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4 11:00: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卫生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共卫生教育

篇1

二、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间的鸿沟

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最显著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这种现象有如下几个原因:

1.公共卫生的教育目标与服务部门的期望不同,也就是教育目的不能反映公共卫生实践的需求。很多公共卫生学院着重培养研究型的毕业生,而对公共卫生实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关注较少。当然,部分公共卫生的毕业生将从事研究工作,但大部分将最终成为公共卫生工作者。因此需要更多多样化与各种不同的教育项目,如7年制、5年制与3年制以及MPH等[7],这样将有助于满足各种需求,但必须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

2.在课程设置方面,CDC与教育部门之间沟通少。这导致在公共卫生课程中缺失了很多CDC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疫情网络直报及实验室检测、职业暴露防护、预防接种副反应处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等有关技能。

3.很多教师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就在大学中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现场工作经验与实践技能来支持他们的教学活动[8]。极少数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具有在公共卫生职能部门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教师没有见过鼠疫以及霍乱病人,也没有参加过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H1N1流感等的处理与应对工作,甚至不了解国家最新的公共卫生政策。

4.为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的场所非常有限。CDC与公共卫生学院的联系不如临床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的联系紧密。在临床教学中,学生能进行实践并在课后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公共卫生的学生则缺乏这样的机会。

三、填补鸿沟的机会与思考

1.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的弥合。我国的大学接受教育部的财政支持与管理,其独立于管理CDC的卫生部。大部分在教学机构中的变革只有教育部能完成。公共卫生教育和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教育部要对公共卫生实践的新要求与新需求进行持续的调查,同时保证在本科公共卫生教育项目中,教学与培养具有服务价值并面向实践,保证毕业生在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中能获得工作经验。中央与地方政府必须扮演协调教育与卫生部门的角色,并为两部门之间的交流、意见交换与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的跨部门协作提供便利。

2.公共卫生教育要适应发展趋势。新医改方针强调了公共卫生在基础卫生保健系统中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教育的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而是越来越多得涉及到慢病、精神卫生、风险评估等领域。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也在发生改变,工作任务和性质从防疫为主转变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并重。公共卫生教育要适应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则必须与政府决策机构、公共卫生立法机构和公共卫生行政机构密切联系,这不仅能保证教育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也为学生的公共卫生实践提供了基地。

3.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国家要想建设一支公共卫生体系的队伍,必须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牢固,并且“下得去”的队伍。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应着眼于长远,结合基层公共卫生实际需求,采取学历教育———MPH、5年制与3年制的公共卫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结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途径的实训,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4.推进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模式必需重新塑形,以反映新的医学模式中的健康决定因素的需求与应用。这意味着公共卫生工作队伍的跨学科发展[9],而不仅是疾病控制与卫生技术的发展。公共卫生教育的指导方针应加强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包括专业、社会及知识方面的能力。

四、以欠发达地区为例的实践探索

1.昆明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与云南省CDC以一种创新的方法紧密协作。2008年,云南省CDC主任同时被任命为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省CDC的资深工作人员被任命为兼职导师并参与教学和科研;同时,学院的教师亦可被任命为省CDC的兼职工作人员,这样他们不仅能够参与到CDC现场工作,也能帮助CDC开展培训项目。两个机构的人员经常互相邀请开展讲座与研讨会。此外,18个市县级CDC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对学校开放其实验室[10],这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和学生接触公共卫生现场工作的机会。

2.广西医科大学

(1)培养模式改革。适当减少传统基础和临床医学课时,增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监督学、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分析等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课程,开设同伴教育、领导科学与管理、人际关系心理学等选修课;保持原有基础和临床医学实验或实习课时,大幅减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保留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增加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课;加强第五学年的毕业实习和专题实习;革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创建“四位一体”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等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分为导读、自学、答疑、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四部分完成。

篇2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32个单位的近80位代表。代表中不仅有学校的人,还有川人单位的人;有来自高等医学院校的,也有来白中等卫生学校的;各校代表中有院、系级教学管理干部,也有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会议期间代表们以大胆改革的精神,就如何办好公共卫生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大家认为会议开得很有特点,譬如:在会议的形式上打破了过去的惯例,以小组研究讨论为j三,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

二、扭离对饭防医学,要性的认识,努力办好公共卫生教育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系,从解放初期所建的6个,增加到了23个,培养出高级卫生医师2.4万.人,中等卫校培养了中级卫生人员4.5万人,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在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保降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总体看来,我们公共卫生教育还是一个短线,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现在的公共卫生队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适应国家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要求。加速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确是当务之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少、民主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要求身心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健康状态。对环境保护、劳动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级卫生医师和检验师对危害群休健康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有效地进行监测、监督和管理。因此,公共卫生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代表们一致认为,我们卫生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都要提高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重视智力投资,从各个方面创造必要的办学条件,加速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三、关于培养目标问题

代表们认为,我们应当明确高、中、初级各类公卫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规格要求,不搞“全国统一粮票制”。在讨论中大家提出r一些带有共同性的意见,例如: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当前要以普及为主。大多数公共卫生院校主要是培养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第一线的公卫人才。部分老卫生系和将要建立的公共卫生学院主要培养高质量的防疫人才,在预防医学战线还能搞科研、教学。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是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大学有本科、专科,学制有六年、五年、四年和三年,有学校教育,研究生教育,有毕业后教育,有全日制,有夜大学,有脱产的和在职的;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卫生防疫人员的构成是分为高、中、初三级。高、中、初的比例从人才培养上一般为l:2一2.5:1。中级公卫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加强‘各类卫生防疫机构使用人才可有不同的比例。卫生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大家都认为卫生教育必须有必要的医学墓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各占多大比例可有所不同,但都应当有。“治”指的是对要防的病,能够提供咨询与服务。尤其县以下卫生防疫站的工作更需要防治结合。

四、关于裸程设里、学制及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大家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在大会卜北京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同志提出的改革设想有一定的代表性。北京医学院的同志认为,卫生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打破现行的基础、临床与专业课程明显分界的三段式教学体系,三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卫生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专业课程,接触社会。在课程设里上加强墓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外语、化学、统计计算等,适当调整或压缩临床课。在五年的时间里,普通基础课约占1/3,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墓础课约占l邝,专业课约占1/3,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为1.5~2年。哈医大的同志认为,公共卫生是医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卫生专业人才属于高级专门人才,要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现行的教学计划涉及的内容面面俱到,又都不深不透,毕业生没有专长,不能适应工作条件较差的县级卫生防疫站的需要。他们设想,在卫生系设卫生管理、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四个专业,其中卫生管理和卫生检验专业学制为4年,对于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业现行的兹础、临床课墓本不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侧重,同时把专业教学时间延长1年。学制为6年。会上多数同志的意见倾向于卫生令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基础知识厚一点、专业面宽一点、毕业后的适应性强一点、后劲大一点的通才教育为主。认为大学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应放到毕业后进行。学制为5年。基础、临床与专业的教学时间比例为2:1:2。主张卫生专业的学生要早期接触专业,接触社会,使其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志认为培养‘一专才”也是必要的,特别是用人部门希望分配来的人一来就能解决问题。会上同志们一致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人文科学的内容,逐渐由现行的生物医半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有些同志还主张加强妇幼卫生的教育,并组织编写相应的教材。中等卫校可设儿保医士专业和助产士兼做妇女保健工作,将现行的妇幼医士分开设立。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加强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同志们要求卫生部给各校“松绑”,扩大自,允许各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卫生部不必再制定、编写和学计划和教材。同时也提出学校制定教学计划,一经实施,即要保持相对稳定,至少使用一个教学周期,不得朝令夕改,随意变动。对于成功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提高,失败的也要分析原因,找出教训,再不能一哄而起,又一刀砍掉。

五、关千非卫生专业的镇防医学教育问题

篇3

在我国,农村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农民的健康状况成为现在党和国家重视的一大问题。在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时,要和当地实际状况相结合,重视培养人才,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考评体系。

1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健康教育宣传栏工作

在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里,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健康宣传栏工作,就要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经济状况,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法,从多个角度筹集资金,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首先,要重视村庄的环境问题,建设卫生乡村,发挥各个乡镇的积极力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各级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推动下建设村庄的宣传栏,每周每月出版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同时也是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宣传的重要基地。其次,要实现和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些乡镇的卫生院来说,要积极建设和农村公共卫生有关的宣传栏,为农村医疗服务工作做出贡献。通过多个卫生院共同出资,使用统一的宣传板样式,在招投标以后建成健康宣传栏。最后,要实现健康教育宣传栏和村务公开栏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和村委会的协调,放大尺寸。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一些无用的公开栏建设成宣传阵地,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发挥教育宣传栏和村务公开栏的教育作用。

2加大对农村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网络建设的作用

2.1加大对农村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的重视力度

通过乡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作用,建设良好的农民健康教育网络,吸取一些专业化的网络宣传员,同时建设成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2.2加大对健康教育网络宣传员的培训力度

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健康教育网络宣传员培训力度,对于区疾控中心来说,要通过一些防疫工作例会制度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各个乡镇卫生院来说,要借助于乡村医生的月会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培训,对所有网络宣传员进行分类,及时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健康教育队伍的总体素质,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有利于从根本上落实好相关的农村健康教育卫生工作,达到农村健康卫生教育的目标。

3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要想使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挥其作用,有关部门印发了一些宣传资料,通过防疫医生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努力,将其发到各个村中,在每个宣传栏上张贴宣传材料。对于区卫生行政部门来说,要出面进行协调,通过疾控部门妇保院和卫生监督所的共同参与,使宣传资料可以及时到位。除此之外,要在日常工作里注意维护宣传栏,在乡村医生和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努力下及时更新相关的宣传材料。

4完善农村健康卫生教育有关的规章制度,加强考核力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有关部门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通过电子邮件形式下发,各乡镇卫生院接收电子邮件。对于各个乡镇的卫生院来说,要统一有关资料收集样式,认真填写相关的档案,实现健康教育台账工作和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另外要和当地的具体工作要求相结合,指导各个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另外,要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考核验收过程里涉及健康教育工作,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查,加大评估考核力度,在拨款时要充分考虑到考核的实际结果。在农民健康工程开展以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了新的发展。具体来看,针对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1)要想在农村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必须出面。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后,有关的部门开始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制订出科学的工作方案,提出合理的实施措施。对于有关领导来说,加大研究部署力度,重视农村健康教育工作。(2)要和当地农村的实际状况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在这一基础上开展工作。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要争取资金,从多方获得资金,推动健康宣传栏建设。(3)在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个渠道,通过多个部门的作用开展工作,同时要使用多点结合的方式,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里,要实现单位之间的有机配合,保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4)要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健康教育考评制度。通过教育队伍建设,及时开展业务指导,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不过,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于农村的健康教育工作资金投入不够,由于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所以实际效果欠佳。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长期以来有一定的习惯,在实际实施过程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进一步探索。事实上,健康教育工作比较系统,花费时间比较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所以必须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可以从农村居民的意识高度着手,加强对其意识的培养力度,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的实际水平,使农村居民有健康的身体工作和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强有力的考评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规范性。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农村建设也实现了新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重视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大重视力度的同时增加经济投入。文章通过分析开展乡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4

由于城乡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通常较为低下,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率较高。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笔者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在农村推行健康教育,并对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下辖区内所有农村地区,并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所有内容。在推行健康教育前对所有村民的疾病了解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1.2推行方法

1.2.1成立调查小组:由市卫生局成立专门的调查培训小组,并在各个乡镇、卫生所设置教育专栏,建立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并明确不同人员的分工。

1.2.2开展培训:由各个负责小组对所有村民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控制、疾病预防、慢性疾病种类、流行病种类、健康养生等内容。培训可以采用讲座、几种宣讲的形式开展,同时要对公共企业进行着重宣教,例如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等。此外,负责小组也可以为村民发放宣传手册、录影带等资料,同时也可以举办相关的健康活动,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宣传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展开不同的调查,例如在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进行宣传时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并要对其存在的疑虑进行解答,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

1.3效果观察

对健康教育后农村地区的流行病发病率、疾病传染情况以及村民对各种疾病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村民对疾病的了解情况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90-100分为优秀,60-89分为良好,59分以下为差。同时将结果与调查前相比。

1.4数据统计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甲乙类疾病、其他传染类疾病发病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疫苗接种率为95%,环比上涨10%;未发生过地区流行病。

健康教育前村民的疾病了解情况与健康教育后存在明显差异,p

表1村民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时间

平均分数

P值

t值

健康教育前

57.2±22.3

0.01

2.52

健康教育后

71.4±11.6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共生卫生工作推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整个公共卫生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市下辖区内农村中推行健康教育后大大的改善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现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组织推行,采取了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进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充分的体现了健康教育在健康领域中的重要性[2]。对自身存在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在推行健康教育后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患者以往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农民的治疗信心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行中的作用非常大。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村民的疾病了解情况与健康教育后存在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后村民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明显好于教育前。

健康教育的推行也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而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3]。虽然在推行初始,村民对健康教育的模式无法完全适应,但经过调查人员的耐心教导后,均能够理解教育的模式并能充分掌握教育的内容,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农村地区甲乙类疾病、其他传染类疾病发病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疫苗接种率为95%,环比上涨10%;未发生过地区流行病。说明健康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督导作用。此外,我们认为,还应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宣传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将内容印刷在日历上,或者以宣传画的形式印刷在雨伞、杯身上,然后通过发放小礼包的形式送给村民,进而提升宣传效果[4]。

总的来说,健康教育在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化中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村民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流行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辛明.青岛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1,19(32):162-163

篇5

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这一思路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并且正指导着整个战线的改革实践。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内涵十分丰富,产学研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产学研结合从理论上分析,有很多优点,是较高层次的结合和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目的是达到教学出人才、科研上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1产

“产”包含产业、产品生产、营销和技术开发。目前,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满堂灌”和“填鸭式”。即使实践环节也是事先安排好的.纸上谈兵,教师牵着学生走,一切答案均是标准的, 完全在学生的意料之中。这显然抑制了学生“探索求新”的热情与勇气。从而失去了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新奇感和自信心。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并能够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应用主要途径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将大学生置身于社区卫生所、乡镇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挖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思想和实践精神。21世纪的高职教育更要强调素质,在培养方式上将呈现出多种教育模式共存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应用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科技和企业发展的首选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不仅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而且丰富了教育内容,推进了知识应用,并且对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许多研究表明,产学研结合教育是培养应用人才的重要模式。

在产学研结合教育中,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建立I+X多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证书,例如营养师资格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实力。与此同时,医学高职高专应积极地为学生刨造各种提高职业能力的条件,积极与国际接轨,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组织医疗卫生管理人员进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1]。

2学

“学”包含学校培养人才的一切教育与教学活动及学术活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以能力

为本位,突出实践性教学,使毕业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能够直接上岗工作,学校在理论课教学中应抓住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原则,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重点提高他们“活化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究其原因,在于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强调了培养动手能力,但又忽视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问题[2]。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统一认识,组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实现途径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讨论,明确地提出要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的良好态势,明确提出不能走以往对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学术型”和“压缩饼干”式的老路,而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同时,要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训基地,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经验。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岗位要求,突出专业的针对性,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的动手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结构;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积极探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更接近医疗实践,在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可以依托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直接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医疗卫生第一线,更直接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更直接地体现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全方位地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接轨。

3研

“研”是指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其表现形式常常为产学结合、学研结合、产研结合。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的“研”有其自身的内涵,它不同于学科型、工程型教育的研(教研和科研),而是将重点放在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发挥其与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等实际联系密切的优势,对公共卫生管理实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加以研究。攻克技术难关,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现实应用。在新形势下,“研”是职业院校做大做强做优之本,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为先导。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和“研”的内涵与作用,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使教师明白通过“研”,可以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术氛围、文化底蕴;可以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研”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载体和工具,是体现专家治校、治学的重要谋略[3]。

目前产学研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来讲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根据其属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主体应是学校和社区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产学研结合的核心是应用人才培养。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由于客观上分属不同主体,因此,在认识与观念、权益与利益、信息与目的、经济与政策上的出发点不同,容易使学校与社区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之间产学研结合脱节,从而造成困难,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地找到结合点,特别是医学以治病救人为已任。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却又感觉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要理性地思考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一是医学高职高专毕竟不是研究型的大学,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有太多的科研成果来转化,因此产学研的结合对于学校来讲是处于弱势;二是对于学校自办的实训基地,创办之初确实锻炼了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政策是抓两头,地方政府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对医学高职高专投资,办学经费的不足使医学高职高专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难题[4]。虽然困难重重,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力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实现更加深入融合的急迫意志。让我们感到,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在成为整个战线的共识;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在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磊,陆宁,陈俊等.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浅析.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篇6

1加强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行政部门职能作用。

1.1加强组织、健全制度、保证项目人力资源充足为全面实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全面工作。首先卫生局成立了专门的公共卫生科,并责成各公共卫生项目单位根据辖区人口情况设立4-6人的公共卫生科。成立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各项责任指标落实到人,实行定岗定责。

1.2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规范运作为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各项指标实施到位,全市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要求的思路来保证各项目指标的全面落实。具体做法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全面工作计划及工作要求、由疾病控制等技术机构负责技术指导、相关指标解释培训及检查督导工作、各公共卫生项目单位具体负责各项指标的落实。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文登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2年文登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各指标完全按照2011版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实行规范操作,统一标准要求。

1.3注重实效、加强督查由卫生局统一组织相关技术部门人员成立专门的公共卫生服务检查组对辖区公共卫生项目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书写监督整改意见书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尤其是工作亮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内公开,每次检查成绩纳入年度卫生考核及绩效考核工作。根据工作量进行资金核算,同时对工作中指标理解误区、操作漏洞及时进行规避、对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公开推行。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各个乡镇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减少差距,完善工作。

1.4提升项目档次、统一解决普遍问题

1.4.1为加强村级宣传栏这一窗口的大众宣传作用,在卫生局及各项目医院的大力重视下,各辖区村级宣传栏得到较大改观,辖区自然村全部增设了符合标准要求的铝合金宣传栏。同时为保证宣传效果,市卫生局采取有效措施联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种疾病的流行季节、流行特点、各个卫生宣传日及项目指标等要求,为所有公共卫生项目单位提供了统一宣传栏内容,制作了每年6期的宣传画。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做到按时张贴,照片存档。

1.4.2针对辖区居民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及知晓率提升较慢这一特点,注重日常工作积累,不断寻求突破。为了做到树立形象、突出亮点、加深认识,文登市卫生局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统一制作了印有社区卫生服务字样的专用工作服及工作牌。

2加强责任分工,发挥技术部门优势,倡导优化服务

2.1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加强乡镇及村级医生培训针对以往村级健康教育网络末梢优势比较薄弱这一特点,注重加强全市村级健康教育网络的建设,主要通过健康教育网络逐级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由疾病控制等技术部门负责培训工作。必要时统一邀请国家级及省级专家进行覆盖乡镇级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基层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工作中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重要作用,使之信息通畅,反馈及时。

2.2诠释指标含义,规避操作漏洞,各项指标保质保量在年度培训工作中,由疾病预防控制等技术部门对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各项指示进行逐一解读、对口培训并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指标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规避。具体作法是:参与宣传栏内容的制作,依据指标要求指导宣传材料的合理印制;界定影像材料的播放频次,完善宣传材料的收、发记录;对大型宣传活动及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包括横幅模式、受众人群范围及数量、照片质量及各种支持性材料进行了统一要求,从而保证了各项指标质量。

3绩效考核项目单位,项目指标定岗定责、资金合理利用

篇7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4年,2010年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通过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中心”确定了新的教学理念,即“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一流教师队伍为依托,以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制度和条件为保障,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公共卫生人才作出一定的贡献。

1建设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公共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现代公共卫生人才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宣传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判断处置能力、自我学习创新能力等[2]。为适应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中心”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建设。1.1新的教学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心”一直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基本规律。从预防医学群体健康新理念出发,结合各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探索出“以预防医学专业、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两条主线,注重4种能力(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科研素养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以第二课堂、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毕业设计、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实践活动为实验教学拓展的‘六个模块’新的教学体系”。1.1.1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医学科研方法学。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现场处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2环境与健康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化学。教学内容包括环境介质和食物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检测、生物学效应检测,特别是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在环境介质和各类食物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资检测以及生物学效应检测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技能。1.1.3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毒理学基础、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包括以动物实验技术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为主的实验项目及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的检测、接触化学物后的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等,使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毒性和三致作用的实验技术。1.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公共卫生学导论。教学内容包括应对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教学目的的各类实验实践项目,使学生系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法,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次生危害发生时,能够识别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评价可能对人群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危害程度,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1.1.5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模块该模块面向预防医学专业及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MedicalStatistics、多元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循证医学。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统计学思维,掌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复杂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1.1.6群体健康与疾病模块该模块面向非预防类专业学生开设。涉及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导论、临床流行病学、全科医学概论。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掌握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并将预防医学理念应用到医疗卫生实践中,合理解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1.2实践教学建设“中心”借助各学科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北京市丰富的教学资源,紧密结合预防医学工作实践和教师科学研究实际,在本科生中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展了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查阅、文献综述、自主命题、科研设计、撰写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全过程的训练。通过这些形式,弥补了由于实验学时有限,难以实施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的不足,也为一些渴望得到更多的科研训练的优秀学生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学生较早地接触预防医学工作实践并了解预防医学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4]。例如2010届预防班学生在学习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专业课程之后,申请到青金会世界银行赞助的大学生激励行动项目,对房山区大石窝镇石雕厂的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活动。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使这个厂的工人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对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一无所知到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学生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此次活动由最初的2010届预防医学为主的23人团队,扩展到其他专业学生参与的30多人团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针对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石雕工人的健康干预》项目,获得了全国激励行动的项目成果奖。1.3管理体制建设“中心”是教学实体,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日常管理隶属于公共卫生学院,实行各实验室专管共用的制度。“中心”重要事项由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心副主任组成的“核心组”共同商议,达成统一意见后上报院领导,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具体监督执行。实现了各实验室有专人管理、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同时,“中心”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毒、剧、麻药品的管理制度、“三废”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等。1.4师资队伍建设“中心”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坚持对新入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训。要求新入职教师必须参加一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的学习,要求新入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参加一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课学习,并进行全方位的实验技能培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技术,每年至少40学时,经过培训达到独立上岗的要求;②科研能力培养。“中心”鼓励新入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学院各类科研项目;要求中级及以上的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或实验技术改进项目,同时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培养年轻教师及学生的责任;积极发表科研论文及实验技术改进创新论文;③管理能力培训。通过建立、更新中心教学专项经费库、专用药品库、中心设备电子档案、图书档案、仪器设备说明书档案等工作,对新入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通过每年的教学改革专项申报、项目实施对中级及以上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创造机会让中心人员参加全国各高校组织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会议,参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④学历提高培养。“中心”要求青年实验技术人员(1980年后出生)积极攻读硕士学位,争取在3-5年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水平。

2建设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实验教学课程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近五年,学生测试成绩优良率达96%,学生对教师教学综合评分均在90分以上。②创新性实验项目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在向学生传授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局面。对转变教育观念、铸造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行医学生的终身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培养拔尖人才创造了条件。近五年,本科生参加第二课堂51项、学生创新实践53项,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③毕业生就业率高。先进的设备、高效的管理、开放的实验体制、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使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保证了学生的大面积成才,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连续三年获得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④近五年,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承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5项;发表教学论文65篇;编写出版各种教材39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获各种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设了6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网络课程和1门双语示范课程,一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的称号。当然,在“中心”的建设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辐射效应小、社会服务量少等,与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就目前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俊端,陆焯平,张志.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7-18.

[2]陈华,李跃平,刘宝英,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1,87.

篇8

公平与效率 对策研究

十八届五中、七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然而,随着政策的落实,我国的综合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提升,但通过绩效评估分析,仍有部分省市的医疗卫生支出的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如周口市)。因此本文以周口市为例,基于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分别从经济、公平、效率三个方面对绩效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全民的福利水平。

一、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的状况――以周口市为例

长期以来,对医疗卫生支出的统计口径各有不同,就实践而言医疗卫生支出应该包括医院、医疗中心、牙医中心,以及以医疗为主的门诊所的公共开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保险事业的开支,以及用于计划生育方面和预防疾病方面的开支。本文分别从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情况和周口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情况来分析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状况,进而分析其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以周口市为例。首先,对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情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周口市财政支出占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7的6.53%下降到了2012年的6.46%,下降比例不多,相对比较稳定,其中的各个支出项目变化也不是很强烈,相对稳定,说明周口市的财政支出水平与河南省的支出相适应。其中,文化教育与传媒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4.62%增长到2012年6.45%,增长较为明显;医疗卫生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7.27%增长到2012年9.60%;农林水事业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6.52%增长到2012年的7.50%。2012年周口市医疗卫生支出比重为9.60%,在其他支出项目中比重中最高,说明周口市在医疗卫生支出中投入较多。2012年周口科学技术支出比重为3.78%,在其他支出项目比重中最低,说明周口市在科学技术支出中投入较少。其次,对周口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情况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周口市公共财政收入绝对数不断增加,相对数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09--2014年周口市财政收入占河南省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的2.28%增长到2012年的2.95%,步入稳定增长阶段。

(二)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以周口市为例)。第一,用于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方面的整体财力不足。随着河南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卫生总费用虽持续增长,但是总量仍然显得不足。2014年周口市医疗卫生总支出占全省0.28%(由表一、表二计算可得), 这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为5%要低很多。而该比例一般西方国家为8%~9%。而目前河南省医疗卫生总支出只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的0.29%,我们要用全省大约0.29%的卫生资源,去解决世界上6.86%人口的健康问题,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负担,自然也会影响医疗卫生项目的效率的提高。第二,河南省(周口市)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的较快,而财政收入增长的较慢。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主体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构成,问题在于三者之间负担比例不协调,存在明显失衡,即政府、社会投入小,个人投入过多。而且河南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上升很快,从2009年占卫生总费用的7.27%到2014年增加到9.6%,增加了近两个百分点,同一时期政府预算卫生收入仅从2.28%增加到2.95%,周口市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的速度大于本市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而且呈现出凸性变化的趋势。

这说明,除政府负担公共医疗支出相应的比例之外的部分由个人投入,而个人投入过多必然会加大个人的负担,尤其是贫困人群的负担,导致社会不公平性。虽然中央提出“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 但实际上财政卫生支出不仅长期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 也低于GDP 的增长,财政投入总量的不足和投入主体结构的失衡是导致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也带来城乡医疗水平悬殊,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二、周口市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分析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的公共医疗卫生绩效的分析方法,本文将从经济(节约)、公平和效率(包括社会效益)几个方面来考量周口市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状况。

(一)经济(节约性)分析 。从微观层面上考察我市医疗卫生支出是否经济,我们可以借助医疗设备和病床使用率,药品使用状况以及检查状况等来分析其经济性。据周口市卫生部统计,2009--2014年,在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周口市人均检查治疗费用所占比重都在逐年增加,在2009年分别达到19.3%和25.7%,到2014年分别上升为29.8%和36.6%。药品滥用、重复检查等现象是过度医疗服务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对消费者健康的损害。在过去十几年里,周口市卫生系统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医疗设备明显改善。现在几乎所有部属医院都拥有数百万元以上X 光机、CT、肾透析仪等医疗设备。随着医疗仪器的普遍改善,医院提高了对疑难病症的诊断水平,降低了误诊率。但是大量宝贵的卫生资源流向耗资巨大的先进医疗设备,从而减少了用于卫生其它方面的资金。一些地区,大型医疗设备超过了实际需求,致使相当一部分设备开机时间不足,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在过去近2年里,反映医院微观运行效率的病床使用率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病床存在严重的闲置现象。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周口市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失去了稳定的经费来源。根据河南卫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周口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收入中,政府补助仅占6%,药品收入占了46.2%。由于政府补助水平过低,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亦或强制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患者要负担医药成本, 还要负担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这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引起医疗卫生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卫生系统为了更多获取政府的资金,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引进设备,也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公平性分析。由公共经济学理论可知,财政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公平分配,政府有责任为所有公民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卫生保健,但我国用于医疗卫生的公共支出却表现出极其严重的城市偏好和地区偏好,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周口市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底,在农村6%的儿童没有进行健康体检,5%的孕产妇没有进行产前检查,在家中分娩的产妇还有相当的比重。2014年,城市每千人口病床数为342张,大约是县城的2.5倍,是农村4.5倍。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2009年年至2014年间,在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所占的比重下降,而农民个人直接支出费用所占的比重上升。2009年农村卫生费用351.39亿元,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47%。到2014年,农村卫生费用为2433.78亿元,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7%。与此同时,城市卫生费用从农村卫生费用的1.13倍扩大到1.71倍。目前周口市基层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越少,在基层医院就医的每个患者得到的财政补助也就越少。城市大医院对弱势群体的不可及性,使得对这些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实际上已偏离了在治疗服务中公共支出公平的目标,凸显了这种财政补助制度的缺陷。

(三)效率改善程度分析。周口市近年来一直处于“重治轻防”的状态中,导致在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方面也有退步迹象,对危机处理显得过于被动。由河南省卫生部显示,卫生防疫等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占卫生事业费的比重,从2009年的27%,下降到2014年的2%以下,预防支出中只注重常见疾病的控制,而缺乏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和应对流行病突发的能力。据中国卫生部报告显示,河南每年的医学科研经费大约占卫生总费用的.5%~1%,而许多OECD国家高达3%~4%。科学研究体系的外部性影响是很大的,忽略对这一领域的资金支持必定会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提高。

三、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下提出提高河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若干建议

一般认为公共医疗卫生是外溢性较强的纯公共产品,包括安全的饮用水、环境卫生、传染病与寄生病防治、学校卫生等,政府全面介入这些项目不会造成对私人供给的替代,因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主要项目。另外,有一些医疗卫生项目,消费者在使用时利益具有一定的外溢性,完全由私人提供会引起消费不足,而消费不足会导致人群健康水平的下降。包括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重大疾病控制与预防等。政府对这些项目的供给方应给予必要的补贴,使消费者只负担少量费用,增加其消费。而类似治疗服务项目,一般被认为是针对个人的具有较小外部性的医疗服务,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政府应对治疗服务市场进行干预。政府介入治疗服务应遵循既不能对私人医疗服务产生替代效应,又要保证政府介入必须有利于公平,能够增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一)加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劳动力素质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政府财政应成为最为主要的投入者。为此,要加大财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争取在每年的公共预算中,公共卫生支出有所增长,同时在今后的财政预算支出中,政府应该在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用好税收等各项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大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卫生供给水平的提高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长相适应,其适度的标准是既保证人们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又不致过度消费有限的资源。

(二)提高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也会存在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变地区间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现象,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差别。充分补给那些能够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项目,把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重点用在对初级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上。加强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把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重点,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医疗的实物补贴帮助。目前农村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影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适当提高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待遇,吸引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要加强农村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三)将有限资金投入成本收益较高的项目。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 1993) , 在世界范围内, 政府可实施的效益成本比高( high cost- effectiveness) 的卫生公共干预领域包括: 幼儿疾病免疫、学生卫生服务、家庭计划生育、削减烟草和酒精消费计划、环境卫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 而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则包括: 母婴保健、计划生育、肺结核化疗、性传播疾病控制、对幼儿期疾病病例的管理等等,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所差异, 取决于各国疾病情况和卫生系统的状况。在周口口市现阶段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公共医疗卫生要优先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最基本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诊疗,随着今后经济和财政能力的提高再逐步扩大保障内容。另外,应合理分配突发性医疗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后投入的比例,加大财政事前防范支出的比例,从而提高这部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提高危机管理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明慧.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问题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5(2).

[2] 徐印州等.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4(6).

[3] 代英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与配置[J].财政研究,2013(6).

[4] 丛树海,周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5(3).

[5] 张庆红.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绩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

篇9

2.加强社会宣传,营造有利环境。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开设宣传栏目,加强卫生计生政策和“关爱女孩”等工作宣传,配合市办好《幸福人生》和《鹏程人口》栏目。大力宣传卫生计生系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医务人员和计生干部,宣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好调整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长期性、迫切性和必要性,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群众的巨大贡献。宣传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规律,避免夸大其词,不搞“高大全”。

3.加强优生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市民热点及需求,做好《爱__ 爱健康》、《疾控在线》、《优生优育知多D》等栏目宣传,围绕“戒烟”、“疫苗接种”、“科学育儿”、“优生优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话题,在@健康__、@健康__政务微博开展微访谈,多渠道、多形式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加大健康素养的宣传力度,扩大“万人万步”活动的影响面,培育健康理念和行为,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4.优化宣传资源,促进卫生计生文化繁荣发展。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评选活动,组织创作有影响力的卫生计生题材文化艺术精品。

5. 创建宣教活动品牌。积极整合机构、群团组织、社会的力量,搭建平台,学会借力,“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做好“健康公益月”等品牌建设,发挥宣传教育的协调统领和典型示范作用。

6.深入开展优生知识百场宣讲活动。组织区级“优生健康宣讲团”到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优生健康、科学育儿知识巡讲活动。挑选精品课程作为示范课程推广。加强督导,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篇10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 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