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3 09:11: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

篇1

初中的语文考试,多以课本为依据,很多考查内容甚至直接出自课本原文。如,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背诵等。许多学生凡事依赖老师,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以一个“背”字解决。而高中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考题更为灵活多变,各项内容均来自于课外。因为考查形式的变化,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态度自然也要随之转变。“背”出英雄的时代已然过去,想通过死记硬背拿到高分简直是痴人说梦。

二、改变方法

篇2

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4、勤于朗读背诵

5、勤于独立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7、勤于写日记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生享用不尽。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更多: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的总体思路,了解作者的感受、文章的特点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教学需要精读、词汇、句子、文本等知识点来掌握各个方面,精彩的语言段落实现背诵;自我阅读文本需要泛读,有些还需要跳过阅读,一次只读一行,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年来高考项目之一。

2.多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甚至新词,用不同的符号勾勒出,既可以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和巩固,一目了然。

对于标准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句子成分,复句也要表示关系,典型的短语应该分为层次和归纳意义。在遇到困难时,你应该给它打分,以便以后可以向你的老师和同学征求意见。

3.检查:检查什么?看看参考书。

字典,参考书,只要可以使用,尽量发挥参考书的作用。亲自寻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则的过程,也是提高参考书使用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说法,你不妨检查一下你在过去学过的课文,把新的和旧的联系起来,以及“了解旧的和旧的”。对答案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理解能力。

4.问:“三个人,一定有我的老师焉。

”复习过程中不能回避困难,要独立学习,真的不能解决,要善于做好老师、学生的咨询工作。有时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可能会说出不止一个相关的知识,让你明白。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有些学生常把常用单词写错,为什么?这是缺乏写作训练。新词、新词和关键句子可以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重复书写。对于一些作文问题,它们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很难写。他们也应该开始写作,不应该是高尚的或者低贱的。

6.更多的练习:通过做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程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意图,明确的目的问题,注意总结,寻找规律,实例,加强考试技巧。做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有意识地。我们反对让“工作簿”,但是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而不是质量。实践和研究不足,及时反馈修正,为了牢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篇3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5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复习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复习成效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发挥效果。在复习阶段强化技巧方法研究,可以实现授人以渔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如何提升复习教学成效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切实抓牢“课堂效率提升”这一重要阵地

在高中语文复习教学中,课堂始终是主阵地,千变万变不能离开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发挥课堂复习教学的成效,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辅导,首先要求学生突出重点,将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要点摘记下来,勤动手发挥课堂笔记的作用。好脑袋不如勤笔头,每过一段时间都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其次,笔者在复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也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下一些掌握不够牢固或是存在疑惑的地方,在复习的最后环节鼓励学生讲出来,经过讨论研究能够实现拾遗补缺的效果。另外在复习教学中,学生之间还要发挥相互帮助的作用,通过讨论辨析等手段完善学习成果,提高复习的全面性、深入性,这对于提升语文复习教学成效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切实推进“教学模式创新”这一重要措施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方式呈现简单化的趋势,以知识点灌输和机械重复练习为主要模式,学生不仅学得费时费力,而且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设置学生提问、质疑和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来思考,由此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互动效果。另一方面还大胆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一些系统化、条理化的复习内容,安排学生走上讲台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是教学中非常少见的模式,笔者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在课前对担任教学任务的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保证他们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非常扎实,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更加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理解能力,同时渗透进自己的学习技巧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讨论研究。这一方法对于增强教学实际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整个复习教学活动也充满了趣味性。

三、切实改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重要理念

语文复习教学要强化学生学习方式点拨,通过更加科学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首先,笔者鼓励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学习,相互提问,共同分析研究,同时还鼓励学生以寝室、座位等便利条件为基础,组成相互帮助学习的对子,抽背语文知识点,共同分析学习难题等等,将个人枯燥的学习转变为集体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程度。其次,笔者要求学生将点滴时间都充分运用起来,平时将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抽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以此促进学生语文复习成效的提升。

四、切实发挥“情感因素促进”这一重要作用

高中生学习紧张,压力大,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学习将会举步维艰,尤其在相对枯燥的复习环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受到快乐。首先,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有哪些知识点尚未掌握,然后及时进行点拨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技巧方面的不足,拾遗补缺夯实基础,这是语文复习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其次,笔者还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结对,在班级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复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篇5

二、教学内容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重要篇目的教学。

2、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3、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要点的回顾与整理。

4、第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归纳。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的障碍。

5、第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6、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研读考纲,回归课本,看纠错本,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准备作文,做真题,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三、教学设想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结合高考,把五六册的课文划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大块,将它们的教学目标与高考的对应点结合起来,分别确定为:现代文(主要包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小说和第六册的说明文)-----在巩固快速阅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意的习惯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和深层次分析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文言文------以第五、六册的课文为纲,归纳、整理1-4册的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强调以新带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诗歌------根据第五、六册诗歌的体裁、题材特点,把握其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2、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3、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4、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单周为作文指导,训练题(即小作文)由各语文老师自定;双周训练题原则上应统一。

作文训练暂分点如下:

高考作文全程训练

a、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技巧训练

1、审题 2、立意 3、选材4、构思 5、行文 6、拟题 7、修改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 2、议论性文章写作

b、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丰富)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

进行排比句、转折句、比喻句、对偶句、是字句、因果句等文采训练。

(二)创造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突破(训练目标:有创新)

2、善于出新(训练目标:有创新)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阶段:教材疏理:(9。3——9。24)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五、六册教材

1

7

9.3——9。10

一、二册教材

1

7

9.11——9。17

三、四册教材

1

7

第二阶段:第一轮复习(9。25——3。7)

内容

周数

课时

日期

古诗鉴赏

2.5

17

9.25——10。14

文言文阅读

3.5

25

10.13——11。12

现代文阅读

6

42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7

49

12.28——3。8

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

1

7

3.9——3。16

第三阶段:第二轮复习:明确重、难点,把握内部联系(3。17——5。15)。

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查缺补漏(5。16——5。31)。

七、教师具体要求:

1、备课

(1)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发挥资源优势,避免内耗,力求高质高效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2)充分利用早自习,抓紧抓好古诗文背诵和默写。

(3)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两周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复习资料,注重课后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回复。严肃课堂纪律,优化课堂教学秩序。

3、听课。

同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老教师先上。尽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4、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4)对艺术体育类学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5)关于培优补困。鼓励语文“跛脚生”和“希望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关注他们的进步,适时适当进行辅导。具体办法是: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5、作业与考试

篇6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文化背景、语言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均各不相同,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高中生在情感方面、身心方面以及认知方面等方面发生失衡,导致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男生通常擅于抽象思维,而女生擅于形象思维,因此女生在语文科目上的表现较为优异。其次,喜欢阅读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而记忆能力好的学生比较擅长做笔记,因此语文功底扎实。另外,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对于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性,授课教师应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中进行差异性教学的方法

1.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并进行有效处理属于高中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拓展视野以外,还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需求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尊重文本,对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进行筛选整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成包含有多个部分,如语言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诗词鉴赏、课后练习等,因而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以学生学习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制度。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爱好、需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诉求,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另外,教师可对高中语文的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等进行优化,在方便教学之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差异性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设置。授课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设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下限,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同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问题,尽可能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满足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另外,在语文课堂练习上,授课教师还可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以及跟踪阅读等多种题型,从而在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之余,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高中生均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除了要进行一些类似讨论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外,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比重进行适当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期间,尽可能采取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以分层方式推进教学。

篇7

1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

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作者、作品中心论的消解,强调读者的放性及感受,通过研究读者、阅读过程、反应、接受、交流等方面,重新调整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及意义,建立读者反应批评范式。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表现出来。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分别体现在以下四方面:“期待视野”理论、“召唤结构”理论、“反思性问答逻辑”理论和“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理论。

2接受美学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2. 1功利主义思想阻碍文本与读者的对话

在高中语文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们发现,在高考的强压下,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使语文教学偏离了其学科的初衷。正是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阻碍了文本与读者的对话过程。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对话是围绕文本的内容展开的。如果师生面对文本,只关注那些可能被考的内容,阅读教学就变成了揣摩命题者意图的教学,对话的视野就受到了限制,于是,阅读教学就弥漫了功利色彩。

功利主义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首先表现在一部分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在学校中,一部分学校领导,包括其他学科的老师大都认为语文学科是一个耗时费力,不容易出成绩的学科。尤其在高三阶段,很多学校出现了语文学科给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让路的情况。在课程时间分配上,很多学校把语文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是学生精神困顿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效果自然会低效。其次表现在语文教师本身的教学实际中。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近些年来,高考阅读理解考的是课外阅读,这样一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外阅读的拓展,而忽视了课内阅读,从学生的语文书中的笔记、随笔等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内的阅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外的“题海”之中,高考一本通等书、卷子一大堆,对于阅读的成果大多是抄上去的“参考答案”。许多学生说,答案抄多了才发现原来就是那几句话。在高考压力下,许多教师、学生忘记了阅读的真正目的,不自觉地以“这个知识点考不考”为标尺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学生越学越厌恶,因为这不是学生作为读者的内心需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尽管高中学生学了语文十余载,但明显发现高中生的知识面较窄,阅读量

较少,知识积累不够,写文章感觉词汇贫乏,甚至有的学生的识字量都不达标,作文中错别字很多,病句很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阅读,不喜欢写作。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沉闷、机械,缺乏智慧,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生命底色。如何实现理念与实际的双赢,分数与能力的双赢,是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矛盾的关键。

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课内知识,还要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求更全面的阅读。高中语文阅读课外拓展尤为重要,因为书本上的文章只是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累文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来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但贪多而不求精导致阅读的肤浅,像蜻挺点水一般,过两天全然忘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列出一大堆相似文体、相似主体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明显的功利主义给学生以阅读是为了考试用,考试考这个考点的感觉,大大削弱了阅读的本意。阅读是一个逐步积累、融会贯通的过程,这样急功近利无形中会降低阅读效果。

2. 2忽视学生的期待视野,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精彩”,学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期待视野,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展想象的翅膀,无边无际的遨游,没有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思想感情等条条框框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情感、经历重新构建文本的意义,处于自由阅读状态下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体验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一旦从自由阅读进行到师生参与的阅读教学,学生作为读者及主体地位常常无形中被忽视甚至剥夺,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教学计划走,即使在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很多情况下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参与,被动地感知,更甚者,以至于使语文课不知不觉中成了教师的演讲课或表演课。“花多少年时间,多少课时,花样不少,左分析、右分析,做大作文,小作文,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等,结果要写写不上来,要说说不上来,不是人人如此,但有相当比例。” 张志公先生面对语文教学感慨道,现在的语文课堂也不发此种状况。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需要,就会产生师生的共鸣,这样教学就会有更高的效度。

2. 3忽视文本“召唤结构”,出现“假对话教学”现象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评价也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出现虚假对话。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有时从文本内容的某一点出发,进行拓展与延伸,却始终徘徊在文本的语言之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把应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几个小问题,逐一向学生提问,阅读教学就是在一问一答中将课文的重点、难点逐一解决,较难的问题问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较容易的问题问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一节课从导语到作业布置都按教师预先安排的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要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翻转是有一种敢叫传统换新天的勇气。从孔子开讲之始,二千多年的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至今似乎定格在课程——讲授——作业——考试这种仿佛工厂生产流水作业的态势之下,万变不离其宗。如今,翻转来袭,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日渐涌入人们的视野。于是,笔者尝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本文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引进微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意义及价值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1]。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这一变革,有它的意义价值。首先,教师是翻转学习的设计者,通过微课能够对学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学生是翻转学习的主导者,通过自测评估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然后,家长是翻转学习的督促者与陪伴者,通过微课家长可以加入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督促陪伴孩子学习。

二、微课是实施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关键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课微效高”的微课精选重难点突出的与教材同步的基本知识点,配以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电影,教师讲解词,微课关注学生学法,优质微课形成知识链条,让学生学习流程重新建构,更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课微效高,使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学习效率增大,正是有了微课视频,高中语文课堂才得以真正实现翻转。

三、高中语文微课在《鸿门宴》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必修1《鸿门宴》为例,谈谈在Moodle平台下怎样应用微课的。

(一)课前,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学习《鸿门宴》之前,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以《鸿门宴》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指引”板块的学习任务单指引,观看“学习资源”的微课,读懂全文音准,知晓司马迁与《史记》的介绍、写作背景、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鸿门宴座次表、名家对《鸿门宴》的解读等资料。

(二)课堂,微课帮助学生解决文本中的难点文言知识。鉴于《鸿门宴》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较长的文言文,为此,笔者针对文言文的知识点方面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系列微课。文言文的知识点方面制作了特殊句式如固定结构、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微课;制作了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微课;制作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的直译和意译等微课。每一个微课至少包含例题分析和规律总结两个要素,如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微课内容有:首先让学生写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夜”、“日夜望将军至”的“日夜”、“吾得兄事之”的“兄”、“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等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这属于哪一类的词类活用,最后找出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是:“名+动”,当名词不作动词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状语。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选择的观看微课,解决自己的疑惑。当然,如果观看微课之后,依然不明白,学生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和老师就能以“再回复”的形式帮助解答。

(三)课堂,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答错题目的原因。为了检查学习成效,笔者针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点设置了15道选择题,并将每题的分析都录制了微课,学生在Moodle平台检测完后,平台会自动显示对与错,也会显示正确的答案,倘若看了答案还不明白,就可以点击相应的微课看详细的分析,便于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课后,微课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学习内容。学生只要下载了微课,这个学习资源就能够永久保存,其具有的重复性有利于学生的再次学习。

五、结语与反思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的优势。首先微课视频的群体容量没有限制,教师可呈现数倍于40分钟课堂内容的资源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观看,就能够将个性化学习进行到底。同时,引进微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借助Moodle平台的讨论功能,学生就可以对不懂得地方进行质疑,通过不停的发现、质疑和探究,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另外,微课视频所具有的灵活性,能让学生较为自由的支配学习时间,。正如黎加厚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學方式的变革》中提到:“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东西,用数字化的手段把他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3]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存在的问题。语文老师毕竟不是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学校的硬件配置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微课的需要。无论是使用电子产品下载,还是在线观看,上网时间均需延长,家长们不一定全力支持。把微课引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当然,让学生有准备的(带着问题、带着课前观看微课的笔记)进入课堂,对老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个考验。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微课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这何尝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良好契机呢?所以,只要能够结合校情、师情、生情,积极研究和探索,相信可以让微课以最佳的姿态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全面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至“我要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惠萍.教育心理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2011:301-302.

篇9

(一)优化语文学习目标管理

长期目标管理

学习语文的长期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终生发展相关。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基本要求。当然,学习语文的长期目标也可以是开发智力和挖掘潜能。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长期目标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进学生的精神追求。

中期目标管理

中期目标通常是指在未来3到5年内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一环。例如,高中3年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必须为此全力以赴。

短期目标管理

短期目标,可以设定在未来的1个学期或1个学年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实现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才能保证顺利实现中期目标。例如,清华大学的高考成绩在我省平均要求636分,那么你的短期目标就是保证每学年的平均成绩都不低于636分。

最近目标管理

如果你不做完今天的课后作业,你就不能保证这学年的平均成绩达到636分。最近目标就是指那些能引导你实现短期目标的那些目标。这就是“各个击破”原则的精髓所在。

设定目标最忌的是拖延时间。如果你把每个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直到任务表上所列出的每个目标都能在30分钟或1小时内完成,这样你就已经找到对付拖延时间的好办法了。

(二)优化语文学习时间管理

很多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学习语文。有的坐半天什么都没学进去,有的整天在学,成绩却不见提高。他们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方法----ABC分类法【2】

1.将语文知识按轻重缓急分为:A(最重要)、B(次重要)、C(一般重要)三类;

2.按优先原则安排语文知识学习顺序,粗略估计各项工作时间和占用百分比;

3.记录实际耗用的学习时间;

4.每天进行计划时间安排与耗用时间对比,分析时间运用效率;

5.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更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选择最佳的学习时间学习语文

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期,有四个学习学习的高效期。

第一个学习高效期:早上起床后,此时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生字生词、必背课文、诗词等。此时适宜大声念,会有利于记忆。

第二个学习高效期:上午8点至10点,人的精力充沛,大脑易兴奋,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此时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来做理解型的阅读题。

第三个学习高效期:下午6点至8点,也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当天学过的语文知识,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第四个学习高效期:入睡前一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长篇背诵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试试下面的建议,改变语文学习状态

1.每天一节语文课,要用双倍的时间来复习、思考、总结。 同学们习惯于制定计划,但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却忽略了思考、总结的重要性、必要性。在课堂上,学生个体对一节课所讲的语文知东西只能有个了解,真正要达到熟练的掌握程度,花时间是唯一的法宝。

2.用精力最好的时间来解决难度最大的语文问题。 要有禁“欲”精神,太多的学生喜欢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学的科目上,喜欢避难就易。却不知,解决了困难的知识点或不懂的知识点才算得上真正的进步。因此,要建立起根据需要来学习的学习理念,而不是简单的根据兴趣来学习。真正的学习需要是难点知识或不懂的语文知识。

3.避免长时间的学习一门科目或同一类知识。拿语文来说,很多同学总喜欢长时间学习或训练同一种类型的题型。要懂得适当的转换。一般情况下,不要连续3个小时学习或训练同一种类型的题型,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劳逸结合是学好语文的又一大法宝。

(三)优化高中语文知识(阶段性基础知识、可持续发展素质知识)管理

分清语文知识类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根据知识的时效性特点,这里把高中所要求管理的语文知识分为阶段性基础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素质知识。

这里要讲的阶段性基础知识指的是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可分为语文积累和语文综合运用知识两部分。语文积累方面有八项基本考点。其中识记层面四个考点,一是拼音认读汉字,二是汉字的形音意,三是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四是准确默写新课标要求背诵的近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语文综合运用方面有三个考点,内容全部是从表达层面上进行要求,具体的形式分别是古诗词曲鉴赏、现代文阅读以及大小作文三个点上进行考查。

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知识则是为了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能够迅速适应高信息化、知识化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语文实践,建构起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知识。新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来介定这一层面的的知识。它不但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等。

那么,怎样管理好高中语文知识呢?首先,要加强阶段性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语文基础性知识,掌握必要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知识,多讲小技巧,在量(基础知识)的积累基础上为质(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的飞跃奠定基础。其次,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勤记笔记的习惯,专注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借鉴与吸收民族的文化的精髓;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采收人类优秀的文化养分。

篇10

多年来我一直在跟踪研究普通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状态,发现每个班只有少数学生语文成绩比较优异,而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则感觉比较迷茫,成绩一直在及格水平徘徊,渐渐的,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也不太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举办过一次知识抢答赛,没想到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赛前两个星期我向学生宣布了举办知识抢答赛的决定,让学生们认真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找资料、做笔记、相互探讨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在赛前积极准备,所以他们在抢答赛上才会有自信的表现和精彩。因此,笔者认为,类似这样的竞赛应该加以完善并进行推广,因为它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竞赛能提升语文课教学效果的原因探析

(1)竞赛具有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竞赛一般要角出名次或奖项,无论是否有奖励,好的名次或奖项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因为一旦获奖,首先它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在精神上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还有物质奖励,他们会更加高兴。因此,竞赛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它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学生主动端正学习态度,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为竞赛做准备,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竞赛是对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的一种调剂。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整天不是上课就是考试,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时不时地举办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就像炎热的夏天突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清醒,就像平静的死水被人丢进一颗石子而变得波光粼粼,能够给他们带去新鲜感。因此,竞赛能对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而且只要组织得当,效果会非常好。

(3)竞赛活动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解的问题,他们就会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会变得更加亲密,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感情深了、关系融洽了,大家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的配合就会更加默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有所改观。偶尔举办一些竞赛,以此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今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技巧。

(4)组织竞赛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举办竞赛对教师是一种考验,一方面,要设计好竞赛的形式、规模;另一方面,要设计好竞赛内容,不仅要保证试题表述正确,而且要确保它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以便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竞赛题目的设计和反复斟酌,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把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质量越高的学科竞赛,对组织者和评委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这会倒逼老师们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教学。

二、举办学科竞赛应注意的事项

(1)竞赛难度要适当。我们举办语文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竞赛帮助他们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角出名次和颁奖,因此竞赛的难度不宜过高,否则,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下降,学生也体会不到竞赛的成就感和乐趣,也就容易挫败他们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题型设计上要考虑全班学生的真实水平,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出题,避免出“偏题”“怪题”。最好是竞赛内容和竞赛答案要能比较容易地从教科书、参考书上查找得到,或是常识性的知识,否则,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当然也不宜太容易,如果太容易,参与者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参赛的兴趣。

(2)竞赛过程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学生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强,一旦遭遇不公,他们很容易闹情绪,不仅对老师有意见,还可能同学之间产生情绪。果真如此,那举办这个竞赛真是得不偿失。“客观”要求我们给参赛者打分的时候要严格执行评分规则,切忌随意打分。“公正”即公平和正义,要求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在给分时要一视同仁,不能搞双重标准。产生争议时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按照事情本来的是非曲直来处理。例如,在抢答模式下很容易产生谁是第一个举手抢答的矛盾,这时候决不能草率地指定谁是第一个抢答者,为慎重起见,我们可以通过看监控视频来认定,或者通过多请几位监督员来避免矛盾。总之要尽可能地尊重事实,不能草率从事。

(3)竞赛要有较大面积的奖励。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竞赛,需要设置更多的奖励名额,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奖励分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并把名次进行公布,这些获胜者在大家的掌声和注目中有一种自豪感,这是一种精神奖励。而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加有吸引力。物质奖励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多贵重,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或是一本经典文学名著都可以让他们感到高兴。

(4)竞赛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所谓综合,就是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相关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综合,有助于学生们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知识综合得不够,但这一问题可以借助举办学科竞赛加以解决。在竞赛中除了适当考查学生对有关识记内容的背诵效果,可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反思和总结。每一次竞赛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对竞赛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也要批评,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从竞赛中获得进步。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改进的办法。这其实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途径。通过这样的认真总结,下一次的竞赛活动将会更加成功。

竞赛是一种乐趣。通过一次次的竞赛活动,学生会慢慢形成热爱学习、快乐学习的可喜劲头。有了这样的态度,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经常举办一些学科竞赛,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建良,胡春霞,张爽爽.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