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4-04-21 14:55: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篇1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我国发病人数已逾1亿,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目前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十一五”期间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指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者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参与钙、磷的代谢。骨的代谢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骨组织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生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吸收增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内分泌因素有:

1 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细胞溶骨作用加强,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血钙升高。

2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减缓骨吸收。

3 生长激素,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降钙素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高发病种,典型的症状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胸廓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而最大的危害是极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国专家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1.1 标准差法:①BMD(髋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个标准差之内为骨量减少;③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12%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患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

2.1.1 首先要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和合理的营养,因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学烹调可以有效提高钙利用率,避免进食高盐及高动物蛋白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咖啡、可口可乐,减少尿钙和粪钙的排出。

2.1.2 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游泳、跑、跳、体操等,以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

2.1.3 要减少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尽早识别并加以纠正。

2.2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

以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应力,提高其平衡和反应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举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冻,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外伤,防止骨折。加强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致残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3 预防和护理指导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宣传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日常饮食调养,使患者对该病有系统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首先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强调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间骨质丢失,可嘱患者睡前饮牛奶,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摄入。指导患者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深绿色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虾皮等。服用钙片时应避免同时食菠菜,因菠菜会与钙形成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3.3 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采取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户外活动。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合理用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钙剂、维生素D及衍生物、中药治疗等。在各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中毒,并且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补充钙剂。补钙坚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50~60岁(绝经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补钙过多还可引起高血钙,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故服药1个月后应检测血钙浓度,以后3~4个月定期测一次。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磷元素。钙磷比为1:1~3:2。适量补充维生素K,它有助于骨钙的沉积。

3.5 自我防护: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发生骨折,所以必须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设施,并有足够的照明,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楼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预防OP健康教育内容

4.1 预防OP的整体策略包括:年轻时建立骨质,增强骨库;成年和老年期间保持或减少骨质流失,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别注意饮食,增强体力,防止跌倒;保护骨质不是一时兴致,需要一生的坚持。

4.2 预防OP要有完整的计划

4.3 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多吃钙质食物,如奶类(1ml牛奶=1mg钙)、豆类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有利于补充钙质和骨质的贮存。

4.4 经常运动,保持良好姿势适当的负重运动给骨骼应力刺激,刺激骨生长,防止骨质流失,而且适宜的运动能加强肌肉能力和反应力,减少跌倒的机会。运动要安全、有效,多做户外行走、慢跳、伸展运动,避免做弯腰、抬物等动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喝酒及吸烟对骨骼有害,引起骨质的流失。因此必须戒酒、戒烟。

篇2

伴随年龄的增长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目前应该通过加强骨质疏松知识宣教,使老年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而住院老年患者可以作为重点教育对象进行健康教育,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6月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内分泌科、老年病科住院患者190例进行调查。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能独立或由专人指导下能够完成调查问卷;③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随访。

1.2方法

1.2.1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版本[1],及徐苓主编骨质疏松症[2],将患者基本信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主要临床表现共19项以问卷形式列出,以调查表形式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在入院后第1d进行第1次调查,通过入院后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2w后重复1次调查。

1.2.2 小组讲座 对190例患者,分为10组,进行第1次调查后分组,以小组形式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分为问卷所涉19项,逐项对患者讲解。

1.2.3 多媒体实例讲座 针对典型骨质疏松病例进行讲解,使患者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可防可治。

1.3统计学处理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中,男性126例(占69.6%),女性55例(占30.4%);年龄60岁~93岁,平均(69.4±7.3)岁;工人73例(占40.3%),办公室职员68例(占37.6%),职工家属27例(占14.9%),农村患者13例(占7.2%)。

2.2 相对于教育前,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明显提高。除外体力活动对骨质疏松影响的认知度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差异。健康教育前后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结果(见表1~2)。

3 结论

老年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匮乏,通过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宣传教育,明显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掌握骨质疏松的风险。

4 讨论

伴随年龄的增长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逐渐影响到人们的健康。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3](老龄化标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2003年~2006年一次大规模流行病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分别为:20.7%和14.4%,按调查估算2006年全国50岁以上人群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4]。王亮[5]等报道,北京海淀区1639例汉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60~69岁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40.72%,70~79岁组为55.56%,80岁以上组为69.73%。骨质疏松的直接危害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的终末事件,其致死、致残率极高,医疗费用支出极高。郝光亮[6]等报道,2001~2006年6年中,35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为29793元,3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为21666元。贺良等[7]报道,2001~200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年平均治疗费用为334.6万元,3年总费用为2342万元。杨子波等[8]报道,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5年生存率仅30.1%。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骨折医疗支出较大,但预后不理想,因此了解骨质疏松基本知识,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目前关键。国内张泽鸿等[9]提出骨质疏松的教育必要性及教育方法,本文提示: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匮乏,不利于骨质疏松防治,通过积极开展骨质疏松教育,增加人们尤其是高危人群对骨质疏松基础知识的知晓率,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徐苓.骨质疏松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8):511-511.

[4]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5]王亮,马远征,陈琼,等.北京市海淀区1639例汉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918-936.

[6] 郝光亮,郝永强,晏焕,等.老年髋部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14(3):200-203.

篇3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3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一些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日益突出,其中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亿。笔者在社区工作多年发现,尽管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危害大,但仍未引起人们对此病的足够重视,防治意识淡薄,尤其是绝经后女性75%没有得到治疗,即使治疗的也仅仅只选择钙剂。可见,在社区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 骨质疏松症的几大危险因素

1.1 高龄:在30~40岁时,骨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随骨龄而减少,因此,40岁以后的人群要定期测定自己的骨量,如发现减少,就需要给予增加骨量的药剂。如摄取钙,多运动,增加日光照射时间,以尽量缓和骨量的进一步减少。

1.2 绝经: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成骨细胞内发现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快速降低,肠管内钙吸收减少,尿钙排泄增多。从而导致骨钙快速流失。

1.3 钙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自然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肠道对钙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①蛋白质摄取过度将使尿钙排泄增多。②化学加工食品,常含聚和磷酸,过度摄取的磷则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钙,使钙在肠管内吸收下降。③食物纤维,咖啡、酒精、尼古丁摄入过多都会使钙吸收下降。

1.4 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不足,日光照射不足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2.1 预防从儿童时期开始,获得最佳峰值骨量: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骨量。研究指出,老年期的低骨量也许主要是由于年轻时的低峰值骨量造成。因此,努力提高峰值骨量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许多人在进入中老年时期以后,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防治,但此时已错过了骨量的增长阶段。如果从幼年时期即注意提高骨量,在青年时期获得人体最佳峰值骨量,在中老年时注意减缓骨丢失,这样双重措施的防治效果远远优于单纯从骨丢失角度防治。

2.2 长期合理营养有利于提高峰值骨量: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主要是钙、磷、VITD。钙、磷摄入与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曾进行了4次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平均钙摄取量为400~500mg/d,只能达到推荐量标准的40-50%(磷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一般不会缺乏)。这个现象需要引起每个人的足够重视。

2.3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吸烟、酒精、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都会加速骨钙的丢失。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应当避免。经常参加体力活动及进行适当运动,可提高骨密度,延缓骨钙丢失。

3 不同人群的预防

篇4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人体骨量减少, 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 从而使人体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骨骼性疾病, 该病和人体老龄化成正比关系[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 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于我国逐渐老龄化的社会,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84例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84例, 随机分组, 对照组92例患者, 男5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72.5±11.8)岁, 女35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73.1±11.2)岁, 其中登高性跌伤患者32例、运动性跌倒27例、重力因素致伤25例、其他诱因致伤占8例;观察组92例患者, 男47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73.5±12.3)岁, 女45例, 年龄62~83岁, 平均年龄(73.7±12.9)岁, 其中登高性跌伤患者27例、运动性跌倒26例、重力因素致伤33例、其他诱因致伤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病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有:①护理。术后在患者的双腿间设置一个三角形软垫, 以防止髋部内旋和内收, 并可以有效减轻疼痛, 让患者的肢体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 在膝盖部位放置一软枕, 术后1 d采用半卧位, 屈髋不超过90°, 术后3~5 d扶步行器部分负重行走, 随后1个月单拐行走, 最后弃拐。②疼痛护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 术后1~3 d是最为疼痛的时期, 该时期的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 影响患者食欲和睡眠, 严重的刺激原来的并存病, 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这类情况, 在术后通常对患者进行止痛治疗, 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观察组则加入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护理, 主要在心理教育、饮食教育、运动健康教育等方面。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评定护理效果。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采用NRS疼痛指数进行评分, 采用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 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为4~6分, 偶有出现疼痛惊醒症状;重度疼痛为7~9分, 患者难以入睡或者经常睡眠痛醒;剧痛为10分, 无法入睡, 需采用镇痛手段。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评估等进行对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研究, 观察组的满意度94.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针对骨质疏松的饮食健康教育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关键在于钙元素的补充, 钙元素的最佳来源是从饮食中获取, 富含高钙元素的常见食物主要有肉类、豆类、奶制品、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等。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长期的烟、酒、浓茶、咖啡摄入等对人体中的蛋白质合成有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建议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该尽量多的到户外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 接受一定阳光的照射, 以及建议患者戒烟戒酒, 尽量避免喝过多的浓茶和咖啡, 特别是饭后。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 研究学家研究表明低蛋白的摄入和椎骨、股骨的缺失呈正比的关系, 饮食中缺少蛋白质的摄入增加了骨量的丢失, 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在饮食中适当的摄入鸡肉、牛奶、瘦肉等含蛋白质高的食物[3]。

3. 2 针对骨质疏松的运动健康教育 通过以往的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研究表明, 适量的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来说, 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以增强肌力、抑制骨丢失和维持骨密度, 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症。人体的骨骼在40岁以后就开始逐渐衰老, 骨量逐渐下降, 骨丢失情况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及时预防这类情况, 以延缓骨质疏松出现, 建议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有氧运动, 不仅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也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产生了极佳的护理效果, 就数据统计来看, 开展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均要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因此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敏楠, 齐丽荣, 李效静, 等.健康教育表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医药杂志, 2013(9):99-101.

篇5

【关键词】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很容易忽视自身病情,需要临床给予及时、全面的照护和健康指导[1]。本文观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2±5.3)岁;其中18例为髋部骨折,15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7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4例为胸腰段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6±5.2)岁;其中17例为髋部骨折,16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8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胸腰段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视频、图片以及PPT结合的方法向患者讲述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明确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给予患者个性化生活与饮食指导,设计个性化且多元化的营养套餐,明确膳食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摄入肉类、豆类、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晒太阳等。③出院后6周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和骨折康复进度制订相应的运动复健锻炼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辅助指导,明确常用药物和应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和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文献[3]、[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0%(36/5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比于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给予了综合、全面的考虑,并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提出通过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这就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6]。本次研究针对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强化和拓展,基于循证治疗护理结果这一实证证据,制订科学的干预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指导。

在传授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谈话来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7]。同时对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现知识倦怠这一变化予以充分考虑,重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补缺,并做好家庭监督辅助,以此来达到疾病转归、积极干预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对一”地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运动复健锻炼与饮食指导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冬萍等[8]的报道相符,充分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疗效持久稳定。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3-124.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4]忻佩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篇6

【关键词】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1]。据有关部门统计[2],2000年中国的OP发生率占全国总人数的6.6%,每年因OP而并发骨折人数的百分率也在两位数以上。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OP的重要策略。本文总结对OP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测定968人,符合OP诊断标准72人,其中60人愿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60人中男49人,女11人;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61岁;有骨折史10人;48人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无任何症状12人;有医保56人,自费4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上42人,小学13人,文盲5人。

1.2 方法

1.2.1 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习惯、身体状况和要求制定指导方案。

1.2.1.1 业知识指导:向患者讲解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表现、好发人群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

1.2.1.2 药及遵医行为人教育: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的重要性。

1.2.1.3 食指导:教导患者均衡饮食的重要性,食用含钙高、低盐、适量蛋白质、足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饮食,每天坚持喝250ml的牛奶。每天坚持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这些都有益于骨量的增加[3]。

1.2.1.4 免跌倒:指导患者及家属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简单、安全,注意家中潜在的危险,如光滑的地板、电线、障碍物等;行走时须留心结冰的路面、路上不平的石块、台阶等;有平衡障碍者外出用拐杖。

1.2.1.5 动锻炼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发挥肌肉对骨质代谢所起的调节促进作用,防止由于肌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从而改善症状,增强全身体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运动方式的方式有跑步、步行、爬楼梯、游泳等,每天运动30-40分钟,每周坚持4天以上。

1.2.1.6 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碳酸饮料及咖啡的摄入,以免骨钙溶出、骨量降低而加重OP。

1.2.2 康教育方式:向患者提供有关书籍,发放OP教育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通过影像资料、办黑板报、张贴OP宣传画进行宣传;鼓励患者互相交流防病治病的经验;开诊OP健康咨询门诊、OP防治中心,由专职医生和有经验的主管护师进行讲解,每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

2 结 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认识程度和健康行为明显改善,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积极配合,一年中,有36人改掉了不喝牛奶的习惯;52人掌握了OP的基础知识,并坚持服药;42人坚持锻炼身体;34人周身疼痛得到改善;

5人改掉抽烟、饮酒的习惯;没有1人发生骨质,骨密度T值恢复正常有3人,有提高的10人,没有下降37人,余10人T值下降,以上数据显示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3 讨 论

健康教育已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上最优先重点之一,也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4],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使骨量严重缺失的OP患者恢复正常。但通过健康教育,可使OP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合理运动及科学锻炼,避免跌倒,从而控制了加重OP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是低消耗、高改善的护理模式,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8.

[2]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⑴:1-7

篇7

[中图分类号]R2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1-02

数据统计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因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发生率在12%左右,且这一比例处于持续上升中。髋部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威胁身心健康,增加了死亡率。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恢复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61-78岁之间,平均年龄(70.2±1.8)岁;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9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71.3±2.5)岁;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60周岁以上,均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经CT或MRI检查后确诊。(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因车祸等暴力因素导致的骨折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3.1心理教育患者发生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休养,因此活动受限。加上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容易形成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耐心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鼓励患者积极乐观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1.3.2饮食教育第一,豆制品、奶制品、肉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质,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需要在饮食中大量摄取。同时为了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应该让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第二,蛋白质是保证人体各项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患者应多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第三,患者不要抽烟饮酒,不要喝咖啡,少喝浓茶。

1.3.3运动教育运动锻炼能够预防骨质疏松,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体质和耐受程度来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增强肌肉能力,保持骨骼密度。另外,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求运动量逐渐增多,保证睡眠时间和营养。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能水平、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别对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认知、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护理满意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x2检验;治疗依从性指标作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9%,对照组为78.1%。经比较可知,两组在护理满意率上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遵医行为、疾病认知、生活质量等各项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及系统性的骨疾病,患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2]。本文针对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的影响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所研究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32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5例,患者的年龄为55~81岁,平均年龄为(65.3±1.5)岁;研究组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6例,患者的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为(65.4±1.7)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比、疾病类型、病情严重情况等因素上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患者使用密盖息、降盖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对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加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干预,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健康教育干预有:告知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因、发病的机理、临床的表现症状、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等,对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健康指导,出院之后继续对患者进行电话健康指导、咨询和定期随访等。

1.3相关指标观察 分析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及腰背痛善、关节痛、手足抽搐、下蹲障碍等骨症状情况,其中,使用双能X线的骨密度仪对患者的腰椎骨和股骨颈的骨密度进行测定;治疗后2个月内骨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为骨症状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全部应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按照t检验的方式实施相关的检验,并应用χ2检验的方法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若数据之间检验值P

2 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背痛改善、关节痛改善、手足抽搐改善、下蹲障碍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症状,使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增加,对患者的活动产生严重的限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等健康教育来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症状[3]。

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告知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原因、发病的机理及相关临床表现症状等基础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可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预防及改善,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与日常生活方式,促使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防治与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4-5]。

本研究中,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干预后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845±0.024)g/cm2、(0.806±0.012)g/cm2,要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

参考文献:

[1]王亦文.加强门诊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1):109-110.

[2]陈晓依,刘峰,陈红方,等.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6):486-489.

篇9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社区骨质疏松患者;康复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本文就此对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社区骨质疏松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为(67.5±8.4)岁,其中男33例,占36.67%,女57例,占63.33%。其中腰背部疼痛患者有58例,四肢骨关节疼痛患者有32例;根骨骨密度测定中度减少患者有13例,轻度减少患者有61例,重度减少患者有16例。

1.2 方法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一定的临床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前后对患者的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即ALP)以及肌酐进行检测,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时,由专业的医生、护士以及相关志愿者组成小组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患者的饮食、药物、钙剂补充以及运动等进行一定的指导。并且对患者通过使用宣传手册以及相关影像播放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1.3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而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的数据资料对比方法采取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数据资料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取95%为可信区间,若P

2 结果

由结果所得数据可知,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清钙值以及肌酐水平有一定的下降,而ALP值有一定的升高,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升高。而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活动能力[1]。而对于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应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临床护理干预,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

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一定的健康档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2]。同时,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与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患者进行集中的社区健康教育以及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节约医疗资源,并且有效的预防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现象[3]。由本次试验所得结果可以得知,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一定时间段的临床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清钙值以及肌酐水平有一定的下降,而ALP值有一定的升高,即表明相关干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体质,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且在对患者进行相关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

所以,对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以及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10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成分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来,亚洲国家其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 长[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龄60~93岁,平均(76±8)岁。

1.2方法 将本组发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楼梯和上下公共汽车等)、无诱因(全身酸痛、驼背等,经检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显示所有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骨肿瘤、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结果

2.1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跌倒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研究中患者室内跌倒45例占40.2%,运动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无诱因7例占6.3%。

2.2性别与骨折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与骨折发生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股骨颈骨折的62例,占55.4%,椎体骨折的41例占36.6%,桡骨骨折的9例占8%。

3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3.1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处于机体下降阶段,而骨质疏松症又伴有多种症状如腰背疼痛或骨关节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则全身疼痛,这些现象均会使老年人感到烦躁、恐惧等,因此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自信是很关键的任务,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饮食护理 老年人应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不应

3.3适当的运动 运动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动能力无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朱欢丽[5]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和骨折有积极作用。

3.4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口服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3等。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绝经期的女性合理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3.5安全防护指导 针对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应该给予指导,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针对这些人群应该告诫指导患者一些安全防护措施,用物摆放有序,室内灯光应该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转身的动作宜慢,对行动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应使用助行器,必要时有家属搀扶。

3.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不了解骨质疏松症状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宣传,如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做好医患沟通,以达到早发现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4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本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降低有关,其次股骨颈是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受力支撑点,容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下降有关,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加,其骨量、骨钙也随之减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会发生骨折。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药物干预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模式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换为"主动康复过程",不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在倡导健康促进、三级预防的今天,本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也应从老年的早期,甚至从青壮年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坚持适当的负重运动,减少骨量的丢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沈霖.骨质疏松症[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33-290.

[2]王丽娇,宋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3]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韩继红.中医食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