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语文分论点模板(10篇)

时间:2024-04-21 14:55:27

高中语文分论点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1

引言

从2005年开始,各高校陆续进行了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使得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基本思路是在综合英语的基础上,增加文献阅读、英语文化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形成基础+文化+论文写作的课程设置模式。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并从学院学报入手,分析非英语专业科技人员在论文写作方面的短板,从而明确学生需求和教学努力方向,于2013年完成了科技论文写作教材的编写,并已在学院正式使用。

一、市售通用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简介

目前市售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陆效用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戴福林的《英语论文写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上述写作教材针对所有研究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材料的选编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传统教材一般将各项规则和常用语句罗列在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编教材,提高专业和语言水平的对应性,如俞炳丰的《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面对的就是本校制冷与空调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选用的示范及练习材料均为制冷与空调专业材料;而陈苏、黄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则针对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军校没有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论文写作课,且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往往没有合适的市售教材,因此,相关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设置,自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英语论文写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

(一)理论依据。

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高原现象。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和抽象的归纳能力成为语言水平的体现。在高级阶段,语言水平的进度明显放慢,此称为高原现象。心理学家将学习划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博士生英语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阶段,即高原阶段。到硕士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书面词汇,并以英语知识的形式保留在学生记忆中,但并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些英语知识正是博士阶段英语论文写作中需要大量运用东西,如果在博士阶段没有及时、足够地应用,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2.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路德庆认为,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必须结合起来,将词汇和写作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将语言知识转变为真正的技能。写作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3.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母语规则,以避免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影响,此为母语负迁移;如果母语固有的语音、词法、句法与目标语相同,学生就可借助母语顺利进行目标语的学习,此为母语正迁移。

(二)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现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不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条框罗列。本教材每一课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组成,通过这些task的练习,学生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乐趣和教学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据写作教学规律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笔者根据知行结合通变律和写作活动的四个特点,在设计练习时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大量操练,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常用句型有了较深刻了解,可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合格的英语论文。

3.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博士生对汉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照英语论文范文进行语篇结构的构筑。范文材料全部选自权威期刊,语言简洁准确流畅,一些常用语句,如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叙述、研究结果的表述和结论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对应段落,对学生掌握英语论文结构和以上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国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题目翻译、摘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学生推敲、评判和改进。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选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语言错误比较典型的特点,可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据以上理论所编教材的特点

(一)实用性。

本教材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写作规律理论,参照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言上符合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外语水平,适合课堂应用。

(二)专业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

本教材所选材料覆盖了本院博士生各专业,对于学生熟悉本专业论文结构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符合写作课程教学规律,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设计练习。

本教材选材精细,学生可通过阅读范文较快掌握英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法,并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另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评判和改进,可让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四)理论讲述和练习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导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练习克服了传统写作教材的沉闷枯燥,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了写作理论,强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论文写作的兴趣。

结语

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教材的编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内容上的选编,在编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又要避免课程内容的枯燥。按照高原理论、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和母语正负迁移规律编写的论文写作教材针对性强,趣味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浸润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语言材料中,有利于熟悉专业词汇和句法,避免中国式英语,写出符合国际规范的英语论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2

一、根据选文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启示

议论文中一种重要的综合探究题,是针对选文部分或整体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题目比较多见。对这种题型,考生往往因茫然而无从下手作答,或是不管试题要求胡乱作答,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都时有发生。其实,解答这类中考试题,考生需认真读懂阅读选文,掌握选文的真意,将试题和原文相关内容构成链结,确定好试题的信息源。然后抓住含金量高的句子、词语等,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对关键内容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悟,发表看法、感受和体会,这样答题难度就降低了。例如:200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第11题:“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分)。”(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是这样两句:1.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2.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这类试题是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有很强的灵活性。考生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可以持相反的看法,关键在于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回答本题的: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以上两点各一分,组织有条理,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此要点2分。本题共计4分,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作答。如果认同文章的观点,就要根据这一观点,用自己的话进一步论证。反之,就要明确指出不合理之处,并运用论据适当展开论证。基于上述要求,我做了答案,以引导学生作答。1.我同意第二个的观点。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人生经历、个性特点和生活阅历差异很大,喜欢什么书,读什么书,还是要自己思考,自己亲自选,自己阅读体会才好。2.我不同意第二个观点。别人的评价对我们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别人好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非常想知道的内容,如有兴趣,就进一步研读与探究,如没有兴趣,就不要白白地浪费时间。因此,读读有信度的人推荐的书是中学生的选择之一。

二、掌握规律,分析所选议论文(段)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有的常用反语、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总的说来,议论文语言最根本的特点是严密性,这种严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准确严密,二是逻辑性强,三是形象生动。命题人通常从语言角度出题考查,如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体会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和准确性等。例如,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题第12题:“依据文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3分)”从字面上理解,“振奋人心”就是使人精神振作奋发。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振奋人心”所在的语言环境,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已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或正在积极制订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有了强大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将更为坚定地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样,学生从词语的内涵着手,联系词语出现的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内容,理解中考议论文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掌握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就容易多了。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3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30-02

一、绪论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4

一、前言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中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和基本技能。阅读能力的提高,显著影响到语言学习者的信息获取量,所以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这与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无关系,课堂上重点讲解语法,考试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点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中重要的阅读能力。例如,至少接受四年英语教育的高中学生,通过英语文章的阅读不能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人或事件中合理推断作者的观点。这种现象绝非特例,实际上,是在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评价理论,是基于韩礼德理论系统,起源于人际交往与同声传译的一种新型功能语言学。它从语篇的内容理解方面研究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含义。评价理论评价的是语篇中所涉及、表现的各种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表现。简言之,评价理论就是探索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对人或事物的判断和立场,并反映语篇社会背景或隐含话语。可见,将评价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满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

二、评价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本文范文选自译林版牛津英语高一上学期Model Unit3 “Dying to be thin …”部分课文。在此,运用评价理论的理论框架对课文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分析文章更深层次的信息和了解作者的态度,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态度分析

态度分析主要包括情感、判断、鉴赏三个方面。根据评价理论,可以将态度解释为人对待事件显性或隐性表现出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或作者对待人或事物、事件的赞扬或指责。其中,最主要影响态度的是情感,情感是作者的感受和情绪状态的反映;判断是根据制度对人类行为进行评估或判断;欣赏是评价属性的值附加。

阅读范文“Dying to be thin … ”可以发现很多涉及态度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词语和短语,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以下选取文中典型例子进行分析:

Ⅰ.I’m trying to lose weight because I’m so ashamed of my body.

Ⅱ.I take two pills a day and don’t need to exercise.

Ⅲ.I’m becoming slimmer and slimmer.

句子1中“be ashamed of”短语生动地告诉我们,文中的主人公即信的作者Amy对拥有苗条身材的渴望,交待Amy服用减肥药的原因,由此引出下文。句子2中“don’t need to”表明减肥药带给Amy的好处,不需要每周到健身房锻炼和节食,轻轻松松获得渴望的苗条身材。句子3中“slimmer and slimmer”描述按时服用减肥药后的Amy,虽然每周未去健身房锻炼,付出更多地时间和汗水,但能轻轻松松拥有梦寐以求的苗条身材,并且自我暗示继续服用,自己的身材会更加苗条。

2.介入分析

介入分析用于分析作者的主张和文章中各种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单声和多声。单声即语篇中只存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提供他人的观点;而多声通常通过对话,表现他人的观点和主张,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博得读者的青睐。因此,通过介入系统中,可以轻松建立起作者与读者间思想的碰撞,引起读者的思考。

为探究介入资源在文章中的运用,以下选取范文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

Ⅰ.Do you still go to the gym every day?

Ⅱ.I hope to lose at least 10 kilograms.

Ⅲ.The pills really work!

句子1中“still”起到一个强调作用,表明了作者曾经和Zhou Ling一样,通过每周到健身房锻炼,来达到自己保持苗条身材的需要。但现在,通过定期服用减肥药,已经不用到健身房锻炼且能保持身材;同时,也与下文中Amy因服用添加违禁药物的减肥药而引发肾衰竭的结果与此事内心的喜悦形成鲜明地对比。“still”。句子2和句子3中的“at least”和“really”表明一种强调,其中句子2中说的是“我希望减肥至少十公斤”这是作者在前期服用减肥药后对其效果的一种主观表达,只是一种猜测的结果。句子3说的是“减肥药片真的有作用”,句末的感叹号更加表明Amy对减肥药能成功帮助自己塑造苗条身材的期待。

3.级差分析

级差分析是指语篇中的话语存在等级性,作者可以提高或者降低话语的程度,它包括语势和聚焦两个方面。语势主要包括强度的“强化”和数量的“量化”;聚焦则从经验的角度进行“锐化”和“柔化”分级。因此,通过降低和提高话语的强度,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态度的表达,努力让读者领悟、赞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以下,同样通过对范文中典型例子的列举,来探究级差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Ⅰ.I used to go to the gym three times a week, but I don‘t work out any more.

Ⅱ.Most young women want a slim figure these days, especially here in Canada.

Ⅲ.However, sometimes I don’t feel so energetic.

句子1中“three times a week”是对作者未服用减肥药前为保持苗条身材每周去三次健身房锻炼的运动量的“量化”;同时“not…any more”是“three times a week”的锐化。服用减肥药后,Amy不需要再去健身房就能轻松拥有苗条身材。句子2中通过“especially”的添加强化了“在加拿大”这个地点,表达作者在加拿大这个以拥有苗条身材为美的国度中,是多么渴望拥有更轻地体重。句子3中“However”也是对“有时候我感到没有精神”事件的“锐化”通过“然而”,作者想告诉读者虽然通过减肥药不需要运动就拥有了更加苗条的身材,但是也因减肥药的副作用,影响了她的精神状态,变得有时无精打采。

三、结语

评估理论现已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且得到证明能帮助学生显著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但它目前未被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仍停留在较低的阶段,这种情况如果在未来三年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得不到改善,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大学英语学习。本文通过指出高中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理论评价法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实际运用,试图找出适合当下中国高中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帮助中学教师探索英语阅读教学更科学、更有效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从解构阅读文本到建构学生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9):47-50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5

在《江苏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江苏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当时就有专家预测:2014江苏高考英语写作要求必然出现变化。果然,今年江苏高考英语考查了读写任务型写作。

读写任务型作文中要求先用约30个词归纳所提供文章的大意,再用约120个词就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两部分看似关系不大,其实前一部分的归纳大意是事实的提炼,它和后一部分的发表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看起来好像容易写,但事实上思维如果放不开,会觉得无话可写,更写不出出彩的文章。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书面表达呢?

一、归纳文章大意

根据文本内容,文章一般分为三类:叙事类、论述类和说明类。

1、叙事类文章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和主旨”三个方面,其中情节是主要部分,“主题”和“主旨”有时藏于“情节”之中。但在写摘要时,不能仅仅写情节,必要时要点出“主题”和“主旨”。叙事类文章通常用what-who-when-where-how-why的方法去总结和串联文章的大意,这几个要素有时全有,有时只有一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要省去其中的细节,不要拖泥带水。

2、议论文的内容包括“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所以议论文的摘要就是把这三个方面说清楚。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论证的过程,论据占有很大的部分,但在写摘要的时候,不需要详写论证的过程,因为它有很多细节信息,而细节信息是写摘要所应该剔除的,所以议论文的摘要应当将“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同等对待。通常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中找出主题句;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找论据或事例。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大意只是概括文章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你的观点,所以一定要客观地陈述文章的观点,不能添加或转变。

3、说明性或描述性短文是用概括的文字来说明某种现象。如阅读材料是一个故事,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不能拖泥带水,而且最好讲述该故事给你的启示或其中的一个道理。

二、发表自己观点。

读写任务型作文要求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积累的相关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写作任务。发表观点即表示作文属于议论文范畴,即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第三人称。要特别注意思想的辩证性,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句式,也要使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使文章显得更有档次。以2014年江苏卷为例,卷面要求是:

【写作内容】

1.用约 30 个单词写出上文概要;

2.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

(2)用 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写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观点,但必须提供理由或论据;

2.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4.不必写标题。

解题思路为:

1、认真审题,领悟题意

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表明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的态度;

(2)用 2- 3个理由即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

根据写作内容确立以下要点:

①文体:议论文

②人称:第一人称

③时态:一般现在时(主体时态)、一般过去时(“经历”)

2、整理要点,布局谋篇

在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后,不要急于动笔写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理清文章的层次。如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把主体部分直接按照写作内容中的两个点分成三段。这样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把要点写全。此外,第二段的笔墨分配要有机平衡,不能光用理论也需要事实论据。

3、组织材料,充分论证

(1)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由第一步分析可知,本文是议论文,要求我们首先表明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目前英语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大家在讨论汉语词典是否需要收集英语词汇。然后直接阐述自己对此事的观点

(2)收集材料,逐步论述

写作要求中提到: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那么,在材料中查看有无可以利用的论点、论据后,再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归纳总结,用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如原文中有: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可以转述为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要求说明理由和提供论据,那么,可以阐述事实: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也可以阐述其他国家的做法,如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French,or even Chinese.还可以从自身的做法出发,汉语曾经引进过日语,如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say,“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就能将论据整理得清晰全面而又有说服力了。

4、勘误润色,锦上添花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也愈来愈重要。英语教材作为教学主要辅助工具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有六级,每一级分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以及《教师用书》。该教材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在内容结构上体现了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译多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简介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目前高校普遍选择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它是国内第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资源。此教材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读写教程视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练习册与教学课件设计等相关内容都主要围绕读写教程的内容而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此教材内容涵盖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方面,具有趣味性、 信息性、启发性及前瞻性于一体的特点。总体而言,该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基本上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受到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赞誉和青睐,但该系列教材的读写教程也存在着某些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必然能不断适应大学英语的授课及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的三点思考

(一)分析语篇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学习的提高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缓慢的过程,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比较注重扎实基本功训练和强化合作学习,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篇分析理论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总体而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重点体现了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的结合,篇章结构分析在该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紧扣教材课文,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该教材的第一册到第四册 Section A 部分的语篇结构主要出现了时间顺序模式、原因与结果模式、一般与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与对比模式等几种常见的模式。例如,一般――具体模式作为最广泛应用的模式,有如下几种具体形式:先概括表明、陈述观点,然后通过所提出的原因来支持所阐述的观点和问题或者通过举例来论证事实、细节。在第二册第一单元“Time - Conscious Americans”一文的第三段中,作者先陈述了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以及常常处于压力等关于美国人的印象,然后作者提供了各方面的细节来支持与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阐明美国人匆忙原因是因为他们太珍惜时间以及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问题解决模式是最为普遍的形式。这类模式核心部分为“问题――解决”,一般是先说明背景、环境后提出问题,接着采取措施来回应或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做出评价结果,有时根据需要可省略某些环节部分。如第三册第一单元“Love Without Limitations”一文在第四段和第5 段时,作者先提出了大脑受损吉米父母的去世给他带来无情的打击的问题,后面几段指出“我”对此问题的回应是帮助吉米适应没有父母陪伴的新生活。而第七段对其结果做出评价: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的人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它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实践证明, 语篇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课文进行了语篇分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语篇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和思考问题,运用语篇联结手段,使概要前后连贯,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语篇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词语、句子水平的语言基础训练。

(二)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因素

英语教材不仅是英语课程中的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也是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和重要媒介。英语教材含有深厚的文化因素,可以通过语言形式传递着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因此能直观地反映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状况。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文化信息进行简要的介绍等方式。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此,只是简单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没有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教材中体现的文化知识,这种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因此,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通过教材的使用来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根据文章不同体裁灵活教学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广泛,体裁丰富多样,比如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灵活教学。例如,就议论文而言,其开头通常是提出问题,中间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尾一般得出相关结论。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这类文章时要理清论点(区分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列出赞成的论据和反对的论据, 找出分析论据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总之,在英语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写作特色,树立初步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7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读课文及作者的观点,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语言难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与译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所学语音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和知识,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精选了32篇文章供学生仔细阅读,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其题材、体裁、词汇量、语境等不可能太广,所以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泛读,以达到在多种语境下观察、体验已经学过的词的各种形式,学习已知词汇的新词义,在不依赖词典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大概意思。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经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会亲自经历。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自考生的学习方法因为考试方式的缘故,很多人习惯于被动听课,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这就造成他们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低效与僵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紧扣高级英语考纲的前提下,对这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实现高级英语考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以下我以高级英语上册第七课“Miss Brill”为例,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任务前阶段

1)讨论。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回顾和讨论他们已经学过或读过的有关意识流的定义、著作和作家,分析和归纳意识流写作的技巧与表现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意识流作家、作品。通过讨论,学生对意识流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

2)作品欣赏。发给每个小组一份阅读材料,内容为三个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作品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时各自的特点及手法。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归纳出视角转换、内心独白、闪回式等意识流写作特点。

3)课文导入。学生阅读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预测。结合课后翻译练习,教师用PPT演示文章结构,将文章的精彩句子或结构突出显示,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和讨论,为随后的任务进行铺垫。随后教师列举出本课需要辨析的近义词,要求学生讨论并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辨。

这个阶段的任务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热身,使学生对于文章的题材、写作技巧、知识要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2)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积极的预测;(3)是通过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和语言学习重点,做好到下一阶段任务的顺利过渡。

(2)任务中阶段

1)拼图阅读。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标识出关于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的部分,接着师生对于各部分的划分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再将学生分组,各自专注于一种描写,就其内容、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各组向全班报告本组的讨论成果,最终使全班对文章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知。

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找出小说的开端、结局、进展和高潮部分,对于不同的回答进行分析辩论,使师生观点达成一致,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部分,范围包括写作手法、语意衔接和长句难句的翻译。在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在每位报告者结束后,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就报告中含混或有歧义的表述进行提问,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和修订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

3)翻译巩固。通过上个环节,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晰认知,阅读欣赏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环节就要对其中的难句、长句和语言点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全班以抢答的方式逐一对这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同时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或造句。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文章的语言点和认知目标得到了实现和巩固,教师只是在有争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而不是对语言点逐一解释和举例说明,但效果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好。

(3)任务后阶段

1)阅读巩固。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前述活动形成的认识,独立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含有语言点的句子做出标志。教师把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以完形填空的方式用PPT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于课本的情况下进行填空,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最后与课文原文进行对照,以达到自我检测和巩固的学习目标。

2)真题自测。教师用PPT展示历年自考的高级英语试卷中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答案。这一环节紧扣考纲,学生对考试的题型与侧重点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于克服他们在学习高级英语时极易产生的畏难情绪很有帮助。

3)总结交流。前述的各个环节已经逐一完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教师与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对个别学生的理解与巩固情况进行抽查。全班一起逐一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后面的写作练习。全班回顾和复习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课后拓展阅读的参考信息。

4.结语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级英语课堂,改变了自考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被动角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思考交流,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更为持久和巩固。任务型教学法也改变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引导者、疑难问题的发问者、教学目标的管理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师不用再忙于重复或琐碎的语言点讲解,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通过交流合作与不同方式的巩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的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因此,教师应该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挖掘,创造性地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特别是高级英语课的课堂,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自考生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不再沉默,而是积极欣赏、主动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高级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

[2]曹鸣.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Oct.,2007,(5).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8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读课文及作者的观点,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语言难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与译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所学语音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和知识,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精选了32篇文章供学生仔细阅读,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其题材、体裁、词汇量、语境等不可能太广,所以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泛读,以达到在多种语境下观察、体验已经学过的词的各种形式,学习已知词汇的新词义,在不依赖词典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大概意思。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经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会亲自经历。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自考生的学习方法因为考试方式的缘故,很多人习惯于被动听课,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这就造成他们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低效与僵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紧扣高级英语考纲的前提下,对这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实现高级英语考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以下我以高级英语上册第七课“miss brill”为例,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任务前阶段

1)讨论。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回顾和讨论他们已经学过或读过的有关意识流的定义、著作和作家,分析和归纳意识流写作的技巧与表现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意识流作家、作品。通过讨论,学生对意识流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

2)作品欣赏。发给每个小组一份阅读材料,内容为三个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作品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时各自的特点及手法。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归纳出视角转换、内心独白、闪回式等意识流写作特点。

3)课文导入。学生阅读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预测。结合课后翻译练习,教师用ppt演示文章结构,将文章的精彩句子或结构突出显示,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和讨论,为随后的任务进行铺垫。随后教师列举出本课需要辨析的近义词,要求学生讨论并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辨。

这个阶段的任务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热身,使学生对于文章的题材、写作技巧、知识要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2)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积极的预测;(3)是通过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和语言学习重点,做好到下一阶段任务的顺利过渡。

(2)任务中阶段

1)拼图阅读。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标识出关于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的部分,接着师生对于各部分的划分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再将学生分组,各自专注于一种描写,就其内容、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各组向全班报告本组的讨论成果,最终使全班对文章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知。

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找出小说的开端、结局、进展和高潮部分,对于不同的回答进行分析辩论,使师生观点达成一致,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部分,范围包括写作手法、语意衔接和长句难句的翻译。在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在每位报告者结束后,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就报告中含混或有歧义的表述进行提问,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和修订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

3)翻译巩固。通过上个环节,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晰认知,阅读欣赏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环节就要对其中的难句、长句和语言点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全班以抢答的方式逐一对这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同时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或造句。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文章的语言点和认知目标得到了实现和巩固,教师只是在有争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而不是对语言点逐一解释和举例说明,但效果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好。

(3)任务后阶段

1)阅读巩固。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前述活动形成的认识,独立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含有语言点的句子做出标志。教师把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以完形填空的方式用ppt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于课本的情况下进行填空,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最后与课文原文进行对照,以达到自我检测和巩固的学习目标。

2)真题自测。教师用ppt展示历年自考的高级英语试卷中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答案。这一环节紧扣考纲,学生对考试的题型与侧重点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于克服他们在学习高级英语时极易产生的畏难情绪很有帮助。&nb

sp;

3)总结交流。前述的各个环节已经逐一完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教师与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对个别学生的理解与巩固情况进行抽查。全班一起逐一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后面的写作练习。全班回顾和复习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课后拓展阅读的参考信息。

4.结语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级英语课堂,改变了自考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被动角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思考交流,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更为持久和巩固。任务型教学法也改变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引导者、疑难问题的发问者、教学目标的管理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师不用再忙于重复或琐碎的语言点讲解,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通过交流合作与不同方式的巩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的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因此,教师应该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挖掘,创造性地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特别是高级英语课的课堂,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自考生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不再沉默,而是积极欣赏、主动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高级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

[2]曹鸣.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oct.,2007,(5).

[3]crookes,g.and schmidt,r.motivation: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89,(8).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9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读课文及作者的观点,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语言难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与译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所学语音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和知识,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精选了32篇文章供学生仔细阅读,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其题材、体裁、词汇量、语境等不可能太广,所以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泛读,以达到在多种语境下观察、体验已经学过的词的各种形式,学习已知词汇的新词义,在不依赖词典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大概意思。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经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会亲自经历。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自考生的学习方法因为考试方式的缘故,很多人习惯于被动听课,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这就造成他们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低效与僵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紧扣高级英语考纲的前提下,对这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实现高级英语考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以下我以高级英语上册第七课“miss brill”为例,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任务前阶段

1)讨论。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回顾和讨论他们已经学过或读过的有关意识流的定义、著作和作家,分析和归纳意识流写作的技巧与表现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意识流作家、作品。通过讨论,学生对意识流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

2)作品欣赏。发给每个小组一份阅读材料,内容为三个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作品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时各自的特点及手法。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归纳出视角转换、内心独白、闪回式等意识流写作特点。

3)课文导入。学生阅读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预测。结合课后翻译练习,教师用ppt演示文章结构,将文章的精彩句子或结构突出显示,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和讨论,为随后的任务进行铺垫。随后教师列举出本课需要辨析的近义词,要求学生讨论并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辨。

这个阶段的任务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热身,使学生对于文章的题材、写作技巧、知识要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2)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积极的预测;(3)是通过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和语言学习重点,做好到下一阶段任务的顺利过渡。

(2)任务中阶段

1)拼图阅读。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标识出关于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的部分,接着师生对于各部分的划分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再将学生分组,各自专注于一种描写,就其内容、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各组向全班报告本组的讨论成果,最终使全班对文章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知。

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找出小说的开端、结局、进展和高潮部分,对于不同的回答进行分析辩论,使师生观点达成一致,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部分,范围包括写作手法、语意衔接和长句难句的翻译。在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在每位报告者结束后,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就报告中含混或有歧义的表述进行提问,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和修订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

3)翻译巩固。通过上个环节,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晰认知,阅读欣赏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环节就要对其中的难句、长句和语言点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全班以抢答的方式逐一对这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同时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或造句。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文章的语言点和认知目标得到了实现和巩固,教师只是在有争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而不是对语言点逐一解释和举例说明,但效果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好。

(3)任务后阶段

1)阅读巩固。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前述活动形成的认识,独立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含有语言点的句子做出标志。教师把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以完形填空的方式用ppt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于课本的情况下进行填空,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最后与课文原文进行对照,以达到自我检测和巩固的学习目标。

2)真题自测。教师用ppt展示历年自考的高级英语试卷中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答案。这一环节紧扣考纲,学生对考试的题型与侧重点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于克服他们在学习高级英语时极易产生的畏难情绪很有帮助。&nbs

p;

3)总结交流。前述的各个环节已经逐一完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教师与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对个别学生的理解与巩固情况进行抽查。全班一起逐一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后面的写作练习。全班回顾和复习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课后拓展阅读的参考信息。

4.结语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级英语课堂,改变了自考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被动角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思考交流,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更为持久和巩固。任务型教学法也改变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引导者、疑难问题的发问者、教学目标的管理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师不用再忙于重复或琐碎的语言点讲解,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通过交流合作与不同方式的巩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的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因此,教师应该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挖掘,创造性地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特别是高级英语课的课堂,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自考生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不再沉默,而是积极欣赏、主动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高级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

[2]曹鸣.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oct.,2007,(5).

[3]crookes,g.and schmidt,r.motivation: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89,(8).

高中语文分论点例10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47-01

一 接受理论

接受理论,亦称接受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布拉格结构主义理论、德国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波兰英加登的现象学基础上建立的文学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接受理论打破了注重作者以及文本分析的传统文学理论,将读者置于文学研究的中心。接受理论认为,读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积极地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与文本和作者形成能动的辩证的动态关系。出于读者自身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认知心理、审美情趣、兴趣爱好、专业方向、阅历经验等差异,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随着时代、社会和个人因素不断改变,作者对文本进行不断修改,缩小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审美距离,以求达到“视野融合”。

二 接受理论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主体”的转移

接受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接受理论的五个要素——传导者、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和接受环境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五个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一一对应。接受理论将西方文学理论从作者及文本向读者的重心转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师和教学内容向学生的重点转换不谋而合。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很难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也就失去了其教育价值。具体到英语教学,根据接受理论,要避免传统“翻译式”“灌输式”或“说教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放在首要位置,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三者之间不断的互动和融合才能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2.“期待视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接受理论中的“期待视野”这一重要理念更是对分级教学后的各类学生对教师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心理期待、反应、接受和反作用具有高度指导意义。分级教学以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到接受主体各方面的差异,而是“一刀切”地对所有接受主体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期待视野”。在实行分级教学后,学生由英语基础、起点层次、专业方向、学习特点等分为不同类别,传导者在对不同类别的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进行研究和讨论,针对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求最大的满足和超越各类学生的“期待视野”,尽可能地达到“视野融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接受理论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授各个类别各个班级的英语基础、专业方向、性格特征、学习主动性等特点,分析其“期待视野”,并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对教学的接受情况和反馈,以及学生“期待视野”的不断变化,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以求达到“视野融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对教师以及教学内容有较高的“期待视野”。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在教学计划、教材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营造动态活跃的语言环境,在语言讲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知识面,不再拘泥于语法和词汇,注重口语的培养,并随时与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重点,尽力满足和超越学生的“期待视野”。而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应将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进行诱导性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并适量加入英语相关知识背景的讲解,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利用各种方法和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过程不能沉闷呆板,要轻松活跃,多使用多媒体和音频、视频技术,设计课堂游戏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步步提升学生的“期待视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