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评估模板(10篇)

时间:2024-04-21 14:55: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民经济评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民经济评估

篇1

[2]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R/OL].2008..[Ministry of Railway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midlong term planning for China’s railway network(adjustment in 2008) [R/OL].2008..]

[3]国家铁路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R/OL].2016. http://nra.govcn/bf/gfxwj2/201607/t20160721_26055htm.[National Railway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idlong term planning for China’s railway network [R/OL].2016. http://wwwnragovcn/bf/gfxwj2/201607/t20160721_26055.htm.]

[4]MONZN A, ORTEGA E, LPEZ E. Efficiency and spatial equity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 extensions in urban areas [J]. Cities, 2013,30(1): 18-30.

[5]ZHENG S, KAHN M E. China’s bullet trains facilitate market integration and mitigate the cost of megacity growth[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14): E1248-E1253.

[6]林晓言. 高速动车组的重要经济影响[J]. 中国铁路,2007(4): 45-47. [LIN Xiaoyan. The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J].Chinese railways, 2007(4): 45-47.]

[7]孙建波, 秦晓斌. 高铁主导区域投资布局[J]. 资本市场, 2013(5): 99-103. [SUN Jianbo, QIN Xiaobin. Highspeed railway dominate the regional investment layout [J].Capital markets, 2013(5): 99-103.]

[8]黄爱莲.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 2011(10): 47-49.[HUANG Ailian.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case of highspeed railway between Wuhan and Guangzhou[J]. East China economics management, 2011(10): 47-49.]

[9]SASAKI K, OHASHI T, ANDO A. Highspeed rail transit impact on regional systems: does the Shinkansen contribute to dispersion?[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1997, 31(1): 77-98.

[10]FU X, ZHANG A, LEI Z. Will Chinas airline industry survive the entry of highspeed rail?[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2012, 35(1): 13-25.

[11]WESTIN J, KAGESON P. Can high speed rail offset its embedded emission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2, 17(1): 1-7.

[12]CHEN Z, XUE J, ROSE A, et al.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investment 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hina: a dynamic CGE analysis[R]. SSRN 2636385, 2015.

[13]f序莹, 侯敬雯. 高速铁路、公路建设的财政投资效益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模型的分析[J]. 财贸经济, 2012(6): 43-49. [ZHUANG Xuying, HOU Jingwen. Comparative study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returns between highspeed railway and highway construction: a CGE analysis [J].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2012(6): 43-49.]

[14]CHESTER M, HORVATH A.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highspeed rail: the case of California[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0,136(5):123-129.

[15]CHANG B, KENDALL A.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assess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 California’s highspeed rail system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1, 16(6): 429-434.

[16]KERMAN J. The role of highspeed rail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the Swedish case Europabanan fro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1, 16(3): 208-217.

[17]MIYAZAWA K. Interindustry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M]//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76:1-21.

篇2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27-02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发生,人们急需建立一个既能反映发展情况又能反应环境友好程度的体系,来对绿色发展整体程度进行测度。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进步和环保方针的提出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有利于从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思想的变更,促进粗放性经济发展形式转变成节约的、能耗小的、排放少的、充分利用的形式,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1]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评价方式有强调环境方面的评价生态或环境可持续性的“绿色指数”,有强调能源方面的全球替换能源指数,有强调生活质量的“绿色消费”行为,有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强调绿色和发展并重的绿色发展指数等。[2]本文从国民经济的总值为着手点,重视环保GDP的统计,对环保国民经济总值的统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的理念

货币单位是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的标准单位,在统计的过程中要将制定好的环保规章制度考虑进来,分析经济进步与生态的联系,统计、记载生态破坏、生态保护、使用消耗,估算生态效益与生产行为对国民经济总值的作用。

从狭义上来讲,经济统计是指国民经济统计中已经有的与生态保护有关的活动统计。这主要是指生态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基础建设中,以这些思想理念为经济统计的出发点,相比较而言,比较简单方便,由这种概念出发而进行的环境经济统计,有利于环境保护。

广义上来说环保经济统计是把生态也看作为一类能源,统计进入国民经济统计项目的一种构成成分。它是我们的自然财产,由该种思想理念出发进行的生态统计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结构中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分离并且反向驱使的关系:第一,广义上提到的生态经济统计其实不是将其直接放到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结构中间;第二,在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资产统计后再扩大生态财产,用这种方式进行国民产出目标的调整,以便于在获得国民产出总数量的时候认识到生态资产的消耗以及环境状况的变化。

联合国统计总署在二十年以前提出的《综合环境经济统计规范》明确地规定了绿色GDP的思想理念,而且称之为:绿色GDP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思想出发点是,以生态能源的总量改变和环境状况的发展对已经存在的GDP加以改变,即在已有的GDP中减去生态破坏与能源消耗总数以后得到的数值。这一指标将生态能源和环境纳入SNA体系,被国外统计学者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SGDP。我国学者则称其为绿色GDP。在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统计体系中,绿色GDP是一个核心指标。[3]

除联合国以外,其他一些世界组织和国家也对绿色GDP有着自己的统计体系,如由美国经济学家Henry Peskin在美国国际发展署发起基金计划下所发展出来的环境与生态能源会计账方案(ENARP)、二十年前年由荷兰官方设计工作组制定的并且在荷兰、、方式国、葡萄牙、德国、瑞典、英国、芬兰、挪威等地方实施的NAMEA等。不同的统计体系在总体思路和统计方案有着诸多差异,但对绿色GDP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4, 5]

根据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司主要负责人的表述,在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上,绿色国民经济统计实际上是将能源和生态这两个成分进行了考虑之后才获得所需数据的。它又是日常生产生活对经济和生态以及能源的重新的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后,才产生的一种统计。

二、绿色GDP的测算方式

为了解决前面所论述的外部性问题,进行国民经济绿色统计,需要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能源环境统计统计做GDP的统计中产生的消耗,减去能源和环境耗损的花费的国内生产净值就是绿色GDP的数值。该方式是以联合国计量委员会在20年前的SEEA版本中的《环境与经济综合统计方式》,在已经有的GDP目标地基上去掉能源损耗与生态破坏,然后获得的绿色GDP的标准,也就是绿色GDP为GDP-能源损耗减量-环境破坏减量。

绿色GDP统计的关键构成成分有自然能源统计、生态统计、经济和能源整体统计几个内容。在这些构成成分中能源生态实物量统计是构成绿色GDP统计系统的关键性要素。能源生态价值数量的统计为构成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结构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地体现出能源生态与经济相互间的关系,必须要科学、合理地体现出能源生态的经济总值;要想实能源生态方式规和经济发展方针和能源生态的有效配合,必须要从整体上客观有效地体现出能源环境的生态价值,具体而言,与现有我国生产总量的统计方式一样,绿色GDP总值的统计也能够被划分成支出方式,生产方式,收入方式这几个形式。

生产方式:绿色GDP=总投入-中间投入-能源耗减和环境降级。

支出方式:绿色GDP=最终消费+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能源环境支出。

收入方式:绿色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的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纯盈余。

在生产方式中,绿色GDP从投入总量里面去掉了中间投入和能源损耗以及环境破坏总值;在收入方式里面,绿色GDP的统计采用的是营业纯盈余,而不是非营业盈余,也就是说每一个机构营业盈余去掉能源损耗与生态破坏之后的总数;在支出方式中,绿色GDP的统计让能源生态支出这一项的数值变大了,绿色GDP的最后数值与已经有的产品的利用值需要去掉能源生态的支出。

大体上来讲,对环境的总值有以下几种评估方式:分析整体考虑方式;租金或者是计划资金收益的资本化方式;边际机会消耗方式以及其它的替换方式。[7]

分析整体考虑方式,也就是把生态价值加以划分,例如根据环境的功能进行划分,然后计推算出各个功能的总值,最后再加以综合,得出生态价值总数。该类方式的最tipical的使用方向就是对树林价值的统计。

租金方式或者是计划资金收益资本化方式,是将某种能源的租金或计划资金收益通过贴现率的方式转变成现值,此处提到的贴现率不但要将时间价值统计入内,同时又必须将鲜见性也算进来。通过租金方式或者是计划资金收益资本化方式统计环境价值的基本步骤是:根据经济概念,生态作为一类自然财产,它在将来某一段时间内可以提供的实物产品和有用的服务总值,也就是计划中的利益或租金,根据已有的社会贴现率兑换成现值,就可以形成生态财产的价值。

边际机会消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对生态能源的原材料进行估价。目前的生态能源的价格很多只将开发费用和具体的利益税款统计在内,没有统计生态能源自身的总值,这个问题使得原材料价钱特别低,所以才会有生态能源的不合理消耗。根据边际机会消耗估价的方式,生态能源产品也就是原材料的价格要与边际机会消耗相等。边际机会消耗又包含了能源的边际生产消耗、能源生态的总量变少与质量降低(边际使用成本)、还没有被内部化的边际能源消耗(边际外消耗)。边际利用消耗和边际外消耗与生态能源的总价相等。假设生态能源的全球市场价钱已将能源的价值统计在内,就可以使用边际机会消耗方式去获得能源环境的总值。

统计环境总值的所有替换方式,关键是统计生态质量价值的方式。当生态质量的总值不能进行直接评估时,可以把生态当成是人们必须的一种实物与劳务,所以对生态的价值的评估,能够从它的产出的利益和防止环境变坏的费用两个点进行间接评估,所以应有有生态的效益和费用两种评估方式。

生态的效益评价方式共有市场价值方式(生产率方式)、代替市场方式、考察评估计方式(意愿考察/或有估价/权变估价方式);生态质量的费用评价方式有保护费用方式、治理费用方式、影子工程方式。

以上这些方式均是以西方经济学里面的主观价值概念作为入手点,也就是效率价值原理的,通过它来建立能源总值和能源弥补理念,形成完善的能源补给体系,确定能源的总值实际位置,确证国家的能源总值的获得一级损耗全部进入到国家财政系统中去,确保使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

三、我国进行绿色统计所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方案探讨

绿色GDP统计经过统计步骤和结果、信息的研究,展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给生态总体和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然后确定了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前进“双赢”的发展计划。

对绿色国民经济统计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怎样有效地评估能源与生态,因为有关原理还需要不断优化,再加上现在全球范围内仍然缺乏一个可以统计出最优绿色GDP的国家,可借鉴经验比较少,污染损失的量化仍然难以解决。其次,现有基本支持信息还不够合理,而考察统计工作繁琐复杂,对原有信息的需求更加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 。不仅如此,我国与绿色统计相关的方式律方式规还处在空白阶段,而且公众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不够,也给我国绿色GDP统计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最后,绿色GDP是一项繁杂的项目,所以各个部门应该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切实推进国民经济统计绿色化进程,为我国构建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提供统计保障,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下面几个点着手:不断完善已有的生态能源环境统计体系,优化绿色GDP统计的统计原则和标准,优化绿色GDP统计体系结构和措施方式系统;不断扩大统计区域,内容,在生态能源统计过程中,有水能源统计、树林能源统计、矿物能源统计等,在环境统计的过程中,有环境破坏损耗统计与本次统计未包含的生态污染损耗统计等等;不断做好试点省份与城市的绿色GDP统计试点推广工程;形成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的有效体制,同时不断促成国家生态经济统计规范规章的合理化,优化统计工作中的督查管理原则、统计成果公布政策;进一步开发绿色GDP统计的方针内容,主要内容有着重分析怎样使用绿色GDP统计成果来确定一系列的污染防治、生态税收、生态补给等生态经济和处理方针;分析该怎样利用绿色GDP统计成果来不断优化相关管理者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考察方法;将绿色GDP作为统计的围绕点,形成对在可持续发展步伐中,最容易被生态破坏影响的弱小势力的有效的补给体系;科学地形成经济组织绿色会计原则与方针,实行和全球接洽的经济组织绿色会计和审计方针,为更好地进行绿色GDP统计打下客观的基础;不断提高宣传和教育普及力度,培养公众树立绿色GDP统计意识,多管齐下,不懈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energy saving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everal major evaluation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for doesn'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brings the pollutant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the benefit. So i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should complem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benefits related variables.

Key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economic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据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1970年能源消费总量是83亿吨标煤,到1995年是140亿吨,增长68.7%,预计到2020年将达195亿吨,50年增长了1.35倍。众所周知,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大量的能源的消费不仅带来能源的日益短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变得日益迫切。

2、节能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国开始重视节能工作,1980年前后,中国能源研究会在国家科委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专家对当时中国的能源形势进行了研究,并编写了《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作为我国最早的节能政策研究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节能统计开始注意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出现了大量关于环保投资经济效益评估的研究,采用了多种经济技术评价方法,并且明确区分了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套指标体系。1994年出版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对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价即采用了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套指标体系。

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节能项目财务评价的指标有: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税率等指标。其主要计算思路是把未来的现金收益以一个合适的收益率折现,以考虑节能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典型的就是对财务净现值(FNPV)的计算

n

FNPV=∑ (CI-CO)i(1+ic)-i

i=1

其中:CI为现金流入量(主要是节能收入);CO为现金流出量;n为计算期;ic为设定的基准收益率。

当FNPV≥0时,表明项目的获利能力达到了期望的收益率水平,项目可以接受;当FNPV

对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ENPV反映了项目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绝对指标,是项目在计算期内用社会折现率R把各年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

n

ENPV=∑ (CI-CO)i(1+R)-i (1)

i=1

当ENPV≥0时,表明项目的获利能力达到了期望的收益率水平,项目可以接受;当ENPV

由于能源的消耗导致的环境污染由整个社会所承担,因此在目前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了减少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3、节能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修正

在预测各种环境政策带来的环境效益的计算中,少缴的排污费用作为节能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但是能否仅把这部分费用等同于减少排放大气污染物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换而言之,同等的大气排放物是不是只造成了相当于少缴纳的排污费用的社会损失呢?实际上,政府对大气污染物收取的排放费用,并不能等同于污染物排放所导致的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损害,而是远小于污染物排放所导致的社会损害。

许多环境问题专家已经在呼吁,应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纳入综合决策过程,否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主要包括: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代价没有纳入国民经济核算;2)在确定环境问题的优先次序方面也没有发挥评价支持的作用;3)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没有在经济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从政府角度对节能项目进行评估时,不仅要考虑到节能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利益,而且需要考虑由减排产生的环境效益.在节能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理论上应采用能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影子价格来计算节能项目产生的费用和效益,从而真实反映节能工作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这样评估节能减排项目存在两个较为严重的缺陷:第一,无法确定资源的真实价值,实际中,也往往是用市场价格代替影子价格进行计算;第二,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对环境污染而产生的GDP损失考虑不足.市场价格基本上可以体现资源的真实价值,影子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市场价格近似反映.这样使得第一种缺陷对项目评估的影响较小,主要问题是没有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收益情况。

因此,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式(1)进行修正,加入环境污染影响因素E1和E2得

n

ENPV=∑ (CI-CO+E1-E2)i(1+R)-i (2)

i=1

其中:E1是可以避免的各种排放物导致的GDP损失之和,E2是节能项目本身带来的环境损失,即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燃料、动力和钢材、水泥等物质所带来的间接排放所导致的GDP损失之和。

k

E1=∑QiPi (3)

i=1

l

E2=∑mjPj (4)

j=1

其中:Qi为第i种减排的污染物质量,mj为因节能项目建设增加的第j种排放污染物质量;Pi为每千克第i种大气污染物对GDP影响的损失。

将式(3)和式(4)代入式(2)得到

n kl

ENPV=∑(CI-CO+∑QiPi-∑QjPj)t(1+R)-t (5)

t=1i=1 j=1

在目前关于大气污染物对GDP造成的损失的测算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用各地的排放收费标准(fi)代替各种排放物导致的GDP损失。由于节能项目的生命周期通常较长(约3~10年),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考虑,节能项目从开始建设到运营过程中,虽然消耗一定的燃料、动力和一些钢材、水泥等建材,间接排放一定的污染物, 但这种排放量和燃煤发电(我国主要的二次能源来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式(5)简化为

n k

ENPV=∑ (CI-CO+∑fiQi)t(1+R)-t (6)

t=1 i=1

3、结束语

节能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是建设节能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节能项目由于有利于优化大气环境,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性,需要政府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只有对节能项目进行充分的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估进行对比,才能有利于发现政府在节能项目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能源研究会,1982.239

(2)黄振管.效益费用分析法在评估环保科技效益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1994,.

(3)徐嵩龄.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实例与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郭元,周大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A].见:中国能源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篇4

2008SNA与其他统计标准、手册的协调性高于1993SNA,强化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统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首先,SNA与《国际收支平衡手册》的修订几乎同时开展,保证了2008SNA与《国际收支平衡手册》(第6版,BPM6)的一致性;其次,2008SNA中价格与物量核算采纳了国际比较项目(ICP)和国际消费者与生产者价格指数手册的成果;第三,2008SNA与国际劳工统计标准保持一致;第四,2008SNA中环境账户与《国民核算手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修订版一致,后者有望成为国际标准;第五,2008SNA与主要分类体系最新标准《所有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修订第4版、《主产品分类》第2版是一致的;第六,《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已基于2008SNA进行改进,并于2008年出版;第七,《政府财政统计手册》(GFSM2001)与2008SNA的差异已作注释,以备新版的修订。相比1993SNA,2008SNA所做修订主要涉及六大方面:①对统计单位的进一步说明与机构部门分类的修订,包括对辅活动单位、非常住单位分支机构、多国经营企业常住地归属、特殊目的实体(SPE)、控股公司、总部办公室、金融服务的核算处理,以及非营利机构与金融公司部门次级部门划分问题的说明;②进一步阐明交易范围(包括生产边界),对研发活动、中央银行产出、非人寿保险服务、再保险、自产自用产品的处理做出了澄清与说明,改进了计算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间接测算方法(FISIM);③对资产、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消耗概念做出扩展和进一步说明,引入了经济所有权变化的概念,对资产边界与分类、知识产权产品、资产物量账户其他变化的项目分类进行了修订(刘伟,2010),对所有权转移成本、矿产勘查和评估、土地改良、固定资本消耗、水资源等方面的核算做了详细阐述;④进一步修订完善金融工具和资产的定义与核算处理,包括证券回购协议、职工股票期权、不良贷款、担保、指数联接债务证券、与外币联接的债务工具、未上市权益估值、未分配黄金账户、特别提款权(SDR)、租约和许可证、养老金权益等的处理方法,并调整了金融资产的分类;⑤有关政府与公共部门交易范围的进一步说明,澄清了私人/公共/政府部门的边界,对重组机构和政府签发许可证、公众公司用累积收入和资产出售所得作额外支付、政府向公众型准公司的额外支付、税收记录原则、税收减免、公共-私人伙伴关系固定资产所有权、保有收益征税的处理方法与原则等提出了详细指南;⑥有关SNA与BPM6概念和分类的协调,例如,对个人常住地评判及个人常住地变更的资产所有权处理、货物送往国外加工与中介贸易①的处理做了澄清与说明。从文本上看,此轮修订并没有根本性的颠覆和改变,保持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原有基本框架,以实现由1993SNA(甚或1968SNA,其框架仍在不少国家使用)到2008SNA的平稳过渡(Eurostat,2011)。但是,2008SNA几乎所有部分都有所变化,涉及统计单位和机构部门修订、交易范围、资产概念、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消耗、金融工具和资产的处理与定义等各个方面(UN等,2009;许涤龙、周光洪,2009)。归纳起来,2008SNA的关键变化主要体现在五大领域:资产、金融部门、全球化及相关问题、一般政府和公共部门、非正规部门(见表1)。

二、对中国核算体系的影响

(一)主要影响2008SNA的大多数修订是针对日益全球化的交易特点、金融工具创新、对私人和公共部门财富与债务来源等所做的反应(Eurostat,2011)。实际上,在本轮修订的45个核心议题中有33个议题涉及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核算,可见有关资本核算方面的研究是核算界关注的一个中心(杨仲山、何强,2008)。总体来看,2008SNA所做修订对核算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主要涉及:①部分修订将影响SNA主要指标如GDP、储蓄和积累等的估算;②其他一些推荐涉及广泛的元素,包括定义和分类的澄清、说明,对核算方法、流程与结果都将产生巨大影响;③相比1993SNA,此次修订影响最大的领域包括养老金计划、资本服务成本、研发、军事支出、中间品等的核算处理。从对中国核算的影响来看,除上述三点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金融核算、国际收支核算、非正规与服务部门核算三个领域。首先,金融核算是2008SNA最主要的贡献之一,2008SNA框架下金融核算与其他国际统计标准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调整了金融资产分类,部分主要总量指标的估算、金融服务产出的核算和金融资产/负债的处理将因此而改变(陈梦根,2011;许涤龙、周光洪,2009),若采用“公允价值”核算呆坏账以及用新的口径计算FISIM,可能会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等发生相应变化。其次,根据2008SNA中海外加工货物的所有权原则和中介贸易的核算处理方法,中国对外贸易核算将发生显著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收支数据(杨仲山、何强,2008),因为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占比超过50%,采用新核算方法会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进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失衡的评估。再次,非正规部门与服务部门核算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例如,中国尚未正式建立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企业财务统计抽样调查制度,私营和外资道路运输业与水上运输业企业财务统计资料也处于空白状态(许宪春,2009),2008SNA对服务产出核算的要求更为细致、明确,对非正规部门核算的建议也更为全面、系统,采纳2008SNA对完善我国相关核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遇与挑战中国从1990年代初开始采用SNA体系,国家统计局先后颁布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原则、分类、基本框架和核算内容进行规范,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架构,但在制度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国家统计局,2003),例如,季度GDP核算制度尚不成熟;地区GDP核算制度存在明显缺陷;环比核算与统计制度很不完善;服务业统计极不健全;机构部门账户存在众多不足;金融核算留有太多空白;等等。与先进国家核算水平、国民经济核算最新国际标准以及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相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宪春,2009)。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各种新现象不断涌现,如股票期权、非上市公司分红、基金公司运营、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等一些新情况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1993SNA的修订和2008SNA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迎头赶上国际核算最新发展的良机(杨仲山、何强,2008)。中国应充分利用实施2008SNA的契机,积极采纳新的概念、分类、标准与核算方法,发展和完善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高效、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宏观经济核算制度。实施2008SNA代表了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整个统计体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实施2008SNA,重点应关注:①构筑适应2008SNA要求的统计制度,诸如完善与2008SNA要求相符的法律框架、发展统计系统的战略规划、统计与核算数据生产的科学流程等,这些构成了实施2008SNA的制度基础;②完善统计与核算基础设施,如企业注册和分类、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系统、账户编制IT工具等,促进我国核算工作与2008SNA概念、分类、方法与原则框架的一致性;③改进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如统计和行政数据来源、抽样框、原始数据到核算指标的转换机制等,2008SNA框架下许多方面如中央银行服务产出核算、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未上市权益估值等对基础数据要求更高,而且,改进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点之一;④改善2008SNA的实施环境,包括资源支持、组织环境、人力资源和管理方法、协调机制等;⑤编制国民账户部分特殊问题的处理,如发展中国家普遍较为薄弱的未观测经济、非正规部门和服务部门核算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2008SNA面临不少的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①在中国部门权力分割明显、统计部门较为弱势的情况下,谋求强大的支持是全面、顺利实施2008SNA的根本保障;②2008SNA提供了一个普适性的核算框架,在具体实施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有限资源(数据资源、人力资源和财政支持)条件下将2008SNA的方法要求适应本国国情,提高和发展中国的核算水平与能力,这需要大力加强对2008SNA的研究、开发;③采纳新的核算框架需要更多、更强的统计资源支持,2008SNA对统计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行2008SNA要求加大对统计基础设施的各项投入,增强统计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支持能力;④2008SNA对核算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SNA与其他国际统计标准、IMF的数据质量框架的协调性大大增强,对数据质量的各个维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核算数据质量是实施2008SNA时应关注的重点之一。

三、基于NSDS的实施战略

(一)NSDS与2008SNA实施作为经济统计国际新标准,中国采纳和执行2008SNA是提升统计能力与改进宏观经济统计的重要步骤,提升国民经济核算能力也是NSDS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者关系密切。

1.NSDS概念与SNA。NSDS旨在设计与实施一个发展统计的国家战略,以提高统计能力,改进统计体系的绩效。NSDS覆盖整个国家统计,遵循战略管理和公共统计的通用原则,为一国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指明了途径,是一国为发展统计所实施的未来4至5年的一整套战略举措和一系列行动计划(陈梦根2008)。SNA作为描述一国经济全貌的核心统计框架,为政策设计与评估、国际经济比较提供支持,在政府统计体系占据非常特殊的位置(UN等,2009)。面对SNA的最新修订,统计系统必须对概念标准化、分类变化、方法调整、信息可得性与执行时间表做出反应,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是NSDS题中应有之义。

2.NSDS评估和SNA。在NSDS统计能力评估阶段,实际也应包括针对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评估①,相关问题如:目前生产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有哪些;现行账户与2008SNA的差异;已有核算数据是否切合公众的优先需求;用户对核算数据的关注度如何及对所得数据是否满意;比照2008SNA要求,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编制和当中的管理、方法和过程是否有改进空间;等等。在NSDS框架下,IMF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DQAF)被用于统计能力评估的基准(邱东,2008),也是核算数据的评估基准,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2008SNA执行。

3.NSDS设计与SNA。NSDS战略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对计划期行动方案做基本的选择,有关2008SNA实施的战略设计工作主要包括:①采用新的账户系列代替当前的账户系列;②评估战略规划期内是否签署特殊数据标准(SDDS);③2008SNA实施的资源支持方案;④当前核算产品供给和未来核算产品供给计划的协调,包括有待增加的部门账户与额外的数据生产;⑤国民账户编制的质量管理和账户修订政策,以及时间限制、方法和数据机制等;⑥新的账户编制工具的采用(如ERETES)或账户编制工具的升级与更新;⑦SNA与其他机构的伙伴关系和规划方案的协调,如ICP等。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好2008SNA实施与其他方案或行动的协调,动员更多资源支持核算发展,将2008SNA实施战略融入NSDS框架。

4.NSDS实施和SNA。NSDS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在计划的时间表内将规划中对不同领域的调整措施付诸行动,并对行动进展和效果进行监控、评估(陈梦根,2008)。联合国、IMF等机构倡导各国建立国民经济核算委员会,作为国家统计系统的组成部分,负责2008SNA实施方案的制定、执行、监控与评估(Eurostat,2011)。NSDS与2008SNA在实施时间上比较一致,一般都是4至5年左右。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NSDS的设计工作,形成了统计总体规划(SMP)的文本,但尚未正式实施,可以通过对规划文本做适当调整,将2008SNA实施战略纳入NSDS框架统筹安排。

(二)2008SNA实施战略框架为提高执行效率,2008SNA实施战略应高度重视过程管理。从流程上看,执行2008SNA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目标、组织、编制和(见图1),共同构成实施战略的基本框架。

1.目标。受数据来源可得性、统计能力、核算指图12008SNA实施战略框架标需求等因素制约,中国目前要完全实施2008SNA并不现实,不同时期对核算数据需求的优先次序也并不相同。因此,实施2008SNA可先设定一个4至5年战略规划期的实施目标。根据联合国等提出的准则,设定实施目标通常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①国家统计能力现状,编制国民账户目前可得的数据源;②采用正规部门数据来源的可能性,以及按活动或机构部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核算指标的能力;③经济结构,主要是非正规部门的范围及核算能力;④实施和发展2008SNA的人力资源情况,包括数量和知识水平(ISWGNA,2011)。在1993SNA实施过程中,联合国提出了六阶段评估法和三个数据集方法用以评估各国实施情况(Eurostat,2011;蒋萍,2007)。联合国200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72%的会员国实施了1993SNA,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转型经济体、西亚发展中国家、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国家都达到了第二个实施阶段。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ISWGNA)指出,由于需要更及时信息以便做出适当的政策反应(如弥补金融危机和信息差距),编制季度国民户、开发预警和商业周期指标、高频率综合业务周期指标等的重要性上升,2008SNA要求对实施阶段和数据集的范围标准进行调整,例如,扩大最低要求数据集的范围,纳入按行业或支出构成计算的GDP名义值和物量值的季度账户,以及整个经济和世界其他地区直到借出净额的综合季度账户(ISWGNA,2011)。经修订后的六阶段评估法和数据集方法可用于分解2008SNA实施目标和评估2008SNA执行状况,二者共同构成2008SNA执行目标结构与评估信息系统(分别见表2、表3)。按照联合国的方法,第一个数据集是最低要求数据集(MRDS),采纳1993SNA的国家已能覆盖;最二个数据集是建议数据集(RDS),建议所有国家都编制;第三个数据集是理想数据集(DDS),如有可能应当编制(Eurostat,2011)。根据拟达到的实施阶段,实施2008SNA可设定不同的分解目标:①分行业按支出法和生产法估计GDP,主要结果是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现价和不变价GDP及其构成、生产、中间消耗、行业增加值,此目标对应第一阶段,允许一国达到MRDS的部分要求;②估计国外账户的其他部分;③估计国民总收入和雇员报酬、混合收入、生产税等其他基本指标;④分行业就业数据、估计供给和使用表(SUTs)、生产账户、按机构部门生成收入账户;⑤估计机构部门的所有账户序列、国外账户;⑥估计机构部门金融账户;⑦估计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实现某一实施阶段则能够生产与之对应的一组关键核算表,对应不同层次数据集,特定的实施结果反映了各国的核算能力差异,其中分解目标②、③④对应里程碑2,达到MRDS的要求(ISWGNA,2011)。随着实施目标逐步增加,核算的复杂程度上升,第一个目标要求最少的数据,目标越复杂要求更多数据来编制核算账户,但是,复杂目标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家发展提供更现实的描绘,更适合用于政策制定和分析目的。

篇5

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以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是基础性的国民经济核算,通过它能够对国民经济进行数量上广泛和细致的刻画。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的辅助体系,从环境的角度对国民经济核算进行了拓展,但同时仍然遵循标准体系的分类、规则和计算方式等。因此,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是完全兼容的。联合国在2003年《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中,公布了这种包含环境辅助体系的计算方法,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环境国民经济核算占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在德国,这种辅助体系主要是在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建议的基础上,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框架中实现的。

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在于展示经济主体(生产者或者是生产行业以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即在一段既定时间内的生产和消费)对自然的需求、消耗和损害,同时也展示对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以上这些信息的总和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并检测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成果必不可少的数据统计基础。

二、联邦统计局的环境国民经济核算

下图展示了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哪些方式来展示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并对经济活动进行描述的。

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关键,是要扩展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关于财产的概念。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生产出的财产”,同时考虑部分的自然财产,即有市场价值的自然。与此相反,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需要考虑到所有不是被生产出的“自然财产”。其中包括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例如:矿藏,土地,生态体系和其他的自然体系。 这些部分不仅包括有市场价值的自然财产,还包括那些有效用,但还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财产。

在德国,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有四项模本。

四项模本之一的“物质的财产计算”,是将财产以非货币单位的形式表现出来。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经济核算中的土地核算。它根据使用的种类以及经济活动的不同类型对土地进行划分。从土地使用的方式和对土地人为的改变中可以推导出土地的损害状况。

作为环境经济核算第二项模本的“物质流的计算”(或者被称为物质、能源流的计算),展示了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量。它沿用了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生产和消费概念。这里尤其将相应的流量,如对资源的使用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标包含到自然财产中去,但这些流量无法用相应的货币表示出来。同时,“物质流的计算”也考虑到了经济中的物质流量。最后,“物质流计算”将由经济活动产生的物质流量同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相应的货币量对应起来。

尽管人们已经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用货币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相对于环境很重要的流量和存量进行了描述,但是,还是有必要从环境的角度,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中已有的数据重新进行分解。这就是环境经济核算的第三个模本“环保和环境税”的任务。目前,这一模本主要集中在统计有利于环保的私人和国家的支出以及与环境相关的税费。

第四种模本“货币估价”,主要是制定规则和实施方式,对第一、第二种模本下的物质存量和流量账户进行估价。这种评估方式会产生各式各样方法上的问题(评价/总和问题,地区差异,对因果关系的有限了解等),因此,这些计算结果应当由科学机构,而不是由对公布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精确性的官方统计局来提供。所以环境GDP作为官方数据是不存在的。但是,对此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比如可以借助研究机构的国民经济计算模型,对可持续经济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联邦统计局可以和这些研究机构合作,为多领域的模型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在欧洲以及民族国家层面上,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将环境利益纳入到各种产业政策中去。为了阐述这种政策和监督其运行,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报导体系。环境国民经济核算―――鉴于其体系的系统性和不同部分的稳固联系―――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显示出了与现存指数体系相比独特的优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联邦统计局在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下,建立了这个产业报导模本,通过环境国民经济核算向所挑选的政策领域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目前“环境和交通”模本已经建成。“环境和农业”,“环境和家庭”的汇报模本正在建设中。

三、社会参与和信息

从1990年至2002年期间,联邦统计局关于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一直得到由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建立的顾问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委员会由科学界、不同部委、环保局和联邦统计局的代表组成,任务在于审核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设计草案,严格评估联邦统计局的工作并且提供相应的建议。为了使环境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环境经济核算顾问委员会从1994年起,扩大了其构成范围,吸收了社会组织的成员作为代表。

篇6

   一、引  言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兴起、发展所形成的独立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己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都分。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我国,住宅投资的增加,被带动的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较大的产业有60多个,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是社会一切产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空间条件,并具体构成各个产业部门。房地产发展的规模、产品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都将影响着各行业的规模、结构、布局、水平和速度。房地产作为产业部门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参与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的经济过程,并形成商品生产和经营成本的重要内容。因此,房地产是构成整个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而长远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既有国民经济一般行业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产业内涵及活动领域十分广泛,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且非常重要的部门,房地产业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活动特点。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其中有着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成长的积极因素,又有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利用经济杠杆来扶持及引导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又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房地产业。

   

   二、房地产行业概述

   (一)房地产业的概念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房地产业是与建筑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建筑业是物质生产部门,属于第二产业;房地产业兼有生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多种性质,属于第三产业。这两个产业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们的业务对象都是房地产。在房地产开发活动中,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往往是甲方与乙方的合作关系,房地产业是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甲方,建筑业是乙方;房地产业是策划者、组织者和承担发包任务;建筑业则是承包单位,按照承包合同的要求完成“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和房屋建筑的生产任务。 

   (二)房地产业的分类

   房地产业可分为房地产投资开发业和房地产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又分为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等。其中,又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归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业。所以,房地产业的细分行业包括房地产投资开发业、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业。

   房地产投资开发是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房地产投资开发需要土地、建筑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劳动力、资金和专业人员经验等诸多方面。

   房地产投资开发除了取得土地、建造房屋、然后预售或出售新建的房屋这种方式,还有购买房屋后出租,购买房屋后出租一段时间再转让,或者购买房地产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转让;开发也不仅是建造新房屋,还有把土地(生地、毛地)变为建设熟地之后转让,有对旧房屋进行装修改造,有接手在建工程后继续开发等。

   房地产业具有资金量大、回报率高、风险大、附加值高、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 

   房地产咨询业是指为有关房地产活动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的经营活动。

   房地产价格评估是指以房地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者价值进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动。 

   房地产经纪是指向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转让、抵押、租赁的当事人提供房地产居间介绍、的经营活动。

   物业管理业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三)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生产要素,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反过来说,任何行业都拥有一定的房地产,都是房地产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说,房地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

活的基础产业之一。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如下:①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②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③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④通过综合开发,避免分散建设的弊端,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⑤可以为城市建设开辟重要的积累资金渠道;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建材、化工、轻工、电器等工业的发展;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⑧有利于深化住房制度的改革,调整消费结构;⑨有利于吸引外资,加速经济建设;⑩可以扩大就业面。以上这些重要作用,目前已初步显示出来,随着国民经济和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必将发挥更广泛、更重要的作用。 

篇7

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新特点,以军事需求为牵引,突出重点、很抓落实,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和上级布置的重

点工作,同时也为全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动员规划的实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为编制国民经济动员“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一、200*年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回顾

200*年,*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坚持以国家和省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结合本市的区位优

势和经济特点,进一步加强了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机构建设。市级国民经济动机构按照上级要求设置了专门机构,增加了新的工作人员,目前专职

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三人,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各区、县(市)进一步明确了(兼)职工作人员,建立了顺畅的工作联系渠道,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步

入正规,与此同时,进一步更新、充实,完善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资料库的建设工作,重点是提高科技含量,着眼点是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动

员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目标是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为战争和突发事件提供经济保障。在200*年

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动员办坚定不移地突出“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工作方针,千方百计地引导和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自主步入平战结合轨道,并实现双赢,而且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装备和产品水平。200*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承上启下十分重要的

一年,一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和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主要是:

(一)按照省国民经济“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继续推进*市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上级主观部门和*市发

改委的支持,截止目前,*市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数据库已经建立,并设兼职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传达贯彻了全省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各区、县(市)责任部门,同时结合*市国民经济工作的实际

,制定了200*年*市经济动员工作计划,并下发至各区、县(市)指导其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从而对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了*市几十个部门和单位第三次开展国防动员潜力专项调查,潜力数据核实和国民经济动员

潜力专项调查工作,全面完成了综合实力、物资油料生产储备,工程建设、邮电通信、卫生防疫、财政金融、科研设计、新闻出版、地质勘查

、气象水文、重要经济目标等14各方面,共32套表格和1500余组数据的调查核实任务,为编制*市国民经济动员预案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四)启动编制*市国民经济动员预案的相关工作。编制城市可用于战争和突发事件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是国民经济动员和交通战备工作

的核心,动员潜力调查、信息系统建设都是为科学编制动员预案服务的,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始终紧紧抓住这项工作,并收集了大量资

料和数据,为科学地编制预案做好了充分必要的准备。

(五)按照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和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是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圆满地完成了上级

下达的各项任务。一是根据*市的具体情况,带着问题按时参加了省国防动员委员在大庆举办的“油城-05”经济动员暨后勤保障演练活动

。参加此项活动为编制*市国民经济动员预案,解决好*市平时应对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和战时支援主要方向作战,做好经济

动员工作等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抓好*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推动作用。二是全面核实了*

市目前通用物资储备达到6.5万吨,粮食储备达到62万吨,石油储备达到140万斤,石油成品油储备达到20万吨,医疗床位3.3万张

,移动手术车131辆,战时药品储备4000吨,自然测量数据3万组,年汽车制造能力30万辆,年维修汽车能力17万辆,年应急维修

飞机能力65架,拥有推土机187台,挖掘机115台,吊装机110台,移动式发电机84台等动员潜力。

(六)规划了*市国民经济动员能源动力大队,机械设备大队、生活物资大队、卫生医疗大队、军工产品大队的预案,进一步充实完善了

篇8

一、2007年工作回顾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年初,全面分析200*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2007年经济发展的环境,深刻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奋斗目标方向。依此,撰写《**市2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7年计划(草案)》,依法向市人大会议报告,审议通过执行。

2、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和预警预测,当好领导参谋。根据年初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执行情况,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一季度一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法向市人大汇报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市人大提出的审查意见,制定措施,加强重点经济工作,确保经济社会继续持续健康发展。10月份,在科学预测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深入分析2008年经济运行情况,既充分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深刻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初步编制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按照要求上报省发改委,为省发改委编制全省年度目标提供依据。监控“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为做好中期评估奠定基础。

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项目工作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发改委的中心工作。一年来,按照职责分工,增强项目意识,多方捕捉信息,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经贸方面项目属于国家、省政策导向性项目,项目少资金量小,但是为了争取有限的项目资金,我们充分利用扩权机遇,在帮助企业完善报批材料的基础上,加大争取力度,今年新争取棉花加工企业400吨打包机发行项目3个,分别是华纺企业、银和公司和第一油棉厂等,共争取贴息资金75万元,每个企业25万元,项目争取个数在五个扩权县市中占第一位。根据国家产业政策,2009年将全部关停400吨以下的打包机,项目争取资金数量虽小,但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争取到了入场券,求得了生存权,意义重大。

4、育特色,抓亮点。一是进口设备免税申报工作创历史新高,继2006年该项工作权限下放我市后,我们积极学习各项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迅速熟悉了业务,当年为永泰棉纺争取12台进口全自动络筒机设备免税。今年又为南阳裕祥、华纺企业等两个企业争取进口设备免税,目前进展顺利,两家企业均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确认,进口设备正在办理,这两个项目将为企业节约投资2000万元以上,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争取2008年进口棉花关税配额。按照国家、省发改委通知要求,对我市棉纺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增强申报信心,通过筛选,对符合条件的华纺企业,南阳裕祥、永泰棉纺和瑞达纺织等4家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补充完善,达到上报要求。为加强争取力度,委主要领导赴省发改委做工作,发改委同意部分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届时,将为我市企业减少原材料成本500万元以上。

二、2008年工作重点

2008年,工作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委党组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及问题的分析和预测,为市领导当好参谋。

工作重点是:

一)、综合工作

1、科学制订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做好国民经济运行的季度分析和均势预测,为领导当好参谋。

3、做好年初和年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起草,依法向市人大汇报,并依据人大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

二)规划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要充分评估前两年规划执行情况,认真客观预测后三年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的评估意见,并以市政府名义向市人大汇报,对需要进行的调整的,待人大同意后进行调整。

2、全面收集整理全市主体功能区相关数据资料,积极配合省发改委规划区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

3、完成丹江口库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库区六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对口项目支援。

4、按照国家对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调整的要求,做好企业的宣传服务工作。

三)经贸工作。

一是做好棉花加工企业加工资格的换证工作;

篇9

2、规划联动,争取省级政策支持。我县有大量可开发的低丘缓坡,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共同做好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6号)文件要求,在征求建设、国土、环保、林特等相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意见,填报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区块并向上报送。省发改委已基本确定了的西部产业基地(现定名为始平区块)和石梁镇4个地块为省低丘缓坡开发重点区块。争取省级土地指标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以及低限收取森林植补补造费用等优惠政策。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与省级联动,尽力符事各乡镇实际,以乡镇为单位报送主体功能定位。

3、首次启动规划评估机制。县“”规划纲要已经执行到中期,我们首次起动评估机制,对三年来“”规划进行总体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评估结果形成报告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后作为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县“”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初稿已形成。

4、及时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县经济结构影响,我县经济增速大幅回落。针对这种复杂多变经济形势,我们高度关注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确保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在全省创建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基础了,扩充我县7家重点企业纳入全省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及时召开经济形势运行分析会,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交流。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基础上结合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形成计划执行报告向政协常协会汇报。

5、课题方面。为贯彻县委关于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营造机关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切实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年初在各科室基础上安排年课题研究十七项。《县年社会发展形式分析报告》及1-4月份经济运行简析已在研究与建议刊发。“研究与建议”今年以来已出刊九期。

6、争取新增中央投资方面。中央财政新增1.18万亿投资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分三批共下达了3000亿。综合计划科一共向上申报项目30个,涉及农林水利、社会事业、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资源节约等。其中: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项目16个,已到位资金补助1572万元。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继续做好年度计划管理和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及时形成分析材料,完成半年度、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政协的报告。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确保年度各项计划指标完成。

2、继续积极向上级争取社会事业、农林水、循环经济等各类补助资金;督促抓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落实工作;配合省、市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督查工作。

3、继续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完善决策,更好的服务““后半期的发展。中期评估报告报县政府审定,再由县政府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篇10

1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研究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我国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此外,我国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国家科技服务业、生产业、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类。

关于第一、第二产业,工作生产率更多地追求生产效率,关于第三产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等则追求工作效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已经逐渐由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业、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15年服务业占GDP 比重50.5%,2016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9.7%。而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供给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力量。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生产率指标的制定是衡量生产率高低的关键,对不同行业制定具体的生产率指标,才能实现工作生产率的有效计量。

2生产率测评指标研究

Sink(1985)提出生产率测度及评估能够告诉管理者什么是有效率的,什么是有效果的,潜在的质量问题。确定的生产率测度及评估系统能够指明控制及改善的正确方向。生产率测度在绩效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管理者也必须考虑生产率的适宜测度。

肖敏(2013)采用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访谈研究、个人深度访谈研究、统计检验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方法,对生产率文献研究中和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知识工作生产率评价指标进行统计研究,并分析探讨其差距,提炼知识工作生产率的效用测评指标变量。研究结果表明高知识含量的工作生产率,重点测度工作效果,而质量、客户满意度、创新指标完整地体现了知识工作效果的内涵(相关指标定义见表1)。

3大数据时代知识工作生产率测评指标

肖敏(2013)选取研究型高校作为研究的实验环境,高校教师和职工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根据教师和职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制定了质量、客户满意度、创新三个指标的工作标准。实验数据主要来源于高等教育行业高知识含量工作,高等教育是非盈利部门,而对于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业是盈利组织,为了更加全面衡量这些企业的工作生产率,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利润率指标,将高知识含量的工作生产率指标分为事业单位和服务企业两大类,事业单位工作生产率指标采用质量,客户满意度,创新,服务企业工作生产率指标采用质量,客户满意度,创新,利润率(详见表2)。

在大数据时代,工作生产率的评估方法应将事业单位和服务企业进行分类研究,事业单位主要评估工作质量,客户满意度,工作创新等维度,而服务企业还应关注利润率。这些指标的量化方法是大数据时代生产率评估的又一难点,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研究中,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重点研究不同类别的服务企业采用的具体生产率指标,同时对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等工作生产率评估指标采取具有可量化、可操作的计量指标,较好地实现生产率的评估,促进生产率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