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8 14:42: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篇1

职业生涯管理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核心人才固定的、可发展的、有助于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公司可以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做出相应调整,减少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要求企业系统地评价企业内人力资源的需求,确保必要时可以获得所需数量且具备相应技能的员工。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想获得必要的人力资源,就要为员工服务,对员工的发展负责,从而激发员工对工作负责的最大积极性。如何加强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纽带关系呢?只有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搭建发挥才能的舞台,让企业从中找到所需的人才,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实现员工进步、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经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个人的成功,得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们普遍追求拥有健康的生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方面的能力体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丰硕的职业生涯成果体系、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体系、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动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的员工尚未接受相关指导、培训,应该让大家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不是由一个人替另一个人去做的事,必须由他们亲自去做。只有员工个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一生需要什么。而且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员工自觉的努力,这是艰苦的工作,他们可能会相信开发一个好的职业生涯是自己最大的兴趣,但真正去制定一个计划常常是另一回事。所以,公司有义务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使员工重新看待自身的工作,通过获得工作成就感,增强员工动力,自动自发地配合公司开展各项业务。

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应该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作为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为包括:

第一,建立方阵协同式组织结构,使组织中每个岗位都能清晰地了解每一项工作的上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和需要协调的部门等;

第二,帮助员工作好本职工作分析,为个人职业生涯奠定目标基础,因为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

第三,建立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以培训、讨论交流、实践锻炼形式开展,使得个人、企业、社会均受益,只有形成三者利益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

第四,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提供发展信息、提供任职机会,维护企业人员整体积极性;

第五,岗位轮换制度。

其次,作为员工,若想在职业生涯上发展,必须做到:

第一,应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希望在企业的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的时间坐标,为每一个发展目标都标记两个时间,即开始行动的时间和目标实现的时间;

第二,根据个人情况,编制职业生涯规划,共包括十项内容:题目和时间坐标、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职业环境分析结论、企业分析结论、角色(贵人)及其建议、目标分解、成功标准、自身条件及潜能测评结果、差距分析、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第三,进行职业生涯现状分析,包括:姓名、职务、职务职责、职务能力要求(细分):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已具备能力、现欠缺能力(细分)、改进方法及实现时间(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第四,尽可能发挥才能,达到目标,人的自我实现就是潜能充分发挥的过程,需要不断有创造性成果予以证明,创造性从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要敢于制定没有前人经验的奋斗目标;

篇2

一、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1.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1)职业规划。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高达92.67%的学生选择就业,只有不足5%的学生期望继续升学,选择出国、自主创业或其他的学生也不足4%。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定位明确,目标具体,且高度集中。

这一方面反映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硕士生涯的学习和锻炼后,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专业功底积累充分,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定位。

(2)择业意向方面。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首次就业时,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占比77.11%)。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50.67%)、事业单位(占比39.78%)以及党政机关(占比26.22%)等相关岗位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看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就业的期待起点较高。

(3)期望就业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及信托等各金融机构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9.22%)期望进入银行,选择证券和信托的比例分别为16.22%和11.33%,居于平均值水平,而选择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则少之又少。

(4)期望工资水平。财经类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时对月薪的期望水平为5465元(选取区间数据的中位数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其中,85%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达到4000元以上,并且45%左右的学生更期望首次就业的月薪达到5500元以上,超过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月薪平均值3680元(数据来源于搜狐教育)。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薪水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

(5)影响就业选择的各项因素重要性分析。考虑就业单位各方面因素,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看重以下两点: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发展前景。在5级量表体系中,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高达4.46分和4.42分。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目光长远且理性,具备一定的长远规划。薪资福利水平(4.14分)排名第三位,这与前面分析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期望薪资较高的结论一致。

同时,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稳定和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占4分和3.91分;而企业文化氛围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被看重(3.87分)。因此,财经类学校需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此外,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对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较不看重,他们并不拘泥于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只占3.46分,对比其他因素来说分值较低。

2.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分析

(1)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财经类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学校的招聘信息(82.44%,包括网站或海报等)、应届生专业招聘网站(78.89%)和校园宣讲会(70.00%);通过工作实习、企业官方网站等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较小,分别只有20.89%和17.56%的比例。

(2)对学校职业规划服务的需求。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以下三方面的职业规划服务:职业规划一对一咨询(62.22%)、职业规划课程(53.56%)和职业规划测评服务(44.67%)。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规划相关服务的需求较大,而且更加需要专业的一对一服务。

(3)对学校就业服务的需求。对于“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的实习实践活动”这一问题,91.11%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专业实习;其次是企业参观体验(35.56%)和行业课堂(33.78%)。

当被问及“您认为学校就业部门在帮助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时,88.67%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认为最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61.78%的人认为就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服务也很重要,另有58.89%的人希望学校拓展就业渠道,更优质和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开展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

关于就业意向,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三大领域吸引了90%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而其他诸如民营企业、基层就业项目、选调生等对学生吸引力不明显。为此,财经类学校一方面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以满足广大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高端行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拓展房地产业、快消行业、IT企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就业市场,鼓励更多学生进入社会各主流行业展现财经学子的风采。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和动员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财经类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扎根在艰苦的岗位上,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2.加强学生在金融机构就业的差异化引导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有接近2/3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银行情有独钟,就业目标比较集中。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差异化引导,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在金融招聘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引进更多类别的金融机构,为硕士研究生的分散化、个性化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提供优质化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化的就业认知辅导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值存在偏高的倾向。若是在全面评估自身实力以及了解总体就业行情后,确定自己合理的月薪期望,那说明学生对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因此,学校就业中心可进一步扩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创造更精品更高端的就业平台,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防止某些学生盲目跟风,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认知辅导,协助学生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其制定长远的职业目标,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过分看重薪资福利,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制定更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篇3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一些基层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还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而一些骨干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或者是进行了相关讲座,但是对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在一些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也明显欠缺,现有的保障性制度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情况来看,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但是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指导是非常有限的,高校虽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工作,但是对学生的个人目标以及职业发展性因素等并没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不能为学生做到个体定制化的模式,不能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处于一种比较迷茫的状态,有的学生对职业生涯了解的不多,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了解,但是不愿意面对就业困境。总的来说是因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不高,所以造成了他们在就业中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困惑和茫然。而且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性和兴趣度都不高,明显缺乏职业方向感,同时也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估,职业规划设计也严重脱离实际。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其中对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一定要求。[2]但是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被引入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关注,尤其是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开发和师资配备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

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3]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成了重要一环。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80%的高校还没有开设此类课程。一些高校尽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也仅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单调、缺乏深度,大多是对就业形势和求职因素进行分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等浅层次的内容,没有能够在个性化职业生涯指导过程中提供深入透彻的服务。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前景不乐观,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项问卷显示,我国大学生长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62%的大学生对未来工作没有规划,有35%的大学生认为即使进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就业作用也不明显。

(二)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因此,它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按照教育部要求的1∶500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就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标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而高校缺乏专业性、职业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师,不光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还制约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影响。[4]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实用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非常强调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而从目前来看,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实践性联系并不紧密,没有能够把求职因素和职业发展因素相衔接,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够体现创新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将其放置于第一课堂,并且以大课的形式呈现,根本不能够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与特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一种照本宣科式的填鸭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更没有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做支撑,不能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形成科学性和重要性理解,学生没有最基本的学习动力,就谈不上学习效果。

三、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路

(一)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核心是促进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形成认知,并能够自觉地进行职业规划设计。[5]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首先要得到学校的重视,要在学校中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要配备基本的师资队伍用以进行教育测评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要形成广泛的舆论性宣传,可以借以校园网、校园报纸、校园宣传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使得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自觉地进行职业规划。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社会需要的复合性、创新性和科技性人才角度,促进职业规划体系的全面构建,同时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促进他们形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得他们对择业、就业形势和政策等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不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并且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体系建设,同时也面临着理论准备不足,实践内容缺乏等问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全面指导作用,以课程学习、专题讨论、集体训练和个性化辅导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理论上更容易接受,在实践上能够积极参与。此外,还要利用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寒暑假实践机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良好的管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进行全程性的分组指导,也就是在大一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大二让学生积极尝试,逐步涉及兼职和一些社会性活动。在大三进行职业性适应,撰写简历、求职信和进行职业调研等。在大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通过网络收集各种资料,以及逐步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

在进行常规课程的帮助和指导之余,还需要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和咨询机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性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由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为学生提供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在面对学生咨询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加强促进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活动,促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个性化、人本化服务。学校的咨询服务机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要求、动机需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96-01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未来发展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设计职业路径,制定学习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潜能、特长、缺陷和经验等各种基本特征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恰当地选择与自身能力、兴趣、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社会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职业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规划主观意识模糊,依赖性强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中仅露12%人了了解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占16%。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等。

在现实的职业规划过程中,在关系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不能自己做主,总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职业规划的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规划师、父母或朋友都无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地进行规划。

2、缺乏行动力

职业规划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规划书写得多么漂亮,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很多学生认同职业规划理念,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对理论也能较好地掌握,职业规划书做得也很完美,但是一到需要自己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就打退堂鼓,不能将理论内容拿到实践中检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3、职业规划教育的观念滞后,师资队伍匮乏

从总体上看,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处于滞后状态,不佳适应学生求职、就业的实际需要。而且。正因为长期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视不够,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本身也比较欠缺。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一般都是由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兼任,与“思想教育”等课程混为一谈,相当缺乏专业性特征。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针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滞后状态,我们应当以切实可行的对策。尽快地把我国的高校职业教育规划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主要从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几个方面讨论:

1、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早对职业规划的建立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主体都应该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不过是提供一种方法、思路,工具、课程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职业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的,父母、老师、朋友都不能代替自己来做决定。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目前就业难的形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较早接触和了解职业规划的内容。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规划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到普通教育的各个年级。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通过职业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提高的方面。

2、完善高校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系统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校园网逐步建立了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但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还不完善。为此,要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全方信息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从而大大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摆正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冲突的关系,增强自我校验的能力,把“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当作职业规划的指引目标。以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较为巨大的发展和创造。

3、加大大学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职业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 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社会单位都更愿意接受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夏令营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经过具体的实践,大学生既能积累经验,缩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大学生要有目的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要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不断增加经验价值的工作, 及早到理想的单位实习、锻炼, 能力有很大帮助, 为日后的事业创造最大的自由与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沛,桑青松. SWOT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J].宿州学院报,2009(1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21-02

1 调查情况

1.1 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的能力,发现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

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以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5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对个别问题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回收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24份。

1.3 调查样本的构成

在224名有效问卷中,艺术学院学生45 人;信息学院学生 37 人;法学院学生41人;电子学院37人;为了增强信度和效度还向《合同法》选修课(涵盖不同专业)的学生64人发放问卷。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男生118 人, 女生 106 人;农村籍学生 75 人,乡镇学生人数为69人,城市籍学生 80人。

1.4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与本研究相关资料。问卷采用自填法,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经核实后回收,实际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97.3%。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不熟悉职业生涯规划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45.6%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3.8%的学生比较熟知,20.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33%的学生是从二级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获得相关知识,63%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18%的学生表示不能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33%的二级学院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了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但缺乏进一步的系统的教学与跟踪指导。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

对比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在96%的有所了解和熟悉职业规划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占62%,女生仅占38%,进一步的访谈发现,男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源于生存压力的需求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其中有23%的学生是出于自我能力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有部分学生从媒体和讲座中习得的职业规划相关的知识;有3.4%的女生出于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担忧不敢正视这一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规划也无从开展。

2.3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的了解程度

在“你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了解,比如培养目标?”一项问卷中,约1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8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了解一些”,还有8%的学生“不了解”。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中有78%的学生选择父母指导的选择,其中有18%的人选择进入大学学习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所兴趣,43%的人表示没有兴趣,7%的人正打算换专业,10%的人表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有22%的人是自己对于自己喜欢的专业的自愿选择,其中有3%的人进入大学学习后丧失对自己高考志愿时所选择的专业的兴趣。

2.4 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35.3%理工科技术性强的专业学生想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36%的法学专业的学生希望从事法律事务相关的工作,总体上看,人文社科的学生专业倾向不明显, 28.7%的学生认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行,至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无所谓。

2.5 在职业取向上趋于多元化

43.6%的学生想进公司,20%的学生想自主创业,19.4%的学生欲做公务员或其他职业。除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外,公务员、自主创业也成为学生择业重点。

2.6 职业理想与职业能力关系

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上,有76%的学生不清楚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只有3.6% 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自已的职业理想储备职业能力,24%的学生认为按照学校安排的课表进行学习就具备了未来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

2.7 职业规划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78%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联,进一步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素质教育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以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衡量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23%的人将找工作的能力等同于职业规划,并认为这也是一种个人能力。

3 对策探讨

从以上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也没有将职业规划作为一种提升个人能力的方法来对待,事实上我们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职业能力以职业规划为基础,良好的职业实现对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而个人的良好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从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程度还有待于提高,学校社会和家庭均应在此问题上作出努力。只有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潜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3.1 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职业规划的问题以与市场经济和职业的高度分化为社会背景,以个人的自主择业为前提,国外很早就有关于职业规划的研究,并且将其与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起步较早, 而且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具有早期性、个性化、实用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国内大部分人将职业规划作为一种就业的手段,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我们认为,职业规划的重心不仅仅是职业,不仅仅是指导个体找份工作好,它以评估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为基础,以人生的事业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为终极目标,应该将其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中,成功的职业规划应该贯穿于个人人生发展的始终,因而应倡导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贯穿人生始终的职业规划模式。学生不能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收学校和指导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职业规划,自己在职业生涯的选择上不是以金钱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切忌功利的心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天赋和兴趣,而不是专业目前是否热门或者有“钱”途,兴趣是人们后天的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丧失兴趣是人们转换工作的重要原因,也是职场失败的重要因素。作为家长应该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和兴趣爱好、心理倾向,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尽早的认清和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认知,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师也不仅应该教书还应该育人,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人生的规划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3.2 要建立职业生涯辅导与咨询机构

由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又精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的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活动,学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中应有职业规划课程,提早开设职业规划选修课,并计入学分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建立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先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展开。也可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从学生刚入校时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对于教师现在学校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明显不够,从知识背景上看,部分是从行政岗位上直接转过来,部分依赖于学生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均存在问题,应该安排心理学专业方面的专职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测评,引进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职业生涯测试软件使学校职业规划系统化、科学化、正规化,提倡专兼职教师并举的原则,学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专门从事职业规划训练的人员作为学校职业规划兼职教师,对学校内部有关专业的有志于长期服务学生的老师,定期向相关机构派出老师进行职业规划的专业培训。定期请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进校进行职业经验的介绍和交流,激励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 加强相关专业的社会作用和功能方面介绍

调查中甚至发现部分大三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盲目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由于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因而缺乏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信心,也很难在学习中有意识的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因而二级学院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的社会作用和功能方面介绍,适当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利用假期安排学生进入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尽快对专业有感性认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

3.4 学校应加大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的力度

及时反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聘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有关人员进校举办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与熏陶。在软件方面,尽快引进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免费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测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测评,充分地了解自己的 人格与能力,结合现实社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客观的找出自己的一些不足, 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发展自己良好的职业个性,确定职业目标,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并且尽早的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冯萍.论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跨入大学开始[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3).

篇6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2-0110-03

近几年,由于扩招等各种原因,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明显,而与之对应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呈现放缓的趋势,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为了解决这一关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键问题,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教育,以期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就业工作更好的发展。教育部2007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这种通过行政手段深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改革,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因此,如何有效地将高校、企业和职业规划机构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彼此适应、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全面准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工作,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进一步解决当今就业难问题的关键环节。

一、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发展的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帮助选择准确的职业方向,而且能够进行快速定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面准确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办学质量,实现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的办学目的。对于学生,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早日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优缺点,有助于找准自身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此外,职业生涯规划在帮助学生找准未来学习目标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学习动力,使其学习的动力源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明确自身需求和价值,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帮助其不断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获得更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强,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职业规划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从理论层面上提供一些面试技巧、择业心理、如何写求职信、应聘信等浅层次的服务,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发展错位等问题。[1]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其能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并能够适时进行调整,从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择业

调查显示,多数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还不能准确认识,只是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择业,作为其就业的选择工具。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除包括职业选择外,还体现在个人发展的多个方面,如职业的评估和反馈、目标的选择与确定等,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过程。如果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择业,必然会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破坏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整性。

(三)混淆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规划专门机构

目前,学生对职业规划机构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愿意接受职业规划机构的指导或曾经接受过其指导。这充分说明职业规划机构发展的不足,如何更好地发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相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就业部门的职业规划服务,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就业指导部门的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其不能清晰辨识职业规划专门机构和就业指导部门的区别,造成混淆。可见,在目前我国职业规划市场发展不完善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实践性教育,满足其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将是非常重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环节教育的重要性

(一)形成准确职业倾向的内在需求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结合实践,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实践和社会更紧密的接触,不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最主要的是加强其对于社会生活的进一步理解,培养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到自身与职业的适应性如何,从而更好地确定职业倾向。

(二)进行职业生涯机会评估的重要方式

每个人都处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离开或者不适应周边环境,便无法很好地生存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任务便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评估出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只有充分对环境特点、变化情况以及与自身的关系等有一定了解,才能克服多变复杂的环境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合理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无法预知职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只有认真做好实践环节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并依据自身和环境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如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

(三)进行职业定位的必要准备

职业定位,就是清晰地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它是人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具体而言,从长远上看是找准一个人的职业类别,就阶段性而言是明确所处阶段的对应行业和职能,就是说在职场中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2]很多人工作不顺利、发展不顺心,并不完全是因为自身能力欠缺,而是没有很好地考虑过“我是谁”“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正因为认识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而无法取得突出的成绩和不断成长的满足感。可见,准确的职业定位是人生发展的必要准备,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进行实践,将自身置于社会环境中,才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进一步了解该行业与自身的适应性,从而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出调整,寻找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职业定位。

三、职业生涯实践环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设计阶段性的职业生涯教育类型

随着课程逐渐深入和学生价值观趋于成熟,可将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分为课堂实践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和综合性实践教育三部分。其中,课堂实践教育要通过参考查阅前沿理论文献、了解社会环境,并结合教学设施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出适合课程架构的若干实践单元;专业实践教育应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应随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深入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育的难度;综合性实践教育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主要对象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比如组织毕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

(二)实现就业指导观向规划及教育观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计划招生和市场就业的相互掣肘凸显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和冲突,这种冲突又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理念和观念上。在保证就业稳定的前提下,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成长。[3]将单纯的就业指导观念转变为职业规划教育观念,不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在理论论证的前提下,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在符合社会、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构建多元化的培养平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活动

高校应积极搭建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职业教育互通平台,加强各方的资源共享与相互协作,按照大学生创业就业愿望和实际需求,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创业就业指导和职业实践服务,帮助大学生迈好成功创业与走向社会就业的第一步。[4] 第一,通过讲授、座谈等灵活的课堂教学,将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传授给学生;第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工作的机会,亲身体会社会环境和岗位需求,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自我认识,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职业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第三,学校可将实践环节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由“选择性动作”变成“规定性动作”,切实加强实践性教育。

(四)提供充分的实际培训机会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发展方向和专业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将学校培训、校外实习和培训机构培训结合起来,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当地产业结构特点,着重发展订单式培训,使就业与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参照国家有关职业标准和规定,切实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规范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宗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51-53.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126-02

1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迫切性

职业指导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做好就业工作,笔者开展了关于“毕业生职业指导情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与分析毕业生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发现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有效地指导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职业指导情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为东莞四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调查内容涵盖了职业指导的认识、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规划情况、职业知识指导来源、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四个部分。

在调查中,有88.1%的毕业生认识到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但他们却不了解职业指导的实际意义;在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规划情况调查中,多达85.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毕业生的职业知识指导来源方面,只有45.8%的毕业生职业知识指导来源于学校;在调查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方面,有30%的毕业生会首先考虑薪酬待遇,特别是提到最理想单位时,选择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的有53.7%。从调查可以看出,毕业生虽明白职业指导的重要性,但职业目标并不明确,面对职业选择时存在过高收入和过高就业岗位期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开展职业指导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性和自觉性;(2)职业指导形式单一性,难以解决毕业生职业适应、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3)缺乏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难以做到人职匹配;(4)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人员配备和培训不到位。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职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2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相关分析

2.1 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职业导向作用,也就是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它有利于毕业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职业定向作用,也就是对毕业生职业定位的指导,它有利于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3)提供指导和能力训练的作用,帮助毕业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4)促进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毕业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2.2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职业指导的重要性集中在它对于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意义上,尤其教育逐步步入“大众化”,毕业生剧增的现实情况,我们无法仅从依靠政策和求职技巧一下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却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具有科学职业观的毕业生,最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1)职业指导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途径。通过加强毕业生对于外部世界及自身的认识,可以促使他们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方式。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就业工作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丰富高校就业工作的理论体系。

(3)职业规划指导使高校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决定较好就业结果的出现。职业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往往不显示在就业工作的结果之中,但是它在促进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巨大。

3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和重要性的实践做法

3.1 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有助于职业指导更好地发挥作用

(1)建立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将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笔者所在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学院领导为组长,各系主任、副主任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相应成立就业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管理与实施,解决就业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这种“学院统筹,院系主抓”的模式,能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2)动员专业课教师参与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由于从事职业指导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辅导员队伍,在进行职业指导过程中,难免出现专业信息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培养与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指导水平,使之能主动将职业指导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更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篇8

一、职教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个人相互结合,在对某一个人关于职业生涯的主观与客观的条件进行分析、测定以及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确定自身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大学生毕业后,对他们实施的是分配制度,学校和国家决定着学生的职业和去向,所以无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因此,对他们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教师要对新生进行职教,使学生能全面意识到职教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意识,并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对未来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及知识尽快了解并掌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大学新生在学习方面,化被动为主动,避免盲目性的学习。而且,对大学新生进行职教,可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实施有科学的策略,在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并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职教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教的开展

1.确定职业目标

大学校园里,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每一学期的职业规划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大一学习阶段,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之外,要给自己订个人目标,并初步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设定。很多人在订立自身的职业目标时,经常忽略了自身年龄以及多种因素产生的影响,总是把目标定得过于单一,或者过高。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他们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追求什么,而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也不是订立后就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能力以及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分阶段订立。

2.对专业知识进行培养

可以说,大学生涯这个时期,也是对职业生涯探索的一个时

期。大学新生从高中向大学校园迈进,他们在报考所选修的专业知识时,其实很多新生对本专业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充满盲目性,因此,大学教师在对新生进行职教时,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了解,并能建立起强烈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知识的浓厚的兴趣。最后,还可以请专业相关人员讲解本行业的就业前景,或者请本专业毕业

生进行交流,探讨经验。

3.进行个体的自我定位

大学新生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己的个

性特征充分了解。新生在进行自我定位时,要全面地分析并了解自己。因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只有先对自己进行充分认识,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选择,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新生对自身进行自我定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新生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技能、兴趣、特长,甚至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进行深切了解,才能制订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教师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要对这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短处,扬长避短,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

三、在进行学业规划时,要把职业规划作为导向

那么,什么是学业规划呢?简单地说,就是对学什么专业、怎样学、以及何时学等一些问题进行的决策。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切了解,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深入研究,从而确定自己学业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学业发展计划。可以说,职业规划、学业规划都属于个人发展规划,不过学业规划是以职业规划作为基础的,反过来,职业规划则是学业规划的升华。对大学新生而言,在对学业规划进行制订的时候,要把职业规划作为导向。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学业规划,与高中时代的学业规划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主要是以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为目标,而这里所说的学业规划,是对大学生而言的,与职业规划联系密切。在大学校园里,虽然专业众多,且各个专业的特点互不相同,但面临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以实现就业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目标,所以,职业规划不仅仅是对大四学生而言的,还是大学的整个阶段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大学新生制订出学业规划,并且这个学业规划要以职

业规划为导向。

总之,在入学教育中对大学新生进行职教,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进入职业角色。大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意识,确定职业目标,使学生能够朝成功的就业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9

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德育教学属于中职教学的有机体,德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德育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学习职场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的敬业与乐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以职业素养为方向的中职德育教学活动,能够实现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简析中职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中职德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中职生的职业素养现状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将直接影响一个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职业技能的充分发挥和事业的发展。对我院毕业和实习生所在单位的回访发现:我院学生存在角色转变缓慢,缺乏职业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社交能力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缺乏责任意识,眼高手低,部分学生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神,不能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的问题。另外,大部分中职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涯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说明了开展以职业素养为方向的中职德育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关于职业素养的中职德育教学思考与建议

教师在开展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学工作时,首先要注意增强德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传授德育知识,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认知基础。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把德育的内涵转换成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用实践检验德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审视就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理想及职场需求,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崇高的职场精神和创业精神。而且教师应坚持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德育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为学生讲明道理,指出他们的过失和不足,坚持以理服人,予以学生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学生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并改正缺点,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予以不同的指导和教育,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都得以改善与发展。

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巧妙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职场知识的同时,增强敬业与乐业精神及创业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指导学生认知劳动合同,树立自主创业的理想,懂得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讲解“诚信”这一美德时,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职业教育,告知学生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必须遵循“诚实守信”原则。另外,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作为劳动者,要恪守职业道德,积极为本职工作和岗位做贡献;作为创业经营者,必须处理好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的关系,不能利用他人的商业信誉,不得冒充名牌。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现代德育课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应注重发挥视频教学的功能,在情境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知荣辱、讲自爱、恪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利益和集体利益,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另外,教师还应该精心为学生组织各种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像宣传道德品质教育、流通商品、广告、建立合资企业、实施职场教育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开展职场教育活动时,组织学生做关于职业培训管理的模拟工作。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扮演培训管理者和被培训者,学会确立职业目标,制订职场计划,提高职业素养,并逐步实施培训计划,实现职业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关于职场工作的节目,注意在节目中融合思想政治知识和道德因素,强调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用幽默、风趣的节目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增强学生的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教师应努力发挥集体德育教学的力量,引导学生建立和睦、团结的班集体,并关心班集体、热爱班集体,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而努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情感、荣誉感,指导学生做集体职业规划,让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职场知识、职业技能和人际交往理念,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教师应注意把自身的主导作用和集体德育教学力量凝聚在一起,教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制订科学、长远的职业规划,学会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为人之本和职业价值目标,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关于职业素养的德育教学活动,增强德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因素,为学生组织各种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集体德育教学的力量,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肖雨欣.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革探究――基于德育工作的开展[J].科学咨询,2016(3):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1-02

高校全日制自考生是指在高校开办的自考助学班里进行全脱产学习,并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我国目前在校的高校自考生将近60多万人,这部分学生也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高校自考学生中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还需不断完善。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高校自考助学工作中面临的新课题。

自2014年6月开始,课题组先后对金华市所属的4所高校办自考助学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累计发放600份,回收问卷511份,有效问卷497份,问卷有效率为97.2%。调查样本中女性占72.6%,男性占27.4%;一年级217人,二年级201人,三年级182人。本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一、金华高校自考助学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及重要性认可度不高。在被问及“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读学生重要吗”,选择“重要”、“不重要”、“无所谓”分别占42.8%、45.2%、12.1%。可见学院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生涯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但当问及“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选择“不了解”和“了解”分别占73.8%和26.2%。但问及“你知道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吗”,选择“不知道”、“知道”分别为81.2%、18.8%。可见学院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不仅思想上不重视,而且相关知识不足,不知如何开展规划。

2.学校规划生涯教育引导功能缺失,专业的职业评测软件的普及度低。被调查的学生在回答“你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主要来源于”,选择“网络(网站、微信、BBS等)”、“学校渠道(课堂教学、讲座、学校专门机构)”、“其它”分别占61.7%、23.6%、14.7%。可见,目前学院学生职业生涯知识的主要来源于网络,校方的教育引导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同时,在问及“你了解并使用过职业评测软件吗”,选择“不了解也没使用”、“不了解但使用过”、“了解但使用过”、“了解但没使用”分别占67.1%、15.7%、8.5%、8.7%。可见目前专业的职业评测软件的普及度低,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大。

3.对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学习需求,但对学校目前提供的职业规划教育不太满意。在问及“你是否需要学校开展与职业规划相关辅导”,选择“需要”、“不太需要”、“不需要”分别为68.7%、20.3%、11%。可见学院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也有一定的需求。在问及“你所在学校有开展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教学及活动吗”,选择“有,数量多”、“有,数量少”、“没有”、“不清楚”分别占4.2%、61.1%、15.1%、19.6%。在问及“你是否满意目前学校所做关于职业规划相关工作”,选择“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占22.3%、45.3%、32.4%。可以看出,学院学生不仅对学校开展此方面的教学及活动的感知度不高,而且目前对学校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的评价不是很好。

二、金华高校自考助学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建议

目前,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简单说,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认识自身的能力、兴趣、价值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金华高校自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探讨加强与改进自考助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课程,并形成全程化的教育体系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学校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并根据各个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比如,初始阶段,主要是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中间阶段,要让学生了解未来所从事职业要求具备的各种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临近毕业阶段,重在知道学生实习和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创业能力,组织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积极参加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职业生涯设计。

2.建设一只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因此,高校要定期组织培训现有的师资队伍,并不断引进专业的规划师,不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运用职业测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比如学生可以获得职业倾向测评、职业能力测试、职业信息认知渠道辅导、模拟面试等服务。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测评软件的作用,对学生气质、性格、兴趣、知识和能力、特长、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规划职业。

3.搭建体验平台,使学生认知过程更加贴近职场实际

高校自考学生接受新信息、新事物反应快,动手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主动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使企业认识到有选择的吸收学生来岗位体验和实习,有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培养员工。其次,学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开设职业体验基地,使在校生能有更多机会到职业体验基地开展职业访谈,或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体验。此外,多开展有益于职业生涯的实践活动,比如假期实践实习活动、校园创业实践活动、校友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学生通过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和体验,能更早、更多了解将来从事的职业,更好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建国.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青年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