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行业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5 15:40: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学行业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统计学行业分析

篇1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国内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快速增长,提高平均国民素质的呼声越发高涨的环境下,不少大学成功实现扩招,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看似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国内经济和政策下,却出现不少大学生难以就业,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势头。

目前关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文献,大多围绕着中国产业转型、大学生自身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章则主要从探求大学生的现实起薪点与GDP和大学生本科毕业生人数的联系,并调查大学生平均期望起薪点,比较大学生期望起薪点与现实起薪点,通过了解其差距的大小,归纳分析大学生期望起薪点对其就业行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行为提出建议,指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起薪点,降低其就业的苦难性,从而达到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

1.相关理论回顾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情形已成为中国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最近,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几位学者,通过研究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平均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的影响和联系,建立了一个多维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其中,yn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GDP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rn为当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

根据模型,有目的地收集相关的数据,如2004年~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整理和分析数据后,通过软件绘制出散点图,找出所求表达式的特性,拟合出数据图像,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得出具体表达式,预测得出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并对此预测做出显著性评估。

2.模型的分析和预测结论

毕业生起薪点、毕业生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年份数据查询如图1。

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曲线图如 图2所示。

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曲线图如 图3所示。

根据图2和图3我们可以看出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线性关系,对于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通过R软件,我们输入数据发现得到以下结果: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Coefficients:

(Intercept) x1 x2

8.727e+02 3.999e-03 -9.133e-05

> summary(new1)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Residuals:

1 2 3 4 5 6 7

94.052 70.526 -155.134 -204.490 209.426 3.734 -18.114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Intercept) 8.727e+02 2.987e+02 2.922 0.0432 *

x1 3.999e-03 8.739e-04 4.576 0.0102 *

x2 -9.133e-05 1.518e-04 -0.602 0.5799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从以上各项系数的P值可得,当我们设定P值小于5%时为显著时,系数C4和X1(即国内生产总值)对模型影响较大,而系数X2(即毕业生人数)对模型影响较小,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可从以下结果得到: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176 on 4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8454, Adjusted R-squared: 0.7681

F-statistic: 10.94 on 2 and 4 DF, p-value: 0.0239上面的R可决系数和修改的R可决系数都比较大,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的还不错。F检验也表明P值小于5%,模型显著。

另外当我们去掉C4时,模型的显著性结果如下: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x2 0.0001894 0.0001861 1.018 0.35545

x1 0.0052522 0.0012058 4.356 0.00732 **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从以上结果发现X1的P值见效了,显著性提高了。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278.7 on 5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9832, Adjusted R-squared: 0.9765

F-statistic: 146.4 on 2 and 5 DF, p-value: 3.652e-05以上的可决系数、修正的可决系数都变大了,而且F检验的P值见效了,由此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提高了,起薪点拟合数据和拟合图如图4和图5所示:

根据模型的拟合,我们可以估算出2011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如图6):

进而进一步估算出2011年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为2583.378元。

3.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点和实际平均起薪点对比结论

根据德国著名的调研机构trendence与GTI Media联合一项调研结果,调查始于2010年9月份,对象为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以及毕业不足一年的毕业生。报告重点调研了2010年中国毕业生对于第一份职业工资的预期,称每月工资期望值为4379.5元,男生为4700元,女生则为4100元。

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预测,2011年的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仅为2583.378元,由此对比可知,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点和实际平均起薪点相距较大。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期望起薪点与实际相距过大,导致大学生在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给自己再增添了一道栅栏。

我国目前现状是,GDP每年快速增长,但产业转型始终未完成,我国还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因此,企业对大学生的需要虽然持续增加,但始终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从1999年实现的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

并且,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我认为,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将不断提高,实际起薪点和期望起薪点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与企业正式签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4.根据结论得出的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4.1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中我们可以得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起薪点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关,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应在制定期望的起薪点时,应参考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通过详细分析数据后,再得出合理的起薪点,这将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不会因过高期望的起薪点而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4.2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不妨先在低起薪点的职位就业。根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10内薪酬提升速度远高于没有就读大学的人,因此,在一个低起薪点的职位开始,有利于大学生先解决就业这一燃眉之急的问题,保证自己的生活所需,并且,从基层做起,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入了解自己所就任的职位技能和企业架构,为将来大学生的职位升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3政府应颁布一些政策保障物价的稳定。应届大学毕业生期望起薪点地快速提升,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于我国目前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倘若政府再不及时颁布稳定物价的政策,将会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与现实完全脱节,从而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材,大量岗位空缺,大学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4.4大学生可转变思维,变就业为创业,近些年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但我国大学生普遍的创业意识较薄弱。因此学校应当在常规教育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市场信息,及相关融资、法律等知识,并通过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解剖案例,让学生慢慢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与信心。

5.展望

本文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根据模型的求解预测出实际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通过与现实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的对比,从而发现应届毕业生关于起薪点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脱节将会恶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为此,我提出了缓解这一现象的几点建议,本案例的调查研究将有利于大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和指导大学生合理的就业计划制定,从而有效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认为,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可以从本模型研究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起薪点和大学生就业率,从而为指导大学生流向需要的城市和地区,有效地进行全国各地大学生人才分配和流动,从而为保障大学生就业,平衡这个国家人才分配,促进全国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研究》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097-04

机器人是当代新科技的代表产物,是高新技术的代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中,由于其价格昂贵,对用实物机器人进行实践学习的普及难度较大,因此机器人的软件仿真实验变得非常重要。对机器人进行软件仿真实验,可以模拟出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图像,更加直观地显示了机器人的运动参数与轨迹特征,从而有利于分析很多重要的信息。

在机器人的运动仿真这块,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例如:文献[1]以一个五自由度护理机器人为例,利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与求解;文献[2]以一个SCARA机器人为例,利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来讨论标准D-H参数和改进D-H参数建模方法的区别,并对其轨迹规划仿真;文献[3]以Cincinnati T3-746机器人为例,对其运动学轨迹规划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但以上所建立的机器人模型只能适用于相应的机器人运动学研究。一种通用的、能通过简单修改便可适用于任何一种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仿真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1 运动学分析

1.1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D-H模型建立

目前,各大工业机器人厂商提供的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外观上大同小异,相差不大。从本质上讲,关节布置和机身、臂部、手腕结构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为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三维模型。

要用计算机对机器人运动进行仿真,首先需要构建相应的机器人对象。在机器人学的教学中通常把机器手看作是由一系列关节连接起来的连杆构成。为描述相邻杆件间平移和转动的关系,Denavit和Hartenberg提出了一种为关节链中的每一杆件建立附属坐标系的矩阵方法,通常称为D-H参数法[4]。根据D-H参数法确立准则,构建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关节坐标系,如图2所示。

由建立的关节坐标系所推出来的连杆间D-H运动学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参数为连杆转角、为连杆距离、为连杆长度、为连杆扭角。

各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区别主要在于D-H参数中的连杆距离和连杆长度的不同。因此只需要根据不同机器人来改变与的数值,便可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和轨迹规划,从而可以得到通过简单修改便可适用于任何一种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仿真方法。

根据一种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如MOTOMAN MH24机器人)的D-H参数可得其=150,=760,=200,=505,=795,=100。在Matlab环境下,利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根据表1和以上确立的D-H参数,以图1所示的位姿为初始位置([0-pi/2000-pi/2]),运用Link函数建立机器人模型:

L1=Link([0 505 150 -pi/2 0],’standard’);

L2=Link([-pi/2 0 760 0 0],’standard’);

L3=Link([0 0 200 -pi/2 0],’standard’);

L4=Link([0 795 0 pi/2 0],’standard’);

L5=Link([0 0 0 -pi/2 0],’standard’);

L6=Link([-pi/2 100 0 0 0],’standard’);

r=SerialLink([L1 L2 L3 L4 L5 L6]);

r.name=’MH24’;

theta=[0 0 0 0 0 0];

r.plot(theta);

上述Matlab程序生成的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模型如图3所示。

1.2 运动学求解

机器人运动学主要是研究关节变量空间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可归纳为2类:(1)运动学正问题:对给定的六自由度机器人,已知各杆件的几何参数和各关节角矢量,求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置与姿态;(2)运动学逆问题:已知机器人各杆件的几何参数,给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置与姿态,求机器人能否使其末端执行器达到这个预期位姿。对于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求解,手工计算是非常烦琐甚至无法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运用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其进行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求解,有利于简化烦琐的计算过程。以图3中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为例,假设机器人各关节运动到=0、=-pi/4、=-pi/4、=0、=pi/2、=0的状态,其相应的正运动学求解即为求解末端执行器位姿矩阵。则可以在Matlab环境下通过fkine函数直接求得末端执行器位姿矩阵:

=[0 -pi/4 -pi/4 0 pi/2 0]

=

0 -0.785 4 -0.785 4 0 1.570 8 0

T=fkine(MH24,)

T =

1.000 0 -0.000 0 -0.000 0 1 482.4

0.000 0 -1.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1.000 0 1 142.4

0.000 0 0.000 0 0.000 0 1.000 0

得到的T即槟┒酥葱衅魑蛔司卣蟆

逆运动求解即为给定末端执行器位姿矩阵,求解对应的关节变量。如:在已知上述末端执行器位姿矩阵T的情况下,通过ikine函数求解其对应的关节变量为:

=ikine(MH24,T)

=

0 -0.785 4 -0.785 4 0 1.570 8 0

可以看到得到的关节变量的值与原始关节变量的值相等,证明了正、逆运动学求解的正确性。

2 运动仿真与轨迹规划

为了研究多关节机器人运动学轨迹的连续性和平滑性,可以利用Robotics Toolbox中一种规划函数对机器人的多个关节运动同时进行仿真,其中包括各关节转角的运动规律、关节角速度、关节角加速度。然后通过绘图函数plot来进行绘图,增加仿真效果的直观性。轨迹规划通常用样曲线来拟合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主要有2种形式:点到点的运动轨迹规划和连续点的运动轨迹规划。以下仿真以点到点轨迹规划为例,分别在笛卡尔空间和关节空间中进行轨迹规划。已知末端执行器的起始点和目标点的位姿后,可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得到2点的关节变量。假设起始点和目标点的关节变量分别为=[0 0 0 0 0 0]、=[pi/3 -pi/4 -pi/8 0 pi/2 0],设置末端执行器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时间为2 s,则通过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在笛卡尔空间中进行轨迹规划的程序如下:

=[0 0 0 0 0 0];

=[pi/3 -pi/4 -pi/8 0 pi/2 0];

t=0:0.01:2;

T=fkine(r,);

T1=fkine(r,);

traj_1=ctraj(T,T1,length(t));

JTA=transl(traj_1);

plot2(JTA,’b’)

在笛卡尔空间中进行轨迹规划的结果如图4所示。

在关节空间中进行轨迹规划的程序如下:

=[0 0 0 0 0 0];

=[pi/3 -pi/4 -pi/8 0 pi/2 0];

t=0:0.01:2;

traj_2=jtraj(,,t);

JTA=transl(r.fkine(traj_2));

plot2(JTA,’b’)

在关节空间中进行轨迹规划的结果如图5所示。

其中,各关节在仿真过程中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从上述图4到图6中,能够直观地看到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运动特性和各关节的参数变化情况。

如果要执行多个点的轨迹规划,则每段末端求解出来的边界速度和位置都可用来作为下一段的初始条件,每段轨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规划和处理。

3 结语

该文对通用型这类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中,寻求一种通过简单修改便可适用于任何一种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仿真方法。即只需要改变D-H参数中连杆距离与连杆长度的数值,就得到不同的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D-H参数。通过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利用D-H参数法对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就可对其进行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的求解,并验证其结果的正确性,并且对其进行运动仿真与轨迹规划,从而可得到其末端执行器的轨迹曲线和其各个关节转角的运动规律、关节角速度、关节角加速度。因此极大地简化了通用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求解过程,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参数和轨迹,对通用型这类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强,刁燕,罗华,等.基于MATLAB的五自由度护理机器人运动学分析[J].机械制造,2016(4):12-14,28.

[2] 左富勇,胡小平,谢珂,等.基于MATLAB Robotics工具箱的SCARA机器人轨迹规划与仿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44.

篇3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Growth of 5 Types of Malignant Nosohemia in Dongyang

SHAN Ming-hua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yang City, Dongyang 322100,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counted separately for 2005 year and 2015 year, in dongyang people's hospital of newly diagnosed leukemia, malignant lymphoma, multiple myelom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plastic anemia with these 5 kinds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nosohemia rising number of cases, during 10 years the example number of the patient rises and the rate of increment.During 10 years these 5 kind of malignant nosohemia total case rose by 81 cases, increased by 231.4%, in which leukemia case of illness absolute number have been most, the malignant lymphoma rise example number are most, the multiple myeloma rate of increment to be highest.

Key words:Malignant; Nosohemia; Case; Count; Rate of increment

《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为观察近10年来东阳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增长情况,笔者分别对2005年度和2015年度新确诊的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这5类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病例进行了分类统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度和2015年度,被确诊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东阳本地患者。

1.2方法 把上述5类恶性血液病新确诊的病例数、年龄范围、增长例数、10年增长率进行统计、对比。

2 结果

2005年度和2015年度被确诊为恶性血液病的病例数、患者年龄范围、增长例数、10年增长率等统计指标。

3 讨论

从表1的数据中可看出,2015年度被确诊的5类恶性血液病的病例数,比10年前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增长例数较多的依次是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增长率较高的依次为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10年间这5类血液病共增长了约2.3倍。2015年这5类恶性血液病的新发病例数从多到少的顺位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5年确诊的1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共有95例患者生活在农村,占81.9%,因农民接触农药的机会较多,所以农药是否为恶性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值得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另因部分血液病存在确诊困难,且有一些不明原因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未作进一步检查确诊,存在漏诊情 形[1],所以上述两年度的病例数,少于东阳市实际新发的病例数,但已包含了极大部分。

恶性血液病好发于>40岁的中、老年人,总体上男性易发,但对2005~2015年共计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统计,男女之比为1∶1.42,这表明女性易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恶性血液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基因突变、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电离辐射、药物、化学毒物和环境污染有关[2-7]。与10年前相比,公众最明显的感受是生活环境的恶化:在农业种植上普遍使用了化肥和农药,土壤、水体、空气污染严重;家具和住房装修中普遍使用了有毒的三合板、油漆、涂料及含放射线的大理石等材料,工作中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另外:购买的食品中大多含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或漂白剂等物质;生活用品中有许多塑料、橡胶制品及含重金属的不锈钢餐具、炊具;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合成药物越来越多,这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且许多新研制的药物其对人体的安全性未经充分评估。当然,恶性血液病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口老龄化也有关,与实体恶性肿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相应上升。

有文献报导:血液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8],经笔者统计的151例血液病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16.6%,确实高于正常人群。

血液病患者多数需要输血治疗,近年来,由于血液病患者的增多,东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病患者的总用血量最近5年就增长了176.2%,占全院用血量的比例从2010年的8.5%上升到了2015年的12.1%,是е陆年来全市临床供血紧张的原因之一。基于恶性血液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事实,各级医疗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公众进行相应的预防宣教工作,劝告城乡居民在工作、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避免使用有毒器具和购买不安全的食品,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剧毒农药,力所能及地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工矿企业应给职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场所,并自觉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政府行政部门应担负起治理环境污染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妮,杨国亮,杨铁成.101例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象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0):67-68.

[2]蒋比芬,邓荣界,潘高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165-166.

[3]赵俊梅,房佰俊.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2):77-79.

[4]乌日嘎,布仁巴图.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3):35-36.

[5]张慧,张金业,王健.158例血液病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842-1843.

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的上升,由此引发的急性脑血管事件严重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事件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各种因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患者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我院于2013年1-6月对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成本与安全性,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46-85岁;就诊时间1-48h,平均为26±5.13h;脑梗死54例,腔隙性脑梗塞49例、脑栓塞9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分类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和基础性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选用血栓通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70mg*2ml/支)140mg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选用脉络宁注射液(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l/支)20 ml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4d。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价:①痊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效:著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有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

1.3.2药物安全性评价: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并在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过敏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

1.3.3药物成本评价:在患者疗程结束后,根据两种药品的价格,比较单品种药品的使用费用,观察其用药成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血栓通注射液是以三七根茎为主要原料,经过现代科学中药提取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的药理成分为含三七总皂苷。中医药认为,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2】,现代中药药理认为,三七总皂苷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够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的活性,有效的调节患者血管的收缩能力,避免损伤到血管【3】。其药理机制主要为:①抗血栓作用。②扩张血管作用。③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徐刚等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与早期糖化蛋白结合,形成一种不活跃的物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同时对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改善血管、神经的功能,提高治疗效果【4】。祖国医学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导致淤血受到阻滞,或者是由于阳化风动,导致脑脉麻痹受阻,最终引发为中风症状【5】。其治疗目的是疏通已梗塞的脑血管,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肢体的功能。

我们认为:①从药理作用上分析,血栓通能够达到辩证施治的目的。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92%,对照组为82.14%,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②从其安全性分析,血栓通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92%,对照组为21.42%,从表二看,血栓通在临床应用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比对照组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③从成本角度分析,血栓通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提高对患者住院期间单个药品总费用统计,观察组使用的血栓通注射液总费用为:127.68元。对照组使用的脉络宁注射液总费用为:257.6元,观察组的费用仅为对照组的49.56%。

综上所述,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能够起到辩证施治效果,且具有成本低、疗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冬青,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进行脑梗塞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20。

2、高学敏,中药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410。

篇5

analysi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adenocarcinoma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by cervical liquidbased cytology

zhao huan, wang naipeng, zhao linlin, cao jian, pan qinji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pan qinjing, email: pqjing@hotmail.com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adenocarcinoma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by cervical liquidbased cytology(lbc).methods  the cases with adenocarcinoma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were selected to find their cervical lbc diagnoses, meanwhile, the cases with the diagnoses of adenocarcinoma cells (adcac),suspicious adenocarcinoma cells(susadcac)and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agc) by cervical lbc were selected to find their histological diagnoses. these cases were all from 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during 2001 to 2005. the diagnoses of histology were taken as golden standard and susadcac was taken as a cut point of lbc diagnoses to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lbc diagnose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3.0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259 cases was selecte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ervical lbc diagnoses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female genital system were 42.6% and 91.5%,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prognostic value and negative prognostic value were 93.0% and 37.6%,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ies of cervical lbc diagnoses for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and ovarian /fallopian tubal adenocarcinoma were 65.6%, 38.9% and 36.1%,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for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and fallopian tubal adenocarcinoma significantly (p=0.02).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cervical lbc had a trend of increase as the increase of clinicopathological stages(p=0.001).conclusion  cervical lbc is helpful for increasing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adenocarcinoma, but it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key words:cervical lbc;female genital system;adenocarcinoma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开展已10余年,已有大量文献报道lbc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筛查的准确性,但对其筛查腺癌准确性的报道甚少。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揭示子宫颈lbc对女性生殖系统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1~2005年经活检和(或)手术切除组织学诊断的女性生殖系统腺癌与其lbc诊断结果对照并选取同期子宫颈lbc诊断的腺细胞不正常病例与其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所选病例的lbc涂片均采用thinprep2000(cytyc corp. usa)制做。

1.2  lbc诊断

lbc诊断标准采用子宫颈细胞学tbs诊断系统[1],但对腺细胞不正常的诊断分级除非典型腺细胞(atypia of glandular cells, agc)和腺癌细胞(adenocarcinoma cells,adcac)外加入可疑腺癌细胞(suspicious adenocarcinoma cells,susadcac)。susadcac是指细胞具有腺细胞和癌细胞的特征,但在数量或质量上又不足以诊断为adcac。

1.3  统计学方法

以子宫颈lbc诊断的susadcac为切入点,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计数。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lbc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类型及年龄分布

同时有组织学和lbc诊断,且lbc和组织学标本均满意者有259例,其中组织学诊断腺癌188例(子颈腺癌32例、子宫内膜腺癌95例、卵巢及输卵管腺癌61例,无1例阴道腺癌)。子颈腺癌、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及输卵管腺癌患者的最小年龄分别为30、31和36岁,最大年龄分别为76、83和73岁,中位年龄分别为51、55和52岁,三者无显著差异(p=0.19)。

2.2  lbc诊断准确性

2.2.1  lbc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的对照

在组织学诊断的188例腺癌中,lbc诊断60例为adcac, 20例为susadcac, 32例为agc,7例为鳞状细胞不正常,4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2例为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和69例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 lbc诊断adcac、susadcac和agc共183例,其中组织学诊断92例腺癌、4例鳞癌、19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和48例良性病变。子宫颈lbc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对照,见表1。表1  子宫颈lbc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对照

2.2.2  子宫颈lbc诊断女性生殖系统腺癌的准确性

以子宫颈lbc诊断的susadcac为切入点,lbc诊断女性生殖系统腺癌的敏感性为42.6%(80/188),特异性为91.5%(65/7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80/86)和37.6%(65/173)。 对子宫颈腺癌、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输卵管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5.6%(21/32)、38.9%(37/95)和36.1%(22/61),其中对子宫颈腺癌的诊断敏感性最高(χ2=8.31,p=0.02)。

2.3  细胞学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116例腺癌有临床病理分期资料,子宫颈lbc对女性生殖系统腺癌的检出率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见表2。表2  细胞学诊断与女性生殖系统腺癌的

3  讨论

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但不是筛查腺细胞病变的好工具。子宫颈腺癌常发生于子宫颈鳞柱交界处的腺上皮,深部腺体较表面腺体易被累及,且病变可以非常局限,尤其是原位腺癌。随着年龄的改变,移行区退入子宫颈管内,通过子宫颈阴道部刮片检查腺细胞病变更为困难,细胞学诊断问题可因腺细胞量少而产生。文献报道常规巴氏涂片诊断子宫颈腺癌的假阴性率高达50%以上[2]。本研究子宫颈lbc采用宫颈刷取材,较常规巴氏涂片所采用的宫颈刮板或双取器取材易于深入子宫颈管,易得到腺细胞。howlett等[3]报道安大略湖地区90年代后期在应用子宫颈刷取材后宫颈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说明改进取材器可获得更充分的标本,提高诊断率。

子宫颈lbc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输卵管腺癌是间接取材,要依赖于腺癌细胞脱落到宫颈口。有报道阴道后穹窿是发现子宫内膜细胞的主要部位,比常规宫颈涂片多发现1/3的隐性子宫内膜癌[2]。因此,对疑有宫内膜病变者除常规宫颈取材外应增加对阴道后穹窿取材。高分化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很难与正常或增生的子宫内膜细胞区别。在子宫颈细胞学诊断tbs系统要求对在宫内膜癌高发年龄组(4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涂片中见到的子宫内膜细胞都要报告。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卵巢和输卵管细胞常发生退变,影响细胞学诊断。lbc制片对标本采用湿固定,减少了细胞退变,增加了细胞结构的清晰度。已有研究证实thinprep lbc方法筛查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0.05%)较常规巴氏涂片的检出率(0.01%)高[4],所以,lb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敏感性。

本研究显示宫颈lbc对女性生殖系统腺癌的检出率与其临床病理分期相关,随着临床病理分期增高,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因此,文献报道的宫颈细胞学对女性生殖系统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也会因其所报道的病例组成不同而不同[ 57]。

【参考文献】

[1] solomon d, davey d, kurman r, et al.the 2001 bethesda system: 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 [j].jama, 2002, 287(16): 21142119.

[2] stephen s. invasive glandular malignancies of the gynecologic tract[a].kim r,micheal w.modern cytopathology[m].philadelphia: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3.167190.

篇6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73-02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痉挛等原因造成供血区域出现了局部功能障碍[1-2]。老年人群为急性脑梗死主要的发病人群,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3-4]。为了降低死亡率,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能力,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1月~ 2013年2月收治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5.2±8.0)岁,病程3h~7d。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占8例,合并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占14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占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5.0±8.2)岁,病程2h~6.5d。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占8例,合并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占16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占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通过颅脑CT、MRI检查提示为脑梗死;血小板计数180/110mm Hg;近期没有接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缺损遗留、出血倾向、短暂性心房纤颤、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排除。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给予75mg氯吡格雷片、20mg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口服治疗,每天服用1次,使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使用450mg血栓通注射液(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Z44023081)加入到5%的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者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同时联合20ml黄芪注射液(上海新亚药业高邮有限公司,Z32021256)加入到5%的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者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静滴治疗1次,1个治疗疗程为14d。针对合并基础疾病史的患者给予降血糖、降压以及抗冠心病等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5]

无效指肌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均没有改善,甚至恶化;有效指肌力比治疗前提高I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6%;显效指肌力比治疗前提高Ⅱ级以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47%~90%,病残程度改善1~3级;痊愈指没有留下后遗症,完全康复,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2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老年人群为急性脑梗死主要的发病人群,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6-10]。急性脑梗死多因为气虚血瘀、和经络血脉痹阻引起,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11-12]。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排脓、利尿托毒和敛疮生肌等功效,能够通过降低脂质的过氧化,减少生成丙二醛,能够对自由基起到清除的效果,阻断了自由基的爆发;黄芪具有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小板粘附作用的效果,能够抑制合成血栓素,减少了血栓形成。

血栓通主要由三七总皂苷组成,三七具有消肿镇痛和散瘀止血的功效,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能够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促进了纤溶,增加了脑血管动脉的血流量,促进了血黏度下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损伤作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安全、可靠性[13-19]。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参考文献]

[1] 龙伟东,陈朝阳,林土坤.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6(4):152-153.

[2] 高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4(1):85-86.

[3] 付会增.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1(18):269-270.

[4] 杜春平,张兰霞.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6(23):341-342.

[5] 胡燕,赵业清,肖峰,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4(20):291-292.

[6] 徐隽莹,韩登峰,汪惠才.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当代医学,2010,20(26):309-310.

[7] 马俊华.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66-167.

[8] 周会英.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J].世界中医药,2011,6(4):315.

[9] 杜春平,张兰霞.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783-2784.

[10] 赖伟坚,王艳华.大剂量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88-89.

[11] 张巧玲.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J].医药前沿,2012,(34):281-282.

[12] 肖洲.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60.

[13] 陈瑞,梁凤霞,廖远芬,等.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6):15-16.

[14] 戴振锋.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5):25-26.

[15] 郑世文,郑仕成.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7):1846-1847.

[16] 胡琦,赵菁华,邹丽君.黄芪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0,127.

[17] 黄淑平,司玲珍.颈动脉灌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132-133.

篇7

向临床用血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而采集和提供充足、有效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由于血液资源宝贵,近年来医疗临床输血常出现供血困难、用血紧张的局面,为此,探析造成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很有必要。为更加科学合理[1]、有效节约利用无偿献血血液,笔者总结了近五年来荆州市无偿献血血液从采集、检查、制备加工、储存供应到用血过程中报废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4年荆州市无偿献血所采血液,血液计量单位:u 。

1.2 方法 无偿献血者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无偿献血前体检、初筛,初筛血液合格后按规定献血。复检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非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过期、溶血、脂血、破袋等原因。实施步骤:对照《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找出不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二人核对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过期、破损、污染、溶血、凝块或重度脂肪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审核、确认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核对检验科《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中不合格血液明细表与所有报废的血液及血液产品完全相符,将产品核实后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存放,统一移送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2]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因实验室内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常规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ALT报废率分别为3.76、4.17、3.69、2.38、1.21; HBsAg报废率分别为1.10、1.19、0.95、0.76、0.75;抗-HCV报废率分别为0.62、0.56、0.58、0.52、0.39;抗-HIV报废率分别为0.29、0.15、0.10、0.12、0.13;梅毒报废率分别为0.82、0.77、0.76、0.71、0.73。实验室内检查项目各年份总报废率分别为6.59、6.84、6.07、4.49、3.21。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总体来看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2.2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按正常程序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总报废包含凝块或重度脂肪、破损、溶血、过期及其它(加工损耗报废、抗体筛查阳性报废、血袋器热合不严报废、良心回电自我排除而保密性弃血报废;黄疸报废、临床用血医院退回血液等),各年份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总报废率分别为0.051、0.067、0.059、0.061、0.049。总的按正常程序报废率各年度变化不大,各项目报废率变化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资源十分珍贵,有效地保证临床用血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责任,目前临床用血主要依靠血站招募无偿献血者献血来保障,减少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特别是尽量降低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显得很重要。本站近年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血液的因素明显高于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因素,且随着无偿献血者覆盖面大,无偿献血人数的增加,无偿献血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工作的推进,还有可能引起部分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探讨研究降低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从我们统计分析结果来看,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ALT 历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最高,是血液报废首因,2011年ALT不合格率高达4.17%。统计5年HBsAg阳性率平均为0.95%,明显高于大连市(0.29%)[3] 和咸阳市(0.08%)[4]。总体来看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医发[2012]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2]马斌荣.?SPSS(PASW)17.0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108.

[3]刘颖,王雅卿,王黎,等.大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61-162.

[4]薛丽,谢波,刘嫦瑛,等.咸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2-723.

篇8

中图分类号 S48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11-01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odo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Ⅱ)分离株是一种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病毒变异株,作为生物杀虫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1]。同源重复区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杆状病毒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区[2-3],大量研究表明,同源重复区具有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和增强子的功能[4-6]。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的同源重复区结构、序列特征及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将为拓宽其宿主域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其杀虫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极大地促进该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序列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志芳研究员课题组。

1.2 试验方法

利用DotPlot软件分析得到SpltNPVⅡ含有的同源重复区、多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采用ClustalW和MEGA4等生物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用DotPlot分析表明,SpltNPVⅡ基因组包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s),对其进行序列分析,表明7个hrs都富含AT,其大小分别为1 746、636、871、2 212、389、887、2 694 bp;hr1、hr2、hr3、hr4、hr5、hr6和hr7不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基因组中,分别位于ORF8与ORF9、ORF9与ORF10、ORF42与ORF43、ORF57与ORF58、ORF79与ORF80、ORF115与ORF116、ORF130与ORF131之间[7](图1)。

2.2 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的结构分析

SpltNPVⅡ 7个hrs分别含有6、4、7、8、3、5、7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TTTTAGTACATGATCTTTGCTTTCATCGAG

ACCTGTGGATGAAATCCAACATCAAGTATGAAAA(图2),在回文基序的中心均含有一个PvuI限制性酶切位点[7]。对7个hrs中40个回文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高达90%以上。在hr1、hr4和hr7中还有另一类不规则的重复序列,这3个hrs的重复序列不同,但是同一个hr内的重复序列比较保守;hr1、hr4、hr7回文序列的个数分别为6、8、7个,不规则的重复序列个数分别为12、16、14个。

2.3 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的功能基序分析

通常hrs作为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序列:富含AT,含有重复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复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等。SpltNPVⅡ同源重复区除了含有回文序列之外,在间隔序列中还存在多个正向(GATGATGCAATAAAAACAA)或反向(TTGTTTTTATTGCAT

CATC)互补的重复序列和与病毒基因组复制相关的motif基序[7](表1)。

3 结论与讨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不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基因组中;每个同源重复区均含有与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复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在回文序列中心均含有一个PvuI限制性酶切位点[7]。经初步分析,推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7个同源重复区也具有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的作用,这一结果与Pearson等[8]、Leisy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4 参考文献

[1] 高博,邓柳红,易小平,等.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8):66-67.

[2] 张志芳,张颖,吕鸿声,等.家蚕核多角体病毒DNA复制起始点hr3的结构功能[J].1995,25(9):949-955.

[3] NAKAI M,GOTO C,KANG W,et al.Genome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a nucleopolyhedrovirus isolated from the smaller tea tortrix,Adoxoph-yes honmai[J].Virology,2003,316:171-183.

[4] BLINOV V M,GUTOROV V V,HOLODILOV N G,et al.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alleria mellonell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origin of DNA replication[J].FEBS Lett,1984,167:254-258.

[5] KOOL M,AHRENS C H,GOLDBACH R W,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of the Autographa californica baculoviru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4,91(23):11212-11216.

[6] CHEN Y,YAO B,ZHU Z,et al.A constitutive superenhancer:homolog-ous region 3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8:1039-1044.

篇9

[中图分类号] R446.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02—02

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可通过血小板直方图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来判断计数结果的可靠性,必要时通过手工法检测以纠正仪器误差[1]。本研究主要比较美国雅培公司的CD—3200型血液分析仪在不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患者中,对于检测血小板计数与计算RBC与PLT比率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实施血常规检测的患者80例,其中红细胞正常值规定在:男(4.0~5.5)×1012/L,女(3.5~4.5)×1012/L,血小板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根据MCV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正常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6±3.6)岁。MCV 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80例患者均使用手工显微镜法进行计算后同时使用机器法进行检测,本组所用显微镜为日本奥利巴斯双目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40倍,血细胞分析仪为美国雅培公司的CD—3200型血液分析仪,比较不同MCV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并计算RBC与PLT比率总均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MCV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机器法所得血小板计数在两组中均大于显微镜法(P < 0.05),且在MCV

2.2 不同MCV患者RBC与PLT比率总均值比较

两组机器法所得RBC与PLT比率总均值大于显微镜法(P < 0.05),且在MCV小于80 fl的患者中,机器法和显微镜法所得RBC与PLT比率总均值均小于MCV正常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2001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了间接PLT计数参考方法,即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经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全血RBC与PLT比率,然后用颗粒计数仪或经校准的血液分析仪准确计数RBC,最后计算血液中PLT参考值,由于是对细胞做特异性标记后分析,因而影响因素较少,检测结果可靠[2]。但在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受到乳糜微粒和红细胞碎片、冷凝球蛋白、红细胞夹杂物等干扰,其结果易受影响,其中主要的干扰来自于红细胞碎片和乳糜微粒[3]。本研究则比较不同MCV患者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的CD—320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后的RBC和PLT比率并与手工法进行对照,以探讨CD—3200仪器的在不同MCV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CD—320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个通道中进行,且它们之间仅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因而难免有些患者的部分小血红细胞被当作PLT来计数,影响PLT结果,但并不是所有小红细胞对血小板的检测结果都会造成影响[4]。本组中机器法所得血小板计数在两组中均大于显微镜法,且在MCV小于80 fl的患者中,机器法和显微镜法所得血小板计数均多于MCV正常组,因为在使用CD—3200型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计数时,其影响因素较多,处理收到小血红细胞影响外还受到血小板凝集反应的影响,同时,EDTA的抗凝活性可会导致CD—3200型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偏差,所以此时建议进行手工显微镜法进行校对[5]。当存在小红细胞时,仪器计数值高于样本的实际值,血小板直方图呈异常的特征性改变,因此,当红细胞平均体积

[参考文献]

[1] 白志瑶,王宁,段全辉. 小红细胞对CD—17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276—5277.

[2] 成道福.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与血小板比率临床意义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25—2826.

[3] 周冰,王健珍,夏志鸿. 血小板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1,35(4):358—359.

[4] 李晓菊,赵香,胡强. 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影响的探讨[J].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7,6(4):32—33.

[5] ,邓猛. 尿液质控物测定结果与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8):31—32.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11-04

一、调查概况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水平如何提升,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一个被动或外控地达到社会要求的过程,更应是一个教师自身主动发展、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我追求的动态过程。外在的要求最终要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并自觉地内化,才能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次调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专业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调查取得的资料、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研究成果对研究教师教育有着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区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特征

1.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意识有显著增强。本次调查与2008年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研修》(以下简称《有效性研修》)专项调查数据比较如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专业化。教师从朦胧的、被动的专业发展观逐步过渡到有意识地清晰勾勒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愿景,这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2.教师的职业情感呈现正性上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较之以往的调查显著提升,这表明,近几年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3.自觉思考并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超过76%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且目标自我定位比较高。有32%的教师希望成为校级学科带头人,33.5%的教师希望成为更高一级的带头人或名师,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要高于中学教师,仅有25%的小学教师认为能胜任教学就可以,而中学这一比例达到了46%。但在目标一定的情况下,只有41%的教师认真的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而33%的教师虽然有目标,但在现实和目标之间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4.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有55.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顺利的适应工作,效果优良。有29%的教师认为基本能胜任工作,但需要一定的提升。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方面,有42%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最弱的”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其次是教学反思能力和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在教师认为自己最应补充的专业知识中排前三位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育科研知识”。

5.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缺少系统反思的能力。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反思的习惯。但在反思的方式上,相当部分教师的反思都是刻板的、固化的按照要求行事,缺乏自己对教育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索。

6.区域城乡研修协作体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调查显示:涪城区建立的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交流、共同发展”协作机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彰显教师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重要意义。通过城乡协作,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以主题序列化、过程常态化研修,充分发挥研修协作体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激发了教师成长内因,促进了智力对接,实现了互助成长。

三、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不利因素

1.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淡漠。在问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时,选择“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当更为优秀教师”不足30%,选择“自己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为21%。其余的老师则是为了“职务职称晋升” 、“适应新课改要求”或迫于“学校领导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更多地是由学校、教研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出政策、措施,教师长期处于“被控制”、“被管理”、“被发展”的地位。这种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也使得部分教师缺乏自身对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自主发展意识薄弱,表现为从众,随大流。

2.专业发展缺乏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信念。调查中,有59%的老师认为工作前5年参加专业培训和比赛的时间最多,其次是第5至10年,而工作10年过后,参与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很多教研活动除了部分名特优教师外,年轻人占了主体,而中老年教师往往是这些活动的旁观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1)是中老年教师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自身再成长缓慢。再加上大部分中老年教师已评上中高职称,他们中一部分人就遗失了学习的动因。

(2)是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长期性的,很难立竿见影,而很多中老年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已经固化,短期内难以见成效,不如紧抓学生的学习来得效益高,因此,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

3.工作压力大,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超过61%的教师认为自身“工作重,自我充电时间少”。大多数老师每次外出参与培训的时间有2~3天,还有33.5%的教师没有时间外出学习。大多数老师,每周的周课时为12~17节,有的达到25节课以上。教师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脑力工作者,职业热情、专业抱负被“繁琐”、“杂乱”一一蚕食。久而久之,势必陷入“越忙效果 越差——效果越差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投入越多时间越没有时间思考”的怪圈。

4.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效能未能有效显现。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大多依托于教研活动一周开展一次,将“研修”就等同于“教研”,缩小了“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外延。有40%的老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还有20.5%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是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是教师所需,尤其是中学教师持有这种观点的很多,达到了36%。而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研究,参与面较低,只有30%的教师经常参与,61%的教师偶尔参与,9%的教师从未参与。特别是学科的研修活动,显得随意性大,大多数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教研组的安排和任务布置,而没有成为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教师感觉收获甚微,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而在部分农村学校,有的学科教师人数少、课时多,连基本的校本研修时间、氛围都难以保证,更不能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5.教师专业自主权少,教师自主发展受到制约。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在实际职业生涯中,主要任务是教,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教材去做,按照教学研究部门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介绍的教学方法和编制的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得更好,教师没有更多的思考。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能参与到校本教研、学校管理以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件的规划、决策,而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应有的专业自主权,在教学活动中就会缺失主体地位,专业自主发展也就难以产生。

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思考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控机制,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这需要挖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建立一种内控机制,即依靠教师自己通过自我发展规划、自主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等方式,发掘和提升教师自己的实践理论,从而促进自主发展。

首先,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这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引导教师制定详细的专业发展规划,激发专业内驱力。学校要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载体,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对照列出自己专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从而使自己对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使自己的发展更有目的、更具有方向性。

2.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支持系统,预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

(1)依托校本研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平台。校本研修重点关注课堂、关注教师需求,开展对教师需求的研究,关注教师“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是决定校本研修效果的关键所在。

(2)构建学校主流学习文化,营造良好的专业自主发展外部环境。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其工作的学校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的主流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教育的兴趣和期待、对专业发展的渴望都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合作和理想的特定的学校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

(3)学校管理体现教师为本,尊重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利。学校的管理宗旨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难和生存枷锁,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与支持,让教师能静下心来阅读、教学、反思、研究。其次,建立参与式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通过参与式管理,搭建起教师专业实践平台,为其专业成长提供适合的温度和土壤,教师的个性才能张扬,水平才能发挥。此外,学校的管理考核以团队考核为先,重视考核的激励作用,尽量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投入与收益趋于平衡。

3.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指导系统,区域推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1)关注教师差异。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基层研修机构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和教师已有实践性知识系统的研究。只有关注到培训对象的差异性,改善研修活动,才能使教师变成各类研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迈上独立自主的轨道、取得研修的最佳境界。

(2)回归课堂情境。教室是教师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应该根基于教师课堂上的专业生活,培训工作重心应该下移到学校,回归课堂情境。将学校的培训、科研、教学实践研究指导作为工作的第一现场,使研修活动“落地生根”,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身自照”,使教学实践既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跟进,也有经验层面的、可操作的行为跟进。

(3)解决现实问题 研修活动没有主题就等于“瞎子摸象”,研修人员要关注研修资源的开发,通过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或通过向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课改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本区域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研修活动主题,使研修活动更具有问题性、现实性和民意性,也赋予了教师更多话语权。促进教师在区域研修及自我研修中完成个性化的发展。

(4)充实研修团队 基层学校教师普遍感到,有教研员参加引领的区域教学研修活动最受欢迎,基层学校教师的受益程度也最大。应该进一步充实区域层面的兼职研修人员,将区域内有特色、有能力的名、特、优教师凝聚在一起,既能弥补专职研修人员与一线教学脱离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科研修团队的实践智慧。同时,能以区域学科集中研修和引领为载体,为区域名优、骨干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5)引入研修菜单。在区域研修培训机制中,应尝试并坚持菜单式培训方式。针对处于不同专业追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培训菜单,并且建立教师自由选择项目培训制度。允许教师对培训活动进行选择, 扩大教师自由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可以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内容、何时、何种方式等方 面有自主权。同时,自下而上的“菜单式”选修方式,其核心就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的原则,能进一步触动研修人员通过开展主题明确、过程缜密的研究活动来推动教师发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更强,对教师的帮助也就更为实际。

4.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系统,保障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持续性。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引导、规范、激励、服务的作用,降低管理的重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用交流、督导、评价、经费下拨等方式去推动校本研修的开展,多维度评价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源配置上,既要体现“教育平等”、“均衡发展”的理念,更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弱势学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制度效能。

最后,抓住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的政策机遇,在教师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使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外在激励和肯定,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只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研修机构、学校以及全体教师多方配合、多管齐下, 才能形成一个更健康、更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氛围,促进区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使教师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