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6 16:22: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按照“强攻外向抓招商,壮大内源抓民营,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壮大中小民营企业,全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全县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2288户,从业人员45484人,注册资金3.6亿元;共有民营企业1454家(含规模工业),注册资金31亿元,资产总额94.6亿元。
(二)行业覆盖不断延伸。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机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生化医药、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文化游乐等,广泛涉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至年,中小民营企业共为我县群众提供就业岗位99121个,已成为我县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三)经济贡献不断提升。年,全县新增产值的85%、县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乡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中小民营企业。年,我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2亿元。剔除规模工业,中小民营企业三项指标所占份额比例分别达到62.8%、64%、59.3%。
二、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部门“轻小重大”。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虽然也享受了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但长期以来,一些职能部门仍然没有转变对中小民营企业“歧弱”、“轻小”的观念,片面地把管理和服务的重点放在规模工业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关注不够。二是政府职能缺位。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乡分割、服务不够的问题,使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合力。同时,由于过去对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扶持措施,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问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就农副产品加工来说,全县现有大米加工厂21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接近200家,两个加工行业真正具备资质的均不到三分之一。三是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贷款难,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更难。从调查的85家中小民营企业来看,年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就高达68家。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小,且贷款手续繁琐,成本高;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包装能力弱,尽管有的企业有好项目,产品有市场,也具备还贷能力,但缺乏自身包装和与银行的沟通;中小民营企业的资信程度低,不能达到信贷要求;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对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对小企业“雪中送碳”不足;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尚不完善,而我县民营担保公司至今只有一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检查收费频繁。由于近年来我县只对规模企业的检查收费程序进行了规范,少数执法执收部门便把检查收费的重点转嫁给中小民营企业,强行收费、搭车收费,以收费代服务,以罚款代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多的检查、收费,不仅加重了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而且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主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从企业自身看:一是企业管理有待规范。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实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权集中;在用人上,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唯亲是举。虽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多数情况下,亲情战胜了制度,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县中小民营企业总体水平不高,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同时,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调查显示,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3%和1%。三是业主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是守法经营意识较差,诚信缺失,少数中小民营企业主甚至将偷税漏税作为赚取利润的主要手段;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常成为诈骗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乱收费、乱罚款的主要受害者;“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取得一定成绩后就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四是团队精神有待增强。调查中,企业主普遍反映企业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形成相互沟通、互帮互利、共同发展的氛围。有些企业主缺乏合作意识,只看到竞争的一面、没有看到合作发展的一面,部分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形成恶性竞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宁作鸡头,不做风尾”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行业垄断,闭关自守,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小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当前,我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对发展中小民营经济十分有利,只要全县上下来一次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高,动真格,下真情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就一定能够有一个大发展。
(一)全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氛围。目前,全省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形势咄咄逼人,我们一定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要对中小民营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和其他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正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二)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发展引导。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向规模化发展,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切实规范部门涉企检查收费程序,参照县优经办对全县规模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模式,将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优经办进行管理,执法执收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和“企业安宁日”制度,并将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部门和乡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县中小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鼓励技术改造。中小民营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应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予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改项目,应享受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奖励基金,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有贡献的人员和集体进行奖励。
关键词:
县域经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33-02
1 壮大县域经济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市辖区)2853个,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到了8.8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65.72%;全国县域生产总值达到24.14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51.04%。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壮大县域经济可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壮大县域经济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如下:
1.1 县域经济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首先,县域经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壮大县域经济必然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可以完善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县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形成了资金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制度保障优势。另外,县域经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因为大多自然资源集中在县域,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而民营企业发展需要资源,这就离不开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县域中大量的劳动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支持,县域经济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
1.2 壮大县域经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而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会给县域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县域经济中大部分企业是小企业,而大部分小企业又是民营企业,因此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县域工业化为县域民营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县域的民营企业离农业农村和农民近,可以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化推进县域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市场。同时,县域城镇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新领域。县域城镇化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而在县域中有能力投资的主体就是民营经济,这就给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1.3 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以得出,县域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县,城镇化进程就比较快,民营企业发展就比较迅速。县域经济发展能够能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和民营企业转移,这就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的购买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而拉动县域经济更快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繁荣农村经济,才能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和特色经济,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2 民营企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虽然不是县域经济独有的经济形式,但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庞大、行业分布广泛、经营灵活,具有可以同大企业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财政的主要来源
由于民营企业大都具有创业投资成本低,所需技术相对简单,原材料容易取得,产品接近消费市场,布局上点多面广,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因而民营企业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财源。民营经济上缴税金逐年增长,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2011年,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民营企业上缴税收1.5万亿元,同比增长39.4%,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52%。民营企业不仅是县域财政的主要来源,而且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又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2.2 民营企业是解决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人以上,社会就业压力巨大,解决好就业问题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县域民营企业的存在为扩大城镇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机会。一方面,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于一、二、三各个产业之中,且大多处于县域城镇中,便于吸收当地的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就业容量非常大。据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其中城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占到83%。民营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就越充分,如江浙地区不但当地就业率高,而且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以缓解就业压力,促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2.3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灵活,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主决策,在市场竞争中可根据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用工制度,这使得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最具生机活力和增长潜力的经济成分。据统计,2010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竞争力,这从浙江温州和义乌、珠江三角洲地区、福建晋江等地区的实践就可以看出,当地县域经济之所以十分发达,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创业活动十分活跃。从下表可以看出,全国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其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等五省份数量最多。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占GDP的比重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要高,“百强县”个数也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多。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凡是民营企业发展好的地方,市场发育就越快,市场机制就越活,综合实力就越强,经济体制就越成熟,县域经济竞争力就越强。
数据来源: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概况,http://。
3 推进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1)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壮大县域经济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过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环境。第一,加强政策指导,把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纳入到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和完善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制定出符合各自县域特色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列入到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第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的功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的服务,加强群众监督,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第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县域的现状和本地的资源、气候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和优势,及时向民营企业提供相关的指导信息,给予民营企业必要的支持。
(2)广辟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
广辟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第一,允许建立民营商业银行。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额度较小,民营商业银行可以满足民营企业小额融资需求。第二,建立和完善各地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担保体系。由各地政府出资成立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贷款担保,降低有关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第三,各地政府要发挥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3)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有生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既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又能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要发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民营企业,规范股东的出资行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推动,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二是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法人组织结构,由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给予确认和保障。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营销、研发、生产、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同时,民营企业要树立和培育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政府也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改制的督促和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042-0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多变,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稳居世界前列。然而,自2008年秋,随着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从国家内部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大范围内物价上涨,也造成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外向的经济重地之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长三角民营企业为载体,对民营企业在金融风暴这个特殊时期里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长三角民营企业外贸的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涵盖了苏浙沪三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集中和发达的地区,在长三角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中,民营企业发挥了强大的作用。2008年,仅浙江一省就拥有45万余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高达8 663亿元。而就整个长三角地区来言,民营资本则高达数万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分布于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面向加工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分布在传统纺织服装、皮革羽绒、鞋帽等行业。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上下外贸发展势头都有所减缓,长三角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总体上也表现出上半年稳定增长,下半年增速显著回落的特点。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2009年首月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9%。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43.1%。在这种全国外贸形势不佳的情况下,长三角的外贸形势也很不理想。2009年1月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值分别为212.4亿美元、146.4亿美元和181.3亿美元,分别下降32.2%、17.4%和2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外贸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形势很严峻。
二、长三角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分析
近年来,虽然长三角民营企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长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就业、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剧,长三角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也是每况愈下。这其中除了上述重大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规模有限、经验不足。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已有巨大的提升,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企业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长三角民企中资产额500万以下的占多数,这很难与国际大企业相竞争。因为后者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效应、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雄厚资金的保障,以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此外,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晚,我们的企业与国际接轨滞后,从而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不足,意识和思想行为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经营管理水平欠缺。目前,长三角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比较粗糙。在很多民企中有家族亲情式经营管理的痕迹或者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不科学合理,没有完全建立现代型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经营方法和策略不够准确和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都影响到了一个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三)产品技术缺乏创新。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经营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下,产生的附加值也不高,这也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结果。另外,还可以了解到,目前长三角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要是经营初级产品,这势必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我们内部的竞争。这种竞争是重复的,也是无必要的。因为我们的产品出口后还要面临国外同种或类似产品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极力避免国内的自我竞争。要想避免重复竞争,那么我们的企业就要开动脑筋,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或者是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对人才缺乏利用和培养。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前,长三角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面临三个问题。其一,人才短缺。民营企业的壮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外贸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我国的外贸人才数量大幅上升。然而,由于一些社会机制的原因,如毕业见习制度不健全,社会给予大学生的实践锻炼不够,致使我国大学教育每年培养的外贸人才很大一部分被分散流失掉了。其二,缺乏对外贸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即便人才被引进来,但没有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用,比如没有考虑他们的优点与习性,从而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这样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其三,缺乏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很多的长三角民营企业中,仍然存在人事行政部,而不是人力资源部。这些充分表明它们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对人才的高效管理。以上三个问题已能够充分说明长三角民营企业在对待人才方面的不足。
三、长三角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面对当前内忧外患的形势,长三角民营企业更应该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身受到的冲击。
(一)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状况从以下方面入手制定应对方案:
1.节省企业的支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可以进行适当裁员,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排出公司之外。这样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还可以借机对公司结构进行优化,达到“精兵简政”和提高公司效率的目的。此外,也可减少出差、旅游等活动计划和压缩日常用品开支,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进一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2.寻求政府和银行的支援。企业利润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此时企业要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自身的优势去获取政府部门的各种支援,比如,政府补贴,税率优惠和贷款支持等。还可以通过涉足新的商业领域,使自己加入政府扶持的领域,从中分享扶持的成果。
3.寻求企业之间的合作。面对金融危机,企业的单一应对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应当积极寻求合作,利用企业的优势互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比如,强强联合,互利联合以及多家企业共同联合等等。总之,企业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他人的优势,学会“抱团取暖”,共抗经济寒潮。
4.转变经营思路寻求发展。除了“节流”之外,还要同时“开源”。虽然目前企业面临着困境,但不应该裹足不前,坐以待毙,而是要敢于迎难而上,更加坚定进取求变的决心。企业应当积极转变经营策略,全力改进不足,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如以前是从事外贸,就把目标转移到国内,积极开发国内市场;以前是从事轻工业领域,就转为投资重工业领域或者是高新领域;以前是粗放式经营,就升级为集约化经营等。
(二)企业要从自身弱点入手,解除老问题对企业长久发展的影响:
1.建立现代型的企业制度。许多民营企业中都有家族式或亲情式管理经营的痕迹。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运行松散、缺乏合理有效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企业首先要在经营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化经营管理。
2.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自身的信誉和形象很重要。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的无形价值,拥有它就等同于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不讲究信誉,不注意形象,那么它将失去市场,失去生存的土壤,最终被淘汰。因“奶粉事件”从而导致三鹿公司倒闭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企业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建立更高的信誉,越是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危难中不倒,甚至会出现“严寒独自开”的奇迹。
3.加大技术引进和品牌创新。企业在困难中要节省其他的支出,也要敢于投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可提高附加值和时间价值。同时应当加大自主品牌和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提高创新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外部竞争力。
4.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拥有适合公司的人才,是一个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要用人不任人唯亲,凭能力和实力说话,着力发现和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换句话说,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根据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去开发和利用他们。同时也要给予相匹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总之企业既要做到能发现和合理利用人才,同时也要留得住人才。
(三)企业要在危机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发展作一个长远的规划:
1.总结教训和弥补不足。尽管现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见底,也不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身处困境之中,企业尤其需要及时总结此次危机带给自己的教训,比如如何提高自身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一边总结不足一边积极改进,以不断健全自己。
2.做好长久的发展规划。企业管理者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为自身的发展做好5年、10年、30年乃至100年的短、中、长期规划,要为自己确立每一阶段的目标,并朝向这些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的走下去。同时企业可以把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员工共享,让员工与自己共同为这些目标而不断努力。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最终目标。
3.积极走国际化道路。有了自身不断的改进和阶段目标的实现,企业还要大胆地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自身的国际化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全球化经营。
总之,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长三角民营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危机对企业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点,先要在困境中生存下来,然后要趁机进一步开拓企业的生存空间,利用当今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的形势变化,抓住有利时机,为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2008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2008.
一、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对于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是不一样的,就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现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主要对民营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三个阶段的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一)民营企业创业期的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在民营企业的创业期,其经营预算管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公司的上层领导都属于一个大家庭,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在家族式经营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都是一家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管理成员互相不信任而为了个人利益出现不正之风的现象,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民营企业的内在风险,而且当公司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由于领导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互相信任,所以就加快了决策的速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有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运行和开展,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人力资本低廉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起步较晚,相比国有企业和外资跨国企业来说,发展的历史不够悠久,相关的制度体系也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大风险和挑战,而利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在公司遇到困难时不计成本、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公司合理的进行预算管理,度过难关。
(二)民营企业成长期的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在民营企业的成长期,经营预算管理的模式逐渐在创业期家族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主要采用的是制度式的预算经营管理模式,主要从基层管理人员开始通过考核来提拔能力比较强的优秀管理人员,之后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整,最后在对高层的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就能够在保留了创业期家族式预算管理模式中的优点的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在保障决策迅速及时的基础上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工作氛围。
(三)民营企业成熟期的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民营企业成熟期通常采用完全的制度式管理模式,而对于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来说,现阶段处于比较成熟的时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而且现在处于经济低迷的发展状态,所以面对这种发展状态民营企业的产业链虽然比较完善和健全但是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使得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压力特别大,发展特别缓慢,所以为了避免民营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就要积极的引进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严格的执行,这样能够促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导向下的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
(一)战略导向与预算管理
1.企业战略对企业经营的作用
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企业战略决定着民营企业经营的目标,民营企业要想在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就要制定战略目标,这样能够使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时有据可依,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的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战略目标,能够引导企业在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不必要的弯路,有了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能够让企业在制定预算体制时更加准确具体,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来说,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就能够让企业更加明确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等各种数据的调查,能够引导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根据战略目标制定自己企业下一步的计划,比如就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来突破现在市场经济低迷的状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某求更好的发展。
2.经营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企业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只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文化和特色以及相关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来制定的,而企业是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尤其在现在得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的不健全和发展的不成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都比较大,所以如果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不适合当今的市场环境,强制企业依据战略目标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破产,所以经营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战略目标之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先进行经营预算管理,包括对产品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的预算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的预算管理以及市场需求量和需求方向的预算管理等,这样就会使得在民营企业的内部,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努力方向,进一步能够明确分工,将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民营企业外部,通过合理的经营预算管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避免资金的浪费,这样就能够在强化公司经营预算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战略导向下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核心
在社会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给民营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和挑战,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领导都发现了预算经营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对这项工作投入了更多的力度,所以明确战略导向下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核心能够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运作提供很大的力量。
1.战略目标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
战略目标是指导一个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是战略导向下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核心之一,战略目标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逐渐的改变和发展,这样就能够引导企业民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导向,相应的预算管理的方法和规章制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共同促进企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企业自身的需求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提
上面提到根据企业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不一定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要先对市场进行预测在拟定自己的战略目标,那么同样道理,仅仅依靠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也是不合理的,强制发展下去也会是民营企业由于预算管理做的不到位,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者其他问题导致企业破产,所以在拟定战略目标时大部分重要的内容都要依靠企业自身的需求,之后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经营预测管理后,才能正式拟定战略目标,而且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完善。
3.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面预算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各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对于我们民营企业也是如此,在保证自己眼前利益顺利实现的基础上,要不断的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用发展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制定企业的预算方法和策略,还要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做好与自己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还要对其做好相关的预算工作,使企业能够不断的注入新的力量,加速民营企业的发展,还要做好营销网络建筑等方面的预算工作。
就拿我们民营空调有限公司来说,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要做好关于新产品的研制工作,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确定市场的需求,进而根据企业的实力研制新的空调产品,做好相关的预算工作,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采用网络营销的办法,但是要适度适量,通过预算管理使用于营销的花费能够在公司的承受能力之内。
三、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个企业中领导对预算经营管理的重视,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有表现形式如下:
(一)民营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
相比产业结构比较完善,历史比较悠久的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来说,没有完善的产业机构,而且相关的制度法规也不是很健全,所以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经营预算管理人员,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长远的目标,而且资金储备量不是特别的充足,再加之自身的约束条件,本身就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没有专业的设计和调研人员去调查和规范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二)相关的机构不健全
由于民营企业在创业的初期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所以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也是家族的成员,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来制约,而且当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时由于没有准确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严格的追究责任,这样一来,即使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任何的问题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就失去了民营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作用,虽然后期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还是没有优秀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预算,在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随着新产品的问世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缺乏健全的机构是关键的问题。
(三)相关的编制方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不适宜
好多民营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采用的是固定预算法,简单的说就是在每一年的预算基础上做稍微的调整和变动,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固定预算方法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实际需求以及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导致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会导致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的状态,不能达到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四、解决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引进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人是一个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在整个企业中占主导的地位,所以为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开展和运作,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定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在此基础上还要引进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都比较高的专业人才,共同做好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法规
健全的制度法规能够让民营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能够起到最终的保障作用,健全规章制度不仅包括准确、细致的预算管理的条例和规章制度,还要包括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监管机制,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工作人员的个人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做好相关的内控工作
要想让企业的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运作,需要做好相关的内控工作,包括在购买原材料时的内控工作以及产品生产过程的内控工作,以及后期产品宣传的内控工作,做好内控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监督工作
虽然健全的规章制度中包括监督的条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监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在依据相关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组织相关的监管部门,对监管部门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让其严格的执行监管工作,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战略导向下强化民营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依据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既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又符合自己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目标,根据拟定的战略目标严格的进行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好的预算管理工作还能够减少资金和相关财产的浪费,优化了民营企业的资源配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民营企业抵御现代社会各种风险的能力,在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基础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服务于企业战略,另一方面又能够调整企业战略的先进性,所以已经被好多民营企业所广泛使用,而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衡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就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成功运用预算经营管理的民营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来说更能够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断的为完善和发展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一、财务战略矩阵探索
1.财务战略矩阵概述
所谓财务战略矩阵,其指的是以业务单元能否创造价值,其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是否能够以支持自身企业发展为基础建立,最主要为了制定和评价战略。
财务战略矩阵将企业的发展利用象限图的方式分为图1中的四象限。如下图所示,纵坐标所代表的是价值创造率即经济增加值 EVA,进而对企业的价值增长状态进行评价。横坐标则表示的是销售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间的差额,进而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具体的评价。
2.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在财务战略矩阵的分析中,主要根据图1中所划分的四象限具体指标特征,将企业分为成长期(第Ⅰ象限)、成熟期(第Ⅱ象限)、衰退期(第Ⅲ象限)以及撤退期(第Ⅳ象限)四种类型。由此可知,企业不管任意处于哪一时期,其发展的特点所代表的均是四象限之一,以此将企业的特点、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更加完善的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下为四个时期指标特征的具体阐述。
(1)成长期:当企业处于成长期,其业务在增值企业价值的同时,现金流量出现不足支持企业业务增长的现象发生,进而企业现金短缺。其主要财务特征为现金投入增加、投资加大、进而企业的价值也随之增加,但现金流量逐渐处于负值的状态。在该时期,企业逐渐被市场所接受,进而生产规模在随之不断地扩大,但由于现金短缺严重,企业各方面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大。
(2)成熟期:当企业处于成熟期,企业业务在增值企业价值的同时,现金流量已经足以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该时期企业的财务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现金出现剩余,现金流量充足,进而企业的价值在持续的增加,财务的资本结构构建合理,企业发展风险降低。企业在逐渐发展中达到成熟期的指标,其产品在行业中有了较大的竞争能力,活动也相对稳定,企业目标明确,但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逐渐降低。
(3)衰退期: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步入衰退期,在该时期企业的现金流量虽然能够持续维持发展,但是企业的价值反而随着业务的增大而降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投资逐渐减少,价值也在不断的开始降低。这一时期,企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后退的节奏,企业的发展能力降低,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的下降当中。对于这一时期,企业应当尽快对企业业务进行重新评估,优化结构。
(4)撤退期:撤退期的企业,发展趋势已经明显降低,企业价值既不能够出现增值,企业自身发展也得不到保障。该时期的现金流量已经接近于零或已经成为负值,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变卖资产。
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所谓企业发展战略即指的是关于企业在整体行业中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提高自身存在感以及竞争力的计划。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了该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生死存亡,就企业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逐渐兴起并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迅速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占据市场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逐渐陷入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民营企业的缺点随着不断暴露,并且不断出现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进而导致不少民营企业的寿命缩短。由此可见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民营企业发展战略误区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民营企业在长久的发展以来,其凭借着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及敢于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精神,在不断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对自身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不断的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抗风险能力弱、发展趋势浮动较大等,最重要的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过于落后,并不能够科学、理性的看待问题,进而导致企业的困境。其主要方面如下。
(1)缺乏战略性思维,民营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因此科学的发展观念上较为缺乏,造成企业内部在整体的知识水平上较为缺乏,并且民营企业在整体思维素质上也较为缺乏。进而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与选择难以被纳入重要的会议讨论中;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形成科学化的现代管理制度,多数企业仍然以企业家的个人意图与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民营企业在利益面前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久的考虑,因此在企业整体的发展中缺乏整体性的规划。
(2)决策随意性大,在目前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企业决策随意性较大,并没有很好地集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对部分企业战略规划进行决策,缺乏科学眼睛的态度。并且部分企业管理者在对投资以及投到哪里等重大的决策时,没有准确的多投资风险做一个评估,仅仅依靠自我感觉或随大流,便对企业的问题进行决策,严重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民营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对策
1.坚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将健康发展的理念坚持持续的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企业才能够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就我国庞大的社会市场来说,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身实力与体制环境等,均是影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许多突发的危险,基于此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战略矩阵理论,了解大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财务以及投资等方面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在坚持持续的健康发展理念过程中,懂得规避风险才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处。
2.把握发展战略决策的时机
无论是哪个行业,把握正确的时机一定是发展的关键。就民营企业发展而言,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事情,才能将之称之为正确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所需要评估和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人才、资金以及管理能否支持企业的发展等。在企业将问题进行科学的正确判断后,应当抓住时机、在机遇面前进退得当,以此才能使企业发展能够长久、稳当。
3.学会优胜劣汰的经营方式
二、民营企业改革“三步走”战略方向
民营需要准确抓住发展切入点进行改革,才能够实现企业顺利转型。这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将市场营销方面作为民企改革主要切入点
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加剧,大量民营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而破产。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民营企业没有掌握产业资源的上中游市场,只能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与外资企业制约下分享下游市场的边角利润;二是,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大型企业集团争夺社会市场资源控制权。
实现民营企业的稳定快速转型,关键在于企业营销理念的更新。民营企业营销改革关键点在于立足原有优势产品,开发自主产品,使产品体系焕然一新,并集中力量,利用有限资金迅速掌握上游市场资源渠道,逐步摆脱国内大中型企业对民企发展的资源限制。
(二)推进行政人事管理现代化改革,实现民营企业稳定快速转型
高效能的行政管理可使企业运转有序,增强公司整体执行能力,在行业竟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目前,大多数民企都普遍存在着权力集中缺乏制约、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比例失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因此,实现公司稳定快速转型,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健全人事制度。民企在管理层面要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健全企业行政工作人事制度,增强公司在人才引进和储备方面的竞争力;实行和完善管理人员负责制。这要求公司职能部门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公司行政执行力。民营企业发展必须合理设计行政组织机构,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 强化公司行政执行力;更新企业发展观念,用心眼光看待市场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企业创新文化。
(三)推进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建设,寻求有效运行机制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虽然不可能与大型国有企业获得相同的政策机会和财政支持,因此民营企业要更加细心汲取大型企业发展经验,更加深入的进行企业改革,坚持“以改革没发展,以创新求效益”的思路”。完善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创建及运行,实现人力调整到位,人员执行力提高,认识得以统一,系统的建立定然将对于企业的利益的提升起到极大化的效果。这一系统要求高级专业管理团队协作建立,实现企业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
(一)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体制环境
政府部门应尽快调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使一些经济活动如融资、市场准入等,改变过去由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管的行政机制,使民营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一个符合时常经济规则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应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系统规划中,使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能够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科学合理、自由宽松的环境。
(二)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
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纪主体,根据市场公平原则来进行资源的交易和配置是其应有的权利。“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取消一切限制企业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各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凡是对外国资本开放的领域,民营资本均可进入。这为我们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政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三)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给予民营经济必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
目前,由于没有明确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法律不予保护,或按民事纠纷处理。从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来看,有关民营企业立法缺乏系统观念。近年来,我们逐渐革除了计划经济的立法模式,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责任方式来制定民营企业法,这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立法观念的改变并未反映出民营的特点,结果导致本应由法律法规特别予以保护的内容从已经颁布的法律文件中遗漏。例如:民营企业的财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头等难题。现代公司的资本构成以私有财产为一般,以国有财产为特殊,所以有必要强调对国有财产给与特殊的法律保护。1999年,哈尔滨市人大制定《哈尔滨市私营企业条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应及早制定《黑龙江民营企业保护条例》,使民营企业主敢于放胆放手从事生产经营。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财务融通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财政扶持
借鉴沿海发达省份及国外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予以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优惠与扶持:
一是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二是财政补贴。补贴是政府为使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如吸纳就业、科技进步和出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可以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三是创立直接融资渠道。设立“(二板市场)”和创业投资基金,直接为民营企业融通资金。
二、健全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
(一)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民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紫荆融通、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管理诊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给予经费扶持和政策优惠。此外,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为民营企业进行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发挥政府于民营企业之间桥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构建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上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二)互助合作体系
建立互助合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更多的合作机会,扩大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合作辅导中介机构,使促进企业间综合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该种机构通过宣传合作观念,举办合作资讯交流和管理经验交流会,策划各项合作方法并办理实质性合作,可在民营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造就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群落。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又能积少成多形成产品规模优势,从而对民营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助益。
(三)研发体系
黑龙江民营企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期间,民营企业研发辅导体系对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促进企业升级、集团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民营企业谈发福到体系应由重点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的发展,可设立民营企业转向科技发展基金,将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重点得像民营企业转移,以尽快改造民营传统产业,改变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装备落后、工艺落后、产品档次比较低的现状。研发体系在将成果迅速转化为民营企业产品的同时,还有利于加强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沟通交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四)育成体系
中小企业育成辅导体系起源于0年代的美国,后经日本和台湾进一步完善,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辅导制度。虞城中心是对中小企业提供可利用的空间(土地、办公室),共同的志愿服务(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以及金融、营销、经营管理等综合服务,主要队创乐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西扼住,预成中西医颁布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通常为官助民营性质。育成服务在黑龙江尚属空白,非常值得借鉴。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79-1
1 淮安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1 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
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环境保护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油价、电力、煤炭价格不断走高,用地供应日趋紧张,这些成本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1.2 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
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各种限制较多,在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方面处于劣势。国家当前实行的是货币从紧政策,各级信贷权限纷纷上收,在抑制物价过高过快增长的同时,也使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大。
1.3 对政策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政府往往更注重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还不够通畅,对民营企业产业指导力度还不够,民营企业还不能用好用足各项鼓励政策,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好。
1.4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实力薄弱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民营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结合严重不足,大都处在自我探索发展阶段。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高科技人才、产品科技含量低,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忽视对人才的引进和长期的培养,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我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不强。
2 加快发展淮安民营企业的有利条件
2.1 外部环境不断完善
为促进淮安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服务全民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淮安市出口加工区、留学生创业园、高教园区、软件园、物流园、海关监管点及公共保税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日趋完善,这些都为淮安发展民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2 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淮安紧靠长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淮安发展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接受发达地区经济和产业辐射。同时,淮安地处江苏北部中心地域,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京沪、同三、淮连、宁徐、宿淮盐、宁淮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京杭运河贯穿全境,新淮铁路运力不断提高,淮安民航机场已于2009年建成通航,水陆空运输条件优越,交通优势明显。
2.3 发展成本相对较低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淮安在土地、电力、劳动力、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等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成本与发达地区相比,目前拥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优势比较明显,能为淮安民营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3 加快发展淮安民营企业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3.1 加强民营企业产业规划和引导
充分利用淮安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规划并大力发展适合淮安实际的支柱产业。政府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金,做好产业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和指导意见,使民营企业发展既有重点也有方向。要着重培育大型民营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将优势资源向产业积聚区集中,培植支柱产业,壮大产业规模。
民营企业不能永远停留在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要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要多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要做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
3.2 围绕三大千亿元产业,做好产业延伸配套
要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必须把握好淮安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主动做好产业链延伸和项目配套。除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食品、建材、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外,民营企业要重点围绕三大千亿元产业,即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特钢,展开项目引进和延伸配套。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现有大企业、大项目为中心,加快产业集聚,强化协作配套,发展特色产业群,形成一批亮点企业和产品。
3.3 建立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当民营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时,对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融资相对也越来越困难。淮安要建立与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融资体系,拓宽担保方式,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实现大规模扩张和产权重组,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上市,吸引更多非国有商业银行入驻淮安,扩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种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4 加强人才引进,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淮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薄弱,科技投入明显不足。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立足现有产品,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发展先机,要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健全人才选择和培养制度,完善人才成长机制。
3.5 改进政府服务理念,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服务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政策咨询服务,着力抓好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健全和完善企业帮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庭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几个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决策得当,从而越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一跃成为企业明星。但是,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也有一些企业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却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如“三株”、“巨人”、“飞龙”、“太阳神”等,更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生产周期都不长。国内理论界对这种“短寿”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中国民企易“短寿”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法人的发展思路,因为企业家的发展思路是企业的灵魂,这对民营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二、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因
1.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家庭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在延续第二代的家庭企业只占39%,而能延至第三代的企业更少,只有15%。在制约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的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妨碍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而家族企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却面临着另外一个同样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产权的过度集中或是说单一化。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从而使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地进入企业,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产权单一的另一个弊病是决策的非民主化。由于产权的高度集中,事实上没有人有权也没有义务纠正企业决策人可能出现的错误。
2.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人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一些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经济学家吴稼祥在《体制保障还是人格保障》中指出:“有多大的人格办多大的企业。”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要想罗致真正的人才,民营企业家自身首先必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标和分利于民的境界。民营企业家应主动抛弃“江山为我打,企业为我有”的陈旧观念,充分确立“智力资本”在企业的地位,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建立企业内部的共同利益平台,使那些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能够在公司处于“显著”地位。这是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民营企业走向长盛不衰的必由之路。
3.决策盲目,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经济社会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过分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在多元化问题上摔跟头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先后走进了多元化的陷阱,首先与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经历和个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一些民营企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一拍脑袋便进入了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在很“风光”地投入巨资后令人遗憾地大败而归。
4.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能够相互调动的资源不能相互支撑,战略与资源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一个战略其本身实际上并无所谓对错,而只有对本企业适合不适合之分。同样一个战略,对于一个企业可能是致胜的“法宝”,而对于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是跌进万丈深渊的“陷阱”。当一个企业制定了一个与自身不适应的战略时,其战略越宏大将会使企业越被动。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的局限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
三、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推翻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而其本身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环境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
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学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留控制权和剩余价值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要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虽然使民营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绝对份额,从而提高收益的绝对额度。
3.健全企业运行机制
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依赖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靠让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能使民营企业更换数代企业家而经久不衰。健全机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如财务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有效的市场机制能迅速反映企业任何合理和不合理的行为,并对企业进行“纠错”,增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
民营企业的发展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保证基本财务的管理。民营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为主,这种依照家族资本经济为基础,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建设,拓展社会经济市场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标准,民营企业需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将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整合,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原则,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提高民营企业财务规划建设。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各种经营原因造成寿命低、生产效率低的现象。民营企业如何提高经济综合快速增长,确保生产规模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管理规范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民营企业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发展素质水平,依照企业发展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能力,确保企业财务发展良好,减少现金支付管理过程,逐步提升企业规模化发展,降低企业破产风险。依照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层的核心内容分析,审查民营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企业创新改革发展状况,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发展实力,实现企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确保民营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问题。资金的支持是企业长期稳定生存的基础。企业高效运转,可以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分配。依照企业从外部引进的资金,对企业内部的资本进行借贷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范围,完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确保企业财务资本标准。在融资过程中,因企业融资借贷数量实力不足、融资数量较小、成本高,企业无法实现资本结构的融合。依照财务杠杆原理,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发展实力,确保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缺陷无法满足银行规定的基本标准。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民营企业抵押担保困难,无法依照公正调查方法实现企业的融资规划管理,这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企业的资本负担增大。
(二)财务成本管理不足。企业的成本依照企业发展标准进行融资分析,依照资金耗费管理标准,逐步完善企业成本。成本管理的弱化造成企业资本水平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资产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有效规划和控制。成本的发展制约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核算标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算分析,成本支出不健全,财务资本或大或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企业失去了基础资金控制标准。民营企业通过削减利润,提高运营资金,造成财务管理活动成本无法有效控制,最终造成企业资产危机。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规范制度的管理是企业资本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财务进行管理,逐步提高资金筹集的发展水平。通过资金标准的运用,提高资金消耗,确保资金收回、分配。良好的外汇评估、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清算管理。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无法依照财务管理标准,完成记账、核算。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无法看懂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利润没有具体的分析和整理,这都影响企业会计标准无法正常发挥。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控制标准受到影响,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大,民营企业只能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企业的财务进行规划,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高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是纸面上的规划和数据分析,而是企业内部财务的有效管理和规划。依照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客观发展原因,分析企业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标准,逐步提高企业项目的有效规范作用,确保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调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管理制度,就会受到企业财务、监督、法人等各方面的影响,影响企业健康成功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资金的有效使用。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的核心内容,分析企业资金管理标准,确保财务管理效果。逐步提高企业的资金规划,按照企业资金效率标准进行有效数据分析。逐步加强企业资金的估算和分析,确保企业收入的提高,保证支出标准,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资金需求,确保企业资金效果。另外,企业应当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赊销过程进行规划,建立良好的评估规划评测标准。如果应收账款已经发生,就需要企业对所需要回收的资金进行管理,确定企业账款的回收标准。在基础存货管理中,需要重视企业的现金规划管理,不可让过多的存货留在企业中。企业应当确定有效地存货标准,分析最佳订单量,防止出现资金流失过多的现象。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确定融资意识管理标准。采用间接和直接相互结合的方法,在筹资活动中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分析融资意识管理标准,确定可融资水平。在筹资过程中,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机制,分析企业的筹资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建立良好的投入产出比,确保投资效益标准。分析企业决策失误的原因,降低企业资金投入低、效率差的问题。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实现企业内部价值的有效提升。依照企业财务变更水平,分析企业价值信息,采用多项收集企业外部信息的方法,研究市场变化,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有效测算。注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价值和风险规划,对项目投资回报率进行有效分析,控制预算财务管理标准水平。
(二)提高财务成本建设。提高财务成本建设标准,确保企业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标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利润率价值,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调节财务成本,尽可能多的实现产出。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综合收益的最好方法。做好企业财务的成本核算,确保收集方法和处理效果,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测定企业最适合的保本销售比例,确定企业的销售价格,减少无效的劳动问题。寻找合理的经营产品,分析适合企业产品功能发展的标准,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核算原则。利用企业核算确定产品水平,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企业生产发展的产品,分析现有成本效益。拓展成本核算的考核标准范围,实现企业成本现有管理和超越管理的综合控制。拓展企业成本、利润和费用,实现成本考核体系。通过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可加大的成本标准。在企业内部设定有效的成本财务管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分配管理,逐步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企业内部设立成本考核中心,充分利用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客观性,加强成本绩效考核管理。
(三)培养引进财务管理人才。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济发展。依照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标准,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结构,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会计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内容,提高会计职能标准认识水平,确保企业会计职能标准的转变。因此,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发展,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经济管理能力培训,制定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坚持科学人才规划,制定有效地企业财务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经济发展素质,确保财务管理人才的成长。另外,可以聘请有资历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实现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人才,通过财务人才交流活动,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及时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与国际上财务管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分析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依照国外财务管理标准,对我国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财务管理技术之间的差距。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快速地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民营企业认识发展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逐步提高应对财务问题,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确保民营企业可以依法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力,实现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顺应市场发展原则,有效地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发展。
作者:陈思宇 张淼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