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1 16:4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篇1

1可持续性支撑概念的界定

“可持续性”(sustainable)一词最早源于生态学,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观,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由此,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所提供的可持续性支撑可以界定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持既要考虑中小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提供融资等多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从长远的角度关注企业成长。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把握好支持与发展、效率与进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支撑必须要实现融资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质量过硬,融资过程中始终保证效益优先,运作规范和提倡创新的基本目标。

2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必要性

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融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商业银行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具体而言:

(1)未来几年,我国政府在解决就业、消除收入差距等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将日益明显,对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有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把握住中小企业,也就把握了未来中国经济中最有朝气的经济主体。

(2)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限制,大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增多,以及大型集团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都必然制约商业银行对大型集团企业的融资,能否有效地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就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的信贷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

(3)中小企业融资是商业银行有效分散信贷集中风险,保持适度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手段,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流动资金为主,融资期限较短,金额不大,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中小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泛,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行业的融资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

(4)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商业银行从风险相对较低的大型、垄断型或跨国型优质企业融资中获得的收益将非常有限,以有效控制风险并获取高收益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无疑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收益的主要来源。

3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难点

(1)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一刀切”政策,往往将大型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运用于中小企业;在对企业的评级授信方面也沿用一个标准,致使中小企业能达到客户信用标准的很少;在具体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信贷审查环节多,链条长,手续繁杂,难以适应和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短、需求急、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使中小企业难以信贷准入。

(2)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被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为了缓解经济过热的势头,采取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措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准入难度。同时受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影响,部分行业采取了信贷收缩政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障碍。

(3)担保落实难,贷款成本高,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多采取抵押和保证两种贷款担保方式,为了降低风险,近年来,银行原则上还是采取抵押担保方式,抵押担保主要是采取不动产抵押,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其可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抵押担保难以落实,而中介公司、担保公司存在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担保能力难以取得商业银行的认可,加之过高的资产评估费、担保手续费、公证费、贷款利率等,造成企业贷款成本过高,使一些低盈利企业难以承受,只能望而却步。

(4)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仍然是以存款、贷款和一般的结算类产品等传统性业务为主,缺乏适合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有针对性的产品或组合产品,缺乏对中小企业营销的特色品牌,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产品少之又少。

4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具体措施

(1)组建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长期信贷管理模式。在信贷管理方面,根据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制定有区别的融资策略,将中小企业信贷从其他信贷中分理出来专管专放,力争做到方便、快捷,又规范、合理,既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的特性,又能在长期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支撑。在评级授信管理上,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评级标准,既可以防范信贷风险,又能客观评价信用状况。

(2)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要求和管理能力,合理选择中小企业目标客户群体,形成合理的信贷准入门槛。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也要兼顾低风险、高收益的信贷原则,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要将成长型的优质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群,通过调整信贷准入政策,优选客户;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增长速度和规模。

(3)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方便优质中小企业贷款。从理论上讲,一切具有相对价值的物品和权益都可用作抵押。由此,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允许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可以存货、应收账款、存单、专利权等用于抵押(质押)而取得贷款,放宽信贷条件,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取用于周转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更迅速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4)商业银行需不断加强服务内容、手段的创新。依托银行在人才、资金、信息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业务为平台,主要定位于中小企业,开展资信调查、财务顾问、代客理财、项目评估、投资银行、网上银行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广泛参与资本运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重组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家敏,黄英婷.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J].金融论坛,2006,(4).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07-03

[作者简介]于岩熙(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王吉恒(1964-),男,山东沾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项目“基于金融模块化构建黑龙江省金融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B074。目前,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绿色金融来源于绿色文明(王军华,2000)。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绿色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思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形成共识:绿色金融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绿色金融是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化。

一、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绿色金融

1概念及内涵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也称为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这一概念最早源于《金融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UNEPFI,1997),引申为低碳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通过金融业务活动与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2009)。绿色金融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及生态保险的方式,为合理利用能源、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服务,是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金融业务,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为目的(王顺庆,2010)。

2功能与特点

绿色金融具有融资服务、中介的基本功能;具有合理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和调节经济结构、规避风险的市场功能;具有风险交易、信息传达、消费引导、区域协调、财富分配的金融衍生功能。绿色金融的特点是注重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将生态因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算体系;关注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长远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以牺牲最小的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马传栋,2002)。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会上提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制定了2000年乃至下半个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992年,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3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金融业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和生产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自身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倡导银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国外金融业将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环境联系在一起。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有100个机构和团体签了字,由此创立了金融自律组织(UNEPFI),该组织从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探讨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荷兰银行于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会议,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及西德意志银行等九家银行参会。会议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即赤道原则),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对融资项目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核调查。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前,要求项目发起人提交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证明。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实行了“赤道原则”,其业务范围扩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全球项目融资市场上的份额达到85%以上。

二、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提供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相关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具有调节经济的特殊功能:通过信用中介活动来调节社会不同行业的资金流动。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作为资金融通的枢纽,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促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行绿色金融,重视环境问题,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通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可减少有害物资的排放,从而减少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承担社会责任,对影响环保的项目不予贷款,能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环境风险为商业银行扩大了产品经营范围,减排费用、环境友好技术的投资需求等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融资机会;通过提供绿色投资产品,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第一家交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兴起,实现了由单一银行垄断体制向以中央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多种金融体制的过渡。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完成股份制改革,已形成了全方位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的践行

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用具体行动来践行绿色金融宗旨。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大型银行共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10634亿元,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贷款3878亿元,节能减排技改贷款20941亿元,收回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企业贷款3934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提出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议的意见》,建立了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赤道原则”研究团队,推进信贷政策与国际行业“赤道原则”接轨;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以CDM机制项下“经核证的减排量”收入为质押的节能减排融资;浦东发展银行推出了《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展了挂钩海外碳排放权期货价格的金融理财产品服务;兴业银行在经营理念、运行效率及公司治理方面显示出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成为我国唯一的“赤道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传统的金融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上商业银行内部对绿色金融的规律和知识掌握不足,绿色金融服务工具和人才相对缺乏;绿色金融具有公共品属性,绿色金融创新性强,风险相对比较高;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扶植和激励措施不够完善等,致使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在金融产品创新及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主动性;二是缺乏有效的绿色信贷信息供享机制。缺少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主要表现为相关环保部门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金融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风险防范能力有限;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能力有限,对于科技含量较高、建设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项目,传统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其有效的需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相关政策和机制

绿色金融具有政策金融性质,需要政策引导,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商业银行只有依据国家有关发展绿

色经济的政策和制度,才能有效地制订自身的绿色金融服务操作规程和工作细则;建立政府监管机制,政府部门通过绿色金融对企业实施监管,使绿色金融成为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约束力量;建立企业信息平台、环保信用信息数据库及银行和企业的借贷信用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项目投融资专家评估系统,绿色金融项目目前处于探索和创新阶段,风险管理难度较大,通过评估系统来规避投资风险。

(二)建立建全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一是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治理机制中,融入绿色金融的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考核投资项目的重要指标。不仅在资金供给上要向实体经济倾斜,而且要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效应;二是商业银行应当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活动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安全。

(三)大力建设低碳银行

商业银行应遵循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将绿色金融作为银行自身发展的特殊运作方式,将社会责任与银行核心业务高度契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碳金融为商业银行促进经营转型带来巨大商机,包括低碳产业项目的投融资,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等。要加强“低碳银行”的基本建设,从人才培养入手,借鉴国外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经验,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科学设置机构,完善系统配置和网络建设等。浦发银行2011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金融业“低碳银行”的目标,倡导环保经营方式,号召全员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工作中去,探索低碳银行建设经营模式转型路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篇3

在我国,小微金融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进行服务,而“小微企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民生银行提出来的,指的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随着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发展,市场上有很大的一部分的新产品是出自于小微企业,所以小微企业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却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新兴市场往往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也面临着诸多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简要的解决办法。

一、小微金融是商业银行良好的市场选择

(一)可以使得商业银行在竞争优势方面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发生了改变,商业银行原本固有的经营模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客户市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兴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这些产业大多数都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中的潜在客户群体将会出现分化。另外,随着近些年有关房地产业的政策不断地更新,相关的市场调控政策不断延续,以房地产开发、住宅购买为主要的客户市场的信贷风险不断地增大,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新市场的开发,进而减弱风险。而一直以来,在各个银行的竞争的同时,一些大客户、大产业是备受关注的。除此之外,银行对于成长型企业也是十分关注的,会把对成长型企业的信贷业务作为新形式下商业银行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商业银行中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开展是在顺应着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是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培养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小微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本效率

按照惯例,银行的主要利润依然是集中在大中客户上,通过利差、以量取胜的这种高风险的方式获得收益。但是这种经典的获利方式会受到很多的限制,而监管部门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制定的政策就相对宽松。而且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针对小微企业,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更强。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于银行的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贷款集中度,提高银行的资本效益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目前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的资金不够在中国,存款业务仍旧是银行快速平稳发展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只有获得相对足够的资金,商业银行的金融信贷业务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现阶段,银行中的资金一部分是源于居民个人储蓄,另外一部分才是来源于财政、事业单位等机构,而大部分的存款是派生存款,即信贷客户在在银行日常支付结算所沉淀下的存款。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现在的重点合作对象转变成了小微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有限,受到资金的总量、盈利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富余的资金存留在银行,这就造成了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资金不足。

(二)客户的参与度不够

在现阶段,商业银行为了能够与在小微金融业务开展中占据优势,纷纷加大了市场的拓展力度,力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尽可能多的得到与客户合作的机会,但是,由此也有一些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了。有许多小微企业的客户只是表面上的账目客户,并没有深入的参与到业务中,并且有些客户的“回头率”较低,银行并没有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致使有比较严重的客户流失的现象发生。

(三)各种银行间竞争激烈

现如今的许多银行还都是很希望可以与大客户进行合作,过分的追求可以与他们合作的机会,十分依赖利差来生成利润,而随着信贷业务不断受到欢迎,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而在小微金融业务推广后,各个商业银行又是一哄而上,小微业务也产生了很大的行业竞争现象。但是,同业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都会以优惠的贷款利率为切入点,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难以实现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良性发展。

三、促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小微金融业务要进行引导和支持

相关的监管部门要积极的对于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进行引导和支持,并且要加大开拓力度和创新力度。就小微企业方面来看,可以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降低他们的税,从而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他们能够留有富余的钱存入银行。同时也可以给予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方面必要的优惠,适量的减少他们的审办手续等等,从而可以使得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资金基础可以得到保证。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存贷比考核制度,尽最大的努力可以使得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的顺利。

(二)重视成长型潜在客户

篇4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三者相互影响的结合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发展与环境、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三大基本关系为支撑,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发展的可持续问题。不过,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金融作为经济的重要部分。其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中间业务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西方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目前基本上保持在40%以上,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也以20%-30%的速度发展,2000年建行湖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了174%,而且伴随其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研究日程。

何谓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国内的理论界尚未具体研究。笔者认为,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发展的可持久永续,以及中间业务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可持久永续。其内涵在于:中间业务的发展应该包含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二者不可或缺、偏废;中间业务的资源环境是中间业务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中间业务的质和量的问题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1、中间业务的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客观要求。

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与内外部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这种协调包括多个层面,比如中间业务的发展计划应符合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资源的承载能力,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相应进行经营管理变革创新等。中间业务的内部环境包括:经营指导思想、产品营销战略、内部控制水平、资产负债规模、人力资源状况、科技开发能力、客户资源状况等方面。中间业务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需求环境、法制调控环境、金融竞争环境。科技支撑环境、公民素质环境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做到使内外环境相互协调。

首先,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银行对中间业务的设计、开发、营销无一不是从客户的角度和市场需求来思考,研究和处理问题不是银行需要什么,而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银行就好比一家百货公司,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银行就卖什么产品,要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有成品的,银行就提供给客户并做好售后服务;没有成品的,则要根据效益原则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只有这样商品才能卖出去,才不会积压。然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上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运行的过程。

其次,要建立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机制。银行在制定中间业务计划时要结合本行内部及外部环境,协调内外部关系,计划既不能过高,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但也不能过低,过低则会使现有的环境要素不能充分发挥效用。

2、中间业务的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平衡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了长期时间概念,即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仅仅是即期考虑。它是人们经过短视导致的多次失败而总结的教训。可持续发展理论特别强调对未来资源需求的预测,它把发展的资源条件分为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资源的投入。从银行内部来看包括管理结构完善、科技支撑力量的提升、员工素质的提高、网点布局优化等,从外部来看包括金融服务的范围扩充、银企合作的方式丰富、金融电子化水平提高、客户信誉的培育等。因此要处理好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发展的后劲问题。首先,要有前瞻性,要加强对未来中间业务发展需求的研究和规划。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科技储备、财力储备,一旦未来需求变成现实需求时,银行可以迅速提供金融服务。其次,要有均衡性,要正确处理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积累与分配的关系。既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也不能不顾当前利益而一味追求未来利益。

3、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中间业务的量的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张。中间业务的质的发展是指中间业务在质的方面的演进。与量的发展相比较,质的发展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包含一定程度的量性发展,并以量性发展为保证,但不等同于量性发展。中间业务把业务品种、规模、收入大小作为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量的发展的要求,中间业务的结构、效率、稳定、协调是中间业务的质的发展。人们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误区:一谈到西方中间业务如何发展,往往想到的是中间业务量的规模达到了多少,而很少关注别人在中间业务产品的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发展中间业务,如果只进行量的发展不进行质的演进,就不能将发展推向新的更高阶段。为此我们必须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建立六大体系。

五大关系是:

1、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源。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银行偏重于资产、负债业务而忽略中间业务的经营思想,真正把中间业务放在与资产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充分利用资产负债业务的资源优势拓展中间业务,又要通过开展中间业务扩大资产负债业务总量,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使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建设银行总行的“十五”规划要求逐步建立以公司业务、个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为四大支柱业务的营销战略,建行湖北省分行制定的“十五”规划确定,到2005年全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全行利润的25%,形成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的鼎立之势。

2、业务发展与效益的关系。我们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既无直接效益,也无间接效益的中间业务,银行考虑的主要是维持客户的关系及少量的资产、负债业务,开展中间业务是亏损的,一般来讲银行应该放弃。另一种是有很好的间接效益,但直接效益不明显的,我们在签订合同时要算好账,在法律、法规等允许的情况下作出适当让步,但是要留有调整的余地,一旦在间接利益下降时可以随时提高直接效益。比如说保险公司资金清算业务,原来签协议时因保险分公司的存款量较大,少给手续费或不给手续费,银行也能够接受(暂且认为这种做法合乎人民银行规定或同业公会的要求)。但现在保险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存款余额实行额度控制,划付方式也从按月划付改为每5日划付一次,沉淀在银行的资金很少,银行根本没有多大利益。这种情况就应该考虑重新签订合同,或者实行“业务退出”机制。

篇5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末,全国14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5.68万亿元,在全国银行业中占比7.3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8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3%;不良贷款余额376.9亿元;平均资本收益率达到15.87%;共实现税后利润496.5亿元;平均拨备覆盖率182.28%,比全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拨备率高出27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2.96%。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155亿元,较年初增幅达到42%,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增幅,基本实现了城市商业银行大中小型企业信贷投放的“三分天下”,成为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生力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金融经济形势十分复杂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既要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又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还要防止通货膨胀。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合理处置调控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大带来的政策风险,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审慎面对的首要挑战。

(二)风险抵御和控制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自2009年以来,尽管2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配售、定向增发、次级债、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增强了资本实力,但随着信贷规模的激增和跨区域步伐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资本消耗过快,加之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系统性资本短缺问题凸显,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三)过度信贷扩张增大了系统性呆坏帐风险

2009年高达9.6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加之地方政府主导的贷款集中投向,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有政府背景的“铁公基”项目,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后续资金需求量大,不仅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使贷款集中度、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关联交易等风险指标恶化,还带来了资产质量下滑的潜在风险。

三、国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经验

(一)美国的社区银行

美国的社区银行是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普遍较小,主要是为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与之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它们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为本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社区银行在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客户群、管理层和员工等诸多方面与所在社区融为一体。

(二)日本的地方银行

日本的地方银行总部设在地方城市,并以总行所在的城市为经营区域,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的公共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地方政府对地方银行经营干预程度很大,高度强调地方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些银行开始扩张走国际化道路。但进入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地方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恶化。目前,日本也正在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对地方银行进行改革。

(三)欧洲的储蓄机构

在欧洲,作为中小银行的储蓄机构最初由社会改革家、慈善家、宗教或互助组织、贸易行会、雇主和企业组成。储蓄机构主要定位于向经济发展主流之外的部门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大多数的储蓄机构都由政府参股或控股,如德国和奥地利的多数储蓄机构是由政府拥有和控制,而且主要是由州和地方政府当局控制。同时,各国政府鼓励地区性的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性的银行竞争。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欧洲储蓄机构纷纷建立防御性的行业内部联盟或展开积极合作。

四、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增强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

1.强化董事会建设,确保履职尽责。要不断优化董事选拔机制,注重董事的责任心、道德水平和履职能力及继续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建设,逐步完善董事会内审体系、信息披露和沟通、资本管理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制度建设,强化对董事的履职评价,进一步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2.制订科学的风险战略,确保稳健经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体风险战略的研究,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依据业务扩张和经营管理实际,及时补充资本金,确保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1.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城市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由单纯追求资产规模的高增长战略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发挥资源优势的特色化战略,依据自身的资本实力、地缘优势、管理能力、业务特点和人力资源状况,合理规划战略目标。

2.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城市居民为方向,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坚持三个服务的定位是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方向,坚持细分市场和客户,搞好网点布局和产品开发,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地缘和决策优势,创新消费金融和小企业业务,走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三)巩固差异化市场定位,不断培育细分客户群体

1.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对市场份额、资本实力、现有客户、机构网络、品牌声誉、特色产品、研发和管理人才等资源禀赋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突出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能,制订并实施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

2.加强市场调研和业务规划。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锁定细分市场,围绕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加强业务发展规划,改进运营和管理流程,提高产品创新、技术保障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适应能力,不断完善定制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形成并巩固市场竞争优势。

3.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城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突出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在授信流程、评审标准、贷后管理等方面,实施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强化与中小客户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流程再造和管理能力建设,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信贷文化、政策和流程中。

(四)创新管理体制,以客户为中心实施组织和流程再造

1.推进“客户中心型”组织建设。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建立以线条管理的“客户中心型”的组织架构,采取“先纵后横”的策略,在纵向上划分业务条线,以条线为单元归集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等职能,专注于特定行业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再在横向上,进行各线条内部,分层次、分地域的职能架构设计。

2.努力打造面向客户的流程。城市商业银行要根据目标客户的风险特征及服务需求,搭建运营、支持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业务流程,做到四个力求:力求流程内控措施适应客户风险特性、力求流程操作人员尽职履责、力求与流程相关的IT系统功能完备、力求流程各环节能够充分响应服务需求。

(五)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组织架构。要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各类风险偏好和容忍度、风险处置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合理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工具、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能力。

2.按照内控要求强化操作风险管理。要从整体上搭建起操作风险的三道防线,不断改进制度和流程设计,确保有效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同时,要高度关注授信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强化业务的中、后台集中处理,减少授权环节,降低风险暴露,重点防范内外部欺诈,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五、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144家城市商业银行按照经营地域、经营特色和服务功能三个纬度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有四个方向,即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后三类将是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选择。

(一)全国性银行。即部分规模大、业绩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机构扩张,扩大网点布局,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发展成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经营地域覆盖全国的综合性、全国性商业银行。

(二)区域性银行。即同属于某一区域(或者为行政区域,或者为经济区域)或有比较密切合作关系、有较强互补性和可整合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联合重组,化解历史包袱,打破经营限制,做大规模,优化网点布局,发展成跨区域经营的、提供较全面金融服务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性银行。

(三)社区银行。即那些规模较小、自身条件较好、特别是历史包袱轻、盈利能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财务状况,找准市场定位,并努力做精、做细,发展成规模不大、定位鲜明、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内的小型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

(四)特色银行。即规模中等、业绩较好、有一定潜力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特色定位,立足当地,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形成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发展成规模中等但具有很强产品特色或市场特色的特色银行。

六、结语

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城市商业银行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公司治理,明确战略规划,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等有力措施,并在业务创新中转变方式,把握好原则,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必将拥有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兰州市商业银行:《准确定位 规范经营 科学管理 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

[2] 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赖小民:《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

[4] 刘剑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及策略选择.金融研究[J] .1998,9.

[5] 陈愚.在深化和加快金融改革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广西金融研究[J],1998,11.

[6] 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7] 刘豫闽,范丽红.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0).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83-02

1 引言

随着当前国家的不断发展与强盛,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可以在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对后代、对未来产生一定的效益。换言之,目前人口资源、信息资源等的发展能够满足企业、银行未来的发展需求。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征分析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以长远的眼光、具有前瞻性的角度来利用资源,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通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环境的协调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商业银行需要在坚持相应自然规律以及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对经营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有效地调整与优化,使其既能够满足当前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保证长远角度的一个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增强一定的风险预防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实现市场、产业、政策的协调,从而最终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特殊性及影响因素

在分析与探究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综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及模式,同时还需要对一般企业的发展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应当将商业银行以及一般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情况、风险控制等进行分析,将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致性发挥出来。

3.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

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与一般企业不同,其所经营的商品为金融商品,具有特殊性,与货币商品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其资本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是非常少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资本都是来源于存款人的存款等。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具有外部性,商业银行作为货币供给机制的核心部分,在进行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相比于普通的一般工业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具有较强的经济效应以及社会效应,一方面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占有率较低的特点使得其风险控制较低。但是商业银行内部具有较强的网络构造,一个商业银行的风险往往会影响到其他的商业银行。因此,虽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所特殊,但是依然对于其他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2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银行应当实现对资源以及能力的合理协调与分配,通过战略管理全过程对资源以及能力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是拥有金融资源以及能力的集合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其所拥有的金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对能力、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当前效益与未来效益的统一。因此资源以及能力是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

4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4.1 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资源主要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收益以及与财务收益有关的各类资源的总称。商业银行针对财务资源所出台的有关产品包含信贷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固定资产资源等。

4.2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包含人力资源的质量以及数量两个方面。人力?Y源的质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工作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智力等。劳动力的数量则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劳动力总人数。人力资源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现代化商业银行生产力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因此从目前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能够留住人才,保证人才战略管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素。

4.3 信息资源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金融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频率愈来愈高。银行业不再是简单的资金信贷机构,而是逐渐地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向资金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产业转型。商业银行所掌握的客户信息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包含经营决策、业务处理、客户服务以及产品创新等,这些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4 组织制度资源分析

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资源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根据其组织结构所设定的职能规则以及标准,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一个规范化的组织结构往往能够保证商业银行更好地实施内部管理,为内部管理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平台。

4.5 技术资源

商业银行的技术资源随着当前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服务产品等都在发生着极大的转变,所提供的差异化产品,针对客户推出的现代化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5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运营能力

商业银行的运营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在进行现有资源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商业银行来说,其发展速度的快慢、运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商业银行的运营能力使得银行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符合金融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之下,运用规范化的内部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内部的金融资源,创造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因此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能力是观察其运营效果如何。

5.2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其在利润上的赚取效果,商业银行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自身的盈利效果如何,只有将利益进行稳定,保证银行的利益最大化,才能够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积极变革。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强大的盈利能力是实现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内在条件也是内在动力。[1]

5.3 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主要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其经营水平以及盈利水平的高低,对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业务拓宽、增加自身的发展潜力,为应对未来多变的市场以及市场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2]

5.4 学习与创新能力

随着当前多变的社会发展,创新手段以及模式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对于商业银

篇7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机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时,农村地区“弱质性”的特质,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低、盈利能力差。笔者通过对大量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选取了14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评价指标作为分析对象,用来构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层次结构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邀请多位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运用Saat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C,采用yaahp7.5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向量、各指标的权重Wj。同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A-B为0.0001,B1-C为0.0423,B2-3为0.0748,B3-C为0.0399,由于各判断矩阵CR值均小于0.10,说明各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二)数据的选取

我国东部地区较早完成农信社改革,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因此,研究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的数据,对大都市与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农商行作为大都市农商行样本,张家港、江阴、常熟等7家农商行作为地县级农商行样本。结合所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银行的评价值:

根据上式,得到各银行的AHP模型评价值,各银行得分与排序情况(见表2)。

表2 10家样本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AHP评价值及其排序

(三)各指标评分分析

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远高于地县级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地县级农商行中,广东省的顺德、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江苏省吴江、张家港等5家农商行。我们发现,农商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展越好,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优于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吴江、张家港、江南、常熟、顺德农商行都保持上升趋势,江阴和东莞农商行基本维持,大都市农商行除广州保持较好发展趋势外,北京和上海状况不佳,特别是北京农商行呈现负增长。可见地县级农商行成长性要优于大都市农商行。规模小、起点低,能更好与当地农户与小微企业实现金融供需对接,在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都市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及地县级农商行。现阶段,大都市农村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的绝对值,远高于地县级农商行,但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更优。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表现更突出,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而地县级农商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主要依托于当地特色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以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篇8

一、前言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我国金融体制近几年在不断改革,这给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政府、公司、人民群众与同行之间还不能很好形成金融共生的和谐关系。本文以福建A城商行为例,分析该银行当前的SWOT矩阵,试图探索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其对地方企业等的刺激作用,改善自身的经营政策和策略,实现对自身综合经营能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发挥其对当地经济的巨大提升作用,实现银行与当地经济两者的共生共赢。

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福建A城商行的SWOT分析

(一)福建A城商行简介

福建A城商行为福建成立于1996年,至2015年底,福建A城商行资产超过1300亿元,目前其贷款余额高达530亿元,存款余额高达770亿元。在长期的发展中,福建A城商行在福建本省各地市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在浙江省也有分行设立,在全国金融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福建A城商行得以快速发展,对福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福建A城商行的SWOT矩阵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与地方金融市场及经济主体联系密切

与四大行相比,福建A城商行在获取信息方面有其独具的优势。福建A城商行长期服务于福建本地,因此,与当地政府以及各大公司之间存在着联系,并且对福建当地的资信程序、对福建当地的各行业经营现状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和地方的业务关系十分成熟牢固。

福建A城商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与四大行相比,它对福建当地的金融市场也更加熟悉,同时和当地的经济主体关系十分紧密,业务关系十分成熟。此外,它的信息渠道也更加便利,这些优势为其风险防范提供了良好保障,有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

(2)小规模利于经营管理,便于政策贯彻

福建A城商行与四大行或者是一线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规模较小,从规模上看属于劣势,但从经营角度上来看,这样更加利于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也十分利于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制度,也十分利于提高自身的办事工作效率。

(3)信息渠道畅通,风险防范能力强

福建A城商行长期专注于福建本地的发展,对福建当地信息有深入的了解,信息渠道畅通,从而为银行的决策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提升了银行的风险防范水平。

2.劣势(weaknesses)

(1)服务概念狭隘,经营理念落后

尽管福建A城商行一致都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但在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之下,福建A城商行对服务的理解相对狭隘,目前仍然只是将服务的概念界定于窗口与大厅服务方面。不仅服务理念落后,福建A城商行的经营理念也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之间存在差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无法实现全面贯彻与执行。

(2)市场定位流于形式,特色业务实践力度不够

在市场定位层面上福建A城商行采取的依旧是传统的紧随市场型,未针对市场进行合理的细分,而且业务特色不够突出,仍旧是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

尽管福建A城商行提出了“三服务”的市场定位,即服务海西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民生,却未真正予以很好地执行,往往只有停于表面,还未拥有自身十分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而且也没有针对潜在客户群进行充分挖掘,直接使得当前很多的业务一致是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3.机遇(opportunities)

(1)可利用政策优势实现业务范围扩展

国家持续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金融扶持力度,有利于城商行的业务开展。相较而言,福建A城商行可依托自己的地缘优势,从当地的经济现状出发,拓展业务范围。

(2)居民金融需求的增长有利于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拓展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稳定发展阶段,人们群众财富分配里居民比重一致处于上升现状,居民储蓄额度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金融需求日益增长,这一现状为福建A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4.威胁(threats)

福建A城商行同其他城商行一样都需要面临来自国有商行、股份制商行以及外资银行在业务上“同构”的巨大压力。此处的“同构”所指为上述几大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并无多大区分,而且更名后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也无新意,或者说是与其他银行有“遥相呼应”之感,反而受其压力。另外,伴随着多种金融服务业条款的执行,像恒生银行这样的外资银行逐步开始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些都会给它之前的业务带来巨大挑战。

三、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福建A城商行总的发展目标

(一)立足客户需求,把客户群做大

客户是银行的核心资产,只要银行可以把握住客户这一根本因素,切实服务好客户,立足客户需求,才能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A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拥有数量庞大的市民金融客户群体,就如整个福州市的600多万市民卡均是出自其中。在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基础上,可以考虑设想如何开发好市民的金融市场。按照有效率为10%来计算,这个银行拥有的有效客户数量在60万人上下,假如经过城市商业银行三至五年的努力,成功帮助福州市民进行经济理财,加上市民家里所有的财产,每个客户可以做到100~200万元的规模,利用该服务,让它的收益可以达到8%-10%,相对其它银行,存款金额多出了5%以上的收益,实现多赚10万元上下,而银行在这里面仅仅收取5%的服务费,也可以实现盈利30亿元。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客户获取了更多的利益的同时,银行本身也获取了良好的利益保障。

(二)加强金融服务,实现银行的稳健发展

福建A城商行目前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并且有其自身的优势,在全国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各种金融机构竞争激烈,有四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同时还有P2P平台等诸多互联网的竞争,因此,作为城商行的福建A城商行在此金融环境中生存要求稳,而非求快。福建A城商行要看清当前的实际现状,扬长避短,从当前的业务与客户群体着手,加强自我金融服务特色研发,提升客户忠诚度。目前福建A城商行的长期发展规划中,是要实现逐步做大客户群体数量,加强两岸金融与特色金融业务的管理,从而让银行自身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最后再做一些优质资产,如此实现银行的稳健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福建A城商行的发展创新策略

福建A城商行推出的“三服务”之中的第一大服务,即服务海西经济,福建A城商行是在实实在在地执行,紧跟海西区建设,并服从于福州新区开发的大局,以“错位发展”的形式,完成自身的“强”与“大”。同时还依据当地特点,借助闽台地区合作优势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金融服务,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福建A城商行应从以下几点实现其创新发展:

(一)扶持福建特色实体经济发展

与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作为城商行的福建A城商行具备“规模小、覆盖散”的弱点,但是在办事流程方面却可以更加轻松地实现“小而美”的差异化客户营销,提升客户满意度。这完全得益于其规模小,灵活性大的优点,特别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层面上更接地气,能够更好地与当地特色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对当地特色实体经济的扶持作用。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十分快速,金融资本逐步进入艺术领域,艺术品金融就变得十分兴盛。福建A城商行可以针对艺术品市场特征,同时结合福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征,将文化金融一起发展作为目标,不断针对文化金融产品进行推广、创新,实现对福建特色实体经济发展最大程度上的扶持。同时还可以将服务提供给大量小微企业,向他们提供了“艺术贷”金融业务,直接解决他们在客户群体资金周转上面的实际需求。那些苦于资金问题的小微企业主可由此获≤20万人民币的信用贷款来满足资金周转。从无抵押担保贷款角度出发,简化办理程度,例如存在叠加抵押担保,客户的贷款金额最多可以是400万元人民币,其最大便利之处就在于它的额度授信,能够随时借随时还,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城市商业银行未来还需要结合地区的特色产业不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实现对当地经济最大程度上的扶持。

(二)全方位发展普惠金融

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福建A城商行要始终坚持银行服务业的本质,切实做好普惠金融,切实给公司、人们群众做好金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获取客户忠诚度。

第一,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在农村开展这方面服务的重点在于盘活农村资产,福建A城商行结合福建农村土地流转特点,针对性的提供“小康贷”,当前以在永泰县获得成功试点,之后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同时依据城市市民个人消费的特点推出了“诚信贷”和“安居贷”等服务,切实服务于民,创新产品与服务类别。

第二,普惠金融差异化发展:福建A城商行扎根于福建地区经济,实行“快乐山水”的差异化定位,全力支持能及时回本的“快乐山水”行业,诸如旅游观光等能愉悦人的身心的“快乐”产业、绿色产业以及水产捕捞行业,从而推动福建的经济发展。

第三,普惠金融专业化发展:整合福建当地资金、人才以及政策优势,将延时、远程以及惠民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创新之处,深入邻里,与客户充分贴近,以“互联网+”将金融之中的“最后一公里”予以打通,形成“网格化”金融服务,切实满足居民、小微企业的相关金融服务需求。

(三)以客户为导向,实现特色化经营

福建A城商行要想在四大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夹击之下寻求创新之路,实现特色化经营,就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突出产品自主创新,培育和挖掘客户和市场真实、潜在的需求。加强特色产品服务的研发,形成别具一格的产品体系,扩展产品的张力和引力,以获取差别优势。在这一点上,福建A城商行推出“好薪情”工资卡业务,在具备以往工资卡所有功能的基础之上,还将客户的“理财”追求予以考虑,融入多项专享理财产品以及其他多项增值服务。

(四)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

由于福建A城商行位于福建地区,因此,自贸区与“一带一路”为福建A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福建A城商行也应该积极推进自贸区的建设,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1.“公司业务”。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以跨境投融资为中心,力争在全供应链贸易融资、外保内贷、跨境并购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形成两岸金融特色。

2.“投行业务”。对于福建A城商行而言,自贸区建设对其投行业务的做大做强也是一个机遇,福建A城商行要顺应时势,发起成立产业基金,抓“双向直投”的政策机遇,从而加强投行业务的推广。

3.“多元化经营”。利用“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政策发展机遇,结合政策可行性和业务互补性,面向福州新区的开放和开发自贸区建设,积极申办消费金融公司、产业基金和金融租赁公司。

4.“渠道建设”。在自身强大的同时,也需将区内的马尾支行、平潭支行升格予以推进,并在同一时间,立足于福建自贸区特色,建立一些用于专项服务的支行,诸如专门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设政府管家支行、专门服务于自贸区物流企业的物流银行等等。其中投资银行机构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促进双向双边投融的“平台”,必须予以设立,其旨在将海峡东岸、东盟国家地区的资金、市场、资源予以充分利用。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商行的发展即路遇机遇,又面临挑战,从福建A城商行的发展创新来看,该行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使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使其区域性金融机构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发展到最大化。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福建A城商行只有在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福建A城商行要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身的优劣势及其机遇与威胁,立足于当下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本行发展的有效性,进而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以龙.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小城商行发展策略之我见[J].企业家,2015(4):85-87.

[2]石兴儒.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SWOT分析[J].中国外资月刊,2015(2):39.

[3]李树岭,王冠.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和政府规划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5(2):90-99.

[4]黄永涛.地方性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解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0-12.

篇9

一、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既有一般企业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也有其作为金融企业特别强调风险控制的特殊性,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为前提,追求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只有在保证发展质量、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发展速度,才能最终实现发展的效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二是以结构优化和流程整合为重点,追求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如何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来提高效益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其经营管理资源的配置满足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的要求,进而推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提高发展的总体效益。同时,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重组和整合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依据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的业务拓展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从而提高效率。

三是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推进为目标,追求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商业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而发生资产负债业务,同时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清算、财务顾问、财富管理等服务而开展中间业务,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在迅速扩充,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和对客户价值的最大挖掘,要求商业银行实现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在负债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前提下,资金规模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决定资产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中间业务的发展不受资本金约束,可弥补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时对盈利的不利影响。协调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既是市场经济法则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规则的内在要求。

四是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追求发展的和谐与统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充分尊重、凝聚并发挥员工聪明才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之中,建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勇于开拓的企业发展文化。

二、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商业银行认真落实科学发层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独具的宏观调控作用决定。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层观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在货币政策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由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及导向作用使其处于各种经济要素的核心地位。三是由金融的独有的脆弱性所决定的。金融作为一个产业主要是向社会吸收闲散资金后再集中投放出去,其稳定和发展与社会居民对金融企业的信心关系十分密切。其脆弱性决定金融业必须长期处于稳定之中,才能不破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层。四是由金融部门特殊的管理体制所决定。金融系统的构成既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担负全融稳定职责的中央银行,又包括履行监管职责的专业监管部门,还包括各类经营金融业务的实体。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协调发展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是指商业银行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通过在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过程。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金融商品的竞争,金融商品是商业银行打开市场和占领市场赢得客户的关键。

(一)金融创新的稳健经营与服务原则

全融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面向客户,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使全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客户需要。金融作为第三产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分工,切实履行服务客户的社会职能,使一切创新活动都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就是要把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各项活动的首要考量,对盈利性的追求必须以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为基本条件。创新工作也不例外,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性”,但也不能因为“安全第一”而将所有的创新都抛之脑后,裹足不前。全融创新一定要对创新产品进行充分研究,要充分考虑风险困素,不能因为某一因素风险而忽视它,也不能因为短期内风险小而不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

尤其强调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尽可能高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需要金融业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创新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3/2以上,发展农村金融刻不容缓。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点应放在“三农”发展领域。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现阶段,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涉农贷款,农村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低,大量资金流出农村,致使农村经济一度处于失血状态。随着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仅靠存、贷、汇传统业务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类城市金融机制必须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农村经济主体合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在城市开发、开办的标准化服务,如保险、、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咨询以及担保等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农村,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高效、协调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全融的协作功能,通过二者的协调配合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形成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金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并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全融服务,尽可能满足人民投资、避险、保值增值和支付的需求。要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弘扬金融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功能,增强金融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并通过金融企业员工传播与渗透到金融客户,从而增强金融客户的认同感。

其次,搞好风险控制与监督,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稳定。一要促进商业银行全面形成风险内控机制;二是监管部门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比率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三是中央银行要建立金融稳定监控体系,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四是研究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和降低风险成本;五是督促商业银行按规定披露经营信息,按受客户及社会监督,曾加风险意识,维护好居民对商业银行的信心。

篇10

1 可持续性支撑概念的界定

“可持续性”(sustainable)一词最早源于生态学,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观,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由此,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所提供的可持续性支撑可以界定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持既要考虑中小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提供融资等多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从长远的角度关注企业成长。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把握好支持与发展、效率与进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支撑必须要实现融资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质量过硬,融资过程中始终保证效益优先,运作规范和提倡创新的基本目标。

2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必要性

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融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商业银行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具体而言:

(1)未来几年,我国政府在解决就业、消除收入差距等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将日益明显,对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有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把握住中小企业,也就把握了未来中国经济中最有朝气的经济主体。

(2)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限制,大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增多,以及大型集团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都必然制约商业银行对大型集团企业的融资,能否有效地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就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的信贷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

(3)中小企业融资是商业银行有效分散信贷集中风险,保持适度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手段,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流动资金为主,融资期限较短,金额不大,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中小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泛,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行业的融资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

(4)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商业银行从风险相对较低的大型、垄断型或跨国型优质企业融资中获得的收益将非常有限,以有效控制风险并获取高收益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无疑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收益的主要来源。

3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难点

(1)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一刀切”政策,往往将大型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运用于中小企业;在对企业的评级授信方面也沿用一个标准,致使中小企业能达到客户信用标准的很少;在具体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信贷审查环节多,链条长,手续繁杂,难以适应和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短、需求急、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使中小企业难以信贷准入。

(2)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被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为了缓解经济过热的势头,采取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措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准入难度。同时受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影响,部分行业采取了信贷收缩政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障碍。

(3)担保落实难,贷款成本高,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多采取抵押和保证两种贷款担保方式,为了降低风险,近年来,银行原则上还是采取抵押担保方式,抵押担保主要是采取不动产抵押,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其可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抵押担保难以落实,而中介公司、担保公司存在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担保能力难以取得商业银行的认可,加之过高的资产评估费、担保手续费、公证费、贷款利率等,造成企业贷款成本过高,使一些低盈利企业难以承受,只能望而却步。

(4)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仍然是以存款、贷款和一般的结算类产品等传统性业务为主,缺乏适合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有针对性的产品或组合产品,缺乏对中小企业营销的特色品牌,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产品少之又少。

4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具体措施

(1)组建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长期信贷管理模式。在信贷管理方面,根据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制定有区别的融资策略,将中小企业信贷从其他信贷中分理出来专管专放,力争做到方便、快捷,又规范、合理,既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的特性,又能在长期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支撑。在评级授信管理上,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评级标准,既可以防范信贷风险,又能客观评价信用状况。

(2)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要求和管理能力,合理选择中小企业目标客户群体,形成合理的信贷准入门槛。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也要兼顾低风险、高收益的信贷原则,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要将成长型的优质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群,通过调整信贷准入政策,优选客户;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增长速度和规模。

(3)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方便优质中小企业贷款。从理论上讲,一切具有相对价值的物品和权益都可用作抵押。由此,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允许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可以存货、应收账款、存单、专利权等用于抵押(质押)而取得贷款,放宽信贷条件,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取用于周转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更迅速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4)商业银行需不断加强服务内容、手段的创新。依托银行在人才、资金、信息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业务为平台,主要定位于中小企业,开展资信调查、财务顾问、代客理财、项目评估、投资银行、网上银行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广泛参与资本运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重组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扬. 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