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4-04-19 16:17: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口腔医学技术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

篇1

1影像学技术在口腔种植的应用

医学影像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开始的X线、B超、CT、MRI、PET,再到后来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其中,X线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技术(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在口腔临床应用广泛。X线片空间分辨率高于CT、价格便宜、放射剂量少、使用安全,但是其仅能显示局部解剖结构的二维平面图像,且常出现变形和失真。CBCT与X线片相比,可从三维角度显示颌骨解剖结构,弥补了二维平片的缺陷,但有金属伪影等失真现象。目前在口腔种植术前,均建议拍摄CBCT以评估患者牙槽骨骨量和质量,极大提高了口腔种植成功率和准确率。Michele等[3]对离体下颌骨分别进行CT和CBCT扫描发现,相对于CT扫描,CBCT放射剂量较小且成本较低,可以获得临床可接受的颌骨重建精度以及骨质密度评估精度,但其影像学重建精度低于CT扫描。Lílian等[4]研究了100例患者的CBCT后发现,CBCT可以精确重建包括下颌下腺窝深度、骨质深度与厚度、皮质骨厚度、下颌神经管等下颌骨解剖标志,对临床医生进行牙种植术有重要指导意义。Maryam等[5]通过研究157例患者的曲面断层片与CBCT发现,与平面的曲面断层相比,CBCT不仅能全面观察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的毗邻关系,对于上颌磨牙根尖周炎引起的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也明显高于曲面断层片。

2可视化技术在口腔种植的应用进展

种植义齿因固位支持效果理想、美观舒适、对邻牙无伤害等优点,逐渐成为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口腔修复的首选方法[6]。然而,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和位置常受手术视野、骨内神经、颌骨生理或病理性吸收等条件限制,因此可能出现诸多手术和修复并发症[7]。所以科学精确的术前规划十分重要,目前应用于口腔种植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为:3D打印种植导板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基于VisualizationToolkit(VTK)软件平台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

2.13D打印种植导板技术

2.1.1种植导板的定义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制造实体模型的方法[8]。种植导板由导管与定位板组成,其中导管的位置和角度记录了术前设计的种植置、角度、深度信息,导管可将这些信息转移到手术中,使种植体植入到准确位置。导板通过与骨、牙齿或牙槽嵴表面贴合起定位作用,根据种植导板支持组织不同可分为黏膜支持式、骨支持式、牙支持式和混合支持式[9-11]。

2.1.2种植导板的特点

随着口腔种植学的飞速发展以及患者要求的提高,数字化种植技术成为当前口腔种植学研究的热点。以CAD/CAM技术制作的快速成型种植导板,可根据数字化重建患者颌骨解剖信息,为不同患者制定全面、科学、精确的种植术前规划。利用CBCT对患者口腔进行数字化影像扫描定位后,将数据导入相应软件,实现影像信息向数字化信息的转化,系统全方位的将患者牙齿、牙周组织、牙神经、牙槽骨等逼真地呈现在医生和患者面前[12-15]。医生根据颌骨的三维解剖结构和咬合关系设计种植体的最佳植入方案,包括种植体的位置、角度、数目、深度,将设计方案数据输入到医学专用快速成形机直接制作导板[11,16]。

2.1.3种植导板的研究进展

种植导板精确性的评价是通过把种植后的三维影像与术前模拟种植的三维影像进行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的位置与模拟种植体的位置偏差值(颈部、底端、角度)来进行的。风险评估显示,种植体头部的偏差极限值对于种植体成功与否尤为重要,当水平偏差达1.86mm或垂直偏差达2.7mm可能会对种植体周围解剖结构造成损害[17]。目前国内外对种植导板精确性评价的研究较多,结果各有不同。Vermeulen等[18]在体外模型上分别研究了徒手种植和种植导板引导单牙缺失牙种植的精度,结果发现:导板种植在种植体颈部平均偏差为0.42mm,底端平均偏差为0.57mm,平均角度偏差为2.19°,均远高于徒手种植精度。Alzoubi等[19]通过对比种植导板引导下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精度发现,二者在颈部偏差和角度偏差无统计学差异,平均偏差分别是0.85mm和0.88mm,3.49°和4.29°,在种植体底端,即刻种植精度高于延期种植精度,平均偏差分别是1.10mm和1.59mm。Yolanda等[20]通过统计1602篇关于种植导板精度研究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与牙支持式导板相比,骨支持式导板角度偏移较大,颈部偏差和顶端偏差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回顾性研究发现:黏膜支持式导板在颈部偏差、底端偏差和角度偏差均大于骨支持式导板,与牙支持式导板相比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国内种植导板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目前发展迅速。梁烨等[21]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体颈部偏差(0.805±0.567)mm,底端偏差(0.957±0.518)mm,角度偏差3.124°±1.582°。徐良伟等[22]研究显示:牙支持式导板颈部平均偏差为1.56mm,底端平均偏差1.78mm,深度平均偏差1.1mm,角度平均偏差2.96°;黏膜支撑导板颈部平均偏差1.71mm,底端平均偏差1.9mm,深度平均深度偏差1.09mm,角度平均偏差3.19°。由于实验条件和方法不同,国内外的研究对导板精确度的评价有所不同,原因分析如下:①导板固位方法不同:Yolanda等[20]研究发现牙支持式种植导板在种植体颈部、底端、角度的精确性都大于骨支持式;②实验条件不同:体内研究中,导板的精度与患者、唾液、血液等息息相关,而在体外研究中,每个研究者模拟的环境有所差异;③术前、术后配准方法不同:目前多数种植体精确性评价多借助于第三方软件,如比利时的Mimics软件、SimPlant软件等,研究者对不同配准软件的选择以及研究者本身测量的误差,是造成不同研究者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

2.1.4种植导板的局限

首先,应用数字化导板在术中视野较小,且只能按照预定的手术方案进行备洞,并不能根据实际临床情况及时调整钻针深度、尺寸和方向,尚存在损伤重要解剖结构的风险。其次,种植导板、钻针以及其他附件的高度叠加要求患者需要良好的开口度,尤其在后牙区,患者不适宜的开口度可能不适用于种植导板。再次,种植导板制作精密,其与黏膜、钻针间隙极小,术中的温度控制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最后,如果术前种植规划系统科学性及准确性不足,种植导板在术中易引起诸多并发症,特别是不翻瓣种植术式下,种植导板可能产生更高的穿孔率。

2.2虚拟现实技术

2.2.1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新型人机交互设备,参与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通道来感知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参与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传感设备沉浸于该三维模拟环境中,计算机也可以对参与者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参与者的五官感知通道[23]。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2.2.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VR是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及构想性三种基本特征的高级人机交互设备。目前,VR技术在口腔种植学的应用主要是数字虚拟口腔、种植仿真模拟教学等方面,并实现了视觉模拟和力觉反馈模拟。VR技术在术前模拟、术中导航、植体定位等方面为医生提供了客观精确的方案。对于存在解剖缺陷患者,如颌骨骨量不足、上颌窦底过低、下颌神经管距离较小等,VR技术允许医师在生成的数字化模型上进行上颌窦提升术等精细虚拟种植手术,以确定提升高度、植骨数量以及下颌神经管解剖位置。

2.2.3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口腔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做了诸多研究和探索。Elby等[24]通过对目前医疗市场上投入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综述,强调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完美模拟真实口腔环境,也可以模拟真实口腔操作手感。Corrêa等[25]研究开发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虚拟现实设备,通过对训练者进针角度、深度、力度等多方面考核,认为该虚拟现实设备完全可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投入使用。国内学者[26-28]对口腔数字化模型的建立也做了诸多研究和探索,最终建立了可精确显示牙体、牙槽骨及牙周组织的三维立体模型,实现了三维方向的全方位观察。

2.2.4虚拟现实技术的局限

尽管VR技术在医学应用前景较好,但是目前VR技术仍主要应用于医学前期训练、医学教学等方面,其与口腔临床的实际结合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

2.3基于VTK平台三维可视化系统

VisualizationToolkit(VTK)软件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开源工具包,其封装了丰富的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可视化方面的算法,能够以类库的形式给开发工作以直接支持[29]。以VTK为平台,整合患者颌面部CBCT相关图像,可设计出可视化的视觉显示界面,实现患者颌面部的三维重建,可对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种植术前规划。李芳等[30]基于VTK的平台,研究了三维模型坐标转换,并采用针刺取点法,通过直接拾取三维空间点完成了人机交互定位操作。并将该系统应用于虚拟牙种植系统,成功实现了种植体的全功能定位。VTK平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充分利用CBCT提供的图像信息,可以重建包括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医生在术前可对颌骨进行深入观察、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最佳植入部位。VTK平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优势可概括为:①手术部位全方位的可视化;②种植体植入部位定位精确化;③术前直观手术模拟;④种植导板实现种植方案精确转移;⑤种植手术微创化。基于VTK平台环境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国内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相关研究进展,但多数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尚未全面投入临床使用。

3展望

篇2

口腔正畸的治疗关键离不开稳定的支抗。微种植支抗(micro implant anchorage,MIA)作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的一种技术,具有手术简单、微创、支抗效果良好,以及对患者依从性要求不高等显著特点[1]。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7例,年龄均在14岁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24.5±3.2)岁。全组患者均无进展期牙周炎、口腔黏膜病,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等。本次植入微型种植体一共38枚。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包括:(1)术前根据医嘱,为患者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种植支抗钉型号,同时做好手术部位、种植区域、种植数量,以及无菌物品有效期限等方面的核实工作;(2)严格按照规定对微种植钉、手柄等进行高温高压消毒,同时准备好牙龈分离器、纱块、孔巾、拉勾、手术刀等常规器械,以及碧兰麻注射器、专用麻药及无菌手套、棉球等;(3)术前2h用紫外线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并准备好患者牙片及相关资料;(4)询问患者是否有空腹、药物过敏史等,确保患者术前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同时向患者详细说明种植钉支抗的效果及优势,尽量缓解并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5)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含漱数次;并对需要植入微型种植体的部位进行标记,同时对植入部位的相邻组织结构进行检查等。

1.2.2 术中护理

(1)术中麻醉时,应先指导患者调节,并调整灯光至能够充分暴露术野;同时递碘伏棉棒帮助医生对患者植入部位进行消毒,递帮助医生对患者植入部位进行浸润麻醉,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2)支抗钉植入期间,医护人员可通过为患者持续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来对患者植入部位进行冲洗,并借助吸唾器,及时将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等分泌物吸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免吸唾器接触到患者咽喉部而导致恶心、干呕等情况出现,医护人员应尽量确保动作轻柔、准确[2]。同时,为确保顺利手术,医护人员还应借助拉勾协助充分暴露术野,让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做到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随时与患者沟通,以及术毕清点器械和指导患者整理面容等。

1.2.3 术后护理

在术后1周内,应对患处进行严密观察,以免发生局部肿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应考虑是否发生感染,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在术后1~2周,指导患者做好口腔的清洁工作,可含漱氯已定漱口,1d3次,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时应避免牙刷与种植钉发生碰撞,并做好种植钉周边的清理,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冲洗器[2]。若发现钉松动,应随时进行复查。

2 结果

经过护理,全组患者微型种植体均保持稳定,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感染现象发生,正畸效果较为良好。

3 讨论

种植支抗术是治疗口腔正畸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疗程在1~2年左右,主要是通过将种植钉旋入骨组织,并借助机械力固位[3]。由于种植支抗术一方面能够在提供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的同时确保种植钉不与其周围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另一方面又具有支抗有效、可靠性高、手术操作方便以及异物感小等显著特点,使得种植支抗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在当前大多数医院治疗口腔正畸中均得到相当程度的应用。不过在临床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支抗术的治疗效果,需要医院加强相应的护理工作,做好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尽量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手术环境,消除患者负面心理,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组研究中,经过护理,全组38例患者微型种植体均保持稳定,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感染现象发生,正畸效果较为良好。

经本研究表明,加强口腔正畸种植支抗术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Evalu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ZHANG Xing-hui,YANG Huang-yan,LUO Jin-l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32-03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o provide a better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mplant.Method: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6,66 cases of dentition defect in lower molar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incision flap),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flapless implant).repairing time,pain and swelling of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post-implantation bone resorption and post-restoration effect(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Mean time of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3.1±4.7)min,whi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42.9±8.4)min (P0.05),but after treatment pain-fre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unted for 72.7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pain was only 39.39%,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Qiaotou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5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09

伴随着口腔修复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种植牙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牙列缺损和牙齿缺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且近年来已发展至微创治疗领域[1]。微创植入治疗在我国现阶段的口腔修复治疗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2-3]。微创种植牙不仅具有舒适、美观的优点,且植入治疗时不需要磨除患者健康的牙体组织,创伤性小,同时还可为义齿提供理想的固位和支持,故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信赖[4]。但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种口腔修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植入手术方式的选择、种植牙区骨量的多少等均会对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产生影响[5-6]。而微创种植牙初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微创种植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分析影响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防范对策进行防范是改善患者口腔修复治疗效果的关键[7-9]。本次研究针对传统种植牙手术和微创种植牙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进一步改善患者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借鉴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66例下颌磨牙区牙列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19~56岁,平均(35.2±4.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36.1±4.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由1名临床医师对两组手术区域进行3D图像重建,测量种植区骨密度值。观察组针对患者下颌磨牙区牙列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的备洞方法。对术区采用法国“必兰”(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也可选择利多卡因进行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牙周探针对术区牙龈厚度进行测量,选择直径大于预期种植体直径0.3~0.5 mm的软组织环切刀进行操作,将黏骨膜环形瓣全层切除,通过球钻定位,首先对骨皮质进行锋钻穿透处理,然后将软、硬骨质量和中度骨的不同骨质量实施极差预备,软质骨无需进行骨挤压技术处理,加大极差即可,若患者存在颌骨骨高度不足的情况,可采用短种植体植入的方式。结束预备后采用100∶4比例的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混合液对种植体窝进行反复冲洗,将种植体植入后,局部涂抹派力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以牙龈厚度为依据与愈合基台连接好,压迫止血后手术结束。术后选择全颌曲面体层拍摄的方式进行复查,同时要求患者连续3~5 d内服用抗生素,3~6个月时要定期进行复查,以实现冠部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开翻瓣)进行治疗,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对受损牙进行局部麻醉,后切开翻瓣进行下颌磨牙区的种植修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种植体旋入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患者术后的疼痛及肿胀情况、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和修复后效果(患者的满意度)[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和(LSD-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3.1±4.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2.9±8.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

2.2 两组治疗后种植体旋入扭矩值和ISQ值比较 观察组采用微创种植牙修复后旋入扭矩值和ISQ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后疼痛与肿胀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疼痛患者72.73%,而对照组仅有39.3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2.4 两组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比较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二期骨结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良好后完成二期修复,咬合负载6个月后随访临床,X线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种植体牙槽骨嵴平均吸收量为0.05 mm,对照组患者平均吸收0.20 m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5 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率为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5%(1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牙齿疾病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口腔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牙齿问题不仅是老年患者的问题,目前也成为年轻一代的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不但其直接影响患者饮食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美观。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对种植、修复认识的不断增强,种植以其良好的固位、操作简便、美观及不损伤天然牙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11-12]。但研究显示,种植后的疼痛以及后期的再次损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13]。现阶段,骨内种植系统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口腔修复治疗中主流的牙种植系统,微创种植牙是国际各国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种植方式[14-15]。

所谓微创种植牙,即将微创技术应用到N植牙领域,在传统种植牙的基础上使用特殊的手术方式来完成义齿种植的过程[16]。通过总结微创种植牙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发现,并不是每例患者都能够采用该种种植方式,也并不是适合应用该种种植方式的患者均能获得显著疗效[17]。这是因为微创种植牙必须在患者的牙龈上开口,一部分患者的牙龈不具有开口的条件,如部分牙周病患者患病后的角质化牙龈只剩一小部分[18]。而牙龈具备种植条件的患者,微创种植牙术后初期的稳定性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若未进行有效的处理或处理无效也或导致种植失败[19]。

总结近几年来的口腔修复治疗情况发现,微创种植牙即使存在一些应用局限性,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该种口腔修复治疗方法。这是因为微创种植牙具有以下优点:(1)微创种植牙不使用传统种植牙的牙套和卡环,种植牙的牙根牙槽骨紧密结合,与自然牙压根牙槽骨的生理结构域具有高速相似性,固位好;(2)因微创种植牙的生理结构与天然牙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种植牙具有与天然牙相同的咀嚼功能;(3)微创种植牙能够根据患者的脸型以及其他天然牙的形状制作牙冠,达到口腔结构整体协调和美观的效果;(4)微创种植牙依靠自身的人工牙根进行种植和修复,不用磨损患者相邻自然牙的牙体组织;(5)微创种植牙采用局部麻醉,疼痛感轻,操作简单,术后早期即可进食,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小;(6)微创种植牙几乎无异物感,舒适、便捷,有利于患者保持口腔卫生[20-23]。

总结本院长期口腔修复治疗经验发现,植入手术方式对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本次研究针对传统种植牙手术和微创种植牙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进一步改善患者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借鉴价值。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3.1±4.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2.9±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无疼痛患者占72.73%,而对照组无疼痛仅有39.3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总之,随着口腔修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种植牙存在的应用局限性也会被逐渐改进和完善,在未来将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桂林,王倩,邱晓玲,等.Benex Extraktions System微创拔牙术的护理评估[J].中国实用护理医学杂志,2012,28(1):45-46.

[2] Ten J M,Slot D E,Van G A.Effect of socket preservation therapies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 in non-molar regions in human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1,22(8):779-788.

[3]岳簦胡秀莲,林野,等.不翻瓣与翻瓣种植技术对边缘骨水平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6):997-1000.

[4] Gholami G A,Najafi B,Mashhadiabbas F,et al.Clinical,histologic and histomorphometric evaluation of socket preservation using a synthetic nanocrystalline hydroxyapatite in comparison with a bovine xenograft: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2,23(10):1198-1204.

[5] Lee D H,Choi B M,Jeong S M,et al.Effects of flapless implant surgery on soft tissue profiles: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1,13(4):324-329.

[6]任抒欣,胡秀莲,李健慧,等.Benex微创拔牙技术在前牙不翻瓣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3):334-339.

[7]王稚英,金鼎,国丽荣,等.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3):193-196.

[8]周筱怡,李张维,卢忠林,等.微创拔牙后XIVE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5,23(4):190-193.

[9] Fu P S,Wu Y M,Tsai C F,et al.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following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a case report with a 6-year follow-up[J].Kaohsiung J Med Sci,2011,27(8):353-356.

[10]王会平,马树泽,贾情,等.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13,33(2):138-139.

[11]黄元瑾,章锦才,刘曙光,等.rhBMP-2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组织学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168-173.

[12] Huang Y M,Chou I C,Jiang C P,et al.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ental implant neck effects on primary stability and osseointegration in a type Ⅳ bone mandible[J].Biomed Mater Eng,2014,24(1):1407-1415.

[13]王琰,王靖,朱形好,等.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美学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8(4):179-182.

[14]林勇,赵献银,杨宁,等.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1(19):140-143.

[15]张文捷,陈建钢,王莉.微创技术在老年患者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2012,11(10):28-31.

[16]杨勇,牛连君,刘玉玲,等.国内口腔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51-153.

[17]邱麟,丁媛媛,刘继延,等.不翻瓣微创术在种植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4,28(3):170-173.

[18] Al-Juboori M J,bin A S,Subramaniam R,et al.Less morbidity with flapless implant[J].Dent Implantol Update,2012,23(4):25-30.

[19]林.口腔种植体新型材料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4-55.

[20] Sunitha R V,Sapthagiri E.Flapless implant surgery:a 2-year follow -up study of 40 implant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2013,116(4):237-243.

篇4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005-01

一、认识数字化

1.何为数字化

数字化是将图片、结构、界限等许多信息转变为可量化的数字,然后利用这些数字信息建立新的模型,输入电脑后统一处理,随后指导现实操作的过程。把数字化技术引入到口腔颌面外科学的诊疗活动中,有利的促进医患沟通,扩展了医生手术野,开辟了同行交流与教学观摩的新途径,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预后功能与美观兼具,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2.数字化与医学结合的發展历史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教授葛旁蒂的著作《数字化生存》问世,随后数字化深入人心,涉及到各行各业。近年来,医学技术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化的发展。CAD/CAM起始于1952年,由法国牙医费朗索瓦.杜雷特教授将之引入到口腔领域;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人发明的3D印刷机并取得了专利权。1995年,美国ZCorp公司开发出了3D打印机。2012年苏格兰科学家首次利用3D打印机造出了肝脏组织;2019年1月,美国加州圣迭戈分校首次利用3D打印了脊髓支架,获得成功;手术导航于上世纪90年代起始于欧美国家。2006年,复旦大学数字化医学中心成功研发了国产手术导航系统;2017年9月,由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赵铱民教授牵头研制的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问世,代表着口腔医学进入机器人时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的辅助,完美的把医学与数字化结合起来,必然为医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数字化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最新应用

1.互式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和3D打印技术在颌面部手术中应用

交互式图像控制系统[2](MIMICS)是一款由Materialise公司精心研制的以影像学为基础控制系统,具有模块化功能,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利用MIMICS可以模拟真实情况,生动逼真地恢复骨质缺损。张永福、刘扬等[3-4](2017)报道了MIMICS在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组织重建、颌骨骨折复位中的应用,术中以及术后效果良好,随访患者满意度高。

3D打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90年代初逐渐兴起的一项新兴制造技术,又名增材制造。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摄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原理是往往以数码扫描为基础,逐层扫描,堆积成形,通过对层片材料的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堆积,精准迅速地制作出三维实物的一种新型加工技术[5]。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3D打印技术的完美结合,成功地实现了缺损部位无缝隙复位。具体步骤是计算机通过CT信息获得立体图像,实现三维模型的重塑。医生术前需要用记号笔标出病变切除范围,同时镜像技术可以辅助生成成缺损区所要的标准数字模型,最后由3D打印机完成赝复体的制作。利用此模型模拟手术,为手术材料的制备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位置参考。青岛大学杨光辉、王静等(2017)报道了3D打印技术在颌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成功恢复解剖结构,达到预期目的。

2.数字化导航在肿瘤切除、骨折复位中的最新应用

导航是计算机辅助手术使用图像处理数据方法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导航系统,作为下一步的进展,便于外科医生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显示病人的CT或MRI三维数据。导航系统通过手术场的放大,可以同时显示不同类型的图像,清晰显现解剖结构,并具有引导手术路径的作用。这些系统最近已经发展,提高了精确度和简化手术程序,以减少术中的危险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手术的可行性和可预见性,使口腔和颌面部的手术更加精确。

3.数字化技术在颌面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颌面部外伤常常导致患者颜面部外形的损伤,有擦伤、挫伤、撕裂伤、撕脱伤等软组织损伤,也有颌骨、颧骨、鼻骨、牙齿等组织损伤,尤其是造成功能部位严重缺损的患者,心理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显著因素。现代医学一致认为成功的疾病治疗是心理和生理治疗的有效结合。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表达出焦躁情绪,拒绝与他人交流,尤其关注别人对自己面貌的看法。此时,数字医学的精确治疗,可使患者对外形恢复充满信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毛映等人(2017年)认为应加强数字化在颌面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三、数字化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前景展望

篇5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7-0025-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wo materials used for the saving of the dog tooth extraction sites

KANG Lixun GAO Yanyu

Dental Implantology Center,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RBX(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and hydroxyapatite bioceramics complexes in the instant preservation of anterior extraction sockets. Methods Six beagle dog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2 dogs in each group.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both maxillary incisors, group A was immediately implanted RBX/ hydroxyapatite bioceramics complexes, group B was implanted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and group C was blank control. One dog from each group was sacrificed 4 weeks later and the other dog was sacrificed 12 weeks later to prepare tissue samples. The healing of extraction soket was evaluated by gross observation,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s and photographs of cone beam CT.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abial-lingual alveolar ridge width difference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both 4 and 12 weeks later(P

[Key words] RBX; Hydroxyapatite bioceramics complexes; Site preservation; Dogs

种植义齿是修复牙列缺失的重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牙齿种植可以为义齿提供理想的支撑,使义齿更加稳固,提高了咀嚼效率,而且具有无需磨削基牙、 舒适等优点;同时,种植义齿还可恢复发音,满足患者对口腔美学的期盼。但种植义齿修复需要有足够的骨量和良好的骨质,才能实现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由于拔牙后自然愈合的拔牙窝发生的骨吸收可能导致种植区的骨量不足,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域尤为明显 [1-3]。针对种植区骨量不足这一困扰口腔种植医生的棘手问题,本研究应用RBX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对犬拔牙位点保存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比格犬6只,雄性,体重11~15 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只。实验犬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许可证编号:SCXK(黑)2013-001。

1.2 仪器与材料

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天津中津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由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重组合而成,海奥口腔修复膜(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钛钉(西安中邦),微创拔牙器械、不可吸收缝线,LEICA型锯割切片机(德国),DPC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Lunar公司),800型沉淀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

1.3 RBX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物材料的制备

安静状态下对A组中1只犬颈外静脉采血20 mL,置于标记好的2支抗凝离心管中,于无菌室内以5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后血液分为3层,中间层置于无菌纱布上,将水分吸干,将其中的一份细小的碎片,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充分混合;另外一份轻轻挤压成膜状,即为RBX膜。

1.4 手术过程[4]

比格犬取仰卧位,应用速眠新肌肉注射(0.1 mL/kg),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分离牙龈,拔牙钳拔除上颌左右第二切牙(图1A),参考平面设定为上颌第一前磨牙切缘所在的平面,分别测定高度值及宽度值。高度值设定为各牙槽窝唇侧嵴中点至参考平面的距离;宽度值设定为各牙槽窝唇、舌侧嵴中点的距离[5],拍摄X线测量垂直方向的骨密度。所有拔牙位点均用刮匙搔刮干净,生理盐水冲洗,修整软组织边缘,A组植入RBX复合植骨材料(图1B),B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组为空白对照组。三组位点均严密缝合,覆盖海澳膜以保护全部拔牙位点。

1.5 观察指标

术后4周三组均处死1只犬,12周时再处死另一只犬。观察:①肉眼观察术区创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裂开;②形态学观察牙槽嵴的高度及宽度;③CBCT测定骨密度。由同一位医生实施测量工作,每一位点至少重复测量5次取平均值[6]。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拔牙创CT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肉眼观察术区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裂开。4周时,A组探测牙槽嵴质地较韧,B组同A组感觉相似,C组探测较软,可见骨壁凹陷。12周时,各组新生骨高度又有下降,质地A组和B组坚硬,C组明显质地松软。

2.2 形态学观察

4周时,测量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间CT值比较

术后4周、12周三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实验犬新鲜拔牙创建立及RBX复合植骨材料填充过程

3 讨论

口腔种植技术为恢复患者牙列缺失提供了条件,目前口腔种植修复正在蓬勃发展,生物材料的不断更新也极大地提高了种植后效果。既往的病例较多是就医时已是缺牙状态,仅有部分病例是外伤等情况造成牙齿断裂或缺失,现在大多是未曾拔牙就来咨询种植修复,为拔牙位点保存提供了方向[7]。传统观念是不认可在新鲜拔牙创内植入骨替代材料,认为自然愈合最为妥当,在自然愈合后,再行种植修复,但这可能限制了牙槽骨再生潜能,为后续的种植修复制造困难,对前牙美学区域影响最为突出。前牙美学区因自身的解剖学特点,骨壁较薄,且拔牙后,牙槽骨可能出现吸收或者骨量不足,想要保证种植修复的成功及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就必须附加一系列骨增量手术,加大了患者生理创伤和心理负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寻求牙齿位点保存的方法,尽早让缺失的牙列恢复功能及美学,是临床医生及患者共同的目标[8]。本研究采用微创拔牙位点保存技术[9,10],最大限度地减少拔牙过程中人为破坏骨组织,阻断或减轻牙槽嵴吸收,为骨替代材料的充填以及维持牙槽嵴丰满度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在犬口腔中展开,将犬前牙区牙齿拔除,建立新鲜拔牙位点(图1A),制备好拔牙位点后,将RBX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致拔牙位点中(见图1B),并用自制的生物膜进行覆盖,增加了该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及作用面积。本研究中使用的RBX[11,12]是BMP和小牛部分骨组织重组而成,其理化性质和人体骨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既往结果提示[13],RBX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协同作用,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新骨形成,可增加牙槽骨的骨量,是种植修复得以实现。本研究在术后4周时,实验组牙槽嵴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A组的骨密度较术前恢复更多,CT检查提示植骨材料已与牙槽骨融为一体,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加,说明RBX复合物并不阻碍新生骨形成,相反促进细胞迁移、分化与增殖,诱导新骨形成[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添加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RBX复合物不仅不阻碍新生骨形成,更具有成骨作用。将RBX自制膜覆盖材料表面,一方面增加了复合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RBX压缩成膜状,其面积显著增大,使得内含的生长因子缓慢释放,较为持续的发挥成骨效果[16,17],膜的覆盖同时避免唇颊侧微小血管损伤,对菲薄的唇颊侧骨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其不会造成血液供应障碍,与Fickl等[18]的研究一致。术后12周时,A组CT值高于B组,说明拔牙后在拔牙创内即刻植入RBX复合物,可达到减缓牙槽骨吸收,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实现拔牙位点保存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微创拔牙技术与位点保存技术相结合,并在犬的前牙区植入RBX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物,将临床技术与生物材料相结合,证实其对骨密度的增加、牙槽嵴的增量都有良好的效果,结合其生物相容性、价格经济的特点,在未来的口腔种植修复中会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艳,尼加提・吐尔逊,李淑慧,等. 2种材料复合用于犬上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28(1):10-11.

[2] 王艳,李淑慧,尼加提・吐尔逊,等. 两种骨替代材料复合用于上颌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的可行性[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536-11540.

[3] 王艳. 两种材料复合用于上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2014.

[4] 康立勋,王馨,高艳宇. 应用RBX复合物于犬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15-16.

[5] 于博涵,邓春富,赵宝红,等. 前牙区拔牙位点即刻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2):111-114.

[6] 尼加提・吐尔逊,王艳,赵涓彤,等.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观察[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1641-1643.

[7] 罗焕娣,袁柱炫,王玉玲,等. 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对牙槽嵴保存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6, 13(6):40-44.

[8] 邓春富,张馨文. 浅谈前牙美学区种植术式的选择与思考[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25(6):393-399.

[9] 孙晓岚,邓春富,赵宝红,等. 前牙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临床研究[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2):74-77.

[10] 康立勋,王馨,高艳宇,等. 激光辅助凝血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6,10(2):120-124.

[11] Li XD,Hu YY. The treatment of osteomyelitis with gentamicin-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composite[J]. J Bone Joint Surg Br,2001,83(7):1063-1068.

[12] Li D,Bi L,Meng G,et al. Multi-variety bone bank in China[J]. Cell and Tissue Banking,2010,11(3):233-240.

[13] Botticelli D,Berglundh T,Lindhe J. The influence of a biomaterial on the closure of a marginal hard tissue defect adjacent to impla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dog[J].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4,15(3):285-292.

[14] 于忠英,袁志,张伟,等. 重组合异种骨治疗股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疗效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7):1303-1305.

[15] 周春梅,温齐古丽・乃库力,于莉,等. 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拔牙位点引导新骨形成的骨计量学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32(2):67-69.

[16] 孙英华,王稚英.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和膜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65-67.

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男16例,女8例)患者,共计25颗重度缺损下颌磨牙;其中下颌第一磨牙18颗,下颌第二磨牙7颗。

1.2病例选择标准

牙体缺损的下颌磨牙导致髓室底穿孔,而两个牙根的牙周情况尚好;两个近远中根或其中的一根周围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松动度不超过I°,且非融合根;根管通畅或已完成根管治疗,根管可利用长度≥10mm,无明显根管内吸收;牙体去除病变组织和薄壁弱尖后断面不低于龈缘1mm,断面不被牙龈完全覆盖[1]。

1.3方法

1.3.1分根术前的准备:同患者行书面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后制定好治疗计划。按常规牙体预备原则,去净患牙龋坏组织,去除薄壁弱尖及折裂活动部分,对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以及牙周基础治疗。

1.3.2分根术:在4%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牙周翻瓣术。用快速牙科手机金刚砂车针沿患牙的颊舌向发育沟从平齐根分叉部位切开,将患牙分为近中和远中两个独立的单根牙,修整牙体外形,并且进行抛光。彻底刮除病变组织,2%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将对于断面大部分位于龈下的残根,同期进行牙冠延长术, 达到牙槽嵴顶降至牙断面的根方3mm,以达到正常牙本质肩领的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牙槽骨外形形态修整,龈瓣外形修整、将龈瓣原位复位缝合,术后放置牙周塞治剂。

1.3.3分根术后的牙体修复:在分根术后6周常规制作两个单独的钴铬铸造桩核后联冠修复,其中联冠要求烤瓷冠边缘应至少包绕正常牙体组织周围lmm,以形成良好的牙本质肩领,以利于桩核冠的固位。联冠还需必要的减小咬合力处理,如减径,降低牙尖斜度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有效:患牙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无明显不适,修复体稳固,冠边缘密合,牙周组织健康,X线片示无渐进性骨吸收或有新生骨形成;②失败:患牙咀嚼不适,松动,瘘管形成或牙周溢脓[2]。

2 结果

1颗经分根术后钴铬铸造桩核后联冠修复后6个月出现咬合痛,扣痛,牙周肿胀,拆除联冠冠桥后见原半切除后的患牙II度松动,拔除患牙,另一桥基牙塑料暂时冠修复,3个月后再重新设计联冠修复,观察1年,未见临床松动或疼痛肿胀。其余患牙都经过3年以上的临床观察。均能正常咀嚼,无咬物痛,无牙龈红肿,无明显松动,X线片显示无牙槽骨骨吸收阴影。

3 典型病例

某女,34岁。1年前到我科就诊,要求保留左下后牙残冠。临床检查:36牙冠大面积缺损伴IV度根分叉病变,髓室底穿通,根尖部大脓包。经完善牙周基础和根管治疗术后行分根术,4周后再行钴铬桩核联冠修复。修复后1年根尖片示根根尖周无明显投射区,临床检查咬合关系好,无扣痛,无明显松动。分根术后模型见图1。

4 讨论

髓室底穿孔是临床较常见的牙体疾病。对小范围的髓室底穿孔(直径3 mm)的磨牙,垫底修补效果不佳,常采用拔除患牙的治疗方法,致使牙齿缺失[3]。对于无法修补的髓室底穿孔的下颌磨牙、牙冠缺损至龈下、根分叉区受累等,有部分学者[4-6]利用分根术后桩核冠修复。本研究中只要其牙根周围有足够的牙槽骨支持,患牙松动度不超过I。在经过完善的牙周和根管治疗后,可纳入本研究病例中。翻瓣暴露病变区后,应对病变区进行彻底的清创,彻底清除病理性肉芽组织、根面上残存的牙石等,尤其是深牙周袋和根分叉区等通过闭合刮治不易到达的部位,并应进行根面平整,刮除受内毒素侵蚀的牙骨质表层,形成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牙根表面,以利于组织愈合。对于断面位于龈下的患牙,需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同时进行,通常将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之为生物学宽度,其宽度约2mm。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结合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不变。牙冠延长术的是在翻瓣术同时通过手术去除部分牙槽骨;手术中确定应去除的牙槽骨量,不仅应该考虑术后义齿修复所需的临床牙冠长度、正常龈沟深度及手术本身可能导致的术后牙槽骨轻度吸收等因素,还应该考虑生物学宽带这一因素,使手术中留下的牙槽嵴顶至临床牙冠边缘的距离足够。如果只做牙龈切除术,不去除部分牙槽嵴,则往往会在术后修复体尚未完成时牙龈又重新生长至术前水平,或在修复体完成后出现牙龈增生、红肿等炎症表现及牙槽骨吸收[7]。

重的缺损的残根、残冠的保留一直是口腔修复者不懈追求的一个奋斗方向。残根残冠如若拔除,无论活动、固定、种植等修复,都不能最接近的恢复原牙齿效果。对残根采用分根术后钴铬桩核冠修复,能最大程度的接近原天然牙,基本不需要适应时间就可接受。因各种义齿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保存性修复则推迟了患者义齿修复时间。本研究桩核冠材料没有用21世纪最有前景的牙科金属材料钛[8],而采用钴铬桩核冠,因其强度高,不易折断,结实耐用,采取联冠修复,成一整体,增强了抗力,且比钛合金材料价格便宜。有研究证实,分根术后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根分叉病变的残根残冠取得很好疗效,也有学者分根术时用超声骨刀效果好,这些都有待进一步验证[9-10]。

修复后有1颗患牙在联冠修复后6个月左右出现咬合痛,扣痛,牙周肿胀,这可能与半切除术后桥基牙能承受的咬合力有限,超负荷过载受损伤有关。前后桥基牙受力不均半切除牙所受扭力大,损伤牙周组织致基牙松动,也可能是原根尖炎症范围大,未完全消退有关。对这例患者,行拆除原联冠冠桥,拔除患牙,另一桥基牙塑料暂时冠修复,3个月后再重新设计联冠修复,观察1年,未见临床松动或疼痛肿胀。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严格控制病例选择标准,患者其他牙无严重牙体牙周损害,牙体缺损的下颌磨牙导致髓室底穿孔,而两个牙根的牙周情况尚好者;两个近远中根或其中的一根周围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松动度不超过I°,非融合根;根管通畅或已完成根管治疗,根管可利用长度不少于10mm,无明显根管内吸收;牙体去除病变组织和薄壁弱尖后断面不低于龈缘1mm,断面不被牙龈完全覆盖,每一项要求都得满足,否则都会导致修复失败,从而影响修复效果的评判。得出实际的修复结果,说明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疗效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在掌握适应症的同时,可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林芝,刘丽.咬合垂直距离与口颌系统健康[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5,6(1):77-79.

[2]Sierpinska T,Golebiewska M,Kuc J.The influence of the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on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ies and hyoid bone position in complete denture wearers[J].Adv Med Sci,2009,54(1):104-108.

[3]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9-280.

[4]张结.Bio-Oss在III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8):477-499.

[5]陈晓玲,陈作良,冯祖德,等.纳米骨水泥修复根分叉病变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2):161-163.

[6]汪文银,朱友家.分根术加全冠修复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磨牙的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4):237-238.

[7]Souza RF,Marra J,Pero AC.Effect of denture fabrication and wear on closest speaking space and interocclusal distance during deglutition[J].J Prosthet Dent,2007,97(6):381-388.

[8]任卫红,郭文天,张艺权,等.根分叉病变的残冠分根术后修复效果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4(6):608-614.

篇7

上颌骨的囊性病变可为两大类,一类为牙源性如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另一类为非牙源性,其中有面裂囊肿及肿瘤性病变如囊性造釉细胞瘤等。牙源性囊肿多见,约占颌骨囊肿的90%[1]。大型囊肿为直径3.5 cm以上的囊肿[2,3],可侵犯上颌窦腔,且容易不断向周围侵犯,使上颌骨广泛性破坏,周边骨质大量吸收,侵犯至颞下凹及眶底。传统手术[4,5]一般经唇龈进路刮除全部囊壁,该进路易损伤眶下神经及牙槽神经,术后面部有数天肿胀。剥离囊肿壁的过程中易穿破囊壁导致术后复发,并可能导致鼻底瘘形成。囊壁可能与颞下凹内的重要结构,如颌内动脉、翼状静脉丛、眶周组织等紧密相连,如强行切除全部囊壁,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腭部骨质破坏缺如时甚至造成口腔上颌窦瘘[6,7]。因此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多数学者[8,9]主张保守性治疗。近年来,开窗减压术已逐渐成为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常用治疗手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一、开窗减压术机理

目前国内外学者分析颌骨囊肿囊腔增大的因素有:①囊肿衬里上皮增生致壁性增大;②囊腔内流体静力压和渗透压增高,导致囊肿膨胀性生长[10];③多种细胞因子参与骨吸收,其中细胞核因子k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白细胞介素1α、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骨吸收相关因子[11]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PGL)[12]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这些理论,只要破坏或去除上述因素就可抑制颌骨囊性病变的生长。开窗减压术引流出囊液后,释放了囊腔内流体静力压,囊腔内外压力保持平衡[13]。囊壁骨吸收因素消除或减少,囊肿膨胀生长的机械压力下降,骨质吸收减轻或停止[14];囊壁的纤维结缔组织呈向心性收缩,在此收缩牵引作用下成骨细胞活动生成修复性新骨。颌骨形态改建,囊腔逐渐缩小,外形得以恢复[13]。除压力机制外,囊腔微环境的改变可引起囊肿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囊肿上皮发生适应性转化,生物性状类似于口腔上皮;而角化囊肿在开窗术后囊壁常增厚,由不全角化及正角化的细胞转化为非角化的细胞[15,16]。

二、开窗减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

目前采用的开窗减压术主要为减压术和袋形术,治疗颌骨囊肿的机制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减压术是在囊肿骨质薄弱处形成一小的造口,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17,18]。袋形术(marsupialization)国内亦翻译为开窗术,是在囊肿表面开窗去除部分骨质及囊壁,切除囊肿壁可做病理检查,将囊肿的边缘与口腔黏膜缝合,形成一个开放的袋状结构。减压术常作为初次治疗,为Ⅱ期刮治术做准备[19]。而开窗术可以作为囊肿根治性的治疗选择手段,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完全消除囊肿,即使对于复发率很高的牙源性角化囊肿[17,20~22]。

1.减压术 主要是通过在囊肿表面造口,造口通常较小。经造口放置一个减压引流的装置,如静脉输液管或胃管制备成的引流管[18,23],两端形成一个内扣和外扣,制作成哑铃状,以利于固位,防止滑脱。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及类型,引流口位置可以在口腔、鼻腔及上颌窦腔内[21]。通过持续减压,囊肿体积减少,并远离重要的结构如牙齿、神经,减少了骨吸收及病理性骨折,后期的Ⅱ期刮治及剜除术将变得容易[24]。有学者[23]对15例直径大于3.0 cm的囊肿采用减压术,术后平均复诊时间为415.7天,用CT评估,以正中矢状面为基准平面,测量手术前后向、水平向、垂直向的最大直径变化,囊肿体积的平均缩小率分别为:前后向41%,水平向40%,垂直向39%。若单纯以减压时间长短来考量,可发现囊肿体积的缩小率是随着减压时间增长而更加显著。

2.袋形术 在囊肿表面形成一个直径1 cm以上的开窗口,经口开窗可将囊肿的边缘与口腔黏膜缝合,形成一个开放的袋状结构,术后短期填塞碘仿纱条,7~10天拔出后,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大型颌骨囊肿术后必须戴囊肿塞以保持囊腔的引流通畅[25],防止窗口变窄[26],使囊腔暴露得更加彻底,有利于腔内的清洁[27]。袋形术多数病例不需要Ⅱ期手术。年青患者倾斜的牙齿可以自行纠正到较理想位置,未萌出的牙齿可以萌出。袋形术的手术进路可以根据囊肿部位来选择:①口内进路:根据囊肿位置可以选择在唇颊侧前庭沟或腭侧开窗。腭前部或中线的裂隙囊肿,如切牙管囊肿、鼻腭囊肿或正中囊肿的治疗。将囊肿突出或未突出口腔的囊肿壁,连同表面的腭黏膜切除,其鼻腔面不予切除。术后于进食后冲洗囊腔即可,术后3~6个月即可长平,囊膜色泽与腭黏膜相似,勿需再次切除。该方法创伤很小,无穿通鼻腔的并发症发生,非常适宜于老年人[28]。②经鼻底进路:囊肿如位于上颌前部者,可能压迫梨状孔突入鼻底;后部者可能侵入上颌窦。连冈[29]采用经鼻内镜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18例中鼻底骨质明显吸收的上颌骨根尖囊肿,鼻底开窗口大小约2 cm×1 cm。术后随访2~3年,面部肿胀等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鼻内镜下及CT检查见鼻底开窗口呈不等程度的缩小,但开窗口通畅,囊腔内干净无积液,囊肿腔缩小,囊腔周围骨质再生。YuhChyun Chiang[30]报告1例大型上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为6岁男孩,囊肿位于上颌骨中线,采用经右侧鼻底开窗,术后严重鼻腔堵塞及鼾声得到完全解除。6个月后CT检查显示囊肿明显缩小,5年后CT复查,囊肿变为右鼻底一个大开窗口的含气窦腔,类似稍加深的鼻底。③经鼻进路:根据鼻内窥镜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方法及原理,冀永进[31]采用鼻内镜下行上颌骨囊肿开放术治疗13例侵犯上颌窦或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术后囊肿无复发,囊肿术腔黏膜上皮化。黄鸣真[4]治疗6例上颌骨囊肿取得同样效果。Seno[32]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证实囊肿壁不需要全部去除,囊壁的部分切除也是足够的,对术后复发无影响,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使大多数受侵的牙齿得以保留,且不增加复发危险。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相比,开窗减压术创伤小,对重要结构如牙齿、眶下神经、上颌窦、鼻腔影响小,符合功能性外科的原则。但是单纯减压术不能完全根除病变,仍需二次手术以完整刮除病变。开窗术可以作为根治性手术,但是两者手术方式囊肿缩小及骨质修复过程较长。经口进路开窗术需要长期戴囊肿塞,给生活带来不便。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鼻及鼻底开窗术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开窗口隐蔽,不需要戴囊肿塞。虽然开窗减压术仍有一些缺陷,还需要改进及完善,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田 涛,杨再波,戈春城,等.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J].口腔医学研究,2009, 25(4): 507508.

[2]王能安,黄继贤.大型或多发颌骨囊肿的保存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3):272275.

[3]刘正武,陈 进,王 洁,等.负压引流装置在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2,7(5):495498.

[4]黄鸣真,张立强,曹建华.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开放术[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07,21(6):552553.

[5]Sharma V,Lavania A,Mallick SA,Sharma M. Ectopic canine tooth: a rare cause for maxillary antral mucocoele[J].Kathmandu Univ Med J (KUMJ),2006,4(2):251252.

[6]王建明,刘 涛,张海利.侵犯上颌窦的颌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712714.

[7]李 勇.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34 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1):133134.

[8]汪 湛,何一川,陈文君,等.保守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1141116.

[9]Shivaprakash PK,Rizwanulla T,Baweja DK,et al. Saveatooth:conservativ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dentigerous cyst[J]. 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09,27(1):5257.

[10]Cakarer S,Selvi F,Isler SC,et al.Decompression,enucleation,and implant plac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 large dentigerous cyst[J].J Craniofac Surg,2011, 22(3):922924.

[11]王恩博,崔念晖,柴原孝彦,等.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骨吸收相关因子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表达[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1):8589.

[12]葛巍立,谢志坚.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在牙源性颌骨囊肿中的表达[J].口腔医学,2005,25(2):103105.

[13]Sun KT,Chen MY,Chiang HH,et al. Treatment of large jaw bone cysts in children[J].J Dent Child(Chic),2009,76(3):217222.

[14]刘克华,吴 坚.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6):908.

[15]Nakamura N,Mitsuyasu T,Mitsuyasu Y,et al.Marsupialization for odontogenic keratocysts:long term follow up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and changesin growth characterisics[J].Oral Surgery Oral Medicine Oral Pathology Oral Radiology & Endodontics,2002,94(5):543553.

[16]Tabrizi R,zkan BT,Dehgani A,et al. Marsupialization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the odontogenic keratocyst[J].J Craniofac Surg,2012,23(5):459461.

[17]Marker P,B rondum N,Clausen PP,et al.Treatment of large odontogenic keratocysts by decompression and later cystectom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6,82(2):122131.

[18]Rohith Gaikwad,Kumaraswamy SV,Keerthi R. Decomp ression and cystectomy of the Odontogenic keratocysts of the mandible: a clinical study[J].J Maxillofac Oral Surg,2009,8(1):4751.

[19]TorresLagares D,SeguraEgea JJ,RodriguezCaballero A,et al. Treatment of a large maxillary cyst with marsupialization,decompression.surgical endodontic therapy and enucleation[J].J Can Dent Assoc,2011,77:b87.

[20]孙良丰,张慧翼,降 涛,等.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3):292293.

[21]Pogrel MA,Jordan RC. Marsupialization as a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the odontogenic keratocyst[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6):651655.

[22]Pogrel MA.Decompression and marsupialization as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keratocystsa partial retractio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65(2):362363.

[23]YiFan Wu,ChinMing Chang,ChuChiang,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Extensive Maxillary cysts[J].Tw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20:235243.

[24]Pogrel MA.Treatment of keratocysts: the case for decompression and marsupializatio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63(11):16671673.

[25]赵 熠,刘 冰,王贻宁.囊肿塞在颌骨囊肿袋形术后引流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 2007,16(6):592594.

[26]邓书海,钟 凡,赵继刚,等.颌骨巨大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2):98100.

[27]]殷学民,任晓旭,吕晓智,等.开窗术后负压引流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总结[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3):409411.

[28]王能安.老年人颌骨囊肿的诊断治疗[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1(1):2830.

[29]连 冈.鼻内镜下单纯鼻底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1):489490,494.

篇8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9-1442-02

Clinical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for impacted teeth

ZHANG Meng-jie,YIN Yue,ZHANG Jia-yu,SUN Ying-ming

(Department of Dentistry,The 101st Hospital of PLA,Clinical Schoo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Wuxi 214044,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xaming the impacted teeth b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spiral CT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Methods57cases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of multiple spiral CT.The exact localization of the embedded teeth in jaws was acquired by using 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and volume rendering(VR).Results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images were accurately displayed the number of the 57 cases' impacted teeth.including the morphology of teeth crown and root,the direction of impacted teeth eruption and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teeth.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is an effec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of examing the impacted teeth.

Key words:spiral C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impacted tooth;diagnosis

埋伏阻生牙是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常见疾病,术前如何确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和发育情况、形态、与邻牙及颌骨内的复杂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等是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的重要前提。以往临床通过二维牙片,全颌曲面断层摄影和咬合片,再结合医师临床经验来判断埋伏阻生牙的位置,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包括投射角度,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低等,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埋伏阻生牙影像,通常具有一定的误差值,易导致影像不清晰,遗漏埋伏阻生牙的细节情况,从而发生误诊、漏诊。因此医师和患者往往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正畸治疗仍以失败告终。而多层螺旋CT通过对埋伏阻生牙的三维重建能够立体、清晰,直观的描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形态,对于如何治疗埋伏阻生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分析二维X线片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优缺点,探讨多层螺旋CT多面重建技术(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于埋伏阻生牙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及意义所在。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7月~2010年9月57例(男23例,女34例)来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埋伏阻生病例,62颗埋伏阻生牙,年龄12~23岁。术前均常规摄全颌曲面断层片、牙片。

1.2 实验设备及方法

1.2.1 采集图像:采用通用公司GE64排VCT(美国)设备,由3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操作,嘱患者仰卧,左右对称,嘱患者上下颌间轻咬5mm厚的消毒纱布,以便处理时上下牙之间无相互干扰,扫描过程中,嘱患者不能做吞咽动作。扫描线与颌平面平行,范围自上颌窦顶部至下颌骨下缘,扫描参数为电压100KV,层厚0.625mm。

1.2.2 图像后期处理:扫描后读入原始数据,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获取牙体及颌骨的图像,对埋伏牙及颌骨的矢状、冠状方向以及任意位置均可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牙体和颌骨的三维重建。这种方法可以模拟手术对颌骨及埋伏牙进行开窗、去骨包括牙齿局部细节及埋伏牙与颌骨唇、腭侧关系。并且能够旋转通过不同角度来寻找观察颌骨及埋伏牙的合适位置和空间解剖关系。

2结果

57例患者的62颗埋伏阻生牙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和容积再现(VR)技术获得高分辨率清晰影像。可以对三维图像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测量观察。能够清晰直观显示其埋伏阻生牙的牙体形态,位置方向以及与颌骨、邻牙的解剖关系。其中有45颗完全埋伏于颌骨内,17颗部分埋伏于颌骨内。16例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后测量所得数据与全颌曲面断层片、牙片的数据比较有较大误差。误差与二维X线片影像重叠和投射角度有关(如图1~2)。

典型病例:某女,15岁,全颌曲面断层片示右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X线片显示牙体形态模糊不清。摄根尖定位片,使X线球管近中水平倾斜25°投射角,医师通过临床经验推断为埋伏阻生牙倒置于上颌骨内。经过螺旋CT扫描,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从而验证埋伏阻生牙倒置于上颌骨内[1-2],并发现其根尖发育不完全,无保留价值,因此制定治疗计划,予以拔除。建议其先行隐形义齿修复,待满18周岁后行烤瓷固定桥或种植义齿修复。

3讨论

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最常见的阻生牙位有上颌尖牙、第三磨牙,上颌中切牙。阻生牙的发生率报道各不相同,以上颌尖牙为例,Dachi and Howell报道是0.92%,Thilander and Myrbery报道在7~13岁儿童中发生率为2.2%[1]。其原因包括牙量骨量不调,乳牙早失外伤,牙胚位置异常或发育异常等。埋伏阻生牙易导致阻生牙及邻牙的错位,牙弓间隙的丢失和错牙合畸形,牙体内吸收,牙源性囊肿,阻生牙及邻牙的外吸收等。

因此,埋伏阻生牙通常需要采取正畸牵引治疗或拔除。如何制定治疗计划,取决于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判断。传统定位方法主要采用全颌曲面断层片,咬合片,根尖定位片,头颅侧位片。采用同一标准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时,前牙区的放大率、失真及投射变形的比例明显高于后牙区[2]。因此降低了前牙区埋伏阻生牙X线片定位精确度,使医师判断埋伏牙的位置更加困难。这些技术均属于二维图像,清晰度低,影像常与周围组织重叠,难以判断埋伏牙是唇侧或腭侧阻生。有些复杂病例即使在投射角度合适的情况下,也难以清晰显示埋伏阻生牙的具置,从而影响治疗计划的制定。而多层螺旋CT技术的出现,克服了X线片投照缺点。

本研究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可以从三维方向观察阻生牙大小形态、生长位置方向,明确埋伏牙位于颌骨的深度以及与邻牙、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其精确度高,扫描方式灵活,放大失真率极低,准确指导手术开窗导萌或拔除治疗,对于必须拔除的埋伏牙,三维CT技术可显示其与邻近牙根、上颌窦、颏孔以及下牙槽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医师与患者的术前交流。医师可以根据三维图像与患者进行沟通,图像能让患者清晰的了解患牙的解剖结构,从而正确认识手术的风险。并且有利于医师制定正畸治疗计划或拔除方法[3]。因此,多层螺旋CT技术对于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在多层螺旋CT技术中,后图像处理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多平面图像重建(MPR)技术和容积再现(VR)技术。MPR技术是在多层面上对采集到CT数据进行重组,包括矢状面,冠状面等多个断面图像,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上来观察埋伏牙的位置,解剖情况,是否有牙内吸收,有无骨质吸收以及与颌骨的关系。在使用MPR技术时,银汞合金在CT扫描过程中,会对冠状面图像产生弱化的作用,从而影响其图像的清晰度[4]。因此,笔者在采集病例时,需注意避免采集银汞合金填补过的病例。VR技术所获得三维图像形态逼真,并且可以模拟手术过程,进行空间解剖,可以清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导萌的路径以及与唇舌侧的关系[5]。

在多层螺旋CT扫描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扫描,选常规仰卧位扫描,左右对称。因牙齿体积小,扫描参数需选取小层厚0.625mm,因此获取的数据通过三维重建的模型,细节处理会更加精确。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多层螺旋CT扫描的精确度。多层螺旋CT技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辐射量偏大,费用偏高,这些对于埋伏阻生牙采取该技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扫描部位所接受的剂量主要受CT机本身的因素和操作者及患者因素的影响。通过培训及使用修正方案,可以作到“合理使用低剂量”的原则[6]。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克服了传统意义上的二维X线片缺陷,并且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埋伏牙及颌骨的三维图像,提高了定位埋伏阻生牙的精确度,能够指导手术路径并缩短疗程,为医师诊断及制定正畸治疗计划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5.

[2]程 ,苏士文,江银华,等.螺旋CT在颌骨前部埋伏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2010,30(5):319-320.

[3]王铁梅,邹昌宁,葛久禹,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2):224-226.

[4]Jonas R,Kenneth A.Multisection CT:Scanning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1[J].ImagTher Technol,2000,20(6):1788-1806.

篇9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阻生齿; 干槽症; 牙槽骨萎缩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wisdom tooth extraction,we used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selected 65 patients with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According to tooth position,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After removal of impacted teeth,the first group was placed oral tissue patch in the extraction fossa and the second group was placed bone meal and oral tissue patch.The third group was control group.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subsequent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groups could reduc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fter tooth extraction,but the latter was more effective to reduce alveolar bone loss after molar extraction.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is helpful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adjacent molar tooth and to improve the chew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maintain the original form of the alveolar ridge.

【Key words】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impacted tooth;dry socket;alveolar atrophy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随着人类的进化,智齿变成多余的牙齿。一旦出现龋病、阻生或炎症时,往往建议拔除。但智齿拔除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关注,比如第2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牙周袋形成、牙根吸收等[18]。本研究通过几种对比实验,将口腔组织补片和骨粉联合,用于促进拔牙窝的愈合。通过观察不同组别在智齿拔除后牙槽骨吸收的情况,探索一种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智齿拔除后牙槽骨吸收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充填材料

BioOss松质骨0.25~1 mm(美国欧司海斯公司);瑞诺T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粘膜组织补片(北京清源伟业组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1.2 病例选择

自2005年7月~2007年7月间选择我院门诊要求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第3磨牙的病人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20~34岁。须具备:(l)年龄>18岁。(2)双侧下颌第3磨牙阻生情况相似,完全被软组织覆盖且无明显急性炎症的症状或体征。(3)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对本研究所用药品无过敏反应。(4)无牙周病或仅有轻微龈炎。(5)不吸烟。(6)能接受多次随访。将这些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23例。

1.3 手术方法

65例患者按牙位随机分为3组。拔除阻生牙后,第1组在拔牙窝内,放置口腔组织补片;第2组放置骨粉和口腔组织补片;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全部病例在局麻下进行。(1)在第2磨牙的颊侧做沟内切口并于近中轴角及远中做松解切口,于第3磨牙区翻开全厚瓣。(2)采用挺出法、劈开法或去骨法拔除阻生齿,尽量减少去除的牙槽骨量。(3)搔刮牙槽窝,刮尽肉芽组织。(4)生理盐水冲洗术区。(5)按随机计划在牙槽窝内平齐牙槽嵴水平覆盖瑞诺组织补片,或充填BioOss骨粉加瑞诺组织补片直至牙槽嵴水平,或为空白对照,对患者采取单盲法。(6)复位粘骨膜瓣,术后3 d口服替硝唑0.5 g tid,地塞米松0.75 mg tid,0.12%洗必泰含漱液含漱tid,1周后拆线。

1.4 观察指标

(1) 常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职业、联系电话、口腔卫生情况、邻牙情况、阻生牙情况、拔牙持续时间、术中并发症、拔牙创处理方式创伤大小等。术后第7和14 d复诊,记录病人主诉症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拔牙术后并发症(干槽症、出血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2)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采用平行投照法拍摄根尖片,采用专业软件测算CEJ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测算者采用盲法,即不知道临床检查结果及根尖片拍摄时间。

1.5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处理后,录入Access数据库,最后用SPSS 10.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 3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PoSSe分值的比较

观察3组的 4 项指标,除术后出血外,其余各项指标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组患者术后PoSSe分值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表1 3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表2 3组患者术后PoSSe分值评分比较a:P

2.2 拔牙后3、6、12个月牙槽骨垂直高度的变化

实验组拔牙后3、6、12个月牙槽骨垂直高度变化量明显小于两对照组,各项指标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表3 拔牙后3、6、12个月牙槽骨垂直高度变化量

3 讨论

3.1 口腔组织补片可以预防阻生牙拔除术近期并发症

干槽症(DS)是阻生牙拔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拔牙创伤、局部感染、解剖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强等因素有关[13]。许多研究表明术前用大量的洗必泰漱口可以降低DS的发病率,但洗必泰的口感不佳,可能引起牙齿染色。拔牙术前口服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DS,但是这种方法预防的作用有限。口腔组织补片是一种无毒、无致敏性、无抗原性,对细胞生长、增殖无抑制和毒性作用的T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不会影响正常拔牙创面的愈合过程。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DS的牙槽窝填料[911]。口腔组织补片起到预防DS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口腔组织补片隔离了拔牙创面,缩小了拔牙窝,能有效保护牙槽窝内的血凝块,降低了牙槽窝骨壁直接暴露于口腔的可能性;口腔组织补片的主要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胶原蛋白,可以作为吸附血小板的核心,促进局部血凝块的形成;口腔组织补片具有良好可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异物和过敏反应,能够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自行吸收,因而它不影响拔牙创伤的自然愈合过程。该研究显示:使用口腔组织补片后DS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因此可以认为拔牙窝使用口腔组织补片可以起到预防DS的作用。但是其防止牙槽嵴吸收、萎缩的远期效果有待提高。

3.2 口腔组织补片和骨粉联合应用对智齿拔除并发症有全面的预防作用

防止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萎缩多采用即刻充填的方法。拔牙后的即刻充填材料多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及其它生物材料,但有一些问题。比如:(1)自体骨充填。采用自体骨需要增加第2手术区,对截取下来的骨块需要进行植入前的修整和塑形,这样既延长了手术时间,又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创伤;自体骨移植后受到咬合力的作用时,在受区往往会发生较明显的吸收。(2)异体骨植入。采用异体骨植入牙槽窝虽避免了第2手术区的开辟,并解决了骨源有限的问题。但异体骨植入后容易发生吸收和变形,且异体骨抗原性较强,容易引起异物反应而导致植入物被排斥。(3)生物材料:人工骨来源丰富,单纯应用容易游走、脱落,影响远期效果。其它材料如碘仿、抗生素等,这类材料均只对拔牙后近期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对防止牙槽骨吸收帮助不大[12,13]。引导组织再生术(GTR)和引导骨再生术(GBR)是目前治疗牙周病引起的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及牙种植术广泛应用的技术。两者联合起来的引导再生术,目前报道尚不多。BioOss骨粉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配合使用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效果确切,但是价格昂贵极大地限制了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找价廉有效的替代材料成为该研究的焦点[14,15]。口腔组织补片的主要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胶原蛋白,该研究通过口腔组织补片和人工骨的联合应用,有效地减少了磨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可保持相邻磨牙长期稳定,提高咀嚼效率,较好保持了牙槽嵴原有的形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YM Nusair,MH Younis.Prevalence,clinical picture,and,risk factors of dry socket in a Jordanian dental teaching center[J].J Contemp Dent Pract,2007,8(3):5363.

[2] Dodson TB.Management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sites to prevent periodontal defect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0):12131224.

[3] Susarla SM,Dodson TB.Risk factors fo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difficult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1):13631371.

[4] Simon Camilleri.Clinical success in surgical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impacted teeth(2006)[J].Eur J Orthod,2007,29:217.

[5]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3.

[6] Alexander RE.Dental extraction wound management:a case against medicating post extraction socket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58(5):538.

[7] Poeschl PW,Eckel D,Poeschl E.Postoperative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thirdmolar surgery a necessit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38.

[8] 胡运东,韩科.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观察方法及表现规律[J].口腔颌面修复杂志,2000,1(4):228229.

[9] Anton Scuren,Sqren Jepsen.Biomaterials for the reconstructiv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intrabony defects[J].J Periodontal Practice Today,2004,1(2):97109.

[10] 赵文峰,赵艳华,陈增力,等.口腔组织补片覆盖下颌阻生牙拔除创面的疗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7):571.

[11] 杨建,胡开进,彭莲,等,拔牙创口腔组织补片植入对患者拔牙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2):172174.

[12] 王云海,钟梅,赖仁发.防治牙槽嵴萎缩的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11(1):4447.

篇10

颌面部肿瘤、外伤、感染等疾病在临床治疗原发灶的同时,往往造成患者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对于下颌骨缺损的患者以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修复,但大多不甚理想,导致颌面部畸形、咀嚼、发音、吞咽等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生理障碍。目前腓骨游离瓣作为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的复合组织瓣之一,它可以修复各种类型的下颌骨缺损。

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已不仅局限于治愈疾病,更要塑造患者的面部外形,重建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1,2]。1975年,Taylar[3]等首次用腓骨肌瓣修复四肢骨缺损。1989年,Hidalgo[4]等率先采用游离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获得成功,开创了腓骨肌皮瓣在颌面部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

腓骨肌瓣的优点

该组织瓣具有以下优点是:①血管化腓骨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②切取长度大、双重血供、便于精确塑形;③由于带有血管蒂移植,使愈合过程直接变为骨折愈合,加快了骨愈合的过程;④血管化腓骨瓣可携带皮岛和肌肉同时修复软硬组织缺损;⑤腓骨肌瓣所带肌袖很薄,转移后不臃肿,形态成形好[5];⑥腓骨骨肌瓣具有独立的血供,位置恒定,变异少,且血管口径与面动静相近,便于吻合;⑦远离原发病灶,受原发病灶影响小,不受距离影响[6];⑧血管化腓骨骨密度高,强度大,移植成功后很少发生骨吸收,骨高度不发生变化,利于义齿修复或种植体安装[7]。

CTA及CAD/CAM技术的应用价值[8]

基于螺旋CT断层扫描的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manufacture,CAM)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及临床医学中的热点研究领域。下肢小腿血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最常见者为胫后动脉缺如,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型(约人群的8%),这无疑会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制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术前有必要进行仔细的下肢血管检查。但有关腓骨瓣移植术前是否应行常规下肢血管造影检查,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9,10]。因下肢血管造影是一项有创检查,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CTA可以提供血管系统和周围骨及软组织的高品质图像,相对于常规血管造影检查,CTA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瓣移植的术前供区评价选择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张韬[8]等认为,CTA检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下肢血管的变异或畸形,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它对于我们术前了解腓血管的发出位置、管径大小,预计血管蒂长度、设计腓骨肌皮瓣各组织成份的就位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于同时涉及大段颌骨、皮肤黏膜或软组织的大型复合缺损,具有较大的价值。

骨结合式种植体在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修复中应用

使用游离腓骨瓣进行精巧的下颌骨重建可获得接近术前的形态和美观效果。Kovacs[11]通过对320颗骨结合种植体近6年的随访观察后证实,用于正常下颌骨义齿修复的骨结合技术也可安全地用于重建的下颌骨上。Chana等[12]认为对于下颌骨巨型造釉细胞瘤术后的缺损整复,结合骨结合式种植体与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的即刻修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Navarro-Cuellar等[13]选择在行游离腓骨瓣修复6~9个月后,再在其上植入骨整合种植体,他们对10例患者2年的随访证实,种植体稳定性及患者的其他生理功能恢复良好。

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结合牵张成骨法的应用

牵张成骨法在功能重建中的优点明显,如手术程序简单,风险小,无需供区手术;成骨质量好,形态及大小可控制;无需对软组织缺失及局部软组织瘢痕等做特殊的处理等。目前牵张成骨法已用于解决下颌骨原牙槽嵴高度不足的问题。而对于行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后常遇到的腓骨垂直高度不足的问题,也多用牵张成骨法来解决[14]。Klesper等[15]对9例肿瘤术后已行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的患者,再行腓骨垂直牵张成骨,12周后移植腓骨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稳定新骨且无并发症发生,使得在其上行骨结合式牙种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同期修复上颌骨缺损.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5):24.

2 刘蕊,李变熔,杨瑾茹,等.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颌骨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护理杂志,2006,23(8):91-92.

3 Taylar GL,Miller G,Ham F.Free vascularized bone graft:A clinical extension of microbascular techniques[J].Plast Reconstr Surg,1975,55(5):533-544.

4 Hidalgo DA.Filuba free flap:A new method of mandibule reconstruction[J].Plast and Reconstr Surg,1989,84(1):71-79.

5 刘玉学,王国庆,郭俊梅,等.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口腔医学,2009,25(6):375-376.

6 耿中利,马斌林,李洪涛,等.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