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9 16:17: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前言
辩论赛是一种考验学生反应能力、思考能力、答辩能力的有益活动,通过辩论赛,学生可以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高校通过开展高质量的辩论赛的方式来建立优良的学风着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辩论赛主题
2003年以来,长江大学学生会以“掘英育才,打造长大学子的辩论盛会”为主题,以“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为理念,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清晓杯”辩论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辩论赛主要目的和做法
1、甄辩题,精选辩论话题,引导同学思考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辩题、院系推荐辩题、资深辩论专家命题、各兄弟高校辩论队交流辩题等形式,组建“清晓杯”辩论赛辩题题库,精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话题、当下时事政策、社会热点以及一些经典哲学辩题等等,如第九届“清晓杯”辩论赛的辩题主题即是“大学、实践、社会”,从辩题上吸引同学们对辩题积极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辩论赛当中,从而更深入的渗透辩论文化。
2、选辩才,笃定辩论精神,明确选拔标准
(一)广泛宣传扬辩论文化。通过活动宣传板、官方网站、新媒体、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弘扬辩论的文化和历史,大力宣传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口才明星成功事迹,增强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意识,在长江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
(二)严格选拔甄辩论队员。通过设立严格但不刻板的选拔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辩论赛要求辩手首先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其次,要对辩论有高度的热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及思辨能力;最后,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完成自己辩位要求之外,配合其他队员顺利完成比赛。
(三)模拟比赛验辩论人才。通过设立常规性友谊赛、交流赛等模拟辩论赛与各院系辩论队的队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熟悉,互相磨合,在实战中成长,同时也通过实战演练,检验所选的辩论人才,根据比赛情况适当调整选拔标准和培养方案。
3、练辩能,夯实辩论才能,树立言行榜样
(一)强化辩手个人能力水平,了解辩论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浏览网络资料,请教资深前辈等方法,学习和继承传统与现代辩论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深入院系队伍整体素质,落实辩手培训措施
(1)文化素养培训:由指导老师选定古诗词,辩论队成员诵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思辩能力培训:辩论队成员可选即兴话题辩论,或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提高思辩能力。
(3)辩论技巧培训:观看往届比赛精彩视频,分析选手台风、辩风及辩论技巧,同时请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项培训。
(4)实战能力培训:不定期举行模拟赛,提高实战能力,并请专业评委点评,总结分析实战中出现的问题。
4、践辩神,深化辩论精神,展现语言魅力
(一)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完善辩手管理系统的组织建设。通过“清晓杯”辩论赛以及各院系辩论赛系列活动,以个人报名、院系推荐、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辩论人才,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辩手培训和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辩论队组织结构梯队化、选拔模式制度化、培训机制科学化。不断完善鼓励制度,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二)以辩论赛为契机,加强校、院间交流。组织辩手积极研究辩论技巧、探讨辩论发展、推广辩论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辩论赛事,通过辩论与各地高校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将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和探寻辩论艺术发展规律相结合。
(三)整合全校资源,搭建辩手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在全校各项辩论赛事中,为“清晓杯”辩论赛中产生的优秀辩手、最佳辩手、优秀主席提供机会,如指导“星火杯”新生辩论赛,对所有的参赛选手、主席、计时员、监时员进行一轮系统的培训,详细讲解辩论赛的赛制、规则、参赛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以友谊赛的形式积极的与院系进行交流,让其在发扬辩论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真正的实现成长成才。
四、辩论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1、扩大了辩论的校园影响,引导了同学思考与学习
伴随着“清晓杯”辩论赛的成功举办,长大学子的辩论热情在校园内明显高涨。从各院系辩论赛的开展,到“清晓杯”小组赛、半决赛的激烈角逐,再到总决赛比赛现场的座无虚席,观众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全程参与,而且对辩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数观众对于贴近大学生活、深入社会热点的辩题比较感兴趣,部分同学建议辩论应该让经典更经典,辩题的选择应该走高雅文艺路线。与此同时,同学们对于辩题的分析更加透彻,对大学生活、教育科学、社会热点的思考更加深入。辩论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了同学的思辨能力,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
通过“掘英育才”系列辩论活动的开展,长大学子中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2012年,长江大学代表队赴许昌大学参加“三国杯”电视辩论赛,摘得冠军,杜森林荣获全场最佳辩手;首届长江大学辩论队队员、经济学院代表队最佳辩手李晓宇率队蝉联“清晓杯”辩论赛三连冠,并在第七届“万人创百星”活动中荣获“口才明星”称号;优秀辩手李欣、万楷荣获“学干明星”称号,杨丹、张程荣获“口才明星”称号,颜娇、王格格、韩等多位同学也在其他领域分获校园明星称号。经过了“清晓杯”辩论赛的培养与锻炼,这些同学的思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仅拥有了伶牙俐齿,而且拥有了开阔的思维与视野。因而这些同学在其他领域也能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3、升华了校园的文化品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法学教育发展的进度并没有跟上国际商法,包括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步伐。本地法教育的任务几乎已经让法学院不堪重负,这导致了各大法学院在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引入新的学习计划或只是表面上做些新的课题。我国的法学教育长久以来更是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经历之间的失衡,而对于国际法学科来说,使得学生将国际法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似乎更加困难。“国际法的教学,必须面向全球。”[1]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应当成为国际法的教学目标。
一年一度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Willem C .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以下简称“Vis Moot”)为国际商法和国际商事仲裁的践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Vis Moot的核心理念是给每个参与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经历,并同时促进国际商法和国际仲裁的发展。因此,Vis Moot在成为世界各地国际商法学者、仲裁员、律师和国际法学生的巨大盛会的同时,亦是国际商事仲裁界的最重要事件之一。为了吸引和便利更多的亚洲学生参加,自2003年起,Vis Moot在香港设立分会场,即Willem C . Vis(Ea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以下简称“Vis Moot East”[2])。 2011年度,第18届Vis Moot迎来了近300所法学院参加,超过700名的仲裁员给参赛队伍的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其规模和影响力令人惊叹。
Vis Moot的组织者和仲裁员都是热心于教学和交流的国际法律人。法学学生要成为国际型法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熟练运用法律外语的技能,还应当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就是要培养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实践法律的应用型人才。Vis Moot追求教学价值的理念和提供的契机使其成为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价值追求之辨析
事实上,很难用“Vis Moot是……”这样的句型来对它进行定义,因为Vis Moot不仅仅是个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的辩论赛,其内在意图并不在于竞赛,而是期望成为一个教学项目[3],鼓励全世界各地的法学院的学生学习研究国际商事法律,尤其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法律文件,并运用国际商事仲裁这种形式解决国际商事纠纷;通过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的辩论赛的形式,使得参与者在不同法系下解读国际商事法律规定,并且在来自不同法系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面前,练习掌握一定的庭辩技巧[4]。法学学生能够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几近真实的体会,锻炼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庭辩技巧,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全方面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这样的意图通过Vis Moot完善的组织安排得以实现。
1. Vis Moot的形式
每届Vis Moot的组委会于每年10月初比赛案件的材料,包括申诉声明、答辩申明和相关证明材料,如双方当事人来往的信件。最近的案件材料还包括当事人与仲裁机构往来的最重要的信件。在拿到案件材料后,各参赛队伍就开始准备于12月上旬提交申诉状。在圣诞节前,该队伍会收到某只对阵队伍的申诉状,在来年2月提交相应的答辩状。复活节前期,在维也纳和香港会举行模拟仲裁庭的口头辩论环节。在口头辩论进行之前,各队会收到所有抽签对手的书面材料。小组赛需经历4场辩论,两场作为申诉人,两场作为答辩人。每场辩论赛各队派出两名选手参加,仲裁员根据各位参赛选手的表现分别打分,小组赛结束后,按照分数累积的高低排名,一定比例的队伍得以进入淘汰赛。比赛进入到淘汰赛阶段后不再计分,而是由每个仲裁员分别选出自己认为获胜的队伍,由仲裁庭做出最终决定。每届比赛将评选出最佳参赛队伍、最佳书状等奖项,最佳申诉人与答辩人的评选仅依据各选手在小组赛阶段获得的分数。
2. 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的价值追求
Vis Moot从其名称和组织形式的角度考量,将其定义为“竞赛”似乎并不为过。但是,为了澄清性质,Vis Moot的规则中对其设计价值给出了清晰明确的阐述,即Vis Moot被设计成为一项在很多方面表现为竞赛形式的教学项目,而非附带教学价值的竞赛,Vis Moot的规则和程序都应当按照教学的目的进行解释[5]。Vis Moot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贯彻执行了这一价值追求,使得竞赛的形式不阻隔教学目的的实现。而两大教学目的——对国际商事法律和国际商事仲裁知识及庭辩技巧的掌握,体现在Vis Moot的安排和发展的细节之中。
一是竞赛制度的开放性。在作为竞赛形式的制度设计方面,Vis Moot在四个方面突出体现了教学目的。其一,Vis Moot的参赛资格是开放的。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法学院都可以组队报名参加,并且参赛人员的国籍和学历没有任何要求。虽然每场模拟仲裁每方只能上场2位选手,但每支队伍的参赛人数没有限制,参赛次数也没有限制。这体现了Vis Moot期望被广泛参与,从而实现其对教学价值的追求。其二,Vis Moot 不禁止参赛队员获得额外的帮助。大多数模拟辩论赛禁止或至少大大限制了教练或非学生教练的参与,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过程可能实现的教育效益。虽然这些限制可能有助于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对于教学目的,似乎适得其反。教练、学者或其他法律执业者参与到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助于参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专业知识和庭辩技巧。其三,Vis Moot鼓励和推动参赛队自行组织模拟赛,这是Vis Moot在权衡了教学目的和竞赛目的两种追求之后做出的选择。许多其他模拟赛事禁止参赛队之间在赛前举行模拟训练赛,这是基于保证比赛结果公正性的考虑,部分队伍会因物力、财力、地理位置等限制而无法参加模拟训练赛,各队伍参加的模拟训练赛数量和规模也会有差别。但是,Vis Moot的组织者考虑了模拟训练赛给予队伍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本着推动教学的目的,给予参赛队伍自行组织模拟训练赛的自由。事实上,得益于模拟训练赛的普及,参赛队伍的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其四,在每场比赛结束后,仲裁员被鼓励给出及时的反馈给参赛队伍,参赛队伍也可以要求仲裁员给予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仲裁员的意见并不一定“正确”,受某些仲裁员推荐的庭辩技巧很可能被其他仲裁员所否定,某些仲裁员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很可能与其他仲裁员不一致,这种情况因仲裁员来自不同法系而显得尤其突出。这对于比赛来说似乎是个“糟糕”的因素,但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出于对教学价值的关注,并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是专注于CISG等国际商事法律规则的推广和发展。为了实现推广国际商事法律规则和国际商事仲裁的教学目的,案件总是涉及国际商事合同的争端以及以仲裁作为争端的解决方式。涉案的虚构国家至少有一方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The New York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以下简称“《纽约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以下简称“CISG”)的签署国,仲裁地国家总是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以下简称“《示范法》”)。此外,案件同样涉及其他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规则,如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
仲裁规则因轮流适用赞助赛事的仲裁机构的规则而每届不同,在2012年的比赛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被作为案件的仲裁规则。
三是提供国际商事仲裁的真实体验。Vis Moot虽然是比赛,但其力求复制真实的国际商事仲裁,促使参与的学生能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实践经验。因此,比赛的组织安排细致而周详。随着时间的发展,Vis Moot使用的案件材料越来越完善,最近的案件材料包括当事人与仲裁机构往来的最重要的信件。虽然信件并不会改变必须考虑的核心法律问题,但它切实有效地向学生展示该机构的职权,以及真实的国际商事仲裁进行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比赛案例的现实性。在实际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双方当事人往往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而仲裁庭的组成也往往非常“国际化”。因此,在赛事组织方面,任何队伍在小组赛中都不会遭遇其他来自本国的队伍,并且尽量安排大陆法系背景的队伍与英美法系背景的队伍配对比赛,每场比赛的仲裁庭也尽量选择来自不同法系的仲裁员组合而成。这些刻意的安排,正是为了充分符合真实的国际商事仲裁的境况,体现出Vis Moot隐含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未来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法律领航人[6]。
二、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在国际商法教学中的价值
源自商人习惯的国际商事法律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是一门“年轻”的法学学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商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国际惯例与国内私法的关系、英美法与大陆法的关系。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不仅要覆盖以上各个方面,还需要解决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国际商法教学中大力发展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是市场提出的要求[7]。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引入Vis Moot不但可以满足前述各种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新型国际法教学形式。
1.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一言堂”,这种单向的知识“灌输”方式的弊端早已为国际法学教育者所认识。黄进教授曾撰文阐述过3D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讨论(Discussion)、对话(Dialog)、辩论(Debate)的方式[8],肖永平教授曾撰文阐述变“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育理念[9]。通过Vis Moot进行教学可以完全改变“一言堂”的状况,因为Vis Moot本身的目的便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学知识的教学和法律执业技能的培养。在Vis Moot的过程中,教练的角色类似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老师,需要带领参赛队员学习国际商法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内容,并训练他们的庭辩技巧。
对于基本的法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排斥传统的授课方式,但面对情形各异的案例,对于相关法学内容的概略性掌握是无法满足分析案例的需要的。因此,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学生们被推动着去深入学习和研究;教练此时如同一个舵手,应当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进,如教会学生查找和使用相关法律文件在制定过程中的会议记录、对法律文件的补充或说明文件,以及相关法律适用的案例。学生们则需要学习多种途径的资料查找方式。资料的适用性和关联性,或使用方式,均可以与队员、教练进行讨论,对资料的搜集、掌握甚至可以训练成为一项技能。这是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积极性,在资料的搜集、积累和讨论中主动学习、逐步加深对案件和法律的认识的过程。
2. 提升法律思辨能力
任何诉诸法庭或仲裁庭的争议都有两种立场去分析事实和法律。Vis Moot规则要求双方都在书面和口头陈述中分别主张申诉人和答辩人的立场。每支队伍需在一定时间限制内提交作为申诉人的申诉状,并在稍迟的阶段针对对手的申诉状提交作为应诉人的答辩状。
但在口头辩论阶段,短时间内角色的频繁变化对每支队伍来说都不可避免。小组赛阶段,每支队伍每天扮演的角色不相同,而淘汰赛阶段各队伍的角色由抽签决定,很可能在短短30分钟内要完全转换思维,站在另一方立场上论证,这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是Vis Moot成为高水平竞赛的原因之一。在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法律思辨能力因此得到了充分训练[10]。
3. 全方位技能锻炼
在全球范围内,如何在教授学生法律知识的同时传递法律执业技能是一个共性问题。模拟法庭或模拟仲裁庭的教学方式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教育中比较常见,而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在专业技能培训上显然关注不够。律师职业需要10个基本技能:(1)解决问题;(2)法律分析;(3)法律研究;(4)事实调查;(5)通讯;(6)咨询;(7)谈判;(8)熟悉比较诉讼程序和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9)组织和管理法律工作;(10)对道德困境的识别与解决[11]。所有的模拟辩论赛都会强调这些技能中的一部分,但Vis Moot几乎涵盖了它们的全部[12]。如同大多数模拟辩论赛,Vis Moot要求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并针对这一案件所产生的问题,通过研究,拟定论点。Vis Moot特别之处在于,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事实分析,甚至允许一定程度的事实调查。尤其,Vis Moot安排了“要求澄清”的环节,即法学学生在收到案件材料后的一定时间内,如果对案件材料有任何疑问,或者认为存在必须证明事实而缺乏相关证据的情况,可以向Vis Moot组委会提问,要求组委会进行“澄清”,这个环节鼓励了参赛学生在分析案件时进行有意识地“发现”。
在参与Vis Moot过程中,学生通常以队为单位工作,在规模比较大的团队里工作尤其要求成员之间能够有效沟通、组织和管理团队中的工作。对于高效率的写作与高超的庭辩技巧而言,有效沟通同样至关重要[13]。
不得不谈及的是,无论是最初的文书写作还是最终的比赛过程,普遍存在着对时间的要求。尤其在“开庭”过程中,参赛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陈述,提出己方的法律主张和法律依据,并针对对方的陈述提出反驳。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目标任务往往会带来不小的压力,而激烈的庭辩或仲裁员过多的提问也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应对压力的经历无疑是他们的宝贵经验。
4. 庭辩技巧的“演”与“练”
“庭辩技巧”被定义为“辩解的行为或积极获得法庭对于原因或诉求的支持”,通常是在审判机构或仲裁庭前辩解。所谓“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庭辩技巧的传授不仅仅是技巧本身,还有如何训练的方法,这无疑是对教练最具挑战的部分。首先,庭辩技巧是基于一定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只有在自身掌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传授给他人;其次,庭辩技巧无法仅仅依赖书面的传授。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庭辩技巧由教练“演”出来,学生们经由观摩和模仿而习得。
对庭辩技巧的练习是参赛选手最辛苦的工作。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语言是第一个难关。如何能够组织起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庭辩技巧训练的第一要务。而组织己方的论证、回答仲裁庭的问题、反驳对方观点的方法,都需要参赛选手在长期的庭辩训练中掌握。
三、结语
在竞赛的组织形式之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本质上是一项实现了教、学互动的活动。对于参与Vis Moot的各方来说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仲裁员在指导参赛队员、贡献自己的法律观点和执业经验的同时,可以从参赛队员和其他仲裁员那里获得新鲜的视角和信息;教练在训练参赛队员的过程中,一方面接纳新知识、新方法,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自己的技能,实现了法律素养与参赛队员们共同提高;而对于参赛队员来说,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法律知识的积累、研究能力的增强、庭辩技巧的掌握、登上“国际舞台”等等,都在参与Vis Moot的过程中实现。
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国际型法律人才要求具备在国际社会中妥善处理法律事务能力,这样的能力是立体的,体现在语言、法律素养、对不同的文化的适应性、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个人的仪态、形象。而这些要素在Vis Moot中一一体现,参赛队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即使是其他参与者,参与Vis Moot的经历总能够给他们的“国际化水平”带来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说,坚持长期、有效地参加Vis Moot活动是我国法学院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梁西,宋连斌. 法学教育方法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1.
[2] Louise Barrington, Glenn Haley. Go East, Young Arbitrator[A]// Janet Walker. The Vis Book[C]. US: Juris Publishing, Inc., 2008.
[3] Pierre A. Karrer, Hew R. Dundas, Lawrence W. Newman. Winning the Moot: What Do Arbitrators Want[A]// Janet Walker. The Vis Book[C]. US: Juris Publishing, Inc., 2008.
语言表达是母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校母语学习中因为重视不够,缺少相关的实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全是一种放任滋长的状态,以至于本可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不强或较弱。语文教学需做出改变,增加语言表达实训环节。
一、 语文课堂口语实训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达到实效是语文实训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1. 兴趣原则。兴趣就是动力。语文实训让学生感兴趣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到。实训的组织形式应尽量避免刻板、严肃,而要活泼、有新意。虽然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项目,诸如介绍、演讲、朗诵、辩论等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但是可以在这些项目上增加新意。增加新意,可以偷换实训名称,如将演讲比赛的名称改为“故事大王争霸赛”,诙谐有趣;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打破传统的比赛模式,如将演讲比赛变成超级演说家,借鉴“导师制”,建立“团队制”。还可以在活动开始前预热,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对教室加以布置,改变讲台课桌对立的摆放格局等等。再比如朗诵,可以借鉴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鼓励学生配乐朗诵录音,课上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从内容上来看,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训主题。如辩论,教师提供多个辩题,学生投票选择,辩题应当是学生关心和正在经历的,如打工与学习、爱情与友情、能力与学历等的辩论。为使活动更有新意和趣味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交由他们进行策划。
2.激励原则。由兴趣带来的动力要持久保持还需不断激励。将学生在语文实训中的参与和表现纳入到平时成绩中会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师应在布置活动时就明确赋分标准。如演讲实训,主持人、演讲选手、学生评委分别多少分,分数必须体现出差异性。积极参加和不参加的不能等同对待,表现优秀和表现较差的也要有区别。赋分的标准要详细具体、客观公正,赋分必须依据标准进行,不可随意更改。为了更好地激励,也可以采用一些物质奖励,如利用班费购买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品。或者由活动承办小组发挥创意自制奖状。也可以全程录像,之后将视频传至微信公众平台或者QQ空间。这些措施都能激励学生认真准备,拿出最好的表现。
3.思维原则。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要重视思维的训练。说话之前要理清思路,使得话语条理清晰。每次活动时,需在评分俗贾卸哉庖环矫孀龀雒魅饭娑ǎ教师也要向学生强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思维技巧并开展相关训练,如巧用“首先”“其次”等表示时间、层次的词语,放慢语速,类比联想等等。
二、语文课堂口语实训活动形式设计
语文实训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同一班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是在同一层级的,有的学生能说会道,有的学生则笨嘴拙舌,要让他们在同一场训练活动中各有收获,必须要明确各自的不足,或者需要训练提高的重点是什么,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根据多年来教学观察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表现为:普通话较差;语病较多;口头禅使用频繁;紧张;无话可说;声音太小等。另外,体态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眼睛不敢正视;站姿不端正;表情呆板;缺乏手势语等。学生结合自身问题确定需要训练提高的重点,还需进一步确定训练达到的效果,如不出现口头禅等等。总而言之,要让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实训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语文实训活动可设计为:介绍、演讲、朗诵、辩论。
介绍是较为基础的语言表达训练,所训练的内容为语言组织能力,训练目标为词句准确,语言流畅。具体训练形式可设计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家乡介绍、产品介绍、书籍介绍等等。为激发学生在训练方面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介绍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还需在训练开始之前讲解介绍的方法,诸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分清内容主次有所取舍,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如何推敲词句准确表达等等。
演讲与介绍相比对表达者的口语能力和体态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演讲的训练目标是绘声绘色讲述,演讲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令节日的“主题演讲比赛”、结合课外阅读的“故事大王争霸赛”、结合自我经历和他人事迹的“我是超级演说家”等,也可以开展命题即兴演讲“脱口秀”等等。演讲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讲解演讲的技巧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同时明确演讲要求和考核标准。
朗诵是文学艺术的有声表现,声情并茂是朗诵的要求。朗诵训练的目标是让声音充满情感。朗诵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经典诗文朗诵会、剧本朗读会、“我是主播”朗诵录音交流等。朗诵训练之前教师要讲解朗诵的技巧,包括语调、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朗诵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巧运用的训练,也是认识态度的端正。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心态的调整,可以进行朗诵示范、播放名家朗诵视频等,营造出朗诵的氛围。
辩论首先是思维训练,其次才是口才训练。思维通过语言加以外化,想到什么才能说什么。至于表达者能够想到什么自然是与他的知识占有情况相关。这应在平时加强阅读学习,进行知识积累。其次也与表达者的思维敏捷度有关。辩论训练的目标是语言技巧的运用。辩论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一对一的擂台赛、四人合作的团体辩论赛等。教师要在辩论实训之前向学生讲解思维和语言技巧,并进行单项训练。如类比联想与归谬法等。另外,辩论赛的辩题可由学生选择确定,再以抽签形式决定辩论的正反方。
以上四个语言表达实训形式虽然训练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语言表达的各个方面,每一次实训都有所侧重。反复训练和重点训练相结合确保了口语实训效果。
三、语文课堂口语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一、活动宗旨:
为了让广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热爱。。。新校园,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我校新生辩论水平,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同时也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特举办。。。。届大学生辩论赛。
二、主办单位:
。。。大学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
。。。大学学生会
四、大赛组委会:
五、大赛评委团:
六、比赛方式:
轮空淘汰制
七、参赛对象:
。。。大学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注:每个参赛单位由一名领队和四名辩手组成,领队为辩论队老成员或学习部部长,辩手至少有三名09级成员。
八、整体赛事安排:
11月27日 大学生辩论赛开幕式。
11月28-29日 大学生辩论赛第一轮轮空淘汰赛
11月5日 大学生辩论赛第二轮轮空淘汰赛
12月12日 大学生辩论赛半决赛
12月18日 大学生辩论赛总决赛
九、比赛地点:
淘汰赛:(。)
半决赛:(。)
总决赛:(。)
十、总决赛奖项设置:
冠 军: 一名 颁发奖杯
亚 军: 一名 颁发奖牌
总决赛最佳辩手:一名 颁发荣誉证书
十一、其他奖项设置:
每场淘汰赛、半决赛各设置一名最佳辩手,半决赛淘汰的两个代表队同为季军(颁发获奖证书)。
十二、经费预算:
附:
1、比赛规程细则
2、评委评分表
3、本届辩论赛各项原则
4、大学生辩论赛赛程安排
。。。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日
附表1
大学生辩论赛规程细则
一、陈词阶段(共计10分钟)
1、正方一辩陈词(立论)(用时不超过3分钟);
2、反方二辩反驳(用时不超过2分钟);
3、反方一辩陈词(立论)(用时不超过3分钟);
4、正方二辩反驳(用时不超过2分钟);
二、对话阶段(共计12分钟)
1、正方三辩任选反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2、反方三辩任选正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3、正方四辩任选反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4、反方四辩任选正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备注:对话阶段要求双方有问有答,一方回答后一定要提问,不能只回答不提问,也不得连续提问。提问不超过15秒,回答不超过20秒!若一方时间已到,另一方时间未到则可继续发言。
三、小结阶段(共计4分钟,每方发言不超过2分钟)
1、正方一辩对以上陈词阶段和对话阶段进行小结;
2、反方一辩对以上陈词阶段和对话阶段进行小结。
四、自由辩论阶段(共计10分钟,每方发言不超过5分钟)
在这一阶段中,双方辩手均可自由发言或提问,不允许任一方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辩手连续发言或提问,即只能是双方交替发言且任何一方辩手不得连续三次站起发言,由正方先开始。
五、总结阶段(共计8分钟,每方发言不超过4分钟)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六、计时原则:
1、比赛时,发言辩手起立为计时开始,落座为计时结束,其中自由辩论阶段发言辩手落座即为另一方发言计时开始。
2、自由辩论阶段,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向主持人示意放弃发言,放弃发言不影响评判结果。
3、时间提示方法:在各阶段中,若时间剩下30秒,则响铃以作提示,若到达规定时间则连续响铃以表示时间到提示。在各次提示时,工作人员都必须向场上主席、评委及观众相应地举写有“正方”或“反方”的牌子。
4、未经大赛组委会批准,场上辩手不能随意更换,辩手顺序也不能随意更换。在规定用时全部耗尽时,用铃声提示,辩手必须结束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七、决赛新元素:
1、在选手进场时播放进场音乐,每个阶段开始之前(主持人话音刚落时)播放简短声音,增强现场气氛。
2、为双方辩手提供多媒体资源(两个投影仪),双方辩手自带笔记本展出多媒体材料以证明己方观点。(可适当延长每一环节时间)
附表2 评委用表
1、组委会将聘请5位评委对本次比赛进行评议。
2、评判根据:每位评委根据前述规则并根据辩论双方的下列状态,自由裁量并独立判定:
A 命题设定的技巧性和合理性
B 论证的说服力
C 整队的凝聚度
D 辩风的严谨,求实,坦诚
E 语言的感染力
3、评分标准
a、团体分(共300分)
团体分(300分)
正 方
反 方
辩论阶段(200分)
陈 词 (40分)
对 话 (40分)
小结陈词(30分)
自由辩论(60分)
总结陈词(30分)
综合印象(100分)
语言风度(40分)
团队配合(30分)
临场应变(30分)
b、辩手个人得分总计50分。比赛的最佳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本次比赛全场最佳
辩手由个人累积分最高者获得。
辩 方 正 方 反 方
辩 手 一辩 二辩 三辩 四辩 一辩 二辩 三辩 四辩
语言表达(10分)
整体意识(10分)
辩驳能力(10分)
美感风度(10分)
综合印象(10分)
合 计
4、胜负判断
1、比赛的胜负判定,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投票决定,评分细则只供评委参考。
2、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比赛胜负无关。
附表3 本次辩论赛各项原则
一、评委安排原则:
1、若评委所在学院有队伍参赛,则安排评委团其他评委作评;
2、每场辩论赛安排五名评委作评;
3、评委由辩论队老成员以及其他高校的邀请评委组成;
4、各位评委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对每场比赛进行评定。
二、比赛原则:
1、若对抽签方式有疑问,可在抽签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校学生会主席团或学习部提出;
2、抽签结果公布后,任何参赛队不得随意更改抽签结果;
3、参赛双方必须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积极参加每一场比赛;
4、大学生辩论赛各项赛事的赛况将整理记入年度的各学院先进学生会的评定考核中;
5、本届辩论赛各项原则最终解释权归。。。。学生会。
学生辩论赛的策划书【二】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团体联合会
承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演讲队
协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各系学生会
活动目的 :提高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可以用她来寻找光明;辩论给了我们思考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她来指导言行,本次大赛通过我校青年学生在辩论赛上进行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流,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以此牢牢把握高校的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口才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现个人魅力风采 :世界最具威力的三大武器:口才、金钱、核弹。其中以口才居首位。辩论能激发个人的潜能,能提高对问题的审思,更能实现跨越灵感界线的沟通。校园辩论赛发掘和激励有才华的青年学生,为他们新时期成才提供更为广阔展示自我的舞台,实现“最佳辩手”梦的飞跃。
发掘人才 :以此辩论赛为平台发掘人才为学校辩论队注入新的力量,提高辩论队的实力及水平。
活动背景:本次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开拓同学思路,体现我们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以“文明修身,你我同行”为宗旨,开展活动发扬文明修身精神,关注社会风气问题,展现学子风范。巩固学生以文明为荣的思想,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时间:十一月中旬
活动地点:11栋教学楼以及学术报告厅
活动主题 :文明修身,你我同行
参赛对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各系辩论队
活动报名方式:以院系为单位组队,每队4人(男女不限)。报名表如下:
辩论赛报名表
说明:1、请按辩手次序认真填写相关内容;
2、如报名人数较多,请自行添加;
3、对辩题有何建议,请在备注中写清楚;
比赛流程安排:比赛分为3轮,初赛、复赛和总决赛,安排如下:
(1) 比赛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各系参赛队伍分成a、b两组,每组采用单循环赛制,决出第一名进入复赛,每组以胜负计,如遇胜负场次相同,则计算总分,总分高的胜出。
(2) 复赛采用淘汰制,a组第一名对决b组第二名决出c1、c2;b组第一名对决a组第二名决出d1、d2.
(3) 决赛在11-106举行,首先由c2对决d2进行3、4名争夺战,决出辩论赛第三名、第四名,然后由嘉宾在荣誉证书上签字,并进行颁奖;
之后由c1对决d1进行1、2名争夺战,决出辩论赛第一名、第二名,然后由嘉宾在荣誉证书上签字,并进行颁奖;
最后由团委进行颁发奖品
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11月20日开幕式,地点:11-106
流程:1、趣味辩论赛
2、团委老师致辞
3、介绍参赛队伍
4、介绍评委并为校辩论队队员颁发聘书
5、评委代表发言
6、辩手代表发言
7、抽签分组
8、第一场比赛辩题抽签
此次比赛参赛队伍分别为:计算机与电子系代表队、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代表队、自动化系代表队、城市建设系代表队、外语系代表队、经济管理系代表队、新闻与法学系代表法学代表队、新闻与法学系新闻代表队、艺术设计系代表队
根据抽签,将计算机与电子系代表队等九支队为分为两组,分别为a1、a2、a3、a4;b1、b2、b3、b4、b5
具体比赛日程如下:
11月24日(周二)19:00 b1 vs b2、b3 vs b4
11月31日(周二)19:00 b1 vs b3、b2 vs b5
12月3日(周四)19:00 a1 vs a2、a3 vs a4
12月8日(周二)19:00 b1 vs b5、b2 vs b4
12月10日(周四)19:00 a1 vs a3、a2 vs a4
12月15日(周二)19:00 b1 vs b4、b3 vs b5
12月17日(周四)19:00 a1 vs a4、a2vs a3
12月22日(周二)19:00 b2 vs b3、b4 vs b5
16场比赛中a组决出c1、c2,b组决出d1、d2进入复赛,复赛采用淘汰制
12月24日(周四)19:00 c1 vs d2
12月29日(周二)19:00 c2 vs d1
两场比赛胜出队伍进入冠军争夺,
1月5日(周二) 18:30 三、四名争夺;
19:30 一、二名争夺。
注:1 辩题由校学生团体联合会、演讲队及评委老师负责,同时,在比赛前5天,由比赛双方代表由抽签的方式抽取辩题。
2 初赛评委由辅导员,优秀辩手,系级学术部副部长及以上干部,专业指导老师以及外校优秀辩手组成(比赛开始前1小时不对外公布),其中初步立定邀请武警指挥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等高校校辩论队队员或优秀辩手作为初赛的评委,同时总决赛将邀请高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作为嘉宾参加此次总决赛
3 决赛评委邀请学校老师(待议)
4 每轮比赛的评委不能中途更换
5 初、复赛每场比赛的评委5名,决赛视情况而定
比赛程序 :
(一)
(1)主席介绍评判团成员
(2)介绍辩题以及辩论双方立场
(3)介绍参赛队成员
(4)介绍辩论比赛规则并宣布辩论赛开始
(5)辩论环节
(二) 主席向观众提问或是进行“点球大战”或是进行“突然反方”环节。
(三) 主席宣布复会,并邀请本场点评嘉宾点评分析本场比赛的辩题和正反双方的表现。
(四) 主席宣布比赛结果。
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3、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4、点评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
奖项设置 : (一)团体奖:
1、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2、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3、辩论赛季军奖(一个)
4、优秀组织奖(一个)
(二)个人奖:
1、优秀辩手每队一名,
2、最佳辩手一名,
3、最受欢迎辩手一名
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季军队以及优秀组织奖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优秀辩手、最佳辩手、最受欢迎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及物质奖励。
辩题:
正方代表队:
反方代表队:
请评委给胜方代表队打勾(正方 反方)
最后得分=各辩手最后得分之和+团体得分的最后得分
一、辩手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辩手个人的语言能力(3分)《通顺,得体,脱稿,肢体语言》
2、辩手个人的辩论艺术、技巧(4分)《引用,类比、社会调查》
3、辩手个人的形象、气质(3分)《衣装、发型》
辩手
语言表达能力
(3分)
辩论艺术技巧
(4分)
个人形象、气质
(3分)
辩手得分
经费预算 :
饮用茶水 10元/场 x 16场(预赛12场+复赛2场+总决赛2场)=160元
辩论赛标识牌 5元/个 x 18个=120元
决赛现场布置 200元
决赛奖品 500元
一、前期调查
为深入开展“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双争先”活动,进一步了解团员青年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院在全院展开了团员青年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情况调研活动,主要以多层次的座谈会、问卷调查及深入个别访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我院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升学、就业等方面情况。调研发现学生有如下特征:热爱祖国,渴望成才,积极进取,但韧性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泄气和消沉;富有理想,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喜欢独立思考,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结论,但少数学生思想方法往往主观、偏激,把握不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部分同学学习作风懒散、不踏实,认为能拿到学历就行;自我设计愿望强烈,关注自身发展,务实倾向和个人功利意识并存,少数学生身上存在“泛功利化”现象,一部分同学把集体活动看作与己无关的事情,热情不高;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往往目标不稳定、不专一,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形势没有充分地认识;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健康,品德优良,但少数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缺乏诚信意识;还有少数学生心理素质欠佳,存在心理障碍等等。
二、过程与做法
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随决定开展学院学生宿舍辩论赛。
1、活动意义:弘扬时代精神,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同学们追求远大的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领新时代大学生们在智慧激荡、思想冲浪、情境体验中塑造有抱负、有思想、有个性、有良好口才的当代大学生形象,充分展现法学院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2、辩题设计方面注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行为、生活,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后。
3、参赛要求
以法学院各宿舍为单位参加辩论比赛(详情见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需制定出自己的队名及参赛宣言。各参赛队辩手统一着装。
4、评分标准
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引证恰当,分析透彻、严密。
②表达流畅,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③反应灵敏,回击有力,配合默契,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
5、奖项设置
团体奖: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十个。对获奖队伍颁发荣誉证书。
个人奖:本届比赛评选最佳辩手若干名,对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四、成效
在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里谈的课堂辩论比赛与正规的辩论比赛和课堂辩论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两者的竞争性,又在一定规则下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比较多,但进行课堂辩论比赛比较少,在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只要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学生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相对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辩论―竞争―收获”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辩论比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只是听众,不能够成为亲身实践者。现在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可以说是种相对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学生们求异思维非常强,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对于教学方式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绝对的创新和相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绝对创新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并第一次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班级进行这样方式的教学,更能显现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辩论比赛虽然不属于绝对创新,但却是辩论比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所以同学们多数都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在调查中于学生们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很新颖的形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实践的教学方式。”“辩论式的教学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是大家互动交流的讲台。”长时期以来,教师不能把辩论比赛教学引入课堂,这和辩论比赛的复杂性也有关系。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辩论赛。可能是课堂时间有限或是大部分老师觉得课堂辩论很乱,程序复杂,浪费时间且不易控制场面。”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综合各方面调查看,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把辩论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并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于大学生起到多方面作用。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一:课堂辩论比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学到了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通过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辩论赛的流程规则辩论技巧方法等,还有方方面面有关的资料,这就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能接触更多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辩论赛同时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辩论选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这样辩论选手就在准备中不断地扩展了有关话题以及一些相应的知识,不仅是我们的参赛选手,观众也同时扩展了知识面。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论证。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应该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论证和辩论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经常不断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2.鼓励同学们不同思想的碰撞以及辩论话题相关知识地不断挖掘。辩论要求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辩题,所以在去挖掘遍体中的内涵,如其原因特点作用等,从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无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如在“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的辩论赛中,正方列举史实,证明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而更多地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以及人民力量的伟大;而反方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备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们从分析事件、人物,阐述观点到思想升华,有了明显的进步,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3.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辩论赛的顺利进行,不同角色的同学都积极的准备着。辩手们更是使出独门绝招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最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上网查、到图书馆查、跟同学交流……其他同学或多或少的也在寻找着一些有用的材料以便在赛场上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辩护。其间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接触、理解和分析,其实就是在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的一种消化,一种吸收。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同学们泛泛涉猎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课堂辩论赛之前,同学们都化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到图书馆、上因特网、从历史课本到其他历史书籍、与历史老师交流等途径广泛搜集有关辩题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之前的准备,同学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开发身边和周围的各类课程资源。他们发现很多资源以前没有利用过,正是通过课堂辩论才使他们利用上这些资源。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二:通过课堂辩论比赛,可以深化对某一新辩题的深入认识
把辩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改变了学生对历史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同学可以通过讨论交换不通的历史看法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这种带有探究理解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广泛的被同学们接受。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使用上求创新。长期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起和厌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须。创新是教学模式进步的灵魂,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又是困难的。创新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即使是一小方面有新发展都是创新。正如调查中学生所说的那样“课堂辩论是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形式,其精彩新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辩论过程中,以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三:课堂辩论比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用求异的思维看问题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课堂辩论式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1.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看问题存在片面化,停留在表层,认识事物不够深刻等问题。通过课堂辩论比赛,迫使学生必须进行全面的看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多方面证明,在辩论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在哪个方面看问题有偏颇,都容易被对方进行攻击,导致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同学们在课堂辩论比赛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不仅要有大量的资料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人独自思考,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提高认识问题的思想深度,这也是大学所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深度。课堂辩论比赛的形式,要求同学们以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来思考辩题,既要考虑到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习惯性和局限性。
2.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需要和外部世界往来,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食物、异性、书记、昙花、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辩论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引起言语上的交锋。通过交锋,让彼此能够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态度立场和观点,这样就可以达到的目的。使人们了解到更深透的事物本质,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思想沟通。是思想的触碰,使我们由浅层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含义跃进。同时,辩论课堂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活跃思维,敢于自主质疑所谓的权威观点,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以往唯书本是从的被动思维方式。课堂辩论比赛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潜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
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思维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因为辩论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辩题以后,课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搜索整理多方面素材,写好发言提纲,这就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动口能力。在辨认时要倾听又要反击,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对方不断提出的新观点,有利发展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因此,通过这一实践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原有的、习惯的单向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运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注重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四: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才。进行课堂辩论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平台。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深入分析辩题,查找各方面资料,进行分工合作,利用辩论技巧运用好所掌握的知识。由课堂辩论比赛把教学的内容和比赛结合起来,不管是哪个队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都要做精心准备。另外,进行课堂辩论比赛不只是某一名辩手的事,它直接涉及到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荣誉。一名辩手出现问题,对整个团队和班级的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一名队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准备,在比赛过程中又要尽全力进行比赛。正是这样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渴望,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
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强有力的任务驱动,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辩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合作精神。辩论是通过人们因不同的观点而引起的言语交锋打到相互了解谅解和信任,进而实现人际沟通的一种手段。因为,通过交锋,彼此能够更加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达到高层的心理沟通。“通过辩论赛,我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接纳不同的观点,学会了从别人身上学习,让我交到了好朋友。”这是一同学在辩论赛后的深刻感想。在辩论中,要学会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尊重别人,实现愉快合作,共同提高。倡导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他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一个国家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它在国际舞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论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在辩论时,辩论的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辩论。同时由于辩论又是团队对团队的集体交锋,这就必然要求同一队员之间要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把个性的展示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分工,达到合作,最终获取共同的成功,分享大家的喜悦。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可以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平时单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的全面发展。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五: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辩论能够帮格内向的学生消除其胆小害羞的毛病,增强其自信心,在课堂辩论中,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学会了据理力争,而任性、霸道的孩子也懂得了收敛。在辩论赛中,现场不仅仅有辩论双方,还有评委,热情的观众,那场面是相当大的。面对台下几十至几百的热情观众,陌生的评委,主持人,辩论对方,场下热情或唏嘘的声音,上场辩论,能很快的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他们必须临危不惧,口齿清晰,具有强大的自信,才能使自己的观点让对方,观众,评委信服。否则连自己都吞吞吐吐的说出观点,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能让谁相信呢?同时在整个辩论的过程当中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辩论比赛前,辩手不仅需要到图书馆,上网,或者请教同学,老师相关的信息,还需要对所获得的知识,材料进行分类,组织。组织哪些材料可以回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哪些可以用来反驳对方观点,哪些材料较有针对性。应变能力不仅指在场上快速找出对方观点的弱项,进行反驳,还指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不断的反问自己,对方会怎样反驳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反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选择哪些材料?同学们参与辩论,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认为:“参与辩论赛让我觉得我离舞台更近了,因为以前的我胆小怕事,不敢在人前大声表达自己,但是辩论赛让我觉得我是行的,我也可以很优秀。”大学的教育应该是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堂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耐挫力。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另外,辩论要求参与者沉着、冷静,这有利于克服一些同学中存在的性格上急躁的弱点,引导学生将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自己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练。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六:课堂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课堂辩论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一丝不苟、胜不娇败不馁等优良作风,同学们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整体作战是培养主体性品质的需要。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以辩论式等类型的活动为中介的,同学们只有投身于诸如辩论式学习活动之中,其主体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优良作风的培养得以实现。
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辩论比赛要求双方在发言中提出的见都要有必要的证明,这就促使参加辩论的学生多方面地收集材料,并进行认真的准备,找到自己的论点。直接参与辩论赛的同学更是因为收集资料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而作为观众也能在辩论赛中汲取诸多历史知识。准确的语言,明快的语调,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准确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等,这就要求辩手掌握足够丰富的历史材料了。辩论活动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其功效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辩论活动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思想作风,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辩论赛是一种竞争性游戏,它一方面凸显竞争游戏的对抗性,为同学们增加了一个正面交锋和较量的舞台;另一方面凸显游戏的守规则性,辩手必须在游戏规定的范围内和游戏规则下据理力争。这种守规则的竞争意识,是大学生们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辩论又讲求在包容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异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思辨,这要求辩手尊重对手的人格,正所谓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有助于同学们的修身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七: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辩论赛可展示人格魅力。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知识、情感、意志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在论辩中,人格主要体现在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仪态、仪表和气度风格。辩论赛是一种口语竞技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但要求参辩双方讲究外在仪表,更要求辩手注重辨风辨德。沉稳冷静而不迟钝,机智幽默而不轻桃浮夸,据理力争而不咄咄逼人,尽显个人魅力而不抢占风头,这样的辩手才能取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同。而且,在论辩过程中,同学们在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着随辩论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各种情感:遇到困难时的不懈,获得成功后的欢欣,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以及因不慎导致失误时的遗憾和惋惜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辩论式教学最大的功效是有利于实践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配角”,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辩论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自由”空间,成为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的教学策略,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学生在学习体会里写道:“我认为辩论课办得非常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扩展深化。辩论课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丰富了课堂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不仅仅是参加辩论的同学,很多陪练的同学也积极参与,找资料、做分析总结等,大家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学习并快乐着。”总之,辩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型,培养口才,让大学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与学生的积极配合的热情,是十分可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可谓唇枪舌剑、辩辞激昂,青年人的朝气尽显无遗。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易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活动背景:
我系具有浓厚的思辩特色,在这份浓厚历史底蕴上,我们系更是屡获佳绩,屡得殊荣的剑锋。几年来我们政法系在教师职业技能赛的辩论赛中战果都是极其辉煌的。本次辩论赛力求携上胜之余威以弘扬我系辩论文化艺术,丰富我系同学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地点:博西五、六楼教室(具体地点安排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时间:xx年5月3日
四、主办单位:政法系团委
承办单位:政法系法律协会、学生会学习部
五、报名截止日期:4月日上午9:3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4月3日下午:3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4月3日下午:3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5月3日晚上7: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5月8日下午3:
七、活动宣传:
1、及时做好本次辩论赛的工作总结,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经验。
2、由记者团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展板。
3、把相关文件通知分发至5、6级各班。
4、由宣传部、网络部将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及时公布。
5、由网络部在系网站予以宣传。
八、参赛对象:
6、7级各班各派一支队伍(4人)参加本次辩论赛,法律协会与学习部各派一支队伍(4人),共3支队伍参加本次辩论赛。
九、奖项设置:
冠军队
亚军队
季军队
除此之外,本次辩论赛还将设置优秀奖若干队。
十、比赛规则(见附件)
十一、注意事项:
1、请5、6级各班班长务必把本班的报名表(附后)于月日之前交到法律协会或学习部。
2、辩论赛每一轮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如若有改将另行通知。
十二、经费预算:
1、评审的饮用水及打分笔
2、证书及奖品
现在全中国大学几乎都开设了法律专业,优秀学生的涌现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学校的专业培养好,让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竞争中失败,举办这样的辩论大赛时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辩论赛策划书二】
为协会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和锻炼的平台,为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特别是我们营销协会成员的蓬勃朝气和勇于展现自我的能力,丰富社团文化生活,活跃社团气氛,开拓营销思想。培养发掘辩论人才,本着公平竞争,力争第一的精神,以关注社会热点,要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为宗旨,传播科学精神,展现学子风范。
一、辩手组成
:营销协会新一届成员
二、参加人员
:营销协会全体成员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22日至12月15日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辩论主题:
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六、赛前准备工作:
1、确定参赛队伍和成员(组织策划部)
2、申请活动地点 (办公室)
3、广播宣传和宣传单张贴(宣传部)
4、协会网站宣传(网络调研部)。
5、邀请嘉宾杨婷当评委并点评、 Q群宣传(外联部)
6、制定并打印评分表2份(一张两份)(宣传部)
7、制作并打印会长的台词(副会长)
8、准备奖状(5张)和碳笔(2支)(文体部)
9、制作并准备红牌、黄牌一个
1、准备相机
11、准备三个电子表
12、具体人员安排:
主席:王凡
评委:
记时员:
接待员:
摄相: 查伟
分数统计:胡阿珊
辩论赛记录: 刘芮
维持秩序:
颁奖人员:
赛后清理场地:
七、辩论赛程序
1、开场白
(1)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并介绍评委
(2)主席请参赛双方入常并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主席宣读比赛规则(比赛由陈词、质询、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五个阶段组成)
7 、主席宣布比赛两方团体分数和各辩手分数,同时分数统计员根据分数填写好奖状得主
8、 颁奖并照相留念
9、主席宣布辩论赛圆满结束
八、辩论程序
1、立论(6分钟)
正反双方一辩依次进行
A、正方一辩发言(3分钟)
B、反方一辩发言(3分钟)
2、攻辩
A、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B、反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C、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D、反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E、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F、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3、自由辩论(12分钟)
4、总结陈词(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九、辩论细节
1、时间提示
(1)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秒时,记时员举红牌提醒;用时满时,举黄牌终止发言。
(2)举黄牌终止发言时候,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辩论,不得中途更替。
(3)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叩分。不能以提问方式任意破坏对方答辩的完整性,不能以长时间答辩阻止对方提问(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切忌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主持人有权终止一方过长的提问或答辩。
(4)正反方选手站立完成攻辩阶段。攻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双方选手在限制时间内陈词。
(5)双方提问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问。
(6)每一攻辩阶段为1分3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秒,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1分钟,用时满时,终止发言。
(7)四人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钟。正方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5、自由辩论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反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一方发言结束落座后,另一方开始发言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误
(4)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6、结辩
各方四辩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7、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否则适当扣分,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等资料。
8、比赛进行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其他辩手发言
十、评判
1、评委、嘉宾组成(待定)
2、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部分(满分1)
辩论技巧:辩手语言的流畅程度,反驳、分析和应变能力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3)
内容:论据内容是否充实,引用资料是否恰当(1)
风度和幽默感:各队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3)
整体合作:全队论点结构的完整性,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2)
(2)个人部分(满分1)
A、论
陈词是否合适,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用实例是否恰当(5)
B、辩
口语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走出校门,首先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要靠竞争去找到职业,这就要求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利于成功推销自己。同时,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需要。实践证明:以听说促读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是开发学习智力的需要。心理学家把语言看作是表达思想的符号,听力不强,说不了话,将会导致思维的障碍。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大有裨益。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下面,就口语训练问题,谈几点体会。
首先,“三步走”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三步走”,就是分三个阶段对学生口语加以训练。
第一阶段以朗诵训练为主。汉语语法比较复杂,通过朗读可以逐步掌握语法规律,使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以规范书面语为内容,因而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规范的书面语的影响和熏陶。同时还可以使语音语调得到全面的锻炼,掌握表达感情的技巧。
朗读的训练步骤可以采用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进行基础练习,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朗读流畅,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次是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恰当而自然的读出感情。最后是发挥练习,要求节奏速度鲜明适度,感情表达丰富准确,有一定的感染力,引起听者的共鸣。在朗诵中,严格要求学生练习发音、声调、表情,使学生逐步克服怯场心理,为演讲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进行演讲训练。演讲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即兴演讲,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演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对演讲内容的规定程度,可采用命题式、半命题式、无命题式等多种训练模式。这些训练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演讲时,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登台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参与和竞争意识,锻炼出能言善变的交际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论辩的训练。学生经过朗诵、演讲的训练,逻辑思维日益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论辩训练。这种训练可采用论辨比赛的方式。辩论比赛需要参赛者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论辩赛的举行,就是要培养学生机敏性、应变性等创造性素质。
论辩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辩论技巧,在辩论中保持主动,或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辩论的胜利。教师可以选择时下学生最关心的辩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时,既可以采用1∶1的辩论阵式,也可以采用2∶2、3∶3、4∶4等辩论方式。在辩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论证,不断爆发新的思想导火线,不仅提高了说话技巧,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培养了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上述三个步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逐步提高。反之,若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就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而影响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人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得机敏、灵活。同时,完美的即时表达,与对说话人潜在动机的敏锐洞察都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应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列说话提纲,打腹稿,设计讲话的开头、转折、衔接、结尾等关键地方,然后连贯的说出。在训练时要求学生说话之前充分思考,精心准备,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准确。这样的训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从多角度、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为良好地表达打下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掌握修辞方法。口语中使用的词大都是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在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精细深入地掌握词意及用法;注意聆听广播、电视、电影中的精彩语言片段;阅读名篇佳作,积累词汇,增加语言储备,净化、丰富、规范自己的口语。同时,在表达上要求学生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比如,可以指定学生在说话时运用几种或哪几种特定的修辞。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的词汇、句型丰富了,说话时自然能够游刃有余,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也会随之增强。
第四、加强语气、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训练
要进行口语训练,必须要求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否则,学生南腔北调,势必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停延、重音、升降、快慢等方面的语调训练。说话人若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一般的内容也能讲得津津有味;否则,即使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的平淡无奇。
只有注意语气的恰当使用才能帮助说话者进行有效的表达。语气的训练可采用如下方式:例如;让学生了解语调的变化及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表达浓厚、复杂的情意;强调语速的掌握与控制,要求学生针对特定情境,掌握语速的快慢;还可采用让学生讲故事,分角色对话等形式进行练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实践证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勤说苦练。强化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说话能力提高的保证。
Debat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work analysis
YU Kai-wen
(Bao tou Iron & Stee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Inner ongolia,014010,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ebate for two years as a college student to guide teachers and judges, for participating debater exposed some problems in the gam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argeted put forward the debate before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method and techniqu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activiti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Debate;Can not win;Skills;Methods
0 引言
2012年的首届内蒙古大学生辩论赛,笔者作为指导老师和同学生们一起参加,运气还不错,冲进了决赛。今年笔者担任包头市大学生辩论赛的评委,又应我学院学生会邀请作指导老师。因此,有必要对两次参赛的经验进行梳理,理清思路,为今后参加这类的活动提供参考。
1 辩论赛暴露出的问题及分析
1.1 参赛辩手在赛场上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准备不够充分;其次,逻辑不够清析;其三,高度的紧张;其四,性格上的弱点;其五,团队组合不够和谐;其六,碰运气。
1.2 参赛辩手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由于参赛辩手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只完成大学期间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欠博且不精;比如在题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更重要”的辩论中,正反方都没有找到突破点。正方继承的突破点可选书法,反方创新的突破点可选《孙子兵法》。
其次,参赛经验欠缺。由于多数辩手是第一次登台,缺乏唇枪舌战经验,大二的学生要比大一的学生经验更丰富,紧张的程度要低。通过参加辩论赛,可发现学生性格上的特点,扬长避短。如有些选手的思维及表达非常适合参加这类比赛,而有些辩手不适合。
再次,辩手们自己之间相互不够了解。对将遇到的对手更不了解。运气是有的,但运气只占三分,三分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七分是靠充分的准备。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指导老师进行较系统的辅导。
2 辩论赛前必要的理论指导
2.1 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2.2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2.3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2.4 实用艺术
2.4.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4.2 老子《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 辩论赛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1 辩论的原则
3.1.1 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3.1.2 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3.1.3 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3.2 参加辩论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3.2.1 要认真地去查阅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
3.2.2 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
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2.3 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3.3 辩论的技巧
3.3.1 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比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3.3.2 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
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3.3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
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看的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3.3.4 避免硬伤
如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绝对化、情绪的控制、风度问题、进行人身攻击等漏洞。
3.3.5 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3.4 辩论的方法
3.4.1 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3.4.2 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3.4.3 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4 结束语
纵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辩手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辩手的主观能动性,给出框架的指导,激活他们的智慧。不可事无具细,更不能代劳。注意发现每个辩手的闪光点,给予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润泽.趣味论辩学[M].西苑出版社,2012.
[2]陈国庆,注译.道德经[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没有以学生的心理分析为依托,口语训练缺乏针对性的个体指导,影响训练效果。过于重视理论,实践性活动安排不足,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评价不科学,口语表达或不计成绩,或在语文总成绩中所占份额太少,训练效果好差无关紧要。
在广泛调研、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对口语表达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初中生口语训练自我概念问卷》,在本校展开了调查,抽样调查的学生遍及全校三个年级十个班级,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7份,取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口语训练的影响
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持肯定观点,比较认同口语训练的必要性。大多数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期望值较高,希望自己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生口语表达时的表现:初中生在口语表达时比较紧张,常常会因为紧张而影响口语表达。初中生在口语训练时缺乏主动性,不积极参加口语训练的相关活动,在平常的口语训练中被动、退缩,尽量回避在公共场合发言。学生在当众讲话时不够自信,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患得患失心理。如担心口语表达时忘词、出错、冷场等。
初中生比较缺乏口语表达技巧,在口语训练时需要进行口语表达技巧的指导。初中生在口语表达时容易受到曾经的经历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消极,认为自己天生胆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认为自己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这种自我认识也会影响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初中生对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能够侃侃而谈、津津乐道;反之,则感到无话可说。大部分学生当众讲话前,会去精心准备、演练,从而让自己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水平,但少数学生缺乏准备意识,不会对口语表达活动做相应的准备。
二、培养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教师一方面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口语交际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另一方面要设计口语训练活动,指导方法技巧,加强实践,循序渐进,使学生做到敢说、会说、善说。
都说“欲练嘴皮,先练脸皮”。口语训练首先必须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要训练学生在公众场合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这项训练贵在平时持之以恒的锻炼,利用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说话训练”,对说话内容不作具体限制,要求学生讲述身边最近发生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感悟。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克服学生因紧张恐惧心理而导致的怯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敢说”的目标。
学生自信心不足,存在患得患失心理,主要是因为缺失口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围绕话题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所以课堂训练要进行方法技巧的传授。要求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交流。讲述见闻,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借助口语表达技巧达到“会说”的目标。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对口语表达能力最好的检测手段。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借助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反复磨砺、不断提高。课堂实践活动安排诸如自我介绍、朗诵、采访、主持、导游解说、热点评说、即兴演讲、情景交谈等专题,巩固训练技巧。本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加校园口语实践活动,如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提升自信指数。口语表达时要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情境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临场应对能力,增强口语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善说”的目标。
三、培养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练听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首先要学会倾听,把握对方的说话思路、内容,然后思考说什么,怎么说,最后由倾听者变为善说者,用语言表达思维。倾听,要求目视谈话对象,态度诚恳,理解谈话内容并有所反映。
如通过讲述一则励志故事、描述一处家乡风景名胜、解说一场校内运动会比赛、推荐一本课外书籍、评述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请学生概括所讲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说话者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二)练朗读。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多“读”,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选取教材中“诵读欣赏”部分的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现代散文作品,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注意重读、语调、语速、语气、投入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己的心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感情,朗读时朗读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以情传情。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朗读既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又可以学会用声情准确地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练思维。口语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对思维进行训练。结合教材中专题部分的材料展开讨论,如环境保护、气候、低碳生活、保护野生动物等专题,在讨论的基础上梳理出几类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撰写辩论稿,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准确流畅,条理分明。安排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辩论,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四)练态势。口语表达不是单纯的有声语言传播,它常伴有态势语言传播。态势语言是一种依靠面部表情、手势、体姿动作、服饰等来辅助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语言。结合口语表达的内容配合适当的表情、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口语表达内容流淌出的感情决定着表情的喜怒哀惧,手势要求手随意行,话到手到。通过训练,要求学生态势自然得体,心态平和从容;姿态,自然大方,稳重规矩;神态,端庄大方,目视前方。
四、初中生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
积极探索初中生口语训练的评价标准。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性动态评价;立足三维目标,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