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0 14:50: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础工程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础工程建设

篇1

以“新农村用电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基本方针,在市、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乡镇和行政村积极响应,电力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其它部门配合协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参与,着力建设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农村电网。

二、工作目标

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今年重点实施“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确保实施100个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其中**市区40个,长兴、德清、安吉三县各20个)。“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协调发展10kV和400V、220V电压等级的网络建设,完善各电压等级的相互适应能力。“十二五”着力完善电力设施,深化建设。使全市农村达到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电气装置安全规范、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电能损失明显减少、电力设施保护责任明确、科学用电知识普及、供用电关系和谐有序的目标。

三、建设标准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总体标准是: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的农村配电网。同时完善农村安全用电条件,改善农村低压排灌线路,规范剩余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与运行,规范农村用电管理,加大农村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宣传力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环境。

今年重点实施的“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标准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必须达到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见附件)。

四、组织与领导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纳入市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基础设施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由市、县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各地电力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各级要建立相应组织,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工程实施。

五、工作程序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步实施。今年“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的工作程序是:由行政村提出申请,乡镇审核,市、县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域划分负责审批立项;各地电力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具体实施。项目审批过程中应严格区分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建设,不得将商业性开发项目列入用电示范村工程。

市、县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工程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工程建设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督查,并根据工程的总体进展情况,组织阶段性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予以公布命名为“新农村用电示范村”。

六、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今年市区新农村用电示范村电力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总体原则为:以《**省乡镇农电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浙经能源[2001]1350号)规定的产权分界点为限,电力部门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建设,由电力部门负责筹集资金,村集体所有的农业生产线路等电力设施,由农村行政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并负责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中的政策处理等费用由行政村负责;各级政府酌情给予适当补助。三县政府可按照市区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总体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的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管理办法。

七、产权的划分

对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中涉及的电力设施仍按原产权归属划分权利和义务。整改后的农业生产线路等电力设施暂不移交电力部门。

附件:**市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1总则

1.1“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是电力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为扎实开展该项工程建设,加强示范村用电管理,积极营造“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1.2“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坚持以下方针和原则:

1.2.1以“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为基本方针。

1.2.2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原则。

1.2.3坚持“建管并重、长效管理”的原则。

1.2.4实行“政府统筹、多方筹资、专款专用”原则。

1.3本标准适用于**市范围内“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以行政村为考核单位。

2示范村配电网

2.1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满足该村5—10年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

2.2电气装置标准、施工工艺等达到《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城乡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等规程和标准。

2.3配电网供电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

(1)农户通电率和一户一表率均达到100%;

(2)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

(3)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7%;

(4)居民生活用电保证率不低于98%;

(5)10kV及以下线路和配电装置完好率达到100%;其中一类设备达到80%以上。

(6)低压电网电能损失率不高于10%。

3示范村用电管理组织

3.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用电管理组织(简称“管电小组”),在供电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电作用,以促进农村用电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

3.2管电小组可由村支书(或村长)担任组长,辖区农村电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村干部、村聘电工和思想素质好、责任意思强的村民等若干人组成。

3.3管电小组应公开人员名单、工作职责和办事制度。

3.4管电小组应有效开展以下工作:

3.4.1协助用电申请业务。

3.4.2开展“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宣传。

3.4.3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指导村民安全用电。

3.4.4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指导村民节约用电。

3.4.5及时公示(公告)用电信息。

3.4.6调解用电纠纷。

3.4.7协助供电部门做好政策处理工作。

3.4.8协助供电部门开展电力扶贫帮困和便民服务活动。

3.4.9组织开展本村公用配电设施的保护工作。

3.4.10做好农业生产(鱼塘)专用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

4示范村供用电环境

4.1制定用电“村规民约”,创建“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供用电环境。

4.2普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大提高。全年不发生农村触电死亡事故。

4.3营造节约型社会,大力宣传科学用电知识,村民节约用电意识普遍提高。

4.4村民依法用电和诚信用电意识明显增强,无私拉乱接、窃电和破坏电力设施的现象。

4.5农村公用变总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4.6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4.7《供用电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4.9年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

4.10农户交费方式100%实行银行代收。

5示范村考核验收

篇2

工程实施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勘察工作质量的影响,而勘察质量对勘察效率以及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加强对工程勘察工作细节处理。通常情况下,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对基础地质数据的计算分析与建模,可以模拟出勘察工作可能出现的意外等状况,以提前做好预防事故的准备,在此基础上保证勘察质量,为岩土建设工程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调查的内容

一般而言,基础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质现象的深入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浅表面的物理特性的调查以及地形地貌勘察等方面。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勘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水文地质情况拥有了详细的了解,主要内容包括:(1)地下水深埋深度、地下水资源种类以及地下水的详细分布状况;(2)对径流的流动方向、位置以及分布动态和水力坡度等重要资料收集成册,以方便深入开展后期的持续观测工作;(3)由于地下水所属层次不同,地下水的表现形式和类型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在具体的水文勘察过程中需要推算和掌握各个水层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演出地表水资源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勘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清楚准确地掌握搅髯纯龊筒垢状况,为工程建设岩土工程中相关排泄设计与运用奠定基础。(4)地下水位的高度、流量以及分布状况,甚至流向都可能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在勘察中应密切关注相关信息的变动,并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保证工程实施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在具体的勘察方法选择时,主要以长期观测法、行踪观察法以及抽水试验为主。通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减小地质状况对具体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此保证工程质量和提升施工质量。

2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基础地质勘察的目的在于为建筑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主要变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能够保证水文地质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合理准确的水文地质信息是工程建设岩土工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对地下岩层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特征等资料的收集,在整个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如果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没有准确的把握地质条件,将会对建筑工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只有正确的收集分析岩层的信息,才会为工程建筑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减小对环境的危害。基于此,基础地质调查能够确保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从而为工程建设岩土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地质信息情况。(2)密切水文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之间的联系。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不断深入,使得基础勘察工作更有意义和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基础地质调查能够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分析,并重视变化因素的考核与评估,必须要扩大相应的勘察范围,以此确保了参数的科学性,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工程建设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基础地质调查能够将水文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保证勘察的有效性。(3)在掌握和评估地下水位具体情况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分析地下水位对于工程建筑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展开科学有效的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可以减小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中制定了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实现了场地斥力排除和岩层能力强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造成岩层软化,进而出现胀缩问题,因此只有对水位以及地下水的运动状况的准确把握,才能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事故等进行预评估,减小意外损失。基础地质调查对上述因素均作了详细的监测与评估,并给出了具体分析结果,从而清楚细致地掌握了地下水位具体情况。

3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3.1 视频水位计法

对地下水位的探测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监控摄像机进行自动检测。例如在进行某个区域的地下水位检查时,通过监控摄像机对水位进行实时的跟踪拍摄,然后将监控画面传输到分析系统中,通过系统处理得到该区域的地下水位基本情况,同时相应的时间变化情况也会随之出现。该视频水位法的最大优势在于直接将画面传输到分析系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避免了其它间接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视频水位法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上下移动,当移动至水位附近并且拍摄到水位画面时,通过自动程序识别水位并对照水位表,确定水位刻度,并且能够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视,相关人员可随时获取水位的变化以及具体水位值。

3.2 指标流速法

指标流速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测量和计算断面面积,其原理是通过地下水位和面积的关系最后推算出所需的断面面积。例如建立一个基础的假设,断面的流速和水资源的平均流速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满足假设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连续出水流量求出未知量。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指标流速法测量流速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指标流速和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最后需要通过各种办法测量出准确的水资源表面流速,即平均流速,最终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断面面积等关键数据。

3.3 对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

传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往往会忽略与实际地下水特征结合的关键点,这对工程建设岩土工程的有效性产生巨大影响,因为脱离实际的勘察往往是不具有参考意义,可能会给施工过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工程质量都会带来威胁。因此,对勘察结果做出评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例如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进行评估:第一,地质灾害往往都是因为地下水对岩土的侵蚀作用引起的,因此在评估工作开展中可对对地下水对岩土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岩土的受损程度,同时要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针对不同的岩土特点,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资料结合地下水特点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4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质量以及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工程建筑前期基础工作的地质勘探环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基础地质调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工程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关系到建筑整体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在工程建设岩土工程中中需重视基础地质调查,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的后期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52-01

建设工程的生命是工程质量。加强安全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目前,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提高国民安全意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监理尤为重要。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安全监理,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内容。对此,特作如下阐述。

1 建立建全安全监理责任制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施后,安全监理成为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7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部分,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监理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理全面负责,必须依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建立健全安全监理规章制度,及安全监理网络,明确安全组织机构,并保证正常运作;建立健全监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制定安全监理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并依据工程项目的进展进行动态考核、奖罚。

工程项目监理部作为监理单位派驻工程现场全面履行监理合同的机构,直接承担安全监理的职责,总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理负责,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编制包括安全监理内容的监理规划,确定具体安全工作的监理人员,明确其工作职责,真正实现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安全监理作为监理工作之一并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监理的全过程。

2 完善安全监理管理制度

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安全监理管理制度。

第一,安全监理工作制度,即定期学习与培训、填写安全监理记录、安全监理月报、工地例会纪要、来往信函、工作总结。

第二,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审查制度。

第三,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第四,日常安全巡视制度。

第五,安全旁站制度。

第六,紧急情况处理与安全报告制度。

第七,资料管理制度。

第八,公司内部专项检查制度。

第九,年度安全监理工作考核考评制度。

3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中安全施工内容的审查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审查内容如以下几点。

(1)安全管理、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结构、项目经理、工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数量及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情况,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安全需要。

(2)施工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度是否全面。

(3)起重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电器设备等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开挖深度超过3m基坑开挖、搭设高度超过5m及以上的模板支撑、搭设跨度10m以上的砼模板支撑、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安装、拆卸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可行。

(6)施工总平面图是否合理、生活区与施工区是否分离。

(7)临时用电、施工用电施工方案。

监理规划中体现安全监理的内容:检查施工单位是否真在落实安全施工方案的内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状况。

4 安全监理的过程控制

安全生产贯穿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安全监理采用: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工作方法,依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主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

第一,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企业资质。

第二,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建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专业人员的配置是否符合规定,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专业人员是否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第三,审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监督施工单位检查各分包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

第四,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

第五,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管理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

第六,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并对其审核。

第七,审查批准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性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业施工方案及工程应急救援抢险方案。

第八,审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

第九,督促施工单位组织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

第十,审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条件以及特种设备使用证、技术监督颁发的检验合格证。

第十一,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照规定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和执行建设部建办[2005]89号文件规定。

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为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建设者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不尽责者承担相应的后果。

对人的不良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利因素、管理缺陷等安全事故的诱因,要留心注意,发现情况出现及时消除。对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五种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事故,在日常监理工作中,对照监理的工程,排除事故发生的条件。

总监理工程师做好对施工现场动态安全的控制状况。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A

一、不良地基的常见类型及其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影响

(一)不良地基的常见类型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条件的区域,在此类区域中的地基基本都属于不良地基,大体上可将常见的不良地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透水性极强的地基基础。这种不良地基基础主要是由砂、砾石和卵石等物质组成,其透水性较强,并且还容易产生管涌和潜渗,通常会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2.膨胀土地基基础。这种不良地基是由带有膨胀性的亲水粘性土构成,它在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时会产生出非常强烈的胀缩变形,若是处理不当,会使其上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

3.软弱夹层地基基础。这种不良地基又可分为高倾角和缓倾角两种类型,其中高倾角软弱带地基的倾角通常大于30度,缓倾角软弱带地基的倾角则小于30度,由于两者的倾角不同,所以对建筑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4.淤泥质软弱土地基基础。这种不良地基主要是由淤泥土、腐泥土、泥炭土以及含水量较高、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弱、压缩性较大的土质组成。由于地基本身的土质相对较软,从而非常容易形成高压缩变形、滑移或是挤出等情况,由此会使其上的建筑失稳,若是土坝坝基,则会因为排水困难而造成长期不稳定的情况。

5.可液化土地基基础。这种不良地基是由少粘性或是无粘性的土层或是砂层所构成的,当土体受到静力或是振动力的作用时,由于孔隙水压力突然升高,从而造成土层的抗剪强度丧失形成液化,当地基被液化后,原本的承载力也会随之丧失,最终便会引起地陷和滑移失稳的情况。

6.深覆盖层地基基础。这种不良地基具体是由厚度相对较大的泥石堆积层、碎石、洪积层、砂、卵石等组成,由于地基较为松散,并且空隙率较好,所以非常容易产生变形和渗漏,同时这种地基中有时还会夹杂软弱土层,抗滑稳定性非常差。

(二)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分析

不良地基基础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地质地质条件差,抗滑稳定性小于设计规定值。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混凝土与岩石以及其它对抗滑稳定影响的结构面抗压强度相对角度,无法满足上部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地基基础也可能形成整体或是局部的剪切破坏,从而对其上的建筑物造成影响;其二,地基基础沉陷量过大或是不均匀。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岩层本身承载力无法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或是地基基础层的强度不均匀,当受到来自于外界荷载的作用时,不均匀沉陷值便会超出实际允许值的范围,如地基为膨胀土或是淤泥质土时,便会造成建筑物变形破坏;其三,地基基础渗漏量超出允许值,引起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基层中存在孔隙率较大取得砾石、卵石以及较强的头谁带,这样便会造成水库漏失超过限制,从而使基础受到破坏。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的有效处理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良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强透水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对于水利工程中的大坝而言,其属于整个工程的重点,一旦地基基础不稳,很容易引起大坝损坏。为此,在大坝建设时,必须做好地基处理。通常情况下,砾石和刚性坝基砂以及卵石属于强透水层,对于这种不良地基,可以采取开挖的方式进行清除,但是因为土坝坝基中砂、卵石和砾石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为此,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渗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其一,利用帷幕后排水减压的方式施工反滤层,并在铺盖坝前,使用标号混凝土或是粘土使其渗漏半径延长;其二,以水泥为基料修筑防渗墙,并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的方法进行施工;其三,对粘土或是水泥进行帷幕灌浆,以此来达到防渗的目的;其四,修筑截水墙,修筑前应当先将透水层的砂、卵石和砾石等一并挖除,然后采用混凝土或是活性粘土进行回填。

(二)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土坝坝基淤泥质土的存在会增大排水难度,从而导致坝基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必须对于进行处理。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开挖清除;置换砂层;挖砂井排水;抛石挤压淤泥;控制荷载增加速率,使之达到缓慢排水固结的效果;基础设计时预留出足够的沉陷量;采取相应的措施扩大建筑物的基础面积,如采用桩基础;使用板桩墙进行封闭处理或是在基础底部侧向填筑砾石和砂增大抗滑性。

(三)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对于此类不良地基的处理,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高倾角软弱带的处理,另一种是对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前者可将软弱带全部挖出,然后使用混凝土进行回填,使之形成混凝土塞,开挖深度应控制在软弱带的1-1.5倍左右为宜。如果软弱带的土体相对比较松软并且宽度较大时,应当采用混凝土梁,这样可以使上部荷载传至地基两侧的岩体当中,有利于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后者可采用高压喷射设备将软弱物质全部清除,然后采用水泥浆或是砂浆进行灌注,也可沿着软弱带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抗剪键或是穿过软弱带设置抗剪桩。

(四)深覆盖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对于此类不良地基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其一,采用强夯法或是震动碾压夯实法将土体覆盖层夯实,借此来增强土体的整体稳定性;其二,对地基进行固结灌浆或是帷幕灌浆;其三,可在覆盖层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这样既可以起到防身效果,又能达到加固的目的。

(五)可液化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对于此类不良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如下:其一,可先将液化土全部挖除,然后填入强度较高、抗渗性较好的材料,然后进行振动挤密或是分层压实,以此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其二,在可液化土的周围用混凝土修筑围墙进行封闭处理,借此来避免土体液化后向四周流动扩散;其三,穿过土层设置灰土桩,也可设置砂井。

(六)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由于膨胀土会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对此类不良地基进行处理时,应当及时回填,以此来减少冰冻、暴晒以及积水等情况对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土层的稳定性。若是采用回填法进行处理后,效果并不理想时,则可采用桩基础,并使混凝土穿过膨胀土层,这样便可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利.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 科技传播. 2011(04)

[2] 李兆虎.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J]. 科技传播. 2011(17)

[3] 张丰. 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 2009(01)

[4] 王爱国.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 科技传播. 2011(17)

[5] 黄孔清,李自勇. 建筑软土地基的强夯法加固处理[J]. 科技传播. 2011(07)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7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94-01

电力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电力资源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电网基础设施作为电力输送的主要媒介,政府必须加大电网基础工程建设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在加强电网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加强新技术在电网基础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提高电网基础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1 新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1 紧凑型输电技术

紧凑型输电技术以优化排列方式将三相导线安置于同一塔窗,使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建的输电技术。和常规线路工程相比,紧凑型输电线路可有效减少走廊宽度,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和输电线路安全性能,降低电磁污染并降低成本。例如500 kV单回紧凑型输电线路可减少走廊宽度17 m,自然输电功率超过30%。紧凑型输电技术主要应用于长距离输电,同时结合串补装置,进一步降低补偿度和成本。

1.2 静止性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静止性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是一种经济实用的FACTS技术,在提升电网运输能力及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可以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能质量,在抑制次同步谐振和低频振荡阻尼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当前,静止性静态无功补偿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应用。例如鞍山红旗堡成功投运的100 Mvar SVC国产化项目投运,表明我国已经具备成套设备试验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1.3 同杆双回路输电技术

该技术可通过节省走廊宽度提高经济效益。走廊宽度减少还可降低走廊清理费用、土地征用费用以及其他赔偿费用,全面降低走廊增加的成本。另外,同杆双回路输电线路使用应跳线作为材质可降低塔杆高度,进一步提高效益。但是,同杆双回路设计可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加大力度采用预防雷电自然灾害、线路机械故障、带电作业等有关技术,提高稳定性,确保安全。

2 新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1 HGIS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HGIS设备是一种介于GIS和AIS之间的新型高压开关设备,和GIS、AIS配电装置相比, HGIS设备安装时就地柜二次电缆更多,施工人员的接线难度更大,天气因素对HGIS设备安装的影响也较大。但是HGIS设备安装具有GIS和AIS配电装置安装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是HGIS设备安装工艺及工序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对土建要求低、基础面小。安装工序少和工艺简单使HGIS设备安装的工期更短,一般情况下500 kV一串设备的安装时间周期为20天。HGIS设备扩建施工中对停电的要求低,高压试验不受设备运行状态的制约,不需要对安装环境做过多的密封处理,不容易发生泄漏,运检周期长,易于维护。HGIS设备安装组织施工技术可直接应用于变电站HGIS设备的安装施工。

2.2 直流换流站施工技术

当前国内参与过直流换流站施工的单位数量不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直流输电的可靠性更高,但是高可靠性也要求相应提高换流站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艺。例如换流阀施工工艺、换流变压器安全工艺、换流站光纤敷设、换流站控制保护装置安装调试等施工环节,都需要格外重视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换流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2.3 串补装置施工技术

随着串补装置应用的推广,串补装置在电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以500 kV线路为例,500 kV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方式分为两类,一是变电站扩建,二是线路中间破口。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输电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施工单位要与线路停电检修相结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加装串补装置引起的停电次数和时间,这也是施工组织单位必须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

3 推广电网基础工程新技术应用机制

3.1 加强基础研究和储备机制

电网建设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航天精神”为精神支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首先,电网建设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积极主动进行基础性技术研究工作,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攻克技术难关,形成并掌握核心科技。其次,密切关注国外先进技术,及时引进吸收、消化应用。最后,加强电网建设新技术储备工作,如储备技术人才,为攻克技术难关提供充足支持。

3.2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首先,设计施工单位要提出新技术应用的建议及技术经济综合分析,评估推广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将新技术应用作为新建电网基础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条件。其次,在招标环节,要将新技术水平作为衡量施工单位施工水平的重要指标,着重选择新技术水平高的施工建设单位。最后,管理单位要及时总结新技术在电网基础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考核,评估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今后应用新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什么都离不开管理,园林的设计、道路的铺设、新区的开发建设都离不开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会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就涉及到这部分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财务管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基础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原因

(一)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

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虽然只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工作,但是资金链是一个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部工作。因此,一定要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在确立项目之后制定出预算方案,然后进行投资建设的财务管理,每一笔成本的发生一定要有相应的凭证和合同作为支撑。竣工决算过程,一定要多搜集财务数据和资料,确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准确的核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确保资金的快速流动,高速利用。

(二)可以强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

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筹集的资金是需要支付利息的,从而提高了工程的成本。如何有效集资金降低成本,是基础设施工程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要最大效率的使用现有资金。并积极多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包括PPP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强资金的成本核算,降低资金成本。有效控制资金的收支,尤其是支出规避不必要的支出。一定要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工作。强化资金使用额度的控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最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

(三)可以保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可以对材料的购买、使用,工作流程的进度,出入库,人工成本、验收费用等多项工作进行及时控制和管理,时刻监督建设单位的资金流向,可以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二、现存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并不仅仅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政府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对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过程的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职能发挥不到位。导致投入精力欠缺,参与度不足。不参与到其中就无法了解工程哪些地方的成本可以降低,资金的使用如何才能更加的有效利用。这统统都归结于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只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将降低成本和财务管理的观念深入心中,才能更好的利用资金。

(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拥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是在浪费成本,而是更有效的利用和节约成本,专业的管理人员会运用专业的优势帮助基础工程建设更有效的利用资金,更合理的科学的降低成本。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才造成成本的大量浪费,经验和专业素质,监督和核算的功能都是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起到的作用。

(三)工程内部控制管理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财务管理成本高的最大的问题和疏漏就是,内部控制的管理薄弱。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从资金的来源,流动,到流出,每一笔业务又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否则就会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借用职位的方便,进行一些不利于工程的事情,最终导致成本的虚增,资金的低效应用。

三、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改进的措施

(一)从根本上提高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

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完善资金的运作和管理的工作。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来,有的起到监督的作用,有的起到核算的作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的应用到每一个项目中去。相互监督,共同参与,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就可以规避不必要的浪费,更好地降低成本。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为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更有效的利用资金,更合理科学的降低成本,一定要有一大批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自已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客观上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应从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结算等以及经济效益评价各个方面培训一大批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建立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统一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规范的、统一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政府采购相关制度,执行既定的集体决策程序,才能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增强工程内部控制管理,强化监督工作。严把资金支出的审核关,建立责任机制,强化职责和权利,那么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只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规范经济活动,就能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降低成本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怡.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

篇7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造在土层上的建筑物,可将其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大部分。建筑物下面的土层或岩体承担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将受到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而将建筑物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一般情况,基础往往位于室外地面标高以下,它承受着上部结构的荷载,且将荷载传递到地基土中,它的功能主要是将建筑物上部的轴力、水平力等传递到地基中,满足地基土承载力的要求;利用基础所具有的钢度,与上部结构共同调整因荷载不均或地基土的不均匀性产生的变形,以便使上部结构不致产生过多的次应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可将基础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基础,既要使自身强度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还需适应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进行基础设计时,实际上是进行地基及基础的设计。

一、地基基础的分类

1、按基础的受力性能可分为

⑴无筋扩展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等均属无金扩展基础。基础自身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抗剪强度,能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但是不能承受因挠曲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

⑵柔性基础。对无筋扩展基础而言,钢筋混凝土基础属柔性基础。它不仅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能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且具有一定的抗拉、抗弯曲强度,能承受挠曲变形及其所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

2、按基础的构造及形成可分为

⑴墙下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分钢性及柔性两种。因钢性调基受钢性角的限制,适宜在承载力较大的均质地基且荷载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采用。柔性调基能抗一定的不均匀沉降,且不受钢性角的限制。

⑵单独基础

独立基础按基础形式可分为墩式基础、杯形基础及壳体基础。

⑶连续基础

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将基础底面积扩大,形成柱列或柱网下的条形基础,以及整片连续设置于建筑物之下的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均属连续基础。

3、按基础的特殊作用及特殊施工方法可分为

⑴低下连续墙基础。既承受上部结构荷载作为基础使用,又承受侧向土压力、水压力的连续墙状结构称为低下连续墙,需配备专用机械才能施工完成。

⑵沉井基础。采用沉井方法施工,施工完毕后以沉井作为基础使用。

⑶桩基础。采用钻、冲、挖、锤击、静压等不同施工方法形成的各种灌注桩及预制桩基础。

4、按基础的埋置深度可分为

⑴浅基础。即采用骄傲简便的施工方法及常规的基坑开挖排水措施即可施工的基础,基底埋深一般不大于5米。

⑵深基础。基底埋深一般大于5米,或者需采用特殊方法才能施工的基础。

二、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基底压力应不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之前要充分的了解建筑物可以产生的荷载力,地基基础都有一个承受荷载能力的范围值,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承载力设计的稍大一些,超过所能承受的范围,这样在工程结束后,由上部传来的压力才不至于使地基基础失稳。当基础承受压力而丧失了稳定性后,即为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这种设计是失败的。地基基础应该随着荷载的增加而慢慢的趋于平稳,当然可以出现一定的变形,但是变形一定要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不会对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建筑结构的特性以及基土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对建筑的结构特点,基土的性质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将基础设计的荷载力不要超过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这样才能够保证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2、地基变形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当对基底的设计承载力完成后,就需要对地基的变形进行研究。随着地上建筑的增高,在这个过程中,基底所承受的荷载也逐渐的增加,那么基底势必会发生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基底的变形程度进行研究,变形在什么范围内,才不会影响到建筑的结构破坏和安全。

在建筑结构中,所使用的构件性质不同,可以承受的沉降变形能力也不同,有些比较敏感的构件,只能够承受非常小的沉降差异,比如砌体承重墙在受到较大的承受力时,由于超过了其承受范围就会发生裂缝,对建筑的质量有所影响。

在地基的基土性质不好时,当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的情况下,上面的建筑结构无法承受地基变形沉降时就会发生裂缝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说地基的变形程度不仅和建筑物的结构有关,同时还和基土的性质有关。由此可见,地基的变形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建筑性质和基土性质有不同的标准。

3、水平荷载作用时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对于需要承受荷载较大的基底要考虑到基底的抗滑和抗倾覆能力,一旦因为基底滑移和倾覆,将会对建筑造成巨大的安全危害,所以在对地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地基的抗滑和抗倾覆能力。

尤其是在斜坡地段、风力或者是地震荷载较大的地区,对于施工的建筑物,更要对地基的抗滑和抗倾覆能力进行严格的验算,使安全系数达到最大。在对以上地区进行地基施工时,要对基底进行抗滑处理。对于在斜坡附近的建筑,也要考虑到受影响的范围。对于江河岸边的建筑,要考虑到由于河水冲刷而引起的滑坡现象,要做好排水设施。

三、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判断

对于拟建建筑物场地的地质情况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于地质水文状况进行科学的勘查,了解土层的性质,地下水位的深度,软弱层以及持力层的分布情况等。同时还要对地下管道和各种设施有详细的记录,勘查的质量对于地基工程有重要的影响,是保证地基基础质量的重要前提。

2、对上部结构的分析

对上部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了解建筑物的重要性及使用要求,以便对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值进行控制。对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设计时更应慎重如设有众多易燃易爆管道的化工建筑,若因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管道开裂则会引起严重后果;对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若发生较多的倾斜,即使不致发生倒塌,也会使电梯设施难以运行,并给人造成不安全感。

3、保证设计方案的技术合理性

所选择的基础形式应与上部结构类型相适应,其地面尺寸还应与地基承载力相适应。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以免出现结构损坏,建筑物倾斜、开裂等事故,使地基的稳定性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还应按需要对建筑物地基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验算。让建筑物安全可靠地发挥其功能,这样的设计方案才具有技术合理性。

4、设计方案应与施工技术的可行性相适应

任何设计方案,只能通过相适应的施工技术手段,才能使设计方案变成现实。现有施工技术的水平,之间关系到设计意图能否实施及实施的质量。为此,设计者对建筑经验、施工工艺的适应性及施工技术的水平均应有全面的了解,所采用的设计方案,若能利用当地已有成熟经验的施工工艺即可完成,则较为理想。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土木工程的数量也在增加,由此对于工程的质量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的结构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建筑性质,不同的基土的性质,对于基底的设计方案都不同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引言

我国是一个山地较多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7%以上。山地特有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条件,限制了山区建设用地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山区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1]。严重影响山区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文章中选取涪陵区义和镇为研究区域,以生态和发展的平衡协调为出发点,对山区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该成果可以科学指导村镇建设用地选择、规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2]。

1 研究区概况

义和镇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西北部,居于长江上游北岸,界于北纬29°40′~29°48′、东经107°5′~107°13′之间,如图1所示。义和镇幅员面积104.3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8万人,耕地面积2169公顷,森林面积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18.57%。义和镇地处平行岭谷拆皱暖热半湿区的长江河谷浅丘地带,土壤主要为灰棕紫泥土属,部分为深丘低山暗紫泥土属,冷沙黄泥土属及黄草红春属。境内海拔分布在156m―787.8m,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100mm。义和镇境内主要水系除长江外,还有沙滩河、奚家河沟等河流。义和镇交通便捷,陆内有涪渝高速通过,距离“319”国道4.8km,南部有长江黄金水道,镇内有9条公路干线客车。义和镇矿产页岩和煤,主要分布在黄草山一带[1]。

2 研究模型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模型通常有模糊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贴近度模型等)、信息量法、综合指数模型、数理统计法、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3]。这里选用了较为简单、成熟的综合指数模型中的加权叠加法,如式1所示[4]。

Cij(k)表示第k个影响因子在第ij个网格的生态红线区划分值。

因子的权重采用以专家经验为判断基础的AHP法确定,也称作“专家-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具有人为判断的片面性,两两比较的结果不一定客观一致性,通常需要一致性检验[5]。本次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判断矩阵建立时用三标度法代替传统的九标度法,并通过最优传递矩阵把比较矩阵转化为一致性矩阵,快速得出权重排序[6]。

3 评价指标

等级区划是从工程建设活动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并基于生态红线的概念提出生态黄线,然后利用生态红线和生态黄线将研究区域分为两线三区:红色区(A级)、黄色区(B级)、绿色区(C、D级),如图2所示。红色区(A级),为重要的生态用地,属于禁止建设区域。黄色区(B级),处于重要的生态用地周边,应限制区域内的工程建设。绿色区(C级),工程建设对生态安全影响较小,工程建设时可以考虑此区域。绿色区(D级),工程建设对生态安全几乎无影响,工程建设应尽量选择此区域[1]。

选取30m×30m的正方形网格作为评价单元。确定水环境严格控制区(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自然风景区、植被覆盖度4个指标作为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工程建设土地区划指标[7]。

在ARCGIS中对四个评价指标进行缓冲分级,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再转化为栅格图层,如图3所示。

4 土地区划结果

应用综合指数模型中的加权叠加法,在ARCGIS中将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得到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工程建设土地区划初步结果,并根据综合模型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评分值,对评价单元按照等间距分级。在初步评价结果基础之上,进行基于生态红线基本规定的红色区修正,直接将生态红线规定的土地类型划为红色区,从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如图4,各级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5 结束语

(1)选取水环境严格控制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自然风景区、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模型中的加权叠加法,以生态安全为基础进行工程建设土地区划研究,并将研究区划分为两线三区:红色区(A级)、黄色区(B级)、绿色区(C、D级)。为山地村镇建设用地提供依据和参考。

(2)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加权叠加法,因子的权重由专家-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并采用三标度法构建各指标之间的比较矩阵,运用最优传递矩阵将比较矩阵转化为一致性矩阵,得出权重排序,进一步得出各指标权重。该方法比较适合山区发展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永荐.基于生态安全的山地村镇区域发展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重庆大学,2014.

[2]鲜明睿,侍昊,徐雁南,等.基于AHP和FR模型的城市绿地适宜性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3-28.

[3]谢嗣频.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陈婧,史培军.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536-540.

[5]孙斌.山地村镇建设地质地貌适宜性评价[D].重庆大学,2013.

[6]麻永建,夏保林.基于GIS和RS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南阳市西峡县为例[J].河南科学,2009(8):133-136.

篇9

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准备阶段,设计单位承担着施工设计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到设计水平的限制,设计单位给出的设计若存在问题,则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非常不利。

 

1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是一项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而开展的建设活动,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竣工后,通常被用作防洪防旱、浇灌农田,还会被作为航道、开发为港口等,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不同,水利工程的影响面更广。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到周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为了将水利工程维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修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尤其是最初的设计环节,一定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在保证环保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人员素质问题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目前水利工程设计众多问题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水利工程设计缺少专业素质高的设计人才。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基本资料掌握得不够全面,没有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实地勘察,以至于无法全面掌握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会直接造成设计环节不断出现问题。此外,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前未能全面了解大纲内容,导致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与编制大纲有较为明显的偏差,这使得水利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保障,失去了实际意义。

 

2.2 设计内容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内容包含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施工方法、施工流程等一切信息在内的工作内容。如果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内容问题,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水利工程设计内容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图纸设计分析不合理和工程单价分析不合理两个环节。其中,在对图纸设计分析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尺寸标注不清、不规范等,如选择机械型号、确定施工工艺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施工操作,并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对水利工程单价进行分析时,缺少全面的数据,加之对当前市场形式没有仔细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便确定工程项目单价,直接使用早期工程项目单价,这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水利工程项目单价过低或过高,使得水利工程项目概算失真,影响水利工程投资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其建设效益。

 

3 完善水利工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培养专业设计人员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设计,因此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水平。一是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聘请水利工程人员工作中,设计人员作为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行为人,其专业素质水平对水利工程设计结果的影响非常直接,想要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就必须要培养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这一环节当中,相关单位一方面要全面核查其工作资质,保证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确保他们的基本设计素质;二是要通过测试设计人员的实际设计水平,确保聘用的每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都达标;三是要做好对水利设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确保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能够满足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2 提升设计规范性

 

提升设计的规范性是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对水利工程的实地勘察,保证设计人员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最准确的数据资料支持;二是保证设计人员对设计规范的充分了解,保证设计行为能够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保证水利工程设计行为的科学性;三是做好对设计图纸当中各项尺寸、标准的说明,保证设计内容的通俗易懂,为工程设计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持。

 

3.3 确保设计审核的科学性

 

对水利工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称之为设计审核,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就要确保设计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因此,水利工程审核单位应当是独立的,避免施工单位对审核结果进行影响或控制。另外,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确保设计审核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年限较长,这要求水利审核工作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审核内容、工具、要求等要及时更新,确保水利审核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避免已经通过审核后再出现问题,使审核部门丧失自身职能作用。

 

4 结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04-1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水利局的政策帮扶、技术支持、业务指导下,舒兰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治水的路子,积极响应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扬“献身、求实、负责”的精神,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水利管理,全面推进全市农村水利工作,使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很大进展。

1 舒兰市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 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任务繁重且艰巨

一是舒兰市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二是农村居民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三是水源的分布也属于比较零散,且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因此,生产生活用水来源不稳定;四是由于意识不强,农民对水源保护实施比较难;五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低,对水利建设的承受力也相对较低。由于以上各种影响因子,导致了农村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的造价高、运行成本增加、日常运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饮水安全问题易出现反复。

1.2 农田灌排设施相对比较滞后,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舒兰市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工程也与现实需求不配套、老化失修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和政策的倾斜,使生产上出现的各种农田水利问题得到改善,但与生产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研究、法规建设滞后

农村水利工程既是改善农业、农村不利的自然环境的基础设施,又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在政策和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一直是以政府出台政策引导、行政组织的方式开展,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某些重大体制问题缺乏清晰的界定,如政府、农民、社会力量这三个因素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1.4 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都在为有无水利设施条件而发愁,从而失去发展机遇。大中型灌区、小型以上水库数量很少,难以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受到极大的影响。

2 舒兰市水利建设的未来目标和重点

2.1 保障现农业农村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按照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开展工作,保证让农民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同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2 着力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在重点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对小型蓄水工程的清淤扩容、整修加固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水源,保证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有计划地实施人饮安全工程,抓紧完善农村人饮管理制度的建设,维修受损设施。

2.3 着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

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水源系统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利预防工作,加快清洁型生态小流域建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农村水生态环境。

3 切实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

3.1 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

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监督检查,建立水利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照“谁积极支持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充分调动各地及参建各方的积极性。

3.2 进一步增加水利投入

在积极争取加大国家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水利建设股份制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要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3.3 严格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建设管理

把建设规范的项目法人作为履行好招标投标的重要前提,健全机构设置,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建立和完善项目法人的考核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招标,杜绝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采用邀请招标的按照规定严格履行批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