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的作用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7 15:1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食品工业的作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食品工业的作用

篇1

Abstract:Food additives are a kind of chemical synthesis or natural substances which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color, flavor and taste of food, as well as for the need of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23 varieties, about 2000 species of food additiv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ypes of food additives in China and their main role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well as hazards brought about by the illegal use of non food additives, harm ultra limited, beyond the scope of use of food additives.

Keyword:Food additive; Food industry; Effect; Damage;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1],通常划分为天然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天然添加剂主要包括天然提取物和发酵制取物,具有无毒、无异味、效果好的特点,但其成本高,制取工艺复杂。与天然添加剂相比,化学添加剂的价格低廉,但安全性较低。目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高达25 000余种,可直接添加的约有16%左右,常用的占4%[2].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比例微乎其微(0.01%~0.1%),但与食品的品质、加工条件、营养结构和保质期等紧密关联。

1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食品添加剂按照功能的不同划分为23种,种类达2 000类左右[3].目前,抗氧防腐保鲜剂、调味剂、食用色素和香精香料,由于其应用范围广、频率高、用量大而受到青睐。

1.1 抗氧防腐保鲜剂

天然抗氧化剂是从草本植物和天然调味料中提取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如迷迭香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鞣花酸、茶多酚,以及番茄红素、叶黄素等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其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尤其是迷迭香和鼠尾草提取物[4].根据来源的不同,防腐剂分为植物源的食品防腐剂,如果胶分解物,大黄、黄菩、大青叶等中草药、香辛料等;动物源的食品防腐剂,如鱼精蛋白质、壳聚糖、蜂胶等。目前已经发现1 000多种植物含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提取物可作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不仅安全无毒、抗菌性强,而且应用范围较广。

1.2 食用色素

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有60余种,其中天然色素占70%.无毒天然色素,如焦糖色素、红曲色素、姜黄色素、高粱红色素、辣椒红色素、虫胶色素、叶绿素铜钠、玫瑰茄色素和甜菜红色素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1.3 调味剂

调味剂有鲜味剂、酸味剂和甜味剂之分:广泛使用的鲜味剂有味精、特鲜酱油、方便面的汤料等[5];酸味剂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和磷酸等,相比之下,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的苹果酸安全性最高;甜味剂包括糖醇、糖精和甜蜜素等。其中,糖醇是公认的理想型甜味剂,虽然它的甜度与蔗糖差不多,但提供的热量明显比蔗糖低,因此,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罐头等食品的加工生产[6].

1.4 香精香料

目前,食用香精香料品种超过1万余种,其中国际上允许食用的香料占30%左右。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植物中天然存在的类胡萝卜素会裂解,进一步形成香味化合物,因此类胡萝卜素通常是生产食用香料的前体物质。随着我国食品香料工业的发展,许多品种的产销量在世界上位居榜首,如乙基麦芽酚、香兰素、香芹酮、一些含硫的肉香味香料化合物等。

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2.1 改善和提高食品的感官指标

色、香、味、形态是食品质量的重中之重。合理规范地使用酸度调节剂、漂白剂、着色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和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能够提高食品的感官指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7].在馒头、面包和糕点类等面粉制品加工生产中,添加酵母食料、膨松剂泡打粉、乳化剂、面粉改良剂和增白剂等,可以起到增加体积、改善色泽、口感和提高营养价值的作用;在果冻中添加胭脂红和柠檬黄等色素,可以美化果冻的外观。

2.2 保持和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的营养元素会随着生产、加工和保藏过程而流失。合理规范地添加某些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能够有效避免营养元素的损失。例如,在火腿肠中添加增调剂、鲜味剂,能够保持其香嫩可口的口感,而且保持其形态,不易收缩;在冰激凌中加入增稠剂,可保持冰晶细微化的状态,使其口感更加细腻光滑。

2.3 增加花色品种,调整营养结构

可以通过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含有天然营养素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从而满足人们的营养平衡。例如,在食盐中加碘(KI),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碘,预防因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在面包、糕点、糖果等食品中添加单甘油酯、丙二醇酯等酯类物质,可使其更加均匀。

2.4 延长保质期,改进加工条件

为了达到乳化、增稠、起酥、助滤、发泡或消泡等的效果,通常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能够使加工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而且更加方便快捷[8].在方便面面团中添加乳化剂,可以增强方便面团的持水性和吸水力,便于蒸煮;在豆腐中添加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有利于豆腐的生产加工[9].

3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虽然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更加丰富多彩,但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蜂拥而至,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会损伤消费者的身体,甚至可能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

3.1 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有的企业非法使用未经国家批准或被国家禁用的添加剂,或以非食用化学物质代替食品添加剂来提高产量,如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柠檬黄和瘦肉精等。甚至在腐竹、粉丝、面粉、竹笋等食品中,利用二水甲醛和次硫酸氢钠来达到增白、保鲜、增加口感和防腐的目的;或者添加味道类似于香油的香精来生产"香油";甚至用工业用白油、双氧水掺入食用级白油、双氧水,严重违反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2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限量使用防腐剂(苯甲酸或山梨酸)的现象也接踵而至。此类添加剂是酸性物质,会消耗人体内的碘、铁、钙等物质。尤其是苯甲酸及其钠盐,易引起儿童中毒现象[10].

3.3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徐亚南等[11]研究发现超范围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甜味剂和防腐剂,其超范围使用率分别为51.9%、34.5%和33.3%.餐饮业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蜂拥而至,如在米粉、米糕、油炸和熏烤水产品,甚至在凉拌肉类和蔬菜水果中都直接加入着色剂。

4 结语

食品添加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带给舌尖上美味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着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因此,探索和研制安全、高效、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添加剂是未来食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程艳,王时箭。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食品工业,2013,(8):51-52.

[2]胡洁,梁慧锋,王彦娜。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山东化工,2014, 43(6):180-184.

[3]蓝方存,李晔林杰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研究状况[J].广东微元素科学,2013,20(2):50-54.

[4]杨新泉,田红玉陈兆波,等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物技术进展。2011,1(5):305-311 .

[5]Aziz M,Karboune S Natural an timicrobial/antioxidant agents in meat and poultry products as well as fruits and vegetable :A Review[J].C

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Nutrition, 2016(5):16.

[6]李海燕,乔建芬浅谈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J].食品工程,2011(4):13-16.

[7]吴欢欢,黄雨薇,卓晓强等。食品安全中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及危害[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07-309.

[8]张文远,张强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7(5):241-243.

[9]Bellou S,Triantaphlidou IE Aggeli D,et al.Microbial oils as food additives recent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microbial oil production and

篇2

2.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阻抗淀粉的膳食纤维含量大于40%,而且耐热性能高,吸水能力仅为1.4g/g(水/淀粉),颗粒细小,适用于中等含水量的焙烤食品、低含水量的谷物制品和休闲食品中。在华夫饼干、发面饼干和曲奇饼干中,能产生酥脆的质构、优良的色泽和较好的口感。在面制食品中,也能增加制品的坚实性和耐煮性。薄脆饼干、米果等产品要求淀粉具有一定的膨胀性。预糊化淀粉是这类产品的原料,要优于添加普通淀粉。原因在于用预糊化淀粉制成的混合料坯中的部分淀粉已经吸水,当烘烤时大量的水冻淀粉颗粒会泡出来,从而造成膨胀。相反,如使用普通淀粉,烘烤时才开始吸水,这样便不易达到松脆的目的。有时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还使用变性的预糊化淀粉。

3.在甜食中的应用

在冰激凌中使用变性淀粉可代替部分脂肪,提高结合水量并有稳定气泡作用,使产品具有类似脂肪的组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变性淀粉主要是淀粉基脂肪替代品。果冻的特点是具有很好的透明性,同时要求其组分经加热溶化,冷却后便能形成很好的凝胶。实践中,使用羟丙基交联淀粉取代25%卡拉胶制作果冻,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一般来讲,变性淀粉在92℃的温度条件下蒸煮15min便可达到最佳的膨胀度,而在140℃条件下只需加热4s~20s。但在均质处理阶段中的加工剪切速率对淀粉浆最终黏度的影响很大。若在淀粉膨胀前进行均质,由于未发生糊化的淀粉颗粒能抵御高的剪切力,其组织不会受到破坏。如果在淀粉糊化后才进行均质,所用淀粉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避免出现过多膨胀淀粉颗粒破坏的情况。变性木薯淀粉和糯玉米淀粉能够为乳制甜食提供优异的奶油状组织、中性的口味及较长的保质期,使其在加工中具有高剪切稳定性,淀粉用量可减少5%~10%,使产品的黏稠度不受加热的影响。同时由于不会与乳蛋白反应,能避免UHT设备产生污垢,因而可延长生产时间。

4.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在大多数冷冻食品中,淀粉的作用是增稠、改善质地、抗老化和提高感官质量。汤圆经冷冻后皮易裂,更不能反复冷冻融化,因此可以在制作汤圆的糯米粉中添加5%左右的醚化淀粉,起黏结和保湿作用,从而避免皮的破裂和淀粉回生,减少蒸煮时汤内的固形物量。

5.在微波食品中的应用

淀粉是微波食品中十分重要的配料,起增稠和稳定作用,并且可以控制水分在食品内部的迁移,改善食品的质构和口感。作为涂层的淀粉可以控制微波加热过程水分的蒸发,提高食物表皮的脆性。最近研发出一种新的淀粉产品———颗粒冷水溶胀溶粉,这种淀粉与传统的预糊化淀粉相比较,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可以作冷冻微波食品的配料。首先,这种淀粉具有较高的黏度和黏度稳定性,高黏度使得淀粉用量减少7%~10%,而淀粉用量的降低可以减少风味物质的吸收或被掩盖,减少盐和香料组成的用量;其次,这种淀粉能够在冷水中调成糊,并且达到较高的黏度,缩短调理时间;第三,这种淀粉具有优异的冻融稳定性和微波加热适应性,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持水性仍然较好,能够改善食物的质构和口感,使之外观细腻而有光泽。研究表明,减少微波蛋糕配方中的水分含量可以避免面团的表面坍陷、增大蛋糕体积。速溶淀粉或预糊化淀粉将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它们结合水的能力比较强,使小麦淀粉结合的水量减少。

6.在饮料中的应用

篇3

 

1.茶多酚的概念及性质

茶多酚(GreenTea 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茶多酚是很稳定的,pH在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存放于阴凉、避光、干燥处,一般保质期为两年。是较安全的无毒性的添加剂。茶多酚的感观指标:1、外观:茶多酚TVP20为棕褐色的粉状固体,TVP40、TVP50为棕绿色带茶香粉状固体;其它均为淡黄或淡绿色粉状固体。2、性状:本品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味苦涩。

2.茶多酚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2.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2.1.1 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2.1.2 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而且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食品褪色,提高稳定性,据称其效果较维生素C高出20倍。茶多酚应用到果汁饮料的加工保鲜过程中,添加0.02%茶多酚能抑制蜜柑汁液缩异臭的产生,添加茶多酚0.005-0.01%于果汁、豆奶、汽水、等饮料中,能抑制维生素A、维生素B1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破坏,保证果汁饮料的有效成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各种营养成份。

2.1.3 用于水果、水产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水产品用茶多酚配液浸泡具有抑菌、防褐变、除异味的功能。

2.1.4 用于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2.2茶多酚在油炸、焙烤良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中酚羟基有提供活泼质子的能力,能捕获油脂自动氧化形成的自由基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其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达98%以上,使连锁反应中断,防止油脂继续氧化,是BHT、BHA理想的天然替代物。油炸食品一般含有20%左右的油脂,并经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

2.3 茶多酚在日化工业中的应用

化妆品中通常使用的油脂、蜡、烃类等油性原料、以及香料、表面活性剂等,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反应,反应(自动氧化)后生成的过氧化物、酸、醛等对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皮肤炎症、变色,放出酸败臭味等。而茶多酚不仅是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且有抗菌止痒,愈合伤口,增进毛细血管韧性等功效,同时还是较好的紫外线过滤器,可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能去除雀斑与老年斑,达到护肤之目的。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2.4 茶多酚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 铅等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用

2.5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2.5.1 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E还强,若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2.5.2 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2.5.3抗菌抗病毒: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近代科研则认为,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临床医学文献中有使用茶汤治疗赤痢及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报告。。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安装于空调机内,以除菌和除病毒。自1998年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好评。

2.5.4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随机分4组送药,服药10个月,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实验前后比值相差36.1%,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2.5.5 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根据儿茶-素有防辐射的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该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由于茶多酚能保护大脑,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用它加工的饮品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

2.6 酶工程方面

天然制品茶多酚能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和酶结合形成沉淀,分离出酶和蛋白质,以保证 食品医药用酶对安全卫生和特殊要求。

总之,由于茶多酚的医药和保健价值,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配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哗,赵伯涛,张卫明.茶多酚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

[2]浙江大学茶学系主编.茶叶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贾之慎,扬贤强.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1990,(11):1―5.

[4]扬贤强,叶立场,贾之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开发与应用[J].福建茶叶,1990,(3):3―13.

篇4

一、作业许可的概念及在成品油销售企业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大约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壳牌、杜邦等国际知名的石油化工企业在总结自身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并最终形成了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HSE管理体系先后在国内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引用为企业标准并不断完善,为提高国内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从中石油、中石化重组以来,两大石油公司不断加快油库、加油站的布局调整,抢滩终端销售市场,中海油也大力实施上岸战略,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和道达尔等外资企业也加入进来,在大陆地区形成了数千座油库和近十万座加油站的巨大规模。这些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其在建设以及运行维护中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很有必要加以关注。而作业许可在成品油销售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与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可以把成品油销售企业的作业管理分成常规作业、应急处置作业和非常规作业三大类。进行常规作业,员工只要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就能确保安全,应急处置作业需要按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或应急预案执行。那么,在进行非常规作业时,就必需按作业许可的相关程序执行才能确保安全。这样,我们对整个作业管理在流程管理上才能实现全覆盖。如果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作业许可管理程序来对非常规作业进行规范的话,要想保证施工安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了《作业许可管理规范》,把作业许可纳入HSE管理体系当中,作为HSE体系的重要要素和重要方法之一,在系统内开始全面推行。作业许可指的是在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工作程序或操作规程未涵盖到的非常规作业(包括承包商作业),事前开展作业危害辨识,提出作业申请,验证作业安全措施,并最终获得作业批准的一个过程。它需要通过作业人员填写作业许可证,由具有审批权限的批准人签批后按许可证的要求进行相关作业。

一个完整的作业许可流程,主要包括了作业申请、作业批准、作业实施和作业关闭四个阶段。当一个作业许可涉及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挖掘作业、吊装作业、管线打开作业等危险性大的作业时,还需要办理专项作业许可证,通过相应的专项作业许可证来强化对这些专门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作业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在进行作业申请时,应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预案。具有批准权限的批准人在签批作业许可之前,应当审查确认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工作是否完备,相关人员的资质是否与作业性质相符,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是否有效。作业实施之前,所有现场参加作业的人员应当接受安全交底,熟知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作业完成后,申请人和批准人共同确认作业现场没有安全隐患,方可签字对许可证予以关闭。

二、作业许可在成品油销售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应用现状

推行HSE体系和作业许可制度以来,作业许可的意识和观念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施工管理部门得到了普遍的树立和强化,作业许可的制度在绝大部分入围承包商中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执行,对提高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通过近年来对HSE体系的内部审核发现,在作业许可制度的执行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作业许可的申请环节,施工单位派出的作业组织者对面临的风险辨识不齐全,防控措施准备不充分,或者对待作业许可证的填写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体现在作业许可证上面,填写的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如在审核某施工单位油库清罐进行动火作业时填的许可证时,应按要求进行气体检测,但在许可证中没有看到气体检测的数据,对风险因素的辨识也很不齐全。

二是在作业批准环节,批准人存在未取得规定权限审批或不认真审核申请人填写的作业许可证,以及不到作业现场认真核查施工单位的作业准备、作业人员的资质是否全部满足安全要求的问题。比如,审核某加油站的作业许可证时,发现该许可证的批准人为该公司加油站管理科科长,而该公司的HSE体系文件中对作业许可的批准人表述为该公司主管领导或指定授权人,并且没有发现授权文件,属于无权审批。再比如,在审核某加油站2012年3月开工的某项施工资料时,发现从事临时用电作业的电工李某的电工操作证已经于2012年1月到期,不具有从事电工作业的资格,不能批准该员工从事临时用电作业,但批准人对此未加认真审核,仍然批准了该作业。

三是在作业实施环节,存在施工单位作业人员不按批准的作业许可程序和安全要求作业,建设单位现场监督人员不按规定进行现场监督及复核的问题。在审核某油库进行清罐所涉及的动火作业许可证时,发现施工单位只用了一台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气体检测(许可证中只有一个检测数据,而规范要求同时使用两台检测仪进行检测),并且仅有施工单位人员签字确认(该作业要求建设单位施工管理人员现场复核并签字确认)。

三、加强作业许可管理,提高成品油销售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是HSE体系的一个重要思想。对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而言,以推行好、贯彻好作业许可制度为重点,持续改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要在各个层级的工程管理部门中加强对作业许可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要通过宣传和培训,使各层级的工程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都能清楚掌握作业许可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能够主动识别作业风险,研究和落实防控措施,并据此指导和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近年来,中国石油的销售企业经常安排地市分公司一级主管工程建设的领导班子成员接受有关作业许可的专题培训,并每年安排3―4批进行集中考试,公开考试成绩。通过对分管领导的培训,自上而下地督促工程管理部门不断提高作业许可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5

2对我国食品工业低碳生产转型的启示

随着工业对石化能源以及资源的刚性需求不断上升,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生态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加快转变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已经初步形成。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还特别针对我国食品工业的转型提出要求。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2.7万亿元,提高101.1%,年均增长15%。基于产值的不断攀升以及对企业日益严格的环保约束,加上能源等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等诸多因素迫切需要我国食品工业以食品产业链的形式协同构建供给充足、质量安全、绿色低碳,且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碳标签制度已经明确对我国食品工业低碳转型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2.1彻底改变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规模格局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的规模组织形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这种改变并不明显,企业规模仍基本维持“小而散”的局面。图3显示,2006年我国44.8万家食品工业企业中,94.2%为非规模以上企业,78.8%为10人以下小作坊式企业。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虽然已经上升到32760家,但仅比2006年增加了5000家。如果严格实施碳标签制度,必然落实到企业生产的碳减排。无资金、无技术、又面临着行业竞争壁垒的众多中小型的食品企业,可能无法承担其中根本的低碳技术改造。推行碳标签制度,必须彻底改变我国食品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规模形态。2.2切实提高食品生产企业技术水平我国食品工业企业中70%为1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相对落后,节能减排的任务和压力较重。表4显示,2007年我国食品工业的工业效率指数、工业结构指数和工业环境指数的现实值都远低于标准值。我国食品工业目前的现代化程度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事实上,同样受限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的现实窘境还造成我国食品工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即“三废”)等对环境的影响仍较为严重(见表5)。而且现有研究也曾提出,我国食品工业的“三废”排放与碳排放之间还具有一定相关性[12]。本文已经证实,随着食品工业产值的不断提升,由石化能源消耗主要推动的我国食品工业碳排放仍维持较大基数。而切实提高食品工业低碳技术水平,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才是真正应对碳标签制度推广的良方。2.3尽可能缩短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的过渡期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碳排放,我国食品工业的能源消耗结构中较低碳排放的能源——天然气所占比例始终最低。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创新,我国食品工业的能源效率提升空间终将有限。更重要的是,目前各个实施食品碳标签的国家(地区)正是我国出口食品的主要进口国(地区),这些国家(地区)所实施的愈加严格的进口要求已经对我国出口食品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食品生产企业应更多考虑提高能源资源效率,逐步引入低碳清洁的能源资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食品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能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化、清洁安全化转变。

篇6

二、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现状比较

1.河南食品工业各经济指标的国内比较

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时滞性,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河南食品工业的国内比较分析。同时,由于青海和食品工业的落后,数据资料不全,故本文分析中均省略。通过对全国各省份食品工业4大行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2007年河南食品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内的比较现状如下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成本费用总额等11项指标均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山东;固定资产原价仅次于山东、广东排第3位;资产合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排名第4位,次于山东、广东、云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国仅排名21位,这说明河南食品工业的产出效率很低,处于全国落后水平。

2.河南食品工业比重的国内比较

河南省2007年食品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所占比重如表2所示,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成本费用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均在5%以上,其中利润总额占到全国的12.02%,仅有出货值的比重低一些,也达到了1.54%。这充分表明,河南食品工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食品工业大省。

三、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1.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是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直觉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从众多的相关数据信息中,通过浓缩信息,指标降维,导出几个主分量,并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始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从而寻找出代表信息的综合指标,对综合指针报蕴藏的信息适当解释,以揭示事物深层次的内在规律。由于它所反映河南食品工业竞争力的指标比较多,因此进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必须采用多指标。由于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实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消除指标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在保持样本主要指标信息的前提下,可以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本文应用这一方法,研究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比较。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各省份指标要素,并计算各要素的得分,计算出各省份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以评价河南食品工业在全国的竞争位置。

2.研究样本和数据

以河南省食品工业为样本,根据2007《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运用SPSS16.0为工具,对食品工业4大门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按照国际分类标准)中以下经济指标:企业单位数(X1)、工业总产值(X2)、工业销售产值(X3)、出货值(X4)、工业增加值(X5)、资产合计(X6)、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X7)、主营业务收入(X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X9)、利息支出(X10)、利润总额(X11)、本年应交增值税(X12)、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X13)、固定资产原价(X14)、固定资产净值(X15)、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X16)、全员劳动生产率(X17)、成本费用总额(X18)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省份由单向指标共同作用的综合分值,对河南食品工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国内比较。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

3.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评价

篇7

2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不得不指出河北省食品工业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品种单一,结构优化度不高产品结构方面,输出大部分都是初级粗放的低端产品,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太少。产品附加值低,它的价值也就不高。产业结构层次方面,以食品加工业为例,它的结构单一,多年来主要是由饲料加工业、淀粉制造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构成的,急需进行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2.2大中型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偏小河北省食品工业缺乏大型深加工企业。河北省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食品工业“十强”,但是河北省是“十强”中规模企业数量最少的,与规模企业数量最多的山东省相去甚远;除了规模企业,龙头企业也是如此,2012年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有2700多家,河北省只占35家,而食品行业的只有12个,所占比例太少。全国食品工业及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数2008~2012年变动情况见表3。国家统计局规定,大中型企业指的是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工业法人企业。由表3可以看出,广东省大中型企业最多,这是因为广东省借由改革开放的机遇,经济迅速增长,同时带动了对食品的巨大需求,从而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巨大发展。山东省与河南省是河北省的近邻,拥有相似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河北省的大中型企业数量明显少于两省,大规模的集团或企业偏少,导致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不显著,行业竞争力不强。

2.3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一是技术水平低。河北省食品工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中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不明显,究其根本,是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河北省食品工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缺乏食品工业技术的创新,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品种单一,市场占有率低。二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河北省食品工业企业具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只有一个,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19个,同食品工业强省山东、河南相比,差距较明显。山东省食品工业企业中具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8个,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41个;河南省食品工业企业中具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5个,具有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有37个。这也说明了河北省食品工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

2.4投入力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任何一个产业的长足发展,都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后续投入,食品工业也不例外。河北省食品工业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项指标占全国比例偏小,说明河北省食品工业增速缓慢,发展后劲不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河北省食品工业投资明显不足。上述表2介绍了河北省食品工业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所占全国比例。河北省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其占全国的比例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其增速缓慢,投入力度不够。

3促进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分析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河北省发展食品工业献计献策。

3.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如果主导产业选择正确,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选择错误,则会事倍功半。所以河北省首先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选择出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然后发挥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有序转换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要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食品工业的其他子行业,促进各个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同时,重视食品工业的地区协调性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间的流通,互通有无,引导河北省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

3.2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规模效应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政策、资金等的扶持,培养名优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和名牌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促进食品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企业自身也要提高管理水平,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标准化生产,促进规模化经营。要抓好项目

篇8

截止2009年底,我县共有县属规模内食品加工企业6家,分别为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香菇加工)、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酿酒)、天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县鑫鑫油脂工业公司(食用油加工)、县野风食品有限公司(特色食品加工),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602万元,与2007年7400万元相比增长422%;实现工业增加值14684万元,较2007年增长567%;完成销售收入36779万元,较2007年增长349%;实现利税3079万元,较2007年增长348%。总体上看,我县整个食品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产销形势两旺,但总体规模较小,占整个工业经济的比例较低。

二、食品工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总体较小。我县的食品工业只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规模,缺乏大型的、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龙头企业,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生产环境差、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市场整合中缺乏竞争优势。

2、对接机制尚未完善。上游原材料生产分散,标准化程度较低,使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食品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

3、项目融资困难较大。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多属中小型企业,由于受生产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银行贷款“门槛高、要求严、手续繁”,企业资本运作很难搞活,制约着食品企业持续向前发展,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融资难度较大。进而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4、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由于我县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弱,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总体能力不足,造成生产成本偏高,企业经济效益差。

三、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目标和思路

(一)食品工业2010年目标

2010年,全县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5000万元,同比增长16%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0万元,同比增长16%以上,利税总额3600万元。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

(二)食品工业发展思路

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食品。围绕我县质好、量大的大米、柑橘等优势资源和以冲菜、豆腐乳、酱菜、蚱广椒、绿豆饼为主的地方特色小吃抓招商引资、促二次创业、上工业项目;确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资源附加值;做强做大地方特色小吃,不断提高特色产品品质、形成规模化生产,努力把小产品建设为大产业。

2、加强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和县担保公司加大对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6000吨食(药)用菌系列产品加工基地改扩建项目、野风食品有限公司1亿瓶特色食品二期工程的融资支持,最大限度保障在建食品加工项目的资金供应,确保项目早竣工投产,发挥经济效益。

3、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大对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财税、融资等政策上采取向龙头企业倾斜的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拉动作用,积极发展与之配套的包装、运输等产业。

4、加强农企合作,保障原料供应。引导、支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加快建设优质大米、柑橘等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协会+农户”的长效合作机制和企业、农户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全面保障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努力形成企业与农户共赢的局面。

5、提高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食品安全和谐氛围;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抓好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抓好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6、加强市场开拓,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对市场的监测与分析,时刻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网络营销、电话营销、感情营销等营销方式;以出口为主的宜昌奥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投产)、野风有限公司要努力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7、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档次。严格执行国际国内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创造名牌、扶持名牌、宣传名牌、壮大名牌,真正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使更多的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获得“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

8、加强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引导食品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鼓励基础好、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广食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原料,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

四、食品工业发展的措施

1、把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优势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按照食品工业各类产品对原料的不同要求,引导农民科学种养,调整结构,结合不同产区的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产、规格化、标准化的原料产品,形成基地化、良种化、专用化,重点建设一批绿色、特色食品原料基地,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提高品质,为我县食品工业提供优质原料。

2、进一步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食品工业产业格局。一是以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在食品工业的骨干行业中培育扶持发展1至2家大型、5至7家中型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下游产品企业带动上游企业,大企业辐射小企业,企业联动农业和资源开发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以产业升级为发展方向,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我县食品工业整体水平,形成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适度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和粗加工的食品企业,有机地构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具有多层次竞争能力的食品工业结构。

3、加大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食品工业的发展后劲。一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和筹集多元化资金投资食品工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食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各种机制和不同方式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形成我县食品工业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体系。三是在深入研究当前市场的同时,加强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的研究,快上一批新项目,储备一批中长期项目,实现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调“绿色”和“特色”,突出我县资源无污染的优良品质和加工产品的地域文化特征,塑造我县食品工业的形象。重点加强我县食品工业产品的宣传广告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包装设计水平,提高我县食品行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5、加强行业监管,保证食品安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打击假冒伪劣、强化产品质量,建立完善有效的食品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篇9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很低,但它对于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组织形态,调整食品的营养结构,延长保质期,以及提升产品档次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方便食品的加工;④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⑤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应该说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手段与组成部分,食品工业的发展又为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篇10

1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食品销售市场总体呈现繁荣、稳定、产销两旺的局面,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同比增长31.6%,占全国工业总产值9.1%。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食品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6540.2亿元,同比增长31.6%;产品销售率98.03%,比上年同期提高0.10%。食品市场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便化方向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食品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食品品种档次更加丰富。产品细分程度加深,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全国各省区食品工业快速协调发展,各地食品园区及产业集群建设蓬勃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繁荣。从数据看,中部地区6省快速发展。其中,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等4个省市食品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超过40%,天津市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超过60%,增速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列第1位。虽然我国食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生产强劲增长、销售同步上升、市场丰富充足、效益有效提高的局面。但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战和压力。

2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发展食品工业具有资源、产业、市场和区位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河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河南省食品工业快速增长,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支撑产业,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10年来,从卖原料到卖产品,河南省食品工业产值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省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约6000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2位。食品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例达到14.3%,是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小麦粉、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饼干等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72%、27%和31%,均居国内首位;味精、饮料酒等位列全国第2位;鲜冷藏冻肉、白酒、果汁等居全国第3位。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众品、大用、思念、三全、白象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河南省食品工业领域的品牌优势开始显现[2]。截至目前,河南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中,有40%来自食品行业。在食品行业中,中国名牌产品26个、中国驰名商标15家。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河南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河南食品工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是河南“十二•五”时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家支持河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河南的食品工业产业化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

3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工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食品工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3.1产业链条不完善,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

具有全国优势的小麦和肉类加工绝大多数是以初级加工为主,适应目前消费结构升级的方便、功能型食品发展较慢。“市场-制造-种植与养殖”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全产业链集团发展模式。另外,以现代物流为手段,加工、贮运、配送、零售等环节产业链整合不足,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完善[3]。

3.2企业平均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规模以下食品企业占80%,质量安全水平低,行业“小、散、差”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变。

3.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多数中小型食品企业配套食品装备发展相对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成套流水线,物耗与能耗偏高,无法承受高昂的设备进口成本,产品销售仅限于逐渐萎缩的传统产品市场。缺乏高新技术的运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或废弃物二次开发不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另外,食品企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不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也偏低。

3.4食品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工业化水平不高

河南省食品品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不高,竞争力弱,转化增值能力较差。

3.5企业规模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较低

据统计,2008年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共有2638家,而山东省则为5714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管理落后,市场份额及资源配置向品牌、资本、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中度较低,乳制品、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行业还缺乏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还较低。

3.6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诸多隐患问题

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是食品品牌之根。近年来,双汇含“瘦肉精”猪肉、华英死鸭流入市场等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河南省食品安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3.7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有待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建立原料基地,是发展、壮大食品工业的基础和保证。“公司+基地+农户”的食品产业模式尚不稳定,大量食品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比较分散,还不能适应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

4加快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策略

做大做强河南省食品工业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紧抓优势促发展

要充分发挥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大省的优势,依托骨干企业,提高中高端面制品比例,壮大肉制品规模,加快发展乳制品,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另外,充分发挥河南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快发展安全性好、品质佳的生态食品、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满足广大民众对健康、安全、美味食品的要求,并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4.2有效实施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依托监管部门、行业和企业,充分发挥协会及科研机构作用,加快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质量标准实施力度,在已建立的食品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该标准体系,以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大力开展重要标准的宣传、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的标准意识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2)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食品原料质量、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法规和制度,着力构建法规完善、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3)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国家级食品检测中心,要求企业加强自我检验检测,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测。(4)推进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建立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打造诚信企业和诚信社会。(5)积极推行ISO9000、ISO22000、HACCP、ISO14000以及GMP等体系认证,以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尤其是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使其向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6)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企业负首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在种植、养殖和加工、流通等环节使用违禁品的违法行为。(7)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形成市、县、企业、市场等4个层次的食品安全网络体系。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8)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

4.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形成区域性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河南食品工业的整体国际品牌的推动作用,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4.4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可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食品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的科研合作,为食品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支撑,不断巩固提升河南省的产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并建设和完善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推广交易信息网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5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完善食品流通体系,加快大型村和标准化的食品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布局,提升市场物流配送功能,形成完善的食品流通网络。加快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步伐,实现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着力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第三方食品物流企业和集团。

4.6营造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国家和河南省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制定落实河南食品行业的税收、土地、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食品行业加工快速发展。加大对食品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园区与基地建设步伐,强化河南食品的特色与优势。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扶持优势食品企业尽快上市。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食品工业,鼓励和争取更多的知名食品企业落户河南。

4.7培育壮大新型龙头企业

针对河南省食品工业企业散、小、差等问题,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引导中上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注重集群发展,建设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食品工业园区,逐步建设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努力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食品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

4.8切实抓好食品原料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