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维工作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3 15:41: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运维工作的重要性

篇1

0.概述

当前,电力能源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电力供电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用电方面的矛盾相对凸显。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输配电调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样面临着调度智能化及信息化不断提升需求,为了保证变电站的调度及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电网的正常工作,大多数电网企业均依托信息化手段建设了变电站综合数据网,有效的保证变电站电力资源的高效调度。在目前的现实应用中,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管理也是架构信息化电力系统管理的基础平台。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其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变电站综合数据网而言,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发现并维护,才能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为了有效的推动电力系统的运行,加强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的运行维护管理,是电力系统设备管理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在某电网供电局的变电站运行体系中,综合数据网作为变电站各类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基础,承载着该局下辖的100多座变电站的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交换系统、变电站各类在线监测系统、图像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的业务流量;每个变电站都配备了综合数据网网络交换机,用于接入并传输各变电站应用系统流量,这些变电站的综合数据网流量均汇聚至供电局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的核心设备,这些变电站综合数据网在运的交换机设备均已过保。如变电站综合数据网出现故障,必须及时检查处理,消除缺陷。为确保该供电局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络的正常可靠运行,必须对变电站网络开展维保,本文将以该局情况为例,对电网企业变电站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特点

电力综合数据网主要由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两个独立的数据网络构成。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中,电力综合数据网络是主要的传输网络。它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网络覆盖广

在信息化时代,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设备管理水平对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强。综合数据网作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能够及时将电力系统内各厂站、收费厅和变电站等生产营业场所的数据进行传输,保证系统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其网络覆盖面将会越来越广。

1.2设备管理智能化

在电力综合数据网中,对设备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在智能化条件下,设备管理人员只需要观察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的变化,就能对设备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也会自动的给出预警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置,使得设备管理人员能及时对故障采取排除措施。

1.3网络运维要求高

对于该局而言,在电力综合数据网中,网络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必须要采取加强网络安全性的措施,对网络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需要运维人员做好相应变电站和供电所现场设备巡检与运维工作;保证网络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稳定运行,实现生产MIS业务不中断。同时要求对网络故障及时响应,保障人员及备件能及时到位,保证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如此高的要求也是变电站系统综合数据网网络运维的主要特点之一。

2.影响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的因素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根本的原则是要保证电力设备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对于供电局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络管理而言,只有实现对综合数据网的高效运维管理,才能有效的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运维管理主要是在规划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电力和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网络设备进行适当的配置,提高设备的生产利用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结合目前供电局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对影响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工作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2.1技术管理手段不强

目前,由于电力企业的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网络覆盖的范围都是以单个站点为单位,网络设备的数量与日增多,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此供电局所辖100多座变电站的本地局域网分别通过地区泰科、华为光环网和租用运营商2M链路的方式接入到供电局局域网,在供电局大楼传输机房落地后,汇入供电局变电站网络汇聚层交换机。变电站所使用的综合数据网交换机并没有统一设备类型,并且承载流量的传输网络也不是同一种技术和设备,随着变电站接入的设备及业务类型不断增多,使得综合数据网承载的网络流量不断增大,整个网络不断复杂化。以上因素都会导致综合数据网的网络运维管理难度直线上升。而实际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做支撑,仅仅依靠有限的管理人员进行运维管理,使得管理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导致运维管理效果较低。

2.2管理人员技术力量不足

在该局的电力综合数据网络运行维护中,需要针对该局所辖的变电站、集控站的生产MIS接入交换机进行分片区巡视检查工作,确保设备及系统运行正常。主要工作包括:

(1)对设备进行日常硬件检查。

(2)查看设备日志,发现设备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3)记录设备CPU和设备内存利用率,以及时发现设备或网络潜在的问题。

(4)检查设备端口可用性和设备指示灯的正常性。

(5)检测设备运行状况,及时解决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业务中断。

(6)检查MIS生产业务的可用性,确保业务运行正常。

(7)检查设备的上行链路状态,保证上行链路可用。

(8)检查设备基本配置是否完整可靠并备份。

(9)确保设备安全,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保障现场生产的稳步运行。

(10)网络系统运行中如发现问题及时做相应处理,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以上工作都是电网企业变电站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想将如此繁多的运行维护内容做好,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管理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拥有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才能实现。但是在实际的运维工作中,由于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专业素养水平高的运维管理人员和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几乎不存在,导致在运维工作的开展中,运维人员数量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并不牢固,导致运维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重要发展,更谈不上运维工作水平有效提升,运维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2.3数据信息分享平台欠缺

在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人员对于电网运行数据信息要及时掌握,因此,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分享,才能保证彼此能够高效协作,更好的完成整个电力综合数据网络的管理。在电力企业综合数据网日常运维工作中,需要通过建设统一信息平台,实时最新综合数据网运行情况拓扑图,并提供自助网络测试等功能,进而为综合数据网运行维护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进而形成透明化的整体网络运维管理,促进综合数据网的运维与管理,但现阶段并没有功能完善的数据信息分项平台。

3.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的发展前景

3.1加强技术管理手段

在变电站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工作的发展中,通过技术手段的改善,提升综合数据网的运维管理效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如部署网络流量监控设备能及时观察网络性能的好坏,对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网络稳定、高效的运行。尤其是对综合数据网的设备互联端口进行流量监控,能帮助判断网络故障及网络安全等状况,进而使得运维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管控,保证整个电力数据网络正常工作,促进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加强综合数据网运维人员的素质培养

结合平时在综合数据网运维工作中出现的人员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关的拓展培训课程,依据运维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具体的培训内容应从网络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分析以及电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入手,使他们首先能认清电力供应正常的重要性,加强自己思想方面的重视。其次,应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使用和维护系统的能力,积极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很快适应日益更新的电力通信系统,促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3.3加强信息共享措施

在综合数据网运维工作中,积极利用其它方面的信息,整合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专门的数据信息的分享平台,实时的综合数据网运行情况的拓扑图,使得这些数据信息能够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促进相关的运维人员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

4.总结

对于变电站而言,综合数据网运维工作水平的效率,对于变电站的电力供应和调节工作有着决定作用。因此,相关运维人员应积极认识运维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综合数据网运维工作水平,促进电力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一、IT运维的概念与重要性

IT运维管理就是指单位IT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IT运行环境(如硬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IT业务系统和IT运维人员进行综合管理。其运维管理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管理内容:设备管理;应用/服务管理;数据/存储/容灾管理;业务管理;目录/内容管理;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管理。

运维工作能有效延长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并因此成为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乃至生命周期。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整个运维期从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开始,直至系统的自然消亡,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最长、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良好的运维机制和运维措施不但能够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有时还能缓解或解决设计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并且延长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科学的运维工作能针对不同的运维要求确立灵活的运维原则。运维工作应是讲求科学性和策略性的。由于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在职能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分工,在处理方式上有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因此应用系统间普遍存在着较多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软硬件设备上,而且还体现在日常的运行方式,乃至安全性要求上。针对这些参差不齐的差异,运维部门需要制定差异化的运维原则。

二、烟草商业基层运维队伍的建设的基本方式

建立安全运维管理平台,作为体系的应用支撑系统。一方面通过集中授权访问,实现统一的认证授权和全网日志审计。另一方面依托集中授权,保障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利用率。第三从业务视角提供对业务服务的管理,并以预先定义的事件管理流程完成事件的处理。第四将信息化队伍建设、资产资料管理、工作计划、考核和项目管理工作电子化,实现信息中心的信息化。

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原理是“以整体规划为引领、以标准规范为主线、以集中管控为模式、以应用系统为支撑”。即在整体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标准规范,指明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依据和管控要求;通过集中管控,明确一体化保障体系的管控模式和具体措施;通过应用支撑,保证一体化保障体系能够按标准规范建设、按管控措施执行。

通过明确管控模式和措施,落实人员职责,确定行为规范,保证技术措施真正发挥效用,保障标准规范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具体措施包括在基层单位建立起"一站式"的运行维护窗口、优化岗位设置、提升人员素质、实行集中安全管理、整合技术监控及防范措施,逐步实现在线绩效评估及考核。

三、运维队伍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当前,宜昌市烟草公司信息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类面向不同业务形态的应用系统不断产生。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应用系统使用的网络及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依赖程度也相应增强,然而,现实环境中的许多意外故障或蓄意事件(如病毒攻击)却无法完全避免。作为组织机构关键性和战略性的资产,信息化系统与组织机构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信息系统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对维护好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新、复杂度越来越高的应用环境,确保各个系统能够长期、健康地运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在烟草基层单位的队伍中安全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方面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1)安全运维管理系统尚未得到充分应用,没有及时通过安全运维管理系统了解本单位系统运行情况,多次发生系统预警2小时后仍未进行处理的情况。

(2)日常工作记录不及时,全年共有1517起机房日志和备份日志未及时进行记录,占总日常工作的80%。

2.落实不到位。

(1)人员未落实,一些基层单位的服务台、技术支持、日常工作记录填报人员未明确具体责任人。

(2)流程执行不到位,预警发生后,应首先由基层单位所在的服务台接受预警信息并转入事件处理流程,目前,有68%的预警信息未转入事件处理流程,只是由技术人员自行进行解决。

3.已转入事件处理流程的事件处理不及时,有50%的事件超过2小时后才开始处理。

四、基层运维队伍建设工作的改进

建设安全运维管理系统,使烟草基层单位实现信息化的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运维监管和信息安全防控为当务之急。

(一)进行“6A”公共安全管理。“6A”是指账号、授权、认证、审计、接入和流量预警。

集中账号管理:集中帐号管理的管理对象是用户和帐号,通过LDAP,将用户与其拥有的所有信息系统帐号关联,进行集中管理维护,为集中访问控制、授权、审计提供原始数据基础。

集中认证授权:集中认证授权的管理对象是用户和他的系统访问权限,通过设置在单位内的CA认证授权平台,实现所有应用系统、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统一认证授权和单点登录。

集中安全审计:集中安全审计的管理对象是所有基层单位的网络、主机、应用系统和用户行为,通过架设在各单位的网络探针,收集相关数据并集中的进行审计分析。

集中安全接入:集中安全接入的管理对象是用户、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通过架设在各单位的安全网关,实现对用户终端的登录安全评估检查,并为每个用户划分基于被访业务系统的专用虚拟安全域。

集中流量预警:集中流量预警的管理对象是骨干网链路,通过部署在各单位的流量探针,对网络出口流量、业务系统访问流量、终端节点流量进行综合分析、监测、预警和清洗。

(二)进行系统运行监控和运维服务监管。安全运维平台是以业务为视角,将业务系统相关网络设备、链路、主机、数据库、中间件等软硬件设备进行集中管控,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视,出现异常情况后立即预警,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同时,集成部分操作命令,实现自动化处理的操作控制活动。如:监控发现业务带宽的空闲和紧张状况,通过配置针对网络的优先带宽、保证带宽和预留带宽策略,保证业务带宽需要。

烟草基层单位下一阶段将要开发的业务应用管控部分,是以全程业务流程作为监测视角,通过业务流程建模、确定监测的关键点、设置关键点的监控指标,进行以全流程业务为中心的监测处理,实时提供业务全流程运行状态和质量情况监测;并可通过模拟客户端运行全流程业务的过程以及模拟外部系统调用服务的过程,对全流程进行探测,从而主动发现业务流程的潜在问题。

(三)提升信息安全防控能力。一方面进行机房标准化改造,各单位机房标准化改造应按照B级机房标准进行,避免贪大求洋。主机房面积按照每机柜占地3.5-5.5平方米计算,机房采用双电源双回路配电,消防采用S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机房专用空调、防雷、电磁屏蔽、环境控制等其他设施设备应符合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划分网络安全域、进行安全域之间的隔离和访问控制、进行应用访问流量和互联网访问流量的有效管控,来保证网络性能和带宽能够充分满足信息化需求。第三方面通过安全配置、补丁修复、漏洞扫描、防病毒、主机入侵防御等技术手段实现所有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的全方位安全加固与防护。第四方面通过进行终端安全修复、安全接入控制、终端桌面安全和网络行为监控,提高全省对于分散终端的安全管理能力,规范终端用户的行为,降低来自终端的安全威胁。

(四)设立基层单位运维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处理和记录信息化安全服务事件。

烟草基层单位运行的维护窗口设置在单位内的运维服务中心,实行74小时运维保障,做到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服务。运维服务中心设置服务台、信息服务管理、IT维护和技术支持岗位,由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组成。一般来说,基层的韵味服务中心是最基础的服务中心,主要是解决基层单位自身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请求上级单位层次更高的运维服务中心帮助解决。

运维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基层单位内信息化实现安全服务统一调度、信息资源的集中管控和统计分析。信息化安全服务统一调度依据ITIL最佳实践进行,目前已实现了事件、问题、配置和变更流程的电子化处理,下一阶段将逐步实现IT服务规划、日常需求管理、服务级别管理、服务可用性管理等其他18项服务流程的电子化工作。运维服务中心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控和统计分析,定期向各级领导提交运维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去年,湖北省烟草基层单位实现一体化的保障体系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建设工作。一是编制了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共编制了12项标准规范,修订完善了16项规章制度和21项管理流程。相应的征求意见稿已下发给各市州公司,下一步,市局将结合各单位提出的修订意见,对标准规范和制度流程进行修改,力争在年内。二是在基层单位内推广了安全运维管理系统,系统建立的安全准入帐号7396个,发放加密与签名证书16156张,目前全省共有7000多人在使用。安全运维管理系统集中管理IT基础设施842个、信息化项目70个、信息化从业人员172名, 实现了21项信息化指标的自动考核,从2010年10月至今,系统预警73877起,已全部处理完毕,未发生因故障导致业务中断的事故。

五、宜昌运维的发展

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遵循“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小步快跑、分步实施”原则,分阶段开展。2011年为体系巩固年,在2010年一体化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应用效果。2012~2013年为体系优化年,优化完善一体化保障体系。2014~2015年为体系提升年,持续改进一体化保障体系。

2011年,全省将通过“抓管理、抓落实、抓实效”三项工作来进一步深化一体化保障体系应用,巩固完善全省一体化保障体系。

篇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近万亿元的巨资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通过近20年来的持续建设,特别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的阶段化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内部公文流转、行政审批、费税征缴、信息公开、信息统计与分析等大量政府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信息化。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对信息化的依存度大幅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息服务需求日趋迫切。到目前为止,投资建设的大量信息系统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持续可靠提供应用服务的风险已经凸显。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投入主要用于解决从无到有的基础设施和系统的建设,忽视了系统建设完成以后的运行维护。电子政务工作沿用建设方式的管理思路与目前发展阶段已不相适应,粗放型的外包管理与政府业务风险防范要求不相适应。这将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严峻挑战。

结合对多家国家部委和省市级政府单位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咨询实践经验,就我国电子政务运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中国电子政务运维现状

⒈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由建设向运维转型的时期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21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工作,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投资建设的大量信息系统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由建设向运维转型的时期。

以2007年对北京市电子政务的调研为例,北京市基本完成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主要应用系统的开发。截至目前,有线网和无线网覆盖全市各区(县)、街(乡)、社区和大部分村;统一建立了169个网站群,实现60%的行政许可事项在线办理;共建设完成应用系统590余个,其中重要系统170余个,覆盖80%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业务。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新增项目逐年减少,每年仅有10余个,升级改造项目40余个。伴随新增项目的减少,信息化资产增速也明显放缓(2004年同比增长50%,2005年同比增长90%,2006年同比增长19%)。

⒉关键电子政务系统实行集中运维

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国家重点“金字”工程普遍实行了全国和省级的数据和应用集中,数据和应用的集中带来了风险的集中。集中管理之后,运维工作逐渐从分布式的技术支持转向集中式、专业化的技术支持。

以海关的H2000系统为例,H2000通关业务管理系统是全国海关的大集中系统,在2002年海关H2000系统在全国范围上线前,海关的通关业务实时数据主要分布在各关,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主要负责通关后的数据汇总和部分联网数据的传输工作。随着H2000系统的上线,全国海关通关系统从分布式运维转变为集中式运维,所有实时数据都汇总到全国海关信息中心,海关信息中心必须要确保应用、系统、网络各个层面的资产能够正常运转,才能保障通关业务的畅通无阻,否则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一旦该系统出现问题,其影响将波及全国范围。

⒊运维覆盖终端设备、网络、系统及业务应用

目前,运维工作涵盖了终端设备、网络、系统及应用的运维。据笔者的调研,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网络设备等多数都是由原生产商负责,且多以国外厂商为主。应用系统软件、网络运维多数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方式。应用服务与安全服务所占比例较小。引入咨询服务,建立规范化的运维管理体系的单位依旧是少数。

二、电子政务运维面临的挑战

电子政务运维工作的重要程度日益显现,但大量政府单位在运行维护方面依旧面临诸多挑战,笔者将其研究总结如下:

⒈对运维工作的定位不准

根据调研发现,我国电子政务工作依旧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很多领导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旧不够。同时运维的概念模糊,依旧存在建设与运维的边界划分不清晰,运维与升级改造的关系不明确等。

⒉运维管理“摸着石头过河”依旧盛行

调研还发现,很多政府单位在运维工作中,普遍采用经验法则,“摸着石头过河”,日常工作中常处于“救火”状态,非常被动地处理各种故障;对运维外包商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处于粗放管理的状态。针对运维中面临的日益凸显的风险,各政府单位急需建立运维管理体系,使运维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⒊普遍存在运维管理规范和运维资金预算制度的缺失

2006年国家印发的《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未来电子政务行动计划要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规划了电子政务运维工作的方向。但各省(市)结合本地特点,出台具有全省(市)指导意义的运维管理规范的实践依旧不多。北京市2007年出台了《北京市电子政务(甲方)运维管理规范》,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此外,运维费预算制度目前依旧缺失,电子政务运维资金的保障是很多政府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外的最佳实践

⒈国外最佳实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部分政府便开始探寻电子政务运维中的最佳实践,逐渐形成了成体系的一系列方法论。下面重点介绍IT运维(服务)管理全球最佳实践ITIL和国际标准ISO20000。

⑴ITIL

IT运维(服务)管理全球最佳实践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政府为提升政府IT运维管理水平和解决“IT服务质量不佳”总结各政府单位和先进企业IT运维管理的最佳实践而形成的。ITIL为政府单位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组织的IT部门和最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定义以及所要求的不同服务水平,参考ITIL来规划和制定其IT基础架构及服务管理,从而确保IT运维管理能为组织的业务运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ITIL是管理科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是一种基于流程的方法。它把英国各个行业在IT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归纳起来变成规范,旨在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它的开发并不是基于理论,而是根据“最佳实践”,即“被用户广泛认可的、有效的做事方式”。ITIL从复杂的IT管理活动中梳理出各组织所共有的最佳实践(如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服务水平管理、可用性管理等),然后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范围、职能和责任、成本和效益、规划和实施过程、主要活动、主要角色、关键成功因素、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其他流程的相互关系等。ITIL描述了创建相关规范所需考虑的事项、计划和措施。

英国政府是ITIL的制订者(推出了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并成为后来ISO20000的蓝本),也是应用ITIL最广泛、最富有成效的政府。就世界范围来看,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以及其他的欧洲国家,对ITIL应用得比较早,也比较普遍。在这些国家,ITIL不仅作为政府机构自己进行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的实践标准,还在电子政务运维外包合同谈判时,被作为评价服务提供商资格和服务能力的强制准入标准。2004年7月,澳大利亚采用ITIL作为国家ICT(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服务管理标准AS8018,是继英国以后第二个采用ITIL作为标准的国家。2005年8月,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税务局(State Revenue Office of Victoria)获得了BS15000/AS8018的认证证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ITIL认证的政府机构。

在美国,ITIL的应用起步比较晚,在2000年以后才被广泛关注和认可,并得到了快速的推广。2005年8月,美国州政府CIO协会(NASCIO: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了针对本国政府机构IT治理和管理的指导框架――《成功之道:IT管理框架》(IT Management Frameworks: A Foundation for Success),将ITIL作为IT运行维护管理领域的唯一推荐标准。

⑵ISO20000

ISO20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5年12月共同,成为第一个IT运维(服务)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系。它源自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2001年,英国标准协会(BSI)在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it SMF)年会上正式了以ITIL为基础的IT服务管理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BS15000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IT服务管理的国家标准。它提出了一系列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互关联的服务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流程。

2002年BS15000被提交给ISO,申请成为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2005年5月,ISO通过快速通道的方式批准通过了ISO20000的标准决议,并于2005年12月15日正式ISO/IEC20000。

ISO/IEC 20000适用于提供IT服务的各类型组织,不限于其所在行业和规模大小。目前全球有近200家组织通过了认证,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政府机构。通过ISO/IEC 20000认证,表明组织已经建立IT运维管理体系,能够系统化地为业务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

⒉国内最佳实践

部分国内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政府单位在运维工作中通过借鉴ITIL和ISO20000,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IT运维管理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下为部分典型政府单位的实践案例。

⑴财政部

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负责制订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是财政部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负责和执行单位,肩负着“金财工程”的建设、推广、运维的使命。近年来,随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从预算管理、国库支付、非税收入、工资统发、财政经济景气预测与分析等财政核心业务,到抗震救灾等应急资金的拨付等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财政信息化应用范围覆盖了部内各司局、各地专员办、各省市财政厅(局)、中央预算单位、执收单位、银行等,用户数量大、分布地域广、情况复杂、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确保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关系到财政业务的顺利开展。运行和维护好财政信息系统,保证各个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服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做到网络和用户之所及,管理和服务之所及,是财政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财政信息化效益的重要体现。财政部迫切需要在借鉴业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满足财政信息化发展要求的IT服务管理体系。

财政部非常重视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在“金财工程”规划和立项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也是“十二金工程”中唯一一个在建设之初便系统考虑运维管理的工程。在IT运维管理体系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非常重视从管理体系入手规范运维管理。运维管理体系从IT运维的中长期目标入手,包括运维模式、运维制度规范体系(含制度、流程、绩效、资金预算等)、技术支撑体系等内容,构建了“目标-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技术支撑”闭环一体的管理体系。

在体系建立过程中,财政部还引入第三方外部专家咨询,并创新性地采用咨询、实施和产品三者独立的运维模式,从而降低了项目的风险。外部专家作为独立第三方,负责梳理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需求,从管理、流程、制度、组织与人员、技术选型等方面规划IT运维管理体系。在实施阶段,实施厂商在规划的基础上,具体结合产品实施IT运维管理体系。外部专家顾问将全程参与后期运维管理体系实施的全过程,为集成实施提供管理服务和考核服务,设定实施里程碑和基线;定期对项目计划和阶段目标进行核查,保证项目的顺利如期完成,降低实施风险。咨询、实施和产品三者独立,有助于降低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风险,最大效益地发挥IT运维管理体系的作用,开创适合财政业务需求的创新型IT运维管理之路。

⑵商务部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以下简称“商务中心”)是隶属于商务部并实行完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商务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技术支撑等职责。商务中心负责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金关工程主干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的建设、运营、维护,负责中国国际电子商务权威、稳定、安全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运营,承担商务部全国网络、系统、容灾、安全、应用系统维护、应用软件测试等IT服务工作;同时,还向社会提供IT服务管理的咨询、培训与建设服务。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对信息技术支撑手段提出的要求,确保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商务中心于2004年开始引入IT服务管理(ITSM)理念和IT运维(服务)管理国际最佳实践(ITIL),开展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商务部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以下特点:高标准,严要求,以IT运维(服务)管理国际标准ISO20000为指导,实现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IT运维管理创新模式。

通过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商务中心在IT运行维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模式,建立了人员共享(A、B角)、资源互备(主中心、同城、异地三地互为容灾备份的中心)、管理复用(符合ISO20000国际标准且持续优化)的IT运维管理体系。

⑶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信息办)是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有对全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职能。随着北京市电子政务大规模建设的完成,信息化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以“深化应用、惠及全民”的运行维护阶段,各委办局迫切希望北京市信息办从全市的角度出台运维管理规范,用以规范和指导各委办局的运维管理工作。

北京市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电子政务(甲方)运维管理规范》,是国内根据自身特色出台的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运维管理规范。该规范从各委办局作为甲方运维管理单位的角度,规范了运维组织与职责,运维执行各阶段委办局单位作为甲方关注的关键控制点(“运维规划与准备阶段”的运维规划、运维费预算、招标管理;“运维实施阶段”的服务台管理、重大故障管理、重大和紧急变更管理、合同执行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运维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阶段”的绩效评估的组织、绩效评估形式和内容、评估报告和结果应用、绩效跟踪和改进),以及全市通用的管理表单和模板(如运维现状分析报告、运维年度规划报告、运维外包合同模板等)。

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始于1996年,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高级法院为中心覆盖全市三级22个法院、55个派出人民法庭、3个异地节点之间的百兆带宽综合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实现了与最高法院专网、市电子政务网、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检察院等网络接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信息系统的规模庞大,涉及到的应用项目繁多,各业务应用模块之间关联程度非常紧密,这给信息化运维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上述这种“集群联动”系统运行又大大提高了运行维护的复杂度。全市审判工作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信息系统不间断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信息系统能否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对全市法院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要求的提高,系统构建的复杂度越来越大,系统应用与审判业务之间的密切性越来越大,系统的故障和潜在隐患也越来越多,这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在提升自身运维管理水平的情况下,果断引入专业化的运维外包机构承担日常运维工作,并建立了涵盖运维外包商在内的运维管理体系。

在这种运维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首先根据各个系统提炼运维目标和业务目标。运维目标主要针对系统运维人员,业务目标主要针对业务应用人员。运维目标的对象是后端支撑的各个系统,包括网络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软件;业务目标的对象是具体的各项审判业务。在此基础上,技术处构建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流程和制定服务配套制度并持续改进服务体系。例如在构建服务体系过程中,根据运维要求,与运维外包公司一起构建了组织体系,后者包括运维管理委员会、服务台和服务组。运维管理委员会承担运维决策职能,由技术处和各个运维外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组成,为运维外包提供战略决策。服务台和服务组承担运维执行层职能,由各个运维外包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构成。此外,还将相关的设备厂商、系统软件提供商一起纳入服务体系中。

在运维工作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还特别注重提高信息化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法院信息化运维特点,结合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聘请外部专家,组织了全体运维工作人员进行基于ITIL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的培训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

四、中国电子政务运维发展趋势和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随着电子政务运维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中国电子政务运维管理必然从粗放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从“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走向“建设与维护并重,技术与管理并重”。下面结合研究和实践经验,就电子政务运维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总结。

⒈首先需要转变理念

“运维工作体现不出业绩,领导很难重视”,一位负责运维工作的处长无奈地如是说。有此类烦恼的运维人员不在少数。笔者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认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已从大规模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的建设转向以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益为主要特征的“运行维护”阶段。运行维护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建设的重要性,甚至重要性更高,沿用建设时期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与现阶段的管理需求已不相适应。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的效益,“用好”电子政务非常关键,而电子政务运维管理是“用好”电子政务的重要保障。

从IT生命周期来看,建设和运维呈现了3个“二八现象”(参见图1)。

首先,从时间周期看,在整个信息化的生命周期中,以应用为特点的运维阶段占了80%的时间。其次,从电子政务效益看,只有“用好”,效益才能体现,信息化工作真正体现价值和效益,离不开运维阶段,如何用好,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第三,从资金投入看,过去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投资额为657.34亿元,同比增长19.6%。但这些资金中的80%都投入到了电子政务的建设,而运维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且没有配套的制度保障,运维费预算口径和标准在全国依旧处于摸索阶段。相比电子政务成熟的国家,运维与建设资金的投入比正好与中国相反,运维资金一般占到了75%以上。

因此,运维阶段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如果管理不好,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而且电子政务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将会非常巨大。但如何规范运维工作,为业务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一位信息中心主任苦恼地感叹到,“投入了几百万元,买了监控、流程管理软件,聘请了国际咨询公司以提供咨询和软件的实施。其结果是:刚实施时,大家觉得好奇而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来软件基本上就没人再用了”。这类现象在很多政府部门都曾碰到过。笔者研究认为,在正确定位电子政务运维工作重要性的同时,需要转变理念,需要从单纯的技术思维转向管理思维来考虑运维工作;仅仅靠购买监控、流程软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综合人、流程、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建立综合运维管理体系。“认识到是管理问题,你就成功了一半”,一位省级单位信息中心主任实施IT运维管理体系后深有感触地说。

正确认识运维管理,还需要从“单纯的运行维护工作”转变为“为业务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的服务视角上来,需要从运维管理上升到服务管理(具体转变如图2所示)。

⒉建立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

《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未来电子政务行动计划要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规划了电子政务运维工作的方向。但如何确保运维工作安全、稳定、快捷,是很多政府部门信息化领导所关心的。要提升运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需要系统地建立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基于对大量电子政务实践的研究,笔者提出IT运维管理体系的4层架构模型。IT运维管理体系4层架构模型涵盖管理目标、组织管理模式、制度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4个层面的内容(参见图3)。

①管理目标层。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要面向业务,以业务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制定IT运维管理的愿景、目标(长期和短期目标)和策略。在目标层面,确保IT与业务的融合。

②组织模式层。基于IT运维管理目标,建立科学的IT运维管理机制。结合组织的实际,将IT服务相关的全部活动进行统一决策与规划,确定和规范IT运维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设置,形成集中统一的IT运维管理机制,合理配置IT运维管理资源,实现对客户的端到端服务。

③制度规范层。依据管理模式,从管理角度制定用来规范IT运维和服务工作的准则,建立IT运维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运维费用,实现精细化管理。

④技术支撑层。技术支撑体系是IT运维管理的实现手段,制度规范体系的具体落实有赖于技术支撑体系的技术支持。需要建立面向业务客户的IT服务请求响应窗口和面向技术支持人员的体系运行管理窗口;建立负责IT运维管理流程运行的流程管理平台和负责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监控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类型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技术管理子系统,建立知识库、配置库、报表及日常操作等共享支持子系统和为业务管理提供服务的业务运维管理子系统。

⒊打开“建设转运维”的黑箱

关于建设转运维管理,现在存在很多挑战和矛盾。首先,建设和运维之间本身有一个模糊地带,对这个地带我们必须要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以前,这个模糊地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黑箱,大家只是去摸索地做。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黑箱打开,需要在立项、需求分析、设计、测试、上线等环节加以管控(参见图4)。

运维工作始于设计,在立项的时候就要考虑运维的主体、要求等。接着是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既要考虑功

能层面的需求,也要考虑非功能层面的需求,如可用性指标、内控指标等;对于运维的特殊要求,都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考虑清楚。在上线阶段,管控更重要,从测试到上线的过程要有规范化的步骤和文档,要做到“通过文档能够再现”的程度,确保真正能够对系统进行运维。上线稳定运行之后,开发人员仍然需要扮演二线支持的角色,解决应用系统疑难的问题。真正上线之后,运维工作必须由运维部门来负责,不能让开发人员随便改变生产环境。现在,很多政府单位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方式,在建设转运维过程做得不是太好,存在系统性的风险。

⒋科学进行运维费预算

“有钱了,不一定能管理好;但没有钱,一定管理不好”。目前大部分单位都面临运维费用预算方面的难题,普遍面临费用无法单独列支或经费不足的情况,且存在制度上的缺失。

运维费用是IT服务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资金保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信息化工作将逐渐由建设转向以应用为主的运行维护阶段。为保障应用系统的有效运行和IT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IT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为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科学进行运维费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运维费用管理需要清晰定义运维目标、运维费用的构成要素,规范运维费用预算的口径和标准,使其与信息化建设费用、日常办公经费相区分。否则,对要花多少钱、钱花在什么地方,就无法实现标准化和科学化。

除了大项之外,还要细分,要弄清楚每一项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若没有精细化管理,对每项工作怎么开展,开展的时间、周期等等,就很难分析,整个成本就会是模糊的。运维费用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比例系数法,另一种是工作量法。第一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计算,只要将资产乘以系数;其劣势是太过粗放。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硬件的维护,但是对应用系统的维护费用却很难计算。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是比较精细化,但要求管理成熟度较高。

除负责具体运维工作的政府单位需要清楚自己运维中的经费支出情况外,作为运维费的拨付单位(如财政局),也需要携手信息化管理部门(如信息办)制定运维预算的制度和标准,以弥补制度方面的缺失。

⒌管控运维外包

随着运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聘请专业的运维公司提供运维外包服务将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2007年,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就北京市电子政务运维外包市场的调查显示,59%的政府部门都采用了运维外包的方式。“通过IT运维外包有助于我们聚焦于本身的核心业务,专注于履行政府的行政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但如何有效管理外包商,对运维外包商提供的服务进行量化考核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难题”,某市委和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对IT运维外包管理非常困惑。

笔者研究认为,运维外包管理将涵盖运维外包决策、外包商选择、运维外包合同签订、运维外包过程中的控制和运维外包评价等环节。以运维外包决策为例,需要梳理运维业务需求、明确服务级别、确定运维外包模式、风险管理等。运维外包模式的选择,可从业务重要性、安全性、管理成熟度、外包市场成熟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⒍将国际最佳实践与政府部门的实际相结合

据笔者初步统计,ITIL在中国应用的成功率在50%之下,失败的原因除对ITIL定位为技术项目外,还主要包括ITIL没能很好地和组织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笔者研究认为,ITIL、ISO20000和组织的实践三者之间存在如图5所示的关系。

政府部门可以借鉴ISO20000和ITIL,并结合组织的实际来建立IT运维管理体系。但运维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成功因素:将IT运维管理体系项目作为管理项目,培训先行,要将ITIL变成一种文化,全员参与;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管理、重效果;要结合现有管理成熟度,推广过程中要考虑与现行管理制度的兼容性,做到“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相结合。以某政府部门IT运维管理体系项目为例,考虑到该单位需要在一个过程中转变流程管理的理念和服务的文化,项目开始并没有引入绩效考核制度,直到该单位已适应流程管理,并在工作中主动应用运维管理体系时,才逐渐引入绩效考核制度,做到了管理体系的平滑过渡。

⒎不同类型的政府部门应在运维管理工作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从横向来看,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政府部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具体负责电子政务运维工作的信息中心,另一类为在一定区域内对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具有宏观指导和管理职能的信息办。不同性质的政府部门在运维管理工作中应发挥不同的作用。信息中心作为具体承担运维工作的单位,应建立涵盖运维需求、运维服务级别、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责分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运维费预算、绩效评估、技术工具的运维管理体系。信息办作为对各委办局单位信息化工作具有指导和管理职能的机构,可以结合各委办局单位的情况,从全省(市)的角度出台运维管理规范,用以规范和指导各委办局的运维管理工作。

从纵向来看,与电子政务运维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分为3个层面:第1个层面,部委单位,这个层面开展运维工作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可以考虑制定供全国参考的管理规范;第2个层面,省厅政府单位,需要具体建立科学的IT运维管理体系;第3个层面,地、市单位(其信息化人数不多),需要借鉴科学的运维管理思想,结合当地需要,建立基础的运维流程(如事件管理流程),积累知识库,并制定供全体人员参考的信息化手册等。

参考文献:

1.孟秀转,孙强.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8)

2.中国推出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体系[EB/OL].(2008-11-11)[2008-11-23].

4.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ITGov:信息化全面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孙强,左天祖,刘伟.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刘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J].当代通信,2005(9)

篇4

电力营销主要是一种将互联网作为媒介,通过一系列电力营销策划的推动,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营销对策,并同时实施出来的营销活动,它是为达到活动交易顺利开展完成的一种新型交易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已经逐步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力营销的运维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对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进行重点研究分析,这对电力营销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相关概念

(一)电力营销自动化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营销自动化就是指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电力营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电力营销信息的综合处理以及进行决策辅助的自动化目的。电力营销自动化是电力设备进行自动管理的一个系统,它主要实现的目的包括有:

1.在对电力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电力营销拥有的电能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范;

2.协调控制客户的电力设备,从而保障客户电力设备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运维的概念

运维主要指的是维护已经建好的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而传统的运维指的是维护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运维的管理范围不再是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而是已经覆盖了整个系统组织。运维的工作内容除了传统运维的管理外,还包括有日常管理运维以及业务运维。参与运维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除了IT部门的工作人员外,还有组织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同时还包括着相关业务的重要人物。

(三)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概念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概念通过电力营销自动化和运维的概念界定后,它主要是指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维修保护,主要包括有电力营销自动化过程中的每个系统以及每个系统的工作内容等。对电力营销自动化进行维修保护,从而为电力营销自动化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二、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应用软件的运维管理

应用软件的运维管理就是在电力营销中对各种应用软件进行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有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电脑软件的浏览器、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的各种通用软件、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系统以及特定的服务监督控制软件的运维管理。

(二)业务信息的运维管理

业务信息的管理主要是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状况、电力营销业务的完整性、电力营销过程中发生的有效信息数据以及电力营销业务的工作流程进行运维管理,除此之外,业务信息的运维管理还应该对电力营销业务的实施及办理进行全程的动态监督控制与运维管理。

(三)设备的运维管理

设备的运维管理主要是对各种网络设备、电脑服务器设备、计算机及电脑的辅助设备等在运行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动态监督控制,同时还要对其系统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四)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

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电力营销过程中具有的行业特点、营销数据的信息安全、电力营销管理权限的保密信息、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环境安全以及电力营销自动化正常运行的系统安全等进行安全运维的管理。

(五)数据的运维管理

数据的运维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业务数据、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操作系统数据以及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数据等信息进行统一的储存、备份、恢复等运维管理工作。

三、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构建模式

通过从上面内容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已经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的工作内容以及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如何才能充分的发挥出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作用呢?因此,笔者将其构建模式进行了以下详细的解释,从而为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作用的发挥提供基础条件。

(一)建立一个高质、优质的电力营销业务技术支持的平台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有关部门在建立营销运维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营销部门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力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高质、优质的电力营销业务技术支持的平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还能对各种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运维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健全完善统一的制度规范

在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综合素质,并对他们展开定期的全面培训活动,从而有效的避免在运维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失误。运维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电力营销业务进行积极的检查巡视,关于营销业务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的解决处理,从而为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管理的质量提供保障。

(三)建立完善电力营销业务的服务流程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的工作内容以及营销操作技能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为了实现这一个目的,电力企业在遵循电力营销运维管理的统一制度下,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电力营销业务运维管理的工作流程,这样不仅可以完善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服务信息及服务数据,还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的运维管理工作进行了优化,从而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角色更加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

[1]马立芝.浅议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1):193-195.

篇5

年月,我从南京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分配到洛阳铁路通信公司。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面对着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我深知通信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但我没有被压力吓倒,把压力变为动力,结合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我抓紧学习,一边虚心的向其他同志请教,一边不断的学习各项新技术。在周围同志的热情帮助下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实习半年后,经过上级部门考核合格,我具备了独立值班的能力,缓解了公司值班人员紧张的状况。在值班期间,我牢记岗位职责,忠于本职工作,在岗位上不断的锻炼自己,我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要领和工作经验,主动的和其他同志分享,更加促进了自己工作技能的提高。年月,我转正之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更加积极主动,在下班后,我主动为新参加工作的实习生进行讲解,促进他们工作技能的提高。在年月,因为我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我被任命为传输室工长一职,我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了,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新型工班长成了我的努力目标。工作中只有身先士卒,才能身教胜于言教。我针对传输专业班组的工作特点,是承载业务的主干通道,既要独立作业,又要协同作战和任务中、技术新、安全质量要求高,畅通为主的工作特点,带头从严格管理规范作业入手,当好合格的兵头将尾,安全质量的落实人,班组生活带头人,维护任务的执行人,全面展示通信公司新风貌。在新形势下,我严格执行相关规章、标准、制度,规范班组生产、安全、劳动、质量等管理。

二、打造网络维护体系,作维护工作的带头人

×年月,我被任命为设备维护车间的车间主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车间管理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管理,设备维护车间承担着公司的所有设备的维护工作,车间工作将直接影响着铁通洛阳分公司的通信网络的安全。

作为铁通洛阳分公司基础维护工作的负责人,我感到责任重大,如何扎扎实实做好通信网络维护工作,是我时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工作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搞好维护工作的新路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运行维护工作是我们铁通公司系统工作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市场经营的重要支撑。运维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市场经营与开发,因此,如何提升运行维护质量就成了我们外树形象的重要课题。为适应市场对维护工作不断更新的需求,提高维护工作效率,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的本地通信网和复杂的组网情况,我积极想办法,带领维护部全体人员大力加强本地网网络资源集中管理,推进本地网集中维护管理,培养“与时俱进”的维护人才。

我在设备维护车间的工作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服务工作没有止境,如何加强服务,以服务赢得用户的尊重显得更加重要。运行维护工作中需要和用户直接面对面,是公司的窗口单位,要贯彻认真服务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端正态度,树立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视用户为衣食父母,用心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是我们的最终产品,只有好的服务环境才能提供完美的服务。

在公司领导的直接指挥和公司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年,我被评为铁通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但是荣誉不是骄傲的理由,而是未来更加努力的动力。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之下才取得来的,只能是对过去阶段性工作的肯定,未来更应该着眼于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同时为公司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三、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年月,我被公司任命为网络运行部的负责人,这个岗位和我以前的岗位是完全不同的。作为铁通洛阳分公司网络运行工作的负责人,我深知道,这个岗位不再是象以前那样光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独当一面了,这是一个管理岗位,即要求自己要有过硬的能力,又要求要把其他人的能力管理好、运用好的,这样才能够提升公司整体的网络运行体系。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于员工的努力程度。而员工的努力程度是和员工的素质提高成正比的。我在各个基层维护部门紧抓员工技术业务学习,提高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那么落实在维护管理上就是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而不仅仅是增加设备的容量和功能。时刻警惕以技术创新取代管理创新,把“向管理要效益”简单化为“向技术要效益”。制定科学与严格的生产和服务的质量考核标准,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以出精品的心态对待生产和服务。提高管理水平,以管理求创新,向管理要成绩,深化管理观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

我带领网运部全员,根据公司的发展形式和通信网络现状,将网络维护任务细化到个人,包保各个基层维护单位,深入到线路维护中心、设备维护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各分局、分公司认真组织各个班组全体员工学习文件,结合贯彻落实新《维规》,提高了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安全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了员工的大通道安全意识;牵头组织了针对线路和设备安全的技能培训,提高了员工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在线路、设备、各分局组织学习,贯彻落实;重新编制了线路维护中心和设备维护中心程控、传输、数据、电源专业故障处理流程;完善了线路维护中心的应急抢修措施、细化了设备维护中心程控、传输、数据、电源专业的应急到代预案。

×年是铁通公司基础网运工作“双达标”活动的第一年,这项工作的好处是将彻底扭转我们铁通公司基础网运工作的被动局面,但是工作难度也是相当巨大的,铁通公司成立三年以来,一直是在快速发展建设时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我们以超常规的模式在发展,的确取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重建设、轻维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础网络薄弱,网络运行维护指标不合格,进而造成我们的服务质量下降,而我们铁通公司在经营上主打的就是优质服务的牌子。通过“双达标”工作,我们就是要逐步扭转网运工作的被动局面,健全完善网运基础工作,为市场经营提供稳定的后台支撑。

我深深的感受到肩上的担子的沉重,结合铁通洛阳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和同志们制定了全面的推进计划,动员全公司的力量,按照“双达标”的标准和要求,认真细致的实施。我组织多次动员会,在会上讲解“双达标”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其他公司的经验和办法,详细制定洛阳公司的工作步骤,下发了指导文件,使全体从事运维工作的同志对“双达标”工作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和真切的感性认识。

篇6

网管软件管什么?

很多网管员习惯用“自身经验+手工配置+免费软件+随设备提供的软件”的组合拳来解决网络问题。“网管软件”的定义确实非常宽泛,按国际惯例通常围绕几个方面的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排查、计费以及安全等。由于是针对设备配置和网络的技术软件,因此网管软件也被看作是基础软件中的一类。

宽泛的定义注定了网管软件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网络设备供应商通常都会提供相应的设备管理软件,这属于网管软件的分支。IBM的Tivoli和惠普的Openview作为IT管理平台也属于网管软件的范畴,常随大型系统集成工程以项目定制的形式推出。像游龙科技这样的第三方网管软件厂商,则往往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技术优势有所侧重,最终提供一个可以与网管员技术、随设备提供的软件相结合的第三方平台,给用户提供可拓展空间。

对于企业的选择,专家观点是不要贪大求全,先从可用性的角度考虑,选择一个通用性、接口开放的产品。待全面了解自身需求后,再根据企业的IT环境选购特定的模块或进行定制开发来做功能扩充。

解决网管问题宜早不宜迟

优秀的网管员总是以技术高手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但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存在很多弊病。既然存在问题,就需要找出解决之道,第三方网管软件就是最好的一种选择。王鹏介绍说,设备厂商提供的网管软件注重的是对特定设备的配置,需要很大程度依赖于网管员自身的能力。第三方网络管理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功能,还可以灵活地调用各家设备厂商的管理工具。优化后的工作可以将网管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交流学习和IT规划,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集成于网络管理平台中的知识库和故障检测工具也有助于降低“专职一人”的风险。

是在IT环境规划建设之初就未雨绸缪?还是待网络设备多达一定规模后再照方抓药?王鹏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他说:“在规划初期考虑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性浪费,方便解决工作流的问题,也有益于加强IT资产管理。国内的企业人员和网管人员的配置大约在100∶1。我建议在网络设备达到10~20台后就应该运用网管系统。或者说服务器在数量达到5~6台时就要应用了。”

五个要点选“网管”

总结诸多项目中的经验,王鹏列出了五个选择网络管理平台的考察要点:

一、 根据企业的特点考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应用决定了选择什么性能的网管系统,怎样将网络设备的管理和服务器的管理融合起来。

二、 考虑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包括网管的素质和工作负荷。以此决定选择什么类型的网管系统。

三、 第三方网管软件是普遍可以“先用后买”的。能否支撑网管的日常工作,并且能减少原来的工作量,是最直接的体验,也是选择的要诀。

四、 考察厂商否能给企业提供长期支持。因为随着IT环境的变化,网管软件如果没有紧密的服务支持会很快失效。

五、 部署之前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大而全的网管软件实施周期长,企业缺乏自我把握能力时容易受厂商的误导。按比例划分,产品的作用占70%,二次开发的工作占30%;网络环境在快速发展,再完美的网管软件也不可能一次到位。

王鹏还建议用户先选用本地化的产品探路,因为本土优秀软件厂商可知识支持。同时也建议网管人员要主动了解业务变革可能带来的IT架构与网络需求的变化。

CIO与CEO应重视网管

在许多企业中,主导信息化工作的CIO们常常会忽略网管工作的重要性。谈到此处时,颇有感概的王鹏戏称网管员是“位低权重”,因为他们掌管的是IT运维管理的枢纽。他认为,随着企业应用越来越多地依托于网络,不能再把网管员仅仅看作是“管IT设备”的人,而应把网管工作看作是企业业务发展的IT加速器。

篇7

作者简介:林钢(1983),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运维、技术管理工作;蔡耀广(196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技术管理工作;万敏(1987),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检修工作

0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做好电力通信安全运行的基础就是在于做好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工作。由于大多数电力通信光缆是依附输电、配电线路架设,路径基本重合,但是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单位是输电管理所,配电运维单位多是供电所,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是通信部门。因此在通信光缆和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交叉管理及重复管理现象,且电力通信光缆与输电线路规划、建设不同步,存在“顾此失彼”以及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为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电力通信光缆的运维原则、运维职责、运维界面、巡视定检、运行检修、缺陷处理、运行资料、协调管理和评价考核等关键环节,规范光缆的运维管理工作,佛山局在深化创先工作的推动下,先行先试,对生产管理效益等方面存在弊端进行分析,从规范管理、优化作业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等角度提出电力通信光缆、输电线路运维合一的管理方式,在省内率先推行了电力通信光缆规范化管理工作,并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手段和长效机制。

1光缆资料管理

光缆资料是光缆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电力通信光缆运维管理规范化水平,2013年佛山局从基础数据管理着手,按照“三基工程”中基础管理的“摸清家底”等相关要求,首先开展了光缆普查和图实相符工作,实现对电力通信光缆基础数据的精细化管理。通信运维人员通过对有通信光缆架设的每只杆塔进行勘察、拍照、分析并整理编辑成“一缆一册”、“光缆明细表”、“光缆架设情况表”等基础资料,为后续工作中涉及到的光缆路径、方式、类型、长度、风险点等信息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普查工作共核查主网输电线路421回,配网线路超过400回,行程超过12500千米,采集数码照片超过45000张,清查出废缆37条,明确了总计3612千米光缆的详细情况。而每一段光缆线行的路线、跨河跨路危险点、标志建筑、接头盒的数量位置、光缆在用情况等信息也完整存档,并且通过审核确认、定期抽查等方式严把工作质量关,确保了后续工作中这些基础数据能够对现场完整还原,为后续数据的电子化、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1]。在此基础上,佛山局以智能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实用化为契机,大力推进通信光缆基础资料固化工作。将内容不统一、格式不规范的电子文档资料和纸质资料转变为智能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的统一数据,建设成立“标准统一、查阅便捷、管理规范”的光缆基础数据信息系统支撑平台,并以长效机制约束,形成数据“保鲜”的闭环管理良性循环。通过上述措施将基础资料电子化、可视化,奠定了通信光缆的精细化管理基础。

2光缆技术保障

2.1E型复合槽

为了抵抗外力破坏,保障电力通信光缆的安全,佛山局开发出了电力通信光缆与输电线路共用槽道的E型复合槽。E型复合槽改变了过去单独敷设通信管道的局面,将通信光缆槽道与电缆槽道复合起来,既使光缆的槽道抗外力破坏性能极大的增强,又保证了日常光缆和电缆的检修维护的独立性,还在日常的工程中减少了工程报批项目,有电缆的地方就有光缆,增加了通信资源。现在该类型复合槽已经在佛山的通信线路技改、基建等项目中大量应用。

2.2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佛山局利用百度地图API独立开发出了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轻松解决了管道光缆不可见的运维难题。相较于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埋于地下不可见,主要存在可追溯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光缆井被掩盖的现场、休整施工后的路线段等难以做到高度还原。因此,实际光缆查找与定位往往要通过资料与记忆、经验相结合,会耽误抢修人员过多时间,从而成为影响光缆运行维护主要因素。通信运行人员借助百度地图开放API接口及普通PC电脑/智能手机采用网页形式在网络地图上加载路线标记图层信息,实现轻量级的光缆WebGIS系统。通过结合卫星图、地图和路网图,在地图上将光缆井和路径进行精确地坐标点拾取和标注,完整呈现光缆路由[2]。如图2所示,通过将光缆关键点、路由信息固化为数据文件,独立存放于终端,在消除了与公网连通访问时会导致数据泄密的隐患的前提下便捷地提供光缆路由信息展示。

2.3光缆架设路线图册

以往光缆运行信息管理侧重于光缆缆体本身的维护,在与输电线路的整合方面有所缺失,因此在进行光缆检修方案设计时,只能通过反复现场勘查,不仅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对光缆信息没有全盘的分析和管控,通信光缆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存在较大隐患。光缆架设路线图册则通过有效利用输电杆塔号的逻辑性与输电杆塔位置的确定性,有效实现电力通信光缆业务与路径、逻辑与空间之间的有效整合,在实现光缆路由信息呈现的同时,也减少了光缆物理位置信息的管理环节,大大提升光缆管理效率。通过该项措施,使通信人员和输电人员都能有效快速的查找到光缆和线路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运行维护工作[3]。

3一体化运维

为避免电力通信光缆运维主体不一致、存在交叉管理现象,减少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为此佛山局从分工、资料配置等方面推行了光缆的一体化运维管理。按照一体化运维思路,需要对电力通信光缆的运维职责等进行重新界定,需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输电管理所、生产设备部等单位进行资产、设备、职责沟通协商,为此佛山局采取了系列措施确保成效。

3.1组织体系支撑

佛山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主管生产副局长牵头,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生技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输电所、各区供电局参与,层层落实责任。其次是制定精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并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最后是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半月召开一次光缆一体化运维工作例会,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协调处理存在问题。

3.2本地化方案支撑

在充分梳理省公司要求,结合佛山局实际情况确定落地的工作目标后,佛山局开展了调研、交流,了解现有工作模式及相关人员配置、工作量等情况,以进行省公司方案本地化论证。在充分了解各部门现状基础上,最终形成切合佛山局实际的方案[4]。

3.3人员物资管理

针对光缆运维职责划分,结合电力通信光缆规模、运维人员数量、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开展精细化的人员定编分析,用数据说话,让人员定编更加合理化,为光缆移交工作奠定基础。在项目管理方面新增的光缆修理、技改项目由相应的运维单位负责;已下达光缆修理、技改项目继续由原单位负责实施。物资方面则由调度中心调拨相应的仪器仪表、工器具、备品备件给新的运维单位。

3.4配套支撑

推动光缆相关作业表单和业务指导书的修编,规范并固化光缆的巡视定检、运行检修、缺陷处理等工作表单及流程。另外为保证职责调整过程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对输电、配电运维人员开展光缆运维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培训工作。

4管理成效

通过不断做好光缆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光缆资料的精细化,可以利用光缆资料快速对现场进行精确还原,不仅有助于光缆的日常维护管理,对于光缆的迁改等也将提供一种免现场的勘察方式和途径,大大提升效率。E型复合槽作为国内首创的新型光缆敷设形式,已经取得国家实用化新型专利,它将通信光缆置于混凝土“铠甲”里面,大大提升了光缆的抗外力破坏能力,E型复合槽的应用使得光缆线路与输电线路同期建设更节省总成本超过1万/千米。在应用E型复合槽的106千米光缆线路中,截至目前仍未发生一起外力破坏事故,实效显著。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架空光缆路线图册则创新技术形式,实现对旧有“光缆明细表”资料的逻辑补充和资料直观可视化,为维护人员提供了“活地图”。一体化运维突破了只划分输电架空线光缆运维职责的瓶颈,把随输电电缆廊道敷设的光缆同时划归输电管理所运维。实行一体化运维管理后,按照如下标准:92号油价6元/升,巡视2人/次,每班组出动巡视频次平均为5次/月,共计5班组,巡视平均耗时6小时/次,平均巡视往返里程:100千米/次,油耗为10升/百千米。测算出平均节省人工:300工时/月,节省油费1500元/月。除此之外,一体化工作有效地实现了光缆的无缝管理,消除了管理脱节、交叉管理的情况,优化了运维作业流程,提升管理效益和工作效能,真正达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

5结论

佛山局在2013年开始开展电力通信光缆规范化管理工作,率先调整输电电缆与通信光缆同线路敷设却分头管理的旧模式,顺利实现设备、资产、人员方面的交接,完成输电线路与电力通信光缆管理归口的一体化运维管理工作。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电力通信光缆的管理日益精细化,实现了风险维度的管控,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道一直保持零中断,成绩突出。佛山局光缆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对于同行业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滕丽华.架空光缆及地埋管道施工设计及施工[J].科技资讯,2012(01):73-74.

[2]顾育君.浅谈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J].机电信息,2011(06):12-14.

篇8

一、实践时间: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30日

二、实践基地简介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和上海中软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六年成功组织实施了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活动。六年中上海中软实践基地共接待了来自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云南楚雄技师学院等20所院校,共计38名学员教师参与了企业实践活动。

上海中软基地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提供互联网应用设计师、系统集成架构师等企业实践岗位,旨在满足教师的企业实践需求,使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原厂商技术知识培训、优秀项目的实地观摩学习、先进设备的参观、实体项目的参与和顶岗实践、学习成果的交流、总结与评审等实践内容,缩短教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距离,提升教学内涵。

参培教师通过了解企业工作规范,将相关理念融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教学知识的更新;及时掌握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努力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职业素养,让教师贴近职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实践的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去,有效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

三、实践岗位

系统集成架构师,岗位实践具体内容:

1)参与项目方案的设计或者实施,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在系统集成架构设计和部署中体现的,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实现项目需求功能;

2)与企业实训集成团队共同探讨,结合最新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软件技术和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形成更适合院校的专业发展的成果;

3)参加公司、厂商、合作培训机构举行的技术交流会和产品展示活动,了解新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实践目的和内容

1、实践目的

目的主要是进行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切实感受日常教学活动和企业对职工专业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能动性、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计算机专业下一步的专业课程教学做准备。

2、实践内容

本次企业实践我申报的是系统集成架构师项目,项目包含三个阶段,分别是网络工程、虚拟化建设、网络安全。

首先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带教师傅周寅生针对系统架构中最基础的网络工程,给我做了培训。我所实践的工作地点是上海市税务局临江计算机机房,首先周老师带我熟悉了网络架构。

培训内容切合主题,周老师作为企业工程师,对网络工程有很深入的见解。上图中VRRP协议在政府机关的应用是我双项目的学习目标,这个内容是我的学习重点。配合生动幽默的讲解,让我很快的进入状态,结合自己的所学将其应用到网络工程中去。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网络工程的特点是明确设计目标、详细设计方案、根据权威的设计依据、完备技术文档、完善实施机构。了解网络工程各个层次的专业定位,以及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组织和实施工程的能力,与不同用户进行沟通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总结了网络系统的集成步骤分别是规划、设计、实施、验收。通过这几次培训,我掌握了网络项目实施中的各个元素,了解了各个知识点如何对应企业当中的岗位,从中总结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网络工程中运维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良好的运维才会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下面我着重对运维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对实践岗位运维工作的学习,我发现网络运维更适合我们职校学生去胜任,它要求有较高的动手能力,这点恰恰符合我们中职学生的特点。日常运维工作主要包括终端部分和网络部分,终端部分包括客户端电脑的硬件排障,系统及应用软件层面的维护,客户端外设打印机等设备的安装,互联,运维,协助排除税务专网终端电脑系统及生产环境下使用故障,抽查并更新各单位终端资产统计,信息及安全统计,制定终端应用故障Q&A等。网络部分包括接入层,汇聚层网络交换设备,物理链路层信息点维护,内外网用户接入问题,协助服务器维护,核心网络设备维护,网络设备巡检工作。日常运维工作琐碎复杂,如何进行工作绩效,运维工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就尤为重要了。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量化数据分析,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工作状态,对今后的工作安排可以合理的安排人力配置,此部分内容需要中职生格外重视,光是有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接下来,在经历两周第一阶段网络课程的实践学习后,我们进入第二阶段虚拟化的课程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贴近实际,带教师傅周老师从虚拟化的基础架构介绍到虚拟化的实施过程,并为我们展示了服务器虚拟化的架构界面以及虚拟化在实际当中的应用。由于参加学习的各位老师,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虚拟化。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踊跃提问,积极讨论。针对实际需要,向企业专家咨询。通过这一过程,真正的将理论转换为实际。培训完成后,企业专家还热心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虚拟化方面的资料,让我们能更深入的学习。我通过这次培训,大概的了解了虚拟化的配置过程,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准备自己动手创建虚拟服务器,将所学转化为成果。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师傅给我们部署了一个网络实践的虚拟环境,并提供了多种类的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案,让我们进行了网络配置的实践。演示过程,我们结合行政管理学校虚拟化环境的搭建与维护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效果明显。此外,大家对师傅部署的这样一个实践环境,非常感兴趣,希望将这样一个环境作为虚拟实训环境应用到教学中去。这个虚拟实践平台eve-ng,部署在liunx环境底下,其中的实训设备主要是CISCO及华为。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是使用真实的设备系统运行的,效果更接近于真实环境。师傅给我们提供了大部分的网络设备系统,便于我们实现虚拟网络部署,检验我们的网络实施方案是否可行。通过实训,我们即学到了网络部署方案的撰写及实施,又认识并学习了一个网络实训平台,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就是第三阶段的网络安全的学习,企业师傅带我熟悉了企业中日常防护网络攻击的方法,如:arp病毒查找攻击源主机的方法,稽查一局网络事件应急预案V1.1等。

不可否认,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现今社会,网络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各类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网络安全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人来说,更是工作重点。近期国家安全部提出的等级保护制度,就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监管措施。

本次实践活动,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深入企业,了解安全防护的各项知识。分别从系统安全及网络安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在系统安全方面,企业专家整体描述了安全防护的必要性及安全防护的种类。最后,在两类常用于服务器部署的系统中,演示了安全加固的一些实践操作内容。非常实用,很有针对性,整个过程涉及到攻与防。从演示中,我们学到了服务器安全加固的必要性及操作方法,收获很大。

在网络安全方面企业专家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常用的几类安全设备进行了分类讨论。总结出不同设备在安全防护中的作用,以及部署的必要性。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各类项目建设中,安全将成为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总结这段时间的实践学习,感触最深的就是,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规范的管理理念。一个好的企业,要能成功,一定要有规范的流程,成熟的项目实施经验,完善的管理,合作无间的团队。而我作为计算机教师,同时兼任信息中心的工作,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可以借鉴企业学习到的经验,更好的、规范的管理项目实施。此外,围绕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目标,我将总结学习到的知识,跟随项目工程师,将虚拟化的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尽一份力,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尽一份力。

五、实践体会

本次实践项目目前都已经圆满结束,整个过程虽然有点苦,有点累,但收获良多,通过这次培训,我开阔了眼界;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启发;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有几点体会如下:

1、企业文化应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职业学校的校园里也需要这种精神氛围,应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员工工作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作风,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今后在企业的立足和发展奠定基础。

篇9

我们知道,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云南省肿瘤医院早在2002年开始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经过努力,多年来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践行医改政策,云南省肿瘤医院在2009年加快了信息化推进的脚步。云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表示:“早在2002年,云南省肿瘤医院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我们深知一个灵活有效、安全稳定、易于管理的IT架构和便于维护的信息系统,对保障医院信息安全及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意义。”

主动运维

构建安全高效的管理环境

云南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是云南省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是云南省肿瘤防治研究、人才培养及肿瘤学术交流的中心。始建于1984年,1992年12月正式开诊,经过20年的努力,云南省肿瘤医院在医疗技术、设备、服务、环境、人才培养、医疗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是卫生部肺癌、食管癌、大肠癌等肿瘤早诊早治基地、云南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定点医院、云南省肿瘤继续教育基地、云南省肺癌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2002年开始,肿瘤医院开始构建自己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的初衷是打造高效的医疗服务平台,提供市民就医的绿色通道,使得医院的服务管理朝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信息系统完善后,庞大的系统网络如何保证其正常运行,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维管理成为信息中心要攻克的难题。只有整个综合信息系统运行良好,才能保障医院正常提供各项医疗服务,因此搭建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网络环境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知道,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IT部门有大量繁杂的前后台系统需要维护。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一是后台HIS核心,包括数据库、后台应用、服务器自身硬件、操作系统;二是前台HIS工作站,包括普通PC、打印设备、医疗外设等。繁杂的基础硬件与系统软件维护使得肿瘤医院的运维人员不堪重负。因为涉及到病人病案管理与电子处方的开具,还有对重症病人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一旦系统瘫痪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

为了更好地规避网络风险,防患于未然,肿瘤医院开始加强IT主动运维的意识,并精心部署了新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将故障事前管理的模式纳入网络管理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了网络管理的风险。

据信息中心运维人员介绍,该网络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阈值和定义告警级别,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数据流量、服务器、网络应用的全面监控,确保整个IT系统从网络到应用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或设备运行异常,超过了正常的参数,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精确预警,通过语音、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主动及时的向管理员告知故障隐患所在,从而赢得排除故障隐患的最佳时间。通过告警管理降低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被动性,将管理人员从网管机面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式的网络运维管理,保障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另外,该系统可以提供端口关断与启用操作,管理人员只需要在面板图进行相应设备的操作,减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

提高效率

虚拟化助力信息系统更平稳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云南省肿瘤医院深知一个灵活有效、安全稳定、易于管理的IT架构和便于维护的信息系统,对保障医院信息安全及业务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硬件平台故障率高、稳定性差、维修反应速度慢,严重影响医院业务的连续性;Unix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率高;新医疗业务软件上线时间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此外,为了迎接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医院还需新建众多细分业务系统等等诸多信息化难题有待信息中心去攻克。于是,肿瘤医院从2009年开始对业务系统进行虚拟化改造,希望解决原有信息化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种种挑战,肿瘤医院不得不积极构建“稳定、高效、开放”的系统平台,它不仅要保证其业务系统的平稳运行,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兼顾原有资源利用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医院未来业务系统升级扩展的需求。2012年以来,从医院信息中心决策者到实施者,都咬定虚拟化建设不放松,最终逐步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的新型的“四化”医院,大大缩短了IT资源配置时间,极大地加快了新系统上线及运行速度。为保证业务系统平稳运行、资源利用率稳健提升并迎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信息中心采用了高性能、稳健的、易扩展的x86服务器,在稳定性方面,采用高稳定、高可靠的四路服务器作为虚拟平台物理服务器,利用旧有服务器建设异地容灾机房,最大限度保证医院业务的平稳连续运行。在高效方面,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后,单一虚拟机可以支持8个VCPU,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支持更多应用负载和更多虚拟机。在开放性方面,选择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的灵活调配,在实现医院平台的完全虚拟化后,虚拟机及应用的部署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篇10

但是,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由于政务部门的职能不同,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安全要求也不尽相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然而从总体上来说,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落实好“四个把握”

把握等级保护的建设进程。按照等级保护程序规定,做好定级、备案、整改、评测与监管工作。

把握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认真分析电子政务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程度,即电子政务系统遭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合理准确地确定系统安全等级。具体来说,安全等级的确定要根据信息系统的综合价值和综合能力保证的要求不同以及安全性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大小,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信息服务的服务范围和连续性。

把握好不同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基本要求是针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提出的安全要求。例如:第三级信息系统要具有抵御来自外部组织的恶意攻击能力和防内部人员攻击能力,不仅要对安全事件有审计记录,还要能追踪与响应处理,要实现多重保护制度。

把握好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基本技术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与数据安全等方面。基本管理要求是通过控制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要特别关注基础设施监控与管理、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管理。

引入风险评估机制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必须树立风险管理的思想,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三级以上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贯穿于等级保护周期的系统定级、安全实施和安全运维三个阶段:

系统定级。由于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具有自身的行业和业务特点,且所受到的安全威胁均有所不同。因此,可以依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国家标准对所评估资产的重要性、客观威胁发生的频率、系统自身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进行识别和关联分析,判断信息系统应采取什么强度的安全措施,然后将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确定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保护级别的一个参考依据。

安全实施。安全实施是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国家标准的要求,从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选择不同强度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建设的安全措施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风险评估在安全实施阶段就可以直接发挥作用,那就是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评估和加固,然后再进行安全设备部署等。在安全实施过程中也会发生安全事件并可能带来长期的安全隐患,如安全集成过程中设置的超级用户和口令没有完全移交给用户、防火墙部署后长时间保持透明策略等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风险评估能够及早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安全运维。安全运维是指按照系统等级进行安全实施后开展运行维护的安全工作。安全运维包括两方面:一是维护现有安全措施等级的有效性。二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系统内部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等级进行定期调整,以防止过度保护或保护不足。在安全运维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对已有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情况进行评估,依据已确定等级的相关保护要求,对系统的保护效果、潜在风险进行评价,评估是否达到等级保护的要求;当信息系统或外部环境发生变更时,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工作了解和确定风险的变更,为再次定级和等级保护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是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当前很多政务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均有信息化部门兼任,没有足够的权威性。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要求在组织内部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最高权力组织,并有明确的安全目标,目的是在管理层的承诺和拥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开展信息安全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必须明确以下内容:

要遵循分权制衡原则。制度的建立、制度的执行、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要分开考虑。在目前的等级保护测评工作中,时常发现有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员与审计员兼任的情况,甚至一人包揽所有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但从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来看,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建议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系统管理员与审计员不得兼任,审计员不能从事所有日常信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不能从事审计日志的查看与处理工作。

要坚持从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原则。上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指导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的工作,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接受并执行上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的安全策略。

应常设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办公机构,负责信息安全的日常事务工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应由系统管理、系统分析、软硬件维护、安全保卫、系统稽核、人事与通信等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