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9 14:5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

篇1

关键词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信息频道

一、引言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无形资产商品化和资本化的趋势呈加速发展态势,不仅成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最具成长性的交易品种,而且也是该类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高风险特征,导致涉及无形资产市场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卖方拥有较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不完全的信息,从而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使得市场缺少效率(Akerlof,1970)。在无形资产市场上,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于其内含信息,无形资产供方在交易中不能将技术的内含信息全部披露,否则无人购买。而买方在不知无形资产的全部内含信息时,很难充分肯定它的价值,所以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达成一致价格的难度(方世建、史春茂,2003)。

无形资产信息的不对称及披露失灵,不仅导致信息强势群体主动操控,损害信息弱势群体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公正性(AboodyandLev,2000),降低了无形资产市场效率,而且造成资本成本增加和企业价值系统性低估,加大企业融资困难和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AmihudandMendelson,1986;Lev,2001)。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根源,除了在于无形资产投资的内在风险性、无形资产产权的模糊性(汪海粟,2000),以及无形资产的部分排他性(PartialExcludability)和非交易性(Non-Marketable)(Lev,2001)等固有特性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报告无形资产信息方面存在缺陷。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报告和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单一渠道,无法满足资产特性多样性的需要(薛云奎,1999)。

为了减少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后果,理论与实践部门不断探寻能够有效计量和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模型与方法。1993年,Skandia公司开发了一种影响广泛的适用于保险金融机构的无形资产测量报告系统“巡航者(Navigator)”。卡尔·爱瑞克·斯威比和康莱德小组(1997)共同开发了无形资产监控表(IMA),并提出一系列重要指标,用于对知识型公司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披露。Lev(2001)在分析了当前会计系统提供无形资产信息方面的缺陷后,开发了无形资产价值链记分板。罗伯特·G·伊克利斯等(2004)认为无形资产主要是用非财务指标来度量,并满足有效性、可行性、相关性和预测性特征,提出的一个包括外部市场纵览、内部价值战略、价值管理和价值平台等四个部分的价值披露模型。然而这些模型与方法侧重微观企业层次信息计量和披露,注重对无形资产本身的计量和信息传递的内容,而忽视了无形资产信息传递的通道研究,无法解决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中产生的“错层交流”。

本文通过对无形资产市场两类不同的信息不对称情形进行分析考察,根据两种不同情形下相关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提出一种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频道治理模型,建立多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层交流”问题。

二、信息“错层交流”与两类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情形

信息的交流过程通常由两个层面构成,即发送层和接收层。发送层以信息供给者为主体,其准则是发送者根据自身拥有的信息及利益发出信息。接收层以信息接收者为主体,其准则是接收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期待获取信息的层面,如果发送者按接收者的需求和期待发送信息,接收者也能正确理解发送者发送的信息内容,则两个层面的信息可进行通畅的交流。然而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往往表现在两个层面之间的“错层交流”,即信息供给者只发送对已有利的信息而隐藏不利的信息,而信息需求者却以自身对信息的期待去接收和理解信息内容。双方都以对己有利作为建立一个信息交流过程的起点。所以在无形资产交易中,当买者做出一个回应,他按发送层准则传递出信息(故意压低价格),而卖者则以接收层的准则去接受——把买者出具的价格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加以比较,于是“错层交流”便发生了。这种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错层交流”,导致交流双方造成传播的磨擦乃至冲突(颜纯钧,2002)。目前仍缺乏通用一致的无形资产描述语言和模型,使得无形资产计量信息在不同公司间比较十分困难,这又加剧了信息的“错层交流”。

实际上,由于无形资产多样特性,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对无形资产信息传递及其通道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无形资产的信息不对称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单项的无形资产交易情形。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作为独立的单项无形资产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关注的是与交易标的质量和价值直接相关的信息。交易的单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潜力不仅与其本身的质量与特性相关,而且与买方对无形资产的使用有关。因此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卖方可能知晓无形资产本身的内含信息,却无法知晓该无形资产商业化实施的相关信息。买方在关于无形资产本身的内含信息上处于相对劣势,但在无形资产商业化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方面却具有相对优势。而且由于无形资产的强异质性和相对稀缺性,无形资产交易双方往往是一次易,而无法通过持续的多次交易关系形成信用约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动机增强。

二是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构成部分进行管理或交易的情形。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为企业持续经营服务,或随同企业产权进行交易。相关各方关注的是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不仅需要了解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本身相关状况,而且要了解这些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信息。这种情形在资本市场中尤为普遍。

三、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

对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的认识是构建有效的信息频道系统的基础。根据现实市场中无形资产信息交流的流程,我们可以把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信息供给主体、信息需求主体和信息中介。在两种不同的情形下,无形资产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和需求也存在差异。

在为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中,信息供给主体既包括拥有拟进行交易的无形资产的个人或组织,也包括无形资产的潜在买方。他们在无形资产的质量、技术特征等方面占有信息优势,对无形资产的商业化实施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交易获得其投入和风险的高额补偿。他们既有主动披露无形资产相关信息以吸引买者的动机,又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信息需求主体主要是各个潜在的购买方,希望通过购买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化获利,或利用无形资产增强自身的获利能力。他们虽然对无形资产本身的内含信息缺少了解,但在无形资产的商业化实施信息方面占有信息优势。在信息中介方面,主要的参与者则是对无形资产信息进行揭示和鉴定、并提供价值咨询的中介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收集和咨询意见。

在为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整体构成进行管理或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中,信息供给主体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有些情形下也包括企业的当前所有者。通常管理层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了解充分,并需要向当前股东或潜在投资者、政府相关机构报告。当企业并购发生时,当前股东也成为无形资产信息供给的主体之一,他们通过参与信息的供给,获取有利的交易谈判地位。信息需求主体包括企业管理层、股东与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和政府相关机构等。企业管理层既是无形资产信息供给主体的实质影响者,又是信息的需求主体之一。虽然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占有较多的信息,但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复杂特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管理层本身可能也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信息。股东与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层的业绩,必须关注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市场上,潜在的投资者只有了解到足够的信息,才能正确决策是否投资于一项无形资产或拥有该无形资产的企业。政府往往被排斥在无形资产信息需求主体之外,而被定位于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者。实质上,随着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了解无形资产相关信息,对政府制定正确的政府预算和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十分重要。这种情况下,信息中介的参与比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情形下复杂,通常包括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信息中介提供的服务降低了无形资产市场的交易费用。此外,由于无形资产信息面临“公共品”问题,信息收集和披露需要成本,但成果一旦披露出去就会让公众共享。为克服这一问题,可选择由政府机构或政府资助的机构收集无形资产信息并开发统一的信息揭示模型,由企业联合出资或承诺提供相应资源,组织一个协会开发模型和收集必要信息(BlairandWallman,2001)。

四、无形资产信息频道模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传递的这种“错层交流”成为可能。通过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在理解这些利益相关者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我们提出一种改善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频道模型的原型,以建立多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两种不同情形下,交易特征和信息特征不同,因而需要构建不同的信息频道系统。信息频道系统的构建强调在了解无形资产信息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角色及需求基础上,既考虑与现有信息处理与交流系统的对接,又能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可靠、统一的无形资产描述语言与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信息。信息频道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特征建立多频道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本文的信息频道系统模型,更加关注无形资产有效信息的收集和筛选,通过建立多元频道的信息传递通道,改善信息和接收的机制。模型包括频道设定、噪音隔离和接收系统三个部分。频道设定旨在构建使复杂问题有序简单化的条件,消除无形资产信息的“错层交流”。和接收系统是关于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安排,它是无形资产信息各参与方在特定条件约束下实现了相对信息均势的平台。噪音隔离系统的功能是防范对信息的恶意干扰,保证信息供给的效率。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供给激励机制和信息甄别机制安排,减少无形资产信息供给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对无效信息进行过滤。

(一)为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

1、频道设定与内容提供

根据该系统的信息利益相关者特征,其提供的信息主要为无形资产交易服务,其频道的设定较为简单。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可采用资产评估中的价值类型来设定频道。价值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无形资产价值的属性和特征。在资产评估中,价值类型不仅与特定的经济行为相联系,而且与评估对象的功能、状态、所处的市场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价值类型不仅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判断设定了假设条件,而且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做出了规范,为如何使用信息提供了指导。根据频道系统的实际需求,按市场价值、投资价值类型设定频道。市场价值频道传递了在公开市场条件下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投资价值频道则针对特定的投资者提供价值信息,它更具体地揭示了无形资产商业化实施过程信息。

在频道内容的提供上,专业评估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专业的价值评估师从独立、专业的角度,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及技术,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咨询,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独立判断。评估师的工作可有效地收集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同时通过与买方或卖方的沟通,对信息的使用者如何利用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行培训。在内容提供上可采用或参照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要求进行规范。

2、信息和接收系统

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上,常常以评估报告等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和接收。根据该系统服务的对象,笔者建议以我国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Internet还可与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等涉及无形资产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产权交易市场的参与,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集成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可降低构建成本和搜寻费用。产权交易市场不仅提供信息和接收的网络平台,还承担信息内容的监控和信息反馈功能。信息的供给和需求都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网络系统来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噪音隔离系统

在此系统中,一方面通过评估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发现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信息,过滤掉噪音信息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建立信息供给者主动披露信息的激励机制。虽然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卖者为了买者对自己的物品有个合理的定价,往往主动选择能传递其物品价值信息的信号给买者。然而,由于大量单项无形资产交易是非连续的和一次易,特别是那些无法准确描述和质量信息复杂的无形资产如商业秘密、某些复杂的专利技术等,这使得参与者更倾向于做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为了避免上述状况,通常可行的机制是采用特别的合同安排来激励参与者提供充分信息,对不同质量的无形资产做出甄别。在实践中,大量的无形资产交易采取特许的形式进行交易,采取分成的交易合约对无形资产定价,正是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应对策略。分成合同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把无形资产的定价由一次易定价转化为连续动态定价,分散了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分成合同使无形资产交易双方信息供给的积极性得到激发,道德风险得到抑制。

(二)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或整体交易服务的信息频道系统

1、频道设定

在该情形下,系统面对的不仅有交易的需求,还有对无形资产及企业价值进行管理的需求,信息使用者也更加复杂,无形资产信息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往往需要与企业的其他方面信息一起披露。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常常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针对不同的信息参与者应设置信息披露的级别。鉴于此,适合按利益相关者来设定频道,每一频道针对具有类似信息需求的特定群体。各频道的功能如下:(1)公共信息频道,该频道提供企业及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一般性、基础性信息,面向所有的信息参与者。(2)管理层信息频道,该频道能清晰地描述企业无形资产的商业及管理模式、提供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系统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仅供企业管理层使用,为管理层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状况,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服务。(3)股东频道,该频道为公司当前股东报告公司绩效,并提供与绩效密切相关的价值影响因素。(4)潜在投资者频道,该频道主要面向公司的潜在投资者,传递公司的投资价值信息。

频道的内容不仅需要反映无形资产本身的数量与质量,更重要的是应反映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的作用,因而对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揭示是与企业其他资产以及企业的特定特征相联系的。由于许多无形资产状况无法直接用财务指标度量,因此在信息的提供上可以现行的财务指标计量为基础,设计采用非财务指标进行描述和计量,具体指标设计可参照无形资产监控表(IMA)、Lev(2001)的无形资产价值链记分板,以及罗伯特·G·伊克利斯等(2004)提出的无形资产非财务计量指标。企业可尝试采用多种模型和指标提供无形资产频道的信息内容,并满足以下标准:一是可计量性(Quantitative):定性因素可作为一种附注。二是标准化(Standardized):可用来进行公司间评估比较。三是能被经验证明与企业价值相关(value-Relativity):一般可用一个显著的统计分析来验证。在不同的频道,具体内容的提供可采用多种模型与工具对信息进行规范性的描述。

2、信息和接收系统

系统的信息和接收平台可在现有的资本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构建。证券交易所的信息网络可作为集中的信息中心,通过Internet与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平台相通,这样既可避免与原有信息渠道的分离,又可充分利用原有信息渠道的资源,原有的财务报告系统可逐步融入新的信息频道系统之中。根据信息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可设置频道访问的权限,交易中心主要提供公共信息频道和投资信息频道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提供对管理层和股东的信息频道。系统防火墙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权限机制和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接收系统的一个简单示意如图2所示。

3、噪音隔离系统

篇2

一、无形资产成本特性

1.不完整性

与购建有形资产相关的各项费用包括资金成本(利息)、资本化、计入有形资产原始成本,但是,在无形资产形成时,与购建无形资产相关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无形资产成本,是以费用支出资本化为条件的。一般而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研制开发新产品和广告、市场推广等的费用支出并不是资本化的,而是从当期生产经营费用中列支的,这样就使科研成果,如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和商标的账面成本远远低于实际成本,有时账面成本甚至是零,自创的商誉甚至不能够入账,这样就会使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成本是不完整的,并且会有大量账外无形资产的存在。另外,即使按国家规定进行费用支出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一般也是不完整的,因为知识资产的创立具有特殊性,大量间接费用如人员培训费等,仍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补偿的。

2.弱对应性

知识资产的创建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艺生产开发等漫长过程,成果的出现带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有形资产形成时,一笔支出发生了,可以直接计入或通过一定会计核算方法分摊入某项有形资产的成本,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在无形资产创建时,一笔支出发生了,未必能形成无形资产;当形成无形资产时,某项支出具体受益的又是哪项在研制的无形资产,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某项无形资产可能是在一系列失败之后偶然产生的;每一项无形资产都是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基础之上的;一系列的研究可能产生不止一项,而是一系列的无形资产。这些支出如何合理分摊是很困难的。因此,对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一一对应计算是不现实的。

3.虚拟性

由于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的特点,因此无形资产的成本往往是相对的。特别是一些无形资产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外在形式的含义,这种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意义了。如商标,核算其成本包括设计费、注册费用、广告费用、保护费用等,而决定其价值的是商标能够带来的超额收益。

二、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的应用

1.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

自创的无形资产一般没有经过市场交易,因此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主要采用物价指数法、重置核算法和市价调整法求取其重置成本。

(1)物价指数法

如果自创的无形资产有账面成本,可以通过物价指数来调整其重置成本。由于无形资产的类别物价指数或个别物价指数很难求得,因此在选用物价指数上,一般选择用以下几种指数代替:

①通货膨胀指数。在使用物价指数法进行资产评估时,―般是不能使用通货膨胀指数的,因为它是多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的加权平均指数,与被评估的这一种或这一类资产的价格变化并不一定是一致的。由于无形资产的成本形成比较复杂,找不到相应的类别或个别物价指数,所以有时可以用通货膨胀指数代替,即选用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②生活资料物价指数(CPl)。当无形资产的形成成本主要由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组成时,其与生活资料价格变化相关度较高,可以选用生活资料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③生产资料物价指数(PPI)。当无形资产的形成成本主要由材料等生产资料成本组成时,其与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相艾度比较高,可以选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2)重置核算法

重置核算法是按照该项无形资产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量,按照现行价格和实际耗用标准对其进行估算的。即:

无形资产支出成本=物质资料实际耗费量×现行价格十实耗工时×现行费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消耗量不是按照现行消耗量而是按照实际消耗量计算的。这是因为:①无形资产是具有创造性的,一般无法模拟现有条件进行复制消耗量来估算重置成本;②无形资产的技术进步非常明显,如果按模拟现有条件下的复制消耗量来估价重置成本,必然影响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态的补偿,从而影响知识资产的创制。

(3)市价调整法

如果市场上有与被评估的无形资产相类似的无形资产出售,可以按照无形资产市场售价确定,或按照市场售价的一般成本售价比率确定,即由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售价折算成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有市价的差异主要是研制无形资产的利润和税金两项。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不包括研制无形资产的利润和税金,而市价中包括这两项。无形资产成本与市价比率可以根据被评估无形资产所有者的几项有代表性的无形资产的自制成本与市场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确定,也可以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销售利润率的比率确定。

2.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

外购无形资产一般都有购置费用的原始记录,可以据此调整,或参考现行交易价格,评估相对交易。

3.无形资产成新率的估算

影响无形资产成新率的因素是无形资产的贬值(损耗)。因为无形资产本身没有实体形态,因此不存在实体性贬值,只存在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使得拥有无形资产的主体的垄断性减弱,降低了其获取垄断利润的能力从而导致的贬值。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使用无形资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无形资产的应用受到限制,甚至禁止,从而导致的贬值。

(1)专家鉴定法。专家鉴定法的本质即前文所述观察法,是邀请安关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的无形资产的先进性、适用性进行鉴定,从而确定其成新率的方法。

(2)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又称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其本质是由评估人员通过对无形资产剩余经济寿命的预测和判断,结合该无形资产的已使用年限,从而确定其成新率的方法。

篇3

无形资产不仅是21世纪的入场券,还是21世纪的竞争基础这早已成为各界公认的一种不争事实。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及所占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止是由于知识创新的原因使然,重要的是,无形资产目前的质与量已经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并且地位也随着不断提高。综观当今世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和劳务中“物质”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知识和信息”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智力资本、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无形资产作为“软资产”在生产函数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并逐渐成为导致企业环境产生剧烈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

根据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定义,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它由企业股票与企业债权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即:企业价值=企业股票市价+企业债权市价。股票的价值为股东在未来"年内所获收益的现值;债权的价值等于其预期债息的现值加上最终票面价值的现值。同时,从财务上来说,企业价值为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的资本化现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价值的大小不再由其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高低而决定,而是取决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市场份额的大小、技术水平的高低等无形资产。因此,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偏离越来越大。而且,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距要更大一些。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的价值增长越来越多地以消耗无形资产为代价,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在过去以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导的经济时代里,企业是利用有形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来创造价值的。在那个时代,企业关心的仅仅是货币资金、存货、厂房、设备、投资等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进入新经济时代后,企业处在一个信息和环境瞬息万变的国际巿场中,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已是强弩之末。为了创造超额收益,企业必须具有无形资产这项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大多是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脑力劳动的结晶,其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无形资产投入生产过程后,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或者使提供的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其结果表现为,一方面投入与原来相同的物质资产,创造的价值量比原来更多;另一方面生产与原来相同的物质产品,但是却节约了更多的物质要素投入。

3. 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系

从静态上看,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动态上,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3.1宏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动力根据企业价值创造理论,企业的超额收益从何而来,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超额收益来自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定位,即企业所选择的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企业拥有或能支配的稀缺资源。企业能力理论认为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是带给企业超额收益的因素。企业关系理论认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良好的关系构成了企业的超额收益。这些理论从不同的方面考察企业超额收益的来源。但是,无论是企业选择的战略,异质资源的识别与获取,核心能力的构筑还是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无形资产的培养与利用。

3.2中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企业价值通常定义为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人量的折现值之和。无形资产通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效率和顾客价值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创造超过有形资产回报率的超额收益,改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3.2.1无形资产通过作用于有形资产改变企业的现金流虽然无形资产可以单独存在并进行投资转让,但是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的扩张作用进而创造超额收益。无形资产可以作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改变物质资本的扩张作用。

3.2.2无形资产单独改变企业的现金流

企业只有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销售量与销售收入,才能够维持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注重的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不断提供开发新产品,建立新品牌,强化市场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时在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上的投资可以转化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3.2.3无形资产相互作用改变企业的现金流

无形资产在对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上,部分的无形资产是通过相互渗透与合作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是在向价值转换的进程中来完成的。在无形资产范畴内,人力资本可以说是其核心力量。人力资本能够体系价值的创造活动,是无形资产的主体。

3.3微观层面: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除了宏观层面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之外,无形资产本身具有什么特性促使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做出巨大贡献呢?美国纽约大学的巴鲁·列弗教授认为,促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无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也就是无形资产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因素。

总之,尽管无形资产自身的一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其价值的创造,但毫无疑问,从宏观上来说,各类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中观上来说,无形资产通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效率和顾客价值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从微观上来说,无形资产自身的非竞争性、规模报酬递增性、可升级性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强大的价值创造功能,企业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来自无形资产的贡献。

篇4

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

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与有形资产不同,自创无形资产具有一次性生产的明显特点,其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以及虚拟性等特点,这是确定无形资产成本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1.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由于掌握资料的条件不同,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的确定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那些需要利用现代科研和实验手段的无形资产,其物质消耗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则其物价指数将主要由同类生产资料物价指数决定。在实际评估业务中,一般按两类费用的构成和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物价指数计算综合物价指数,作为无形资产评估日的物价指数。

例:某企业1997年1月初自某科研单位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其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评估1999年1月初的重置成本。

经分析该项无形资产两类费用分别为:物质消耗占60%,活劳动消耗占40%.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8%,生活资料价格指数为120%.则该项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100×60%×118%+40%×120%60%+40%=100×118.8%=118.8(万元)

(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然后根据被估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和现行标准,按购买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无形资产的购置费用。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按下式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现行购买价格+无形资产现行购置费用

2.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历史成本+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

(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量×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

(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

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3种情况。无形资产时效性贬值通常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使其尚可使用年限减少而引起的;无形资产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得拥有该项无形资产的主体的垄断性减弱,从而降低其获得垄断利润的能力而引起的,一般来说,技术进步越快,无形资产更新的时间越短,则其功能性贬值越高;无形资产经济性贬值是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而引起的,如国家的政策、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等。

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

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

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性探讨

1.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2.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为:

(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以成本作为评估依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成本能够识别;二是成本能够计量。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评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产成本。为了排除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一般以再生产成本为计量对象。但是,无形资产的再生产成本不能作为计量成本的对象,其原因在于:有些无形资产不能再生产;即使可以再生产的无形资产,由于再生产的成本极低,也根本无法作为估价的依据。因此,无形资产的成本估算只能是其创造时的初始成本,即开发成本,而这种成本与无形资产带来的效益不完全对称,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作为估价的基础。

篇5

相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在旧体制中,医院更加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而无形资产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事实上,社会的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顶多只能获得一个平均投资回报率,而无形资产与其 他资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和竞争优势。当今社会财富与经济增长受无形资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好医院的无形资产,从而实现优化医疗资源,整合业务流程,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医院的整体价值,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医院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没有实物形态或非财务性的要求权。比如:商标专利或者一种特殊可以节约成本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讲,医院的无形资产是指医疗服务中长期形成或者使用,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为管理者带来高于一般有形资产所获得的效益,却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的权利。医院的无形资产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有别与其他资产的特点:一是非实物性:无形资产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如:医院的品牌和商誉等。二是排他性:无形资产往往被特定为医疗单位垄断占有的,有些受到法律保护或者通过医疗单位自身保护而实现的。如专有技术、技术诀窍等。三是效益性:某些专利或者非专利技术的开展,既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又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附着性:无形资产往往附着有形资产而发挥其功能。如医院引进的新医疗技术在其新的医疗设备下使用就是其中之一。五是共益性:医院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可以为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合用,它可以在其所有者继续使用的前提下多次转让其使用权。六是积累性:医院无形资产基于其他无形资产的发展,而且无形资产自身发展也是不断积累和溶化的过程。如医院组织文化的、医院的核心价值观等。

二、无形资产的类别及医院无形资产的表达形式

并非任何无形事物都是无形资产,成为无形资产的前提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为其控制的主体创造效益,并且在较长时间持续产生效益。根据产生无形资产的主要来源,无形资产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创造发明,组织实践和人力资本。医院不同类别的无形贵产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1)发明创造。 医院是科技和知识密集性产业,医疗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是医院重要无形资产之一,同时,新医疗技术引进是医院无形资产投资活动。现代医院管理中,专业论著和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学术水平、医疗水平高低的条件之一。(2)组织实施。在市场经济中,无形资产更地多是以组织资产体现的,并可以产生丰厚的利润。医院组织实践中,商誉、公共关系、特许项目和医院文化是医 院传统的无形资产。现代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使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后的医疗资源,合理的业务流程,独特的组织结构,信息化的组织网络,科学的管理模式等是现代医院管理的目标,同时也是形成医院无形资产的源泉。(3)人力资本。“以人为本”是人才管理的宗旨,医院的人力资本是有独特的人事和薪酬制度创造的。它包括合理的人才结构,员工培训的投资,激励性薪酬制度以及独特的组织结构。医院的无形资产和其他类资产之间区别经常是很模糊的。无形资产经常以有形资产或劳动力(如员工的知识)为载体,这使得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在创造医院价值过程当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三、无形资产的经济学涵义及医院无形资产的增值

和其他类型的资本一样,无形资产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学成本效益均衡原理,这是无形资产相关的管理和评估问题的关键。无形资产能够产生收益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经济特性、非竞争性、可升级性和收益报酬递增性的特点,导致无形资产的非竞争性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所产生巨额固定成本及其具有的小额边际成本特性。也就是说,无形资产的非竞争性,在一定地方使用无形资产并不妨碍在其他方面的使用,是无形资产的主要价值驱动因素。无形资产价值的创造力,表现在无形资产可以通过知识和经验积累而实现。无形资产的收益报酬递增的特点是增加它们的可升级性,并通过规模效应,创造更多的价值。医院的价值是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有机的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些年来,启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已经有了很大成效,改善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激活了当前的医疗市场,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办了中外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自从诞生的那天算起其规模就远远的超出很多中资公立的医疗服务机构。随着医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医院经营成败主要是看市场化的操作,其中无形的资产产业化的经营已经成为提高医院的创造力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提升国内医院的品牌实力的最有效的策略。无形资产在医院总价值中占有相当大的的份额。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运用产业化经济的经营思路合理的开发,是对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以及综合竞争力最关键的一点。在市场经济机制条件下,医院的结构和战略调整的基本变革会导致无形资产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作为医院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特点和经济学属性,无形资产不会凭空保值和增值,而是在不断投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通过科学的经营实现其保值和增值的。

四、无形资产的评估及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

医院无形资产评估具有以下意义: (1)明确医院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无形资产评估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2)医院无形资产评估为无形资产的保护提供了经济依据。要想正确地反映出医院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医院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3)医院无形资产的评估为无形资产的投资和转化提供了价格依据。(4)医院无形资产的评估可以与其核算相互促进,完善医院的财务体系。医院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的类型、特点、评估目的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等具体情况,通过适合的评估方法(如:市场法、成本法、效益法等)进行,确定其相应的价值,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应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首先,建立会计评估机制,在财务管理中比较明确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分析无形资产的投资以及回报率等等。其次,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明确无形资产的保护范围,应用法律和自身制度的手段,保护已有的无形资产。最后,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合理利用经济杠杆,充分应用无形资产,同时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五、无形资产的利用及医院的创新机制

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资源结构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医院作为社会医疗资源的基本单元和医疗保障体系中必要的环节,具有市场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双重身份,创新是市场经济下医院发展的必然,医院创新机制是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综合体,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创新机制的驱动力。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智力投入,通过对医务人员知识和智慧的发掘,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和管理技巧。医院要增强对无形资产的资金投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管理者应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的生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发展增值。总之,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在医疗硬件相同的条件下,要想在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医院一定要整合医院的医疗性资源,对无形资产的重视和管理就应当加大力度、提上日程,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使无形资产真正成为医院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最终提升我国医疗机构整体的实力。

篇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5月31日

引言

随着社会及信息的发展,无形资产在整个社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知识、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起步还较晚,交易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导致无形资产的评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形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一、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评估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必须做好无形资产评估工作,但是由于资产评估工作的起步较晚,在评估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无形资产在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界定不够清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就对无形资产产生了比以往更为重要的关注。但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目的、出发点等又赋予了无形资产不同的概念定义,时至今日,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我国的评估准则和国际上的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给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这两个特征加以强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站在谨慎性的角度,对无形资产应为特定主体所控制,长期发挥其效用加以强调,这也就将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的关系类无形资产排除在外,例如与顾客的关系等因为是在短期存在的且难以对其控制等原因,排除在无形资产范围之外。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至今还没有统一,这也就导致了不同行业人士对其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就给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者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和偏差。

(二)对无形资产的外延界定不够清晰。对无形资产的外延界定不清晰,也就给无形资产对象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无形资产的外延,是指具体资产的名称和范围,这是由无形资产的本质及内涵决定的。上文已经介绍,对于无形资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就决定了对于无形资产的外延边界和分类也没有形成统一。

会计界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最为严格的,其外延和范畴的范围也是最小的;而法律界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就比较宽泛,外延相应也就最广;评估界居于会计界和法律界之间。这样,就导致了在评估上认为是无形资产而在会计上可能不认为是无形资产,不对其进行确认和记账;在法律上认为是无形资产,而在评估学上却不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评估机构无法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

(三)无形资产的评估理论、法律法规不够成熟。无形资产的评估理论还较为薄弱,无法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可靠的支持,限制了无形资产评估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还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结果是导致资产评估业存在诸多技术标准,而且评估的透明度不高。

(四)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问题。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办法,也没有无形资产评估的实施细则,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还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根本不能提供准确的客观数据,评估人员只能根据主观判断来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但却导致了评估结果的误差,甚至有可能超过国际标准20%的界限。《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办法规定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三种。同时,根据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又派生了一些其他的具体方法。评估方法不同,评估的结果也就会有所不同。

重置成本法,先对被评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进行评估,再扣减掉由于有形损耗、无形损耗等原因造成的价值贬值,进而来对资产重估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的公式为:

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陈旧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或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虽然这种评估方法对于资产的损耗进行了考虑,评估结果较为合理,也有利于单项资产和特定用途资产的评估,能够在不容易计算资产的未来收益时广泛使用,并且能够有利于企业的资产保值,但是重置成本法仍然存在着问题。

首先,使用重置成本法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量较大,且对目前价值的确定是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的。但是,现在社会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使得技术经济寿命日趋缩短,可能之前还是身价百万的技术,今日就可能不值一文。因此,重置成本和资产原始价值在无形资产的转让中,影响力逐渐降低。即便是在构建时投入了巨大资金的无形资产,也会引起无形损耗,而使得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其次,无形资产的损耗主要体现在无形损耗上,无形损耗的大小落实在企业账目的累计资产折旧科目中,无形资产的折旧多少由资产原值及折旧率确定。但是,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折旧率,这却是个难题。作为卖方,折旧率过高能够使企业较早收回无形资产的投资,但也会过多增加企业的账目成本,冲销利润;折旧率过低,企业的账面价值又会高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而若是一味依据会计法的规定,实行统一的折旧率,又会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必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解决对策

(一)选择恰当的无形资产定义指导。对于无形资产定义的学习和把握,要站在其产生背景上来理解。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规定给评估界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始终在无形资产本质上还是不能够完整清晰的反映出来。因此,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首先应以评估准则为依据,来对无形资产进行界定和评估。

(二)理解无形资产的本质,把握无形资产的外延。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比如网站、微博等以前没有的事物,现在也成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无形资产。这也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人员能够根据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对无形资产的具体评估范围进行调整,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确定无形资产的外延。另外,还需要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本质、被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等,对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界定,从而为无形资产的评估对象打下基础。

(三)加快对无形资产理论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中派出越来越多的人员去国外的事务所、高校等进行学习,或者直接从国外聘请行业内较为权威的专家来国内进行资产评估培训,借以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及成果。这样直接的交流方式对我国的资产评估事业有着快速的提高帮助,能够促使我们更快了解世界无形资产评估行业的最新前沿课题等,逐渐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资产评估的差距。

(四)正确选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鉴于对无形资产的评估采用任何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资产评估人员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需要特别注意评估方法的选择。重置成本法不适于无形资产评估,现行市价法也存在较大缺陷,不是评估方法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其是否适用于被评估项目。对于资产特性简单,以成本摊销为评估目的,侧重现实可用程度的无形资产,可以对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等;对于资产特性复杂,以转让、投资为目的,强调资产未来使用效果的无形资产,可以采用收益法对其进行评估。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首先要详细了解被评估资产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其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在评估时对数据资料的来源加以重视,对可能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做出恰当的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066-03

[作者简介]郭磊(1979-),男,汉族,江西上饶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项目编号:YG201517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文化产业能耗低、污染小、市场潜力大,正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同期现价GDP增速高39个百分点。“十”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然而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金融环境的制约,文化产业仍然存在融资难问题。

一、文化产业特性形成的融资约束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特殊产业,不同于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文化产业具有特殊的经济特性:一是资产结构上无形资产比重较高;二是具有高商业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三是市场化程度低、商业模式不清晰。文化产业的特性放大了行业内部企业的融资风险,因而容易受到金融排斥。

(一)资产结构的特殊性

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知识、智力和技术投入。文化产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构成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品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由于文化产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等抵押物比较少,现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完全契合文化产业的特点,这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融资可得性。无形资产估值的不确定性也是文化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一般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难以确定交易价格,甚至不具有市场价格;有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地域和人们偏好的改变,其价值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诸如在地域差异、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时尚潮流等因素影响下,资产定价比较复杂、价格波动很大。

(二)高风险性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风险特性,主要是产业自身的商业风险以及国家政策风险。首先,文化产业商业风险较高。因为文化产品是带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内容的创意产品,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并非是基于生理或者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精神上的需求,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存在多样性与易变性。因此,文化产品创作者很难准确预测市场反应和需求,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进行创作,再加上多数文化产品属于非必需品,其市场需求弹性高,文化产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文化产业政策性风险大。文化产业不但具有市场属性而且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政府会对文化产业有选择地给予支持或加以限制,某些文化产品可能存在不能通过意识形态审查的风险。

(三)商业模式不清晰

首先,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于一般的耐用消费品,以大众性、一次性、娱乐性为基本属性,大多数产品消费周期性短、实时性强。例如,影视剧、文艺演出具有短期的项目性,演出持续期也只有几个月,不能产生长期和持续的投资收益。其次,由于过去文化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过去一度融合发展,文化的产业属性一度被忽略。文化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链条上原创、制作与环节分割明显,产业链中端的大型传媒机构控制文化创意制作与平台,前端的内容原创企业和后端的文化衍生环节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不利于产业链的发掘和延伸。产业特性导致文化产业整体的融资风险较高,文化产业容易陷入融资困境。

二、金融环境导致的融资约束

在我国,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较短,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不紧密,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前景、资产定价等信息的了解较少,特别是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的文化企业,其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因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契合文化企业的特点。

(一)银行信贷不适合轻资产的文化企业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下,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主要针对传统产业,重视企业拥有的有形固定资产,而适合文化产业融资特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缺乏。由于文化产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以知识产权和创意项目作为主要资产,无形资产占比大,固定资产相对较少,缺少银行传统上认可的有效抵押品,这与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匹配。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价值波动比较大,很多银行为规避风险很少开展针对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因而大部分文化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

(二)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大

首先,大部分文化企业不具备上市融资的条件。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发行股票与债券,鼓励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增发股票等方式融资,以加快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但上市融资条件较高,目前我国上市的文化企业只有几十家,大部分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财务业绩难以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即使是上市条件最宽松的创业板也要求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千万元,最近一期期末的净资产不少于2千万元。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等方面的约束,使其很难实现上市融资。

其次,文化产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难度更大。文化产业比一般的产业具有更高的风险特性,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创意性,其价值既取决于生产者的创造也取决于消费者的体验,文化产品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很多文化产品消费周期性短,不能产生长期和持续的现金流,很难被投资者认可,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难度较大。

(三)金融配套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间接融资、直接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得到发展,但是由于文化产业融资的相关配套机制缺失,导致现有的融资渠道不畅通,文化企业实际的融资效果不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第一,专业的评估机构缺位。文化产业具有轻资产的特性,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是其核心资产,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会受到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其价值评估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但是国内对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机构较少,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第二,抵押担保和信用保险缺乏。文化产业固定资产较少,商业风险也比一般产业高,在缺乏抵押担保和信用保险的情况下,无法实现风险分散的功能,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为此受到重大制约。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路径

(一)完善间接融资制度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建立适合文化产业融资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文化产业以轻资产的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以实现对文化产业需求的基本覆盖。强化信贷风险控制,准确识别和管理文化产业融资风险,除了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方式,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版权集合质押贷款等信贷服务,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使信贷融资成为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让拥有优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文化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二)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为文化企业上市提供配套服务,对不同层次的文化企业制定对应政策,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对盈利能力较强并且资产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可以寻求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可以争取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对于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则可以选择场外市场挂牌。近年来,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兴起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同时,也需要完善和规范发展场外市场,明确场外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规范运作规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场外市场融资功能与交易功能,健全场外市场信息披露规则,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完善融资配套机制

为促进文化产业顺利实现融资,需要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了保障担保机构对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应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投资等多种渠道扩大担保基金的规模,通过政府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为文化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分散融资风险;建立再担保机构,分散和转移担保机构风险;建立文化创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制度,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为知识产权质押、投资入股、融资担保和流转变现等投融资行为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发展和服务的完善,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项目推介、投资引导、并购策划、项目融资和产权交易组织等服务;为各类文化产权流转提供交易平台及专业服务,促进文化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为文化的项目孵化、企业升级、转企改制、并购重组、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增资扩股、招商合作等提供一揽子的质押贷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兼并收购等综合金融服务及基础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国内企业低估和不重视无形资产,甚至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造成了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给企业的合法权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部份企业没有把无形资产当作企业的资产,误以为分文不值。很多企业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有知名度,但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一栏的数额却很少,而真正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创造效益的专利权、商标权及专有技术等则很少引起注意。部份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虽已入账,却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如,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只承认外国的无形资产,而不承认中国的无形资产,致使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被大量无偿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二)不法企业经营者的侵权行为

不法企业生产经营冒牌商标产品,不懂或者漠视知识产权法律,盗用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当今世界上大的跨国集团,每年都要拿出相当其营业额10%左右的资金用于无形资产的开发,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对各种侵权行为严惩不怠,坚决杜绝一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而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为什么会存在着这些现象呢?

二、我国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很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特殊性

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性,使得中国企业低估和不重视无形资产,甚至忽视其存在,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两点:无形资产没有实体形态,从而不能像房屋和设备有固定的价值,其功能作用也不能很直观地体现,只能存在于意识中,而其价值的损耗也只具有无形损耗这种单一形式,进而使其退废时也没有残值。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给价值评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基本上很多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无法准确地预估,即便有些无形资产有法定的期限,但更多时候逾期了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决定了无形资产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所以企业在资产重组、并购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很难有具体估值,一些企业可以任意操纵价格,而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机制

无形资产的价值不确定性使得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需要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虽已入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机制,使得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仍有大量无形资产被无偿使用或占有。如在价值评估工作中,由于评估机构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人为因素可以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也就造成了低估或提高无形资产价值的结果。

(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

无形资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有法可依却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存在,促使了不法企业的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并且还有发展的趋势。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但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面,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标准以及一套有效的无形资产评估程序和方法。另外,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意识,还没有被执法人员以及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以至于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意性。执法不严,执法不力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间接造成了其他企业承包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以及加大了国内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有关建议

(一)企业应从内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在企业财会部门的无形资产综合价值管理的基础上,由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密切关注有关本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经济信息,随时把握国际、国内的知识产权动向,有时汲取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保证无形资产的先进性。开发与拓展已有的无形资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利用新能源,保证企业价值的维护和巩固。应实施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成本等进行评估和确认,保证无形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严格商品产品检验制度,了解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保证专有技术的保密状况、专利权等项权利的效能,一但发现侵权行为,运用法律手段实施保护。

(二)完善我国的价值评估机制

定期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或是企业进行跨国兼并时能全面地确定无形资产的范围,准确地计算出无形资产的价值。这样,企业就能避免在无形资产的转让过程中由于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存在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小组,聘请一些评估专家参与评估小组的组建,从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评估小组介入,并定期对企业内的评估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本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效避免在产权交易中被无偿使用或占有本企业的无形资产。国家应就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既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推广应用和补充完善,也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订新的法律法规。而评估机构人员应增强无形资产保护及保密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评估质量,树立行业典范。

(三)完善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主管和上级部门应提高对无形资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可通过有关法规的颁布、执行和案件审理,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切实有效地杜绝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出现,并遏止一切侵权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确保每一个有侵权行为发生的不法企业难逃法律的制裁,遏止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及其发展。

篇9

一、企业无形经济资源相关研究

企业中某些无形的东西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着重要,这是企业这种组织形态一出现就存在的事实。在这其中某些方面的研究如行为。组织等也早有建树。而系统的、定量化且富于成果的研究应该说是从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始的。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企业的某些无形要素具有资产性质。早在192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杨众先就完成了他的名为《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OtherIntangibles)的博士论文。这是世界上较早关于无形资产研究的专著之一。无形资产这个概念,首先见诸于美国报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财务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某一特定的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表现为财产、债权和各种权利以及知识形态的经济资源。这个概念明确地将集中体现企业知识形态的无形资产归纳在资产范围以内。

我国直到1984年3月12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才以形式首先明确承认了无形资产是财产。1988年,我国首次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1989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规定》,对无形资产第一次提出价值评估的要求,并成立了相应的评估机构,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资产评估工作。 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才明确提出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界定范围。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另外一个对企业无形资源的研究就是对企业知识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知识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也将成为企业市场价值最重要的源泉。通过经济学家、管家和知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了组织知识理论。即在组织知识活动的层面上,探讨企业组织知识活动的机制及,研究企业实现知识资本增值的有效途径。

再一方面的研究是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肥年代后期以来,企业能力理论,特别是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开始受到许多学者和政策机构的重视。进入90年代之后,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逐渐转移到企业核。已能力领域,因为从长远考虑,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生产大量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核心能力。一个企业某一资源的战略运用取决于与其他企业独特的资源与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源综合、协调和配置的方式,即企业用相同资源创造价值能力的差异。因为一个企业协调资源配置的,决定了企业能从特定资源而获得的战略优势。最早明确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给予定义的是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ry Hamel)。此后,这一思想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所认同。

对具有资产性质的那一部分无形资源的研究丰富了会计学的资产概念,界定了企业中一旦形成则相对独立、稳定的,能为企业创造有形资产贡献以外的价值,并可独立转让的那部分无形资源;知识资本理论是从知识的资本属性来考察企业知识形态的,它既研究了非组织知识的不稳定性,也触及到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对知识创造的价值参与分配的法律;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如何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研究整合企业资源,尤其是企业无形资源。以上这些理论对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企业能力以及涵盖在管理理论中的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影响企业绩效的、无物质形态要素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理论成果。

二、企业无形经济资源的分类

无形资源是一个比无形资产、组织知识、企业能力等概念外延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泛指一切给企业运行带来影响且无物质形态的经济要素。全面研究企业无形资源的构成、分类与本质属性,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资源获取、转化、融合、创新与配置,以提升企业价值规律的重要基础。

企业无形经济资源从范围上应分为两大部分:即存在于企业内部,企业可垄断与控制使用部分;另一部分为存在于企业外部,但可被企业利用与共享部分。这里试作如下分类:

1.企业能力资源 包括企业家创新能力、企业组织的能力、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等具有一般无差异人力资源能力以外的能力。

2.企际关系资源 包括企业与顾客、社会的关系,营销与服务资源、企业信誉、企业形象等。

3.企业技术资源 包括企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版权、机软件等可确指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操作层面的素质技能(一般无差异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等。

4.企业文化资源 包括企业的道德、理念、精神、价值观、经营方针、宗旨目标、行为准则等。

5.企业制度资源 包括企业的公司制形式。组织结构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

6.企业信息资源 包括企业历史档案、数据等资料,企业各种生产、管理、经营等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与管理支持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及网络系统等。

7.其它无形资源 包括企业合同类资源与权力类资源等。

以上的分类中没有将商誉包括在内,这是因为企业商誉(不可确指无形资产)被能力、形象等其他经济资源所涵盖,不应再重复考虑。由于企业对员工仅拥有工作的支配权,而无思想、意志与知识的完全所有权;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能文档化的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源主要以企业员工的大脑为载体,虽然企业为获得这些对企业有价值的能力。知识投了资,但员工为掌握企业需要的知识同时也投入了时间、精力或称机会成本,因此,企业能力。知识等的产权并不完全属于企业自己,而是企业与员工所共有。但由于企业与员工的特定契约关系,这部分无形资源企业是可优先使用、控制甚至可垄断使用的。

三、企业无形经济资源的本质属性

关于企业无形经济资源(或资产)相对于企业有形资源所具有的独特属性许多文章曾给出。归纳起来一般认为有七种属性:(1)功能上的效益、增值性;(2)性质上的可再生性;(3)作用上的催化性;(4)重复使用上的无磨损性;(5)价值上的创造性;(6)使用上的不排他性;(7)收益上的不确定性。笔者的研究认为,以往的企业无形资源属性分析偏重于无形资源性质外延表象,而对其本质内涵的揭示还没有到位。

笔者认为企业无形资源具有如下六大本质属性:一是无物质形态,这是不言而喻的。二是价值贡献性,即对企业有使用价值或对企业效益有贡献。三是记忆与累计性,即对开发和利用的投入、过程与结果具有记忆与累计能力。四是学习。创造与自我完善性,即对已有的资源能进行一定的消化、融合、转化与创造。五是非独占性,即同一资源可以多头并行使用或重复使用。六是与关系的复杂性,指无形资源的构成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机理、规律的复杂性等。

由于企业无形资源的主体是以企业员工为载体的,资源的吸收、转化、开发与使用必然与人的性质紧密相关。而人是有生命、智慧、知识、文化、情感的高级有机体,因而企业无形资源的本质属性中必然含有人的某些特质,如记忆性、学习性与复杂性。无形资源的记忆性使其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且保持资源形态不变,即不磨损性;学习与创新性体现了企业这一有机组织的生命活力,即自我完善与价值创造;复杂性表现为无形资源对企业运营与效益影响的不确定性;价值贡献性概括了效益、增值与催化性质;而非独占性使无形资源使用效率远远高于有形资源。

四、对企业无形资源的进一步讨论

(一)无形资源价值贡献的有限性

无形资源更具有累计性、创新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均要发生必要的成本。同时在重复使用中因受其他配套资源稀缺性的制约,如受配套的有形资源、以人为载体的无形资源、时间等的条件限制,其价值贡献也是有限的。因为几乎没有那一项资源不用与其他资源配合而独立创造价值。因此不能认为无形资源有累计、创新和可重复使用性而过高估计其使用价值。

(二)关于无形资源重复使用的高效性

许多种无形资源,比如专利技术,可以被多个资源配置过程重复或同时使用,甚至被多个企业使用,而资源本身形态、功能等并没有损失,即所谓的无磨损性。尽管有形资源中也有可多次使用的,如机床,但每次使用均将产生一定的物理磨损。事实上一项具体的无形资源的价值也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多或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是由于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无形资源的“新颖度”下降或因“过期”而发生价值贬值,这一点与有形资源的折旧是类同的,尽管它并没有发生“物理形变”。但可重复使用的无形资源具有特有的快速、低成本“拷贝”复制性质,而每次拷贝的成本比之其开发成本和使用价值几乎可以忽略。如企业花很高成本开发培育的专业管理模式,可以快速。低成本向连锁店或向其他企业进行拷贝复制,甚至是并行复制。而企业生产的有物质形态的第二个产品与第一个同样产品的成本是一样的。这种有形资源不具有的性质来源于无形资源的记忆性与非独占性。

(三)关于企业无形资源的层次性与互动性

企业从运营无形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价值来看,企业无形经济资源在其价值贡献与功能作用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能力为第一层;企业技术资源、企际关系资源为第二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信息资源等是第三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企业技术资源、企际关系标志着企业的市场定位;能力是企业创新、获取超额利润和持续的源泉。另外,企业各层无形资源、各项无形资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性质。如企际关系与技术资源类的品牌资产之间,企业文化与企业能力之间的互补关系(同增同减关系);企业规章制度与员工生产应变能力之间,国际互联网与企业数据库资源之间的替代关系等。

(四)关于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关系

许多文章在指出企业无形资源对企业价值的巨大贡献的同时,认为企业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存在依附性,无形资源通过有形资源而起作用,强调无形资源在有形资源的配置运行中的“催化性”。笔者认为企业是由有形与无形资源共同组成的活性经济组织,而企业的活性体现在企业的无形资源上。由于有企业员工的大脑作为无形资源的主要载体,人的智慧与创造性也必然融入企业无形资源之中,因而使企业呈现有机的生命特性。有形资源就像人体器官,而无形资源则是人的灵魂、思想。知识与理念。企业中小到一纸表格(信息),一个操作要领(技术),大到竞争谋略(能力),公司体制(制度),无形资源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无处不在,不可或缺。因此不宜轻易断言无形的技术是“夹”在有形的机器之中,还是有形的生产线“浸” 在无形的规则组态中运转。在企业中有形与无形资源就像人体与灵魂一样不能分离,相互依附。当然,对于不同生产方式的企业来说,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源的价值贡献率可能是不同的,如通用与微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有形与无形的价值贡献比率的次序也正在发生着逆转。

五、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资本,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一般要占到资本总额的50 %-70%。成为这些企业进行技术贸易及占领国际市场和扩大的重要武器。同时,随着近来经济化、知识化的发展,物质生产、货物配送所创造的价值不断降低,一些企业便将自已的核心业务逐渐转向与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而将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产投资和重复性劳动的物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或委托出去,交给那些专业化公司完成。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有效地经营无形资产,已经是新时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的特点

无形资产的经营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有着本质的差别。无形资产的经营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组织计划等是结合在一起的,但在一定时候又不能混同。一方面因为它的策划要遵循某些特殊;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运营中有一部分独自的作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网络、管理等经营,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不要追求规模,不宜搞得很复杂,或一定要使CI设计中包含许多隽永的意义,往往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简单的事物会有更大的效果。

无形资产的经营有其独特性。首先,无形资产是依托于有形资产和资源经营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即在经营活动中伴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形成独有的品牌和销售网络,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提供新的服务,根据经营要求创新和实施新的管理。其次,各种无形资产的无形特性使它易变和延伸,比如某个品牌可以改变或增加功能,而不受太多制约。再者,无形资产在形成发展中有较强的不可控制性,比如假冒产品排斥真正品牌产品、技术秘密的泄露等等。

(二)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的方式

篇10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

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为:(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以成本作为评估依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成本能够识别;二是成本能够计量。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评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产成本。为了排除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一般以再生产成本为计量对象。(2)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商誉、权利类和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由于其成本不能识别,也不能计量,因此,不适宜用重置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