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应用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9 15:01: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移动支付的应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移动支付的应用

篇1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相关业务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无线银行转账,支付,购物和其他商业交易。当前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有线网络购物,顾客必须支付现金或在指定的机器上付款,使用诸多不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中有线将向无线,移动电子支付过渡。广泛的业务需要,使手机支付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庞大的产业。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

优点:

1.用户大规模

去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移动电话用户基本上包含消费市场的高端用户以及在传统的互联网中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轻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移动支付的规模和用户的消费能力,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

2.拥有更好的身份验证基础

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是手机号码有一个独特的,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准确身份。

3.移动电子商务更适合现阶段流行的商业应用

移动通信用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在个人消费领域,提供流行的商业应用,因此BTOC可能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未来将被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自动支付系统,包括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计时器,自动售票机,半自动支付系统,包括商店的现金寄存柜机,出租车计价器,每天收费系统,包括水,电,气和收集,以及其他费用等;与此同时,也可以运用于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包括登录商家的WAP网站购物。

相关的局限性:

1.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1)信用体系的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中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了信用体系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的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有性别的保密性、完整性、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无线网络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尽快研发有效抵御手机病毒防护软件,同时也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交易中途中断,以及无线终端很容易丢失和被盗等诸多问题。

(3)产业链成熟

移动支付服务从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制造商,用户和组成等方??面的都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4)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安全性

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的货币或信用卡,但对于手机支付还是比较陌生的。此外,重要的是,人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的有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人们仍然不相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以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

2.金融监管和标准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的支付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接受国际多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同时这里面也存在着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服务的多方面问题。此外,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的同时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和电子支付公司之间的商业运作合作,将促进产生多一个双赢和谐局面。

三、移动支付相关技术和安全性

1.远程支付

(1)SMS技术

SMS是使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服务。目前,作为移动支付手段的文本消息,可以实现,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购买彩票,电影票和手机银行等功能。目前在我国也拥有更多的更成熟移动支付技术。

2.WAP技术及其他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和未来的3G等。WAP2.0的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的终端到端到端安全需要,可以提供TLS隧道。3G,能够处理图像,语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1)使用JAVA / BREW

这两种技术的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支持在手机上的其他软件。与无线Java相比较,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 BREW能够调动更多的潜在的应用,其应用的效果会更好地支持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开发每个终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是高通公司所垄断的。这恰恰是限制一定程度上的BREW开发进度。

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从全球来看,3G商用进程,从日本和韩国向欧洲推进,同时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对于中国移动支付服务:大多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用户群数量,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不容置疑的发展前景。

截至2005年5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50万张银行卡,共发出超过900万,到2009年预计将达到600万移动电话用户。这样一个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人的数量,将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通信运营商在语音服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之下,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移动增值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对于银行,移动支付——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在链中的各方利益的驱使下,银行将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大,将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正在走向成熟,有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

总之,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稳步提高,手机支付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篇2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篇3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篇4

一、项目概述及需求

移动支付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三代历程,从基于短信、语音的远程支付到基于客户端、WAP的远程支付、一直发展到如今基于金融智能卡的远程和近场支付的第三代移动支付。相对于第一代移动支付产品安全性低、交互性差、应用领域狭窄以及第二代移动支付受限于运营商WAP网关并且不具备现场支付功能等诸多缺陷。第三代移动支付则更加安全、便捷。

二、方案设计依据

2.1安全性和可靠性

NFC以其短距离通信特征成就了其天然的优势,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刷卡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10cm的范围内才能通信,并且只能点对点的通信,这保证了在移动支付通信时数据传输的高度保密性与安全性。只要终端设备在管理范围之内,就不存在被盗刷的可能性。

2.2便捷性和实用性

相比传统钱包,NFC刷卡手机拥有钱包功能,可以集所有卡片(银行卡、门禁卡、校园卡、会员卡、公交卡等)于一身,实现统一管理,给钱包减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小额非接支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轻松。另外,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也日趋丰富,便民缴费、远程购物、金融服务等等。

2.3低耗能和低成本

耗电量远远小于蓝牙和红外装置,把NFC模块装载在智能手机里,不需要手机供电,同样可以使用。制造成本低,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软件的组合,就可以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之内的通信,且只需要把一块NFC功能模块搭载到移动终端就可以直接使用。

三、系统解决方案

3.1方案网络拓扑图

3.2方案架构说明

NFC支付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采用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通过手机等手持设备完成支付,是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并且在线下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是近场支付的主流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采用13.56Mhz通讯频率,在十厘米之内,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近场通信已通过成为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ECM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

四、NFC支付技术方案

NFC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信息,它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首先,它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其他无线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它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因此NFC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OS终端与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共同完成NFC近场线下支付。其中,近场通信部分包含两大模块:NFC通讯模块和安全模块。在整个支付过程中,它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不可或缺。

1、NFC通讯模块(CLF)

NFC通讯模块(CLF)主要作用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转换数字信号为RF信号,并且通过13.56MHz天线发送;2.接收通信信号,同时转化为数字信号;3.与基带模块和SE模块进行通信。

2、安全模块(SE)

安全模块(SE) 主要作用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交易关键数据、敏感信息安全存储和运算;2.可以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区分为NFC-SIM卡方案、NFC-SD卡方案、NFC全终端方案。

参 考 文 献

篇5

0 前言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满意交通的重要思路,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造安全、绿色、效率、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抓手。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多年从事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对京津冀、长三角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多个地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现状进行了调研,搜集了大量材料,对一卡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1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政策层面,公共交通领域两套标准让行业保持竞争活力,但也为市场推广埋下了隐患,衍生出来的设备制造、制卡发卡、互联互通、清分结算、管理等诸多问题,对从业者和广大民众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推行至今,用户量并不是很乐观,主要问题在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芯片、机具、APP用户界面、市场教育程度等不断考验使用者的耐心。

政策层面的问题,相信政府一定会不断梳理,顺应发展的需要。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是一卡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在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下面我们主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2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领域目前最主要的两种应用是较为广泛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和NFC近场支付,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方式。

二维码支付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支付技术,常见的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由于公共交通客流量大、高峰期长、快捷性要求高等原因,二维码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目前没有推广开。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支付是由 RFID演变而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共交通领域。NFC支付主要包括基于安全模块(SE)的卡模拟和基于主机的卡模拟两种方式 。

2.1 基于SE的卡模拟

基于SE的卡模拟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NFC全终端方案、ENFC技术方案和NFC-SD技术方案。ENFC(Enhanced NFC)方案是使用SIM/UIM卡作为安全模块,存储用户账户、密钥等敏感数据,运行支付应用,手机中的CLF模块通过SWP协议与SIM/UIM卡之间进行通信。由于SIM/UIM卡是移动用户必不可少的身份识别模块,卡片和应用的发行及服务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受理渠道,灵活性高,容易进行推广。NFC-SD技术方案是使用移动终端智能SD卡作为安全模块。NFC-SD方案架构的核心部分包括射频天线、非接前端(CLF)、智能SD卡,可以在移动支付设备上实现非接触IC卡功能,目前由于产业链不够健全,使用局限性大。

2.2 HCE(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基于主机的卡模拟

在主机卡模式下,不需要提供SE,由手机中运行的一个应用或云端的服务器完成SE的功能,此时NFC芯片接收到的数据由操作系统或发送至手机中的应用,或通过网络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来完成交互,这种方式的特点绕过了手机内置的SE的限制。卡模拟模式中的数据可以被路由到手机APP中的HCE服务上,摆脱了SE芯片载体的限制,使得终端安装一个可以调用HCE服务的软件就能够作为SE存在,各种应用的卡密钥被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或者放在本地终端内,实现小额脱机支付),当进行交易时,Host CPU从云端调用对应密钥进行确认。国内多个城市的HCE 应用已经在银联的支持下开始试点,比如南昌市的公交系统、北京的地铁系统中,即实现在线即时交易,又可以在无网络时限次脱机交易。

2.3 HCE与TEE相结合

HCE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了产业链。但由于缺少了实体SE的保护,公众使用总会有担心,就需要融合其他安全方案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基于TEE(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s可信执行环境)的HCE移动支付是很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提供介于系统和SE之间的安全框架,分隔高敏感的应用与通用的软件环境,提供安全访问硬件资源的环境。TEE方案,将客户操作和存储直接转移到TEE侧。安全处理系统先于操作系统启动,通过对设备资源的访问,为授权应用提供存储和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恶意攻击,保护交易的完整性、私密性,也同时保证本地端支付及云端支付的安全性。

2.4 HCE与Token相结合

Token(支付标记化技术)是由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于2014年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通过支付标记(token)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支付标记化是使用一个唯一的数值来替代传统的银行卡主账号的过程,同时确保该值的应用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体系中。支付标记可以运用在银行卡交易的各个环节,与现有基于银行卡号的交易一样,可以跨行使用,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基于Token的支付体系为移动支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消除了商户和收单机构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同时实现了交易的实时验证。

3 移动支付解决公共交通一卡通的问题思路

思路1 HCE技术加速公共交通一卡通行业发展

HCE是线上线下业务的连接点,使得公共交通发卡机构可以自行发卡,摆脱对实体SE的依赖,将原有的线下业务整合到线上,建立起实时的卡用户交互通道。

思路2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一方面,在一定阶段里,通过搭建互联平台,可以围绕智能终端实现用户各种支付体系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一卡通要能走出去,在其他支付w系加速扩展应用。

思路3 围绕移动支付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从技术和环境条件上,具备了给公共交通一卡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成本降低,应用拓展,用户体验提升等。

在HCE模式下,把IC卡装到手机里,不用增加额外成本,不用更换任何硬件设备和投入,只需要正常下载APP,就可以解决传统公共交通一卡通只能线下应用的瓶颈,一步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的无限拓展,轻松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思路4 围绕大数据建设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

篇6

0 引言

伴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商务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移动3G、4G, 已经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很多的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了销售和促销的活动, 有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新的方式,它不仅超越空间的限制,而且也拜托了时间的限制,它主要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和网上银行业务等相关技术对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1 移动支付在我国发展前景

1.1 移动支付和金融IC卡移动支付在2012年刚刚起步,不断的应用加速的推动芯片及卡片环节发展。金融IC卡未来三年每年发卡量翻番,今年是爆发式增长开端。金融IC卡在银行卡中占比不到10%,到2015年可能接近至100%,三年中行业将每年翻番。中国移动和银联的合作将中国移动6亿手机用户引入移动支付领域,明年中国移动将发售1000万部支持NFC的TD手机,发展数百万移动支付用户。

1.2 信息安全

随着时间的流逝信息安全建设也在不断的创新,它是IT行业建设的主心骨。在我国内市场所需要的主导行业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厂商逐渐的占据了整个在市场规模,内需的主导行业推动了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不断成长。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主要结构越来越丰富,因此需求越来越高。伴随着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不断创新,在全国内信息安全产品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3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企业发展出现分化,高端市场仍有充足发展空间,未来3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系统集成行业集中度低,一些中端和低端的市场相互竞争。国内系统集成商的标准进化路径是软硬件产品的分销商到系统集成商,再到IT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软件是系统集成商向IT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分析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2.1 WAP身份通过WIM技术来识别模块,这个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手持设备中把安全功能分离出来。针对加解密算的方法和移动用户的相关证书等相关信息都能够放进WIM卡中。在现实中,有一种智能卡就是能够防防篡改设备,而且这种智能卡能够和SIM卡相结合,单独的存在也是可以的。WIM卡它不仅本身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功能,而且还乐意保存证书等相关信息,还可以解密技术字签名的运算。

2.2 WAP技术

在移动业务支付中所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就是WAP技术,这是最关键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是由三类实体构成,主要包括移动设备、WAP和应用服务器。WAP技术主要是把Internet和移动通信网连接在一起,在客观上已经达到了移动终端上网的相关标准。WAP的应用模型就是服务器的结构,客户方可以通过浏览器向Internet上的服务器请求以标准格式表示的Web页面内容。

3 移动支付在无线应用中的操作技术

近几年,无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这已经被很多人所关注,并且应用到了手机相关的移动终端之中。而此用户只需要打开WAP的手机,能够在任何地方都会获取信息的相关的资源,从而能够体验无线上网的乐趣。

3.1 关于WAP协议

所谓的WAP就是“无线应用协议”的意思。无线应用协议的应用是根据在服务器结构中进行操作,通过此类的模型就对无线移动的环境的特点对内容以及格式上的不同,在此类模型上看,我们可以将目前现有的大量应用开发工具进行精益求精。在Internet上的对WEB等结构开发就是WAP的最终目标,通过内容上的提供商和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来看,相对而言在单独的使用条件下看,来的更加有效大大节省了时间。

3.2 无线传输层安全WTLS 在功能WAP安全上包括了无线传输层安全以及可以使用无线标记脚本语言。WTLS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传输的阶段中可以保持稳定。虽然对于这些改动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手持设备运算与存储的局限出自这两方面的考虑从而将其进行了简单化。规范首次在WAP1.2规范中体现出来,它主要是以需要将安全功能从手持设备中单独例出来,再放到防篡改的永久性设备里面去。这种防篡改设备就是一种智能卡,可以与现有的SIM卡相互的结合,单独使用也是可以的。用WIM卡把建立起来的WTLS安全连接转移到里面去,都是通过WIM来进行控制操作。

4 移动业务支付方式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建设现代化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

银行主要在两个角度来进行,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通常在硬件上,银行就应该有充足的资金来投入,首先是对一些先进电子设备进行购买,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子化和营业网点的电子覆盖率。通常在软件上的话,银行就应该在这方面上大大的增加开发力度,针对全国性的网络系统应用系统软件的进行研发。

4.2 加强支付安全问题的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最好普及 CA 认证。我们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及病毒防治技术等安全技术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移动业务应该及时的收取反馈信息,支付机构主要通过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来进行收集。

4.3 银行自身制度的创新

纵观现今我国移动业务的发展态势,如果移动支付业务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银行就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因为移动支付业务的自身特性,实行必要的整合与协同在进行在线支付,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建立金融门户的形式,也带来了实现资源共享。

4.4 支付系统的进度

在现代的社会中电子商务支付中需要非常完善严格的法律环境是主要的条件,因为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因此我国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支付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在国内的每个政府和金融业都应该进行合作和谈判,商讨能够共同制定对应的法律法规。而且在电子商务支付的活拥墓程中,一定要进行监管,如果出现了任何差错都应该马上的处理并向上级汇报,并且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这样才能确保电子商务支付的安全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的用户数百分比不断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了移动支付,因为它非人们的带来了便捷性和安全性。移动支付业务不仅能够实现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方式的支付性能,在方便性和位置服务业务上能够让用户拥有有力的竞争机制,而且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非常的灵活便捷支付平台,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参考文献】

[1]林行高.移动支付应用中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11(10):45-67.

篇7

1移动业务支付定义

移动业务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支付第一步是指通过计算机与个人或者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方式,支付第二步是商家接受支付并为顾客提供商品,银行或者中介机构作为可信的第三方,以经纪人的身份为商家和顾客进行货币销售和清算、维护账号、并解决可能引起的争端,支付第三步部是商家和顾客通过证书等方式认证交易身份,完成可靠性的交易过程。

2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2.1WAP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业务支付应用方面最关键的技术是WAP技术,WAP技术即“无线应用协议”,一个典型的WAP应用体系结构由移动设备、WAP和应用服务器三类实体构成。WAP技术负责将Internet和移动通信网连接到一起,客观上已成为移动终端上网的标准。WAP的应用模型是基于WWW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客户方通过浏览器向Internet上的服务器请求以标准格式表示的Web页面内容。

2.2WIM技术

WIM技术即是WAP身份识别模块,其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安全功能从手持设备中分离出来。对于加解密算法、移动用户证书、客户端用于签名的永久性私钥等敏感信息,都可以放入WIM卡中。在现实中,这种防篡改设备就是一种智能卡,这种智能卡可以与现有的SIM卡结合,也可以单独存在。WIM卡有自己的处理器和存储器,能够进行加解密技术字签名的运算,并能够保存用户证书、密钥等信息。

3微支付认证关键技术分析

微支付认证技术也称为身份鉴别,未支付认证技术必须使得通信的双方安全可靠,用以确保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真实性,防止黑客等入侵者对系统进行干扰主攻击等,如假冒、篡改等。实现认证的手段有很多种,常见的认证技术有数字签名认证、证书认证两种方式:

3.1数字签名认证

数字签名技术是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加密过程中存在两个密钥,一个公开密钥,一个私有密钥。其中,用公开密钥对信息明文加密所产生的二进制流只能由相应的私有密钥进行解密还原,用私有密钥对信息明文加密所产生的密文数据也只能由该私有密钥所对应的公开密钥进行解密。由于在非对称加密体系结构中,私有密钥是不公开的,只能属于唯一的密钥持有人,所以利用私有密钥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运算,其结果就得到数字签名,如果相同则可以认为该信息确实为发送方所声称的身份实体所发送,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

3.2证书认证

数字证书包含标志网络用户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主要作用是在网络通讯中识别交易双方的身份,传统的数字证书是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Authority)签发的,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从而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篇8

近几年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己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获取信息,移动电话以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地提供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IT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给予我们研究的能量,将移动商务的服务发展,推向更具潜力的移动商务运用。

一、传统移动商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传统移动商务的应用一般采取的模式为,通过Internet得到的信息,将客户可能需求的服务和信息,通过企业自己的整理之后,投放到客户群当中,至于客户会不会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企业或者因为能力的有限,或者因为财力的不足,都不会对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此,其主要的不足之处,体现为几点内容:

1.针对性不强

由于在选取移动商务服务投放对象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定位造成服务消息在送达客户之后,不能确定是否是可接受服务的受众对象。

2.适时性较差

由于PUSH信息的发送时间是随机选择的,因此无法保证适时性,即用户在接收到服务信息时可能对服务中所涉及的产品毫无兴趣,相反却对另一类服务感兴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错位。

3.生动性欠缺

由于在技术上的不足,以及网络方面宽带的普及不足,造成很多企业在选择服务信息格式时,普遍采用WAP文字广告服务,这样造成无法生动和形象地对服务产品进行展示,当然也无法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解决以上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商务服务应用模型,它将移动商务的服务由服务端驱动的模式转变为由用户驱动的模式,从而提升了移动商务服务的针对性和适时性。

二、基于位置的视频移动商务服务模型的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无线Internet、Wi-Fi、GPRS技术日趋成熟,笔者在无线通信环境下,结合移动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中提供基于位置的视频移动商务服务模型(video and location-based mobile business ,VLMB)。该模型的结构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整个VLMB模型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位置管理模块(location management)和视频浏览模块(video browse)。位置管理模块负责定位用户具体的位置;视频浏览模块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方便地下载广告视频。

1.位置管理模块

(1)当用户进入某个区域(如某个商店),该区域内存在一个蓝牙传感器,这里可以使用一台支持蓝牙的PC或移动设备。传感器会侦测到用户带蓝牙功能的移动设备,并将蓝牙地址通过Socket传送给广告服务器(Ad Server);

(2)移动商务服务器上存放着一个关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它可以使用蓝牙地址(具有唯一性)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找出相应的移动账户,并且查看与用户当前位置相关的并且尚未发送过的广告信息,将待发送的信息和移动设备的地址发到推送发起者(push initiator, PI)。

2.视频浏览模块

该模块由3个层次组成,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基站(base station)、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无线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而基站与多媒体服务器之间通过高速的有线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基站所属层还包含了WAP网关。

媒体服务器层负责存储和分发视频数据,在本模型中该层采取Web中流行的3层结构,一台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另一台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管理,这样处理是为了能够将目前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应用移植到移动商务中,充分复用资源。多媒体数据服务器中存储所有的多媒体数据文件。由于在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视频流长度都非常短,因此无须对视频文件进行分割,每个服务器中存储的都是完整的视频文件,用户一次下载整个数据文件而不是文件的某个片段。

当用户接收到Push信息后决定收看服务广告,首先向当前所处的基站发送请求,基站通过WAP网关对请求进行处理,WAP网关根据请求所包含的URL地址向相应的媒体服务器发送文件下载请求;媒体服务器按照WAP协议与无线设备建立连接并将文件下载到设备中;最后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视频播放工具浏览视频服务广告。

三、结束语

本文中所设计的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服务模型,是基于移动商务广告针对性和适应性来设计的,这样可以实现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的移动商务服务的运用,在当前3G时代到了之际,也希望所研究的成果能对移动商务服务的发展,指引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7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32-02

为探讨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06年7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活动义齿修复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的应用研究,并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9月期间我院口腔科修复门诊牙列大部缺失需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选择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患者62 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38~64岁,平均(49.59±15.41)岁。所有患者均彻底排除精神类疾病及颞下颌关节疾病史,口腔黏膜和唾液分泌未呈现明显异常,具有独立回答问卷的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并能够按时复诊。

1.2 方法

1.2.1 材料 Magfit Ex 600W型磁性附着体(日本爱知制钢株式会社);硅橡胶印模材料(日本松风株式会社);齿科钴-铬铸造合金(美国登仕伯公司)。

1.2.2基牙牙体预备 应对无法保存活髓的基牙和残根残冠进行系统的根管治疗,而对患有牙周疾病的残留牙进行全面的牙周治疗。将基牙调磨至齐龈部位,常规根管预备至根管长度 2/3左右以保持桩长度≥5 mm。修整根面使中央部位形成凹面,外侧则形成斜面,从而使支撑面下的金属厚度明显增加,根帽高度显著降低。然后将备用的Magfit衔铁置于凹面处进行空间检测。

1.2.3 制取印模 经5 min排龈后采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取患者全颌初印模,并将硅橡胶印模材料导入根管内,然后将前期获取的初印模放入口中,从而成功取得从根面边缘至根管桩末端的完整工作印模,并灌注超硬石膏模型。

1.2.4 制作及粘固 通过根帽蜡型的制作以确保根帽表面与牙合平面相互平行,并常规包埋、铸造、抛光,经仔细试戴后便粘固于根管内。将磁性附着体就位于根面板后,继续进行常规蜡型制作,确定和调整颌位关系,合理排牙后制作义齿,试戴后调■并抛光,并对义齿组织面和游离龈部位给予缓冲处理。待口腔组织基本适应新义齿后,将义齿基托板所预留的磁体窝底面钻成3 mm左右的小孔,并在磁体窝中放入自凝塑料,然后将磁性附着体准确吸附于衔铁表面,患者戴上义齿后应做正中咬合以去除多余的塑料,待磁体牢固的固定于义齿基托内后,进行修复即可。定期进行复查随访。

1.3 评价指标

分别对选择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患者磁性附着体应用前后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改善情况、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患者随访情况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固位力测定采用Hz-1型固定测量仪,连续测定垂直脱位力,并选取三次测量的最大值。咀嚼力采用花生米咀嚼法进行测定,咀嚼10.0 g生花生米30 s后登记剩余量,咀嚼效果=(总量-剩余量)/总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磁性附着体应用前后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改善情况的比较

与磁性附着体应用前相比,其患者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均明显改善和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01.82、21.29,P < 0.05),见表1。

表1 磁性附着体应用前后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改善情况的比较(x±s)

注:与磁性附着体应用前相比,*P < 0.05

2.2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患者随访情况

通过对患者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随访3年情况发现,其义齿折裂、龈缘炎、游离端基牙远中骨吸收的发生率较高,并成为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修复后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2。

表2 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患者随访情况

3 讨论

活动义齿往往是有效利用剩余天然牙或黏膜作为支持条件,并通过固位体卡环基托将义齿固定在剩余的天然牙上,同时利用基托使义齿保持适当的位置而充分行使咀嚼功能,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种口腔修复体[1]。活动义齿的临床适用范围较为广范,能修复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位的缺损,缺牙数目也可以从缺失一个牙到多个甚至全口牙缺失[2]。活动义齿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缺失牙齿的生理功能和形态,其优势在于活动义齿修复的适用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相对较少,便于日常洗刷,能够较好保持口腔内部的清洁度,同时对于日后的修理和加补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活动义齿制作所需设备简单,且制作过程较为简便,费用低。与此同时,活动义齿修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弊端,由于其体积大部件多,再加之反复摘卸和磨损后造成缺失会严重影响患者义齿的固位力和咀嚼功能[4]。因此,如何寻找和筛选一种优质材料是活动义齿修复患者成功的关键。

磁性附着体是继简单附着体和精密附着体之后的第三代新型附着体,也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附着体之一[5]。磁性附着体往往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力将修复体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从而使修复体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6]。磁性附着体具有长期稳定的固位力,操作过程简便,应用范围广,同时对于外力作用下的轻度移位也可在磁引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并且对基牙的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因此,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修复的应用过程中有效改善了传统全口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固位欠佳和咀嚼效率偏低的弊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磁性附着体应用前相比,其患者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均明显改善和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通过对患者磁性附着体应用后的随访情况发现,其义齿折裂、龈缘炎、游离端基牙远中骨吸收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原因可能与存在漏磁现象有关,许多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胥春、范震等[8-9]采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加载静磁场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在实验条件下能使牙龈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样条件也能使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而杨凌等[10]就静磁场是否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致突变性作用进行探讨,实验表明,在设定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染色体和DNA无明显损伤作用。磁性附着体产生的静磁场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还未有准确定论。 磁性附着体精确对位是有效解决漏磁的关键[11],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静磁场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综上,磁性附着体对于活动义齿的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红安. 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14):30-31.

[2] 张国明, 魏俐仪. 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基牙严重缺损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31(12):1922-1923.

[3] 马晓丽. 磁性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修复中临床应用[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41(5):512-514.

[4] 谢旻,温丽莎,肖红喜. 老年患者磁性附着体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研究[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6):345-347.

[5] Riley MA,Walmsley AD,H arris IR. Magnets in prosth etic dentistry[J]. J Prosthet Dent,2001 86(2):137-142.

[6] 郑成燚,杨凯. 磁性体在活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 34(6):706-708.

[7] Brignoni R,Dominicl JT. An intraorai-extraoral combination prosthesis using an intermediate framework and magnets:a clinical report[J].J Pmsthet Dent,2001,85(1):7-l1.

[8] 胥春,范震,巢永烈,等. 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2):81-83.

[9] 胥春,范震,巢永烈,等. 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细胞骨架影响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4):681-684.

篇10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device for static corrosion test

ZHANG Shu-xia BAI Zhi-w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uclear Industry, Tianjin 300180, China)

【Abstract】In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static corrosion of specimen. Building a special fixed device for static corrosion test need high-cost, long time and space usag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 shortcomings, designs a mobile device for static corrosion te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device. The test devic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saving space and the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multiple test system. The device meet a variety of function, such as, carry out the test respectively or at the same time for more than one specimen, can observe whether the material react with working medium indirect or direct.

【Key words】Mobile; Static corrosion; Device

在科研、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一些试验件件进行静态腐蚀试验,即将试验件放置在装有工作介质的装置内,观察其是否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如果建造一套专用的固定式的静态腐蚀试验装置,不但提高了试验成本,耗费时间长,而且影响了相关科研和生产工作的进展,并且建造的试验台将会长期占用试验场地,造成试验场地空间的浪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因此提出设计移动式腐蚀试验装置。

1 设计条件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要求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灵活且可用于多个试验系统;可对多种试验件分别或同时开展静态腐蚀试验,要求试验期间互不影响;要求能观察试验件是否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及反应后的变化情况;要求具有温度调节功能,满足多种工质与多种试验件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求。

2 结构设计

2.1 整体结构设计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包括小车、反应容器、不锈钢管道、阀门、金属软管、循环水管道等。反应容器固定在小车上,反应容器与阀门间通过金属软管连接。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可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小车;2.小车车轮;3.小车底板;4.小车拉手;5.反应容器;6.不锈钢管道;

7.不锈钢金属软管;8.手动真空阀门;9.压力测点;10.支架;11.进水管;12.回水管

小车车轮要有一定的承重强度;小车底板的钢板要有一定厚度,达到硬度和水平度的要求。小车底板上焊有固定不锈钢管道、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支架。反应容器通过地角螺钉或其它固定装置固定在小车底板上,便于水平拖动;反应容器与小车底板间非焊接连接,可根据需要随时拆卸。反应容器的个数可根据试验的需求而定。通过手动真空阀门截断和连通气路,每个反应容器前均装有两个手动真空阀门,可保证每个反应容器与其它反应容器及外部系统可靠截断料,避免反应容器间交叉反应且保证了各反应容器可单独充料、抽料。

2.2 反应容器结构设计

反应容器是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的重要部件,其结构设计合理才能满足功能要求[1]。反应容器纵向侧剖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容器纵向侧剖图

1.快速接头;2.DN3阀座;3.上盖法兰;4.筒体法兰;5.橡胶垫;6.筒体;7.水套;

8.进水嘴;9.出水嘴;10.螺栓孔

反应容器用于放置试验件,试验前需要对反应容器表面钝化处理[2]。反应容器结构说明及达到的功能:

1)筒体法兰与筒体焊接连接,上法兰与筒体法兰间放置橡胶垫,螺栓穿过螺栓孔,用螺母锁死,使反应容器达到密封要求。试验在其内部与工作介质反应时,保证了反应容器内气体不泄露到外部环境,外部空气不能漏入反应容器内[3-4]。

2)通过拆卸螺栓、螺母,可使反应容器打开。可在试验前放置试验件以及试验后直观观察试验件的变化情况。

3)反应容器上设计有DN3阀座,与上盖法兰焊接连接,用于连接DN3手动真空阀门,阀门另一端接压力计,可监测反应容器内压力,通过压力变化可间接观察反应容器内试验件是否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及反应速率。

4)反应容器周围设计有水套,水套与筒体焊接连接。水套上设计有进水嘴和出水嘴,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能通过调节循环水温度来控制反应容器内温度,保证试验件与工作介质反应所需的温度。

5)反应容器上设计有快速接头,与上盖法兰焊接连接,可用于连接手动调节阀或不锈钢软管。

2.3 密封结构设计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是由多个部件连接组成,连接部位良好密封是该装置安全可靠应用的关键。反应容器上盖法兰与筒体法兰采用凹凸法兰压紧密封垫型式密封。其余连接部位均为快速接头与不锈钢软管或不锈钢软管之间相连(不锈钢软管接口与快速接头接口结构形同),采用中间压紧定位环固定好的O型橡胶圈,周围再用夹链夹紧的型式密封。两种密封结构设计,密封性能均良好。真空检验达标,达到装置设计要求,满足试验研究需要。

快速接头、不锈钢软管间密封型式剖视图如图3所示。

图3 快速接头或不锈钢软管间密封型式剖视图

1.快速接头或不锈钢软管;2.定位环;3.O型橡胶圈;4.夹链

3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应用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与充料系统、抽料系统通过金属软管连接,该装置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应用示意图

结合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应用示意图,对该装置应用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1)将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与充料系统、抽料系统、循环水系统连接。检查隔断储气罐、尾气回收罐,依次连通真空泵组,冷冻容器(至少提前1个小时向冷冻容器内加入冷媒)和各反应容器,开始抽空。抽至合格后,检查管道连接接口及各反应容器密封处有无漏点。

(2)如系统无漏点,断开抽空系统,即断开尾气回收罐、冷冻容器和真空泵组。连通储气罐和各反应容器,通过控制储气罐后阀门来调整饭厅容器内压力至预设值,然后断开储气罐,用工作介质钝化各反应容器。

(3)钝化结束后,各反应容器内钝化后气体经过冷冻容器抽空。抽空合格后,断开抽空系统并将各反应容器用氮气破空至大气压。打开反应容器放入试验件,连通抽空系统继续抽空。

(4)抽空合格后,断开抽空系统,连通充气系统,分别给各反应容器内通入工作介质至预设压力。然后断开充气系统并封闭各反应容器,同时通入发生反应所需温度的循环水。观察各反应容器内压力变化情况。如压力有变化,说明试验件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反应容器内压力基本不再变化后,抽空反应容器内气体,然后重新充入工作介质,直至试验件与工作介质充分反应。

(5)试验结束后,抽空反应容器内气体,用氮气破空,打开容器观察试验件腐蚀情况。然后封闭各反应容器、断开充料系统、抽料系统及循环水系统,可将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移至其它需要的系统。

4 结束语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并可用于多个试验系统,避免再建固定式静态腐蚀试验系统,节约了成本和时间;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操作安全可靠;反应容器独特的设计,使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满足试验要求。严格的密封结构设计,装置经过历时一年、多次的静态腐蚀试验实践考核,无故障发生,装置稳定可靠,为静态腐蚀试验研究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祖尧,胡宗武,徐履冰,等.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