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1 16:4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

篇1

一、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建设的现状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2011年武陵山片区的人均GDP只有14731元,只相当于全国的42%、北京的18%,比全国最贫困的贵州省还少10%。2004年――2014年,武陵山片区人口城镇化率由20.47%上升到36.62%,年均增长1.46个百分点,比该期间内全国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略高,城镇化率差距约缩小3个百分点,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阶段。不过,到2014年,武陵山片区的人口城镇化率仍仅相当于全国2000年的水平,城镇化进程比全国滞后14年。与周边4省市的城镇化进程相比,年均增速也是最高,分别比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高出0.01、0.18、0.31和0.21个百分点,不过,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武陵山片区2014年城镇化率比重庆、湖南、湖北、贵州差距分别是23、13、19和4个百分点。

所幸的是,国家近年开始重视武陵山的扶贫,2011年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二、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

武陵山片区情况特殊,难以吸引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的聚集,但一些地方政府错误理解,盲目照搬,大搞开发区、圈地造楼,粗放的城镇化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二元”格局日益加剧

与欧美国家越是小城镇越是宜居的特点相比,由于资源投入的不足,造成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不善,山川河流被污染、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透支着有限的“环境红利”。武陵山片区城镇基本上缺少了某种宜居性,小城镇及其附近农村,与大城市的差距拉大。

(二)城镇规划无序滞后

目前武陵山片区在城镇规划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规划意识不强、层次不高、人才不多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城镇化建设资金欲求无门

东部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土地财政”模式在武陵山片区难以复制,城市建设资金压力难题亟需破解。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政策、人才、技术、交通等瓶颈制约,武陵山片区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发展明显滞后,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财政投入不足、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

(四)政策“洼地”严重失衡

武陵山片区交通闭塞、产业落后、资金匮乏,造血功能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国家和省级的政策帮扶、项目支持对于该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政策支持帮扶力度不够,国务院于2011年底颁布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后,局面有望改善。

(五)产业发展先天不足

当前,武陵山片区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产值低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效益低,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虽然近年来基地规模在逐年增加,但是农民的自发组织能力不强,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强,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工业多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且受国际价格影响大,产业发展不稳定,没有找到替代矿产的新型产业,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第三产业层次不高,大多以旅游业的观光旅游、门票经济为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精品景区整合不够,旅游产业层次整体偏低。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但是武陵山片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能照搬东部地区或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模式,必须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武陵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加之交通闭塞,基础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有限。根据武陵山片区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人口分布、产业优势、现有基础等因素,发展旅游业,正是未来武陵山片区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和水平,走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中,最重要的选择。

三、加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推动片区城镇化建设

(一)加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符合国家有关职业教育与扶贫工作的战略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于武陵山片区来说,大力发展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尤其重要。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武陵山片区普遍存在的情况。就业问题在武陵山片区尤其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发展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对于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与片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基本吻合

加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与武陵山片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基本吻合。目前,武陵山片区的产业结构呈“一、三、二”的状况,片区的二大支柱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业的提升,新的支柱产业的调整均需要培养出大批的人才来适应发展的需要等。其中旅游产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就需要我们加快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对旅游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才能适于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加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为片区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出发,确定自己的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武陵山片区,尤为重要的就是以旅游业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就应当面向就业需要,针对岗位需求,在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积极探索“双证制”、“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所培养输送的人才,必将推动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四)加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为片区城镇化建设提业支持

只有做强做大城镇产业,城镇化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诸多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旅游业,正是未来武陵山片区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一是旅游业自身的创收,即游客消费,形成了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会议、养生、运动等综合性、多样化的终端消费经济链,为城镇化提供财政支持。二是在旅游消费拉动下,本地特色产品及产业(比如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历史民俗民族文化产品等)延伸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旅游带动的产品产业链,为城镇化提业支持。三是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城市环境美化、保护区域环境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幸福感增强、生活方式转变、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品牌提升、建设精神文明等这些旅游带来的既得利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中最强调的新内涵。四是旅游形成了消费聚集和产业聚集,带动土地升值、延伸商业房地产及休闲度假房地产等高利润项目,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就业、环境、服务和居住五大支持,成为城镇化的直接动力。五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投资、销售、金融、保险、邮电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城镇综合实力迅速攀升。

篇2

第三条 镇建设管理所(以下简称镇建管所)是镇人民政府城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绿化工作。其主要职责: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城市绿化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编制城镇绿化规划;负责城镇绿化的行业管理;组织指导城镇绿化建设。

第四条 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项目和居住区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并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建设。建设工程竣工后,组织竣工验收的单位应当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城镇建设工程项目的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划:城镇建设区内的单位附属绿地面积不低于单位总用地面积的37%;道路广场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0%。凡确有困难并经仓市人民政府批准,绿化用地安排不足的项目,建设单位在经批准后15天内向仓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易地绿化费,用于易地建设和补偿。

第五条城镇绿化按下列分工进行种植与管理:

(一)对镇区市政公共绿地、防护绿地、行道树、干道绿化带和道路两侧绿化带,由镇建管所负责种植与养护管理。

(二)对农村所涉及已参加“土地换保障”农户的被征剩余闲置土地,由镇农技站进行统一绿化种植,并负责养护管理。

(三)对工业区内“征而未用”的土地,由企业自行负责种植与养护管理,由镇招商服务中心负责督办。

(四)对企事业单位现有的附属绿地,由本单位负责养护管理。

(五)对居住区(住宅小区)现有的绿地,已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机构负责养护管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对在小区规划内暂未建房的空地,由建设单位进行统一绿化种植,并负责养护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镇绿化用地。因城镇规划调整需要变更城镇绿地的,必须征求仓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在占用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补偿同等面积的绿化用地和费用。

因城镇建设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临时占用绿地的,须经仓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在规定期限内恢复原状。

第七条 城镇中的树木,不论其权属,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砍伐、移植、截干。确需砍伐、移埴、截干的,都应经仓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八条 城镇绿化实行包完好、包整洁“门前双包”责任制,并做到“八个不准”:

(一)不准攀拉、刻划园林绿化设施、践踏和损毁绿篱、花坛、绿岛、草地;

(二)不准爬树、摇树、攀折树枝、划刮树皮、掘取树根;

(三)不准采摘树叶、花果和种子;

(四)不准在树旁、草坪、花坛、绿地上堆物料、乱倒乱扔垃圾及污水污物;

(五)不准擅自砍伐和损坏、窃取树木花草及绿化设施;

(六)不准在树木上刻划、钉钉、缠绕铁丝、凉晒衣物及悬挂广告、标志牌等;

(七)不准在绿地上放牧、焚烧、挖坑取土、搭棚和停放车辆;

篇3

0 引言

为了让城市实现绿化资源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如图1所示),居住生态环境舒适、安全宜人的目的,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均开展了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建设活动。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做好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可以在生活中减少声、光等听觉和视觉污染;防止土壤被侵蚀,从而使环境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样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缓解压力等,最终改善居民生存环境质量。

1加强小城镇园林绿地建设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建设,都应加强园林绿地建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并严格按照该规划设计来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下面针对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的讨论。

1.1 转变观念,确定园林绿化的地位

在过去很多城市规划建设中都是只着重强调建筑工程建设,而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列为“附属品”,在小城镇中这种现象尤为盛行,长久以往,使得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边缘化”趋势严重。但是园林绿化在城镇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赋予城市生命力,是人类居住地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确定园林绿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园林绿化建设任务细化进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并把建设任务作为各级领导的业绩考核项目之一。开展宣传工作,使大众认识到绿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城镇规划建设者分清城镇园林绿地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走出将园林绿化当成城镇建设“附属品”的误区。

1.2建设生物多样化、层次化的绿化系统

首先,在城镇建设中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并通过生态廊道将人工园林绿地与当地自然绿地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多样化。其次,要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及分布来规划城镇园林绿地,使园林绿地生态具有层次性。对此,要合理分配绿地中乔、灌、草的比例,选择易活、易管理的植物,乔、灌、草的比例是否合理、选用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及层次性,达到赋予城镇无限的生命力,使城镇变得多姿多彩的目的。

1.3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用植物品种

1.3.1适地适树。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应多种植乡土植物,适当引进多年试验证明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外来优良品种,同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当地绿化植物资源。长期以来人们秉承“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偏爱奇花异草,或者为了标榜该城镇的品味,吸引外来观光者,大多都是引进外来贵重、稀少的品种,而歧视本地乡土物种,这样建立的绿地系统其生态服务功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之相反,在未被开发用于工业、商业之前的地块上,有一些自然生长、年代久远的植物,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及保护这些与城镇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植物,将会有利于营造独特的城镇景观。

1.3.2慎重选用城镇街道树。综合考虑该城镇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水文、气候及太阳光照等方面因素,挑选树干端正笔直、枝繁叶茂的树种,并且要求其适应城镇环境,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抗烟尘能力,如银杏、悬铃木、大叶香樟、栾树等。

1.3.3大力推广种植节水型、耐旱型植物配置。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大,这样使得城镇地表水甚至是地下水也越来越紧迫。而园林绿化建设又离不开水,这更会加剧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如果不顾园林绿地性质、区位,不考虑中水回收利用、不考虑水循环就一概以水覆之,或者为了追求“逢园必水”的理想而盲目建设大面积的湖面和喷泉,这样将会大大浪费水资源。为了解决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不仅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时依据当地水文、气候条件来合理布设水景及绿地,还要选用节水型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更关键的是要大力选育和推广节水型植物材料,综合这些措施解决这一人类难题。

1.4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合理利用独特的人文历史

很多小城镇的绿化建设都是模仿、照搬照抄其他大城市的绿化建设,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很少能形成自身的园林特色。除此之外,小城镇一般不注重本地的人文资源,对人文资源的利用经常做出不明智之举,例如:弃而不用或者盲目利用。对此,应鼓励小城镇设计建造有乡土特色的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力行园林植物乡土化,就近选择园林素材;利用及保护本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一个优美、独特、绿意盎然的生态城镇既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又体现了城镇的品位和精神文明程度。

2 园林绿化管理要点

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一般园林项目建设部门都要求加大投入园林项目建设,期望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忽视对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投入,致使新建好的园林绿化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垃圾到处可见,这样反而偏离了原来的建设目标。下面就如何管理好园林绿化探讨一些想法。

2.1注意乔木树种的合理搭配,减轻后期管理工作

在大家印象中,以为园林绿化便是到处绿意盎然,四季如春,所以片面最求绿化,大量种植常绿树,以保常年“绿”的视觉享受,但其实常绿树虽然能够常年保持绿色,却无法体现季节变化,使园林景观单调。所以要合理搭配常绿树及落叶树,使景观丰富多彩。同时,要注意减少对大树、古树的移植,移植大树、古树会使后期管理工作繁多,养护投入大,同时大树、古树不易成活,这对于观光者和养护管理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2.2注重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

养护与管理工作对于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树木、草坪种植以后,为了使园林绿化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及观赏价值,需要聘请专门的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养护与管理,投资建设城镇园林绿化能否获得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就靠后期的养护管理了。园林养护管理人员要定期修剪、摘牙、浇水、除杂草、施肥、杀虫等,对于生长中的草坪,还要进行打孔、通气、滚压、更新等管理。高质量的管理工作可使园林绿化产生很好的生态净化作用及观赏作用,并使城镇景观优美,居民身心舒适。

2.3 加强绿化管理队伍的素质教育

园林绿化建设不同于建筑建设,其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尤其是后期养护工作,这让很多人走入误区,以为园林绿化养护不过是种种树,浇浇水而已,工作轻松且时间充裕,再加上男女老少皆宜,致使许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个体队伍纷纷挤进绿化建设行业,遇到了实际工作便临时抱佛脚,机械地照搬书本。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需要设计者、实施者与管理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管理队伍来体现出来。故要加强园林绿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其熟练掌握植物的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养护质量。

2.4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地以天然水代替人工浇灌用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园林绿化养护离不开浇灌,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天然水浇灌来减人工浇灌,那样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来减少浇灌次数及浇灌量,依赖自然的降雨便能很好地生长。如何增强土壤的蓄水性能呢?我们可以引鉴国际生态城市的土壤改造技术,采用树枝屑来覆盖树坑、园林地面的土壤,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水分蒸发,长时间使土壤保湿,而且覆盖所保持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并提高土壤的气孔率,增加的其透气性和透水性,这样更有利于树根的发育和延伸,也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补充。

2.5风前加固,风后加护

广西省是多台风、多雨的沿海省市,在园林养护管理方面其技术要求比内地城市严苛很多。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完成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台抗台以及防涝工作,尤其要注意在每年夏季台风来临前要仔细检查园林树木防台抗台的加固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并技术采取补救措施,台风后更要加强保护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069-01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镇环境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科学推进城镇建设和管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城镇环境绿化工作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实现环境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推进城镇内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协调,既为城镇当今的进步创造条件,又为城镇未来的更大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由于诸多的原因,城镇环境绿化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一、城镇环境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的绿化工作成绩很大,效果明显。但城镇环境绿化工作离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新要求、新期待,离建设生态和谐宜居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1.对环境绿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

城镇环境绿化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于一体的事业,其重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挥,对于经济效益而言,见效慢、周期长,不能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少数人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部分干部对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环境绿化及护管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性不强。个别干部为了应付考核,绿化苗木规格小,栽植质量差,成活率低。

2.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强

由于对绿地规范管理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有些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改变了部分规划绿地使用性质,使得部分绿地被挤占。宣传执法力度不大,管办法未落实,对折枝、摘花、踏草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吞食、破坏绿地等行为。

3.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不相适应

从量的方面讲,城区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都尚未达到国家和重庆市规定的指标要求。城里有些社区楼房密度大,绿化地少。特别是乡镇不少宜林地没有植树绿化,应栽未栽的地方仍有存在。城区绿化任务也仍然艰巨。从质的方面看,城区绿化树种偏少,缺乏地方特色,道路绿化个性不明显,未能形成一路一特色,品位、特色需要进一步提升。

4.长效管护机制不够完善

尽管政府和主管部门都下大决心、化大力气解决长效管理机制问题,但这项工作的开展很不平衡,少数场镇还没有落实长效管护机制,有的场镇虽有,却停留在纸面上,导致管护措施不落实,为巩固城镇绿化成果留下了隐患。

5.绿化投入资金不足

绿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必须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保证。目前城建经费财政拨款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开支比较大,而城区绿化建设和养护资金缺口较大。有些乡镇更为拮据,更无多的资金投入绿化,每到植树节,都要想方设法购买苗木。由于资金问题,导致了苗木质量差,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投入不足还表现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不足,养护装备落后等。

二、改进城镇环境绿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了巩固城镇环境绿化建设的成果和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城镇环境绿化法规

在城镇环境绿化方面国家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的法规和条例,从而使绿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地应运用电视、报刊、宣传栏、文艺节目等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有关部门应检查这些法律法规和条例的执行情况,不断巩固绿化成果,促进绿化建设的发展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2.科学地制定城镇环境绿化规划

提高城镇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如对儿童活动区,其树种树型应丰富,色彩明快、生长健壮、树姿优美、体态活泼,便于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作为居民一年四生活、憩息的环境,配置上应考虑季节变化,营造春则繁花吐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青的景观。

3.增加投资提高城镇环境绿化水平

一次性的绿化经费投入,其绿化水平可能会参差不齐和出现管理水平逐年滑坡。需要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渠道,让绿化美化有保障。其办法:一是可以按房屋管理面积提出一定比例,确保绿化养护经费足够到位;二是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在居民中筹集一定的绿化养护经费;三是实行养护招投标,走有特色的市场道路,实现养管分离,节约养护成本,确保养护质量。

4.完善城镇环境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坚决纠正过去管理制度不顺,养管主体单位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的问题,杜绝“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对绿区的综合管理可以委托具有一定实力、资质的专业部门管理,实行养管责任制,按绿化养护考核标准进行,并做现场指导和监督。还要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的研究,提高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为确保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应花大力气做好绿地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生物天敌的试验和应用,生物防治的推广工作。

篇5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46-1

1 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根据实际特点而盲目的进行效仿

园林绿化在大城市做的比较完善,小城镇对园林绿化的建设不够成熟,大多的都在模拟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盲目的追求宽广的草坪、广阔的景观空间以及名贵的绿色景观植物。而对于小城镇是否适合这样的建设、是否需要这样的建设,不做任何的考虑,这种盲目模仿造成不必要资金的浪费,而且也没有发挥出小城镇自身的个性优势。

1.2 资金缺乏

在许多的小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在施工前期,没有做好预算工作,预算不够细致,随着施工的一步步进行,出现资金供给不足的现象,就算是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完成,但是在后期的管理上,资金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将会导致较好的绿地将变成一片废墟或者杂草丛生的地方。

1.3 引种外来植物太盲目,种植形式也太单一

在进行植被造景时,许多的小城镇对本地气候条件不够重视,进行外来的植物的种植。这样盲目的种植不仅使得自然规律被违反了造成植物死亡,而且也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受到损失。种植形式单一,对植物造景工作根本就不重视。随便地在几棵树在路边上,种几丛花在花坛里,对于园林的美观和形式根本不作任何的考虑。除此之外,小城镇利用宽广的草坪片面的追求平面效果,对与植物分层不进行考虑,从而使得空间绿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从生态角度看,这种绿地覆盖率较高的植物造景根本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4 重建设轻绿化

在小城镇建设中,有些领导只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根本就不考虑长远目标。把精力及财力都集中在建设上,而忽视了绿化建设。更有甚者会认为,加强小城镇建设就是要加强建筑物的建设,漂亮的楼房,宽敞的厂房就是显示城镇富裕的标志,而园林绿化就只会浪费资源,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最多只是在楼中栽一些树就可以了,对于园林绿化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

2 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对策

2.1 重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是我国城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占其重要位置,同时城镇园林绿地详细规划也要按照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来进行,也就是说,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是进行绿化管理和建设的依据。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权威性。在进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时,应该根据城镇的具体情况,把握好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特征,建立一个能够突出城镇特色的园林。

2.2 多方筹措资金

资金是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它是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根本没有什么产出。因此,筹措资金需要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努力来完成,用资金来正园林绿化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项目单位的绿化积极性可以通过政策进行激励。例如,在小区开发过程中,如果建的绿地比较多,那么可以对建筑的容积率进行提高等政策。

2.3 把握小城镇的特点,寻找特色之路

在进行小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其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保存小城镇的特色。因此,在进行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从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迹遗址、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民风民俗等;其次,在园林绿化工作上应当结合小城镇现有的公共建筑,厂矿建筑,居住建筑一起设计,体现小城镇园林绿化实用的功能;再次,在种植工作上建议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批判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的工作方式。

2.4 加强园林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包括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高低。规划是园林绿化的基础,规划设计不具备较好的因素,那么将来建造出的园林绿地也不会优秀到哪里,所以,要加强园林队伍建设,即要经常组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学习,有利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十二五”时期将进入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高峰期,要求小城镇建设要在吸取现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认识、科学规划,通过严格控制,刚柔相济,通过部门联动,群策群力,才能让小城镇建设避免重蹈覆辙。而在小城镇建设中,园林绿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时,要始终坚持城镇绿化高质量,因此,首先,要结合实施绿色城堡、见缝插绿和绿色屏障三大生态工程,提高了城镇绿化质量,打造生态型和园林型的现代化城镇,从而实现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香花、彩化等农垦特色的林城结合景观。其次,还要扩大绿色空间,优化植物配置,丰富绿化景观上大做文章,做到了树种优良化、品种多样化、配置合理化,真正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光胜.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国土绿化,2002,(12).

[2] 王雅娟,赵桂芬,刘绪军.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防护林科技,2003,(01).

篇6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绿化在改善城区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持整个城区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城镇最初的花花草草的简单式绿化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镇规划中,园林绿化工作规范化日益提上工作日程。

1城镇绿化建设中问题突出不容忽视

1.1重建轻规。目前,随着国家对城镇绿化工作的重视,国家级、省级园林县城建设政策的陆续出台,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如何建设、建设方向不明,开展随意性强,没有长远规划。

1.2重建轻管。由于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

1.3盲目追求绿化率。为了实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在绿化工作中不注重绿化品位、效果。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1.4绿化美感差。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殊不知绿化工作是“三分设计,七分施工。”

1.5绿化行业规范缺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6绿化养护资金缺少。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城镇绿化养护资金投入基本上仍由政府承担,面对城区绿化需要偌大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压力很大。

1.7盲目追求“速成”和“与众不同”。为了追求绿化覆盖率与绿量,大多数城镇在绿化中采用在加速绿化景观上做文章。“大树进城”“外来物种进城”成了快速绿化,快速改变绿化面貌的有效手段,“大树进城”、“外来物种进城”虽然有效地改变了城市景观。但从区域生态和大树移植的科学性看, “大树进城”给城市和原生地带来了双重的生态风险。“外来物种进城”对当地植物造成了生长危机,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应提倡“大树进城”和 “外来物种进城”。

2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2.1科学规划,完善城市绿化。应根据城镇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区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区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区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2.2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根据城镇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镇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区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区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镇的乡土风情,提升城镇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一区一景、一街一树的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同时将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管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

2.3注重生态,合理配植绿化树种。绿化植物的引种、选择及物种的保存是推进绿化多样性、创造地域特色、形成景观特色、维护绿地稳定性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引种,要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群落的需要,特别是花草、小灌木的生态侵入性与观赏树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对当地的乡土植物要充分利用,不能丢失,认真研究植物群落的特征和演替规律,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使城市绿化物种丰富,结构合理。

2.4保持特色,杜绝千城一貌。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现代城市建设应请专家对园林绿化作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园林小区,充分利用地方树种,突出特点,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2.5回归自然,摒除工业化痕迹。现在城市的公园或公共绿地建设有“园林城市化”的趋向,人们往往热衷于对路面与广场进行精细的铺装,变换材质、花样与颜色,做出工业化味道很重的东西。这是脱离城市实际和现代绿化理念的规划与设计,必然埋下绿化安全的隐患。当前应构建大绿化格局和绿化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乔、灌、草近自然植物群落, 不景观唯上,才能发挥城市绿化的最大效能。

2.6街道绿化,安全与美化并重。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不能片面强调绿化的组织交通与美化城市的功能,而不重视绿化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景观道路如果忽视交通安全,在具体规划和养护管理中忽视转弯路口的安全视角、绿化带过高或开口设置不当,就会留下交通安全隐患。城区街道的绿化应尽量避免单一色调植物过长,摒弃一城一种树、条条道路一个样的低层次绿化,尽量在植物的色调、色叶树种的应用上下功夫,使我们的城市更生动更安全。

2.7重视管护,作好绿化养护工作。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同时由于绿化观念上人们存在着重规划设计轻养护管理,使得养护人员大多技术水平低下。然而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越发显得的重要,单纯的修修剪剪、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引进日益重要,只有在园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城镇绿化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的环境,才能实现城镇绿化与生态的相结合,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从地方的角度分析,经济破费很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建设指导思想模式、规划观念盲目仿效大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求高、求快,结果不但是城镇绿化无法形成其独特个性优势,而且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资金。

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中环境意识落后,给、排水等设施不充分,使后期的管护难度加大。

环抱城镇的乡村景现、自然山水的价值.在城镇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造成资源的破坏。

植物群落景观单调,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漠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

重建不重养,管理水平落后,城镇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等现象时有发生却无人问津,小城镇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这不但造成小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被动,而且使小城镇景观风貌裹足不前。

二 解决小城镇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达到生态与经济的统一

首先,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思想,认识小城镇的生态优势及地方特色

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地方性强,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构成的空间实体,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环境建设上容易获得高度认同;尺度小,小城镇具有人们生活和工作步行可达的小尺度,可以减少大城市中机动车交通流量带来的空气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城外是乡村,小城镇的周围通常被乡村田野和自然山水景观所包围,是天然的“田园城市”;城乡环境一体,通过河流、残遗的农田林网等将城市与周围的乡村自然景观连为一体,可以减少建设开放绿地土地的占用,低消费.小城镇在物质生活方面较大城市简单,可以减少过度的物质消费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的浪费。低能耗,建设合理的小城镇不会有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节约大量的调温用能,同时具有很好的使用太阳能的条件。

其次,坚持经济原则,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在小城镇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小城镇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关键。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垒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其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也相当大。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在当前的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的做法,尤其是在中、小城镇园林绿化中,存在很多资金浪费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政府工作人员应该进一步更新观念、高瞻远瞩,运用生态学知识,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建设。

最后,寻找建立生态城镇的解决途径、具体实施方法,实现生态与景观、经济的统一

(一)小城镇生态建设的途径

进行生态规划,如前所述小城镇具有最好的体现生态学思想的天然条件。由于小,小城镇规划相对于大城市要简单得多,因此也更加有可能将小城镇规划直接做成生态规划。

开展生态城市或者可持续城市建设,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使小城镇朝着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城市环境方向发展,而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目的是要使得任何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活动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都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实施生态工程,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通过将规划、建设和工程融为一体,将小城镇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持久特点的生态系统。

(二)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原则。

片植。要增加绿量,使初植景观好,片植是最佳方法,但从生态、经济及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这样做不仅严重违背了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空间,使植物寿命缩短,而且还需要经常修剪,加大了养护成本。所以,要尽量少用片植,实际工作中可以用球灌木增加绿量,设计得当,可以造出很多经典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还可以再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草花。城市需要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相当高,不但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更加重绿化养护经费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凤仙,一串红、鸡冠花、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树种。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都有生态效益,至于效果好坏,主要在于种植和养护,因此要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少用或者不用外来植物。

土壤(施肥)。城市绿地建设中,种植土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但在实际工作中,绿化用土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建筑废土,极不利于今后树木的生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争取使用符合《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要求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残体粉碎后返还干绿地,此举不仅可以节省管护费用,增加环保性,而且植物更容易吸收。

篇8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园林绿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作为城镇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发展好坏关系着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镇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更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主要作用

1、净化环境功能。绿化可以对土壤、水体和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其根系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净化土壤,叶片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空间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更有许多水生植物比如芦苇、香蒲等对净化生活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同时,绿化还可改善小气候,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2、陶冶人情操功能。绿化能突出表现环境外观特征的色彩、线条和形体,与周边建筑协调一致,绿色是宁静的色彩,表示安静和平的环境气氛,象征生命和新生,从环境心理学上讲,绿化对人具有镇静的效能,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 减轻或消除眼疲劳。绿色与红色、黄色的合理搭配,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 使人感觉生机、欢快与舒适。

3、人文景观功能。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园林绿化的总目标, 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 在搞好园林绿化、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 往往也随之营造历史、人文、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 从而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 有利于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

二、存在问题

1、过分重视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观赏价值的体现,但是目前很多城镇绿化将此规律颠倒,往往只追求绿化规整、视觉刺激、气势宏大,达不到较好地改善环境的效果。在城区广场、景点公园等场所,园林、绿地、花草往往只注重艺术造型和景观设置,植被品种出现局限性,乔则法桐、灌则黄杨、草则三叶草,一成不变。还有某些公共绿地或住宅小区内种植的绿植往往只具有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却没有深层次的价值,比如过多地使用蔷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杂乱无章,造成生态环境布局的不集中,弱化了城镇城区生态总体结构。同时过多的行政干预,容易造成种植不合理。这让我们不难看出,过分地重视景观建设抑制了园林绿化的功能,浪费了宝贵的绿地资源,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城镇整体档次难以提升。

2、施工质量不达标准。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时,往往为了尽快地达到规划在求效果,会进行大量大树移栽,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树木价格。园林绿化有时还侧重于名贵树种,没有考虑当地的土、肥、水条件,比如鲁北地区的土壤含盐量、水矿化度均较高,施工单位不进行换土和大水压碱等必要措施,造成一些树木成活率低。有的施工单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为降低成本,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故意降低苗木规格,破坏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稠密度以及立体感。

3、养护管理措施欠缺。三分建、七分管,这是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但就小城镇而言,大多数园林绿化区没有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缺少专业管理人员,不按规程管护,基本上是粗放式管理,无人修剪、除草,甚至在久旱时不能及时浇水,内涝时不能及时排水,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这些会直接影响绿植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花园、绿地的景观效果严重破坏。同时,招商引资项目过多入驻城镇,使城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有污染的项目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另外,有些公民的道德观念淡薄,践踏草坪、攀折树木花草、侵占绿地等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乡镇级城市管理机构大都没有形成,管理技术跟不上,也是造成了园林绿化工作滞后的原因。

三、相关对策

1、规划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实际,聘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进行高标准绿化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结合城镇的改造升级,在设计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夸张、不浪费,坚持经济绿化。要借鉴周边县市区的小城镇绿化成功经验,加强绿化规划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借鉴不同于模仿,要杜绝照搬照套,结合本地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合理安排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区绿化环境的空间布局、绿地结构布局。要在人们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提高绿化水平,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群众居住环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确保规划的高质量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城镇本身原有的地形地貌、山峰河流,结合当地原有的历史人文、民族传统,将各种优化因素体现到设计之中。

2、景观搭配有序。注重城区绿化与周边设施的统一协调,根据绿化场地的高低、大小、形状、立地条件等实际情况、附近已有亭台、休憩设施和绿化材料的特性来配置植物景观。充分考虑绿植的错落,可以利用列植、群植、孤植方式实现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利用高植、中植、低值方式实现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同时,应考虑绿化的造型设计,同一材料造型不同,绿化效果也不同,因此也应注重通过设计各种造型来增加景观效果,做好绿化材料的整形修剪。

3、严把进苗关口。苗木是实现绿化效果的关键,所用苗木要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条件。首先,要做好苗木检疫,加强植物苗木检疫力度,申请当地林业部门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发现病虫害时绝不调运。其次,要选择符合规格要求的苗木,苗木规格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效果,要在苗木调运前确定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和规格,标准尽量细化。第三,要严格控制苗木来源,尽量从当地调苗,若确实需要从域外调苗,要选择从生态条件相近的产地调运。

篇9

检 索:.cn

Abstract :Resource-oriented town faced sever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problem,the ecological greening system was not established in many town of our country. By analyzing the environment and virescence status of resource-oriented area, and characteristic of resource-oriented town, combined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with landscape planning theory, present the method and measures as the theory basis for accomplish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oriented town .

Keywords :Ecology, Resource-oriented Town, Environment

Internet :.cn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达到36.09%[1],资源型城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其资源的开采,资源型城镇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空间布局混乱、土地利用粗放等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资源型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生态绿化建设,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国外资源城市及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国外许多城市及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急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例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曾经出现过严重危害环境的“三危”现象[2]。一些资源型地区得益于合理法律法规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成功转型。最早出台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自1970年开始,大规模地展开环境立法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新加坡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了环境条例以控制工业污染;日本在多年的实践中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英国曾发生过环保史上著名的“伦敦雾”和“泰晤士河污染”等严重的污染事件[3]。为达到良好污染减排效果,英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行政政策与市场相互配合,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市场手段实施环境税收,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环境污染得到了富有成效的治理。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重新建立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达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法国洛林地区则彻底关闭了以前煤矿、钢铁厂、铁矿等污染重、消耗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国外资源型地区成功转型期间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政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为我国资源型城镇生态绿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我国资源型城镇生态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唐山、阜新、焦作等城市已基本完成经济转型,通过政府生态职能的进一步强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进步,对我国资源型城镇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仍有许多城镇在生态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视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意识薄弱

大部分资源型城镇依赖于单一资源开发,形成单一的资源结构作为主要经济支柱。城镇发展所需要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导致城镇非常重视这唯一的经济命脉,生态绿化和景观建设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资源型城镇快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重大力开采资源。煤矿开采,石油加工,铁矿和稀有金属等的开采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国GDP的3%-8%[4]。资源型城镇本身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大量矿产和资源的开采,占用大量农田,很多地面出现不同程度下沉,并且不能再次开发利用,同时城镇生态防护林地被大量占用。土质疏松,植被总量少,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5]。

(三)城镇规划不合理,绿化建设不足

资源开采区大部分建立在能源所在地周围,各个镇依托资源孤立发展,城镇规划不合理,使得大量基础建设重复,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绿化体系与之相促进,绿色网络体系不健全。公共设施和绿地严重缺乏,防灾能力差,景观生态绿化质量亟待提高。

三、资源型城镇生态绿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一)相关政策法规是资源型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

纵观世界各国资源型城镇发展状况,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是发展的有力保障。资源型地区转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源型城镇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直接的因素是环境污染。政府要充分发挥生态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态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行政管理体制,编制并执行小城镇企业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规划,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6]。同时要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政策,只有加大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才能使得资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绿化现状得到根本的提高和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整体规划 合理布局

目前大部分城镇生态绿化都是模仿成熟的城市绿地系统来规划。城镇规划时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对矿区和企业进行选址,根据功能对其进行布局,明确安排它们之间的结构组织,以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争取将环境污染和绿化破坏降到最低。同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地规划体系,不仅考虑城镇内部绿化空间的布局,也要规划城镇空间的合理生态绿化。建立起内外呼应的城镇生态绿道,对小城镇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提高绿化景观观赏效果。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对乡镇的重点区域、重点村屯进行绿化,加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居民生活的区域,要加公共绿地建设和植物空间绿化[7]。保证良好的绿化发展,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

(三)加强系统的绿化建设

相对于普通城镇,资源型城镇要更加重视绿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加强城镇内部绿色景观基础设施,保证足够的自然状态的绿化用地,用地是绿化的基本保证;资源型小城镇由于具有大量的资源型企业和矿产,污染严重,生态绿化时应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重点建设和绿化保护。同时注重植物和绿色景观对污染物的隔离和吸收作用。根据矿区对环境产生不同的污染和影响来选择绿化的方式和绿化树种。在选择常用绿化树种的时候,要多选择抗污染或吸收废气能力强的树种;结合自身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优选乡土树种,营造多样的立体种植群落,在居民区和矿区企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防护林带,起到对污染物的缓冲作用;资源开采区要选择防灾能力强的树种,在提高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小灾患发生时对环境的破坏。

(四)进行景观改造与更新

作为资源型城镇,资源的开采必定会产生许多工业废地、废弃建筑物和塌陷区等。根据用地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的景观更新和改造,将其变成为绿化效果好、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新项目用地。有的企业废弃用地土质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以将其改成农耕用地或者林业用地;一些矿区塌陷区土地功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具体的功能和周围环境的分析,有些塌陷区可建成供人们休闲游憩的人工湖,有些经过填充和数年的沉降,可以回填、植树造林、辟为农田牧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公园和水域生态景观区等可将其转变成为矿区参观旅游区、地质生态园、塌陷区池塘等不同的新功能用地。将不同的废弃地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区域[8]。一方面避免土地资源荒废,另一方面也将矿区重新利用将其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绿化面积,增加经济效益。

(五)全民参与环保行动

政府作为城镇发展的决策者,要根据城镇的具体情况,促进居民对于生态和环境的关注。多举办环保类的比赛活动和宣传项目,增加绿化生态建设教育,甚至可以将一些绿化区域分配到区或者到个人。除此之外,政府要善于运用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比如报刊、杂志、广播、电影和网络积极宣传各种生态环境知识,培育公众关注环境的意识,提高公众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使之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9]。通过全民自身对绿化的参与,从根本上提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认识,从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化建设。

四、结语

我国资源型城镇发展迅速,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小城镇生态绿化建设也都在如火如荼的加速进行。但是在人为开采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生态环境破坏发生。在城镇绿化系统不健全的背景下,这样环境严重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型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生态职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生态绿化体系,对城镇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公民的环境绿化保护意识,真正参与到生态绿化建设的行动中,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求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型城镇的健康长久发展。

注释

[1]俞正声.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第四届北京国际周,论坛报告集[C]:192-193.

[2]石秀华.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105-106.

[3]马丽.英国污染减排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22(2):42-43.

[4]胡同泽,文晓波.政府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实现途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3):59-61.

[5]200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N].来源:中新网2010年6月11日.

[6]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生态行政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5):45-48.

篇10

Abstract: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intensive construction and face town road traffic and other ecological conditions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hat is, to meet their own conditions to grow plants, and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 therefore, to choose reasonable plant, pay attention to biodiversity, use different species in space, time and nutrition niche differences to configure the plants, but also want to highlight aesthetic art, special feature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to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rts and culture, function and use function in harmony.

Keywords: landscape reasonable planning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for realm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是以植物为主体,发挥园林的多种功能,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协调发展,造成有园林风貌,而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创造出最理想的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在城镇建设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构建园林绿化改善城镇环境的同时,城镇中的多元因素制约着植物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面对城镇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交通的不断骤增的情况下,结合特殊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即满足植物其自身生长条件,同时满足园林造景的需求,使园林景观在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朝着人性化、园林绿化方向发展,达到改善城镇环境的目的。为此,有必要对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进行深入研究。

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园林景观的关键

园林绿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镇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生物多样性彰显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生物多样性是城镇园林绿化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镇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园林绿化。选择合理的植物是园林绿化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镇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园林绿化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镇景观增色添辉。

三、园林绿化要突出美学艺术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以园林绿化美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的环境观赏特性和功能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提高景观观赏价值。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在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不断的发展。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

四、园林绿化的设计要突出特色和个性

城镇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镇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镇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镇风格和城镇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

五、园林绿化要达到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

园林绿化是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也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园林绿化功能的发挥,可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环境,改善城镇生态平衡,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园林绿化强调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相呼应,也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重要目标。

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应转变城镇美化的观念,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创造适生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将城镇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构建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性生态系统,进而达到符合城镇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今后,还应注意加强维护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城市园林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之路,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钱正艳.转变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观念[J].湖南园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