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3 09:11: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学工作方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及益气活血通络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7.44 g·kg-1·d-1)、中剂量组(3.72 g·kg-1·d-1)、低剂量组(1.86 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8 w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具有相关性,益气活血通络方药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no、血浆et,从而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关键词】 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中药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其微血管病变发生,而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作为一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是协调血管张力的关键〔1〕。前期研究表明,益气活血通络方药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调节血清胰岛素、c肽的分泌、降低坐骨神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2~5〕。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探究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旨在揭示该方药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药品
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益气活血通终方药由黄芪、桂枝、葛根、水蛭等药物组成。no硝酸还原酶法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91112),血浆t放免试剂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批号:091105)。
1.2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选用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20~240 g,由吉林大学实验中心提供。适应性喂养1 w,禁食12 h后,按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用ph4.5 0.1 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稀释),72 h后由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凡血糖>16.7 mmol/l者纳入实验。其余达不到标准者剔除。将入选的模型动物随机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以体重、年龄、血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
1.3 给药方法
中药组分别给予7.44、3.72、1.86 g·kg-1·d-1灌胃;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灌服相应容量的蒸馏水。给药8 w。
1.4 指标检测
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肝素抗凝,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fasco3010检测(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取血1.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置-20℃冰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取血2 ml,注入含10%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试管中,用力摇匀,4℃,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各组大鼠no、et含量比较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no含量降低、e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no、et含量有显著差异(均p<0.05)。见表2。表1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表2 各组大鼠no、et含量的变化
3 讨 论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个方面。血细胞的变化为红细胞比积增加、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等。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糖基化,携氧能力下降,内皮细胞缺氧损伤,et生成增加,no生成降低,引起微血管持久收缩、痉挛,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狭窄,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et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而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益气活血通络法方由黄芪、桂枝、元胡、水蛭、地龙、生地组成。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化瘀的功用。高血黏度导致低灌流状态以及内皮功能损伤,从而导致循环障碍使血管并发症发生,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预后有深远的影响〔6〕。以往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增加周围神经的供血和营养、抑制坐骨神经的纤维脱髓鞘和轴索萎缩、提高传导速度〔7〕、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液表观黏度、降低血浆黏度,使各级血管的血液流变性普遍趋于正常〔8〕。
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no、et的含量均发生改变;益气活血通络方药能改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可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卫重娟,程 焱.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医学综述,2009;15(16):247881.
2 张文风,苏 鑫,赵书锋.益气活血通络法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6):734.
3 张文风.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c肽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5):989.
4 张文风,苏 鑫,粟 栗.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ages的表达及益气活血通络方的干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3:568.
5 张文风,朴今哲,苏 鑫,等.从血液流变学和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3940.
主干学科:应用统计学。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等。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化应用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就是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统计学专业:
1、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统计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从而为后面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统计学专业不是仅仅像其表面的文字表示,只是统计数字,而是包含了调查、收集、分析、预测等。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31-03
一、引言
“生物统计学”是把数学的语言引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将所研究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学研究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应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对生物学试验进行合理设计,对数据资料进行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1]。目前,从数量角度研究生命科学现象已经为大多数生物学研究者所认知,“生物统计学”为生物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生物学专业普遍加强了“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习试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
1.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生物统计学”是在研究生物现象的过程中,与数学的发展相伴随逐渐发展而来的。它把生命科学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以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1],这其中就必然会涉及到排列、组合、积分、导数等数学知识。例如,大数定律是用样本统计数推断估计总体参数的基础,需要掌握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在推导直线回归方程时,回归系数和回归截距的计算,是建立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需要用到导数的计算;正态分布中变量的概率计算,需要了解积分的性质[1]。尽管在“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但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仍相对薄弱,由此对学习该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加上很多学生没有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内涵,主观上认为该门课程就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进而导致厌学情绪。
2.概念术语多。“生物统计学”不同于生物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概念术语,并且这些概念术语常成对出现[1]。例如,总体和样本、变量与常数、参数与统计数、效应与互作、准确性与精确性、频率与概率、标准差与标准误、因素与水平、相关与回归、双尾检验与单尾检验、弃真错误与纳伪错误、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等。如果不理解这些概念术语的含义,生搬硬套,在应用时就会出错,得出错误的结果。
3.计算公式多。“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生命科学研究中数据资料数量上的变化,进而做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大量的计算公式[1,2]。如反映变异性的指标有标准差和标准误,二者的含义不同,计算公式也不同。在正态分布中,为了计算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取值概率,通常要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学习了变量标准化公式之后,接下来在应用时还需要用到平均数的标准化、平均数差数的标准化、频率的标准化、频率差数的标准化、成对数据差数平均数的标准化等公式。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需要掌握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回归截距等计算公式。尽管目前有很多统计软件可以直接对一些统计量进行计算,但学生们必须掌握和理解相关统计量计算的原理和具体内涵才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统计软件。
4.课程内容连贯性较强。“生物统计学”的课程内容是承上启下、前后连贯的[1,2]。例如,概率分布是学习统计推断的基础,平均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是相互联系的,单因素数据资料方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对多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某一章节的内容,很可能导致后面的许多内容听不懂、难理解,陷入越听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
三、教学内容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现状,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调整后,“生物统计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周学时为2,共36学时。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与本学期同时学习的还有“生物化学”。为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对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我们按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1]。在课堂讲授时,我们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原理与生命科学的前沿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例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统计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专业都是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学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原则也可以指导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在课堂授课时一般不过多讨论数学原理,而主要偏重于统计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对涉及到的数理统计知识多是“拿来主义”,对于一些公式,通常只进行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上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推算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章节内容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比如讲授方差分析一章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为例,重点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分析步骤,对于二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则启发学生根据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多因素数据资料的方差分析则只介绍基本原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相融。
问题导入法。在课堂讲授时,我们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4],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方差分析一章讲述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为例[1],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多组平均数之间的比较。有的学生会提出,可以采用之前学习过的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多组数据进行两两的比较,而这又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引导启发学生将所有的数据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其变异来源剖分成处理引发的变异(组间变异)和试验误差引发的变异(组内变异),并利用反映变异特性的方差这一统计量来表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大小,进而采用检验对其二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由此和学生共同推导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其相应的公式也有着许多形式上的共同点,这就为我们进行对比法讲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例如标准差与标准误、直线回归系数与直线相关系数、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检验及检验等[1]。对比法讲授,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公式,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演绎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公式是前后联系的,存在公式的变形,运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内涵。例如变量的标准化公式,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u=■)是核心,在理解这个公式含义的基础上,对于各统计数(平均数、平均数差数、频率、频率差数、成对数据差数等)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自然也就推导出来了,从而避免了对这些公式的死记硬背。
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体媒体课件集文字、公式编辑、图形、色彩、动画于一体,既可以插入图片和例证,也可以实现公式推导的逐步展现,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省去了板书所占的时间,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同时,传统的板书不能完全放弃,在讲授过程中,适时穿插板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已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注重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了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学会常用统计学软件的使用。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在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实验室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教师在主控机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察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之后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操作,然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课作业。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使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分析知识,而且利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也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数据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在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学生们也深刻意识到,尽管统计学软件功能强大,但必须对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软件,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4.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以教材为中心,我们编写了与科学出版社《生物统计学》(第四版)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对每一章的内容都配套了目的要求、内容提要、难点评析、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测验[5],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扩充。同时,“生物统计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校级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每章均示出了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自学或复习掌握;同时,网络课程中丰富生动的图表资料及实例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考核采用笔试和实验相结合。“生物统计学”的考核成绩由期终闭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和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两部分组成。其中,闭卷考试内容偏重实用性、基础性,避开需死记硬背、理论性强而无实际用途的题目和偏题怪题,并且尽量减少需要进行计算的工作量,目的是考核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实验课则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摆脱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单纯应试模式,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小结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统计学观念,掌握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设计试验,正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统计学推理思维能力,并能用专业知识对推断结果加以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恩盈,宋希云.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1,(8):131-133.
[3]石培春,龚江,李春艳.“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探索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3-10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改革
Key words: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03-03
0 引言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院校逐渐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1]。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为“中间型”人才。这类人才既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既有较强的岗位竞争力,又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力。
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其就业与企业需求的变化密切关联。然而,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该专业依旧以理论课程体系的讲授为主,理论过多,实践实训教学过少,这将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轨,毕业生适时的实践实训体验不足,应用与创新能力掣肘。破除该窘境,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成为职业化过程中必然的有效的选择。那么,进行适需适时的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统计学学专业,剖析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基本结构,从企业利益、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角度分析广东白云学院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实施过程遇到的难点与不足,从而提出统计学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为统计学专业,甚至是经管类其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基本构成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资源、教学师资及教学场所的不同,统计数学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子部分[2]: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及企业课程,表1为统计学专业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基本构成。
1.1 学校课程建设 这类课程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由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其教学活动及教学场所则在校内进行,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得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承担着对学生理论体系,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建构。这类课程是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学生增强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基础。从岗位到岗位群的角度来看,这些课程在岗位竞争力上与统计学专业有着较强的关联度。因此,在市场导向中,这类课程在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及课程实施过程也需要进行重新整合与设置。
1.2 校企共建课程建设 这类课程体现了统计学专业的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从表1的课程列表来看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专业课程,即统计学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方向及模块分类情形下,能够进行校企合作,具有实践部分体现的课程,比如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等课程;另一部分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比如有经济统计学方向,则开设国民经济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等课程,金融统计方向则开设金融时间序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等课程。
对于校企共建课程而言,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很难独立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只有以企业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进行该类课程的建设,保证校企合作的效果,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
1.3 企业课程 本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率先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大四进行两个学期的企业实习。第一学期为专业实习,第二学期为毕业实习。对于统计学专业而言,学生通过相关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学习对市场统计业务及数据分析项目有了初步认识,在初次就业中具备了企业、政府等所需要的常见统计方法,熟悉了基本的统计工作流程与操作技能,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学校在第六学期开设了仿真模拟实训教学,为期6个星期,让学生进行连续时长的集中实训,了解岗位的基本职责与岗位技能。大四到企业之后,则完全由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考评,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上进行工学体验。学校教师则担任专业导师,进行衔接工作--及时解答学生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序化整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的难点与不足
广东白云学院统计学专业按照技术及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开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部分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方,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企业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企业数据、企业项目、统计实操等服务,相应地,企业希望能够获得对等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实施已经下放到各二级学院。广东白云学院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基本情形表现为: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希望校方能够为非数据类型的公司提供一些数据或统计业务上的处理方法与结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数据分析公司,它们更多地希望校方能够将本校的一些数据项目给他们进行处理,或者希望能够购买他们的服务产品,比如数据平台、数字服务、数据培训等。这样一些企业在合作上缺乏互惠互利的合作基础,导致对合作积极性不高。此外,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太愿意接纳实习生及管理实习生难度过大。《Team》杂志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超过70%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3]。因此,由于企业与学校间直接利益兼容的缺乏,可能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部分课程在完成校企合作共建过程中,还是以校方为主导,无法真正将企业需求落到实处。换而言之,此时,统计方向部分课程在统计模型或统计方法上只能按照传统的使用设计好的实验数据作为实践项目,导致校企合作课程成效偏低,学生无法体验真实复杂的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应用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及时的训练。
2.2 合适的企业师资缺乏 企业拥有具备丰富职业及岗位技能的员工,熟悉相关的业务流程及操作,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企业员工很大部分未从事过教学工作,当被聘为合作的企业导师时,往往不善于或没有更多精力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引导与训练。统计学专业课程,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最后的应用各个环节,既包含了数据、统计专业知识及计算机软件操作等多重知识系统,又蕴藏着对数据处理的经验与技巧。在实践过程中,部分企业导师可能只会讲授计算机实现及结果解读;有的虽然讲解了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也进行了实际操作,但是往往讲解词不达意,或解释模糊,致使学生不明所以。企业导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没被发挥,则大大降低了校企合作中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效。
2.3 课程建设的范围有限 由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将其分为三部分。对于校企合作课程,教师们自然会主动寻求校企合作,而学科及专业基础课(校内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本身就存在难度,因而被忽略的是该类课程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另一方面,由于适合统计学专业的合作企业数量及投入共建课程的经费限制,加上统计学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也很难进行所有课程的校企共建。
2.4 课程建设定位不明确 校企合作中,部分共建课程过于简单化,演变为了企业为主导的培训课,教师的工作仅负责学生学习的跟踪及考核;部分课程则在企业导师参与课程大纲与计划的编写环节,由于企业导师的企业性质,课程则部分或全部由在校教师完成。这些均是课程分工不明确,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带来的弊端。
2.5 课程建设的理念理解不到位 众多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企业的情景、案例或是项目。而实际上,校企合作的理念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实现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4]。在课程建设中,若过于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企业需求,急于完成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表面工作,忽视人的素质发展,最终将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2.6 共建课程实施存在冲突 一方面,由于本校要求在三年集中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及专业平台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并在大三期末完成为期一个半月的校内集中实践。课程实践安排紧凑,同时还要兼顾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及均衡教学的特点,这必然导致共建课程相冲突。统计学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专业课程都安排在了第六个学期,包括非参数统计、随机过程、市场经济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等扎堆呈现。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课时总体有限,其课程在实践环节中必然相互冲突。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分配无法充分考虑或兼顾到企业的产生经验规律及企业导师的活动实际情况。企业导师在承担某课程教学内容过程中可能与其他企业导师或者教师在时间上产生一定的冲突。
3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策略
3.1 细优化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管理方案 目前,本校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由各个院系负责安排与实施,教务处仅进行审核与批准。由于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导师进行独立单元的课程设置,必然导致与学校通识课、公共课存在冲突。应该由教务处部门依据“实践优先”原则,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协调。此外,由教务处、校企合作办等部门对校企合作制定课程实施管理细则,进行教学管理及共建课程考核,促进校企双方导师规范教学,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收获,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2 固化师资双向培养策略 目前,校方在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推行青年教师暑期进行企业实践教学与驻点,鼓励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轮岗,学习并承担一定的企业任务,深入企业前线,了解企业与市场发展,直面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结构,检验教学效果,提高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应加大对青年教师下企业的鼓励,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此外,进一步强化企业导师岗前培训机制。对承担实践教学过程的企业导师岗前培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一定的指导技巧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以期形成良好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
3.3 充分考虑企业利益 对于院校方,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的利益点,充分考虑并尊重企业在校企合作课程实践体系改革与建设中的付出,支付相应的合理的报酬,这也是建立校企双方长效发展的基础。此外,在进行校企课程共建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利用到企业资源或是涉及到商业机密等,应针对课程建设权益、商业机密保护等进行更加有效的合同保护及制度保证,增强校企合作互信,使实践教学集中体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适时变化,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的质量。
3.4 充分考虑企业主导地位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中要求课程以企业为主导,充分考虑到企业及市场的需求,由企业提出课程建设的要求及思路,学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在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中进行实现。由此以来,达到了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及操作应用能力,同时,还提高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3.5 多元化设计,更加合理安排共建课程 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其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根据学校整体课程设置及各企业导师的企业时间安排,设计不同形式的合作形式。主要表现为企业导师共同组织教学形式、分别承担教学任务形式、校内教师企业教学形式等。设计多元化课程形式不仅避免了时间上的冲突,又能根据课程特征、企业导师特征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此外,通过提前设计不同形式的共建课程,使得教师及企业导师在分工过程中变得明确,合作效率得到提高,充分将各个课程实践应用训练落到实处。
4 结语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职业化不可避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的管理方法及制度保障将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岗位竞争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叶文宪.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任务[J].江苏高教,2010(4):45-47.
[2]周菁.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4,35(4):85-88.
[3]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4-149.
[4]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4-85.
冠脉CT影像专业教学工作中,通过展开CBL教学模式以及TBL教学模式,均可提升学生CT影像专业知识储备能力,而为了解两种教学模式实践情况,此研究筛选120名因学习冠脉CT影像专业知识进入本校的学生,旨在评估其学习情况,选定适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提升教学工作效率,确保冠脉CT检查工作顺利展开。
一、信息及方法
1、学生信息
筛选120名因学习冠脉CT影像专业知识进入本校的学生,以不同教学措施为指标展开分组:60名A组中,33名(男):27名(女);21岁-26岁,均值(23.3±0.99)岁。60名B组中,32名(男):28名(女);20岁-26岁,均值(22.8±1.08)岁,给予两组学生基础信息展开比对,(P>0.05)。
2、方法
60名A组日常教学工作中展开CBL教学模式,从三个阶段展开教学工作:(1)第一阶段,给予学生综合测试,根据专业知识要点提出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展开专业知识的自学;(2)第二阶段:指导学生自行分组,于各组内分别布置专业题目,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明确讨论结果后,由组长陈述观点;(3)第三阶段:根据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知识点,并组织考核。
60名B组展开TBL教学模式,同样从三个阶段展开教学工作:(1)第一阶段,指导患者展开自学活动;(2)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并从两个环节展开:①给予学生发放选择题,共20道,由学生独立完成答题;②给予学生分组,每组内均发放试题20道,由小组成员商讨、共同完成试题,并且得到答案后,由组长发言,教师再展开精讲;(3)第三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病例,提取其病历资料后,制作为测试题,提前1周发放至各小组内,嘱咐学生充分查阅专业资料,详细分析影像特征,由组员进行商讨,并对疾病类型展开鉴别、诊断,得到明确答案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点评,并且公布病历资料观察思路以及正确答案,并且指导各组之间进行互评。
3、观察指标
(1)自评表。设计十个项目,以评估两种教学技术实践优势,得分越高,评估结果越好;(2)理论知识:采取百分制,得分大于/等于85分为优秀;得分介于75分与84分间为良好;得分介于60分与74分间为合格;得分不足59分为不合格;(3)影像报告:同样采取百分制,由学生自主完成病例报告工作,10份/人,10分/份。[1]
4、数据统计学
以SPSS20.0软件展开本次统计工作,成绩考核结果、学生自评结果均由“n/%”分析,于两组学生间展开横向对比,若有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P
二、结果
1、对两组学生实践不同教学模式后成绩考核情况
接受理论知识专项考核后,A组成绩优良率90.00%(54/60),B组91.67%(55/60);对影像报告的完成状况展开考核后,A组成绩优良率93.33%(56/60),B组88.33%(53/60)(P>0.05)。
A组教学重点表现于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自主培养兴趣的能力、充分应用学习时间的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疾病诊断/鉴别的能力拓展等方面,而B组重点则表现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合理把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语言表达技术以及资源应用技能等方面,因此其教学侧重点表现出差异,(P
三、讨论
王睿等强调[2],作为冠心病专业筛查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措施,冠脉CT实践价值往往会直接决定测定结果精准情况,而在教学工作中,冠脉CT教学强调从理论知识逐渐过渡至临床实践,因此表现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等方面的特征,而优化其教学手段则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学生大多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临床实践方面却处于缺乏状态,因此通过展开CBL教学模式以及TBL教学模式,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商讨,并由教师提供专业指导,除了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外,还能促使其自主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接受理论知识专项考核,并对影像报告的完成状况展开考核后,两组成绩优良率比较(P>0.05)。
芍纸萄模式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CBL教学模式强调以临床病例资料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材料,从专业知识直接过渡至临床实践,通过对疾病诊断、疾病辨别流程展开真实模拟,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难题的综合能力。[3]不仅如此,该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学生是以“医师”身份参与至学习中,除了可提升其积极性外,还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自主培养兴趣的能力、充分应用学习时间的能力、问题处理能力,通过肯定教师角色地位,即可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展开。与之相比,TBL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自主展开课前预习工作,通过课中展开小组讨论,使学习活动处于平等状态,除了能提升学生合理把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语言表达技术以及资源应用技能外,同时还能实现对其自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4]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内冠脉CT影像专业教学工作中,CBL教学模式以及TBL教学模式都有较高实践价值,但是两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侧重点却表现出差异,因此建议校内联合展开两种教学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俊杰,杜洛山,陈韵岱.冠状动脉CT成像在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教学初探[J].当代医学,2014(18)163-164.
[2] 王睿,陈鑫,徐明.冠状动脉CT成像在心外科医师中的教学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
[3] 马隽,王志强.CBL、TBL与PBL整合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1)1914-1915.
[4] 郭晓娟,王双坤,蒋涛等.TBL结合CBL模式在国际医学生影像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2015(8)72-75.
【作者简介】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战争如此,教学工作也如此。只有对教学对象的情况有及时、全面、深人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分制的不断推广,高校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新要求。从湖南商学院近几年招生情况看,生源已从本省向外省区扩展。例如,在我校2006级学生中,外省学生比重即已超过了本省学生。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差别较大,使得学生素质也有较明显差异。同时,由于我校从2006级新生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许多课程的学生班级都以临时组合的临班形式出现,与过去的固定班级上课情形已大有不同。这种背景下,教学对象的流动性、差异性、陌生性、临时组合性十分明显,即使是各二级学院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往往在开学初期一段时间内也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任课教师就更加如此,而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133229.CoM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从2007-2008-1学期开始,在本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发放教学对象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力图及时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备课和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以2007-2008-1学期为例,该学期笔者执教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对象分别是本院临班0512,0513两个班,均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0512班学生为38人,0513班为42人,合计8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0份,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67份,分别占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的83.8%,95.7%。
一、主要反馈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9大问题,其中有7个封闭式问句,2个开放式问句。从67份有效问卷反馈的主要信息统计如下:
二、对统计结果的简要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关决策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调查收集的信息尽管涉及面比较广泛,对教学工作的帮助作用也有区别,但应该说都是有价值的。同时,这些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日常的学生管理也具有积极作用。
(一)“学生个人特征信息”分析
1.从班级分布看,两个班的有效问卷数都占了全班总人数的80%以上,说明此次调查是一次全面调查,基本上反映了本课程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其调查反馈信息,对于搞好教学工作具有直接而重要的积极作用。
2.从性别分布看,两个班合计的男女生之比为343%:65.7%,女生人数几乎高出男生一倍,高达近2/3。一方面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中长期存在的女生大大高于男生的现象;另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般而言,女生比男生纪律性更强、学习更认真、更细心,性格安静,比较保守,但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交流讨论的踊跃性方面,逊色于男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注重活跃气氛,在现场教学和讨论过程中,必须更重视调动女生的积极性。
3.从高考科类分布看,两个班67名有效卷学生中,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之比为55.2%:44.8%,分别为37人和30人,文科考生多于理科考生,但相差并不大,基本是均匀分布。这种格局对于教学工作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主要是:文理科考生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各有其弱点,双方能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利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文理科考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二者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备课和课堂教学组织上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4.从地区分布看,67名有效卷学生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湖南本省学生与外省学生之比为44.8%:55.2%,本省学生不到一半,大部分是外省学生。在37名外省学生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别为13人、8人和16人,分别占外省学生总数的35.1%,21.6%和43.3%。这些信息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首先,学生来自东、中、西部十四个省区,分布面广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特点(例如:举例时应结合这些省区的情况,分组讨论、实地考察时,要把不同地区的同学混合编组,以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等等)。其次,一般而言,东、中、西部的教育水平是有差别的,整体上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因而学生整体素质也会存在同样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这一差别,并细心观察总结这种差别的表现及其程度。既要照顾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相对差一些的西部学生,又不能让中、东部学生“吃不饱”。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交流互动中从不同地区的学生那里得到许多有益的资讯和帮助,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5.从民族分布看,所统计的67名学生来自5个不同民族,其中,汉族学生,62人,占92.5%;其他还有壮族、土家族、蒙古族和满族,但人数较少,比重很低。这方面的信息虽对教学工作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认真研究他们与汉族学生的差别有哪些,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
(二)“学生追求的学习目标”分析
在“您对这门课程设定的学习目标”一问中,有33名学生选择“争取拿高分”,占统计学生数的49.3%,加上选择“认真学习为考研作准备”和“必须拿高分争取奖学金”的学生,合计有67.3%的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很有意义的积极因素,教师应该从中增强搞好教学的信心,这也是教师采取正面引导为主的教学策略的客观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选择“不作硬性规定”的学生有巧人,占统计学生人数的22.4%,比重仅次于选择“争取拿高分”的学生。这一信息说明,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人数不少,这部分人有较大弹性,要么可能往低要求看齐,成为消极因素,要么可能向高标准努力,成为积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尽可能把这部分学生往积极向上的方向拉,千万不能听之任之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他们推向消极的方向。
选择“认真学习为考研作准备”的学生7人,占统计学生总数的10.5%,这就意味着1/10的学生已经有了考研的打算,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争取使他们学得更扎实、更深人、更全面。因此,必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已经学过的经济与管理类主要课程”分析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看,学生已经学过的经济与管理类主要课程分别是:西方经济学(有97%的学生学过)、旅游学概论(有82.1%的学生学过)。这些信息使教师知道旅游经济学的先行课程实际上主要开设了哪些,从而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和讲授教学内容,使之与先行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尽量避免重复讲授已经学过的知识,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四)“学生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期望”分析
这是反映学生对未来旅游经济学学习过程及结果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的一种心理预期。从问卷反馈的信息看,按填写人数多少排列,学生最期望的是“能学以致用,充实自身实力”(26.9%),以下依次为“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学”(14.9%),“能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13.4%)“能增加旅游实际知识”(10.5%)、“能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9.0%)、“能提高经济分析能力”(7.5%)等。
上述信息至少可说明两点:
第一,追求学以致用,重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旅管专业学生最关注的学习目标。这是一种积极、正常的心理,符合社会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这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对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双师型”(即懂理论又懂实际应用)教师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许多学生把旅游经济学的学习与专业课学习和增强就业能力密切联系起来了,这也基本上是一种积极、合理的心理。因为旅游经济学不仅是旅管专业课的经济理论基础,而且包含了或涉及到不少旅游专业知识。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学生由于对旅游经济学缺乏了解,往往容易把这门课与专业课混淆起来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抽象程度比较高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并不是一门实用专业课,它主要反映旅游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与分析能力;它不能代替专业课。
(五)“学生对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分析
综合这些信息统计结果,至少说明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反映最多的是要求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为主。其次是要求多开展实践教学、多讲课外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这些都与前面反映的学生强调学以致用、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信息高度一致,因而也是积极合理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能否满足学生的上述要求,将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二,上述信息中也透露出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和矛盾心理。比如,要求“考试范围小,难度低,平时作业少”;又如,有一半以上学生主张采用课堂开卷考试形式,主张课堂闭卷形式的仅有20.9%,不到前者的一半;而愿意采用“个人写课程论文”和“小组写研究报告”的学生合计也只有43.3%。在笔者看来,既想平时少做作业、期末考试能轻松过关,又希望能学以致用,增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心理,明显是矛盾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靠平时艰辛努力才能培养出来,而不是期末临时“突击”出来的。而且,个人写课程论文和小组写研究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但这一点并未成为多数学生的共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减少乃至消除上述消极和矛盾心理,这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
三、结论与启示
从上述调查反馈信息及其统计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一)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来源全国化以及高校内部改革深人化的新形势下,过去习惯的一些教学管理方式与方法已经过时,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教学管理创新。针对某一课程教学对象进行专题问卷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65―02
药物是医生治病救人不可缺少的载体,是整个医疗系统能够运行的物质保障。没有了药物或药物无法发挥其功效,治病救人就无法实现。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是专家,在药物使用方面也相当纯熟,但若涉及到药物的药理性质、结构特点则往往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他们对药物的使用[1]。我院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需求,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以此来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2]。现对药师干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效果分析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药师干预制度的建立为分界点,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54例,女性246例,年龄在24~59岁之间,平均年龄38±10.1岁;非干预组患者500例,男性261例,女性239例,年龄在26~62岁之间,平均年龄19±9.9岁。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医院组建临床药师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并对临床各科室用药情况进行监督。
医院组织一线医生分批次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开设合理用药培训班,由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讲授常用药物的药理。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对全院医生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医院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每季度对所涉及的各临床科室进行评比。对于临床用药问题较严重的科室进行点名批评,必要时免除该科室相关人员的评奖评优,甚至采取一定的经济处罚。汇总临床中出现的用药问题并反馈给临床药师,由其统一解决。
1.3 实验方法
分别对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药费以及所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天数和药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 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后,临床处方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大为减少,远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短,医药费降低,出院时间提前。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干预后抗生素使用减少,疗程变短且费用降低。所有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我国《医疗机构药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临床部门的药学机构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工作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3]。目前临床常用处方药物种类繁多,应用合理能够治疗疾病,缓解病人痛苦;应用不合理轻则浪费药效,延长患者治疗周期,达不到应有效果,重则导致药物失效,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不合理使用还会增加致病菌耐药性,致使耐药菌株频发,甚至出现“超级细菌”,导致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4]。药物的构成非常复杂,药物的极性、PH、物理性状等多方面因素均可影响其疗效,而临床医生往往忽略这些,导致用药不合理,造成不良后果。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已成为药学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该项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5]。我院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并取得满意效果,得到了临床医生的一致赞同。
本研究调查显示: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明显减少。干预组中不合理用药有27例,仅占干预组总人数的5.4%,而非干预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多达76例,占15.2%。此外,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药费分别为14.3±3.7天和2943.81±872.63元,而非干预组为18.1±2.3天和5024.34±1011.24元,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上述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邹士宗. 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7): 74-75.
[2] 龚燕波. 药师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 中国药业, 2012, 21(4): 48.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1-02
0 引言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是一种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医学过程为背景,运用概率统计等基本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宏观观点、逻辑推理、定量运算及科研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院校中已成为各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本身就不够扎实,而统计方法完全是和数据打交道,数字多、符号多、公式多,比较抽象难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也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认识,觉得医学统计学和以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的落后、考核方式的不甚合理等等状况,都直接影响了医用统计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上机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熟悉统计软件的功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解决医学统计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问题,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我们学习和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的医药实际应用案例,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要求,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沟通。例如在“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章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医学知识掌握不多,我们就采用了既是学生比较了解而专业性又不是太强的案例“医患关系对重症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分为“医患关系良好组”与“医患关系紧张组”,比较两组间的住院死亡率。结果“医患关系良好组”25例,住院间死亡3例,死亡率13.6%,“医患关系紧张组”23例,住院间死亡9例,死亡率39.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医患关系紧张亦可增高重症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医师害怕被病人告而治疗方案趋向保守有关。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了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概念,也对医学生的医德以及人际关系培养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能比较顺利完成从统计学概念和方法到实际应用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变。
摘要: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本文旨在分析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提出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统计观念,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方法,提高科研和综合分析能力。
Abstract: Medical Statistics is the study of medical data. Medical Statistics guides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how to effectively access the data, analyze the data correctly to get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eaching situation of Medical Statistics,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uses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s assessment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Medical Statistic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develop the proper concept of Medical Statistics, grasp basic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1-02
0 引言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是一种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医学过程为背景,运用概率统计等基本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宏观观点、逻辑推理、定量运算及科研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院校中已成为各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本身就不够扎实,而统计方法完全是和数据打交道,数字多、符号多、公式多,比较抽象难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也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认识,觉得医学统计学和以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的落后、考核方式的不甚合理等等状况,都直接影响了医用统计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上机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熟悉统计软件的功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解决医学统计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问题,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我们学习和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的医药实际应用案例,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要求,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沟通。例如在“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章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医学知识掌握不多,我们就采用了既是学生比较了解而专业性又不是太强的案例“医患关系对重症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分为“医患关系良好组”与“医患关系紧张组”,比较两组间的住院死亡率。结果“医患关系良好组”25例,住院间死亡3例,死亡率13.6%,“医患关系紧张组”23例,住院间死亡9例,死亡率39.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医患关系紧张亦可增高重症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医师害怕被病人告而治疗方案趋向保守有关。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了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概念,也对医学生的医德以及人际关系培养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能比较顺利完成从统计学概念和方法到实际应用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变。
存入我的阅览室
2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 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4]王静,叶冬青,张承业.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6,5(01). 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4]王静,叶冬青,张承业.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6,5(01).
存入我的阅览室
2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 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4]王静,叶冬青,张承业.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6,5(01).
2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 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护理系2012级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2级1班85名护生为观察组,其中男生6人,女生79人;2012级3班93名护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4人,女生89人,每个实验小组3人~5人;护生年龄18岁~22岁,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任课教师和考核教师相同。
1.2教学及考核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在大学第二学年分两个学期讲授,理论课程共98学时,实验课程共100学时,两组护生两个学期学习的护理技能完全相同,每个学期分2次进行技能考核,考核时监考教师相同。每学期的第1次考核,两组均固定考核相同的项目。第2次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项技能考核法,即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使用频率指定考核项目,护生分组集中练习后,每人从考核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按单项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观察组不固定考核项目,通过精心设置不同的病案,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用临床模拟病例与情景角色扮演、小组团队合作的综合性考核法。①小组病例讨论:教师根据护生所学医学基础知识预先设计好临床模拟病例,考前30min各护生组长在监考教师处抽取一份病例,然后召集组员进行30min的病例讨论。②汇报讨论结果及评价:各组分别推荐或自荐1名护生进行5min的口头汇报,然后由监考教师评价,从提出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到护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判断问题的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汇报表达25分,这部分成绩小组内同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操作考核:组内所有护生从本组病例所包含的操作技能中任意抽取一项进行情景考核,由同组护生扮演护士和病人,监考教师进行评判,所得分数为个人单项成绩,该部分分值75分。每学期结束后,取两次成绩的总分为操作考核的总成绩。第1次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第2次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80%。在考核前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按教研室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分。
1.3问卷调查
考核后对观察组护生及观察组监考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发放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教师组发放问卷8份,收回有效问卷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
从以往反馈信息来看,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高分低能,理论好、能力差,这与实验教学质量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单项技能考核方法虽然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对护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每届护生学习护理技术都有类似的情况,学习热情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护生在考试中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动作。综合性考核中,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护生能切身体会护士和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护生较以往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由于设计的病例包含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需求,需要运用整体护理程序来解决“病人”的各类问题,尤其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和社会护理。当问题解决时,护生感到所学的知识能够发挥实际效应,在考试中加深了对操作技术项目的理解,同时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护理决策水平。两组护生的实验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性考核法的实施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
2.2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护理学基础》传统实验考核法的弊端有:①护生练习操作时,教师已备好实验用物,护生只按照教师示范的动作反复练习,只动手不动脑,不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培养护生实际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②考核前护生死记硬背教师的操作流程,考核时极力模仿教师的动作,束缚了护生的思维,严重制约了护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对《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让护生在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后,找出能用护理技术为病人解决的护理问题,然后各小组组织角色表演和操作练习,最后对用物准备、自身准备、人文关怀、操作程序、整体质量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此方法不但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而且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2.3促使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以往的实验考核方法不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不利于培养护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考试成绩中不能看出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综合性考核方法在小组病例讨论、教师评判后再进行技能考核,使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两组护生两个学期的操作考核总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2.94%的护生认为综合性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促使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2.4促进护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为护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单项技能考核法基本上是让护生机械地在模型上练习操作,护生与护生、护生与病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综合性考核法要求护生针对病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充分分析病案的基础上,由护生分别扮演护士与病人的角色,根据病案要求完成实验考核,充分体现了护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同时小组成员只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调查结果表明,91.76%的护生认为综合性考核法能强化操作记忆效果,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综合性考核法锻炼了护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护生的爱伤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缩短了护生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促进护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为护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