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研究方向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4 11:0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能源动力研究方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能源动力研究方向

篇1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2-0067-04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elite athleles' Coping 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with Mental Health

GUO Yujia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 0044, Hena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timulusreaction and selfefficacy theories, a survey on 153 elite a thletes above National Level1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PHI, Athlete CO PE Scale and Coping Efficacy Inventor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ental health

level of elite athlet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coping ways. Those at high leve ls tend to use the coping ways of direct 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from disturb ance while those at low levels often appeal to the ways of emotional venting, re lief from religion and avoidance;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 g efficacy and many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for high co ping efficacy group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groups and factor of confidence

degree in coping efficacy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efficacy and factors of acti ve coping, direct re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from disturbance and negative corre lation with appealing to religion.

Key words: elite athletes; coping efficacy;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近年来多次对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进行调查[1-3],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心理健 康水平与运动疲劳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支持是重要调节变量。依据应激理论,应对方式是心 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4-5],对运动 员来 讲,应对方式是连接训练、竞赛结果和应激心理生理反应的一种中介变量[6]。姒 刚彦认为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对各种逆境的成功应对[7]。

Weber[8]认为,“后果”变量的选择是应激和应对后果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竞技 体 育领域中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后果变量多是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出发关注运动后即刻的积 极、消极结果或工作效率等指标。而竞技比赛不仅要挑战人类身体极限,同时也要挑战心理 极限,对运动员的心理卫生价值也不能忽略[6]。

自我效能是应激理论中一个重要变量。有研究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对生活事件、创伤 性经历的应对,并将这一面对应激情境的自我效能定义为应对效能[9]。国外学者 应用心理 测量手段对应对效能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如应对效能与抑郁、应对方式等相关研究,但多 以特殊情景下的特殊群体(如爆炸案的幸存者,自然灾害的幸存者,离异家庭青少年,各种 疾病如癌症、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9-12],很少有对运动员的相关研究,国内 尤其欠缺这一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将应对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的体育心理卫生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应对方 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应对效能感作为影响优秀运动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重 要变量进行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 果可以验证或补充国外的已有研究理论,丰富我国在应对方式、应对效能方面的研究,为运 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提供实证资料,也将为维护和促进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省部分一级以上优秀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79份,剔除PHI三个效度量表 得分在70分以上及回答不完整的后有效问卷153份,(其中剔除PHI效度量表 Q(无法回 答的题目)1份,L(说谎分) 1份,F(伪装坏)22份;其他问卷回答不完整的2份)有效回收率 为

投稿日期:2009-06-1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09B630058)。

作者简介:郭玉江,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85.47%。平均年龄为22.59+4.43岁,其中男75人,女78人;射击38人,田径 25人,足球2 1人,垒球26人,乒乓球 8人,棒球 7人,网球 3人,排球 1人,游泳 15人,自行车 4人, 皮划艇 4人,体操 1人;国际级健将4人,国家级健将32人,一级117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健康的评定

采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系统中《心理 健康测查》(PHI),含168个题目;包括10个分量表,其中效度量表3个:Q(无法回答的题 目)、L(说谎分)和F(伪装坏);临床量表7个:SOM(躯体化)、DEP(抑郁)、ANX(焦虑)、PSD(病 态人格)、HYP(疑心)、UNR(脱离现实)和HMA(兴奋状态);若原始得分大于60分,则认为被试 者在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处于临界状态;若原始得分大于70分,则可认为被试 者在此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5。

1.2.2 应对方式的评定

采用谭先明编制的《运动员COPE量表》,评价运动员的应对策 略,整个量表包含45个题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法,包括寻求支持、主动应对、情绪宣泄 、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求助宗教、逃避、克制性应对等9个应对因子。本研 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

1.2.3 应对效能的评定

采用童辉杰编制的《应对效能量表》,该量表考察个体对自己 能否处理好应激情境的需求所持有的信念。包括胜任力、自信程度和认知水平等三个因子。 整个量表包含17个题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法,并在题目之前标明“在面对挫折与打击时 ”这个情境的限定语。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9。

1.3 施测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问卷除垒球运动员外其他均是在优秀运动员冬训调整期集体组织测试。在每 个被试回答完毕后,当场对其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进行核实,如有错误应 及时改正,如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垒球运动员是应教练员需求,由教练员按照以上程序 组织所有队员进行集中测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信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以及多元 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应对方式中寻求支持、情绪宣泄、求助宗教、逃避、克制性应对等因 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因子与心 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其中寻求支持、情绪宣泄、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求助 宗教、逃避等应对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大部分因子及总分存在显著性相关;主动应对与抑郁、 忍受与躯体化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表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躯体化抑郁 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总分寻求支持0.1070.0000.1020.203*0.188 *0.219**0.245**0.192*主动应对-0.157-0.201*-0.103-0.028- 0.0070.0630.098-0.084情绪宣泄0.1990.1440.203*0. 379***0.293***0.320***0.281***0.339 ***正面认识-0.211**-0.277** -0.225**-0.066-0.159*-0.0910.049-0.209**抑止干扰性活动-0.232**-0.2883 ***-0.184*-0.180 *-0.124-0.0850.008-0.225**忍受-0.134**-0.214-0.072-0.014 -0.067-0.1000.018-0.124求助宗教0.234**0.1540.298 ***0.265**0.237**0.313***0.178*0.324***逃避0.0460.1260.213**0.285***0.225**0.280***0.237**0.261**克制性应对0.0900.0160.1190.0480.0670.1220.0430.0 99

*p

2.1.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方式特点

将心理健康总分数据按升序排列,然后取前27%的41个数据作为心理健康低分高水平组 ,后27%的41个数据作为心理健康高分低水平组(注:“27%”依据的是统计学中关于测试区 分度的相关理论)。通过两组应对方式之间的比较,探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方式特点 ,同时也可侧面反映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低分高水平组与高分低水平组在情绪宣泄、正面认识、抑制 干扰性活动、求助宗教、逃避等应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情绪宣泄、求助宗教等 应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方式特点

因子名称

低分高水平组(n=41)高分低水平组(n=41)t值寻求支持16.85+3.0417.95+2.77-1.71主动应对14.71+2.8413.93+2.431.337情绪宣泄13.20+2.4816.20+4.18-3.95***正面认识14.20+2.2312.66+2.122.84**抑止干扰性活动13.07+2.4111.63+2.072.90**忍受11.20+2.7510.51+1.781.34求助宗教5.71+1.357.27+2.31-3.73***逃避6.24+1.397.41+2.12-2.95**克制性应对6.66+1.866.98+1.66-0.80

*p

2.2 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2.1 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应对效能各因子及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除 与兴奋状态因子相关不显著外,应对效能中的自信程度、胜任力因子及总分与心理健康中的 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因子以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认 知水平与躯体化、焦虑以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表3 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躯体化 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心理总分自信程度 -0.339***-0.391** *-0.397***-0.362 ***-0.306***-0.292***-0.026-0.424*** 胜任力-0.188*-0.265**-0.375***-0.212**-0.208**-0.263** -0.063-0.316***认知水平-0.192*-0.117-0.165* -0.046-0.109-0.147-0.032-0.166*应对效能总分-0.283***-0.324 ***-0.413***-0.258**-0.259**-0.305***-0.059-0.383***

*p

2.2.2 不同应对效能的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探讨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将应对效能总分数据按升序排列,然后 取前27%的41个数据作为低应对效能组,后27%的41个数据作为高应对效能组。对两组心理健 康水平进行比较(表4)。

表4 不同应对效能的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的比较

因子名称低应对效能组(n=41)高应对效能组(n=41)t值躯体化(SOM)9.93+4.346.98+3.383.43***抑郁(DEP)11.17+3.798.34+4.313.16**焦虑(NAX)9.90+3.836.15+3.504.63***病态人格(PSD)8.39+2.756.61+2.652.99**疑心(HYP)7.17+3.325.78+3.131.95*脱离现实(UNR)7.05+2.654.63+2.963.90**兴奋状态(HMA)8.95+3.358.44+2.851.75总分62.53+16.1446.93+15.774.44***

*p

由表4可见,高应对效能组与低应对效能组之间除兴奋状态因子差异不显著性外与心理健 康的其他几项因子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躯体化、焦虑、以及心理健康总分存在非 常显著性差异(p

2.3 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3.1 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由表5可以看出,应对效能各因子及总分与寻求支持、情绪宣泄、求助宗教、逃避等应 对因子之间呈负相关,与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等应对因子之间呈正 相关。其中应对效能总分与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求助宗教等应对 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表5 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自信程度 胜任力认知水平应对效能总分寻求支持-0.341***-0.050-0.083-0.103主动应对0.1200.362***0.286***0.365***情绪宣泄-0.342***-0.033-0.013-0.116正面认识0.1650.468***0.365***0.473***抑止干扰性活动0.0880.263**0.276**0.288***忍受0.0820.234**0.261**0.263**求助宗教-0.277**-0.249**-0.119-0.282***逃避-0.113-0.125-0.064-0.135克制性应对-0.0470.1580.2260.164

*p

2.3.2 不同应对效能的优秀运动员应对方式的比较

由表6可见,高应对效能组与低应对效能组之间在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 动、忍受、求助宗教等应对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得分情况看,求助宗教应对因子 低应对效能组得分较高,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等应对因子高应对效能组得分较 高。

表6 不同应对效能的优秀运动员应对方式的比较

因子名称 低应对效能组(n=41)高应对效能组(n=41)t值寻求支持17.73+2.7416.76+3.221.48主动应对12.98+2.1515.20+2.74-4.08***情绪宣泄14.59+3.6913.51+2.941.46正面认识11.41+2.0814.59+2.52-6.23***抑止干扰性活动11.32+2.0313.10+2.28-3.74***忍受9.68+2.0811.22+2.31-3.17**求助宗教7.66+2.226.12+1.733.49***逃避7.37+12.026.61+2.911.74克制性应对6.46+1.486.98+1.89-1.36

*p

2.4 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心理健 康各因子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效能各因子及总分、应对方式各因子等13个变量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法),以F检验作为筛选变量标准:P< 0.05进 入 回归方程,P>0.1剔除,结果有4个自变量进入方程,建立了三个模型,模型3的决定系 数最高,且方差分析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7)。

表7 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4标准回归系数tRR2调整后R2F自信程度-2.701-3.758***抑止干扰性活动-2.097-3.046**求助宗教2.068-2.267*0.6100.3720.34815.399***

由表7可以看出,应对效能中自信程度因子及应对方式中的抑止干扰性活动及求助宗教因子 依次进入回归方程,且t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自信程度因子的可解释量最大,3个因 子对心理健康总分的总解释量为37.2%。

3 讨 论

3.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应对 策略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的优秀运动员更倾向于比较主动的 应对方式。

值得指出的是情绪宣泄(即关注负性情绪体验并将其宣泄出来的行为倾向)和寻求支持 应对因子(即寻求解决问题手段的社会支持以及情感上的社会支持),在本研究中与心理健 康水平呈负相关,可能是由于在遇到应激刺激时,运动员如果总是采用情绪宣泄或寻求支持 ,而不去正面面对,积极主动地克服问题,问题也将很难解决,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其心 理健康,具体是否如此还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另外忍受因子(即减少对付应激源的行为努 力,采取被动接受、听之任之的态度),以往研究中认为被动消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相关 数据上却显示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价值。

由此也再次证实了:应对方式效果的估价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成熟――不成熟”、

“积极――消极”或“成功――失败”等。应对是有效还是无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只是相对于某一效果变量而言的,一般地说,作为处理应激的方法,绝大多数应对策略是 有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的判断必须与个体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个体在处理应激时,并不 是以单一的方式进行,他(她)所采用的应对策略往往是多种形式的组合,而且这种组合形式 会随着情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动[14]。

3.2 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应对效能具有积极心理卫生价值,应对效能高的个体更有信心接受应激的挑战,会积极 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压力事件,维护身心健康;而应对效能较低的个体则表现为信心不足,无 法有效地控制压力情境、缓解由应激带来的各种生理心理症状,从而对健康造成损害。Aldw in和Revenson提出,那些面对重要应激源时较多采用针对问题的应对、较少采用回避应对的 个体认为,他们的应对努力更加有效;并且,与应对方式相比,应对效能能更好地预测状况 的改善[16];国内研究也认为应对效能是一个可以有效测量的、在躯体及心理问题 、严重突 发性事件应激反应中值得重视的干预变量[15]。本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应对效能感 各因子及 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均呈负相关,且多数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高应对效能组 与低应对效能组之间除兴奋状态因子差异不显著性外与心理健康的其他几项因子及总分均存 在显著性差异。应对效能中自信程度因子进入心理健康回归方程,且可解释量最大。本研究 从体育运动领域再次证实了应对效能的心理卫生价值。

3.3 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Snyder等人认为信心具有缓冲作用,自信的个体能够更成功地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充 满自信的个体还具有广泛的应对策略和较强的应对技能,会主动寻找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这就增加了他们运用适当的应对策略,应对特定应激源的可能性[17]。本研究发 现应对效 能总分与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忍受等应对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与求助宗教呈显著性负相关。高应对效能组与低应对效能组之间在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 制干扰性活动、忍受、求助宗教等应对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较高的应对效能会促使 优秀运动员采取主动应对、正面认识、抑制干扰性活动等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使用有效的 应对方式又能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应对效能。而如果运动员认为没有能力处理好应激情境 ,则倾向于采用求助宗教等回避等应对方式。

4 结 论

1) 优秀运动员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之一。2) 心理健康高水平组多采用主动的应对方式;低水平组则多采用被动的应对方式。3) 优秀运动员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高应对效能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 显好于低应对效能组。应对效能中自信程度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最大。4) 应对效能的高低影响运动员采用何种应对方式,高应对效能组的多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 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毅刚,郭玉江.河南省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5,28(7):911-913.

[2] 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运动疲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J].体育 学刊,2007,(8):63-63.

[3] 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J].广州体 育学院学报,2007(3):82-85.

[4] Cassidy L,Meadows J,Catalan J,etal. Are reported stresss and coping sty le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recurrence of genital herpes?[J].Genitour in Med ,1997,73(4):263-266.

[5] Edwards JR,Cooper CL. Research in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the oretical

andMethodological issues[J].Psychol Med,1998,18(1):15-20.

[6] 李伟,毛志雄.中国运动领域应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5(2):82 -85.

[7] 姒刚彦.追求“最佳”还是强调“应对”――对理想竞技表现的重新定义及心理训练 范式变革[J].体育科学,2006(10):43-48.

[8] Weber, H. Sometimes more complex, sometimes more simple[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1999,2:171-172.

[9] BenightC C; FreyaldenhovenRW. eta.l Coping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J].Journal ofApplied SocialPs ychology,2000,30(7):1331-1344.

[10] Benight,C.,Antoni,M.,Kilbourn,K.,Ironson,G.,Kumar,M.,Fletcher,M.A.,etal.C oping self-efficacy buff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HIV- infected men following a natural disaster[J].Health Psychology,1997,16:1- 8.

[11] Charles C.Benight,Michelle L.Harper.Coping Self-Efficacy Perceptions as a

Media-tor Between Acute Stress Response and Long-Term Distress Following Natura l Disasters[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2002,15(3):177-186.

[12] Nairn,Raymond Charles.Improving coping with cancer utilizing mastery enha nce-ment therapy.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04,65(5-B):2641-2642.

[13] 谭先明,樊西宁.COPE量表对运动员的测试与评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2):52-56.

[14] 梁宝勇,郭良才.关于应对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应对的概念模式与效果评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

[15] 童辉杰.应对效能:问卷的编制及理论模型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5,(3):413-4 19.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3-02

能源动力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化石能源日趋枯竭,能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对能源科技提出了新的挑战。能源科技发展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为能源动力行业培养出满足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成文,与同行交流。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的挑战

1.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拓展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2012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招生门类、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从2013年起,全国本科专业将按照2012版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招生。专业名称的改变,并不仅仅是改变了称谓,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专业内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强调的是热能与动力的转换,而现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涵盖的范围则更宽广了,由过去传统的能量转化与利用领域,发展到今天的能源生产、燃烧污染治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多个领域,与化学、环境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关系越来越密切。近些年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兴未艾,形成了庞大的研究队伍和产业,如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脱硫脱硝等行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急需高校能提供这方面的人才。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能源动力行业时展的要求,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在目前培养计划中总学分压缩、课程门数减少的情况下,增加新领域课程,必将会对原有的课程设置造成冲击。

2.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和“零距离”之间存在矛盾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涵盖了原来的热能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冻与冷藏等,这些专业在内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宽口径”培养模式避免了过去那种专业面过于狭窄的问题,使人才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增强了就业的适应性,这也直接产生了不利的方面。在目前专业课程门数和学时都有限的情况下,毕业生在哪一方面都不专,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在工作现场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习过程,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缺乏完善的岗前培训和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不乐意接受“宽口径”的毕业生,希望毕业生一毕业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甚至是“零距离”对接[1]。

3.课程体系设置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喜好厌恶,如有的喜欢动力机械,有的喜欢制冷空调,还有的喜欢热力发电;另外,对个人的发展方向也有不同选择,如有的要考研,有的要就业,还有的要创业。高等教育应该支持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提供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发展方向和未来从事的职业。目前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单一,所有学生四年学习的课程几乎都一模一样,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学生几乎都是一个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4.实践教育环节与课程教学之间存在冲突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上的讲话精神,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在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系统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总学分和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则不得不压缩理论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甚至得减少理论课程门数,这样培养的人才很难做到“厚基础”, 违背了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实践教育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相脱节,必然影响实践教育环节的效果。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应及时更新。国外高水平大学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本学科新的研究领域和前沿技术。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将MEMS技术引入了换热器课程,将先进的能量转化技术,如燃料电池、生物质能转换、热电转换等引入了热力学课程。和国外相比,我们教学内容就显得陈旧,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优化措施

1.增设新领域核心课程,完善人才知识结构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能源动力学科新的拓展领域,广泛深入调研,充分了解能源动力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掌握新领域的学科内涵和新兴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确定未来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在满足总学分和学时限制的条件下,补充完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将新领域的课程与原专业课程整合,制定适应学科领域扩展、满足未来人才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按专业大类统一基础课程设置,分设专业方向模块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为了解决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宽泛而不专的问题,还是要分设专业方向[2]。但为了防止回到以前的老路,防止专业面过于狭窄,不同专业方向的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大类基础课程应统一设置。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模块化课程,每个专业模块化课程的门数不宜过多,设3-4门,10个学分左右即可,同时设置大量应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强化实践环节,这样就解决了“宽口径”和“零距离”之间的矛盾。

3.建立柔性的课程体系,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建立柔性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构建多样化、课程设置分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3]。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未来从事行业预期和职业喜好加以选择。培养计划分研究型和应用型。“研究型”培养计划的学时分配适当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倾斜,实践教育环节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培养计划的学时分配应适当向传授专门应用技术的专业课倾斜,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加选修课程门数,选修课程也分研究型和应用型,满足毕业生继续深造和就业的不同需要。

4.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

在强化实践环节的同时,一定要保证理论课程有足够的学分和学时。在总学分减少和实践学分增加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压缩德育课程学分,保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分。同时,改革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类课程都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开展课程设计,通过工程设计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及时修订教学大纲,与时俱进,及时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领域、前沿技术在教学内容上得到反映。

三、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有和其它专业共性的方面,也有其特殊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满足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可以借鉴其它专业成功的改革经验,还要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力,杨晨. 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初探,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52-154

[2]于娟, 吴静怡. 能源动力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58-160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郑州轻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于1981年在机械和家电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原名称为制冷及低温技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产品市场以每年20%~30%的比例增加,世界市场80%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需要大量精通专业技术和具有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与沟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加强能源能力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专业英语作为选修课程,这使得专业英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专业英语教学都处于薄弱环节,目前的教学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教学和学习目的不明确

由于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充分重视专业英语,致使大部分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认识专业英语的学习目的,这会导致学生听课不积极,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在学习的时候只是为了翻译而去翻译,没有学会一种学习方法。

2.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师基本上由专业课老师来担任,在上课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还是按照选定的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授课,内容只局限于教材,缺乏和学生的互动,这导致学生上课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去获取课本之外的知识的动力。

三、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研究

1.明确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写和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交流专业知识。

2.教学内容多样化

由于能源动力类专业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等专业,学院要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方向来选定相应的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去了解本专业的一些特定的专有名词。在选定教材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学校外文文献数据库去了解本专业方向的英文文献期刊,从期刊中了解目前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3.考核方式

通过教学内容多样化和互动式教学,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也相应有变化。考核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单独考核个人,而是以分组来进行。根据前面所述的三阶段教学,当教学进行到第三阶段时,由各组对自己检索到的专业英文文献来进行翻译,并对其翻译结果进行讲述,由授课教师和各小组讨论,形成一定的评分标准后共同对翻译结果进行量化打分,最终确定各组的成绩。各组成绩确定以后,再由组长和授课教师根据每一小组内成员对团队的贡献来确定各个组员的成绩。

四、结语

笔者采取以上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通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扩大学习视野。第二,通过互动式教学,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授课教师去学习学生所检索到的英文文献,为教师的备课带来一定的挑战。第三,新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全程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其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52-03

伴随着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加强的关注,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成为每个国家的核心关注点,其迫切要求中国的能源动力工程高等教育建立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体系与结构,提高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中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满足动力、发电应用等国民生计的迫切需求,而成立了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后续随国家需求而成立了制冷、核电等专业。国内高校设立工程热物理专业的高峰期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后专业发展迅速。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第四版)》,能源动力类二级学科门类下列的专业仅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使得本专业本科成为一个“大能源”范畴内的专业。这种专业上的调整体现了一种需求的调整,在面向全球化的能源发展与挑战时,具备更加广阔视野、全面知识体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邱洁对这种调整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总结了相关挑战与机遇。

一、专业现状概述

(一)专业内涵的拓展

原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关注热能与动力的转化及效率问题,核心关注热量这种能源形式。随着可再生能源及新的能源利用形式的迅猛发展,专业内涵愈发深厚。各种能源形式彼此的转换及过程中伴生的能质交换规律等都成为本专业覆盖范围,这对于原有的学科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专业内涵的拓展迫切要求学科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培养计划方面进行适当更新。

(二)培养目标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能源与环境等主题的发展,对相关新兴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社会作为人才的接收市场,对急需人才的类型释放了大量信号。然而,作为人才输送主力的高校,往往并没有及时对培养方案做出适当调整,课程更新方面也相对较慢。事实上,在课程数和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在各高校学科内特色研究方向和优势方向沿袭下,相关调整的余地很小。

(三)差异化需求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在面对日渐差异化的学生需求时,不能“丰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事实上,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个性化教育的呼声渐起。重视人才发展的差异性,探索个性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件中有所体现。具体到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大能源”专业,有些学生倾向于传统专业好就业,有些学生倾向于新型产业想创业,有些学生格外看重前沿科研想出国、考研,这一方面来源于个人认识和喜好,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自身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压力。这种差异化的需求在现阶段传统培养模式下,很难被满足。这不仅是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局限,在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等方面也同样存在很多局限。

二、本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 本科生对本专业背景了解不深

其表现为学生不知道专业与国计民生有何关系,故无法在其中定位自己。没有定位,便没有思想原点,不知从何出发开展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故往往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二) 本科生对个人发展路径了解不深

其表现为学生不知道本科所学有什么具体应用,个体的学习如何与群体、行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相关联,想认真发力却不知道如何操作、朝哪里发力,缺乏方法的引导。在被动学习模式下积累的经验,在本科主动学习的情境下不能很好适应,往往造成心理困境。

(三) 本科生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了解不深

其表现为学生无法将自己对未知的探索与国内外快速发展的科技态势相关联。在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这种涵盖学科多、支撑面广、国内外发展快速的专业时,一方面渴望求知,另一方面又被繁杂的关系牵扯,造成精力分散,无法突破。

(四) 本科生参与竞争的意愿不大、程度不深

尽管目前在能源领域,国内外针对本科生的科研竞赛纷纷设立及开展,但仍无法发动所有学生参与,造成部分积极的学生参与多个项目,而大多数学生只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缺乏参与竞争的意愿和动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熔炼互激”教学模式

篇5

由于大类招生属于新生事物,部分高校实施不久,其潜在的弊端尚未显露,而按大类招生政策录取的学生的成绩往往隐含着这些信息[4],因此,对这类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潜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以较早实行大类招生的中南大学能源动力类学生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Logit对数线性模型,探讨生源地和入学年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进而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模式。

二、数据收集及处理

(一)对象

中南大学有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和经济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有30个二级学院和83个本科专业,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大学。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8年开始便实行了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能源动力类是培养从事动力机械和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典型工科专业。因此,以中南大学能源动力类学生成绩为研究对象建立Logit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能够指导综合性大学工科专业大类招生下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本文统计了中南大学能源动力类2009级185名和2010级166名本科生的成绩,涵盖了他们自入学到2012年上学期所学习的所有18门和15门基础课科目,包括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基础、微积分、大学物理、基础英语等。限于篇幅原因,学生的各科原始成绩数据本文不予陈列。

(二)成绩评价模型及等级划分

学生成绩综合测评的方法主要有总分法、算术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基金项目] 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计划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2014sfkt223)

[作者简介] 孙志强(1980-),男,河南武陟人,博士,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节能与新能源.

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5,6]。总分法和算术平均值法是对单个学生所有课程成绩求出总和或平均数,作为综合考核结果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和评定。这两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没有考虑课程学分的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对象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综合评判而得到定量评价结果的方法[7]。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首先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然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计算出的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作为评价的依据[8]。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来的多个变量适当的组合成一些数量较少的综合指标来近似代替原来的多个变量[9]。因子分析法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和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拓展[10]。这四种方法较为复杂,面对本研究庞大的数据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便使用。

加权平均法不仅涵盖了课程的学分信息,而且其计算方法还简单,故本研究最终选取该方法进行综合成绩的分析。加权平均法一种考虑了课程所占权重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方法,科目的学分越高,该科成绩在进行综合评测时所占的比重越大,其具体计算方法为:

通过计算发现,所取样本中学生加权平均成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90.66和60.77。考虑到这两数值的大小,本文最终利用成绩绩点的分界值将学生的成绩划分成优、良、中和及格四个等级:当加权平均成绩≥85时,成绩为优;当85>加权平均成绩≥78时,成绩为良;当78>加权平均成绩≥71时,成绩为中;当71>加权平均成绩≥60时,成绩为及格。

三、Logit对数线性模型

本文主要探讨生源地及入学年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变量均为称名变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区别,而且还有两个自变量,因此,多变量分析方法中的Logit对数线性模型特别适合于分析此类问题。Logit对数线性模型主要用来探讨与解释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关系,通常以最大似然法进行模型估计与检验[11]。

(一)建模与自由度计算

考虑到生源地种类有31种,而2009级与2010级能源动力类学生总人数仅为351人,所以,为了满足Logit对数线性模型的使用前提必须对生源地进行分类[11]。根据表1所示的2010年高考985高校各省录取率将生源地归为三类:① 0<录取率≤1.5;② 1.5<录取率≤3;③ 3<录取率。由于大部分学生入学年龄为18或19岁,因此,将学生入学年龄分为两类:① 18岁及以下;② 19岁及以上。按前述分类后,中南大学2009级与2010级能源动力类学生成绩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2010年高考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985高校录取率

序号 生源地 985高校

录取率(%) 类别 序号 生源地 985高校

录取率(%) 类别 序号 生源地 985高校

录取率(%) 类别

1 上海 5.129 3 12 四川 2.417 2 23 云南 1.418 1

2 天津 4.378 3 13 福建 2.290 2 24 贵州 1.380 1

3 北京 4.069 3 14 宁夏 2.231 2 25 广西 1.259 1

4 吉林 3.814 3 15 黑龙江 2.216 2 26 河北 1.191 1

5 重庆 3.690 3 16 湖南 2.122 2 27 内蒙古 1.177 1

6 辽宁 3.527 3 17 江苏 1.933 2 28 山西 1.168 1

7 青海 3.458 3 18 山东 1.801 2 29 安徽 1.035 1

8 湖北 3.201 3 19 新疆 1.700 2 30 河南 0.987 1

9 海南 3.074 3 20 陕西 1. 687 2 31 西藏 0.979 1

10 浙江 2.790 2 21 甘肃 1.646 2

11 广东 2.742 2 22 江西 1.437 1

表2 2009级与2010级能源动力类学生成绩统计结果

类别 18岁及以下 19岁及以上

优 良 中 及格 优 良 中 及格

1类生源地 4 16 20 4 7 32 26 7

2类生源地 10 31 26 4 13 42 48 14

3类生源地 2 5 7 3 1 9 17 3

A代表生源地,B代表入学年龄,C代表成绩等级,则变量A、B、C分别有3、2和4个类别。根据对数线性模型的阶层特性(C为因变量,A与B为自变量),则可能建立的五个模型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代表三个变量彼此独立,生源地和入学年龄均与成绩等级无因果关系存在;模型2-1只有生源地与成绩等级的交互作用,代表只有生源地与成绩等级间有关系存在;模型2-2表示只有入学年龄与成绩等级有关系存在;模型3表示生源地和入学年龄都与成绩等级有关系存在;模型4表示生源地和入学年龄以及这两者的交互作用都与成绩等级有关系存在。

(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与分析

在建立三维度列联表的可能模型后,计算每一个模型的似然比,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似然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eijk为各细格的期望次数;fijk为各细格的实际次数;i为变量A的类别;j为变量B的类别;k为变量C的类别。

由表3可知,模型1的似然比值为10.831,在自由度为15时,显著水平p值为0.764,并未达到0.05显著水平,因此该模型已经可以拟合表2中的实际数据。同时还可以发现,在加入了生源地与成绩等级的交互作用和入学年龄与成绩等级的交互作用后,拟合结果的显著水平分别下降至0.698和0.645,其拟合精度有所下降,故模型1是最佳拟合模型。该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基本与生源地和入学年龄无关。

现实生活中普遍认为学生成绩与班级学风密切相关,为了确定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本文对能源动力类2010级5个班的成绩情况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级整体成绩最好和最差的班级是能动1002班和能动1001,其成绩为良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0%和25.71%,相差44.29%。这与现实生活中两个班级的整体表现相吻合,据观察,能动1002班的学生普遍学习用功,到课率高,而且该班会经常组织同学集体上早自习和晚自习,学风好;而能动1001班相对来说学风稍差,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缺课率相比其他班级也要高一些。由此表明,学生成绩与班级学风密切相关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学生成绩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各种能力的程度,是评价大类招生政策下大学生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如何最有力的标志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成绩,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学校需要将班级学风的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对其的建设以完善大类招生政策下的大学生培养计划。

表3 可能的Logit对数线性模型及其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模型阶层 模型 表示法 似然比 自由度 显著水平

1 lneijk=μ+αA+βB+γC {A} {B} {C} 10.831 15 0.764

2-1 lneijk=μ+αA+βB+γC +αγAC {AC} {B} 6.415 9 0.698

2-2 lneijk=μ+αA+βB+γC +βγBC {BC} {A} 9.668 12 0.645

3 lneijk=μ+αA+βB+γC+αγAC+βγBC {AC} {BC} 5.280 6 0.508

4 lneijk=μ+αA+βB+γC+αγAC+βγBC +αβγABC {ABC} 0 0 1

注:αA,生源地的主效应;βB,入学年龄的主效应;γC,成绩等级的主效应;αγAC,生源地与成绩等级的交互作用效果;βγBC,入学年龄与成绩等级的交互作用效果;αβγABC,生源地、入学年龄与成绩等级的交互作用效果。

表4 能源动力类2010级各班成绩统计结果

成绩等级

班级 优 良 中 及格

人数 所占比例(%) 人数 所占比例(%) 人数 所占比例(%) 人数 所占比例(%)

能动1001 2 5.71 7 20.00 20 57.15 6 17.14

能动1002 3 15.00 11 55.00 6 30.00 0 0.00

能动1003 2 8.70 12 52.17 9 39.13 0 0.00

能动1004 0 0.00 11 37.93 17 58.62 1 3.45

能动1005 1 3.45 12 41.38 15 51.72 1 3.45

注:所占比例是指各成绩等级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建立的以成绩等级为因变量、生源地与入学年龄为自变量的Logit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成绩与生源地及入学年龄基本无关,而与班级学风密切相关。学风好,班级学习氛围好,努力学习的人数也就多,成绩优秀的人数也越多。所以,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尤为重要,是提高学生成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针对目前逐渐推广并流行的高校大类招生,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学风的建设。

(1)重视入学教育。综合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学习基础自然各不相同,在付诸相同努力后,其取得的成效也是各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在阶段性成绩出来后,他们会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依然赶不上别人而把原因归结于自己高中的学习基础差。当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后,他们便会失去学习的冲劲,从而造成成绩的下滑。因此有必要在本科生的入学教育中强调高中的学习基础(与生源地相关)和入学年龄基本与他们大学里所取得的成绩无关,而是取决于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努力程度。

(2)设立基于班级整体成绩的奖学金名额分配机制。校级奖学金的班级名额分配不再以班级学生名额为依据,而是调整为以班级整体成绩(班级加权平均分)为基准,根据班级整体成绩排名而分配奖学金的名额。班级整体成绩能够很好的反映各班级学风的好坏,将奖学金的名额与班级整体成绩挂钩后,每一位同学的成绩都会影响集体的荣誉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班级都会积极主动地制定措施来加强自身班级学风的建设,学生的自我管理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华.我国高校招生政策100年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7,5(1):59-64.

[2] 高桂芬.教育公平背景下的高校招生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3] 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24(1):88-89.

[4] 吴兆奇,关蓬莱,吴晓明.考试成绩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J].统 计与决策,2007,23(3):21-23.

[5] 徐则中.基于变权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J].中国电力教育,2010,26(19):50-52.

[6] 黄修芝.统计分析方法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2,18(3):48.

[7] 孙艳,蔡志丹.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学生考试成绩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178-179.

[8] 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56-158,176.

篇6

中图分类号:TK2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浪费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热能动力工程作为一种研究热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学科,其专业领域中的很多研究都与能源资源利用有关,通过热能功利工程的相关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其在很多工程领域中也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作用。锅炉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生产设备,在热能动力提供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何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增大锅炉炉内燃烧率,减少锅炉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锅炉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以及锅炉构成的概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流体工程、能源工程、制冷技术、工程热物理、冷藏冷冻工程等方面,总的来说即是研究热能与动力的相互转化。[1]其中锅炉方面主要应用的技术是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动力机械、工程热物理、能源工程等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利用能源的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即是能源方面和环保方面的技术问题。如今,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在一些企业毫无节制的开采之下,储存量也日益减少,而且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占有量较低,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60%左右。此外,煤炭资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对动植物生存、土壤环境产生威胁的有害气体。所以如何努力研发出脱硫等技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将煤炭资源较为高效地转化和利用,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做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规划,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基础上规避风险;其次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建设;最后要提升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运营标准,严格把关,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在我国目前生产应用的锅炉主要有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两种,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多种,例如按锅炉本体的不同结构,可分为火罐锅炉、水管锅炉和水火管锅壳式锅炉;按外形的不同则可分为卧式和立式;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等。锅炉主要由外壳部分和燃气锅炉的电气控制部分两者组成,其中外壳部分分为面壳和底壳,面壳主要用来防止风沙和尘土的损害和侵蚀,而底壳则用于固定锅炉的燃烧器,同时要在底壳上安装轮回水泵、燃气阀、膨胀水箱、三通阀、主热交换器等配件,这些配件通过底壳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3]此外,对于锅炉来说,最主要的硬件即是燃气锅炉电器的控制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风机、风压开关、燃气阀、轮回水泵、燃料燃烧、地暖温度探测等装置的运行。而时至今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大多数公司企业都开始采用电脑控制的方法进行运转,这样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温度,维持其均衡。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1、锅炉方面存在的问题

锅炉的主要问题还是因为锅炉内部的风机的问题,风机在锅炉是热能和动能相互转换的一个器件,是锅炉不可缺少的部分。风机的转动会提升锅炉内部的压强从而把压缩后的气体运送到安装制定好的机械中,而当气压回归正常时压缩气体又开始膨胀从而产生机械运动的动力。风机是被安置在锅炉内部但是有时候需要很强的动力会让锅炉造成超过负荷的运动,这样才经常出现电机被烧坏的现象,在生产上造成了所遇额外的经济损失,而这种现象也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所以现在非常需要提高锅炉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伤及生命财产的现象。

2、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风机方面出现的相关问题

我们知道锅炉中的风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机械能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动能。然而,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风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损坏电机,在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危险,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下降,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针对锅炉中风机出现的这些问题来改善和提高风机的装备,促进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

三、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与锅炉方面的应用

1、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能源动力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的建设,所以它所涉及到的领域也是比较广泛的,进而集成了众多的新型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热能动力工程对于能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风、电两个方面,例如发电站的应用、风机的应用。对于风机的应用,它可以包括发电厂、工业炉窑以及供热锅炉等,以此领域的通风与引风为主,另外,还可以用在工业厂房、矿井、泠却塔、隧道等处的通风、冷却和排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站和工业锅炉的发展越来越追求机组的大容量、高效率、高转速以及操作的自动化,所以对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中的应用

目前的工业锅炉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或者是电能转化的热量,对物料或者工件进行加热。另外,在锅炉队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中主要以软件仿真锅炉风机的翼型叶片与炉内燃烧控制技术为主,当前的炉内燃烧控制技术不再是手动控制已经变成了自动控制,其控制的方式可以是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或是空燃比例连续控制系统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锅炉当中的风机,将气体进行输送或是压缩,将机械能转换成相应的动能,所以风机对锅炉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以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造成众多企业加大了锅炉的工作量,导致部分锅炉负荷工作引发了很多的问题,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损失,比如风机的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将其烧坏,因而直接影响了锅炉的正常运行。

四、热能与动力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向是比较可观的,它可以在多个领域发展。比如说可以发展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热力发电机及汽车工程等多个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不同的工程时,要掌握不同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技术和原理知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地促进各工程的较好较快发展。此外,正是由于热能与动力工程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不断提高与该工程有关的技术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该工程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热能动力工程在动力能源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能源动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力,并且在很多工业领域中,都离不开热动能这一生产资源。

如何提高能源动力的应用效率,减少热动能的无功损耗,成为了当前工业发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才能起到节能环保效果,才能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中,其所应用在最主要方面就是风机。风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机械设备,在多个工程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设备。如发电厂、车辆、船舶等。风机的主要运行原理是利用多个叶片进行旋转来产生机械能,并应用在工程机械的动力能源中,从而推动工程机械运作。随着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风机的运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风机性能同时还对于节省动力工程能源也有着重要意义,这是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将锅炉的燃烧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了以下两种:

第一,目前企业比较常用的就是空燃比连续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比例阀、燃烧控制器等部分组成。目前,空燃比连续控制系统主要是利用锅炉内部相关燃烧数据的分析传入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通过逻辑控制器对于向比例阀传输电子信号,对其开放程度进行调控,由此来控制锅炉内部的温度。

第二,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双交叉先付系统。双交叉先付系统对于锅炉的控制主要依靠温度传感系统来实现。通过对于温度的准备测量,将温度信号传递到逻辑控制器,然后通过逻辑控制器对空气流量阀的打开程度进行调解。同时,对于燃料的进出口进行调解,精确的控制温度。

结束语

总之,热能动力工程是一门对工业动力能源应用非常有利的现代工程学科,其能够促进工业锅炉性能的提升,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锅炉领域里的不足,勇于创新并解决它,并且不断实践与学习,来挖掘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其领域中更多的潜力,就能更加高效有序地保证锅炉的运转,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篇7

交通运输类专业

重点大学推荐: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重庆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

打开谷歌地球。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依稀可见无数公路、铁路及航海线路的痕迹,它们贯穿于每座城市之间,是连接你我、沟通彼此的桥梁与纽带。“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港口群布局,加快内河航道网、民用机场、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89万公里,不愧是大手笔。

如果让你列举几种交通运输工具,相信每个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说出N多种,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都是信口拈来。确实,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就像坐上了“和谐号”动车组一样――日行千里,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管道五种形式有序结合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业正以“神八”速度向前奔跑着,这也给交通运输类专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金牌专业】交通运输类

谈及交通运输,旗下“艺人”不仅众多,且星光璀璨,不乏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这些每年都炙手可热的“大牌”专业,也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等深藏不漏的实力派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口径宽、内容涵盖广等。也就是说。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海里游的,统统都在它的麾下。

“大牌”最有范儿,先说“大牌”吧。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研究旅客货物运输线路、站港土木建筑及相关技术设备组成,交通运输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校略有不同,但一般都会开设交通运筹学、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路基路面工程、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环境污染与控制、交通运输组织学等主干课程。打住,别嫌累,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同学们将来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工作时能够游刃有余,挣足面子。

“大牌”固然耀眼,“小牌”也可圈可点。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物流工程专业每年的报考热度也跟着水涨船高,该专业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它与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关系密切。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之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有“第三利润源泉”之说。目前,该类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可以预见,随着“十二五”时期物流相关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该专业的毕业生们一定会“钱”途远大的。

【金刊提示】

交通运输类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数学、物理成绩要好,处理繁琐的计算、复杂的图纸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及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等。同学们选择院校时应注意,行业院校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主要面向行业内就业,就业很有优势;综合通大学和理工科院校,由于学校的历史背景不同,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行业取向,报考时要注意区分。

第五桶金:能源产业

能源类专业

重点院校推荐: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表明未来几年国家将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定会加大力度。新能源研发之路其修远兮,高校们并没有“袖手旁观”,在今年新增专业中,能源类专业成为一大亮点,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节能”“新能源”等俨然成了时下的“热词”。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横空出世正引领世人进入一个崭新而辉煌的时代,冲破能源枯竭的桎梏,能源动力类、核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金光大道已经悄然铺就。

【金牌专业】能源动力类、核工程类

动画片《怪物电力公司》讲述了一个变收集人类世界小孩的惊叫声来为怪物世界提供能源,化解能源危机的有趣故事。事实上,人类也正经历着与怪物世界同样的能源变革,而为这场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正是能源动力类旗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以及核工程类旗下的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安全工程、工程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等专业。

先侃侃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吧,它最早是由动力机械衍生而来的,目前拥有热能工程、流体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热动力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大学阶段主要接受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对于这个专业可能有些人存在不少误解,以前有个讽刺的说法是说能源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是烧锅炉的,又脏又累。事实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确实是锅炉,但这个方向的真正目的是设计、制造出更加完美的锅炉。这些锅炉主要用于大型炼钢厂炼钢或者作为大型核电站的核燃料发生器。

提起核能,可能很多人谈“核”色变,会立刻联想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其实,核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恐怖,人类完全可以安全有效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当然,前提必须是

“有艺在身”,核工程与核技术就是这样一门由基础学科、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的知识面宽、知识密集、技术超前,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选择该专业的同学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以外,还要有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计算机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辅工具,也是必须掌握的。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核工程、核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工程实践的技能和本领。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几乎16%的电能是由441座核反应堆生产的,而其中有9个国家的40%多的能源生产来自核能。可以说,在当今能源稀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

【金刊提示】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都属于工学类专业,录取时有的院校会参考考生的物理和数学成绩。

第六桶金:海洋经济

海洋类专业

重点院校推荐: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海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青岛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占全球总面积的71%,实施海洋战略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从辽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江苏的沿海开发战略、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再到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省份虚位以待,它们或借海洋经济实现转型,或发展科技进行产业升级,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共同拼接海洋经济的蓝色版图。

海洋经济因海而生,目前主要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造船业、海洋新材料业、海洋石油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与农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中肯地说,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正当时,不断拓展的经济发展空间正日渐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牌专业】海洋工程类、海洋科学类

瓦良格号航母的改造点燃了中国的航母梦,加之,近来愈炒愈热的,相信很多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强我国防,壮我国威,而海洋工程类专业,特别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将是你实现梦想的阶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侧重于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强调制图和建造。大学期间,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及船体制图方法,熟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大多位于沿海、沿江地区,为学生们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实践机会。

海洋科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管理、军事海洋学等专业。这些专业主要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研究主要分为对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应用研究。现代海洋科学的研究体系大体可分为基础性学科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研究两部分。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有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应用性的学科有海洋工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航海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等。近年来,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报考此类专业的同学除了数学、物理基础知识需要较扎实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篇8

目前,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新型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及制剂和医疗器械为主体的新医药产业已具备扎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以碳纤维、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太阳能转化利用的高纯晶体硅材料生产,特别是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已经形成,正在加速发展。

一、连云港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近3年来,连云港高新区共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500多项,累计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6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0多个。区内共集聚高新技术企业65家,有2家企业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4个,国家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建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2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68个,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是苏北地区单位面积拥有创新平台数量最多和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特色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连云港高新区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新兴产业初步集聚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新医药产业在抗肿瘤、消化道、抗肝炎、妇科血瘀症、糖尿病、中药抗病毒等多个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以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差别化氨纶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产业以及硅电子信息材料等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产业已构建风电装备、光伏、清洁能源等三大产业链;江苏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也已在高新区内建成。

二、连云港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新医药产业

新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以化学药、中成药为主体,医药包装和医疗器械为特色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成为全市行业集中度最高、竞争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高新区拥有以创新药物研发与发展研发外包为目标的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江苏省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载体,是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区内医药企业共承担了11个国家“863”计划项目、18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12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拥有恒瑞、豪森、康缘药业等从事新医药领域的研发中心6家;拥有千樱医疗设备、天诺光学仪器等医疗器械研发中心6家;拥有江苏豪森、深圳奥萨集团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及康缘海洋医药中试基地,其中恒瑞、康缘、豪森和正大天晴4家医药骨干企业均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

(二)新材料产业

开发园区目前已经聚集包括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5家国家级科研单位;拥有中复连众、杜仲氨纶、汉高华威等新材料生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近60家;在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金属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涌现出一批极有前景的项目和产品。如中复神鹰公司已形成年产3000吨碳纤维原丝和122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应用于航天、国防等尖端领域的T700/T800级碳纤维已进入中试阶段,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布局相对集中的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群,并已形成硅材料加工、太阳能光伏电池、电子信息材料生产的特色集群区。

(三)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高新区以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园、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省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为平台,以龙头企业科研中心为主体,在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清洁能源方面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风电设备领域集聚了国电联合动力、中复连众、杰瑞电子、重山精工等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形成了集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配套发展的产业链。园区的中复连众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其国家级科技项目“3兆瓦海上风力叶片研发”在北京世界“绿博会”亮相获奖,全球最大的5兆瓦风电叶片也已下线;韩国重山精工公司生产的风力塔架出口规模居全球同行业前列。

三、新兴主导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一)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化学合成药领域、新型医疗器械领域、新型化学药品制剂领域、现代中药及制剂领域、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

一是化学合成药领域,重点发展原料药、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肝病药物、多肽药物、麻醉镇痛药。化学制药仍然是目前医药行业中最大的子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化药仿制药及原料药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球非专利药市场增长速度是专利药市场的4倍。

二是新型化学药品制剂领域,重点发展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滋膏剂、贴膏剂等。近年来,西药制剂出口发展迅速,在国内医药市场复杂多变、波动较大的形势下,已成为消化过剩能力、推动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现代中药及制剂领域,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妇科药物、儿科药物、心血管药物、骨伤科药物等。近几年来,中成药工业的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年增长24%,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加深,其市场潜力巨大。

四是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保健品。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未来20年将形成一批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在抗艾滋病、抗肿瘤、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材料领域、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新能源材料领域、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等,形成以新材料研发为先导,涵盖小试、中试、产业化及检测等环节的完整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及产业链。

一是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发展以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差别化氨纶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应用材料,这种类型的材料普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较轻的比重、极强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多个行业领域都有应用。

二是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单晶硅、多晶硅项目,薄膜电池材料项目。连云港硅资源、氯碱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总量充足,为发展多晶硅等能源新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金属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粉末冶金、钢制品、金属加工、铝合金、镁合金等。连云港铁路、高速、港口运输条件便利,可以大量从内陆地区运输钢铁、铝、有色金属及煤炭资源,即将投入的南钢项目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电领域、风电设备领域、高效照明设备领域、重生物质能设备领域、清洁能源领域,不断壮大规模,形成特色和优势。

一是太阳能光电领域,重点发展多晶硅切片、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连云港拥有丰富的硅资源、盐碱化工资源,石英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为多晶硅生产提供了原料基础,而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重要材料。

二是风电设备领域,重点发展风机塔架、风力叶片、发电机组、高速齿轮箱、变压器、控制装置等。风电产业是当前新能源产业中最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细分行业之一。作为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风电产业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发展势头迅猛。

三是清洁能源设备领域,重点发展煤电联产装备、煤气化设备、能源环境装备。连云港有火电、垃圾发电等发电产业,东陇海线辐射的中西部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火电场设施,为开发区发展清洁能源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了打造国家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快速集聚,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快速循环转化,连云港高新区应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形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①张洁莹.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06)

篇9

1 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爱国卫生及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等一系列的活动刺激着保洁机械的迅速发展。机械化清扫率是现代城市发展生机的一项重要标志,按照国家城建部颁布的城市机械化清扫率必须达到40%的部颁标准,国内除了广州市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居国内之首外,国内绝大部分城市的机械化清扫率远远达不到40%的部颁标准。当前国内城市清扫作业方式非常落后,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工清扫水平上,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二次扬尘和污物飞溅,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极不相称;且“人车共舞”现象让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提高和美化城市整体形象,就必须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必须引入专业机械化设备。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引发的能源消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采取鼓励、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开发节能、环保、低碳的新能源动力机车和环卫机械产品。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涉及以中小型环卫机械为主的先进环卫设备以及新能源动力机车的研发和生产,力争成为广西区内乃至西南地区环卫机械的龙头骨干企业。于2010年公司开始设计、制造生产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

2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参数

2.1 结构特点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 2012 2 01 60403.9)国内首创的组合滚扫垃圾输送机构技术,纯电动无级驱动,无噪音、无废气排放,具有轻便、动力环保、清扫率高、安全舒适、结构和操作简便实用、适用场合广、集清扫与清运于一体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城镇街道、大专院校、生活小区、大型酒店、机场、码头、公园、景区、度假村等场所。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采用前置两只旋转盘式扫刷,中间装两只侧刷,中后部装有组合滚扫主刷机构。主刷机构固定在车架上,由主刷Ⅰ~VI、皮带传动机构组成,用于将侧刷收集到的垃圾,旋转捧起至垃圾提升刷的位置。主刷提升轨道、提升架、电动缸、滑轮组、6

个滚刷组成,用于将主刷收集上来的垃圾抛送到垃圾箱内。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该机清扫作业时,两侧扫刷上方的清水喷嘴喷出水雾,压尘湿润垃圾,避免了工作场所扬尘出现,实现了清洁作业。

2.2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

3 主要零部件设计原则和设计特点

3.1 车架总成和前轴、方向盘总成

车架是扫地机承重部件,车架上除安装垃圾箱、主刷、侧刷清扫机构外,还装有行走机构,因此,车架的设计非常重要。突出刚性设计是车架的设计原则。为了使车架具有一定的刚性,经强度计算确定车架选用方通型材作为主框架,在车架受力的部位合理地布置了足够的加强筋。同时转向方式为方向盘式,保证扫地机在行进过程中转动灵活。

3.2 行驶系统

行驶系统由后桥车轮组件、前轮方向器组件、刹车系统组成,用于整车的行进。考虑到广西丘陵地形道路较多坡道,可根据使用场合的道路情况选择功率为1500~3000W等不同的行走电机,既满足产品的行驶性能储备,又达到更大的爬坡能力。

3.3 侧刷总成及升降机构

侧刷总成及升降机构由侧刷、提升机构、防撞装置组成。

为达到收集垃圾,降低转速减小扬尘的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侧刷选用功率70W、转速100转/分的电机确保清扫、收集垃圾功能,并采用高压雾化喷淋装置,解决二次扬尘的问题。

侧刷升降机构由电动推杆、钢丝绳、传动滑轮、张紧器组成,经推、拉钢丝绳和滑轮传动,从而达到升降作用。

3.4 主刷总成及操作机构

主刷总成即组合滚扫机构,它包括可调万向轮、滚扫机构架、轴承座、张紧装置、限位固定架、电机、滚扫、调节钉、皮带、电动推杆、工作带轮、提升轨道、隔板、提升支架。组合滚扫机构为一体,由三组共六个滚扫组成,下层滚扫将垃圾卷起,中层滚扫把垃圾向上传递,顶层滚扫将垃圾抛起,由于顶层的滚轮直径不同,抛起的垃圾侧通过小滚刷一侧进入垃圾箱。

组合滚扫机构是电动扫地机的关键部件,他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清扫性能。整个组合滚扫机构采用一体式设计,避免分体带来的密封不严而造成的垃圾粉尘泄露;中层每个滚扫采用组合设计,在原毛刷中以合理角度间隔加配三条刀片,刀锋略低于毛刷端面,起到切断绳索状、长条状垃圾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因绳索缠绕或长木条卡撬滚扫影响清扫作业;顶层靠垃圾箱侧采用一个直径略小的滚扫,使抛扔垃圾的距离更远;选用传动橡胶皮带,避免工作噪音大;组合滚扫机构的升降,由机构上的电动推杆实施;并在机构上的安装行走可调万向轮,可根据滚扫的磨损进行调节;达到保护主刷滚扫的作用。

3.5 制动总成

该机参考汽车的制动机构采用为液压式制动,大大缩短了制动距离,从根本上解决了整机行驶安全问题。

3.6 覆盖件总成

该机整机覆盖件和垃圾箱采用FRP高强度客车用玻璃钢一次成形,达到外观美观的同时,减轻了整机质量,降低了安装和维修难度,有利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4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的技术特点

①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 201220160403.9)国内首创的组合滚扫垃圾输送机构技术,提升了清扫效率,集清扫与集运功能为一体。

②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 2011 2 01 54651.8)的扫地机扫刷升降机构,而且垃圾箱也采用电动升降机构,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减轻了清洁工人的劳动强度。

③该项目研发的产品采用纯电动无级驱动,无噪音、无废气排放;响应了政府提倡的绿色节能号召,避免了目前燃油车因污染环境而受到限制的发展前景。由于产品不属于机动车范畴,也不受到各地政府机动车的编制限购。

④垃圾箱载荷容量达到600L,减少了清扫作业过程中频繁倾倒垃圾的次数,采用电动推杆式自卸机构,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实用,提高作业效率。

⑤FRP材料作为外观覆盖件具有造型美观、时尚、重量轻、装拆方便等优点。

5 结束语

公司从2010年开始研发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机,经过样机性能、可靠性试验,并委托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进行鉴定试验后,于2011年6月通过南宁市工信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经交付用户试用和小批量生产面市,三包服务人员及时跟踪反馈产品质量,设计人员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该机先后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专利,并于2012年3月通过南宁市科技局组织的产品鉴定,并获得2012年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NJ-D1600组合滚扫式电动扫地机已远销南宁市各县区、北海市、百色市、来宾市、田阳县、富川县以及广东深圳、台山等地方,受到良好的评价。2011-2012年该产品产值达到1338.3万元,为企业创造229.9万元利润。该产品填补广西乃至国内空白,具有高附加值、生命周期长、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简洁,张铁山.电动清扫车清扫作业装置的设计与研究[J].专用汽车,2012年07期.

[2]张巍.清扫车清扫机构的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任良成,张德文.路面清扫车的现代设计[J].水运科学研究,2006(4):55-59.

篇10

从1996年开始,我国的钢铁产业迅速发展,钢铁生产量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钢铁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其能源消耗也随之增长。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作为能源消耗的重头产业,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钢铁企业的节能优化,减少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我国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现状

21世纪之前,我国的钢铁企业大都还没有形成节能减排的意识,很多钢铁企业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总量上,对于能源消耗基本没有做出过高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企业更是迎来了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加大钢铁的生产总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中国政府对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做出了全面的反思,下定决心要做好本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事实上,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已经占据到钢铁生产成本的30%左右,除了保护环境、节省能源之外,很多钢铁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在不断的进行反思,反思如何进一步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并不是很理想,很多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都是在不断的改建和扩建中所完成的。事实上这也给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要想在这种结构复杂、先天设计不足,后天随意变更的钢铁企业中全面科学实施节能减排谈何容易?基于此种情况,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大都面临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但是究竟如何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却是一筹莫展。

二、未来钢铁企业的节能方向与途径

为了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可以沿着下面几个方向开展:

(一)建立节能工作的基础

如何建立好钢铁企业节能工作的基础呢?笔者认为钢铁生产的各道工序必须要重视节省能源,对铁水和烧结矿等重要能源的消耗更要投以必要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降低钢铁生产工序中溶剂料以及零部件与耐火材料等非能源物质的单耗。众所周知,对于生产钢铁的企业来讲,影响其吨钢能源消耗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铁钢比”。假如一个企业吨钢能耗高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其“铁钢比”就一定会高。但是,要想降低“铁钢比”不是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就能做到的,这主要是与我国所储存的废钢资源密切相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的很多钢铁企业都采用了扩大电炉钢比例的做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走精细化道理,实施精料方针,努力提高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品位,这样才是降低钢铁产业能源消耗的正确途径。

(二)抓住节能工作的重点

所谓钢铁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要大力提高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生产、转换、加工等环节的能源转换效率。遗憾的是,钢铁企业的能源高效转换本应该得到有效发挥的,它也是钢铁联合企业的3大功能之一。但是如今却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拉大了我国钢铁企业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焦炭、电力等重要能源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过高所造成的。基于此种情况,我国的钢铁企业在未来的节能减排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相关的技术手段研究和运用,努力提高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系统的转换效率,尽量减少钢铁生产、转换和加工等环节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另外,还要努力降低钢铁各生产环节中燃料、电力、氧气、蒸汽以及工业水等能源动力的单耗,这也是我国钢铁企业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

(三)降低回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钢铁企业在废钢的回收和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回收生产过程中所散失的各种余热、余能和废弃物等都是造成我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重点。相关学者通过其研究表明:中国整个钢铁行业对余热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的钢铁制造业相比,整整落后他们20%左右,与韩国和日本的差距还要大。基于此种情况,我国的钢铁企业要想降低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还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技能技术,依靠先进的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与此同时,还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促进节能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进步。笔者建议可以将以往余热资源的单一间接回收方式改变为间接或者是直接联合回收;还可以将单纯的热回收改变为热电联产。这些都是降低回收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一直在能源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都不到位,现在突然实施节能减排确实给一些钢铁企业带来了压力,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国钢铁产业的能耗水平仍然比韩、日等国高出40%左右。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要积极克服,努力进行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面对我国钢铁企业巨大的能源消耗现状,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加大节能投入。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的钢铁行业才能取得更快、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