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2 14:48: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学语言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池莉;张爱玲;文学语言;生活化;智慧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王安忆在《心灵世界》提到文学语言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她认为具体化的语言分为两类,一是风土化的语言,如文学寻根运动中所追求的更接近人性原初的语言;第二类是具有时代感的语言,王朔作品中的语言就是具有时代感的语言,他创造了一种依托于具体环境的语言的市井风潮。至于抽象化语言,王安忆仿佛更青睐于这种语言类型,“没有一个冷字,也没有一个色彩性的字,全是用语言的骨骼架构起来的”①她认为这样的语言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语言才是小说世界真正的建筑材料。
基于她的观点,我认为文学的语言第一应该生活化,倾向于王安忆所指的具体语言中的风土化,即便这种语言不来自乡土,不来自方言,但是小说应该是用来讲故事的,讲故事的语言就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其次文学语言应该精致,这里的精致倾向于王安忆所说的抽象化的语言,我理解的抽象化语言就是语言的“文学性”,即也许这种文字不似唐诗宋词搬雕琢附丽,但必须传神精准,寥寥数字便蕴藉深刻。如阿城的《棋王》,阿城通篇只用最“白”的文字,但却达到了最立体化的效果:“他静静的像一块铁”,“眼睛虚望着”,用了这种实物的比喻以及副词的巧妙使用,即便是最简单的语汇也能让读者迅速体会到作家想描述的意思。
语言的生活化和精致化,例举两位作家,一个是池莉另一个是张爱玲。在当代作家作品中,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的作家池莉,她的小说语言无疑是平实不过的了,池莉在《写作的意义》中言辞激烈的反对了两种文学语言的样式:一是翻译式语言,将国外的东西和“五四”时代莎菲女士的自我情结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作品;另外是启用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语言“掺杂老庄老道佛学禅宗的玄妙机制”。至于张爱玲,有评价说张爱玲是“语言的妖姬” ,张爱玲做到了将自己有限的情感经读者传达为回味的无穷。
一、池莉小说语言的选择
(一)明快、辛辣、谐趣
池莉小说的语言“汉”味儿十足,有鲜明的生活化语言风格特点,而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如:
1、女人们说:“猫子真是个好男将哦,又体贴人又勤快又不赌又不。”――《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是好》
2、猫子说:“个巴妈苕货,你儿子是你是幺事。”――《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是好》
3、大家说:“徐师傅啊,我们哪有思想,比不得您家,思想武装的。”――《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是好》
在选文中“男将”是武汉方言中对男人的称呼;“个巴妈”、“苕货”是典型武汉骂人的话,但是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侮辱,而是有些亲昵感在里面的;“您家”是对对方的敬称,在您的后面加上个家,更有敬重的成分,但是在文中又有调侃的意思。很多人称池莉为“汉味作家”,她对这个“味”也有自己的理解:“味是一种本质的东西,一种神韵,远不只是表面的地方色彩、习惯用语和风俗人情。味在作品的骨子里头,要靠读者品出来。”②
(二)使用短句
池莉在与读者见面会上谈到她的《所以》时说:“《所以》更特别的是,我对自己有个强行要求,一定要用短句。因为我觉得叶紫的性格属于冲动型、神经质型的,内心会有被压抑的强烈情绪。这种人说话或短或长,但我认可选其短。因为长句子看起来累,跟现在的阅读习惯和生活节奏不匹配”。同时,排比短句“使文本的语盲极具智慧,凌历而温柔,锐利而蕴藉。从而内涵更加个人,更加辽阔.使读者的阅读也更有弹性和韵律。”再如:
1、林珠因祸得福,暗结佳缘,越发神清气爽,妙眸生辉,娇艳无比,一路夺尽了世人的目光。――《来来往往》
2、他们面对着同样的彤势,林珠潇洒自如,不以为然;康伟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来来往往》
这种四字结构的反复使用可以畅快淋漓地书写人物表达情感,也和读者更加亲近,读起来效率也更高。
二、张爱玲精悍语言中的意味深长
(一)智慧的语言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始终做到了语言上的跳跃与新鲜,这种跳跃不是无厘头的搞怪,新鲜也不是刻意追求艰深奇崛的词汇,而是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最适合的情感和道理,每一帧字句都不是闲笔,都饱含了作者赋予作品、人物的殷殷期待。如:
1、这是一个脏的故事,可是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脏。
――《沉香屑・第二炉香》
2、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的单调的悲剧。――《花凋》
3、自己拣的和父母拣的是不相上下的两个人,但总是对自己拣的偏心一点。
――《琉璃瓦》
这两句话中无一字雕琢附丽,但是在作品中却显得很有智慧。关于《第二炉香》张爱玲在故事的开始就说“这是一个脏的故事”,读到最后也许才明白,作者说的“脏”并不是在说两性之间的关系,恰恰相反,正因为故事中两个女儿不谙人事,导致了两个无辜生命的终结和两段不幸的婚姻。《花凋》中,郑先生五个女儿成了他下半生唯一的指望,而郑太太恨他的男人“不知怎么一卷就把她那点积蓄卷的荡然无存”,小妹妹川嫦苍白多病又懦弱,四个姐姐整日叽叽喳喳各怀心思。而张爱玲在文中只用了“闹剧”和“悲剧”两个词就把这个故事概括的滴水不漏。《琉璃瓦》中姚先生七个女儿的婚事是姚先生最大的心病,而在选夫婿这个问题上作者写的诙谐调侃,女儿们都各怀主意,姚先生反对又奈何不得,直到自己一病不起。这种情景在小说的对话中比比皆是,生动可感。
(二)传神写意的语言
张爱玲的语言,经常体会到的是言有意而意无穷的境界,只是那么不经意的几个语言符号,却传达出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的微妙感觉来,使人回味良久。如:
1、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沉香屑・第一炉香》
2、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童言无忌――穿》
例一中作者用两个典型的地方菜来形容那里的女人,或骨感或丰腴,形容的精致且有韵味;例二这句话是张爱玲的经典语录,将衣物看似言语,“袖珍戏剧”传达的其实不单单是人对服饰的品味,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真实的人生态度,颇值得玩味。
三、总结
池莉小说的语言倡导通俗易懂的语青风格,用俗人之语讲俗人之事。她成就了一个流派的文学典型。她的作品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和朴实平易的世俗化语言,但俗而不庸,在看似俗不可耐的言语里,绽放出缕缕的光芒,作品呈现出了极具个性的风貌。张爱玲的作品语言,都试图在叙述的深度和语言的经典间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使读者读着精致的语言陷入深沉的思考。作者的敏感体现在了她睿智的语言上,使她平实朴素的叙事方式、精心雕琢的语言符号得以彰显。阅读张爱玲的作品,会感到只有用中文来表达才准确,她的语言是唯一合适的语言。文学的语言就是应该游走在生活里,归结于智慧中。这两点池莉和张爱玲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参考文献:
[1]王安忆《心灵世界》2007年11月第二版。
[2]张艳玲、刘东莹 池莉作品在选词上的特点[A]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C] 2003年16卷6期。
[3]林莺,张爱玲建构的汉语视界[A] 学海[C] 2008年第6期。
[4]穆迪,论池莉语言的俗与雅[A] 时代文学[C] 2010年第2期。
[5]王卫英,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A] 文学理论研究[C] 2008年第1期。
一、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三、培养分析和鉴赏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模拟经典儿童文学对话语言)同学们对这些儿童文学形象都非常的熟悉。美国《新闻周刊》一期报道说,儿童文学作品以天真的情怀、纯净的语言、分明的善恶和曲折离奇的故事,不仅受到儿童的欢迎,而且也受到成年人的喜爱。1997年在百老汇首度上演的《狮子王》赢得六项托尼大奖,现在仍然长演不衰。儿童小说更是纷纷抢走那些本来为成人书籍准备的奖项。吸引成年人的到底是什么?儿童文学被称为浅语的艺术,我想请问同学对这个“浅”字的理解。
鲁迅先生在翻译《表》时曾打算“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仍也可以看”,结果“译得不三不四”(《表译者的话》),这种自谦的说法从另一角度说明浅易、简洁的艰难。
高尔基认为:“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这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正像郭沫若所说“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达到这样的境界,必然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梯:(板书)
一、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语言,它的读者又是正在学习语言、正在长知识的儿童,因此更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艺术语言,它必须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或通过词语的选择,或通过语法关系的多样组合,来唤起读者的形象感。
三、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儿童文学语言,它必须从儿童的艺术欣赏水平与欣赏趣味出发,通过“巧妙运用”形成儿童读者心目中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摆脱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进入到一种与儿童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
俄国乌申斯基的作品《风和太阳》(教师阅读,内容略)
以上描写的风和太阳都能说话,还争论谁的力量大,这是童话、寓言经常采用的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或非人类的人格化,构思人类发生的矛盾、事件,给人以某种启示。人们看了以后,不觉得是胡编乱造,反而感觉情真理真。
台湾诗人杨唤的诗作《家》,(与学生作品对比)引入儿童熟悉的各种事物,用鲜明生动、自然贴切的比喻把“家”这个生活中最平常的所在描绘出来,充满温馨、快乐、美好的情感。(老师配乐朗读,内容略)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他们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自己所具有的经验世界相连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拟人化的语言:(学生朗读,内容略)
通过这样的描述,溪流、树叶和蝌蚪的情态就活跃在小读者的脑海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都映现在孩子们的心头了。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间。
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具体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或如北风和太阳也会说话,或如小溪流也会奔跑,这类与现实不符的“差错”,却符合儿童的感知、表象、随意联想、无意想象,这种现象世界成为儿童文学特有的通向艺术的桥梁。
在儿童文学语言中有叙述性的语言,有描写性的语言,还有人物对话等。如法香的《格丽赛达》这样写: 她10岁,曾祖母110岁。……可是她和格丽赛达竟像同龄人一样。 以上具体形象主要显示格丽赛达和曾祖母年龄上的差异和性格上的九九归一,内含天伦之乐,适合孩子的口味,也有成年作家的情趣,人物之间的关系既稀有,又合乎情理,有一种内在辩证关系或自然规律寓于其中。与这具体形象联系一起的艺术语言,虽然在用词上少有华丽词句,但经过词的巧妙组合,却给人以生动、幽默与新奇感,很能调动孩子的想象,并刺激着他们对形象进行寻味、思索。
还有一种对话语言,如贝洛童话《小红帽》中的一段对话:
“我的外婆,你的胳膊怎么这样粗?” (分角色朗读)
……
“这样,才可以吃你!”
以上两个形象一个是年幼善良、对外婆怀着深情与信任感的小红帽,一个是狠毒、狡滑、诡计多端、急于吞掉对方的恶狼,两方面一问一答,问者随意、真切,答者欺诈、做作,二者交锋,步步逼近。句式重复,既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又符合情节需要。由此将故事情节推向,并完成了小红帽和恶狼两个不同形象的塑造。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例如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
如林焕彰的《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可感、可思、可咀嚼,亲情母爱情结互相辉映。
文学是以各种方式运用语言,是对语言的特殊处置,这种特殊处置集中表现在语言的陌生化上。同时从文学理论层面来讲,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在当下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呈现出新的维度,即文学审美化、突出和整体化、虚构化、互文化。所以探讨语言的陌生化对文学的发展和趋势意义重大,可能对于文学的研究与出路都是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其出发点认为只有通过艺术程序(陌生化)的分析才能找到文学的内在规律,才能发现文艺作品成为艺术创作和审美对象的特殊性。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描写了三位主人公的每个细微的语言、行动和思想的细微变化,充分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生活的认识及细腻的洞察力。
一 陌生化语言的发展与特点分析
什克洛夫斯基等人的“陌生化”研究等都是以黑格尔的理论为基础的。自从陌生化理论被广泛传播以后,这种带有诗性语言特征的小说一直被作家尝试,如托马斯·曼的《魔山》、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等都是带有非常明显陌生化语言特征的作品。
在小说中,极其普通的日常语言被以美学的方式加以使用,它们完全背离了常规用法,通过一些手段使非指称行为突现出来,形成一种与指定现实总体疏离的力量,使此在不断地向他在转化,现实主体不断地与虚构主体相遇而重新确定主体的现实地位。这种语言的陌生化并不只是为了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起来,“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所以,语言的“陌生化”是为使读者产生新鲜的体验。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有这样的描述,“陌生化”是一个人在感受童年与茶品的时候形成的通感,类似于“那被子上有太阳的味道”。通过这个感觉,童年的记忆变得深刻而亲近,这就给了读者一种新奇感,增加了陌生化效果,使得小说具有了虚构性。而读者在反复咀嚼这句话、这个段落时,产生了与作者一样的感觉。
二 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
文学语言陌生化虽然发源于俄罗斯的文学理论,但是运用的相对比较明显得是在意识流小说中,通过对意识流小说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英美文学的发展,语言陌生化也发展起来。
“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为“意识流”作家洞察描写人的心理起了规范作用。他们的理论相互依赖、相为支持,构成一整套完整的“意识流小说”理论。意识流小说尽管风格不同、表现不同,但他们都特别注意语言的表现形式,让文中人物自己直接展现了心理活动过程,而这种展现大多是看似杂乱的、反复的,而且是一种狂欢似的跳跃。所以这种看似杂乱和反复的表现实际上孕育着语言陌生化的特点。再加上意识流小说家认为,只有把内心世界混乱无序、朦胧的潜意识活动直接展示出来,才能真正揭示其内在的真实。而这种创作观点“不可避免地破坏叙述的逻辑性,使叙述语言支离破碎,甚至破坏了语言规则, 导致语言的扭曲,变形和陌生化,即语言的变异。”
英美意识流的小说很多,比较典型的有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维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作品,他们都是运用了陌生化语言使得作品别具一格。他们认为,人的深层思想内模模糊糊、缺乏逻辑性、没有严密组织和思考的潜意识。因而作家常用一些不常规的不合乎语法规范的语句来表示,使人物的心路历程的构建潜意识活动原原本本、生动逼真地反映出来,以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如《尤利西斯》的第十八章中不分段落、没有标点,描写穆利根在朦胧欲睡状态下,思绪飞扬。正如本书译者文洁若说:“作者犹如天马行空,浮云流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还信手引入他过去作品中的一些人物。”所以意识流的创作可以看成是对思想的还原,而意识流小说的阅读则是从还原的思想中生发出读者自己的思想。
三 典型作品中的典型陌生化语言分析
提起民间文学中的数字语言,人们立即会想到中国历代各地相传的《九九歌》,因为它当属民间文学与数字语言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也是最典型的一例。而它又有夏至《九九歌》③和冬至《九九歌》之分。④
1.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儿;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湖北·禹王庙
一九至二九,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北方大部分地区
2.冬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喳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河北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湖南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其语言形式可知,它首先是一种民间歌诀,是有关基本数字乘积运算规律的歌诀。这种算数歌诀同民间画诀、艺诀之类歌诀一样,都具有谣谚性质。汉字一字一音,易于编成口诀,数字也是这样。
而《九九歌》俗称“小九九”,从“一一如一”起直至“九九八十一”止,这是现在的说法。在此之前的《九九歌》是起于“九九八十一”止于“二二如四”的。《九九歌》的得名即出自古代以“九九八十一”开头的“九九”。据汉韩婴《朝诗外传》可知公元前7世纪已有《九九歌》,而且在当时已是极为普及。此外,在《苟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诸子百家文献中也有关于“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九九歌》断句的记载。
据陈直《六十年来我国发现竹木简概述》可知,1908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简(公元二、三世纪,东汉或晋)和1930年在甘肃北部额济纳旗居延烽火台遗址发掘出的木简(公元前101年至公元40年)上即载有《九九歌》。这些实物证明,远在公元前已有了《九九歌》,流传至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了。《九九歌》从“九九”起改为“一一”起,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变异特征。这个歌诀简练易诵,朗朗上口,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传统算盘才得以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之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来自《九九歌》等数算口诀。
二、特殊的民俗语义
数字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修辞的特点,因此这些数字在具体语境中常常不表示数字本身固有的意义,而是泛指的、模糊的语义,甚至导出特殊的民俗语义。例如,形成于明清间的通州山歌《魏二郎》⑤的几个片段:
叫你郎哥哥不得进房的个门哎,我家养了一八、二八、三八二十四只嚎汪的个狗呀,叫你不得进园的个门啊,踏板上头摆青灰,帐子窝里挂了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四十九个响铜铃哎。郎叫一声我的情姐姐啊,我有法子活他身哎,你家养的三八二十四只嚎汪狗,我买二十四个肉馒头喂狗群啊,调的个狗走啊你来接我,手拉手儿进园门哎,我再抓住你手儿穿桥过哇,不碰踏板上头的青灰印呀啊,我再带七七四十九张丝绵纸来,塞住你帐子里头啊七七四十九个响铜铃哎,郎说我家情姐姐啊,九九八十一难你难不住个我哎,不要用个推辞话儿哄小生啊。……
从东庄庙里请九个和尚,从西庄庙里请九个师丈,从南庄庙里请九个道士,从北庄庙里请九个尼姑,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三十六个僧和道,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四十九天,大鼓大钹,大钹大鼓,丁零当啷敲起声。
……
类似的句子还有“十万八千里根汗毛儿啊吓得根根的翘啊”“限你三天三夜一要开条六六三丈六尺宽、六七四丈二尺深的大圆沟”等,其中的数字除少量的是实指外,其余的都是虚指。至于请和尚、道士作斋事要请“四九三十六个”的“九”,则是出自迷信习俗认为人亡魂归九泉之下,因而须合“九”。这个“九”已是民俗意义的了。再如纳西族民间史诗《创世纪》⑥中的片段:
三生九,九生万物,万物有“真”有“假”,万物有“实”有“虚”,真和实相配合,产生了光亮亮的太阳;假与虚相配合,出现了冷清清的月亮,……
引言: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育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等这些能力。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好好的把握这个时期,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巨大进步。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师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有甚者,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为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中,老师说话时抑扬顿挫是很重要的。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老师语言调控,老师要更加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过度语言还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然而,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有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甚至可以达到此时无声甚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师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在上课时他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老师的语言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同学们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的调配信息,进行合理的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有所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同学们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可以更好的更加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加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会需要有一些的导语,其实在导语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稍作休息,然后让同学们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的讲述这节课需要讲授的问题,还要先让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进行合理的组织语言,从可以不断地加强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心去上课,老师讲课应该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老师应该理解、感悟、合理的运用语言,更好的挖掘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可以产生有效的、积极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的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同学们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教师语言的特点在上课的时要更好的运用,不断地促进老师对教师语言的把握,更好的提高课堂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彬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6):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6-02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还需要借用语言充分表达教材中人物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需要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突出语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严肃的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把最准确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小学生,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念,在学习中同样规范自己的语言,促使自己使用科学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强调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准确表达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或者词语的具体含义,把真实性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问答的问题教师需要选择科学性的语言进行点评,向学生明确传递自己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在科学观念的引领下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升。调查发现,在科学教学语言学习下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为全面,他们在传递自己思想或者感彩时会用客观的态度去表达,也会选择恰当简练的词语表达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例如在欣赏《落花生》文章时教师需要明确表达题目的意识,引导学生不被题目字母意思所迷惑,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意见肯定的同时还需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给学生造成混乱。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摆脱传统教学语言的繁琐,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造成影响。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强调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用规范性的语言讲解具体的发音、语法和词汇。例如,年长的教师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讲课过程中会掺杂着方言,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教师在发音时会把“去吃饭”说成“吃饭去”,把“教师”说成“教思”。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那么他们之后的学习进度和答题正确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倡普通话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下成长,避免出现学生因听不懂老师讲话耽误学习的情况。
二、强调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局限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包括将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理解具体内容时感受其中的情感所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真正挖掘语文语言的魅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科目是一个感情饱满,并且洋溢着情感的教学科目。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情感,需要读者置身其中品味美、欣赏美。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理解力和接受力都比较差,他们在阅读书籍或者学习课文时不会关注文章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欣赏课文,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范读课文,用感情演绎文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感情,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长江之歌》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唤醒自身的爱国之情,感受作者当时的爱国情操。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时摘录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并在课上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技巧,让学生在教师的表达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所在,从而提高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发挥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时除了强调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还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发挥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教学。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因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的事物或者好玩的事物都会产生兴趣。而语文教学课堂的总体氛围会影响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很容易因为书中繁琐的知识和枯燥的内容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降低自己的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讲解课文时挖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用最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语言表达文章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具体知识可以较容易的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中,让学生触及书中的情感世界,促使学生在跟随教师思想时领悟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效仿能力以及好奇心都非常强的时期,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艺术性和情感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帮助教师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80-01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在启蒙学生传承文化、领会语言魅力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生年龄过小,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主体的特殊性,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解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分析
1、语言具有规范性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的阶段,教师的行为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是非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规范,通过自身的行为、品德去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所以,教学的语言要规范,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示范,使学生信之服之。语文教师用规范性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以模仿示范,让学生明白语言交流过程中注重的是语言发音的准确和语言交流的流畅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规范基础。
2、语言具有可接受性
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针对小学生能力不足的特点,运用一些简单、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语言。首先,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详细地解释,可以运用生活化实例加以分析。另外,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效进行教学语言之间的变换,恰当地运用适合该学习阶段学生的语言词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语言具有生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如果教师纯以客观视角去分析教材内容,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情感交流,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学习。小学语文多以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为教材主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童话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课文,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教师在讲授寓言故事时,可以利用教材例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巩固自身的语言能力。例如学习寓言《掩耳盗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摇动教师带来的铃铛,让他观察同学们能否听到铃铛声。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学生就能在具有生动的语言环境下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4、语言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过程受心理和思维的共同影响,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时引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愉快学习,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让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5、语言具有艺术性
教学语言艺术首先是教师的语言技术。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语言的艺术特点,利用艺术特性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才能构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使用一些生动的表达语言,带给学生艺术上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并用于日常的语言表达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探究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法,从而激活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6.语言具有情感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专业的引导。教学成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艺术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具有非常强的暗示性以及示范、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语言质量。
一、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参考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其语言的规范性,以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应强调的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不仅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的规范,还包括口语表达的规范,即声音洪亮、发音清晰、语调适度自然。如有些教师授课时不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分,把“示范”读成“寺范”,这是非常不规范的。基于此,对教师也就提出了一点硬性要求,即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避免教师语言的不规范,又可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语言示范。
二、科学性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语文知识以及表达上的准确、科学。教师要充分把握词语的准确含义,既包括其感彩,也包括其语体色彩,切不可在其本身都为准确掌握词语特点时就贸然教与学生。例如,在文章《落花生》一文中,对于题目落花生的理解,就有教师望文生义将其解释为种花生,从而误导学生。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确保其语言的准确,避免出现表达时语言模糊,产生歧义的现象。另外,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其口语的简练,这也是科学性对于教学语言中口语的要求。
三、可接受性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的生活化语言。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以一种小学生熟悉的方式表达。如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习惯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在表达时应尽量使用一些具象的词汇,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地使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抽象词汇,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地抽象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把握程度,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与运用的词汇。
四、生动性
活泼生动的语言是使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多以寓言、童谣、童话等为主,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既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契合,又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特点相符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形象的意境,从而切实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内涵,发展形象思维。如对于文章《月光曲》中“幽静”一词的解释,如果教师将其直接解释为“优雅安静”,尽管准确无误,但是学生难以理解该词所表达的意境,但若是教师能够通过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便可形象地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幽静”所表达的意境。
五、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是不单是一个思维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其多种个性的心理协调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进而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变得充满乐趣。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进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六、情感性
教学语言的灵魂与生命在于其情感。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课文大都是感怀抒情的作品,或悲伤、或气愤、或欢乐、或豪壮,要想充分展现文学作品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将情感注入语言表达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化作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通过恰当的教学语言将文章所彰显的情怀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引发学生内心的思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七、艺术性
语文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而对教学语言艺术性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口语运用的最高要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要求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好的语言,在授课的同时带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相较于一般人的语言应具有更强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语
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表达意境以及语言逻辑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给学生美的享受,提高教学质量。
诗歌语言简练、小说语言生动、散文语言典雅、相声语言幽默、演讲语言雄辩,不同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对于语言的要求各不相同,教学语言应结合不同课文的不同内容,全面展现其内涵与情感,将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为学生带来完美的语文视听享受。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在启蒙学生传承文化、领会语文魅力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生年龄过小,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主体的特殊性,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解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分析
1.语言具有规范性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的阶段,教师的行为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是非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规范,通过自身的行为、品德去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所以,教学的语言要规范,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示范,使学生信之服之。语文教师用规范性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以模仿示范,让学生明白语言交流过程中注重的是语言发音的准确和语言交流的流畅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规范基础。
2.语言具有可接受性
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针对小学生能力不足的特点,运用一些简单、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语言。首先,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详细地解释,可以运用生活化实例加以分析。另外,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效进行教学语言之间的变换,恰当地运用适合该学习阶段学生的语言词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语言具有生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如果教师纯以客观视角去分析教材内容,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情感交流,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学习。小学语文多以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为教材主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童话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课文,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教师在讲授寓言故事时,可以利用教材例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巩固自身的语言能力。例如学习寓言《掩耳盗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摇动教师带来的铃铛,让他观察同学们能否听到铃铛声。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学生就能在具有生动的语言环境下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4.语言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过程受心理和思维的共同影响,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时引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愉快学习,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让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5.语言具有艺术性
教学语言艺术首先是教师的语言技术。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语言的艺术特点,利用艺术特性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才能构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使用一些生动的表达语言,带给学生艺术上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并用于日常的语言表达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探究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法,从而激活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6.语言具有情感性
语文教学语言有别于一般学科的教学语言,那就是因为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与其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性。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的渗透,更是爱的流露。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每天面对的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不动”的,要想把这些没生命的内容变成学生适应的有生命活力的内容,就必须注意语文教学语言情感性的应用,牢牢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运用教学艺术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把教材中的无生命语言转化成情感性语言,通过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把课文中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的共鸣,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作为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在课堂上运用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语言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形式下对教师语言的新要求
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小学的年龄特点还有我国教育本身具有的特点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好好利用教师语言的特点,发挥教师语言的示范、引导和影响作用,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当前,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师语言的把握、应用技巧和能力是老师素质的极为重要的表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教学素养、教学风格等等,因此,一定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师语言能力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由于,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具有独特性,更加需要对教师语言的把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最为强的一个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并且,他们还能够很快的适应这些新的知识。小学是增长知识,培养和锻炼同学们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师应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教师语言,要以同学们所喜闻乐见,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讲授。语文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认知能力,不断地锻炼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从而,这就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牢牢地记住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老师在课堂中对教师语言的应用和把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教师教师语言素养的提高,以及教师灵活应用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同学们才可以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第一,小学教学语言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教师的教师语言应该要充分体现老师的自身情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心去上课,教师应该理解、感悟、合理的运用语言,更好的挖掘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教师语言去引导同学们更好的进步,更好的提升同学们的能力,不断地激发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可以产生有效的、积极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教师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使自身语言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走神。教师教学最为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中,教师说话时抑扬顿挫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变换语调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