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8 16:24: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篇1

摘 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源泉。国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完备的相关法案和文献,为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企业经营中强化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最为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文化;风险文化;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66-02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营销、技术、战略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的特点,风险管理应运而生。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培育、发展和运用的过程,这种新的文化,即为风险管理文化,被视为重要的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信用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风险,风险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一、国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

美国一位银行家曾经说过:“一个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信贷政策、程序,即使设置非常复杂的政策、程序、检查、报告等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所有这些都徒有形式。”所谓风险管理文化,是通过行动或文字的呈现,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的风险特征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以他们的能力、诚信和职业道德来控制、管理风险,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风险管理文化是伴随着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一)国外风险管理的发展

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始于19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当时美国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约40%的银行和企业破产。为了度过这场危机,美国大多数企业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专门针对企业经营状况购买各种保险,以规避和转移企业风险。到1950年代,风险管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并纳入研究,提出了“风险管理文化”。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化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于1970年代开始从美国引进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成果,风险管理开始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

此时,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只是单一区域的信用风险管理,把企业风险通过在财产或其他保险公司投保来转移。之后企业风险管理主要针对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散和回避,风险管理的研究也拓展到全球范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在1983年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19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及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提出并纳入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分析和研究,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全球众多知名公司、跨国企业也都在本世纪初开始实施自身的风险管理建设工作。

(二)国外风险管理文化的成果

1.《萨班斯法案》。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约束在美上市公司的各种经营行为,从法律层面降低上市公司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法案的核心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向公众披露的信息质量和增加透明度,防止出现虚假财务报告,并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该法案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财务法则,其要求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公司财务年报和季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书面保证,同时加强了对公司欺诈行为和白领犯罪的刑事处罚力度。

2.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年,COSO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做出局部修正,成为内部控制领域最为权威的文献之一,被国际和各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方面所采纳。该框架系统地描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构成要素和有效性评价标准等。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普遍认可的一个标准。

3.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年9月的这份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容,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和概念体系的应用指南。它对企业风险管理做了如下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4.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于1995年首次,它给出了一套风险管理标准的语言定义和风险管理的标准过程定义。到目前为止,该标准已被澳大利亚政府和世界上许多上市公司采用,许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行业协会依此并结合自己的行业特性,编制了本行业的风险管理标准。

二、国内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

(一)我国风险管理的发展

我国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国内,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间断性的,缺乏对风险的定期复核和再评估。

(二)我国风险管理文化的成果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共7章50条,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的内部控制框架。最重要的是,它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督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规范》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2.《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指导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借鉴发达国家企业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国外先进的大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通行做法,以及国内有关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方面的规定,于2006年6月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共分为10章70条,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确定了全面风险管理需实现的总体目标:一是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是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三是确保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四是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五是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指引》还提供了4种风险管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使《指引》更具有操作和实用性。

三、中外企业风险文化的比较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国情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企业风险文化有其不同的行为特点。对比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和我国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全面风险管理更注重于将企业风险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对应起来,适应于总体目标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在事先做好对企业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从战略层面,确定一个科学决策的程序,以解决投资人的信任问题,为投资人提供的是长远利益,这样,从体系上解决了利益冲突的结构问题。而萨班斯法案关注的只是财务层面,只要求财务报告真实可靠,而不关心如何做出正确决策,这使得董事会趋于保守,未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冲突的结构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秀华.西方企业风险管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1(3).

篇2

在当下,我国建筑行业以获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安全正处于危险时期,每年都会频繁发生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这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并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解决建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便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1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截止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这之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下面本段将对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介绍。第一项,高空作业安全。作为当今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已成为当下施工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因施工的地理位置与施工方法的难度非常大,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负担,因此,这项工作出现事故的机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环节。这就代表着高空作业人员不仅仅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要保证自身的工作素质非常专业,并对自身的安全有着较为强烈的意识。但就目前而言,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安全并不够重视,且施工的技术也并不达标。这导致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非常高;第二项,地理条件安全。在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之中,地基是最先进行建设的环节,且也是整个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因此,若想要建起高楼大厦,九必须将地基打牢打实。然而,随着地基的不断深入,其地质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其周边环境与土层会因施工的影响出现某些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坍塌事故,这也是施工过程之中所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隐患之一。此问题也是施工方格外重视的问题;第三项,环境条件安全。因施工场地处于露天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常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现场条件的影响,如下暴雨天时无法施工、因地下土质导致施工无法正常继续或因天气过热导致员工中暑等。这会为施工人员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使施工无法正常运转;第四项,机械设备安全。因建筑施工时的项目过于繁琐,导致其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的规模非常的庞大。而大多数机械设备的出处并不统一,且型号不同,这便导致了这些机器会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而操作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性也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若技术人员稍有不当,便会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事故将非常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第五项,成品材料安全。因施工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预制结构,其半成品与成品是交易的重要对象。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建筑材料将会经过运输、吊装等问题,这些环节都将面临着特殊的考验,若出现问题,轻则建筑材料报废,重则出现人员伤亡。最后一项,人员因素问题。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项需要众多工种一起进行的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员均需要有较为熟练的专业技巧,并拥有一副好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安全意识。这些都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性。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2.1风险控制的原则

通过对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其风险等级,便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防护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其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消除风险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并最大程度的保证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其二是对相关风险采取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或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措施,并教会相关人员相应的应急措施,使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最后便是对无法承受的风险采取禁止措施,通过禁止此项目实施的方法来保证人员的安全,或对此施工计划进行更改,并保持重大风险要马上更改,中度风险要限期更改这项指令,使此项施工的风险降到最低。

2.2建筑施工风险控制的方法

对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评估,还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施工时的安全目标与指标,并组织相应的机构,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应制定与其相关的管理方案,此方案需将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全部包括在内,使其拥有可操作性。并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流程、作业范围、管理制度条理等于安全管理有关系的文件。在施工现场,应加强监督、检查等工作,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对于施工时涉及到的危险场所、危险设施与危险作业,应对每一个环节加强控制,以防止出现任何安全危险。在施工前,应对本次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集体培训,使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并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训练,以确保不会出现人员因素的安全问题。最后,应时刻观察施工的过程,若发现危险因素的苗头,便及时的将其掐断在萌芽之中。

2.3建筑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控制

为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大危险,相关的建筑单位应牢牢遵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地方部门应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拥有本地特色的施工安全地方政府规章制度,并配套与社会、主要专业等齐全的相关实施细则,依法对施工方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第二,彻底落实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并建立以“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这四项基本思想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建筑企业单位之中,使其能够有效的开展相应活动;第三,相关地方与企业应加强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因目前相关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机构并不完善,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并没有专项的基金。以上均显示出了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实施的困难;第四,制定相应的城市建设安全技术政策,在一方面加强政府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并保证其施工的设备与安全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建筑企业应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施工技术,并适当的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以提升建筑施工时的安全技术与管理的水平。并降低城市建设时施工安全的风险;第五,在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的大型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安装、运行、拆卸以及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第六,在开始施工前应对其重大危险的因素与源头进行辨别,并对其进行登记处理,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级别、危险类别、施工地址、施工单位、相关联系人、联系方法、危险危害、危险防护措施与危险急救方案这几项;第七,对施工地点进行监控时,可使用先进的电子监控技术,力求对施工地点进行全方位监控;第八,地方与企业应联手打造联动救援机制,使其能在发生安全问题后及时的组织救援工作,保证其损失降到最低。

3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安全性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的了解施工时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并从根源上彻底杜绝此类时间的发生,若无法彻底杜绝安全事故,便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建筑能够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晓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建筑知识,2016,03(04):112,274.

[2]王建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J].建材与装饰,2016,26(01):212-213.

[3]张文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9(24):240.

[4]住建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开展2017年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J].工程质量,2017(03):92.

篇3

一、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实施

(一)加强建筑工程中筹资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在选择工程筹资方式时必须要考虑筹资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使资金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为了降低筹资风险,企业应合理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的筹资数额,一方面确保资金可以满足工程正常的建设需要,另一方面防止资金得不到优化配置,进而增加工程的债务负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落实多元化筹资计划,利用不同方式和渠道降低工程资本成本,加强对筹资风险的管理。

(二)建筑工程中投资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投资决策时,应以大局为重对项目进行经济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国家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以及资源情况等因素,制定多样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企业对投资风险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企业应该提升自身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防止因投资决策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而引发工程财务风险。在决策的过程中应当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最终选出最符合企业投资目标的建设方案。

(三)加强建筑工程中合同风险管理

在签订工程合同时应加强合同风险的防范,避免因合同陷阱、不合理条款而造成风险隐患。建筑企业应认真分析合同条款,查看合同中是否有对自己不利的约束性条件和提法,是否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索赔和变更条款,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协商和沟通。建筑企业应当具有风险管理的超前意识,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在风险发生时应承担的责任。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实施

(一)加强建筑工程中预算管理

首先,落实责任成本核算制,按照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和层层考核,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班组和个人中去。同时明确工程建设中权、责、利三者的关系,推行奖惩制度,使责任成本核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增收节支,而更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其次,树立社会保险意识,使建筑企业在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将安全责任也要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并将其与工程计量相挂钩。建筑企业不但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投保,如为特殊工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进行工程投保,如物质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保险这一手段,有效降低甚至是规避不可预见的施工费用的发生。

(二)加强建筑工程中会计核算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建筑企业应当重视对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和会计报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中的各项财务活动均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有序运行,同时要加强预算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

(三)加强建筑工程中内控风险管理

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应积极开展内外部审计工作,从而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将经营风险控制在最小化的范围内,确保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重视对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在认清成本管理风险的基础上,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内部制度执行力度,并结合企业运营特点合理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建筑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实施

(一)加快竣工工程款回收速度

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在工程后期会存在资金紧张的状况,如果建筑企业不能及时进行竣工决算,业主便会拖延拨付工程款的时间,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面临较大的欠款风险。所以,建筑企业在按照图纸完成施工后,应该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对于因设计变更或业主主观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材料损耗等事项而产生的费用,应根据合同要求追加合同价款,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取得合理的结算收入,加快竣工工程款的回收速度。

(二)重视工程索赔工作

工程索赔是工程承包建设中最为常见的事项,就建筑企业而言,应当选择适当的索赔方法以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若在工程施工中出现因合同约定内容之外的事项而引起拖延工期、工程事故等现象时,建筑企业要及时搜集齐全相关证据,遵循一定程序提出索赔请求,力求使自身损失降至最小化。重视工程索赔工程,对于减少企业前期投入的资金占用损失和资源损失,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做好保修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工程建设情况,合理、科学地预算在工程保修期内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同时制定完备的保修计划,并将保修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从而降低和控制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柳迎春.降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J].知识经济.2010(11)

篇4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

风险管理是管理领域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控制风险能力等相关内容。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初,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即将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行风险识别,之后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由此评估结果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指导方针,施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风险来临后所造成的损失,最大可能地保障企业的安全。

企业管理者最应该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创造价值与风险控制。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在盲目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往往忽略甚至是无视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下面的统计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欧美国家企业的生存年限是40年,日本企业的生存年限是30年,国内企业的生存年限是7年,而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专家研究证明国内企业通常“短命”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风险管理。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就好比人不重视自身的健康,那么他生病的概率就要远大于他人,因此也很难长寿,两者道理是一样的。

二、营销渠道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众多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我国的企业迎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营销渠道环节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它作为市场营销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保证,更是成为企业对外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据统计得出,企业七成以上的的营销业绩靠的是渠道,同时企业在营销渠道环节所花费的费用也要占该行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价格的两成到三成,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想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利润率、增加竞争优势,是可以通过改进营销渠道来实现的。因此可理解为营销渠道风险管理也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营销渠道风险管理合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减少了内部损耗,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并且能够提升该企业的品牌效应,最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当前国内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

国内大部分企业家盲目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往往忽略了、甚至是无视对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管理,因此造成国内大多数企业频频爆发风险而“短命”。经研究证明,国内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方面有如下不足:

1.对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认识度不足,国内大多数企业家并没有很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意识,因此对营销渠道的风险管理也无从谈起了;

2.对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投入不足,国外大型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中投入的资金达到全年营业收入的百分之一,而国内企业在此项上的投入只有万分之二,远远低于国外大型企业;

3.相对于发达国家,国内的经济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相应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完善,市场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健全,这种状况加大了风险因素;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尚短,对国际贸易的规则并不完全熟悉,因此导致贸易风险系数加大,贸易风险频繁发生;

5.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不足,对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方面的教育也就不足,因此在对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也不够系统;

总的来说,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太短,市场发育、市场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而且国内企业家的风险意识也不够敏感,还仍然忙于盲目地追求价值,因此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多多磨练,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提高风险意识,这需要一个过程。

四、提高国内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张,大型的跨国垄断集团大量涌现,不仅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状态,而且也加大了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迫使国内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国内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管理能力。

1.提高营销渠道风险意识

由于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关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实现,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对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进而形成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文化,纳入企业的日常鬼城当中。

2.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

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全面识别企业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将风险区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风险几个级别,对每个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再聘请专家对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建立专门的体系对措施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形成闭环的、切实有效的系统。

3.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职责权限、企业风险文化氛围、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体系、专业风险审查制度、风险管理奖惩机制等,使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真正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管理成为常态化,达到减少、甚至避免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发生。

随着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营销渠道风险会随着环境而变化,这些变化的情况应该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对新状况及时地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总结

企业进行市场经营活动,营销渠道难免遇到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预先评估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或避免风险来临时造成的损失,收货风险所带来的利益。

篇5

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企业时时刻刻都要面对风险,不同的风险对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企业风险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并介绍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因素,同时阐述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我国企业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概况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其投资与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其投资与经营结果与企业的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经营风险的特点主要是具有复杂性、普遍性、差别性与进步性等。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形成的风险,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外汇风险等。

企业自然风险因素由于其具有不确定性,对企业有着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及人身安全方面有着严重的影响,对其控制的难度相对较大,对其进行财务管理才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社会风险因素主要影响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将会制约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于社会的动荡、变革等不稳定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市场风险因素是由于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市场供求、产品的价格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了企业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况

基于企业风险的财务管理有着显著的特征,其管理的范围广、管理的手段先进、管理的效果显著、管理的理念科学及管理的内容完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各种风险,基于企业风险的财务管理与普遍的管理相比,其管理的范围更加全面,包含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基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高效性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基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指标与数据是十分复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手段先进使其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普遍较强,能够全面的落实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观念日益更新、转变,其管理的理念更加先进与科学,对企业的风险有了明确的认识,进而采取了防范与控制风险的一系列措施,使其风险财务管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资金的规划、筹集、使用与控制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完善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并根据相应的指标对其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其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主要可以从经济方面与非经济方面进行分析。在经济方面主要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利益、行业的行为、经济环境及成本等,企业为了获得利益,进而通过冒险的方法对其风险进行处理,其方法的不科学性将增加企业的风险隐患。在非经济方面主要的因素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其目标,企业进行风险经营;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明确,使得其风险更加严峻;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明确,或其管理的决策、企业的文化等都将影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二、目前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方法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自然风险财务管理、社会风险财务管理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经营风险财务管理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预测、预防、控制与处理等,下面将对企业不同风险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预防风险

对自然风险的财务管理,自然风险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界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如:火灾、洪涝、雷电、地震等,由其引起的风险,主要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是巨大的财产损失、或是严重的人身伤亡等,对其采取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保险,保险实现了对风险的分散,并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经济补偿,投保人在遭受巨大的损失后转移给保险人承担,属于财务补偿技术。保险在自然风险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第一,提供经济补偿。在企业受到风险的影响后,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使其具有一定的财务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第二,减少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对于所有的投保人来说通过保险将使企业获得一定的保障,降低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保险的合同中对其财务损失有明确的规定,进而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第三,提供相关的服务。保险单位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风险分析、风险预防等服务,通过先进的技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并帮助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1]。

(二)预测风险

对社会风险的财务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预见社会风险,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就是德尔菲法。对于市场风险的财务管理,要明确其风险是来自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其中国际市场的风险影响是严重的,对其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将市场风险进行分类,如:资金风险、技术风险、物资风险、人才风险等,进而面对其中的不同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与市场是相互影响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积极面对,并利用其风险,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采用暮景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影响企业的各种因素,利用图表、文字、曲线等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其比较、分析与决策,市场风险是企业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面对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控制风险

对于经营风险的财务管理,要明确其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内部结构的复杂,企业对其风险的认识、控制能力不足,同时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企业的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主观性与不科学性,使其不能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见与控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面对企业的风险,风险财务管理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见,进而采取相应的风险决策方法与控制措施,同时要协调各个部门,使其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监督资金的使用,预防风险,并且可以进行风险管理的考核绩效。针对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风险,筹资与投资决策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决策,其风险主要是在市场、销、自然、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此时,财务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企业要采用多种筹资投资方式,进而降低其风险。

三、如何利用财务管理手段针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逐渐较强,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其风险要进行有效的识别及其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全面的管理,通过为其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利于其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升值,同时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进而保证其决策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促进企业的生产,使其趋于稳定。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高了企业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是重要的,同时其管理也是复杂的,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因此,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企业风险的财务管理要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机制、财务预警系统与监督制度等,从而加强对其风险的管理;企业要健全其风险防范的体制,树立风险防范的观念,通过岗位责任制,进而落实相应的责任,积极发挥财务部门、监管部门的作用,通过监督实现对的风险的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加强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监督,进而防范其风险,同时企业监督机制不仅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还要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从而降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风险,企业还可以成立监理会等监督机构,让其人员保持独立的监督权利。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要健全其体系

首先,实行法人治理的体系,对其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认识,使其决策更加规范,并为管理提供良好的氛围;其次,建立风险财务管理的机构,要求其具有独立性,使其权利得到保障,进而积极发挥其作用,从而将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最后,优化业务处理的程序,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使其信息更加准确与真实,通过明确的内部审计与管理,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要明确,从而保证其信息与数据的安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完善审计工作的内容,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三)企业在筹资与投资决策方面,要更加科学

企业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结合决策的经验与决策的系统分析,进而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的环境与其他影响因素,保证财务决策的有效性,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完善的制度也利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如:考核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企业制度的完善要求其要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借鉴,可以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并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包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同时评价制度也要对其财务决策进行全面的评价[2]。

总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的发展,要注重其财务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为了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因此要对其具体的涵义、特征、重要性及原则,同时还有其管理的内容、方法与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根据企业不同的风险进行财务管理,保证基于企业风险的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管理部分,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能够有健康的财务状况来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战略部署,可见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既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又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其风险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作为外贸企业,其财务管理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国际市场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的风险、信用的风险以及流动性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是足以影响外贸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一、主要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

1.汇率变化造成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外贸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由于币种汇率发生变化导致贸易合同中的货币价值发生了变化,由此而产生的利润蒸发。这种风险是完全区别于国内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外贸企业对此必须要有充足的应对措施,例如很多外贸企业中,对美贸易的合同经常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内产品数量的减少,变相地使企业的利润减少,由于对此防范不及时,而导致了很多企业在对美贸易中出现了经营困难。其实汇率的变化远不止这些,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很多企业在签订订单的时候担心汇率的变化而不敢贸然签字,进而错失商机,造成企业订单的减少,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信用评估失误造成的风险

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信用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贸易过程中,企业应该对贸易对象及其所在行业和经营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对贸易对象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度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避免在贸易过程中出现应收账款困难甚至是单面毁约的情况,这些信用评估上的失误将会给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增加极大的负担,甚至导致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崩盘。目前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贸易对象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些纸质的证明文件上,缺乏一种客观而科学的评审工作,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造成销售货款不能及时回收,给自身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压力,影响自身企业的持续发展。

3.资金流动性差所带来的风险

资金流动在国际贸易中主要有三种: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库存,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引发财务危机。另外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融资是较为困难的,这是每一个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融资困难再加上应收款、预付款和库存款的压力导致了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步维艰,进而造成了外贸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困难。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调查制度和信用限制

在确定信用限制的过程中,外贸企业要科学地确定自身所能接受的最大信用期限,期限过短必然会导致自身贸易合作吸引力下降,导致很多合作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财务压力;然而期限过长又必然会给自身的财务管理造成压力。如果在应收账款、预付款和库存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自己的财务状况就会面临着崩盘的危险,因此外贸企业要在进行贸易的时候科学地设置信用限制,最大限度地平衡自身的吸引力和财务安全。这样既能保持自己的财务管理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应收款、预付款和库存款的压力,又能保证自己的企业有足够的亲和力,赢得更多、更大的订单,实现利润的不断增长。

信用调查制度也是财务风险管理所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在国际贸易中,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存在严重问题,财务状况不理想或者是信誉度不高等原因在贸易过程中经常出现延付预付款或者拒付预付款等等的行为,给贸易对象造成了极大的财务压力。如果对方财务状况同样存在危机,应对不了己方给予的预付款压力,则很容易导致贸易双方撕毁贸易合同,进而诉诸公堂,给双方造成损失。因此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调查制度,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在贸易订单签订之前对客户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方便自身做出相应的财务应对措施。

2.规避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应尽量地规避汇率变化对贸易双方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贸易的时候尽量选取对双方都合理的核算货币,在出口的时候选择汇率呈现下降趋势的货币作为贸易核算的货币,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进口的时候选取汇率呈上升趋势的货币作为核算货币,也就是用软硬货币的概念来及时调整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合同,避免双方在贸易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损失。除此以外就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规避汇率变化的风险。

总而言之,外贸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国家贸易竞争,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使企业在资金方面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评定制度来有效地消除应收款、预付款和库存款给自身财务管理造成的压力;同时也要在内部建立起健全的风险方法机制,设置专门的汇率分析部门,及时收集合同订单签订同时期内的汇率变化情况,为自身在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为自身的财务管理风险减轻压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会计核算;金融理财;风险管控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安全性直接关乎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金融理财产品是金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金融理财产品一旦发生风险问题,其会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经作者研究认为,会计核算具有强大的账务核算体系,其在金融理财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化利用会计核算工具加强金融理财产品风险防范与监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职能具有风险防范与监控的功能

(一)会计核算功能具有风险识别功能

会计核算功能是会计职能的重要体现,它通过一整套严密的核算体系可以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的财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企业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分析功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的核算功能已经不单纯的进行数据记录,它可以成为企业风险识别的利器。

(二)会计具有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以国家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是保证国家财政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会计监督需要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会计监督涉及到多方利益,要维护好国家、社会公众以及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就有必要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从而对经济活动作出正确、合法、合规的判断。其次,会计监督存在多样化形式。为保证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各单位除了可以对其经济行为进行内部会计核算监督外,还可以接受国家审计、外部社会的审计监督。

(三)会计具有参与管理的职能

财务部门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门之一,通过财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可以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基本的支持与建议。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而言,集团总部可以利用财会手段对其下属公司进行管控。

二、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控重视环节有待拓展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可以从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环境、操作等几个环节来把控。但目前多数企业在其推出金融理财产品后并没有从这几个维度来考虑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因此,研究认为只有加强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环境、操作等对这些风险控制环节的重视才可能实现整个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

(二)缺乏全生命周期式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应该时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评估。但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多数金融理财企业在金融理财产品推出过程中并不注重产品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多为“秋后算账”式管理。首先,在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前,缺乏对相关产品的市场环境进行全方面探索,没有初步判断出该金融理财产品的市场空间,可能面临的风险情况。其次,在金融理财产品推出后没有重点考虑该产品的具体操作情况。整个金融理财产品操作过程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最后,缺乏必要风险评估机制。没有对风险问题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对后续工作不具有参考性。

(三)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低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但目前金融企业中较好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企业还较少,而那些已经在企业内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不具有风险管控标准。金融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只在财务管理环节上投入现代信息技术了,它需要拓展到企业运维的各个方面去。其次,金融企业产品普遍都是品类较多元、业务板块较多,因此其在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时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容易形成信息化技术、管理标准不统一,制约了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发挥。

三、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控对策

(一)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监测金融理财产品的每个环节风险

要完善金融企业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管理可以以金融理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监控,有所侧重地提出重点改善对象。首先,在金融理财产品设计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内外部环境、产品的市场空间、政策支持力度等,依据环境分析开始走会计审批流程。其次,在产品开发阶段,每一笔费用都要达到凭证齐全。以会计核算准则为标准从不同的维度来把控理财产品的风险管控。最后,在产品推向市场后,可以从会计核算视角出发,分析每一项经营账目,从而可以实现风险的精细化管控,为极具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出提供依据。

(二)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实现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管控

在每个会计核算期要对企业的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审核。而在预算计算的过程可以引用零基预算方法,即不以往年的预算为基点,机械地加上几个百分点形成后一年的预算。而是通过全面分析前一年的企业经营状况、金融理财产品运营情况,预测分析未来一年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以及相关金融理财产品的运营情况,从而做出零基准的成本预算。这种零基预算具有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等特性,比较适合我国金融企业的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风险防范手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完善我国企业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需要创新

风险防范手段,提高相关单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首先,利用会计核算工具统一风险管理政策。依据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能够抑制金融企业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管理政策。每个政策都必须从金融企业的特性出发,符合该组织的业务规范、经营特性、产品单元操作流程等。

并且在政策过程中要明显每种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等级、标准以及应急策略。其次,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会计核算视角出发重点推进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从而为企业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控提供可行性路径。

总之,会计核算制度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防范和监控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研究认为在运用会计核算工具时可以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零基预算等理论来强化金融企业的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与管控,从而推进金融理财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篇8

一、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一般而言,风险管理是具有完整的内部自动循环流程,而且在内部流程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就必须遵守整体性原则,绝对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环节,此外,集团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管理内部所涉及各个部门的工作的人员都联系起来,使得成为一个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风险管理的整体性得到保证,进而达到集团企业所预期的效果,最后促进企业的良好健康的发展。

(二)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的稳健原则

这个原则对集团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集团在进行内部财务活动的时候,要以集团的整体利益为基础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制定相关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第二,集团在开展相关的财务活动时候,特别是投资活动,必须对项目的风险收益比进行充分评估,而且在进行实际分析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风险的因素,从而做出相对应的决策,这也是对于企业进行长远规划和发展基本原则。

(三)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的原则

集团企业在进行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需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度的分析,并以这类环境为参考依据来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在实际上,诸多集团企业都是以企业内外部环境为基础来进行运营活动,所以,在对集团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同时就是对根本上管理财务风险。此外,集团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便是为运营目标的成功实现,而且在制定运营目标的时候还是以集团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参考依据,从而使得财务风险和集团企业整体的运营目标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关系。

(四)针对性原则

我们却不能盲目的吸纳这些经验,毕竟我国的国情和外国不一样,因此我国的集团企业的运营方式也是和外国具有不同,所以,集团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就需要遵守针对性原则,根据集团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情况和运营状况出发,以及结合相关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而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体系具有可变性,即根据集团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变的同时,也是使得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随之调整,进而能够满足集团新的管理需求,此外,针对性的深层次含义是指所构建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具备对于集团企业的发展来进行自我调整的作用,最终才能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以及提高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效率。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体系结构的阐述

1.目标层

目标层是作为整个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最高层,对于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而且目标层不仅具有为其他的层面的工作进行指导的作用,还能够为财务风险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考核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因此目标层主要是对于集团企业的环境进行综合风险,进而为集团企业制定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挑战性的目标,此外,由于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是相一致,那么就需要将集团企业的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提升,为集团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对于具体目标,就需要将总体目标进行不断细化,才能够提出。

2.管理层

管理层是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中间层,它和管理体系当中上下层面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上下层面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而且管理层不仅在一方面来接受来自于目标层管理目标,又要在另一方面将这类管理目标进行不断的细化,从而传递到下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管理层不仅需要将执行层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目标层,又要将目标层的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及其要求传达到执行层。

3.执行层

执行层是集团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最底层,也是各个目标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执行层是根据管理层所下达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执行其任务,而且还需要按照集团企业所制定的各类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来完成各类目标,此外,执行层是整个风险体系当中的基础层,也是最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层,若是根据集团企业所制定各项要求来开展工作,那么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从而促进集团企业的良好健康的发展。

(二)体系的构建要素

1.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集团企业来开展整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根本因素,也便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动机,那么集团企业也是毫不例外,因此集团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就需要以管理目标为基础,而且管理目标是集团企业在对自身内外部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结合自身的整体发展战略所制定出,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团企业的风险偏向和可接受程度,此外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管理目标进行不断细化,并将其不断落实到集团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当中,也是作为将来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责任主体

集团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就必须明确各方责任主体,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保证将管理目标进行细分之后都具有执行者,一般而言,理是具有三要素:主体,行为以及控制系统,,因此集团企业也想要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就无法离开这三要素,而且主体是这三者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际上集团企业是属于营利性的企业,所以集团企业的内部职员是其基本的组成部分。此外,责任主体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动力,对于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的提高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且在目标层里面,股东大会是集团企业当中最为高层的责任主体,也是成为企业所有者的代表,通过行使相关的财政权力来有效管理财务风险,其次便是董事会,它作为集团企业的指挥中心,可以制定集团企业的总体的经营和发展战略,以及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进而通过反馈到的相关信息来对财务风险管理状况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还可以随着集团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逐渐发生变化,来对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有着及时的改变和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接下来便是监事会,其主要作用便是检测董事会所制定的相关的经营决策和制定目标是否具有科学性,还是否有助于集团企业的总体发展。最后便是管理层,总经理在管理层当中是属于最高级别的人物,主要职务便是负责整个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详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且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定和熟悉业务操作程序,以便于为执行层的员工的工作进行一些指导。

3.程序方法

集团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绝对不能盲目的开展工作,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辨认识别财务风险,也就是根据风险的影响因素的改变来发现集团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将要面对各类的财务风险,其次,科学有效评估财务风险,也就是准确的评估出财务风险出现后对于集团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最后进行理智的评价,也就是集团企业需要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理智的评价,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避免对集团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讲,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其中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管理目标,责任主体等都是具有特殊性,那么为了实现提高集团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系统性,便是将整个体系不断细分为目标层,管理层,以及执行层,并对这三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而且这三要素之间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共同促进集团企业的良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金融企业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已由传统的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升级,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中,金融行业成为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金融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来自其自身的、外部的不同风险,其中,对金融企业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财务风险。金融企业在面临着发展的机遇的挑战的风险时,如何更好地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是需要金融企业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原因,导致其不能实现经营目标,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其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的,在进行生产经营目标的制定、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着财务风险,如资金的筹集阶段、投资阶段等。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高

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对金融企业造成的影响,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没有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审核和复核不认真,缺乏严格的流程和程序,也可能是在进行决策时没有综合考虑财务风险的影响。或者人为财务风险与自身不无关,因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仅仅完成自身的工作,没有考虑到其自身工作是否与金融企业内控制度相协调、是否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

(二)金融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

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因此可能面临着信用风险。例如在进行借款给其他企业时,若对方不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造成金融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回流出现困难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市场波动造成财务风险

当前,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金融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由于市场的波动可能会造成物价的变动、利率的变化及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影响到金融企业股票、债券、期货等的稳定性,使得金融企业难以获得预期的利益。

二、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现状

(一)未能正确认识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其内部的管理不当、认识不足等,也包括外部的市场、政策等。当前,我国许多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企业着重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注册资本,而忽视了其资产财务的管理,甚至有些公司对于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目标都不明确,导致企业战略制定缺乏长远性,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

我国许多金融企业都没有设立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也未能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好地适应,也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我国部分金融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目标时,没有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相结合,目标过于空泛,也没有结合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预测系统、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系统。而部分金融企业将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隔离开来,使得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与企业内部整体风险防控目标不一致,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防控。

(三)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管理。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当将其割裂开来;部分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时,仅仅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没有将不同环节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金融企业也面临着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等情况,导致财务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准确率的降低,造成企业其他部门工作量的增加。

(四)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控重视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然而,许多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分金融企业财务开支较为混乱,还存在着浪费的现象,不同的费用名目众多,造成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统一的内控系统。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不同会计师核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不利于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决策。

三、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对于造成金融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原因,金融企业应当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做好准备,应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于造成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金融企业应当着重关注,并使内部因素最小化。金融企业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对于管理者来说,积极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及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学习最新的财务风险防控理念与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此同时,金融企业应当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风险培训,针对的对象不仅仅包括财务工作人员,还包括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视度。

(二)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

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制度,而是与其他的风险防控制度相联系、相结合的一个全面的风险防控制度。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应当将部分分散的信息、零散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追踪与管理,最终进行整合,为管理者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提供有效的信息。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首先需要明确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框架、风险防控政策及风险预警系统。此外,为了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需要结合相应的内部监督部门进行,如企业的审计监督部门。其次,改变传统的财务风险防控模式,实行横向与竖向将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综合力度和灵活性。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是一个贯穿于金融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机制度,不仅在制定时考虑制度自身的综合性,还需要考虑与其他风险防控制度的配合度,加强制度之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的效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更好地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是金融企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金融企业应当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基础上,了解不同的风险预警模型,选择最为适合的,将企业整体风险防控纳入风险预警机制中,将财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作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化的检验和评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问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审批过程繁琐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金融企业应当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控来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该制度的执行力。探索运行模式和结构的改革,使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企业组织架构的更新与再造,简化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探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金融企业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全面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需要金融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在革新自己的观念的前提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融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此外,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内控制度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婷 单位: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温永新.论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商业文化,2014

篇10

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是一个临床极为重要的科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1]。为了较好的避免在临床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方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择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100例,经临床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58岁。采取随机表法的手段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同时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整个实施护理的流程中,进行常规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在科室中成立起护理风险管理的小组,主要由高级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组成。在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后,可以对于患者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实施预见性的护理。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护士对于患者进行一种有目标有方法有预见性的提供一种护理服务,需要依从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对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并需要注意到避免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跌倒或是坠床等意外的情况,帮助患者能够始终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之下接受护理[2]。(2)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管理在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的过程中,虽然常规的护理已经能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关注,并对患者实施简单的用药护理。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加强用药护理。在此过程中,护士要严格的执行用药的相关制度,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和患者交流的准确性,对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始终可以严格适应患者的病情[3]。(3)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对于护士在实际的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和心血管重症疾病护理的应急预案的培训,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护理环节。通过这种方法,在每个月对于护士实施规定次数的培训并对于护士进行相应的考核,能够显著的提升护士在实际的对于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也能够保证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1.3疗效标准

对于本次研究完成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若患者在此过程中的评分高于6分,则表示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满意。同时需要记录在此过程中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完成后的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3讨论

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而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系统,若在此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对于患者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护理,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目前对于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进行一种较有针对性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目前有研究显示,在心血管内科中,最为严重的护理事件就是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由于护理风险事件的存在,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5]。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的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对于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通过对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相关管理,可以将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排除,尽量的帮助患者可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因此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能够得到显著的降低。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患者在实际的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显著的降低痛苦,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6-8]。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因此在临床对于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36-37.

[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3]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8-29.

[4]马淙,李海灵,周厚湘,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3-104.

[5]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6]刘荣梅,闫薇薇.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