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16:0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直接融资的方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是依靠于自身的内部积累,许多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在完成了前期技术的原始创新或者研制出创新产品后,就没了资金,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化、再到产业化,就必须进行融资。然而,由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非常难,因此众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具有金额小、分布广泛、分散性强、贷款速度快、手续简便等特点,这些特点恰恰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民间借贷的概念及特点
从广义上可以把民间借贷定义为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1]。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或地下金融等。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活动的必然产物,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总量与结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是一种必要的补充。笔者认为,民间借贷主要指游离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发生在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的活动。
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比还是有许多的差别,民间借贷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2]:
1、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参与主体包括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农户、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借款者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放款者包括资金富裕的工商户和企业主,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
2、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由于民间借贷参与的主体广泛,其资金的来源也具有广泛性。不但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海外热钱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
3、借贷方式的灵活性
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民间借贷以现金交易为主,而且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有的是口头协定,有的是打借条。尽管近年来民间借贷的手续日趋规范,但与正规借贷相比,其手续仍为简便。
4、借贷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有互助会、合会、民间放贷、银背、企业集资、私人钱庄、当铺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模式、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在形式上也"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颇具时代特点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会所兼有民间借贷行为。
5、借贷期限长期化
随着民间借贷用途的变化,即从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转向商业性质的资金融通,借贷期限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民间借贷期限多为一年或一年以上。
6、借贷利率市场化
在目前情况下,民间借贷的利率主要是随行就市,且一般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特别是为了投资而产生的民间借贷,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出很多,更有一些民间借贷是属于非法的高利贷。
二、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3]
民间借贷事实上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因其借贷期限灵活、手续简便、快速,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发挥了其有利的一面,只是近年来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更加突出。
1.范围太广
据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255家中小微型企业中,曾经有民间借贷行为发生的有182家,占71.37%;据湖南省2008年企业调查队就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融资依靠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调查的行业中,农业占15%,建筑业占10%,制造业占25%,饮食业占20%,房地产业占15%,商业占15%。
2.速度太快
据中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报告显示,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 ,至3.8万亿元,约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估计)的33% ,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如此规模的民间借贷发展的速度严重超出国家预期,一旦发生问题将非常严重。
3.成本太高
民间借贷利率本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其高低视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关系和借款人偿还能力、期限长短而定。但近年来,国家实施连续加息、银根趋紧等宏观调控措施,信贷资金渐趋紧张,企业民间融资难度加大,导致借贷利率持续升高。
4.风险太大
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一旦不能如期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会使用非法律或暴力手段追讨债务,这样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企业负责人人身安全也成问题,由此造成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相当大。
三、整治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民间资本的有序引导和规范,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收益率,有利于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
1.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对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有市场竞争能力,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
二是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要设立支农贷款比例、农户贷款发放量、发放户数和资金回收率等若干指标,加大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
三是金融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融资市场,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从而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为投资者正确地把握投资方向提供稳妥的金融条件。
2.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鉴于目前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家或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民间借贷法规》或《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以规范、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对一些乘人之危而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3.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制止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波";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在继续改革和完善正规金融的同时,让农村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4.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间借贷健康运行。首先是在办理手续上,要引导其按照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有凭有据,大额度贷款实行公证,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要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
四、结语
日趋发展的民间借贷是一种传统的借贷方式,既有其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一面,也有其许多不利消极的一面。为了趋利避害,发挥民间借贷的优点,促进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的建立,需要采取多项有效政策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冬白.浅谈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70.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6-0013-02
企业融资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融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运用资金的具体形式。狭义融资方式则指企业筹措资金的具体形式,本文仅对狭义的融资方式即筹资方式进行研究。融资方式结构实际上就是资金来源结构(筹资结构),简称资金结构或融资结构。如何选择适合于中小企业具体情况的最佳融资方式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时期融资方式结构都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出发,设立了测试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
一、建立测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总出发点
设立测试融资方式结构优化的指标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通常采用测定不同融资方案综合资金成本率的方法加以选择。本文认为,从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出发研究更好一些。企业经营的安全度,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是指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企业的安全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自有资金,以偿付到期的债务,这与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周转速度密切相关;二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使投资收益率(或总资金所得率)高于债务资金利息率。衡量企业经营安全度的主要尺度是自有资金比率和自有资金盈利率(或每股收益)。
之所以把企业经营的安全度作为设立指标的总出发点,是因为:第一,拥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创建、参与市场竞争、筹集外部资金和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从投资者来讲,其投资方向和规模的决策,首先考虑的是投资的安全性。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决定了企业在某一时期所能选择的融资方式和可能采用的融资结构。第二,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用最“经济”的方法筹集所需的资金,并使资金成本率降到最低限度,获取最佳融资效益。融资方案综合资金成本率只能作为融资方案的选择依据之一,而不能作为测试资金结构优化指标的总出发点。因为融资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最佳融资效益,最低综合资金成本率只是实现融资效益的手段、途径或者是所要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最终目标。
二、测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
从企业经营的安全度出发,测试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有两个: 第一个是自有资金比率。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表现为更偏好内源融资,更依赖债务融资,尤其是经常性的小额短期银行贷款及更多地求助于商业信用和非正规金融等特征。实践表明,有适度自有资金比率的企业在发生亏损时,有足够的资金加以弥补,而债权人也愿意用债权资金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以重新获利。在具备足够的自有资金比率时企业管理部门可以致力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市场销售等领域,而不是忙于资金筹措,以集中精力度过危机。因此,为防止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保持适当的自有资金比率是必需的。自有资金比率对企业的持续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企业危机预警指示器。
第二个重要指标是自有资金盈利率,即自有资金利润率。之所以不采用“资金利润率”,是因为尽管资金利润率将企业融资额压缩到最小单位,反映每单位融资额的获利情况,但是资金利润率作为考核融资结构合理与否的指标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企业资金来源不仅是自有资金,还包括借入资金,借入资金的收益是利息,已从经营收益中减除,利润中已不包括借入资金的收益;二是从企业主体角度出发,只有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资,倘若用全部资金利润率作为考核指标,岂不混淆了企业主体界限。因此,企业资金结构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应以“自有资金利润率”表达。这一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又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果。当企业融资结构变化时,可以通过这一指标反映出来。
假定某企业总资金(负债加自有资金)为2000万元;债务利息率为10%;所得税率为50%;息前利润(经营收益)为300万元。在其负债比例分别为0%、50%和75%时,该企业自有资金税后利润率为7.5%、10%和15%。见表1。
该例说明,同一企业在资金总量、经营收益、债务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融资结构,其自有资金利润率将发生变化;同理,不同的企业,由于不同的财务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资金结构,使得各自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存在着差别。
自有资金利润率与全部资金所得率和融资结构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便于分析,抽掉因结算原因引起的不支付利息的短期债务。假设LC为债务资金,NC为自有资金,TC为总资金,YLC为债务资金利息率,YNC为自有资金利润率,YTC为总资金所得率,有:
YNC=YTC+(YTC-YLC)×LC/NC
假定有A和B两个方案,其中A方案的总资金所得率为10%,债务利率为8%;B方案的总资金所得率为6%,债务利率为8%,在负债比率分别为60%、80%和90%的情况下,A、B方案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在负债利率确定的情况下,若总资金所得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愿意用债务资金替代自有资金,且负债比率越高,自有资金盈利率也愈大(见A方案),这也是现代许多企业负债经营、降低自有资金比率的重要原因;若总资金所得率小于负债利率,借入资金比例越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越低,当其自有资金比例低于适当的比例时,企业的持续生存能力就会发生问题。因为一个债务资金份额大的企业就会由于银行利率上升以及不利的市场销售条件显示出下降的盈利率,从而会受到相当大的损失(见B方案)。损失的原因在于债务资金份额过高所引起的高利息负担。在经济萎缩或宏观紧缩时期,利息负担会导致盈利的减少和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急剧下降。债务资金份额越大,利息负担越重,亏损发生的越快。这就是说,只有在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时,负债经营才是有利的;同时,在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例时,要充分考虑融资风险的大小。这是企业在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在19世纪中后期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投资信托基金首次在英国出现。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投资基金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上蓬勃发展,目前美国共同基金总规模已增长近1000倍。基金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最显著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进行投资基金的尝试,逐渐形成了投资基金市场的雏形。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60家基金公司掌管了纳入统计的464只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共计18864.60亿元,份额规模共计24638.56亿份(不含QDII,以下数据均不含QDII)[①]。其中31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共计685.52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3.63%投资基金,份额规模共计768.10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3.12%。其中433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共计18179.08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96.37%,份额规模共计23870.46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96.88%。[②]
一、前言
企业的直接融资主要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作为资金直接提供方介入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企业在直接融资的模式下,在一定的时期内,资金盈余方以直接交流沟通的方式与资金需求企业达成协议,或是通过资金盈余方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企业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再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企业使用的一种方式。
二、我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
直接融资作为一种媒介储蓄与投资,促进资本形成的有效机制,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对深化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缩减企业投资成本、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
(一)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和扩大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将会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起到推进作用。
(二)缩减企业投资成本
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大多采用间接融资的模式,当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低谷时,往往因间接融资带来的还本利息等债务而产生极大的负债压力。而采用股权直接融资的方式,企业一般只需支付红利与股息即可,由于不用还本,也有效缩减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并降低企业资产的负债率。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融资仅仅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风险集中。贷款市场由于限制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在信贷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严重时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直接融资模式可以逐步摆脱短、中期融资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局面,提高融资灵活性,增强企业融资的稳定性。
三、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企业直接融资模式作为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以债券、股票、证券等作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根据我国的政策及融资方式的不同,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较容易在资本市场中获取直接融资。
(一)以股权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股票IPO的上市已经成为了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从国内现状来看,大型企业大多已经上市或正在上市,因此采用股权融资已经成为此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新股的发行可为企业创立一个可持续的融资平台,当企业上市之后,只要IPO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盈利能力符合相关要求,便可以配股、采取增发等方式来筹集股本。例如,对需要通过资本扩张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资产重组的上市企业而言,其可通过定向增发收购母公司、同类企业、关联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实现直接融资。企业采用以股权为主导的融资模式时,必须要根据资本市场的融资要求来严格履行相应义务,对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收益复利增长等加以重视,并全力维护股东的利益,保护良好的信誉,促进可持续的融资能力。
(二)以债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大多通过发行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的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如上市企业可通过证监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或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国有企业也可通过发改委发行企业债。
上市企业或国有企业的企业债、公司债融资主要是用来补充项目建设资金,一般需要对项目适用产业政策等进行严格审核,期限多在5年以上。中期票据可用于生产经营、归还贷款、项目建设等方面,期限一般在3―5年之间。短期融资券大多用于归还短期贷款或生产经营,使用期限大多在1年之内。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在注册通过后在两年有效期限内循环发行,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还可分别计算净资产40%的注册额度。
以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债券发行利率与发行企业的行业发展状况及主体信用评级相关,评级AA+级以上的企业往往能够拿到央行基准利率下浮10-30%左右的优惠利率,而银行贷款的利率较高,融资额度小,因此企业采用以债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
(三)以资产证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将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在货币与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筹资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将自身优质资产进行处理,以向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直接融资的目的。如企业的应收账款、销售收入、抵押债券、商业票据等具有稳定现金流性质的资产均可作为发行证券。
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还可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采用以资产证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时,相关的监管部门需严格控制和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保障其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稳定。
四、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发展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才开始发展以股权、债券、证券等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直接融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直接融资模式具有长期性、集中性、直接性、流动性等特点。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以股权、债券、证券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均可为国内其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模式提供理论性依据与借鉴。
基于我国未采用与发展直接融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还未上市或将要上市的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大型企业相比,由于主体地位尚不稳定、融资环境不宽松、融资渠道较狭窄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融资的理论与经验还不能够完全应用于其企业的融资体制与改革实践当中。因此,以上企业在借鉴大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的同时,也要对照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出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在对直接融资模式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也需调整本企业的的融资结构、完善融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模式的有效发展。
(一)调整融资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资金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对大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成功发展的借鉴当中,也应根据这些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本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
(二)完善融资机制
针对我国现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弱化,内部融资匮乏,这与我国的融资机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完整有关系。为能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应通过规范企业融资行为、确立法人财产权、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完善企业内部融资机制,为企业能够顺利取得外部融资打好基础。⑶发展资本市场。为缓解企业的资金困境,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对资本市场机制的充分利用,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资本性资金的转变。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采取直接融资模式也代表了国内企业融资的趋势与走向。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变化,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并通过对融资模式的合理应用,促进企业的长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钢.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2,71(71):43-45
[2]姜宁,唐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省际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80-84
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要采取多渠道融资。面对此类问题浙江商业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守强说道“温州要想占金融高地,必须要抓住直接融资的新机遇。一旦你开启直接融资这扇门,你会发现世界更宽广。”现在虽然间接融资仍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已经走下滑路线。然而直接融资则快速成长,而且得到了广大企业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而且发展的潜力也相当大的。
我国的直接融资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从1978年到1992年处于萌芽期,此时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之时。然后到了1993年至1998年,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初步发展时期。从1999年进入正轨。从进入正轨以来,伴随着股票市场快速的发展和债券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使得直接融资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有利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隐患,进一步发挥直接融资在金融市场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直接融资开始是以股票市场为发展工具的,在市场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股票市场这十几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之同步发展的债券市场在2008年以前发展的并不那么顺利。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年到2007年鉴,企业债券累计融资为7937亿元,但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8068亿元。分年度观察,除了2005、2006年两年以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对企业债券的比重都大于1,平均为1.54。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12年7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5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到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份额的258%。这么好的结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市场创新与产品创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如企业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从而填补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空白。银行同时还定向推出发行方式,形成了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双轨并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等。
从推出新的发行方式以及多种融资方式,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的相关数据分析,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达16837亿元,而企业债券累计融资达42611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53倍。分年度观察得知,企业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比例都大于1.5,平均为2.6。其中,相差最大的是2009年的数据,企业债券是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比例的3.69倍。总而言之,随着债市的迅猛发展,直接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也进一步说明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水平。截止2012年6月底,沪深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444家,同比2002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多了一倍之多。沪深两个股市的总市值同比2002年总市值又多了近5倍之多。截止2011年底,A股融资规模为7941.90亿元,同比2002年的增长了将近10倍。如此成就,很大的功劳是资本市场的。同时,资本市场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引领了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水平的改善。与此同时,也完善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有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股份制改革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的。因此,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是推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
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规模比重也稳步提升。相关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2年的92%下降到了2011年的58%,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长期依赖银行融资方式的格局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在降低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同时,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相关调查人表示,“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未来人民币占比有可能更低。”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增长了17.1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提高了9.1%。还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融资为1.8万亿元,合计总额占到了社会融资总额的14.0%。其中,2011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1365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5倍;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77亿元,这十年间增长了将近5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十年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本文一直坚持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原因一,直接融资有较强的吸收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原因二,吸收风险意味着直接融资能够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一些创新活动,因为创新活动本身带有风险。因此,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局势,可以看出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从股市和债市两个方面入手。股市方面,一系列的制度性建设可以为良好的股市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直接融资渠道。债市方面,公司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也在去年相应的成立了。随着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的产生,也就意味着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或许将进入统一的互联时代。这样使得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及融资需要更好的发展。在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好的去解决和防范,使得直接融资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人才库第八课题组,林琳.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纵横,2013,(01):20-26
[2]刘友芝.我国文化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125-133
[3]马可.地方政府担保机制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3,(07):62-65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91-01
引言
广州金融去杠杆成效显著,广州直接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增速高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新增直接融资占比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广州市金融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积极推动金融行业降杠杆,将直接融资两个全国第一纳入囊中,广州市融资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未来广州将建设枢纽型网络融资服务体系,提升融资服务水平,将广州打造成为华南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和结算中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
1 什么是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英文名称“direct financing”。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直接金融”。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均属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与间接金融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对筹资者来说成本却又比较低。但由于筹资人资信程度很不一样,造成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程度很不相同,且部分直接金融资金具有不可逆性。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
2 广州半年直接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
2016年上半年,广州市金融业最大的亮点是直接融资占比高,将两个全国第一纳入囊中,这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和降低金融体系的杠杆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是直接融资余额增速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直接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在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上海(1.3万亿元),占全省(含深圳)的53.8%,同比增长52%,远超上海(29.7%)、北京(0.62%)和深圳(-2.3%);第二是新增直接融资占比全国第一,上半年全市新增直接融资总额2227.3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6.5%,这个比例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远高于北京(53%)、上海(30%)、天津(35%),也高于全省(30%)。
直接融资数据说明了广州地区的企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青睐。
3 广州社会融资规模是去年同期1.2倍
广州金融业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金融风险低。截至2016年7月,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5%,比全国平均水平(2.11%)低0.76个百分点。两家市属法人银行的杠杆率均在4%的监管要求以上;市属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和两家期货公司净资本/净资产比率都在80%以上,远远高于监管要求(40%以上);三家法人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420%、156%和111%,均大大高于监管要求(100%以上)。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最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社会融资规模达3348.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2倍。邱亿通表示:“这体现出金融体系对广州市实体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对广州金融环境的信心不断提升。三是小微企业融资增速高。7月末,广州地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199.4亿元和4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2.6%,远高于同期大型企业-3.2%和中型企业1.4%的增速。
4 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9家
广州的康泽药业,由2013年净利润不足400万元,到新三板挂牌后,先后3次融资3.66亿元,2015年实现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增长了12.5倍!广州的蓝盾股份,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配套募集资金的方式收购了华伟科技和中经汇通,通过并购,蓝盾股份顺应了信息安全外延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净利润由2014年不足3700万元快速增加至2015年超过1.2亿元。
据广州市金融局报道,广州市金融局充分利用企业上市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这些企业已成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截至8月末,广州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12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9家,总计达275家;拟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丰富,22家企业处于辅导期,34家企业正在排队,81家企业向新三板递交挂牌申请。
5 “组合拳”助企业融资成本大降
广州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打出融资“组合拳”。随着直接融资、境外融资的增多,广州企业融资成本大降。2016年上半年,越秀集团平均融资成本为4.2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2个百分点,年化节省利息6.5亿元;越秀交通成功发行中国境内交易所第一单熊猫债10亿元,其中3亿元(“3 2”期限品种)票面利率2.85%,创下历史新低。广州地铁启动境外发债工作,累计发行8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比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低10%~21%。南沙新区办理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29笔,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61.2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9.01亿元。
通过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行补贴,今年共补贴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上市财务费用3300万元;落实为企业减负政策,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取消收费项目218项,降低收费标准530项,减费8.46亿元。
6 建设枢纽型网络融资服务体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在稳控风险的基础上力推金融创新发展。将尽快在南沙开展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试点。推进金融移动支付在广州市公共、交通、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运用。科学规划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创新型金融集聚平台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跨境投融资业务。
本文在结构上,选择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探究融资方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
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为确定各变量的平稳性,运用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序列G、J、Z是非平稳的,但各自的一阶差分都是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这表明原始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确定长期均衡的协整方程。对模型进行协整回归,并处理了存在的一阶序列相关,对应的表达式如下,其中括号内为t统计量的值。
经济发展与两种融资方式的协整方程:
Gt=4.83+0.47*Jt+0.045*Zt+0.51*AR(1)
(4.168)(3.60) (1.43) (3.02)
R-squared=0.96 F-statistic=133.463
通过方程可以看出两种融资方式都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说明间接融资对产出有促进作用,长期产出弹性为0.47。
而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同时长期产出弹性仅为0.045。
对于多变量,本文选用Johansen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发展和两种融资方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在长期协整关系下,发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对经济产出有促进作用,但间接融资对经济产出的产出弹性为0.47远大于直接融资的产出弹性0.045.说明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3.误差修正模型。由于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一个误差修正模型表述。因此,基于长期协整方程建立了两种融资方式和经济发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经济增长与两种融资的误差修正模型:
ΔG=0.68*ΔJ+00009*ΔZ-0.46*ECM(-1)
(4.230) (0.0304) (-2.39)
通过上述误差修正模型确定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对变量恢复到长期均衡关系具有明显的修正作用。
从以上模型的结果来看,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长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间接融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即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有利于经济增长。
四、结论性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并求得发展,需要不断地筹集到资金。从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来看,企业成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内部资金积累和外部资金投入。内部资金是指企业留利和折旧资金,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留利水平低,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资金,而外部资金需要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其中短期资本通过货币市场筹集,长期资本则通过资本市场筹集,按照资金是否在供求双方调剂,可以把长期资金的筹集方式划分为两种方式,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由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协商进行的资金融通。通过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方式进行的融资均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是由企业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地向资本的最初所有者筹资,它的基本形式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零散储户或其他委托人那里收集来的资本以贷款、购买企业股票或其他形式向企业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的优劣如何,长期以来在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银行的信贷范围比较广泛,使得融资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而可以调节资金的供求与运转,开发多种金融商品与融资渠道,使融资成本相对降低、金融风险减小。同时,由于金融机构掌握融资的主动权,能对企业构成信贷约束,有利于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向与配置。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间接融资具有相对优势。而有的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出发,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银行对企业的低息贷款往往以银行亏损为代价,使企业的融资成本较淡薄,企业对资金的不合理占用上升,银行呆帐、坏帐大量增加,由此来看间接融资的成本从总体上并不比直接融资低。其次,银行对企业的信贷约束,在发达国家里是“硬约束”,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经常干预银行信贷计划,使银行信贷约束趋于“软化”,容易产生拖欠贷款现象,使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有效运转,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由此他们认为,间接金融优势论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方式则具有相对优势。
从实践中看,各国在融资方式安排上都是二者并举的。不过,不同国家往往由于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美国和英国等老牌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接近完全竞争,往往形成以资本体系为基础的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而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产业发展受政府指导性计划干预,金融与产业间建立起政府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银行在企业参股,积极参与企业经营,银企之间是一种生死攸关的链条式传递关系。这样其融资模式只能是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很少有机会利用资本市场来筹资,只能转向通过商业银行这种信用中介。因此,直到本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通过企业债券和股权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部融资的55.60%,通过银行中介的间接融资占40--—50%,而日本等亚洲国家则相反,日本的间接融资在外部融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80—95%,直接融资只占15—20%。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缓慢的反向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比重,日本企业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
(二)
改革至今,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条件下,在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融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代表政府直接注资主导国民经济运行,并通过各种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牢牢控制着社会资金的配置和流向,金融的市场化性质被否定,完全成了计划经济的附庸工具,这时,根本谈不上企业自主地选择市场化融资方式。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从生产建设型财政逐步转变为举债和吃饭型财政,而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见表1) (2)在金融与企业的关系中,金融由原先作为财政的“出纳”转向逐渐独立,并担当企业融资中介,通过“居民储蓄存款ü银行贷款给企业ü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政府则从过去的对信贷规模和利率的严格控制转到现在的通过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杆来调节社会资金配置。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固定资本投资来源结构来看,银行贷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1985年“拨改贷”全面推开后,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几乎所有流动资金都依靠信贷资金。(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信贷资金占企业固定投资来源的比重始终在23%以上,而自筹资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实上来源于信贷资金。这样,在经济运行中便形成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方式,而成为一种以社会资金为支撑、国家银行集中借贷、国家办企业的“借贷型经济”,表现出货币计划经济的特征。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转变(%)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业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表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资总额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国家预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国内贷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资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筹资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随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以银行为主渠道的融资体制产生出新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其一,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目前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0%,流动资金负债率已达到平均80%,从总体上看将变成风险极高的全负债运行企业,甚至是资不抵债企业。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融资几乎只有通过银行,其资产的资本金部分没有资金来源和注资渠道而无法注入;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体系并非建立在如发达国家一样的理性约束的基础上,与融资体制相配套的良性的经济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十几年来,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有企业吃银行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的不良倾向,造成国有企业大量举债经营,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形成资金负债结构的失衡,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其二,由于体制原因,银行必须保证国有企业重点资金的需要,而国有企业借款不负经济责任,甚至只借不还、负盈不负亏,使银行的信贷约束逐渐软化,企业的低效益与高负债经营引起的严重的亏损,不可避免的要引起银行的呆帐坏帐。据测算,目前不良贷款占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余额的25—3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逾期、呆帐、坏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将消耗殆尽。同时,行业和企业结构调整中的死帐乱帐问题,以及前些年一度出现的“泡沫”经济破碎后的沉淀问题(如高档房地产积压),都集中反映到了银行,货币银行体系中积累了愈来愈多的不良资产,形成日益巨大的通胀压力,银行货币体系内长期、潜在的系统风险越来越大,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使用的低效率和宏观经济经济运行的极不稳定。现在,我们实际靠政权威信、政府信誉使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资金吸纳能力,如果某些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问题从深层次看,实质是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经济实现形式之间的矛盾,出路只能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由计划融资向市场融资的转变,发挥市场机制在货币资金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 )
在市场化的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各有长短,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平衡。要解决目前国有企业和银行面临的问题,最佳选择就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将国有企业的资本化筹资活动彻底推向市场。
一、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发展直接融资
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而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原则的条件下金融系统的作用逐渐凸显。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体系和部门的重要功能在于其能充分发挥着集聚、融通和分配社会资金的作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资金流通,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的功能发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最先出现的间接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以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借贷的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和负债业务实现全社会的资金融通。另一种则是直接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作为资金供求双方交易的平台而直接进行交易。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因此间接融资方式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此后,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有组织的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建立,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另一条重要渠道,直接融资比重在全社会融资总量比例也逐渐上升。这一融资结构的深刻变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促进未来进一步创新改革的机遇。近年来,青海省社会融资总量不断扩张,社会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2014年,青海省非金融机构部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列为1.6∶1,全省商业银行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应顺势而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间接融资在全省融资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的统计数据分析,从2001-2014年,全省社会融资总量稳步增长,从规模上看,截至2014年末,全省社会融资总量达1412.3亿元,较2001年增长了25倍,其中,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占比24.4%;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占比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96.7%下降至2014年这一历史最低水平62.2%,而近十四年来,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平均年增长率为38%,这表明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融资结构持续深化,但银行贷款依旧是全省非金融类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格局尚未改变(如图1)。
(二)直接融资在全省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虽然青海省的社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导,但直接融资稳步增长的趋势也逐渐显现,直接融资占比在2014年到2001年间提升了34.5%。结构上,从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两者情况看,2001年起,全省股票市场开始起步,到2007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出现显著增长,股票增长尤为突出,累计额是企业债券融资余额2.23倍,但仅三年时间,企业类债券发展更为迅速,从2010年,企业类债券融资余额大幅超过股票累计筹资额,在规模和结构方面的提升幅度显著。可见,直接融资迅速发展,从规模和结构上,在全省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日益提升。
二、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挑战
随着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愈见加深,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载体,其业务经营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一)对负债业务的挑战
随着全省社会融资结构不断的深化,直接融资市场上提供的金融产品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丰富的金融产品更能满足不同企业和居民个性化的投资需求,并提供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率,这促使企业和居民把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非存款性金融工具上,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注意到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其资金来源造成的不稳定冲击。
(二)对资产业务的挑战
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最直接的挑战来自银行的贷款被直接融资产品所挤占,一些企业尤其是优质的大型企业,将更频繁地进入资本市场,以更低的成本筹集资金,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公司信用类债券的迅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银行获得较高收益的贷款资产形成替代。商业银行对此将流失大量优质客户资源,贷款收益将逐渐收窄,这对目前全省商业银行主要以公司贷款为收入来源的格局形成较大挑战。
(三)对中间业务的挑战
中间业务一般包括支付结算类、类、基金托管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银行卡、其他类九大类。全省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挑战目前表现尚不明显,但未来随着直接融资的扩大,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增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重合(或相似)的某几类银行中间业务,比如类中间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将会受到挑战。
三、国际融资模式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德国银行主导间接融资模式
德国由于分别实行全能银行、主银行制度导致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高。德国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即银行是全能的银行,不仅办理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办理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相关方面的业务。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为基础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发达,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间接融资,银行在动员储蓄、配置资金、监督公司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提供风险管理手段上发挥主要作用,危机来临时,如果能保住大银行则基本上能控制住危机[1]。
(二)美国市场主导直接融资模式
美国银行实行的分业经营制度,即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独立经营。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信息处理、风险管理、流动方面的优势,为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机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为代表机构投资者为资本市场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自己的持续稳定流入,使得美国股票市场发达,同时,美国的公司债券是信用评级较高的大中型公司筹资资金的重要手段,均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2]。
(三)它国经验的启示
第一,虽然德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但德国全能性银行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有超强的应变能力,为企业提供短期、长期贷款,证券承销、财务咨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第二,美国资本市场发达,以市场为主导型金融体系,更有利于创新,能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第三,青海省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虽银行的经营范围受监管政策的严格要求,但面对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巨大影响,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转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大资产、大负债模式转变
传统的负债、资产形式将受到冲击,商业银行要加快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大资产、大负债模式转变。“大资产、大负债”是涵盖表内外、本外币、境内外、利差和非利差的全领域综合发展的经营管理方式,大资产业务的发展要从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转变,大负债业务的发展要从传统单一存款向客户全量资金统筹转变。要通过对内强调全方位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对外强调根据不同客户特点,配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为核心客户提供“大资管”服务。
(二)加快推动传统金融模式向综合化服务模式转变
要变零敲碎打的分散营销为集中统一的综合营销,通过整合客户、产品部门营销资源,配合业务流程优化调整,利用好线上、线下渠道,开展集约化、立体化营销,提升综合营销服务能力,通过实施全量资金考核,健全跨条线、跨部门、跨层级的客户需求综合响应和产品服务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形成竞争合力。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打通各类资金供求通道,通过贷款、理财融资、短融、基金、租赁、信托等多项产品,实现高、中、低风险收益相匹配的资产组合,多渠道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三)加快推动传统渠道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渠道经营模式转变
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上有特别全面和完善的线下金融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推进前后台深度分离,统筹利用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等多种渠道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渠道服务的合力推动和优势互补。积极构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上金融超市,加快智慧银行网点建设和推广,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把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移动银行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扩大移动金融业务领先优势。
(四)加快推动传统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向大数据管理模式转变
银行需要进行整合内部数据,搭建完善网络平台的数据可自动归集、便于批量处理,将单纯电子化存储的数据向实时更新和共享的大数据库发展,根据大数据库的信息形成对客户精准定位和客户需求挖掘。将微信、微博、QQ群等新型网络交互平台与网络金融业务结合起来,建立起银行与客户间联系纽带,并在这些交互平台开展业务咨询、业务宣传等相关的金融服务,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何琼(1975-),女,四川成都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5.00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8-02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但企业内部积累能力有限,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资。间接融资一般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当资金中介进行融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有:企业内部职工集资、民间集资或借款(包括家庭和亲友)、短期拆借、企业投资公司(基金)投资或贷款、债券融资及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担保融资、信托融资等。从企业规模分析,小企业受自身条件所限偏好于直接融资方式,并以民间借贷包括企业间借贷为主。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于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始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主要寻求间接融资方式,并以银行贷款为主。规模较大、持续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以股权融资为主。从企业发展阶段分析,在创业阶段,企业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在成熟阶段,企业则会选择高一层次的直接融资方式,开展大规模的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
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比间接融资渠道更广泛,但各种直接融资方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间接融资方式受到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金融信贷政策的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分析
由于融资渠道不同,对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机构也不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的种类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投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大型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创业板市场融资等。比如股票上市融资,目前我国的主板市场是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而设立的,因此所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只能为很小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接融资机会。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它们很难充分利用股票市场这一筹资渠道。另一类是间接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咨询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自身不具有直接投资能力,需要接到客户的融资合同后现找投资者。比如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银行体系高度集中,致使商业银行的门槛过高。目前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两者合计占我国银行总资金的95%。他们一直为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服务,而为中小企业服务很少,从而严重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加之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现有担保机构分散,规模小,成长缓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困难、成本偏高等问题,使中小企业难堪重负。
三、我国中小企业正确选择投融资服务机构的策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股票和债券两种,随着创业板市场的改革和推进,达到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就可以上市融资,对服务机构的选择自不大。相对间接融资报务机构,中小企业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应该选择最匹配的服务机构。目前,向我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所谓“最匹配”,是指真正适合自己的银行而非心目中最好的银行,即银行的经营体制、价值取向、规模大小和特色定位等能够长期稳定地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就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本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或许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大量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及其对中小企业贷款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即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假说。从总量考察,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中小金融机构均无法与超大型银行相比,但他们有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中会逐渐发展壮大。具体来说,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具有如下比较优势:(1)区域优势。受国家法律或资本的限制,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只能在特定区域内从事金融业务,其分支机构数量比较少,经营业务也不全面。但由于熟悉所在地区的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它们能够针对本地客户的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容易和客户形成“关系型”的投融资联系。(2)信息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土生土长的身份,发挥其在当地的人缘、地缘和网点等优势,低成本地获取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这能够为其节省大量的调研费用并可以有效监督贷款使用情况,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从而降低交易成本。(3)组织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凭借其简单、灵活的组织架构,因应市场变化调整营销战略,比较适合居民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要求,在创新金融产品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4)定位优势。通常,中小金融机构以其周边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往往采取质优价廉的策略。而且,中小金融机构服务门槛低,即使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或个人、低收入家庭等也可以获得同样的金融服务。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对内开放的步伐,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相关改革也不断向纵深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成功,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运作模式的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会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肖新军.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