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01:28: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程序毕业设计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关于设计方案的确定
确定设计方案之前,要求学生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大量的企业和社会调研,学生接触的事物越多,看到的资料越多,其设计能力就越强,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分析消费对象,迎合消费需求,设计才有存在的价值。指导老师应推荐一些主要书目、参考资料以及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做为咨询对象,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给予合适的意见和建议。开始的时候需要学生对要研究的课题做调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有什么效果以及意义。然后才让学生对课题目前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发展的走向进行调研。最后协助学生理顺方案的原理以及声明做该课题的具备的条件,并大概的理出做好该方案的关键性步骤,以便在这里面选取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预则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告知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根据选定的方案,拟定出阶段性计划,明确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应达到的目标及主要负责人。合理分配时间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化时间资源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关于设计内容的分配
设计内容的实施与制作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
3.1硬件材料的准备和设计
硬件设备的构造和平台的搭建非常重要。对于机电控制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硬件平台的搭建能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充分研究课题,明确被控对象和明确控制要求。要求学生向有关工艺、机械设计人员和操作维修人员详细了解被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了解被控对象机械、电气、液压传动之间的配合关系,确定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从而设计出硬件设备结构,或搭建出硬件工作平台。其次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的输入设备的数量及种类,明确输入信号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输入模块。根据负载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输出模块。确定输入/输出信号的点数。同时还要考虑用户存储器的容量、通信功能是否能达到要求以及系列化、售后服务等因素。从而确定控制器类型及规格(如PLC选型)及相关电气设备的选择。硬件的搭建和设备材料的选择很重要,指导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更细致的帮助,以使采购清单尽可能详细和全面,使采买工作提高效率。搭建系统平台就是搭建整个设计的框架,要有设计图纸并经可行性审定,按照系统结构图进行系统硬件的加工、安装,组建出系统框架。然后再按照技术指标进行电路设计和安装接线。硬件设计这部分工作量比较大,需要细致耐心,考虑周全,指导老师应给予更细致的指导和更具体的建议,必要时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和考勤。
3.2系统工艺流程和软件设计
对确定的设计对象,要明确划分设计系统的各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阶段之间的联系,归纳出各阶段应产生的结果,画出系统流程图。系统软件程序是系统的灵魂,只有软件程序能让硬件系统按照工艺要求动起来。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机电系统的控制特点和工艺流程,绘制工作流程循环图,并编写相关软件程序,如状态转移图、梯形图、指令表等。
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联机调试,首先连接电气设备,不带负载,检查各输出设备的工作情况,待各部分调试正常后,再带上负载进行调试。通常调试过程也验证了学生的设计过程,都需要指导老师关注和引导。毕业设计是个人与团队合作的结晶,同时也包括设计过程中导师和同学的智慧,是师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设计内容的实施与制作是未来工作的实战演练,通过设计内容的实施与制作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将来对工作岗位的态度和工作方式。从而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就业做更充足的准备。
4关于设计工作的整理与总结
经过不懈的努力,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将自己的产品介绍给消费者认识并推销出去,这样对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也是一次挑战。
4.1毕业设计产品说明
要求学生记录和总结毕业设计过程,撰写毕业设计产品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产品说明书主要包括:系统方案简述(包括工艺流程图、控制流程图、功能模块、关键技术等)、系统设备的选型、系统硬件设计(硬件设计、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运行调试、以及结论(结果与讨论、经济及社会效益说明、工程应用评价)、参考文献等。
4.2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的总结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学生急于找工作或考研,毕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需求分析不到位,设计成果不符合实际需求;软件开发流程混乱;缺乏文档写作训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应当从管理角度严格进行过程监控外,还应当使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对应关系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时期与阶段,它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主要完成问题的定义、可行性论证以及初步计划的制定;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完成需求调查,进行功能、性能与环境约束分析;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制定软件系统的确认测试准则和用户手册概要。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课题论证、选题、调研、查资料,通过对设计题目的深刻理解,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定义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编制概要设计文档等工作;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模块详细设计及编制模块的详细规格说明工作。包括模块的详细功能、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等设计,拟定模块测试方案;把模块详细设计的结果汇总,形成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阶段。
3.实现阶段与组装测试阶段
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编码及单元测试工作。根据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将详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对模块程序进行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及接口与详细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并形成单元测试报告;组装测试阶段主要完成模块程序组装与测试及组装测试报告的编写。
4.确认测试阶段
该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测试、确认测试文档编制及软件评审工作。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软件确认测试准则对软件系统进行总测试;向用户提供以确认测试报告为主的有关文档,包括系统操作手册、源程序清单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由专家、用户、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软件评审小组对软件确认报告、测试结果和软件进行评审,并将得到确认的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这个阶段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论文评审、结题验收及毕业设计的答辨准备阶段。
5.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进入软件的使用阶段,并完成软件的维护工作。它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中的答辩阶段。
四、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精、短、完整。以几十字至三百字左右为宜。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从摘要中即应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只能使用第三人称;要客观如实地反应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最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不进行自我评价。
2.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它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
3.结论
结论写作的内容应主要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等。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4.需求分析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不能对所做题目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不明确,随意想象的成分较多。特别是在数据表的建立上,大部分同学随意设置字段的类型,而字段长度基本上采用默认置。而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数据项的设置应主要注意以用户的需求和满足系统要求为准,而不应设计冗余的字段;数据的类型要依据实际需求,当某些字段可以是选择某几种类型之一,应考虑哪一种更有利于本系统或哪种更易于用户操作和维护。
5.详细设计
许多同学把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理解为代码实现,因此,在概要设计之后就着手进行代码的编写而忽略了算法的表达及测试用例的编写环节,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随意编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的修改和调试上。
6.软件测试
测试做得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只选择了有效的测试用例,而没有进行无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因此所做的软件BUG较多。
7.团队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题目,然后由4~5名同学共同协作,每人完成一个子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2403
作者简介:许永昌(1976-),男,山东安丘人,硕士,山东英才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0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应届类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型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锻炼机会。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毕业设计, 提高学生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过程,抓好高校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软件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施合适的软件设计具有重的指导意义。
1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职院校软件相关专业组织毕业设计应该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即将毕业离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无疑是计算机软件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等有机结合的途径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1)实践软件工程的相关原理能力。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课题小组从接到开发任务到提交产品和文档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程序打包、编写文档等软件工程具体的各个方面。经过锻炼,学生们对软件工程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会大大加深。
(2)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平时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中碰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而克服这些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软件技术和心理素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3)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学生就会产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思想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包括两方面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其中,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项目管理包括软件度量、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置管理、项目计划。
3高职类学生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选题的盲目性
只是把毕业设计环节作为大学生活的必经环节, 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去做毕业设计, 造成选题的盲目性、有的选题则是陈旧。
3.2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后,几乎不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就立即投入到整个系统的设计中, 一旦遇到了与实际不符的地方, 又重新返回, 对已经做好的设计进行修改。最终导致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 甚至到了最后只能马马虎虎地仓促交工。
3.3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文档不够正规,不够完备
完整的设计不仅包括所完成的可操作的系统,一般的操作帮助,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等一些文字的东西,比如解释清晰、内容全面的数据字典和使用手册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用户会感到使用起来不方便,觉得难于操作。
3.4模糊的评价标准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精确细致的评价体系。
这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并且使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必要的锻炼。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个软件过程框架,这个框架主要从需求、测试、集成这3个方面给出工作要点和规范。
4利用软件工程学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本身是个工程,要用工程的方法去处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按软件工程学思想展开工作。
图1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各阶段之间的映射
4.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目
可行性研究,应该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去研究,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过程中,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选题原则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毕业设计的课题应该能使计算机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深化,也就是说,毕业设计应尽可能包括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综合运用,并且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训练;②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 保证课题的完成质量;③课题要适合于各个模块独立进行,并便于最后统一调试;④课题规模应大小适合,难易程度适中。
4.2需求分析是关键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系统分析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取用户需求,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其中要实现系统的功能。对需求划分优先等级,找出核心需求和重要需求,以保证系统构建的正确性。
在进行软件类毕业设计时,为了保证需求获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可以让项目组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用户需求的获取的工作中来,发挥集体的能力,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最终的确认。
4.3规范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完成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系统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深入每个函数内部,以伪代码或注释的形式实现整个函数,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
从系统设计开始,学生要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画出DFD图,对输入、输出数据流进行详细的说明,建立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数据字典,根据DFD 图设计出模块结构图。
4.4重视文档写作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软件文档的思想,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了哪些设计,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及技术手段,这样,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使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
4.5重视测试工作、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软件测试工作也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和测试数据,毕业设计的成效就可一目了然。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是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回顾设计过程,总结劳动成果,这时学生就会对软件开发及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进行系统的总结,写出毕业论文。
5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的练习,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有效地设置软、硬件的毕业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流行技术、工具的差距,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必须达到培养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目的。
5.1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选题的逻辑重心和学术思路,能够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处理,具有严谨的理论思辨过程,以锻炼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学术探讨价值。
5.2书写和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资料是很重要的,毕业设计大多数是技术开发型的,其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这些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5.3创新能力
提出创新要求后,带领学生认真复习或补学过去没学过、没有学好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孕育出一些新的思路,将毕业设计推上一个新台阶的方式,与为每个人专门分配某一特定的作业来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方式相比,更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5.4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集体活动和成员沟通培养成员的团体情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毕业设计将一个学生从入学初到毕业前的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链接成线,实现了课程的真正衔接,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软件方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达到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毕业设计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和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6结束语
软件工程作为软件开发工程化、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将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之后,学生在软件设计的文档书写规范化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将软件工程应用于毕业设计中不仅仅完成了一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将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链接成线,完成了前导后续课程的真正衔接,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软件方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因此,软件工程学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马冬来,宋雨,刘海龙.软件工程思想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李国彬,沈淑清.浅谈软件工程学在软件类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6).
[3]张文静,卢海霞,杨捧.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18-03
Java Program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for the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s
YU Xiao
(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raining Java software engineer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 number of issues, analyzes how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 Java software engineers conduct group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e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s; Java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and Research
1 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群的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由于 Java语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尤其是支持网络编程方面的优势,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计划中都设置了Java系列课程的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大学作为第三类大学在进行Java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确定Java课程群体系的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软件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将会与研究性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职业技术专科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进行竞争。为了适应软件行业对Java开发人才的需要,高校简单的开设一门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远远不够的[1]。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大学的Java课程体系是参考研究性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标准而制定的,并没有突出应用性的特点,而学生在编程方面的能力培养远不及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在实践编程能力的培养。
2 面向培养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采用.Net平台和Java两大平台,这两个平台各有千秋[2]。在计算机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中Java系列课程也是热门的课程。Java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在目前就业市场中属于紧缺职位。面向培养IT企业需要的软件工程师,为企业输送急需对口人才是各大高校在进行Java课程群的教学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很多Java课程体系的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另外,Java教学的知识落后于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计算机行业是发展和更新知识非常快的行业,由于高校教师缺乏与企业交流而导致在Java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到最新的技术,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所学的知识过时。
3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的Java课程群教学思路
3.1应用型本科大学在Java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大学比科研型本科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允许更为灵活,所以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加强校企合作。Java的实践课程可以由企业的讲师或软件培训机构的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比研究性大学更偏重应用。也可以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的有限课时内让学生直接在企业中实习。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不断探索以变更落后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3]。
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教学过程中比职业培训机构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型本科教学不仅教授的是Java语言,除此之外教学课程体系中还会设置有《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工程》、《操作系统原理》和《软件工程》等重要的理论性指导课程,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更具全面性,为学生更好的在职业发展中成为软件工程师打好理论基础,而不仅仅只能成为程序员。
3.2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的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体系教学应将与Java技术紧密相关的多门课程整合起来形成课程群,以强化课程间的关系,理清课程间的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设计课程群中实践课程的递进关系。课程群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设计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所需的能力项目的定向案例或课题。进行Java课程群教学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企业需求的以应用型为主的强化实践编程能力的软件工程师。
3.3 Java课程群体系
根据现有Java技术相关的教学课程选择五门课程组成Java课程群,分别是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技术毕业设计。课程群中前一门课程是后一门课程的基础,课程的难度是递进的由浅入深的介绍Java技术的应用。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培养的侧重点,如下表所示。
表1 Java课程群的培养与考核
[课程名\&能力培养侧重点说明\&考核方式\&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编程、文件编程\&理论笔试与实践课程综合评分\&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三个方向的综合应用程序开发:图形用户界面与文件流结合编程;图形用户界面与网络通信结合编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数据库结合编程\&答辩与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评分\&Java Web程序设计\&JSP技术基础、JDBC、JSP进行动态网站开发\&理论笔试与实践课程综合评分\&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使用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进行JSP动态网站开发的综合应用\&答辩与课程设计论文综合评分\&Java技术毕业设计\&使用EJB应用开发、Java API的使用及服务的应用进行小型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毕业设计答辩与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分\&]
课程群的每门课程都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组成。每门课程的评分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而定。程序设计课程以理论考试与实践课程的程序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课程设计课程以系统运行演示与答辩结合课程设计论文的综合评分,毕业设计环节需要通过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和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综合评分。
4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的教学研究
4.1 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多年Java课程群的课程以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Java课程群教学中应以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方面强化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因为面向对象是软件工程的基础,为后续用Java工具进行软件工程与产品设计打基础;另外一方面应突出Java与C++的不同点和各种工具包,主要以图形用户界面与事件作为重难点。具体来说,课堂教学方法上尽量深入浅出而突出重难点,因为一般来说,开设《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在大学本科已经开设了至少两门语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的高年级专业课,一部分内容希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学能力或在后续课程《软件工程》与《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中逐步强化细节。
4.2面向培养软件工程师Java课程群教学方式的研究
教师在本校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交流,得到了学生宝贵的反馈,结合教师在不断教学探索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对进行培养面向软件工程师的Java课程群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总结,得到以下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
学生反映理论教学在教室学习效率不高,建议安排在实验机房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后及时进行上机操作能更好的巩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在理论教学后布置上机的小实例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小实例作业就能很好的检测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整合。整个教学全程安排在实验机房完成。
2) 分步式案例教学
Java课程群中的课程的每门课程开始列出该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综合应用案例为线索,涵盖该门课程大部分最重要的知识点应用。将这个综合案例分解成若干部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重要章节中逐步分别讲解案例的某个部分。最后,将分步骤讲解的案例部分组合在一起,完成整个案例的拼接运行与演示。这种分步式案例教学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步式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对该门课程每章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3) 学生演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Java课程群的课程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学生在现有的C语言或C++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编程语言的对比,能更好更快的掌握Java课程群的新知识。关于Java语言基础和JSP语言基础部分,例如变量与常量、表达式与运算符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下自学,并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进行演讲,对比现已学过的语言,分析Java语言或JSP语言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在学生讲课中及时进行补充或更正学生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演讲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适用于Java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基础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了以往的知识点并学习了新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使学生更加参与课程教学,增加教与学的互动。
4) 分组答辩式教学
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教学演讲都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例如一个班级30人,一般将该班级分为6个组,每组5人。因为企业大型项目开发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在应用型本科Java课程群的课程设计类课程中以团队方式进行答辩,每组团队得到相同的分数等级。使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编程,使学生在企业中作为软件工程师能更快适应软件开发团队。
5) 案例式扩展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Java课程群中实践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一个应用实例贯穿到每个实践环节。从课内小案例的添加功能就可以完成该门课程的大案例,再在这个大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可以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然后添加高级应用功能可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使实践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共同使用一个应用实例使这些多门实践课程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又可以很好的扩展性,使一个应用实例不断进行加强与优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41-01
毕业设计是一项集工程训练与设计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毕业设计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本身的质量,而且,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同时也是大学生将来独立工作预研性的准备。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毕业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注重质量的提高。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学生方面存在选题不认真、设计过程不积极和论文整理不严格等现象。毕业设计是在学生正寻找工作和研究生复试这个阶段开始的。因此,部分同学为了节省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就选择比较容易的题目。大四学生不上课,这时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上网、玩游戏等。导致在设计开始阶段,教室里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做设计。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和英文摘要翻译不合格,甚至还有抄袭现象。
其次在指导教师方面存在水平不均衡、选题不科学及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许多年轻教师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背景,其水平与工程实际环境相差较远,学生及指导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毕业设计题目之间难易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有的选题难度较高,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较好的完成,有的题目深度不够,学生掌握不到大学四年所学的全部知识。一些教师在质量上把关不严格,指导过程不能做到详细的检查,学生的论文通过率较高,导致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通过实践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首先在教师选题方面,要同时具备结合实际选题、结合综合性选题以及结合工程实际这几方面的条件。毕业设计具有很强实践性,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根据实际选题,为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而且,综合性教学实验能开阔学生视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在学生选题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毕业工作去向,使毕业设计与以后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要提高文献检索质量,文献检索的能力是学生学术素养的重要体现。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检索最新的且与设计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文献综述,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设计思想,为提高设计质量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3 根据毕业设计各个环节提出相应措施
我校的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过程检查日志、中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指导教师根据设计课题给学生下任务书,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方法并且确定初步方案。让学生对课题有一个初步了解,进而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以达到具体化和可操作的目的。根据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任务书进行分析,以我校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材料、标准件选取、零部件及整体装备的设计,校核和归纳整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开题报告。读书笔记是以书面的形式来表达设计成果,是对工程设计的系统总结和记录。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文字表达、结构形式等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能够简洁明了的表达出设计成果。
从学校和学院的角度加强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监控,毕业设计的督导与检查,包括初期、前期、中期和最终检查,院级、系级和教研室检查要做好记录,参加检查的人员要签字,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学院并在下次检查中要重点复查。整个体系协调起来,程序化运行。以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工作是由设计动员、选题、设计指导、论文撰写、答辩、成绩评定、总结及信息反馈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因此,整个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必须严格执行各自的监控职责,强化指导教师的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过近几年对毕业设计工作所做的一些分析,通过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在学校、学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有所提高,同时也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有所提高。总之,毕业设计是一项很复杂而又很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只要我们能够采用合理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土兴.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2] 范世东,孟梅.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
作者简介:李梦娥(1982-),女,江苏淮安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98-03
高等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学期间的最后学习阶段。该阶段,学生进一步受到科学研究方法、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与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好坏,对于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有深厚通信背景的专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的一般环节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整个过程受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监管。根据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设计的过程[1]一般包含命题,课题审核,选题,调剂,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外文译文,撰写报告,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各个环节和教师、学生、答辩委员会、毕设领导小组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教师拟定课题,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课题。学生可以先选择多个审核通过的课题,然后教师再选择学生。如果双向选择不成功,由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调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课题做。课题落实后,指导教师收集资料,下达任务书给学生,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会检查任务书情况。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开题报告,交与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设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也会督查中期检查的情况。外文翻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在中期检查后完成,指导教师进行批阅。毕业设计完成后,学生撰写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进入最后的答辩环节。
二、毕业设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扩招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校生数量扩大。过去,一位教师指导3~5名学生,现在,一位教师指导8~10名学生,有的文科专业甚至一位教师指导10~20名学生,学校一般要求毕设课题三年不重复,可想而知,指导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么多学生和课题上,每个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多少的教导和管理?并且,扩招导致的就业难、考研大军庞大等问题,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2]
三、人性化管理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训,它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塑造“完整”的人。人性化管理是指基于人的利己假设、满意假设、理性假设而实施的管理方式。[3]毕业设计的人性化管理应基于学生的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基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基于学生的主动,有主动才有进步;基于学生的探究,有探究才有创新。
1.时间安排的人性化
目前毕业设计一般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而第八学期学生需要奔波于找工作、为考研面试准备,即使部分学生找到工作,用人单位也会要求学生提前去单位实习然后才能签约,还有少数学生在为出国做准备。所以,可以在第六个学期末的时候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第三个暑假和第七学期完成。[4]这次的毕业设计万一没有通过,第八学期仍然可以重修,节省了拿毕业证的时间,也可以更快地投入工作。
还有另外两种设想:第六学期布置任务,毕业设计过程贯穿于第七学期、第八学期,总时间达到要求、论文达到标准,由本人提出申请,组织安排答辩;将毕业设计的训练融入到大一至大三的整个学习过程,进入大四时,只需提交一遍论文即可。
2.选题的人性化
(1)学生确定自己的毕设题目。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工作,进入企业提前实习,题目可以来源于企业的一些实际项目,或是解决与企业生产相关的问题;部分学生之前参加过ACM程序设计竞赛、信息安全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或者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或拓展研究这些竞赛或项目的课题;还有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课题。
(2)教师确定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工作安排等具体情况,提出毕业设计的题目、设计内容、技术要求、设计进度、参考资料、课题难易程度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从业需要、个人发展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辅导的人性化
指导教师辅导学生一般会采取面对面或者网上在线的形式。在辅导方法上指导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工程生产实践,思考、归纳、比较、综合与分析,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遵循自然的、科学的人的培养规律。相反地,指导教师不应该在一开始布置给学生任务的时候,就将“道路”告诉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帮助学生完成一部分毕设任务。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命令者或代办者的角色,“学生自由地学习、尊重教授的专门知识,这比一味顺从教授的命令更可取”。[5]
4.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本科生到了大四阶段,无非有三类学生:考研生、就业生、出国生三类,这三类学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三类学生除因各自特点所需完成的任务外,主要就剩下毕业设计。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大四阶段的各种任务中,无论是考研生,还是就业生,或者出国生,毕业设计无疑都是排末位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毕业设计的实施不如顺应形势,分类而治。针对三类学生的特点统筹协调安排,比如可以将考研生的毕业设计放到第八学期,就业生的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
5.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的多样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说:“对于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6]俞教授的话说明论文不是本科生的重点要求,那么论文也不是毕业设计的唯一成果形式。艺术类毕业设计应强调作品;工科类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是调查报告或者是作品;经济类、文科类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医学类应强调与临床结合,可以是实际病例的治愈过程记录。
四、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指约束和调整组织中各种行为和关系的规范体系,[7]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协调组织成员协作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实现刚性管理。毕业设计的制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促进机制。
1.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毕业设计工作从选题到答辩历时一个学期之多,很多学生是在实习岗位上完成毕业设计,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监督,建立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实行责任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制定工作考勤、任务制度;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制定严格、有序的毕业设计流程及检查制度。比如,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记录并进行检查,填写相关表格;限制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并规定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少于5小时;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出差,确因公出差,须报相关部门审批,出差前指导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学生要态度端正,严格遵守考勤纪律,凡离开毕业设计地点超过2天以上,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凡随机抽查3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级,凡累计缺勤时间超过全过程1/3者,不能参加答辩,按不及格处理;在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中,随机安排第三方(学院督导组或学校督导组)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
2.建立多种毕业设计指导的形式
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相结合。鼓励并安排专业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的年轻博士或教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让学生能参与科研项目,进而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对实践与创新的浓厚兴趣。
(1)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8]这种形式是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要求,也是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产业界人士——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从选题到最后答辩,全面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让学生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习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学习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专业现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校内的指导教师则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2)毕业设计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毕业设计是指专业内学生三人以上(含)合作的团队或跨专业学生三人以上(含)合作的团队或跨学科学生三人以上(含人)合作的团队,在二人以上(含)教师的指导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完成一个团队课题,每个学生各自承担团队课题分解的一个子课题。团队成员要有协作精神,应经常交流,独立完成各自的子课题。这种形式与个体毕业设计不同,它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群体指导模式,学生可以涉足本专业或跨专业中较多领域,了解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意见和不同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建立有效的成绩评价机制
考研、就业的压力仅仅是导致毕设质量下降的一个表面原因,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毕设成绩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考核影响。仅仅让学生意识到毕设的重要性还不够,应加强、完善毕设成绩对考研、就业的影响,加强毕设成绩对考研、就业的牵制,笔者所在学校要求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毕设成绩必须为良好,保送研究生毕设成绩必须为优秀。
4.建立奖惩机制
制定对学生、对教师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产生。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分层次奖励课题质量高、设计有创新、报告撰写水平高、答辩出色的优秀毕业设计或优秀团队毕业设计,也用于奖励指导出优秀毕业设计或优秀团队毕业设计的优秀指导教师,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对于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的情况,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每届毕业设计结束后,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整改仍不合格应取消其毕业资格。
5.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做完什么工作再做什么工作,有明确的流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9]严格按照其流程,可以设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设置逾期无法上传资料等功能,很大程度上可以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工作,克服传统模式下人工管理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过程监控问题、检查问题以及资料的归档等问题,促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总结
毕业设计的制度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另一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制度化管理。[10]前者强调管理的刚性、强制性,后者强调管理的柔性、包容性。表面看起来两者存在矛盾、冲突,实际上两种管理方式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目的都是为了规范毕业设计教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的实践管理中,协调两种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效果。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改进的方式。然而,毕业设计质量逐渐走下坡路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视度不高的问题,一定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制度方面的、高等教育环境方面的。或者说态度不端正是表象,制度不合理是根源。杜绝表面因素,着力革新、解决深层次的根源问题,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新梅,陈国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112-115.
[2]汪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30-231.
[3]曹元坤.论“人性化管理”中的“人性”[J].当代财经,2006,
(10):61-68.
[4]綦朝晖,綦小芹.半自主式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1):189-190.
[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15-116.
[6]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7]周燕,苏雪梅,王楠.邹议制度、制度权威与制度化管理[J].商业时代,2011,(22):93-94.
1.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1]。企业都想招聘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而传统的招聘主要是看学生简历和两次左右的简短面试。可想而知,通过这样的程序很难真正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企业可以在近半年对学生的考察中选聘出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员工,这样就节省了新员工试用期和培训期,避免了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所存在的不足。另外,可以和高校进行密切、深入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2.高校具有较高的积极性[1]。首先,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提出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能够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毕业生,有利于促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其次,很多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特别是年轻教师,让他们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和企业的密切接触,能够认识到企业的技术难题和对于人才的特定需求,从而指导本科教学工作,培养对社会、对企业有用的本科毕业生。
3.学生就业的需要。很多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过于麻木,具有很强的厌学情绪。另外,目前的毕业设计问题严重,学生已形成了“应付”毕业设计的习惯。而校企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正好能够运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既可以学到学校学不到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又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学生表现出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另外,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加速了学生成材[4]。
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但是对于一项颠覆传统毕业设计思路的新模式,在其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没有固定的、合格的毕业设计实践基地[5]。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开展了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有部分学校的教师自己联系了临时的毕业设计企业,从中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没有达到指导毕业设计的硬件条件、企业没有特定的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保障制度等,有的甚至是学生扮演打工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发挥不到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优势,反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过程管理协调不合理。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所开展的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普遍存在过程管理协调不合理的情况[6]。比如选题时企业和校内指导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有的甚至是校内指导教师自己定的题目;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校联系学生不方便,管理困难,学校难以控制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完成情况,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保障措施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优越性,也存在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总的来说,到企业做毕业设计顺应了目前的潮流,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1.共建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实践基地[7]。毕业设计实践基地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设计所需的硬件要求,这些条件包括设计室、资料室、指导教师等,这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学校首先应对企业能够提供的硬件条件进行审查。另外,学生进入企业后,应该能够分配到合适的企业指导教师及合适的岗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因此,在学生进企业之前,学校应该同企业落实好相关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得到锻炼,企业也能从学生中真正选择到所需要的人才。
2.毕业设计采用双导师制[8]。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由学校和企业各选派一名指导教师,两者指导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不能互相代替。校内导师可以按照传统的指导教师选聘条件来确定,企业应该由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担任指导。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主要在企业完成,因此应该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企业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设计内容的技术性问题方面起主要作用,校内指导教师侧重于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定期与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选题是毕业设计关键的一步。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应该由企业指导教师拟定[9]。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的方向、角度和范围,它是确保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和条件。一般情况下,选题应该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但由于企业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毕业设计在本科生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因而容易出现选题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掌握不好的情形。校内指导教师要做好把关,使得选题较好地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职领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其重要性还体现在:
(1)毕业设计适合学生的现实需求
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层次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导致专业理论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少。毕业设计需要亲自动手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符合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对实用问题感兴趣的特点。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所学专业,从而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为其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奠定基础。这也是中职专业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
(2)毕业设计引导专业建设的服务方向
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采用当下最流行的技术。经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并获取从事专业工作的职业资格,使专业所学能为岗位所用。毕业设计跟随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其主题和内容,可以引导专业建设及时调整目标与方向,使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3)毕业设计助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完成一个有现实背景的毕业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大部分问题综合所学即能解决,有些问题则是全新未闻;此外,随着技术发展,会出现新的、更为简洁的解决方案。不断解决现实的技术问题,无疑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动力。作为课程建设的反馈器,毕业设计的推进过程,也是对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检验过程,使得整个课程体系建设构成一个能够适时完善的闭环系统。
(4)毕业设计促进教学团队专业成长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毕业设计任务无法交由他们来完全独立地完成,关键技术点需要指导教师来攻克。现实中的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实际的工作经历,缺乏解决技术问题的习惯和经验。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同时身兼项目工程师的职责,这种倒逼压力促使教师主动研究技术,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带动整个教学团队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有效开展中职适用的毕业设计工作
与高等教育相似,中职阶段的毕业设计也是要求提交相对完整的工作结果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但由于学生整体的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中职阶段,成功实施毕业设计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1)确定毕业设计课程的设计原则
工作性原则
毕业设计课程的选题应当来自于职业岗位的任务项目。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提交合乎客户需求的产品。其工作流程、执行效率、劳动守则、技术规范、数据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与真实工作环境相一致。
综合性原则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客户需求、查询技术资料和规范,梳理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所学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需学会团队分工合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独立性原则
毕业设计应当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独立计划并完成任务项目,从而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
创新性原则
现实的项目类型和客户需求多种多样,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已知的和未知的技术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学习,激发创新思维,获取创新的工作成果。
(2)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
按照毕业设计的特点,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工作任务要清晰完整,学生需要经历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梳理并重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掌握计划、决策和实施、总结评价、团队协作、沟通交往等关键能力。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执行单位,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以行动为导向,在不同阶段,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采用探究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能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
(3)指导教师发挥关键作用
中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不足,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无法强求他们能像大学生一样,独立、主动地去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中职阶段的毕业设计,可以不妨设定为企业资深员工带领新入职人员,共同完成实际工作项目这样一个情景。指导教师扮演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培训师三重角色,承担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管控项目进展以及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任务。这对专业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历练的机遇。指导教师需要努力钻研技术,多渠道地寻求技术解决方案,并善于对新的技术和技能进行教学化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工作过程,调节工作情绪,把控工作进度,确保毕业设计能够提交相对完整的作品。
(4)加大毕业设计的工作力度
鉴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需要站在专业建设的层面,集聚科组或专业团队的力量,来推M毕业设计工作。在设计选题时,要综合前期课程的学习,选择应用性强、可持续发展、可累积成果的项目;在队伍组织上,要动员专业团队集体攻克技术难关,同时尽力寻求企业的技术协助;在指导策略上,要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力争让每位学生在通过自身努力后,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有不同程度的成果收获和成就感;在总结评价时,既关注工作成果的的目标达成,也关注学生个体通过毕业设计而收获的个人成长;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回馈毕业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成果,以不断修正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发挥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大效益,使其成为整个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头戏。
中职工科专业教学毕业设计课程的实践探索
三、毕业设计的应用实例
作为广州市教育局精品课程“数字地图加工”的终端教学环节,我校“空间信息处理”专业的“三维地理建模”毕业设计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作为中职生在校的最后一道大餐,师生共同成长,一起收获了别样的精彩。在此简单介绍其过程和心得,以供分享和借鉴。
(1)专业背景及选题
我校开设的“软件与信息服务(空间信息处理)”专业,其目标是为空间信息处理行业领域培养初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基础的程序编写技能,掌握GIS软件平台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城市数字化的浪潮中,三维地理信息成为应用热点,3D GIS成为IT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三维地理建模”运用到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GIS技术,跟本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建模尺度可大可小,建模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连同后期的模型应用,本项目可持续开展,获得系列化的成果。
(2)前期技术准备
前期工作由教师主导,专业社团协助参与完成。工作内容包括新技术调研、工作流程设计、工作规范编制、关键技术攻关等。
①技术选择
当前主流的地理建模技术,是使用Google Earth(以下简称GE)获取卫星影像;使用ArcGIS平台进行地信数据处理;使用SketchUp(以下简称SU)创建3D模型;使用Skyline平台进行模型展示。这些工具平台都可以借助代码来拓展其功能,实现特殊要求。
②工作流程
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图示如下:
所使用到的工具与软件:全站仪、测距仪、Google Earth、Auto CAD、Global Mapper、ArcGIS、SketchUp、Skyline以及自制工具。
③编制工作规范
各种规范文档包括:工作纪律规范、技术指导手册、测绘数据规范、三维建模规范\程序代码规范等。
④关键技术攻关
限于篇幅,这里简介2个关键技术。
编程类:代码获取卫星影像数据
GE为普通的地信应用提供了关键的卫片底图数据。手工逐幅截取,后期的拼接和配准工作量巨大,且大范围时容易失真。代码截取卫片,可以无缝拼接,确保影像精度和坐标精度。
在ArcMap的VBA环境中编程,创建UIControl并在其事件中编写代码,完成自动截取功能。程序界面如下:
在ArcMap中,绘制一个表示截取范围的矩形面框,然后单击“AutoMap”按钮,启动自动截取过程:首先获取截取框的位置坐标,然后从左下角开始,设置GE的Camera.range=300(此时GE卫片的分辨率大致为1:10000),Camera.Tilt=0(确保无倾角),Camera.Azimuth=0(确保正北向),逐幅移动GE中的卫片,同时进行截屏保存图片,并适时计算其World File数据。下图为截取的学校附近的1幅卫片,其分辨率足以进行1:10000的矢量化提取。
一期项目计划完成学校本部、雕塑公园、麓湖公园的三维建模,截取范围3.26km×1.87km,共截取卫片10×7幅,耗时约2分钟(跟网速有关)。这70幅卫片可以在ArcMap中直接加载,且无缝拼接。
绘图类:创建3D地形
SRTM3.0是目前能够公开获取的较好的全球高程数据。项目区域所涉及的文件为:SRTM_f03_n029e118.tif.gz。在Global Mapper中加d该文件,并将其转换为等高线,注意使用5m等高距加密。然后在ArcMap中,按项目所设定的区域,将其修整成封闭曲线,如下图所示。
该等高线可直接转至SU中成为三维线,然后使用“沙盒”工具生成三维面。经比较发现,由Tin数据直接转成的SU三维面更加光顺。所以,先在ArcMap中,使用“3D Analyst”插件的“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命令,生成TIN数据后,再转至SU中,得到山体面。
接下来进行道路建模。先在ArcMap中,按照道路宽度,生成缓冲区;合并缓冲区后,转至SU中,然后执行“曲面投射”指令,将道路面投射到山体面上,然后对道路进行贴图。最后得到带路面的山体面,如下图所示。
(3)组织与实施过程
①创设情境
教师提出项目的任务目标,展示类似的三维地理模型成果;营造实境工作氛围,宣布工作守则,明确考核方式。
②划分工作小组
先指定1~2名优秀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然后自主报名,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各组推举1名组长。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互补搭配,最终确定工作小组成员。
③制定计划
指导教师发放实习工作规范文档和相关的技术支持资源。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各个工作小组分配任务。组长组织组员分析讨论工作任务,对任务进行分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并报备项目负责人,最后由指导教师审定。
④实施检查
整个实习过程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独立完成。组长管理各个组员,项目负责人管理各个组长,指导教师管控全局,重点联系项目负责人。要求每天撰写工作日志,组员向组长、组长向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及时反馈工作进程。指导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工作困难,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小组指导和全班指导,及时解决技术障碍,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⑤评价反馈
实习结束,举行“毕业设计分享会”,各工作小组展示工作成果,分享工作心得。根据工作日志的纪录,组长为其组员评分,项目负责人为各个组长评分,指导教师最后根据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给出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
(4)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51-04
一、绪论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所有结果,因为在上百亿的网页中找到所有结果没有太多的意义,也没有人能看得完,最重要的是把最相关的结果排在最前面,这也称为相关度排序。中文分词的准确与否,常常直接影响到对搜索结果的相关度排序。例如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和服”,得到的结果中就发现了下面这句话“通信信息报:卡巴斯基以技术和服务开拓网络安全市场”,这就是由于分词不准确所造成的问题。从这里看到中文分词的准确度,对搜索引擎结果相关性和准确性有相当大的关系。另外,在整个搜索过程中进场要进行词典的查询,所以分词对于搜索引擎的速度也是有影响的。
二、分词的方法
1.分词的意义。由于中文语句没有自然的将词语分开,所以计算机无法了解用户输入文字串的意思,我们需要将用户输入的内容拆分成词,这样计算机才能通过词语的比对来实现对信息的检索和查找。而这个将用户输入文字串拆分成词的过程就是分词。
2.目前的分词算法。现有的分词算法可分为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基于理解和基于统计的分词算法。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算法又叫做机械分词算法,它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将待分析的汉字串与一个“充分大的”机器词典中的词条进行匹配,若在词典中找到某个字符串,则匹配成功(识别出一个词)。常用的几种机械分词算法有正向最大匹配法、逆向最大匹配法、最少切分。一般说来,逆向匹配的切分精度略高于正向匹配,遇到的歧义现象也较少。这种分词方法目前使用较多,我的程序也使用的是这种分词算法。
三、分词词典的构造
1.词典的作用。为了进行分词,我们首先要构建一个文本文件,这个文本文件中存放用来构造具体的词典所用的词,这些词可以通过词典程序构造一个词典,再通过分词程序的加载进行输入文本的分词操作。
2.目前的几种词典构造方法、简介及优缺点。目前分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法:整词二分法、TRIE索引树、逐字二分法、双哈希算法。我最终使用的是双哈希算法,所以我详细介绍双哈希算法,其他算法就不做介绍了。经分析发现中文词语中多字词较少,利用这种情况,我们得到了如下两种双哈希算法:第一种是建立首字哈希索引,然后再对次字建立哈希索引,后面的字组成类似于“整词二分”的“词典正文”的构造(如图3-1)。下面我们举例看一下双哈希查找词语的方法。例如查询“吃一堑长一智MP4行业标准年底即将出台。”中从“吃”字开始的最长词。①首先在首字Hash索引I1中通过Hash定位得到以“吃”字开头的索引项E1。②因为E1中的“是否为词”项值为“T”,所以“吃”是一个词。再由E1的“指针”项得到以“吃”字开头的所有词的次字哈希索引I2并通过类似(1)中的查找,找到“一”字相关信息,并找到剩余字串组W。③在W中查找第一个字为“堑”的词,得到范围W1而后逐字搜索后续的字“长”、“一”、“智”并缩小范围,最终得到语句S中从“吃”字开始的最长词为“吃一堑长一智”。
第二种是先对文字长度进行哈希索引,再进行首字哈希索引。这个结构类似于上面一种方法,就不做图片和举例介绍了。
双哈希算法,速度虽和TRIE差不多,但是维护更为简洁方便,所以是一种比较好的算法。
四、系统实现
1.系统的实现。为了让看程序的人能够一目了然,我把词典和分词所用到的类和接口分别放在两个包中,他们分别建立在包processor和包dictionary中,两个包之间通过接口联系,在每个包中将不同的实现方法分别构造自己的类文件。具体我们设置两个包文件,我们分别在两个包中各建立一个接口,分别为DictionaryImpl和SegmentProcessorImpl。
2.两个包的UML图。下面分别画出词典包的UML图(图4-1)和分词包的UML图(图4-2)。
3.程序运行效果。程序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JAVA环境:Java Development Kit 6.0。
WEB环境:Tomcat 5.5.20首先输入待分词文本:“在某些方面,Hashtable对象非常类似于ArrayList……”点击进行分词后输出结果:“在某些方面,hashtable,对象,非常,类似于,arraylist……”程序运行效果图如下(分词前效果如图4-3,分词后效果如图4-4)。
4.程序运行效率。测试文字长度:2491字。测试效率如下:①正向最大匹配出现错误词语26个。②逆向最大匹配出弧错误词语14个。③单哈希结构使用时间0分42.39秒。④双哈希结构使用时间0分18.42秒。
五、毕业设计总结
搜索引擎技术在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分词技术也是目前互联网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这次对分词技术的研究使我对分词以及搜索引擎技术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我对Java语言的了解,还掌握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技术,这是我离开学校前学校给我上的一堂很重要的课程,为我将从课本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应用中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本次设计也使我了解到自己在Java方面的不足,需要在以后多进行编程练习。
致谢:在我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赵洋和刘博老师对我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帮我分析设计思路,帮我找参考资料,耐心解答我在查看资料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还帮助我完善程序。他们的耐心讲解以及严格要求为我顺利地完成我的毕业设计铺平了道路。同时,学校给提供的良好的设计环境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也为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此向我的辅导老师赵洋和刘博老师,以及在毕业设中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衷心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次有意义的实践机会,为我成功地步入社会增加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耿祥义,张跃平.JAVA2实用教程(修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Thomas H.Cormen,Charles E.Leiserson,Ronald L.Rivest,Clifferd Stein.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Second Edition)[M].Americon: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
[4]李江波,,陈祖舜.汉语词典的快速查询算法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20:31.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所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也是毕业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运用和检验的一个重要阶段,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求实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连续几年指导了学生的毕业设计之后,逐渐对毕业设计的形式及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疑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一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这些因素以及探索其相应的应对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全国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但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却有所相同,从调查材料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毕业设计的选题
首先选题缺乏创新性,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没有经过专门的课题组的认真讨论,而是直接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提供几个题目,一些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提供的选题往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很多题目雷同,如计算机专业方面的选题往往是“×××系统的开发”。第二,有些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一些学生由于在就读期间攻读了本科学位(与自己的专业大相径庭),或缺乏对本专业的兴趣,因此,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会撇开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而另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第三,选题缺乏可行性,造成选题可行性不足的原因多是有些教师在没考虑实验条件、资料查询等因素的实际情况下拟定的选题。第四,选题的大小和深度不当,而且严重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往往出现了大题目小论文、脱离实际,这样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第五,选题过分追逐热点问题,有些学生认为热点问题资料好找,并有现成的文章可以参考,所以就选热点题目,这样有些学生做论文时东拼西凑。
2. 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
随着这几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力量明显薄弱。首先体现在指导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不高;其次是缺乏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比较多。一些学校虽然明文规定必须要讲师以上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但实际上把助教作为指导教师的比例还是比较高。另外,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在指导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在教师中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设计指导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等待学生自己来找,如果学生不找也就不管不问,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都不闻不问,学生的论文拿来一遍就过。
3. 毕业设计的管理监控体系
一些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与管理措施。学校对指导教师也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毕业设计监控程序不规范,评价体系也不科学。不少学校根本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和评价标准,或者是就算有标准但也没有严格执行。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1. 精心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总结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自己对某一课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培养自己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在于科学地选定课题和合理确定毕业设计内容。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来选题,把自己的科研课题拆分为若干个子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次,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出题,而且每个系部可以建一个毕业设计题库。在出题过程中,师生应当共同讨论,将一些难易适中、大小适度,而且有实际价值的论文题目进行集中,组建毕业设计选题库,并且每年要及时定期更新。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自主选定毕业设计题目。而且可以拟定,如果是学生自己选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经审定被采用,可获得适当的加分;如果是有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已经找到工作,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来选题,也可以适当加分。实践表明,以上这些措施从源头上就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这样能激发学生正确对待毕业设计的热情。
2. 团队指导模式,改变师资力量的薄弱局面
近几年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校师资力量的增加与招生规模的扩大明显不相协调,有些学校出现了一个教师需要指导多达上十个学生的现象。而且,由于每个教师知识的偏重性原因,对于单独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来说,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选题都能做到非常的了解。因此,系部可以成立一个个的小团队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首先团队要考虑职称结构问题,每个团可以由一个教授主持,团队中副教授、讲师比例适宜;然后考虑专业知识结构问题,团队成员的构成可以以不同学科知识、不同研究方向为原则,大家各司其职,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另外,每个团可以向校外聘请一个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共同指导。实践证明,团队指导模式能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团队模式指导实现的手段可以是面对面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在线交流或利用E-mail来完成答疑解惑。
3. 建立健全的管理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可建立健全的管理监控体系。该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严把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的“入口关”。对于某些学生学科考试不及格门数比较多的,比如说三门以上专业课程没及格的学生,推迟一年或半年进入毕业设计;对于那些找到工作并开始上班的学生,可由本人提出申请,与其所在工作单位进行协商,制定一份详细的毕业设计计划,经专门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协商同意后,可让学生在工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其毕业设计指导可以由单位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承担。
第二阶段,毕业设计的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在这个阶段,要检查学生前期工作的完成情况,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工作作好安排。在这期间,可以同时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互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前期表现给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总评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情况给教师评分,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给教师增强了责任心。
第三阶段,毕业答辩前答辩流程的制定和毕业答辩的实施。在答辩前制定详细周密的答辩议程,可以规定每位学生陈述毕业设计的观点5分钟,答辩委员(该答辩小组不能有自己指导的学生)提问5分钟,学生回答所提问题10分钟。答辩前三天将学生论文交给答辩小组委员,这样能充分熟悉该小组学生论文的内容,加快答辩过程中提问进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秘书(由助教担任)认真做好记录并严格控制时间,既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和回答问题,避免匆匆而过走过场;也能避免学生罗嗦重复,回不到主题。最后,毕业设计成绩的综合评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团队导师评分,主要综合学生平时表现、工作量以及论文水平,占总评的60%; 另一部分是由几位答辩委员就论文选题、陈述观点、回答问题等方面评价, 占总评的40%。要特别注意控制第二次答辩,为了促使学生能自始自终认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根据综合评定实行末尾淘汰制,控制10%左右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答辩。实践证明,学生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大大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对该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最好检验。为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先传.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