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3 15:41: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经济管理知识

篇1

1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就目前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说,其在管理定位上并不明显,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很多的乡镇中,都开始以农村经营管理为关键点,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就是调节的作用,然而,就管理上来说,问题还是存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内容矛盾,这些矛盾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比如,很多农村在进行土地承包上,相关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而管理人员也相对匮乏,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进展受到限制。

1.2基础设施并不齐全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地理位置通常都较为偏僻,生活质量也并不高,而且工作人员相对来说较少,加上交通并不便利,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就使得农村在建设上处于落后的局面,相关的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工作环境差,基础设施存在隐患,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降低,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没有较高的兴趣,从而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顺利地进行。

1.3农村经营发展收益并不固定

很多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收入并不高,而且相比较其他地区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收入更低,同时,农村的经营管理预算中并不存在工资、经费等,就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相关员工在工作中,无法提起很大的兴趣,积极性也并不高,没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在资金收入上并不固定,这就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无法高效的开展。

1.4经营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低

通常而言,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很多都是直接由政府进行安排,而且安排的这些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技能,这就使得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没有为其提供外出实习的机会,虽然这些工作人员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相关的技能,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却无法高效的对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无法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就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导致现代农村经济在发展上出现了停滞的现象。

2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就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说,其本质上就要能够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得到提升,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够使得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就实质性的角度来分析,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上开展的,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三农问题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奠定三农发展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的加大新农村的建设力度。

3应对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在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相关制度并不完善,那么就会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农村经济发展也会更加的缓慢,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处理,合理的应用,实行分包到户的执行手段,确保政策能够顺利的实行,切实有效的将相关的政策落实到实处,这样可以使得经济管理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从而使得经济管理服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就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处理,加强建设的力度,提升建设的质量,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帮助工作人员适应环境,清楚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将其融合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现代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地开展。

3.3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以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建立奖惩制度,使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民服务,另外,在进行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我国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基层组织管理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履行自身职责,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地发展和进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原有的集体生产制度取代,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和新型合作社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有效地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3.5提升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相对较低,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加大相关政府对工作人员的重视,为其安排相应的外出实习机会,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得到合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需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以更好的实现农村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在了解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实质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经济实行合理的规划,不断地提升农村的生产力,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层组织,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更好的针对农村经营实施管理,不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更好地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刘坤 单位: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

[2]马克亿.浅析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篇2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子女因工作、学业、婚姻等原因长期离家或家中无子女而独守“空巢”的老年人。伴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的核心化与小型化,中国空巢老人问题愈加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共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国家卫计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则显示空巢老年人已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空巢老人不仅经历着身体机能衰退等生理障碍,同时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也面临着物质层面的赡养缺乏以及精神层面的寂寞与孤独,这极大地影响了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老年人更差[1-3],抑郁状况更加严重[4,5],生活满意度更低。[6]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相对匮乏,以及养老保障力度有限,农村空巢老人相对于城市空巢老人面对的养老难题更加复杂严峻。其中一点尤为明显,即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开始发生转变,加大了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农业生产,抚育孙辈以及人情往来的压力和负担。

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善,正式社会支持力度还有限的情境下,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福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那么现阶段提高农村空巢老人主观福利更需要的是家庭经济支持还是情感支持?何种类型的农村老巢老人对家庭支持需求最为迫切?接下来,本文将试图回答上述问题。这对改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支持是老年人接受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的核心,可分为实际支持(receivedsupport)和领悟性支持(perceivedsupport),实际支持指家庭其他成员对老年人在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及服务,领悟性支持则是指老年人接受家庭其他成员、精神和情绪上宽慰的主观判断[8],按照这种分类的含义,我们也可将家庭支持大致分为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前者是家庭其他成员对老人的转移支付,后者则主要是家庭其他成员看望、通讯及生活照料等。主观福利则是个体对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评价[9],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10-11]其中,心理健康水平是对精神生活的主观评价,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则表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综合评价。

目前在关于家庭支持与老人主观福利关系的研究中,多数认同家庭支持的增益作用。张文娟和李树茁(2005)指出,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满足了老人因经济和生理状况恶化产生的需求,从而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12]王萍和高蓓(2011)发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能减缓老人认知功能的衰退,改善心理福利。[13]陶裕春和申昱(2014)认为,子女是家庭中的核心成员,其经济支持是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保障,有利于降低老人的日常生活压力,子女与老人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分担和排解老人的负面情绪。[14]张骑和王玲凤(2010)对浙江的1250例城市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子女经济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15]Leungetal.(2007)基于台湾507位城市老年人数据统计得出,情感交流和精神宽慰比经济上的帮助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增益作用更加明显。[16]吴海盛(2009)针对江苏省农户的微观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及子女,子女的精神慰藉令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更高。[17]

概括而言,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显示家庭支持对农村老人的主观福利有正向影响,关于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人主观福利影响差异的研究较少,以农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更为零星,且以上研究未考虑家庭支持与老年人主观福利间的内生性,存在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此外,已有相关研究所得结果多数基于区域性小样本数据,其结果的适用性和地域代表性有限。因此,文章基于2011年和2013年覆盖28个省150个县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首先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初步判断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与空巢老人主观福利的关系,而后运用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RecursiveMultivariateProbit)加入相应工具变量进行估计试图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而得到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空巢老人主观福利影响的一致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空巢老人特征上这种影响的差异,得出提高农村空巢老人主观福利的有效措施。

二、数据描述与实证策略

(一)数据来源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11年和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CHARLS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的大型家户调查,其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家庭中45岁及以上的居民,调查内容包括家户信息、被访者健康状况和功能、医疗保健与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以及收入、支出与资产等情况。CHARLS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进行,覆盖28个省150个县,约1万户家庭中的1.7万人,2013年CHARLS进行了首次追踪调查。由于研究对象为农村空巢老人,根据定义,为体现子女的长期离家的特征,在数据中保留60岁及以上的不与子女同住且居住距离至少为本县/市的其他村庄,或无子女的农村空巢老人样本。剔除相关变量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后,最终得到样本数量为8549个。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1.模型设定

文章的基本回归模型如下:

SWit=β0+β1FSit+β2ESit+β3Xit+εit(1)

式(1)中,SWit代表第i个空巢老人在第t期的主观福利,选取有无抑郁症状和生活是否满意。FSit和ESit分别表示第i个空巢老人在第t期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分别选取有否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测度。Xit为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控制变量。εit为个人层面的随机扰动项。当因变量为虚拟变量时常用的计量模型包括Probit、Logit、LPM模型等。由于在面板数据中采用固定效应Probit或者Logit模型所得估计系数有偏[18],故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初步判断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与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福利的关系。

以上为不考虑内生性时的模型形式,如模型中存在内生性,上述模型的关键自变量估计量将有偏且不一致,因此采用带工具变量的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一方面,由于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福利与家庭经济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并不相互独立,因此这些方程组的误差项极有可能相关,比如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繁忙等原因,在其自身时间资源分配中,更多地将时间用于工作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以求更好地赡养老人及抚育下一代,因而在老人的家庭支持中,出现了经济支持削弱、替代情感支持的现象。[19-20]如此,分别以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为因变量的方程间的误差项相关的可能性很高,而多变量Probit模型则允许方程之间的误差项相关,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方面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家庭支持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福利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或者由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共同影响,参照已有研究的做法[21-22],对两个关键自变量加入工具变量并进行联立估计以求纠正这一方面的内生性。具体模型可以由以下方程组表示:

SW*it=β0+β1FSit+β2ESit+β3Xit+εit≥0[WB](2)

FS*it=β0′+β1′IV1+β2′Xit′+εit′≥0[DW](3)

ES*it=β0″+β1″IV2+β2″Xit″+εit″≥0[DW](4)

式(2)~(4)式的因变量SW*it、FS*it和ES*it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当其大于0时,相应结果变量SWit、FSit和ESit等于1,否则结果变量等于0。所选取的工具变量需要满足与其对应的内生变量显著相关,但与误差项无关的条件。通过上述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可以得到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农村空巢老人主观福利影响的一致估计。

2.变量说明与描述

(1)因变量

文章的因变量为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福利,借鉴已有典型文献的指标选取[23,24],采用有否抑郁症状以及生活满意度进行衡量。抑郁症状由CHARLS问卷中包含10个问题的简版抑郁自评量表(CES-D10)所得抑郁指数转化得到。CES-D10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5],量表中每个问题均有四个选项代表相应程度的高低,一般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0~3分,10个问题汇总即可得到最终的抑郁指数,其取值范围为0~30分抑郁量表的10个问题包括:过去一周“我因一些小事而烦恼”“我在做事时很难集中精力”“我感到情绪低落”“我觉得做任何事都很费劲”“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感到害怕”“我的睡眠不好”“我很愉快”[ZZ)]“我感到孤独”“我觉得我无法继续我的生活”。各个问题均有相同的四个选项,分别为:①很少或者根本没有(

(2)自变量

家庭支持情况。CHARLS问卷关于家庭支持的变量包括子女经济支持、孙子女经济支持、子女看望、子女通讯联系等,我们将家庭经济支持变量设为虚拟变量,农村空巢老人去年收到过子女或者孙子女的转移支付,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类似的,将家庭情感支持也设为虚拟变量,分为看望与通信两类,按照两者的特点进行区分,如子女看望频率为每半年一次及以上,则赋值看望变量为1,否则赋值为0;如与子女通过打电话等方式通信的频率为每月一次及以上,则赋值通信变量为1,否则赋值为0。具体变量说明和统计见表1,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接收的家庭经济支持、家庭情感支持中的看望和通信的总体概率分别为76%、81%和56%。与2011年相比,2013年总体家庭经济支持概率大幅提高,增加了29个百分点,而家庭情感支持中看望频率增长有限,通信频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

控制变量。参考相关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被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社会保障与家庭情况、初始健康状况以及健康行为四方面。其中,人口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社会保障与家庭情况包括有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家庭人口规模;初始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对应有否慢性病和是否参加社交活动。具体变量说明与统计见表1。

(3)工具变量

家庭经济支持的工具变量。借鉴Young和Chetna(2012)的做法[27],将农村空巢老人健在子女个数作为家庭支持中经济支持的工具变量。理论而言,空巢老人的主观福利与其健在子女个数并无直接联系,其福利取决于其子女的经济和情感支持,而空巢老人的健在子女个数越多,其接收到的子女转移支付的概率将更大。因此,健在子女个数理应满足工具变量所需的相关性与外生性要求。

家庭情感支持的工具变量。为区别家庭经济支持的工具变量,这里采用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作为情感支持工具变量。一方面,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更有可能乐于维系代际情感关系,提高看望和通信空巢老人的频率。另一方面,空巢老人的主观福利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子女教育所衍生出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直接相关。如此,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满足工具变量的要求。

三、实证结果

(一)基准估计结果

表2报告了家庭经济支持与情感支持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福利关系的LPM模型估计结果。第(1)―(2)列与(3)―(4)列分别为以看望作为家庭情感支持变量的LPM模型和LPM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第(5)―(8)列与第(1)―(4)列所采用的模型相同,但选取的家庭情感支持变量为通信变量。

由基准估计结果可知,无论选取的家庭情感支持变量是看望还是通信,以及是否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均与农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显著与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正相关。从各关键自变量发挥作用的大小来看,多数回归结果支持家庭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缓解作用和生活满意度的增益效应相对更大,即农村空巢老人每年接受家庭经济支持对其主观福利的边际促进作用可能并不如子女每半年的看望或每月的通信。

(二)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估计

如前所述,单方程Probit模型所得估计量的无偏有效性依赖于模型设定不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旦出现这一问题,以上模型的估计结果将是不可靠的。因此,接下来采用带工具变量的递归多变量Probit回归模型进行估计以求解决这一问题。

表3报告了以看望作为家庭情感支持变量,最终因变量分别为抑郁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两个递归多变量Probit回归模型的协方差矩阵及似然比检验结果,从该表数据可知,两个方程组的似然比检验χ2值分别为18.02和13.36,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两个方程组中的各个方程间的误差项存在相关性,这显示了采用多变量Probit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在方程间的协方差矩阵中,分别以看望与经济支持为因变量的方程误差项显著相关,这也符合前述讨论。

表4为以看望变量代表家庭情感支持,且带工具变量的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在解释回归结果前,首先检验工具变量选取的可靠性。可以发现,不论是以何种主观福利度量方式的方程组中,包括健在子女数以及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均与相应因变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用于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最终因变量为抑郁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的似然比检验χ2值分别为68.94和66.58,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加入工具变量有助于缓解内生性问题。

从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家庭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能显著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对比两者系数可知,家庭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促进作用更大。同时,家庭情感支持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家庭经济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与基准估计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文章也以通信变量代表家庭情感支持限于篇幅,并未在文中报告,读者如感兴趣可向作者索取。下同。,采用带工具变量的递归Probit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发现方程组的各方程间仍存在显著的误差项的相关性,估计结果与看望作为家庭情感支持变量的结果类似,家庭情感支持仍是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满意度的相对更重要的支持方式。

[HT4”F](三)稳健性检验:家庭支持影响的异质性

以上是将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但不能忽略因不同个体特征形成的异质性,研究这一群体的异质性有助于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入性和制定问题对策的针对性。因此,文章分别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对样本进行了分组子样本回归。其中,年龄分为6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前者表示退休初期,而后者表示退休中后期。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同居和其他(包括离婚、丧偶等)。

表5列出了以看望作为家庭情感支持变量,采用递归多变量Probit模型的各组子样本回归结果。从性别分组来看,家庭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对农村女性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改善和生活满意度提高更明显;从年龄分组来看,家庭情感支持对65岁及以上的农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正向显著,而对65岁以下的农村空巢老人的作用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婚姻状况分组来看,家庭情感支持对农村离婚、丧偶的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和生活满意度有更加明显的影响,且情感支持的主观福利增益作用更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在老人群体中,女性在教育程度、收入等社会经济水平上往往比男性老人更低,且相对更可能成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常常伴随着更恶劣的生理状况,独居老年人更加缺乏情感交流,这部分老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相对更低[28,29],而家庭支持对心理压力处于中高程度具有更大的增益效应。[30]因此,女性、高龄和鳏寡空巢老人更需要家庭支持,尤其是子女的看望和精神交流。

同样的,以通信作为家庭情感支持变量,运用相同方法进行分组子样本回归估计,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篇3

附件:北京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

一、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管好用好合作医疗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监督,特制定本办法。

二、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

(一)在巩固现有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以区县为单位,个人、集体、政府参与的资金筹集制度,即: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投入为主,村集体、企业参与,政府给予一定支持的原则。

(二)个人缴纳基金:按每人上年度人均收入2%缴纳,由各村民委员会收取。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不计入乡统筹、村提留。已参加大病保险的中小学生可适当减少筹资数额。乡镇办的“三资”企业农民职工和外出就业的农民应参加户口所在地的合作医疗,并执行当地的政策和标准。

(三)企业缴纳基金:乡镇、村办企业、私营企业,乡镇办的“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按本企业职工年计税工资标准的3%缴纳,可请银行代办。

(四)村集体缴纳基金:村集体从公益金中提取6%作为村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

(五)政府扶持基金:各区县、乡镇政府按辖区内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以每人2-3元的标准扶持本地区的合作医疗,具体由各区县按实际情况确定。市财政局结合每年的财力情况,安排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全市合作医疗工作的引导与管理,对实行大病、重病统筹的区县给予部分补偿。

三、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

本着合理给付、节约使用的原则,确定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比例、医药费补偿范围和医药费补偿比例。

(一)基金使用比例。总基金的75%-80%作为乡(镇)基金,用于门诊及住院年支出3000元以下(含3000元)医药费的补偿:总基金的15%作为区县共济基金,用于年支出3000元以上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的补偿;总基金的5%-10%用于农民预防保健、特种病的防治。

(二)医药费补偿范围。由各区县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

(三)医药费补偿比例。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累计在3000元以下的,在乡镇基金中补偿,补偿比例门诊为50%-60%、住院为60%-70%。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累计在3000元以上的在区县共济基金中补偿,补偿比例为60%-70%,但最高补偿金额暂定为2万元。

四、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监督

篇4

1 中职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性分析

1.1 完善教学改革

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是经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辽宁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纳入国家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担负着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实用人才的双重任务。虽然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近年来获得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深化教学改革是继续发展并保持教学优势的关键因素。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实践经验,完善教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1.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校建立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如辽中县经纪人协会、沈阳市大光绿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辽中县龙湾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辽中县养士堡镇果蔬经济区等,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基地,促使学以致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中职校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专业,它更多地关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对于我国“三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此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丰富自身地专业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

2 中职农村综合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策略

2.1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走进中职校进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面对社会竞争,而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学生进行实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实习基地规章制度体系,学校应当注重与合作企业之间达成协议,改善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科学合理规划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情况,加强学生实习全过程及实习教师的管理,并尽量做出详尽规定,以确保实习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引导实习教师进一步积累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及专业经验,促进教学相长。

其次,中职校与合作企业要对现有的监控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革新,以免导致学生由于脱离学校管控发生实习考核失真的情况,应当实行学校与实习基地联合考核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校方和企业方及时对实习内容进行修正,调整相应的实习岗位,以争取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应当给予其相应的表彰,进而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2.2 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

由于学生实习的需要,中职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建立联系。很多中职校对于将近毕业的学生都会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巩固学习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但是大多数中职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基地都难以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而且未与实习基地进行良好沟通,使得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如一些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学生,会被学校安排到与所学主干专业课程不相干的岗位实习,或被安排到工厂的流水线上进行实习,由此导致学生难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影响实践效果。

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对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专业实习基地,同时与实习基地融洽沟通,尽量为学生提供最优良的实习条件,以促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3 重点突出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的专业特色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多的是面向农村,以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为目标,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职校在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实习基地是否能够充分突出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的专业特色,是否可以促使本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并能够提高其专业实践技能,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对于此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通过专业特色实践,必然能够促进其构建起新农村责任意识,以更好地促进自身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4 结束语

对于中职校来说,实习基地建设是其培养优秀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应当更多地加强与实习基地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企业间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乔淑英,马立源,王丽君.关于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47-48.

[2]李心刚.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B12):59-62.

[3]张治国,赵志根,郑永红,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139-141.

[4]李远会,张晓燕,向嵩,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50-151,167.

篇5

委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依照《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全面加强对本地区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二、建章建制,配备经过区、县房地局专业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

三、负责本地区向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

四、负责受理和审查出租人申请房屋租赁的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并对出租房屋进行现场勘察;

篇6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现状

由于国家政府的重视和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努力,修建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鼓励高等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深入农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待遇等,使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近些年来,形成了完整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管理体系和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特别是完善了村级管理队伍,这些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人才储备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二、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近些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和种种政策原因,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得到扩大,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村经济迅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村级经济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2.经济管理人才稳定性差。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条件较差,有些学子到了农村,经过几年努力后,对农村经济管理有所掌握,但选择离开的较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知识单一不全面。人才中,大多数知识单一,懂农村就不懂管理,懂经济管理不懂农村,复合型人才很少。

4.少数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当中,极少数干部为了以后退休能领取退休金,为了以后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一直将编制放在农村管理,但本人却以外出谋职锻炼或者招商引资为借口,外出经商赚钱。

三、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缺乏、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1.观念错误的原因。一是认为城市比农村好,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总认为城市工作有脸面,要光彩,农村工作既吃苦又不体面。二是认为农村发展空间有限,认为在农村工作没出息。少数管理者错误认为,农业始终比不上工业,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总比工业增长速度要低。他们认为要想发展一生的事业,到城市是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2.农村现实条件的原因。目前,尽管我国推行了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大力修建了水泥路,实行村村通的目标,但无可非议,农村交通条件相对城市而言还是比较差,生活购物也不方便,居住环境简朴艰辛,冬天风大寒冷,夏天炎热蚊子多,这些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者的热情及稳定性。

3.中国教育体系的原因。近些年来,中国大学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三本民办学院发展更是飞速,对中国中高级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极大作用,但中国教育大多数以城市工业化为主,农村人才的培养太少,特别是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太少。

四、农村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

1.全能型复合人才。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非常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全面掌握各项知识与技能。

(1)农村政策。农村经济涉及许多政策性内容,作为一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土地承包、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要上能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如植物生长技术、畜禽生产概论、农村卫生与健康等。

(3)经济管理知识。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政与金融、农业资源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经济地理等相关知识,能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还要能学会营销知识,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

(4)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作为一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2.人才队伍要稳定发展。要稳定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各方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1)政府推行各项优惠政策。包括交通、养老、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生活福利等政策,使大学生村官有信心有勇气有恒心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2)要求经济管理人才具有较好的品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学生村官学历高、懂理论,农村好青年素质好、品行端,但他们都缺少经验的积累、工作的磨砺。

五、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1.鼓励大专学院开设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增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数量。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大有开发前景,是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渠道,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国家应该鼓励各高等院校,特别是三本民办院校积极开设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使他们动手能力强、适应时间短、知识丰富,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动力。

篇7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应该在新发展背景之下,进一步将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和规划,同时在管理中应该针对经济发展中具体的经济建设目标,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占比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强化新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建设规范化管理目标,提升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并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方面的具体规定,将农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仔细的研究,通过经济管理进一步的解决发展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1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处在劳动力输出阶段,知识分子绝大部分流入城市和机关事业或企业单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劳作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农耕时代形成的固有思维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目前,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但大部分农民的认知性、积极性和响应管理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加之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率不高,这样就会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农民不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政府的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进而导致许多好的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2)新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下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有效的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之下,在经济管理中,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管理发展中应该针对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对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作出进一步的安排。在发展中应该在经济发展管理的制度安排中,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方面的管理需求进行制度方面的发展和融合,使得农业经济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和农业整体的社会发展结构进行适应,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展中应该对于体制滞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的引起重视,从整体问题认识上,充分的分析出农业经济在发展中缺乏活力的真正原因,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影响可持续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3)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没有及时建立。面上来看,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农业生产总规模大,涉及面广,农业发展主线不够清晰;线上来看,农村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现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地区发展差异化较大;点上来看,小规模、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居多,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政府引导、指导力度不大。针对以上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化转型亟须建立一支多层次、立体式、业务精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首先从国家层面要有顶层设计,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要有明晰的路径。其次要有农业经济专家把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通过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实现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最后要明确政府农业专职人员,负责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到千家万户,引导和带领农民解放思想,加快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

(1)强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一是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部门要转变思想,变经济的补贴为知识的灌输,知识改变的是理念,经济手段对农民来讲有时反而会养成一种惰性———不想改变的习惯。二是强化市场引导作用。市场具有无形的宣传力量,同时也最有发言权。国家主导方向,农业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市场负责开拓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加大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普及力度。从实际看,一个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地区农业水平的高低。政府普及知识不能只盯着农民,而把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普及好、培训好,才能把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开来。四是做好农民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农民处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末梢,是直接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只有把农民的思想做通了,知识普及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转变农业经济开展中的管理模式。在实际践行中,应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有效结合,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新农村经济建设开展的各个环节中的具体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建设规划的融合,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地将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开展重要的控制标准,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将经济管理方面的注意力向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绿色化发展水平方向进行转换。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中,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够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和高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在管理中应该充分的认识控制农业经济增长效益方面产生的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控制商家经营发展的规范性,提高市场经营中农产品控制中的具体交易的公平性,同时在管理中应该从整体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目标制定,通过转变新农村经济发展之下的农业生产开展模式,进一步地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经济所占的经济增长占比进行提高,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3)完善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水平,就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完善的发展,在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背景下,应该充分的重视经济活动开展中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发展和完善,同时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制度体制方面的优化和发展,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起来,进一步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速化增长目标。(4)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和储备力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工作开展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控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上,应该明确经济管理人员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工作职责,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对管理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有效的限定。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重视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应该明确管理中的利用管理方式实施中各项管理工作措施应用开展的水平,在新农村建设阶段开展中,经济建设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措施有效的采用,发展农业经济农村经济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有关方面的领导,在开展农村工作建设中应该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在管理中应该通过定期举办农业经济发展交流的大会进一步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规范管理实施人员的管理资质,管理工作中人员应该通过正规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管理培训,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步了解到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建设产生的作用。

3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开展的背景之下,农村经济建设想要快速化的发展,在管理中就应该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强化监督,并且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该在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上进行严格的培训,同时在管理中应该积极地向农业种植者宣传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作用,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展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篇8

一定意义上而言,农村经济管理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财政审计、监督管理等。其内容复杂,任务量繁重且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所以实施起来必须有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加以保障。但是就我国目前现有法律法规而言,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配套体系还不健全,职能管理权力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当农村经济管理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1.2管理体制不完善

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变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渐完善,正促进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与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利益结构逐渐复杂化;农村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对农村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管理制度的落后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敏感是阻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管理制度在协调利益关系、农民权益保障、矛盾纠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3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农村经济管理建设的主体,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现有农村经济管理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不能履行其职责,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素养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不熟悉,思想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对市场经济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也缺乏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也是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4资金管理不规范

在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资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因多种因素影响,使得资金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体资金、固定资产规范不明确,承包过程中因承包资金租赁等矛盾的出现,造成了大量集体资金及固定资产的损失。二是,对于农村经济资金使用、财政管理公开透明度比较差,资金存在不合理使用等现象。三是,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对于资金固定增产认识比较差,对于国家财政政策的理解与落实也不能给予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进而造成资金使用率低,回报性差。

1.5涉农政策配套差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完善与加强,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基础农业配套设施不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也不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向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不利因素。

2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2.1宣传农经管理理念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确保其得到有效地执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相关的农口部门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农经管理理念的学习,使其对农村经济管理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制定并恰当贯彻执行相关政策,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2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其一,健全农经管理规章,对其施行法治化的管理监督。对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其二,完善日常工作规范,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效率,无论是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村级财务工作管理机制的完善,还是农民经济负担的降低等工作都应该设立规范的工作体制,使其得到更好的规范。

2.3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其一,完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对于农业经济业务、理论知识、科学技术等都不是十分了解,使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下降。其二,促进管理人才流动,为了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和谐稳定,应该创建人力流动管理方案,这样才能使其能力结构更加均衡,对于整个农村经济管理系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2.4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其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当前的农村的生产资料还比较落后,这制约着农业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为此应该对当前的农业生产资料进行更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其二,创造增收机会,为了更好地使农民增收,农业部门应该设立网络农业咨询,供农民查询,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村一级,这样就让农民可以有更好的就业选择,调整农民的收入结构。

篇9

(二)乡镇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不仅有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的产生。然而,当面我国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管理仍然比较落后,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有待提高。随着乡镇企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创业就业型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型乡镇企业、科技创新型乡镇企业等模式的乡镇企业,若想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大批的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经济管理类高端人才,无私的投入到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三)创业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者近几年来,农业多功能的全面发挥,使得一些农业经营户从过去的养殖种植行业脱离出来,以地方性、区域性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作为条件,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将农业经营者的职业进行了细化。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在充分的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对安全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农产品成本核算知识与市场信息收集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内容。

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情上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将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化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在我国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业发展一直都面临者严峻的挑战,而若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则需要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增强职业农民的经营决策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自身对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与作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任务,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农村职业人才,从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二)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增加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尽可能地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建立提供教育基础。其次,通过“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项目平台,增强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各个地区通过这一计划项目,借助各类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系统、全面的对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进行培训,以社会实践、产研结合等方式,增强学员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培训目标。

(三)建立以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农村职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尽可能的走出传统学校教育的阴影,把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挂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互补的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壮大。首先,各个农村职业学校应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以及各农民合作组织的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为农业职业人才的就业提供导向,从而使这些职业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农村职业学校还可以创办校办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实践基地等,主动地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中,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全面推进,我国政府重新调整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本文就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中需要的职业人才主要为三种类型:

1.1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镇企业不断崛起,这就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家。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组织管理落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乡镇企业中的运用,一些产业集群、创业就业以及科技创新型的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进而在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管理经营企业。

1.2新型农村组织经营管理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村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生产中实现“产销一体化”,有效拓宽农业市场,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组织中实现品牌化,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组织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知识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领导者,提高组织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1.3创业型农业管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能帮助农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养殖种植业中脱离出来,根据他们所在地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乡村与农业旅游业,更加细化了农业经营者的职责。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农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识技术、能够对生产和产后商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管理经营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目前,为了能够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水平,我国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农”的作用和本质内涵,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人才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和经营,继而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2.2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在行动上要加大对农村的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在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基础和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一些项目或者平台,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不同农村职业学校的设备,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实行产研结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

2.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要对学院进行职业资格技术的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互补的方式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保证农业技术人才的壮大和发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与各个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性企业等进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就业指导进行实习体验,满足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创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基地、校办产业等,帮助职业农民进行实践,使学员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经营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结语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培养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是十分迫切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有技术知识的和管理经营才能的人才,所以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政府和地方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要性,为农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乡镇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