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9 17:49: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素描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素描教学

篇1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素描大师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意思就是说素描不只是表现形体,更重要的是表现对形体的看法与理解,这给了广大学生以重要启示:不单单注意如何去画,而且必须先解决观察方法的问题。

写实素描是我国造型基础练习的主体,因此尊重具体对象,使主观与客观统一,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加以理解,艺术地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抽象形式的训练是基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面,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抽象与具象的训练相辅相成,写实练习的目的不只在于“应物象形”,而要透过真实外观的再现,掌握规律,发现抽象结构如何合乎形式美的规律。从这点来说,写实的造型训练也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研究抽象形式规律的途径。

素描学习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来源于客观物象,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处

理画面。

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整体观察力

造型是素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造型似是而非在初学者中是最普遍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在素描训练中,应当要求学生不要迁就造型的错误,那种将错就错的态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素描训练中常犯抓形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达物象特征的缺陷,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整体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就是要注意艺术直觉与基本技法的统一。它既体现在作画过程的始与终,又体现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整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高低。对每一课题的训练,应把“整体”摆在研究造型法则的首位。把握整体是揭示对象物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克服认识偏颇的关键。在素描教学的程序上也要体现服从整体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程序。即从整体出发,先画整体后画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也就是说要注意先画整体后画局部,首先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画,而不是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地画,更不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画。当画到局部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关系,而且也要注意到整体的效果,画局部实质也是画整体。

所以,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到整体关系,“整体-局部-整体”多次反复,一次比一次更整体,最后塑造出一个高度概括、完整的艺术形象。

三、培养学生写生、临摹、默写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素描教学中,写生、临摹、默写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第一,写生能力。写生通常指对着实物作画的慢写和速写。写生强调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自然对象,认识并掌握它们的造型规律。如何将眼中所见的现实事物转换成美术的本体样式,转换成绘画的造型语言,或者转化为设计的视觉语言,写生是素描基础训练的主要方式。

篇2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不断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后现代艺术之后,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训练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

一、素描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面对现代绘画的发展,美术教学的改革逐步深化,要求艺术与科学并列。进入现代社会,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我们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

现代艺术的历史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它与更古老的写实艺术一样已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同样,形式意向素描和写实素描是当代素描艺术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艺术出发点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各专业院校根据所开设的专业特点把素描的教学方向分为了油画素描、国画素描、版画素描、结构素描、抽象素描等多个方向。然而,这种徒具针对性的画种划分,因缺少对绘画本质的概括和提炼,已失去提升造型基础的意义。由此看来,素描教学的

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二、素描教学是一种造型观念和思维方式

安格尔说,“除了色彩,素描包括了造型艺术的一切”,“素描中包括着艺术的尽善尽美”。素描既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那就要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特征。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侧重于“观念造型”。歌德说,“对于大多数画家来说,困惑他们的不是题材和内容而是围绕题材的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才是他们终生的难题”。而这种表达方式就是素描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有感而发的、独具个人特色语言符号的表达方式。

现代素描教学摆脱了传统素描教学中“再现式造型”观念,摆脱了以往以“形准”和“结构比例”作为评判依据,将学生引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中。它强调个人视觉体验参与的重要性,在物我相融互为映射状态中,不断通过视觉去发现对象的形态和内在结构,将“以技入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理入道”的教学思想。

三、当代素描艺术的教学实践

素描是视觉的艺术,它不仅是思想的表达,也是一门技术。技术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该先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技术性问题。在素描训练对“造型”的把握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眼前。对技术的探求会带来观念的变化,之所以现当代素描艺术分为写实素描和形式意向素描就是艺术观念发展的结果。

写实素描的绘画过程是一个模仿自然的过程,是它所再现的自然形象。而形式的诸元素,如点、线、面都是为描述、塑造和表现自然形象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是手段,内容是目的。而形式意向素描是一种艺术样式训练而非造型基础训练,它旨在使人们了解绘画中的抽象内容和特指,是一个感觉和构想形式结构的过程。因此,形式意向素描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

四、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就是技术和观念

由于阶段性不同、专业性质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导致素描训练针对性不同。首先,根据教学阶段、学生生理年龄和专业年龄阶段的不同,进行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以科学的方式正确引导,为将来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其次,制定不同的课题训练,将素描艺术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多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根据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形式意向素描其实是写实素描的一种升华,是思想观念的一种产物,是高年级学生对素描由习作转化为作品的必然结果,所以学生在初级阶段只有熟练掌握素描的技术表达方式,才能做到“心存目想,神领意造”,使“丘壑成于胸中,既悟发之于笔墨”,才能使意向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包括看的方法,工具材料和理论知识的运用。“看”即是用“心”去看,“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引导,这既是观念问题也是技术性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就能将素描教学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的循序渐进,所以当代素描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许江.基础的突围[J].当代学院艺术.

篇3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一是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应该为这个“造”字服务,确切地说,打基础是为了创造。因此,教师在素描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从而赋予素描课堂新的活力,使素描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我们无论进行几何体、头像训练还是石膏训练,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方法、造型能力、表现技巧、空间想象力、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从简 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阅读、观摩中外古今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意识和修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素描课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素描课中思维的训练

通过素描训练不仅是打好学生的造型基础,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绘画的思维能力,从艺术教学角度看,绘画素质的培养比单一的绘画技术训练更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脑与手之间的配合,缺少理性分析认识,观察与思维的脱节,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这是被动式的表现物象。要艺术地塑造自然物体,概括与深入地表现对象,这就需要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能力及良好素质从学生的潜能中挖掘出来,使之激活并加以培养,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思维方式达而到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作画的思维方式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使他们能较快地运用辨证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指导他们的绘画行为。多年的实践表明,要使学生打好素描造型基础,必须使他们明白勤于思索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能不断开发悟性。培养形象思维与联想能力,使他们掌握了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

2 观察方法的培养

作为绘画的基础训练,培养对自然物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要比单纯重视表现技巧更为重要,即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无从谈所谓的表现技法,只有在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当两着之间的关系达到统一时, 才能准确、生动地去表现对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素描因素分析法、移位组合教学法,能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即“四看”,是整体地看、立体地看、理解地看、比较地看。传统素描教学要求学生尽量用块面的方法去观察理解对象,其结果学生的画面形式也就跟着观察而变化了,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接着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与已知基本概念相互联系,他们原有的思维意识空间也就开拓了。从而达到对物象深刻而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在观察上的主观能动性。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的新的教学尝试,要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又要有对比、变化 。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写生,这就比较的被动。因此,我采用随意摆置一组石膏几何模型或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和组合,组合成新的形体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结构的意象,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对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的研究探索中,进行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也培养他们规律的认识客观事物的习惯,对事物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

3 整体性的培养

篇5

基础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以其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造型规律,开拓性的思维拓展,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和表现手段方面,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对于基础素描与设计关系的讨论,也延续了近十年,在探讨基础素描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各地各校也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质上推动了基础素描的发展。但是,随着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来的热招以及图形图像学的快速发展,一些院校进行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且美其名曰为“结构素描、设计素描”。这些只是片面理解了基础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训练的一个部分,没有全面和辩证地理解基础素描训练的本质和目的,其结果是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严重误导。

自然界的形态和法则是造型活动中最广泛的基础,而素描则是研究自然形态与人之视觉关系的第一步,它应该包括视觉表现的基础法则和规律。所以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和理解。”早期的素描,作为收集素材和预想草图的辅助表现形式,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系统而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通过素描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设计草图,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1919年以后,以包豪斯的成立为标志,现代设计主义运动开始进入世界性的普及阶段,并在各个艺术领域飞速地发展,伊顿、保罗?克利、莫霍里?纳吉等人开创了形态研究基础课。通过造型基础课、自然分析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素描等于纯艺术和再现的观念束缚,开创性地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基础素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最优化的尝试,倡导基础素描为设计服务,培养眼、脑、手互动的全面艺术素质提升。

“师以自然”,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基础素描的练习则是以研究自然为起点的模仿——再现——发现——表现的递进关系,它的最大特点就表现在由传统的信息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的全面发展,并通过与三大构成课程的优化组合,使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更为坚实,为现代设计教育服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探寻设计与基础素描的最佳契合点,两者的内在联系以及互补和制约关系,力求设计与基础素描之间的最优化。

一、针对性

现代设计的发展,使设计的门类、分工越来越细。基础素描的训练在作为一般意义的观察、分析、表现功能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艺术设计门类,基础素描的服务、辅助功能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基础素描的教育教学就应更侧重于手绘能力的表达,以培养学生对形态构造的捕捉和再现能力,力求精准,培养观察表现能力为首要目标,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服务。而针对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来说,基础素描的侧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形态形式美的探寻方面了,以美的侧面去把握形态的特征,去提炼概括,以人的知觉、视觉规律为中心去思考和表现自然形态。这样的基础素描训练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是艺术设计与基础素描之间有益的沟通和衔接。

二、关联性

基础素描训练从属于某一学科专业,是造型训练的要求,而特定的设计学科也应该选择相适应的素描训练内容和方法与之相适应。打破基础素描传统的写实技能训练误区,从功能和创意的角度来强化设计与基础素描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基础素描的教学过程,去分析研究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内容。比如,光影效果的研究、材质肌理的研究、空间形态的研究等,有目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以通过以单元教学的方式,分别对要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集中的观察、体会、整理、提炼、总结,并配合有经验的设计教师进行分析、点评。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目标性的理解,达到艺术设计与基础素描的完美互动。

三、协调性

人类任何一种行为和思想要被他人接受,必须通过一定方式加以表达,现代设计中设计意图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达到的,而视觉化方式的运用离不开两种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表示;另一个是表现。所谓设计中的“表示”,是指在具体发展设计构想、计划和创意时必须的视觉化技巧,又叫做“内在设计”。它主要包括素材的搜集、设计草图,制图与图表几种形式。手绘能力、速写能力、画草图能力就是对“内在设计”最好的体现。所谓“表现”,也就是造型的形式,在设计中,造型行为是以服务于功能和实用为目的的,在视觉形式上表现为多功能性和形式的广泛性。如建筑、工业设计中的设计效果图,视觉传达设计中包括的动画、广告等。要实现“表示”与“表现”的能力,必须通过基础素描来配合眼、手、脑之间的协调,完成所要表达的对象,基础素描就是构架手与创意之间一个协调的桥梁。

结语

设计与基础素描的最优化教学研究,实质上是对创造性思维结构中聚合思维(归纳)和扩散思维(概括)的研究。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基础素描的准确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明暗表现能力——构想创造能力的递进系统,反过来就是设计原理中,我们一直探索和表现的东西。从针对性的分类策划、关联性的整体考虑到协调性的全面认识,为探索设计与基础素描之间的优化关系,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并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两者的关系,抛弃基础素描对设计的无用论和万能论的两个错误认识,还原基础素描的本质功能,去适应和服务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实事求是地促进现代设计的教育教学。

篇6

素描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到百年,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在前苏联素描体系下进行训练的,这种素描教学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世界艺术大同化”。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推广和重复,而艺术则不然。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当今有些院校和有识之士已经对于高校素描课作了部分改革和调整,素描风格与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准确再现对象”“三大面五调子”“老师摆模特,学生照着画”等问题;其次铅笔、碳笔、白纸仍旧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工具和材料;最后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老套的素描模式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以至于引起广泛的“审美疲劳”。许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交作业而草草应对,缺乏主动性和绘画热情,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识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正是相对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一种事物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素描的消亡不是物质概念的消亡,而是内涵的升华,也就是要把素描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当今艺术领域,专业细化的程度较高,每个画种应该有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素描也不例外,只有摆脱“基础课”的束缚并拓宽自身艺术表现力,素描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以前市场上除了铅笔、碳笔之外,素描没有过多的材料可供选择,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再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作为素描训练标准和评判依据,素描理念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拓宽。

我们应当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素描可以像文字一样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其制造者来说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既要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特别是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拓展素描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我们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来加以研究与训练。素描中对形体不是被动描摹,而是主动处理和表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头脑。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而不是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讲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直观性教学为主,以理论为辅。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理论或指导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那他自己必须是第一实践者,即教师的现场示范质量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在具体操作中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即为情而造画,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只在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里去完善和发展,如果学生的风格或形式有别于老师,老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作业要求上,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既要“假”得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原创性,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各个院校应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素描也不例外,那种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石涛话语录》有这样一句话:“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笔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石涛针砭时弊,提出“我的精神”的论断,即强调艺术家必须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同样,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使其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著《素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篇7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07-01

素描是一种单色画的总称,是研究一切造型本质的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素描在美术学科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各大专业美术院校,都把素描训练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将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素描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一、临摹与速写

临摹即是照着别人的作品去描画。临摹的过程是从平面到平面,为此,对于绘画的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素描作品临摹的题材相当广泛,大致可分为静物、人物、动物、风景等。通过一定数量的临摹,可从不同的作品中学到多种表现技法,积累绘画经验。自古以来,许多大师都临摹过前人的大量优秀作品,如达?芬奇曾经说过:“画家应当通过摹写出自名家手笔的素描来训练自己的手”。临摹并不是简单地照着别人的作品一张张地去描绘,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古人讲究“道术”,这很适用于素描临摹的训练。素描临摹的“道术”分为两个层面:在临摹的过程中,既要仔细体会画家的心境,又要认真学习画家的绘画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做到形神兼备。

速写是素描的一种简单形式,在最短时间内,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工具,用高度概括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客观世界速写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有很大帮助。首先,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很多学科,如美学、构图学、透视学等,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素描的本质,那就是造型,无论是具象造型还是抽象造型,都是绘画的最基本语言。速写即是用最简捷的方式来准确表现物象,这也是素描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次,速写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画始于正确的看,只有看得对才能画得对。不少学生画素描,看哪,画哪,顾此失彼,结果是陷入众多的局部当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缺少速写的辅助训练。速写即是通过用整体的观察方法,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和形体比例关系(这也是观者对物象的最初感受),来培养学生对画面的掌控力。最后,通过速写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对线条的运用。线条的类型分为很多种:如直线与曲线,粗线与细线,长线与短线,连接线与断线,重线与轻线等,这些都是素描的最基本手段。如:画家包罗?荷加斯常用概括且多变的线条,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场景。在他的速写作品中使观者能深深感到线条的美感和韵律。

二、写生

素描写生是直接对真实客观物象进行的一种描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从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一种转换,比临摹难于掌握。素描写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绘画的主动性,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画者并不是被动地跟着客观物象走,而是要能动地运用各种绘画语言、表现技法去组织画面,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说,每一次素描写生都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素描写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几何形体写生

几何形体写生以简单的造型,清晰的明暗,洁白的质感成为素描写生中基础的基础。早在19世纪,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保罗?塞尚提出,画家应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把握其主动性,深入观察物体内部的运动结构,掌握造型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即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具象的客观世界,使画家掌握了绘画的主动权。简单几何形体大致可分为: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通过几何形体的写生训练,学生至少要具备三方面能力:首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画,摆脱“看形不画形”的误区。作画时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形体结构出发,并熟练掌握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素描中的三大面、五大调)。其次,通过单个几何形体训练,使学生认识到结构是形体的骨架,具备造型的基本塑造能力。最后,通过多个几何形体训练,使学生掌握形体与形体间的空间结构,做到绘画时能从关系着手,加强对画面的整体驾驭能力。

(二)静物写生

素描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为:研究性素描与表现性素描、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静物写生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正式静物写生前,有必要加强一下结构素描训练。结构素描基本上抛开光源与色调对物象的影响,强调物象的形体结构与绘画语言自身的重要性。经过相当数量的结构素描训练,以便学生在面对复杂静物时,能具备一定解构能力。静物写生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1)让学生参与到静物的设计当中,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观与创造力。静物的摆放很有讲究,可从构图学的角度渗透一些美术基础知识。(2)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肌理的静物写生训练,能自如地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去塑造玻璃杯、陶瓷罐、白钢水壶等,并从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3)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解决学习素描的一个难点,养成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返回整体的绘画习惯。(4)掌握画面组织的基本原理。如: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色调与情感;比例与分割关系;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均衡与对称;节奏与韵律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几幅静物素描作业能办到的,要遵循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小珩.美术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猛,赵正明.透视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篇8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加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现象。

1.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整个对象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比较,来得出它们各自与整体的确切关系与联系。在观察比较的时候,可以像对自己默默讲话一样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如:这个对象的动态是怎样的,它的基本头型特征神态是怎样的,五官在头部的位置是怎样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大小比例如何,相互之间的形体过渡转折是怎样的,明暗反差对比虚实关系又是怎样的等等。如果初学画的同学们能注意到并认真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和清晰的目标,从而避免走弯路。改变初学者常有的那种将视点孤立地集中在对象某一细节上,看一点儿画一点儿,画到哪儿算哪儿。或在各个部位转过来滑过去,没有相互联系比较局部观察的习惯方法,比较的方法对训练培养具备良好的艺术感受和绘画才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2.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结构,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注重多元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我认为,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多看,是指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也要多看自己的习作,退后看,换个环境看,画完后挂在墙上反复看,用镜子照着画看等。变换看的角度,可以避免错觉,容易发现毛病。

多想,是指多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多问,就是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前人求学之道,我们要发扬光大。

多练,即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多记,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期持久地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工夫,才能达到招之即来、下笔生辉的自由境地。

三、强调教师示范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学生学起来会更形象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每一次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在他们作画的过程当中,老师也不能给他们修改示范过多,改多了学生将难以把握自己画面最明显的不足,处于麻痹状态。当学生反复修改多次,仍未见起色,在他们最失意、内心十分渴望明确画面前进的方向时,老师应及时地、立竿见影地帮助修改其不足,将会使学生铭记在心,牢固地掌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时可连续完整地示范全过程,让学生看清完整的作画过程。有时遇到画面整体问题,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整体关系,不必面面俱到示范更多局部。有时遇到画面局部问题,只需稍加调整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示范,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会感到吃得饱,效果好,而不是吃不了,吃不饱。

四、做到耐心与爱心兼备

篇9

随着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范围越来越广泛,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交流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业得到繁荣发展,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欧美艺术思想浪潮的冲击,素描教育再次迎来全新的挑战。素描教育不再只是专业画家、创造人员的培养,更侧重于专业能力强、艺术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现代设计学科的兴起,西方新颖的设计素描思想理念的引进与融入,需要有建立有效的课程训练与之匹配。以传统素描教学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是传统素描变现形式、观察方法的继承发展,同时也具有开创性。设计素描更加侧重于创造、启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设计需求更加贴近,这也是现代素描的价值核心。

1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关联

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机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创新思维性的产物。素描教学是给予传统的素描教学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教学的作用下,具象表现手法和意象表现相互结合,通过设计原理的运用,对物体进行创新性地描绘,将艺术新概念充分展示出来。设计素描教学在表现形式、观察方法上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的选择性继承,更是传统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2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2.1教学目的的差异

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对对象造型能力的准确再现,以客观物体具有较大的形体、明暗、结构、比例、体积、质感以及空间等特性为基础,如实地将物象客观地表达出来,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脑、手、眼协调一致,侧重于理性、严谨、客观的思维培养。学生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描绘,对物体的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关系、体积起伏、明暗关系、量感、质感以及空间的虚实等进行反复推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体本身的真实再现上,侧重于掌握素描的技巧,度感受以及灵感问题涉及过少。所以学生素描的思维性、创造性被忽略。因此传统素描教学只是造型再现技巧的一种训练,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历程中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不像传统描绘教学那样以设计造型为目的,而是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能够将想象中各式各样的物体形象化,并且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过系列的艺术处理与修改,在理解的情形下,进行创造性描绘。设计描述教学的主要意旨在于对学生在形体的认识、组织构造以及创想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去构思、去空想。引导学生在观察分解的过程中,抛开传统抽象的明暗透视方法,而是将物体经过简单重组,并将新的理解思维倾注进来,而后利用平面展现出来。设计素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主观方式对物象进行破坏及重组,使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对物体功能与形态重新进行认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表达事物、看待物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

2.2教学物象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绘图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有景物、石膏像、几何石膏、人体像等。表现与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对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注重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传统素描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设计素描教学中,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比如,废弃物、铁桶、破碎的器皿、手套,也可是人物、植物、动物等等。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改变不同的观察方式,去洞察物体所具有的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力。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培养学生宏观的审视自然物体的眼光;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自然光影的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形态内部结构的分析,对结构、造型对于设计上的启发给予关注。比如通过西红柿、洋葱、白菜等剖面观察,对呈现的自然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对物体进行由外到内的形态进行研究,对单元形态、被放大的微观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宏观景象,启发学生对于新形态的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渴望与创造力。

2.3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针对物体描绘教学时,设计描绘与传统描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模特、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的画面提供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学生对于画面的美感色调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观察方法上设计素描教学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由传统的“让我看”转变成“我要看”。通过观察、思考到最终的表现物体造型进行设计。观察的另一个手段则是测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将观察、测量以及推理进行结合,在观察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透视原理,与只重视肉眼直观感觉的传统素描观察大有不同。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物体进行随意拆装、解析、变体,进行物体的再创造。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推测能力,长期作业量大大减少,默写速写的作业量增多;只提供物体功能,让学生进行“凭空”设计,或者只给出在功能上相反物体让学生进行反向设计等等,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挖掘题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对设计的全过程有着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思想意识。

3结语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带动了素描形式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素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以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对设计素描教学及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素描教学既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素描的规律与要求,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既要在“扬长”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素描的继承,又要与设计素描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康凯.试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异同与结合[J].美术大观,2014(3):146.

篇10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素描教学发端于20世纪初,即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素描课。而我们对美术教育史进行全面考察就会发现,其实素描教学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由传教士带入。所以,对素描教学的全面考察,应该从19世纪中期开始。据此观点,那么素描作为西方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引入中国,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发端期和发展期。发端期也就是中国素描教学的早期。

中国早期素描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素描教学的引进与传播。在中国,素描教学的引进经历了被动接受和主动引进两个阶段。而本文所指素描教学的引进与传播,是素描作为西式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引入中国,使中国从无到有,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属于狭义的引进。因为从广义上来说,素描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它进入中国的那天起,其引进的性质就一直存在。“素描引进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逐步学习、领会、研究它的历史。……迄今为止,这个历史远远没有完结。”(靳尚谊、詹建俊、戴士和《素描谈》,吉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序1)这也就是说,从广义上去理解,素描引进具有长期性。

一.被动接受期

近代西方美术是欧洲传教士用来作为传布天主教的宣传工具和手段而带入中国的。1852年,西班牙辅理修士范廷佐于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一所教授绘画和雕塑的美术学校,这是中国最早的传授西画的学校,素描和雕塑教师就由范廷佐亲自担任。中国最早的素描教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864年,这所学校并入上海天主教会的土山湾孤儿院。是土山湾孤儿院的一个附属美术工场,称土山湾画馆。它是素描引入中国并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机构。传播对象是十三岁至十九岁的孤儿。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素描的学习是非自觉的,具有被动接受的性质,因此将这一时期称为被动接受期。

土山湾画馆“在孤儿院开办时已初具雏形,最初是画圣像,以后分铅笔画、水彩画、油画等部门。”(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344页)“铅笔画”,亦即素描。由此可见,素描教学已成为土山湾画馆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此事业发展的基础,正是‘铅笔画、水彩画、油画等部门’的西画传习。”(徐悲鸿《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1943年3月15日《时事新报》)在素描教学方面,有专门的教材《铅笔习画帖》。从其教材的范图可以看出,其表现形式有着明显的西方写实素描的风格,即注重人物动态、形体结构、体积空间等的准确表达,造型洗练概括。

土山湾画馆作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347页),其宗旨是培养宗教宣传的绘画和雕塑人才,但实际上也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美术专业人才。如周湘、张聿光、徐咏青、丁悚、杭a英、张充仁等。这些人进入社会之后,又纷纷创办美术学校,从事美术教育,传播西方美术。如周湘在1911年创办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又先后更名为布景画传习所、上海油画院、中华美术专门学校)。张聿光于1912年参与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专)的创建工作。

从19世纪中期素描的被动引进,到20世纪初,随着土山湾画馆的美术人才走入社会,从事西方美术传习,素描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传播。素描教学的被动引进与接受只是局部现象,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它作为一种西方文化现象出现在中国国土上,并在一个特殊的场所――“孤儿院”进行传播,对中国人学习西式素描具有某种开先河的启蒙意义。

二. 主动引进期

素描教学的主动引进,其基本动因是清末先进的知识分子层对封建政治的不满和对传统文化的盲从心理开始动摇,进而向西方寻求真理以图救国革新。将素描教学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任务,主要是靠一批留学海外的学生完成。19世纪后期,海外留学生中已有人开始学习美术专业。据目前所知的材料,第一人是1887年先赴美国后转英国学习油画的李铁夫。而世纪之交最早赴海外学习美术的是周湘(1898年留学法国),他始学于法国,后学于比利时、瑞士等国。1903年,高剑父留学日本,先学油画,后习日本画和制版印刷术。1904年,李毅士赴英国半工半读,自习西画,三年后入格拉斯拉哥美术学院。1905年,李叔同赴日本,次年入东京上野美术学院学习油画。这是中国早期留学海外,主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一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李铁夫回国较晚,为1930年,其余均为1920年代前),或开办美术学校,或从事美术教育,把西画(主要是油画,当然也包括素描和水彩画等)从国外引入中国,从而开创了素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引进的新篇章。

中国早期的素描教学,主要出现在师范学校和美术专门学校里。“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主要课程有西洋画:铅笔画、木炭画、水彩画和油画,……”“当时西画教学模式多以日本为榜样,沿袭以临摹为主的西画教学框架。”(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9页)1912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私立美术专门学校,由当时尚未留过洋的刘海粟任校长。刘海粟作为最初一批打破艺术旧秩序的代表之一,他的革命性主张在上海美专的素描课教学中有着较充分的体现。他于1914年在课堂上采用模特进行人体教学并举办人体写生展览,“模特风波”由此产生。在这场以刘海粟为首的进步力量与以军阀为代表的守旧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刘海粟赢得了超越美术界的名声。他所确立的人体素描在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贡献。上海美专的素描教学,“从留下的当时少部分习作资料看,是一种讲究明暗、不画背景、结合着线面作表现的素描形式,这些作品尚存在早期素描中普遍产生的结构不甚严谨形体比较硬化的痕迹。”(黄珂《素描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