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7 15:52: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报表综合能力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三维”教学法教学环节设计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运用三维教学方法后,将一定的课程内容按课时数划分为三大教学模块,这里以周课时数4、一共12周课、合计总课时数48为例进行划分。
理论教学:24课时,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方法、内容;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以及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利润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价值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构分析以及企业保值增值能力分析;财务报表附注分析;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沃尔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相应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
案例教学:16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现金流量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与分析;某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的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体系综合分析。教学目标:能读懂某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做简要的分析;能判断公司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能预测企业的利润趋势和现金流量趋势并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
实验教学:8课时,教学内容包括:收集上市公司报表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如此构成的教学环节设计,能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层层递进的培养,其中,理论教学环节培养财务报表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财务综合分析与财务决策的能力。
二、理论、案例与实践三结合的“三维”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注重定量指标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我们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在讲解该指标时,首先介绍定量的指标计算方法,应收账款周转率=年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公式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定量的指标计算方法讲解完之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这个指标的计算结果分析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回款速度的快慢以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速度快、管理效率高、流动性强。
2.注重分析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在讲解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时,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此为例,笔者谈谈将同类指标联系讲解的方法。首先介绍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然后对这两个指标做定性分析。讲完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一类指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可以从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有关联?两者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仅凭应收账款周转率单一指标是否能说明企业资金营运能力的好坏?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然后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分析结果: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强,短期的应收账款回收快可能是企业实行了紧缩的信用政策,而这样做可能失去原有的一部分客户,降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长远看会降低销售量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降低。
3.注重不同类别指标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将反映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联系起来分析。
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讲解一些简单的公式、方法。当然,在讲解财务指标公式及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计算,为了提高效率,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思路,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EXCEL电子表格的某些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环节
与理论教学环节不同,案例教学环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将理论部分讲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提高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导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接受案例教学,并对案例教学感兴趣,教师在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时,应该明确引导学生,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会利用相关指标和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而非指标本身的学习,也可告知学生案例分析课的课时数,以及期末考核案例分析的分数比率,通过引导和压力双重作用得到学生很好的配合。
2.精心准备合适的案例。首先,课前应该精心挑选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典型案例,为了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某上市公司的整套财务报告。其次,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案例分析题目,课前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分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3.案例讨论形式的设计。案例教学重在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对于讨论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做详细讲解和补充说明,可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弱点进行暗示和提醒。对于案例讨论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具体设计,如果是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可以让学生逐一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是大班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不超过4人,每个小组讨论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同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三)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实验教学方法:
1.ERP沙盘模拟教学。目前很多学校的财会专业都开设有沙盘模拟实验课,几乎都是针对经营管理课程或者会计课程开设的,对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可以依托ERP实验室进行实验课教学,利用沙盘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全真模拟,将财务报表分析与模拟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仿真模拟教学法。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校办企业或者校园超市的财务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调研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实习或利用节假日收集真实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三、“三维”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一)“三维”教学方法的引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实际讲解理论,学生感觉内容空洞乏味,加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门课程的学生到课率不是很理想。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熟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应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实践融入到理论教学中。
(二)学校应为“三维”教学法提供有利条件
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已由“核算型”会计人员的培养模式转向“管理型”、“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可以提供有利条件让教师深入企业实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安排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或聘请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实验教学环节的讲师,或者举办相应的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提高学生对“三维”教学法的兴趣
教师应该做好宣传工作,给学生讲解该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也可以将教学安排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林萍.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
2.唐顺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一、引言
“学分银行”(schoolcredit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展开研究并实施的基于学分制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也是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建立能体现终身教育特点,以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分银行,建立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学习成果管理与服务中心与体系,是构建四通八达的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枢纽关键。通过学分互认,能增强开放教育本科对高职高专学生提高学历层次的吸引力,稳步扩大开放教育本科办学规模,逐步搭建高职高专与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的“立交桥”。
二、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高等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其中尤以韩国和英国最为典型。韩国完善的学分银行制连接了各类教育体制,激起了人们的学习欲望,吸引了很多有才能却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参与学习。英国于1998年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到2001年10月,已经有250万人在学习账户中心注册学习,大约有9000个组织成为提供学习机会的机构。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通过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构建各类教育沟通的立交桥,是实现终身教育、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手段。上海开放大学构建“学分银行”系统,通过积累学分,学校可以将不同学习经历转换、认定,达成一定成果后,系统给予相应评价。重庆市公布《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挥普通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等继续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三、论证
搭建基于学分银行导向的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衔接路径,不仅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依托衔接路径,促进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学分银行导向的基本思想
构建“学分银行”能实现各高等学校、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各级别“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通兑,建立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学分银行主要包括:学分认定、学分存储积累、学分转换三部分。考虑到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差异,特别是高职教育以脱产为主,开放教育以业余学习居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采取不同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学分银行的导向方式:存储、积累、兑换的办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基于学分银行导向,构建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具体办法为:①学分认定:将学习者学历教育的原始学分认证后存入学分银行,构建学历教育学分信息库。学习者申请将自己已有学历教育课程的原始学分,或将可与学历教育沟通的职业培训等证书,认定为学分银行的标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②学分积累:学分银行积累学习者获得的原始学分和标准学分,形成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形成学分银行学分信息库。③学分转换:学习者申请将积累在学分银行的标准学分,按规定转换为对应学历教育类的学分,并在对应学历教育学习,修满学分可以获得对应学历教育的学历证书。
2.衔接路径
根据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阶段性要求,主要先开设高职类的课程,然后开设本科类的课程,学生可以在基本学完高职课程后,获得高职学历,也可以通过学分储存,在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完成本科学习。而大多数学生通过高职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本科规定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本科学历。根据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专业特点及实践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即可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又体现高职教育与开放本科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使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有机融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将原高职与本科都开设的课程合一,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进行调整,实现衔接。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衔接为例,按照课程性质、内容、教学要求等,分三个模块课程:即沟通课程、衔接课程和核心课程。三类课程分别采取学分认定、学分补偿和学习新课程的方式。下面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为例分析。沟通课程:一般为公共基础课。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均开设,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基本一致,所以在本科学习阶段,沟通课程可直接承认专科学分或成绩。衔接课程:一般为专业基础课。这部分课程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已开设,同时会计学本科专业也开出了相关课程,但内容比高职广或教学要求要高,在本科学习阶段,可以在课程内容上作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并通过完成本科某一方面的测试,就可获得该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和学分,即采取学分补偿的方式。核心课程:主要涉及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这部门课程在高职专科阶段未开设,学生必须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环节,学习这些课程并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习考核成绩和学分。
3.建立课程对比表
如何搭建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立交桥”,选取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和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进行对比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既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集会计核算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4.能力和技能点分析
我们分别从知识、能力、技能等三个方面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制定相应的学分认证标准。①对高职教育《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能力和技能点分析能阅读财务会计报表并具备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具备对中小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分析;具备对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撰写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与协作;具有信息加工及分析解决会计问题的综合能力。技能点分析,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方面来看:能对中小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基本分析;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进行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分析;针对中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并能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②对开放本科教育《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能力和技能点分析具备对中小企业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各种类型报告撰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能力;及具备信息加工及分析解决会计问题的综合能力。技能点分析,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方面来看:能对中小企业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基本分析;对其进行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分析;对其会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并能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通过上述的对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开放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能力与技能点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开放本科教育的要求更高些。
5.对比分析
以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四个模块进行对比分析,如下:模块一: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高职课程:①企业资本分析:资本的基本构成;权益资本的内容及分析;负债资本的内容及分析。②资产与资本对称结构分析:资产与权益对称结构的目的和内容,资产与权益对称总量分析,资产与权益结构对应关系分析。开放本科课程:①利润表解读: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的经常性项目、非经常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解读,利润表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②现金流量表解读: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解读。模块二:偿债能力分析高职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所需的会计报表资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开放本科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的概念;营运资本、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概念、计算和使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同业分析、影响因素分析。②长期偿债能力的概念;资产负债率、获利能力比率和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的概念、计算和分析;影响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包括短期影响因素分析和长期影响因素分析。模块三:获利能力分析高职课程:①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构成;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的意义。与收入相关的获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的概念、计算和分析;产品销售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营业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②与资产相关的获利能力指标分析:资产销售利润率、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营业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存量资产利润率和增量资产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商品(产品)获利能力分析。开放本科课程:①以资产为基础的获利能力的衡量,包括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投资收益率和经营资产收益率等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分析。②以资产为基础的获利能力分析,包括总资产收益率的趋势、总资产收益率的同业比较和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块四:财务报表综合分析高职课程:能够运用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综合杠杆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利润表综合分析包括利润表的横向比较、利润表的纵向比较、利润表的盈利结构分析。开放本科课程: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特征。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比率指标、基本框架。综合系数分析法的基本程序。财务报表综合案例。
四、结论及对策
1.结论
通过对高职、开放教育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四个模块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财务报表分析》既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集会计核算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②两者在类型要素、规格要素和内容要素等几个方面高度重合,但高职教育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而开放教育本科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更高一些,除了对中小企业外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外,还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内容。
2.对策
鉴于此,提出本课程的补偿学习方案如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成绩合格者方可替换开放本科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①通过互联网搜集分析对象(中国某上市公司)公开的真实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分析对象所处行业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或可比企业值,并合理加工收集的资料。②对分析对象的偿债能力、资产运用效率、获利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分析。③形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谭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5).
[2]郝克明.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3]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
基本思想搭建基于学分银行导向的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衔接路径,高职教育以脱产为主,开放教育以业余学习居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采取不同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学分银行的导向方式:存储、积累、兑换的办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
2衔接路径
根据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阶段性要求,主要先开设高职类的课程,然后开设本科类的课程,学生可以在基本学完高职课程后,获得高职学历,也可以通过学分储存,在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完成本科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在通过高职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本科规定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本科学历。使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有机融合。
3建立课程对比表
为了搭建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之间“立交桥”,选取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和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进行对比分析。
4能力和技能点对比分析
以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我们分别从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分三个模块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制定相应的学分认证标准。如下:模块一: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高职课程:①企业资本分析;负债资本的内容及分析。②资产与资本对称结构分析:资产与权益对称结构的目的和内容,资产与权益对称总量分析,资产与权益结构对应关系分析。开放本科课程:①利润表解读:利润表的经常性、非经常性和综合性项目解读,利润表结构和趋势分析。②现金流量表解读: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解读。模块二:偿债能力分析。高职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所需的会计报表资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因素。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计算及相互关系;影响的其他因素。开放本科课程:①短期偿债能力的概念;营运资本、流动及现金比率的概念、计算和使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趋势、同业、影响因素分析。②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比率和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的概念;其计算和分析。模块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高职课程:能够运用经营、财务、综合杠杆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利润表综合分析包括利润表的横向、利润表的纵向比较、利润表的盈利结构分析。开放本科课程: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特征。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比率指标、基本框架。综合系数分析法的基本程序。财务报表综合案例。
二结论及对策
1结论
(1)“财务报表分析”既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集会计核算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2)两者在类型要素、规格要素和内容要素等几个方面高度重合,该课程在高职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而在开放教育本科教学目标要求更高一些,除了对中小企业外的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外,还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00-02
一、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会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而对企业进行估值的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
但是,综观目前高校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侧重于对理论的阐述;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听讲、记忆状态。因此,现阶段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学”与“用”脱节, 不利于学生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从“基于内容的教学”转变为“强调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成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所亟待进行的改革。本文拟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学习)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PBL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医学教学领域的教学模式,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包括护理学、工程学、社会工作、法律、管理学、商业和经济学。在PBL教学模式下,学习者是创造知识的中心,即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而不是由老师传输知识。PBL就是利用可信的、未组织的真实世界的问题作为学习过程的起点和参照点,它推崇主动学习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PBL不只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更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Tan(2004)认为,PBL的体系是基于三个领域的切换:第一,内容覆盖到问题参与;第二,讲授角色到辅导角色;第三,学生作为被动的学习者到主动解决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既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也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将贯穿课程始终。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为学生创设接近现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PBL教学法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多采用真实的案例,使学生投入于现实问题中,强调把学生设置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展PBL教学,从接受任务开始,小组成员就要密切合作,并可自行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完成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及得出结论等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及时的反馈学习效果。由于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自主学习者,教师是管理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满足本科教学的课程理论框架;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实践教学手段落后,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不够科学,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PBL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目前,我国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材很多,内容编排不尽相同。有的教材侧重于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和比率分析;有的教材着眼于报表项目质量的分析;有的教材以案例为主。这些设计忽略了财务报表分析是作为商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我们认为,要将财务报表分析置身于商务分析中,它主要包括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两部分。会计分析是指会计信息质量(通常以盈余质量来衡量)的分析,财务析则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分析、信用分析和公司估值。因此,本文设计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
■
(二)创设案例情境、设计教学问题
针对上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选择案例并设计教学问题。这些案例和“问题”构成主要教学素材,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首要条件。因此,“案例”和“问题”设计需要经过教学团队的选择、设计、讨论和审核,并且要不断改进、淘汰和优化,以确保案例和“问题”能体现知识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分组讨论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不超过6人。每个小组讨论后,由一名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四)学生成绩的评定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通过笔试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不同,PBL教学法下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一定要充分体现参与、资料搜集和吸收能力、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并能对每位小组成员的实际贡献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
四、完善PBL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应用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素质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中教师从“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更新教学理念。只有教师深入了解、认识了PBL教学的本质特征,并把它转变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模式才能得以有效实施;第二,强化教学活动组织能力。PBL强调团队式教与学,教师在其中起到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第三,教学评价能力。PBL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资料搜集、参与讨论发言情况、课程学习报告、专业技能考核、沟通能力情况,这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
(二)改变学生学习习惯
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主动者”,无论是课前准备、课程学习还是课后复习,都要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姗姗.经济博弈论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8).
[2]程兰春.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要求[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1、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问题
(1)历史成本计量导致的局限性。所谓的历史成本原则,是指要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在财务报表中列示资产等项目,而不是以当前的市价或其他为基础进行计量。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存其在的前提是币值不变假设。而存在的通货膨胀和紧缩,挑战着币值不变的假设。具体表现为以下缺陷:一是基于物价变动的环境,历史成本下的资产很难是其真实价值的反映,其经营成果也很难通过利润反映出来,所以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固定资产的更新不能保证;三是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无法得到正确反映。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历史成本会计均无法保全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历史成本计价会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而且还要根据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导致虚盈实亏情况的形成,进而侵蚀到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2)货币计量假设导致的局限性。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计量企业的经济业务时要以货币为单位进行。这就使会计报表不能计入那些难以用货币表示的信息,这就导致了财务会计不完整信息内容的存在,即形成财务信息的局限性。
(3)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对过去的反映,预见性不足。在历史成本下,一旦会计的资产入账,就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动, 除非发生新的交易。即使购入资产后发生价值变动,也往往无法客观地加以衡量。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仅仅是记录企业过去的交易,它不能对现在予以合理地反映,更难以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1.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人为粉饰财务报表的问题。具体说就是:编制报表者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通过合法的途径,对于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人为的掩饰,通过制造假象,对投资者的决策形成误导。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核算行动的指南,但这些规则只是约束企业不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对人们能做什么进行规定。因此,这就使得在账面上通过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方式创造利润或亏损成为可能。
1.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造成不确定的财务报表项目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会计这门学科无法实现精确化,在会计的核算中存在着大量人为的判断和估计, 体现在会计中的是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对企业报表的信息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整个财务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充斥着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确定的财务信息,例如:计提坏账准备、认定无形资产寿命、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前和残值、主观性判断递延所得税等项目。
2、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财务分析者存在局限性
财务分析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个人的分析能力、风险偏好等,会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尤其是分析者能力的局限,会在理解财务数据和指标上存在差异,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差异性。
2.2 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局限性
在实务中,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不考虑风险、不计资金成本、不结合非财务指标、缺乏动态分析等。一般情况下,分析者受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往往不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而是以财务报表分析取而代之,这就致使财务分析结果存在诸很多的问题。
2.3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财务指标信息缺乏;二是前瞻性和预测性信息不足;三是报表的信息质量受到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估计的自主选择的影响;四是财务报表局限于其时效性;五是财务报表信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六是财务报表存在客观真实性的问题;七是财务报表存在着通用性与个体需求差异性的矛盾,从而降低了报表数据的有用性。
3、解决我国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对内部加强控制
目前,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人员做账。但是网络系统十分庞杂,有漏洞在所难免。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对软件不能完全依赖。另外,信息内容的真伪,并不是电脑能识别的,如果输入的信息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即使后面经过多么严格的审核,也会使整体财务报告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密不可分,报告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反映,对内部加强控制,能够促进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提高,从而利于信息决策。
3.2 对于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充实和改进
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部分组成。为了对财务报表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加以有效克服,应该对附注的反映予以重视和加强,对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充实。
财务报表的附注主要包括括号注解和底注两部分。多数情况下,报表附注就是指报表的底注。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也随之日益复杂,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简单的报表数据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而越来越凸现出报表中底注的作用,其日益增多内容和分量,能够有利于使用者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
3.3 拓展财务分析人员的分析视野,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企业面临着日益变化的环境。财务报表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财务指标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并不能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貌充分反映出来。分析人员还要对相关信息予以关注,例如涉及行业的背景信息、国家的宏观政策等企业的公告及媒体的报道。只有有效结合企业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对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和经济业务的实质予以深刻领会,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财务报表数据,在进行分析时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
3.4 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全面评价
(1)坚持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重,重视分析会计报表的附注。
(2)把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现代企业的经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但在财务报表中却不能充分地披露。这就需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财务报表的外部信息进行定性的判断,只有把两者相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把真实情况通过财务分析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从而获得对有用的决策信息。
(3)在分析评价时,要注重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避免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带来的片面性。
(4)坚持点面结合,做到整体和个体分析并重。要在分析容易获得的企业整体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对比分析企业各部门、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的个体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的策略,并为个体下达任务指标。
【摘要】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体系还存在一些的问题。鉴于此,主要分析在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分析;问题;解决对策
1、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问题
(1)历史成本计量导致的局限性。所谓的历史成本原则,是指要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在财务报表中列示资产等项目,而不是以当前的市价或其他为基础进行计量。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存其在的前提是币值不变假设。而存在的通货膨胀和紧缩,挑战着币值不变的假设。具体表现为以下缺陷:一是基于物价变动的环境,历史成本下的资产很难是其真实价值的反映,其经营成果也很难通过利润反映出来,所以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固定资产的更新不能保证;三是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无法得到正确反映。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历史成本会计均无法保全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历史成本计价会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而且还要根据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导致虚盈实亏情况的形成,进而侵蚀到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2)货币计量假设导致的局限性。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计量企业的经济业务时要以货币为单位进行。这就使会计报表不能计入那些难以用货币表示的信息,这就导致了财务会计不完整信息内容的存在,即形成财务信息的局限性。
(3)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对过去的反映,预见性不足。在历史成本下,一旦会计的资产入账,就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动, 除非发生新的交易。即使购入资产后发生价值变动,也往往无法客观地加以衡量。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仅仅是记录企业过去的交易,它不能对现在予以合理地反映,更难以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1.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人为粉饰财务报表的问题。具体说就是:编制报表者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通过合法的途径,对于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人为的掩饰,通过制造假象,对投资者的决策形成误导。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核算行动的指南,但这些规则只是约束企业不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对人们能做什么进行规定。因此,这就使得在账面上通过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方式创造利润或亏损成为可能。
1.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造成不确定的财务报表项目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会计这门学科无法实现精确化,在会计的核算中存在着大量人为的判断和估计, 体现在会计中的是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对企业报表的信息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整个财务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充斥着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确定的财务信息,例如:计提坏账准备、认定无形资产寿命、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前和残值、主观性判断递延所得税等项目。
2、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财务分析者存在局限性
财务分析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个人的分析能力、风险偏好等,会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尤其是分析者能力的局限,会在理解财务数据和指标上存在差异,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差异性。
2.2 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局限性
在实务中,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不考虑风险、不计资金成本、不结合非财务指标、缺乏动态分析等。一般情况下,分析者受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往往不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而是以财务报表分析取而代之,这就致使财务分析结果存在诸很多的问题。
2.3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财务指标信息缺乏;二是前瞻性和预测性信息不足;三是报表的信息质量受到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估计的自主选择的影响;四是财务报表局限于其时效性;五是财务报表信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六是财务报表存在客观真实性的问题;七是财务报表存在着通用性与个体需求差异性的矛盾,从而降低了报表数据的有用性。
3、解决我国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对内部加强控制
目前,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人员做账。但是网络系统十分庞杂,有漏洞在所难免。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对软件不能完全依赖。另外,信息内容的真伪,并不是电脑能识别的,如果输入的信息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即使后面经过多么严格的审核,也会使整体财务报告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密不可分,报告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反映,对内部加强控制,能够促进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提高,从而利于信息决策。
3.2 对于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充实和改进
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部分组成。为了对财务报表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加以有效克服,应该对附注的反映予以重视和加强,对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充实。
财务报表的附注主要包括括号注解和底注两部分。多数情况下,报表附注就是指报表的底注。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也随之日益复杂,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简单的报表数据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而越来越凸现出报表中底注的作用,其日益增多内容和分量,能够有利于使用者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
3.3 拓展财务分析人员的分析视野,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企业面临着日益变化的环境。财务报表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财务指标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并不能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貌充分反映出来。分析人员还要对相关信息予以关注,例如涉及行业的背景信息、国家的宏观政策等企业的公告及媒体的报道。只有有效结合企业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对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和经济业务的实质予以深刻领会,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财务报表数据,在进行分析时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
3.4 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全面评价
(1)坚持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重,重视分析会计报表的附注。
财务报表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分析,结合企业相关信息,通过整理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和控制经营风险提供依据,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现在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所以为了满足企业要求,除了要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此外还需要结合项目明细表及附注进行细致分析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一)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工作计划
财务报表的分析取决于何人使用,根据使用者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以偿债能力为主的分析
公司债权人对企业的偿付能力应该相当关注。作为企业的债权人,相应了解其风险评估,以确定是贷款多少、企业如何发展。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资本结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资金流动性状况,尤其是自有资金和现金流量等业务。
2.以盈利和发展能力为主的分析
企业的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需要注意,这包括企业主营毛利率、净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每股收益等。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就是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这也是重要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指标。
3.全面分析
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业务和战略业务决策由管理层负责,是最重要的内部信息用户。为了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管理者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包括相关发展信息的总体规划和调整的目标,从战略的高度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二)根据分析目的不同,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资料收集。采用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在可靠性,可用性方面对财务业绩产生直接影响。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包括盈利能力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等;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偿债能力比率,如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周转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2.因素分析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指标分析时发生影响作用,每一个因素进行单独分析,以确定其变化对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3.趋势分析法
企业根据趋势分析法来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确定指标的变动趋势,需要通过对一个企业各年度某些财务数据统计,确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投资者和债权人以此来决定对自己是否有利。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是同一性质的金融指数和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主要是横向比较,通过对本行业的横向比较,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在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被广泛使用,将企业的业务指标横向比较,以评估企业的整体素质,以确定是否投资和贷款。
(三)做出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报告
编写财务分析时应紧密地与特定企业相互结合。财务分析报告,包括目录,详细的分析,以便充分和详细的分析的基础上,结论明确,此外,还应该包括报告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等内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数据缺乏可靠性。通货膨胀、会计方法的影响,财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具有滞后性。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数据大多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是比率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分析出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并且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以此来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也是不准确的。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因此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而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所以趋势分析法算不上完善。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由于各企业所处行业、地区不同,虽然指标相同,但是各种指标在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可以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2]刘芳,许德晓.谈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科技资讯,2007.
[3]赵淑芹,杨振东.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现代商业,2008.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整理,收集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和其他有关信息资料,采用专门的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现在和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揭示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财务报表分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当时借贷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贷款银行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借以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资本市场形成以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发展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为向投资人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筹资范围的扩大,非银行的贷款人和投资人的增加,公众进入资本市场和债务市场,对财务报表要求的信息更加广泛。财务报表分析的范围相应地扩大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二、文献综述
张先治、陈友邦(XX.2)在《财务分析》中指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了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分配活动中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科学。
张新民、钱爱民在(XX.2)《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报表分析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既用于本公司历史数据的比较,找出变动趋势;也可以用于与本行业其他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看公司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还可用于与行业总体指标比较,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比率分析法是通过两个数据相比进行相对数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比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趋势分析法则是通过观察连续期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金额,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
荆新、王化成(XX)《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陈晓红(XX)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者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发挥积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资料,而这些财务信息资料的提供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2.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综合能力分析;
4.投资建议。
主要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报表分为三个方面: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与同业其它公司之间的比较。这里我们将财务比率分析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本结构分析(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经营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现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润构成分析。
四、参考文献
[1] 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2.
[2]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
[3] 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7.
[4] 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8.
[5] 杨有红,《西方财务分析浅论》,《财会研究》,1994年第八期,1994.8.
[6] 陈晓红. 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XX,07期
[7] 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精要》.北京:科学出版社 XX.2
[8] 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9.
[9] 单喆敏,夏大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5
[10] yuegong, the array of financial analysis ".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XX.10
五、研究进度
1.XX年10月21号论文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下达任务书;
2.XX年01月06日前,搜集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XX年01月15日前,提交开题报告,由老师提出指导意见并进入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25-02
一、仿真考核的概念及意义
本课程主要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由此设计了仿真的教学与考核标准,它将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与考核,在仿真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由于财务分析主要是围绕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同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也对财务分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教学组织带来困难。为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仿真考核体系。财务分析的仿真考核将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载体,以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工作任务,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模拟完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形成过程,建立仿真的过程评价与传统的理论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仿真考核的设计思路与实施
本课程组织案例教学,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基本理论,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追求标准答案,这是区别于其他会计学课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主要考核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质。该课程的考核采用常规的期末试卷考核、撰写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和平时表现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仿真考核主要体现在撰写某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具体来说,期末试卷考核的内容包括三大财务报表的比较分析、指标计算与综合分析,占总成绩的40%;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要求学生为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综合运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将该企业报表进行计算分析,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最终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报,这项任务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考查内容包括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及考勤情况。这一考核模式在近期的教学中得以实践,效果较好,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存在工作量大,学生照搬书本模板,内容缺乏新意、枯燥呆板等问题,为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针对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部分进行的仿真考核有所创新和突破,现将仿真的过程考核方式总结如下:
1.财务分析报告的任务分解
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工作量大、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将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分解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综合分析四个大项目,通过阅读和比较分析报表,分别学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分析;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杜邦分析、雷达分析、发展能力分析。每学完一个项目就完成相应的分析报告,仿真的过程考核也分别对四个项目的分析报告进行考核,边做边学边考核。
2.小组分工撰写报告
采用建立学习小组(实验小组)进行课程知识的单项及综合实验学习与考核。①分组。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角色进行分组,包括总经理、销售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债权人、投资人、政府部门等,一般每组为8人左右。②选择分析对象。每一组选择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强调选择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在成果交流环节,学生可较全面地认识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使大家的信息和认识更丰富、更综合。③分配角色完成分析报告。每组学生由财务分析报告的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构成,如总经理、销售部、生产部、债权人、投资人、金融机构等不同角色组成,由于不同角色分析财务报表的侧重点不同、立场也不一样,各类报表使用者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进行识别,如债权人主要分析偿债能力,投资人主要分析收益,经营管理者需衡量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工,完成相应部分的分析报告。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减轻工作强度,更有益于扩展财务分析的空间,提升财务分析的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兼顾和服务于管理当局以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同时还可体验到工作环境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提高综合能力。
3.提交展示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后,将采用多种渠道提交并展示,如提交财务分析报告word文档;制作PPT演示与讲解;老师挑选优秀的报告,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如大学城空间进行展示,实现资源的共享及进一步的研究、讨论、交流。其中,PPT演示与讲解对学生最有吸引力,表现异常踊跃,现以利润表项目为例说明成果展示的实施过程(见表1)。
4.仿真过程考核的标准
财务分析报告案例成果的考核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空间,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发散性,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教师不宜过多表露个人观点,只需准确把握整体脉络和方向,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意见分歧导致对问题分析陷入歧途。考核的标准设计为观点明确,结论正确30分;内容充实,逻辑性强30分;表达清晰流畅10分;上交材料格式正确,生动美观10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图表结合,如利用Excel进行报表计算、图形分析,此项10分;团队合作表现10分。考核成绩单(见表2):
三、结束语
本课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与考核理念,选择某一典型的财务分析案例,以撰写所选案例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工作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与考核,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指导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体验工作过程,如连接证券公司网站,授集查找上市公司股票、财务指标、非报表因素等基本方面分析资料,使学生体验财务分析的真实感;财务分析涉及大量表格、文字、图形和计算,通过完成仿真工作任务可锻炼学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如利用Excel的计算汇总功能对财务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和图形处理。引入仿真的过程教学与考核,学生在做中学,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会计政策的选择使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新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进行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2)会计估计的存在直接影响报表数据的质量。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
(3)通货膨胀的影响使报表数据不真实。首先,通货膨胀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次,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利润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
2.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2)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主要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局限性。①流动比率。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②速动比率。由于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流动比率的不足。但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坏账准备是否足额计提都直接影响速动资产,进而影响速动比率。因此,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3.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是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三是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一是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②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③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二、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措施
1.强化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2.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
2.互动性问题
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
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
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
1.“教与学”双向互动
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
3.启发与创新
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
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
2.研讨案例开发
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
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
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