂、产品接口开发费力、信息安全风险较大、大数据平台分享与授权受限、诸多产品信息与流程融合不便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大量的企业用户转向企业互联网技术,也阻碍了各类别企业互联网从业者在各行业普及“互联网+”和“+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演F407 ?眼文献标识码?演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12-0068-05
一、引 言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载封面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将 3D 打印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同一时期,美国《时代》周刊将3D打印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将3D打印技术推上前台,引发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二、3D打印技术概况及产业特点
(一)3D打印技术概况
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切削等材料“去除法”不同,3D打印技术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运用特定的成型设备,将粉末、液体、片状等离散材料逐层堆积,“打印”出产品(如图1所示), 因此又称为添加制造(AM,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打印技术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用于制造模型,现在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该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产业、工业设计、建筑、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二)3D打印产业特点
虽然3D打印技术出现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3D打印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业态尚不丰富,行业成熟度低,但未来的成长性非常好,从整个产业来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产业链长,辐射带动效应显著。3D打印产业涉及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产业等诸多领域。仅耗材一项,就包括7个大类30余种工艺设备、几百种打印材料。产业应用辐射面极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典型产业,能够催生大批新兴产业。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应用角度来看,3D打印相关技术及设备都属于机械工程、自动控制、激光、计算机、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从产业链角度来看,3D打印技术领域与上下游相关行业领域关联十分紧密,带动作用很强。
科技含量高,带动制造业数字化变革。3D打印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制周期,能够迅速提升复杂零件的制造能力,使复杂模型的简单直接制造成为可能。3D打印技术显著提高了新产品投产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的研发成本。目前,一个预测观点在产业界广为流传,观点认为:未来的制造业,人力、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大规模集中化的工厂式生产方式将被摒弃,替代的将是更加灵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3D打印生产方式。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这种趋势称之为“社会化制造”,认为它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正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发达国家为解决其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难题,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 打印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希望通过这三项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巩固和提升其制造业主导权。3D打印技术随着工艺、材料与装备的逐渐成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美国是全球3D打印技术和应用的领导者。2012年3月,美国在“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中对3D打印产业作出重点部署。据美国权威3D打印行业咨询机构Wohlers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球3D打印机累计装机台数超过5万台,其中美国累计装机台数约占全球总量的50%,美国制造商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美国3D打印服务提供商Shapeways表示,他们已经“打印”了75万种产品,材料已经涵盖塑料、不锈钢、银、陶瓷和玻璃等。
除美国外,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加强3D打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澳大利亚在2013年制定了金属3D打印技术路线;南非正在扶持基于激光的大型3D打印机器的开发;日本着力推动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表1为2011年各国和地区3D打印技术应用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3D打印技术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对快速成形技术及设备进行研发,初具产业发展基础。已有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自主开发了成形设备并实现产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部分便携式桌面3D打印机已具备国际竞争力,进入了欧美市场。我国是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四个拥有3D打印设备的国家。但总体看来,国内缺乏能够制造工业级3D打印机的企业;一些核心部件,如激光器、光路系统等仍依赖国外技术;打印材料单一,与国外材料的品种和性能等方面有差距;缺少原创性的3D打印新技术及装备;应用宽度和深度不够,与量大面广的产品制造进程相比,还不具备价格优势。
2012年10月,亚洲制造业协会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权威科研机构和3D行业领先企业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鉴于3D打印技术的战略意义,工信部、科技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对我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开展专项研究,制定规划,在全国进行重点布局。
国内部分地区正积极绘制3D打印产业的发展蓝图。2013年3月,江苏省《江苏省三维打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推进方案(2013-2015年)》,并组建三维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南京市与中国3D产业联盟签署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总部基地和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建设3D打印应用中心、示范中心以及科普、教育、培训、加工等中心。武汉市抢先成立了“中国首个3D打印工业园”。东莞市将3D打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了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外,成都、重庆、长沙、青岛等地正在建设或筹建3D打印产业园。
(三)3D打印产业发展趋势
虽然3D 打印等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还不成熟,但在产品设计、复杂和特殊产品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已显示其独特优势,产业链已初具出行,整体产业发展迅速,其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3D打印技术以操作简单、成形精准、高效低耗等特点著称,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据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最新的年度报告显示,随着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市场需求的增加,3D打印服务的社会需求量将逐年增长,到2017年有望增长至50亿美元。近20年来,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过17%的速率递增(如图2所示),沃勒斯(Wohlers)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3D打印全球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其中3D打印机的销售量同比上升了25%,其中有38%产自美国,8.5%来自中国。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垄断形势正在形成。美国上市公司3D Systems和Stratasys,Z Corpration公司、Solidscape公司以及德国的EOS公司、以色列 OBJET Geometries等公司,是目前全球3D打印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几年,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正在一轮洗牌。美国Stratasys公司收购了OBJECT Geometries公司;3D Systems公司在2012年初收购了Z Corporation 公司和Vidar Systems公司。目前,Stratasys公司和3D Systems公司成为行业内两大巨头,Stratasys公司2011年拥有41.5%的市场份额。表2为国际最主要的5个3D打印企业或研发团队以及它们的技术优势。
四、天津滨海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是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近年来凭借区位、政策优势,发展势头迅猛,滨海新区具备发展3D打印产业的良好基础:
一是具有相应的研发基础。天津市拥有“天津快速成形技术工程中心”和“天津市激光技术工程中心”等快速成形技术研发单位。其中天津快速成形技术工程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始此项业务的科研单位之一,在激光快速成形、快速制模、快速铸造、快速测量、液压及光机电产品开发、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强度和流场计算、光弹应力分析、CAD/CFD /CAE/ CAM技术集成及产品优化设计等方面拥有较强研发实力。同时河北区的快速模具创新研发基地、塘沽海洋高新区滨海国际工业设计园等产业园区等也提出聚集一批3D打印企业。
二是拥有一定市场规模。目前天津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医疗器械、新能源、模具等行业对3D打印技术有一定的认知。全市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应用了3D打印技术。滨海新区在3D打印技术应用方面的企业,主要有霍尼韦尔、富士通、亚安科技、新巨升电子等企业。在3D打印技术研发方面的企业,有滨海高新区天津微深科技公司、天津滨海雷克斯激光等企业。
三是具备产业链向下延伸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已经逐步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从近十年3D打印设备下游应用行业分布来看,个人消费品(以电子行业为主)和交通运输设备占据主要份额;同时,医疗方面的占比在持续提升。而3D打印设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稳中有升。而上述几类产业正是滨海新区大力推进的优势产业,3D打印技术服务相关产业在新区发展,拥有广阔的潜在目标客户群,前景十分看好。
五、天津滨海新区发展3D打印产业的政策建议
根据3D打印产业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滨海新区推进3D打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3D打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深入调研区域内医疗行业、食品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等相关行业未来对3D打印应用的市场需求,明确滨海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思路,找出突破口,制定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滨海新区3D打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推进方案,制定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路线图。
二是加强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化。设立3D打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专项,开展相关软件、工艺、材料、装备、应用、标准及产业化的系统性攻关。推进建设3D打印技术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融合的新型数字化制造体系。重点围绕3D打印工艺优化和制件性能提升技术、高效打印制造技术、精度控制技术、符合材料零件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超限制造技术、生物组织打印制造技术等技术领域,加大项目资助力度。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探索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建设高水平研发转化平台。为促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拟选择10个工业城市集中建设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投资2 000万元,地方政府按照1∶1配套扶持。滨海新区应抓住这个机会,积极争取创新中心落户,借力亚洲制造业协会和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推动新区3D打印尽快走上产业化道路。同时,吸引清华、华中科技、西安交大、北航等研发机构在新区设立研发基地、检测试验平台,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率先布局3D打印技术及服务聚集区。
四是组建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天津市快速成型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激光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滨海雷克斯激光、天津微深科技公司等高校、企业,并邀请清华、北航、西安交大、华中科大、江苏紫金电子、杭州先临三维科技等3D打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领军者,组建滨海新区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联盟,策划举办国家级3D打印高峰论坛,3D打印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研发成果信息会、企业需求对接会等,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
五是培育3D打印产业龙头企业。目前,滨海新区在3D打印方面关键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资源聚集优势,通过开展3D打印技术专题招商引智活动,吸引海外3D Systems、Stratasys、Solidscape、Shapeways、EOS等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南京紫金立德、湖南华曙高科、杭州先临三维、深圳光韵达、北京隆源、上海联泰、无锡飞而康等企业,弥补新区在3D打印设备研发制造能力的不足。
六是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建设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基地,推动3D打印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重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分步骤、分层次开展示范应用,形成通用性、标准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在示范过程中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加快推进滨海新区3D打印技术、产业与应用协同发展,探索和积累3D打印机的运营和管理经验。
七是促进 3D 打印技术的社会化推广。从区域层面出发,营造良好的3D打印技术相关产业发展氛围。强化3D打印方面的教育培训,将 3D 打印相关技术纳入相应学科建设体系,加快培养 3D 打印技术相关人才。依靠相关行业协会、博览会、论坛等组织形式来进行 3D 打印技术和应用的培训,并宣传、推广3D 打印技术,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3D打印技术,产生兴趣,并逐步接受和使用相关技术。在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机构进行 3D 打印技术的展示、宣传和推广。发展 3D 打印服务机构,推广 3D 打印技术应用,为发展 3D 打印产业积累应用经验。
六、结 语
近来,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浪潮。发达国家为解决制造业竞争力下降难题,大力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 打印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希望通过这三大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巩固和提升其在制造业的主导权。虽然以3D 打印技术为首的数字化制造核心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还不成熟,但在产品设计、复杂和特殊产品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已显示出独特优势。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在区域发展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跟紧全球技术前沿,抓住这一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机遇,深入研究以 3D 打印技术相关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律,融入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业发展浪潮,从而加快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 Print me a Stradivarius[J].Economist.2011-02-10.
[2] The printed world[J].Economist.2011-02-10.
[3]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J]. Economist .2012-04-21.
[4] 刘厚才,莫健华,刘海涛.三维打印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9).
[5] 杨钊,孙洋,李晅煜.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城市, 2012(3).
[6] 杨钊,李晅煜,孙洋.关于天津滨海新区构筑产业新优势的战略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 2012(1).
A Policy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3D Printing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Yang Zhao
××此处填写论文题目××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绪论................................................................................................................................................................13
1.1×××.........................................................................................................................................................14
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15
2.1数值模型................................................................................................................................................16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机器人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绩
【摘要】在早期,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己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中国已经具备生产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的能力,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十分朝阳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机器人发展成绩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IFR)将机器人定义如下: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工作,应用于家庭或直接服务人称为(家政)服务机器人,应用于特殊环境称为专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机器人称为工业机器人[1]。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均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愈发重视。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也被认为是对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2]。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工业机器人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在1984年指出:机器人就是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是如今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对象之一,是高智商的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装备[3]。”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惊人,而且每年的需求量以30%的速度飞速增长。相关专家曾经预测,根据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趋势,在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预计可达到约十几万台套以上[4]。为了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迅速缩短,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站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国外的新技术,新思想,在此同时,国家的支持与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专业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超过50家,专门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超过200家上。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二、移动机器人
我国从八五期间开始研究移动机器人。虽然与世界上的许多强国相比发展比较落后,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我国投入大量人员,大力支持此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室外机器人的某种关键技术,我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例如:由清华大学研制的的智能移动机器人THMR-Ⅲ,Ⅴ型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从以前的一无所知,到逐渐引进,从初步引进到不断改革,我们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深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许许多多高智能,富有情感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更好地服务[5]。
三、仿生机器人
目前,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仿生机器人,主要分为3大类:仿生物、仿人和生物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凭借其灵敏的感知系统以及以及灵巧的行为能力对人类的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劳作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所以,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对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国内许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都进行了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在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大力支持下,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出了能实现简单操作作业和抓持的3指9自由度仿生手。仿生机器人在娱乐、服务,甚至军事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经成为21世纪机器人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
四、医疗与康复机器人
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首先开展了对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而我国在此方面的速度相比起来却发展较晚,目前,主要有一些研究所,高校以及一小部分企业正在开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哈工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对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其已经研制出十分优秀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此机器人可以模拟踝关节的运动姿态等规律、正常人的行走步态.清华大学的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对下肢训练器研究也比较先进,做了一定的深入探索,开发出肌电反馈控制康复器设备等优秀的康复机器人。我国的一部分公司如浙江金华、北京宝达华等企业也不断致力于我国的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康复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就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五、结语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通过查找文献,看到许多前沿的机器人,也看到了发达国家在机器人方面的成绩,认识到机器人行业对各行各业的帮助,深受启发。我相信,在我国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产业一定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Servicerobots[EB/OL].[2013-06-09].http://ifr.org/service-robots/.
[2]徐扬生.智能机器人引领高新技术发展.科学时报,2010-08-12
新松总裁曲道奎近日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他表示,当下全球机器人发展正处在洗牌的转折点上,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具备赶超国外企业的机会。“任何技术都是从萌芽到成长到成熟最后到衰退,但是机器人的周期终点还不得而知,在这样的节点下,主动走出去拥抱外面的市场才能实现共享和共赢。”
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应对全球化市场
曲道奎表示,新松为中国龙头,无论规模、技术还是人才占有,目前已是中国机器人的领航者。在全球范围内除发那科、ABB之外,新松市值排第三。目前新松正在国际化道路上布局,其三分之二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已经和2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多家国际化大公司如宝马、福特、米其林等成为新松的战略合作伙伴。
从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也只有10%,2015年上升到了25%!按照中国机器人“十三五”战略规划,到2020年要上升到50%。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企业早已在抢占国内市场,中国机器人企业与全球企业的竞争激烈。曲道奎认为,未来10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10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壮大的机遇期,中国机器人产业必须在这一阶段获得成长。
谈及中国机器人市场竞争无序的问题,曲道奎认为,企业竞争有市场可以调节,最怕的是地方政府太热衷,由于机器人是未来产业,容易一哄而上,这就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不利于应对国际市场。因此,我国要培育国际级的龙头企业,未来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数量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我国缺少国际上引导性或者标志性的龙头企业,这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核心力量。在曲道奎看来,中国3000多家机器人企业中,只有10%的机器人企业有竞争力,其余90%什么都不像,只是充一个概念。
曲道奎认为,做大中国机器人产业,除了核心技术以外,人才和金融资本是必不可少的,利用金融资本海外并购是一条做大企业的渠道,但最为关键的是并购之后的管理,由于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国际化上的欠账,并购后的企业在管理理念和文化上的冲突成为真正的障碍,让国际接受我们需要磨合的过程,关键是如何让这个过程缩短,所以跨国性人才的培育十分迫切。曲道奎指出,国家已经在机器人产业上做了一些重大布局和调整,新松将从体系和平台的思路上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机器人发展的历程相较于发达国家十分短暂,之前多注重于高端领域的研发,而市场推广应用相对较少,在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在中国却只有七八年,所以市场占有率低,曲道奎认为,在消费和服务领域,机器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工业领域的空间更大,在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我国将会促进服务型机器人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而中国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时间与世界几乎是同步的,在消防、救援、守护、医疗,包括公共服务以及护理方面与全球站在相同起点上,所以公共服务机器人现在更容易突破,也更容易推广使用。
应对国际上的竞争与合作,曲道奎认为应该快速推进机器人的标准化制定。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机器人标准化体系,有可能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的支撑手段。曲道奎认为,过去在标准体系上,我们处于弱势,受制于国外,目前,传统的东西几乎都已淘汰掉了,处于新旧交替的节点,这使我们与世界处于同一个起点上,国外的优势与我们的劣势将同时清零,大的转折期来临,我们已经拥有市场、技术,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工业4.0下的未来企业长什么样
科学家思考问题的逻辑是不同的,源于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思考,曲道奎认为,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推动要素整合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把社会发展带入更高层级。
以往由于要素缺失而出现的市场机遇因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而不复存在,推开门就是全球市场,传统的工业思维已经落伍,在商品十分丰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很难以一贯的模式长期生存,而传统企业思维下的公司更是死路一条。微软曾给自己的寿命定为18个月,倒掉的公司大多是在发展方向上出了问题,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在工业4.0思维下企业才会有机会。
在曲道奎看来,工业4.0是一种系统性思维,它不仅仅是一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更是一次社会变革。而这种变革对企业的要求尤为苛刻。曲道奎认为,工业1.0和2.0时期的企业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工厂,英语是factory,而工业3.0后则称之为company,现在的企业叫enterprise,而在未来,企业的架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能仅仅是生产和销售,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后,信息系统与物理装备之间要形成完美集合,这就催生了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结合。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下,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将发生崭新的变化,企业也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而是资源和要素的集合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要求。
曲道奎要将新松以产、学、研、用等多层面的结合而组织形成一个系统化平台,从而成为实现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抓手,以此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据曲道奎透露,目前新松机器人已形成了四大产业板块,两个平台,意在实现产研、产融、产教的结合,形成资源的共享共用平台。
为了布局这样一个平台,2016年3月,新松机器人控股子公司北京汇泽博远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泽博远”)成功收购德国有着110年历史的教育机构陶特洛夫,作为中德14个重要合作项目之一而成为中国首次并购德国教育机构的成功案例。随后,新松在沈阳成立中德新松教育集团。新松的这一收购使其在国内和海外同时拥有了两个教育平台,专门针对机器人和未来智造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
汇泽博远是新松旗下的又一个平台,成立于2014年4月,这家投资公司一直十分低调,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汇泽博远在成立之初便是冲着海外并购。但曲道奎的思路是“产融”结合,汇泽博远不仅仅要去收购并购,更多的是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产业的整体布局。
机器人布局推广需要发起一场“人民战争”
新松首次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新的概念,“机器人小镇”,这将是新松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全国甚或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新项目。为了布局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曲道奎解释了成立汇泽博远公司的另外意图:通过资本的力量,在全国打造多个机器人小镇和机器人5S店,运用工业4.0思维推动机器人在全国的普及。
汇泽博远执行董事长郝占岗说:“作为国家战略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必须于短期内在全国进行布局,让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传统产业上实现转化利用刻不容缓。我们要通过机器人小镇这一项目,打一场推广机器人的人民战争。”
新松的核心团队一直醉心于科研,曾经倾心于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公司最早起步时曾将一张图纸和一个U盘卖给韩国一家企业40万美元。业内人士曾计算,国内机器人的研发团队不过4000人,而新松一家就占了3000多。新松目前积累的对全国各地区的工业体系进行改造的方案足以支撑其在全国进行进一步的推广。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智能制造,新松具有设计完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完整的数字化智能化方案的能力,但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没有全面发力。
据郝占岗透露,汇泽博远将依靠新松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在华南华东一带率先打造几个机器人样板小镇。机器人小镇将对周边工业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化分析,配套相应的解决方案,吸纳机器人生产企业进入,设置用于销售、展示、维修、租赁的机器人5S店。机器人小镇还将以浓缩的形式展示未来人类生活模式,将先进的数控技术和自动化设施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在环境打造、医疗卫生、养老助残上都将有新的突破。而每个这样的小镇在基础性投资上大约要投入50亿人民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