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绩效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3-28 16:59: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财务绩效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篇1

1.引言

物流行业字诞生以来就一直以高效的速度不断前进着,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物流行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将财务绩效的相关评价指标提升的一个新的高度。物流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对于推动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前人对物流企业已经有所研究,笔者就在其基础上分析物流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的构建,分析影响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因素,从这些因素出发为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

2.构建物流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评价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绩效评价的准确性。笔者认为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实施。(1)目的性,清晰地了解财务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保证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得以科学的创建的基础。我们应当考虑到财务指标既可以对投资者的投资目的进行明确的反映,有能够有效保证相关利益方的权益。(2)全面性,应当保证所用到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全面地对财务状况进行反映,相关的评价指标应当充分互补。另外,对于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状况也应当予以全面的揭示。(3)可比性,各个指标不仅在横向上是科比的在纵向上也应当可比。这是保证企业掌握自身在物流行业同类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不同经营期间的经营状况的关键所在。(4)其他,另外在企业财务平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中,还应当按照系统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等原则。

2.2 数据的获取来源

笔者的此次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是通过我国好评众多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获取的,正因为其具有很好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从中获取的数据更具有权威性,更加准确可靠,为此次物流财务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研究提供了可信的数据。

2.3 选取样本

本次研究对具有典型性的38家物流企业业绩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2011年年底之前沪深两市上市的运输物流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多余的公司排除,将对可靠、最容易获得的数据作为本次研究的最终样本。排除公司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是看这些企业的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是否异常、是否缺失,最后选取了32家物流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

2.4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

2.4.1 选择财务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的选择选择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要经过多次筛选来完成,对于不同的物流企业,要确保数据口径一致,如果口径不一,就要剔除,剔除重要数值如现金比率、现金、留存收益率等指标缺失的企业,设置指标判断企业的营运能力、风险承担水平、盈利水平、发展潜力等。

2.4.2 财务绩效指标的再次筛选

初步筛选完成之后,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筛选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两种方法配合,相关的筛选指标具体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通过企业资金的速动比率以及企业的营运资金与企业资产的比率体现出来的;对于营运能力则是依据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及长期资产这二者的周转率共同来体现的;盈利能力则是根据企业的总资产净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状况来进行体现等等。

2.4.3 构物流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

企业的偿债能力具体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能够偿还相关到期的债务的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状况,直接反映了企业是财务状况是否出现异常。对于企业的变现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则关系着企业能够顺利地创造社会财富,其具体是指企业的获利对于偿债的保障情况。另外,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每股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等参数都是构建物流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物流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具体又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之下设置二级指标,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现列表如下:

3.物流企业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该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单项指标带来的影响,是物流企业对于财务绩效的相关评价更加合理、准确、全面。因为各个指标体系相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及处理,进而得到财务绩效的一系列结论等。

首先,利用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就是利用所研究的物流企业的数据构成数据矩阵中的特征值和方差,利用主成分的相关性进行数据相关性建立。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成分分析法是通过处理众多的数据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成分变量,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可以避免有局限性的单一指标形式,全面的指标体系可以确保绩效评价的科学全面,对主要成分变量进行了解更有助于寻找数据的相关性。该方法对于评价指标和财务数据的要求较高,原有的各个变量必需相互之间存在联系才能够通过该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运用该方法是应当先对相关变量做出检验确定要用到的变量。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对财务绩效有很大贡献,而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也就可以看出财务企业的绩效指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偿债能力目前还不能够对财务绩效做出可观的贡献,应当进行跟家深入的加强和提高;在风险抵御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要更弱一些,这说明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抵御状况;另外,企业的企业发展能力的高低、企业的运营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也有很大影响,这些因素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贡献率不同,所以这些方面虽然都可以作为建立绩效指标的切入点,但是也应该根据贡献率的高低具体进行,不能一刀切。

4.建立物流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的对策

针对企业当前的盈利状况,首先,物流企业要加强关注企业的主营业务,寻找企业业务的关键点,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就企业的盈利水平来看,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重要作用,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则更应当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主营业务状况,将其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从整体层面上将盈利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建立财务绩效指标之前要从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着手。

另外,从偿债以及风险低于能力角度来讲,物流企业要关注企业的安全运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风险抵御以及债务偿还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经济的市场环境中,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和安全性。要想提升物流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水平,物流企业还必须对市场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等进行全面了解,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改进,改善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主要环节的优化来实现物流企业运营能力和运营水平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的发展潜力更好,从而促进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

5.结语

物流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受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债务偿还水平、企业发展能力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等因素决定,所以在建立物流企业物流绩效指标体系的工作中,主要财务人员可以从以上这些因素入手,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盈利积极性,改善企业的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韩蕾,郑义彬.物流类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2).

[2]云虹,姜丽莎.物流业财务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

篇2

当管理层在股东授权范围内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时,检验其管理能力强弱的财务绩效有四个:

(一)资本性支出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就财务的角度看,企业经营期间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可以理解为一项资本支出,包括购置存货、确定赊销、开出商业票据、购置固定资产以及与企业并购或设立的股权投资等。但就管理能力的检验标准来看,一般选择股权投资回报率,即“投资收益率”指标予以衡量。之所以选择投资收益率,有两个主要原因:(1)股权投资行为一般能体现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愿景或者战略规划,尽管这一规划是在股东批准以后才能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但在管理层与股东决策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下,股东很难或者很少否决管理层的提议,因此,管理层对股权投资行为承担责任符合事实上的责任归置原则;(2)投资收益率反映能够反映管理层基于管理能力的资源利用水平。虽然在现实的股权投资中,管理层可能会基于种种需要而对投资收益率的关注并不强烈,但长期地看,特别是以资本经营为己任的企业,仍然要回归到对投资收益率的关注。当然,在具体的实务中,有些企业可能是出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股权投资,但这仍然不妨碍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检验其投资效率。

(二)筹资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筹资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层会因其资本性支出的需要而选择与之因应的筹资策略。但是,与筹资行为密切相关的是资金成本与资本收益率的比较。当资本收益率低于筹资成本时,管理者主导下的筹资行为是低效的。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与资金成本率进行比较。选择总资产报酬率的原因是:企业营运过程中的总资产已经涵盖了债务资本,它能够反映企业的综合资本收益率。从逻辑上分析,如果一个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但公司仍然获利的话,这实际上是对股东资本收益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的一种侵蚀。

(三)营运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财务视角下的企业营运行为主要包括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包括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以及与流动资产相关的相关会计拨备(即所谓的减值准备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营运周期指标来评价管理者营运能力的强弱。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一个营运能力强的管理层,其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在经营过程中的占用量相对较小,基于营运活动的短期筹资在量和频次上也将会减少,与之对应的财务费用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并进而提升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四)分配行为能力的财务绩效指标 企业广义的分配行为是以收入为起点所引致的成本消耗,比如,需要从营业收入中扣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但从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这一现实逻辑观察,与企业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的分配行为财务绩效指标应该是企业给股东的回报,更直接的指标就是红利分配率。选择这个指标的主要原因是:(1)给予股东回报是管理层的基本义务;(2)只有当管理层给予了股东适度的红利回报时,其对股东的后续影响力才能加强,否则,管理层在要达成新的管理目标所需资源将缺乏股东的有力支持,在现实中的财务表现就是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本类项目,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在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也可以当期企业的“管理费用率”这个指标来评价管理能力强弱,但本文并未选择这一方法,主要的理由是:寄生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是一种综合行为,单纯的管理费用率很难选择与之对应的直接变量。

二、管理能力视角下“中国远洋”亏损分析

中国远洋是一家有央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简称:“中远集团”)司持股达52%的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其A股上市时间是2007年6月,上市以后,中国远洋被“中远集团”定为为集团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即所谓的“资本中远”。自A股上市以来,中国远洋的财务绩效也曾经为业界翘楚,但好景不长,公司先后经历了三次亏损,分别是2009年亏损75亿元、2011年亏损104亿元和2012年亏损96亿元,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连续亏损导致其被“*ST”,作为航运业巨头的中国远洋来讲无疑是痛苦的,按其最高时的股价68.4元估算,迄今为止,其市值已经蒸发掉了6000亿元,这对中国远洋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中的中小股东,痛苦尤甚。

尽管已有的分析基本上将其亏损归责于行业因素,但如果通过其2007―2012年的母公司报表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管理能力不足才是导致其亏损的根本原因。

(一)投资收益持续下降使其资本性支出行为效率降低 表1显示,中国远洋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2.7%,而2012年该指标已经下降到10.43%,超过4倍的降幅显示其资本性支出管理能力不容乐观。如果进一步地结合其母公司报表下的投资收益与股权投资额的关系分析,类似的趋势也是成立的,投资收益率从2007年的24%下降到2012年的不足1%(0.04%)。

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公司投资收益率处于下滑通道,公司的资本性支出行为大幅提升(从母公司报表的角度看可能更清楚),从2007年的190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44亿元,累积增幅达186.32%;由此我们需要反思的两个管理问题是:(1)支撑管理者资本扩张行为的资源基础是如何保障的呢?(2)即使是在总体经营欠佳的2009年度和2012年度,公司的股权投资增长率还分别高达79.38%和35.66%,这究竟是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还是非理性的管理行为呢?但有一点可能比较明确,如果股权投资自身不能满足其收益的回报,可能的结果就是挤占用于其它领域的资源,比如市场营销拓展等,当这些领域的资源被挤占后,其盈利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的盈利能力,这或许是管理能力在资本性支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导致亏损的一个原因。

(二)总资产报酬率持续下降说明其筹资行为能力值得反思

从表1看,中国远洋2007年的总资产报酬率为16.73%,而2012年该指标是负的5.81%,绝对比率下降了22.54%。如果将其财务费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公司债券等因素综合考察,可以发现财务费用并非该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表3表明,中国远洋2007―2012年均财务费用约7.7亿元,年均短期借款约31.5亿元,就此估算的资金成本率约24.44%,综合考虑到其银行信用、行业优势和国企背景等因素,实际的资金成本应该没有这么高,如果有,应该是长期借款的部分利息费用化;而根据表3的数据进一步计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此期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是负的1.37%。因此,无论从总资产报酬率还是净资产报酬率看,其筹资行为能力均值得反思,“财务杠杆”的负效应较为明显,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理性管理者应有的行为。

(三)营运周期不断延长显示其营运个能力正面临挑战 表1看,中国远洋2007年的营运周期是200天,而2012年则上升到318天。从财务的角度看,营运周期的延长一般可以看着企业营运效率的下降,更直接的意思就是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在下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维持日常的运转,必然要投入新的流动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时,借助短期融资来满足营运需要则是管理行为的必然选择,这或许可以解释2012年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的一个原因。

(四)股东综合回报率不高显示其管理能力有悖于股东的受托责任 表1的数据显示,凡是在盈利的年度,中国远洋都给予了股东一定的回报,这说明股东对管理者履行了应有的尊重。但遗憾的是,中国远洋2007―2012年的累积分红达只有57亿元(其中,2007年18亿元、2008年30亿元、2010年9亿元);从均值的角度观察,其对股东的综合回报率为14.5%,但这个比率是建立在当年可供分配利润基础之上的。按照现有的制度规定,当年可供分配利润一般需要至少扣除两个项目:(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等。

如果按照其A股上市以来的净资产均值计算,其给股东的年均综合回报率仅有0.77%。如此低的回报率带来的后果就是:当管理层需要完成其战略愿景时,其所需资源只能源于自身的经营积累和举债两条路径。但从年报中我们发现,中国远洋2012年的盈余公积仅有6亿元,而未分配利润是负的101亿元,因此,靠经营积累基本无望;当然,也可以借助资本公积的留存来支持其发展,但其2012年的资本公积也只有284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依靠股东层面的支持已经不可能,既往的发展只能借助债务资本的扩张,而与之相伴的是财务成本的大幅上升,并由此导致其盈利能力不得不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向坏的时候,这种压力可能就更加巨大,因此,其2011年和2012年连续巨亏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述分析虽然在数据的计算口径上做了简化处理,但作为管理能力做导致的财务绩效总体不乐观这一事实能够确立,其巨亏虽然有市场的因素,但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包括资本支出行为、筹资行为、营运行为以及分配行为等能力欠佳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远洋财务绩效管理提升建议

按照A股的市场规则,如果2013年不能扭亏,中国远洋将面临退市风险,其可能带来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虽然包括证券分析等在内的业绩人士均认为其退市的难度可能比扭亏的难度更大,但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不确定性的制度层面,还不如从内部入手,从提升管理能力入手,改善公司财务绩效,从亏损的状态中走出来,为其定下的“资本中远”战略目标留下足够的腾挪时间与空间。就短期的情况来看,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三个:

(一)以托管的方式经营亏损较大的业务板块 目前,中国远洋的业务板块主要涵盖了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和集装箱租赁等。就已有的分析来看,目前的亏损大户是干散货航运。短期看,干散货要盈利难度极大,除了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外,还有就是该业务板块较为庞大的固定成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而比较可行的做法就是,以风险锁定的方式将其托管给特定利益主体,以此腾出管理资源集中做好利润稳定度较好的业务板块。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在业绩低谷时贱卖资产的风险,毕竟此时出售这一板块,是很难拿到一个合适的价格的;当然,要找到这样的特定利益方,估计除了其绝对大股东―中远集团外,很难有第二个了。不过市场也宁愿相信,作为其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是可以也应该承担这一义务。

(二)剥离盈利能力不佳的资产和与之匹配的债务,以减少财务成本 这有两个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在中国远洋名下成立专门的实体,然后将这部分资产与债务一并划入单独经营,在满足相应条件时,以通过不合并报表的方式将其不佳财务业绩予以剔除;二是将专门成立的实体以托管经营的方式委托给特定利益关系人经营。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条路径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得到债权人的同意,但相信以其尚存的商业信用、行业声誉和央企大股东背景,应该不难协调。

(三)重组现有管理机构与人员,以降低人工成本 就历史的经验来看,所有企业短期脱困的不二砝码均是“减薪”和“裁员”两个。从媒体的资讯看,中国远洋已有类似的行动,但鉴于其国企背景,裁员这个事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市场可以接受其他企业裁员,但国企,尤其是像中国远洋这样的企业裁员,还是要顾及社会观感的;在减薪方面,必须有切实目标和行动,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示范效应,可能效果会更为明显。

当然,长期地看,中国远洋要为下一步创造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能坐等行业的回暖或者繁荣,相反,应想办法优化资本结构,包括债务结构。而债务重组可能是其选项之一,但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否给参与债务重组的债权人信心。经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相信,中远应该还是有它应该有的未来的。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著:《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篇3

随着全国烟草行业完成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与集团化管理后,例如上海、云南等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突破了一地一企业的范畴,实现了由单体企业扩展到具有卷烟工商企业及配套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的转变。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集团所属企业财务绩效管理现状,促进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健康发展,建立独立的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烟草企业如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方面谈一下肤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构建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要设计一套适应集团经营管理要求的,能科学、客观、综合反映烟草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管理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对影响烟草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因素进行分析,从目前来看,建立一套统一的。可支撑、可测量、可比较、可改进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可行的。

一是企业行业特色鲜明,管理架构相同。烟草行业在各自烟草主业经营业态雷同,在各自的生产经营领域范围内已实现了同类企业的横向可比,完全可以实现一套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二是以“目标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为要求。已实现了财务集团化的统一管理。随着烟草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集团财务部门按照集团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等平台,统一了工商企业的核算标准与流程,并实现了集团财务系统平台的统一,为财务绩效评价的数据采集提供了保障。

二、构建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突破

一套完整的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是既贴近烟草行业工商卷烟企业的特点又能兼顾内部效率与外部效果,有助于增强财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为财务分析向经济运行分析乃至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笔者认为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较以往传统的绩效评价有了一定的突破,其特点体现如下:

一是吸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分层次评价的基本特色,并对指标分类进行了改进,对原先从盈利能力、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调整为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财务风险、经营增长四个方面。对这些评价内容中的指标进行了分级,并增加了修正指标,能极大地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是实现定量测算与定性描述的结合。财务绩效定量指标较为具体、直观,评价时可计算实际数值,通过量化的表述。使评价结果给人以直接、清晰的印象。同时,财务绩效评价也是对管理成效背后所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评价,因此必须通过定性定量描述予以反映。这样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定量测算与定性定量描述的结合。更具综合性。

三是绩效评价中增加了企业经营增长与财务风险状况的评价。通过对传统的财务指标的重分类,将更多关注企业规模、效益与风险的三维平衡,重点是企业的发展后劲与抗风险能力。

四是绩效指标评价中增加了烟草行业的特色指标。财务绩效评价内容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经营业绩评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烟草企业由于其垄断经营地位,行业特色鲜明,因此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烟草企业的共性,又要兼顾企业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侧重点,这样才能真正地从企业利益目标要求出发,切实解决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评价谁,由谁评价,评价结果怎么利用等问题。

五是绩效评价中考虑了企业的资产规模、工商企业特点的修正因素。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也会成为指标的方向标,种种这些就需要根据例外因素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修正指标数,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管理部门在适当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式不断改善企业经营业绩。

三、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与评价方法

笔者认为,烟草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两大部分。体系评价的对象主要针对卷烟工商企业,集团烟草配套企业可对部分指标修正后参考使用。

(一)财务绩效定量评价

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内容

烟草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卷烟工商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财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用于综合评价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绩效状况。

2.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指标

限于篇幅,仅对设计的财务指标大类和重要的财务指标以列表的形式予以阐述。

3.评价方法

(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实行年度为主、中期跟踪,按百分制计算,权重60%。其中盈利能力占此模块权重50%、资产质量占权重30%、财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合计占权重20%。总体评分原则是按照今年定量评价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或与标准值相比作相应的加减分。

(2)为了平衡烟草集团所属企业资产量的差异对评价产生的影响,对涉及资产总额的指标采用资产规模系数进行调整。

资产规模系数按照企业资产总额与集团企业平均资产总额(分工商企业类别分别计算)的比值为依据测算。(见表2)

(3)为了保证评价的数据可比性,每年会根据当年的财税政策、企业偶发因素等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参与数据评价。

烟草财务绩效定性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参见《附表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二)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相结合评价

1.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的内容

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主要是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基础管理水平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综合评判。

集团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从财务基础管理、过程执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反映集团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2.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的指标

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由基础管理、过程执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的指标构成。

(1)基础管理评价主要评价、反映企业在财务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会计基础规范化、资金日常管理以及预算基础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2)财务过程执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资金控制、预算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与成效。

(3)财务发展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反映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应用和财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与成效。

3.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标准实行年度为主、季度跟踪,按百分制计算,权重40%,其中基础管理和过程执行各占权重50%。发展能力为附加分,不设上限。

绩效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分数=∑单项指标分数

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指标详见《附表2,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三)综合绩效评价

1.综合绩效评价的计分方法

在得出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和财务管理绩效定性定量评价分数后,按照规定的权重,即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为60%,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为40%,耦合而成综合绩效评价分数。

2.综合绩效评价结果

篇4

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是:生产型增值税在征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该种类型的增值税的特点是:法定增值额大于理论增值额,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而且越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重复征税就越严重;不利于鼓励投资,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消费型增值税在征税时,允许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入的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该类型的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因扣除额大大增加,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将鼓励企业投资。这种方法最宜规范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因为凭固定资产的外购发票可以一次将其已纳税款全部扣除,既便于操作,也便于管理,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流。

二、文献回顾

增值税转型一直都是许多学者比较关心的课题,关于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增值税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黄明峰和吴斌(2010)通过对中部地区六省二十六个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研究,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带动了中部地区投资规模的扩大,同时指出消费型增值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不同,其中制造业和采掘业受益最大。卢锐、许宁(2011)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以及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增值税转型刺激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转型可能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短期波动性。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许景婷和晏慎友(2009)选取了辽宁省四十五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并通过分析软件对增值税转型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财务指标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的变动对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的影响最大,但只是相对而言,绝对值并不大,表明增值税转型对其影响程度有所削弱。杨亦民、罗秋实(2011)通过对东北的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显著正向效应主要来自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提高。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 王素荣和蒋高乐(2010)在假设2004 年全国各行业均施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前提下,大量收集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增值税转型能够直接推动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的预期收益率。李朝红和刘璐(2010)在详细收集了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008年年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指出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减少额越多,企业增加的净利润就越多。

以上学者对增值税的转型都进行深入地分析,但是部分研究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对增值税改革之后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大型装备制造企业A公司和B公司2007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部分样本。通过对企业增值税改革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期能够检验出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真实影响。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给企业带来的绩效变化首先来源于企业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的抵扣额,特别是那些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增值税转型后,其经营业绩会出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提高企业效率;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投资固定资产更新可以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最终增加企业总绩效。本文分别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产出、企业的成本和企业的利润率四个方面对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现行的增值税改革,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工具、器具,不包括建筑物。A公司增值税改革在2007年7月1日,B公司则是2009年1月1日。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通过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本文对固定资产中的设备折旧年限假设为9年,残值率假设为5%,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9年~2011年,A公司和B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两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有了大幅增加。A公司2009年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相当于2007年固定资产总额的1.05倍,相当于2008年的1.18倍。而B公司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当于改革前2008年的18.88倍,比2008年固定资产总额增加了20.77%。与之相对应的是,虽然建筑物和设备的投资都在大幅增加,但是在2008和2009年,设备投资要比建筑投资增加额度要大很多。A公司在2008年的设备投资是建筑物投资的2.48倍,2009年设备投资是建筑物投资的1.61倍;B公司2009年设备投资是建筑物投资的20.03倍。

2010年两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减速。2010年A公司共投资固定2.26亿,B公司投资7.71亿。但是在投资的分配上有了很大的区别。A公司在建筑物上投资1.53亿,是设备投资的2.11倍;B公司在建筑物上的投资也增长迅猛,相当于2009年建筑物投资的10.50倍。两个企业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大幅回落,2011年A公司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只相当于2010年的37.84%,B公司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只相当于2010年的56.26%。在投资结构上A公司延续了上一年的趋势,建筑物投资是设备投资的1.15倍;而B公司则大相径庭,在建筑物上的投资大幅度地减少,只相当于设备投资的0.15倍。

由于固定资产的大幅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扣额也很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9年的固定资产抵扣额是两个公司最多的一年,可见这一年企业的设备投资额是最多的。表2中,每年减少的折旧额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随着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其对利润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隧道股份,其2011年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达到2580.67万,占利润的4.23%。

(二)增值税改革对企业产出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A公司经历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之后,2008年较2007年产出提高了93.22%;2009年产出是2008年的1.72倍;2010年的产出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但是仍然是2009年的1.23倍。与之相对应的是,B公司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增值税改革的当年产出较2008年增加24.71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产出的19.33%,此后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两个公司的产出在2011年开始回落,可能是受到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

(三)增值税改革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本文采用水电费作为考察企业成本的变量。水电费是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用水电费考察企业的成本,可以排除许多影响企业成本的特殊因素,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成本,同时也可以考察企业产业升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水电费费用的节约是很明显的。2010年较2009年企业在水电方面的支出减少了1486.75万元,比2009年减少了26%;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又减少了1494.99万元,较2010减少了25%,2011年企业的水电支出只有2009年的55.35%。从每单位产出的耗能可以看出,企业的水电节约在2010年之后是有很大的提升的。2010年每单位水电费较2009年降低了39.56%。

(四)增值税改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增值税改革之后,两个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有了大幅的上升。在成立之初,A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只有0.01%,2008年提高到2.84%,2009年提高到5.39%,之后一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与之相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是惊人,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只有0.07%,2008年直接跃升到8.75%,2009年达到19.85%,2010年更是提高到26.17%。而B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也有明显的变化,2009年较2008年变化不是很大,但是2010年较2009年有显著的变化,提高了0.73%个百分点;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B公司2009年较2008年提高了1.2%,2010年较2009年提高了3.37%。与产出相同的是,除A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在2011年增长以外,其他的三个数据在2011年都开始回落,可能是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增值税改革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对设备的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有限。这与黄明峰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第二,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产出;另一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有积极的效果。从侧面证明了许景婷和晏慎友(2009)的结论。第三,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积极的作用。这与王素荣、蒋高乐(2010)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篇5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回顾

(一)并购背景及动因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创建于1986年,总部设在杭州,是一家主要生产经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沃尔沃汽车公司创建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也是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1999年被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集团以其“品质、安全和环保”的核心价值成就了享誉全球的沃尔沃品牌,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之一,是安全汽车的代名词。

在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在2007年至2009年销量及利润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长久以来吉利汽车在品牌和价格上的“草根”形象,始终未能打入国际市场。为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吉利从2007年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即不打价格战并且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作为享誉全球的豪华品牌,沃尔沃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先进技术、安全品质和绿色环保的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反观沃尔沃,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并没有呈现大幅增长,相反,自2005年以来更是连续亏损,亏损额超过10亿美元。2006年,福特公司产生约12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福特开始转变发展策略,集中发展福特自有品牌,并且提出了“一个福特,一个团队”的口号,迫切需要现金流以摆脱困境的福特不得已只能选择将沃尔沃出售。

(二)并购方式及相关内容

吉利并购沃尔沃是一个大规模的杠杆收购,其具体融资渠道如图1。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吉利集团通过本次并购100%的拥有了沃尔沃品牌,具体包括沃尔沃品牌的9个系列产品和3个最新车型平台、沃尔沃在全球的2 500多个营销网络(包括经销商团队和供应商体系)以及沃尔沃的境外工厂和相关研发人才。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包括了沃尔沃、吉利和福特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研发以及零部件供应等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与福特公司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沃尔沃资产交割仪式。吉利集团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并且开出了2亿美元银行票据,而其余3亿美元主要用于员工养老金和运营资本。至此,吉利圆满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可以由某一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来表现。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一般包括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对这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对吉利公司并购沃尔沃后的财务绩效变化看出一些端倪。

就销售净利率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在2010年大幅下降,降幅达21.7%,随后开始逐渐回升,其中2011年较10年上涨6.10%,2012年较2011年上涨1.71%。销售净利率的变化原因可以从公司年报的综合收益表中找到答案。2010年的销售收入较2009年有大幅上涨,涨幅为42.86%,与此同时,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也大幅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净利润的涨幅较小,仅为17.49%,导致2010年的销售净利率大幅下降。此后两年通过吉利的努力,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并且费用类的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涨幅较小,从而使销售净利率逐渐回升。

就总资产收益率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总资产收益率从2009年至2011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2012年则上涨,涨幅为4.98%。从吉利年报中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1年的净利润和总资产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总资产增幅明显大于净利润的增幅,因此导致总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的趋势。2012年总资产的增幅较小而净利润则大幅上涨,因此2012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涨幅较大。

就每股收益及摊薄每股收益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吉利的每股收益在2009年至2012年呈上涨趋势,其中2012年涨幅较大,基本每股收益涨幅为28.57%,摊薄每股收益涨幅达36.84%。吉利每股收益的持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并购有积极的影响。每股收益的变化原因可以从公司年报的综合收益表中找到答案。2012年吉利公司的每股收益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大值,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公司实现了大额的营业利润。2012年受吉利推出多个新产品、出口强劲增长、政府补助的支持以及公司完成收购主要经营附属公司额外8%股权带来额外溢利贡献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0.4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上涨32%。

总的来说,并购后吉利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尽管每股收益呈逐渐上涨的趋势并且2012年的每股收益较前几年大幅上涨,但是它对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则还需要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数据来进行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获得利润的速度就越快,企业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些比率不仅能够表明企业资产运营周转的状况,还可以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接下来将从这三个指标对吉利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展开分析。

就总资产周转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09年至2012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2010年的涨幅较大,涨幅达10.6%,尽管2011年较2010年下降8.9%但仍比并购前2009年的总资产周转率高。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原因可以在年报里找到答案。2010年吉利共出售415 843辆轿车,较2009年上升27%,营业额高达201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上升43%。此外,吉利为了加快战略转型,增强发展能力,于2010年收购了慈溪基地、山东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和沃尔沃轿车公司,从而使吉利的总资产增加,进而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大幅上升。

就存货周转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吉利的存货周转率在2009年至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吉利2009年至2012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吉利的销售成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存货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增幅大于销售成本的增幅,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下降,流动性变弱。

就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吉利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9年至2012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的降幅较大,计算可知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6天远大于2009年的19天。深入分析发现,2010年并购后吉利的应收账款同比大幅增长96.4%远大于销售收入增长率42.9%,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吉利并购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这说明并购后吉利的收账能力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吉利并购后的营运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会使吉利的资金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的强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久,还需要未来的持续关注。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企业是否拥有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长久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偿债能力是体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有效标志。通过分析偿债能力,能够了解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面临的风险,有助于对企业的未来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吉利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着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在2009年至2011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011年的降幅较大,流动比率下降了17%,速动比率下降了19%,而2012年则有小幅上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相比,下降的幅度更大,这是因为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而存货是提高幅度较高的一项资产,去掉以后,其他资产增加的比率都相对流动负债较低,所以降低了速动比率。从2011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同比增长8.43%,其中存货增长了37.60%,涨幅最大,而2011年流动负债同比增长27.22%远大于流动资产的涨幅,因此导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大幅下降。

就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在2009年至2011年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变化幅度都很小,而2012年则大幅下降。2012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及主要资产,使得总资产大幅上涨13.71%,远大于负债的增长率4.19%,因此导致所有者权益也大幅增长30%,进而导致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大幅下降。2012年产权比率的下降是由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吉利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因2012年11月部分转换而大量减少;由于增强现金储备以偿还到期借款,吉利公司的借款因而减少;吉利于2012年因部分可转换债券转换以及认股权证获悉数行使而发行额外股份,并且净利润创下另一历史新高,从而带动股本上升。

总的来说,吉利的短期和长期偿债压力在并购后都有所增大,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吉利未来的债务筹资,尽管指标显示2012年吉利的偿债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吉利的偿债能力究竟会如何发展还需要对未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潜能和趋势。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等,通过分析这些发展指标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潜能,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接下来将从这三个指标对吉利并购前后的发展能力展开分析。

就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吉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在2009年至2011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2010年和2011年的降幅较大,而2012年则有所上升。从吉利的年报中不难发现该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吉利的汽车出口增速放缓,尽管如此,得益于中国轿车市场的强势增长和吉利日益扩大的市场份额,吉利全年的营业额大幅攀升至1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8%。此外,吉利2008年7月完成对主要附属公司股权的进一步收购后将其财务业绩与吉利完全合并使得营业额大幅上升。2010年吉利继续其猛增的势头,全年汽车销量为415 843辆,同比上升27%;销售收入达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3%,但吉利的出口仍相当缓慢。因此导致2010年吉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受2010年年底中国政府汽车刺激计划的结束和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需求得到了遏制。尽管吉利2011年出口市场持续复苏,但国内汽车销量有所下降,进而导致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2012年吉利受惠于经济型轿车需求的复苏,国内销售重拾动力,加上出口销售持续强势增长,从而使吉利的总销售量增长率远高于预期,营业收入也大幅上涨,进而导致营业收入增长率也大幅上升。

就净利润增长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吉利的净利润增长率在2009年至2011年呈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降幅最大,而2012年则大幅上升。2009年政府实施刺激经济型轿车销售的政策,吉利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了国内的市场份额。规模效益的显现以及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吉利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都保持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由于出口减少和销售费用增加导致的利润流失,从而保证了吉利集团本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尽管2010年吉利的销售量大幅上升、产品组合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因年内吉利分别建设两家变速箱厂和新厂房、开发三个新产品品牌及其相关的分销网络使得费用支出大幅上涨,进而导致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同比大幅下降。2012年,受吉利推出多个新产品、出口强劲增长以及政府补助支持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2%,从而使本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上升。

就资本积累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吉利的资本积累率从2009年至2011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2012年则大幅上升。尽管吉利在2009年至2011年的资产逐年增加,但同时负债也在以较大的幅度递增,因此使得吉利的资本积累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2年,受吉利推出多个新产品、出口强劲增长以及政府补助支持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长,本年所有者权益也大幅增长,进而使本年的资本积累率大幅上升。

三、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采用会计研究法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吉利并购沃尔沃前后的财务绩效。经过分析发现,吉利并购后近三年内的财务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在短期内甚至还有所下降,2012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吉利的财务绩效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吉利的并购整合开始起到积极作用。

企业的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发展方式、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企业并购交易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并购已经取得成功,衡量一个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并不单单是看其并购交易行为能否顺利完成,还要看交易完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购双方能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稳定运营,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由于笔者关注的只是并购后近三年的财务绩效,时间的局限性研究结论会有偏颇,选用的财务指标也不完善,所以结论并不能证明并购的成败,还需继续关注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美娇.吉利并购沃尔沃:开局很完美[J].中国对外贸易,2012(4).

[2] 李佩瑶,林灵,代小敏.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影响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3).

[3] 张彦,张艳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2010(2).

[4] 刘良坤.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及风险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财会通讯,2012(4).

[5] 周世民.“中国青年”迎娶“欧洲公主”——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10).

[6] 莫苗苗.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14).

[7] 崔燕来,曾月明.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研究[J].中国市场,2010(44).

[8] 李井娟,陈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效应的实证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中国电子商务,2011(8).

[9]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34.

篇6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及成因分析

篇7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 结构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 局限性

前电商企业的业务模式繁多、业务复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物流的便捷和支付方式的创新,使得电商企业成为当下的热门行业。在金融风险频发的情况下,电商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经营,迫切需要提高经营绩效财务评价分析的能力。从单项财务指标是不能分析出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为了综合分析电商企业的经营绩效,可以综合财务结构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法,充分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本文以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云商”)为例,以该公司2012―2014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分析企业新的经营模式是否适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以期为电商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电商企业经营绩效财务分析――以苏宁云商为例

苏宁电器于1990年成立于江苏南京,是商业界的佼佼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该公司2004年7月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自上市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苏宁电器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了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的100强企业,并且取得第61位的排名。此外,在2013年胡润民营品牌榜中苏宁电器凭借130亿元的品牌价值,取得第九位排名。为了适应企业经营形态的变化,2013年2月19日公司将“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更名不仅是苏宁科技转型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也标志着苏宁云商新型模式的诞生。苏宁一方面拓展经营品种,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最终于2013年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三大主要财务报表之一,通过分析苏宁云商的资产,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和经营规模,从而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强弱;通过分析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可以了解苏宁云商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最终较为准确地分析苏宁云商在未来的市场是否更具优势,更为客户信任与青睐。

二、苏宁云商具体财务分析

(一)财务结构分析。

1.流动资产结构分析。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超过一年但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和存货等,在这些流动资产中每类资产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各类资产的流动性程度也不一样,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编制如下流动资产结构分析表(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苏宁云商的流动资产以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存货为主,货币资金持有数量在2012―2013年上升,在2013―2014年下降,预付款项则在2012―2013年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在2013―2014年上升了近三个百分点,此外,应收账款逐年下降,存货逐年上升。结合公司经营背景可知,公司2013年的战略目标是转变新型经营模式,所以持有的货币资金相应下降,将相应的资金运用于公司的转型上。预付款项的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经常从几家固定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取得了供应商的信任,获得了采购优势,即使采购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预付的金额却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可能是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公司经过合理规划,评估了成本与盈利之间的关系,鉴于弊大于利,所以减少了原材料的采购数目;预付账款的后期上升,则可能是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扩大供应商,也可能是因为公司实现转型后效益较好,扩大了生产规模,进而扩大了原材料的购买量,总之,预付账款的变化说明了公司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应收账款的下降和存货的上升也是紧密联系的,存货的销售会导致应收账款的上升,相反,则导致下降。应收账款的下降可以说明货款回收速度较快,但从消极方面来说也可能表明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存货较多,流动性较差,成本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公司发展。

2.非流动资产结构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苏宁云商的非流动资产结构近三年来比较稳定,其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减少,但基本是稳定状态,说明公司注重内涵式的发展。另外,公司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说明公司注重多元化经营。

3.流动负债结构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苏宁云商的流动负债中,以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为主,应付票据占流动负债的58%左右,应付账款约占25%,说明公司懂得合理运用资金,短期借款比重相对较小,表明偿债压力较小。

4.非流动负债结构分析。从下页表4可以看出,公司的非流动负债中以应付债券和其他非流动负债为主,长期借款比重较小,说明公司成本相对较低,另外也证明了公司的信誉值比较高,为社会大众所信任。

5.股东权益结构分析。下页表5显示,苏宁云商的股东权益近三年来相对稳定,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占比最多,两者之中未分配利润占据总资本的一半以上,说明公司偏向于运用自有资本进行经营,相对举债来说,经营成本较低,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公司的经营实力,股东愿意将资金留在公司谋求利益,寻求更好的发展,可以说公司和股东会实现双赢。

(二)财务比率分析。

1.流动比率分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公司2012―2014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22、1.3、1.23,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行业平均值大致为1.4,行业最高值为2.4,显示公司的偿债能力逐步下降,与同行业相比偿债能力较弱。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公司可以减少现金、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的持有量,所以成功公司的流动比率一般都比较低。

2.速动比率分析(扣除存货之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公司2012―2014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84、0.88、0.81,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降低,结合同行业的状况来看,公司的速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值。流动性相对较弱。

3.资产负债率分析(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公司2012―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48%、61.78%、65.10%,呈现上升趋势,但基本变化不大,资产总额也不断上升,只是负债总额上升的幅度大于资产总额上升的幅度,导致资产负债率逐渐上升。行业资产负债率大约为70%左右,考虑到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并且资产总额也在不断上升,可以初步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

4.产权比率分析(债务与权益的直接比较)。公司2012―2014年的产权比率分别为1.6、1.61、1.87,呈现上升趋势,股东权益在2012―2013年有所上升,在2013―2014年却呈现下降趋势,但负债总额却不断上升,结合公司背景和其他资料,可知股东暂时将资金留在公司用于进一步发展,所以股东权益有所下降,同时,公司2014年致力于发展新型经营模式,所以需要举借外债,这表明虽然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有所下降,但公司的发展前景趋势较好。

5.有形净值债务率(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的比率)。公司2012―2014年的有形净值债务比率分别为-1.78、2.04、2.43,呈现上升趋势,负债和无形资产的比重逐渐上升,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6.资产增长率分析。公司的总资产在2009年迅速上升之后,便基本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一方面与公司经营策略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行业发展周期相关,见表6。

7.资本积累率分析。资本积累先是下降,后期又上升,虽然2014年再次有所下降,但从股东权益的数额来说,仍然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见表6。

三、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问题。一是在家电行业高速发展、整体行业受到挤压的状况下,苏宁云商迅速扩张,实质上会有资金压力。二是企业在成长阶段对于外部融资会有较强的依赖性,企业如果希望取得长期发展,就必须逐步降低这种依赖性。从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全部资金来源以负债为主,且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61.48%上升到2014年的65.10%。三是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无法反映资产与负债的真正价值,以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缺乏可靠性。

(二)对策。一是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压力,加强并购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减少建设期间的压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垄断优势,同时减少了与同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压力。二是完善采购模式,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公司可以坚持集中采购的模式,从而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掌握主动权,最终降低供货成本,减少资金需求,从而减少外部融资。开拓新型家电服务业,成本低、利润高,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最终降低外部融资,公司经营风险会变小。三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熟悉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得到了比较真实的反映,提供的信息更具可靠性,对于使用者来说也相对有利。

四、总结

通过对苏宁云商近三年来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判定苏宁云商的产品较具竞争力。结合公司经营背景可知苏宁云商在2014年也进一步推进了互联网转型的道路,虽然在对苏宁云商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不容乐观,但是鉴于公司在2014年更加注重推广市场,提升人员素质和强化物流平台的建设,这一切从短期来看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益,长期来看,苏宁云商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将更加适应网络时代,最终将增强客户的购买力,在未来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S

参考文献:

1.李正伟.财务报表分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篇8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等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更加举步维艰。据统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中国近8.6万家中小企业因无法出口而最终倒闭,而且,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仅从2011年1月年到2012年2月,中国的出口产品遭遇了1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这些都给本来“身单力薄”的中小企业致命的打击。

2、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会根据市场形势,提出相应的政策来影响稳定市场价格,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严格的信贷标准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手段。这一系列的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本身贷款难度大的中小企业为解决“燃眉之急”,不得不转向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贷款。

(二)内部因素

1、风险意识缺失。

事实证明,我国诸多中小企业更看重的是盈利,普遍认为只要“机器动起来”,更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会获得利润,从管理高层到财务人员几乎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更有甚者认为只要能盈利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危机。

2、决策缺乏理性,资本结构不合理。

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做决策不是通过市场调查后理性分析,而是感性地凭感觉“拍胸脯”做决策,甚至直接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学习西方高负债比例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本成本较高,长此以往企业会因为过高的负债。

3、财务监督力度不够,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有些企业都是采用外聘记账模式,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更难使得它自身形成良好的监管模式。另外,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体系不健全,无法对资金、固定资产等重要资产形成有效的管理,加大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财务危机是由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引起的,建立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来检测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助于我们及时从财务活动中发现问题,为尽快处理潜在的危机赢得宝贵时间。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财务危机防范体系。

(一)强化风险意识,明确财务危机征兆

管理者树立风险意识,敢于面对风险,是对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的前提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晴雨表”,财务人员要密切关注财务报表数字所揭示的问题,例如:利润表上反映企业至少三年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资产负债比率不断上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来越慢,现金流量表中资金收支控制程度不理想等,看到这些不好的征兆,都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有可能面临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体现在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本回收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控制等。筹集资金这一环节要求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细心研究,把握好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之间的比例,避免造成筹资成本过高或者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投资主要有经营项目投资、证券市场投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会有效的帮助企业考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并且会根据当前经济背景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财务状况,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摆脱企业无计划,无目的的投机行为。资金回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收账款是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一项,好多资金却无法变现只能依赖跟多的筹集资金,因此特别需要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避免过多的垫支。分配收益是企业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收益分配,企业决策者要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平衡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所反映的问题,来预测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其中,偿债能力指标是基础性指标,例如,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在60%-70%是比较稳健合理的,若达到80%-85%,就应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率越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可能性就越大。营运能力指标中主要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当各项资产的周转率都有下降时,说明资金的流动性较差,这时如果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很可能造成存货积压,资金垫支过多,最终导致较大的财务风险。盈利能力指标主要通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当这些指标逐渐降低时,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下降,销售收入的收入水平下降,需要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篇9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其内部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良好的财务会计处理形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下,财务会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抓住其分析的重点,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抓住机遇、抵御市场风险,构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体系,促进绩效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

一、企业绩效评价与财务会计相关性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发展中绩效考评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首先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具有层层递进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整体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整个集团的绩效评价具有公正性,应用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企业的绩效考评要实施量化分析,其次绩效考评要关注顾客的需求。在绩效评价中要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积极构建顾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绩效考评过程中要公平、透明,并制定有效的评价反馈制度,财务业绩评价方法与企业评价方法必须相互融合发展;另外,绩效业绩评价必须能够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分析。

财务绩效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运营发展中财务取得的成绩,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整体机制、企业的收益情况、企业财务的量化分析及财务较小的展示分析等,比如企业报酬率、企业子公司的各项财务信息等。财务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绩效的实现,一个企业财务绩效的优越性代表着企业绩效的发展水平,从这方面来看财务绩效是企业绩效量化分析的一种主要表现。

二、企业绩效考核中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

(一)预算指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财务会计分析,财务的预算指标主要是为企业的发展和规划制定战略目标。企业实施预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近几年,我国对企业考核范畴做了较大的改变,与以前的企业财务考核内容相比范畴更大、延伸更广。所以,企业实施预算考核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企业的规模建设,还应重视企业内在建设,如要重视考察企业的盈利情况、财产风险、财务风险及资产安全情况等。企业的预算指标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管理费用率、资金周转率、经营纯利润及财务费率用等,在企业管理视域下,企业绩效效应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能够做到认真、负责,预算指标的设置要能够完成整个系统的设施要求,而且要对每个子公司的全部信息情况实施评估分析,掌握每个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和总公司的负债情况,将资产安全、财务风险等完美结合在一起,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企业经营中的预算指标。

(二)财务会计计算的核心指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绩效考评中的财务会计核心指标主要指的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这些都能够展现出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和企业的收益指标。本文所说的核心指标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中的整体收益指标和运转情况。核心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值、盈余资金数、资产收益率以及融资情况等。一般情况下,总公司的收益情况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所有子公司的整体收益情况,而企业发展中仅仅依靠现金流是很难衡量考核标准的,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绩效考核失去原来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在一个集团企业中,总公司的资产收益情况能够将所有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反映出来。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来说,总公司的效益必须要与子公司的效益分开来分析,比如总公司的经营效益可以从整体企业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一定的资产收益率、财务风险状况及财务运营收益率等;而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可以根据母公司的考核指标进行单独预算处理,并实时调整自己的效益指标。

(三)发展指标的分析

在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企业健康、长久发展,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情况,比如财务报表内容的描述是否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的销售管理、创新生产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实施必须要在企业财务评估的过程中分析其挑战性和发展原则,注重企业绩效的分析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绩效考核指标中要采用合适的奖励措施实施激励,以便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积极地工作。

(四)绩效考评中资产管理指标分析

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绩效考评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的资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产值完成率、资产保值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资产管理指标分析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并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在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总公司的资产要由总公司人员进行管理,而子公司的资产可以由子公司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每月必须按照向总公司汇报,以便能够更好地对企业整体资产情况进行分析,使公司的财务会计分析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整个公司的具体资产和运营情况。

三、基于企业管理视域分析绩效效应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注意事项

(一)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要实施融合发展

企业财务部门在工作中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形式进行分析,首先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要求企业绩效考核必须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财务绩效考核和非财务绩效的考核,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实施考核分析,以便能够从多方面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另外考核指标要具有准确性、相关性以及可操作性,以便能够综合反映财务会计工作预算目标的实现。财务考核指标选择目标和关系属性分析见下表。

(二)注重企业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反馈

企业绩效考核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将企业所有员工考虑在内,财务会计工作在分析考核指标时主要涉及企业的考核方式、考核制度和考核实施的主要内容。另外,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做好它们之间的信息反馈工作。财务人员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必须注重信息沟通和反馈。比如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信息沟通和反馈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绩效考核水平,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涉及的内部控制环境比较多,比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属性、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在发展中的核心文化范畴之一,企业内部环境发展的好坏与企业的绩效实施水平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同时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发展情况。所以,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依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规划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维护和推动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企业绩效考评下财务会计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向,首先绩效考评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同时财务会计工作又是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在绩效效应下分析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注重企业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反馈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丽.集团企业绩效效应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探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1).

[2]王忠.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5,(4):35-37.

[3]张育强.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2).

篇10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30-02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链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其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国家对金融系统管理更为严格,使得企业在银行借贷的难度加大,而对民间资本的使用方面,由于其自身经济规模小,使得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的热情不高,认为其信用认可相对较低、还款能力差,而企业又不能像大企业那样进行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获得相应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赢得物质保证,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似乎其工作内容变为了简单的出纳,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

1.2 财务风险预算职能发挥不显著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情况的波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与国际贸易的日益增加,使得企业在投资风险防范等方面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而对企业内部而言,尤其在财务管理人员使用和培训,财务制度落实完善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预测方面还有不少漏洞,因此也使得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加大,一旦出现市场变化,极易引起企业效益的下滑。

1.3 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就我国现实而已,中小企业中大多数属于家族式企业或联营性质的企业,其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层的决策和领导。这一模式一方面会使得企业能够在创业初期得到快速的发展,容易形成合力。但另一方面,则由于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过分依靠了某个人的能力,使得企业后劲不足,而财务管理方面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1.4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欠缺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发挥企业内在潜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作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不明显。财务管理从人员的配备到日常的工作管理,都被企业管理层所左右,没有独立工作的经验和机制保证。因此,往往没有为企业的决策者们提供准确、详实的企业内部信息,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甚至有的财务管理部门沦为了管理者的保险柜,资金的规划、使用、管理无章可循。

1.5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存在缺陷

财务工作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其作用至关重要。而在企业的现实经营活动中,财务工作人员从人员的选拔到工作培训,从业务考核到奖惩措施都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使得其业务水平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在人员的选拔上,企业管理者首先考虑的不是其业务水平如何,而是能否让自己放心,是不是自己人,从而造成了许多人员只能是合格的出纳,而不是财务管理者;在日常的培训方面,企业关心的不多,只能够通过工作人员的自学去提高素质,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在业绩评估和奖惩措施的制定方面,没有对财务工作的性质有所了解,造成将其简单地看做是机关的工作人员,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影响了工作的展开。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对中小企业而言,资本规模小,内部管理基础薄弱,产品比较单一,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相对薄弱,因此影响了其财务工作的有序展开,特别在财务预算和风险预测方面,由于人才和制度的缺失,造成企业开支和投资的盲目性大,往往会引起企业资金周转的紧张,稍有经营不慎便会造成亏损,更为严重的会引起企业生存的困难。

2.2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落实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只是将其定义为财务室,无法全面有效地落实相关财务制度,甚至连账面的记录都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而研究表明,“不充分的记录工作是导致企业破产的常见因素”。中小企业管理者财务意识淡薄,只关注企业的生产活动,使得先进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难以得到规范的操作。

2.3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由于“家长制”问题比较严重,经营者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内控意识薄弱,资金管理账目混乱,有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会成本核算,更别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财务管理不靠规范,而是依据经营者的要求,人为地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基本对策

3.1 提高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用全面、科学的眼光对待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自我做起,在企业上下形成财务管理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将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引进到企业之中,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招聘到企业中来,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要把好选人用人关。将有利于企业高速发展作为选人 用人的先决条件,克服任人唯亲的观念,积极为企业引进优秀的专业人员,为企业财务制度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实际,财务工作要切实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因此要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认清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将工作的重点告知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落实方面,要结合其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重要作用,突出针对性和特点,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3.3 健全落实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有多个方面,从企业生产经营到人员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企业虽然自身规模较小,但相关的经营内容没有丝毫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依据相关的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法可依。在制度的落实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环境,使企业都能够认识到落实财务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度的落实,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使企业利润水平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目的。

3.4 建立完备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一是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针对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弊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二是建立与之配套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首先要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只有如此,才能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其次在审计工作上,审计人员应该注重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效益审计,企业审计中心应由审查支出的合理性转移到对支出与效益的全面审查与比较,如实地将支出的代价与相应的效果当成矛盾的统一体来对待。审查企业财务支出的有效性,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生产与工作中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益。

4 结论

中小企业不能因为其自身规模小,人员少等因素的制约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是要切实转变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在有限的资金、人员的范围内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所侧重,真正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正规。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进一步的成长,使企业能够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真正使企业上下形成财务管理工作正规化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