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15:4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内容特点,在教学时往往会因为课堂教学过于枯燥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的内容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吸收。当前的高中语文以课文为主,教师通过黑板和课文对学生进行教学,枯燥的古文教学在这种方式中无法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是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和掌握更多基础知识的有效渠道之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要求教师对传统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改革,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理解能力。
语文是一门对基础知识掌握要求较高的课程,学习语文要求学生一步一步的积累和掌握,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和作文的学习。在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较高。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外,还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足,学生的思维都是教师赋予的,学生阅读和作文中展现出来的情感都是教师告诉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情感感悟方面没有和阅读的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无法提高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效果。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近年来在教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个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将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网络、多媒体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枯燥的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化,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带领学生的思维一起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形成。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那个,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语文整体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一个吸收他人写作精华的有效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他人优秀的写作技巧,并通过阅读对自我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学生还可以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从而进行自我的提升等。
高中阅读学习包括古文阅读学习和现代文阅读学习。古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生涩的字句、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另类字词的含义和词性等。而现代文阅读则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学目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时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古文的阅读学习中,古文的内容是比较浅显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古文中所使用字的含义不了解,不能够做到字字对译,从而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等。如2013年广东高考的古文中“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这些字学生都是认识的,但由于在古文中,每一字往往代表的是一个词,而词性又会有所变化,从而造成了学生阅读的困难。如“苟”是“如果”的意思。“活”是“养活自己”的意思。字句的难度不高,但要求学生在学习时的专注和认真。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黑板和课本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古文教学中的应用将色彩丰富的图片、可爱的卡通,以及有趣的视频等与枯燥的课本结合了起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有趣的课件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视线,帮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气氛中,从而一步一步的学习和积累,掌握古文的阅读基础和技巧。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注重彰显与唤醒人的价值。而语文是一门注重培养人文精神的学科。所谓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与价值取向,其主要内涵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关于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高中生已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对高中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内涵、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情趣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过于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是却把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没有一点情趣。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的渗透,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一、教师应该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科学的人文的语文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勇于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不要只强调统一的答案,而要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些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将精力都运用到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上,用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讲解虚词、实词等,但却忽略了古文中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古文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因为它们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文的内容与价值,并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审视古文作品,评价古文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深刻理解语文的本质,树立科学的、人文的语文观,构建能够反映语文精神的基本价值体系。同时,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积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素质修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具有的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设语文人文课堂。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人文精神的核心不谋而合,都强调以人为本。在高中课堂渗透人文精神,首先要构建一个人文化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开展人文教育。那么如何构建人文化的环境呢?教师应该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的关系,融洽教师与学生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创设教学环境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课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宽容的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过失与错误等,教师应该包容谅解,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后,教师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觉调整学习心态,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仔细研究新教材,发扬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新教材相比于传统的教材有很大创新,人文性显著增强,教材不仅关怀人的存在与发展,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情感熏陶。如,必修课中设置的专题:“向青春举杯”“像山一样思考”,这些专题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们体验青春的激情与困惑;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家乡的山水,重温乡土情怀。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熏陶下,学生会走的更远,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触摸世家的真善美,感受人世的欢乐与凄凉。如,在《紫藤萝瀑布》,学生走进著名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感受紫藤萝花开的灿烂,感受到紫藤萝的坚韧,从而感受到生的美好与生命的永恒。在《我与地坛》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史铁生对人生的沉思,体验作者对世界独特的感悟方式。在《梦留天母吟留别》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大唐诗人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在《雨巷》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悠长、缠绵的眷恋,感受到诗人的凄清、哀怨、惆怅。高中生的人生经历有限,通过这些优美的篇章,学生们可以丰富自己人生情感,扩展自己的视野,敏锐的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四、开展课外活动,让人文精神走进生活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更大的语文课堂,许多人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教师应该扩大视野,不能将语文局限于课堂,或者局限于考试。语文本身就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文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让语文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们学会了观察、发现、体验语文知识,也提高了语文的应用能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音乐会,让学生们感受音乐,并书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与情感,并相互交流,并积极写影评,让大家选出最优秀的影评。或者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让学生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调查,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与爱。
五、创新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评价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就必须改变评价方式,不能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也不能将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每个学生的人生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以肯定与表扬为主,高中生自尊心较强,教师的褒扬与激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们体验到语文课的魅力。
结语:在语文课堂中坚持渗透人文精神,让人文情怀回归到语文课堂,让学生们热爱语文课堂,热爱生活,为他们的人生打上最亮丽的人文精神底色。让学生们学会尊重、爱、宽容与理解,同时充分张扬学生的个体精神,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一、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特点
(一)多
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古代作品的所占比例,古诗文共占据了全篇目的四成以上。通过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研究后可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水平,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古文作品,一方面培养高中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新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材,新教材中的内容淡化了工具性,着重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应用中国的语言文字;其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再次,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与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最后,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发展健康个性,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深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更加深奥,例如由王勃所创作的《滕王阁序》采用了大量的铺排渲染手法,在每个句子中都蕴藏不同的典故。再例如《庄子・逍遥游》中阐发了老庄的哲理。诸如此类的文章不胜枚举。
二、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难度即为转换古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关系,其中不仅包括古语同现代语之间的表述差异,而且包括古人与现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事实上,在面对数量众多的虚词与实词时,很多教育者只能够采用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是这个道理,当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势必会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在日后的文言文课程教学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制订知识积累计划,帮助他们将零散的古汉语材料系统化处理,建立“文言知识库”。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人的想法与写作意图,还可以让他们熟练掌握虚实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如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夫”字,如果是运用在文章开头处,那么其所起到的作用为平衡句子音节,让整个句子更加有层次;用在句中则具有代词作用,可将其理解为“那、那个、那些”。教育者要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
(二)要把握住中国汉语文化的变化规律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开始,其中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对于相对烦琐的文言文课程来说,教育者应当从相对简单的“词语”入手,当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逐一了解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句子和段落学习。
相较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都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较大的畏难情绪,教育者应当采用一些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全面了解到中国古汉语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规律。此外,为了解决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的难点问题,教育者还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优秀的文言文词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言文知识与内涵。
(三)要展现出中国汉语文化的全貌
文言文是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详细记录了我国历代的发展历程。高中语文教育者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百年前的语言文化,那么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赋予他们感悟文字的机会与能力。为此,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编写,需要尽可能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脉络,从而向学生展现出中国汉语文化的全部面貌。通过上文的介绍可知,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具备引领文化与熏陶思想的重要作用。此外,高中新教材中有关于文言文的注释与参考部分的内容变得更加详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言文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例如在《劝学》这篇文章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此句文言文将好马与劣马作为比喻,通过其行走路途的遥远教育人们锲而不舍的人生道理。高中生通过对此篇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马是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还可以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对文言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文言文”版块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文言文往往蕴涵丰富哲理,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考中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总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见文言文板块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相关的文言文章还呈现数量大、篇幅长、题材丰富的特点,这便给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考验。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注重文章诵读、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营造情感氛围这四个层面出发,简要探讨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加诵读
文言文向来以韵律著称,引导学生对其多加朗诵,可以呈现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相关的辞赋骈文诸如《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将进酒》等,适用于学生诵读。以《将进酒》为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李白悲愤抗争、自信狂放的情感虽已在字符中呈现,但想要使得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情感,还在于教师引导其进行正确诵读,通过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诗人内心的情感。
当然,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诵读”,并非真正的诵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真正意义的文言文诵读,还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之前,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为其设置任务。比如,学生在诵读文言文《陈情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作者所陈何“情”?为何要学陈情?陈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读硬背。
二、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拓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是教师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识的总结。
这类知识拓展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向学生推介《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相关书籍,使其对古文词句有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对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学常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加以介绍,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左迁”和“右迁”,前者表示官职降级,后者表示官职升迁;此外还有“拜”“除”“擢”“牵”等字,皆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对其加以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以减少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扮演着“翻译官”与“记录员”的角色。这种单向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相关语文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以自我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精彩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相关文章背后更是充斥着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加以介绍,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随即离去,阁中众人发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个字。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人说该填“水”字,有人道填‘独’字,却都觉得不够到位,于是当地都督遣人快马追上王勃,讨要该字,王勃的随从向来者说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写了”。当地都督果真携带千金,亲率一众文人前往,请王勃补全该字,王勃故作惊讶:“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众人诧异:“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道:“对,就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众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虽然戏剧,但对调动学生兴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空”字的妙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心智,鼓励其在文言文板块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辅资料和发达的网络技术,对相关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文章脉络进行自我学习和梳理,当然,在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必要的总结和点拨,针对文章的重难点词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进行剖析,解决学生疑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
二、引进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包括文言文、古诗词、散文、议论文,还包括写作及许多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等。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因此其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能够使学生拥有夯实的语言、文化、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许许多多优美特质的学科,对语文的熟练掌握就是传承这些优美品质的一种重要方式,要让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美文或者诗句的熏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美感。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方式,可让学生感受到关于高中阶段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研究程云芳(江西省玉山二中334700)来自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热情,以此提升语文各方面的能力,并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完成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拿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其包含的许多方面会使得学生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进综合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多面化的语文。如有些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是却喜欢领略古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古文这一个点来吸引学生,与此同时再像其展示语文其他方面的魅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就像是学校所开创的社团一样,让学生可以投其所好,通过不同的方面来了解语文的内在魅力并且燃起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进而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
1 现代文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现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三十七个单元中占了整整二十四个,而且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它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头戏”。以前,我在上现代文时,是以我讲析为主。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中,然后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尽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全。像这样上课,考试时,成绩也马马虎虎带得过,但要考出好成绩,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种教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扎扎实实地教好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又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为此,我对原先的教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现代文教学模式,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其基本步骤如下:
1.1 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课后,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当众讲话,一天一人,按学号依次转换。一名同学讲完后,其它同学评议,并给予相应的得分。这种训练形式的话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我要求学生高一时采用自我命题演讲。高二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出一道题目,然后把它集中放在办公室,轮到演讲的同学上一堂课一下课就来抽题,这样就可以有课间十分钟时间作准备。高三时则统一要求采用临时抽签即兴演讲方式。
1.2 教师设计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由教师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而且要符合课文文体特点;(2)题量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一般为三道题左右;(3)要求学生用“心”记忆,不能动笔。
例如《守财奴》(高语第三册)一课的题目设计是: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这几个生活片断分别用什么手法揭示了主要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教师设计题目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1.3 学生自读课文
这个步骤主要锻炼学生读、写相结合的能力。 自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1)时间必须控制在二十三分以内;(2)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答案在书上写出,以备查。
1.4 小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读课文结束以后,以小小组为单位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取长补短,求得正确。在讨论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1)时间限制。时间短了,学生讨论不完问题;时间长了,可能会冷场。一般一道题设计讨论时间为2分钟。 (2)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讨论时只能动嘴,不准动笔。 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1.5 自由抢答
在学生讨论之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与否,可提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为了鼓励学生举手答题,同时也为了鼓励其它同学积极进行修改、补充,此时可采用得分制。我是这样安排的:凡举手答题,答一道题不管正确与否就可得一分,答对可得2分,以此类推;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如果不正确则不得分,如果正确则一道题也可得2 分。这个步骤其作用与小小组讨论相同。
这种现代文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同时也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
2 古文的小小组讨论法
我刚进入高中教学的时候,对古文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步骤是:先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完后老师进行讲解,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然后进行知识点归类。客观地说,我讲课文不能说不细,知识点不能说不全面,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后来,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原先由教师讲解这个步骤改为由学生对照参考书自己进行理解,有问题可随时提出。应该说,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步骤比原先有进步,但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中学生“爱面子“的心理,有了问题也不举手,所以,最终的考试结果与前一种方法相差无几。正当我对古文教学感到痛苦、失望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启发了我。那是我班在一学期期末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品德考核时,我发现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的声音几乎要影响到周围班级的上课。我当时灵机一动:在古文的教学中我不是也可以发挥小小组的作用吗?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尝试,一段时间后,终于形成了一套小小组参与的古文教学法。
具体步骤是:
2.1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古文来说,读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步骤仍然保留。
2.2 读完后,以小小组为单位,由小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翻译,其它同学补充、修改来疏通课文,有问题随时提出。 为了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遇到不懂就问,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同学间互相讨论,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我又设计了下面两个步骤。
2.3 由学生翻译,其它同学进行补充、修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大约分成二到三个部分,分别由二到三位同学进行翻译。翻译的同学,补充、修改的同学,教师不指定,而是用分数来刺激。比如一段翻译内容,确定分值为5分,你如果举手起来翻译且没有任何错误,则可得分5分,但如果有错误,其它同学举手指出一处,则你就只能得4分,而指出错误的则可得1分;如果指出二处错误,则你得3分,指出你错误的同学则可得2分,以此类推,直到得举手的基本分1分。所以说,这个步骤对于同学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2.4 小练习,教师将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出成一张小练习,题量要少而精,学生做的时间控制在8分以内。在前面几个步骤完成以后,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小练习。练习做好以后,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且要在课上以小小组为单位按平均分或小小组总分为标准进行评比。评比前三名的小小组集体分别给予加分,最后三名则相应扣分。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从实施情况来看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32
一直以来,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论说文《师说》都被各类语文教材所关注采用,可是因槲闹幸恍┚涫降墓虐隆⑹贝背景的遥远,学生对其进行解读时难免出现遗漏和歧义,给该文的阅读带来了不利影响。事实上,这也是学生阅读文言文时的通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以丰富知识做准备,用多样方法做尝试,并在阅读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庶几能够廓清文言文阅读的障碍。
一、以丰富知识做准备
准备工作的第一项内容是文体知识储备。学生所接触的文言文以说理类、叙事类散文为主,说理类散文里面有《劝学》《六国论》一类的文章,而叙事类散文里面则包括了《鸿门宴》等千古名篇。本文所举韩愈所作《师说》,是说理类散文中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论述的是从师学习之道。当学生明确了说理类文言散文的特点以后,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文章结构,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准备工作的第二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储备。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继续提升的,否则不足以应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如学生在此阶段需要明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大致区别,了解古文里面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假借等用法,还要对常用句式、特殊句式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在进入正式的文本学习之前,这些知识是一定要率先架构起来的知识储备根基,只有把这部分工作做稳妥了,学生后期的选择性学习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用多样方法做尝试
其一是自主化阅读。在教学古文时,教师应当把“引”与“导”的两项功夫做足。可是放眼实际,一些教师在做“引”与“导”两项工作时,往往随意将活动变成了自说自话的“导演”,这样是无法达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师需要明确一个亘古不变的教学真理,那就是如果学生心理是静止的,教学效果也必然是静止的,只有让学生积极动起来才是教学成功之道。其中,基于基本学习目标前提,使学生做积极自主的文本研读,便显得顺理成章。如有学生在《师说》这篇文章中进行自主分析,指出文章的基本认证思路:先说明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反面论证,再正面论证,最后总结写作原因。
其二是对比式阅读。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仅仅依靠自主阅读,往往无法真正认识到古文文本内容的丰富与魅力。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这名学生可以把握《师说》在整体结构上的特点,而那名学生则可以率先发掘出《师说》中的正反论证手段,甚至还会有学生说出文章的起承转合思路。大家从不同角度阅读此文,并产生不同的收获,学生间如果能够实现对比式的阅读交流,则会产生极大的学习收益。在此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做好学生间的交流协调工作,以保证阅读过程中的有序性。
其三是合作式阅读。合作式阅读和对比式阅读有相似之处,其中对比阅读强调了学生个体分别体悟的交流,而合作阅读则强调了学生间共同的阅读研究成果,两者侧重点有所区别。对于合作式阅读来说,应付那些难点任务显然要合适得多。比如《师说》里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很多学生会出现误译,其原因在于没有理解两个“之”字的准确用法。此时教师可以再拿出一句“何陋之有”,要求学生借助自主合作式的阅读探究手段,发现这三个短句的区别,学习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目标为:学生要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教学,“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具体规定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选修课中的“诗歌与散文”系列的目标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69―01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在甘肃已实施近三年了,由于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 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能理解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都面临这个问题。近三年来,我们在高中新教材的施教中,深感高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课时由规定的5节增加到每周6节,效果仍不理想,不少同学中考语文成绩不错,但到高一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为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们学科组以此为研究课题,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差异。1.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理解主要内容”,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文言文阅读方面,初中“理解基本内容”,高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译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由此看来,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第三,改进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为探索适合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一方面调整课时结构,我们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了调整,在高一年级试开阅读课,周课时5节,4节课完成必修本、选修本的教学任务,1节课用于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学校为此订阅各类杂志几十余种,坚持了一年之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学习的阅读视野开阔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大家把自己对高一学生进行教育的理解融进课堂教学,归纳总结出:重在诵读、涵泳,重积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的课堂教学方式。
第四,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对于教材,初中阶段是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则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尽力做到“老生常读不读,人云亦云不云”。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听课时重视能力的提高。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提高思维能力、阅读能力。
随着专升本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考试模式、新命题角度对升本语文备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升本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来年我校文综学科上线率和优秀率都有新的突破,为20xx年我校专升本再创佳绩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普及阶段(7月1日-8月31日)
学习任务:
1、掌握专升本语文教材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学习古文字、词、句解释,对文章整体把握。
2、初步了解专升本语文考查方式,大体把握语文选择题和翻译题。
3、初步学习作文写作。
阶段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
2、读透古文,把握古文中重点语句的翻译,注意关键字词的解释。3.开始锻炼写作能力。
2、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9月1号---11月31号)
本阶段教学计划:
1主要学习语文教材的重点及考试中的难点,解决大部分同学经常面临的问题。
2.强化古文实虚词解释。
3.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1、基本做到语文教材全面掌握,对大部分知识点做到长时记忆,解决语文选择题
2、重点学习古文,了解古代文言知识和方法,了解古文翻译题。
3、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本阶段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教学深入:字音,字形,病句,文言虚词,词类活用,文言文翻译技巧,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写作技巧。
(一) 字音、字形、病句
这一部分是2012年专升本考试语文试题新加的考试题型,使得专升本考试更加接近于高考出题模式,也给广大考生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应考,作为精英学校的语文助教,在此提出这样的一个教学计划,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勉。
1、 注重平时积累,说普通话
2、 养成不会就查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放过一个可疑字,模糊音
3、 多做练习,增强语感,
(二) 文言虚词、词类活用
这部分是每年考试必考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把握程度,针对这类型的题目,我计划从以下方面做出学习准备:
1、 熟读课文,能够知道题目出自何处
2、 重点识记课文后所列的文言虚词和词类活用知识
3、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确定字义
(三)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有五道题目,基本涵盖了文言知识中的重点字,词,尤其是词的活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言翻译基本是直译,即在不改变原文的基础上的翻译,也有的句子会要求意译,即在不偏离主要意思的基础上,使句子语法通顺,便于理解。对于这块考点的复习,我建议根据具体的试题进行讲解,结合实例,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翻译技巧。
(四) 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发现在这一部分中考的频率比较大的一个方面既是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例如,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等,此外,修辞手法也是常考题目类型,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及区别各类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
(五)写作技巧
基本是材料作文,分析材料时一定不能偏离材料主旨,学会从材料中挖掘题目,拟提要新颖,简洁,作文主题要围绕所给材料来定,切不可偏题,跑题,这部分的教学会结合具体的范文来进行讲解,
三、具体教学策略
1、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2、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3、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4、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5、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专升本作文命题趋势,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训练题(即小作文)由语文助教老师自定;统一作文训练由大课老师制定。
5、第二轮复习: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6、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研读考纲,回归课本,看纠错本,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准备作文,做真题,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四、教学设想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
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
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六、具体教学措施
1、结合高考,把五六册的课文划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三大块,将它们的教学目标与高考的对应点结合起来,分别确定为:现代文(主要包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小说和第六册的说明文)-----在巩固快速阅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意的习惯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和深层次分析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文言文------以第五、六册的课文为纲,归纳、整理1-4册的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强调以新带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诗歌------根据第五、六册诗歌的体裁、题材特点,把握其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
2、梳理单元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授课与测评结合,定期进行单元测试,知识点复习,边练边测。
3、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的行为实质和思想内涵。
4、现代文采取精读文章、分点设题、演练评点、归纳提升的训练,有层次的提高学生能力。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
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大体上,单周为作文指导,训练题(即小作文)由各语文老师自定;双周训练题原则上应统一。
作文训练暂分点如下:
高考作文全程训练
a、基础等级写作训练
(一)写作技巧训练
1、审题2、立意3、选材4、构思5、行文6、拟题7、修改
(二)文体写作训练
1、记叙性文章写作2、议论性文章写作
b、发展等级写作训练
(一)常规性发展写作训练
1、善于分析(训练目标: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善于叙写(训练目标:丰富)
(1)材料丰富
(2)善于描写
(3)形象丰满
(4)意境深远
3、善于表达(训练目标: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