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9 22:41: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一单四制工作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三细 管理 提升 效益
[Abstract]
The late stage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fine management, fineinjection produ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il field, 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no longer meet the actual production now. Facing the hitherto unknown's various business,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Reservoir Management District sevenexplore "three small" and the new ideas and methods of management,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benefit unit.
Key word.
Three fine management to improv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近年来,采油一厂油藏经营管理七区面对油藏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各种困难,积极探索、总结提炼管理经验,摸索出“三细”精细化管理方法,夯实了管理基础,堵塞了管理漏洞,使得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得到逐步提升。
一、“三细”管理涵义
在基层采油区,管理的主体由班子、班组、个人构成,管理的内容由地面、井筒、地下构成,管理的程序由事前、事中、事后构成,它们覆盖了采油区所有的工作。
“三细”管理即:管理主体细、管理内容细、管理程序细。在管理主体上,油藏经营管理七区建立了班子、班组、个人三主体的管理模型,完善了以利益驱动为方式的激励机制、以行为规范为准则的制约机制和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发展机制。在管理内容上,以油藏经营的单井措施效益为核心,以工艺管理为纽带,全面提升油田开发全过程的效益。在管理程序上,扣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理程序,建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采油区管理体系,实现效益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
二、“三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应用
(一)人是一个单位的主体,管好人是单位管理的核心。油藏经营管理七区结合多年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服务型、团结型、清廉型班子为目标,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引领群众、关心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进一步完善区务公开、民主管理和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规章制度,提升班子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班组建设。以“标杆”班组建设为载体,大力营造“人人争先、班组领先”的文化氛围。通过每月一次的班组工作质量评比,对班组的产量、成本、现场设备管理、班组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和奖惩,提高了班组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全员素质培训。发动职工进行岗位发展规划,实施以“争做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争当岗位排头兵,争创金牌职工”为内容的“三争”活动,单位从技术理论、实际操作、岗位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出五星、四星、三星职工,季度、年度评选岗位排头兵,激励职工努力工作、不断进步。
(二)瞅准三个管理内容,实现科学开发。油藏经营管理七区总结多年来的开发经验,坚持“动静结合”的观点,在工作中瞄准地下、井筒、地面三个油田开发管理内容,科学分析、细化措施,提升了油藏开发的精细化水平。
在地下管理方面,针对所管理的13-205、13-398及13-358东结合部的油砂体等静态情况,根据单元的油藏特征、井网分布、开采历史、开发现状,探索实施了“油藏分级、注采井分类、管理考核分层次”的管理法,逐步解决开发矛盾。
在井筒管理方面,积极开展油水井单井、井组注采分析,加强单井井筒的管理。根据油井产能、静压、油水分析等资料变化,完善制定月度“一井一策”,对每口井的“五小”维护,做到实施前优化论证,实施中专人负责现场监督,实施后措施效果加密跟踪,资料数据进行去伪存真,措施有效率达到95%,并依据措施油井产状恢复时间和数据变化,修正后期的措施周期。通过实行“一井一策”管理,抽油机井的工作状况日趋优化,工况合理区井达68%以上。
在地面管理方面,从现场生产管理的科学和量化入手,把日常维护各个管理节点分解落实到班子、班组、个人,做到“每个控制点有人管,每个人都负责固定的控制点”。
(三)紧扣三个管理程序,实现精细管理。油藏经营管理七区将事前计划预测、事中监督控制、事后效益评价贯穿于开发管理内容细、管理主体细的全过程,使每项工作都严格按照“三个管理程序”逐步实施,真正形成了“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
在事前分析程序,坚持“先算后干”的思路,通过分析所管辖油藏的单井措施效益,坚持以效益定取舍,优化成本投入方向,加大了对注水效果较好区块和油水井的投入,减少对薄油层、高水淹、开发难度大的单井的投入。并通过建立和完善成本预警机制,确保责任成本指标按计划运行。
在事中控制程序,以班组为单位,实施了精细控制管理,将影响单井效益的过程各个因素制定出详细严格的工作标准、质量标准和成本控制标准,并落实到岗位、个人;坚持“日跟踪、旬对比、月分析”,确保质量、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在事后评价程序,通过实施单井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对井筒、作业、人员等进行综合评价,把成本核算细化到单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排序,明确每口单井的分步管理对策,实现了可控成本的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进。
三、实施成效
1.基础管理水平有新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环保规程,设备完好率达99%以上,井站达标率、设备完好率、“五率一线”合格率等基础管理指标均保持在98%以上,油井综合利用率达86.9%。
一、引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的是把财政性资金都聚集到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中,进而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也就是把国库的单一账户作为管理资金的基础,如果有收入就直接存入国库的统一账户中,如果需要支出就通过国库的单一账户拨款到相应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财政性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矛盾,进而提升财政管理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低下,资金运作方式受到限制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其运行的效果,势在必行。
二、当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财务业务人员素质不过关
国库支付制度对财务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单位或部门每个月都要上报精确的使用资金的计划,并且正确填写相关经济科目。但是,当前一些单位中的部分财务业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上报账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这就使得其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二)资金运作方式受到限制
国库集中支付是把国库的单一账户作为管理资金的基础,如果有收入就直接放入国库的统一账户中,如果需要支出就通过国库的单一账户拨款到相应单位。单位或部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以后,有关财政部门就会以已经批复的用款计划为依据,直接向相应部门拨放用款额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财政部门拨给单位的是用款的额度,资金还需要从国库中发放,所以,单位中只有对用款计划中资金的使用权利,但是并没有对这些资金的调度权利。例如,出现某个项目的所需经费少算或没有算入用款计划中,就会使得此单位的此项支出无法满足。
(三)其他原因
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一些单位财务预算不够精准;一些银行的工作不够细致,缺乏规范性;财政部门与单位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缺乏健全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体制等。
三、新时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对策略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进行预算与编制用款计划的单位或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预算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单位的领导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了解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标与价值,进而转变观念。使体系上下人员统一思想,切实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
每一个制度的实行都需要一系列制度的支撑,以保证其顺利运转。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建立并健全与之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财务收入与支出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保证其资金的高效与安全。
(三)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运行的效果。例如,当单位或部门需要支出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时,该单位或部门可以将其凭证报送到会计中心进行核算、审核,审核合格后可以到相应银行,将款支付给相应的收款人。当出现支出被退回的现象时,会计中心可以对此进行核算、审核,审核通过后将退回的资金存入该单位的单一账户。同时管理资金的部门收到收款通知后,就相应减少该单位计划用款的资金。由此可见,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实现对单位或部门用款的适时控制,确保其顺利运行。
(四)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管理
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完善部门预算制度与加强预算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不断提升单位或部门的编制预算的能力,这就提高了对财务的业务人员要求,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收集完用款计划项目与预算资金账目单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类细化,不仅要编制出用款计划的总额度,还需要把各个预算部门的支出总用款数与分类用款总数等一一编制出来,以保证每一项预算都有效而且精确,科学合理。第二,编制完用款计划以后,相应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用款计划进行支出,以保障支出与预算相匹配,进而确保科学合理地利用财政资金。与此同时,财政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用款计划的执行监督,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推行。
(五)加大支付方式审核,提高直接支付比重
由于结算方式的不断增多,导致各单位或部门之间现金支付的情况越来越小,为此,我们需要加大支付方式的审核,提高直接支付的比重。首先,应该完善直接支付的目录,将需要通过直接支付的项目通过目录的形式表现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再根据目录选择相应的支付方式。其次,预算单位或部门应该不断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需要不断完善网络支付,在充分发挥网络支付的优势的同时减少中间的支付环节,提高直接支付的比重。
(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直接关系着其是否能够规范管理财务,能否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其更加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熟悉操作的流程,并按照相关规定正确核算。在培训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预算工作不断精准化,收支信息不断透明化,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不断完善,进而促进单位或部门更好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运行质量。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资金运行的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质量,而且可以使预算中的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我们需要针对财政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妮.试析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29-30.
[2]翟建华.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4):53.
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是最富有意义的飞跃,也是最难实现的。理论得不到落实,便是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理论得以落实的关键,是能在具体工作当中找出存在与科学发展观理论不协调一致的问题,并能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我分公司在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总结工作经验利弊,重点选择在运营服务和节能降耗两个关系公交生存和发展的方面着手,找出不足点,结合公司管理特点,出台一揽子的方针措施旨在改变这些状况。
服务质量是一种标准,一种形象,一种实效,一种系统,一种特色,一种创新。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分子,不讲服务,便失去了生存之权,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是公交人实现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根本途径。这不仅在树立公交形象,提升公交在水城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促进公司效益增加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无疑将是同时实现社会和个体价值的双赢性举措。在全市上下竭力改造水城面貌,迎接全运会的大背景下,公交窗口必将成为展示水城文化的有效媒介。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问题依然是民众关注焦点。当前,由于员工队伍来源的多元化,各自素质程度参差不齐,员工服务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热情度不高;服务方式方法不合理,创新程度不够;车内卫生不合格;越站甩客,早晚点,不文明驾驶等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公司先后出台了下列措施。
一、异地就医的基本概念
异地就医是指参保人员在参保统筹地区(参保地)以外的其他统筹地区(就医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行为。
二、产生异地就医的原因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因投靠子女、旅游、探亲等原因扩大了流动的空间。特别是在新疆地区,解放初期全国各地青年支援新疆建设,到现在他们都步入老年,其中一部分人员退休后回到原籍定居,也增加了异地就医的病员数量。其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加大,异地工作人员增多,也是产生异地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三,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也会产生异地转诊就医的问题。
三、报销必备条件
下列参保人员发生需要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等支付费用的异地就医,应当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异地就医手续。一是长期异地参保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异地生活、工作、学习的参保人员;二是需要异地转诊的参保人员;三是异地急诊抢救或急诊住院治疗的参保人员;四是其他符合参保地规定的异地就医参保人员。
四、选择定点医院
长期异地参保人员,需要按参保地规定办理长期异地就医登记,并在就医地选定选择5家不同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五、报销申报材料
第一,住院需提供:《医疗费用申报单位确认表》、发票(有财政监制章)、费用明细汇总单(每页上加盖医院医保办或医务处公章)、出院证、医院级别证明、完整的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病案首页、出院记录、入院记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检查化验报告单)、医保号并填写参保人员申报零星医药费用登记单。
第二,门诊特殊慢性病需提供:《医疗费用申报单位确认表》、发票、处方(单病单处方,处方上每种药品标明单价,检查化验项目需附报告单)、医保号并填写参保人员申报零星医药费用登记单。
第三,异地安置人员除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人员登记表》复印件。
第四,转诊转院人员除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局医保中心转诊转院登记备案证。
六、医保审核
医保中心接收报销资料后,按照三个目录(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由专人进行审核。审核过程十分复杂,要根据医院的等级计算出起付线、先行自付、统筹段自付、全额自付、大额段自付、床位费、统筹基金支付、大额补助支付、公务员补助支付、参保个人支付等费用。
七、财务结算
医保审核后内部移交到财务部门进行支付,并通过银行将报销基金(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转入到参保人员单位账户内,基金到账后再由单位打入参保人员银行卡内,一个完整报销程序才算完成。
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析
1.异地就医只能回原参保地报销,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全额垫付,参保人员负担过重、报销所需要的资料繁琐、报销周期长、经济压力大
例如我单位有一名退休职工在南京市长期居住办理了异地安置,今年5月6日至11日因病在南京市住院治疗,住院费用10784元,全部先由本人垫付,垫付的住院费用就相当于他本人三个月的退休工资。6月7日将住院资料从南京市寄到单位,因缺少病历又通知本人到医院复印,6月底将病历复印件邮寄来单位,因医保中心每月23号以后不再收资料,只有等到7月初报到医保中心审核, 8月15日从医保中心结算回来,9月初报销基金8620元才从医保中心账户打入到单位账户,再由单位财务人员打入本人银行卡内,从住院垫付到药费报销整个周期大约4个月时间。另外还有在南京市属于三个目录内的,在参保地就不一定属于三个目录内,这次住院不在目录内的全自费费用就达到1310多元,再加之起付线、统筹段内自付等由个人承担的费用总计2164元,本单位还有公务员补助,如没有公务员补助,个人承担的更多,负担更重。
还有我单位在珠海市安置退休人员反映,我区实行的单病种单处方在珠海市看门诊慢性病太麻烦,他有三种慢性病,当地医院各病种都是分科的,他每次开药在一个医生那里开三种慢性病药,医生都会拒绝,他就每次挂三个号,一个普通号挂号费就是7元,三个号21元,无形中就加重了经济负担,每次报药费还要填写确认表,都要在当地医院的医保办公室盖章,对老年人来说,特别麻烦和辛苦。
本单位还有在天津、珠海、杭州、新疆伊犁等地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占退休人数的10%左右,他们都有二三种以上的慢性病,平时门诊慢性病报销周期也都在2个月以上,对他们个人来讲异地看病难、看病贵、报销周期长、手续繁琐、个人垫付资金大、负担重等是个现实问题,他们都盼望着国家能早点实现全国医保一卡通。
2.对医疗保险制度严肃性的影响和制度监管漏洞
第一,全国各地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低、就医政策不统一、报销比例不一样、三个目录也不同,所以审核难度大、速度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第二,参保人员到异地就医,容易遭到异地医院过度医疗,无法进行监管。第三,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的情况无法进行有效身份核实,可能会出现冒名顶替、弄虚作假、骗保等现象发生,因此将造成医保基金的大量流失。
九、制度建设建议
第一,国家应当投资构建更大的医疗保险管理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发和安装为各统筹地区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及结算医疗费用的应用软件。
第二,统一各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的结算办法,尽快建立全国医疗统筹机制,实行全国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
第三,各地医保部门异地就医结算手续应该统一,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费用结算清单和发票格式也应该统一,以促进异地就医结算程序的标准化,使异地就医结算顺畅运转。
第四,各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全国通行,以记录和处理参保人的基本信息、缴费记录、医疗情况以及费用等内容,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十、展望未来
一、工程项目概况
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于2005年12月30日通车营运后,该司于2008年下半年完成全线28个标段的结算工作,并于2008年10月向省造价站提交工程竣工决算报告,造价站于2008年年底对主线竣工决算报告进行初步审查,于2009年2月至5月期间对该司审查资料进行第二次查询。2009年10月,省审计厅授权委托某会计师事务所与某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组成联合体,对该项目进行社会(中介)审计,为期两个月,经该司积极、主动的配合,社会(中介)审计工作按原定计划顺利完成,并于2009年12月30日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审计厅提交了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省造价站亦于2009年12月16日在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会议上宣读通过造价审查报告,该工程造价审查工作全面完成。
二、该项目审计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经验总结: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公司在筹建期间制定了《X项目管理手册》,在管理手册中规定各种章制度,如招标计量与支付管理、资金管理、材料管理等,使各项业务都有章可循。
(二)重视项目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竣工资料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司包括上级主管单位都十分重视竣工资料管理工作,始终把档案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从筹建开始,该司就将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议程,配备了专职档案员,落实了资料管理专人负责制。该司从项目筹备开始就注意收集、整理内业资料,制定了《X项目竣工文件编制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参建单位竣工资料管理职责和资料编制要求,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为竣工资料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结算、竣工决算审查和审计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了档案在工程竣工决算审查和审计中的作用。
(三)重视合同管理,为结算提供充分依据
合同是结算的依据,结算的结果常常取决于合同的完善程度和表达方式。这方面该司的做法是,首先依法制定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制定严密的合同审批程序,使合同条款不断趋于完善,减少和避免了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工程实施和结算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进行,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最后的结算提供合法的依据和基础。
同时,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台帐,制定了合同执行情况动态表,并配套制定了合同付款单,明确了合同执行程序。由于层层把关,严格按合同条款进度来执行款项的支付,在工程实施期间,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工程结算时,上述原始资料可保证结算编制内容的完备性、真实性,可作为辅证资料,证明合同双方的合同执行情况,避免在今后竣工决算审查和审计时产生不必要的疑问。
(四)处理好财务和工程技术专业协调和配合问题
竣工决算审计是综合性审计项目,既涉及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做出评价,又涉及对工程管理、结算以及概算投资进行监督和分析。一方面对专业技术人员驾御财务和工程两个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做好两个专业的配合,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工程实施期间,计划合同部、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要充分沟通、合作,为会计核算人员及时提供详细全面的与工程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主动让财务人员参加工程的过程管理。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严格按照《集团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进行,避免在编制决算报表时,财务出现大量调账现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工程经费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具体情况是:公司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重大的事项均需股东会和董事会审议通过才能实施;公司总经理负责制定公司的各项经营方针,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公司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各项资金的使用均需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公司费用开支的执行分级审批制度,根据费用的性质和金额由部门或公司领导审批后再报财务部门报销。有了这些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单位对该司提供的决算资料能够充分信任,从而节约了审计时间和成本。
三、该项目审计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
经过审计,我们认为合同管理在竣工决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合同台账是编制竣工决算报表的基础,是工程决算数据和财务账套数据进行核对的有效载体。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工程决算有关的计量及支付等所有业务,都纳入到合同台账管理中来进行管理,对竣工决算有积极的作用。在会计科目设置中,也可以考虑在建工程科目中设置合同编号为项目辅助核算。
(二)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期间的会计核算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我们认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都能够以标段为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对“待摊基建支出”,设置客商辅助核算,这样能够使会计核算明晰,利于工程与财务之间的账目核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
由于工程竣工决算建设时间长,跨度大,因此竣工决算审计对相关信息要进行充分沟通,这包括计划合同部与财务部、公司与事务所、事务所与施工单位、事务所内部主审所与合作所之间都要有充分的沟通,为这些沟通提供一个必要的平台,让相关问题能得到充分解决,对提高竣工决算审计有积极的作用。
(四)配备必要的熟悉项目的人员
在工程完工后,由于人员调动比较大。在竣工审计时,由于竣工审计经常要咨询多年以前的工程事项,因此,配备熟悉工程建设过程的人员,对提高竣工决算效率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聘请审计事务所时,聘请熟悉交通行业审计工作经验丰富的事务所对提高审计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建筑工程的预决算工作是以货币形式来衡量筑工程价值的,其反映了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的产品生产和生产耗费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代表了该时期的建筑产品生产机械化、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的发展水平。为了适应建筑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预决算应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特点,保证所编制的预决算具有合理性、准确性。提高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的水平与质量,对于搞好基本建设计划和投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推行投资包干和招标承包制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的不断重视,许多研究者都进行了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相关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影响工程预决算编制工作的因素主要包括设计质量、实物量与人工价格、现场资料及现场签证等。要准确、合理地编制工程预决算,必须做好前期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图纸的错、漏、碰、缺,增强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
二、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定额项目出现错套。
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存在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等错套现象,一定情况地影响了预决算工作的准确性。如特定设备的安装,定额项目可分为组装型和成套型。由于组装型的定额基价比成套型的定额基价高,因此施工单位往往按组装型定价。
(二)合同条款不够完善。
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明确条款,从而使施工单位的多算、冒算存在操作空间。尤其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由于合同签订时没有对包干范围、调整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其结果往往导致包干项目出现超标并按实际工程量结算。
(三)材料价格管理混乱。
在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中,材料费约占工程总额的60%~70%。近年来,受建筑行业整体影响,各类建筑材料价格浮动较大,而我国目前对于建筑市场中材料价格的管理不够完善,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开展。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合理套用工程定额。
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对各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
(二)完善工程合同细节。
双方应最大限度地完善建筑施工工程合同,明确各施工细节及人员职责权限,确保工程质量。签证单叙述表达要求准确,隐蔽工程签证要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时间长、场面大、工序多,建设单位应制定措施加强工程管理以及监督。
(三)加强材料价格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可行措施控制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业主方应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建筑市场各种材料的价格信息及时更新,并尽量杜绝施工现场严重浪费的情况。
四、未来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中的要点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涉及到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诸多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指导工作,做好预算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工作,定期关于预算编制的各种信息,举办工程概预算培训班,从而不断提高预算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二)不断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建设单位应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报价,并按照设计和施工合同认真组织施工,力争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预算编制人员应深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资料,并熟练掌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有关规定、费用标准,从而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
(三)尽量规范工程决算。
规范工程决算审定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简单和明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从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提高计算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和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数数量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从而不断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是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手段,一定情况下直接影响工程的后续工作。本次研究探讨了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文章认为,合理套用工程定额、完善工程合同细节、加强材料价格管理,是解决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问题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对工程施工预决算审核进行科学管理,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水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才能使工程预决算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建筑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集团)公司科员,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单纯的价格之争虽有一时之功,但绝非长久之计。通过特色的服务建立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版权所有任和支持,完善客户服务和大客户关系管理,保持与大客户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公司业务规模持久上升、提升公司实力的重要条件。营业部自成立以来,注重永安公司的品牌形象,致力于客户服务的创新,特别是将大客户的服务与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靠服务赢得了业务的稳定发展。
我公司于2003年11月正式与郑交集团合作开展保险业务,两年来共实现保费收入近4000万元。我们在合作中不断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积累了一定的为集团客户提供专业承保和客户服务的经验,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和合作基础。现将营业部开展郑交集团大客户服务和管理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两年多来,分公司领导高度关注与郑交集团的合作进展情况,给予营业部大力支持。分公司总经理室成员经常过问郑交业务情况,听取营业部关于承保、理赔等方面的专题汇报,指导营业部确定工作思路,并亲自参加与郑交集团的高层座谈会。营业部经理室经常深入郑交集团进行公关协调,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形成与郑交集团多个层面的沟通联系制,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营业部围绕着郑交集团和客服工作的需要,加大对客服的投入和倾斜,保证了各环节的服务基础,通过创新的服务思路和特色的服务手段,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成立专门机构服务郑交集团
在分公司领导和郑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更好地为郑交集团提供及时周到的保险服务,体现永安公司的实力,营业部抽调8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和客服人员,组成郑交业务部和客户服务部进驻郑交集团,配备了查勘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相关的硬件设施,为集团客户提供从签发保单、收取保费到出险报案、查勘定损、受理案件、理赔计算、赔款支付等一站式保险服务,统一了永安公司对郑交集团保险业务的管理,树立了永安公司在河南运输行业中良好的保险品牌形象。
营业部经理室带领驻郑交两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在承保或理赔工作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协商解决,原则性的问题坚决不让步,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解释,双方本着“平等友好、实现共赢”的原则,通过长期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自郑交业务部和郑交客服部成立,就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按照行业协会公布的保险服务标准,认真进行落实,并针对郑交集团的业务特点,制定了六项承保服务制度和八项客户服务措施。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客户的监督。两部人员深知,工作地点在郑交集团,自身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永安公司的形象,而且服务态度好坏、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客户对永安公司的满意度,因此更加注重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展现永安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无论是承保或是理赔,重点突出“快捷”,用耐心、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普遍好评。
四、建立完善沟通协调制度
在与郑交集团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及信息制度,构建多层面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集团的保险动态,促进了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营业部每季度和集团保险部联合组织召开由双方分管领导及郑交集团各专业公司领导参加的大型座谈会,互通合作情况,加强沟通理解。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既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又及时解决了一些工作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
(二)每年由营业部和集团保险部安排双方高层互访不低于两次,营造出高层领导重视沟通客户关系、维系客户关系的良好氛围,致力于创建长期合作的宽松环境。
(三)充分利用各类报表互通信息。驻郑交业务部每月2号前向集团保险部报送承保情况统计表,定期对集团的保险需求进行分析,给集团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承保依据。
驻郑交客服部每周向郑交集团保险部报送一次出险报案情况报表,通报理赔信息,每月汇总报送案件处理情况报表。对出险案件估损金额超过万元以上的,当日通报集团保险部。
(四)营业部不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范围、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营造出和谐友好的合作氛围,增进永安公司和郑交集团双方的了解,促进合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五、不断提升全流程的特色服务
(一)驻郑交业务部实行全年无障碍服务,无论节假日或上下班,只要客户有需求,随时为集团的客户提供出单和咨询服务,让客户充分感受到永安公司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并根据郑交集团业务的特点,设计出固定的车型保费价格表,便于客户快速测算保费。郑交集团40多家分公司分布在郑州所辖12个县、市区,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留下了郑交业务部人员上门送单及收费服务的身影。在今年元月份的一场大雪后,已经晚上8点多钟了,因为天气寒冷,加上一天繁忙工作的劳累,刚回到家的郑交业务部业务人员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郑交保险部的电话,说有12辆车明天要跑长途须办理保险,我部人员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公司为客户出单,等到业务处理完毕,已近夜里11点。像此类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为客户服务的情况还有很多,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集团客户的赞许。
(二)郑交集团的理赔工作得到了分公司领导的高度关注以及分公司理赔管理部的大力支持。营业部从受理案件、查勘定损、赔案理算、赔款支付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服务措施,实行“限时查勘定损、限时赔款理算”制度,加强各环节的衔接,实行对赔案处理时限的全程监控,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未处理的赔案,双方及时互通信息,根据集团保险部提供的未决赔案清单,由营业部主管副总督促处理,正常案件加快理赔速度,尽快结案;对有争议的案件,面对郑交集团保险部人员对条款较为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我部人员采取提高案件的第一现场查勘率、掌握第一手翔实资料、及时完善案件手续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本着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地原则予以解决,得到了客户的理解。
(三)实行客户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人按照业务流程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手续,并将自己的工号明确告知客户,便于客户再次遇到问题时可直接找首接人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同一问题向多人重复咨询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四)多种形式地开展保险和防灾知识的宣传。我部人员经常为郑交集团《保险信息》报提供材料,介绍保险知识、索赔须知和事故处理程序等;利用走访基层和集团安全员座谈会的时机,对车主进行安全教育和保险知识的宣传,并注意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强化车主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加客户对永安公司的了解,真正成为客户业务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
(五)营业部一直坚持每案必访,并下发征求意见表、走访郑交集团基层各分公司安全科,收集客户意见,进一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反馈,将客户意见看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信息加以利用,从客户意见中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便于我们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六)根据集团保险部的需要,积极协助集团公司做好内部相关保险业务的各项工作,参与集团保险部日常安全值班管理,为郑交集团提供延伸和增值服务,深得集版权所有团公司信赖。
六、有效实施大客户管理,统一保险资源
(一)因郑交集团客户资源庞大,为全面管理大客户信息,郑交业务部和客服部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承保及理赔情况明细台帐。针对各分公司不同车型分类整理,以各分公司为单位统计到期续保车辆的情况报表,提前通知集团保险部,做好续保工作,对出现的漏保情况及时进行跟踪了解和反馈,促进集团保险业务的统保。
(二)针对保险管理,双方共同做到“统一集中”。一方面积极配合郑交集团维护集团保险资源的统一和集中,不断扩大集团公司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在营业部系统内始终保持对郑交集团保险服务管理的统一和集中。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2005年客运公司正常营运车辆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三)对新车入户郑交集团的保险业务,双方建立了联合审批制度,并达成协议,凡不在郑交业务部承保的车辆,集团公司不予办理入户手续,大大提高了对新增车辆保险的监控力度。
(四)为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目前郑交集团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和视频系统,加大对车辆行驶的全程监控,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出险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方的共赢。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3-0061-04
近30年来,由于国际反思性文化的出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改革中对教师角色作用的重新定位,学者们对教师“反思”(reflection)的研究无疑成了教师教育界最受关注的焦点。在教育实践界,也进行了如火如荼地改革和实施,培养“反思型教师”(reflective teacher)的呼声随之高涨。在相关研究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有误区和缺憾。究其原因,除了困扰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者”的客观因素外,还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反思”这一思维的真正要义及其态度。本文尝试从现有教师“反思”存在的误区和困境,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理论,探讨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
一
关于“反思”的讨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美大陆,大约10年之后,传入中国大陆教育界。自此,相关学者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研究和实践,到目前为止,虽然关于教师“反思”的概念体系还没有定论,相关专著还未问世,但我们对教师“反思”的理论基础、意义与作用、内容、类型、方法以及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策略与途径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研究,这里就不再一一进行介绍。现有研究的共通之处是在“应然”层面进行了问题的讨论和建议,但缺乏在“实然”层面的根本认识,所以才有了现在某些学者对教师“反思”的实际价值产生了质疑,这些质疑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教师“反思”缺乏道德感
“道德感通常以责任心等表现,是教师进行自觉反思的前提条件”[1]。如果教师缺乏道德感,除非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教学失误、学生成绩影响职位晋升等)他是不会自觉进行反思的。从小学到大学,五年、十年如一日地使用同一套教材(教案)的教师大有人在,某些所谓的老教师也不过是同一套教案重复备了五次、十次而已;有的老师在反思后,也不过是把教案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学生们在课上也听得没有什么意思,因为从教师嘴里讲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些声音刺激而已,这些东西首先在教师那里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都是教师对其工作缺乏道德感的表现,更不用说进行自觉“反思”了。
(二)对“反思”的涵义把握不全面
尽管反思一词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但许多人对它的涵义并不清楚。一方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反思”被定义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2]。所以,在中国大陆教育界,教师“反思”也一般地被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之后的反思,尤其是当“反思”与行动结合之后,主要是对“行动之后(包括行动之中)的反溯行思考”[3]。即使是在行动后(中)的反思中,其主旨也是停留于“查漏补缺”这一层面,哪儿不完善就补哪儿,类似于医学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缺乏一个整体把握,思维的进行也是不连续的。所以,常见的教师“反思”成果一般是以“教学总结”、“经验总结”等形式出现的。“反思”进行到这里就是一个句点,等下次讲完课之后,又是另一个“总结”问世。思维被人为地割裂,所以也就很难发现我们所参与的事情与其结果之间的联结,或许有些教师意识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结,也是缺乏证据的朦胧的潜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反思”的“揭短”倾向使某些教师缺乏足够的勇气去进行反思,而在中国教育界,总是存在“面子”问题,不“舍得”大揭自身、同侪之短,所以,我们缺乏的不是太多的“揭短”,而是抛开“面子”的勇气,否则“揭短”就变得没有实际意义。
(三)教师“反思”易受原有观念、工作经验的限制而中断
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习俗、教学工作中日常惯例的经验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所以某些教师就会无意识地按照惯例从事一些教学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做可以产生什么结果,不会产生什么结果,但却不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而不会产生那样的结果。这里教师缺乏的是一种探究意识,由于惯例,我们就很少想到去寻找支撑二者联结的依据。尤其是在接受新观念时,会在开始产生挣扎的心理,但“最终会蜕化成对已有观念的认定、证明及合理化的过程”[4]。比如有些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就是控制整个课堂,严格地按照自己设定的步骤一步步地执行,当在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的新观念面前,就会有些不适应,即使是在尝试新事物时,也会不自觉地重回到传统课堂模式上。
(四)教师“反思”的进行缺乏一个整体结构的支持
教师“反思”不仅需要个人具有极大的道德感来支撑,而且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可是由于日常教学事务的繁忙,很多科任教师的“反思”只是处于表层,即流于前面所说的“经验总结”之类等(可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资金支持而不认真进行“反思”的个别教师就不可理解了)。而且,由于教师的心理、生活史、知识水平、外界干涉的程度、来自管理部门的支持及赏酬等带有个别差异,所以,“反思”的程度深浅不一,再加上外部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有时候会挫伤某些教师的“反思”热情,带来负面情绪。
以上是粗略的回顾近年来国内教师“反思”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善之处,但这些是其反思性思维不够完善的外部表现,究其原因,还是对反思性思维缺乏深刻、彻底的了解,对于究竟什么是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如何以反思性思维来提高反思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重新解读“反思性思维”的起点――杜威的经典理论。
二
“反思性思维”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思维”是他论述的一个重要命题。1910年,杜威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一书,并于1933年做了修改,新版本的内容比旧版本的内容增加了将近四分之一。杜威曾明确指出:“我们的一些学校存在着课程繁多的弊病,而每一门课程必然也有繁多的材料和原理。我们的一些教师不单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个别指导,因此他们的任务就变得繁重了。如果不找出某些统一的线索,不找出某些简化的原理,那麽事先就注定必然会导致混乱的局面。”由此,“需要找出稳定的和集中的因素,及我们称之为科学的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并将其付诸实施”[5]。这即是我们所称的“反思性思维”及其过程。
(一)“反思性思维”的涵义
杜威认为“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我们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6]。反思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是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思性思维”[7]。
反思性思维之所以是较好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因为,其一,它是连续性的。一般思维不受人类意识控制,或者仅仅是面对偶然事件偶尔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认识,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反思性思维则相反,它是“由一系列被思考的事情组成的……不只包含连续的观念,而且包含着它的结果――一种连续的次第,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正当的结果,受前者的制约,或者说,后者参照前者。”[8]其二,它的目的在于求得结论。任何反思性思维的产生都是起于一个令人迷惑或怀疑的情境,在已有观念的指引下,经过一系列的探求和证实,要求达到目的,而这种目的会控制着相继出现的种种观念。没有求得结论的思维是盲目的,是无效的,也就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意识流”。其三,它激励人们去探索。一般思维一般是一种情绪上的信仰,而反思性思维则“明确的包含有理智和实际的信仰,并且必然地或者或晚要求我们去调查研究,找出它们所依据的理由”[9]。这种信仰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作出自觉的努力,去探索令人信服的合情合理的、前后连贯一致的结论。
(二)反思性思维的价值
杜威在论述我们为什么必须以反思性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找出了坚实的理由,也即是反思性思维的三种价值。第一,使合理的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10]。我们的行动有了预期的目的,就会根据周围的情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对此作出自觉的、深思熟虑的控制。第二,作出系统的准备。用杜威的话说,这是“文明人与野蛮人的不同”,只有当人们作出系统准备时,才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人类朝向特定目标的行为顺畅、前后呼应。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揭示那些隐蔽的、不完善的和遥远的事物”[11]。第三,使事物的意义更充实。反思性思维赋予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状态和价值,而没有反思能力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一些事物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但由于我们对此习以为常所以认识不到它们的特定意义,其实任何对象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事物。杜威认为前两种价值是控制的,使人类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加,是实际的;而第三种价值是充实的,使我们能够让不明了的意义清晰化,显现化,丰富人类的观念系统。
(三)反思性思维包含的要素及其功能
任何反思性思维都包含事实和观念两种要素。进行事实的观察是为了审查鉴定种种情境,得到产生观念的材料,观察或直接通过感官进行,或通过回忆自己或别人的过去。观念来源于观察到的事实产生的暗示,在暗示的基础上就会产生相应的观念。“被观察到的事实和暗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二者之间不断地交互影响,不断暗示应付情境的方法,这种过程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得出一种解决办法”[12]。在反思中,二者是互相关联的,缺一不可。
事实和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反思性思维”的功能就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困惑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13]。因此,就思维过程而言,它开始于一个困惑的、困难的或混乱的情境,结束于一个清晰的、一致的、确定的情境。在一系列前期“反思性思维”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思维五步”,即暗示――用心智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理智化――使经验到的疑难和困惑成为有待解读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假设――连续的暗示指导搜集资料和观察等其他工作;推论――对概念或假设认真地推敲;检验――通过外显的或想象的行动来检验假设。后来的研究者在其基础上使“思维五步”进一步清晰化和可操作化,也就是“疑难情境、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推断可行方案、行动检验”。杜威声称,这些阶段并不是顺序固定的,在每一阶段均可增加相应展开,使其更加完善。
三
杜威关于“反思性思维”的思想理论工作给后世以极大的启发,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掀起“反思”热潮以来,教师“反思”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进步的同时,有些教师和研究者注重外在于“反思”的研究,而缺乏对其内部的斟酌和思考。鉴于以上弊端,本文以杜威理论尝试进行建议和纠误:
第一,“反思型教师”道德感的培养应具备杜威在其著作中提到的“责任心”(responsibility),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特质,而不是一种理智的源泉”[14]。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性条件,才有可能形成理智的责任心,也才能保证思维的集中和连贯,而这两者正是“反思性思维”的实质所在。另外,要想成长为专业的反思型教师,还需具备杜威所说的“虚心”(open-mindedness)和“专心”(whole-heartedness)这两种态度品质。当然这三者是杜威所说的思维“意愿(thinking readiness)”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爱心、耐心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反思性思维”的形成。
第二,杜威定义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当人审慎地考察某个观念的基础以及作证信念的充分性时,这个过程本身就被称作是反思;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在杜威的用法中,反思一词更接近于我们汉语中的‘寻根究底’”[15]。但自行动研究与教师反思结合之后,就开始注重了过程之后的思考,反思的层次失却了其原有的深度。另外,“反思”同时也应该包含有观察视角和研究视角的转换,反思即是从其对立面思考,跳出原有范围的限制,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尚属少数。
第三,在杜威理论中,首先认为“反思的时机在于个人对进行中的事情的参与,而反思的价值又在于使自己置身于所观察的资料之外,在这两个事实之间并无矛盾”,[16]并非某些研究者解读的“反思性思维就是在反思前的情境和反思后的情境这两端之间进行的”[17]。当然,后来者在其基础上尤其是舍恩的“实践反思”(reflection-in-action)思想无不从杜威理论中汲取营养。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沉浸于反思并能跳出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当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这需要潜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教师投入巨大的心血。
第四,我们要想培养出专业的“反思型教师”,就必须有来自各个教育系统与相关人员的合作与支持,这样才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学生如此,教师更是如此,教师也需要进步,也需要成长。当然,就目前来说,整个系统能够进行合作与支持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困难重重,但只要有意识、有决心去改善我们的教育,哪怕进步一点点,长远来看,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15]王建军.教师反思与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4(10).
[4]丁道勇.教师反思的思想源头及其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08(1).
[5][7][8][9][10][11][12][14]【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2.5.13.15.85.26.
[6][16]【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8.162.
[1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98.
[17]单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Dewey's Theory and Cultivation of Reflective Teachers
SU Fei
(Nanjing Shangyuan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 reflection is important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Recent studies give topmost priority to reflective teacher cultivation. Yet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is issue, teachers must first change their thinking attitudes. Referring to Dewey's theory on reflective thinking, this essay trie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nd ways of fostering thinking attitudes of reflective teachers.
项目知识经验积累:通过项目案例库实现所有项目过程文档和经验总结的积累,从而形成项目型企业的核心财富。
项目的快速交付:通过提炼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标准方法,提高项目的快速复制能力,使每一个新的项目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避免了每个新项目都是从“零”开始。
人才培养和经验复制:项目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项目型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通过知识管理可以系统地梳理专家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共享进而加速人才的培养,使企业和员工个人通过知识管理实现双赢。
项目型企业的知识该如何管理
对于项目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AMT咨询认为,首先要识别项目型企业需要哪些核心知识,一个完善的知识分类体系反映了该企业业务的内在逻辑和核心知识。知识分类体系构建的核心是根据业务部门工作的习惯和需要的信息,重点分析客户、项目、人员、文档、工作流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单维度的文档管理转变成多维度的知识管理,图1为某项目型企业的知识分类体系示例。
我们可以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维度来具体分析项目型企业的核心知识及其管理方式。
显性知识的知识管理方式
项目型企业的显性知识主要包括各种项目过程文档、产品信息、外部资料等等,显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企业稳定的、可积累的知识分类体系,以便于知识的沉淀和获取。
通过长期的业务运营和项目运作,很多项目型企业都积累了丰富的显性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应该如何管理呢?这里,我们介绍几种适合项目型企业的显性知识管理方式:
项目案例库:项目型企业对知识管理需求的重点在于如何积累各产品在运作过程中的成功模式,并逐步建立和形成产品模式的最佳实践,并以项目案例库和知识地图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展现。项目型企业的项目案例库,内容一般包括:项目过程文档管理、项目中的经验总结。项目案例库的建立可以使项目成员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之前的类似项目,为目前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以及借鉴各种可复用的知识成果。
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一种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是一种向导,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知识的集合,而是关于知识来源的知识,知识地图指向的是知识源。知识地图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存储地,通常也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地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员工实现知识的共享。
通过项目案例库和知识地图,可以将存在于企业中的丰富的知识转化成为可分享、可复用的知识资源,让各部门、各项目组的知识转移和分工协作更加容易,使项目成员可以参考更多的以往成功项目的工作经验,降低项目运作的成本,提升项目运作的效率。
隐性知识的管理方式
项目型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项目运作的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这些隐性知识对于项目型企业的作用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因此,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AAR是一个结合了技术和人的因素的快速报告的方法或工具,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过程,供团队用来获取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以便改进未来的表现。它为团队提供反思一个项目、活动、事件或任务的机会,让团队成员参与诊断和评估过程的形式来加强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同时提供关于团队表现的反馈。
警示报告是一种通过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和渠道,将经验教训、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法快速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扩散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组织中的不同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实效性强,对其他团队又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问题与疑惑,通过警示报告可以迅速将解决方案传递到可能需要的团队那里去,避免组织内部不同的团队间重复解决同样的问题,避免组织犯同样的错误。
导师制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知识管理工具,类似于以前“帮传带”的师徒关系。它是指为每一位新员工有针对性的指定一位导师(Mentor),这位导师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途径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新员工,使新员工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导师一般由企业里富有经验的资深员工担任,他有培养和指导别人的责任和义务。对新员工来说,借助导师的经验也可以早点进入工作状态 .
员工黄页是一个特定的员工名单目录,通过查询促进内部某个领域、某个知识点的员工与需要该知识的员工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得到传播和共享。员工名单目录里面包含了员工擅长的知识信息,通过查询的方式让大家都知道:谁能够帮助我?
CoP(Community of Practice),实践社团。实践社团是由一群专业工作者所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团体,社群因为共同的兴趣或目标而聚集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加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内部演讲是组织内部的一种非正式的交流与培训活动,是互相学习的渠道、充分共享的工作氛围与环境,有利于经验的交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内部演讲也是员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面我们介绍了六种隐性知识的管理方式,那么这些方式如何在项目运作中应用呢?
图2清晰地展现六这6种隐性知识管理方式适用的项目阶段。
如何保障项目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有效实施
其实,很多项目型组织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真正地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知识管理需要和业务紧密结合
大部分项目型组织已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实施起来依然难以推行,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知识积累和业务过程相脱离。具体表现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进度,忽略相关知识文档的同步提交和保存,相关文档往往是在项目结束后再整理,这就导致知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无法保障,很多宝贵的资料散落在各项目组内部。另外,企业内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往往脱离业务部门,通过知识管理平台收集到的都是一些和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文档资料。
“1+1+1”解决方案(项目型组织的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有机集成)是解决知识管理与业务过程脱节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项目过程和知识管理过程的同步。在项目活动和流程环节的每一步明确相应的输出文档和参考文档以实现显性知识的传播。通过对输出文档制订模板和样例,对于以往的项目最佳实践予以提炼,同时相关的参考文档可方便项目组快速地获取相关的知识资料,从而实现快速学习和交付。
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和业务过程紧密结合,发挥作用。 在流程梳理优化的基础上,在流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我们需要找到最佳做法,并大面积共享,从而提升流程的执行效果,而非简单的执行效率。
知识管理需要有共享的文化来保证
知识管理最终需要形成一个共享的文化来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保证,项目就非常容易失败。据一项学者的研究调查发现,有高达54%的企业主管认为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来自于组织文化层面。 为什么文化的作用如此重要?还在于文化就如企业的空气一样,其质量状况如何,直接会影响到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由于其辐射圈很大、继承性很深,要想净化它并不容易,而一旦得以净化则会对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规则产生影响。
塑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项目型企业的共享文化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使员工具有积极的知识取向。员工聪慧、好奇、愿意自由探索,管理人员鼓励知识创造和运用,高度评价各种学习活动。
*使员工愿意与别人共享知识。员工没有和别人共享自己知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共享知识;二是不愿与别人分享成功经验,相信自己的价值及工作保障在于独有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与原有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有时并不利于知识管理,甚至会妨碍人们共享知识,如在一些大的设计公司里,设计师们往往对个人设计有很高的成就感,因此不屑于使用已有的设计。但知识管理要真正在公司中有效的实施,就必须要考虑到公司已有的文化,因为要改变它是一个非常困难和长期的事情,尤其是当一个公司的文化已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时,就没有必要对其做大的改变。
*应取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有利于在公司内形成知识管理的氛围,也可以取得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支持。
“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团队建设的基础,也是知识管理成败的难点和重点。每个想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可以拿起“K文化”这把镜子照照自己,看着你的现在,想像你的未来。
知识管理的IT实现
管理和业务的需求最终要落实到IT系统上实现。“1+1+1”解决方案对于IT系统的实现提出以下特殊功能需求:权限管理要求:对于流程和知识的管理,如何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看到合适的知识信息”,对系统权限管理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比较特殊的就是根据项目的授权,如项目的文档根据项目组成员自动进行授权。
项目任务、工作流程、项目文档的三位一体:可按照项目类型和项目级别定义所对应的项目过程标准化模版,包括项目工作任务分解,相应的流程和每个活动相关的项目文档定义,实现项目任务、工作流、项目文档管理的统一,从而通过IT系统使知识共享和复用得到强制进行。
项目过程标准化模板的积累与应用: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将实际实施的项目导入到组织经验知识库中进行提炼、完善与改进,从而形成新的项目标准模板。项目建立时,系统会根据项目的类型和项目的重要级别所对应的项目过程标准模版自动初始化项目,实现知识的再利用。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建设银行自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第二阶段,为国家专业银行时期;第三阶段,为国有商业银行时期。中国建设银行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
中国建设银行阳泉分行是建行下属的一家市级二级分行,有18个部门,下设19个网点,在阳泉的城区、郊区、平定县和盂县均设有分支机构。主要营业范围包括存款、贷款、拨款、结算、财务管理、现金、储蓄、个人金融等。
二、顶岗实习工作情况
我所在的个人金融部主要负责信用卡业务,即将各网点报送上来的信用卡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后报送省行。其中4人负责信用卡的审批,1人负责借记卡的打卡。审批岗位分别是:征信员、电话征信员、额度授予员、征信复核员。在这里我学到了银行卡的相关知识和信用卡在二级分行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借记卡的打卡流程。顶岗实习是按信用卡的工作流程进行的,基本上是一个月换一个岗位,下面我主要对所学习的业务及岗位做个简介:
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存取现金、购物消费、转账结算功能的支付结算工具。按有无授信额度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借记卡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其中信用卡按是否需要交存备用金分为准贷记卡(建行阳泉分行现已不发行,准贷记卡的业务统一由龙信支行办理)和贷记卡。龙卡信用卡是建行发行的龙卡系列产品,是建行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持卡人在核定的额度内先用款后还款,并可在中国境内外使用,以建行指定币种结算的信用支付工具。分为商务系列、购物系列、运动系列、校园系列等系列。阳泉分行主要发行标准卡、预审批卡、财政预算单位公务卡、姚明卡、阳煤龙卡(为山西省第一张名企卡)、铁路龙卡、八一龙卡和足球卡。
征信员的主要职责是进件管理和征信。进件管理包括清点签收、预审清分、分配流转、进件统计。其中预审清分主要审核银行专用栏填写是否规范、证明是否齐全、申请表的必填项是否完整、有效、规范和真实,将不符合条件的资料退回网点更正或补充。征信是进入人民银行信用系统打印个人信用报告,将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表予以标注。这项工作难度低但工作量大,同时又需细心、仔细。
电话征信员的主要职责是电话核实,记录调查核实内容并修改其中的错误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判断给出初审意见。电话征信时礼貌用语尤其重要,这体现了建行“客户至上,服务细节”的服务理念。
资料复核员的工作是复核并整理资料,分为五步:
1.逐项核对录入信息,重点核对: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对账单地址、联系电话等并检查经电话征信员核实更正的信息是否被准确录入。
2.对复核发现信息录入错误或遗漏的,应立即更正或补充,并保存更正结果。
3.资料复核无误后,贴条形码并制作上报资料的电子版。
4.将上报资料的申请表复印一份并存档。
5.出具上报清单并定期上报省行。
每月月初还需出具办卡报表并整理退卡和上报资料复印件。整理退卡时先将上月的退卡资料按办卡类别、网点分类整理出来,然后在Excel上按网点做退卡明细单,最后将退卡明细单发至网点,由客户经理及时通知客户。月初要将上报资料的复印件贴上口取纸标明卡类别和报出日期并按日整理出来,附上封面装订成册后放入专门的档案柜里。这是这些岗位中最为繁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四月上旬和打卡员学习如何打卡并了解了借记卡的打卡流程:网点提出申请专人到会计科领卡打印打卡清单打卡登记、网点领卡。二级分行只能打借记卡,其中理财卡还需经过理财中心审批后才能到会计科领卡,这就需和其它部门相互协调好。
三、顶岗实习工作的心得体会
个人金融部虽然是后台服务,内部气氛和谐,没什么老套的束缚,但银行毕竟是一个和钱打交道的机构,有着严谨的纪律和详细的规程,我应遵守银行的规矩,严于律己。以下是我实习三个多月来的体会:
首先,实习期间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银行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在抓紧时间学习,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银行的实习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机会,让我从被动授学转为主动求学,在实践中增强了自己学习、领悟的能力,这些使我终身受益。
其次,在这实习的三个多月里,我深深体会到了部门合作的重要性。记得在四月中旬时,有一客户下午要去外地出差急需一张理财卡(理财卡需经理财中心审批),将近中午时才提出申请,由于时间紧,我们部立即与会计科和理财中心进行协调,以最快的速度将理财卡打出,在客户临走前将卡交到客户手中,这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后来成为我行的忠实客户。
再次,客户服务无小事,建行强调从细微之处入手,用心、用情、用智服务。例如:在做征信时,申请资料需按电子版的顺序进行摆放且每份资料的顺序依次为:申请表、个人信用报告、资信证明、“三亲见”单和身份证复印件。这样可以缩短以后流程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每月月初退卡明细单出来后都要第一时间发至网点,使客户经理能尽快通知客户。实习的这三个月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建行“客户至上,服务细节”的服务理念。
最后,同事们除了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各类知识、业务竞赛,还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里的体育比赛。每天下班后在7楼的运动室总能看见同事们矫健的身影,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也不时碰见同事们结伴去打球、跳操、踢球等。有了良好的身体才能更加积极饱满的投入工作之中。
四、顶岗实习工作的经验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这次的实习内容虽与我所学的会计专业不同,但在学习中多少都会有所涉及,我尽可能的去学习、去了解。从这次实习中,我体验到实际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有一定距离的,找工作不可能都专业对口,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这次实习帮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信用卡尤其是贷记卡的工作流程,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实习了这么时间,我认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是:
1.办卡速度慢。因为建行的信用卡采取“层层审批、上海信用卡中心集中打卡”的办卡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办卡风险,但同时也延长了办卡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营销人员要把好关:在受理信用卡申请表时要检查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录入后需检查电子版录入是否正确;其次二级分行要把时间关、质量关,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卡积压。这样就可以提高办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