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存在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2 15:59: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乡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乡社区治理存在问题

篇1

二、整治工夫、局限和责任主体

从年月21日起展开为期半年的综合整治任务,首要针对年月1日今后建成入住或在建的农人集中寓居区,包罗拆迁安顿小区、新房工程、乡村新型社区和小型聚居点。

作为此次综合整治任务的责任主体,各镇(街道)要仔细梳理辖区内农人集中寓居区存在的问题,依照“能整改的立时整改”的要求,不等不靠,连系实践,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机构和人员,筹集整改资金,积极自动展开任务。

区级相关部分在镇(街道)整改正程中要自动介入,做好协分配合和效劳任务。

三、整治重点

(一)发明前提,处理已入住农人权属证书

一是展开农人集中寓居区摸底查询任务,把握根本状况,搜集整顿有关立项、疆土和规划建立等审批材料;二是研讨司法律例和政策文件,精简审批顺序和工夫,减免行政收费;剖析存在问题,分类提出处置定见,尽快完成已入住农人权属证书的发下班作。

责任单元:各镇(街道)、区发改局、区规划局、区疆土局、区建立局、区房管局、区地税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

(二)制订规范,配套完美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设备

依照城市寓居小区和乡村新型社区规划建立规范,连系我区农人集中寓居区建立近况,分类制订农人集中寓居区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设备配套建立规范,提出整改目的和义务,落实机构和人员,配套完美已建成农人集中寓居区根底设备和公共效劳设备,实在改善农人生涯寓居前提。

责任单元:各镇(街道)详细组织施行,区规划局、区统建办、区建立局、区劳动保证局、区民政局共同。

(三)增强效劳,促进农人增收

树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效劳收集,加速转移乡村劳动力,添加农人务工收入,确保农人集中寓居区就业率达95%以上。一是在300户以上的农人集中寓居区树立劳动保证任务站,劳动保证任务站内专职任务人员不少于2人。寓居规划未达300户的但入住率超越入住户50%以上的农人集中寓居区,需有一名专职任务人员从事此项任务;二是树立就业实名制动态治理机制。各镇(街道)劳动保证所要以农人集中寓居区入户查询为重点,把握农人集中寓居区适龄劳动力就业、赋闲、培训、社保情况,树立赋闲人员注销台帐、技艺培训台帐、社区用工信息台帐、就业安顿台帐、社会保险台帐和退休人员台帐。要在年3月底以前树立起小我电子信息档案,施行动态治理效劳机制;三是树立农人集中寓居区就业状况月报准则。各镇(街道)要按报表要求将已建、在建集中寓居区的个数、户数、劳动力、就业坚苦人数、供应岗亭数、技艺培训状况、就业率等数据于每月5日前上报区就业效劳治理局劳动保证科;四是增强职业技艺培训。依照培训与市场相连系、培训与财产项目相连系、培训与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相连系的准则,加大培训力度,树立起培训机构与用工单元协作展开定岗、订单、定向等针对性技艺培训机制;五是鼎力开拓就业岗亭,树立区、镇、园区、居委会(村)就业援助任务联念头制,由区劳动保证局牵头,起码每月召开一次就业联动会议。鼎力开展公益事业,开拓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亭,新建项目占地添加的岗亭要优先安顿掉地无业农人,鼓舞掉地无业农人灵敏就业,并按规则享用有关优惠政策;六是要充沛发掘农业界部增收潜力,积极开展质量优秀、特征分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物,完成增值增效。

(四)立异机制,增强社区治理

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立异社区治理机制和方法。一是完美村(社区)办公及效劳用房建立;二是树立完美村(居)委会准则,规划到达1000户以上的农人集中寓居区可独自设立村(居)民委员会,不克不及独自树立社区居委会的,可就近由所属村(居)民委员会治理;三是健全完美村(居)委会步队建立,每200户装备1名社区任务者。

责任单元:各镇(街道)详细担任,区民政局共同。

四、任务步调

综合整治任务分三个阶段睁开:

(一)发动摆设阶段(年月21日-月15日)

区委、区当局成立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指导小组,召开发动大会,明白责任主体和目的义务。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也要成立响应任务机构,落实人员和责任,展开前期查询摸底任务,仔细剖析存在问题,制定详细任务施行方案,依照工夫布置细化任务目的和任务义务,明白任务进度。

(二)组织施行阶段(年12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依照指导小组的一致摆设,上下连系,一致联动,依照本次综合整治确定的内容和目的,连系本单元的详细举动方案,展开综合整治任务。

(三)进步完美阶段(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30日)

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对综合整治任务状况进行具体总结,指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目督办组织展开反省验收任务,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任务义务。

五、任务办法

(一)进步看法,增强指导

区委、区当局高度注重此次综合整治任务,提出明白的目的和要求,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翼刚任组长的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指导小组。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分要高度注重,增强指导,成立响应组织机构,由首要指导亲身抓、分担指导详细抓,落实详细任务机构,充分做事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结果”四落实。

(二)明白义务,落实责任

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由区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指导小组一致指导。各镇(街道)要依据实践状况,明白详细义务,确定任务重点,制定详细整治方案,加强整治方案的执行力,进步有用性。区级部分要连系本身本能机能职责,研讨政策和文件,仔细剖析存在问题,发明前提,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类处置办法和方法。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具体搜集任务发展状况以及施行进程中碰到的坚苦和问题,实时指点镇(街道)和区级部分的整治任务,确保综合整治任务的顺畅展开。

各镇(街道)和区级部分要结实树立大局观念,环绕本次整治任务方案确定的任务重点和目的,依据整治任务需求,增强沟通,协调作战,构成合力。

(三)增强督查,逗硬奖惩

区委、区当局将综合整治任务列为专项目的并归入年度综合目的审核。由区目督办牵头成立督导组,对区级相关部分、各镇(街道)施行农人集中寓居区综合整治任务状况进行催促指点,每周搜集一次任务动态,每半月召开一次任务例会或现场会,传递发展状况,处理推进进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区综合整治办公室要将任务发展状况报送区委、区当局首要指导,实时剖析问题和坚苦,提出处理办法和方法,确保按期到达整治结果。

区财务树立专项津贴资金,依据各镇(街道)任务进度和整治结果,接纳“以奖代补”的方法拨付。对看法不敷、整改不力的镇(街道)和部分要传递批判,并追查首要担任人的责任。

篇2

为搞好“除陋习、树新风”专项

行动,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苟晓蓉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杜康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二、职责明确,督查到位

为搞好“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工作,我局一是制订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做到行动有具体内容,有具体时间安排;二是制定了《各股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标准》;三是做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日志,做到责任落实上墙,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为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在经费极度紧缺的情况下,筹资3000元用于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对所挂包的街道及农村,做到随时掌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态,及时解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加强问题交流力度,在参与、配合、指导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中对发现的问题随时与社区衔接,交流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四、整治有力,效果明显

在我局及街道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工作下,“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负责的街道公共区域“牛皮癣”基本消除。二是街面基本整洁无卫生死角。三是车辆停放有序。四是临街店铺牌匾安放规范。

五、下步打算

为深入推进“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更好地完成省、市、县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部署,下半年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加大“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

2、按照工作计划继续派专人前往挂联街道及农村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

篇3

为搞好“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苟晓蓉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杜康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二、职责明确,督查到位

为搞好“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工作,我局一是制订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做到行动有具体内容,有具体时间安排;二是制定了《各股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标准》;三是做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日志,做到责任落实上墙,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为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在经费极度紧缺的情况下,筹资3000元用于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对所挂包的街道及农村,做到随时掌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态,及时解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加强问题交流力度,在参与、配合、指导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中对发现的问题随时与社区衔接,交流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四、整治有力,效果明显

在我局及街道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工作下,“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负责的街道公共区域“牛皮癣”基本消除。二是街面基本整洁无卫生死角。三是车辆停放有序。四是临街店铺牌匾安放规范。

五、下步打算

为深入推进“五乱”治理和“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更好地完成省、市、县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部署,下半年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加大“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

2、按照工作计划继续派专人前往挂联街道及农村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

篇4

通过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彻底治理城区居民楼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治理乱倒建筑垃圾行为,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做到居民楼院环境整洁,全面提高城区的面貌。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具体责任分工和整治标准附后)

(一)整治居民楼院、小街小巷的环境卫生

彻底清除居民楼院、楼道和小街小巷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及卫生死角,清理居民楼院绿地内的垃圾和杂草。对照《**区城市管理辖区责任制考核办法》中居民楼院的考核标准逐楼、逐院全面进行清理整治。

责任单位:各社区

(二)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

彻底清除小街小巷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及卫生死角,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责任单位:街道办同有关社区、城管中队

(三)治理乱倒建筑垃圾行为

彻底清理楼院及周边长期积存的居民装修建筑垃圾。

责任单位:街道办事处同有关社区

三、整治步骤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及组织准备阶段(7月20日至7月25日)

各社区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各辖区环境卫生存在问题进行自查摸底,制定整治计划,落实责任和进度安排,对整治难点及反复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整治。同时,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整治实施阶段(7月26日至9月25日)

根据前期准备情况,按计划内容组织开展全面整治,集中人力、物力清理整治居民楼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确保任务落实到位,整治效果明显。

(三)检查验收阶段(9月25日至9月30日)

办事处城管科对各社区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未达到整治要求的社区,进行督办,限期整改。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各社区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区城区建设管理年活动相关工作,圆满完成此次整治任务。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广大群众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和行动。广泛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整治中来,增强全社会的城市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和市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共同改善人居环境。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各自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量化各项工作任务,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全面抓好落实,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集中整治任务。严格落实街道城市管理属地化管理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社区城市管理综合队伍,明确责任职能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协调落实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基层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力队伍,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篇5

为加强我局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督查指导组分工合作,各项工作由专人落实,责任细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我局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为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利用星期五职工会组织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文件,强化干部职工参与意识;制作、长期悬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横幅1条,在办公楼、住宿楼过道以及花园内醒目位置设置美好环境宣传标语、告示牌等20余处;制作了涉及城乡环境治理“进机关”活动简报1期,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发放环境卫生的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周围居民的爱卫生、讲清洁的文明意识,激发了广大干群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开展机关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结合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的工作任务,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规定每天上班前10分钟为各股室、中心清扫保洁时间,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维持日常清洁卫生;每周五作为全局定期清洁大打扫除时间,彻底清扫卫生死角,并要求各股室、中心每周对本股室、中心清洁卫生状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评打分,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通报,机关环境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现美化、亮化、净化工作环境和人居环境。

(二)开展机关绿化和门面环境整治。为美化环境,打造“绿色家园”,我局对机关小区的花草树木、绿化设施等进行了治理;同时,向机关住户印发了《居民卫生标准》并组织集中学习,向门面租户印制了“门前双五包、门内达标”通知书,对外墙面张贴的部分广告、乱写乱画等情况进行了清理,打造了“内外环境皆优美”的机关环境。

(三)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借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的契机,我局积极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系列活动,开展优化美化、文明劝导、文明新风知识宣传活动,同时大力开展股室(中心)卫生评比、评选、清扫、保洁示范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走基层”活动,组织单位内的青年团员到田坝子社区管辖范围内的菜市场、朝阳广场、交通下街等地组织清扫活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文明劝导和监督,正面引导宣传文明新风,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质,参与社区共建、促进社区发展。

四、加大投入,支持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局切实履行资金保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落实。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多方面融资渠道积极筹集建设资金,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事业的持续建设发展。一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为改造城市风貌、打造美丽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二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支持示范创建;三是截止目前,共落实70万元经费用于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事业发展,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五、制度先行,考核保证

我局将环境治理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机关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将对局机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量化打分,逗硬奖惩,并将各股室、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六、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县财政部门2014年上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实效,参照2014年度的工作考核细则已完成过半,但也要看到,全局在宣传工作上还存在信息上报少、内容更新慢,一些典型经验和亮点没有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工作的深度和积极性还不高等问题。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全局要牢固树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的工作思路,树立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工作理念,从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

(二)强化综合治理,积极创建文明单位

进一步查缺补漏,认真排查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结合财政部门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创建文明单位下狠功夫。

篇6

二、明确宣传重点,保证落实到位

为确保宣传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收到提高居民素质的效果,活动领导小组将《条例》与我镇的实际结合起来,明确重点,针对实施,保证落实到位。

(一)凡是《条例》内容涉及的企事业单位及门市等,落实专人上门到户发放宣传资料并作详细解释,对后期出现的违反《条例》的行为,及时发放整改告知书,并列举所违反《条例》的具体款项和内容。

(二)加强对清(保)洁工及片区管理员的教育培训,熟悉并掌握《条例》内容及意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推进依法治理程序。

三、建立监管机制,制定工作措施

自年镇市政环卫所成立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自身不断总结下,建立了工作协调、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宣传督导、考核奖惩、督查问责六大机制,制订了《镇人民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镇府发[]30号)、《镇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垃圾清运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的实施意见》(镇府发[]16号),参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拟定了《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等,措施基本齐全,长效考核机制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统筹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开展

在主要做好日常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重点做好“五乱”治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和提高“七进”活动开展等工作。年主要实现农村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经费由原来的82.818万元/年,控制在59.1万元/年,目前计划逐步实现场镇保洁权市场化运作。

五、找出存在差距,促进工作落实

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贯彻实施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清保洁员及居民群众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无专项资支持运转、乡镇环卫部门无执法权力。

(三)虽然得以开展,但距离省、市、县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全镇各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正确对待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为治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促进全民参与共建

1、加大宣传力度,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表彰先进事例,曝光存在问题。

2、继续利用广播、大小会议、墙报、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3、继续利用公开信、倡议书、信息简报、督查通报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

(三)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大力推进治理工作

篇7

Abstract: Changing Villages as a top-down development model of rural urbanization, is becoming in the villages, especially in urban fringe shift to the city an important model. But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content from Changing Villages, analyzes Changing Villages landless farmers to protect public infrastructure improve low low community leaders mechanism to coordinat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ow four key issues, and tackle the problem from landless peasants itself, government regulation, community leadership and coordination, improv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spect of the proposal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Keywords: Village changed ranking; rapid urbanization; rural communities; urban and rural area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高速时期,城市边缘地带村改居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村改居是促进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异,逐渐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但“村改居”不只是简单地将“村民委员会”换为“居民委员会”或将农村户籍换为城市户籍,它涵盖了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的转换,居民转产转职、城市融入等诸多方面内容。目前“村改居”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受损、居民的组织化程度不够、居民主体意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正视。

2.“村改居”概念分析

“村改居”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一种模式,通俗意义上来说,即农村村民委员会改城市居民委员会[1]。“村改居”也是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村民对于经济模式的转变,就业方式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发展到城镇化水平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发展形成的由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社区模式过渡的改革。其直接目标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速城市化进程,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推动村改居的工作应该与解决村改制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步进行,处理好政府利益与居委会利益,居委会利益与村民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考虑村民生存发展的长远利益,注重各阶层利益的和谐,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村改居”社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村改居”社区覆盖,是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途径,为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政治民主、服务配套的新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3.“村改居”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3.1政府对于失地农民保障程度低

土地是农民基本生存保障。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失地农民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在市政设施使用、社会保障、就业政策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一旦补偿用完,既没有了可耕作的土地,也没有相应的就业岗位,成了边缘化的社会群体,这样的状况自十七大以来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设施逐渐普及到农村,但这毕竟只是最基本的“低保”水平,而原本由村民和村集体承担的农村管理和建设费用转由政府负担,然而,目前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有限,在改制过程中大量的管理和建设费用、原村民的福利开支等仍由集体经济承担,而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市场等,一时间也难以容纳所有 “村改居”人员,改制后的村民仍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

3.2规划建设水平低,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度低

“村改居”社区由农村发展过来,规划观念淡薄,重建设,轻规划的情况严重,上级政府对于转制社区发展目标不明确,功能定位不正确,影响了规划建设质量。

“村改居”社区基础设施费用主要经济来源于政府的资金资助和居委会自筹一部分资金。然而,政府财政负担有限,由农村专制而成的城市社区居民点本身基础设施建设就比不上城市地区,原本的村委会经营项目非常局限,收入不固定,社区服务的福利性特点决定了其利润较低,很难吸引到较为广泛的社会投资,政府的资金补助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已转为城市社区的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越来越广泛的要求,社区服务项目往往以低偿或无偿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甚至难以维持现有设施正常功能的发挥[2]。贫困地区社区治理在资金方面更显得力不从心,不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作为一级组织发挥的作用在宏观上大同小异,贫困地区的村组织在进行社区建设时更加步履维艰。

3.3社区领导机制协调度低

篇8

引论

温州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与人均GDP都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然而,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受到利益杠杆的驱动,本土精英出现大量的“外向型”流动,他们的主要活动已经转向了城市,部分农村甚至出现了本地青壮年人口“空壳化”趋势,即所谓的“空巢村”现象。“空巢”意指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向城市迁徙,许多村庄常住人口数量锐减,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幼妇孺。由于传统农村精英的外流以及缺乏对农村公共事物的积极参与,以致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而在温州,与空巢村相伴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占当地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高。最终,“空巢”的温州农村并没有出现理想的乡村治理模式,而是更多的表现出超前的村民市民化倾向,这给温州农村治理模式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温州的空巢村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转型与“空巢村”的形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目共睹。然而,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我国农村社会相应地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现象,致使许多农村居住的人口数量锐减,而其中老幼妇孺占据大多数。这也是“空巢村”最为突出的表象之一。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我国“空巢村”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它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生计所迫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城乡壁垒,加速了劳动力流动。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属于典型的计划体制经济国家。由于当时的政策导向,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将经济资源由农村向城市聚集,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形成。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相对而言,农村社会的经济状况表现得更加贫穷、落后。农村不仅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其劳动生产的收益率也相当的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已达到3.23:1,成为了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农村居民仅凭农业生产,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收入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因此,绝大部分有能力,敢于冒险、尝试新鲜事物的的青壮年农民就离开落后的农村,去往存在更多就业机会的大城镇,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这也恰好体现了“空巢村”的实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的转移的过程。以温州农村为例,温州人素来有经商的传统,据有关调查显示,温州有外出经商者近300万,每年新增外出人口10万人。在部分乡镇,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因而,温州农村的“空巢村”现象,在我国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二,社会文化区域性发展加大了城市相对于农村的竞争优势。

从我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来看,我国逐步从最初的农耕文明社会向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迈进。而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与城市的文化界限越来越清晰,长期以来的平衡似乎难以维持,城市不断地加速向文明发展,而农村却逐渐成了“落后地区”的代名词。虽然整合城乡步伐,加快农村与城市融合的一体化建设不断地被提出,但城乡区域化分离现象依旧十分显著。突出表现为,农村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与城市聚集的精英相去甚远。现实也表明,社会文化区域性发展与转型在不断加大的今天,文化力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力量。现代化的城市,汇聚了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相对于落后的农村,城市更具有竞争优势。

城市各种专业人才汇聚,拥有先进的新文化、高端的新科技、科学的新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发展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这也创造了发达的城市文明。城市存在着各种机遇与挑战,敢于冒险的农村青壮年和具备专业技能、知识的高端人才都拥挤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相对于农村,城市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相关统计显示,农村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显然低于城市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因此只有在发展迅速的城市,普通的农村居民才能不断地开阔视野,学习到新的技术技能,从而掌握更多更高端的文化,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此,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劳动价值。

第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也导致农村精英的流失。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各种物资都极为贫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公共教育服务、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这三方面。就其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方面而言,落后的农村乡镇医疗机构存在着诸如业务用房紧张、设施简陋、优质医务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而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农村面临着教育机构数量稀少、规模小、办学效益较差、教育资源也相对贫瘠等境况。在公共文化娱乐建设上,又可将其不足概括为农村的文化娱乐点少,设施差,布局不合理等。

事实上,农村公共资源的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优先发展城市的思路有关。这意味着城市的社会公共资源是相对富足的,也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去城市生活。比起落后的农村,城市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更能给人提供一定的公共基础保障。况且在教育事业备受关注的今天,城市的高升学率拥有绝对的吸引力。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基于“望子成龙”的渴望,愿为了子女的美好将来付出一切艰辛。这一渴望,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将子女送往城市就学的同时,他们也跟着进城务工、经商等。从而,实现了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

二、“空巢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困境

第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地加速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涌向城市已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由于有效劳动力的流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剩余劳动力明显不足的“空巢村”,更是老弱病残农业的典型。“空巢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村中人口稀少、分布相对分散。“空巢村”不仅没有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或设备,也缺乏最普通的年轻劳动力,这些都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甚低。目前温州的农业就可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因素,温州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是向外输出,仅剩 “老弱病残”成为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精英的流失,使得农村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村庄的治理更是变得难上加难。

第二,“空巢老人”问题越发突显。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人。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温州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也非常严重,有关数字显示,早在1995年温州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2009年末,温州60岁以上人口已达108.10万,占总人口的13.87%。其中,老龄化程度排名前三的鹿城区、文成县、泰顺县,老龄化程度与欧洲发达国家相当。

很多的温州农民已拖家带口离开农村,可偏偏固执的老辈们一直坚守留在农村生活。诸多温州子女,在外经商,财富有了累积。因此,在物质生活上不会亏待留守的老人。可是,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老人心理上孤苦无依,精神生活无以慰藉。更为特殊的是,温州这个侨乡,很多温州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都已移民国外,老人难舍故土,坚持留守。“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日益逐渐突出。

第三,“空巢村”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备受考验。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根据权威调查,在2005年我国农村的 “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了5800万人。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仍有不断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温州农村大约有留守儿童7万名,他们大多由老辈们或是亲朋好友代为监护、抚养,将其称之为“寄养”。

然而,没有父母在身边教育、抚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存在问题。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就缺乏正确的指引、教导,很难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亲情缺失,启蒙教育缺失,不免使得留守儿童心理有偏差。对此,“空巢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空巢”、“教育空巢”问题就十分令人担忧。

第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量很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及其公共服务建设结构不合理。例如,在村民自治中,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村庄的村容村貌破旧落后;而劳动力的缺乏,致使其基础设施建设也很不完善;且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仍旧十分低下,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就相对落后很多。此外,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均衡,表现为对城市有偏向投入,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三、“空巢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思路

“空巢村”所带来的是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趋势。若违背这样的必然趋势,则会严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空巢村”的治理,并非绝对性地要求已流向大城市务工、经商的青壮年全部回流。而是应建立在有效缓解或彻底解决现状的基础上,冲破现在的困境,寻找新颖的治理模式。

第一,统筹城乡人力资源配置,创造人才发展平台。

首先是想方设法探索如何破解“空巢村”精英流失,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必须从贯彻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要求出发,统筹城乡人力资源配置。其中的关键的是创造让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给予精英们比较优越的条件,让他们愿意回到农村工作,为农村治理贡献自己的特殊力量。换而言之,引进人才是促进“空巢村”发展 的原动力,而政府在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就是给予他们成长的“土壤”。为了“空巢村”治理,要迈出的第一步就必须是引进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这势必能对振新“空巢村”有所贡献。

第二,在外劳动力返乡创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财富,学习到了新技能、新理念,可以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掀起,有部分是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其生活成本来得更低。在此方面,政府应大力推广创业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则要做好充分配合工作。积极支持、引导小型产业发展,优化其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例如加大对创业村民的培训投入,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放松创业资金贷款条件限制,拓宽融资渠道等,最终实现更好地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让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缓解或去除“空巢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

第三,保障“空巢老人”物质、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实现老有所养。

在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与养老设施尚未完善的境况下,“空巢老人”是一大社会困扰。为此,积极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帮助独居老人安享晚年的必要举措之一。在温州农村的“空巢老人”,其子女都举家移民国外,剩下孤零零的老人独守着那片故土。虽然,物质上挺富足的,可精神上却是极大的匮乏。针对这一情形,则更要关注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政府资助一部分,再向“空巢老人”的子女们募集一些资金,然后可构建集中区域化的养老模式。建立区域养老机构,将十分分散的“空巢老人”生活在一起,不仅给其提供基础的生活所需,还帮其安排策划一些娱乐节目,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第四,关爱“空巢儿童”,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空巢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然而,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经商,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可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孩子的心理成长。因此,首先家长要努力纠正他们“金钱至上”的观念,取而代之灌输他们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其次,学校要加强监督教育及时疏导孩子,多开展集体活动,给予必要的关心、鼓励。再次,政府应当积极推出优惠政策,完善教育体制,解决“空巢儿童”的生活、医疗、受教育等问题,保障“空巢儿童”感受到平等的对待。

第五,借鉴温州“农村新社区”建设经验,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温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温州农村主动向前迈进一步,探索“农村新社区”建设,完成“农村到社区,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温州“农村新社区”是一个在当前特定时期通过农村实行“三分三改”农户集聚形成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三分三改”指“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这样不仅有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推动了温州农村的转型发展。而其社区的组织构建,则是通过“并、联”的方式将市、县、镇5405个行政村组建成856个农村新社区,整合农村新社区基础设施,形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治服务中心、社区计生卫生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五大功能设施网络。这些举措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也通过资源整合使村民享有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空巢村”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林振兴.温州14万余名的空巢老人缺个知心聊天人[N].温州都市报,2011-09-30,A14.

篇9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任务的落实情况,积极召开了动员大会,要求各行政村、企业、单位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展示*风采的高度出发,将爱卫月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重要内容,真抓实干,务实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镇级部门、社区、各村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各村(社区)成立了卫生监督小组,各村(社区)社长任卫生监督员,对各村(社区)的卫生情况汇报和监督。同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精心筹谋,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指标,明确工作职责,层层抓好落实,确保了爱卫月活动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充分发动

在爱卫月活动中,*镇爱卫会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加强爱卫宣传和健康教育,积极营造活动氛围,使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一是利用镇调频广播及村级高音喇叭向广大群众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二是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课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活动。三是镇爱卫会印制份爱国卫生公约宣传材料,发放给各单位、村,沿路住户。我们在主要道路、集镇、村民委所在地共悬挂横幅16条,刷写标语22余条,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了开展“爱国卫生月”的目的和意义,为搞好环境美好、洁化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突出重点,全面整治

*镇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突出一个主题:整治居民区卫生、单位卫生、市场周边环境,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场所:饭店、摊点、农贸市场、商店及文体娱乐场所;二是重点对象:卫生死角、“城镇牛皮癣”、阴阳沟、暴露垃圾。以此认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一是镇居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联合督查组重点对饭店、摊点、商店、农贸市场及文体娱乐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对居民区居民庭院、巷道卫生死角进行了打扫,共清理卫生死角24个,清理垃圾13吨。

二是加大镇域内公路的卫生保洁工作,爱国卫生月以来,镇爱卫会将镇区三条主干道路进行了分片分段包干,划分给各有关站所、学校长年负责保洁,在爱国卫生月期间,全镇统一组织了次集中整治,出动人力1200余人次。

(四)、防制四害,预防疾病

*镇爱卫办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组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家屋灭鼠、灭蟑活动。坚持四统一原则(统一用药、统一时间、统一方案、统一标准),以环境治理为核心,采取综合防制手段,科学开展春季统一灭鼠、灭蟑工作,有效降低了害虫密度。

(五)开展督导,长效监管

一是大力开展督查活动。多次深入社区的各个角落,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单位、村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对存在的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对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定期督导,年终考评,初步建立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职责明确、经费落实,监督到位、奖罚分明,突击整治、随时保洁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组织各村、各单位大力开展了自查活动。各单位对自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并想办法、抓措施,寻求彻底解决的方法,这使此次活动进一步突出了针对性、长效性和实效性。通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不断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巩固了“爱卫月”活动取得的成果。

篇10

一、强化组织领导,始终把爱国卫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开展爱卫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大力开展此项工作符合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爱国卫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载体,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结合今年以爱卫会牵头开展的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区政府多次在区文秘站网-长办公会上专题研究爱卫工作,在原有爱卫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政府和辖区大企业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XX个推动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以此塑造龙凤区城市新形象,改善区域卫生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及辖区大企业紧密结合各自职能,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把部门工作和爱卫整体工作相结合,形成了全区齐动员的思想共识。

二、强化攻坚克难,集中解决爱卫工作薄弱环节。

为通过爱卫工作彻底改变城乡卫生面貌,我区实行综合治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全面铺开与重点解决相结合,切实加强了爱卫工作的薄弱环节,使全区整体卫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是以开展季节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市爱卫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根据不同季节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以“爱卫工作进万家·受益你我他”和“蓝天·碧水·宁静”等为活动主题,在全区扎实深入地开展了春、夏、秋三季爱国卫生活动月工作。先后两次组织万人大会战,走上街头,在全区开展卫生大扫除;协调大庆市建二公司投资XXXX万元进行锅炉改造,拆扒辖区内X吨以下小锅炉XXX个,减少空气污染,实现一年XXX天空气指数达到优良;今年财政投资XXX万元对龙凤镇X个自然屯进行了改水,目前已有XX个自然屯通自来水,占全镇的XX;协调石化总厂联合投资XXX万元对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清污补水;治理临街及居住小区噪音扰民现象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区有X个小区被评为省级安静小区,X个小区被评为市级安静小区。二是以“健康促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提升居民健康意识。认真组织各街道及社区学习庆爱卫发〔XXXX〕X号文件,充分认识开展“健康促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内容和要求。各社区把创建“健康促进社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聘请专家为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知识,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在此次活动中,东光街道上林社区利用社区楼道文化对“健康促进社区活动”进行宣传和发动,开展了“认养绿地”活动,既愉悦身心,又美化环境,得到了居民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因此被我区树为专项活动先进典型社区,以此带动全区各社区,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以集中整治“八小”行业为重点,全面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达标率。按照上级的部署,我区制定了符合区情实际的《龙凤区“八小”行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城管、工商、公安、 环保等部门协同作战,开展集中整治X次,清理非法医疗美容XX家,无证经营小餐馆XX家、街头小吃XX余次,取缔各类黑加工点XX处,收缴并销毁假冒伪劣食品XXX余公斤。为防止肠道传染病,避免学校和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大力开展了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治理活动。对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五十中学校、建设武装部宿舍的江苏盐城第二建筑工程队等食堂,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单,规定了完成时限。为提高消费者的食品购买满意率,开展了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先后出动车辆XX台次,人员XXX多人次,重点整顿了厂西农贸市场、龙北农贸市场等X个城乡结合市场,检查了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商贩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监督查处定型包装、“三无”产品和无规定检疫证明的肉类食品XXX公斤,及时进行了销毁。采取管理与疏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占道经营业户进行了治理,清理占道经营XXX起XXX人次,保障了道路的畅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项治理活动,有效地净化了我区的“八小”行业卫生,确保了龙凤区“八小”行业综合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巩固整治成果。

针对制约爱卫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我区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探索爱卫工作的新途径。一是街企联合行动,共建美好家园。针对辖区内环境卫生较差的地点,街道和社区根据《龙凤区爱国卫生“XXXXX”工程责任制落实方案》和《龙凤区城市管理责任制落实方案》,从条块上对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促使辖区内环境卫生达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标准。卧里屯街道本着“企业发展经济,政府创造环境”的原则,多次组织环卫工人、企业职工,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低保人员对市建二公司脏、乱、差地段进行集中治理,清理卫生死角X处,清运越冬垃圾XX吨,及时改善企业及居民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企业和居民的一致好评。二、拓宽工作思路,实现由“治”到“管”。取消了主城区街路两侧垃圾箱,并在市建二公司平房区投入XX多万元建设了垃圾中转站,招标确定垃圾清运队伍,实现了居民垃圾日产日清,避免了蚊虫滋生和疾病传播。为从根源上解决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状况,区政府决定,采取定点经营的方式,在辖区范围集中规划出X处“便民”一条街,在规定的时间和位置允许业户在此摆摊经营,要求经营业户设置垃圾容器,垃圾自行清理,既方便下岗职工再就业也降低了环境卫生治理的难度。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经过多次与企业协商沟通,与市政府积极争取,实施无人保洁区市场化运作,采取上级匹配部分资金方式,对龙凤平房区、卧里屯平房区、东干线道路三个环卫作业项目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面积XXX.X万平方米,实际拍卖资金XX.X万元,实现了无人保洁区的长效管理。在龙凤镇向阳村开展了与保洁企业签订卫生管理合同的试点工作,对村内环境实行全天候管理,向阳村的环境得到了整体改善,这种模式已经在其他村屯进行了推广,我区城乡结合部和村屯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四、强化创卫监督指导,培育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