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2 14:55:3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篇1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者鉴于美学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西方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科研究主要是通过道德、伦理、美育等研究来体现,对美的关注体现在人性美、道德美。美国学者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1],促进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揭示了道德观念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影响着道德教育。柯尔伯格主张,尽管社会文化背景有所差异,但我们的底线道德发展历程和阶段总体是趋同的和一致的。这些阶段构成了较为固定的顺利,并长久发展下去。英国道德教育学家麦克菲尔的德育课程是以道德情感为主要线索的。他认为有道德的人该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道德主要靠发自内心的相互体会与理解,而不单单仅靠讲授,德育要致力于“教学生如何关心他人”。除此之外,威尔逊的新道德学习道德哲学,库姆斯的关于价值探析的分析理论,鲍勒诺夫曾经提出的朴素道德理论等,梳理的评价理论和保拉洛夫的道德理论研究了行为科学,考察了人格的发展路径,并注重对人的美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厘清建立了逻辑。辛普森(Simpson)将其放在“杜威的艺术与教学”之前:杜威认为的“老师是艺术家”,反映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的艺术性功能和我们的环境适应力紧密相连。这个观点涵盖了以下几个关于道德的思考: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和改善社会活动中作为艺术家。西方的教育美学研究领域关系到教学方法的美学意味、教学内容的审美性改造、关于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方面,研究的宗旨都是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实现。[2]相关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领域:首先,重视“隐性”教育,同时配合“显性”教育,教育中“教育”和“延迟”的结合不会产生强迫感,从而造成思想意识形态上出现障碍。其次,应重视个性化学习,并着重培养合格人员的学术水平。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关注人类自治,个人主义和个性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教育理想。三是在西方国家,学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重视广泛的参与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试图用所谓“普世价值”来宣扬资产阶级意识的合法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篇2

主管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9749

国内刊号:23-1076/G4

邮发代号:14-8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95-02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进行这样的教育活动,需要使用载体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媒介的作用。缺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这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个基本要素:“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一)客观性和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与物质紧密相连的一种现实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物”,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来发挥作用的。主观性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人们的主观认识,是一种主题活动”,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多样,选择使用某种载体的权利是主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种形式是否可用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首先是基于这种形式是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等客观条件,当然,人们对其认识的程度也在其中起作用”,即是说选择使用某种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和人们对于该载体的主观认识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二)实践性和发展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践性表现在:“第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第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第三,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载体从实践经验中总结而得,经过理论的指导之后又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践性的表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这是其发展性的表现。

(三)承载性和传导性

承载性是指“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因素如教育主体、客体、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并且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它必然联结着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为了达到思想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进行目标导向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选取,一切以达成目标为主进行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影响。传导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功能”。承载着以思想教育为目标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导教育信息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一)宿舍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既通过丰富的文化事业表现出来,又通过群体文化表现出来。在阅读前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文献时,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研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宿舍制度、宿舍精神,宿舍文化可以运用各种活动来表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实践中形成、通过实践活动表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有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宿舍实践活动组织中的可能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宿舍文化活动的组织要将学生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者自然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效。同时,也要提高活动形式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再者,学生干部和社团代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群体可以积极组织有关宿舍的新颖的集体活动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自己举办的活动,不仅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策划出有吸引力的活动。

(二)红歌

搜集文献的过程中,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也吸引住了我的目光。红歌,是“一种特殊时期产生的、歌词曲调具有一定特色的、至今依然对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与时俱进的一种艺术手段”。“红歌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描述了当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传播当前最先进的思想意识、为宣传党的思想、团结群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红歌是当时苏联对我国的影响表现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当时同处黑暗的中国带来了一道曙光,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广泛。红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对当时处在黑暗中的中国的精神鼓舞而开始存在的。红歌在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岁月里,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都是作为一种精神推动力,使受压迫或处于黑暗社会中的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新中国成立后,红歌与时俱进,依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红歌到如今依然起作用的原因除了它的与时俱进、红歌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切,还在于它的特点:表达的艺术性和内容贴近真实生活。红歌与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具有歌曲的艺术性,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红歌的内容来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歌词使用人们易于理解的词汇,使得红歌的传播更为广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率。但要注意的是,红歌虽然作为一种歌曲的形式,但不能忽视它所包含的内容,红歌表达的内容要和当下的社会主流文化相符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上说,红歌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

宿舍文化和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应用时,可以分别采用举办宿舍活动、唱红歌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也属于活动载体。载体与载体之间不是有明确界限划分开的,它们之间也有重合的地方。这些重叠之处恰好也是将载体与载体结合利用的契合点,载体与载体之间有时是可以相互结合、综合使用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运用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这种联系的观点强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而L.V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强调的则是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和要素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系统对外输出信息和能量”。基于联系的观点和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中各载体间的综合运用是有根据的。

(二)现实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学科领域出现了社会化、综合化的新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需要综合运用。受教育者的个性化特点使得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失去它的效果。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思想也越来越个性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而与时俱进。而各载体的综合运用无疑不是一种发展,同时也能适应不同个性化人们的需要。

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滞后、低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网络载体的运用较少;缺乏实践经验的教育主体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素质较差;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向受教育者传递不良信息,这些问题在信息化的当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时俱进。

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不仅包括创造出一种新的载体,也包括对传统载体的创新。笔者在搜集资料时,关于仪式的创新吸引了我的注意。

仪式是一种古老、特殊的人类活动形式。“古代中国,儒家就通过祭天大典、封禅大典、乡饮酒礼、射礼、士相见礼、冠礼、笄礼、婚礼、丧礼等各种仪式传播自己的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现代社会中,仪式也普遍运用于节日、日常生活中。

仪式这种古老的人类活动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原因在于仪式有益于价值观的教育。一是仪式从人们产生价值观需求的角度创造了价值观教育的契机。因为在时间的转折点时,人们都会把这个时间转折点当作一个提供给自己反思机会的时刻,这个反思的时候恰好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刻,反思过去所犯的错误,找出问题,以便今后更好地成长;二是仪式能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使得价值观内化。“仪式的路径能够让人们在神圣庄严的场域中建构起对这些理念的敬重感,最后将其上升为自己的价值理想与精神信仰”。三是“仪式是日常礼仪行为的重要来源,能促进人们道德行为的养成”。仪式中包含的礼仪行为是经过数年继承和发扬而来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富有礼仪文化的集体中,个人的行为必然也会受到这些礼仪的影响,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其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50-01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有企业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仍然存在不重视政治思想教育的现象,没有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飞速,只有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地加快,社会也在多元化发展,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大多数还在起点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就导致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被不断地冲击。我们现在还要提升自我文化思想危机感,我们对历史了解完善,责任感不强,很多工作人员对政治一点都不关心,特别是政治思想活动没有一点参与活动的理念。不能从国家的角度上去纵观大局,好多工作人员都是以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中心,更多的考虑个人利益,没有考虑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人民和国家的双重利益为中心开展整治思想工作,让他们掌握应有的大局观念,随时为社会发展建设任务待命,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展现自己的才华并且去奉献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培养问题。二是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三是具体工作中的思想观念问题,以及矛盾和困惑的化解问题[1]。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靠直接指向客观实际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更主要的是解决人们在理论观点、思想认识以及政治觉悟等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从形式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并不是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这些强制性手段,而是要靠采取教育、学习、说服等方式方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解决思想问题。事实上,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并注重其实效性。所谓落实到实处,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服务。从微观上来说,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它“生命线”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2]。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策略

1.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教育

我们应该先从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方式入手,对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革。在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给予工作人员的正确的现有的国家情况说明。让他们了解我国国情的正式情况,让他们针对我国国情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自己的见解。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尽可能的引导他们的思想道路,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然后给予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世界观,在现在多元化的社会里面如何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再就是创新,现在对技术人才的创新要求变得异常的高,它需要先进的理念、符合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先进的动作形式和开发形式、各种创新方法,对于创新改变的方法、对待仿制的方法和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创新机制。

2.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古话说:“三思而后行”。理论学习是实践基础的引导人。工作人员应该先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的基础上去尝试发挥导师给我们指导的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的涵养和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历史文化的学习和听一些教学研究的座谈会来学习别人的思想和世界观,这样我们就可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思想改观[3]。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以致用,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师还可以引导工作人员对和党的文件进行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给予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可以为开放性思维,拓展工作人员的思维深度和对各种理论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党的宗旨和内涵是否真正扎根与脑海中,能灵活运动等。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现在社会很多工作人员从政以后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给人办事还需要收礼,政府现在对待贪污和政治审核很严格.为了避免发生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干部管理,从基层抓起,对基层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坚定地树立为民服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不贪污,不腐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基层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在群众的教育路线上亲力亲为,在自己亲自实践后,再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对于贫困人家给予人为帮助,这是我们工作人员应该解决的问题。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建设一个网络平台,在平台上,我们要以人为本,对待工作人员要以尊重和信任为角度。从现在社会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来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社会组织活动,让工作人员融入到人民群众里面去,这样既方便工作的开展,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群众走向现代社会主义道路,在网络平台上我们可以多跟群众交流,给予群众最大的帮助,同时我们可以在平台上设立一些民意反馈等邮箱。不定期的有工作工作人员对这些意见进行解答。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增强我们政治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

5.形成长期有效的干部培养机制和管理办法

培养一个优秀的干部是很难的,我们不但需要一个完善的培养机制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方案制度。这是我们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的保障。在培训干部之前我们首先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专业的培训工作人员,在对工作人员的政治方面和能力问题培训让他们了解作为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素质,在问题的分析上有专业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干部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思考上也要与时俱进,使用先进的理念去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机制,从国家人才的基本机制出发,让新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去进行研究调查,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和探索工作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最后出台奖勤制度,针对有创新和工作积极的职工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大部分论文都从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或者研究生本身的特征出发,其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提出对策。

(一)研究生自身特征分析

在巴图《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一文中主要从思想政治方面;学习、生活、研究方向;生理与心理方面三方面讨论研究生群体特点。思想政治方面:政治上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思想成熟。自主意识强,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生活、研究方向:从专业学习方面来看,研究生这一群体已经接受了专科或本科教育,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从培养模式来看,学校及管理者们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是因为此阶段的研究生具有分散性的特点;生理与心理方面来看,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个性发展成熟,比较有社会阅历。[5]

符得团、马建欣在《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由研究生自身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否定传统的反叛倾向;主体意识突出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需求的高层次与权钱本位观。马克思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与他所追求的利益有关”[6];富于思辩与思想的脆弱性。

周洵瑛在《“椎体”模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研究生群体主要思想特点:研究生在生理变化和心理成长上存在根本需求;在经济和生活上拥有渴望独立的迫切愿望;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产生实际变化;在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上表现些许迷茫。综上所述,现阶段的研究生群体存在着学业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不独立性、工作上的未知性、爱情上的渴求性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特性交织出研究生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7]

谭劲松、吴霁乐《把握研究生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今天的研究生在思想状况、学习方式、培养目标、人格独立、婚姻恋爱、择业就业和日常生活等七个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既区别于本科生,又不同于扩招前研究生的新特点。[8]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主要从不同角度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即社会角度、学校角度、研究生自身角度。

1.社会角度

如今社会发展着巨大变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也越发复杂。范人伟在《试论如何加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市场经济环境下强调物质利益。最求利润最大化,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渗透到政治思想领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从而影响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度。[10]

2.学校角度

学校角度主要从人员配置、管理体制、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导师制等方面论述。第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配置和培养上不够重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专职队伍人员却没有随之扩充,配备不足、比例严重失衡是当前研究生专职队伍凸显问题之一。[11]由于教育人员的配备都不达标,那么自然在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也就不明显;第二,研究生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各个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发展和发挥作用,学校与学院分工不明显,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也不够,对于研究生的管理还存在着重业务水平轻思想素质的问题,这在管理中就自然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学校教育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达到教育目标。经过调查,有些同学认为《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两门学位课的实际意义不大。[12]教育内容死板僵化,难以提起学生兴趣;第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答题都采用课堂教育,单纯的知识性灌输;第四,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的指导人。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导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的莺任。[13]由于研究生扩招,导致有限的导师要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样指导力度就有所下降,不利于提高研究生素质和科研水平。

3.研究生自身角度

研究生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高,研究生年龄跨度大,有的觉得社会化程度很高,不再需要进行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这与将来的发展没有关系。进行班级管理的载体班集体的凝聚力很难提高,研究生较为分散,很难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如何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途径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改革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应围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跟踪热点.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走向研究生的实际生活,切入研究生普遍关心和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中。[14]

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一是在内容上要求新,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教育课内容;二是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帮助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活、求实。可采用讲座、座谈、参观走访等新颖灵活的教育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习效果。[15]

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2.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何利用网络来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利用网络架起的网络论坛、各种空问和博客等实现一种多方互动的沟通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为研究生提供展示自我个性、宣泄情绪的场所,在充分重视研究生自主空间的同时,也能及时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16]开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网络结合。[17]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重视研究生的内在需要,贴近研究生的思想脉搏,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激活研究生的主体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18]

丰富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社会实践,高度重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引导研究生正确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一是通过开展走访参观、业务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在了解掌握专业业务的同时,提升研究生把理论结合实际能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认识。[19]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面对研究生这一复杂的群体,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严格选拔研究生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政治敏锐度和心理咨询能力;加大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学校对研究生辅导员要有岗前培训,同时对在职的研究生辅导员要进行定期的针对性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政治素质;学校在研究生辅导员输出渠道上应该保持畅通,这样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20]

4.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

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是采用导师负责制。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是提高导师育人效果的前提;加强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全面的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完善导师考评机制,不仅考评导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表现,还要看导师对研究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简要评述

如前所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分析了研究生自身特征,看到了现存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现状,探讨了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为我们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21]但是这些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

(一)缺乏理论根源的论述

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问题上,缺乏理论根源。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去探讨。不管是研究生特点分析,还是现状及原因分析,还是对策的提出都处于就事论事的阶段,未去寻找理论根源。

(二)对有效性内涵认识局限

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德育工作在得到加强和改进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培养单位在思想上,还没有把研究生德育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存在着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忽视或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现象,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工作不够落实;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研究生德育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不少学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如张俊[1]认为:大多数研究生年龄偏大,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具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识别的能力。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研究生群体中,绝大多数没有参加过工作或实践经历,思想道德状态并未真正成熟,各种利益驱动和物质诱惑仍旧时常模糊他们的观念,动摇他们的操守,其思想表现出极强的不稳定性。陆志荣[2]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何春华[3]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对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索。苗吉等[4]从当前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史等[5]基于SWOT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网络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可行的对策。李岩等[6]针对当代研究生特点,改进和加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成为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岳新峰[7]分析了研究生群体具有的新特点:生源结构的多元化、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学习科研生活的分散性等造成研究生的思想行为要更复杂一些,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任黎立等[8]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新培养机制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张静等[9]提出从社会转型期的价值重构角度深刻认识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因素。曾长秋等[10]提出建立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四级管理体制,并突出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王军[11]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导师核心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效果三个角度,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闫冬等[12]通过对新时期研究生的政治素质, 心里素质, 道德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 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左杨等[13]提出面对网络的挑战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运行机制,构建网络为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刘旺等[14]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辛林等[15]提出实际出发科学地确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赵雪[16]提出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研究生培养教育事业。彭科[17]提出在具体问题上寻求相应的对策外,还需要进行在原有工作方法基础上对建立和完善整体工作理论的探讨。刘兵[18]对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从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现状调研、问题与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一些思考。虽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然而,国内高校多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移植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或忽视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日益成为高校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滞后性,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本课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在梳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进行研究符合时代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要求。

二、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对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关注的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这是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的普遍化,目前研究生主要是脱产在校学习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仍然是学校,虽然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本科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其生活和学习与传统研究生的环境已有巨大区别。因此,对研究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仍然需要管理,这样能保证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秩序性,也能保证整个高校内部正常的循环和运转。

(一)现阶段研究生的思想状况

篇7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方面的重要保障,是研究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的直接动力。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困境,影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由于多方面因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研究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热情偏低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科目兴趣偏低的现象。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够积极,觉得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学习激情。笔者通过调查本校实际情况发现,有15%左右的研究生感觉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有兴趣,50%~6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点兴趣,而有20%~3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兴趣。这一结果表明,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不足现象较为严重。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很多高校老师只讲解书本,进行填鸭式灌输教育,使学生更加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堂到课情况较差,纪律难以保证。另外,作为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相关内容的编排虽然能做到与时俱进,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理论到理论的层面上,无法与实际生活灵活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无趣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系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从过去的“大学很难考”的局面逐步发展到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素养水平各异。扩招后的研究生群体平均生源质量有所降低。这些生源当中既有应届的本科生,又有往届甚至工作多年的在职生。由于人生阅历不同,学习结构有差异,思想政治方面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使得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法兼顾,而只能靠笼统的、肤浅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扩招带来的思想观念多样性,一些不良思想乘虚而入。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愈加广泛深入,研究生群体中的一些人,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良思想观念。这些在思想上存在问题的研究生正是欠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成本增加,但高校研究经费分配不均。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使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增大,面对专业学术研究的重任,学校的经费被大部分划归到学术性研究方面,而实际上降低了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这种分配不均无疑带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困难。

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困境的思考

(一)培养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为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有关公务员、选调生等考试应用到的相关思想政治知识,在满足需要这个基础上吸引学生。使知识的教授不再无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应当因势利导,提高队伍素质。老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着眼于当前社会的具体时事,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理论与时事的互动、知识与实践的互动。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应当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组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同时,希望编写者可以深入学校和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诉求,实现真正以学生而主,满足学生需求的目标。

(三)推动研究生教育良性稳定地发展,积极应对扩招带来的思政教育问题。首先是因材施教。在研究生群体当中,有相当部分的往届和在职研究生,由于年龄较长,思想政治学习经验较为丰富,对待他们的思想政治问题可以落实到研究生党支部完成。而其他应届研究生则适合于课堂听讲。其次是端正思想,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不论是教师还是党组织领导,都应充分重视学生信仰缺失问题,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宣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正确思想观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最后是改革机制,充分重视。通过相应分配机制,对思政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是十分有益的。与此同时设立鼓励机制,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探讨,集思广益,给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

三、结语

面对当前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的困境,只有努力探索,从主客体两方面充分考量,并根据当前现实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才有助于跳出困境,开拓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应对扩招等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所做的思考和建议。相信随着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者:蔡菲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急需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进行创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思想文化的需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稳步推进。但是,思想文化的创新并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必须有所继承,才能发展,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恰是我们思想文化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

一、关于儒家思想文化研究

董仲舒是秦以后的第一位大儒,他继承先秦儒家传统的“天”的哲学、“任德不任刑”的德治思想和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并对其家里改造,从而形成了适应时展和需要的新儒学。关于仁,董仲舒立足于天人感应论.吸收先秦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并作了扬弃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新仁学思想,他赋予“天”以仁的品性,并且要以爱别人为根本法则,否定了只爱自身的思想;关于义,董仲舒对“义”从新的视角作出了新的解释:从人与我的角度提出了“义以正我”的法则;关于仁义之分,董仲舒认为仁与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仁之于人,义之于我”,同时还强词指出了仁义之分的不容混淆性和意义所在。认为仁义所针对的对象是千万不能混淆、颠倒的,只有明于仁义之分,才能“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实现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关于义利观,董仲舒在明于仁义之分的基础上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是其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其德治思想主张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另外,董仲舒吸收了先秦阴阳家及秦汉方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吸收了法家“三纲”思想及先秦正名学说,提出“大一统”论,吸收了先秦人性论思想,改造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提出“性有善质”论及“性三品”说。

二、德育思想史研究类

董仲舒的德育学说是以“独尊儒术”为指导思想,以“三纲五常”为其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提出必须要建立“教化堤防”,并且提供了“显德以示民”的方法和“明于天性”的价值激励法。丁钦波阐述了董仲舒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并且为我们简述了董仲舒关于德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指出董仲舒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三品说,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并且简要的介绍了德育的方法,如“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明道重志、行道养志”、“必仁且智”等。孙文胜主要从董仲舒“三纲五常”理论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论述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作用,并且提供了相关的道德教育方法。游庆国、崔华前指出董仲舒的德育方法刻意分为四个方面,即德育基本方法、德育施教方法、德育受教方法、环境育人法,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更为详尽的分析了董仲舒的德育方法。

三、教育思想史研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汉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把教育与德政、人性论、天人感应、实践等结合起来,也论述了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封建王朝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董仲舒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鉴于秦王朝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而迅速灭亡的教训,主张实行“德教”,董仲舒所提倡的教学内容也完全的儒学化了,他主张以“六艺”(《诗》、《书》、《礼记》、《乐》、《易》、《春秋》) 培养人才,这虽然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统一和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其他学术的传播和发展。以为人性是“天”所赋予人的一种先验素质,这种素质具有向善或恶的两种可能,教育则就是要通过人为的手段使人向善。董仲舒甚至认为,一个国家的兴废治乱都应取决于礼乐教化,对于教育的社会作用。

四、政治思想史研究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统”,大一统包括政治上的大一统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两个方面。政治上的大一统,指的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把君权至上作为统一的关键。思想上的大一统即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是的儒学从显学而成为官学。书中也简要阐述了董仲舒的治国方略,但是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论述,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董仲舒看来,“王者”只有实行“仁政”,“爱利天下”,才是通天道、法天意的表现,也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赖红卫指出董仲舒为了强化统治者的廉政意识,他对上至最高统治者皇帝下至一般士大夫的重利行为都进行了批评,他说:“使诸有大俸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业,乃天理也。”提出“不与民争利”的廉政思想。董仲舒提倡德治,很重视内在仁义德性的觉醒和培养。任“德教”是对秦王朝“严刑峻法”的批判,认为“德治”是天下唯一的“大治之道”。理想政治的实现是通过思想的一统,从而形成—个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还提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德政思想。

五、伦理思想史研究

董仲舒认为天赋予了阴阳五行道德属性,因此,他把德、刑、爱、乐、严、哀等等这些本来是社会现象的政治、法律、道德的属性硬加到阴阳、五行、四时等自然现象上去,从而把一个至高无上的天描绘成非常神秘的有意志的东西了。同时董仲舒用儒家伦理思想神化君主,将君权神授理论化,从而为汉朝统治的合理性提供论证;以天人关系为根据把三纲五常进一步系统化,把儒家伦理由家族伦常贯穿到政治领域;董仲舒还着力借用阴阳的一切知识来构筑君臣、父子、夫妻的具体行为准则,董仲舒把伦理关系中的贵贱尊卑原则提到了专制的极端,春秋战国时期伦理观念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平等内容在这里消失了。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核心:“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以政治一统为核心,以君权至上为关键,以文化一统为保证。所谓“君权至上”,董仲舒是在君权天授说的基础上展开的,其重点:一是神化君权,维护君主在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二是约束和规范君权,使君主的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同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提出了“三纲五常”说,使儒家伦理真正发展为政治伦理,并被封建社会统治者所采纳。

六、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人性中有善的质而实际未善,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之成为善人。他的这种教育其实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书中并没有涉及到董仲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等等与之相关的内容。唐国军指出董仲舒以“大一统”理论为武器,倡导思想政治、 伦理道德的统一,以“三纲五常”的理论体系为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汉武帝采纳了“独尊儒术”的提议,“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李存山. 董仲舒: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J]. 河北学刊2010(4).

[2] 黄钊. 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 张彬, 周谷平.中国教育史导论[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 2007.

[4] 孔颖. 董仲舒及其教育思想[J]. 民办教育研究, 2008(5).

篇9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在所从事科研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品质。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特点

1.趋于明显的主体差异性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在年龄、职务、经历上跨度大,价值观念分歧也更多。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行为、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体差异性特征明显。

2.价值取向现实性

当前网络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学业竞争、生存压力等现实问题使他们的人生理想日益务实,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更为现实。大部分研究生政治上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

3.政治热情高而又带有盲目性

研究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部分,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烈但又普遍缺乏政治经验,法律观念和规范意识淡薄。大多数研究生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他们乐于吸收外来的新思想,也易受他人影响,难于理智地分析判断社会现状,思想波动性大。如果没有正确目标的指引,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偏差。

4.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的渐进性

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受本科阶段的影响较大,此外,受家庭、社会、大众媒体、校园文化等因素影响较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持续引导和不断规范。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生物工程学院”)现有研究生近800人,这其中包含学历硕士、专业硕士、工程硕士(近期启动“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经过多年探索,结合生物工程学院特点,形成了“一二三”管理模式。

1.“一个理念”——全过程培养、协同管理

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全过程教育,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生物工程学院坚持对学生全程跟踪、全过程培养。进校伊始,由党政领导牵头开展入学教育,介绍学院、专业情况,让研究生一进校就感受到学院的人性化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爱校情感。学期中,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开放式报告和交流活动,开阔了研究生视野,以2011年为例,学院组织讲座共32场;以社会奖学金激励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创项目,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毕业阶段,开拓各种渠道以提高研究生就业力,如聘请知名企业HR和优秀校友开设讲座。

学院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包括离退休教师、校友、合作企业及管理、实验和教学教师,让他们也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聘请离退休教师为研究生党建组织员,审核党员发展和培养,邀请优秀校友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通过合作企业设立的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定期邀请已退休的学术泰斗为研究生开设讲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停留在一年级,对研究生需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同时调动一切资源使其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2.“二个平台”——横向班级平台、纵向实验室党支部平台

生物工程学院建立了横向班级平台和纵向实验室党支部平台。横向班级平台主要负责学生事务性管理包括资料整理、日常通知、奖学金的评定和就业信息等;通过班级组织活动,加强同年级、同班级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纵向实验室党支部平台,主要进行支部的党员发展和再教育,完善的制度保障了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党支部为单位的实验室定期开展学术科研交流,高年级的党员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并通过自身模范榜样作用带动实验室的氛围。通过横纵交叉的方式,完善了研究生日常事务和思想管理。

3.“三支队伍”——导师队伍、中心秘书队伍和研究生会队伍

紧紧联络好三支队伍,使其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有效抓手。通过发挥导师的关怀功能、中心秘书的辅助功能和研究生会的服务功能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目前,生物工程学院主要采取导师负责、中心管理的模式,对于工科研究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导师在其研究生生涯阶段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导师的关怀功能,对研究生进行学业关怀、生活关怀和发展关怀。学业上,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读书报告会和课题进展汇报会,给予指导和建议;生活上,关心研究生的生活、恋爱和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境困难或心理有问题的研究生;导师还对学生的组织发展、就业发展等给予关怀,党员发展过程导师有推荐和一票否决的权力,许多导师还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联系单位。

中心秘书是实验室管理的具体人员,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辅助功能,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研究生在实验室中的具体表现,对其管理更有效,服务更有针对性。中心秘书主要在科研、思想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辅助:科研上,管理实验室科研环境,对研究生实验给予指导;思想上,协助辅导员管理实验室党支部,与导师和研究生进行沟通;教学上,协助管理研究生的学业问题,如中期考核、答辩等事宜。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机构,承担着丰富研究生业余生活、科技创新和就业服务的职责。以“朱宝镛大讲坛”为载体,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在生物工程研究生中营造求实、创新、争先的学术氛围。生物工程学院院研究生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大挑”“小挑”奖项,以2011年为例,研究生发表SCIE 94篇、EI 49篇。打造研究生会创业就业工作新品牌:“职场问道”——研究生就业能力大讲堂,举办优秀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面对面等活动。开展五院联谊舞会、篮球联赛、趣味运动会、羽毛球赛等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校园文体活动,这在丰富研究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干部。

通过“一二三”管理模式,有效加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工作实效。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还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教育强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否则该学科将会被其他学科所替代,没有建立和发展的必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一、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

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各抒己见。总的说来,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

1、“一个规律论”

这里又可以分为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领域。除此之外,还有以思想转换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等等。

2、“两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比较权威的高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991年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依据人们思想活动规律而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1999年版再次确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两个规律论"的观点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

3、“三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虽没有明确提出,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实际已经蕴含了这种观点。

无论是"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还是"三个规律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但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往往隐藏在现象之中,是在必然现象在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遵循的那种不变的程序或规则,所以,任何一个规律的发现无不依赖于对现象的研究。总而言之,在规律没有被揭示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规律为何种模样,因此谁也无法对规律本身进行研究。

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规律

(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是研究对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实践中,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问题和各种思想问题,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表面上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的不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实质的不协调,这就必须要回到实践中来,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与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息息相关。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就必须考察该学科所特有的矛盾,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存在着多对矛盾,在诸多的矛盾当中,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其他各种矛盾、起基础和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应该是什么?要找到这对矛盾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去寻找,我们必须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排除,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发现新方法,不断地反复研究总结,不断推进和修正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矛盾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大系统",我们必须要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行的,对运行环境进行时时调控,要对运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并根据运行效果调整这个"大系统",以确保其发挥最大最好的功效。由此可见,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应是研究对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单单只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必须不断调节一定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的要求与人的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必须要寻找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和规律,使其更为科学化。

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过程,还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其包括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人们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分析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研究人的思想变化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探究人的思想变化有何规律性表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解决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确定社会要求,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还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反过来再利用这些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过程,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这理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自从1980年我们党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特别是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以来,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以及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这些之前学者们发现的规律,要对这些规律进行积极地扬弃,对于对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新情况有益的,我们要积极地吸收借鉴,而对于那些明显已经落后,甚至错误的认识,要积极地进行改进和抛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僵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今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与时俱进的、进步科学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今天的思考又不能完全局限于这些资料,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只有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能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而这些资料只是学科创始人初创学科时的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那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那个时期的认识水平之上所作出的判断。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也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扩展,如果仅仅用以前的规律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肯定是有局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变化的主客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从而在前人探索的规律基础之上总结发现用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推动整个学科更加科学化。

三、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意义

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还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包含了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规律,又包含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教育过程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是相关的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科学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就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合理生长点,从而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对人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规律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过程的实施才具有现实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也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范围。教师的任务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都是围绕教育客体科学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的。无论是教师还是政治辅导员,都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林锦峰.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待于继续深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9,(8):35-41.

[2]黄少成,陈拥军,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03,(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