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风险管理的目的模板(10篇)

时间:2024-04-22 15:35:39

风险管理的目的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1

前言

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对风电项目投资的重视程度,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具有独特优势,随着近些年风电项目的大力开展,必须重视风电项目在建设以及运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且基于这些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有效的风险管控,以此确保风电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

1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

1.1 自然灾害风险

通常情况下,风电项目在建设阶段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雨雪、雷电等等。主要是风电设备建设于外界环境中,长时间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根据建设区域的不同,风电项目受到的自然灾害情况也具有差异性,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么容易受到台风、海啸、或者盐雾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北方地区,则常会遭受到风沙、洪水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尽管我国风电项目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建设施工方面,都不断提升重视程度,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具有较强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因素,致使我国风险项目依旧频频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风电项目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1]。

1.2 设备技术风险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大力扶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并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对我国风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时期的风电机组发展方向正在发生一定变化,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而对风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电工作原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发展方向的变化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强化自身技能,并且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设备认证标准。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导致风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一定安全威胁。

1.3 经营运行和建设安装风险

风电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故障问题。如果维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风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导致风电设备强制运行,那么将会导致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假如风电设备出现老化情况、或者部件出现受损情况,那么将会影响整个机组的正常使用。如果风电设备出现间歇运行状态,那么将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阶段我国使用的风电设备主要以国产为主,在风电设备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运输风险,同时风险设备的组装较为复杂繁琐,程序较多,并且难度也较高,容易使风电设备在组装阶段出现一些问题。

1.4 政策变化风险

风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使用危机,我国政府也对风电行业给与足够重视。当今时期,大力扶持风电行业,并且在政策上给予风电行业提供一些便利之处,比如说政府会提供风险企业相应的补助和补贴,或者为风电企业的贷款进行放宽,以此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创建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风电行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2]。但是,假使我国政策方面进行调整,将会使风电行业受到较大影响,风电企业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使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

1.5 工作人员风险

通常来讲,风电设备由多个组件构成,比如说轮毂、叶片、控制设备、塔筒等都是风电设备的关键组成,很多部件都需在高空中开展作业。如果风电设备发生故障,将会给维修人员带来一定难度,需要实施高空作业,以此保证风电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但是这也对维修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 管理风电项目中所存风险的对策

我国风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风险的威胁,严重影响风电项目性能的发挥。因此,基于此种情况,风电项目负责人员需要给与充分认识,明确自身职责,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各种风险问题可以合理得到解决。现阶段的风电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进行探讨:首先,对于风电场加强内部管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风电项目受到的风险威胁;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电项目经费管理,以此转移风电项目风险。

2.1 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

对于自然灾害风险,风电场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组建专业的管理维护队伍,确保风电场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负责风电项目设备的预防工作和维护工作。自然灾害具有一定共性,维护人员可以对多年实践经验进行累积和总结,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保证风电设备能够降低发生自然灾害风险的概率。

2.2 针对设备技术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对天气情况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在开展风电项目建设阶段,必须提高对选址、设备选型的重视程度。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址,才能确保风能储量满足项目需求;避免选取风力不足、或者长期无风的地址。对于风电项目设备的选型,必须确保设备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设备符合技术认证标准;设备的选取,务必保证设备生产厂家已经获取资格认证,并且具有较大实力规模,保证此机型技术已经成熟[3]。

2.3 针对建设安装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设备的安装,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生产厂家负责安装,也可以由专业施工单位实施安装。但是如果选用施工单位进行安装,那么必须对安装企业进行考察,确保其符合项目建设标准。总而言之,不管是设备生产厂家,还是专业施工企业,必须保证设备的安装满足设计标准,确保设备可以正常投入使用运行。如果风险项目在运行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保证上述单位进行全面负责。

2.4 针对经营运行风险的对策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为风电项目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风电场还需要对风电设备重要配件加强管理,防止在风电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进行维护工作;此外还需要防止该配件出现停产的情况。风电项目的实际运行阶段,务必保证技术培训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风电专业人才能够解决风电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5 针对工作人员风险的对策

由于风电项目的特殊性质,对于风险项目实施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牢固的技术能力,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其道德素质,保证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整体提升。风电项目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影响,常会发生意外事件,风电场有必要对现场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负责,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进而全面保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并且保证风电场的经济目标的达成。

2.6 针对政策变化风险的对策

对于政策风险,无法将此风险进行转移,风电场需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并且明确自身态度,深入分析国家对风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扶持补贴。保证风电项目不仅可以在国家扶持政策下顺利发展,也能够在扶持中断的情况下不受到影响,保持良好持续的发展趋势。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和研究风电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有利于风电项目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存在的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可以持续稳定运行,为风电建设项目带来理想的收益。此外,还需要构建相关管理条例,加强对风电项目各方面的管理,确保风电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符合项目要求。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2

1. EPC项目的特点

由于EPC项目是由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因此它与其他项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规模大:因为EPC项目都是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比如电站、石化工厂、冶金等,涉及到工程的设计、设备的采购和建设施工、整个项目的试运行,因此一般来讲,项目的规模都比较大。

周期长:EPC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以后并交付业主使用的时间一般为三到五年,有的长达十到十五年或更长。

涉及面广:EPC项目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多,关系复杂,特别是一些国际工程项目。

总价固定:按照FIDIC合同条款,EPC项目的一般采用项目总价固定的合同方式。

风险高:EPC项目要比设计或施工等单项承包复杂得多,风险也大得多,因为它必须面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的风险,所以总承包项目风险控制的难度必然更大。

2. 项目风险的特点

简单地讲,风险是指事件或活动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具有以下的特点:

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风险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

随机性和必然性:风险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我们没有选择。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某一具体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发生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风险必然会发生。虽然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长期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遵守一定的统计规律。

相对性:风险总是相对项目活动主体而言的,同样的风险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影响,人们对风险事故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因活动、人和时间而异。

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尤其是大型项目中,由于风险因素众多,风险的可变性更加明显。

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大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以及与外界因素的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大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3.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风险在项目中客观存在,而且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使其不确定性比其他经济活动要大许多,风险的可预测性也就差很多。如果项目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补救,因此在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对于EPC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承包商需要承担更广泛的风险责任。因此它不但要求总承包企业在组织结构上达到特定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在软件建设上满足要求。包括:具有满足工程总承包要求的人力资源,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合格的设计能力,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中采购机械设备、成套设备和建设物资的能力,足够的工程总承包协调能力,同时善于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如何对EPC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目前国内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对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研究领域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还处于定性阶段,缺乏系统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EPC项目迫切需求加强风险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其在西方工业国家的成功应用吸引了许多项目组进行自身风险管理。一方面,风险管理以对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和科学分析为基础,为管理人员运用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对风险进行全面、合理地处置提供了可能性,是现代管理风险的一种科学而直接的方法;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克服了那种传统的以保险为单一手段处置风险的局限性,综合利用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处理风险的方法日益完善,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项目组自觉地争相采用风险管理方法。

第二,保险的局限性要求各项目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首先,保险业只承办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损失的保险,而且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其他损失不属理赔范围,保险人均不赔偿;其次,保险业务的扩展不能与生产的发展完全同步,保险条款难以全面反映新的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再次,各项目组负责保险的管理人员更了解本行业的内外环境,可能比保险人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处理方案;最后,保险单中的许多条款都给项目组不利的条件。因此,各项目组不能完全依靠保险解决风险问题,必须实行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

第三,风险管理是各项目组的内在要求。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各种风险因素及风险发生的可能大大增加,并且扩大了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规模,这就对各项目组所负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使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倍受青睐。

风险类型及应对之策

为了深入、全面地认识项目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有必要将风险进行分类。按损失产生的原因可将风险分为自然风险、人为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以及组织风险;按风险后果的承担者划分有项目业主风险、政府风险、承包商风险、风险投资方风险、设计单位风险、监理单位风险、供应商风险、担保方风险和保险公司风险等;按风险可预测性可划分为已知风险、可预测性风险和不可预测风险;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可将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按风险事故的后果可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将风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风险影响的范围划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风险作用的对象可将风险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按风险能否处理可将风险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

对EPC项目我们将讨论下面的一些风险及其措施:

1.采购风险

由于EPC项目中设备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高。对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尤其重要。在采购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风险有:技术指标、供货能力、运输损失和采购价格等。

一般的措施是将采购交给专业分包商进行,因此选择专业分包商很关键,专业分包商必须利用其在本领域熟悉掌握的市场信息和专有技术选用或提出选用某种构件、材料或设备的决策或建议,从而可寻求设计要求的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物料。采取专业分包商出面采购,利用其对供应商的熟悉和批量规模可大大降低物料成本。同时要从技术上和时间上分析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并要求供应商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承包商还可以通过投保的方式将设备材料运输途中发生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应本着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每一条款都应仔细斟酌,避免出现不平等条款、定义和用词含混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还应注意合同条款的遗漏,合同类型选择不当。合同管理是承包商获利的关键手段,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它主要是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受益,这就要求承包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巧,要善于开展索赔,否则,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因此要注意合同中的工程范围、合同价格及其款项支付方式、保函条件和违约条款等合同内容,并加强合同条款的审核。

3.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项目与有关法律、政策的不一致,以及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对于一些大型的国际项目而言,必然会涉及政治风险。2005年11月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 》,该报告对全球60个国家的基本信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市场机遇与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并予以评级,从而指导企业防范风险。对风险较高的国家要特别注意,如刚果(金)和津巴布韦等国的风险在9级评估体系中参考评级为最高9级。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地方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以及政治环境的分析来规避项目的政治风险。

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企业的经营遭受厄运的风险,由于EPC项目的周期较长,很容易受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如汇率的波动会给项目利润带来影响。一般在投标报价和合同执行时采用针对货币币种的商务处理办法可以减少甚至从根本上完全化解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另外,还可以采用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比如采用远期外汇交易和现汇交易等形式。

5.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项目决策时所确定的项目范围、时间与费用三个要素之间的矛盾。三要素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不合理的匹配必然导致项目执行的困难,从而产生风险。EPC项目管理班子的组织模式和对成员的素质要求也是有别于传统的施工企业组织班子的。在从事EPC工程项目的公司中,一般采用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根据EPC项目合同内容,从公司的各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组,以工作组(Work Team)的模式运行,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作组的活动。同时,公司的各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的法定权利对工作组的工作行使领导、监督、指导和控制功能,以确保工作组的活动符合公司、业主和社会的利益。因此项目组织的建设对项目的是否顺利进行起着很大的作用。组织中的团队精神和文化氛围会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如团队不能协同合作和人员激励不当导致内部不团结、人员离职等。因为在整个工程中,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如果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效率、责任心、品德)不高,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加强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很重要。

6.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技术方面的成熟度,复杂度决定了EPC项目的技术风险大小。比如在电站建设项目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项目的技术风险。

A. 水文气象。工程标书中通常只提供较短系列施工区流域内的水文气象资料,而且标书上明确规定业主不保证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施工期遇到超常规的气候变化等会影响工程的施工。

B. 地质地基。标书一般提供一定数量的地质地基资料,但不负责解释和分析。如施工中发现现场地质条件与原施工设计不同,则会引起工程量超挖、超填或混凝土超浇等。

C. 材料供应。工程所需材料可能出现质量或供应方面的问题。

D. 执行国际标准和规范。在国际承包电站工程中,一般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标准和规范。有时采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工程及工程所在国惯用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会给承包商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风险。

E .工程变更。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量的变更会影响承包商原有的施工计划和安排。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一、施工项目的风险分类

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该从工程投标阶段开始,直至工程保修结束。在整个施工项目的寿命期内,施工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三类,即决策错误风险、合同风险和责任风险。

1.决策错误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取舍失误或信息失真风险、中介和风险、保标和买标风险及报价失误风险。信息取舍失误或信息失真风险表现在信息收集部门对信息的采集整理不全面,造成决策层判断失误。中介和风险表现在施工企业在进入外地市场时,依托当地的中介机构,可能存在被欺骗或缴纳过高费的风险。保标和买标风险表现在施工单位为争取中标,压低报价,这种施工项目中标后管理难道很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项目的亏损。报价失误风险表现在对市场价格了解不够,对竞争对手估计不足或缺乏报价技巧导致报价低获利少。

2.合同风险。在签约时,合同中存在不平等条款或条款有遗漏;在合同的履行中,没有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既缺乏索赔技巧,又不善于运用调价办法。

3.责任风险。主要包括职业责任风险、法律责任风险、替代责任风险和人事责任风险。职业责任风险表现在员工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上;法律责任风险表现在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变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未能正确理解以及受环境法规的限制;替代责任风险表现在工程进行中材料、施工方案、人员的替代等产生的风险;人事责任风险表现在企业决策层任用的项目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技术水平、施工经验等。

二、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1.风险识别。风险通常具有隐蔽性,不易被识别和预测。风险识别,就是对所有可能的风险事件来源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要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去伪存真,反复比较;要对各种倾向、趋势进行推测,做出判断;还要对特定工程的内外因素及其变量进行评估。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成度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那些不明显的不确定性的关注、对风险影响的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每一个风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影响范围和影响量,但可以通过分析将他们的影响统一为成本目标的形式,以货币单位来衡量。主要内容包括: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研究风险自身的规律性,通常可用概率表示。风险发生的时间分析。即风险在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环节出现。许多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的风险与具体的工程活动相联系。风险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的风险影响面较小,有的风险影响面很大,可能会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风险级别分析。风险因素非常多,涉及各个方面,可以把风险按ABC进行分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应该顾及到,C类可以不考虑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对风险起因的研究是为风险预测、对策研究、责任分析服务的,可控性分析将为对策提供依据。

(2)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通常是凭经验、靠预测进行的,但也可以借助于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决策树法等。

专家打分法是将风险因素程度排序,并对各风险因素赋予一个相应的权值,例如从0到10之间的一个数,0代表没有风险,10代表风险最大。然后将各个风险的权值相加,在同风险评价基准进行比较,判断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

层次分析法是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再明确方案的评价准则,然后连同行动方案一起构造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处于不同的层次,评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判断,从第一个准则开始向下,逐步确定各层次之间诸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性权数,然后经过计算,排除备选方案的风险大小顺序。

决策树法是采用概率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分析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和风险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三、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措施

对施工项目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的预期损失。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等。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风险不致发生或者遏制发展。回避风险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却能避免损失,但有时会失去获利机会。

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预防损失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减少损失是指风险损失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遏制损失继续恶化或限制损失扩展范围。

3.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指将各种风险单位分隔开,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这种处理可以将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4.风险分散。风险分散与风险分离不同,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风险的目的。承包商采用工程分包形式是风险分散的一个有效手段。

5.风险转移。在项目管理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项目管理者只好采取风险转移手段。风险转移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工程分包、技术转让或财产出租,将部分风险转移至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另外,还可以采用投保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甚至导致工程项目的失败。因此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项目的风险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核成.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1998,12.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4

其一,合同的类型。通常,在IT项目中,商与最终用户的合同类型是很难改变的固定价格合同,但对商和设备商之间的合同是有很多讲究的。商和国外供货商一般是通过信用证付款,但很多时候,为了拿到订单,供货商通常给予商一定的信用额度和付款方式的优惠。商应充分利用这一利害关系,在合同签订以前决不能轻易让步。 其二,项目实施方对项目的熟悉程度。通常情况下,做一个成熟项目的风险小,而做新项目的风险高。在本案例中,立达公司是第一次进行类似的项目,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风险,更无可利用的历史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让利于人,风险共担”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将已经识别的具有风险的部分外包(即风险转移),或者单独与供货商签订补充合同。其三,具有明确的规范(Specification),包括设计规范(Design)、功能性规范(Functional)、性能规范(Performance)。明确的规范是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前提条件。如果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数据,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规范加以确认和识别,这项工作可与风险识别同时进行。

风险的预警和量化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5

任何的工程项目中都存在着风险,风险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等,这些都会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甚至项目的失败。正是由于风险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现代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风险管理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它有助于竞争能力的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

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问题逐渐得到了理论探讨和一些大企业的初步实践,但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则始于50年代。1963年,美国出版的一书中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学科。

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拥有3500多家大型工商企业为会员。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的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MS)和美国风险与保险协会(ARIS)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风险管理协会。1978年日本风险管理协会(JRMS)成立。英国建立有工商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协会(AIRMIC)。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2]

近十几年来,人们在项目管理系统中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项目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有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结束,都必须进行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评价,实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积累经验和教训;二是对全部风险的管理;三是全方位的管理;四是全面的组织措施。

全面风险管理强调风险的事先分析与评价,风险因素分析是确定一个项目的风险范围,即有哪些风险存在,将这些风险因素逐一列出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对象。罗列风险因素通常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形成对项目系统的全方位的透视,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按项目系统要素进行分析

项目环境要素风险,最常见的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条件、社会风险等;项目系统结构风险,如以项目单元为分析对象,在实施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人工、材料、机械、费用消耗的增加等各种障碍和异常情况等;项目的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如业主和投资者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违约不能完成合同责任等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技术及管理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安全质量,无法按时交工等产生的风险;项目管理者(监理工程师)的能力、职业道德、公正性差等产生的风险;其他方面的风险,如主体(政府部门、相关单位)等产生的风险。

2、按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分析

工期风险,如造成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产;费用风险,这包括财务风险、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报价风险、收入减少等;质量风险,这包括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工程试生产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或要求;生产能力风险,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市场风险,工程建成后产品达不到预期的市场份额,销售不足,没有销路,没有竞争力;信誉风险,可能造成对企业的形象、信誉的损害;人身伤亡以及工程或设备的损坏;法律责任风险,可能因此被或承担相关法律的或合同的责任。

3、按管理的过程和要素分析

高层战略风险,如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可能有错误而造成项目目标设计的错误等;环境调查和预测的风险;决策风险,如错误的选择,错误的投标决策、报价等;项目策划风险;技术设计风险;计划风险,如目标的错误理解,方案错误等;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如合同、供应、新技术新工艺、分包层、工程管理失误等方面的风险;运营管理的风险,如准备不足,无法正常运营,销售不畅等的影响。[3]

下面我们再谈谈风险的控制。

1、风险的分配

项目风险是时刻存在的,这些风险必须在项目参加者(包括投资者、业主、项目管理者、承包商、供应商等)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每个参加者都有一定的风险责任,他才有对项目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合理的分配风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项目的高效益。合理分配风险要依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从工程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符合工程项目的惯例,符合通常的处理方法。

2、风险的对策

任何项目都存在不同的风险,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这应把它列入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有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效益。通常的风险对策有: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购买保险或要求对方担保,以转移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这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做准备,在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的风险费,以抵消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3、风险的控制

工程实施中的风险控制贯穿于项目控制(进度、成本、质量、合同控制等)的全过程中,是项目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影响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

首先,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地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以抗可能发生的风险。 第二,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这是降低损失,防范风险的有效办法。 第三,在风险状态下,依然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防止工程中断和成本超支,唯有如此才能有机会对已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争取获得风险的赔偿,如向保险单位、风险责任者提出索赔,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损失。[4]

参考文献:

[1]卢在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301-310页。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6

摘 要: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向于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同时在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金融、产业、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投融资行为。这种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知识经济的孵化器”的投融资方式,创造了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神话,促进了知识经济蓬勃成长。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还可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运用于风险投资中,从而帮助投资项目管理者有效规避高风险,实现高收益。全文具体阐述了风险投资中的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两大部分内容,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引 言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一般成正比关系,即风险越大,获利可能性越高。如何在未知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而必须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项目风险管理,才能有效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

1 关于风险投资项目风险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风险资本投资于项目企业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包括投入资本的损失和预期收益未达到的损失。

在风险投资活动中,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1)投资于某项目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未能产生收益而造成的损失。

(2)尽管投资项目产生了收益,但是产生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

(3)由于财务等方面原因,为了变现投资而抛售所投资的项目。

(4)由于通货膨胀及不可预料事件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

风险投资的运作是一项承接工程,因而其投资的风险来源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技术风险、财务风险、投资分析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2 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中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投资项目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风险投资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投资活动的有利后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总目标。

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实施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即风险识别、风险的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

风险识别是根据风险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迹象判断所出现的风险属于哪一类,一般都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经验及投资理论中对各类风险的描述进行判断。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估算风险发生后预期的风险损失对投资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一般采用数学方法和模型,并运用计算机系统。风险处理的手段通常有三个: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风险控制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内或者消除风险、避免风险。风险自留是让风险自生自灭,不采取措施预防或避免。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的其他各方。

3 风险投资中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 风险识别

a. 风险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是指风险投资环境的变化或者投资水平的差异所形成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环境和投资水平形成风险投资的商业风险。

其影响因素有:(a)投资项目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其投资额不一样,年经营费用不一样,年经营收益也不一样,一般地讲,投资于消费型高科技企业风险要相对于小一些,投资阶段越靠后其风险也就越小。(b)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投资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投资项目收入支出的大小,也决定了该项目抗商业风险的能力。管理水平高的投资项目,其经营支出低而经营收益高,这样就保证了尽快收回投资,保证了在外部环境变坏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所以管理水平高的投资项目,其抗商业风险的能力就强。(c)投资项目竞争对手的情况。所投资项目竞争对手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收益大小,与其商业风险的关系很大。比如,当有同类型的竞争企业出现后,所投资项目的经营收益必然要受到影响,多数都是经营收益下降,这样就加大了商业风险。所以,对于竞争对手是否出现,出现时间的早晚等问题,必须在投资之前进行详细研究。(d)经济景气与政府政策。经济景气情况,直接影响到某一地区的投资规模和需求量的变化。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若是不景气,会导致该地区原有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发生削减,从而加大了投资的商业风险。同时,政府政策的改变,尤其是调整性政策的出台,必然导致某些项目成为牺牲品,结果导致此类项目的商业风险加大。

针对风险投资项目商业风险的影响因素,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来降低投资项目的商业风险:(a)进行组合投资。(b)选择擅长经营的项目。(c)控制技术,限制竞争。(d)在经济上升期投资。(e)选择能及时变现的项目进行投资。

b. 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及价格水平的变化所带来的资金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公司向风险企业大量注入资金后,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利率水平及其变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如通货膨胀、金融政策、财经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中主要研究通货膨胀这个最基本的因素。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利率和价格水平变动,金融采取银根紧缩的政策,利率上升,致使贷款成本随之增加,或难以得到贷款,就会导致风险企业资金紧张,从而带来资金风险。同时通货膨胀,价格上升,拉动生产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成本上升,也会带来资金风险。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由于通货膨胀引起了股市和汇率波动,会因为股票价格指数的下降或汇率的下滑,使风险投资者承担一定的资金风险。

c. 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这是风险投资中最为突出的一种风险。其主要种类有:(a)技术风险。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新产品、新技术究竟是否可行,在预期与实践之间可能会出现偏差,形成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技术水平风险、转化风险、配套风险。(b)市场风险。即新产品、新技术的可行性与市场不匹配引起的风险。大量实验证明,市场风险是导致新产品、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断甚至失败的核心风险之一。(c)知识产权风险。这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主要指侵权风险、泄密风险。(d)投入风险。表现为数量风险和结构风险。(e)信用风险。成功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离不开有效的信用保证结构支撑,组成信用保证结构的各个转化过程参与者是否有能力履行其职责,是否愿意并且能够按照法律文件的规定在需要时履行其所承担的对转化项目的信用保证责任,就构成转化过程所面临的信用风险。(f)时间风险。即当一项新产品刚进入商业化、产业化阶段,就被更新的产品和技术所替代而形成的风险。(g)外部风险。指相对于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过程自身而言的各种社会的、政治的、自然的环境所引起的风险。

d. 风险投资项目的流动性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项目的流动性风险即退出风险是指风险投资者从投资项目中退出时所可能遭受的损失。

决定风险投资变现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条:(a)证券市场的完善程度。(b)投资项目价值量的大小。(c)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d)宏观经济情况。(e)风险企业的净现金流量。

降低风险投资流动性风险的策略:(a)建立“第二板”股票市场。(b)把握好搭配投资比例。(c)选择容易分段撤资的项目进行投资。(d)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e)保证有能力持有风险项目足够长的时间。(f)操纵风险企业的现金流量。

(2) 风险估计

a.确定型风险估计

(a)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break-even analysis)通常又称为量本利分析或损益平衡分析。它是根据风险投资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或销售量、成本费用、产品销售单价和销售税金等数据,计算和分析产量、成本和盈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律,并确定项目成本和收益相等时的盈亏平衡点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盈亏平衡点上,风险投资项目既无盈利,也无亏损。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投资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b)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的目的是,考察与风险投资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该项目投资价值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敏感性分析,使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在风险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中由于某些参数估算的错误或是使用的数据不太可靠而可能造成的对投资价值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我们确定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调查研究和分析测算的因素。[3]

(c) 概率分析

它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和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风险投资项目投资价值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概率分析可以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主要包括解析法和模拟法(蒙特卡罗monte carlo技术)两种。

b.不确定型风险估计

主要有小中取大原则、大中取小原则、遗憾原则、最大数学期望原则、最大可能原则。

c.随机型风险估计

主要有最大可能原则、最大数学期望原则、最大效用数学期望原则、贝叶斯后验概率法等。

(3) 风险评价

a.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a) 主观风险评价法

传统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经理观察法。即老练的风险投资公司经理根据自己的经营经验,从一个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现象上就可以觉察出它的问题所在以及风险程度的大小。

资产负债表透视法。是由富有经验的会计师传授下来的通过观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情况,透视风险企业的风险程度的方法。

企业股票跟踪法。这一方法假定风险企业的经营成败状况和风险大小反映在企业发行的股票价格的变化上,于是就按照企业股票的涨跌判断企业风险的大小。

事件推测法。是利用风险企业中更为具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对于当前影响企业的较重要事件作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发展上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风险的大小。

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最具代表性的是所谓的“a记分”方法。

“a记分” 方法首先试图将与风险企业的风险有关系的各种现象或标志性因素列出,然后根据它们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大小进行赋值,最后将这个企业的所得数值或记分加起来,就可以知道该企业的确切风险程度。其思路是,企业的经营失败并不是一下子突然发生的,而是有一个逐步滑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首先发生一些经营上的缺点或不足,这时虽离失败还很远,但如果不能加以克服,这些缺点就会导致经营上的错误产生;如果错误得不到纠正,企业就会出现明显的破产前征兆,而这时企业假如还不能悬崖勒马,则下一步必然是企业的破产。这一思路不仅给人们分析和判定风险企业的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且也为以后考虑如何治理风险指出了一条道路。

(b) 客观风险评价法

传统客观风险评价法又可称为财务比率分析法,因为该方法所依赖的所有数据都来自风险企业的财务帐目,而该方法利用的分析比率也是财务报表中常用的比率。主要包括资本结构比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资本回报率、收入结构比率、资产周转率、酸性试验比率、利润边际率、债务比率9个。

而在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4]

b.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常用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以及网络模型(包括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图形评审技术gert)。

(4) 风险管理

a. 实施风险管理的四个步骤

(a) 风险预测。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就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有足够的估计,测量其风险程度的大小,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力求减轻、避免或转嫁风险。

(b) 风险决策。根据风险投资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办法进行科学的决策,提出风险投资的可行性方案,采用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c) 实施决策方案。一旦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全力以赴地执行,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保证方案顺利实施。

(d) 方案的成果评价。对于风险管理成果的评价,是建立在上述三个步骤正确实施的基础之上的。如对风险的预测是否恰当,有无科学的、足够的数据支持;提出处理风险、选择适当投资项目的对策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有效等等。

b.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a) 平衡投资和组合投资的分散风险原则。即将风险资本同时投向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几个风险投资公司联合向一个企业投资。这不仅可借其他风险投资者的经验和资金,降低风险,还能以较小的投资使风险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能够迅速发展达到合理规模,尽早受益。

(b) 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原则。投资者把企业分为成功、平凡、失败三类。对于成功企业加大投资,强化经营管理,促使它尽快成熟,及早在股票市场上公开上市,以获得最大利润;对平凡企业保持其稳定发展,鼓励其与大企业合并,或协助它从银行或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对于失败企业及早提出警告,协助其转移、改变经营方向,或者干脆淘汰,宣布其破产,以便把投资风险将到最低限度。

c. 风险管理的效益评价

(a) 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是风险管理效益的保障。

风险投资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进一步强化,增大风险投资额。

必须制定和完善风险投资政策,颁布风险投资的法律条款。

(b) 风险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风险投资需要有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主要用投资盈利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利润率、获利指数、毛资本报酬率六个指标来衡量风险管理的效益。要使风险投资的效益良好,须对这些指标进行详尽的预测、分析、计算和比较,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增大盈利的概率。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明 洁江苏 镇江 212003)

参考文献

[1]庄恩岳/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2]曹红辉/彭作刚,《创业投资——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新概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7

一、现阶段施工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业主引起的风险

1.业主不遵循施工的客观规律

有些业主不遵循施工的客观规律,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往往过分。例如要求低标价、质量高、工期短、搞“三边”工程、“献礼”工程等。施工单位由于竞争残酷,不得不勉为其难,接受业主的要求,结果不仅仅是工程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施工企业还可能导致严重亏损。

2.业主不兑现对合同的承诺

有些业主在施工开始及过程中,过分地使用权利而不履行应尽的义务。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征地拆迁问题,由于其工作不力或执行力度不大,造成拆迁工作滞后,使施工无法进行,由此造成工期紧张,人员大量窝工。

(二)非法中介引发的风险

当前,建筑市场的中介往往有某种背景或在工作上有便利条件,他们能从业主手中控制工程,他们拿到工程后介绍给施工单位,从中收取中介费。施工单位受到非法中介的中间盘剥,为了防止亏损,往往会降低施工质量要求,导致责任风险。

(三)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

某些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或为了降低设计成本,设计不充分,不完善,甚至有重大失误,而发生事故后,往往以工程施工质量不合要求为借口,将责任推给施工单位。

二、风险原因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过去,外国建筑企业将携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批民营建筑企业、混合所有制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建筑业改革发展日益深化,具有投资概念的多种形式的特许经营都将日益深入,建筑行业将形成国内、国外众多实力雄厚的建筑承包商更加激烈竞争的局面。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规范,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被彻底打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并承揽任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施工企业今后承揽任务将越来越艰难。

(二)承揽任务的投标风险

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揽更多的任务,在投标中不管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利润肥瘦、地区要素市场价格和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不对招标文件中设计图纸、质量要求、工程量清单及合同条款等潜在风险进行仔细分析,而到处撒网,四面出击,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摸标底,压低报价,对成本、利润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和测算,隐含了一些不可见的让利因素,有的企业恶性竞争,降低造价幅度最高达30%~40%,他们把获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变更索赔上。

(三)业主决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

工程完工后,对施工企业报送的决算资料,有的业主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不履行合同条款,利用施工单位不敢轻易诉诸法律的心理,采取拖延竣工验收时间、拒绝接受竣工资料、延长审计时间等多种方式故意拖延决算时间,以达到长期拖欠的目的。如果施工企业拿起法律武器讨个说法,却因债权不明确,且业主多为政府部门,官司的后果不言而喻。

三、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南疆铁路项目某标段为例

(一)项目背景

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增建第二线,东起兰新铁路吐鲁番车站(DKO+000),到达终点库尔勒车站(DK461十227.35),增建二线后正线总长334.124km,其中:新建双线267.519km,单线绕行地段18.837km,营业线并肩二线57.383km。线路位于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西北部,我部里程起自吐鲁番车站(DKO+000),终于DK44+900,线路全长29.889km,主要工程范围为:路基、桥涵、站场、房屋建筑、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等。

为了使本项工程全面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长期站稳新疆市场,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公司《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增建第二线项目策划会议纪要》要求,认真落实项目“三化”管理,即:控制数据化、效益最大化、管理人性化,特实行项目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完善的措施

1.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

人为竞争之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团队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做出决策,并且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2.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提前谋划,过程控制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要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3.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防范业主风险

由业主引起的风险很大,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引起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业主的行为施加给施工单位。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业主利益出发,尊重业主;二是热情服务,使业主信任。在施工中主动给业主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减少工程成本,取得业主的信任与支持;三是坚持原则;四是作好合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坤.风险管理与经济责任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8

一、引言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展开跨国经营活动,它们在其它国家当地展开了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国际项目是一项复杂和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随时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国际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重视国际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决策,才能使相关项目不受损失,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走得更为长远。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实现工程投资决策的全局优化与总体设计和总体经营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提高工程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21世纪,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必将成为有效加强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国际项目管理及风险管理

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不管是我国企业还是许多发达国家企业都积极顺应国际化潮流,在其它国家争相展开众多的项目运作活动,由此催生了国际项目管理的热潮,国际项目管理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度国际化的项目管理特色,它不仅包含丰富的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而且对相关人员在法律、工程、管理、外语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各国之间经济互动的日益频繁,国际项目管理极富时展潜力。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一般来说,实现不能确定的内外部各种因素都可以称之为风险,风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多样性等特点,截至目前,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走向成熟,并且在实际的企业日常运营中得到广泛运用,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是很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项目管理者逐渐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相应的项目管理中逐渐加大对风险因素的预测、评估和识别等,保障企业平稳运行,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我国国际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风险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成了相关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由于我国历史和社会发展原因,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引进风险管理的概念,并且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等领域少有自己的见地,风险管理作为一个舶来品,与我国当时企业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相关企业和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尚未从根本角度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代替,相关企业进行制度改革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相关企业开始学习西方项目管理知识,其中的风险管理逐渐得到人们重视,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1]

截至目前,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通过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已被我国多数逐渐认识并采用,尤其在大型工程项目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的有效抵御与防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风险管理如何实现本土化仍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风险管理在我国重理论,轻实证,不全面,欠系统,没有很好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尤其是我国企业在走向国家化发展过程中,本身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所以在实施国际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也才刚刚起步,许多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在相关国际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实践中相当缺乏规范具体的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国际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与不足,具体来说,我国国际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对于相关国家具体国情、政策法律、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等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风险识别存在较大的差错,尤其在辨别有关风险意识时没有很大的把握和力度,对于项目的一些政治和市场风险估计不足,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能力,对于一些潜伏的风险很少有前瞻性的推测和判断,使得风险识别的可靠性大大降低。[2]

二、缺乏风险管理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而目前我国国际项目风险管理人才本身就不多,国际项目风险管理必须紧贴相关国家具体实际,需要对相关国家各种政策、经济情况、人文环境等非常熟悉,因此在这方面的专业化人才更是少之又少。[3]

三、缺乏全面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

我国目前企业风险管理仍然不太被重视,因此国际项目风险管理更缺乏全面和系统性,具体表现为各自分散、块状化较为严重,缺乏整体的全方位的判断,如财务中的风险归由相关财务部门管理,合同风险由相关签订人及部门负责,成本风险由相关会计预算部门等负责,对于各种风险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在相关国家遭遇重大政治事件或经济危机时往往束手无措。[4]

四、针对国际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鉴于目前我国国际项目风险管理及现状,我们对相关走出去的企业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深入了解当地环境以做出充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和项目发展意义重大,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时刻关心所在国的政治局势,积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并积极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如银行等打好交道,在企业出现重大经营危机时可以寻求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项目的税收、收款和贷款偿还等方面风险。此外需要深入了解所在国的人文环境,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信仰、生活方式、语言等。以更好的融入当地环境,避免人生地不熟带来的各种麻烦,减少诸多不必要的人为风险,为各种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重视和运用专业性的项目风险管理人才

本身国际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同一般项目风险管理的特色和不同,风险因素更多,牵涉面更广,风险管理更加复杂,面临的情况和局势更难以把握,因此相关企业在实施国际项目管理过程中更加要重视风险管理,积极聘请专业化的高级风险管理人才,对项目实施前做好正确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测,制定完备的项目风险管理防御预案,在遭遇风险时,及时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在风险过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平台

相关企业可以在国际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可以参考相关企业大量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案例和应对措施,对于项目所将要遇到的各种风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此增强风险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对各种风险的全面性系统性的认识,对于整个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做好前瞻性的调查和预测,并随时关注和监督企业各部门运营中所存在的风险,掌握第一手当地政治经济状况和项目实施的各种动态信息,一次全面掌控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确保项目实施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树强. 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之比较[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01)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9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项目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已经成为共识,而促成管理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空间的不断减小,建筑行业已逐步成为微利行业。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很低的话,这个行业中的企业不能仅依靠规模来寻求发展的机会,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润利水平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风险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建筑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风险是指威胁到项目计划实施的潜在事件或环境。风险来源于对项目状况和环境的分析,其中包括已知的与未知的威胁,对于能够分析出来的已知威胁,我们称之为风险,对于能够分析出来但又未知的威胁,我们称之为假设。本文仅对已知威胁进行探讨,实际中,我们也经常将假设作为一类风险进行管理。在此,要注意风险既然是潜在的,就会在适当的时间及客观条件中引发,因此,对引发风险的客观条件必须加以分析,从而使风险在预知与控制当中。风险管理就是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过程。在项目管理中应对风险提前加以分析,在项目过程中进行监视控制管理,从而保证项目成功。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也称之为风险分析,在项目管理体系(PMBOOK)中包括了风险量化,即把风险识别与风险量化作为一个过程,称为风险分析;由于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量化相对复杂,(当然,有些风险的量化并不复杂),因此,本文中没有涉及风险量化知识。

风险识别是对风险进行确认并记录风险特性的过程,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依据历史资料分析、基于专家的经验评估和头脑风暴评估法;在识别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与甲方关联的风险:是否是第一次合作、甲方的管理能力及效率、是否存在不现实的期望等。

合同风险:需要满足的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是否会造成成本过高,包括绩效惩罚、合同终止惩罚、保证金扣留等。

项目经验:是否有同类项目和管理经验、项目投标的成员经验水平、是否需要特殊技能的人员等。

项目管理:未来的项目经理是否具有管理经验和培训技能。

工作估计:项目的估算水平如何。

项目约束:项目的设计、施工或工作环境有特殊的限制,会导致较高的支出,较长的工期及质量的下降。可交付成果的复杂性和规模:项目的复杂性或规模大到交付困难,将增加成本或延长工期。

承包商:项目的第三方承包商管理水平的潜在责任是否能够充分地受到项目的成功、规则或程序的约束。

二、风险分类

风险经过识别后通常应对风险进行分类,以便在项目计划、监控及执行过程中进行管理,这里为大家提供一种参考分类的方法:项目管理风险/变更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技术风险/错误假设的风险。

三、风险优先级确定

对每个识别的风险都要确定级别,称之为风险优先级,优先级可以通过风险强度指标与风险发生可能性确定。

四、建立风险应急计划

根据风险优先级矩阵的分析结果,对级别在2级以上的风险制定应急计划。头脑风暴法也常用于风险缓解策略与风险计划的制定,为了便于清楚地分析,可采用表格将风险、级别、缓解策略、风险计划同时列出。

五、风险监控与缓解策略、应急计划的调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对风险进行持续的监视,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计划得以很好的执行;风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监视:监视已经识别风险是否引发、监视假设是否转化为风险、识别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对于风险的监视应根据风险分类落实到部门及责任人。当风险引发时首先调用风险策略,如果风险策略失效,则调用风险应急计划。

六、风险管理总结

风险总结是在项目完成时对该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总结,一般需要提交二份材料:风险管理报告与更新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在项目投标阶段,由于时间及信息掌握程度等因素,对风险不可能进行完善的管理,建议可指定专人用二到三天的时间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结合已有的原始资料,提交一份定性的风险分析报告。在投标报价时,应参考风险因素进行价格调整(正向或负向调整)。在中标后的合同签订中也要参考此报告,规避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同时,将风险报告提交项目经理。在项目中标后,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的风险从新进行识别,识别的方法在前文已经进行了介绍,如组织项目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邀请二到三个项目经理共同探讨,查询其它项目风险计划及报告等。对于已经识别的风险可以分类后落实到部门及负责人进行风险级别鉴定、制定风险策略与风险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风险进行跟踪管理,如每月由各负责人提交一份风险报告,每季召开一次风险分析会等;由于许多风险是项目部自己不能缓解的,因此,在风险计划要及时与公司相关部门沟通,当风险引发时,要及时协调公司部门共同采取缓解措施或应急计划。风险管理时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不断的实践与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在风云变换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处变不惊,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张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经济师,2009(05).

风险管理的目的例10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开展期间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判定,预先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以最经济的输出收获工程项目的最大回报。为了保障国际项目的工程质量以及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在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这一概念十分必要。风险管理是针对整个项目的进展程度、工程质量、投资资金以及合同条款等多个方面而开展的综合性管理措施,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对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益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及类型

1.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预判、分析、评估,进而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改善导致风险发生的客观条件,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规避掉风险;或科学合理地处理风险发生后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因风险发生而遭受的不良影响及各方面的损失。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损前风险目标和损后风险目标两种。损前风险目标必须与风险管理的主体目标保持一致,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保障,使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科学化、合理化,在尽到企业自身职责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运作,避免因风险而阻碍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损后风险的目标主要是尽量做到降低企业因风险带来的损失。一般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稳定企业内部员工的心态,安定施工现场的局面,保证工程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维持企业生存和收益。

1.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类型

国际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利益方多、占用资金数额大等特点,其所处的环境也是变化多端,任何一个客观因素的变化或者主观判断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工程项目的亏损。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期间,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多种多样,如一一列举则难免遗漏,因此我们根据各种风险的来源,对其进行大体分类如下:

1.2.1政治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政治形势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国政局的稳定性、政府当局所实行的政策是否稳定与连续,当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及当地工人对于外国公司所持有的态度等,此类风险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是无法转嫁的,且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需引起高度重视。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发生重大波动,或者项目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大于预期等情况给整个项目带来的经济成本上的压力。

1.2.2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主要包括了项目管理方的内部机构设置,项目涉及的各相关方的组织稳定性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还有业主方对于整个项目给予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等。

1.2.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通常包括项目管理层的经验、管理水平、施工的质量、业主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施工工期的控制等,还包括了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决策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执行贯彻的力度等。

1.2.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一般是指对于技术规范的理解、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文件的变革等,此外还包括了施工难度及系统调整等方面。

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职能和方法都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并且随着整个国际工程行业的繁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而产生了部分企业因受到利益驱动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给国际工程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可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①部分企业不以自身技术水平为前提,盲目承揽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程项目,导致遇到技术难题时不能做出有效决策,为工程项目带来严重后果。②配套设备水平较差。在长周期、多专业的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工程项目服务质量降低。③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才的稀缺必然会造成单个项目所分配到的人手不足,因此也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不严谨,形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控盲点,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3.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改善措施

3.1投标报价阶段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当尽早开始,以便花费较低的成本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在投标之前就会对标的项目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在投标阶段,管理人员还要对于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法律体系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外汇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其他风险进行评估。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在时间以及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主要针对地下管线、地质地基以及水文条件造成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2合同管理

合同是实施项目的具体化表现。在签订合同时,项目管理方应该通过与业主方的反复沟通对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条款进行逐条谈判,预先对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规避。通过减少企业资金以及设备的垫付,列入调价公式中,如此便可避免物价上涨出现费用变化的情况。合同成交金额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对成本核算问题加以重视。另外在合同谈判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技巧,对施工中的价格构成进行详细的分解,促进合作双方产生共鸣,达到价格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合同的收尾结算阶段,对于各项施工中存在的索赔情况要全面了解,实现成本的最优化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积极促进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对于投资成本的控制是关键所在。处理好合同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合同来控制成本,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保证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顺利进行。

3.3施工管理

合同模式下的设计工作是由承包商来完成的,假使设计中出现错误,那么承包商将要承担所有责任。因此承包商在设计时,就应当认真仔细,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后,应当尽早为开工做准备,确定气、水、电的供应情况,明确进场线路以及相应的维护方案,建立顺畅的通讯系统。此外,还应预先做好进出境工作的规划及相关证件的申请工作,确保设备及材料的及时到位,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对施工成本、工程质量以及工期进度进行全面考量与控制。通常情况下,承包商除了使用相关单位的材料以及设备外,还应当在当地租赁或者指令分包商使用自带设备,以此降低占用自有资金的数额,控制现金流。

3.险转移措施

风险转移的方式通常可分为保险性转移以及非保险行转移。保险性转移是指通过投保的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非保险性转移的方式包括向业主提出索赔以及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向业主索赔是承包商在风险以及责任事故发生后减少自身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假如由于业主自身的问题,导致风险以及责任事故发生,使承包商遭受损失,那么承包商有足够的理由提出延长工期并向业主索要补偿金。另外在分包合同中,承包商通常会要求分包商接受业主合同中的条款,分包商由此而承担一部分风险。此外,承包商还可以将货物的运输作为分包工作的一部分,委托给运输公司来操作,相应的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就一并转移给了运输公司,以此减少承包商自身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项目的前提,每个国际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及相关单位的收益多少。对项目管理方来说,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些因素都应体现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之中。因此,加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追求项目建设施工的质量和项目经济成本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