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52: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温室效应现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学中“反式温室效应”现象,是指学生学习化学后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到了八年级特别是学习化学学科开始,学习状况发生改变。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开学之初往往是满腔热情,可是学期过半,渐渐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教学内容到了化学用语以后,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如何应对这样的现象?下面针对学生自身因素和教师的学法指导做些分析和介绍。
一、科学为何出现“反式温室效应”现象
1.“源”缺水
“源”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魂”不守
“魂”是指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化学用语的应用是化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3.“骨”缺钙
“骨”是指基础知识构成的认知框架。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化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不是很强,表现为模块型。
4.“场”失调
“场”是指学习环境。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及时消化和吸收。
二、引导者效应
1.引“水”――激发兴趣
“让每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1)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学习物质结构时借助模型、flas,使学生在惊叹和惊奇中,渐渐对化学产生兴趣。如在讲合成材料的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许多建筑材料的图像,变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记忆深刻。(2)利用实验,提升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实验的资源,书中的演示实验要全做,而且要开发和学习一些生活中既能反映科学原理,操作又简便的生活实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够触碰得到,到家里一样能够继续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保持,延续的知识才能够在学生脑中深化。(3)多元评价,维系学习兴趣。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会产生兴趣和自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帮助每位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而且在学生取得成功后要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其有成就感。成就感是维系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
2.引“流”――革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新结构,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安阳殷都的“自主”“合作”“探究”“快乐”“效率”五指数雷达图的评价法等,这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新颖,功能独特,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笔者尝试进行了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如下:
活动: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程序: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具体为:(1)发现问题。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题。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让学生明确的任务,整体把握所学内容。(2)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3)交流主讲。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准备全班讲解。主讲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或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4)引导点拨。教师要适时介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抓住关键处,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并简短地归纳、总结。(5)达标拓展。教师选择教材中的习题或自己设计的题目进行测试,检查达标情况。教师在讨论中、练习中、测试中、点拨中要有意识地拓展知识,并延伸到课外,去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把“满堂讲”变为“精点拨”,最终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展示”的场所。
3.引“力”――依托情感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融洽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前提,热爱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成绩下降,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和体贴。
三、主体者自省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信能将人的智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它是催化剂,能把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之把事情做成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但是学习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学生树立自信心的绊脚石。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实施快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1.省概念
现在很多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所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首先,要全面、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应形成具体而牢固的印象。如:在理解氧化物概念时,要抓住概念的实质进行学习,除应记牢“氧化物”概念外,还要注意与其伴生的“含氧化合物”进行区别,以免产生混淆。其次,要突出对关键字、句的理解,层层分析,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风化”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室温”“失去结晶水”。胆矾加热失水,不是在“室温”失水,故胆矾加热失水不属于风化现象。
2.省习惯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教学中常让学生记的笔记类型有:(1)补充笔记: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教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知识记下来;(2)改错笔记:试卷评讲课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3)实验笔记:把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4)归纳笔记:复习小结课时,教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凡是书上没有的,要做笔记。
3.省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显著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如果记不住这些知识,就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1)谐音记忆法: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用“查、装、定、盛、点、收、离、熄”八个字概括,谐音记忆为:“茶庄定胜点收利息”,使学生乐于记忆。(2)比喻记忆法:就是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中,可概括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3)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歌诀,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识记。例如: 在讲授化合价时,课本中的表格给出的化合价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编成如下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有关盐溶解性的口诀:“钾钠硝铵溶,盐酸除去银;硫酸除去钡,碳酸钾钠铵。(4)概括记忆法:例如: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概括为“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CO,“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CO,“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4.省总结
梳理知识是消除知识模糊性、避免知识零散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复习金属一单元时,笔者一改往日按教材顺序带着学生复习的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把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归结为几个问题去整理:
(1)多与少的问题:镁、锌、铁都能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镁>铁>锌,上述顺序也是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2)强与弱的问题:不同的金属,其活动性的强弱不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反之,则越弱。(3)快与慢的问题:金属与酸溶液产生氢气的快慢,影响因素不仅仅是金属的活动性,还有金属与酸溶液接触面积的大小、酸溶液浓度的大小、酸溶液的温度等。(4)好与差的问题:从机械性能的角度看,合金好于纯金属,因为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从加工性能的角度看,合金好于纯金属,因为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纯金属。(5)早与晚的问题:金属材料使用的早与晚,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而言,活动性强的金属比活动性弱的金属冶炼难度大,因此,活动性强的金属比活动性弱的金属使用得晚。
作为一线教师想法都一致:我们每天都在认真备课,高效上课,耐心辅导,题目讲了又讲,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让我们难以捉摸。教育者就应该不断地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时代在变,人一定在变,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措施,希望与同仁共同探讨。
高校英语教育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法,也要将英文文化、英语的语言背景等一并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并未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加之高校其他课程对我国本土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被动接受信息和文化的一方,而无法成为主动输出文化和信息的一方,最终造成“中国文化失语”想象。
1.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跨文化的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同中国文化,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等互动。但目前,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扎实的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不能平等、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更无从谈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旦中国文化失语,就意味着中国语言影响力的降低,长此以往将威胁中国文化的地位。因此,积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
2.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2.1树立端正的语言文化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文化并不应影响中国文化的地位,而只有树立了端正的语言文化观,才能真正学会理性的看待和吸收英语文化、中国文化。为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高校英语教育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英语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并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精髓。
2.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于特定文化历史内的人,对其自身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充分了解自身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接纳英语文化的同时不断联想、了解、反思本民族文化,进而减少“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对此,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特殊性,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势,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中英文化结合在一起。
2.3优化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在英语教育中积极渗透本土文化,应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纳入高校英语教育大纲,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应一味选择全英美文化的教材,而是应增加、补充包含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或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应继续将英美文化类的课文或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搜集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相关的英语文章,并将其作为课文或阅读材料。若现有材料不足,则可组织专家、教师通过编写、翻译等方式丰富中国文化教学素材,进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增加其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跨文化交流和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均十分不利,积极剖析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于提升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可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文化自觉、优化教学内容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进而减少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在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具备局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陶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现象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216-217.
[2]王德易.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3):16-17.
O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市场营销文化。在我国,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封建文化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传统思想中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祟尚道德诚信,对当代市场营销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对消费者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如果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就能另辟蹊径,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市场上捷足先登。
1汲取儒家传统文化精华,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东方文化的代表,儒家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基,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是现代营销道德必然继承和发展的传统道德,是当代市场营销之根本。首先,树立以“仁”为内核的市场营销理念。儒家文化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境界,把“仁”释为“仁者爱人”,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其次,建构以“义”为特征的市场营销准则。关于义利关系,儒家文化认为应该“贵义贱利”、“义以为上”,强调先利后义。在营销管理活动中,要“义利合一”。“义利合一”追求的是企业、顾客、社会的和谐发展。重义,即避免人们成为“金钱的奴隶”,不搞欺诈行为,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求利,即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通过全心全意地为顾客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获得。要求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既要赚钱又要讲友谊,既重经济交流,又重社会效益。第三,建立以“礼”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规范。人们崇尚礼仪,能以宽容态度待人,推己达人。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更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第四,确立以“智”为动力的市场营销策略。儒家伦理认为“智者,才智”、“待物为智”。强调对万物的认识依赖于智。在当代,在制定营销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人才竞争等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无处不需“智”。第五,遵循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儒家伦理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2软营销超越硬营销。在营销中重视品牌的传统文化
以史为鉴,任何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品牌的树立和自身形象的设计。企业刨品牌的途径,一半是增加科技投入,另一半则是增加文化含量。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的运用上只是处于一个技术和符号层面以物质为基础的硬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现在上升到一个心理层面,以文化为基础的软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接受方式.在品牌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如“红豆”是江苏红豆集团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情感魅力而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提起它,人们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孔府家酒是孔圣人的家乡酒,一句广告词“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此外,国外企业也在大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元素充分运用到产品当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回味的是,当那些外资品牌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后,反过来在中国市场却深得消费者的青睐。以著名手表企业瑞士国际斯沃琪集团为例,去年他们在中国设计的“狗来福”,首次推出以“生肖”为主题的特别款,迎接“狗年”的到来。这款产品,除了生肖外更挖掘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整款设计以红色为基调,红色在中国的新年庆祝中具有特别意义,它象征着财富、繁荣、来年红火。
3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调整与丰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在当代市场营销活动中,我们应汲取中庸哲学的精华,随时调整与丰富营销观念,获得最佳经营效益。
第一,儒家“天人合一”观念与现代“绿色营销”思想。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看重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阶段有些企业仍存在“重市场轻生态”的观念,经销一些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产品,因此,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引导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体现。儒家文化价值观是“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不按规律行事。儒家文化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天人整体观,促使人们去寻求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机体的普遍规律,不仅要推己及人,还要推己及物,追求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儒家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环保的需要,体现在营销上就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行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
第二,儒家“民本”观念与现代“社会营销”思想。儒家文化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特点对营销管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企业营销的全局观念上,企业营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企业应为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即企业在营销中应树立社会营销观念。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70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全国外语教育规划逐步系统化、科学化,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都分别对各自层次的英语教学明确提出了不同的跨文化交际的要求。高校课程的指导大纲对于教材编写的思想性原则明确表示:任何一门语言都是特定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英语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中国文化,又要方便学生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鉴别不同文化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虽明确规定,教材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众多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很低,难以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结果相互印证了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这种文化缺失不但会妨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更阻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而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大学英语教材多是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背景,对中国的文化介绍却很少,尤为欠缺的是对学生用英文表述本土文化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导致了中国的大学生盲目的推崇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保护。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将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结合,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和继承,促进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这不仅是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要求,也是赋予全体英语教师的一个光荣使命。
一、了解现在高校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等词汇的外语熟知概况
在中部一所二批本科院校的一次单词测试中,其中一部分为40个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汉互译,这些词汇都与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班级里56名学生的测试结果却让英语教师出乎意料,只有约27%的正确率。其中,汉译英的正确率仅为19.1%,英译汉的正确率为34.9%。这说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是学生掌握文化负载词的一个难点。其中,“一国两制”易于逐字直译,“豆腐”(tofu)基本上是拼音,“筷子”在中?W课本里就出现过,都只有不到一半的正确率。
同时,有84.9%的学生们觉得在用英语进行表达中国文化时,感到困难,表示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料有较大难度。充分表明,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和资料相对缺乏。但该校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应得到肯定和加强,倾向于加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我们的本民族文化意识,并希望老师“通过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并促进英语学习”。
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在英语教学中,课程教材等对于西方文化一边倒的情况居多。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多强调的是西方文化的学习,而不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和中西方文化的互动。在教学时间角度上,关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历史,地理,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几乎占据了教材的全部篇幅和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精读课、泛读课及听说课的设计编排,大多也是采用的英美文化;测试方面,把学生对西方文化掌握的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的话题时,捉襟见肘,无从谈起。
关于中国文化信息表达的外语素材较为稀少。以现在国内最为普遍的外语――英语教材为例,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过多强调是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对中国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交互作用上介绍的不多。大多数学生都建议在英语教材的编写中加入中国文化知识的讲授。九成多的学生认为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必须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多数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也有同样的渴求。
三、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困境,加深对英语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大纲、教材、课堂、教师、学生等进行重新思考,才是解决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的教育部门和相关的文化部门应该共同协商来完善高校英语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不同文化,同时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的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重新认识中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许能为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提供新的解决之道。
首先,完善高校英语教学的大纲,不断改进高校英语水平的测试标准。在编写高校英语教学规划时,要立足于中国的本土文化,明确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制定合理的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弘扬中国文化的光荣职责。
其次,根据完善后的教学大纲,建立完善的高校英语教材体系,编写难度适中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内容。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在高校英语课本中可选取一部分外国对中国文化看法的文章,或者是对比中外在文化的某一方面的异同,再者可以选取中国的一些传统的经典文化作品,让这些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对不同的文化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关于汉语典籍英译赏析的课程,以此来增加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的元素,使高校的英语教学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
其三,在完善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培养能够胜任的教师。良好的师资是文化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卓越的教学成效出现的前提条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培养和塑造一批可以学贯中西的英语师资队伍。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在英语教学中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才能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校要不断完善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及时更新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其四,在外语考试等级测试中,可以将中国文化内容列入考试范围。考查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时,为了缓解学生对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的陌生感,教师可以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关于文化内容的试题,尤其是注重增加涉及中国文化或者是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测试,如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关于中国文化话题的英语作文、以中外文化的比较为中心思想的英语小论文等。同时,可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中或者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中适当的增加关于中国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试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注重目的语言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并举,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大学生掌握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把中西文化进行一个对比教学,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与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促进大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基础外语水平及对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同步提高。
同时,关于中国文化在外语中的渗透等定向专题讲座和讨论会的定期举办,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了解并积累一定的与文化表达相关的语言素材。充分利用高校的丰富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览书籍、查询网络、观看电影、收听广播等多种自主学习的途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文表达方式,学生会、班委等也可以通过课堂口头报告、作文、小型课程论文或者文艺演出等形式,尝试应用与转述中国文化、对比中外文化等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7-01
高校英语教育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法,也要将英文文化、英语的语言背景等一并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并未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加之高校其他课程对我国本土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被动接受信息和文化的一方,而无法成为主动输出文化和信息的一方,最终造成“中国文化失语”想象。
1.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跨文化的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同中国文化,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等互动。但目前,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扎实的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不能平等、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更无从谈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旦中国文化失语,就意味着中国语言影响力的降低,长此以往将威胁中国文化的地位。因此,积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
2.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2.1树立端正的语言文化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文化并不应影响中国文化的地位,而只有树立了端正的语言文化观,才能真正学会理性的看待和吸收英语文化、中国文化。为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高校英语教育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英语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并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精髓。
2.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于特定文化历史内的人,对其自身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充分了解自身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接纳英语文化的同时不断联想、了解、反思本民族文化,进而减少“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对此,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特殊性,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势,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中英文化结合在一起。
2.3优化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在英语教育中积极渗透本土文化,应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纳入高校英语教育大纲,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应一味选择全英美文化的教材,而是应增加、补充包含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或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应继续将英美文化类的课文或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搜集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相关的英语文章,并将其作为课文或阅读材料。若现有材料不足,则可组织专家、教师通过编写、翻译等方式丰富中国文化教学素材,进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增加其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跨文化交流和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均十分不利,积极剖析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于提升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可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文化自觉、优化教学内容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进而减少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在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具备局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陶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现象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216-217.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比如城市布局、城市资源等),经过长期综合发展后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和评价。。城市形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性、整体系统性、长期规划性和地方特色性等四个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城市形象涵盖了城市空间形象、城市环境形象、城市功能形象、城市景观形象和城市产品特色形象(即产业结构)等内容。
一、现代城市进行形象塑造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因此,城市形象问题刻不容缓地提到了各地政府的战略规划高度。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拥有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无疑是在为城市做着生动的活广告,它一方面展现出城市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则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客的“金字招牌”,并使有形资产进一步增值,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
第一、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改善,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而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是吸引外资、引进人才的外部条件,也是集聚经济、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并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树立新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精神,改善市民的行为、心态,是一种城市文明的投资。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给市民带来自豪感,并由此形成奋发向上、敢于争先的精神风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生产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塑造城市形象其实也是在发展生产力。
第三、城市形象塑造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并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从长远观点来看,旅游项目已不完全局限于传统的山水园林和自然景观,城市特征形象和一些经济文化活动也将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四、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全面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与经营,使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得以改善,政府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城市文化得以发展,这不仅为城市现实竞争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的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将有助于全面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总而言之,城市形象是“新经济”条件下极其重要的“注意力资源”,它不仅本身构成了一个独立的高层次的城市生产力要素,而且是“新经济”资源的整合器,在高层次上担负着整合城市其它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功能。
二、定位策略运用于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定位策略的创始人艾·里斯和杰,特劳特于1969年6月在《广告行销杂志》发表了《定位:同质化市场突围之道》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定位”一词,用来指在产品模仿日盛的市场环境里新的市场竞争策略和手段。
1981年艾·里斯和杰·特劳特出版了《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对定位一词做了如下解释:定位是你对潜在顾客心智上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的顾客心中。定位是一项内心中用以决定是否让其进行系统组织的门户,其观念是基于传播,只能在适当的时间及适当的环境之下,才能得到沟通。定位是“种逆转的思考方式”,不以你自己为出发点,而是以潜在顾客心智状态为起点。
由此可见:定位策略很注重产品与其目标顾客(即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列接:即通过定位使产品在目标受众心目中占据一个特别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独特的、是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轻易取代的。而城市形象的建设就是为了使每个城市有其鲜明的、对手难以替代的特征或优势,以避免城市形象的雷同与接近。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定位策略恰当运用于城市形象的建设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第一,定位策略在城市形象塑造上的成功运用,将有助于树立该城市鲜明而独特的形象,以和竞争对手有效区隔开来。这是定位策略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一个直接作用。定位策略通过挖掘城市的特性,结合目标受众心智中的空白,将该城市的特性放置在目标受众心智中的空白处,这样就使得该城市在受众心智中占据了一个相对优势,其竞争对手要再挤占这个独特的心理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从而该城市独特的城市形象也就得以树立。
第二、有助于形成城市与其目标受众之间的心理对应关系。定位策略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成功运用,将会使得目标受众在心理对该城市有一个明确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对应关系。比如,现在社会大众一提到义乌,就会自然而然的首先联想到小商品,这得归功于义乌鲜明的定位:小商品的海洋。义乌在其独特的定位确立之前,只是浙江众多小城市当中默默无闻的一个,但是现在却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小商品集中地。
第三、借助定位形成的鲜明城市形象将极大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定位形成的鲜明城市形象一旦被受众认可,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能量,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点从上海的发展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上海一直将自身的城市形象定位于“国际化大都市”,这一鲜明的城市形象定位使得上海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直保持长三角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其城市经济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
第四、有助于城市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竞争焦点开始聚集到城市形象上。这从央视逐年攀升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上也可窥见端倪。各城市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获得优势,占据竞争中的有力地位,那么一个很好的武器就是借助定位形成个性鲜明的、对手无法模仿的城市形象。
三、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具体定位策略
在城市形象塑造中不仅要运用定位策略,而且这些定位策略还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只有这样的定位才具有针对性,也才更加有效。此外,还需要挖掘城市形象众多要素当中最能代表该城市特征或者最能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的某一个方面加以突出,这样,鲜明的城市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第一、文化定位策略。文化定位就是将文化内涵融入到城市形象建设之中,进而使城市形成文化上的识别,文化定位能大大提高城市的品味和附加价值,使城市形象更加独具特色。城市的功能与属性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城市的文化内涵却是竞争对手所模仿不来的。如果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一个精髓与城市形象的定位结合起来,是很容易实现城市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心理对应的。运用文化定位的一个典范就是山东曲阜。曲阜将自身的形象定位于孔子故里,就是采用的文化定位。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曲阜采用这种文化定位就使得自身的形象更加厚重,对于社会大众所产生的心理吸引也是非常大的。
第二、历史定位策略。所谓历史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将城市沉淀的历史底蕴挖掘出来作为城市形象独特的要素来加以彰显。我国的西安、开封、北京、洛阳等都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这些城市本身长久的历史就可以成为其城市形象塑造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洛阳的广告语就直接体现了其历史定位:“千年”。这一广告语以很简省的方式将洛阳厚重的历史沉淀加以彰显。
第三、比附定位策略。所谓比附定位就是攀附社会大众已经耳熟能详的、知名的事物,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知名度的目的。在城市形象塑造中,采用比附定位,就意味着该城市在竞争中要甘居第二,而非第一。这样比附定位才可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在比附定位中,城市可用于攀附的事物是很多的:它可以是知名的大山、河流,也可以是建筑,甚至是其他知名的城市……。当一座城市自身的知名度不是很高,而又期望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时,如果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攀附对象就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比如泰安就可以采用比附策略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泰安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泰安本身的知名度是相当有限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好的攀附对象,那就是全球都很有名的“五岳之首”——泰山。因此,其城市形象塑造就完全可以比附泰山,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其地位可想而知。因此,泰安比附泰山来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是有很好的根基的。
第四、情调定位策略。情调定位是使受众在对城市的接触过程中能体会出一种良好的令人惬意的生活气氛、生活请调、生活滋味和生活感受,从而获得一种精神满足,该定位能使城市融入受众的生活中,成为受众的生活内容,使城市形象更加生活化。情调定位可以赋予城市以精神气质,使城市灵动鲜活,倍添情调魅力;同时情调鲜明的城市形象还可以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富有感彩,有利于增强城市对人的精神引力。情调定位策略的运用在杭州城市形象建设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_这从其广告语“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可以明显看出来。
第五、功能定位。所谓功能定位就是将城市某一方面的功能加以特别提炼而直接在定位中彰显出来,这样,当目标受众一想到这个城市就首先想到它的某个独特功能。这一策略非常适合那些自身的经济发展在某一领域已经形成独特优势的城市。
第六、旅游资源定位。城市的旅游资源是城市形象最显性的组成部分之一。运用旅游资源给城市进行定位,可以使城市特色突出,加强人们对城市的印象。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前转移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标记符号,因此一些城市开始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来塑造并对外宣传其城市形象。运用旅游资源进行城市形象定位的成功典范不少,比如杭州曾经做过的“情系西湖,中国杭州”、海口的“椰风海韵,南海明珠”、桂林的“山清·水秀·城美”等都是以城市本身特有的旅游资源来塑造其自身的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运用旅游资源进行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宣传还有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可以在短期内引发城市旅游热潮,刺激旅游消费,增加旅游业收入。
第七、品质定位策略。品质定位简单来说就是彰显城市的品质与品位。在这方面,上海就是典范: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定位就直接彰显了上海这个城市的品质与品味:上海的经济、贸易、金融都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闻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四、城市形象塑造中运用定位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运用定位策略要注意一些事项,否则,定位策略产生的实际效果将不会很理想。
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关于中国公众信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保险人等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信任度最低,信任缺失是保险公司建立和维持与顾客长期关系的重要障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消费者信任有助于建立牢固的顾客忠诚,而顾客忠诚可以节约获取新顾客的成本,降低顾客管理的成本,增加交叉销售的机会,为保险公司赢得竞争优势。
消费者信任的内涵
关系营销理论关注公司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服务有价值的顾客,提高顾客忠诚度,建立满意、长期的商业关系,信任是其中最有力的关系营销工具,是衡量关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
消费者信任是将自身利益置于他人行为影响之下的一种意愿(Mayeretal.,1995),这种意愿是基于对他人会保护交易相关人员权利的乐观预期(Hosmer,1995)。早期的消费者信任研究着眼于交易领域,强调信任对于交易行为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信任就是经济交换的剂(K.Arrow,1974)。正因如此,消费者信任在很多商业活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那些交易的执行要跨越一定的时间,无法立即对商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检验的交易中(Fukuyama,1995)。面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个体总是倾向于通过理解和控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说就是来预期另一方(或多方)的行为以及理解自身行为会如何影响这些行为(Luhmann,1979)。
随着关系营销思想变革了传统的交易营销思想范式,研究者也开始逐渐关注包括消费者信任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Moormanetal.,1993)。关系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信任对一个公司的关系营销策略至关重要(Doney&Cannon,1997;Dwyer,1987;Ganesan,1994;Kumar,1996;Morgan&Hunt,1994),信任出现在任何供应商与顾客之间的交易关系中,特别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或是参与者缺乏相关知识或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信任被认为是影响关系构建的变量(Wilson,1994),消费者信任有助于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Ganesan,1994),是一个最有力的关系营销工具(Berry,1995)。
保险服务关系中的消费者信任
在保险服务业中,信任显著影响顾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因为消费者不能像购买有形的商品一样在购买前就检验自己购买的保险产品。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保险知识,再加上保险条款比较复杂、语言晦涩难懂,以及保险经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消费者更需要对保险公司给他们提供的预期服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信任成为影响保险公司与顾客的关系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消费者信任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信任可以被视为是消费者对值得信任的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信任信念和愿意依赖保险服务提供者的意愿。如果消费者相信保险服务提供者是诚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信任就产生了。建立了对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信任,将降低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使其愿意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同时,也能降低保险公司的退保率,节约保险公司的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率。
保险服务关系中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
(一)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
专业水平是消费者评价保险服务提供者在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标准。保险服务要求的专业性较强,消费者感知到的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越高,就越能提高对保险公司的信赖感,从而愿意做出购买决策,并可能重复购买或是积极向别人推荐。
(二)保险产品的绩效
产品绩效被定义为消费者对交付的核心服务绩效的估计。由于消费者很难评价保险服务这种无形的商品,他们就会更关注保险产品的绩效。感知的产品绩效与消费者信任正相关。在传统的保险产品中,可交付的核心服务主要是风险管理和补偿损失的能力,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将影响消费者的信任。随着保险产品不断创新,具有投资、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不断涌现,其回报率也成为消费者衡量产品绩效的标准之一。
(三)保险公司的声誉
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产生信任感的前提包括保险公司的信誉,感知到的保险公司的声誉会影响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信念,保险公司声誉的评级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其销售人员可信赖性的评价。当消费者不熟悉保险服务提供者的时候,更大程度上是从保险公司的声誉来预期保险公司将来能否履行保险合同的义务。
(四)顾客满意
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交往经验对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也很重要。顾客满意是一种主观的评价,产生于顾客期望的服务绩效与感知的服务绩效的对比,也会受到消费过程中的情感经历的影响。顾客满意评价包括与服务经历有关的愉悦、害怕和愤怒等感觉。顾客的满意将强化保险公司在未来会继续履行义务的信心,形成高信任度的顾客关系。
(五)相同的价值取向
在保险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同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双方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相同的价值取向影响消费者对保险服务提供者的消费者信任。当消费者发现与保险服务提供者的相同兴趣和价值观之后,情感回应就会产生,表现出对服务提供者合作和随和的态度,比较容易建立满意、长期的关系。
保险公司消费者信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保险业兑现全面开放的入世承诺,越来越多的“洋保险”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面临着获取新顾客和保留老顾客的双重挑战。我国保险公司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要实施全方位的消费者信任战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顾客关系。
(一)制定良好的企业品牌战略
消费者初次接触保险销售人员时,其认知信任主要来自于掌握的保险公司的声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保险公司赢得顾客信任的无形资产。
保险公司要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保险公司的品牌建设,应对保险市场新的机遇和挑战。诚信建设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企业文化建设到员工行为规范,从日常经营管理到顾客服务,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视对诚信品质的要求。用诚信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和谐的企业氛围,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持与股东、顾客、社会的良好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让消费者更有信心,使消费者感到产品更可靠,对保险公司形成正面的感觉和判断。
(二)注重保险产品战略创新
现有的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顾客导向意识,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需求。传统保险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利率、汇率逐渐市场化的市场需求,失去了顾客的信任与忠诚,因此,保险产品需要从纯保障型向保障、储蓄、投资等多功能产品转型,把握市场的脉搏,满足顾客对保险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要实现从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的转变,努力提高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关注顾客的需求,自主开发出适合不同顾客群体需求的新产品。对大众化的标准产品注入个性化的因素,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的信任和忠诚。
(三)保证优质的保险服务战略
产品、价格都将不再是保险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服务才是消费者评判和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标准,服务质量成为保险公司争夺优质顾客的重要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诚实、守信、真诚、便利、专业的优质服务有利于保险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险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使保险公司赢得顾客信任,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保险公司续保率、增加新“保单”的目的。所以,优质的服务能为保险企业带来销售业绩,创造利润,是一种双赢的信任营造策略。
保险公司要加快服务流程再造,合理布局服务网络,建立以顾客为中心、一站式、标准化的服务平台,提高顾客服务的效率。进一步加强顾客服务及关怀行动,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保险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素质,推动顾客满意和信任的提升。
保险公司也要不断实现服务创新,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内容,提高保险服务的附加值,通过增值服务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增值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多便利,更具个性化和亲切感,赢得顾客信任和忠诚;也能建立转换障碍,使顾客难以转向竞争者,形成保险公司的战略竞争优势。
(四)确定科学的人才遴选与培养战略
保险公司不能忽视关系导向的内部维度,人员是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的关键。员工的态度、承诺和行为将影响与顾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保险公司的诚信、服务质量等信息更多是通过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形象和行为传递给消费者的,保险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的确立。因此,保险公司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雇佣合适的员工是保险公司人才战略的第一环。保险公司在遴选保险销售人员的时候,要选择诚实、正直和与本公司价值观相同的高素质员工,严格把关,保证必要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抗压力能力,让员工与保险公司在共同的愿景中一起成长,增进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保险公司要培养顾客导向型的员工,不断提高员工沟通、销售和服务的技巧。保险公司还要定期为员工进行系统的保险知识培训,使保险销售人员的形象更加专业,能够根据顾客的经济状况对其资金进行合理布局,提供个性化的、专业的理财意见。保险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中还要特别强调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保险公司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准,改变保险销售人员的公众形象。将诚信原则贯彻到为顾客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传达诚实守信的服务理念。
(五)构建完善的消费者沟通渠道
加大保险知识的宣传,借助举办保险咨询或讲座,大力宣传保险知识,为消费者分析保险服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澄清偏见和误解,使顾客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从沟通开始。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意识,增进他们对保险消费的认知信任。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通过报纸、网络等公开的信息载体,向保险的需求者披露有关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保险条款和优质服务承诺等,使消费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增强顾客的信任,以便其做出客观的决策。
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电子邮件和热线电话等方式便捷地信息,并及时处理顾客的投诉,使顾客及时、方便地享受优质服务。此外,开展顾客俱乐部活动和提供顾客服务卡也可以使保险公司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使顾客对保险公司及其员工树立信任。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基于医学高等教育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理论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诸多实习医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基本情况做出调研,分析出当前实习医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现实状况,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对缓解目前紧张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为高校培育具有高文化道德修养的全面优秀医疗人才构筑理论基础和创新平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道德 人文素养 医患关系 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19
On College Intern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YAN R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human sciences, the humanities by many intern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basic conditions to mak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nterns human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reality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o ease the current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trengthened. Universities have a high cultur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outstanding medical personnel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novative platfor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humanities;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terns
0 引言
人文素养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职业道德则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素养与品质。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和我国医疗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完善,不但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从事医疗事业时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向一名医生转变的过渡阶段,是人文素质形成与职业精神树立和巩固的时期,也是最佳结合实践的教育引导时期。培育具有极高文化道德修养和优秀人文素质的创新型医疗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和医疗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实习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20名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14份,有效问卷102份,所得数据用EXCEL2007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实习生对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了解和关注程度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平时对医师执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关注的实习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1.76%,有时关注的占总人数的32.35%,很少关注的占3.92%,不关注的占1.96%。在人文素养方面,有59.80%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生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社会学常识对救治患者帮助很大,31.37%的被调查者认为帮助比较大,8.8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小的帮助作用,0.0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帮助。在我院实习生对目前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的总评价中,认为体现优良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4.71%,认为体现比较好的占38.24%,认为体现一般的占46.08%,认为基本无体现的占0.98%。
2.2 实习生职业道德的基本情况
(1)实习生在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方面的自我评价。通过调查,我院实习生在医院实习和工作中,有26.4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方面做得非常好,能时刻为病人着想,能做到治疗上的帮助与心理上的安慰相结合,有56.86%的被调查者认为做到比较好,有1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做得不尽如人意。
(2)实习生在廉洁自律、恪守医德方面的自我评价。调查显示,有41.1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廉洁自律、恪守医德方面做得非常满意,能严格自律,严格遵守科室对实习生的相关规定,无迟到、早退、无故脱岗现象,有51.96%的被调查者认为做得比较好,认为做到一般的占5.88%,0.98%的学生认为不太好,不能遵守科室对实习生的相关规定,常有迟到、早退、无故脱岗现象。
(3)实习生在优质服务、医患和谐方面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42.1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优质服务、医患和谐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谐,经常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能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有50%的被调查实习生认为做得比较好,有5.88%的被调查者认为只能做到一般,有1.96%的被调查者认为做得还不太好。
(4)实习生在严谨求实、尽职尽责方面的自我评价。在被调查的实习生当中,有39.2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严谨求实、尽职尽责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做到态度严谨、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勤学好问、慎思勤勉,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修养,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占50.00%,认为做得一般的占8.82%,认为做得不太好的占1.96%。
(5)实习生在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方面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33.33%的被调查实习生认为在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方面做得非常好,能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在能力范围内做到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能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认为在该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占44.12%,认为做得一般的占19.61%,认为不太好,从不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的占2.94%。
3 实习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现状特点
在繁琐的临床医疗工作环境里,对初到临床、业务生疏的实习生会感到压力很大,所以他们往往会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实习生认为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增加医生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对构筑良好医患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这说明目前实习生对医学人文素养有着一定的认知和认可度,在思想意识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和开放性,在观念层面上已经超出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
有超过半数的实习生对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重要性有着足够的认识,但是在职业道德实际体现和人文素养综合评价方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能够达到良好的标准,说明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原因可能在于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进入医学校园比较晚,实习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实习机构对此方面监管不够完善,实习生的自律性不够强等。
4 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对走出医患关系困境的影响因素
4.1 道德因素
每个人都有被礼貌对待和被尊重的权利和需要。尊重病人的选择,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摆在首位,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为患者提供好医疗服务的基础。医师在尊重、严谨、礼貌、奉献等道德原则下救治病人,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享有的权利。不遵守职业道德也就是侵犯了患者的权利,是造成医患关系困境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改善医患双方不和谐的局面,首先要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严格要求,给医患之间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
4.2 情感因素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讲究礼节和情感的民族,与人打交道就更离不开人情二字。根据医学心理学理论,人渴望受到爱护和关心是一种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匮乏,则容易进入一种低落抑郁的状态。情感因素是人文素养对医患关系影响中的重要因素,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精神打击、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磨难时,更加需要他人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在自己身上倾注更多的关怀和安慰。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有着极高的人文素养和交际能力,抓住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用情感和仁爱呵护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4.3 认同因素
目前医生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相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主动被动型,这种类型就是医生说一不二,病人处于相对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第二种是引导参与型,也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大夫所采用的类型,相对第一种类型这种方式更加能让患者接受,但容易引起价值观的冲突;第三种是共同参与型,是目前所倡导的一种类型,医生与病人携手共渡难关,这种方式需要患者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所以认同因素也是消除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只有病人了解疾病,认可医生,才可以让病人与医生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抗病魔。
4.4 沟通因素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沟通技巧主要从沟通的态度,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效果这四个大方面来衡量。沟通态度做到主动,热情,诚恳,耐心,理解患者,能让患者感受到医师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沟通方法可以做到耐心细致,用词准确,在充分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下,做到更充分更准确的交流沟通。对沟通内容,要做到规范,详实,让患者真切感到对医师的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沟通的效果是检验沟通技巧的最终标准,也就是通过交流,赢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充分理解和认同,帮助患者克服恐惧与疑虑,沟通效果越好,患者的意见就少。
5 结论与建议
大部分实习医生对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表示关注并在思想上认识到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是救助病患、创建良好医疗环境的助力因素,认为目前医务人员在遵守医德医风和体现人文关怀还存在诸多不足,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要解决医患关系紧张问题,首先还要从医务工作者自身做起,即更加严格地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讲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传播一定的医疗科普知识,给患者适宜的人文关怀,同时了解相关法律常识,学会保护自身的权利,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014年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实习医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对医患关系影响的调研――以郑州大学第一附为例;项目批准号:14YD00601Z
参考文献
[1] 彭丽等.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D].西北医学教育,2009.5.
[2] 祝鸿程等.医学人文精神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3.
[3] 张云飞等.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J].医学与哲学,2011.6.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137-02
一、种植概况
双季花生是将常规花生分为春、秋两个季节来种植,其中春季花生为3月播种、7月收获,秋季花生7月底播种、11月收获。由于3—4月份气温较低,为了使土壤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温度,确保尽快出苗生长,缩短花生的成熟时间,春季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而土壤温度湿度适合种植花生的季节在7—8月份,这个时候气温较高,秋季花生采用免耕直接播栽培方式。
安胜乡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拥有水稻、蔬菜、优质粮油、花生的生产基地。近几年花生生产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长程,安胜乡现有花生种植面积2 000亩,年产花生近百吨。本文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对安胜乡双季花生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营销对策。
二、双季花生的营销现状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自然条件优势。众所周知,传统的花生种植方法是一年只种一季,4月中旬播种,9月初收获。但是因为安胜乡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让这个地方非常适合种植花生,并且可以一年种两季。花生的生存能力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管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最适合花生种植的还是水源丰富的沙质土壤,在沙土生长的花生具有更纯正的香味,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收获时间上的优势。花生的收获时间是每年的9月份,然而双季花生的收获时间是7月份和11月份,刚刚错过花生的统一上市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开激烈的竞争时段。 味道的纯正加上时间的落差,让安胜花生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且价格在市场上更有优势。
3.市场需求量大。花生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人体最需要的氨基酸、脂肪酸等,花生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许多的肉类食品。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的收入和知识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食物的健康和高营养。花生的营养价值高受到人们的热捧,人们对花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几十万吨的缺口。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种植技术上的劣势。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上的支持,大多数农民都靠自己平常积累的经验去种植。种植粗放,没有精心管理,加上种植标准不高而且花生品种老化,稀疏分散,产量较低,质量不好,经济效益不高,这些都限制了安胜乡花生的产量和和质量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家务农的越来越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家里面留的都是些没有劳动和生产力的小孩和老人,这也导致花生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上不去。
3.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安胜乡花生种植大数以个体为主,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以个体零售为主,集中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以零售为主的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成本也导致花生价格不理想销量也上不去。再加上花生本身存在季节性,也存在一个存放周期,并且花生的保鲜时间不长,一旦在这个周期内没有将产品卖不出去,花生就会发霉和变味,甚至变得一文不值。
4.花生深加工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深加工不足。梁平县花生种植生产绝大部分以农户为主体,个体小企业多,并且加工企业的设备大部分老化简陋,工艺粗糙,加工水平及管理水平落后,导致花生生产加工能力低下,且品质和口味难以保证。近几年来,虽然“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发展,但梁平县的花生龙头生产加工企业少且影响能力不大,虽然设立了生产基地,但是农户种植分散不集中,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花生生产经营组织化和聚集化程度较低,导致了花生产业整体竞争力不高。此外,一些加工企业也只是生产初加工制成品,以花生为原料的深加工基本牌空白,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大了对农产品的补贴力度,在国家大的政策的支持下,梁平县也加大了对农产品的扶持力度。2010年,安胜乡党委、政府把安胜乡做为双季花生的实验基地,经过大家的努力试点取得了成功,并且在全乡适度推广种植双季花生900多亩。梁平县为了提高花农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扩大花生的种植面积,提高花生的总产量,安胜乡给农民每亩300元的扶持资金,还在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待,政府还对花农进行免培训,并且还让技术人员对花农进行实际引导。这些措施费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2.重庆市梁平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让许多在外务工人员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从工业园区开放以来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都愿意回来在梁平找工作,这样既可以做家里面的农活,也照顾到了家里。
3.由于商务局与政府的重视,帮助农民与县内几家大型连锁超市联系,帮忙找销路。现在梁平双季花生已经在永辉超市建立了直销区,这一销售渠道解决了村民销售花生的难题。
(四)威胁(Threat)分析
1.信息不通畅。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民没有办法通过先进的通信方法来了解市场信息。这就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不准确,农民无法掌握最近的市场信息,错失了先机。
2.市场监管不到位。许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了,但是市场经济的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不完善。市场经济的不健全导致农产品市场的混乱,阻碍了中国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花生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过多食用化肥、农药等,严重的影响了花生的质量,花生的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超标严重。在花生运输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局限和存储过程中没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导致花生的大量损坏和质量发生改变。上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性。
4.风险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直得不到保障一直是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农产品最大的敌人就是天灾,只要发生天灾那就损失惨重。农产品市场变化无常,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又是季节产品保持期有限,有时候大赚有时候是巨亏,农民的心里的总是担心农产品的销售。
三、安胜乡花生营销措施
1.注重时间上的优势。农产品的销售是根据季节性,有一定的时间性,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时间因素。由于梁平县气候和地理上的优势,它的第一季比一般花生早两个月上市,第二季比一般花生晚两个月上市。我们要利用可以种植双季花生这个优势,做到销售的时间提前和延后,利用上市销售时间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带来高额的利润,我们销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一头一尾,比正常的销售时间提前和延后,这样就可以错开花生大量上市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赢得时间上的差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我们要注重实施反季节营销策略,争取最好的利润。
2.推进花生生产标准化,促进双季花生产品质量升级。由于居民的收入和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的阶段还要求食品更健康更安全,具有高质量高营养价值的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广大居民消费的新宠儿。要想创造农产品的高价值,就必须得建立在农产品高质量、高营养价值的基础上,采用“高营养高品质高产高效”策略。我们要选择高产量高品质的花生品种,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环保的种植方式,利用营养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抢占市场。我们利用现代种植技术通过种植高品质的产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以高品质高营养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标准的种植模式,从选种到最后收获都要严格按照模式种植,抓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增强在重庆市场的竞争力。在花生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对花生在选种、种植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建立以梁平县安胜乡为中心的高质量花生生产基地。
3.控制成本策略。产品的价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要想价格中居于有地位,具有相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越低的,拥有的竞争力就越强。双季花生的生产成本比正季花生的生产成本要高出2%,但是它的产量相当于正季花生的1.3倍,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正季花生利润的3倍多。从这点来看又降低了它的成本,所有农产品的最重要的就是种植成本,种植成本是农产品价格的基础,降低农产品的种植成本才能让低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如果要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得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的策略。运用领先种植技术,高质量高产量的新品种。多使用新工艺新机械帮助生产,扩大种植规模,要形成规模化种植,集体化种植减少生产单位生产费用的投入,提高产出率,用低成本支持低价格,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4.统一进行销售。农产品销售是农产品种植业的核心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我们现在身在一个以“渠道”销售为主的新,建立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梁平县安胜乡现在拥有花生种植2 000亩,虽然基数比较大,但是总的比较分散,所以我们要把种植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销售,比如可以在超市建立直销区,销售到各个加工厂等。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改变以个人为主的零售。形成统一的销售渠道才能使花生更好地打开销路,有了销路才能发展,才能为花生的种植户带来更多的收入。
5.注重营销的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服务功能系统化,在双季花生销售渠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系统化。农产品在销售过程要加大对销售配套实施的兴建,要建立大型的仓库还建设一个农产品检验中心。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现代批发市场,该市场应该具备物资的集散、产品价格指导地位、信息、行业标准建设、产品服务引导、产品销售、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我县花生种植市场必须要积极探索并且采取有效切实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白丽,赵邦宏,刘晓东.河北省花生产业的SWOT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1,(7):117-119.
[2] 李楠,代洪娟,崔瑞,孟林,李立红.阜新市花生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农业科技管理,2011,(3).
[3] 刘博文,刘晓庚.浅谈中国花生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策略[J].粮食经济与科技,2011,(1).
1、关于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1.1、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国外关于R&D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开始得较早。Brand(1974)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美国七个研究与开发密集型的部门中111家大公司1950-1965年期间研发支出与利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美国企业生产力和绩效的提高有着显著的贡献。Chan, Lakonishok和Sougiannis(2001)研究发现,从事研发的公司,其股票的历史收益要超过不从事研发的公司,高R&D投入的公司在权益市场上获得超常收益。
国内由于对公司研发费用的披露是自愿的,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着研究数据难以取得的问题,因此相关文献就相对较少。在已有的文献中,大多数的文献都认为R&D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相关性,并且有些学者还发现了R&D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性。
侯晓红和张艳华(2006)根据已有的研究,分别采用了企业生产率、企业价值和企业产出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业绩,而以劳动力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和技术知识存量来代表R&D投入指标,发现R&D投入不管是对企业的生产率、企业价值还是企业产出具有正向影响。
梁莱歆和张永榜(2006)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了R&D的投入水平和投入强度,并以投入强度为区分,比较了不同投入强度下的R&D绩效的差异以及R&D投入强度与绩效的相关性。而R&D绩效以主营业务利润率、技术资产比率和新产品产值率三个指标来衡量。结果发现,随着R&D投入强度的增大,主营业务利润有提高趋势,技术资产比率也与R&D投入同方向变动。而新产品产值率与R&D投入的关联性则随着投入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朱卫平、伦蕊(2004)以广东省某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分别从科技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的角度来分析R&D投入与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关系。通过简单的统计检验,作者发现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作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产权不清,对人才重“招”轻“用”,对资金重“投”轻“效”。
1.2、从不同角度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
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的不同,即使大多数学者不否认相关性的存在,对于相关性的程度各学者也有不同意见。综合已有的文献,本文总结后发现,这种差异的存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产权性质不同,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不同
周亚虹和许玲丽(2007)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R&D投入强度与以净利润率为代表的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对于R&D投入,作者把它们分为R&D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比例和资本投入等因素。通过建立相关模型,不仅发现了R&D投入的这三个因素对企业业绩都具有正向的影响,而且还进一步证实了其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倒U型,周期不超过5个季度。此外,作者认为,从整体上来看,民营企业R&D投入对业绩的影响要比国有企业要小,并且其滞后期要比国有企业要短。
(2)所处行业不同,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不同
王君彩和王淑芳(2008)以电子信息行业为分析对象,选取研发强度和技术人员的比重来反应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作者分别设计了两个模型来检验当年R&D投入对企业当期经营业绩和随后经营业绩的影响,同时还引入了控制变量来消除研发以外的其他投入对利润所作的贡献。结果发现,研发强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研发和技术人员的比重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之间也不存在这种关系。但是滞后一期、滞后两期的相关性要比当期强。董静、苟燕楠(2010)选取了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业和生物医药业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两个行业中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程度和持续性进行对比。实证结果发现,相对于生物医药业,机械制造类企业R&D投入与其业绩的相关性更强,而R&D资金投入对企业业绩作用的滞后性在生物医药行业更为明显。由此作者得出在我国生物医药业公司的研发投入具有长期性特征,而机械设备制造类企业的短期性比较突出。
(3)所采用的指标不同,实证结果有所差异
从理论上讲,R&D投入应该分为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但是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同资金本身具有内生的关联性,并且人力资本也可以以资金来衡量,因此一般以研发强度作为R&D投入的指标。而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类型的指标的使用有可能会导致实证结果的差异。程宏伟、张永海和常永(2006)以2002年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作为研发投入的变量,分析了投入当期以及随后两年的公司业绩与2002年研发强度的相关性。为了结果的可信性,作者分别选取了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三个指标作为业绩的替代指标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研发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是与其它两个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说明投入投资带来的效益在总销售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不高。
2、文献评述
结合前述的文献,本人认为,至少在以下方面可以做出改进或是更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的研究认为R&D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但是到底这种相关性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否会因此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或是系统的结论。
其次,大多数在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结果时,往往从行业、市场化程度、规模、产权性质、资本结构、管理者特征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区分。尽管已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已经考虑了相关变量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对于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太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使得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具有代表意义。因此,应该挖掘R&D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R&D效果的产生和作用过程。
最后,可能影响R&D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高管团队在创新过程中的战略直接影响到R&D投入能否获得预期的收益。而在笔者掌握的已有的文献中,还没有人把高管团队这一变量加入到创新过程中来进行探讨,也就是说还没有人对高管团队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影响进行过研究。
参考文献:
[1]焦少飞.技术体制、研发努力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0(5).
[2]周亚虹.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