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9 14:5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篇1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明显的统计行为。可以说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统计活动在拥有相同的历史,而这也充分说明了,统计与经济历史悠久。但是统计理论与经济理论诞生同一时期,而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关系。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发展中互相促进,两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与交叉可能。

一、统计学与经济产生与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独立学科,两者发展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根据两学科的发展,也都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与发展阶段。古典时期的统计学共跨越两个世纪,存在于100年的时间里,而这时刻就是处于萌芽状态。古典统计学主要包括政治算术、赌博数学与国势论。这三时期的发展都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概括而言,在萌芽阶段的统计学时期已经产生了将统计活动作为一种理论来总结统计学,而这并不是偶然。而这首先就是因为欧洲各种实践活动经验积累已经达到了理论的程度。古典统计学与古典经济学在共同的环境下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的进步。从细致方面来说,古典统计学与古典经济学存在着这几个相同之处,首先,产生背景相同,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产生都是在早期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财富,在争夺海外殖民的时候也被作为争夺的财富。其次,目的相同,即都是为能够富强国家财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而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时期,古典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追求国家财富。最后,研究的主体相同[1]。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从萌芽发展来看,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矛盾与社会经济合计。而在此过程经济矛盾与社会矛盾共同发展。就统计学与经济学不同。

在研究统计学与经济学产生的过程中,两者可以称得上是共同生存又共同发展。唯有经过他人的整理,就会觉得有实在感。无论是对于学生都参与的发展的变革过程中,为双方面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而言,统计学与经济学相互结合在一起。

二、统计学对经济发展的运作

从实施的教学来说,如果没有数字与统计分析,进行经济分析后就包含了分析与量的发生。可以说,经济离不开统计学的支持。对于任何经济学家而言,擅长运用统计资料与方法。

(一)经济学属于实证学科

从最初牛顿提出来实验科学方法,随后他人在此基础上开始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已经开始从中世纪的神经教义演绎推理的桎梏脱离出来。经过观察、经验、数据与统计方法,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那么经济学的发展就没有基础,也就没有过程,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来对相关的经济学行为进行概括。如果缺乏统计学与统计学实证理念,那么经济学就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也就难以获得统计学相关理论的支持。

(二)经济学属于政策科学

从发展的最初阶段,经济学就是为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而服务的。因此,政府政策是经学研究必须面对的。《国富论》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各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学属于一门政策性的科学。在设计政策的时候需要将量作为分析的根据。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设计与决策以及现代化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量的分析基础上。而这些都是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在统计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的这一项特点,促使统计学极大地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并且统计学为后期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学属于道德学科

任何学科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道德评价的基础上,也就是价值评价与伦理评价。这对于统计学和经济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量的分析就直接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判断,就会使得这种判断显得非常苍白。这种判断是经济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2]。而研究统计学可以为这种研究和判断引入量的维度。量的维度是建立在研究和判断的基础上的。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学发展的有根据。注重积雪对社会结构发展的影响。但是这这过程还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对社会分层方法也有单纯质的分析,可以透视社会的结构功能。

(四)经济学属于资源配置科学

研究经济学的本质就是要将社会资源配置更科学,而这就肯定会涉及到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此同时,还会对资源的计量和配置数量进行分析。而这些都需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来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经济配置资源达到最佳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同时可以保证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而这些都需要经过统计学分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互动性。而这些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学科的独立发展,但是又相互的联系。在了解相关原理与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其中发展的规律。

篇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4-0115-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4.017

引言

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委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北京大学公共教室使用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发现:29.03%的本科生不容易找到自习教室,38.89%的教师不容易找到设备操作说明书。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北京大学教室管理系统。

一、北京大学教室管理系统的界面与功能设计

教室管理系统旨在方便师生网上了解教室的配置和使用情况;提供教室的位置、所配设备以及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等信息;提供各种方式的查询服务。

首页如图1所示,首页中部提供了师生最需要的一些信息:校园地图、教室种类、管理规章、教室操作手册、所有教室的概况、教学楼的服务热线和教室使用须知等。图1左侧以树形导航的形式展示了北大所有的公共教学楼(一教、二教、三教、四教、文史楼、理教、电教)。在图1左侧单击某个教学楼能进入该“教学楼主页”如图2所示。每个教学楼主页的重要信息包括:总教室数、总容纳人数、设备总量、每教室每天平均排课时数、电话、多媒体教室操作说明、教室基本装备、可借用的设备、控制台操作说明、教室灯光控制方法、窗帘操作说明等,并以缩略图的形式展示该教学楼的所有教室。图2左下部提供了基于教学楼和教室号的快速定位功能,通过它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教学楼的具体教室,单击“快速定位”进入“教室主页”如图3。也可以在图2“教学楼主页”中单击某教室缩略图,可以进入图3“教室主页”。在图3教室主页中可以了解该教室的装备情况:教室类型、教室座位数、扩音话筒、投影机、中控、展台、录像机、计算机、影碟机。可以看到4张教室照片缩略图:前视图、侧视图、中控图、展台图,单击某一个缩略图可以查看该图片的放大图。该功能有助于师生网上了解教室信息。

为了方便教务部排课时查询符合要求的教室,系统提供了教室查询功能。如果用户是从计算中心的统一认证门户跳转过来的,系统判断用户如果属于教务部教师帐户,在首页单击“教室查询”后可以进行各类查询如图4所示。查询分为普通查询和高级查询:普通查询是基于教学楼和教室座位数的查询。高级查询可以基于设备查询,查询到含有某种设备的教室;基于教室座位数查询,查询座位数大于某数的教室;组合查询,查询座位数大于某数并且含有某种设备的教室。单击检索到的某一个教室,可以进入该教室的主页如图3所示。

为了方便学生查询教室使用状态,系统提供了教室使用状态查询功能。如果用户是从计算中心的统一认证门户跳转过来的,系统判断用户属于北大师生,在首页单击“教室查询”如图5。该模块与教务部的排课系统进行了对接,可以根据日期查询某个教学楼的教室使用状态。状态信息包括:有课、有会、自习。北大师生可以根据日历和输入的教学楼,查询某日该教学楼所有教室的占用状态,这样北大师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申请使用教室,既不会网上暴露北大的课表,又方便学生查找自习教室。

在首页单击“通知公告”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根据通知标题或时间排序。超级管理员可以在后台增、删、改通知内容。在图6中单击通知标题,进入通知内容页如图7。在图7中显示通知标题、内容、时间和阅读次数。

咨询求助模块旨在为给北大师生提供网上求助一站式服务。在首页中单击“咨询求助”如图8所示。在图8的左侧可以选择主题类型、教学楼、输入教室号单击“咨询求助”,在图8的右侧可以输入咨询的标题和内容等进行咨询。用户可以决定该问题只能由管理员回复,还是可以匿名回复,对于可以匿名回复的问题在主题一周内,任何人都可以回复,一周之后只能由管理员回复。发表求助和回复求助都可以带附件。在图8中单击“查看主题列表”,进入图9。在图9中主题分页显示,授权用户可以在这里发表新主题。

在图9中单击某一个主题,进入主题浏览模式如图10。在图10中如果登录用户的角色是管理员就有“回复”和“删除”的功能链接。如果用户角色是普通用户,并且该求助在发表时不允许匿名回复,就没有“回复”的链接。如果是普通用户,并且该求助在发表时允许匿名回复,就有“回复”的功能链接。内容的显示支持楼层的概念,从标题的名称中能够看出楼层数和所回复问题的标题。咨询求助也可以在浏览某个教室时发表和查看。方法是在图1首页中单击“教室浏览”导航条,再单击左侧的“快速定位”进入某个教室,再单击“咨询求助”,再单击“发表新主题”,这样发表的咨询求助就针对某个教室。

咨询求助模块从程序上解决上面两种情况发表咨询求助的问题:(1)发表和教学楼无关的咨询求助。方法为在图8的左侧教学楼的下拉框中选择“不考虑”。就自动隐藏了教室号的输入框如图11所示:(2)发表与某个教学楼关联但不与某个教室关联的咨询求助。方法为在图8的左侧,“教学楼”下拉选择某个教学楼,“教室号”点击“不考虑”如图12所示。如果用户在咨询求助时填写了真实的邮箱,回复一个咨询求助的同时,在后台系统自动给求助者发送一封Email。

二、北京大学教室管理系统的实体定义

在SSH架构下每个实体对应一个数据表和一组java类及配置文件。每个模块包括PO、VO、DAO、Action、FormBean、.hbm、.xml等。每个DAO类中均包括增、删、改、查操作。每个实体中均包括一个ID属性作主键和一个标题或名称的属性,对于和类型有关的实体还有一个类型编号属性,这些共同的属性下文不再赘述。

系统主要包含12个实体。(1)教学楼(Building)实体,属性包括:教学楼的图片地址,教学楼地图、总教室数、容纳人数、设备总量、教室平均排课数、服务电话等。(2)教室类型(RoomType)实体,数据字典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语音室、普通教室。(3)教室(Room)实体,属性包括:所属的教学楼(外键关联Building实体)、教室类型(外键关联RoomType实体)、教室内的四张照片地址、教室座位数、教室设备清单、教室操作说明(用html编辑器实现图文并茂)。(4)留言类型(MessageType)实体,数据字典包括:自由主题、投影机问题、音响问题、空调问题、灯光问题、多媒体教室、卫生问题等。(5)咨询留言(Message)实体,用户可以发表咨询求助,查看留言及回复信息。教室管理员可以删除留言、回复留言。咨询留言实体的属性包括:主题、内容、留言类型(外键关联MessageType实体)、留言针对的教室(外键关联Room实体)、回复所针对的主贴(外键关联自身实体Message)。(6)设备型号(EquipmentType)实体,教室中有投影仪、控制台、电脑等多种设备,并且每种设备有多种型号。利用设备型号实体将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统一编码。属性包括:设备品牌,设备型号,设备操作说明等。(7)教室设备(RoomEquipment)实体,属性包括:所属的教室(外键关联Room实体)、设备型号(外键关联EquipmentType实体),设备的缩略图及源图的地址等。(8)用户类别(UserType)实体,数据字典有三类:a.系统管理员:权限为创建和管理教室管理员,创建和管理教学楼,管理教学楼的留言。b.教室管理员:权限为创建和管理教室,管理教室的留言,上传和管理教室的若干图片。c.普通用户:权限为信息浏览和发表咨询求助。(9)用户(User)实体,属性包括:用户密码、用户类别(外键关联UserType实体)。(10)照片类型(PhotoType)实体,数据字典包括:教室前视图、教室侧视图、教室中控图、教室展示台图。(11)照片(Photo)实体,每个教室都有4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有源图地址、小图地址、大图地址。属性包括:所属教室(外键关联Room实体)、照片类型(外键关联PhotoType实体)。(12)课程表(Timetable)实体,属性包括:课程名称、教室(外键关联Room实体)、日期、第几节课。

三、系统开发中用到的关键技术

超级管理员的用例为:管理教室管理员、教学楼、教学楼的留言。教室管理员的用例为:管理教室、教室的留言、教室的若干照片。教室管理员刚刚新建了一个教室的效果如图14。因为是刚刚创建的教室所以显示为“暂无图片”。在图14中单击“暂无图片”可以进入该教室,在该教室的页面中单击“上传照片”,进入一个页面进行照片上传。成功上传两张照片之后如图15,系统根据上传的原图,自动生成修改后的小的缩略图,并分页显示出来。在图15中单击任意缩略图会打开一个页面,显示根据上传的原图自动生成的合适尺寸的大图。

系统开发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为每个教室上传的图片,系统会自动生成3个图片:原图、小图和大图。在上传照片的AddPhotoAction中先通过struts框架得到FormFile类型的file,然后通过下面方法得到文件名fileName和文件扩展名suffix。String fileName=file.getFileName();String suffix=fileName.substring(fileName.indexOf(.”));然后调用上传工具类UploadUtil进行后续处理。

1.检查图片大小和类型是否合法:调用UploadUtil,checklmage(String suffix)检查图片后缀是否合法。调用UploadUtil.checklmageSize(FormFile file,int size)检查图片的大小是否超过指定的值size。返回值为false表示不合法,为true表示合法。如果不合法就在AddPhotoAction中调用return mapping.findForward("wrongType")进行错误处理。

2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并返回上传后的可访问相对地址:例如要将本地文件aajpg上传后得到/upload/1337150156880jpg就要调用String relativeAddress_originFile=releativeUploadUtil,uploadFormFile(Http Session session,FormFile accessoryFile,String rootRelativeDir)。参数rootRelativeDir为形如/upload/的相对路径,参数accessoryFile为采用struts框架得到的类型为FormFile的aa.jpg。uploadFormFile方法返回上传后的可访问相对地址存放在relativeAddress_origin File中。

3根据上传的原图的相对地址得到将要生成的小图和大图的相对地址:在AddPhotoAction中首先调用String relativeAddress bigFile=UploadUtil,makeNewUrl(relativeAddress originFile,“big”),根据原图的相对地址得到大图的相对地址relafiveAddress bigFile。再调用StringrelativeAddress smallFile=UploadUtil,makeNewUrl(relafiveAddress originFile,“small”),根据原图的相对地址得到小图的相对地址relativeAddress smallFile。

4.根据上传的原图的绝对地址得到将要生成的小图和大图的绝对地址:在AddPhotoAction中首先根据原图的相对地址relativeAddress得到原图的绝对地址:originFile StringabsoluteAddress_originFile=session.getServletContextO,getRealPath(relativeAddress_originFile)。再根据原图的绝对地址得到大图的相对地址absoluteAddress bigFile:StringabsoluteAddress bigFile=UploadUtil.makeNewUrl(absoluteAddress originFile,"big")。同理,根据原图的绝对地址得到小图的绝对地址:String absoluteAddress smallFile=UploadUtil.makeNewUrl(absoluteAddress_originFile,_small")。

5由原图生成小图和大图:由原图生成小图:UploadUtil,makelmage(absoluteAddress_origin File,140,-20,absoluteAddress smallFile,suffix,substring(1))。由原图生成大图:UploadUtil.makeI mage(absoluteAddress_originFile,600,-20,absoluteAddress_bigFile,suffix,substring(1))。UploadUtil,makelmage中调用的主要处理类为java.awt.Graphies、java.awt.Image、java.awt.image.BufferedImage。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107-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12.020

引言

学科竞赛是考察大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之一,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重要途径,对高校的学风、就业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教育部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曾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方面,随着国家和各高校对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提升,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已逐渐成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高校围绕学科竞赛,构建了多种以学科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和平台;另一方面,由于竞赛活动的不断增多,参赛专业分布广,加之竞赛赛制和赛程差异大,使得在组织和管理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管理困境。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科竞赛的管理还是人工管理的方式,过程监控难度大,统计各类数据易出错,效率也不高。基于此,本文对建立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系统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一是为方便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实现对学校、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实施进行过程监控管理;二是为展示和宣传各类竞赛成果,促进学科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三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经费管理、获奖信息的申报、统计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方便统计分析各类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基于上述分析,确定系统的需求为:

(1)竞赛项目的管理。面向的对象为教师、各学院和教务处管理人员,主要功能有在线申报竞赛项目,学院审核、推荐项目,专家在线评审项目,批准立项项目。

(2)竞赛信息的管理。面向的对象为教师、学生及普通浏览用户,主要功能有竞赛介绍和竞赛举办通知,在线展示优秀项目,交流讨论等。

(3)系统后台管理。面向的对象为教务处,主要功能有用户账号管理、数据报表管理、查询统计、Web界面的公告管理。

下图为将需求分析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来描述得到的用例图。

2.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前期的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集学科竞赛项目管理、竞赛信息、后台管理功能于一体的高校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系统涵盖了学科竞赛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竞赛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竞赛报名、竞赛实施、竞赛信息、竞赛成果展示、获奖统计、经费管理等环节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下:

教师可以借助该系统,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和实施学科竞赛工作;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在线进行竞赛报名,查看和浏览竞赛方面的新闻和信息,学习和了解各类学科竞赛介绍,并利用系统进行学习和交流;各学院和教务处可以利用系统对项目立项、经费等方面进行管理,监控各项目进展情况,获取等各类统计数据。

二、系统架构及实现

1.系统平台搭建

本系统采用应用程序典型的三层架构,Web表示层面向所有的用户,通过统一的接口,将用户的输入向业务逻辑层发送请求,业务逻辑层将请求按照统一的逻辑规则处理后进入数据库操作,然后将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集合封装成对象的形式返回到Web表现层。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的操作,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在该架构下,用户表现层甚至可以不知道数据库的结构,只要维护与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接口即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对用户表现层开发人员的要求,因为表现层不需要进行任何关于数据库的操作。系统为B/S结构,Web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2008,信息服务软件为IIS 7.0。

2.关键技术

本系统使用+Visual 2008+SQL Server 2005进行开发。以其良好的结构及扩展性、简易性、可用性、可缩放性、可管理性、高性能的执行效率、强大的工具和平台支持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成为目前最流行的Web开发技术之一。而采用语言的网络应用开发框架,目前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优势主要是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业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此外,通用语言的支持能力使开发人员能在C++、VB和C#间进行自由转换。在配合MS SQLServer服务器的使用,在Visual 中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修改,以及数据表、视图等的浏览和修改。

在开发过程中用的关键技术有数据访问技术、Cookie编程技术、动态菜单的脚本设计技术,使用的关键对象有Connection、Command、DataSet等。表示层采用模型一视图一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模式,通过继承Systerm.Web.UI.UserControl,自定义用户控件,并利用页面组合控件来实现视图。业务逻辑层通过接口IDBAccess完成对数据访问业务的调用。数据访问层处理数据的所有的类和方法都放在DBAccessFactory中,通过接口IDBAccess向外提供服务。DBAccessFactory中,最高层静态父类IDBAccess包含了一些基本方法;抽象类DBAccess继承类IDBAccess,定义了一些常用变量和公用的抽象和实例。

三、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1.管理流程

系统设计是基于项目过程管理的思想,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科竞赛多年的管理工作实际,设计的项目运行流程如下:

竞赛申报阶段:教务处启动本年度的学科竞赛项目申报工作后,教师根据国家、省竞赛组委会的竞赛通知和安排,在系统中申报本年度拟组织学生参加的竞赛;各学院对本院申报的竞赛项目进行初步审核和把关,学校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在线评审,根据全校申报情况、各竞赛的性质和层次、面向对象和专业,确定本年度立项项目和经费资助额度,并在系统中进行。

竞赛实施阶段: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竞赛。竞赛分为校级竞赛和校级以上(国家级、省级)两类。校级竞赛由指导教师在系统中竞赛举办通知,学生在系统中进行报名、提交竞赛作品,校内专家评审后,在系统中获奖名单。国家级、省级竞赛是在校级竞赛基础上,择优选择学生参加,待获奖名单公布后,由指导教师将获奖名单导入到系统中。

竞赛总结阶段:教务处从系统中获取各类获奖数据,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在网上展示优秀作品和成果;依据相关管理办法,计算并给予获奖学生相应的奖励学分;进行相关数据的归档、分析,比较各类竞赛的成绩,为下一年度的工作做准备。

2.各角色功能设计

结合学科竞赛管理工作流程,系统设置了指导教师、教务处、学生、学院管理员、评审专家、普通用户6个用户角色。

(1)指导教师模块

指导教师模块的主要功能有:项目申报、竞赛信息、竞赛管理和组织、经费管理及交流互动等。教师在系统中进行学科竞赛项目申报,填写拟参加学科竞赛的基本信息、往年参赛情况、参赛计划及实施方案、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待项目立项后,利用系统组织开展竞赛,竞赛信息、设置竞赛起止日期、查看报名学生及竞赛结果等;对于校级以上的竞赛,教师可以导入获奖学生名单,上传获奖学生的作品;竞赛结束后,上传项目总结报告;在竞赛过程中,可以提交经费使用申请,可以利用交流互动功能,回答学生关于竞赛方面的问题。

(2)教务处模块

教务处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和学科竞赛管理两方面的功能。系统管理的相关功能有:系统设置,设置系统的相关参数;数据初始化,与教务、人事管理系统对接,导入全校的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和老师数据;权限设置,分配和设置评审专家、学院管理员权限;Web界面管理,在公告栏项目立项及结题、竞赛报名等校级通知,在新闻动态栏学生参加竞赛的获奖新闻和图片,在竞赛简介栏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的赛事简介。项目管理的相关功能有:项目立项评审、经费分配及使用审批、项目信息、项目过程管理、过程信息查看、获奖统计、数据分析等。

(3)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主要功能有:查看学科竞赛信息、在线报名、上传竞赛作品、查询竞赛成绩和获得的奖励学分、交流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各类竞赛简介,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竞赛,同时系统也提供了交流展示平台,将获奖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通过系统的交流互动功能,学生之间可以开展讨论,也可以向教师、教务处咨询竞赛方面的问题。对于团体项目,学生可以事先进行组队,在系统中直接报名,也可以利用系统进行选择组队。

(4)其他角色功能

学院管理员:各学院组织专家组,对本院申报的学科竞赛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由学院管理员在系统中进行推荐操作,将本院教师申报的项目推荐到学校。学院管理员一般可以是教学秘书或教学院长。

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分为院级评审专家和校级评审专家,可以通过系统,在线对申报的学科竞赛项目进行评审和打分。院级评审专家由学院管理员进行设置,校级评审专家由教务处进行设置。

普通用户:可通过访问系统的Web界面查看教师、教务处竞赛的信息、公告和获奖成果,但不能登录系统。系统设置了用户注册功能,普通用户注册后,可以和系统中的所有人员交流,如向获奖学生咨询相关问题。

四、系统主要特点

本系统实现了学科竞赛的信息化管理,既能实现对竞赛信息的高效率管理和控制,又能满足竞赛的决策者对竞赛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需求,同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实时的信息查询

管理人员和全校师生可以利用系统,实时查询学科竞赛的信息。各级用户(指导教师、教务处、学院、学生)可实时查询竞赛相关信息,如竞赛简介、竞赛举办信息、学生报名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等,方便质量监控与管理。

2.方便的统计分析

教师可以利用系统获得全校学生的报名数据,教务处可以方便地获得各学科竞赛的获奖信息。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等,如各竞赛不同年度的获奖成绩、获奖人数对比表,各年度投入经费和获奖数量的关系对比表,历届竞赛信息统计表等,为日后学科竞赛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3.良好的数据接口

篇4

如何确定中位数呢?首先是中位数位置的确定,其次是数值大小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一般来说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当变量值个数较少且为非连续变量的情况下,则资料不必分组。在未分组资料中,中点位置=(n+1)/2,式中n代表变量值个数。当n为奇数时,中点位置所对应变量值即为中位数;n为偶数时,则中点位置的前后两个变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中位数。

例如: 有5个人的工资额为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则中点位置为3[=(5+1)/2],中位数即第3个人的工资额700元。如果4个人的工资额为500元、600元、700元、800元,则中位位置为2.5[=(4+1)/2],中位数为第2个人和第3个人工资额的算术平均值650[=(600+700)/2]元。

(二)当变量值个数较多的情况下,无论是连续变量或是非连续变量,则资料一般进行分组。因此在变量数列分组情况下(组距式数列),如何确定中位数呢?在教科书中,确定中位数位置一般采用∑f/2而不用(∑f+1)/2,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种说法:

1.在次数分配数列条件下,如果采用(∑f+1)/2会使采用较小制累计和较大制累计所确定的中位数所在组数不同。

2.对数列中这一中间分割点,如同几何学中所指不见空间的一点,所以应为(∑f)/2,而不用( ∑ f+1)/2。

3.对连续变量数列的情况用∑f/2,而对非连续变量数列的情况用(∑f+1)/2确定中位数位置。

以上三种观点的说法对吗?笔者认为不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为什么?首先上述第一种观点并不是必然现象,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统计基础》一书,第77页例4-23为例:

我们通过计算发现,不论采用较小制累计或采用较大制累计,无论采用∑f/2或(∑f+1)/2,可得出其中位数是第5组同样的结论,不过计算出的中位数的数值不同。因此第一种观点不能支持的。

第二种观点,它同样是一牵强附会的观点,因为它不符合统计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宗旨。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看,它有四方面主要的特点:1.社会性,统计研究的内容、形式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在社会现象中,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认识现象的前提条件 和基础依据。2.整体性,即统计研究的对象并非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表现,而是总体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看问题应从整体角度出发。3.具体性,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它是具体事物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4.数量性,统计是研究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是在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定量研究。再者从统计方法而言,无论是从定性分组的角度,还是综合指标分析方面考虑,或从大量观察的方法来看,要求我们分析研究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把问题单一化,而应当将质与量有机联系起来 。

对第三种观点,更是难以成立,因为不论次数分配数列是否是连续变量,只要没有一组累计次数正好等于∑f/2,就不影响确立中位数所在组数和数值。

在什么情况下用∑f/2与(∑f+1)/2作为中位数的位置采用插补法计算出两种不同中位数呢?即当次数分配数列是非连续变量,∑f为偶数,而某一组累计次数正好等于∑f/2时,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如下资料所示

某车间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

关于中位数位置及数值计算方法有:

1、若采用公式∑f/2,则有∑f/2=56/2=28(人),中位数在第二组;

其数值大小则有Me=L+[(∑f/2-Sm-1)*i]/fm=60+[(56/2-12)*9]/16=69(个)。

2、若采用(∑f+1)/2,则有(∑f+1)/2=(56+1)/2=28.5(人),暂且认为中位数在第三组;则有中位数值为:

Me=L+[(∑f/2-Sm-1)*i]/fm=70+[(56/2-28)/15]*9=70(个)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按照中位数本义,此中位数的具体值应在69~70之间,也即是69.5(个),上述结果也是可以通过观察看出来的。因此中位数数值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通过观察而定,在无法确定时,才用插补法计算,而近似估计,此法也并不精确,不过是一个估计值。通过上述分析,对中位数确定采用(∑f+1)/2或(n+1)/2更合理。即使采用∑f/2作为参数,也应在使用中分清前提条件,尤其认清中位数中“位”的重要性,以及“数”的来龙去脉,把握好“位”与“数”之间的关系。

篇5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31-01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糖代谢紊乱已成为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 [1]高血糖会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加重神经功能缺失及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通过对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2010年至2011年 79例脑外伤病人入院后第2、4、8清晨空腹血糖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不同脑外伤组,不同预后组的血糖水平,以及高血糖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脑外伤患者79例,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 10-72岁,平均45岁。入选标准:①均在伤后6 h内人院并完成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②未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③既往无糖尿病史及心、肺、肾严重疾病;④人院前未使用过含糖药物、液体和糖皮质激素;⑤患者伤前及伤后累积超过2 h未进食。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本组轻、中、重度脑外伤者分别为26、30、23例。

1.2 血糖测定 分别在伤者入院后第2、4、8天取清晨空腹卧位静脉血。应用 仪器测定。空腹血糖≤6.1 mmol/l者为正常血糖,>6.1mmol/l 为高血糖。

1.3 分组 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为标准,分为重度组(GCS3-8分),中度组(GCS9-12分),轻度组(GCS13分以上)。

1.4 预后分级 采用GOS评分,在伤后一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恢复良好、轻度伤残)和差组(严重伤残、植物生存、死亡)

1.5 高血糖持续时间 以入院第4、8天血糖值分为高血糖持续时间短(第4天血糖正常),持续时间中(4至8天之间血糖正常),持续时间长(入院8天后正常)。

1.6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测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脑外伤重度组,中度组及轻度组入院后第二天血糖分别为9.4±1.6mmol/l,7.6±0.9 mmol/l,6.8±0.6mmol/l,各组数据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2 预后不良组23例,良好组56例。入院后第二天平均血糖分别为10.1±1.4mmol/l,7.1±0.9mmol/l,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预后与高血糖持续时间的关系 预后差组血糖持续短、中、长的例数分别为0、7、16,预后良好组高血糖持续时间短、中、长例数分别为35、15、6数据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伤后高血糖发生的机制主要有:1、血浆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升高[2]。2、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损伤。3、胰岛素生物活性下降[3]。4、某些炎症因子的作用。5、药物作用[4]。

本研究通过对脑外伤病人血糖动态监测发现脑外伤后患者血糖不同程度地升高,GCS分越低,血糖升高越明显;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预后良好者高血糖持续时间短。

脑外伤后患者高血糖水平以及高血糖持续时间与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及预后密切相关。所以监测脑外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测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经郊,孙敬照,黄崇熙,等.神经外科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昏迷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6):338-340.

篇6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计算技术(mobile computing)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learning)悄然而生。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较,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WAP是在数字移动电话、互联网或其它个人数字处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信的开放全球标准。它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用来标准化无线通信设备,可用于Internet访问,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AP网站上的页面等。通过WAP技术,可以将Internet的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PALM等无线终端之中,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资源。WAP业务充分考虑了移动网在无线传输和显示尺寸上的局限,将手机屏幕做成显示屏的微型浏览器。在移动手机的显示屏中以菜单形式显示项目,每次选一个菜单项目后,手机内置的浏览器即访问Internet上的一个支持WML语言的网页。因此,开发移动学习系统选择WAP技术是比较适合的。我们从继续教育移动学习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在ASP及SQL Server数据库的开发环境下,以B/S结构作为系统结构,以WML作为置标语言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原型,实现了学生的成绩查询、在线提问及解答,教师的成绩登记及管理等功能。

1 WAP概述

WAP是一种技术标准,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和电信领域的诸多新技术,旨在使电信运营商、Internet内容提供商和各种专业在线服务供应商能够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交互式服务。WAP支持绝大多数无线网络,包括GSM,CDMA,CDPD等等,而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WAP,其中专门为手持设备设计的有PalmOS、EPOC、Windows CE、FLEXOS.OS/9及JavaOS。在带宽方面,WAP优化现在的协议层对话,将无线手机接入Internet的带宽需求降到最低,保证了现有网络能够符合WAP规范。一些手持设备,如掌上电脑,安装微型浏览器后,可借助WAP接入Internet。WAP由以下六层组成:

(1)应用层(WAE: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无线应用环境)。为WAP应用程序提供一个通用的运行平台,使用HTML。

(2)会话层(WSP:Wireless Session Protocol,无线会话协议)。为应用层提供两种会话方式:一种是面向连接的会话流程;另一种是采用数据流方式的会话方式,使用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协议。

(3)事务处理层(WTP:Wireless Transafion Protocol,无线传输协议)。提供了三种事务处理的功能:①不可靠消息通信,无确认;②可靠消息通信,无确认;③可靠消息通信,确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事务处理方式,采用HTTP协议。

(4)安全层(WTLS:Wireless Transpoa Layer Security,无线传输安全层)。提供安全校验功能,使用TLS-SSL(TransportLayer Security-Secure Sockets Layer,传输层安全一安全套接协议层)。

(5)传输层(WDP:Wireless Datagram Protocol,无线数据报文协议)和物理层。负责数据的封装和传输,使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m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谢因特网协议)协议。

WAP体系结构为移动通信设备提供了一个层次化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这是通过协议栈的分层设计来实现的。WAP体系结构的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接入点,而且还可以接入其它的服务和应用程序。通过WAP这种技术,就可以将Internet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PALM等无线终端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入信息,就可以打开WAP手机,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信息或者网上资源。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结构

WAP的应用至少由3部分组成,即WAP网关、WAP手机和Web服务器。其中,WAP网关起着“翻译”协议的作用,是联系GSM网与Internet的桥梁;Web服务器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以供WAP手机用户来访问、浏览和查询等;WAP手机为用户提供了上网用的微浏览器及信息、命令的输入方式等。当用户从WAP手机键入想要访问的Web服务器的URL后,信号经过无线网络,以WAP协议方式发送请求至WAP网关,然后经过“翻译”处理,再以HTTP协议方式与Web服务器交互,最后WAP网关将服务器返回的内容压缩、处理成二进制流,并返回到客户的WAP手机屏幕上。本系统是一个基于WAP、移动传输网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客户端通过手机WAP浏览器发出请求,并通过WAP网关的“翻译”与Web服务器交互;Web服务器通过ASP实现的数据库访问接口与数据库服务器联系。这种配置模式是典型的三层体系结构。

2.2 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一是基于WML和ASP开发的移动学习管理WAP网站,该子系统应用在移动设备端上,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二是基于ASP开发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Web平台,这个子系统则应用在PC端上,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管理WAP网站分六大功能模块:

登录模块 通过手机登录到该WAP网站。

修改密码模块 通过手机修改用户登录密码。

查看公告模块 通过手机查看最新学习信息。

成绩查询模块 通过手机查询自己在学校的考试成绩。

在线提问模块 通过手机向任课教师提出问题。

疑问解答模块 通过手机查看教师的回复。

而基于Web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平台又分三大功能模块:

学生模块拥有自己的学号和登录系统的初始密码,登录 系统后,可以修改密码,查询考试成绩及班里的名次,还可以在线向任课教师提问;

教师模块拥有自己的账号和登录系统的初始密码,登录系统后,可以修改密码,登记学生成绩,查看自己的任课记录,还可以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

系统管理员模块拥有自己的账号和登录系统的初始密码及管理系统的权限,登录系统后,可以添加教师、学生、班级、年级、课程等内容。

2.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系统的功能设计出数据库概念模型、数据字典及系统管理者、学生、教师、年级、班级、课程、成绩、提问等实体。给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E-R图,课程与学生、教师之间的E-R图,成绩与学生、教师之间的E-R图以及系统管理员与学生、教师之间的E-R图等。如图3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E-R图。

根据上述的数据库概念模型,可以设计出该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略)。

3 系统实现

3.1 主要技术

在设计和实现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各模块功能时,使用了包括B/S系统结构、ASP+WML的WAP网页设计技术等。

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开发环境: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2,Microsoft SQLServer 2000,IIS5.0。

运行环境:WindowsXP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Server,WAP手机模拟器。

开发和运行的环境配置,本文只着重介绍如何在IIS上建立WAP网站。默认的Web服务器是不支持WAP数据发送的,要想在Web服务器上建立WAP网站,具体的做法如下:

(1)先在Windows XP或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安装Intem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

(2)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命令,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对话框:

(3)单击“默认网站”,选取要建立成WAP网站的站点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菜单中找到“属性”项并点击,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HTTP头”标签;

(4)点击“文件类型”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再点击“新类型”,并输入表1中的信息,添加支持WAP数据传输的文件类型;

(5)完成以后,点击“确定”以后,就可以将WAP网站内容加到站点文件夹中,若要显示网站内容,只要打开WAP手机模拟器,在其地址栏中输入“127.0.0.1/站点名”,按下回车键即可显示网站内容。

3.2 服务器端的实现

移动学习系统服务端,是―个能大量处理移动学习管理数据的系统平台,其中包含三大功能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和系统管理者模块。下面介绍这三大功能模块,具体的实现代码略。

(1)学生模块的实现

学生模块具有四个功能:修改资料、成绩查询、在线提问和疑问解答。

修改资料当学生登录系统后点击“修改资料”链接时,如图4所示,浏览器就会将该学生的学号作为参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当服务器接收到这个学号参数后,通过查询数据库中student表、class表和department表,将对应该学号的原始数据返回到浏览器中显示出来。其中班级、入学时间、在校状态和网上登记时间是不可修改的数据,在输入文本框中已用“disabled=“disabled””方法,把输入功能屏蔽掉。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修改学生的姓名和登录密码,修改完成后点击“修改”按钮,浏览器会将修改后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上。服务器接收了这些数据后先是检查数据的正确性与一致性,若没有错误,则用update方法更新数据表中的内容,否则返回错误信息。

成绩查询成绩的查询主要是对数据库操作。学生进入“成绩查询”页面时,如图5所示,有三个可查询项目:班级单科、总分成绩排名以及所有成绩。当学生选择了查询课程、学期和考试类型后,浏览器会这些数据作为参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当服务器接收到这些参数后,通过查询数据库中bbs表和subject表,将对应该学号和符合查询条件数据进行排序后返回到浏览器中显示出来。

在线提问和疑问解答当学生进入“在线提问”页面时,如图6所示,服务器会返回所有任课教师的名字。选择其中一个教师,输入问题标题和内容后,按下“提交”按钮,浏览器会将这些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上,而服务器则会将这些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等到所选的教师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疑问解答”页面浏览问题答案。

(2)教师模块的实现

教师模块同样具有四个功能:修改资料、任课记录、学生提问解答和成绩管理。教师模块中的前三个功能的实现方法都与学生模块的相似,在这里只介绍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方法。

当教师登录系统进入到“成绩管理”页面后,可以根据需要按班登记成绩或按个人登记成绩。若按班登记成绩,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会把该教师所有任课的班级和课程返回到页面的下拉列表中。只要选择了要登记成绩的班级和课程,服务器就会返回所选班级的学生名单,教师只需依次输入成绩即可。若按个人登记成绩,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定要登记成绩的学生数,只需要输入学号和成绩即可,如图7所示。

(3)系统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系统管理员模块具有六大功能:修改密码、管理员帐号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和课程管理。其中大部分都是实现添加和删除数据操作。只要在设置好界面的基础上,用T-SQL中的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就能实现这六大功能。

3.3 客户器端的实现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管理子系统是应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子系统,由于这些移动设备存在着显示屏幕小、输入有限等弊端,虽然结合了WAP技术和ASP技术来共同开发,但在实现该子系统时,只能用于浏览和查询服务器中的内容,或者简单地修改一下用户密码。系统首页及用户登录后页面如图8和图9所示。

篇7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Urban planning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framework, all kinds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green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of Victoria to carry out overall planning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is to stud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andscap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science. The face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oblems that exis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analysis, landscape ecology to explore some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ts applic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city green ecological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Key words:Urban planning of green space systemlandscape ecologypatch-corridor-matrixEco-Green pattern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涵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对城市中各类绿地和市域大环境绿化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市休闲游憩和社会文化品质的提高,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指导城市开敞空间(open space)中各类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1]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存问题

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因过多依赖经验和强调感性思维,使规划不同程度出现分析不客观、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地域特色缺乏、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并导致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面临巨大的挑战。[2]

2.1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论指导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城市绿地系统的因素很多,所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所依赖的理论也是不胜枚举。比如基于生态效应的绿地系统规划,基于社会效应的绿地系统规划,基于防震减灾效应的绿地系统规划等。由于规划研究的范畴太广,规划师又不可能作到面面俱到,所以导致规划不能挖掘各种理论的真正内涵,而变的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笔者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应该以生态理论为依据进行布局。

2.2绿地系统规划科学性不足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其专向规划。其布局原则一般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规划人员多依赖经验凭借规划设计的直觉和本能,强调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技巧性和对形态的唯美追求。[3]而对规划布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置之不理,造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对理性的思考。

2.3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差

有些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从宏观层面确定城市绿地的总体布局,指导下一层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绿地建设。但是目前,绿地系统规划缺乏与下一层级绿地空间规划的合理衔接。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每一个地块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的确定主要依靠规划师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有些地段的绿化体系与绿地系统规划所制定的目标格格不入。造成总规层面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差的原因,并不能全归因于控规对总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置若罔闻,应该从总体规划绿地系统的不合理布局中去寻找。

3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应用研究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它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与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空间格局) 、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 。[4]

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城市,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 对城市这一人类活动的中心进行研究。城市绿地景观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5]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布局,以生态学思维合理安排城市中各类绿地,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1景观生态整体性原理

景观是由各种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健康的景观系统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景观生态学始终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从整体上来协调人类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城市与区域发展等[3]。

在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分成了两个主要部分,即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中心城区规划而言的。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其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针对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农业用地以及生态用地进行规划和布局。从构建科学、合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角度看,绿地系统规划只有在城乡一体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完整的构架,建立广义城市绿地——“大绿地”的空间结构。

3.2景观生态格局原理

3.2.1“斑块——廊道——基质”空间镶嵌体理论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田、草原、郊区和城市建成区等景观[7]。任何一种景观都可以高度概括为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空间镶嵌体模式。这三种景观要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形状及在空间上的组合形式就构成了区域景观整体格局和景观空间结构。[3]

3.2.2 最优景观格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aggregate with outliers patterns)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aggregate with outliers patterns)是景观生态学描述空间集聚与分散格局最优的景观格局之一[8] ,它强调土地分类集聚,并在开发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大小不同、分散相连的自然斑块,同时沿主要的大型自然斑块边界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stepping stone),使斑块相互渗透。“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又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9]

佛曼(forman)将景观生态属性划分为大型自然斑块、粒度、风险扩散、基因多样性、交错带、小型自然自然斑块和廊道七种,主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划格局。[8]大型斑块用以涵养水源,维持关键物种的生存;粒度大小要求既有大斑块又有小斑块,满足景观整体和局部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小型斑块作为物种的临时栖息地和避难所;廊道作为物种迁徙的主要通道。

大集中小分散是城市景观生态的典型格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城市绿地整体上集中在城市的有限范围内,形成大集中的格局。同时在城市内部分散着各个大小不同的绿化空间,形成小分散的格局。[8]大斑块和小斑块通过自然和人工廊道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生态网络。

3.2.3“景观生态安全格局(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 landscape) ”

景观中有某种潜在的安全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P security patterns)不论景观是均相的还是异相的, 景观中的各点对某种生态的重要性都不是一样的。其中有一些局部,点和空间关系对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景观局部, 点及空间联系构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是现有的或是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以生物保护为例, 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10]:

(1)源(source) : 现存的乡土物种栖息地, 他们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元点。

(2)缓冲区(buffer zone) : 环绕源的周边地区, 是物种扩散的低阻力区。

(3)源间联接( inter source linkage) : 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4)辐射道( radiating routes) : 由源向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5)战略点(strategic point) : 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踏脚石”( stepping stone)。

3.3景观尺度原理

尺度是对所研究对象的一种限度,是对对象在不同层次上细节(分辨率)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的尺度上反映的细节的精度是不同的。在景观生态过程中,小尺度表示研究较小的面积或较短的时间间隔,因而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概括能力低,而大尺度研究较大的面积或较大的时间间隔,分辨率较低,但概括能力高。

生态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分为几个层次:小区尺度(plot scale)、斑块尺度(patch scale)、景观尺度、区域尺度(region scale)、大陆尺度(continent scale)以及全球尺度(global scale)。尺度的研究也因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而定。

从景观单元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要素是由斑块、廊道、基质构成的。这些景观结构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尺度问题,具体表现为城市生态绿地的规模、城市公园绿地的尺度大小、生态绿化廊道的隔离性尺度等。而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生态尺度主要是基于景观尺度所研究的。

3.4景观连接度原理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续性及生态过程,功能联系的度量,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指标。景观连接度大时,生物群落在景观中迁徙觅食、交换、繁殖和生存较容易,相反生物运动阻力大,生存较困难。景观连接度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廊道是景观连接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各个景观要素是通过廊道所联系。廊道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被廊道分割的同时又被廊道所连接。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的连接度,也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流。[3]绿色生态廊道对维持小生境(Ecotope 生物栖息地)的异质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迁徙提供通道等多方面的效用明显。廊道的规划设计就是增加连接度。并且在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中,利用小型斑块作为连接连接廊道的踏脚石。[8]

3.5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境的复杂性有关,与物种生境的质量、人类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异质性使稀有的内部种的多度减少,使边缘种和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动物各自的多度增加,因此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7]

3.6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应用研究

景观生态学还有很多经典的原理,但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应用关系不大,这里不在赘述。通过对以上理论的分析与研究,笔者得出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思考:

(1)建立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将乡村的农田、牧场、山林、水体等通过生态廊道引入到城市内部的绿化空间。将城乡绿地统筹考虑,形成保存完整、渗透充分的城乡生态绿化格局。

(2)在城市原有的绿地格局的基础上,确定几个大型的核心绿地斑块(开敞空间),这几个大型的斑块最好布置在接近城市的中心或次中心。

(3)在核心绿地的建立一圈环绕着它的缓冲带,该缓冲带的绿化率应该低于核心区的。并且通过小型的绿化廊道将这几个核心绿地空间的缓冲区连接起来,以形成城市中心区的绿色生态网络。

(4)如果城市有河流、铁路、高压走廊等线形空间存在,应结合现状条件,在其两侧设立一定宽度(至少30米)的绿色生态廊道。并且结合城市的用地条件,在廊道经过处,布置一些小型的绿色斑块。

(5)依据分散布置的原则,结合城市规模大小,在城市中分散布置一些小型的绿色空间(比如小型公园,小游园)以增加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6)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将分散的小型绿色斑块联系起来,将其与城市中心区的绿色生态网络相连接,形成城市整体生态网络。

(7)将城市整体生态网络通过大型绿色生态廊道引入到乡村生态系统中,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化格局。

(8)建设城市大中型绿地,充分借鉴当地自然景观特点,创建各种景观类型使其在城市绿地中出现。并结合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建设历史文化性绿地,民俗绿地等各具特色城市绿化体系。[11]

参考文献

[1] 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刘小钊 陈沧杰 丁纪江 刘茂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性思维导向探析——以江阴为例 [J]. 江苏城市规划, 2007 (05)

[3]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肖笃宁 高峻 石铁矛.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2007(05)

[5] 周廷刚 郭达志. 基于GIS 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J]. 生态学报,2003(05)

[6] 陈锋.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7]Forman R T T, GodronM. Land scape Ecology[M]. New York: JohnW iley & Sons, 1986.

[8]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M]. Cambridge: Cam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 1995.

篇9

协同实训模式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协同实训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与时俱进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应对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客观事实,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一、协同实训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近年来,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制约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企业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要求是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并具备较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我们现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更多停留在构想阶段,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实施手段与实用的操作流程。

在众多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打破原来单纯地以各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岗位协同和专业协同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一套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协同实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课题。

二、协同实训模式的基本构成

“协同实训”包括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间的协同实训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协同实训之“协同”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岗位协同

岗位协同主要解决角色模拟的问题。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是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育的鲜明特色,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体现“岗位”。为此,实训教学的岗位协同,首先要明确参训学生的业务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要协调好不同岗位间的业务关系,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业务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原理。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实训。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

2.专业协同

专业协同主要解决不同专业间的实训协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扩大(或广义)的岗位协同。专业是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而人为划分的,而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因此,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与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协同实训,具有相同的必要性。为此,经管类专业尽可能按功能组建综合实验室,而不主张按专业尤其是按专业课程组建实验室。采取多专业联动、专业内协同的方式,构建“实验、实训、实践”为重点“三位一体”的团队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三、协同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协同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构建了以岗位和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通过搭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该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打破现有的“学科型”体系,建立经管类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的框架,提出实施举要,制定保障机制。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良好发展局面。对学生而言,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对教师而言,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学科建设,改善实用性较差等缺陷。

2.岗位协同的三种方法

岗位协同是基于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观,即: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这一过程模式,提出了实训的三种特色教学方法:

(1)基于项目的教学:以从现场收集的综合实训模块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有针对性选择与项目生产岗位相关的学习模块。(2)基于讲练结合的课堂讨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基于分层次递进实训的教学:通过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实训,全方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在模拟实训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但这种设计思想也有缺憾。企业中的各项经济事项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且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运行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协同合作下完成的。不同的角色定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着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实训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3.专业协同的方法

以辽东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现有四个经管类专业为例,首先,立足现有的工商企业管理、营销与策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设置四个专业实践课程互认学分的跨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依靠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以综合实训课程、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业大赛为载体,实施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跨专业构建创业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联动工程、计算机、广告设计等其他专业参与开展创业项目策划、企业形象设计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创业能力;其次,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入手,突出了实践教学内容,在2008版的教学计划中设置适当创新学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既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必要的实践(实验、实训)内容,使两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执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设计了以创新、实践为重点的全新课程体系,并设置“创新学分”,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晓文.浅谈高职教育中“双实训空间环境”模式的组织与运作[J].商情,2009.

[2]曾宪达.管理类教学的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6.

篇10

(二)应用效果滨州学院2013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1-3班学生为127人,2014级会公}电算化专业1-8班学生为342人,为消除人数不一致影响,选择学生成绩按分数段分布作为比较对象,如下图所示,其中2013级的数据系列填充格式为大棋盘,2014级的数据系列填充格式为小网格。

让学生确立目标成绩并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在学期末考核前再让学生陈述本学期的课堂表现成绩,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与认知,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将学生的总评成绩与考试分析反馈给学生。通过初期确立成绩、考核前陈述成绩、考核后反馈成绩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知到目标的最终完成是需要自己的过程性努力来实现的。   

(三)教学计划弹性化  

 教学计划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更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因而,在经管类专科学生统计学教学计划制定时,更突出基础性与应用性,要求所有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而对其余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与未来职业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改变固定的周课时分散教学,采用集中式授课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随之进行课程考核,获取相应学分,并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需求学习新的内容,而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利用超星学术视频等自学系统外加教师的课外辅导继续学习,掌握之后再进行考核。这样通过实施差异化教育,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模块化   

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打破目前课程体系的“刚”性结构,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内部的逻辑性分成相互独立的学习模块,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以充分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经管类专科学生统计学教学模块可以分为理论内容模块和实践内容模块。其中,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分为基本知识、调查技能、整理技术、分析方法四个模块;实践内容模块分为基础模块与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是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图表制作等,应用模块主要是理论教学中的问题用E' XCe计与SPSS进行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需求定制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互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