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5:01: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综合实践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案例来设计教学内容。
(二)立足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语文学科课程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二、课型简介
(一)“专题整合型”
案例:《鸟》专题――观鸟、咏鸟、赞鸟(八年级下)。
准备:背诵咏鸟诗;熟读《白鸽》《空山鸟语》,写好读后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写鸟的诗歌、散文。
活动:
观鸟 出示收集的鸟的图片,感受鸟的外形美。
咏鸟 诵读咏鸟诗文,领略关于鸟的文学精品。
赞鸟 请学生写诗文来赞美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十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从选材上看,这十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是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二)“实际应用型”
案例:我爱文学――制作读书卡(七年级上)。
语文课本中有一个“我爱文学”活动,我们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由此开展主题活动。
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进行深入研究,想想自己最喜爱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我该怎样把它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爱看这本书。同时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和自己的感悟等写下来,完成读书卡。
篇名: 出版社:
作者: 国籍:
内容梗概:
我的摘抄:
我的感悟:
这样的活动,把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就更快了。在课文中,很多材料我们都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名著阅读《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及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等。
(三)“拓展延伸型”
案例:《阿里山记行》(八年级上)。
1.分组上网、走进图书馆搜集台湾的相关历史及风物人情。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3.畅所欲言,谈谈对宝岛台湾的认识。
4.结合热点时事谈谈对、国家民族统一等焦点问题的认识。
通过深入了解台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类似于《三峡》、《宇宙里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都可以设计类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四)“关注生活型”
案例:远离烟毒,走进健康。
1.主题:“远离烟毒,走进健康”的实践活动方案来自于学生生活,产生于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2.研究过程:①网络调查组进行有关“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资料搜索;②针对“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健康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保健老师;③对自己所在的居民小区进行《吸烟与健康问卷调查》。
当然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限塑令”、“秸秆焚烧的危害”等,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将很有好处。
(五)“科技创新型”
新版的苏教语文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关注了科学,在7-9年级的每册课本的最后一单元基本都是科学小品,旨在让学生关注科学。
案例:关于“生态农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长安初中)。
研究内容:①生态农业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产模式?有哪些具体的形式?②生态农业产品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对农村经济有什么样的好处?
③我地的生态园是如何实施生态农业生产的?前景如何?
④世界各地有哪些成功的实例?
研究过程:第一小组利用书籍、网络等媒体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以及有哪些具体的模式;第二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看人们对生态农业的了解程度及生态产品的销售情况;第三小组到调查当地的生态园是如何实施生态农业生产及前景;第四小组调查我国及世界各地是如何开展生态农业的,有哪些成功的实例。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先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p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偏离语文实践课程的本质,或与我们所掌握语文知识不衔接,又或是流于形式,浮皮潦草,敷衍了事。把本是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搞得脱离实际,不得要领,没有达到上述良好目的的结果。我们反思后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社会意识亟待提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普遍在各学校的开设及活动效果都不太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社会、家长以及有关管理者的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
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各农村中小学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跟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但由于整个教育还被应试教育氛围笼罩着,结果还是“雷声大而雨点小”。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使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育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学生语文成绩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条件,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这样,实施这类课程时,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严重影响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教师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认识不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深深地感觉到“课堂语文主科”重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副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教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担心家长不会接受,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找不到现成的教案设计或活动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更加丰富。另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农村中小学没有科学合理的实施制度和措施,一些学校虽对语文课程的实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实施过程中,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职责不分明,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统筹安排,具体指导。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于此同时,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无疑会直接影响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此外,语文教师的在选题过程中,选题过大,目标过于庞杂,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让学生有老虎吃天无处下抓的感觉。这样就会出现实践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深不透”的现象。
没有真正体会到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图。
三、教材、教案设计上的错配,在实践中偏离了实践课的本质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当成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只是换个地方进行课堂课程教学,或者严重脱离本年级语文课程所学语文知识,进行不相关的活动或其它社会实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与通常意义上的学科性教材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系统的严密编织,而是一个围绕许多社会生活等主题展开实践活动的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不是书本,而是生活、是实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实践出发,在设计和编写教材上或教案上,应与所学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相匹配,做到相关不死套、游离不脱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和教案的设计总原则上来。
四、教师越位,学生缺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还能把主动权给学生一点,让他们自己发挥,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师的调控,不知不觉又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设计上来。教师往往依然是“主宰”,想着法的死套课本上知识,或框架设定好的知识,没给学生自由探讨的空间,和发挥个人特性的余地,造成老师越位后成为主体,学生成为客体的现状。违反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材的人”的本质要求,更谈不上为引导学生在每个主题活动都需要学生在“做中学”,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发现型”学习和通过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的目的,依然是依赖教师获取知识。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既有人们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现实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既有师资队伍不足的因素,也有办学宗旨和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因素。因此,要认真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切实改变目前的状况。
【参考文献】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 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1,确定教研内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研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着为教师们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学期初便给老师们发了"语文组活动备忘录"一表,让大家都清楚自己本期的任务和自己所需提高的方向与内容,采用共同协议的办法确定出新学期教研的内容并撰写入教研计划中.这么一来,我们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达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效果,老师们学习的劲儿也就更足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后盾.
本学期更好地发挥周三业务学习的功效,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和备课讨论的活动,做到周周有内容.参照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加强了研课,磨课的力度.
2,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教学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教学实践.为此,本学期我们多次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包括各类文件,教案,课件等等),如何下载相关资源,如何将压缩的文件进行"解压",从实质上加强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并让老师们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做到资源共享.
在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有十二位教师的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
3,, 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再者为提高老师们对现代化技术技能熟练掌握,我们本学期的公开课都是由上课教师自制课件.10月,曾旋老师的《错误》在沅陵一中参加青年教师比武,或二等奖;11月尚明霞老师的《雨霖铃》在二中参加全县教学研讨,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12月全校举行青年教师比武活动,曾旋老师获一等奖,欧明松老师获二等奖,卢冬丽老师获三等奖.这些老师都能根据课例所需,自制课件进行授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另外,在省督导检查团来我校检查工作时,有邓剑辉,姚绍兰,欧明松,刘凤英,祝克溴,侨光业,秦志军,酉世明,申艳霞等老师的课受到专家检验,并得到专家的好评.
4,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
本学期语文组配合学生科开展了"学习精神"的系列活动:读有关书写读书笔记的活动,有关精神的诗文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
二,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 我们教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 看什么 想什么 )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方向: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
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师的备课要从繁重的书写中解脱出来,不再流于形式。要想完成好这项任务,本人觉得最好的策略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有效的集体备课能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让知识点得到全方位的落实,符合新课标改革的需要。在此,笔者对集体备课作进一步的探究。
一、语文集体备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备课、教学的要求,而能培养语文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师之间只有通过集中在一起思考一番,探究一番,有了探究的经验,课堂上就能更有办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堂气氛更活跃;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就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在中心发言人提供的参考教案的基础上,另外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没有哪些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有不能解决的,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来讨论解决,在课堂上跟学生讨论时就心里有数了。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质量自然可提高。
二、语文集体备课的新方式
明确备课的方向是前提,而备课方式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逐步完善集体备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传统的备课观和教学观以“教”为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求。因此,必须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的研究“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转变为集体研究“学生怎样学”,钻研教材等问题。语文教师要把从生活中发现的与语文有关的实际现象集合起来,在集体备课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会获得最佳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新课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二)学生参与集体备课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倡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语文能力。学生参与集体备课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往往拥有着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源,而他们往往也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视角。集体备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备课。扩大语文课堂的空间,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在日常生活中集体备课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要求我们把课内外、校内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新课改下,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集体备课除了备书面上的教案之外,我们还应尽量搜集生活中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段材料等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语文教师应在社会大语文环境中形成备课生活化的观念,随时搜索生活中的“大语文”。这就能为制作课件、课堂教学提供素材,充实课件、课堂的内容。
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有效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更能体现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学校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技术对集体备课进行相关的管理,则可以使集体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具体实施办法是:
1.备课组集体研究,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步骤等教学内容。
2.每位教师按备课组要求制好课件,写好教案,并交由备课组长审批,上传到备课组的公共邮箱,由备课组成员共享资源。
3.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相关教学课件和教案,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反思,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或意见。
4.备课组在使用后要对课件和教案进行修改并保存。
5.备课组将本册书所需用的教学课件和教案打包上交学校教务处进行审批后上传到学校课件库和教案库。
6.学校定期对课件库进行更新。按此办法,一个学年下来,学校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课件库和教案库,下一学年的教师只需对课件和教案进行熟悉或稍加修改就可使用。这样,既减少教师的劳动量又提高了学校资源库的质量。
三、规范管理,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目前,由于一些语文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的现状不乐观,笔者认为为了确保备课的实效性,学校必须从以下方面规范管理。
1.培训集体备课带头人。要对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的意义、基本程序、要领和基本操作环节,让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指导集体备课规范有序进行,确保集体备课不走样,不变形。
2.集体备课与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有机地结合。学校将集体备课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和评估中,实行备课组长目标责任制,在学期或年度考核时,对备课组长所组织的集体备课效果进行考核评估,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将集体备课与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同时取消不利于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有关规定。
3.成立领导小组,实行监督和指导。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成立领导小组,由语文科组长配合教导处主任定期或在事先不告知备课组教师的情况下直接参加集体备课,随时实行监督和指导。完善备课过程,提高备课效率。
总之,语文的集体备课是要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完善的。希望同行们一起来探讨集体备课,实现教案改革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效峰.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2003(7).
[3] 张正明,陈明发.怎样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管理,1997(9).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初级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部分。中职语文教育不同于传统院校语文教育,中职院校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核心教育目标,趋向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淡化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中职生源紧缺,中职教育为了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弱化了对中职生文化课的培养,在课程评价机制上对语文教学也相对宽松,导致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边缘化,并未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标。宽松的语文教学评价也使得语文教师对备课丧失兴趣,一本教案相互抄袭,一套教材沿用数年,并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因材施教,这些情况都表明中职语文教改势在必行,而在专业教学中嵌入语文教学是提高中职语文的最优方案。
1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技能培养本位思想使得传统的语文教学不适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只有将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专业教学,语文才能真正发挥其基础性、工具性的功能,合力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首先,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明确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中职教育不同的专业生源特点和素质千差万别,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要对不同喜好、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教授,就要针对专业特点个性化定制教案。其次,只有将语文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中,几本职业资格证书远比语文成绩要厚重,语文教学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力,学生学习兴趣疲乏,上课睡觉、说话现象严重。将语文学习渗入专业教学后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再次,传统语文教学不适用即将步入岗位的中职学生。中职语文更加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非文言文阅读、生僻词方面,中职语文要确保学生在应聘面试中发挥流畅、拟好公文,这些岗位上的语文功用都需要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
2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策略
2.1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案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异和学习倾向决定了语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能兼顾,教师在教材选择和教案制作方面就要弥补两者的冲突,深入调研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特点,教材编排做到与专业课的实用性、趣味性相统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扬长避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案要教材先行,同时又要敢于打破教材束缚,针对不同专业因地制宜地适当改编。比如在进行《听话和说话》教学时,要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着重讲解,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写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2.2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于中学,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带有专业本位思想,不愿意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用性教学改变,只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课程的厌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大刀阔斧地改革,模拟岗位语文实践,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不同种类应用文的写作,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即将步入岗位的学生面对的是形形社会人士,从应聘到上岗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验,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口语训练,通过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出口成章、表述准确。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是职业教育的特色需要,也是摆脱填鸭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解放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传统课堂,能够使得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我展示和锻炼的机会。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在分组教学的开放式教学中,学生手脑并用,大胆质疑,从较浅形式的“浮光掠影”深入到“静影沉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逐渐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中职语文教学嵌入各专业教学的尝试
3.1嵌入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尝试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思维缜密,有较强的制图能力,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并不感冒,这就需要教师开发语文教学潜力,利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以说明文作为学习重点,在《景泰蓝的制作》的讲述中,通过景泰蓝的详细制作工序来讲解如何把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适时插入教学重点。
3.2嵌入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的尝试
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对网络的运用了如指掌,并且乐于平面方面的设计,这些现代化的技能完全能够融入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传统语文教学老三步:朗读、注释、思考题,针对信息技术类学生可以完全颠覆“老三样”课堂教学方式,把教案的制作权让给学生,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和网络搜索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教学方案,比如《荷塘月色》教案制作中,学生下载了名人朗诵音频和视频,并对网络课程进行改编再造,其教案的质量不亚于老师精心准备的示范课程教案。此外,还将教室的板报搬上电脑荧幕,学生通过过硬的平面设计功底绘画出绚烂多姿的电子板报,这些都在嵌入专业技能的同时使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到渠成。
4结语
以上仅针对中职院校中的两个专业进行了嵌入式语文教学评述,其他的专业特色迥异,要根据专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编排教材。此外,还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定胜败的传统教学评价。不同专业的语文课程数量不一,学生素质能力高低不同,仅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很难判断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掌握程度。要淡化分数,强调职业教学的综合能力,从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专业相关文体创作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注重在综合能力培养中提高语文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利.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有机街接[J].职业,2013,6(18):121一122.
任何前瞻性教学理念,都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有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的理念才具有推广价值。教学预案就是实施这种理念的开始,而编写预案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一.创新教案的编写理念
1.教案要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现行的新课标强调的是师生的互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师主导一切的课堂模式。既然这样,那种传统的教案设计当然也要进行更新,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师本位”)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生本位”),只有教案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创新了,教学过程才可能实践并体现学生的主置,如果没有在教案中想过这样做,又怎么会在实践中去操作呢?
2.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过程的转变 第一要转变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倡导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教师的创新教案无疑在学习活动中要体现这些方法,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练习,检测模式。可以把设问、预习、合作探讨、引导、小结等活动贯穿教学设计过程中。
第二要转变教学辅助材料的使用方式高中语文广东版教学参考书在编采教学辅助材料方面已经“杂取种种,合成一书”了,符合我们广大教师的不同采用口味。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本来就应该摒弃单一的定性分析,而采取多样化的可能性分析。多元解读,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个结果的产生就起源于教师的教案设计,这也符合学生的个性解读。而如果没有教师的多元解读的预案(教案)引导,教学活动不就变成了“预设的陷阱”?所以创新教案的材料选取要尽量丰富、多样,避免单一.枯燥,当然也要精当,不能不分取舍全盘托出,也不交给学生鉴赏方法,那样真成了“没有说法”了。(当然,我们期待着评价制度与方法多元化,否则这种局面永远无法出现。)
第三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再生和开发。生动的课堂上自然会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即从学生的分析过程、结果中产生新问题,新结论,这些问题和结论就是很好的课堂再生资源,是教师下一步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向和任务甚至是内容。创新教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人性(当然更应该关注科学,关注真理!),再生资源可以充实我们的下一个教案!此外,学生或者教师、学校也可以作为开发校本教材的很好资源载体,研究地方人文、地理、治校理念、学校热点问题及现象,结果也可以编入创新教案中,摒弃过去那种“唯教材唯教参”的备课法。
要将“死教案”写成“活教案”,设计的教案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不能为了实施教案设计而不顾课堂学生实际或者新生备课资源。
第四要重视过程设计理念的转变。以往的教案注重的几个环节,创新教案不能一味照搬,也不能全盘抛弃。首先,目标设定就要改革。江苏洋思中学的“四分三清”教学法效果不错。“四分”即分层设标、分层教学、分层检测、分层评价。“四分教学法”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个体特征来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其次洋思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有利于“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这是围绕目标设计的,注重实效。新式教案也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安排符合学生个体或者小群体的认知活动,改变过去课堂上教师教参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真正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综合学习”来设计编写教案。
二.创新教案的编写形式
1.要改填空式的教案为多样化的“个性教案”。有经验和负责任的教师编写的教案不仅体现了教风,还体现了学情。按照教参的目标及过程,强行推进教学的方式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过程设计有“问题激趣”“认知目标选择”“兴趣预习”“预习反馈”“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情景激发”“师生互动”“小结提高”“活动巩固”等,而不是为了书写或评价的方便,使用统一印发的教案纸,甚至是“教学通案”,不强调或者忽视教师的个人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特性。集体备课可以,但使用通案不可取,通案的本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如果教研组安排得当,一课可以安排多人备课,可以“一课多案”。
2.要提倡创作使用“活教案”。纸质教案或电子教案既然已经生成,我们就叫它“死教案”,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在实施过程中去“照本宣科”“遵照执行”呢?很多人实际上运用得最多的是“腹案”,就是在自己的大脑中生成“现场教案”,这才是真正理解后的教案,才是教师的再创造!它是先有了“死教案”,之后才产生的,没有纸质或电子教案,就很难有真正好的“活教案”。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使用活教案的,作为领导不要以此判定这些教师“没备课”,恰恰相反,这才是真正的备了课。可以想象教师照着课本或教案读给学生听的课堂是怎样的沉闷!
3.要创作有“教后案”的教案。再完整和考虑周详全面的教案都只是“预案”,而预案与现实的课堂总会有出入,把对“出入”的处理过程重新写进“预案”后,编写“教后案”,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后记”,这样做可以提高我们今后编写“预案”的水平,检验我们的预测能力,有效减少错误或问题预案。有 “教后案”的教案才算是真正完整的教案。
每一次的学生和课堂实践都是新的,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的教案,尤其是教后案!
4.要简案与详案兼有、有形案与无形案共存。一线教师应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又不能陷入书写教案的繁重劳动中,所以提倡简案与详案共有,“无形”的“腹案”电子教案同有形的纸质教案共存。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时有很强的临场发挥与应变能力,即使被强迫写了详案也不会照着讲,这是现实。即然这样,作为主管领导还不如允许简案存在,预留足够时间让老师思考,“写腹案”。当然年轻的缺乏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的教师则不同,要多写详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无案”上课,即使是简案,也应该有新颖的课型、明晰的思路、细腻的层次、生动的语言、充分的活动、丰富的积累、完整的过程,不可简单到让他人看不懂,让自己没有思路。
二、主要任务
1、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
1、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
1、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
1、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
1、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
1、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素质好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等优势,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好“弹性教案”
教案作为指令性课程实施的首道工序,有其较强的预设性、所以要设计出有智慧、有个性、有弹性的教案。
(1)应适合时势,寻找新课程突破口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写在前面》中有一句这样的描述:“将有一片神奇的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便是新课程所涉及的范畴,所以教案的主旋律不能偏离其宗。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着力于显个性、闪思维
设计教案时应避免由一种外加理论来封闭自己,以致变相地剥夺了授课时灵魂深处汩汩涌出的灵泉,要设计出彰显个性的教案。
2.施教中构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在教学中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在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由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时,对素质较高的学生我把讲授的时间大幅减少,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讨论和发言的机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意识。
(2)把课讲得简单些
这里的简单并不是浅显易懂,而是精练。这种简单,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
二、对待素质较差的学生
要先把他们的基础打牢,让他们拥有相当多的知识量。
1.根据这些学生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不强的特点,我就着眼于一个“序”,解决一个“活”字。
我第一个阶段重点抓汉字的认读、词语的选义、注释训练;第二阶段重点抓语句构造的理解和语意概括能力训练;第三阶段重点抓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归纲训练。这样在第三阶段中就可融入创新教育,学生感到有规可循后,才会激发学习兴趣,领会到语文不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