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处置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4-04-10 14:52: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隐患处置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隐患处置措施

篇1

Abstract: the tower crane is top and tall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choice for lifting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ower crane in the use of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ome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and tower crane accident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Keywords: tower cranes; Security hidden danger;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98.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多层和高层、大型工业厂房、结构和工艺特性复杂的多功能民用公共建筑大量兴建。作为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机械,建筑塔式起重机的使用日趋广泛。但是建筑塔式起重机属于高危险性的机械,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使用维修等环节,如果管理不善、违章蛮干或由于技术问题,就常导致塔式起重机事故频频发生,并且事故危害性大,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惨重。据建设部有关资料统计,自2000年以来,在全国建筑行业塔式起重机事故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就有25起,造成76人死亡, 18人重伤,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何预防建筑塔式起重机不安全事故发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把塔式起重机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一、塔式起重机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综合工程实际分析,塔式起重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一).基础设置方面。在基础的设置上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隐患:第一、塔式起重机使用中基础松动,塔身倾斜,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与钢筋不符合设计要求,例如,混凝土的标号不够,钢筋配筋不够,地基承载力不够,基础靠近建筑物一侧的边坡太近,浇灌后强度达不到规定就进行安装,基础尺寸不足。第二、钢轨型号不统一,轨头宽度与行走轮宽度不匹配,在轨道的极限位置只设安全止挡,而不设行程限位器,止挡强度不够,位置不妥等原因造成起重机的动荷载增加。第三,轨道基础没有夯实就开始铺设,铺设在地下建筑物上面的基础也没有采取加固措施,或用沙子等代替碎石铺设基础,这样一来造成基础极易沉陷,或轨顶纵横向坡度超标,导致塔身倾斜,重心偏移,甚至造成倒塔。此外,地脚螺栓安放后没有采取正确的连接方式,致使塔式起重机底架与基础的连接强度降低,同样是施工中的一个隐患。

(二).作业环境选择方面。在选择起重机作业环境方面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主要有:起重机的某个部位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够,容易发生刮碰,造成供电线路断电,如果钢丝绳与输电线刮碰后则会产生电弧破坏,导致丝绳报废;起重机运动部分与建筑物之间距离偏小或相邻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架设距离偏小,影响其各自的正常工作。

(三).司机室设施方面。实际工程中,大部分塔式起重机都没有固定的人员操作,而司机室内没有起重力矩特性曲线等标牌,且没有在手轮手柄按钮及踏板的附近标明其用途和方向,所以新人新手容易误操作导致发生事故。

(四).金属结构方面。第一、随意在平衡臂或塔身上焊接或张挂标牌,造成风载荷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回转电机的负荷,严重时可造成塔式起重机倾翻。第二、螺栓连接无防松措施,造成螺栓松动,高强度螺栓由于连接预紧力矩不足,导致高强度螺栓失去作用;第三、销轴上孔与开口销不匹配,造成开口销被刻断,销轴窜动,致使连接突然断开。

(五).管理方面。塔式起重机拆装应聘请有资质的公司人员,而个别施工队伍为了省钱找一些无起重机安拆资质的人员私自安拆塔式起重机,由于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对塔式起重机的性能和安装工艺一知半解,且技术素质极差,为安装过程和使用留下了重大隐患。

二、塔式起重机在建筑施工中发生事故的原因

(一).基础处理不够牢固。塔式起重机基础对其安全使用非常重要,而在实际安装使用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塔身本身,忽略了塔式起重机基础及其连接件。塔身的最大荷载是由塔式起重机基础的地脚螺栓或其他形式的连接件承受,因此,必须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或管理不到位。有些施工单位在塔式起重机作业中的管理混乱,例如,没有按照规定请专业的人员进行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使安装存在重大的事故隐患;塔式起重机司机起重信号工无证上岗,违章作业;设备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等。

(三).设备没有经过检测或设备陈旧、损坏,疏于保养。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塔式起重机的制造质量较差;第二、拆除了力矩限制器,使塔式起重机长期在超载状态下运转;第三、安全保护装置失灵或根本不起作用,甚至没有安全保护装置;第四、没有安装回转限位器;第五、检修人员未按规定检查钢丝绳,而钢丝绳往往容易断丝。

(四).安装、拆卸管理不当。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装拆塔式起重机时必须制订可行的施工方案,还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应聘请专门从事装拆工作的工人,拆装人员应具备装拆资质水平,并经资格单位审核后才可从事作业。

塔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斜杆因标准节的连接螺栓松动、脱落而失去支撑作用,由于斜杆破坏,造成塔身失稳倾覆;第二,没有及时更换过度磨损的主钢丝绳或吊钩、吊索卸夹的辅助工具,在起吊时发生断裂,致使塔式起重机突然失重而倾覆;第三,电磁离合器或电刷由于磨损过多而不能接触通电,换挡时出现相似空挡,可能造成吊钩失重坠落伤人;第四,没有按规定对起重力矩限制器及重量限制器作吊重试验或检查,加之内部触点氧化失灵,往往会因吊重过载发生事故。

三、塔式起重机事故的预防措施

预防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按设计要求完成基础的施工,严禁偷工减料,保证地耐力的要求,同时,应采取护坡措施,并在建筑物延伸出地表后及时回填并夯实。

起吊作业中司机和指挥必须遵守“十不吊”的规定:超负荷和斜吊不吊;散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指挥信号不明或无指挥不吊;细长物件单点或捆扎不牢不吊;六级以上强风区无防护措施不吊;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埋在地下的物体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必须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塔式起重机的装拆。首先要编制专项的拆装方案,做好对装拆人员的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经企业技术主管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才能进行装拆工作。在塔式起重机安装完成后,必须对塔式起重机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和检测,同时,也应严格执行顶升加节后的验收工作。此外,还应检查验收塔式起重机的垂直度、爬升套架、附着装置等,并派专人负责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中的顶升加节工作。

塔式起重机运行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执行,具体要求是:起吊前,先鸣号,禁止吊物从人的头上越过;起吊时,严禁超载,尽量避免急刹车或冲击,保持吊索的垂直,做到起降平稳,当起吊满载或接近满载时,严禁同时做两个动作,并且左右回转范围不能超过90度,停用时,必须使吊物落地,并在检查塔式起重机的停放位置、吊钩、小车、电源、夹轨钳之后,方能离岗。

除了上面介绍的预防措施外,还应注意:除专门设计的塔式起重机外,不应同时开动起吊和变幅两套起升机构;在施工中不得利用安全限制器停车;吊重物时不得调整起升、变幅的制动器;定期对塔式起重机的各安全装置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能正常发挥作用。

四、结语

由于事故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所以要从根本上找出事故原因,才能针对其原因防止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施工活动中,认真按照人机安全工程学原理,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搞好人机匹配和科学管理,才能正确使用建筑塔式起重机,使其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2

1 工作描述

1.1 专业工作的内容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违章植物、违章行为的发现与治理,以及安全警示告知义务的履行和电力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1.2 专业工作的范围

电力设施保护专业管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县级供电单位,管辖电力设施为公司系统已建(含退运未拆除的电力设施)、在建的输变电设备及其辅助设施,其管理区域点多面广、设备运行环境开放复杂,同时隐患治理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社会稳定敏感度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1.3 专业工作的要求

切实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一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协调政府,依靠政府行政执法权利明确供电企业与电力监管部门、市政府相关委局的职责,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并逐级落实责任制。另一方面,需要公司内部建立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章立制、组建队伍、常态排查、严抓治理的闭环管理,才能达到外力破坏事件的有效防控和治理。

2 主要做法

2.1 专业工作的组织构架

开封供电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采用统一指挥,分级治理的原则。公司联合开封市政府及其相关委局成立开封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其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办公室挂靠市政府七科。同时,公司相关单位配置了主管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专(兼)职负责人和专责,各属地供电单位组织辖区供电所农电工成立联防护线工作网络,构筑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坚强组织体系。

2.2 主要工作流程

依据不同隐患的处理主体、处理要求的差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流程主要分为违章建筑(施工)处理流程、违章树木处理流程、公司外人身伤亡事故处理流程、外力损坏电力设施事故处理流程四大类,流程中机构清晰、职责明确,在此仅以违章建筑(施工)处理流程为例进行介绍,其余不再熬述。

2.2.1 发现阶段

(1)属地供电单位对辖区内线路开展联防护线,发现通道内存在的违章建筑(施工)行为,第一时间电话上报属地供电所,录入电力线路通道隐患排查处理系统,启动隐患处置流程;

(2)运行维护单位专职巡视人员通过定期巡视、特殊巡视等方式,发现通道内存在的违章建筑(施工)行为,第一时间上报运行班长,录入电力线路通道隐患排查处理系统,启动隐患处置流程。

2.2.2 取证阶段

(1)运行维护部门对隐患进行现场勘查取证,调查隐患信息,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报装单位、计划施工时间等;

(2)运行维护部门检查施工许可审批手续,留下图文影像资料,对隐患进行定性,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停电措施,并根据隐患情况增加巡视次数或专人蹲守;

(3)电保办审核电力线路通道隐患排查处理系统中录入信息,准备向市发改委、安监局汇报材料;

(4)属地供电单位检查用户报装手续,用电申请是否经过联合现场勘查,调查供电电源位置,做好停电准备工作。

2.2.3 整改阶段

(1)线路运行维护部门向违章建设单位(个人)下发《安全隐患告知书》,书面告知违章原因及存在的危险点,要求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或重新布置安全措施。对配合整改的,积极协助用户整改,对不配合整改又危及电力设备安全的,填写停供电申请书,报营销部、电保办审核;

(2)营销部、电保办审核停供电申请书,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审批后将停供电申请书送属地供电单位,同时以书面形式向电保办报告,请求协助违章建筑(施工)的处理;

(3)属地供电单位接到停供电申请书后,向违章用户送达停供电通知单,经规定时限后采取停供电措施。

2.2.4 验收阶段

(1)运行维护部门按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联合属地供电单位一同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录入电力线路通道隐患排查处理系统形成闭环;

(2)电保办对运行维护部门隐患处置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核实与电力线路通道隐患排查处理系统是否一致。

2.2.5 归档阶段

(1)运行维护部门与违章建筑(施工)建设单位签订《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协议书》《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告知书》,总结处置经验,加强巡视检查,防止隐患复燃,拒不改正的记入违章建筑(施工)黑名单;

(2)隐患验收合格后,属地供电单位恢复对建筑(施工)方的供电。

3 特色亮点

3.1 源头把控,严抓用电报装环节管控措施

对施工作业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用电报装业务,实行报装单位与线路维护部门联合现场勘查。对保护区临近进行的施工作业如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要求用户整改并采取保证安全的措施,送电前与客户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如不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送电前与客户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告知书》,作为供用电合同的有效附件,有效的从源头上把控违章施工、建筑的报装审请,减轻后期对违章单位下发隐患告知书时的阻力,也为隐患处置过程中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3.2 关口前移,加强施工用电项目现场管控

创新电保工作模式,关口前移,变被动制止为主动服务。在作好项目用电服务的同时,把电力设施保护普法宣传和安全用电常识纳入到服务用户的范畴,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实行电保“三个一”制度:用电报装环节发放一份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告知书;协助项目建设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一份《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书》;组织施工单位开展一次施工涉电安全常识培训,做到源头管控,防患于未然。

3.3 拓展运维策略,加强重要线路特巡特护

针对开封市区及周边电力设施外部运行环境复杂、建设工地众多、外破事件随机性强的特点,强化特殊方式、重点地段、复杂环境的特巡特护工作,实行市区线路通道隐患日巡视制度,运行维护单位专人专车分两组每天对市区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进行专项防外破巡查,做到线路通道隐患的及时发现、动态掌握、有效制止。

3.4 严谨痕迹化管理,加强法律手段的应用

在公司管理规定中,明确《安全隐患告知书》、《树木砍伐协议书》等相关协议书的标准格式,即统一了工作口径便于存档分析,又可避免恶意的重复患和隐患治理后的不必要纠纷。

4 实践效果

通过一系列努力,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更加清晰、各单位的协调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自2012年以来,共发现并制止线路通道内重大及以上危险源458处,制止违章作业126起,清除修剪线下树障10万余棵,拆除违章建筑12处、破获涉电刑事案件十余起。该实践带来的突出效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健全与政府及其委局的协作关系,发生外破事件后,及时报警侦破,或协调政府部门依法清除通道内的违章建筑、树木,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补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改善恶意要求赔偿等恶。

篇3

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出一些涉氨制冷企业存在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违章操作,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等问题。

在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指导、支持下,2016年9月20日至30日,泰安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108名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了涉氨制冷企业省市县联合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全市139家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以遏制涉氨制冷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明确检查标准

泰安市安全生产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参照山东省局异地执法检查标准,吸收借鉴外地检查细则与违法和隐患处置方法,全面梳理涉氨制冷企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分别编制了安全管理检查表、安全设施检查表、安全隐患处置对应表以及重点违法行为目录、行政处罚法律依据目录、重大事故隐患认定目录、安全管理资料清查目录等一套“三表四目录”。检查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和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安全法规规定和标准规范,明确了25个检查项目、51条检查依据和155项安全隐患、违法行为处置处理方式,指导执法人员、专家对照标准开展检查。质监、消防参与执法人员,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各自专业检查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参与执法检查人员和专家进行了专门培训,既统一了思想,也为行动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厘清工作职责

泰安市安全生产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一方面要强化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基于液氨有毒易燃易爆的化学特性、涉氨制冷工艺设备特点,借鉴“6・3”吉林德惠市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事故、“11・16”山东寿光市龙源食品公司重大火灾事故等教训,对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论证,确认防火、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隐患,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确定了本次执法行动由安监、消防、质监三部门联合开展,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各自职责范围的问题依法处置处理。同时,安排市、县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宣传报道联合执法检查情况,曝光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坚持执法人员与专家、执法检查组、执法处罚组分工协作。执法检查实行“1+3”组织形式,由执法人员和专家组成执法检查组,检查组内设一个专项检查组和三个执法处理处置组,工作各有分工侧重。专项检查人员负责对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专家负责设施设备、生产经营作业现场安全情况的检查。检查组通过查看作业现场、查阅安全管理资料发现安全隐患、违法行为,并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建议,交执法处罚组制作并下达相应执法文书,对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当场收集固定证据并依法进行处理处置。

强化技术支撑

涉氨制冷企业工艺流程、设施设备专业性强,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多,不具备相应学识水平和工作经验,很难发现问题。省、市安监局遴选了6名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此次泰安市执法检查行动,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专家的参与,使执法检查的深度得到了延伸,发现了工艺设施设备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高了检查的质量,企业对查出的问题心服口服;同时使执法检查的广度得到了拓展,不仅有执法人员发现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有大量作业现场、工艺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执法效果,真正实现了“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的工作机制。

强力手段除隐患

此次泰安市执法行动,执法人员、专家严格按照检查标准,对安全档案管理资料细致审查,设施设备逐个核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充分运用“关、停、罚、促”等法律手段,针对不同问题均采取相应的处置处理措施,并全部对应落实到相关执法文书中,使每项事故隐患均得到依法解决。

此次执法行动集中力量、时间,对139家涉氨制冷企业集中检查,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是集中发现了一大批事故隐患和问题,并逐一落实了管理措施。检查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3 249条,对44家企业建议政府关闭,对32家企业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对111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企业立案查处231项。二是摸清了整个液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底数。通过本次执法行动,所有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基本全部挖掘出来,由“隐患”变“明患”,为制定有效的监管监察措施提供了基础支撑,通过后续隐患的整改,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依托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密切联合,专家的参与和强大的执法阵容,形成了高压严管的氛围,解决了县乡基层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四是创新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模式。本次执法行动的开展,为行业安全生产、区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了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在计划执法、抽查执法等执法形式外,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专家支撑、执法跟进”的执法机制。

查清问题找方法

通过检查,泰安市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二是安全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对液氨危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不了解不掌握,安全生产技能、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欠缺。三是隐患排查台账、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规范或缺失。四是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规范,无演练。五是未申报职业危害项目、未全面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查体等职业病预防措施不落等。

制冷系统及设施设备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没有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距居民住房、架空线缆等防火间距、防护距离严重不足。二是氨泄漏报警仪与排风机、压缩机联锁不全,机房外未设置切断制冷系统电源的紧急控制装置。三是事故风机、应急照明不防爆,风机风量不足,未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未安装超压报警、高低液位报警、断水保护等安全装置。四是氨浓度报警探头安装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设置数量不足。五是部分设施、管线、阀门锈蚀严重等。

针对此次检查结果,专项执法检查小组提出建议:第一,制定适合的产业政策,鼓励液氨制冷企业转型升级;第二,加大日常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安全风险管控;第三,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行业安全协会,实行抱团“保安”;第四全面推广联合专项执法模式,促进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

专项执法检查推向全省

按照今年山东省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省安委会决定,从3月开始到8月底前,在全省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和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工作。

篇4

1、具体内容如下:

张书记强调安全无小事,关系整个企业和家庭,在地面施工所有单位,必须做好安全防控,加强人员安全思想意识。要认真做到“四个到位”:

1、融入融合到位。地面各个施工单位,无论是本企业单位还是外聘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把企业的安全意识融入、融合到各个施工单位,不能走形式,要认真贯彻落实,逐级传达,与企业相辅相成。

2、排查防控到位。各个施工单位,无论是施工员还是管理者,都要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施工队伍人员业务质量。加强业务和安全管理,要从思想、从行为、从管理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管理、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的缺陷。

3、管理、管控到位。各个施工单位要严把关、严要求,从心里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提高专业技能,深入现场查漏补缺,做好各项安全监督、监控。

4、加强追责到位。加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对管理不到位,管理松懈,监督、监管不严的,造成安全隐患。对负责人要追责,要经济与行政并存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与降职、撤职处分。绝不留情、绝不手软。

2、李书记在安全会议强调:

1、组织施工单位建立长效会议制度,时刻对现场安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2、无论工程量大小施工单位必须签订安全协议,缴纳安全抵押金。

3、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相应的报备材料,施工人员要有劳务合同,体检证明,严格排查带病上岗,无证上岗等情况

4、各单位在施工前,要提供企业安全资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经常开安全会议,排查不安全状态。

5、工程项目办要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深入现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6、公司成立安全检查巡逻队,如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将严格处罚。具体处罚措施:一般三违处罚:500元,一般隐患罚:2000元,较大隐患处罚:10000元,有轻伤者按最高处罚:50000元起

篇5

当前已进入主汛期,各村必须认识做好乡村公路汛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管安全”和属地管理原则,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排大险,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认真总结历年来汛期交通安全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村要制定和完善汛期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切实做好汛期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镇汛期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经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汛期乡村公路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辖区内乡村道路和在建工程现场进行一次大检查大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汛期乡村公路安全管理有关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论证工作,提出整治工作目标和计划,检查、督促各有关责任单位组织实施情况,及时跟踪总结实施成效等工作。办公室设在交管站办公室,电话:,负责具体办公。各村委会要成立相应的汛期农村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

三、工作要求及排查和整治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镇实行属地责任制,各村负责村道、桥涵的安全责任,镇领导小组负责乡道及全镇监管督察,全面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整治工作力量,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认真排查,狠抓整治。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的乡村公路及桥涵认真地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能及时整改的要认真整改到位;对较大的隐患一时无法整治的,提出整治建议及措施,设置警示标志,保证群众的出行安全;健全公路桥涵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其排查范围如下:

1、及时清通水沟和涵洞、确保排水畅通;

2、及时修复路基路面缺陷;

3、加速对危病桥梁的整治;。

4、落实危岩险段急弯陡坡临崖临河安全措施;

5、补充完善安保设施;

6、及时在安全隐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牌。

四、加大投入,强化长效机制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养护整治的深度,按照隐患轻重缓急,积极推进有序实施。对各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行检查督查,特别是检点督办的隐患是否整治到位,对整改难度大或一时难以整改的安全隐患,要设立好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并落实专人看守和观测,同时要落实整改方案,时限、人员和资金,确保汛期安全。

五、做好乡村公路汛期值班值守和事故报送工作

各村村道公路汛期安全工作,一是要落实村领导带队值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与镇政府信息畅通,遇到重大汛情村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组织力量妥善进行处理;二是大力宣传防汛救灾知识,发动群众组建自救组织;三是做好抢险应急物资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时,能做到反映灵敏、有效处置;四是严格落实汛情报告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信息收集,确保汛期安全工作信息传递快捷畅通。

篇6

为深刻汲取山西省襄汾县“8·29”坍塌和福建省泉州市“3·7”坍塌事故教训,坚决防止公共场所建筑坍塌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既有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X政办发〔2020〕XX号)文件要求和《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办〔2020〕XX号附件8)及《全区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XX办发〔2020〕X号)文件精神要求,自即日起至2020年11月底,集中资源、力量、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面、彻底的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通过拉网式摸底排查、隐患处置,分轻重缓急,危险先排,坚决遏制房屋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擅自改变结构和使用功能造成安全隐患等乱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重点场所

(一)学校、医院、文化站、超市、农贸市场、养老院、公共娱乐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利用民房、旧建筑物(含厂房、公共建筑等)改造从事商店超市、文创娱乐、旅馆民宿、餐饮、酒吧、群租公寓(房)、托管培训、美容养生、电商经营等经营服务的人员密集场所。

(三)其他存在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的场所,包括位于高压线路对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房屋和。

三、重点问题

(一)“四无”(无审批手续、无资质设计、无资质施工、无竣工验收)建筑,特别是钢结构建筑;

(二)擅自改变使用功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建筑;

(三)擅自改变结构和布局造成安全隐患的建筑;

(四)违法改扩建(加层夹层)的建筑;

(五)擅自对地下空间进行开挖的建筑;

(六)鉴定为D级危房的建筑;

(七)存在消防重大安全隐患的建筑。

四、检查内容

主要检查既有建筑结构是否安全,是否超过设计年限;是否存在超负荷使用、擅自变更建筑用途和使用功能等情形;是否存在违规改扩建、装饰装修等行为;是否存在地基基础或主体结构构件出现沉降、裂缝、变形、损坏、腐蚀等异常情况;是否存在建筑外墙饰面剥落、建筑外墙保温层面开裂损坏、建筑内外装饰构件松动;是否存在建筑消防设施未按标准配置、设置或未保持完好有效等情形;消防通道是否通畅,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管理制度是否齐全、落实是否到位;疏散指示标识设置是否齐全;是否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等。人员聚集活动是否按规定报批,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

五、工作安排

集中排查整治从即日起至11月30日结束,集中排查采取上下结合、全面摸排、群众举报、专家参与等方式,边动员、边排查、边整治,重大安全隐患房屋一栋不漏排查到位、一栋不漏整治到位。对不合规的重大安全隐患场所立查立改,立即停止使用,撤出居住人员。

(一)宣传发动,9月19日前。

各村、企业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营造工作声势。(责任人:镇综合执法局、各村、各企业负责人)

(二)摸底排查,9月20日至10月7日。

排点:医院、学校、文化站、超市、农贸市场、养老院、公共娱乐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农业合作社建筑是否为危房。1逐一摸底调查;2逐一梳理问题;3逐一登记建档;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核签字负责并上报至镇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人:各部门、村(居)、企业负责人)

(三)整改整治,10月8日至11月20日。

1形成问题清单;2形成处置意见;3形成责任清单;4逐一执法到位;5逐一处置到位。

(责任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经济发展和建设局、农村工作局)

(四)全面销号,11月21日至11月底。

1逐一组织销号;2上报销号结果;3镇督导组组织抽验;4检查执规执法执纪情况。

(责任人:镇纪委)

六、责任分工

(一)既有建筑所有权人为既有建筑使用安全责任人。

房屋业主及承租房屋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自查自纠和配合整改的主体责任;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既有建筑,其管理单位为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安全隐患排查责任;权属不清的既有建筑,实际使用人或管理人承担安全隐患排查责任。

(二)各村(居)要承担专项行动的属地责任和直接责任。

负责落实辖区内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构建完善属地主体、条块结合、分工有序的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从严管控建筑功能转换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既有建筑使用安全。村主要负责人是排查整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有组织实施、推动落实的直接责任,负责组织发动、群众、业主开展自查自纠。

(三)部门职责。

镇有关部门承担专项行动的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责任,同时对本单位所有既有房屋承担排查整治的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综合执法局负责企业厂房、农村工作局负责农业合作社、经济发展和建设局负责民房、教育总校负责学校、幼儿园、社会事业局负责养老院、派出所负责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既有建筑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督促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体场馆、商场、宾馆、饭店、集贸市场、养老和福利机构、宗教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的安全使用责任人定期进行建筑安全检查(鉴定或检测)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七、工作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以扎实彻底的排查整治,严防既有建筑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

(二)强化技术保障。

由经济发展和建设局牵头,会同综合执法局、派出所等部门,邀请技术专家,成立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及时发现和处置房屋安全隐患问题。

(三)落实资金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房屋安全隐患进行检测鉴定、组织实施强制拆违等排查整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排查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四)严格效能督查。

建立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追溯机制,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排查出问题建立隐患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目标、责任和措施,督促产权人、使用人限期整改,消除隐患。对隐患未消除且影响人身安全的一律不得进行营业活动。镇纪委近期要把既有建筑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作为督导重点,及时了解排查整治进展,检查突出问题,压实整治责任,推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对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造成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到位、排查底数不清、整治不彻底,故意瞒报、漏报的党员干部,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

(五)设立举报电话。

由各有关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公开举报邮箱,接受群众举报,并逐一核实举报线索。鼓励群众通过微博、XX故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上传图片,简单列明安全隐患情况及地点。对举报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布局行为的,经核实属新发现的隐患线索,依据《XX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给予第一举报人奖励。

(六)广泛宣传发动。

篇7

“五新”安全评审是指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安全评审,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与措施。由于“五新”作业未知因素多,员工对“五新”的危险因素了解甚少,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降低“五新”应用风险,在“五新”投入使用前进行安全评审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对“五新”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在充分结合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及考核,同时考虑“五新”作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安全风险的源头管控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一、企业“五新”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现在许多企业采用“五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结果在设计研制时缺乏本质安全度方面的考虑,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五新”在刚刚投入使用时,对操作人员来说是陌生的,在此时期如果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成熟的安全防护措施,相配套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出现空白,操作者只凭感觉和经验操作,容易引发事故。部分企业引进“五新”后,没有把它的结构、性能、原理和操作规程向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只做些简单的交代,在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不熟知其性能、原理,不全面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仓促投入使用,存在安全风险和潜在的事故隐患。

二、“五新”安全管理方法

(一)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五新”管理要求

企业针对原制度中未包含“五新”安全评审的相关管理要求,应新增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应用安全管理”,内容为: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在投入使用前,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安全评审,进行危险因素辨识,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与措施。②编制每季度“五新”情况统计表。

(二)签订工作责任书,落实“五新”安全责任制

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的签订时,应在各部门责任书中的“重点要求”部分,加入“五新”安全评审条款。例如工艺和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在与分管领导签订的一级部门责任书中,明确了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投入使用前,负责组织相关安全评审,并制定和提供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企业应在责任书中进一步落实“五新”安全责任制,从部门到岗位,逐级细化管理要求,将相关责任和目艘求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岗位和员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五新”安全责任网络。

(三)策划“五新”安全评审方法,提高风险辨识能力

企业在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的安全评审前,明确评审的方法及流程有助其充分开展此项工作。

“五新”安全评审的基本步骤:

1.确定“五新”作业过程中的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五新”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并对危险源相关或临近部分的劳动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3.对“五新”作业中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作业的单独进行评价分析;

4.依据“消除、替代、工程(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原则,考虑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五新”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5.提出安全性评价结论及相应的劳动防护对策措施。

以上五项步骤对规范企业“五新”安全评审方法和流程,提高风险辨识能力和评审针对性,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四)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强化“五新”安全意识

由于“五新”作业未知因素多,员工对“五新”的危险因素了解甚少,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投入使用前对操作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题的“五新”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显得十分必要。

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要求,企业应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对操作岗位人员应进行专业安全培训和考核,培训率应达到100%。同时,应将此项要求纳入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各部门在计划中进行分解,落实到位,并定期统计上报实施完成情况。

(五)实施效果

篇8

中图分类号:U2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2

一、基本情况

哈尔滨铁路局处于中国铁路网的最北端,具有路网结构密集,设备条件差、季节性和阶段性客流大等特点,年均旅客发送量为1.2亿人次,2011年,发生旅客伤387件,平均每万人发生0.03件。按事故责任分:第三人责任196件(占50%)、旅客自身责任113件(占29.2%)、铁路企业其它责任58件(全部为轻伤,占14.9%)、其它情况22件(占5.8%)。

通过对3年以来旅客伤害发生情况的梳理、分析,发现旅客伤发生的数量与关注重视程度、车体客流状况、站台线路结构、旅行时间和周期等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规律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旅客伤波动频率具有重复性、反复性和周期性的规律特点。通过客伤年度分析表可以看出,客伤具有重复性和反复性的特征。2010年7、8月份共发生64件客伤,2011年共发生62件,2012年共发生50件,说明暑运期间是每年客伤的高发期,其中7月份最为突出,其次是8月份、6月份和1月份,旅客伤的周期规律性特点非常明显。另外,车队、班组对客伤的重视程度也对旅客伤发生数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从旅客伤发生的班组和车队中我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常对旅客伤控制要求严、重视程度高,措施落实好的车队、班组发生旅客伤的概率明显低于管理粗放,流于形式,旅客伤重视程度不高的车队和班组,这一点充分说明旅客伤控制绝不是靠运气,而是要靠管理。

2.旅客伤形成具有第三方责任占据主体要因的特征。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挤伤、摔伤、砸伤、碰伤是旅客伤发生的主要几大伤种, 2010年以来,上述4类客伤合计发生308件,占轻伤总数的79.9%,超过了轻伤总数2/3以上,而这些客伤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于第三人责任所引发所造成,比如,旅客在取放行李过程中,不慎脱落,砸伤其他旅客;旅客在放置水杯过程中,由于列车晃动开水倾倒,烫伤其他旅客;旅客在使用卫生间过程中,关闭卫生间门时,将手扶门框的旅客手部掩伤;旅客在上下车拥挤过程中,将其他旅客撞伤等等。因此第三人责任造成的旅客伤将是下步客伤控制的重点环节。

3.旅客伤产生的环境具有时间、空间、人员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一是在时间上,与旅途距离、旅行时期相关。如2010年至2012年间,在10件旅客突发疾病死亡事件中,发生在长途列车的有7件,占87.5%;在298件轻伤中,发生在长途列车的有203件,占轻伤总数的68.1%。又如客伤在夜间的发生比率较大,在61件摔伤中,夜间如厕、下铺发生25件,占摔伤总数的40.9%。二是在空间上,与列车车体、乘车条件相关。非空调车客伤发生几率较大,在298件轻伤中,发生在非空调车上有203件,占轻伤总数的68.1%。同时,高站台与车门之间的缝隙部位发生旅客摔伤较为集中,2010年以来,共发生摔伤61件,其中2010年发生摔伤30件,其中从高站台与车体缝隙掉下摔伤21件,占70%;2011年发生摔伤17件其中从高站台与车体缝隙掉下摔伤13件,占76%;2012年截止8月31日发生摔伤14件,其中从高站台与车体缝隙掉下摔伤7件,占50%。三是在人员上,与值乘人员和旅客成份有关。从值乘职工年龄、基本素质、文化程度等分析中,发现值乘职工年龄在25至30岁居多,这部分青年职工由于乘务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制度标准掌握不熟练、重点隐患处所跟踪指导、宣传不到位,是导致旅客伤在这个年龄段频发的直接原因;此外,受伤旅客的年龄结构在60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社会层次多处于民工、探亲访友、大中院校新生入学等发生的概率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路局和站段虽然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旅客伤害的卡控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在旅客跳车控制上收到了较好效果,但是目前在旅客伤害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死角,致使旅客伤仍然时有发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主动防范意识不强,重点部位控制不力。虽然在旅客伤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当中具有旅客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不可抗力所致等较多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分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安全宣传提示不到位,体现在两个不能上,即:不能根据自身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服务中发现的隐患做到随时提示;不能针对旅客在列车上所处位置、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动态随时提醒,这是导致旅客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易发旅客伤害的部位,如:车门、电茶炉、行李架等重点处所控制不力,不能纳入作业中巡视的重点加以控制,疏忽、漏控现场时有发生,致使具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因控制乏力而出现问题。

2.待客服务有瑕疵,重点旅客照顾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乘务人员对重点旅客出现的旅客伤提前防范和预控意识不强,对可能造成旅客伤的隐患把握不准,更缺少对突发状况的预判,特别是对重点旅客没有做到重点宣传、督导的作用,不能第一时间防止旅客伤的发生。如:车门乘降组织工作,部、局标都有明确规定,客运段也细化了乘降组织办法和作业标准,特别是对车门重点旅客乘降组织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但最终在车门上下车前后,车门附近导致重点旅客碰伤、摔伤的问题仍然发生的较多,通过上述重点旅客发生客伤数据的分析统计表明,如果能够有效控制重点旅客发生旅客伤这一关键环节,全段旅客伤的发生总数将减少95件,客伤比例将下降42%。

3.旅客伤控制力量投放还存在不足。车队干部、班组长、乘务员无论在思想上、管理上,还是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上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方面车队干部作用发挥不到位,添乘走过场,不能深入车厢,了解旅客动态,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客伤的措施及手段。例如:进站前、开车后等关键时段对行李架整容的恢复和控制,只有车队制定出了相应的卡控措施,班组才能有效地去执行落实,口头上的部署远不如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和制度。另一方面列车长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树立客车安全无小事思想,没有做到对厕所、洗面间、乘务室和滑道式的通过端门等关键地点进行巡视、宣传,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心中没数,在工作部署、检查和把关上存在着漏洞,使职工不能真正形成重点防控安全风险的责任意识。

4.设备存在缺陷,防控力度不足。车站候车室、售票室和旅客列车是高密集的旅客聚集场所,不确定因素很多,由于我局是百年老局,很多车站设计是按照六、七十年代旅客发送量和当时的旅客列车设计的,一些车站站台长度不足,厕所门、通过道门没有防夹设计,一些列车设备老化,天棚盖发生脱落、地板凹陷,车站台阶破损、无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部分车站没有天桥地道,无封闭设备,有些站车缺少警示提示,这些问题均容易造成旅客的意外伤害。

三、防止旅客伤发生的主要对策

旅客伤害事故绝大多数发生了旅客乘车过程中,控制旅客伤发生,确保旅客运输安全,不仅是铁路运输企业的责任,更是旅客基本要求,杜绝责任旅客伤,减少第三者责任和旅客自身责任的旅客伤害,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建立风险卡控体系,在控制方式上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控制旅客伤的关键在于超前预控,只有清楚易发生旅客伤的每个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处理方法,才能把旅客伤控制在萌芽之中,处理在得当之处。一是在乘务员中实施“八重点八防止”预防控制法,即:把握住清晨、夜间、门头茶炉间、行李架、车厢内、旅客上下车、重点旅客、春暑运、黄金周等八个重点时段、部位及时期,通过采取宣传、疏导、提示、监控等有效手段,防止旅客挤伤、烫伤、砸伤、撞伤、磕伤、摔伤、扭伤、跳车及其他意外的发生。二是在列车长中实施 “八巡八看”巡防控制法,即:巡视门头连接处、洗面间茶炉间、厕所、乘务室、车内状态、餐车、行李车、运转车长作业门,看行李架旅客携带品摆放得牢固不牢固,清晨时乘务员在没在洗面间、厕所处服务引导,乘务员对重点旅客掌握没掌握,安全有关事项宣传没宣传,是否还存在不安全隐患。三是在车队干部中实施 “八查八解决”严防控制法,即:查职工执岗、列车长巡视、防火设施设备、防火档案、车辆设备、交钥匙工程、列车秩序、车内旅客状态等,重点解决容易造成旅客伤的部位及不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实施预防控制、巡防控制和严防控制,进而形成全员预防、全员监控、全员承责的风险控制体系。

篇9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在进行着规模庞大的基本建设,尤其是水利施工行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不同,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施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维持建筑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是保障人民生产和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因此,严格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水利施工的管理,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1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水利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没有准确的把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管理职责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够对施工安全生产正确的认识到位;不能把国家对水利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准确的传达贯彻和实施到每一个施工场地。水利施工现场管理不妥、布置不当、现场混乱等等,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各方工程建设单位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不执行相关的工程关法律、法规,不履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章程行事,肆意将水利工程肢解分包,签订违法的合同,还有的要求施工方垫资施工,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造成水利是施工的费用无法正常运行。同时由于部分水利施工现场不设置好的安全防护措施,隐藏着巨大安全隐患。

1.3相应的工程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工程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框架基本上形成了,但各专门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问题与工程配套的制度建立还要逐步的完善。

1.4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水利施工行业条件艰苦,强度较大,大部分从业人员是农民工,他们普遍文化层次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水利施工行业的特殊工作要求掌握的少,不了解水利工程建设规程,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差,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1.5文明施工的意识薄弱

水利施工现场大多数场貌较差、排水系统较差、场地高低不整、各种施工原料胡乱放、道路阻塞;水利工地的现场封闭管理难以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部分水利施工现场的防火意识薄弱或相应的灭火器材不恰当;部分水利施工工地的标牌胡乱设置,知识浮于形式。

1.6施工设施和工艺不先进,安全设施不完善

如在水利工程中人工挖孔桩很容易造成桩孔的塌方,施工工地的脚手架可靠性低造成施工工地的各种脚手架的坍塌等等。落后的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往往造成机械事故等等。

1.7安全资料管理不完善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做得不到位,安全资料管理差,不能为相关部门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提供足够的依据,存在着应付检查,做假资料、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另外还存着着水利工程季节性强,保节点、抢工期,管理理念上重视质量而淡化了文明施工等现象,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使水利施工行业事故频发,给人们生活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2加强水利施工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2.1提高安全教育,加强水利施工安全意识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就可以有自己的安全行为;有自己的行为安全才可确保施工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中,应根据不同项目、不同的链接,对工人的安全进行培训,成功水利施工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能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让每一个员工知道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确定其安全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在施工现场的任何人都要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对于特殊岗位作业人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持证上岗,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定期体检;施工生产中违反命令行为要严厉的惩罚;水利施工建设中违规操作人员要立即停工,根据不同条件受到相应惩罚。

2.2保障安全经费的按时到位,专款专用

在工程招投标中,就将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单列出来,设立独立资金账户,在施工中按时足额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加以限制,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2.3加强水利施工单位的监管

在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要健全,以确保以安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但配套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的检查和监督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使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提高安全保障制度。对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水利施工企业,要求实施限期整改,并实现“有法可循,违法必究等”,以确保安全工作的上下贯通,左右联系,以确保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2.4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控

首先,要坚决遵照执行已经健全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对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其次,坚决打击工程违规分包、层层转包和资质挂靠等行为,切实消除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的现象。尤其是要加强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及现场监督管理。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整改到位,把酿成工程安全事故的可能及时消灭在萌芽中。

第三,抓好文明施工,严禁为赶工期突击施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第四,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到位、应急预案到位、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安全隐患处置到位、安全培训教育到位等。不给安全隐患留下死角,对不遵守安全生产的责任人,追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2.5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为提高应对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能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和范围,制定施工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明确职责。

结束语

总之,水利施工企业要把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既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全体参与人员的自觉努力,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预防和消除水利工程不安全因素入手,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我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展锋,孙建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

篇10

前言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常大的方便。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社会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信息支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技术带给人们极大的方便,但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网络中所具有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能够抓好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就应该有针对性的根据网络通信的安全需要,合理制定相关的政策意见,不断增强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防护措施。

1当前网络通信安全领域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开始于20世纪末期,它的兴起与发展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同时,经历了多年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改变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行业的兴起,完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虽然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它的出现使得众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结构为人们的网络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很多以前不曾想象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里,网络的力量将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信息数据起到收集和整理的作用,通信技术主要是用来转换和交流数据结果,进而达到信息资源的互相交流。当前的网络通信安全主要是指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通过相关的网络技术手段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网络通信实施具有预防性的阻止网络系统避免遭到破坏和泄露,来保障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有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安全防范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在市面上常见的网络通信防护设备也很多,如网络防火墙设备、安全路由器等都较为常见。这些通信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能,同时还增加了人们对安全信息的利用空间,达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共享,有力地保证通信领域的安全。虽然已在通信安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当前的信息网络技术环境能够看出,人们仍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安全形势,还要加快技术手段的防护力度,最大程度的掌握网络通信技术的核心安全技术,深入剖析和研究安全技术的操作,从本质上掌握问题的产生原因,总结出改进问题的办法。

2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网络通信系统自身是由软、硬件所组成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结构很难发挥客户对信息技术的安全防范处理,就会导致安全系统容易受到入侵,盗取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资料,从而引发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现在的新型多媒体网络通信地普遍使用,更容易造成安全地隐患,大量的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给网络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地威胁。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通常的计算机安全问题会对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应该尽快建立网络通信的安全隐患处理机制,加快研发网络信息的应急处置方案。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人为原因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系统的泄露等,这些问题也充分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2.2网络信息的传输安全问题

网络通信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在运输的设计方面有时会存在安全隐患,没有设计完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就会埋下不安全因素的隐患,这样就会对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产生极大的影响,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由于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关的电磁干扰手段,就会使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受到干扰电磁辐射的影响,这样就会使一些不法分子的设备很容易接收到有用的信息资料。

2.3安全意识淡薄

现在的很多网络技术人员仍然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严重缺乏网络安全防范的强烈觉悟,总是认为安全防范能力已经很高,不能受到网络的入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重要数据资料遭到破坏,很多的黑客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实施入侵活动。

3网络通信的防范手段

要想彻底解决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就应该下大力度从信息系统的监管上有效实施网络技术的控制。

3.1全面升级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

加强所有的信息系统相互之间的配合与预防,成功抵挡黑客病毒的侵入。使用通信网络时,设定不同程度的安全鉴定等级及相应的保护措施,有效地避免非法用户通过利用软件手段的漏洞进行对网络通信系统的攻击,这样也能有效的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3.2认真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体制

应该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机制,有效地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加强防火墙系统的开发研制力度,特别是针对现在的新型病毒,更要加大研发力度,要定期开展系统的升级工作,有效防范各种病毒的侵入。

3.3强化用户的防范能力

在时刻注意自身的网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使自己的网络通信避免遭到病毒的入侵。要加强自身的网络通信管理,强化相应的防范能力,所有的安全技术和手段都只是辅助作用,还要依靠人员的自身作用。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深入,网络信息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安全的隐患也时刻存在,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时刻保持积极应对的思想状态,结合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有效进行网络通信安全预防做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对这些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才会使网络通信领域发展得更好。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咏梅.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黄伟.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体系分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5,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