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8 14:43: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机电技术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可获得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与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技术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子技术学科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含义及意义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水平,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差。目前技术学校的生源大都是物理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对电学的认识很少,现在他们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特别是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教材内容基本上与实际联系不紧,较少反映近年来电子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与技工学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落后。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无法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差。
4.评价体系呆板。一直以来,考试内容主要是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以及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记忆;多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
1.明确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教育形势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与水平比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如估计过低,则造成教育的浪费。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明确教育和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特别是用人制度不健全,人才高消费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在理论上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要紧盯着几个重、难点不放,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决不能只放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必须落实在教育行动上,这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课程定位,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若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被市场所淘汰。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若定位过高,学生便会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若定位过低,贻误学生。
2.合理选择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再例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设计一个声音、图像显示的电路,用示波器显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音乐的波形图像,同时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当只让一只功放管工作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三极管同时工作得到的完整波形的差异,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率放大电路中两只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结合实际,合理删选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原理到具体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电子技术基础》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加强合作交流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现在的教学纲要就要求学生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要使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听的局面,进行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提倡同学之间要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实验课和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分组,提供机会让他们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重要的是知道合作的力量和精神,这些都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手段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出不断的发展进步,而教学过程中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体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信息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多媒体如今已大面积地走入课堂,它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既省时省力,又有利于教师分析。对于电子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观地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知识环境和虚拟实验环境,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而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自己动手实践,把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了所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不再觉得理论课枯燥。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使实验教学理论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延长对该课堂有效注意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融入情感教育
缺乏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同其他课程一样,《电子技术基础》也不能用冰冷、生硬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创造一个和谐、互动的氛围。教师真诚的情感付出,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而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因此,营造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与学生一道,在情感上产生班集体的共振效应,自发做到以班级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个人的进步也就是班级的进步,这不仅对教学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集体观念和责任感的加强,对于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完善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现在,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结合、集中考试与平时成绩评定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通过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结合实验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对学生实行多角度考核,主要是问题讨论、课外作业、实验创新、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就是重新设计笔试试题,将试题难度分为四档:(1)基本题占40%~50%,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2)中等难度题目占10%~20%,是稍有变化的基本题;(3)难度题目占5%~10%。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灵活性;(4)实验题目占总成绩的20%。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如果能满足该条件,桥梁基础则具有较强的刚性。在公路桥梁中,基础材料往往只承受压力,不会出现弯曲、变形等。刚性扩大基础的施工非常简单,具有取材方便、稳定性高及能承受的荷载较大等优点。
一、桥梁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1、明挖基础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浅基础与深基础。其中,浅基础的施工主要为敞坑开挖,也就是明挖基础。同时,为了使地基的承载力提高,通常分层设置基础,且逐层扩大。作为明挖扩大基础的基本施工,基坑的开挖可通过人工、机械等进行开挖。
(1)坑壁不加固的基坑对这类基坑可采用垂直、放坡的方式进行开挖。其中,垂直开挖的前提是:土质湿度较好,且结构均匀,基坑的深度应小于2m,在达到设计的高度后,要及时砌筑基础,在砌筑好基础后,要立即填好基坑并进行分层夯实。
(2)坑壁加固的基坑。在基坑较深或放坡开挖受场地受限制,如土质含水率过高,土质松软,坡度难以保持时,应采用护壁加固的方式进行施工。加固方法可采用混凝土围圈、档板支撑护壁。在明挖基础施工中,通常都是采取排降水措施,以采用汇水井排水与井点法降水法居多。
2、桩基础
作为桥梁基础中最为常用的基础,桩基础施工在桥梁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桩基础主要是由承台与多根桩共同组成。每根桩都要沉入到地基中,并在平面上排列。全部的桩其顶部都由承台将其连接成整体,并在承台上进行墩台的施工。桩基础就是为了将墩台传来的外力通过上部,并传到地层中。而承台把外力向各桩进行传递,从而起到箍住桩顶,实现各桩共同作业的目的。各桩所承受的荷载都是通过桩身与土之间的摩阻力进行支承的。所以,桩基础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高及沉降小而均匀等特点。
3、沉井基础
为了尽可能减少中途的停顿时间,沉井下沉应具有连续性。在下沉的过程中,应从中间向两边均匀地除土,而支承处的土,应在最后施工中才进行挖除。同时,要严格控制好不同井室间的土面高差,避免内隔墙底部受到土体的顶托。但沉井下沉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期位移与角度。同时处理好弃土,以免其造成沉井偏压。而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必须要仔细观察好河床的土面高差,而在稳定性比较差的土层进行下沉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好井内外的水位高差,以免出现翻沙现象。
二、桥梁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钢筋工程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钢筋工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钢筋工程的实施一般都是我们在场内制作完成后直接针对需要安置的地点进行吊车入孔安装,这时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入孔安装的密合性,是否存在连接不当的地方,这是我们可以采取在接口处安装导向钢管的方法来提高接口的准确性,确认连接无误后我们就应该及时的进行焊接操作,在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焊接的速度不宜过慢,做好是采取多人同时进行焊接操作,以尽可能快的完成焊接任务。
2、围堰基坑开挖控制措施
桥梁的施工一般来说施工的环境都是较为复杂的,尤其是地下环境更是变化多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桥梁施工区域的地下环境变化,尤其是在地基施工中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泥浆翻出问题,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处理,最好是进行回填和注浆,避免泥浆的持续上涨;另外对于基坑开挖中遇到的一些坚硬物体也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置,并且针对桥梁的基坑进行合理的加固处理。
3、墩台和立柱通病处理控制措施
墩台和立柱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首先是在模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模板对于整个的桥梁的墩台和立柱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就可能影响到整个桥梁的整体质量状况,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墩台和立柱施工中的模板制作管理,尤其是对于模板的尺寸必须严格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误差;(2)我们都知道墩台和立柱的高度一般都是比较高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密切关注其垂直度的问题,对墩台和立柱的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不定时的进行检测,确保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4、钻孔质量控制
(1)钻机就位及开挖泥浆池、沉淀池
在桥梁的左边设置施工便道,在每一个桥墩都设置一个工作平台,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满足混凝土的运输要求。钻机底架安装应平稳牢固、前高后低,确保在钻进中不产生位移或沉陷现象。浆池统一沿设计中线设置、储浆池和沉淀池用矮堤分隔,适当加长循环槽,让粗渣沉淀于槽内,以便及时清除,留足储浆空间,达到循环利用泥浆、提高泥浆应用率的目的。抽出的泥浆通过沉淀、清渣、排水后,重复应用,然后弃运至合适的地点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开钻前,选择和备足优质造浆豁土。
(2)护壁泥浆
根据地质复杂情况,桩基较深时,采用优质黏土造浆,以提高泥浆性能指标,防止坍孔,泥浆净化后循环应用。当利用钻头冲击造浆时,钻孔时始终保证水头位置至少高于地下水位1.02.0m。施工现场配有流动试验站,随时对泥浆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在一般地层中,泥浆相对密度为1.05-1.20;在砂性土或砂层中,泥浆相对密度为1.20-1.45。必要时,为改善泥浆质量,可掺入适量外加剂。
5、钢筋笼制作安装的质量控制
(1)钢筋笼的制作
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2-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并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钢筋外观要求为无裂纹、起皮、锈坑、死弯及油污等。钢筋要有出厂合格证,并分别做拉弯复检试验。钢筋笼根据桩长分节,在钢筋棚分段加工,墩桩基钢筋笼主筋接长采用机械连接,钢筋连接处的混凝土保护层要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50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要求,可依照焊接接头要求办理,即钢筋连接接头必须错开布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不得大于全截面的50%。钢筋笼主筋与加强箍筋间点焊焊接,以保证笼体的刚度。钢筋保护层的设置除按设计要求,在主筋上对称焊钢筋环外,同时预制直径80mm、长50mm的圆柱体混凝土保护层块,在圆柱体的中心设Φ10mm的孔洞,在绑扎笼体时将混凝土保护层块对称穿在箍筋上,每隔2m布置一层,每层4个。
(2)钢筋笼的起吊安装
钢筋笼用吊车起吊安装,在运输和起吊中,要保证钢筋笼不变形。采用两点吊法起吊,并设置钢筋笼的内撑。在吊起后,准确对位,平稳下放,如发现有弯曲的要整直。当进人孔口后,将其扶正,慢慢下降,严禁摆动,以免碰撞孔壁,直至下至设计标高,同时要保证钢筋笼中心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笼的固定
中国分类号:TU11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是输电线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高压、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推行,另外还有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更新,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对输电线路的更新要求,以及电力资源需求平衡的发展,输电线路工程在不断发展。适应于不同施工条件的基础施工,由于存在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线路长,施工覆盖面广以及输电线路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情况,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做好人员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采取不同措施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从而保证输电线路杆塔的承重要求,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这就需要对不同的基础形式和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二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几种形式与要求
由于输电线路的覆盖面广,输送电路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输电线路的基础形式也由以前简单的杆式支架基础发展到目前的多种基础形式,例如:板式基础、阶梯基础、斜插基础、桩基础、岩石基础以及掏挖基础等。同时根据施工的方式又将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三类基础成为大开挖基础,因此,根据施工方式可归结为掏挖基础、大开挖基础、岩石基础和桩基础。在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中,不同的基础形式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杆塔承重技术要求的,施工时的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桩位置的定位等技术要求,必须要满足与杆塔的各项技术指标,同时还要考虑输电线路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性,以及输电线路自身的质量安全性。因此,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尺寸进行分坑测量、误差纠正、基础施工以及养护管理,是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基本要求。
三 不同输电线路基础的施工技术
1.掏挖基础施工技术
掏挖基础又分为全掏挖、半掏挖和斜插式三种掏挖基础。此类基础适应于地下水位不高的粘土类和风化碎石类地质条件的施工,具有良好的抗拔和抗倾覆稳定性。同时,此类基础对环境破坏少,施工成本低,但是,施工受土质条件的限制,施工难度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缺陷弥补无法进行。需要对施工混凝土的配料调整砂石比,增加水泥用量,在土壁四周衬垫塑料布防止土层塌落,混凝土浇筑时要进行充分振捣。
2.大开挖基础施工技术
“大开挖”基础包含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等,在此类基础施工中,土方的开挖量要比基础体积大很多,开挖后要进行模板浇制,基础成型后再将土方回填夯实。此类施工方式适应于基础地质条件存在流沙质、斜坡时的施工环境,施工工程量较大,控制条件复杂。例如,在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板式基础,需要大量混凝土浇筑底板,防治基础下沉或倾斜;阶梯型基础埋置较深,土方工程量大,不适应易塌方和流沙质地区;斜插基础在平原、河网地区使用较多,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对施工精度的要求高,特别是基础的沉降和偏移控制要求,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主角钢的插入位置必须准确。
3.岩石基础施工技术
岩石基础又分为嵌固式基础及掏挖式基础,此类基础施工一般是适用于覆盖层较浅或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经常采用人工开挖或者松动爆破技术施工。施工时要控制基坑尺寸和避免对岩石整体性造成破坏。
4.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施工方便,安全可靠,但是施工费用较高,而且容易出现断桩、桩倾斜、桩位不正等问题,需要在施工中,控制桩孔的质量,成孔时采用泥浆护壁,孔底沉渣保证少于10cm,混凝土灌注时要一次成型,连续灌注。
四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土石方开挖控制
在基础施工前,要了解工程施工所处的地质情况是否适合施工线路设计的基础形式及尺寸要求,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安全施工,防止土方坍塌,并保证基坑开挖的尺寸偏差。
2. 混凝土浇制控制
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标准选择建材型号及配比,控制砂石比、水泥型号和含杂,混凝土配置好后要充分搅拌。在浇筑时,要边浇筑边观察基础模板、支撑,坑周土壤的变化,随时采取纠正措施,浇筑过程中进行适当振捣,完成浇筑后要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
3.安装控制
安装模板、钢筋、地脚螺丝时控制好设计尺寸和稳固性,钢筋进行必要的防锈处理,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设计钢筋网的模式与埋设。
4. 断桩控制措施
桩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配置要控制好塌落度、粗骨料与细骨料、沙的配合比,浇筑时注意防止导管堵塞,堵塞时要及时进行清理或重新钻孔等补救措施,尽可能保证浇筑一次成型。
5. 软弱地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的基础往往容易发生基础下沉、杆塔倾斜、甚至倒杆塔等事故,因此,比需要注意防止原状土的扰动,在基坑底部填加石块夯实,及时排除地下深水,防止坑壁塌落等保障措施,可以采用挡土板或沉箱等措施后再行开挖,控制基础的下沉。
6.冬季施工防护措施
冬期基坑开挖受地下水位和冻结深度的影响,基坑的稳定性、混凝土的凝固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减小坑壁荷载,避免塌方,并在混凝土中加入防冻液等措施,比如,将挖出的土方远离坑口,减少边坡坡度,尽可能白天开挖,夜间保温,混凝土配制时为了保证砼的温度,可以用热水拌合,并保证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不同气温条件下水温控制见下表4-1:
表4-1 气温与热水温度对应表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制对沙和石子的杂质一定要清理彻底,防止冰块、雪球混入,同时按照水泥用量加入防冻剂,使砼在负温下能够有水化反应进行,具体掺量如下表4-2所示:
表4-2防冻剂产量比例表
另外,为了控制砼入坑温度,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能太长,控制水灰比不得大于0.6,适当增大水泥标号,以提高冬季混凝土固化强度效果。浇筑完成后要进行砼的保温养护,必要时进行加热保温。
五 结语
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是输电线路工程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分配布局的不合理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供电线路输送,以及特高压、超高压线路的出现,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电力资源平衡,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提高输电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中,根据不同地质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并根据设计要求以及输电线路的技术要求,对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配置与养护,桩基础等的土方开挖安全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抗拉力,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整体质量安全,是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自195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开始,我国的电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目前电视行业与广播、报纸、杂志等都属于传统媒体的范畴,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而且面临着生存困境,但它在人们的娱乐生活和获取生活资讯的层面上仍然具有超强的影响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随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人人家里都有电视,有的甚至一家有几台电视,还有超薄、可视电视。电视,仿佛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就我国目前的电视市场来看,湖南卫视肯定是位居收视率第一位,它独创电视剧,自制亲人秀,知名节目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儿》,还包括歌唱类选秀节目等,这些电视节目在刊播后反响颇大,受益甚好,这是值得其他电视媒体借鉴和学习的。但是在机制探索上,不管是哪个电视平台哪档电视节目,都要继续开拓创新才行,这样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才能在新媒体时期立于不败之地。电视播出技术质量管理的新机制的探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前期:完善技术设备与运营系统、重视人才管理
浙江卫视播得火热《奔跑吧兄弟》就是借鉴了韩国的《RUNNING MAN》,江苏卫视的《我们相爱吧》节目被称为《我们结婚吧》的盗版……这些说法,其实都是我们不太愿意听到的,但是却又是事实。还有之前《武媚娘传奇》在播出一段时间后,因为露点太多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限制,它在重新剪辑后才得以面世。这是节目设计思想受限,技术质量上把关不严导致的。电视业的发展需要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不被模仿、独一无二,不会四不像,达到无可取代的地步。但是,就我国的电视业情形来看,虽然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出现了诸多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但是我们隐约还是看到了海外电视节目的影子。这是我们在前期编排和设计方面,就应该避免的。可以借鉴,但是不要模仿,千万不能复制。要在根本上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电视播出前期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市场因素,明确竞争战略定位,形成独立的节目运营系统,并且注意维护。发展电视业,其很大一个目的也是为了盈利,那么既然有了收入来源,也一定要完善电视技术设备,这是对播出效果的视觉保障。我国一直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因而作为电视媒体单位,要重视人才管理。一方面要积极纳入优秀先进的人才,一方面要将自己单位的特色通过优秀的人才推出去,扩大品牌影响力。
2 中期:电视节目审查、刊播时间设计
电视节目的审查是对节目本身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技术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环节。在电视播出中期,这也是对节目技术质量的再把关。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上层管理人管的审查、监制,还需要在党和国家的法律武器下进行监督。我国在电视节目审查方面,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审查标准和审查制度,在此环节,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标准来负责。这是对电视媒体自身负责,也是对观众负责。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思想、艺术、技术等内涵上的要求。但是电视节目始终是要受到市场的检验的,因而在节目刊发时间上也需要精心设计。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所以选择每天晚上的7点钟,那是因为七点是大家晚饭前后的时间,是休息放松的时间段,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打开电视机收看它,而不是选择其他的时间段播出。并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最后形成固定的时间安排表,这样有利于受众增强它的刊播时间概念。
3 后期:受众分析、搜集反馈信息
观众,是电视节目直接要面对的人群。如果说,电视节目是一种消费品,那么观众就应该是至高无上的顾客。所以,受众心理分析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节目的制作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目标受众人群是谁,他们的消费需求又是什么,他们期待看到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呈现在眼前等等。这些客观因素一般在节目播出后期会引来观众的评判。优秀的作品,他们会加以赞赏,但是一点儿也不考虑受众市场的节目,人们便会毫不留情地进行吐槽。毕竟,电视播出的技术质量除了在监察人员和监管部门的检验下之外,受众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检验者。传播学有一个核心理论提到了“反馈”。而电视节目管理也是重视受众反馈,搜集受众的反馈信息,是一个重要环节。搜集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知道电视播出后,在受众那里的反响如何,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便会清清楚楚,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也是为了电视节目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电视节目播出的监督、调节和指导,吸收了好的客观的受众反馈有利于提升电视播出技术的质量提升。
4 新机制:电视节目的研发创新、数字化技术营销
电视播出技术质量管理的新机制,其实指的是在新媒体的数字化时代下所适应生存的机制。新机制,可以将它理解为生存机制。新媒体时期,大的媒介环境都在强调媒介融合,因为来自互联网的第四媒介的冲击力实在太大太强了。倘若掉以轻心,就很可能被这股潮流吞并。因而,电视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囧境。但是,与其说新媒体的冲击是以一种挑战,还不如说是电视节目发展的机遇。电视节目在开拓和研发方面要注意开拓创新,结合新媒体技术,整合电视媒介融合战略,开拓新机制,研发新节目[5]。新媒体的大规模覆盖为电视节目在引资、引进人才方面都提供了便利,使得沟通渠道更加通畅,还便于与海外优秀的电视栏目合作交流。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也发展迅速,特别是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受热捧。电视节目在宣传和营销方面应该看到这一点,注重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大节目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电视传媒相结合,可以大量使用数据化数据库技术,分析节目的技术质量指标,分析观众的态度与行为差异,并且可以计算出两者的一个相交点。这是在传统媒体时期所达不到的,因而电视媒体要看到这一点,更好地保障技术质量,更好地管理电视节目播出体系。
5 结论
众所周知,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带来了机械工业在技术、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的变化,使工业生产进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主要特点的阶段。
一、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二、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状况
回顾机电一体化发展历史,可以把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即兴旺发育阶段,在此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第三阶段也称为高级阶段,即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此为深入发展时期。
中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列入“863”计划中,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优势方向探讨
据科学估测,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所在。
(一)关于智能化
这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二)关于网络化
这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关于微型化
实际上,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说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些产品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
(四)关于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五)关于系统化
本文所述之系统化,其表现特征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再一个特质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以结论,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日益获得人类的关注并为人类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是表达数学名词、术语、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推导的语言,一般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它与通常语言相比具有科学性、简洁性、概括性等特点。由于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与数学系统的工具,且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抓好对基础知识的真正理解,要求数学用语要准确、规范,表述时要严密,具有逻辑性,善于用启发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如:二次函数y=ax2+bx+c中,须特别注明a≠0;均值定理学习时,多数学生只记公式本身,而往往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于是我便通过反例(1):
(-1)+(-9)20)的最小值不为2a,说明了讨论“和”的最值时,“积”须为“定值”这一条件;又通过反例(3):x2+2+1x2+2的最小值不为2,说明了“等号成立”这一条件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均值定理“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实质,让学生养成了既识大体又不忽小节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实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叙述准确的综合素质,无形之中也锤炼了作为一名职专生必须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强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训练。一道数学题能否正确、迅速合理的解决,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理解、互译各种语言。因此,我在教学别注重培养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互译训练。如:学习增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会将文字语言:“在给定的区间D上,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的函数”,译成符号语言:“x1,x2∈D且x1
二、正确合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及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它们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数形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形”的直观性和“数”的规范性,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使问题简捷获解的一种数学方法。合理运用数形结合还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如:在讲授数理逻辑用语时,关于复合命题“p且q”、“p或q”的真值判定,可以形象地与电学中“串联”、“并联”电路图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应也降低了本节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体现科学文化知识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质属性,这为纠正职专学生的偏科思想担供了有力证据。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注意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数形转化的方法,发挥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的启发和暗示作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善于类比联想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知识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由同一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实时、互动的教与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体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从有趣的实践或问题着手,真实而且实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动机。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转化的现象称为迁移。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制约着技能形成的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助于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技能是知识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也要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中职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宝贵的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紧缺、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时间紧迫的中等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一体化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节约了教学课时,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材编写。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知识点”整合,将近似或同类的“知识点”集中编排,密切“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师资培训。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很少上实训课。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传、帮、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3.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间应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还包括现代教学手段所用的电脑、投影、音响、电子黑板、仿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4.教学方法的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实践导向法、行为引导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灵活选择。
5.教学质量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模块化,即每进行完一个模块,就对实训和理论分别考核一次,并将每次的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其中理论、实训成绩各占总评分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总评分的20%。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完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演示、项目教学、直观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主动求知式教育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一、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参与实践教学,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尤其是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往往处于想学又怕学的矛盾心理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课题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放大电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计划的实施项目的检查评估,整个过程学生全部参与,学生在设计和连接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提高学习兴趣性,而且加深了对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还需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不仅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更加赋予动感和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迫使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调整结构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前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越来越多,场效应管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子技术基础》课本中的电路基本上是以三极管为主的结构,在学习电路结构时,应适当加强由场效应管构成的电路的学习,并且从电路构成、电路分析等方面与三极管电路进行比较,做到二者并重,从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集成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定量计算和抽象分析等内容可采取略讲或不讲的办法,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环节,适当选取一些有实际应用的例题,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如在讲授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将手机、电动车等的充电器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有效地引入新知识很有必要。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电子小制作实验,经过分析、试验到调试成功。在门电路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声光控触摸开关灯、简易音乐试响器等制作。使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坚持改革和创新,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M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23-01
我国的高压电力输送网络建设在进行架空线路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应用到一些起支撑作用的设备,其中就包含铁塔工程。铁塔工程建设与电力运行有着很大的联系,对于输电网络的工作状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新时期我国为了保证电力输送网络的稳定性,对于铁塔工程建设越来越为重视,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也对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找寻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不良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保证我国铁塔工程建设质量,下面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1 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施工困难 分析
铁塔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中相对隐蔽的部门,但是该施工内容却是占据了整体施工的60%以上,对于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保障我国高压线路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同时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的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正在投入建设中,同时对于电力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有着特殊的需求。对电力线路铁塔施工质量的保障已经渐渐成为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电力电路的铁塔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施工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包含的众多施工部分体积较大,而且铁塔基础施工环境较为复杂,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铁塔工程建设的难度系数持续的上涨。本文以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进行该内容的详细阐述,在该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甚至能够达到100 m3的体积,而且该施工完全是在室外完成的。铁塔工程建设属于一次性工程建设,所以该工程在实际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各个施工环节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保障。若不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等到工程建设完成后发现工程建设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后续的改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而且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成本也会很大的提升,使得工程建设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而且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电力线路铁塔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建设的质量有所下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高压架空线路,不仅需要架设很多高压电力线路,而且分布的十分广泛且分散,每一电力线路铁塔工程建设都会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而且环境中的自然气候、水文地质、运输环境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且铁塔工程建设完全是室外工程建设,甚至很多工程建设的区域环境非常的恶劣,属于无人区与,在这些区域内很难应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进行工程建设,在较良好环境中工程建设所出现的问题,在这里会显现的越为严重。
2 电力线路的铁塔基础工程施工所要采取的质量控 制措施
在以上内容中也提到我国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会受到多方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性的分析,需要考虑的内容众多,其中包括对于工程建设原材料的选用、凝土制备的工艺、各项工程建设材料的运输、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养护等,严格的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施工技术,都必须要依据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电力线路铁塔基础建设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
2.1 电力电路的铁塔基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人员首先的工作就是保证工程建设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混凝土制备的原材料。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的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保障工作,对于工程建设应用的钢筋材料需要按照实际的型号、钢筋具有的规格和尺寸进行分类,并且在建筑施工区域建立相应的材料存储库。技术人员需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施工图纸,依据图纸对施工区域内存有的建设材料进行对比,查看材料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避免材料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保证就是材料的配置工作,还有各项工程建设材料的运输工作,使得工程建设施工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材料供给,工程建设应用的材料能够及时的运送到施工现场,并且还能够实现材料的优化配置。其中还需要格外注重的就是对于砂石原材料,对此材料需要加大施工现场的存储量,对于各项建设材料都需要落实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因为天气或者是环境等原因导致材料的性能有所变化,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
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还有工程建设区域所处的环境状况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使得工程建设应用的各项资源能够达到最佳优良配置情况。对于施工建设完成后的质量检验工作要进行规划,其中任何的细小环节都需要考虑到,不能够存在任何疏忽。技术人员还需要依据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对于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标记,在工程实际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保证工程建设一次性完成的良好情况。各项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安全防护措施都要准备齐全,使得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得到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2.2 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质量控制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中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阶段,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施工中材料还有设备的选择。对于水泥而言,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选择综合性能良好强度较高的水泥,水泥强度的选择至少要高度混凝土制备要求的一点五倍到两倍之间,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泥本身具有的水热化性能,要选用水热化性能较差的水泥,施工进行时需要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检测。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水资源的选用,需要选用适用于工程建设的水资源,因为在混凝土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制备,还有后期混凝土的养护都不可避免的应用到水资源,避免水中含有过多的杂质。
技术人员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初凝的混凝土,以及处于复杂环境中的混凝土都要进行严格的养护工作。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技术人员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12 h之后落实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若外界的环境温度很高,施工技术人员必需要保证混凝土在初步浇筑完成后3 h内得到切实的保护,适时、适量的对混凝土的表面喷洒水分,使其保持一定的湿润度。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当强度达到2.5 kPa时就可以将施工应用的模板进行拆除,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电力线路铁塔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3 结 语
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因为工程具有的特点,导致工程建设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果想要保证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增强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技术人员需要做好电力电路的铁塔基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于工程建设中的任何细小环节都要严肃对待,保证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质量满足我国高压线路架空需求。
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1.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2.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画图说明)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5.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2)按边分: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0.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11.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12.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
13.圆的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14.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恻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5.学过的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16.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7。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8.长方体、正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9.圆柱的三个特点:(1)上下一样粗细(2)侧面是曲面(3)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
20.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这些高都平行且相等。
2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2.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23.把圆等份成若干份,拼成的图形接近于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