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2 14:47: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篇1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乡村振兴的政策得以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对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并且将乡村振兴的政策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示范乡村的诸多产业进行协效的协同性发展,并且使产业发展带动整体农村人口经济收入得到有效的增长,以此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在优化背景之下,需要进一步地将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充分地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当前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业所具有的创新性特征得以进一步凸显,并且使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得以有效的扩张,使整体乡村旅游参与主体所具有的体验感得以有效地增强,使传统乡村旅游服务模式得到有效的转变,使相应的旅游信息化建设路径得以进一步的优化,相应的旅游者可以充分地通过信息化平台对乡村旅游的诸多信息进行综合性的了解,并且以信息化的方式对自身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主观性的选择,使相应的旅游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充实与高效的构建,而具体的旅游信息化构建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与管理者而言,能够使从业人员充分地对旅游管理信息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并以此对相应的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整体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使管理者能够充分地对旅游产品服务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且使相应的旅游管理者能够对自身的服务进行有效的改进,使整体旅游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管理模式以及衍生出的乡村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自身所存在的个性化需求。目前,我国网络旅游平台已经能够充分地对各类线上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游客出行所具有的便利性得以有效的提升,同时,优质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我国的乡村旅游行业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使整体乡村旅游的质量得到有效的升级,对于不同旅游管理的模式能够进行更加创新型的解决方案设计,并且充分将云计算等诸多技术予以有效的应用,能够使相应的管理模式对于旅游者进行针对性的筛选,同时进行优质的旅游者全方位画像,使相应的旅游管理及旅游发展能够获得更加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使供给侧所存在的平衡关系得以进一步优化,使供给侧的对接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在满足经营者自身利益要求的前提之下,使整体旅游者自身的体验满意度得以大幅提高。

2目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2.1乡村旅游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升,并且基础知识建设相对落后

在进行乡村信息化旅游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传统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的改进,将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到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当中,而充分地将智慧旅游进行有效的融合,需要使乡村旅游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的改进。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模化特征较为薄弱,并且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较为分散的状态,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时间相对较短,就其自身发展而言,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以及不断完善的优化时期,其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数据资源的健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进而无法对诸多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予以有效地满足。此外,乡村旅游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对诸多部门予以设计,并且各个部门之间所存在的独立性相对明显,使乡村旅游行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相对突出,使整体企业行业在发展中无法得到有效的互联互通,使整体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诸多现实性困难。同时,部分乡村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继而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对信息化建设予以充分的认识,而体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地增强,使当地的旅游经营者无法对信息化技术作用于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冲击予以正确化的认知。因此使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构建过程当中,其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性相对明显,并且部分政府无法充分地将政策予以有效地引导并进行有效的财政投资,从而加剧了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实问题。

2.2信息资源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并且运用维护的持久性相对较低

智慧旅游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信息化建设只有将其自身的完整性以及布局性予以有效地增强,才能使整体乡村旅游出行所具有的互联互通特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从技术角度而言,智慧旅游在发展中所需要的大数据具有较为突出的非系统化特征,自身的数据来源的统一性缺失,使得整体数据处理所存在的困难性特征相对明显,从而使整体数据处理所存在的可靠性相对较低。由此需要对相应的技术与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并且对具有创新意义的设备进行充分的研发,而针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建设发展现实情况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往往无法对相应的运营手段予以有效的重视,并且无法对具体的信息化构建予以有效的运营支撑,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应的智慧旅游融合概念往往具有较为突出的炒作性质,并且具有“一次性项目”的现实特征。由此使得整体智慧旅游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运营维护人员存在的现实性缺失问题,并且使整体信息化构建存在形式化主义严重的现实问题。

3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智慧旅游进行有效融合的现实方式

3.1对乡村旅游的信息化设施进行构建,对信息数据平台进行搭建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对整体信息化技术所具有的创新性予以有效体现,并且使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完善,并对各类基础平台进行有效的构建。第一,在信息化设施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移动网络等诸多设施进行有效的构建,相应的政府及运营商需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使乡村内部尽早实现5G信号覆盖。并且将诸多智慧终端在旅游区内部进行有效的构建,进而使智慧售票机、智慧监控等诸多设施能够应用于乡村旅游的构建过程当中。使整体智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优质的发展基础。

第二,我国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信息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搭建,需要对乡村旅游自身的开发与经营特点进行有效的考量,政府需要起到优质的牵头作用,对网上旅游平台进行有效的构建,并且对旅游企业进行有效的引进,使相应的企业与政府能够充分地对当地的农村旅游信息化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建设,使整体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拥有较为优质的基础数据支持,对于传统的由政府单独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局面进行有效的打破。使社会资源能够充分地进入到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建设过程当中。

同时,在对乡村旅游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对政府的公信力度予以有效的应用,并且需要对相应的信息安全性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而使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障碍能够得到有效的化解。

3.2进一步对智慧旅游产业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乡村旅游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能够对整体传统旅游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变,并且需要充分地对智慧旅游产业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旅游管理、旅游销售以及信息化服务等诸多角度,对乡村旅游的智慧产业体系进行构建。

其一,从管理角度而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地使相应的体系能够为具体的旅游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的创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将相应的智慧旅游管理方式与乡村的实际特征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使相应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地符合乡村的自身特点。

篇2

农业旅游,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或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是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1]近年来,农业旅游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多地区崛起。农业旅游的发展,无论是从发展模式、管理组织、经营手段还是产品服务大部分都是和信息化联系在一起的。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农业旅游发展的意义

加强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精简办事程序,降低工作成本,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实效性,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扩张国际客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变旅游企业传统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从而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素质。

(一)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实现农业旅游信息化的基础保障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保障,有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农业旅游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政府、农户、游客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沟通互动的平台,使与农业旅游相关的旅游信息及时、准确的在政府、农户、游客之间流通,这样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方便了游客,为农户带了经济效益。

(二)农业旅游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全面打造农业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要实现观光信息化,信息共享是最终目的。具体地说信息化共享就是把景点、景区、旅游线路、饭店、旅行社、旅游消费品、交通、气候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旅游信息,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编辑、处理转换成用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表示它们的内容或特征并实现共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各类旅游信息的整合、共享、管理,有利于体现本地旅游特色,有利于与同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解决农业旅游信息化的鸿沟。

二、国内旅游农业旅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旅游在国内遍地开花,然而经营成功的事例却很少,就算稍有名气,也只是在其周边城镇。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90%以上的农业园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没有亏损也大多处于惨淡经营的困境[2]。农业旅游园区效益低下,究其原因,除了存在生态遭破坏、产业化单一化外[3],主要问题是信息化不足影响了其长足发展。

(一)农业旅游网络建设基础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顺应我国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农村旅游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网络化建设还有很多“盲点”,很大部分观光旅游单位至今还不具备接入网络的基本条件。虽然多家旅游运输企业基本上都配有电脑和上网设备,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这些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层次不高,未能在国内外产生影响。也有极少数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或企业内部网(Intranet),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国家旅游局2001年5月对全国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进行的信息系统基本状况的调查显示:仅1/3的机构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2/3的机构信息化发展缓慢,基础薄弱,仍然还停留在单机、单系统的运作模式中。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建立网站。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4]。

(二)农业旅游宣传方式落后,网络化营销渠道不健全

国内大部分农业旅游风景地点,对外进行的宣传手段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大部分宣传主要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少量的景点通过新闻媒介的方式进行宣传。这样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了解的途径非常少,而且投入宣传的成本过高,得到的收益却不理想。

乡村旅游产品服务生产商网站还不多见,多数是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的。目前,乡村旅游网站的类型一般为以下几种:(1)服务或产品生产商网站。比如烟台农博园、北京安利隆山庄网、乡村婺源旅游网、东方(大连)高尔夫乡村网等。(2)综合性门户网站。如:Yahoo、sohu、网易、sina、中国旅游网等。(3)中间商网站。携程网、艺龙网、中宇生活网、黄山旅游电子商务网等。(4)其他专业的乡村旅游信息网站。如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网、京郊农家乐旅游信息网、中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上海郊游网、乡村旅游网等。(5)研究性网站。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研究所网等。这几种类型的网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交叉。并且随着网络知名度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增加必将互相融合,互相联系也更加紧密[5]。

大部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运作机制还比较单一,除了网站知名度低、品牌不成规模的原因之外就是尚未形成真正专业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三)农业旅游景区间信息交流不畅

农业旅游业中大多数信息处理没有实现网络化,信息处理还限于局部的范围,没有形成全国有机联系的网络,造成旅游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更为严重。由于国内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同行,国内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旅游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部门,决策层对技术的应用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深远影响的意识还很差。没有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四)农业旅游企业信息共享性差

我国农业旅游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库,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在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并没有集中到一个地方,难以及时更新,也难以实现对旅游数据的共享。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门、区域利益的观念仍然非常突出,数据库建设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这样做,既造成国家资金的严重浪费,又难以形成信息共享,网络难以向生产一线和公众推广,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功能,也与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相悖。旅游业由于本身具有牵扯面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对于信息共享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但如同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协调难度一样。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协调机制,特别是各地区、部门缺乏对于旅游业发展信息化的重视和统一认识,旅游信息共享程度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一流的硬件,二流的资源,三流的使用”现象。

(五)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在我国,目前旅游信息技术人才非常短缺,信息化服务、管理和中介机构的力量还相当有限。中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各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今后五年我们国家需要各方面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可能将达到1500万到2OOO万。”2005年4月20日,在“2005年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这样说,而目前,国内大专院校每年只能培养约4万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生。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而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l3.43。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业旅游的信息化发展。

三、以信息化促进我国农业旅游业发展

针对信息化的不足,从全方面着手,上到政府,下到农业主体,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农业旅游创新发展。

(一)要加快和完善乡村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是中国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因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旅游企业。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生存危机。

就旅游饭店而言,首先,应是实现内部管理的智能化,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客源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全自动化。市场目标的确定,客源市场的竞争,都要有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作保证。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收集国际旅游市场信息,使饭店通过多种渠道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站稳脚跟;其次,应大力发展饭店网络,除了内部各业务环节互相联网,还要与旅游管理部门、公安、旅行社等部门之间联网以及实现饭店之间的联网,尤其是预订联网。就旅行社而言,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加快与饭店、航空公司等联网,提高外联组团、散客服务、出境旅游团体定位、结算、财务、接待等所有管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联网水平。再次,要发掘自身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咨询顾问的功能,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旅游项目选择。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帮助,提供个性化、人情味服务。就旅游交通部门而言,电脑预订系统是关键。它不仅仅是一种销售工具,而且还具有办公自动化功能,并能够通过预订情况分析提炼出市场需求及变化动态。可以在全自动化辅助系统和多路联机订票系统的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开发建设与Internet联网的预订功能。

(二)健全农业旅游网络化营销渠道

1.建立各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网页

尽管现在的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可迅速帮助旅游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但如果新兴的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低,或在网上难以查到,就算属于有强烈出游愿望的潜在旅游者也可能因为信息获取不到而放弃。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旅游景点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如果没有能力自建网站,也可通过其他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空间,拥有独立的网页,实现各种电子商务功能[6]。

2.优化乡村旅游网站功能和布局

由于旅游网站要包含的信息十分繁杂,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实现多重功能的对接、综合,就要有多个功能模块,而现在的一些乡村旅游的网站往往功能不全或者将各个信息和功能模块堆积在一起,不仅视觉效果不佳而且使用不便。为解决该问题,首先要对网站功能和布局进行优化。可对网站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对每一个网页进行审查,评估其销售方面的设计和搜索能力;对每一个功能模块进行关联分析,是否和其他功能互相呼应,如要分析搜索引擎的需求、导航因素、营销文本的构成和其他一些必要的网站组成部分的兼容性。

3.创建可搜索的特色图片库

许多乡村旅游网站的图片库都是一些没有文字标注的图片或照片,这些图片库在搜索引擎中是不能被发现的。搜索引擎在进行搜索时只读取文本而忽略图片,带有描述性文字的图片库才能成为一个可搜索的网页,这样才能增加访问量,从而增加潜在乡村旅游者找到或接触该网站的机会。

4.建立联合营销的网络环境

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是根本出路,而产业化发展必须依靠产业集群。乡村旅游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所以只有同其他乡村旅游景区(点)联合起来互相促进、结成有机联合的产业链。体现在网络上就是在网络上互为辅助,联合营销,添加一个友情链接,增加一个一条龙的旅游项目,形成产业链式开发。

此外,适当开发链接结构是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的一个技巧性问题,在网站上设立链接会显著提高网站搜索的使用。适当地开发链接可改进网站的可视度,这是其他方法难以实现的。但如较少地在网站首页设置对外链接,会使访问者太早离开你的网站,因此,链接可设在网站的深层页面中。

我国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正处于一个逐渐升温的阶段,尤其是黄金周制度的改革将会带动近郊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这将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大好机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推进,乡村旅游也只有借助这个强有力的技术和网络支持,才能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实现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加快各景区(点)管理者的电子商务意识,认清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和旅游业有着天然的适用性,不仅可突破时空界限,实现全天侯,跨地域的经营活动,而且旅游业自身较少涉及物流问题的特点也为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创造了优势。

(四)积极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湘西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班、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对机关工作人员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地、有计划地信息化知识培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将有效的推动整个农业旅游的发展。通过农业旅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旅游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我国农业旅游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和利用,将信息化融入农业旅游所带来的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辛国荣.农业旅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2]廖萌.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硕士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06,(2).

[4]吴高莉,邓书基.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旅游电子商务[J].中国商界,2008,(7).

篇3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400-04

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始于1998年全国的乡村旅游热。国家旅游局将2006、2007年的旅游主题分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中国和谐城乡游”,掀起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倾斜下,福建省乡村旅游以其自成落地于农村并与农村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扩大、农民增收紧密关联的优势,正逐步转型升级,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的空间环境为依托,通过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为城镇居民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是突破乡村特定空间区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的必然要求。

1 旅游信息化与智慧旅游

旅游信息化是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旅游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智慧技能操作的不断实践。智慧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阶段。

1.1 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

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550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行社的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开启了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截至2015年,中国旅游信息化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表1)。

1.2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智慧旅游是在旅游信息化已有的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对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综合的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和智慧化的旅游信息技术利用形式。同时,旅游信息化向智慧旅游发展是一个分阶段、分地区和可跳跃的过程。①分阶段。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进入全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信息化新阶段的开启,是基于创新的信息技术的利用:②分地区。由于区域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差异,各区域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各区域所处的旅游信息化发展阶段亦有所不同:③可跳跃。发达城市旅游信息化是在充分的智力、财力原始积累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上进行的渐进式发展,而对于不发达地区,可由发达地区进行引领带动。在政府财政支持和引进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跳跃式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只作为试点项目,在部分城市和旅游景区中试行,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2 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先后《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以下简称《评定》)和《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转型和升级。综观《评定》考量的条件:总体环境、基础设施、餐饮服务、特色活动、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旅游安全等,着重于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硬件条件进行审核,忽视了对其软件条件、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要求。

2.1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对福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重新定位: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福地乡村游。每一种色彩代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特色和主题,以较为贴切的主题定位匹配乡村旅游发展色彩,特色鲜明,乡村旅游内容较为丰富。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和体系,截至2014年3月,福建省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7个。水乡渔村100家。

福建省政府批准的《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明确了乡村旅游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型产品之一。福建省旅游局在充分把握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基础上,于2013年9月确定首批十大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合闽台之力,共同打造福建省乡村旅游精品。2014年启动《福建省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提升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学习台湾创意,因地制宜嫁接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2014年4月,闽合举办“两岸乡村休闲旅游嘉年华”活动。以该活动为载体,力图构建闽台乡村旅游在规划策划、产品衍生开发、新业态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六大方面的深度合作平台。在闽台合作之外,福建省政府和省旅游局从资金、人才、政策方面也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支持。福建省旅游局、财政厅、农业部等部门连续多年对全省10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展扶持,总金额达4 000多万元:福建省旅游局于2013年启动了“种子师资”的培训计划,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前往台湾亚洲大学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培训:福建省旅游局确定的“百姓富、生态美”发展目标。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象。

2.2 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旅游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电子政务。旅游信息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旅游网站、信息化管理、旅游呼叫系统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笔者就旅游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概况,

2.2.1 旅游网站 以福建省1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地市名+示范点名称”为关键词。在百度网页上进行检索,结果以所检索网页的前三页为准。在现有的17个示范点中,有4家自建独立网站,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介绍、宣传、预定和咨询服务等。17个示范点皆可在“福建旅游咨询”网站上的“景区景点”子项中进行查找,获取相关介绍与评价的信息。已有自建旅游网站资源的示范点,旅游相关预订除可在自建网页上进行操作,17家示范点的景点门票和酒店皆可通过携程、乐途、同程、途牛等网站进行预订操作。

2.2.2 信息化管理 旅游信息化管理也常称为数字化管理。常见的旅游目的地数字化管理手段有景区电子售票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GPS车辆调度系统、卫星遥感系统、LED信息系统、森林防火监控网络系统、背景音乐智能广播系统等。自2011年12月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福建省有福州、厦门、武夷山、龙岩4个城市先后入选为试点城市。在2014年福建省全省旅游工作会上,启动编制《全省智慧旅游规划》,福州、厦门、龙岩和武夷山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三坊七巷等首批35家景区在全国首创“身份证验证入园”模式。

2.2.3 旅游呼叫系统

旅游呼叫系统为游客和景区搭建沟通的桥梁。2010年11月,福建省旅游局开展关于海峡智能旅游创建单位的推选工作,明确海峡呼叫中心的建立,需包括以公益服务为主导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提供增值服务的客服热线。2011年1月1日,海峡旅游呼叫中心试运行。海峡旅游呼叫中心主要向游客提供问询、投诉、提示及其他咨询服务。

2.2.4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旅游是基于全面物联、云计算、实时移动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而实现和发展的,因而智慧旅游推广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完善的基础设施。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智能旅游”的概念,并首倡智能旅游的“三个一”工程建设,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2013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从信息网络工程、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应用工程、消费服务工程、信息安全工程五大方面着手进行信息工程的提升。

2.3 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乡差距和乡村旅游开发者对旅游信息化的不重视,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3.1 忽视网站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和营销意识

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者多为地方农民企业家,对旅游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由其自身素质及乡村旅游盈利状况决定。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受发展成本所限,以传统的广告营销为主要旅游营销手段,无力把握和吸引网络群体。地方自建的乡村旅游宣传网站较少,乡村旅游网络宣传,多依赖于大型旅游网站,主要侧重于旅游资源介绍,网络电子商务服务缺失。已建成的旅游网站,有效管理、宣传和营销少,网站荒废成为“信息孤岛”。

2.3.2 轻视信息管理,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 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更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在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和控制上的作用会愈加突出。乡村旅游标榜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乡村旅游资源,其旅游产品的特性使得经营者常陷入误区:开发与管理的“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数据库并未建立和形成,无法对旅游区内的游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景区间信息化管理建设重叠。且彼此独立作战。并未形成共享机制:旅游景区服务人员并未经过信息化服务培训,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3.3 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信息化发展 网络、硬件设备、软件设备、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成为继水、电、气、交通之后的经济社会第五大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也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据调查,2012年全国地市级以上旅游旅游信息化管理部门,只有21.8%的单位建立数据中心及机房,信息化发展较为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也只有33.3%。智慧旅游强调以智能终端为载体,依托移动通信,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当前智能手机、PC等终端逐步普及,有限的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有限覆盖率却阻碍了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3 智慧旅游助推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

智慧旅游既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也是一种新兴旅游,它融于各专项旅游中。以智慧化、简易性的操作和实践为现实游客和潜在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环境的确定和营造,保证了高标准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同时,也引领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1 完善服务能力建设

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是旅游信息化向智慧旅游升级的重要体现。政府、景区和相关企业根据自身主营业务特色和服务对象,利用各类应用系统进行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完善。如公共服务网站、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游客管理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等。其中,公共服务网站与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是景区和相关企业的对外服务平台,也是重要的营销平台。公共服务网站以景区信息展示、咨询为主要内容,依托PC、移动智能终端为展示平台,引进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向游客进行旅游资源、游程线路、景区交通等展示。电子商务往往作为公共服务网站的子项而存在和被运营。游客在旅游景区公共服务网站,进行景区门票、酒店和旅行社的预订与交易。以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站为窗口,实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服务的有效链接,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提升。

3.2 完善管理能力建设

篇4

旅游产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热点话题。国内外对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以及网络旅游信息搜寻方面,形成完整的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体系、旅游网站构建以及网络营销和旅游信息搜索决策模型,而后经过不断地研究深入,提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而针对旅游产业而言,正是在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中的转型与变革则被称为旅游产业信息化。2015年国家旅游局在发展旅游的“515战略”中提出“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武装中国旅游业和社会管理”,随后《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推进各层级、各领域的旅游信息化。”由此可见,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内涵

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指基于现代通信科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式或手段,对旅游产业核心要素、信息要素以及其他实体要素进行深层加工和功能重组,以此来辅助决策、加强传播并促进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且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不仅促使旅游产业传统六大核心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在产业内部不断融合,也推动旅游产I向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领域不断渗透融合,向全域旅游和旅游综合体发展。因此,旅游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同时还包括通讯系统、交通运输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企业等的信息化建设。

二、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1.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端,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下辖八县两区(其中固始县由省直管),六个管理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8915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末,总人口869.77万,城镇化率42.77%。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015年信阳市全年生产总值1877.75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9321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2元,同比增长10.8%。

目前信阳市旅游产业正处于潜导产业向主导产业过渡阶段,市政府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撑产业来推动,建立完善旅游市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

2.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信阳市2015年全年旅游2326.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总收入135.03亿元,增长16.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9%。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5处。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18家,二星级饭店1家),共拥有客房3372间(套)、床位6155张,从业人员2776人。国际和国内旅行社38家。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将近20万,旅游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二)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旅游行政管理层面

信阳市政府在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并大力提倡,建立信阳市旅游局政务网(http:///)以及信阳旅游网(http:///可能由于网站维护原因,目前只能通过网址搜索),构建旅游行政管理、形象宣传、信息资讯以及交流互动等各个功能模块子系统,开通信阳旅游局官方微博及官方微信。在政务网系统主要展示政务政策、法规、安全、招商等行政管理信息。

2.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相关方面

目前信阳市共有国际和国内旅行社44家,在互联网建立网页的只有21家,有独立域名的不到10家。在信阳旅游网页虽然创建旅行社信息模块,但并没有对旅行社企业的介绍或者相关的链接。旅行社与相关单位之间业务往来渠道基本依靠互联网和业务管理软件或系统,实现基本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但对于面向旅游消费者群体,由于受制于部分旅游消费者对信息化手段的接受能力问题,信息化建设程度低,方式基础,依旧偏向传统化。

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景区信息化是实现景区基础设施升级的必经之路。信阳市现有A级及以上的22处旅游景区基本都还处在传统的景区管理模式之中,信息化手段运用较少或者没有,部分景区实现了WIFI覆盖,当前流行的电子导游、导览、线上电子门票以及基于景区周边或沿途的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或购物商店等的推送信息没有实施,目前只能依靠专业的导航软件或者团购网站来获取,这样以来,景区仅仅停留在传统游览观光或体验功能阶段,没有起到或者弱化了带动旅游其他要素发展的主体地位作用。

由于饭店自身经营管理需求,信息化手段在其日常营运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且应用广泛。信阳市目前有34家星级宾馆,在内部管理及对客服务方面基本都实现信息化,从无线网络覆盖、到客房管理、员工管理、客户管理、物品调拨、订餐、订房等基本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在网页建设方面,信阳市34家星级酒店虽然只有9家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但是其他25家在互联网都建立网页以展示形象,进行营销宣传,都能够实现在线订房。

交通是旅游活动实现的必要前提,现代交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命脉。信阳市交通区位优越,区间交通的网络化和高度信息化为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在市内各车站均有通往信阳热点旅游景区的班车或公交线路,但是在信阳旅游网和信阳市旅游局政务网上并没有对信阳市内公共交通线路做出介绍。市内各个车站也没有关于信阳市旅游公共交通的查询系统或者导视系统。

信阳市康体娱乐及餐饮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满足其现有的经营规模。康体娱乐及餐饮企业80%以上都实现WIFI覆盖,在内部管理方面,基本都采用了适应各自规模和服务方式的软件系统;50%以上和康体娱乐企业和80%的餐饮企业通过利用团购网、微博、微信站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和销售,并实现手机支付功能;10%左右的餐饮企业建立顾客自助点餐系统或网站,实现IPAD或手机终端点餐支付一体化。

3.旅游关联产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旅游产业不断向其他产业领域渗透,信阳市目前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初有成效的首先是农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城市工作生活竞争与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向往体验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由此引发乡村旅游热点。据统计,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信阳市全市30多个主要乡村旅游景点和传统古村落日平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以上,以参观信阳毛尖茶采摘制作的茶乡风情游也非常火爆。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产品本身的一些特性等的限制,信阳市农业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较少,部分农村甚至没有宽带,移动网络也只有3G。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影响到信阳市旅游产业链整合的速度与质量,其他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影响着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的水平。

三、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信阳市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核心要素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低水平阶段。旅游景区网站建设滞后,部分已建立的网站缺乏创新,网站维护不到位,没有及时更新有效信息。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还是对客服务方面信阳市景区、旅行社及交通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对现代信息化技术利用相对较少。另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其他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样偏低。

(二)对现有信息技术设施应用不充分且信息共享性差

信阳市政府建立信阳旅游网(http:///),从网站的布局和内容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这是对信阳市旅游产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站,但是目前对该网站的推广力度明显不够,在百度输入“信阳旅游网”目前是无法找到该网站,该网站目前也无法通过手机端搜索到。在网站内容方面,缺少了针对一些通过公共交通自由行游客的交通线路的介绍等针对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另外网站管理系统与旅游企业如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店、景区等信息共享程度低,只有简单的图片介绍,虽然建设了论坛,但是互动为零,没有实现应有的功用。

(三)对旅游产业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智慧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势,而旅游产业信息化则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经阶段。信阳市旅游企业及旅游管理人员对产业信息化的认识仍停留在开设网站或者在网上销售产品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共享的便利以及更好的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另外,缺乏专业人才引领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理念并统筹规划旅游产业信息化布局。

四、促进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首先,信阳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明确作为管理主体的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建设及智慧旅游发展理念的相关政策,科学统筹,大力推动信阳市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第一,优化完善信阳旅游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一方面要与省级或国家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系统相连接,及时获取产业最新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信阳市旅游企业、景区等充分利用该系统与行业最新信息动态实现对接,提高旅游信息共享性。第二、大力推广信阳旅游网的使用,开发相应的手机版网页或APP,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渠道推广宣传,提高受众的范围以及时效性。第三,要充分利用LBS等位置服务信息系统,及时推送信阳旅游服务信息,使游客落地信阳就能便捷的得到需求的服务。第四,要及时构建信息化的旅游应急管理或预警系统,以便在旅游旺季时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周到和多样化的服务。

篇5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天津蓟县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蓟县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许多以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地区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旅游规模效应不大,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开放度不高等现状。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阻碍了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种现状很难短期内得以改变。而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

二、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建设滞后。2007年12月,中国休闲农业网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相继建立起很多乡村旅游网站。蓟县建立的网站开辟了乡村旅游专题,但大多数仅局限在对乡村风光、农家乐园、农家产品的介绍,乡村旅游线路的推介并没有深入。游客对网站只能是简单的浏览,尚未建成统一、高效、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库,网络优势难以发挥。这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参与不够充分。在对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时发现,蓟县乡村旅游企业只着眼于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地进行横向与纵向联合。多数企业的网站也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起着网上宣传的作用,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

(三)发展资金短缺。由于蓟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且经济落后,资金缺乏,阻碍了蓟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作后盾,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加之农民收入有限,资金短缺制约着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业人才缺乏。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如火如荼,但专业性人才严重匮乏。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的营销落后。旅游产品低层次、粗放式开发,很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更大发展。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在农村更加缺乏,阻碍了网络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五)网站信息和服务缺乏个性。蓟县乡村旅游网站在建设时,大多照搬照抄国外网站的现成模式,缺乏特色,服务项目单一,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而且,这些网站信息更新缓慢,在线交易少,无法吸引游客,网站定位面太窄,无法面向世界各地游客,没有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式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络化是时展的必然。蓟县政府应以国家“金旅工程”为指引,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以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特色品牌竞争。在互联网上的经营不做到一流,就很难“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蓟县应增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如提高服务的质量、处理好营销环节、广告宣传和树立形象等,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要树立服务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从网络的考察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交易是产生在回头客身上的,说明这些网络都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特色品牌的力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电子商务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进程。蓟县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比如,广告,讲座等媒体手段引导和培养人们网上消费的新观念,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广蓟县乡村旅游,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点的发展。

(四)重视用户体验。当下旅游市场营销中出现了许多试吃员、DIY等新名词,旅游体验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职业,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用户体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天津蓟县乡村旅游企业,应跟踪游客需求,分析游客消费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考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把游客的消费需求和自己的设想在平台上,请游客试玩,并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乡村体验旅游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7-84

[2]李胜利.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J].经济师,2003(4).112-164

篇6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054―02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出游方式、旅游行业的发展形态和经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不出户即可详知天下美景,并预先安排好千里之外的食、住、行,如今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旅游业涉及交通、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诸多服务业,关联性、综合性、带动性强。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旅游产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提升行业竞争力,是我国从一个传统旅游大国向现代化旅游强国转型的当务之急。

一、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外出旅行前都是通过电话、传真或去旅行社了解目的地相关信息并制定行程。然后实现买票等一系列人工程序。现在基本的信息都可以上网查询,神舟国旅在北京的90家饭店所提供的服务,都可以在网上查询、预定。借助互联网系统,旅行社甚至可以为单个顾客或团体制定专属的旅游行程,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1997年,中国旅游网正式开通。如今,具有一定旅游咨询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其中专业网站300余家。旅游类网站从无到有,从最初提供简单的旅游地信息,已逐步发展成为提供全方位咨询与服务的旅游信息化平台。

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大跨步的发展始于“十五”期间。2001年国家旅游局在全行业实施以“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金旅”工程(电子商务网络、中国旅游网、中国旅游商务网、中国旅游综合数据库),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星级饭店的管理、旅游投诉、旅游财务指标管理、景区点管理和导游管理等10余个业务管理系统,形成了全国行业管理数据体系,基本覆盖了行业管理层面,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较客观的数据基础。

据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2008年对31个省、区、市6392家旅游单位的抽样数据显示,我国星级饭店、大型旅行社和管理集团信息化应用程度很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在旅行社中应用比例达57%,饭店管理系统特别是前台系统在饭店中应用比例高达76%。在市场营销等方面,饭店信息化应用比例为21%,旅行社信息化应用比例为8%。

二、信息化应用推动产业转型

中国旅游卡由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中国银联和中国农业银行三方协商发行,是构建全国旅游消费“一卡通”战略目标的核心产品之一。我国旅游管理部门通过这张卡构建全国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与旅游消费信用体系,推进我国旅游行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

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旅游产业向现代化转型,电子商务无疑是最大的亮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旅游经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线营销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将各类旅游服务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成为各大旅游经销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拓展市场的绝佳平台。方便快捷的在线交易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支付、预订票务、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拓展了旅游市场的盈利空间,带动了餐饮、交通等其他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我国旅游消费正渐趋理性,个性化旅游逐渐兴起。在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传统的旅游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移动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的需求,应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现代化水平。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还有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据国家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改善旅游电子政务、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强化现代化公众服务三大方面进行。今后将加快推进“三网一库”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服务热线的建设和实施,加快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将启动中国旅游资讯网的建设工作,力争把旅游资讯网打造成旅游形象宣传的第一平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000美元。人们对消费的品质和种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索求,旅游消费已逐步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需求。旅游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期,潜力十分巨大。

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等特点,对住宿、交通(民航、铁路、公路)、文化、娱乐、餐饮和商品零售等多个产业都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正是因为旅游业在发展经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方面所具有的先天产业优势,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都曾提出过“旅游立国”的口号和战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旅游业在消费中的比重,无论是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推进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与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前服务行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旅游业信息化是二者的结合,将融合为一种更为强大的驱动力。

目前我国旅游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协调和实施体制已初步形成,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和服务模式逐步深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引用逐步普及,省级单位都建立了政务门户网站,资讯网站应用也逐步跨上了新台阶。

但从总体看,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一是利用信息资源交流不畅,共享程度低。虽然有众多的旅游网站,但每个网站自成体系,基本上还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内容重复、雷同,缺乏特色。二是信息化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信息化项目在实施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各项目发展缺乏联动,点、面结合能力较差。三是一些共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要服从于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全局。从目前的情况看,需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旅游电子商务是现代旅游营销的重要内容,正逐步成为旅游企业的主要营销手段。大力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旅游行业向现代好服务业的转变,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旅游服务热线建设。旅游服务热线是我国的旅游资讯公益服务工程,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整合相关资源、面向国内外游客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全国平台。

再次,要加快中国旅游资讯网的建设。旅游资讯网的主要功能是面向国内外广大需求者,提供全面的旅游咨询服务。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此类网站。通过中国旅游资讯网的建设,有利于充分整合地方旅游资讯网,建立全国旅游资讯网站群体,分层次、有侧重地展示中国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

四、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据悉,2009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各地出台政策刺激旅游消费的带动下,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增长。受外部经济环境和全球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影响,入境旅游市场继续下滑。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但赴台旅游仍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篇7

注:本文为秦皇岛市社科研究项目 编号:201101A475

结合秦皇岛市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旅游业创新发展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一、旅游信息化建设

旅游业是最适合于开展网络服务的行业,网络在旅游业中的影响力,已得到比较充分的肯定。旅游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消费的需要,加速并优化旅游市场的发展,促进新型旅游产品市场的成长,而且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全球化网络联系方式和高度透明的全球化旅游服务。在旅游行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秦皇岛旅游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构建秦皇岛市旅游信息资源统一平台,是实现秦皇岛旅游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契机。

目前秦皇岛市旅游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介绍、展示,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旅游营销等方面。首先,官方旅游局设立网站比例较低,官方旅游局中有秦皇岛市旅游局、北戴河旅游局、昌黎县旅游局设有官方网站或专栏;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政务相关,包括政务动态、旅游公告、新闻、法规文献、办事指南、网上办公以及旅游黄页、旅游指南,但还存在更新不够及时,内容简单,实用性差等问题。其次,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景区)信息化水平较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秦皇岛市旅行社、酒店、景区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大都未建立官方网站,较少开展基于网络的营销活动和电子商务。除了各个景点的信息功能有待完善外,也缺乏各个景区间的互联互通。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对于促进经营和管理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旅游主管机构和旅游企业应该“旅游立市”的政策引导下,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设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旅游信息。同时,加强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合作,通过集成化的目的地网站建设和京、津、冀区域旅游品牌,构建京、津、冀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全面实施网络经营,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各种旅游预订服务,健全旅游信息调查和预报制度;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准确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动态,提供优质旅游市场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准确的定位,快捷无误地运行,提高竞争能力,开拓旅游市场,是旅游创新发展的基础。

二、大区域化旅游

传统上,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受地域面积较小的限制,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较,具有两个特点:一,规模较小;二,严重依赖于特定空间的自然或文化资源。与此相适应的是,旅游企业规模也很小。在旅游地间越来越表现为创新竞争的时代,实力弱小的单个旅游企业必须与处于同一生产系统的目的地的其他企业合作。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构建目的地旅游生产网络体系成为旅游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从实践上来说,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北京、天津通往秦皇岛市的两条高速铁路已动工,其中津秦客运专线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届时北京、天津两地将在30分钟内到达秦皇岛。此外,秦皇岛市政府将在南戴河兴建机场,加快空港的建设。随着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将建成使用,交通进一步改善,秦皇岛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将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津秦、京沈高速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跨区域的旅游快速廊道建设将逐渐形成,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从而大区域化的旅游交通格局。城市交通加快发展,旅游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在秦皇岛市区域性大城市的区域旅游格局的基础上,伴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圈、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这就为秦皇岛旅游的跨区域发展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为本地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中心城市(京、津)与秦皇岛市的同城化、近邻化效应将更加显著,秦皇岛的区域旅游功能将更加突出,与京津等中心城市之间互动逐渐加强;区域特色旅游将进一步发展深化,旅游目的地及其范围将加快形成,旅游产业布局将重新组合。

本地旅游是获取旅游信息和资源的主要来源,而跨区域旅游则确保旅游流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因此,构建本地旅游、关注跨区域和加强区外旅游的联合是促进旅游目的地创新和发展的最优旅游网络结构。从旅游价值链构成的角度看,旅游企业也需要跨区域旅游的协作。由此可见,跨区域旅游对于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嵌入旅游价值链、实现价值至关重要,也是秦皇岛旅游创新发展的关键。

因此,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抓住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机会,以打造滨海度假和文化体验两个产业聚集区为重点,筛选并推出一批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休闲旅游产业重点支撑项目,例如,北戴河国际游艇俱乐部、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区域化的旅游特色打入到环京津大旅游发展的链条中,实现本地旅游和大区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实现共赢。这就为我们本地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文化特色旅游

旅游是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旅游经营与文化经营、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的整合,既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在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大潮中,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建设有秦皇岛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弘扬地方文化个性,是实现秦皇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认为,实现旅游业创新发展,就要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旅游行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地文化等),注重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例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满族风情)、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抚宁的花果山)、艺术文化旅游产品(抚宁的剪纸)、建筑文化(山海关)旅游产品、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抚宁、青龙地北方饮食)、文物古迹旅游产品(天下第一关和昌黎的碣石山)和地质文化(柳江地质公园)的建设。

长期以来,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在旅游业旅游产业空间和时间发展不平衡,即滨海旅游发达,其他旅游项目落后;春夏季旅游旺盛,秋冬旅游萎缩。这极大地影响了本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必须化劣势为优势,以优势项目带动弱势项目。我们认为,用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矛盾。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构筑滨海文化旅游、田园文化旅游、长城(山地)生态文化和葡萄酒(昌黎)文化以及柳江(地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并导入游艇等新兴要素,以补充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为出发点,突破秦皇岛市休闲度假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旅游全年发展,全方位发展旅游。例如,打造四季旅游产品,春季突出自然主题,开发春季踏青、摄影和观鸟等旅游项目,形成“自然之春”;夏季提升滨海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以滨海娱乐、休闲、运动、游艇度假等构成“激情之夏”;秋季以葡萄美酒、水上运动、体育赛事、婚纱摄影构筑“浪漫之秋”;冬季以温泉+葡萄酒为核心,配合滑雪、山地运动等项目,构成“温情之冬”。同时,随着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业和地产业等产业进一步融合,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资源和形式,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地产也将成为改造并优化传统旅游产业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高舜礼,白四座.论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N].中国旅游报,2009.3.17

[2]何宗樾,朱振鹏.信息化是河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篇8

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融合,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使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服务于游客、企业和政府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包括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三类,实质是面向游客需求的旅游信息化的应用开发,目标是提升旅游服务、创新旅游管理、改善旅游体验、优化旅游资源利用、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应用,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实现与相关涉旅部门的旅游数据整合共享,创新传统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模式,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和公共服务水平;旅游企业可以优化内部运作流程和营销策略,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咨询、预定、支付等专业化旅游服务;作为游客,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使用,可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的体验。通过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在完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目的地旅游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效应,从而促进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2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和支持政策的出台,很多地方政府对智慧旅游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智慧旅游建设在全国方兴未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目前智慧旅游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智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化人才匮乏

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省、市、县、企业(景区)四级联动,共同推进。目前基层旅游信息化管理部门缺失,职责不明,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不健全。以四川为例,现有的旅游信息化队伍中,76.5%是兼职,47.1%是非信息化专业人才,41.2%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体制机制的欠缺和人才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2.2 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不高

旅游行业中,除酒店、航空、高等级景区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外,其他如旅行社、景区、乡村旅游以及旅游管理部门等,信息化应用水平并不高。如四川很多4A级景区,连基本的景区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都没有配置,基本处于传统管理阶段。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缺位,造成智慧旅游系统缺乏有效的底层支撑,系统应用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2.3 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困难

旅游信息类型多、数量大、涉及面广,分散在不同的涉旅部门、企业、机构中。面对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现状,旅游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涉旅信息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多元信息的整合开发利用,以解决跨部门之间旅游信息综合应用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全面及时实用的信息服务。而目前跨部门、企业、景区的信息共享交换难仍是制约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3.1 强化规划引领

为避免各地智慧旅游盲目上马,仓促建设,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需要对各地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统筹有序发展。四川省在推动全省智慧旅游建设之初,就制定了《全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G5高速及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同时考虑到与上级、同级其他部门信息化规划的衔接,将智慧旅游规划纳入当地智慧城市规划之中。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智慧旅游建设标准,指导各地规范建设,以便后期实现整合。各地在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中,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要求,指导推进当地企业、景区智慧旅游有序规范建设。

3.2 完善机制保障

应建立协调高效的旅游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一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环保、测绘、林业、国土、文化等涉旅部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二是建立省-市-县-企业(景区)四级联动的信息共享机制。政府通过资金奖励、项目支持、政策引导等,推动旅游行业不同层级间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对接、整合利用,以便更好地?橛慰汀⑵笠堤峁?务。

3.3 抓好示范试点

通过建立和推广示范项目、试点项目、试点景区、试点城市等手段,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全行业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和建设能力,加快推进基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和应用。四川从2014年开始,陆续推进13个试点城市和33个试点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4 加强人才培训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和完善的关键是人才支撑。每年应分层分级对旅游行业信息化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技术能力。

3.5 重视信息安全

篇9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网络信息建设十分重要,具有外在性、多元性、价值性、风险性、互动性、广泛性以及共享性等特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网络信息建设可符合其多项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多样化功能可以充实村民生活与生态宜居,还可对乡村产业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现如今,我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前景十分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规划不完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供需不对应等现象。因此要想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快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首先应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人才团队,构建完善的乡村网络服务系统,其次应争取社会企业与地方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提高资金投入的占比。第三应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完善。随后应完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对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如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引导。

1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现状

1.1农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与促进下,我国乡村网络信息发展速度开始提高,逐渐促进了乡村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土地面积较大,因此导致各个区域的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农业信息化较为发达的区域其网络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农业信息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其网络信息建设水平较差,无法起到应有贡献。因此,从总体乡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速度水平不高。

1.2对网络信息要求趋于理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产品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建设的作用逐渐增加,大多数乡村农户开始主动追求网络信息服务。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困境进行了缓解与解决,在网络信息服务质量较高以及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农户可以十分便捷的使用网络信息设施、手段以及平台,大多数服务平台使用手机以及电脑便可以登入,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的服务体系愈加完善,并更加周到与精细。

1.3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通常来讲,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首先体现在乡村基层网络信息服务站较为落后,设施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并且存在网络设备缺少的情况,同时网页、宽带、场所、人员等配备严重不足。其次是网络信息建设覆盖面不广,导致互联网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全面。其次是各个区域之间的网络没有进行接通。这些情况都与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以及规划具有较大关系。

2乡村网络信息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2.1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实现数字化乡村战略是我国当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的主要要求。因此需要较为完善的保障措施、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以及重点建设来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此同时,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协调,完成顶层设计以及底层设计的规划工作。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还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相关特点进行本地化改进与创新,从而把控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整体方向。

2.2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首先应强化乡村地区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针对不同区域乡村的相关特性开发具有区域特征的服务平台、应用、产品以及信息技术。其次是对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建造,其公共数据平台应包含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层。第三是构建规范统一的数据信息共享集中库以及集中平台,对现有的多个农村部门服务平台进行完善与改进。第四应对现有的乡村信息服务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不不同类型的乡村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规范与统一,构建统一的乡村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对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进行鼓励,提高农业资源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的服务。

2.3建设乡村战略人才队伍

对于乡村网络信息建设来说,人才质量以及人才数量将对其建设质量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实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都需要多样化人才的参与,不仅需要顶层的设计规划人才,还需要中层人才实施衔接工作,也需要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完成落实工作,更需要网络信息实施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因此相关政府与部门应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乡村基层人才进行运用、培养与吸引。首先,应构建专业的网络信息建设人才团队,团队内部应包含技术人才、生产经营主体、区域性行业专家以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领导等。其次应对乡村现有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其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进行提高。第三是对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吸引,使其参与到乡村基层服务中。最后是对乡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保障,确保其福利待遇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

3结语

当前城镇居民消费发展进程先于农村居民,在旅游、文化以及网络信息等时尚消费方面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息化服务可以强化政府职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带动龙头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的合作形态随着演变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需要网络信息为农户实时市场供求信息,强化信息也分析判断、预警等方面的作用,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指导服务,以及在科研教育方面也起到强化促进的良好效果。

献参考文献

[1]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8.

[2]仇学琴.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8):157-161.

篇10

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等技术,借助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等设备,提升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以及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为旅游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和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

二、大连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201 1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提出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同年1月26日,大连市旅游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国家旅游局中报,成为我国首批18个“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截止目前大连智慧旅游工程已经完成如下工作:

(一)智慧旅游质量管理系统运行开通

大连研发成功了基于“行程单”的“电子化”旅游质量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实现了旅游行业全程电子化监控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效率,还可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水平,通过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从而减轻导游员传统手写填报行程单繁琐工作。

(二)智慧旅游诚信平成测试,进入试运行

大连还完成了大连智慧旅游诚信平台发作。该平台综合了游客、企业、政府官方多方面诚信评份因素,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企业真实的信息展现给公众,从而实现了为游客以及城市居民建立诚信旅游和消费环境的工作目标。

(三)启用电信旅游手机卡

大连市旅游局与中国电信大连分公司战略合作完成了电信旅游卡。旅游手机卡集成了通信、支付、定位、识别身份等功能基于一身,已经率先应用于大连市3000多名导游员。在未来,大连市民和游客可以持有大连旅游手机卡,实现基于大连智慧旅游诚信平台的“智慧旅游信用卡”的全部功能,使“一卡在手,智慧旅游”成为可能。

(四)旅游触摸查询系统(三屏机)布设完成

智慧旅游触摸查询系统(三屏机),是大连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大连各星级酒店、景区、旅游咨询中心、机场、火车站等服务窗口单位布设了100多台,向游客和本地市民提供咨询服务,巩固了大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该触摸查询系统(三屏机)的设计,兼顾了政府、企业和投资方三方的利益,在全国尚属首创,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五)智慧旅游运营支撑机构揭牌

作为大连智慧旅游运营支撑机构,大连智慧旅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2月28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该机构一方面负责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另一方面要完成和参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各种社会资源的对接,在大连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三、大连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旅游应用研发的盲目性

目前而言,智慧旅游技术己不是难点,已经能够帮助现代旅游产业完善产业结构转变,智慧旅游已经能够延伸到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建设等多种解决方案。一些高科技企业也有先进的意识,创新开发了针对这种产品的多种应用,但由于开发之初缺少对市场需求的有效研究,使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加之,企业如果要应用这个先进的产品,必然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改造体制,如果不涉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决策,这些旅游企业是不会轻易尝试的,由此,导致研发出来的智慧旅游产品找不到市场甚至中途夭折。

(二)旅游信息化应用体系的繁杂性

由于社会行业类别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使得各个旅游相关行业部门已经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体系。这些不同信息平台承载的服务环节信息各异导致信息相对独立,产生了信息孤岛。如何降低信息化建设投入成本,通过“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实现建设投入的利用最大化,成为了大连市智慧旅游建设的难点。

(三)旅游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

目前在旅游行业中能够积极主动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推广营销、提高工作管理效率的企业仍然很少,以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旅游企业居多。但大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由于业务相对单一,主要关注现行的经济利益,再加上企业资金财力不足等原因,让他们发展智惹旅游建设相对比较困难。

(四)旅游行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整

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行政管理多头现象,比如,大连的各个旅游景区就面临多个行政管理主体,形成了多头共管的局面,造成管理混乱,这些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缺乏协调统一。由于多头管理而导致旅游信息分布不均衡,信息渠道不通畅,从而难以形成覆盖旅游行业全局的管理信息体系。

(五)智慧旅游资金缺口大

到目前,大连市智慧旅游建设己投资近千万元,但与整个项目实施预计投资亿元还有巨大的缺口需要填补。政府应考虑适当扩大投融资渠道,降低智慧旅游建设的介入门滥,合理引入民间资本,打通资金链,减缓工程给政府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