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17:02: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药炮制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净制法
主要是指药材通过净制的处理过后,使毒副作用祛除。例如:白首乌的外皮含有剧毒,经过加工之后,大大降低了何首乌的毒性。又如:巴戟天的木质心中含有大量的铅,祛除木质心过后,使铅的含量大大降低。再如蕲蛇:因头部有个毒腺,并且含有大量的溶血性毒和出血性毒[3],当人畜被咬伤之后,即内脏出血,所以必须要祛除该蛇的头部,祛除毒性。
3水制法
水中祛毒,毒性溶解于水中,降低毒性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洗、泡、漂、浸、润、水飞等。下面介绍两种。
3.1浸泡法
长时间的将药材放进流水中浸泡,已达到祛除毒性的目的。例如:生天南星,该药含有剧毒,在进行炮制之前,必须要用水浸泡上10天,并且每天都要换水,一直到该药材没有白心,口试稍带麻辣感觉。槟榔的炮制也需置水中浸泡,每日换水,约浸3~5d,捞起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燥
3.2水飞法
药材通过反复的研磨,使其成分溶于水的毒性被祛除,从而达到祛毒的目的。例如:雄黄,有效成分As2S2是不溶于水中,但是剧毒成分的As2O3则溶于水;经过水飞制成了极细的粉末,并反复的操作,使其有毒成分逐渐溶于水,降低毒性。一般雄黄:水=1:500以内,水温大于90℃,除去As2O3的效果最好。
4火制法
借助外力火处理药材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广泛的,常见的方法有:炒、炙、煅、煨等。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法。
4.1炒法
4.1.1清炒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性温,味较苦、辛;有毒。将干净的苍耳子放进锅内,使用中火清炒,直至成焦黄色即可,然后碾去刺,筛干净。该药经过清炒之后,毒性降低,止痛、祛风湿,并且还能通鼻窍。槐花炭190℃以前制备的,其止血作用随制炭温度升高而增强,以190~195℃制成的槐花炭止血作用最强。所以有些药材清炒时,对温度的掌握很重要。
4.1.2米炒法
米炒主要是为了矫正臭味,降低毒副作用。例如:斑蝥,性热,味辛;含有大毒。将米放进锅中,中火加热直到冒烟,再放斑蝥混合清炒,直至将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头、足、翅,晾干即可。炮制后的斑蝥,降低了毒副作用,气味也得到了矫正,并可以内服。
4.2炙法
该方法包括多种:酒炙法、醋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
4.2.1醋炙法
该方法能够引药进入肝脏,从而增强活血止痛的功能,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缓和药材的性质,还能矫正臭味。例如:延胡索,性温,味苦、辛;归于脾脏和肝脏;能活血、止痛、行气等。用定量的米醋读延胡索进行闷润,直至米醋被吸收完,然后将延胡索放进锅内用文火炒干,然后取出晾干即可。一般醋炙法100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过50千克。
4.2.2蜜炙法
该方法能够降低副作用,矫正辛臭气味,润肺止咳、益气补脾,缓和中药材的性能等。例如:甘草,性平、味甘;先用水稀释蜜,再将稀释好的蜜汁倒入甘草中,搅拌闷润,放进铁锅中使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的时候再取出晾干即可。蜜炙后的甘草性温,调和诸药,和胃益气等。蜜炙法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5水火共制
利用水和火共同炮制药材,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毒副作用。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煮、蒸、淬等。
5.1煮
将药材放进适当的容器之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煮,用以祛除药材的毒副作用。例如:川乌,该药材毒性较大,通过蒸或者是煮4~6h之后,能够降低毒性。清半夏在炮制的过程中先清水浸泡(夏7天,冬14天左右),日换水1~2次,泡至稍有麻辣感,再加白矾煮透,或加白面制团切薄片干燥,即得清半夏。
5.2淬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自主创新;科研习惯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验证理论式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与创新意识,并对学生基本科研习惯进行进一步规范。[1]我院通过近8年来的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形成了中药炮制集中实训的针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基本科研习惯形成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现就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详述。
一、激发创新能力选题立项教学模式
(一)体现传承与创新,立足有基础创新的选题模式
中药炮制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因此,要求学生创新有基础。给学生提供大量数据源,包括古代及现代文献,通过数据源的大量参阅,初步形成立项目标。
(二)提供自主创新空间,导引式教学创新模式
在学生有了充分知识及文献储备,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任务下达采用给定范围,给规范,在学院提供的实验平台基础上,以中药炮制研究作为出发点,采用各种实验方法进行课题设计,完成最终实验过程,并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先进的科研手段。
(三)梳理创新思路,立项采用开题模式
创新思路形成后采用专业模式表达,规范开题报告的书写能够为创新思路提供专业的梳理思路,并将思路系统完整呈现的好方法,开题报告采用规范模式,开题报告能够点线面全面兼顾,学生创新思路就系统详细的得到表达。
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自主管理的过程模式
(一)自主选题模式的建立
从文献检索,到项目选题,到选题论证的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平台条件和检索工具及途径进行具体工作安排,教师在此过程中配合学生的安排,应学生的要求对选题过程采用探讨式的引导和论证。
(二)立项采用立项答辩学生自主模式
建立论题拟定后,小组根据开题报告书写要求,再次自主安排文献搜集,针对文献资料的综述,也是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拟定,每个开题板块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开题报告书,此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实践过程模式
项目实施过程,学生自主安排每天的实验内容,除了给定的实验记录要求和实验操作规范,其他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解决,可以借助文献,借助教材,可以找老师提供帮助。[2]学生在相应规范的要求下,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对实验实施过程的主体地位。
三、基本科研习惯养成的规范过程模式
(一)各操作区操作规范化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很多实验操作,对实验室进行分区规范的模式,针对各区制定具体操作规范操作并将规范进行张贴,学生能够随时参阅在各区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规范化。
(二)实验记录的规范化
客观且详细实验记录习惯的养成是良好科研习惯的培养的第一步,实验记录要求很大程度上能够规范学生的科研习惯,给定学生规范有效的实验记录模版,实验记录强调原始性,实验数据的翔实性。[3]该模版的给定使得学生通过每天的记录能够清楚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做了,做的结果如何,最后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每天都有清晰的科研思路。
(三)论文书写的规范化
科研能力培养的其中之一即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针对集中式专业实训的实现,首先要培养学生论文书写的规范化,给学生提供大量核心期刊文章,让学生阅读,并自己总结其中的规范,同时也为学生论文书写提供统一的规范格式,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论文的情况给与反馈,让学生真正理解规范,做到规范。
(四)实验室安全及卫生规范化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涉及实验多,同时实验室24小时开放,这样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就更为重要了。因此在实验过程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反复强调,并在各实验室张贴具体安全规范,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安全排查,不断深化安全意识。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区完成实验后都必须将实验台恢复使用前的洁净状态方可离开。该模式能够将关系密切的几门专业课程集中学习和实践,能很好的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利于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动手及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们还深刻体会到运用学过的专业课知识,创造性学习和自主设计方案实践成功后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黄文华,陈文,李秀英,等.基于中医药高职高专《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6,3:175-176.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的科学,是中药类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中药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最值得加以保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赋予了中药炮制学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基于中药炮制学的学科性质以及中药炮制的特点,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特点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教改立项研究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索和建立符合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
1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在世界教育史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提到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他指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中,教与学往往处于孤立的状态,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一般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听”的地位。气氛沉闷,学生无兴趣听,教师无激情讲,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几乎成了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想学什么,而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想了解更多新知识,从而导致教与学脱节[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应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方凭借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而进行的双向活动。在中药炮制的各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提前将个味中药分配给每个学生进行资料查询、整理、讲授,并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讲授的中药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其次,学生讲授过程中,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提出且没有解决的问题统一解答,对讲授内容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定和总结,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根据互动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互动主动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使学生在以后实践中不断提高。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互动方式等进行测评,督促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这种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教学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不仅改变了课上课下无人提问的状况,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每个同学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来,还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客体状态转变为主体的状态,学会了思考。同时,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提出的大量问题,促使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自如地应对和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因此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组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的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使教学充满活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静态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庸才。现代教育质量观不仅注重人才的知识储备,更重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是有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知识和能力升华固化而体现为素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是目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仅仅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够的,不应忽视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改革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教改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如我们在中药炮制教学实践中,增加药学论文的撰写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然后要求学生按自选或指选的题目进行综述写作,综述完成后教师对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能力方面有了质的提高。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文献的检索、资料的积累、论文的撰写技巧、语言表达和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使他们的多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转贴于
3 重视启发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目前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说出上半部分答案,略作停顿,“启发”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是“诱导”,不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是诱导学生向教师早已设好的条条框框的套子里钻,把学生培养成教师教学方式的“套中人”。这种教学模式,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必然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荷,其结果往往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产生“厌学”的情绪。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首创的启发式教学,对当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对当今的中药炮制教学也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它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多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向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激励者、启发者,而不再是灌填者。我们在讲授中药炮制目的内容时,穿插了一个雷公首次采用炮制法降低乌头毒性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雷公无意中把剧毒的乌头掉到了朋友的豆腐缸中,经过浸泡后的乌头毒性大大降低。故事中并没有提及浸泡过乌头的豆腐的安全性问题,但确实存在豆腐服用后的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同学们根据乌头的炮制原理分析豆腐食用后会不会存在危险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很难将课程学好。因此,在中药炮制学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提高学生对中药炮制课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在讲授某些中药时穿插一些关于该味药的炮制故事、典故及谜语,改变过去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在讲述半夏时,插入关于南方某官员吃鹧鸪中半夏毒以及中毒后解毒的故事,其解毒的方法与我们炮制中所采用的解毒辅料是一样的,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栩栩如生;在讲授乌头时,插入《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乌头是引起王后造反的导火索;古代以乌头为主药作麻醉剂等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昂然。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经常告诫学生,知识是活的,不是死的;知识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学知识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考的。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应用所学知识为实践服务。为此,我们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设置了专题辩论课,以拓展知识,开阔思路,活跃思维,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体现学以致用。比如,针对目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废中医论,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论。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文章和短评,经过揉合加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学生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使辩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内容详实,层次明晰,语言生动有趣,显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学生对中药炮制将如何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2],学生们仅仅是药学科学的初学者,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给这样重大的问题下结论,但是他们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中药炮制知识和中医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结论。我们选择的这些讨论题目,本身就有争议性。教师的作用不是去揭晓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拓展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禅益的。
5 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目前大学生实验课的模式是实验开始前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讲解,然后学生按着实验讲义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学生根本不事先预习,实验完成后一无所获,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预期效果。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是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打分评定学生实验的质量。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忽视了在实验操作环节中的很多内容,只注重了实验结果和讨论,而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作风、实验操作、实验的预习等重要环境都被忽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实验课堂上采用打分的形式分别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作风等进行评定,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果及讨论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对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达到了开设实验的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实验课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整个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的报告进行批阅,认为合理后再付诸实验。在实验设计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参考文献】
中药调配系指按照中医处方要求,将中药饮片调配成适宜临床患者使用的过程,它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也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调剂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技术性强,因此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现就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几大因素进行浅析。
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但在调剂中屡见主观估量,“抓药”代称的现象,造成配方总量、单剂量不准确。中药调配剂量对处方疗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同一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亦异。以肉桂为例,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阴,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则破血;还有些药物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连、黄柏之类,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了药物“量”与“效”的关系。②有些方剂中单味药剂量变化,会使整个方剂主辅换位,药效属性发生变化。如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证方剂名称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严格掌握。如马钱子等,用量不足则疗效不显,用量过大则极易中毒,故应慎选剂量,以防中毒发生。
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调配药物时,还要重视处方应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对药名脚注及附加术语的审定。
中药的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写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处所加的简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采取的特定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药脚注的特殊处理,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的发挥。调剂人员必须按处方脚注的要求,认真执行,切不可有丝毫懈怠。有的处方虽未加脚注,但如果是需特殊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处理。如生矿石类、动物角甲类,其饮片质地坚硬,应另包先煎,这样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乌、制草乌等有毒饮片可先煎,可降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疗效,故应后下。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等包煎,可减少绒毛混入煎剂后刺激咽喉。阿胶、鹿角胶、饴糖、蜂蜜等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影响疗效。因此上述各类药物调剂时应执行脚注,单包注明用法。
药物的炮制处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便于调剂、贮藏和提高药物疗效。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中医认为“酒浸外提,姜制发散,土炒健脾,醋制人肝止痛,入盐走肾软坚。”如土炒白术,长于补脾止泻,焦白术,补脾而不滞气;生甘草味甘偏凉,可泻火解毒;炙甘草味甘性偏温,可温中祛寒等。如醋制元胡索,其有效成分生物碱可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熬时易溶出,能增强止痛作用。因此在配方时应根据处方意图付药,应付炮制品者,一定要依方调配,不可混用、代用。此外,中医用药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的原则,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做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因此,如遇到预先不宜捣碎的完整类药材,如大枣、莲子、砂仁、豆蔻等,也必须在调配时临时捣碎。这些都是在中药调配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去外皮干燥根,性微寒,归肝脾经。白芍临床上常用的入药规格有生白芍、炒白芍、醋白芍或酒白芍等[1]。白芍含有芍药苷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报道,炮制后的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本文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及生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仪器使用 岛津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色谱工作站,频率25k Hz的KQ220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材料选择 芍药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36-200933) 。色谱纯甲醇(美国Tedia试剂公司);水为重蒸馏去离子水。生白芍 (天津饮片厂产品) ,白芍炮制品(按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自制产品) 。
2方法
2.1白芍炮制 酒白芍:按白芍100kg用黄酒10kg的比例,将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放锅内文火炒干。醋白芍:按白芍100 kg加米醋20 kg将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用文火炒干放凉。炒白芍:白芍片放锅内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2.2芍药苷检测
2.2.1色谱条件 色谱柱:Aichrom Bond-AQ C18(4.6mm×150m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溶液(14:86)论文的格式。柱温:30℃,进样量20u L,流速1.0mL/ min。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约为4000。
2.2.2供试品溶液 将以上白芍炮制品中粉0.1 g放入50mL量瓶内,加入乙醇35mL,置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放冷,加稀乙醇至刻度药学论文,放置后取上清液微孔滤膜过滤后制成1.0g/L的溶液,为供试品溶液。
2.2.3对照品溶液 取芍药苷对照品2.1 mg用甲醇定容到5 mL量瓶内,即得对照品溶液。
2.2.4芍药苷测定 用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 5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色谱条件测定,样品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外标法计算芍药苷含量。
3 结果
芍药苷在白芍生药材中含量最高,白芍片和酒白芍含量相当,含量较少的是炒白芍和醋白芍。RS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测定(%)
样品种类
芍药苷含量
RSD
原药材
白芍片
酒白芍
醋白芍
炒白芍
3.14
2.54
2.52
2.27
2.30
1.5
1.73
我国传统中药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很多,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发汗、解表、驱风、镇痛、杀虫以及抗菌和消毒等功效,被广泛地应用于防病治病。由于调剂或制剂等工作需要,因而需进行加工炮制,以保证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
1 要掌握挥发性物质的理化性质
挥发性成分是一类数量巨大,结构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天然成分,包括醇、醛、酮、醚、酯、羧酸等含氧基团。由十余种及至上百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而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理化特征。其中最常用的重要的物理常数有比重、旋光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在测定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时,因测定折光率所需样品极少、操作简便迅速,故通常多采取先测挥发油的折光度。若测定的折光率不符合规定时,其余的检查可不必进行。酸价、酯价和皂化价是指示挥发油的质量的重要的化学指标,挥发油中含有的各类成分,均因其具有的功能基而显示独特的化学性,可利用这些性质为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定性。
大多数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少数呈棕色或黄棕色,个别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多具有香气或其他特殊气味,常温下可以挥发。
挥发油难溶于水,但制时可出现挥发性特殊气味,若温度高于100℃时部分分解。可溶于浓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媒中。
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并能形成树脂样物质,也不能再随水蒸气蒸馏。因此制备挥发油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产品应装入深色瓶中,密闭塞紧,放于阴凉处保存。
由于挥发油是混合物,成分不同,其沸点亦不同,故可利用此性质来分离取舍挥发油。常压下挥发油的沸点一般在70-300℃。挥发油多数比水轻。
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挥发油的酸碱性,如呈酸性反应表明含有游离酸或酚类的化合物;如为碱性反应,表示挥发油中可能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等。
氧、硫元素:可用钠熔法检识。
酚类:用含FeCl3的乙醇溶液检查挥发油乙醇液,如产生蓝、蓝紫或绿色反应。表示有酚类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用硝酸银、NH3、H2O检查挥发油,如有银镜反应,表示其中含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用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验挥发油,如产生结晶型衍生物,表示有酮或磷存在。
内酯: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呈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含有内酯类化合物。因此,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临床的需要进行炮制,采取“适宜”的方法,以确保饮片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2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及其注意事项
根据挥发油成分在常温下可挥发的特点,故在加热炮制时火候的大小与炮制的时间要掌握,据报道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有如下变化:炒炭减少约80%,炒焦减少约40%,煨或土炒等损失约20%,为此,为了保留有效挥发性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应尽量避免炮制过度对成份的破坏和损失。否则会影响疗效,特别是芳香类药材更应注意。例如含挥发油的荆芥、薄荷、茴香、木香等。早在《雷公炮炎论》上就指出不可用火处理,例如对茵陈等中药注明:“勿进火”。
水制时尽管挥发性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但不宜久浸久泡,只宜“抢水洗”,否则香气溢散。如陈皮经拣选后喷水湿润铡成细丝即可。又如木香用温水洗净后沥干装入罐内,均匀地喷温开水(或洒)盖严。焖2-3 h,待焖透后取出切片,晾干即可。总之,水制此类中药材时,宜焖润。即将药材经淋湿后,堆放在一起。用洁净的湿布盖好,经常检查翻动并洒水,使之内外保持湿润一致,直至湿润透心,软度适合为度。取药按要求切片晾干即可。
在临床用药时,某些药材含挥发油过多,以至对人体有害。然又是治疗所需的有效成分,故必须除去多余部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苍术、白术均有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成分,对脾胃刺激性大,须用米泔水浸漂2-3d,沥干水,透心后切成饮片,晾干再炒炙,由于米泔水有吸附作用,再加上高热炒,受热挥发油或破坏或减少15%以上,从而除去了苍术、白术的副作用。
1.1仪器使用 岛津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色谱工作站,频率25k Hz的KQ220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材料选择 芍药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36-200933) 。色谱纯甲醇(美国Tedia试剂公司);水为重蒸馏去离子水。生白芍 (天津饮片厂产品) ,白芍炮制品(按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自制产品) 。
2方法
2.1白芍炮制 酒白芍:按白芍100kg用黄酒10kg的比例,将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放锅内文火炒干。醋白芍:按白芍100 kg加米醋20 kg将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用文火炒干放凉。炒白芍:白芍片放锅内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2.2芍药苷检测
2.2.1色谱条件 色谱柱:Aichrom Bond-AQ C18(4.6mm×150m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溶液(14:86)论文的格式。柱温:30℃,进样量20u L,流速1.0mL/ min。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约为4000。
2.2.2供试品溶液 将以上白芍炮制品中粉0.1 g放入50mL量瓶内,加入乙醇35mL,置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放冷,加稀乙醇至刻度药学论文,放置后取上清液微孔滤膜过滤后制成1.0g/L的溶液,为供试品溶液。
2.2.3对照品溶液 取芍药苷对照品2.1 mg用甲醇定容到5 mL量瓶内,即得对照品溶液。
2.2.4芍药苷测定 用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 5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色谱条件测定,样品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外标法计算芍药苷含量。
3 结果
芍药苷在白芍生药材中含量最高,白芍片和酒白芍含量相当,含量较少的是炒白芍和醋白芍。RS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测定(%)
样品种类
芍药苷含量
RSD
原药材
白芍片
酒白芍
醋白芍
炒白芍
3.14
2.54
2.52
2.27
2.30
1.5
1.73
1.77
1.19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是我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江西就因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和“樟树帮”精湛的加工炮制技术和中药经营体系而享誉全国。
我省樟树市是我国南方主要的药材集散地,对传统炮制有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经验,与河北省安国县并称南北两大药市。樟树帮中药选料上乘,炮制技术精良,且品种花色齐全,享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的盛誉,自古以来被称为“南国药都”。
1樟树药帮的历史
樟树药业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南方药材集散和加工炮制的发祥地,被人们称之为“药墟”、“药市”、“药码头”,为我国南方中药业的“中心”。众多史料证明,樟树药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樟树药帮的起源樟树药帮起源于樟树。樟树背野面河,濒临赣江,扼袁赣二水四通之地,得地势之便。沿赣江上达虔、吉、两广,下走洪、江(州)、皖、鄂,车通闽、浙,西连袁、瑞、湘、川,商贾汇集,成为贸易胜地。袁河赣水交江口沿江两岸生产的枳壳、陈皮等风行各地,南销东南亚,北运天津。早在宋神宗熙宁(公元1069~1077年)年问,这两味药即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宫,樟树药业的声誉因而远扬。除樟树药商外,其他地方的药商,特别是“两广”、“三巴”的药商,也都顺江而来,云集樟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樟树药业益趋发达。
1.2樟树药帮的形成樟树药帮的形成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葛玄(公元164-244年)就曾到樟树东南的阁皂山。东吴嘉禾二年(公元233年),他在阁皂山东侧之峰,建起一座“卧云庵”,筑坛立灶,专心采药,洗药,制药,修炼他的“九转金丹”。从嘉禾二年到赤乌七年(公元244年),他在阁皂山炼丹整整十一年,在这十一年里,他对炼丹的水土选择,对药物药性疗效识别、鉴定、加工炮制等积累了经验,是樟树中药材加工炮制的创始人,并吸引了一些丹术家、医学家、道学家远道前来阁皂山学道。
唐代来阁皂山学道、学医者高峰时达五百人之多。这些人既学道炼丹,又采药行医。因阁皂山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盛产土茯苓、土沙参、乌药、葛根、首乌等药材达200余种,为他们从事药业工作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有的人还兼营“药圃”。其中着名的有明末的方以智(人称“药地和尚”)和清末的欧阳明性。直到民国时期,遗风尚存。
宋代樟树医药有很大的发展。当时政府撰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州府均设有官办药局,出售各种成药,私人经营的药铺不断增加,经樟树运转的药材日益频繁,舟车辐凑,商贾云集,药业市场兴旺。
宋室南渡后,江南经济骤趋繁荣,樟树药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南宋词人宋远在《意难忘·题樟树镇华光阁志别》词中写到:“更与谁题诗药市,沽酒新丰”,表明南宋时期樟树镇已经形成“药市”。
明代樟树镇商贩大兴,贾人云集,各地药商“百里环至,肩摩于途”,尤以四川、广东的药材为多,遂有“药码头”之称。当时国内经济、文化、工商业和国外贸易的发展,使樟树药业空前兴盛。药学巨着《本草纲目》中收载的许多海外舶来品如郁金、番木鳖、大风子等,樟树都有经营。由于樟树药材品种齐全,加之炮制精良,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前后,皇宫特派“中使”来樟树选购药材。樟树药材贸易范围,已从袁河赣水流域扩大到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名声大振,招来了更多的南北川广药商而成为南方药材集散中心。这是形成“药不到樟树不齐”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末清初,樟树儿经战乱,城市萧条。镇人多持空囊而奔走四方,“或弃妻子,徒步数千里,甚有家于外者,粤、吴、滇、黔无不至焉”。
清代初期,社会生活较为安定,樟树多年在外的药人曾掀起一股回乡浪潮。各地药号老板、伙计多在这股回乡浪潮中带回一些当地的道地药材〕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地药商到樟树买卖药材,因此,樟树药市出现空前兴旺,四川的附片,河南的地黄,湖北的获荃,安徽的枣皮等等,在樟树药市上是应有尽有。清代中期,随着药业竞争的出现,全国各地药商渐渐形成帮派。樟树药商为了竞争的需要,也结合成帮,即“樟树帮”,并且以人数众多、经营独特、管理严密见称。与天津、北京的“京帮”、四川的“川帮”并称为中国三大药帮。
2樟树药帮的特色
2.1 "樟树帮”的加工炮制特色樟树中药的炮制技术,不论炒、浸、泡、炙或烘、晒、切、藏均十分考究,独树一帜,炮制工具、辅料和仁艺独具一格。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在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 自己独特的传统加工炮制工具。主要工具有:铡刀片刀、刮刀、铁锚、碾槽、冲钵、蟹钳、鹿茸加工壶, 压板和硫磺药柜等。尤有片刀、侧刀面小口薄,轻便锋利,被称为“樟刀”;饮片工艺独具风格,有“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拜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积壳r眼片,川芍蝴蝶双飞片,槟榔切108片,一粒马钱于切206片(腰子片)”的说法;“樟树帮”辅料非常讲究,历来反映“樟树中药炮制,辅料讲究地道,归经如择,用量适度,疗效增强”;樟树药工对中药炮制芽有“术遵歧伯,法效雷公’之训。在长期的继承、实践中将古人之经验,各派之成就,按药物性能与临床-r合,独创自已的一派风格,坚持以中医药理论指导卜的经典方法,做到药为医用,药为病用之旨。
2.2“樟树帮”的经营特色“樟树帮”是一股强大的药业势力。它包括江西临江府的新珍、新喻、峡江、清江和丰城五县的药人,故又称“临江帮”。其人数之多,辐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居全国之首。在长期的实践中,樟树药人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法,仓〔造了行、号、店、庄的独特的经营方式,体现了樟树独特的经营艺术。药行是“一把算盘一把秤”,资金不需太多,全靠为四方的药商代购、代销、代存、代运,从中抽取佣金;药号是“深购远销,白行贩运,零发整批”,药号从药行发展而来,有特定的业务范围和经营的路子;药店也叫咀片店,其特点是“前堂卖药,后堂加工”,名气大的有长春、黄庆仁、信丰、济生堂等20余家;药庄是樟树药店的派出机构或外地药商弓樟树的派出机构,任务是采购、销售、 兼向本店通打行情药价。樟树药市独特的经价方式,灵活多样,适应性强,几乎垄断了东南各省的药材市场,故享有砖国药都之称。
3樟树药帮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