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观课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5 09:44: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数学观课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55-02

1 调查起因

为了在社会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1]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增进社会文明及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经贺州市有关部门领导批准,我们成立了“贺州市基层图书馆现状与对策”和“中学图书馆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实践探索”课题组,对贺州市基层图书馆展开了调查。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A卷主要调查贺州市、县公共图书馆,该部分科研成果已在贺州学院学报上发表。第二部分B卷调查贺州市、县各主要中学的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课外阅读状况。

2 调查目的

本次B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中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课外阅读现状,以便中学图书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空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

3 调查方式

3.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钟山中学、昭平中学、富川高中各一个班的共213名学生。

3.2 调查程序

采取随机无记名问卷和深度访谈形式进行,发出调查问卷213份,收回213份,回收率100%。有的问题在单项上作了多项选择,对未选择的问题则按弃权处理。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利用图书馆状况

4.1.1 对图书馆作用的认识

(表1)数据显示,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成长的作用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这是很可喜的。但还有少数人不认同或不去图书馆。

4.1.2 利用图书馆的时间

(表2)数计显示,大部分同学常来图书馆,每周两次以上,用时1~2小时的学生占1/3左右,有将近一半同学在繁忙的课业中仍能抽出时间光顾图书馆。有少数学生从来不去图书馆。这需要老师和图书馆员激发他们的兴趣。

(表3)数据显示,天天都上网或平均每周都上网4~6次,用时达5-6小时的是极少数学生。占的比例不到10%,按目前这四所中学图书馆的条件,电子阅览室没有天天开放。这部分学生一定是除了在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外,还用手机上网。半数以上学生平均每周上网1~3次,用时在1~2小时。不上网的学生占21.6%。

4.2 课外阅读状况

4.2.1 阅读来源和阅读载体

(表4)显示,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多彩。主要借阅来源是图书馆。主要阅读载体是纸质读物,可见学校图书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网上阅读也受到部分学生的青睐,但网络资源浩瀚无穷,良莠不齐,学生需要正确引导。对少数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4.2.2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喜欢的阅读类型

表5显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电视、网络的兴起,削弱了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最喜欢的阅读类型是小说等文学书籍,其次是报刊杂志,最后才是学习辅导、时事政治、科普类书籍。目前很多学校是统一帮学生征订各学科辅导资料。这样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选择学习辅导书就相对少了些。

4.3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4.3.1 对学校图书馆的满意度和借书快捷度的评价

(表6)显示,学校图书馆满意度比较高,说明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发挥,但服务还不尽人意,有待改善。

4.3.2 到图书馆借书和不到图书馆借书的理由

(表7)认为图书馆书多,环境好、借阅方便的学生超过半数,说明图书馆的藏书满足了多数学生的需求。但也有将近1/3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藏书、服务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不去图书馆借书的原因有一半以上是没时间,可见课业负担和高考升学的压力确实很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图书馆对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平均一周都能到图书馆1~2次,花费1~2个小时进行借书、阅览和上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阅读载体和阅读来源多种多样,阅读内容丰富,但仍以纸质阅读为主。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高,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学生阅读内容过于集中小说等文学书籍,尤其是武侠和言情类;二是图书馆的环境有待于改善,因为只有15%的学生认为图书馆有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图书馆的服务有待于提高,有1/3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四是有14%的学生不去图书馆,有3.8%的学生从不阅读课外书籍,有21.6%的同学不上网。说明图书馆的工作有待改善。

5.2 建议

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扩展知识面,锻炼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之一。也是时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所以图书馆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现提出以下建议。

5.2.1 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

通过调查有14%的同学不去图书馆,有21.6%的同学不利用网络,不去的原因有不了解图书馆,课业负担重,环境不够好等。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加大宣传力度。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开展图书馆教育活动。贺州二高图书馆的做法是以班为单位,首先由图书馆老师到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图书馆的规模布局、图书分类、排架及借阅方法。然后发放借书卡,带学生参观图书馆,图书馆老师象导游一样边讲解边让学生实地观看图书馆整体布局、藏书结构、分类方法、排架规则,规章制度,懂得文献检索、图书借阅方法等。最后由学生自由浏览、阅读图书、做图书笔记、或向图书馆老师提问题、借阅图书。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2)营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

精心设计书架、阅览架、阅览桌椅、阅览座位的配置和布局。在图书馆、阅览室悬挂名言、警句、名人头像、摆放盆景、播放轻音乐等,营造一个优美舒适、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典雅、清新、恬静的阅读氛围。

(3)正确认识和处理课业与课外阅读的矛盾。

图书馆员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好阅读时间,督促他们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多和科任老师沟通,有意识的把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

5.2.2 培养检索意识,加强阅读引导

调查中78.4%的学生都上网,48.8%的学生喜欢看小说等文学书籍,但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图书馆员要引导学生获取健康信息,阅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籍。

(1)为学生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自主学习空间。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查找、收集健康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吸取精华。如贺州二高图书馆多次组织师生参加“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向全校师生免费开通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课外活动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员指导学生阅读,还把阅读指导课和电脑课搬到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让科任老师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

(2)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介绍读书方法。

图书馆员要引导学生多看名著、唐诗宋词,精美散文,提高文学素养。利用图书馆宣传栏、讲座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介绍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5.2.3 政府部门应该有专项资金投入中小学图书馆

目前中小学校图书馆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政府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每年征订的期刊数量不多,购买图书少,有些中小学校图书馆几年都不购进图书,有些中小学校图书馆是为了应付示范高中或两基检查才去购买图书,造成馆藏图书不足、资料陈旧,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如果政府部门每年有专项资金投入中小学图书馆,规定用于购买图书或图书馆设备,那么馆藏资源和设备就可以得到充实。

5.2.4 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北京教育学院图书资料中心李主任分析认为,图书数量、质量及经费方面的不足只是表面原因,人的观念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3]因此,只要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那么中小学图书馆会在领导的支持下有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根据区委和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环节,我们采取走访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广泛征求了各方面对我局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现就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梳理如下:

一、对局领导班子的意见

(一)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

一是存在因循守旧的思想。循规蹈矩、求稳怕乱、怕担风险。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思路窄、办法少。陷于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市场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缺思路,少办法,不善于寻找突破口。二是存在封闭狭隘的思想。开放精神不强,创新意识不浓,坐井观天,不善于走出去,请进来,因而,先进的观念、经验和做法不能为我所用。特别是在引资上手段不活、办法不多,缺乏前瞻性。三是存在孤立片面的思想。认为本局有职无权,职能有招商引资、旅游开发行业管理、外事、侨务四项,但所从事的只不过是一些基础的事务工作,无多大作为,因而,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市区两级职能交错的特殊体制下,由于职能不全,加之某些职能交叉不清,关系错综复杂,难免产生大树底下好乘凉和反正有市局在管,某些工作懒得去做的想法和做法。四是存在消极畏难的思想。面对繁杂、矛盾多的基层工作,主动出击的少。特别是碰到棘手问题,一味强调客观条件,怨天尤人,有时甚至回避。五是存在小进即满的思想。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安于现状,夜郎自大,自我要求低,工作标准低,发展境界不高,缺乏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在改善工作作风,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

调查研究少,纸上谈兵多;浮在上面多,沉到基层少;带着问题了解情况多,深入细致分析少。在实际工作中,表面工作多,实际解决少;讲工作原则多,灵活机动少;议论问题多,解决问题少。

(三)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思路方面。

缺少经常性的理论学习,更谈不上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提升整体工作能力。总认为抓发展是上级领导的工作,我们基层多想也没用,想了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开展工作,始终把自己摆在唯上是从、能干就干、不求有功、但求不过的位置上。不能从全区发展的大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只是依照上级的文件和指示照样画葫芦,得过且过。

(四)在落实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效方面。

整体工作存着重安排,轻检查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一是一些难点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仙女寨的开发,上级有要求,下面群众有呼声,但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二是自身的一些职能没有很好履行。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并存,旅游开发、外事侨务职能一直没有履行。三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差,工作方法缺少有效的措施。结果是汇报问题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少,如:利用外资问题。

(五)在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执政能力方面。

一是班子成员之间交心通气少,配合默契程度有待进一步磨合。二是班子成员工作指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如何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方面没有有效的方法,往往会造成苦乐不均,干与不干一个样,完成任务和不完成任务一个样,积极工作和消极工作一个样,调动发挥不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六)在党风建设,反腐倡廉方面。

总体上对加强党风建设、反腐倡廉的认识还不够高,总认为我们商务部门是“清水衙门”,没有腐败可反,我们也没有条件搞腐败,而看不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政绩不高的不良作风一面。口头上大家都懂得加强党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以党风党纪严格要求还不够。

二、对班子成员的意见

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不够全面、深入。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广泛,缺乏深度和广度,浅尝辄止,浮在面上;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不善于用“钻”劲和“挤”劲抓紧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也没有落实到位,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急学,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系统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82-02

一、引言

现今的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评估并不仅仅局限于馆藏资源的利用率[1]、读者满意度[2]等方面。伴随着各个高校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构建,高校管理层在权衡优先建设项目、分配有限资源时,就需要确切掌握及衡量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需要图书馆提供支持学校长期战略目标的具体证据。此时,虽然无法提供全面衡量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所有价值体现,但如若提供了一个具体的量化方法来从局部(如: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活动的影响)来评估图书馆为整个学校所创造的价值,无疑为图书馆增添了一个极大的竞争筹码。高校图书馆的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简称:ROI)[2]的研究,正是因此而生。本文主要研究了图书馆在单个功能领域的投资回报率问题,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NNSFC)申报过程中的投资回报率;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一个衡量高校图书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活动中的ROI模型。虽然这个模型无法全面衡量图书馆对整个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全部价值,但是的确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来评估图书馆对学校的学术氛围、学术声誉、经济收入的贡献。

二、理论模型的研究

本文中所使用的投资回报率模型最初来自于美国研究人员针对企业图书馆而构建的模型,计算了企业在图书馆的投入而因此获得的经济效益[4],这可视为投资回报率在图书馆领域中的较早成功应用;而后美国Florida州的公共图书馆构建了条件评估模型来计算投资回报率[5];Colorado州的8个公共图书馆也用类似方法计算其投资回报率[6]。King和Aerni等将投资回报率的研究扩展至高校图书馆,并将其构建的理论模型对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的投资回报进行研究[7][8]。Carol Tenopir、Amy Love等对其进一步改良,改良后的模型更加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环境[9]10]。国外研究人员从实践中借鉴了投资回报率方法,应用于企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但是没有一个方法测量过某个具体科研项目经费收入的图书馆的投资回报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三个因素来评估基金申请的成功多少归功于图书馆:(1)项目申报书撰写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有多少是来自于学校图书馆。(2)引用馆藏文献在基金申请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了重要作用。(3)项目申报书中引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应用的扩展投资回报率(ROI)模型如下:ROI=■(μ>0,且μ∈R)

其中,μ为高校图书馆总的经费预算,A=■,F,G模型的数学表达如下所示。

F=β1×a1×p1+β2×a2×p2+βi×ai×pi+K+βm×am×pm=■βi×ai×pi(其中,设λ=a1+a2+K+am=■ai,0≤i≤m,且m、i∈N);G=b1×q1+b2×q2+K+bj×qj+K+bn×qn=■bj×qj(其中,设γ=b1+b2+K+bn=■bj,0≤j≤n,且n、j∈N);

G的计算过程中,未计算申报基金项目类别的计算系数,是因为在基金申请过程中,申请不同类型项目给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相同的,却不具备扩大或缩小的价值意义。

而申请获得的基金类型98%以上仅限于三种:面上项目、地区项目、青年项目,在此,我们主要研究这三类项目,少数其他各类项目,依据价值接近原则,归入到这三类之中,故m=n=3。针对这三种基金类型的特点及不同类型项目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力的不同,其计算系数也会不同。βi是指成功获得NNSFC资助经费的面上项目(或地区、青年项目)的计算系数,为固定值,根据重要度的不同,给其设置相应的固定值。此处β1是面[EB/OL].[2010-08-09].

篇4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人才各方面激烈竞争与发展的时代,德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灵魂,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高中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我国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赢得优势。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使得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高中数学是一门自然性学科,比较抽象,但是,只要在具体地教学实践中加入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并准确把握教育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道选择题,并将题目中的答案做出了修改,很多学生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是A,但是,有的学生记得书上的答案应该是B,于是有的学生选择了B,在对学生的做题情况做出解答时,首先笔者对学生的这种修改答案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告诉学生他们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更是缺乏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一种表现;其次,又进一步指出学生要在学习中不仅要向别人虚心学习,还必须拥有批判的精神,切忌不能人云亦云。在点评中的这几句话不仅情真意切,更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可见,只要教师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在枯燥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

2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教育思想,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将德育教育实施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2.1学校必须加强对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视

我国教育部提出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应注重“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将德育教育回归到生活中、回归到基础教育中。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应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实施,各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因此,高中数学德育教育应结合学科特点来实施,这是最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对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一线教师对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有效挖掘。这就要求学校应加大对学科德育功能的挖掘,加强对教师师德队伍和人格修养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2.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数学教学观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基本信念、基本看法、基本态度,这种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过程。只有数学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数学观,并充分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数学学科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来培养学生的祖国荣誉感。

2.3加强对数学课外实践的重视

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应尽快占领第二课堂领域,加强对课外实践的重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特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习作业:成立数学实验室、设立数学活动课、数学建模等实验活动都是数学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可见,数学第二课堂也是实施学科德育功能的重要阵地。例如:在高三数学的选修Ⅱ中,在学生学习完“概率与统计”这一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习作业:要求本班的每名学生对自己家庭中的月均用水量进行调查;然后,学生可以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并完成教师设计的一份实习报告。学生要想完成这个作业需要通过一个写作、交流、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完成。通过这次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的珍贵性,更能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这样就将智育与德育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4通过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融入德育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上,而对于通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个性化品质的评价、情感体验等德育成效的评价内容几乎并未涉及。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表明,如果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将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学生良好的情感反应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不良的情感反应也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智力活动等产生一定的受挫感,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并在评价中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作用。总之,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育人的作用任重而道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追求、有品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周花香 单位:泰州中学

篇5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典型、生动、适宜的课堂练习案例进行知识内容的强化巩固和训练提升。如何设计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贴合教材内容要义、贴切学生学习实情的课堂案例,成为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点课题之一。高中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推动者,不仅要在如何推动教学活动有序、深入发展上“动脑筋”,还要在如何让高中生有效、高效学习上“想办法”。教育学认为,课堂练习设计是课前预设活动的“一部分”,自然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结合教学构建要素的基本特性,进行科学布局精心设计。笔者通过对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课堂练习案例的研析发现,其课堂练习设计存在随意性、应付性、单一性、局限性等现象,未能对练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导致课堂练习内容难以达到巩固强化的教学功效。基于上述认知体会,我现结合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这一话题,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一、紧扣教材目标要义,设置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具有巩固、发展和反馈等三方面的功效。其中之一就是帮助学习对象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素养。数学教师必须以数学教材为“根本”,紧扣数学教材内容、紧贴数学教学要求,遵循数学教材目标,开展和实施数学教学活动。课堂练习设计是预设活动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备教材”、“贴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及目标等进行综合考虑和精心设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设计课堂练习,要针对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虑课堂练习内容,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内容能够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代言”,让课堂练习成为高中生再次认知和掌握数学教材内涵要义的有效“抓手”,让课堂练习成为高中生破解教材难点重点的有效“工具”,让课堂练习成为高中生提升学习素养的有效“阶梯”。

如“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的课堂练习设计,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比较两实数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设计出“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并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1)a的是非负数;(2)m的2倍与1的和小于7;(3)a与4的和的20%不大于-5”等课堂练习内容。这些练习案例的解题过程,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1、2、3”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助于高中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理解和掌握。

二、紧扣主体学习实情,设置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育学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存在社会个体,其个体相互之间在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教学实践证明:个体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有效举措进行缩减和拉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进步。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内容时,要对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量,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设置不同程度和难度的练习内容,让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中生学习群体都能在层次性的课堂练习内容中找准位置,找回自信,深入研究 ,共同进步。

三、紧扣问题发散特性,设置多样性的课堂练习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包含了众多的数学知识点,并且数学知识点之间又有着深刻、密切的关联,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能够为学习探知其他数学知识内容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案例作为数学学科知识要义的生动概括和集中体现,数学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数学案例进行展示。教学实践证明:多样性课堂练习内容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要紧扣练习案例所呈现的发散特性,在认真研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找寻本节课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的深刻内在联系,一方面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案例问题,另一方面提前谋划,对练习内容进行变化创新,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巩固升华的效果。

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按照巩固、发展、提升的目标,在原有课堂练习案例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该节课数学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合近年来高考数学政策内容,进行变式训练,将近年来关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高考模拟试题放置于练习内容中。高中生在解答探析此练习内容的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能力、解题技能素养等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够借助这一多样性的案例,对高考政策能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高中生综合解析能力素养的提高。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是重要的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进程中,要紧扣教学要素特性,科学谋划,精心预设,让课堂练习内容成为助推教学活动效能“腾飞”的“强劲动力”,实现高中生学习能力及品质在课堂练习中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高中数学是建立的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并不断深化和提高,在侧重常量和定量等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侧重于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对知识要求严谨和连贯。新课标的使用,较之传统的教学理念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形势下对高中人才的需求迫使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课标应运而生。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改革和创新基础之上的。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特点,对新课标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浅显见解。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

根据高中数学的特点,单纯的记忆或者模仿无法有效的完成高中教学任务,教师一味的讲,学生机械的听,教学中所设计的研究、发现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实现和完成,这就给新课标高中数学的讲授带来阻碍。根据新课标的特点,教师应该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研究,小组讨论,通过实践等多种形式探索答案,分析信息,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突出自我价值,有助于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力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可以转化为知识的资源,协助学生吸收各类信息,以便学生获取知识,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数学,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对问题的提问或者设定问题情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对学生对知识点所进行的猜想给与答疑,并对学生猜测的方向进行引导,尤其是当学生失去方向没有把握时,要不断增加学生的信息和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可以对教科书和其他同学的看法产生质疑,并对所质疑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寻找有利于自己理论的证据,要在遵循规律和事实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肯定敢于挑战权威的态度。

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情境为线索拓展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要不断的扩展教学课程资源,强调以情境教学模式为支撑,有利拓展教学水平。高中数学的课程在设定问题时通常与情境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离开情境的问题就是去了思考的基础,失去了问题的情境就无法构成课堂教学的表征形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有效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主要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结构。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涵盖了数学概念、数学理论、数学公式、各类方程、算法系统等等,这以情境设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建模构建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要以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模型并试图寻求结论,拓广应用与发展,根据这一基本过程,学生再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融合在其中,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状况和心理特征,设计符合高中生思维的并且能够吸引高中生感兴趣的情境,将周围学生所熟悉的环境纳入设定情境之中,通过熟悉理解抽象,让学生在学习符号的基础上喜欢数学,理解数学。数学建模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将理论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也就能够促进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加深对数学的领悟和理解。通过不断的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逐步拓展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意识,逐渐形成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

三、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探索为导向创新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学形态,它使一言堂的填鸭教学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师生互助,共同探索的平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努力通过自身实践或者同其他同伴合作,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不断获得新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教学方法有别于“告诉”,强调自主性和平等性。教师对于学生的探索要给与积极的鼓励和高度的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所产生的问题要正确引导,而不是批评或者给出低分。学生只有通过自身学习,感知世界的真实性,获取知识经验,提升动脑、动手、人际等多种能力,才是新课标对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诠释。要通过感性事物和实物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把握符号,提升理解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批评的态度。要承认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的,个性的学习,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的精神,鼓励合作和交流。

高中数学课程所追求的是通过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倡终身学习的目标。高中数学学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和结论的层面,要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结合所学知识点,模仿、接受、思考、探索、实践、交流,最终配合教师的指导,找到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方法,牢固掌握知识点,这是自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习的创新之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协助学生开发有效资源,给与合理的指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挑战。教师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结合数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参加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途径。借助图形,将符号形象化,将数字直观化,揭示数字及符号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教师给学生留言适当的思考空间,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知识进行延展,形成独特的授课风格。

四、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多元化为评价标准

新课标的改革,注重评价方法,在构建高中数学新体系时,评价目标多元化是还总要指标,它强调评价主题和手段多标准化,要将过程和结果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在明确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树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承认学生个人差异,强调尊重个体,在面向大众教学的同时,多角度的对待学生,发现学生的有点,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特长。在考评时,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之外,要将平时的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来,通过观察、访谈、自我报告和成长记录以及表现性评价等多角度、多元化的科学、有效、简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解量化,给出等级分数评价。

五、结论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长期的实践过程,新课标既给教学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颠覆性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因此,要积极的深入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开展,不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翟淑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篇7

当今世界,国家间竞争异常激烈,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人才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承担着重要任务,再者它作为高考的重点科目,备受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虽然自新课改开展以来,我国的数学课堂面貌有所改观,但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重理论、结论,轻实际、实践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占用休息时间补课现象比较猖撅;学生学习积极性依旧不高、负担依旧重,这都涉及教育效益的问题,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1、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枯燥乏味,这里的枯燥乏味指的是,由于现在的教学依然是围绕高考,功利色彩严重,加之数学内容多、抽象且难理解、教学时间紧、考试难度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理论、结论,轻实际、实践。其实中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还比较弱,他们的认知还是应该建立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所以教学中还应该多给学生具体操作的机会。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不注意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采取的教学形式也过于陈旧且单调,教学不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学习情绪不高,从而造成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甚至可以说是只能听到老师一人在上气不接下气的讲,学生昏昏入睡。具体讲,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个人报告会”、或者是“教师盲目提问,学生盲从回答”,甚至出现一节课从头问到尾的提问式教学,表面上看是有问有答,实质上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枯燥的本质。这与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观点相违背。

2、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态度消极

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低效性的主要表现,因为学生们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他们就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只能是老师教到什么程度,他们就学到什么程度,老师没有讲到的地方,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而对于知识的应用,也只能是老师说可以这样用,学生们就只会这样用。虽然花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老师也做到了尽心尽力,但是学生面对大量的老师灌输的“填鸭式”的知识,只能适量接受,甚至无所适从,对于那些必须掌握的知识都可能感觉到理解困难,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了。学生学习态度上的消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一种反感。这也是学生通常在长期教学中被动接受和感觉课堂学习枯燥无味之后,常常会采取的一种态度。一般来说,学生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所学的知识有种抵触的情绪,之后慢慢开始转为对课堂教学的反感,最后转变为对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学生态度消极的危害非常大,有可能会损害学生的学习动力、动摇学生的学习信念,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未来的仿徨。

二、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探析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逻辑性又非常严密的自然科学,高中数学是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科学教育的工具和基石。相比初中数学,概念更加抽象,运算也更加复杂。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对学生学好这门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熟练掌握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哲学思想也适用于数学科学。高中数学对于数学基本定理以及相关基础推论的掌握要求极高,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握住基础概念,学生才能够在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时掌握解题方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必须注重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做到熟能生巧,不能为了多做复杂题目而忽略对基本概念的熟练掌握。大量的教学实践和考试结果分析证明,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并不是高难度的数学题目拉低分数,在一套试卷中高难度题目数量比例很小,而往往是对于基本概念的不熟练、掌握不准确使得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丢分过多。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牢固、准确、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这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的剂,处理得好,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首先。把握学生的情绪。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意情绪控制,以好心情踏入课堂,把握好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准确把握其思维动向给每一名学生以教师正注意他的感觉,充分发挥“讲台效应”。其次注重师生之间的开放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停留在教学内容上要扩展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甚至家庭环境和课外活动等上面,形成相互信任的师生气氛,这种方法有利于师生心灵相通,形成有机整体。最后,重视差生的特别引导。对于成绩较差的这类学生。要通过课后的引导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摸索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控方法,并在言语上尊重成绩差的学生,不能过于指责,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的进度和难度。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它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和内涵。学会运用数学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提升学生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高中阶段已经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比如划归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等。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数学知识学习中思想方法的教授。就某种程度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数学思想这条主线的贯穿。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坚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导向,使教学有效性不断加强。

篇8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人才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就是说综合国力提升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为适应新形势的挑战,我国在教育上强化了教育改革,但改革的带来的常常表现为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负担的加重。早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就指出:通过不断加重课程负担来满足社会对教育无止境的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参考美国、英国、日本等各国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做法,结合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探索了中学教育改革的途径和目标,实时制定了“新课标”。

“新课标”是课程教育观念和课程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现课程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南,是组织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直接影响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新课标”的出版为启动为新一轮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指明了道路。结合“新课标”要求,作者认为应该从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的。

二、“新课标”背景下增加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1、更新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为本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做实时的调整和转变,特别是课堂中的教育教学理念,都要从新的教育发展规律出发,从传统教育理念转向现代教育理念。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课堂教育管理为课堂教育服务,由整齐划一教学模式转向尊重个性充分发展教学模式,要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将教学结果考核转变为教学过程考核,充分尊重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还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分析技巧、提高数学分析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学之间先相互点评,老师最后进行结,这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课本知识,并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重基本原理及相关数学公式的传授,轻知识产生进程的学习体验,有的老师甚至直接把原理和公式拿出来,给学生进行硬性灌输,然后通过题海战术、反复练习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不过是一个“搬运工”,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而不是知识的掌握着和运用者,题海战术让学生丧失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创新意识和能力受到扼杀。因此,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增进师生的互动,比如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说课、讲课,教师还可多采取问题导向法,让学生进入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和探索热情,孕育创造精神。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师生成为数学学习的合作者、研究者,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分享思考和创造的喜悦。

4、善用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篇9

近年来,在不断的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是得到了很好的显现.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加强,本文重点探索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操作模式,以便于更好地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

一、认真对待课前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舞台艺术大师,同样适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备好一节课,往往能够为教师增加更多的自信,并且,在教学中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本,遵循课标,目标明确

教材始终都是教师准备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定理、定义、例题以及习题进行深入掌握,理解编者的写作思路,分清主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查漏补缺”.课标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加贴近考纲要求.在掌握了教材以及课标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对自己所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

(二)备“学生”,备“自己”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中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其亦为教师增加了不小的教学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性格特点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因材施教”.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大力提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对社会中的事物发生原理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数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也是越来越为人所知,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年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便日益凸显.高中数学知识尽管并没有多么高深,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借用其进行阐明道理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深入地“填充”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显著增强,并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前提.

(二) 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正在由传统的教学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而转变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则是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启发式以及数形结合方式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思维的高度发散,进而实现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注重例题的恰当选择

(一) 设置巧妙的例题,并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地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优美”,使其不再认为数学知识仅仅是“抽象的”、“抓不到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

(二) 借助“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散只能在不断地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产生.如果学生永远都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只能是“存储器”,而不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人才并不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拓展思维,将各方面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四、不断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前,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还应充分地反思学生,反思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对某些问题的习惯解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前瞻预测,知己知彼.教学中,教师多班任教时,在上一个班中的讲解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就要反思改进.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做好教学评估

传统的高中教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错误地认为评价方法等同于纸笔测验,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新时期课程改革重点提出:应树立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提倡建立多元化、多方法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口试、笔试、作业分析、课堂表现、建立成长记录、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提高,表扬、鼓励后进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开设“数学史选讲”的背景

“数学史选讲”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要求开设的一门高中数学选修课程。属于选修系列3,“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这一选修课的设置,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的基本理念,主要是针对以往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却忽视学生情感培养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数学新课程认为数学内容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二)开设“数学史选讲”的意义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需要预见数学的未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数学史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揭示数学在人类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数学史选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任何知识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理解数学思维。一般来说,数学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学术气氛,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数学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数学史选讲”课展示历史上的开放性数学问题等,将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辩证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纠正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正确的数学观。数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反例,通常的教科书中很少会涉及它们。综合历史介绍一些数学中的反例,可以从反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加深他们对相应问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榜样的激励作用。数学发展的过程是人创造的过程,特别是一个个伟大的数学家的创造的过程。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精神追求的伟大过程。这些杰出数学家的精神力量,对于今天的每个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5.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英国科学史家丹波尔曾说:“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从远古结绳记事到现代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从量地测天到抽象严密的公理化体系,在数千年的数学历史长河中,重大数学思想的诞生与发展,构成了科学史上最富有理性魅力的题材。这些理性魅力的题材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思维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这些历史故事还会为课堂增加许多文化韵味,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对日常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数学史选讲”课的要求

“数学史选讲”课旨在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它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数学教师而言,它需要教师具备开设“数学史选讲”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系统、全面地了解数学史。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多媒体课件等课外资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拓宽视野,并指导学生对某一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对学生而言,数学史知识渊源流长,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很多,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一一涉及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切身感受“做数学”的好处。

(四)“数学史选讲”课的内容

本专题由若干个选题组成,内容反映出数学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特点。要讲史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史实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内容可参考标准给出的可供选择的专题,并可根据“数学史选讲”专题的内容要求补充一些专题,如三次数学危机、数学的严格性与三个数学学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牛顿与莱布尼茨、海岸线与分形、从透视学到射影几何、计算机技术与对数、著名未决猜想的发展(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两项影响最大的国际数学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体现课程内容的弹性和开放性。

(五)“数学史选讲”的教学建议

1.“数学史选讲”的内容选择。从“数学史选讲”的作用来看,“数学史选讲”应该主要是一门数学课,而不是历史课。它的目标和重点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围绕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同时兼顾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数学内容。在知识性上不应要求过高,重在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启发性和引导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由于本课只有18课时,不可能系统讲授。又由于这门选修课是为在数学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和足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要精心考虑,“不必追求数学发展历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学生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喜闻乐见的事例呈现内容,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思想和发展轨迹。”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呈现方式应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数学史选讲”的内容安排形式。本专题的内容安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由古至今,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数学史选讲”的教学方式。“数学史选讲”课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讲故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可考虑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阅读、查阅资料相结合。教学可按照如下模式进行:提出问题引导阅读(课外)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的概括与提升进一步的阅读。另外,可以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如利用图片、幻灯片、录像、计算机软件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以数学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博客,应用博客、维客、BBS论坛、QQ群、百度贴吧等构建以数学史为主要话题的教育虚拟社区,让学生创建自己的数学史学习和研究平台,在交流创造中实现“读者也是作者”的时念,体现学生的创造价值。这些工具和手段的运用,将会使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化、网络化、趣味化。总之,本专题的教学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力求使学生切身体会“做数学”的好处 。而不应当照本宣科,成为大事年表和流水账,枯燥乏味,缺少启发性等,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而对数学史失去兴趣,对数学失去兴趣。

4.“数学史选讲”的评价方式。“数学史选讲”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开设的,主要是试图通过数学的历史发展线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方法和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因此,建议选择比较灵活的评价方式,如通过撰写研究报告、讨论发言、总结等形式进行评价。

“数学史选讲”这门选修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需求,适应数学发展现状、社会发展现状和学生心理发展现状的产物。它的产生,将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更大兴趣,满足广大学生想要深入了解数学的欲望。同时,它的产生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数学史选讲”课对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史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对配套的课程资源提出了要求,如教师参考用书、学生课外读物、电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因此,“数学史选讲”课要走向成熟还有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但应当相信,经过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数学史选讲”课会扎根于中学数学课堂,成为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